TW201351787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51787A
TW201351787A TW102102604A TW102102604A TW201351787A TW 201351787 A TW201351787 A TW 201351787A TW 102102604 A TW102102604 A TW 102102604A TW 102102604 A TW102102604 A TW 102102604A TW 201351787 A TW201351787 A TW 2013517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ateral direction
reinforcing
extends
out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2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97837B (zh
Inventor
Yohei Yokoyama
Masafumi Kodera
Kouji Kawase
Chien-Chih Chen
Jui-Feng Tai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Jae Taiw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Jae Taiwan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351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8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47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with a fastener through a screw hole in the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連接器可固定在如印刷電路板之對象物上。連接器具備具有主部及用於固定主部在對象物上之兩個固定部之外殼。主部具有:兩個側部;以及上部,在橫向中與側部彼此連結。側部係分別連接到固定部。固定部具有本體部及補強部。本體部係在橫向中,位於側部的外側。補強部係自本體部往橫向中之內側,超過側部以延伸。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被固定在如印刷電路板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FC(Flexible Flat Cable)之對象物上之連接器。
被固定在電路板上之連接器,例如開示於日本特開2000-357550號公報(專利文獻1)及日本特開2004-14350號公報(專利文獻2)。該公報之內容因為參照而成為本專利說明書之一部份。
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具有彎曲金屬板以形成之外殼。外殼具有底板部、折返部及外殼端子。折返部係藉使金屬板在底板部的前端折返到後方而形成,在與電路板平行之表面內延伸。外殼端子係構成使得被插入電路板的孔而被固定。更具體說來,外殼端子係在與電路板直交之表面內延伸地,被形成於折返部的尖端。
專利文獻2之連接器係與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同樣地,具有彎曲金屬板以形成之外殼。外殼具有:外殼嵌合部,與對手側連接器相嵌合;以及外殼端子部。外殼端子部係藉使金屬板在外殼嵌合部的前端折返到後方而形成,在與電路板直交之表面內延伸。
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的折返部,係在與電路板平行之表面內延伸。因此,當使連接器離開電路板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上時,外殼容易變形且容易破損。
專利文獻2之連接器之外殼嵌合部及外殼端子部,在直交電路板之方向上延伸之邊界部中,彼此連結。隨著連接器之低背化之進展,在與電路板直交之方向中之邊界部之尺寸變小。因此,當連接器之尺寸較小時,有邊界部之強度不夠之虞。
在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具有即使承受使如電路板之對象物離開連接器之力量,也可防止外殼變形之構造之連接器。
本發明之一側面(第1側面)係提供一種可固定在對象物上之連接器。前述連接器具有接觸件、保持構件及外殼。前述保持構件保持前述接觸件。前述外殼被安裝在前述保持構件上。前述外殼具有:主部,至少局部性覆蓋前述保持構件;以及兩個固定部,用於固定前述主部在前述對象物。前述主部具有兩個側部及上部。前述上部係具有平行於既定平面之平板形狀。前述上部在與前述既定平面直交之上下方向中,位於前述外殼的上側。前述上部係在與前述既定平面平行之橫向中,與前述側部相互連結。前述側部係被連接在前述固定部,藉此,在前述外殼設有位於前述側部與前述固定部間之邊界部。前述邊界部係在與前述既定平面交叉之方向上延伸。前述固定部具有本體部及補強部。前述本體部係在前述橫向中,位 於前述側部的外側。前述補強部係自前述本體部往前述橫向中之內側,超過前述側部以延伸。
本發明之另一側面(第2側面)係提供一種在前述側部形成有開口部之前述連接器。前述開口部在前述橫向貫穿前述側部。前述補強部係通過前述開口部,往前述橫向之內側延伸。
本發明之又一側面(第3側面)係提供一種可與第2側面之前述連接器相嵌合之對手側連接器。其具有在前述連接器與前述對手側連接器彼此嵌合時,插入有前述補強部之對手側凹槽。
藉一邊參照附圖,一邊檢討下述最佳實施形態之說明,本發明之目的應可被正確理解,而且其構成也應可被完全理解。
1,1A,1B,1C‧‧‧連接器
2‧‧‧前端(嵌合端)
3‧‧‧後端
4‧‧‧承容部
5,5B‧‧‧對手側連接器
6‧‧‧對手側嵌合部
7‧‧‧對手側承容部
8B‧‧‧對手側凹槽
10‧‧‧接觸件
12‧‧‧接觸部
20,20C‧‧‧保持構件
22‧‧‧板狀部
24‧‧‧後端部
26‧‧‧定位轂
28C‧‧‧凹槽
30,30A,30B,30C‧‧‧外殼
40,40A,40B,40C‧‧‧主部
50,50B,50C‧‧‧側部
52‧‧‧上緣
54‧‧‧下緣
56‧‧‧柱體
58B,58C‧‧‧開口部
60,60A‧‧‧上部
62A‧‧‧凹部
65‧‧‧底部
70,70A,70B,70C‧‧‧固定部
75,75A,75B,75C‧‧‧本體部
80,80A,80B,80C‧‧‧補強部
85,85A‧‧‧法蘭部
88‧‧‧孔
90‧‧‧邊界部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之正視圖。
第3圖係表示第2圖連接器之沿著III-III線之剖面圖。
第4圖係表示第1圖連接器之對手側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5圖係表示第4圖對手側連接器之另一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7圖係表示第6圖連接器之正視圖。
第8圖係表示第7圖連接器之沿著VIII-VIII線之剖面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10圖係表示第9圖連接器之正視圖。
第11圖係表示第9圖連接器之側視圖。
第12圖係表示第9圖連接器之對手側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13圖係表示第12圖對手側連接器之另一立體圖。
第14圖係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15圖係表示第14圖連接器之正視圖。
第16圖係表示第15圖連接器局部之放大正視圖。
第17圖係表示第14圖連接器之側視圖。
關於本發明雖然可藉多樣之變形或種種形態實現,但是,當作其一例,針對圖示之特定實施形態,在以下詳細說明。圖面及實施形態,並非用於侷限本發明在開示於此之特定形態者,在明示於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內之全部變形例、均等物及替代例,皆係包含在專利申請之對象內。
在以下之實施形態中,說明分別被搭載在印刷電路板(亦即對象物)上而固定之連接器。換言之,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之對象物係印刷電路板。但是,本發明之對象物也可以不為印刷電路板。換言之,本發明之連接器可固定在包含印刷電路板、FPC及FFC之種種電路板(亦即對象物)上。
(第1實施形態)
當參照第1圖~第3圖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係具有:複數接觸件10,由導電體所構成;保持構件20,由絕緣體所構成;以及外殼30,由金屬所構成。連接器1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具有前端(嵌合端)2及後端3。如第1 圖~第5圖可知: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可與對手側連接器5相嵌合。連接器1的前端(嵌合端)2係構成使得與對手側連接器5相嵌合。
如第2圖所示,接觸件10係具有在連接器1與對手側連接器(參照第4圖及第5圖)相嵌合之嵌合狀態中,與對手側連接器5的對手側接觸件(未圖示)相接觸之接觸部12。保持構件20係保持接觸件10。當詳細說明時,接觸件10係被保持構件20保持,使得平行於橫向(Y方向)。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保持構件20具有板狀部22、後端部24及兩個定位轂26。後端部24位於連接器1的後端3(亦即,-X側端部)的附近。板狀部22係自後端部24往連接器1的前端2突出(亦即,沿著+X方向突出),定位轂26係自後端部24往下方(亦即,-Z方向)突出。在板狀部22的上表面上,配列有接觸件10的接觸部12。後端部24係在橫向(Y方向)延伸且呈塊狀。當連接器1被搭載於電路板(未圖示)時,定位轂26分別被插入設於電路板(未圖示)上之定位孔(未圖示),藉此,連接器1被定位在電路板(未圖示)上。
由第1圖~第3圖可知:外殼30係衝斷一塊金屬板且彎曲形成。外殼30被安裝在保持構件20上。更詳細說明時,外殼30具有:主部40,至少局部性覆蓋保持構件20;以及兩個固定部70,用於固定電路板(未圖示)到主部40。
本實施形態之主部40,具有在前後方向(X方向)較短延伸之方管狀。當自前方(亦即,+X側)觀看時,主部40具有在橫向(Y方向)較長之矩形。主部40藉此構成,在 主部40形成有承容部4,承容部4係用於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承容對手側連接器5(參照第4圖及第5圖)。保持構件20的板狀部22位於承容部4內。
當詳細說明時,主部40具有兩個側部50、上部60及底部65。側部50除了當彎曲金屬板時形成之彎曲部之彎曲外,概略在直交橫向(Y方向)之表面內(亦即,XZ平面內)延伸。換言之,側部50具有在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之平板形狀。各側部50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具有上緣52及下緣54。各上部60及底部65具有與既定平面(亦即,做為與上下方向直交之水平面之XY平面)平行延伸之平板形狀。上部60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位於外殼30的上側,底部65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位於外殼30的下側。上部60在與既定平面平行之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的上緣52彼此連結。同樣地,底部65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的下緣54彼此連結。側部50的各後端形成有柱體56。因此,主部40具有兩個柱體56。柱體56往下方(亦即,往-Z方向)延伸。柱體56係當連接器1被搭載在電路板(未圖示)時,分別被插入電路板(未圖示)的穿孔(未圖示)而被固定(例如被軟焊)。本實施形態之底部65係由兩個部位構成。底部65的兩個部位係在橫向(Y方向)中之中心附近,彼此連接而被填縫(未圖示)。
固定部70具有本體部75、補強部80及法蘭部85。本體部75在橫向(Y方向)中,位於側部50的外側。補強部80係自本體部75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超過側部50 而延伸。法蘭部85係自本體部75往橫向(Y方向)中之外側延伸。
本體部75係與側部50平行地延伸。換言之,本體部75係在與橫向(Y方向)直交之表面內(亦即,XZ平面內)延伸。側部50係在連接器1的前端2中,被連接在本體部75(亦即,固定部70),藉此,在外殼30設有位於側部50與固定部70間之邊界部90。邊界部90位於連接器1的前端2附近(亦即,位於設有嵌合端2之側)。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延伸。換言之,邊界部90係在與既定平面(XY平面)直交之方向上延伸。邊界部90也可以在與上下方向(Z方向)直交之方向上延伸。但是,當邊界部90在與既定平面(XY平面)平行地延伸時,當連接器1承受往上方之力量(亦即,沿著+Z方向之力量)時,外殼30有很容易變形之虞。因此,為確保外殼30之強度,最好邊界部90在與既定平面(XY平面)交叉之方向上延伸。
補強部80係自本體部75的上端,沿著橫向(Y方向)延伸。補強部80係超過側部50延伸至連接器1的內側。因此,補強部80係當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自上方觀看時,其與側部50交叉。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係延伸(亦即,位於)至上部60的上側(亦即,+Z側),使得與上部60局部性重疊。而且,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係在橫向(Y方向)延伸,使得局部性位於承容部4的上方。因此,補強部80係在連接器1與對手側連接器5相嵌合之狀態中,局部性位於對手側連接器5的上方。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係在前後方向(X 方向)中,具有一定尺寸,藉此,其呈長方形。但是,補強部80也可以呈長方形以外之形狀。例如補強部80也可以呈L字形。又,補強部80也可以延伸至本體部75的後方。例如補強部80也可以延伸至保持構件20的後端部24。在此情形下,補強部80也可以彎曲使得覆蓋保持構件20的後端部24的後側。
在各法蘭部85設有孔88。孔88係在螺固連接器1到電路板(未圖示)上時使用。換言之,法蘭部85可螺固到電路板(未圖示)。但是,法蘭部85也可以以軟焊固定。
當參照第4圖及第5圖時,本實施形態之對手側連接器5具有對手側嵌合部6。在對手側嵌合部6設有對手側承容部7。在連接器1與對手側連接器5彼此嵌合之狀態中,對手側嵌合部6被連接器1的承容部4承容且嵌合,另外,對手側承容部7係承容連接器1的板狀部22。
例如對手側連接器5係連接在電線上之電線連接器。在此情形下,當搖動電線時,有時使連接器1自電路板(未圖示)分離之力量,自對手側連接器5施加在連接器1上。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邊界部90與既定平面(XY平面)直交,所以,即使施加上述力量時,側部50很難自固定部70離開。又,即使上述力量很大,補強部80係接觸到上部60,藉此,力量被補強部80分散。因此,可防止邊界部90集中承受應力而破損。
(第2實施形態)
當參照第6圖~第8圖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A,係上述第1實施形態連接器1(參照第1圖~第3圖)之 變形例。連接器1A係與連接器1同樣地,可與上述對手側連接器5(參照第4圖及第5圖)相嵌合連接。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A係具有:複數接觸件10,由導電體所構成;保持構件20,由絕緣體所構成;以及外殼30A,由金屬所構成。保持構件20保持接觸件10。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A的外殼30A,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的外殼30(參照第1圖~第3圖)不同,另外,連接器1A的其他構件之構成係與連接器1相同。以下,主要說明外殼30A與外殼30之不同點。
由第6圖~第8圖可知:外殼30A係衝斷一塊金屬板且彎曲而形成。外殼30A被安裝在保持構件20上。更詳細說明時,外殼30A具有:主部40A,至少局部性覆蓋保持構件20;以及兩個固定部70A,用於固定電路板(未圖示)到主部40。
本實施形態之主部40A,具有在前後方向(X方向)較短延伸之方管狀。當自前方(亦即,+X側)觀看時,主部40A具有在橫向(Y方向)較長之矩形。主部40A藉此構成,在主部40A形成有承容部4,承容部4係用於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承容對手側連接器5(參照第4圖及第5圖)。
當詳細說明時,主部40A具有兩個平板狀之側部50、平板狀之上部60A及平板狀之底部65。側部50除了當彎曲金屬板時形成之彎曲部之彎曲外,概略在直交橫向(Y方向)之表面內(亦即,XZ平面內)延伸。各上部60A及底部65具有與既定平面(亦即,做為水平面之XY平面)平行延伸之平板形狀。上部60A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位於外殼30 A的上側,底部65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位於外殼30A的下側。上部60A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的上緣52彼此連結。同樣地,底部65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的下緣54彼此連結。側部50的各後端形成有柱體56。因此,主部40A具有兩個柱體56。柱體56往下方(亦即,往-Z方向)延伸。本實施形態之底部65係由兩個部位構成。底部65的兩個部位係在橫向(Y方向)中之中心附近,彼此連接而被填縫(未圖示)。
在本實施形態之上部60A形成有凹部62A。凹部62A係自側部50的上緣52,在橫向(Y方向)中凹陷至內側,使得其局部性位於承容部4的上方。凹部62A係在連接器1A與對手側連接器5彼此嵌合之狀態中,局部性位於對手側連接器5的上方。
固定部70A具有本體部75A、補強部80A及法蘭部85A。本體部75A在橫向(Y方向)中,位於側部50的外側。補強部80A係自本體部75A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超過側部50而延伸。法蘭部85A係自本體部75A往橫向(Y方向)中之外側延伸。
本實施形態之本體部75A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本體部75相同地,與側部50平行地延伸。側部50係在連接器1A的前端2中,被連接在本體部75A(亦即,固定部70A),藉此,在外殼30A設有位於側部50與固定部70A間之邊界部90。邊界部90位於連接器1A的前端(嵌合端)2附近。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在與既定平面(XY平面)直交之方向 上延伸。
補強部80A係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位於上部60A附近。補強部80A自本體部75A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延伸。當詳細說明時,補強部80A係自本體部75A的上端,沿著橫向(Y方向)超過側部50的上緣52之上,而延伸至凹部62A內。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A係在橫向(Y方向)上延伸,使得局部性位於承容部4的上方。因此,補強部80A係在連接器1A與對手側連接器5相嵌合之狀態中,局部性位於對手側連接器5的上方。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A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具有一定尺寸,藉此,其呈長方形。但是,補強部80A也可以呈長方形以外之形狀。例如補強部80A也可以呈L字形。又,補強部80A也可以延伸至本體部75A的後方。在此情形下,補強部80A也可以彎曲使得覆蓋保持構件20的後端部24的後側。
在各法蘭部85A設有孔88。孔88係在螺固連接器1A到電路板(未圖示)上時使用。但是,法蘭部85A也可以以軟焊固定。由第1圖及第6圖可知:本實施形態之法蘭部85A比第1實施形態之法蘭部85還要小。
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與既定平面(做為水平面之XY平面)直交。所以,即使讓連接器1A自電路板(未圖示)分離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A上時,側部50很難自固定部70A離開。又,即使上述力量很大,補強部80A係接觸到側部50的上緣52及對手側連接器5,藉此,力量被補強部80A分散。因此,可防止邊界部90 集中承受應力而破損。
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A係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概略與外殼30A的主部40A的上部60A相同位置。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A之上下方向(Z方向)中之尺寸,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參照第2圖)之上下方向(Z方向)中之尺寸相比較下,僅小於構成外殼30A之一塊金屬板之厚度。換言之,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可使連接器更低背化。但是,當考慮外殼之強度時,最好採用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
(第3實施形態)
當參照第9圖~第11圖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B,係上述第1實施形態連接器1(參照第1圖~第3圖)之變形例。連接器1B係可與不同於對手側連接器5(參照第4圖及第5圖)之對手側連接器5B(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相嵌合連接。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B係具有:複數接觸件10,由導電體所構成;保持構件20,由絕緣體所構成;以及外殼30B,由金屬所構成。保持構件20保持接觸件10。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B的外殼30B,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的外殼30(參照第1圖~第3圖)不同,另外,連接器1B的其他構件之構成係與連接器1相同。以下,主要說明外殼30B與外殼30之不同點。
當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時,本實施形態之對手側連接器5B之構成,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對手側連接器5概略相同。但是,對手側連接器5B係構成使得與對手側連接器5僅有些許不同。更具體說明時,在對手側連接器5B形成有 未設於對手側連接器5上之兩個對手側凹槽8B。對手側凹槽8B係分別形成於對手側連接器5B的橫向(Y方向)中之兩端,使得其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延伸。
由第9圖~第11圖可知:外殼30B係衝斷一塊金屬板且彎曲形成。外殼30B被安裝在保持構件20上。更詳細說明時,外殼30B具有:主部40B,至少局部性覆蓋保持構件20;以及兩個固定部70B,用於固定電路板(未圖示)到主部40B。
本實施形態之主部40B之構成,係與主部40(參照第1圖)之構成相同。例如主部40B係呈方管狀。當自前方(亦即,+X側)觀看時,主部40B具有在橫向(Y方向)較長之矩形。主部40B藉此構成,在主部40B形成有承容部4,承容部4係用於承容對手側連接器5B(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
當詳細說明時,主部40B具有兩個平板狀之側部50B、平板狀之上部60及平板狀之底部65。側部50B除了當彎曲金屬板時形成之彎曲部之彎曲外,概略在直交橫向(Y方向)之表面內(亦即,XZ平面內)延伸。各上部60及底部65係與既定平面(亦即,做為水平面之XY平面)平行地延伸。上部60係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B的上緣52彼此連結。同樣地,底部65係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B的下緣54彼此連結。側部50B的各後端形成有柱體56。因此,主部40B具有兩個柱體56。柱體56往下方(亦即,往-Z方向)延伸。本實施形態之底部65係由兩個部位構成。底 部65的兩個部位係在橫向(Y方向)中之中心附近,彼此連接而被填縫(未圖示)。
當參照第9圖及第11圖時,在本實施形態之側部50B形成有開口部58B。開口部58B係在橫向(Y方向)中貫穿側部50B。由第11圖可知:開口部58B係呈角部被切圓角之長方形。開口部58B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位於比後端部24還要前方之位置。換言之,開口部58B係位於連接器1B的前端2側(亦即,+X側)。
固定部70B具有本體部75B、補強部80B及法蘭部85。本體部75B在橫向(Y方向)中,位於側部50B的外側。補強部80B係自本體部75B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超過側部50B而延伸。法蘭部85係自本體部75B往橫向(Y方向)中之外側延伸。
本實施形態之本體部75B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本體部75(參照第1圖)相同地,與側部50B平行地延伸。側部50B係在連接器1B的前端2中,被連接在本體部75B(亦即,固定部70B),藉此,在外殼30B設有位於側部50B與固定部70B間之邊界部90。邊界部90位於連接器1B的前端(嵌合端)2附近。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在與既定平面(XY平面)直交之方向上延伸。
補強部80B係自本體部75B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延伸。當詳細說明時,補強部80B係自本體部75B的上端,沿著橫向(Y方向)通過側部50B的開口部58B,延伸到承容部4內。換言之,補強部80B係在橫向(Y方向)中,貫 穿側部50B。補強部80B係在連接器1B與對手側連接器5B相嵌合之狀態中,至少局部性插入對手側連接器5B的對手側凹槽8B內。
在各法蘭部85B設有孔88。孔88係在螺固連接器1B到電路板(未圖示)上時使用。但是,法蘭部85B也可以以軟焊固定。
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與既定平面(做為水平面之XY平面)直交。所以,即使讓連接器1B自電路板(未圖示)分離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B上時,側部50B很難自固定部70B離開。又,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B係被保持在對手側連接器5B的對手側凹槽8B。所以,即使上述力量很大,補強部80B係接觸到對手側凹槽8B的內壁及側部50B的開口部58B,藉此,力量被補強部80B分散。因此,可防止邊界部90集中承受應力而破損。
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由對手側凹槽8B所做之補強部80B之保持,係限制補強部80B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之移動。因此,不僅當往上方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B時,在往下方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B時,也能防止外殼30B之變形。
(第4實施形態)
當參照第14圖~第17圖時,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C,係上述第3實施形態連接器1B(參照第9圖~第11圖)之變形例。連接器1C係與連接器1B同樣地,可與前述對手側連接器5B(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相嵌合連接。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C係具有:複數接觸件10,由導電體所構成; 保持構件20C,由絕緣體所構成;以及外殼30C,由金屬所構成。保持構件20C保持接觸件10。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C的保持構件20C及外殼30C,係分別與第3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B的保持構件20及外殼30B(參照第9圖~第11圖)不同。以下,主要說明連接器1C與連接器1B之不同點。
如第16圖所示,在保持構件20C形成有兩個凹槽28C。當詳細說明時,保持構件20C的後端部24係呈橫向(Y方向)較長延伸之塊狀。凹槽28C分別設於後端部24之橫向(Y方向)中之兩端。由第16圖及第17圖可知:各凹槽28C係分別凹陷到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在前後方向(X方向)上延伸。
由第14圖及第17圖可知:外殼30C係衝斷一塊金屬板且彎曲而形成。外殼30C被安裝在保持構件20C。當詳細說明時,外殼30C具有:主部40C,至少局部性覆蓋保持構件20C;以及兩個固定部70C,用於固定電路板(未圖示)到主部40C。
本實施形態之主部40C,係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地,其呈方管狀。當自前方(亦即,+X側)觀看時,主部40C具有在橫向(Y方向)較長之矩形。主部40C藉此構成,在主部40C形成有承容部4,承容部4係用於承容對手側連接器5B(參照第12圖及第13圖)。
當詳細說明時,主部40C具有兩個平板狀之側部50C、平板狀之上部60及平板狀之底部65。側部50C除了當彎曲金屬板時形成之彎曲部之彎曲外,概略在直交橫向(Y方 向)之表面內(亦即,XZ平面內)延伸。各上部60及底部65分別與既定平面(亦即,做為水平面之XY平面)平行地延伸。上部60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C的上緣52彼此連結。同樣地,底部65在橫向(Y方向)中,與兩個側部50C的下緣54彼此連結。側部50C的各後端形成有柱體56。因此,主部40C具有兩個柱體56。柱體56往下方(亦即,往-Z方向)延伸。本實施形態之底部65係由兩個部位構成。底部65的兩個部位係在橫向(Y方向)中之中心附近,彼此連接而被填縫(未圖示)。
當參照第14圖及第17圖時,在本實施形態之側部50C形成有開口部58C。開口部58C係在橫向(Y方向)中貫穿側部50C。由第17圖可知:開口部58C係呈角部被切圓角之長方形。本實施形態之開口部58C之構成,係與第3實施形態之開口部58B(參照第11圖)不同。當更具體說明時,開口部58C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比開口部58B還要長(參照第11圖)。又,開口部58C的後側(亦即,開口部58C之中,接近連接器1C的後端3之部位),係在前後方向(X方向)中,位於與後端部24(參照第3圖)相同之位置。因此,凹槽28C係位於開口部58C的後側之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
固定部70C具有本體部75C、補強部80C及法蘭部85。本體部75C在橫向(Y方向)中,位於側部50C的外側。補強部80C係自本體部75C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超過側部50C而延伸。法蘭部85係自本體部75C往橫向(Y方向)中之外側延伸。
本實施形態之本體部75C係與第3實施形態之本體部75B(參照第9圖)相同地,與側部50C平行地延伸。側部50C係在連接器1C的前端2中,被連接在本體部75C(亦即,固定部70C),藉此,在外殼30C設有位於側部50C與固定部70C間之邊界部90。邊界部90位於連接器1C的前端(嵌合端)2附近。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在與既定平面(XY平面)直交之方向上延伸。
補強部80C係自本體部75C往橫向(Y方向)中之內側延伸。當詳細說明時,補強部80C係自本體部75C的上端,沿著橫向(Y方向)通過側部50C的開口部58C,而延伸至承容部4內。換言之,補強部80C係在橫向(Y方向)中,貫穿側部50C。補強部80C的後側的部位,係至少局部性插入保持構件20C的凹槽28C內。而且,補強部80C係在連接器1C與對手側連接器5B相嵌合之狀態中,至少局部性插入對手側連接器5B的對手側凹槽8B內。
在各法蘭部85設有孔88。孔88係在螺固連接器1C到電路板(未圖示)上時使用。但是,法蘭部85也可以以軟焊固定。
本實施形態之邊界部90,係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地,與既定平面(做為水平面之XY平面)直交。所以,即使讓連接器1C自電路板(未圖示)分離之力量(亦即,往上方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C上時,側部50C很難自固定部70C離開。又,本實施形態之補強部80C係被保持構件20C的凹槽28C及對手側連接器5B的對手側凹槽8B保持。所以,即使上 述力量很大,補強部80C係接觸到凹槽28C的內壁、對手側凹槽8B的內壁及側部50C的開口部58C的緣部,藉此,力量被補強部80B分散。因此,可防止邊界部90集中承受應力而破損。
當依據本實施形態時,由凹槽28C與對手側凹槽8B兩者所做之補強部80C之保持,係限制補強部80C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之移動。因此,不僅當往上方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C時,在往下方之力量施加在連接器1C時,也能防止外殼30C之變形。
當依據上述本實施形態時,固定部的本體部係在連接器的前端側(與對手側連接器嵌合之側)與側部連接。但是,本體部與側部也可以在連接器的前端以外之處所連接。例如本體部也可以使金屬板在連接器後側之位置(例如形成有柱體之位置),往前方彎曲而形成。在此情形下,本體部係在連接器的後端側,與側部連接。但是,當考慮對於對手側連接器之攪起之強度時,最好在連接器的前端側,連接本體部到側部。
上述實施形態之各連接器,係使固定部僅具有兩個。但是,連接器也可以具有三個以上之固定部。例如也可以在外殼之橫向中之兩端,分別形成兩個固定部。當詳細說明時,只要使兩個固定部中之一者之本體部,與連接器的前端側相連接,使兩個固定部中之另一者之本體部,與連接器的後端側相連接即可。在此情形下,連接器合計具有四個固定部。
本發明係依據2012年1月26日提出到日本專利廳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014148號,其內容因為參照而成為 本專利說明書之一部份。
雖然說明過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但是,該業者可知在不脫逸本發明精神之範圍內,可變形實施形態,這種實施形態係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1‧‧‧連接器
2‧‧‧前端(嵌合端)
3‧‧‧後端
4‧‧‧承容部
20‧‧‧保持構件
22‧‧‧板狀部
30‧‧‧外殼
40‧‧‧主部
50‧‧‧側部
52‧‧‧上緣
56‧‧‧柱體
60‧‧‧上部
65‧‧‧底部
70‧‧‧固定部
75‧‧‧本體部
80‧‧‧補強部
85‧‧‧法蘭部
88‧‧‧孔
90‧‧‧邊界部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可固定在對象物上,其特徵在於具有:接觸件、保持構件及外殼,前述保持構件保持有前述接觸件,前述外殼被安裝在前述保持構件上,前述外殼具有:主部,至少局部性覆蓋前述保持構件;以及兩個固定部,用於固定前述主部在前述對象物;前述主部具有兩個側部及上部,前述上部係具有平行於既定平面之平板形狀,而且在與前述既定平面直交之上下方向中,位於前述外殼的上側,前述上部係在與前述既定平面平行之橫向中,與前述側部相互連結,前述側部係被連接在前述固定部,藉此,在前述外殼設有位於前述側部與前述固定部間之邊界部,前述邊界部係在與前述既定平面交叉之方向上延伸,前述固定部具有本體部及補強部,前述本體部係在前述橫向中,位於前述側部的外側,前述補強部係自前述本體部往前述橫向中之內側,超過前述側部以延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補強部當自上方觀看時,其係與前述側部交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補強部係與前述上部至少局部重疊地,延伸至前述上部的上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在前述上部形成有凹部,前述凹部係自前述側部的上緣,在前述橫向中凹入內側,前述補強部係在上下方向中,位於前述上部的附近,而且, 超過前述側部的前述上緣之上方而延伸到前述凹部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在前述側部形成有開口部,前述開口部在前述橫向貫穿前述側部,前述補強部係通過前述開口部,往前述橫向之內側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在前述保持構件形成有凹槽,前述補強部至少局部性插入前述凹槽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其具有與對手側連接器相嵌合之嵌合端,前述邊界部係位於設有前述嵌合端之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外殼係衝斷一塊金屬板且彎曲而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器,其中,前述對象物係印刷電路板,前述固定部而且具有法蘭部,前述法蘭部自前述本體部,往前述橫向中之外側延伸,前述法蘭部可螺固在前述印刷電路板。
  10. 一種對手側連接器,可與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連接器相嵌合,其中,具有在前述連接器與前述對手側連接器彼此嵌合時,插入有前述補強部之對手側凹槽。
TW102102604A 2012-01-26 2013-01-24 連接器 TWI497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4148A JP5391289B2 (ja) 2012-01-26 2012-01-2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787A true TW201351787A (zh) 2013-12-16
TWI497837B TWI497837B (zh) 2015-08-21

Family

ID=4887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2604A TWI497837B (zh) 2012-01-26 2013-01-24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96384B2 (zh)
JP (1) JP5391289B2 (zh)
CN (1) CN103268992B (zh)
TW (1) TWI497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1599B1 (ja) * 2012-06-20 2013-10-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4752881A (zh) * 2013-12-30 2015-07-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6215125B2 (ja) * 2014-04-21 2017-10-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47825B2 (ja) * 2015-09-29 2020-02-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7320407U (zh) * 2017-06-12 2018-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256647A (zh) * 2017-07-11 2019-01-2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JP1650262S (zh) * 2019-06-11 2020-01-20
KR20210022451A (ko) * 2019-08-20 2021-03-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7289U (zh) * 1974-09-13 1976-03-19
JPH1167365A (ja) 1997-08-08 1999-03-09 Molex Inc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0357550A (ja) * 1999-06-15 2000-12-26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金属板を折り込んで形成された金属板製シェル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TW450449U (en) * 2000-05-16 2001-08-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2170640A (ja) * 2000-11-29 2002-06-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TW502883U (en) * 2000-12-29 2002-09-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4014350A (ja) * 2002-06-07 2004-01-1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WO2007085273A1 (en) * 2006-01-30 2007-08-02 Fci Shell for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JP4494441B2 (ja) * 2007-07-03 2010-06-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285533B2 (ja) * 2009-08-07 2013-09-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5480652B2 (ja) * 2010-02-03 2014-04-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8992A (zh) 2013-08-28
CN103268992B (zh) 2015-07-29
TWI497837B (zh) 2015-08-21
JP5391289B2 (ja) 2014-01-15
JP2013152908A (ja) 2013-08-08
US20130196547A1 (en) 2013-08-01
US8696384B2 (en) 201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837B (zh) 連接器
JP6342185B2 (ja) コネクタ
JP2024015144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4613235B2 (ja) コネクタ
US8435075B2 (en) Metal shell configuration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422675B2 (ja) コネクタ
JP5801125B2 (ja) 遊動型コネクタ
US9373907B2 (en) Flexible flat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flexible flat cable assembly
JP2010113848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5294163A (ja) 補強タブ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TWI668924B (zh) 連接器
TWM332974U (en) Electric connecter
EP2955791B1 (en) Connector for being mounted on the edge of a pcb, having a rear back metal portion , which corrects the centre of mass
CN101394048A (zh) 电连接器
JP5632189B2 (ja) コネクタ
CN105322386B (zh) 电连接器
US924064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fixer used therefor
JP581333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988636B2 (ja) 一対の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176423A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用プラグコネクタ
US10965046B2 (en) Board with terminal
KR102455570B1 (ko) 기판실장형 조인트장치
TWI605641B (zh) 連接器
WO2019194093A1 (ja) コネクタ
JP7359007B2 (ja) 端子、端子連結体、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