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1258A - 旋轉式踏板 - Google Patents

旋轉式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1258A
TW201341258A TW101111760A TW101111760A TW201341258A TW 201341258 A TW201341258 A TW 201341258A TW 101111760 A TW101111760 A TW 101111760A TW 101111760 A TW101111760 A TW 101111760A TW 201341258 A TW201341258 A TW 2013412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pedal
pivot
axial direction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1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6282B (zh
Inventor
Shun-Wei Lin
Original Assignee
Formosa Seik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mosa Seik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mosa Seik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11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4125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41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1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62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6282B/zh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旋轉式踏板,係設置在車輛的二側面上,旋轉式踏板包括一基座,樞設於基座上的一踏板,以及固設在基座上的一蓋板,其中踏板具有一踩踏部,形成在踩踏部一側的一結合塊,以及由踩踏部延伸至結合塊的一延伸部,延伸部、結合塊以及踩踏部共同界定出一第一槽室與一第二槽室,且蓋體係容納於第一槽室中,而座體係容納於第二槽室中,當踏板位於收合狀態時,踏板的延伸部係遮蓋車輛之側面用來安裝旋轉式踏板的安裝槽之開口,造成蓋體與基座被隱藏在車輛的安裝槽中不易被破壞。

Description

旋轉式踏板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彈開式機車後置腳踏板,尤指一種安裝在機車車架上且位於車體兩側用以提供乘客雙腳置放的踏板。
具備雙載座墊的機車一般都會在座墊下方之車體兩側設有可提供乘客雙腳擱放的一對踏板。傳統的機車後座腳踏板通常是設置成可旋轉收摺的結構型態,當不使用時,可加以收合以避免造成妨礙,而當機車要載人時,可拉出該對踏板用以提供乘客的腳擱放。
傳統的腳踏板使用時需要下車或由另一人(例如乘客)以手拉開腳踏板,使用上並不便利,因此有一種「彈開式機車後置腳踏板」,其主要包括一基座,基座上具有一樞軸,基座的樞軸上樞設一踏板,基座上進一步固設一上蓋,且踏板與上蓋之間樞設一C形擺臂與一扭力彈簧,擺臂包括隔開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扭力彈簧具有的第一端結合在踏板上,扭力彈簧具有的第二端結合在上蓋中,踏板具有位於擺臂之第一及第二端之間的一凸塊,此外基座內可滑動地設置一卡掣塊,當踏板收折時卡掣塊會卡合在踏板具有的一槽口中,將踏板定位於收折狀態,且當踏板朝機車的方向旋轉時,踏板的凸塊會抵壓擺臂第一端,使擺臂抵壓卡掣塊脫離踏板的槽口,踏板就會被扭力彈簧驅動而彈開形成與機車之車體夾約90°的狀態,使踏板能提供機車的乘客雙腳放置,這種可以自動彈開的腳踏板能夠藉由觸壓踏板控制踏板收折或開啟,因此機車騎士或乘客可以直接乘坐在座墊的狀態下以腳碰觸踏板使踏板收折或彈開,使用上具有便利性。這種彈開式機車後置腳踏板的踏板收合時,基座與上蓋係外露在機車的表面,因此宵小能夠叫輕易地由外露的蓋體與基座破壞整組腳踏板。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一基座,包括一樞塊以及形成在樞塊一側的一安裝塊,其中樞塊包括沿一第一軸向隔開的一第一端面與一第二端面,樞塊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面且沿第一軸向朝第一端面延伸但與第一端面隔開的一活動槽,活動槽包括沿第一軸向位在第一端面與第二端面之間的一底壁,底壁上形成一樞接部,安裝塊包括沿第一軸向與第二端面隔開的一端面,造成第二端面位於第一端面與端面之間,安裝塊進一步包括沿垂直於第一軸向的一第二軸向隔開的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安裝塊另包括連接在第二側面一側的一第三側面,一容槽形成在安裝塊的端面上,容槽沿第一軸向朝第一端面沿伸但與第一端面隔開,容槽包括沿第二軸向隔開的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第二面沿第二軸向位於第一面與第二側面之間,一缺槽形成在安裝塊的第二側面上,缺槽係沿第二軸向延伸至容槽的第二面,造成缺槽連通活動槽與容槽,基座係要被固設在一車輛的側面,樞設在樞塊的活動槽中的一擺臂,擺臂包括一推動端與一驅動端,以及形成在推動端與驅動端之間且靠近驅動端的一樞設部,擺臂的樞設部與基座的樞接部樞接,且推動端朝向安裝塊的缺槽,擺臂係繞樞塊之樞接部所界定的樞轉軸線在抵壓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樞轉,滑動地設置在安裝塊之容槽內的一卡掣塊,卡掣塊包括沿第二軸向隔開的一第一端面與一第二端面,卡掣塊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面上且沿第二軸向延伸的一擋止部,卡掣塊的擋止部係位於安裝塊的缺槽中,且卡掣塊的第一端面朝向容槽的第一面,卡掣塊係順著安裝塊的容槽沿第二軸向在卡合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位移,一彈簧,結合在卡掣塊的第一端面與安裝塊之容槽的第一面之間,彈簧係偏壓卡掣塊位於卡合位置,與基座的樞塊樞接的一踏板,踏板包括一踩踏部,踩踏部包括沿第一軸向隔開的一第一側面與一第二側面,踏板進一步包括一內端面與一外端面,踏板的內端面延伸具有一內側面的一延伸部,在延伸部的內側面與踩踏部的內端面之間形成一結合塊,結合塊包括沿第一軸向隔開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以及在第一及第二表面之間延伸的一周圍面,且結合塊之第一及第二表面係位於踩踏部之第一及第二側面之間,結合塊包括形成在第二表面且沿第一軸向朝第一表面延伸但與第一表面隔開的一收納槽,收納槽具有一內壁,收納槽內周面形成一插槽,收納槽的內壁進一步沿第一軸向延伸至第一表面形成一穿孔,結合塊的周圍面形成具有一阻擋壁的一嵌槽,結合塊的第二表面進一步形成一驅動部,踩踏部的內端面、結合塊的第一表面以及延伸部的內側面共同界定出開放式的一第一槽室,踩踏部的內端面、結合塊的第二表面以及延伸部的內側面共同界定出開放式的一第二槽室,踏板的第二表面係貼靠在基座之樞塊的第二端面上,造成基座的樞塊收納於踏板的第二槽室內,且擺臂位於樞塊之活動槽的底壁與踏板之結合塊的第二表面之間,固設在基座上的一蓋體,蓋體包括沿第一軸向隔開的一內側面與一外側面,且蓋體的內側面沿伸一樞桿,樞桿外周面具有一嵌槽,蓋體的內側面係貼靠在基座之安裝塊的端面上,造成蓋體收納在踏板的第一槽室內,且樞桿係穿過踏板之結合塊的穿孔中,造成踏板可繞樞桿界定的樞轉軸線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與第三位置之間樞轉,一彈簧,包括與踏板之結合塊的插槽結合的一第一端,以及與蓋體之樞桿的嵌槽結合的一第二端,彈簧係偏壓踏板往第三位置。
當踏板位於第一位置時,沿伸部的內側面沿第二軸向與第一側面隔開,踩踏部的內端面係沿第三軸向與第三側面隔開,造成基座與蓋體被延伸部遮擋而不外露,且結合塊之嵌槽與基座之安裝塊的缺槽對齊,卡掣塊位於卡合位置,卡掣塊之擋止部的擋止部與嵌槽嵌合,且擋止部的一側邊抵靠在嵌槽的阻擋壁,造成踏板無法往第三位置樞轉,擋止部的一部份位於踏板之結合塊的第二表面與基座之樞塊的底壁之間,踏板之結合塊的驅動部抵靠擺臂的驅動端,造成擺臂位於脫離位置,且擺臂的推動端貼靠在卡掣塊之擋止部,且踏板位於第一位置時係要被收納在車輛內。
當施力於踏板靠近外端面的一端時,係造成踏板繞樞桿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
當踏板位於第二位置時,驅動部係抵壓擺臂的驅動端,造成擺臂由抵壓位置繞樞接部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脫離位置樞轉至抵壓位置,且擺臂的推動端抵壓卡掣塊之擋止部,造成卡掣塊沿第二軸向壓縮彈簧由卡合位置位移至釋放位置。
當卡掣塊位於釋放位置時,卡掣塊之擋止部脫離嵌槽,造成彈簧偏壓踏板繞樞桿界定的樞轉軸線由第二位置樞轉至第三位置。
當踏板位於第三位置時,踏板之延伸部的內側面係抵靠在基座之安裝塊的第三側面上,卡掣塊之擋止部的末端抵靠在踏板之結合塊的周圍面,踏板係要被位於第三位置時踩踏部延伸出車輛的側面之外,以提供車輛之乘客的腳擱置。
本發明的旋轉踏板之踏板位於第一位置時,係遮蓋車輛的安裝槽,且與車輛之側面形成一體化,透過延伸部遮擋基座與蓋體,造成蓋體與基座被隱藏在車輛的安裝中,如此可以有效防止宵小透過安裝槽破壞旋轉踏板。
以下所有圖式係僅便於解釋本發明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較佳實施例之元件的數目、位置、關係、及尺寸之延伸將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發明的敎導後相關之變化實施屬於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發明的敎導後,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之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之改變亦屬業界技能。
不同圖式中係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上”、“下”、“前”、“後”、“內”、“外”、“端”、“部”、“段”、“水平”、“垂直”、“向內”、“向外”、“寛度”、“長度”、”區”、”周圍”、”側”、”徑向”、”軸向”等等及類似用語係僅便於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於幫助描述本發明而已。
依據圖式所示本發明的各旋轉踏板12係分別安裝在諸如機車、摩托車、沙灘車之一車輛4的二側面41(如第六、七、十、十一圖所示),以下將以其中旋轉踏板12作說明,各旋轉踏板12包括一基座231,基座231包括一樞塊233以及形成在樞塊233一側的一安裝塊235(如第一圖所示),其中樞塊233包括沿一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端面237與一第二端面239,樞塊23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面239且沿第一軸向X朝第一端面237延伸但與第一端面237隔開的一活動槽251,活動槽251包括沿第一軸向X位在第一端面237與第二端面239之間的一底壁253,底壁253上沿第一軸向X延伸形成柱狀的一樞接部257,樞塊233進一步包括由形成在底壁253上且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第一端面237的一套接孔255,安裝塊235包括沿第一軸向X與第二端面239隔開的一端面259,造成第二端面239位於第一端面237與端面259之間,安裝塊235進一步包括沿垂直於第一軸向X的一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一側面271與靠近樞塊233的一第二側面273,以及沿垂直於第一及第二軸向X、Y的一第三軸向Z隔開的一第三側面275與一第四側面277,第三側面275與第一側面271之間延伸一連接面279,且第三側面275遠離連接面279的一端與第二側面273連接,一容槽291形成在安裝塊235的端面259上,容槽291沿第一軸向X朝第一端面237沿伸但與第一端面237隔開,容槽291包括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一面293以及一第二面295,第二面295沿第二軸向Y位於第一面293與第二側面273之間,容槽291包括形成在第一面293上且沿第二軸向Y朝第一側面271延伸但與第一側面271隔開且呈U形的一限位槽296,一缺槽297形成在安裝塊235的第二側面273上,缺槽297係沿第二軸向Y延伸至容槽291的第二面295,造成缺槽297連通活動槽251與容槽291。
各旋轉踏板12進一步包括樞設在樞塊233之活動槽251中的一圓弧形的擺臂32,擺臂32包括繞第一軸向X之圓周方向隔開的一推動端322與一驅動端321,以及形成在推動端322與驅動端321之間且靠近驅動端321的一樞設部323,樞設部323具有偏置的圓孔。基座231的樞接部257係樞設在樞設部323的圓孔中,且推動端322朝向安裝塊235的缺槽297,擺臂32係繞樞塊233之樞接部257所界定的樞轉軸線在抵壓位置(如第五圖所示)與脫離位置(如第八圖所示)之間樞轉。
各旋轉踏板12另包括滑動地設置在安裝塊235之容槽291內的一卡掣塊21,卡掣塊21包括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一端面211與一第二端面212,卡掣塊21的第一端面211形成沿第二軸向Y朝第二端面212延伸但與第二端面212隔開且呈U形的一定位槽216,卡掣塊2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面212上且沿第二軸向Y延伸的一擋止部213,擋止部213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部份215、一第二部份217,以及位於在第一與第二部份215、217之間的一槽口214。卡掣塊21的擋止部213係位於安裝塊235的缺槽297中,且卡掣塊21的第一端面211朝向容槽291的第一面293,卡掣塊21係順著安裝塊235的容槽291沿第二軸向Y在卡合位置(如第三圖所示)與釋放位置(如第八圖所示)之間位移。
各旋轉踏板12又包括結合在卡掣塊21的第一端面211與安裝塊235之容槽291的第一面293之間一彈簧22,彈簧22的其中一端位於卡掣塊21的一定位槽216,彈簧22的另一端位於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限位槽296內,造成彈簧22偏壓卡掣塊21位於卡合位置(如第三、四圖所示),且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限位槽296定位彈簧22的一端不會沿第三軸向Z移動,卡掣塊21的定位槽216定位彈簧22的另一端不會沿第三軸向Z移動。
各旋轉踏板12更包括,與基座231的樞塊233樞接的一踏板511,踏板511包括一踩踏部512,踩踏部512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側面513與一第二側面515,以及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三側面516與一第四側面518,踏板511進一步包括連接在第一及第二側面513、515末端之間的一內端面517與一外端面531,踏板511的內端面517且靠近第三側面516的一側延伸具有一內側面575的一延伸部573,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大約與內端面517夾90°角,且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沿第二軸向Y位於第三與第四側面516、518之間,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與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之間形成概成R形的一結合塊533,結合塊533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表面535與一第二表面537,以及在第一及第二表面535、537之間延伸的一周圍面539,延伸部573係延伸超出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且結合塊533之第一及第二表面535、537係位於踩踏部512之第一及第二側面513、515之間,此外第一表面535朝向第一側面513,第二表面537朝向第二側面515,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進一步包括一環形的凸部550,結合塊533另包括形成在第二表面537且沿第一軸向X朝第一表面535延伸但與第一表面535隔開圓孔狀的一收納槽551,收納槽551具有一內壁553,收納槽551內周面形成一插槽555,收納槽551的內壁553進一步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第一表面535形成一穿孔557,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形成具有一阻擋壁542的一嵌槽540,嵌槽540的阻擋壁542係垂直於結合塊533的周圍壁539,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凸部550的一缺槽571,缺槽571係沿第一軸向X與嵌槽540對齊且隔開,造成缺槽571與嵌槽540在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上界定出一隔牆552,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進一步形成凸出凸部550且呈塊狀的一驅動部559,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結合塊533的第一表面535以及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共同界定出開放式且呈L形的一第一槽室577,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以及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共同界定出開放式且呈L形的一第二槽室579。
踏板511的第二表面537係貼靠在基座231之樞塊233的第二端面239上,造成基座231的樞塊233收納於踏板511的第二槽室579內,結合塊533的凸部550與基座231之樞塊233的活動槽251樞接,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驅動部559與缺槽571係位於基座231之樞塊233的活動槽251內,此外擺臂32位於樞塊233之活動槽251的底壁253與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之間,且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驅動部559位於擺臂32的推動端322與驅動端321之間。
各旋轉踏板12包括,固設在基座231上的一蓋體440,蓋體440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內側面450與一外側面452,且蓋體440的內側面450沿伸一樞桿454,樞桿454外周面具有一嵌槽456,蓋板440的內側面450進一步沿第一軸向X延伸複數抵壓塊458,各抵壓塊458沿第二軸向Y與樞桿454隔開。蓋體440的內側面450係貼靠在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端面259上,造成蓋體440收納在踏板511的第一槽室577內,且樞桿454係穿過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穿孔557後樞接在基座231之樞塊233的套接孔255內(如第四圖所示),造成踏板511可繞樞桿454界定的樞轉軸線在第一位置(如第二、三、五至七圖所示)、第二位置(如第八圖所示)與第三位置(如第九至十一圖所示)之間樞轉,蓋體440的各抵壓塊458位於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容槽291內,且各抵壓塊458位於卡掣塊21上方,各抵壓塊458係限制使得卡掣塊21不會產生沿第一軸向X的位移,此外蓋體440透過二螺絲462穿過具有的二鎖孔460並鎖入基座231的安裝塊235內,造成踏板511的結合塊533被夾合在蓋體440配合基座231的樞塊233之間。
踏板511與基座231之間設置一彈簧33,彈簧33係位於踏板511的收納槽551與活動槽251內,彈簧33包括與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插槽555結合的一第一端331,以及與蓋體440之樞桿454的嵌槽456結合的一第二端332,彈簧33係偏壓踏板511往第三位置。
如第六、七圖所示,本發明的旋轉踏板12係固設在車輛4之側面41具有的一安裝槽42內。參閱第三至六圖所示,為了方便說明係假設旋轉踏板12的踏板511位於第一位置時,沿伸部573的內側面575沿第二軸向Y與第一側面271隔開,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係沿第三軸向Z與第三側面275隔開,造成基座231與蓋體440被延伸部573遮擋而不外露(如第七圖所示),且結合塊533之嵌槽540與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缺槽297對齊;卡掣塊21位於卡合位置,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擋止部213與嵌槽540嵌合,且擋止部213的一側邊抵靠在嵌槽540的阻擋壁542,造成踏板511無法往第三位置樞轉,擋止部213的第二部份217與踏板511之結合塊533嵌合且位於的第二表面537與基座231之樞塊233的底壁253之間,此外踏板511之隔牆552係位於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槽口214中,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驅動部559抵靠擺臂32的驅動端321,造成擺臂32位於脫離位置,且擺臂32的推動端322貼靠在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參閱第七圖所示,本發明之旋轉踏板12的踏板511位於第一位置的收合狀態時,踏板511的第三側面516配合延伸部573將車輛4的安裝槽42蓋合,進而形成與車輛4一體化的設計,如此蓋體4O以及基座231係被隱藏在車輛4的安裝槽42中。
在第七圖所示踏板511位於第一位置的狀態下施力於踏板511靠近外端面531的一端時,係造成踏板511繞樞桿454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當踏板511位於第二位置時(如第八圖所示),驅動部559係抵壓擺臂32的驅動端321,造成擺臂32由抵壓位置繞樞接部257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脫離位置(如第三、五圖所示)樞轉至抵壓位置(如第八圖所示),且擺臂32的推動端322抵壓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造成卡掣塊21沿第二軸向Y壓縮彈簧22由卡合位置位移至釋放位置(如第八圖所示),當卡掣塊21位於釋放位置時,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第一部份215脫離嵌槽540的阻擋壁542,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第二部份217脫離缺槽571,造成彈簧33的第一端331偏壓踏板511繞樞桿454界定的樞轉軸線由第二位置(如第八圖所示)樞轉至第三位置(如第九圖所示),造成踏板511的外端面531與車輛4之側面41隔開形成展開狀態。
當踏板511位於第三位置時(如第九圖所示),踏板511之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係抵靠在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第三側面275上,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末端抵靠在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如第九圖所示),參閱第十、十一圖所示,當踏板511位於第三位置時,踩踏部512係延伸出車輛4之側面41外側,如此乘坐在車輛4之乘客座位的乘客就可以分別將雙腳分別擱置在二旋轉踏板12的踩踏部512上。
本發明的旋轉踏板12之踏板511位於第一位置時,係遮蓋車輛4的安裝槽42,且與車輛4之側面41形成一體化,透過延伸部573遮擋基座231與蓋體440,造成蓋體440與基座231被隱藏在車輛4的安裝槽42中,如此可以有效防止宵小透過安裝槽42破壞旋轉踏板12。
本發明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基座231之樞塊233可以不包括套接孔255,如此蓋體440的樞桿454只延伸至基座231之活動槽251的底壁253,踏板511同樣能繞樞桿454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或踏板511之第二表面537可以不包括凸部550與缺槽571,且嵌槽540係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第二表面537,此外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可以不包括槽口214,如此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形成一體,在這樣的狀態下,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位於卡合位置時,擋止部213的其中一部份仍然位於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以及基座231之樞塊233的活動槽251的底壁253之間,造成推動端322由釋放位置往抵壓位置樞轉時仍抵壓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末端,使卡掣塊21由卡合位置位移至釋放位置。
此外,基座231的安裝塊235可以不包括連接面279,在缺少連接面279的狀態下,第三側面275的一端與第二側面273連接,第三側面275的另一端則與第一側面271連接,造成安裝塊235大致上形成矩形體,如此第三側面275仍然保有在踏板511位於第三位置時,提供延伸部573之內側面575抵靠的功能。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發明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4...車輛
12...旋轉踏板
21...卡掣塊
22...彈簧
32...擺臂
33...彈簧
41...側面
42...安裝槽
211...第一端面
212...第二端面
213...擋止部
214...槽口
215...第一部份
216...定位槽
217...第二部份
231...基座
233...樞塊
235...安裝塊
237...第一端面
239...第二端面
251...活動槽
253...底壁
255...套接孔
257...樞接部
259...端面
271...第一側面
273...第二側面
275...第三側面
277...第四側面
279...連接面
291...容槽
293...第一面
295...第二面
296...限位槽
297...缺槽
321...驅動端
322...推動端
323...樞設部
331...第一端
332...第二端
440...蓋體
450...內側面
452...外側面
454...樞桿
456...嵌槽
458...抵壓塊
460...鎖孔
462...螺絲
511...踏板
512...踩踏部
513...第一側面
515...第二側面
516...第三側面
517...內端面
518...第四側面
531...外端面
533...結合塊
535...第一表面
537...第二表面
539...周圍面
540...嵌槽
542...阻擋壁
550...凸部
551...收納槽
552...隔牆
553...內壁
555...插槽
557...穿孔
559...驅動部
571...缺槽
573...延伸部
575...內側面
577...第一槽室
579...第二槽室
第一圖係本發明旋轉踏板的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旋轉踏板的立體組合圖。
第三圖係沿第二圖3-3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四圖係沿第二圖4-4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五圖係沿第二圖5-5線所取的剖視圖。
第六圖係兩組本發明之旋轉踏板分別安裝在車輛之二側面的俯視圖。
第七圖係六圖之右側側面及顯示旋轉踏板之踏板位於第一位置的局部立體圖。
第八圖係在第三圖狀態下使踏板旋轉至第二位置後的動作剖視圖。
第九圖係在第八圖狀態下踏板旋轉至第三位置後的動作剖視圖。
第十圖係在第六圖狀態下各踏板旋轉至第三位置的動作圖。
第十一圖係第十圖之右側側面及顯示旋轉踏板位於第三位置的局部立體圖。
12...旋轉踏板
21...卡掣塊
22...彈簧
32...擺臂
33...彈簧
211...第一端面
212...第二端面
213...擋止部
214...槽口
215...第一部份
216...定位槽
217...第二部份
231...基座
233...樞塊
235...安裝塊
237...第一端面
239...第二端面
251...活動槽
253...底壁
255...套接孔
257...樞接部
259...端面
271...第一側面
273...第二側面
275...第三側面
277...第四側面
279...連接面
291...容槽
293...第一面
295...第二面
296...限位槽
297...缺槽
321...驅動端
322...推動端
323...樞設部
331...第一端
332...第二端
440...蓋體
450...內側面
452...外側面
454...樞桿
456...嵌槽
458...抵壓塊
460...鎖孔
462...螺絲
511...踏板
512...踩踏部
513...第一側面
515...第二側面
516...第三側面
517...內端面
518...第四側面
531...外端面
533...結合塊
535...第一表面
537...第二表面
539...周圍面
540...嵌槽
542...阻擋壁
550...凸部
551...收納槽
552...隔牆
553...內壁
555...插槽
557...穿孔
559...驅動部
571...缺槽
573...延伸部
575...內側面
577...第一槽室
579...第二槽室

Claims (3)

  1. 一種旋轉式踏板,包括:一基座(231),包括一樞塊(233)以及形成在樞塊(233)一側的一安裝塊(235),其中樞塊(233)包括沿一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端面(237)與一第二端面(239),樞塊(23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面(239)且沿第一軸向(X)朝第一端面(237)延伸但與第一端面(237)隔開的一活動槽(251),活動槽(251)包括沿第一軸向(X)位在第一端面(237)與第二端面(239)之間的一底壁(253),底壁(253)上形成一樞接部(257),安裝塊(235)包括沿第一軸向(X)與第二端面(239)隔開的一端面(259),造成第二端面(239)位於第一端面(237)與端面(259)之間,安裝塊(235)進一步包括沿垂直於第一軸向(X)的一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一側面(271)與一第二側面(273),安裝塊(235)另包括連接在第二側面(273)一側的一第三側面(275),一容槽(291)形成在安裝塊(235)的端面(259)上,容槽(291)沿第一軸向(X)朝第一端面(237)沿伸但與第一端面(237)隔開,容槽(291)包括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一面(293)以及一第二面(295),第二面(295)沿第二軸向(Y)位於第一面(293)與第二側面(273)之間,一缺槽(297)形成在安裝塊(235)的第二側面(273)上,缺槽(297)係沿第二軸向(Y)延伸至容槽(291)的第二面(295),造成缺槽(297)連通活動槽(251)與容槽(291),基座(231)係要被固設在一車輛(4)的側面(41);一擺臂(32),樞設在樞塊(233)的活動槽(251)中,擺臂(32)包括一推動端(322)與一驅動端(321),以及形成在推動端(322)與驅動端(321)之間且靠近驅動端(321)的一樞設部(323),擺臂(32)的樞設部(323)與基座(231)的樞接部(257)樞接,且推動端(322)朝向安裝塊(235)的缺槽(297),擺臂(32)係繞樞塊(233)之樞接部(257)所界定的樞轉軸線在抵壓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樞轉;一卡掣塊(21),滑動地設置在安裝塊(235)之容槽(291)內,卡掣塊(21)包括沿第二軸向(Y)隔開的一第一端面(211)與一第二端面(212),卡掣塊(2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端面(212)上且沿第二軸向(Y)延伸的一擋止部(213),卡掣塊(21)的擋止部(213)係位於安裝塊(235)的缺槽(297)中,且卡掣塊(21)的第一端面(211)朝向容槽(291)的第一面(293),卡掣塊(21)係順著安裝塊(235)的容槽(291)沿第二軸向(Y)在卡合位置與釋放位置之間位移;一彈簧(22),結合在卡掣塊(21)的第一端面(211)與安裝塊(235)之容槽(291)的第一面(293)之間,彈簧(22)係偏壓卡掣塊(21)位於卡合位置;一踏板(511),與基座(231)的樞塊(233)樞接,踏板(511)包括一踩踏部(512),踩踏部(512)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側面(513)與一第二側面(515),踏板(511)進一步包括一內端面(517)與一外端面(531),踏板(511)的內端面(517)延伸具有一內側面(575)的一延伸部(573),在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與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之間形成一結合塊(533),結合塊(533)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表面(535)與一第二表面(537),以及在第一及第二表面(535、537)之間延伸的一周圍面(539),且結合塊(533)之第一及第二表面(535、537)係位於踩踏部(512)之第一及第二側面(513、515)之間,結合塊(533)包括形成在第二表面(537)且沿第一軸向(X)朝第一表面(535)延伸但與第一表面(535)隔開的一收納槽(551),收納槽(551)具有一內壁(553),收納槽(551)內周面形成一插槽(555),收納槽(551)的內壁(553)進一步沿第一軸向(X)延伸至第一表面(535)形成一穿孔(557),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形成具有一阻擋壁(542)的一嵌槽(540),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進一步形成一驅動部(559),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結合塊(533)的第一表面(535)以及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共同界定出開放式的一第一槽室(577),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以及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共同界定出開放式的一第二槽室(579),踏板(511)的第二表面(537)係貼靠在基座(231)之樞塊(233)的第二端面(239)上,造成基座(231)的樞塊(233)收納於踏板(511)的第二槽室(579)內,且擺臂(32)位於樞塊(233)之活動槽(251)的底壁(253)與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之間;一蓋體(440),固設在基座(231)上,蓋體(440)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內側面(450)與一外側面(452),且蓋體(440)的內側面(450)沿伸一樞桿(454),樞桿(454)外周面具有一嵌槽(456),蓋體(440)的內側面(450)係貼靠在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端面(259)上,造成蓋體(440)收納在踏板(511)的第一槽室(577)內,且樞桿(454)係穿過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穿孔(557)中,造成踏板(511)可繞樞桿(454)界定的樞轉軸線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與第三位置之間樞轉;一彈簧(33),包括與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插槽(555)結合的一第一端(331),以及與蓋體(440)之樞桿(454)的嵌槽(456)結合的一第二端(332),彈簧(33)係偏壓踏板(511)往第三位置;當踏板(511)位於第一位置時,沿伸部(573)的內側面(575)沿第二軸向(Y)與第一側面(271)隔開,踩踏部(512)的內端面(517)係沿第三軸向(Z)與第三側面(275)隔開,造成基座(231)與蓋體(440)被延伸部(573)遮擋而不外露,且結合塊(533)之嵌槽(540)與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缺槽(297)對齊,卡掣塊(21)位於卡合位置,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擋止部(213)與嵌槽(540)嵌合,且擋止部(213)的一側邊抵靠在嵌槽(540)的阻擋壁(542),造成踏板(511)無法往第三位置樞轉,擋止部(213)的一部份位於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與基座(231)之樞塊(233)的底壁(253)之間,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驅動部(559)抵靠擺臂(32)的驅動端(321),造成擺臂(32)位於脫離位置,且擺臂(32)的推動端(322)貼靠在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且踏板(511)位於第一位置時係要被收納在車輛(4)內;當施力於踏板(511)靠近外端面(531)的一端時,係造成踏板(511)繞樞桿(454)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當踏板(511)位於第二位置時,驅動部(559)係抵壓擺臂(32)的驅動端(321),造成擺臂(32)由抵壓位置繞樞接部(257)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由脫離位置樞轉至抵壓位置,且擺臂(32)的推動端(322)抵壓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造成卡掣塊(21)沿第二軸向(Y)壓縮彈簧(22)由卡合位置位移至釋放位置;當卡掣塊(21)位於釋放位置時,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脫離嵌槽(540),造成彈簧(33)偏壓踏板(511)繞樞桿(454)界定的樞轉軸線由第二位置樞轉至第三位置;當踏板(511)位於第三位置時,踏板(511)之延伸部(573)的內側面(575)係抵靠在基座(231)之安裝塊(235)的第三側面(275)上,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末端抵靠在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踏板(511)係要被位於第三位置時踩踏部(512)延伸出車輛(4)的側面(41)之外,以提供車輛(4)之乘客的腳擱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轉式踏板,其中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進一步包括一環形的凸部(550),驅動部(559)係延伸凸出凸部(550)外側,踏板(511)的凸部(550)係樞設在基座(231)之樞塊(233)的活動槽(251)中,造成踏板(511)穩定地繞蓋體(440)之樞桿(454)所界定的樞轉軸線再第一、第二與第三位置之間樞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旋轉式踏板,其中踏板(511)之結合塊(533)的第二表面(53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凸部(550)的一缺槽(571),缺槽(571)係沿第一軸向(X)與嵌槽(540)對齊且隔開,造成缺槽(571)與嵌槽(540)在結合塊(533)的周圍面(539)上界定出一隔牆(552),卡掣塊(21)的擋止部(213)包括沿第一軸向(X)隔開的一第一部份(215)、一第二部份(217),以及位於在第一與第二部份(215、217)之間的一槽口(214),當卡掣塊(21)位於卡合位置時,卡掣塊(21)的第一部份(215)與嵌槽(540)嵌合,卡掣塊(21)的第二部份(217)位於缺槽(571)中,擺臂(32)的推動端(322)抵靠與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第二部份(217),卡掣塊(21)之擋止部(213)的槽口(214)提供隔牆(552)收納。
TW101111760A 2012-04-02 2012-04-02 旋轉式踏板 TW201341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1760A TW201341258A (zh) 2012-04-02 2012-04-02 旋轉式踏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1760A TW201341258A (zh) 2012-04-02 2012-04-02 旋轉式踏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1258A true TW201341258A (zh) 2013-10-16
TWI486282B TWI486282B (zh) 2015-06-01

Family

ID=4977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1760A TW201341258A (zh) 2012-04-02 2012-04-02 旋轉式踏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4125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6452A (zh) * 2014-09-10 2016-03-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复位的摩托车脚踏板装置
TWI628102B (zh) * 2014-09-01 2018-07-0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復位之機車腳踏板裝置
CN106032157B (zh) * 2015-03-10 2018-09-25 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脚踏板装置
US20220097790A1 (en) * 2020-09-30 2022-03-31 Honda Motor Co., Ltd. Main step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15489653A (zh) * 2022-10-12 2022-12-20 宁波巨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脚踏车的踏板轴连接机构
TWI788096B (zh) * 2021-11-11 2022-12-21 臻錄貿易有限公司 踏板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479B (zh) * 2017-08-02 2018-03-11 Footres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6797A (ja) * 1997-08-08 1999-03-09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I278403B (en) * 2004-12-06 2007-04-1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Motorcycle
TWM325967U (en) * 2007-09-03 2008-01-21 Taiyu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pringing out foot rest for motorcycle
TWM329592U (en) * 2007-10-01 2008-04-01 Taiyu Technology Co Ltd Devic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ejecting foot paddle of motorcycle
TW201113184A (en) * 2009-10-14 2011-04-16 Kwang Yang Motor Co Opening structure of rear pedal of motorcycle
DE102011001983A1 (de) * 2010-07-22 2012-01-26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Ausstoßvorrichtung und Schubeinrichtung
TWM407198U (en) * 2011-02-16 2011-07-11 Formosa Seiko Electronic Co Ltd Motorcycle rotary foot pedals
TWM414379U (en) * 2011-06-01 2011-10-21 Univ Far East Pedal of motorbik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8102B (zh) * 2014-09-01 2018-07-0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復位之機車腳踏板裝置
CN105416452A (zh) * 2014-09-10 2016-03-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复位的摩托车脚踏板装置
CN105416452B (zh) * 2014-09-10 2020-07-24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复位的摩托车脚踏板装置
CN106032157B (zh) * 2015-03-10 2018-09-25 东洋建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脚踏板装置
US20220097790A1 (en) * 2020-09-30 2022-03-31 Honda Motor Co., Ltd. Main step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US11772735B2 (en) * 2020-09-30 2023-10-03 Honda Motor Co., Ltd. Main step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TWI788096B (zh) * 2021-11-11 2022-12-21 臻錄貿易有限公司 踏板結構
CN115489653A (zh) * 2022-10-12 2022-12-20 宁波巨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脚踏车的踏板轴连接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6282B (zh) 201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41258A (zh) 旋轉式踏板
US9439542B2 (en) Vertical assembling and disassembling mechanism for toilet seat
US7891738B2 (en) Child seat
WO2013018496A1 (ja) 開閉部材のロック装置
US9102249B2 (en) Child safety seat
JP3208111U (ja) 保護カバーの枢軸揺動ユニット
TWI529087B (zh) 腳踏板裝置
JP2007071013A (ja) かばん錠
WO2016045526A1 (zh) 锁固结构及具有该锁固结构的折叠车
KR101988744B1 (ko) 차량용 암레스트 장치
TWI617479B (zh) Footrest device
JP2021016546A (ja) 清掃具
JP5617004B2 (ja) 簡易トイレ装置
TWM407198U (en) Motorcycle rotary foot pedals
TWI391279B (zh) 腳踏板裝置
TWM255795U (en) Caster structure with rotation-stop and brake functions
JP3116496U (ja) かばん錠
KR101539614B1 (ko) 단일피벗을 이용한 접이식 자전거
TWI517946B (zh) 扣具組件
TWM284599U (en) Motorbike's rear foot pedal
JP3081723U (ja) 車用ティッシュ箱安置装置
JP3003847U (ja) こたつ櫓の脚体連結構造
TW201545931A (zh) 機車乘客用之踏桿裝置
JPS5832689Y2 (ja) 家具脚のばね座固定装置
JP6524031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