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5961A -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 Google Patents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25961A TW201325961A TW100149086A TW100149086A TW201325961A TW 201325961 A TW201325961 A TW 201325961A TW 100149086 A TW100149086 A TW 100149086A TW 100149086 A TW100149086 A TW 100149086A TW 201325961 A TW201325961 A TW 20132596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vehicle
- conditioning
- wind
- air cond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空調系統1設於鐵道車輛2,具備空調管路4。空調管路4,具有延伸於前後方向之通風路4a、以及連通通風路4a與車室2a之吹出口4c,從空調裝置供應空調風至通風路4a。又,於通風路4a設有流速調整板6。此流速調整板6,位於前後方向中空調風流速為最快之最速位置附近且位於其下游側,阻礙通風路4a內之空調風之流動以調整流速。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調整鐵道車輛內之車室之溫度或濕度之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鐵道車輛具備用以調整客艙之溫度或濕度等之空調系統。此空調系統,有將複數個空調裝置分散配置於車頂構體上之分散式與僅於車體中央附近之車頂構體上配置有一台空調裝置之中央集中式,通勤近郊型車輛等主要係採用後者之中央集中式空調系統。此中央集中式空調系統具備空調管路,空調管路設於客艙之頂部內(車頂構體內)。於空調管路形成有吹出口,從空調裝置分配至空調管路之空調風經由吹出口往客艙內吹出。作為以此方式構成之空調系統,例如有專利文獻1至3所記載之空調系統。
專利文獻1至3所記載之空調系統,係於空調管路採用充氣室方式之構造。此空調管路,係於空調管路內設有分隔壁部。分隔壁部從空調管路之車體長度方向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將空調管路內分割成位於靠近車寬方向中央處之主管路與位於車寬方向外側之副管路。主管路與副管路經由位於分隔壁部上側之間隙而連結,從空調裝置供應至主管路之空調風經由此間隙進入副管路而從吹出口吹出。
具有此種構成之空調系統,係藉由調整主管路及副管路之剖面積及容積比率、以及連結此等之間隙尺寸以使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2-961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3706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213580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至3所記載之空調系統採用之充氣室方式之構造,用以決定為了使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之最佳容積比率、間隙尺寸等之關係式尚未確立。因此,係作成實物大小之測試管路並進行實驗,進而在根據該測試管路設計製作實際之空調管路並撘載於車輛之狀態下進行通風測試,對在車輛前後方向之風速分布進行最終確認。當在此最終確認中風速分布無法成為預期時,即必須對主管路與副管路間之分隔壁部之形狀進行修正等,而難以製造從吹出口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之空調系統。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製造容易且從吹出口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之空調系統。
本發明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具備:空調管路,具有延伸於車輛長度方向之通風路、以及連通前述通風路與前述車室之複數個吹出口;空調裝置,係對前述空調管路之通風路供應空調風;以及流速調整構件,在前述通風路設於較前述空調裝置下游側,阻礙前述空調風之前述車輛長度方向之流動以調整流速。
依據本發明,能藉由流速調整構件阻礙空調風之車輛長度方向之流動以抑制空調風之流速。藉此,能使從吹出口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
又,由於本發明僅於前述通風路設置流速調整構件即能使從吹出口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因此不需如習知技術般反覆進行空調管路之剖面積及容積比率及間隙尺寸之調整,製造係容易。
根據本發明,能提供製造容易且空調風之風速分布於車輛長度方向整體成均一之空調系統。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徵、以及優點,參照附圖並從以下之較佳實施態樣之詳細說明即可明瞭。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1,1A,1B。各實施形態中之方向之概念,與鐵道車輛(以下亦單稱為「車輛」)2之行進方向為前方、朝向前方時之方向之概念一致。亦即,車體長度方向對應前後方向,車寬方向對應左右方向。以下說明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1不過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亦即,本發明不限於如下之實施形態,能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之範圍內進行追加、刪除、變更。
<第1實施形態>
[空調系統]
如圖1所示,車輛2具備用以調整位於其中之車室2a之溫度或濕度之空調系統1。空調系統1基本上具備空調裝置3、空調管路4、整風構件5、流速調整板6。空調裝置3於車頂構體7上設置成位於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分,構成為能供應空調風。又,於車頂構體7內設有配置成左右對稱之一對空調管路4。此外,左右之空調管路4除了各構成配置成左右對稱外係具有相同之構成。因此,以下僅圖示一方之空調管路(右側之空調管路)4來說明,關於另一方之空調管路之說明及圖示則省略。
[空調管路]
空調管路4係大致矩形筒狀構件,從車輛2前端延伸至後端。於空調管路4中,於前後方向中央部分設有分隔板(未圖示),藉由此分隔板將空調管路4於前後方向二分割。藉由如此二分割,於空調管路4中,於分隔板之前側及後側分別形成通風路4a。此通風路4a延伸於前後方向且成剖面矩形狀,為單一形狀。亦即,空調管路4於其中僅具有主管路即通風路4a,為不具有充氣室方式之構造之空調管路中之副管路之構造。是以,由於不具有如習知技術般將主管路與副管路分隔之分隔壁部,因此不需進行分隔壁部之形狀修正,製造係容易。
如上述形成為單一形狀之通風路4a,係相對分隔板配置成前後對稱,具有相同之構成。因此,以下僅圖示一方之通風路4a並說明,省略另一方之通風路之說明及圖示。如上述形成之通風路4a連結於空調裝置3。
空調裝置3設於車輛2之車頂構體,與各通風路4a對應配置。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依各車輛2形成有四個通風路4a,因此各車輛2具有四個空調裝置3。空調裝置3構成為供應空調風,集中配置於車輛2之前後方向中央部。空調裝置3與通風路4a係在分隔板側即通風路4a之一端側連結,對該處供應來自空調裝置3之空調風。藉此,於通風路4a形成從其一端側往位於前後方向外側之另一端之空調風之流動。
又,於空調管路4之下端部之車寬方向外側部分形成有往上方凹陷之安裝槽4b,於此安裝槽4b之頂部形成有連結通風路4a與車室2a之複數個吹出口4c。吹出口4c形成為延伸於前後方向之狹縫狀,於前後方向以等間隔配置。又,於安裝槽4b設有整風構件5。
[整風構件]
整風構件5如圖3所示係例如由輕合金形材或FRP構成之剖面U字形構件,延伸於前後方向。整風構件5以開口部分5a位於下方之方式嵌入於安裝槽4b。於整風構件5之頂部分形成有複數個吹出孔5b。第1吹出孔即吹出孔5b係延伸於前後方向之狹縫狀孔,其左右方向之寬度h1較開口部分5a左右方向之寬度h2狹窄。又,於整風構件5上面設有包圍吹出孔5b之海綿狀密封構件8。密封構件8介在於整風構件5與空調管路4之間,以連結於吹出孔5b與空調管路4之吹出口4c之方式密封該等之間。
又,於整風構件5內設有複數個整風板9。整風板9係從整風構件5之頂面往下方突出,以橫越吹出孔5b之方式延伸於左右方向。整風板9於整風構件5以等間隔配置,亦即配置成百葉窗狀。藉此,於整風構件5之開口部分5a形成於左右方向較長之吹出孔5c(第2吹出孔)。藉此,整風構件5成為於上側具有延伸於前後方向之狹縫狀吹出孔5b,且於下側具有於左右方向較長之吹出口5c之雙重構造。
如上述具有雙重構造之整風構件5,藉由上側之吹出孔5b限制從該處吹出之風量,並藉由下側之吹出孔5c(以下亦單稱為「下側吹出孔5c」)將從上側之吹出孔5b(以下亦單稱為「上側吹出孔5b」)吹出之空調風方向改變為垂直下方。針對空調風之流動進一步具體說明,流動於空調管路4之通風路4a之空調風通過吹出口4c被導至上側吹出孔5b。由於吹出口4c及上側吹出孔5b均形成為狹縫狀,因此空調風在具有前後方向之速度成分之狀態下從上側吹出孔5b吹出。於上側吹出孔5b之下方,在相鄰之整風板9之間形成有一更寬廣之空間,能藉由此空間使空調風擴散於左右方向並吹出。再者,能藉由從上側吹出孔5b吹出之空調風吹至整風板9而使其流動朝往垂直下方。如此,藉由使用整風構件5,能使從空調管路4吹出之空調風擴散於左右方向且使其流動朝往垂直下方。
[擋板]
又,於空調管路4,在其安裝槽4b之頂部且為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具體而言為通風路4a一端側之部分)設有擋板10。此擋板10係延伸於前後方向之長方形狀板構件,設置成介在於安裝槽4b之頂部與密封構件8之間。擋板10形成有寬度較吹出口4c狹窄之狹縫10a,狹縫10a係減少通過吹出口4c並被導至上側吹出孔5b之空調風。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狹縫10a之寬度雖為吹出口4c之大致一半,但並不限定於此寬度。
[流速調整板]
又,於空調管路4之通風路4a設有流速調整板6。流速調整構件即流速調整板6係所謂板狀之網構件(例如開口率80%以上之網板),具有與通風路4a剖面大致相同之形狀之框6a。流速調整板6係直立嵌入於通風路4a,阻礙流動於通風路4a之空調風之前後方向流動以使空調風之流速中前後方向之速度成分(以下亦單稱為「前後方向之流速」)及壓力降低,亦即對空調風賦予阻抗以使前後方向之流速及壓力下降。
如上述構成之流速調整板6設於通風路4a中被空調裝置3供應空調風之位置(亦即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游側。更詳細說明之,流速調整板6,配置於相對通風路4a之一端與另一端間之距離L從前述一端分離L/10以上、L/3以下之設置區域。此設置區域,與其他區域相較,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較大且空調風之壓力較降低。因此,來自位於設置區域之下側吹出孔5c之風量較位於其他區域之下側吹出孔5c小。藉由於上述設置區域配置流速調整板6能抑制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使空調風之壓力上升,能使來自位於設置區域之下側吹出孔5c之風量增加。此外,例如流速調整板6之設置位置在空調管路4之車輛長度方向之長度為19.14m時,雖最好配置於從空調裝置3中心起算前後2m附近之位置,但只要設置於空調風之壓力會降低之位置即可,可根據空調管路之尺寸或空調裝置之數目等各種要因調整流速調整板6之設置位置。
又,來自下側吹出孔5c之風量係對應於流動於該處之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隨著前述流速越大來自下側吹出孔5c之風量會變小。設置區域中,在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為最大之位置、亦即流動於通風路4a之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為最大之最速位置,前述風量為最小。因此,最好係抑制在此最速位置之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最好係於最速位置附近之下游側配置流速調整板6。因此,本實施形態中,係於最速位置附近之下游側配置有流速調整板6。
[空調系統之功能]
以下,參照圖5更具體地說明空調系統1之功能。圖5顯示從通風路4a一端至另一端分別配置之下側吹出孔5c吹出至車室2a之風速(縱軸),各編號(橫軸)係從最接近通風路4a另一端之下側吹出孔5c依序賦予。亦即,最接近通風路4a另一端之下側吹出孔5c為1號,位於通風路4a之一端、亦即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為43號。又,塗黑之棒狀圖係顯示如空調系統1設有擋板10及流速調整板6之情形下來自各下側吹出孔5c之風速,塗白之棒狀圖係顯示如空調系統1未設有擋板10及流速調整板6之情形下來自各下側吹出孔5c之風速。
由圖5可知,空調裝置3由於對其下方近處(供應方向)供應空調風,因此在未設有擋板10之情形下,係從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42號及43號)直接吹出空調風,從該處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較其他之下側吹出孔5c之風速相對突出地高。相對於此,空調系統1中,於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42號及43號)設有擋板10,藉由此擋板10減少從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42號及43號)之吹出量。藉此,限制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42號及43號)之風量,使從各下側吹出孔5c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之均一性提升。
又,不論有無擋板10,在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空調風之一部分不從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吹出而在空調管路4下面折返,在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極近下游側之極近區域,該折返之空調風朝向空調管路4之頂部而流至通風路4a之另一端側。此極近區域中,由於因折返使空調風成為亂流狀態,且其流往頂部,因此在極近區域中從位於空調裝置3側之下側吹出孔5c(40號及41號)吹出之風量極度降低。進而,極近區域中,由於空調風成亂流狀態,因此其前後方向之流速較其他區域大。從各吹出孔5c吹出之風量除了朝向頂部之成分較大之下側吹出孔5c(40號及41號)以外係對應於空調風之前後方向之流速。因此,在未設有擋板10及流速調整板6時,從位於極近區域之吹出孔5c(36號至41號)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較其他吹出孔5c之風速相對小,在其前後方向之流速在為最速之最速位置附近之下側吹出孔5c(36號)為最小。
相對於此,空調系統1中,由於在前述最速位置附近且為其下游側(35號及34號之間)設有流速調整板6,因此能妨礙在最速位置之空調風之流動以抑制在最速位置及其上游側之空調風之流速及壓力降低。藉此,能使從位於極近區域之下側吹出孔5c(36號至41號)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增加來進行吹出之風量之過與不足之調整。
又,流速調整板6具有整流功能,可對所形成之亂流進行整流。雖因空調風成為亂流狀態而使對位於前述極近區域之下側吹出孔5c(36號至41號)之供應量不足,但能藉由如前述對空調風進行整流以增加其供應量而使來自位於前述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36號至41號)之空調風之風速增加。
如上述,空調系統1能使從位於極近區域之下側吹出孔5c(36號至41號)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增加,且抑制從位於空調裝置3下方近處之下側吹出孔5c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藉此,能使從各下側吹出孔5c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之均一性上升。
又,通風路4a中,由於其另一端被阻塞因此從上游流動而來之空調風在另一端折返。在未設有流速調整板6之構造,空調風係在維持流速之狀態下吹撞於通風路4a之另一端而被折返。因此在通風路4a另一端之空調風之壓力大,從位於通風路4a之靠近另一端處之下側吹出孔5c(1~15號)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相對大。相對於此,空調系統1中,能藉由流速調整板6之整流作用抑制流動於流速調整板6之下游側之空調風之流速而使通風路4a之另一端附近之流動穩定。藉此,能抑制空調風之壓力上升,抑制從位於通風路4a之靠近另一端處之下側吹出孔5c(1~15號)吹出之空調風。因此,能抑制流動於通風路4a之空調風之流速分布不均一,使從各下側吹出孔5c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均一性更加提升。
[其他之構成]
又,於空調管路4之左右方向外側設有延伸於前後方向之照明機器11,進而於其外側有側頂部12。又,於一對空調管路4之間,設有位於車輛2之左右方向中央部之橫流扇13(送風機),空調風亦經由此橫流扇13吹出至車室2a。又,於橫流扇13下側設有另一整風構件14。此整風構件14為板狀構件,設置成從下方覆蓋橫流扇13。此整風構件14於其下面設有複數個整風板16。
整風板16延伸於前後方向,在整風構件14下面往左右方向外側突出於斜下方。具有此種形狀之整風板16於左右方向排列而被分別配置,亦即配置成百葉窗狀。又,於整風構件14,於相鄰之整風板16之間分別形成有狹縫狀之吹出孔14a。又,吹出孔14a係在相鄰之整風板16之間於前後方向隔開間隔並設。來自橫流扇13之空調風通過此吹出孔14a往車室2a吹出,並被整風板16將其方向改變成朝向左右方向外側之斜下方。
如上述構成之空調系統1,由於單一地使用於內部形成有通風路4a之空調管路4,進而僅係一於最速位置附近且為下游側配置流速調整板6之構造,因此零件數目少且構造簡單。是以,與充氣室方式之空調系統相較,空調系統1之製造容易且其製造成本低,進而可輕量化。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A與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構成類似。以下,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A之構成,僅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相同構成之差異點,省略對相同點之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B亦同。
空調系統1A之空調管路4A如圖6至圖8所示於下面具有狹縫狀之吹出口4c。又,於空調管路4A下面設有包圍吹出口4c之密封構件8A。進而,於空調管路4A下方設有能拆裝之整風構件5A。
[整風構件]
整風構件5A,係第1實施形態之兩個整風構件5,14一體構成者。整風構件5A具有延伸於前後及左右方向之形成為矩形狀之板狀平面部5d。平面部5d以橫越位於左右兩側之兩個照明機器11之間之方式架設於該等兩個照明機器11,從下方覆蓋空調管路4A及橫流扇13。於平面部5d,於左右方向兩端部附近以重疊於吹出口4c之方式形成有狹縫狀之上側吹出孔5b。藉由重疊地形成,密封構件8A配置成包圍上側吹出孔5b,藉由密封構件8A之內孔連結吹出口4c與上側吹出孔5b。又,於平面部5d,於左右方向之中央部分形成有大致矩形狀之吹出窗5e,從此吹出窗5e吹出來自橫流扇13之空調風。進而,平面部5d於其下面具有複數個整風板9A。
整風板9A係延伸於左右方向之板狀構件,垂設成從平面部5d下面往垂直下方突出。整風板9A於前後方向等間隔排列配置。如此配置之整風板9A,從平面部5d左端直線狀延伸至右端,形成為橫越分別形成於平面部5d之左右兩端部之上側吹出孔5b及形成於中央部之吹出窗5e。藉由如上述配置整風板9A,能與第1實施形態知整風構件5同樣地將整風構件5A作成雙重構造,使來自吹出口4c及橫流扇13之空調風擴散於左右方向且使其流動朝向下方。
又,整風構件5A由於構成為從下方覆蓋空調管路4A及橫流扇13,因此能覆蓋並隱藏空調管路4A、橫流扇13、以及其他配置於車頂構體7內之機器等。又,整風構件5A由於係將第1實施形態之兩個整風構件5,14一體化者,因此能削減零件數目,減低其組裝作業之作業步驟。藉此,能抑制零件數目且提升車室2a之頂部美觀。
[檢查口]
於空調管路4A如圖9所示形成有檢查口21。檢查口21形成為從下方觀看時為大致矩形狀。於此檢查口21可開閉地設有檢查蓋22。此檢查口21及檢查蓋22在檢查或清掃空調管路4A或流速調整板6時以外之平常時係被整風構件5A覆蓋而無法從車室2a看見,藉由卸除整風構件5A而能從車室2a看見。藉由卸除後並打開檢查蓋22即能透過檢查口21觀看空調管路4A內,或能清掃其中。
如上述構成之檢查口21由於如上所述被整風構件5A隱藏成無法從車室2a看見,因此能適當選擇其形成位置或形狀。藉由如此地適當選擇,即能容易地進行空調管路4A內之檢查或清掃作業。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檢查口21形成於最速位置以使流速調整板6之檢查容易進行。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B於空調管路4B之下面左右方向外側端部形成有吹出口4c。吹出口4c延伸於前後方向,於空調管路4B下面設有覆蓋此吹出口4c之整風構件5B。
整風構件5B具有延伸於前後方向之長方形狀之遮蔽板23。遮蔽板23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吹出口4c長些許,配置成阻塞吹出口4c而其左右兩端部固定於空調管路4B。遮蔽板23具有狹縫狀之複數個上側吹出孔5b,上側吹出孔5b在遮蔽板23之左右方向中央部於前後方向隔著間隔排列配置成一直線狀。又,於遮蔽板23之背側面(上面),於此上側吹出孔5b之左右兩側立設有一對側板24L,24R。一對側板24L,24R於前後方向延伸成從左右兩側夾著複數個上側吹出孔5b,且從遮蔽板23之背側面突出於垂直上方。於如此構成之一對側板24L,24R之間設有複數個整風板9B。
整風板9B設於形成有上側吹出孔5b之區域,於前後方向以等間隔配置。如此配置之整風板9B以於左右方向橫越上側吹出孔5b之方式從一方之側板24L橫越至另一方之側板24R,延伸於垂直上方。以此方式設置之整風板9B,與相鄰之整風板9B及一對側板24L,24R一起形成被該等構件包圍之於左右方向較長之下側吹出孔5c。亦即,整風構件5B亦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整風構件5,5A同樣地為雙重構造。
如此構成之整風構件5B,使在空調管路4B內從前後方向中央往端部流動之空調風吹至整風板9B,將空調風之流向改變為垂直下方而使之從上側吹出孔5b吹出。又,藉由上側吹出孔5b形成為狹縫狀,而能使通過上側吹出孔5b之空調風擴散於左右方向。亦即,能藉由整風構件5B使空調風一邊擴散於左右方向、一邊吹出至下方。
又,整風構件5B亦能藉由輕合金形材及FRP中任一材料構成。在藉由輕合金形材構成時,僅藉由對輕合金形材進行切削加工即能製造整風構件5B,構造為簡單。另一方面,在藉由FRP構成時,由於能將遮蔽板23、側板24L,24R、以及整風板9B分別以接著劑接著,或藉由螺絲鎖固來構成,因此能將各構成分別構成而自由變更色彩等。亦即,能使整風構件5B之設計自由度提升。
除此之外,第3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B係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A相同之作用效果。
<其他實施形態>
第1至第3實施形態中,流速調整板6,由於重量輕,能抑制對流動於空調管路4B內之空調風賦予之阻抗,進而能藉由改變網部分之線材密度或粗度而能改變阻抗,因此雖最好係板狀之網構件,但並不一定要限定於此種形狀。流速調整板6亦可係形成有複數個透孔之開孔板(例如開口率50%程度),或亦可係外形尺寸較空調管路4B之剖面積小之單純板構件。亦即,只要係能阻礙流動於通風路4a之空調風之流動而使流速降低,且具有整風效果之構件即可。又,空調裝置3之配置位置不限定於通風路4a之一端,亦可係通風路4a之另一端。又,空調裝置3之數目亦不限定於對應一個通風路而為一個,亦可對應兩個通風路而為兩個以上,或對應兩個通風路為一個。
又,車輛2有僅具有客艙作為車室2a者與具有客艙與出入台者,亦可係僅對客艙或僅對出入台供應空調風之空調系統。
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由上述說明明瞭本發明之多種改良或其他實施形態。因此,上述說明僅作為例示解釋,係以對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教示執行本發明之最佳態樣之目的而提供。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形下能實質變更其構造及/或功能之詳細。
1,1A,1B...空調系統
2...鐵道車輛
3...空調裝置
4,4A,4B...空調管路
4a...通風路
4c...吹出口
5,5A,5B...整風構件
6...流速調整板
9,9A,9B...整風板
16...整風板
21...檢查口
22...檢查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構成之剖面圖。
圖2係於箭頭A之方向觀看圖1之空調系統構成之箭視圖。
圖3係從下方觀看圖1之空調系統所具備之整風構件之立體圖。
圖4係從上方觀看圖1之空調系統所具備之整風構件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從車輛中央部至車輛端部之範圍中從各吹出口吹出之空調風之風速分布之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構成之剖面圖。
圖7係於箭頭B之方向觀看圖6之空調系統構成之箭視圖。
圖8係從下方觀看圖6之空調系統所具備之整風構件之立體圖。
圖9係針對圖7之空調系統構成使整風構件之一部分(對應檢查口之部分)剖斷來觀看之箭視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構成之剖面圖。
圖11係於箭頭C之方向觀看圖10之空調系統構成之箭視圖。
圖12係從上方觀看圖10之空調系統所具備之整風構件之立體圖。
圖13係從下方觀看圖10之空調系統所具備之整風構件之立體圖。
1...空調系統
2...鐵道車輛
2a...車室
3...空調裝置
4...空調管路
4a...通風路
4c...吹出口
5...整風構件
5a...開口部分
5b...吹出孔
6...流速調整板
7...車頂構體
8...密封構件
9...整風板
10...擋板
11...照明機器
12...側頂部
13...橫流扇
14...整風構件
16...整風板
Claims (10)
- 一種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係用以對車室供應空調風,其特徵在於,具備:空調管路,具有延伸於車輛長度方向之通風路、以及連通前述通風路與前述車室之複數個吹出口;空調裝置,係對前述空調管路之通風路供應空調風;以及流速調整構件,在前述通風路設於較前述空調裝置下游側,阻礙前述空調風在前述車輛長度方向之流動以調整流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前述流速調整構件,在前述通風路之車輛長度方向設於既定之設置區域;前述設置區域,在前述通風路之前述車輛長度方向之長度為L時,從前述通風路之車輛方向之上游側一端起之車輛長度方向之距離為L/10以上、L/3以下之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前述流速調整構件,設於前述空調風在前述車輛長度方向之流速變最快之最速位置附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前述空調裝置構成為將既定供應方向之空調風供應至前述通風路;於前述複數個吹出口包含相對前述空調裝置位於前述供應方向之至少一個吹出口;於前述至少一個吹出口設有用以減少來自該處之空調風之吹出量之擋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於前述吹出口設有整風構件,該整風構件具有於車寬方向延伸成橫越前述吹出口且延伸於上下方向之整風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前述整風構件具有延伸於前述車輛長度方向且在前述車寬方向之開口寬度較前述吹出口小之狹縫狀之第1吹出孔;前述整風板延伸成橫越前述第1吹出孔;前述吹出口經由前述第1吹出孔連結於前述車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進一步具有將來自前述空調裝置之空調風送至車室之送風機;前述送風機設於前述鐵道車輛之車寬方向中間部分;前述吹出口設於前述鐵道車輛之靠近車寬方向兩端處;前述整風板從前述吹出口延伸至前述送風機之下方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前述流速調整構件係板狀之網構件,設置成正交於前述車輛長度方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鐵道車輛之空調系統,其中,前述空調管路具有於前述車室開口之檢查口與能於前述檢查口開閉之檢查蓋;前述檢查口位於對應前述流速調整構件之位置。
- 一種鐵道車輛,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空調系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9086A TWI455840B (zh) | 2011-12-27 | 2011-12-27 |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9086A TWI455840B (zh) | 2011-12-27 | 2011-12-27 |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5961A true TW201325961A (zh) | 2013-07-01 |
TWI455840B TWI455840B (zh) | 2014-10-11 |
Family
ID=4922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9086A TWI455840B (zh) | 2011-12-27 | 2011-12-27 |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5584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9501B (zh) * | 2018-08-31 | 2020-11-11 |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鐵路車輛用空調管 |
TWI769011B (zh) * | 2020-07-14 | 2022-06-21 |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 鐵道車輛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149382A (en) * | 1935-08-30 | 1939-03-07 | B F Sturtevant Co | Air distributor |
JPS5926191Y2 (ja) * | 1980-01-14 | 1984-07-30 | 東急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気調整装置 |
JPS61187720U (zh) * | 1985-05-17 | 1986-11-22 | ||
JPH055554A (ja) * | 1991-06-28 | 1993-01-14 | Taikisha Ltd | ダクト装置 |
FR2830503B1 (fr) * | 2001-10-04 | 2003-12-12 | Alstom |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l'air conditionne dans une salle de voyageurs de vehicule ferroviaire |
JP2005138638A (ja) * | 2003-11-04 | 2005-06-02 | Uni Tesuko:Kk | 鉄道車両の空調装置 |
US7721855B2 (en) * | 2004-07-23 | 2010-05-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Locomotive dynamic braking grid package configuration |
CN202038315U (zh) * | 2011-03-31 | 2011-11-16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高速列车用外接式变截面均匀送风系统 |
-
2011
- 2011-12-27 TW TW100149086A patent/TWI455840B/zh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9501B (zh) * | 2018-08-31 | 2020-11-11 | 日商川崎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鐵路車輛用空調管 |
TWI769011B (zh) * | 2020-07-14 | 2022-06-21 |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 鐵道車輛 |
US12091062B2 (en) | 2020-07-14 | 2024-09-17 | Hitachi, Ltd. | Railroad ca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55840B (zh) | 2014-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17188B2 (ja) | 車両のデフロスタ構造 | |
JP6134807B2 (ja) | 移動車両 | |
CN109311490B (zh) | 铁路车辆用空调管道 | |
JP2012006529A (ja) | 鉄道車両の空調システム | |
JP4758782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12006529A5 (zh) | ||
JP2014141131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10058617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6402003B2 (ja) | 車両のデフロスタ構造 | |
CN106369791A (zh) |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13098878A1 (ja) |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鉄道列車 | |
TW201325961A (zh) |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 |
WO2016056186A1 (ja) | 車両空調装置 | |
JP6845622B2 (ja) | 車両用空調ダクト及び鉄道車両 | |
JP2011162085A (ja) |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システムを搭載する車両 | |
US20200247217A1 (en) |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structure | |
JP5049746B2 (ja) | 鉄道車両 | |
JP2007331743A (ja) | デフロスタ用送風ダクト | |
JP2014125166A (ja) | 車両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 |
JP6960311B2 (ja) | 鉄道車両 | |
JP5474028B2 (ja) | 空調設備及び車両 | |
JP2009006865A (ja) | 鉄道車両用の天井ユニット | |
TW202010668A (zh) | 鐵道車輛用空調導管 | |
JP6500303B2 (ja) | 空気調和設備及び車両 | |
JP2014224643A (ja) | 送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