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3215A - 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3215A
TW201323215A TW101136057A TW101136057A TW201323215A TW 201323215 A TW201323215 A TW 201323215A TW 101136057 A TW101136057 A TW 101136057A TW 101136057 A TW101136057 A TW 101136057A TW 201323215 A TW201323215 A TW 2013232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resin structure
adhesive
resin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1453B (zh
Inventor
Shigeo Yura
Hidenari Kimura
Hikamitsu OMIYA
Shotaro Sano
Yasunori HAYASAK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 Sumik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185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086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185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086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 Sumik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 Sumik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3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3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4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 B32B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form at particular places, e.g. in edge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dded members at particula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6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of metal, whether or not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6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metal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19/00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 E04C2/3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spaced apart by transversely-placed strip material, e.g. honeycomb panels
    • E04C2/365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spaced apart by transversely-placed strip material, e.g. honeycomb panels by honeycomb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2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表面15立起之壁部7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8,金屬板3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2之面塗佈有接著劑5,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3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3與樹脂結構體2,並將樹脂結構體2所具備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經由接著劑5而壓接於金屬板3,藉此利用金屬板3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15而熔融壁部前端部9,將壁部前端部9、接著劑5及金屬板3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3熔接。

Description

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牆壁材、地板材、屋頂材等建築用構件中使用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已知有如下技術:將具有複數個突狀護罩(cap)之合成樹脂製之護罩板(cap sheet)、藉由接著劑而貼合於護罩之底部側之合成樹脂製之後罩板(back sheet)、貼合於護罩之頂部側之合成樹脂製之襯墊板(liner sheet),作為以聚丙烯樹脂為主要材料之板而構成為積層狀,從而製造塑膠氣泡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例如,亦已知有如下形態之建築用面板之技術:於成形為凹凸面體狀之無機系板狀芯之表背兩面,經由環氧系接著劑而貼合碳酸鈣發泡板,並於其外側經由環氧系接著劑而貼合鋼板(面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再者,如上所述,若外表面側為塑膠製,則因塑膠之硬度不高,故有若表面受損則會白色化之擔心,如上所述,藉由將外側表面設為金屬板,而可消除上述擔心。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25987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07-18778號公報
於先前之情形時,因板狀芯僅藉由接著劑而接著,故成為板狀芯與接著劑及接著劑與合成樹脂性後罩板或襯墊板或者碳酸鈣發泡板之接著,於接著前後未產生接著面積之增加,而是依存於接著劑之接合強度。因此,預先增大板狀芯之接著面積而進行接著。於藉由此種接著方法而接著合成樹脂性之具備立狀體之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情形時,因彼此之材質不同故最佳之接著劑兩者亦不同,因而以接著劑單體難以獲得較高之結合力。又,由於樹脂結構體為具備立狀體之形態即為與面狀不同之形態,故接著面積較小,無法獲得充分之接著力,以致簡單地剝離,因而無法承受作為複合板之實用。又,於彎曲力作用於上述面板之情形時,例如,壓縮力作用於單面側之面板,拉伸力作用於相反面側之面板,於此種情形時,亦必需經由接著劑(層)而傳遞應力,故期待牢固之接合。
因此,本發明之一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
第1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 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並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金屬板,藉此利用金屬板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而熔融壁部前端部,使壁部前端部、接著劑及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熔接。
第2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有複數個立狀體,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並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金屬板,藉此利用金屬板之熱不熔融立狀體而熔融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使壁立起背面部、接著劑及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熔接。
第3發明係如第1發明或第2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各立狀體為突起,該突起具有自壁部之壁部前端部形成之頂板部且自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
第4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 造方法之特徵在於:於藉由第1發明至第3發明中任一項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而製造於樹脂結構體之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後,將於該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中之樹脂結構體之未設置金屬板之相反側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另一金屬板,藉此將樹脂結構體中之各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熔接於金屬板,並且將上述樹脂結構體中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第5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配設於其表背兩側之各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各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表側之第一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並且使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抵接於經加熱之背側之第二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利用上述各金屬板夾持樹脂結構體,並自外側同時加壓上述各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上述第一金屬板,藉此利用上述第一金屬板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而熔融壁部前端部,使壁部前端部、接著劑及第一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第一金屬板熔接,並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上述第二金屬板, 藉此利用第二金屬板之熱不熔融立狀體而熔融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使壁立起背面部、接著劑及第二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第二金屬板熔接。
第6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者;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於構成上述立狀體之壁部之前端部具備壁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部前端部,於上述壁部前端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與上述壁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第7發明係如第6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立狀體立起之基部具備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且於上述壁立起背面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與上述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第8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者;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於上述立狀體立起之基部具備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於上述壁立起背面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僅與上述基部之一部分熔 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又,於先前之情形時,因板狀芯僅經由接著劑而接著,故即便於接著時藉由加壓輥等而短時間加壓,於自加壓輥釋放之狀態下,板狀芯之凹凸部之中空部空間亦成為自加壓釋放之狀態,故成為1個氣壓之大氣壓。於彎曲力作用於如上述般之面板之情形時,例如,壓縮力作用於單面側之面板,拉伸力作用於相反面側之面板,因而必需考慮壓縮力發揮作用之主要壓縮緣側之面板之彎曲或局部彎曲來設定板厚。
因此,本發明之其他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改變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中之金屬板之板厚而提高其剛性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第9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並利用第一及第二金屬板夾持樹脂結構體貼合而成者;於上述樹脂結構體中,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有複數個筒狀之立狀體,上述壁部之熔融之壁部前端部與第一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樹脂結構體之熔融之基部背面與第二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各立狀體由上述第一及第二金屬板夾持且形成密閉空間,且以成為上述密閉空間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方式加壓。
第10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將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貼合而成者;上述樹脂結構體具備複數個藉由自其基部表面立起之 壁部而形成之筒狀之立狀體,並且具有複數個突起,該複數個突起具有由上述壁部之壁部前端部形成之頂板部且自上述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樹脂結構體之熔融之基部背面與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各突起藉由上述金屬板而堵塞且藉由突起之中空部而形成密閉空間,且以成為上述密閉空間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方式加壓。
第11發明係如第9發明或第10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熔接有上述樹脂結構體之金屬板之非熔接面側形成有因上述密閉空間內之氣壓之膨脹力而朝向外方之凸起,上述凸起係針對每個上述立狀體之密閉空間而形成。
第12發明係如第9發明至第11發明中任一項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上述壁部之熔融之壁部前端部係於經加熱及加壓而壓碎形成擴寬壁部且熔接之部分之面積增大之狀態下熔接。
第13發明係如第12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上述擴寬壁部係以朝向熔接之部分而壁部之壁厚尺寸逐漸變大之方式形成。
根據第1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 於使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金屬板,藉此利用金屬板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而熔融壁部前端部,使壁部前端部、接著劑及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熔接,因而樹脂結構體中之壁部前端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故可容易地製造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2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有複數個立狀體,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並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金屬板,藉此利用金屬板之熱不熔融立狀體而熔融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使壁立起背面部、接著劑及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熔接,因而樹脂結構體中之壁立起背面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故可容易地製造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3發明,其係如第1發明或第2發明之包含樹脂結 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各立狀體為突起,該突起具有自壁部之壁部前端部形成之頂板部且自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因而樹脂結構體中之突起側之壁部前端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故可容易地製造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又,於將樹脂結構體中之基部背面側之壁立起背面部熔接於金屬板之形態中,可容易地製造賦予基於突起內之空氣之膨脹壓之狀態之形成有密閉空間的複合結構體,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於此種突起內藉由金屬板而密閉之形態中,因於密閉空間部分之金屬板之部分基於內壓之拉伸力發揮作用,因而可提高該部分之面外方向之彎曲剛性,結果,可製成對於面外方向之彎曲而剛性提高之複合結構體。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於金屬板為片狀薄板之情形時,密閉空間部分之金屬板可藉由空氣之膨脹壓而容易地形成複數個向面外方向外側凸出之凸起,從而可容易地形成藉由凸起而提昇美觀之具有新式樣效果之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4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於藉由第1發明或第2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中任一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而製造於樹脂結構體之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後,藉由將於該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中之樹脂結構體之未設置金屬板之相反側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另一金屬板,而將樹脂結構體中之各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熔接於金屬板,並且將 上述樹脂結構體中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因而可容易地製造於樹脂結構體之表背兩側具有金屬板且將樹脂結構體牢固地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於藉由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而形成有密閉空間之形態之複合結構體中,因於密閉空間部分之金屬板之部分基於內壓之拉伸力發揮作用,因而可提高該部分之面外方向之彎曲剛性,結果,可製成對於面外方向之彎曲而剛性提高之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5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配設於其表背兩側之各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各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表側之第一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並且使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抵接於經加熱之背側之第二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利用上述各金屬板夾持樹脂結構體,並自外側同時加壓上述各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上述第一金屬板,藉此利用上述第一金屬板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而熔融壁部前端部,使壁部前端部、接著劑及第一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第一金屬板熔接,並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上述第二金屬板,藉此利用第二金屬板之熱不熔融立狀體而 熔融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使壁立起背面部、接著劑及第二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第二金屬板熔接,因而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故可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第一金屬板,且樹脂結構體中之壁立起背面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因而可容易地製造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第二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6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於構成上述立狀體之壁部之前端部具備壁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部前端部,於上述壁部前端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與上述壁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因而樹脂結構體中之壁部前端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故可製成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第7發明中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如第6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中於上述立狀體立起之基部具備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於上述壁立起背面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與上述基部之一 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因而可製成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中之壁部前端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確實地熔接於第一金屬板,且樹脂結構體中之壁立起背面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確實地熔接於第二金屬板的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8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於上述立狀體立起之基部具備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於上述壁立起背面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僅與上述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因而樹脂結構體中之壁立起背面部之熔接之部分可於熔融而形成有壁擴寬部之狀態下熔接,故可製成將樹脂結構體確實地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根據第9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使用接著劑並利用第一及第二金屬板夾持樹脂結構體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於上述樹脂結構體中,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有複數個筒狀立狀體,上述壁部之熔融之壁部前端部與第一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樹脂結構體之熔融之基部背面與第二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各立狀體由第一及第二金屬板夾持且形成密閉空 間,且以成為上述密閉空間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方式加壓,因而於彎曲力作用於複合結構體之情形時之壓縮緣側之面板,成為基於氣壓之初始拉伸力發揮作用之狀態,故直至初始拉伸力抵消壓縮力為止未均產生變形,因而相應地不改變各金屬板之板厚便可以簡單之結構提高複合結構體之剛性。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藉由將具備複數個立狀體之樹脂結構體熔接於各金屬板,而可形成加壓成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密閉空間。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可製成具備填充有空氣之密閉空間之彎曲剛性較高之隔熱面板。
根據第10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使用接著劑將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上述樹脂結構體具備複數個藉由自其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之筒狀立狀體,並且具有複數個突起,該複數個突起具有由上述壁部之壁部前端部形成之頂板部且自上述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樹脂結構體之熔融之基部背面與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各突起藉由上述金屬板而堵塞且藉由突起之中空部而形成密閉空間,且以成為上述密閉空間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方式加壓,因而藉由將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側熔接於金屬板而可將突起之中空部設為密閉空間,又,可製成將該密閉空間之氣壓加壓為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而熔接之複合結構體。
第11發明中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其係如第9發明或第10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中熔 接有上述樹脂結構體之金屬板之非熔接面側形成有因上述密閉空間內之氣壓之膨脹力而朝向外方之凸起,且上述凸起係針對每個上述立狀體之密閉空間而形成,故藉由針對每個立狀體之密閉空間而形成之凸起,而成為拉伸力一直作用於該部分之金屬板之狀態,故與無上述凸起之情形相比,藉由具有上述凸起,而成為距複合結構體之板厚方向之中立軸之距離變遠、及密閉空間內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因而藉由內壓而使初始拉伸力作用於上述凸起之整個部分,可相應地提高凸起部分之剛性,從而可不引起凸起部分之局部彎曲等。
根據第12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壁部之熔融之壁部前端部係於經加熱及加壓而壓碎,形成擴寬壁部,且熔接之部分之面積增大之狀態下熔接,因而可使樹脂結構體對金屬板之熔接成為牢固之熔接,又,藉由使樹脂結構體中之熔接部分之面積增大而可使樹脂結構體側之接合部成為牢固之接合。
根據第13發明,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擴寬壁部係以朝向熔接之部分而壁部之壁厚尺寸逐漸變厚之方式形成,藉此可順利地進行自樹脂結構體向金屬板之應力之傳遞、或自金屬板向樹脂結構體之應力之傳遞。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於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之熔接部中,因立狀體之壁間距離變小,故壁間之金屬板之跨距亦變小,從而可提高該部分之金屬板之剛性。
其次,基於圖示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圖4中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及其製造步驟。圖1(a)係表示將樹脂結構體2中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熔接於金屬板3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A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圖2係圖1所示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立體圖,圖3(a)係表示為製造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之壁部前端部側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圖3(b)係放大(a)之B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圖4(a)及(b)係表示於將樹脂結構體之壁部前端部側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情形時,藉由金屬製輥而加壓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
本發明之複合結構體1整體上為板狀,且藉由將用於其之包含複數個基於自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7之立狀體8的樹脂結構體2(詳細情況於下文進行敍述)之表背中之任一單面或表背兩側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而構成。於圖1~圖4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中,於其板厚方向之單面側配置有樹脂結構體2並且於另一側配置第一金屬板3,將包含自樹脂結構體2中之基部表面15立起之壁部7之筒狀立狀體8的壁部前端部9側經由接著劑5而加壓於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加熱熔融而熔接。
製造複合結構體1之形態可連續地製造,亦可斷續地製造,例如,於製造將樹脂結構體2及其單面熔接於1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之情形時,只要藉由如圖4(a)及圖12(b) 所示之製造形態而製造即可,或者於製造將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熔接於金屬板之樹脂結構體之情形時,只要藉由圖12(a)所示之形態而製造即可。若對圖12簡單地進行說明,則於圖12(b)之情形時,於自第1線圈20抽出之帶狀之第一金屬板3之單面,藉由接著劑塗佈輥或接著劑噴附裝置等接著劑塗佈機構21而塗佈接著劑5,製成附接著劑之帶狀之第一金屬板3,使其沿著自捲繞有樹脂結構體之轉盤22抽出之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藉由加熱爐23等而將金屬板加熱至接近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之溫度。又,藉由利用上下之金屬製輥17加壓金屬板,而使與金屬板接觸之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接著面側熔融,並藉由利用由驅動裝置(省略圖示)驅動之上下之金屬製輥17加壓而使之密接,從而將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帶狀之第一金屬板3。
於上述情形時,與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接觸之側之金屬製輥17無需特別加熱等,但作為進而附加之另一金屬板3之加熱機構,亦可藉由將與金屬板接觸之金屬製輥17加熱至較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5℃~+15℃,而將與經加熱之金屬板接觸之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中之熔接之面側於熔融、加壓、密接之狀態下熔接,從而製造連續之帶狀之複合結構體1。於藉由上述機構而將金屬板3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樹脂結構體2後,藉由移行切斷機等切斷裝置而切斷成特定長度並且藉由空冷或水冷等機構冷卻,藉此製造特定長度之複合結構體1。
再者,於將連續之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側熔接於帶狀之金屬板之情形時,只要以適當設置導輥24且使金屬板自帶狀之樹脂結構體之下側沿著導輥24之方式藉由加熱爐23加熱金屬板並且藉由金屬製輥17而向樹脂結構體2加壓,藉此使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側熔融而熔接即可。
又,於製成如下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之情形時,為如圖12(a)所示,該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係藉由於加壓於經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之狀態下接觸,而熔融樹脂結構體2中之各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並經由接著劑熔接於第一金屬板3,且藉由於加壓於經加熱之第二金屬板4之狀態下接觸,而熔融樹脂結構體2中之基部背面10並經由接著劑熔接於第二金屬板4。於圖12(a)及放大其一部分而表示之圖26(a)之情形時,圖12(b)之形態為如下形態,即,進而於自第2線圈25抽出之帶狀之第二金屬板4之單面,藉由接著劑塗佈機構21塗佈接著劑5從而製成附接著劑之帶狀之第二金屬板4,使其沿著自捲繞有樹脂結構體之轉盤22抽出之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藉由加熱爐23等而將第二金屬板4加熱至接近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之溫度。又,藉由經加熱之金屬板而熔融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接著面側,並藉由上下之各金屬製輥17進行加壓(或加熱、加壓),從而將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帶狀之第一金屬板3。於上述情形時,相較於立狀體8側之熔接,基部背面10側之熔接之熱量必需充分,因而使與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側 之第一金屬板3接觸之側之金屬製輥17較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低0℃~-5℃左右,且使與帶狀之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10側之第二金屬板4接觸之金屬製輥17較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高+5℃~+15℃即可。
於藉由壓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熔融樹脂結構體2之接著劑塗佈面側並抵接、加壓而熔接於金屬板之情形時,作為熔融樹脂結構體之接著面側之形態,亦可採用以下(1)~(3)中任一之形態。
(1)藉由加熱與第一金屬板3或第二金屬板4接觸之金屬製輥,而利用經加熱之金屬板熔融樹脂結構體2之接著面側之形態。
(2)亦可為如下形態:使加熱爐23為噴附熱風而加熱金屬板之熱風加熱爐,藉由使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一併通過加熱爐內而加熱金屬板,並藉由壓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熔融接著劑塗佈面側,將金屬製輥用作加壓輥。
(3)亦可為如下形態:使加熱爐23為藉由高頻感應加熱而加熱金屬板之加熱爐,藉由使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一併通過高頻感應加熱裝置內而加熱金屬板,並藉由壓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熔融接著劑塗佈面側,將金屬製輥用作加熱及加壓輥。
再者,亦可藉由代替連續之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屬板4以及樹脂結構體2,而將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屬板4以及樹脂結構體2設為短條之矩形或長方形等特定之最終製品尺寸形態者壓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 屬板4),從而熔融樹脂結構體2之接著面側,並連同金屬板一併自外側加壓而貼合。又,作為加壓金屬板之機構,亦可使用除金屬製輥以外者,例如亦可使用藉由高溫之板狀構件而自外側加壓之熱壓機、以高壓蒸氣進行加壓之高壓釜、或加壓腔室等。
以下,對於設為將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金屬板之形態之樹脂結構體之情形,或將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金屬板之形態進行具體說明。
使熔接圖1(a)及圖3(a)所示之樹脂結構體2與第一金屬板3之一形態成為如下狀態之金屬板3,即,如圖4(a)及圖12(b)中表示製造步驟般,使於作為內側之上表面形成有接著劑層之塗佈有接著劑5之第一金屬板3藉由通過加熱爐23內而被加熱,或藉由與附加於該加熱爐23而加熱之上側之金屬製輥17接觸而被加熱,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作為上述第一金屬板3之加熱機構,可藉由將塗佈有接著劑5之塗佈面設為下表面,並將第一金屬板3之上表面藉由加熱為高於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之上側之上述金屬製輥17而加壓(或者,於製造短條者之複合結構體之情形時,如圖26(b)所示,於接觸加熱器中之加熱接觸板16上載置特定時間),而將第一金屬板3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第一金屬板3等金屬板之加熱溫度因樹脂結構體2之材質遍及其整體並不均質,故局部地於假設之熔點以下之溫度發生熔融,因而大致設定於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 (℃)±10℃之範圍內。例如,於形成樹脂結構體2之樹脂為烯烴系樹脂且其熔點為170℃之情形時,設定於160℃~180℃之範圍、例如170℃左右之範圍內。上述金屬製輥17(或加熱接觸板16)之溫度(℃)亦取決於製造方法,例如,設定為較上述溫度170℃高些許。
而且,於使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側抵接於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藉由加壓用之金屬製輥17適當施加加壓力,並藉由驅動裝置(省略圖示)而使上述金屬製輥17旋轉驅動(於圖26(b)之使用加熱接觸板16之形態中滾動),藉此自樹脂結構體2之外側加壓,自外側加壓金屬製輥17間(或加熱接觸板16上)之第一金屬板3與樹脂結構體2。此時,藉由將樹脂結構體2中之筒狀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第一金屬板3,藉由上述第一金屬板3之熱將壁部前端部9加熱至熔點以上而熔融,又,於藉由加壓而壁部前端部9被壓壞,形成擴寬壁部7a,且增大熔接面積之狀態下,使壁部前端部9、接著劑5及第一金屬板3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第一金屬板3。於上述情形時,樹脂結構體2中之基部12之立狀體8側之基部表面15不會因第一金屬板3之熱而熔融。
於上述情形時,將樹脂結構體2抵接於金屬板3(4)後之利用金屬製輥17之加壓時間及接著劑5之厚度係根據設計而設定。雖亦取決於金屬板3(4)之板厚及接著劑,但作為上述接著劑5之厚度尺寸,例如設定為3~20 μm之範圍,作為加壓時間設定為0.05秒~1秒左右。熔接後,複合結構體 1藉由冷卻部26(參照圖12)以例如於1秒以內成為樹脂結構體2之熔點以下之方式冷卻。作為冷卻部26,例如可列舉藉由送風而冷卻複合結構體1之鼓風機或霧冷卻器(mist cooler)等。
圖5~圖7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係設為將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10側熔接於第二金屬板4之形態。為僅將圖4中之樹脂結構體2上下反轉而熔接之形態。於該形態中,於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10塗佈接著劑5而設置接著劑層,並且使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10抵接於經加熱之第一金屬板4之接著劑塗佈面。其後,將第二金屬板4與樹脂結構體2自外側以例如40 kg/m進行加壓,將樹脂結構體2所具備之基部背面10中之壁立起背面部18經由接著劑5而壓接於第二金屬板4,藉此利用第二金屬板4之熱特別熔融基部背面10之壁立起背面部18,使壁立起背面部18、接著劑5及第二金屬板4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2與第二金屬板4熔接。於該情形時,樹脂結構體2中之立狀體8不會與第二金屬板4接觸且不會熔融。上述壁立起背面部18為基部背面10側、即立狀體8中之基端側之基部背面側之部分,於將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10側利用第二金屬板4之熱熔融並加壓而熔接之情形時,藉由利用加壓及熱特別熔融立狀體8向基部背面側延長之部分,而於立狀體8中之基端側之靠近基部背面側之部分,形成朝向金屬板側而寬度尺寸逐漸變大之擴寬壁部7a,經加壓而熔接之面積增大。因此,將具有立狀體8之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10側確實 地熔接,與不熔融之情形相比,可提高接合強度。亦可熔接除上述擴寬壁部7a以外之基部背面10,但因加壓力經由立狀體8而傳遞至基部背面,故藉由熔接壁立起背面部18而獲得牢固之接著力。
如上所述,藉由將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側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3(4),製成本發明之第1、第2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本發明之複合結構體1係包含具備立狀體8之1片樹脂結構體2、及熔接其單面側或兩面側且經由接著劑5而設置之1片或2片金屬板。
其次,對於將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側分別熔接於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屬板4,而製造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之形態進行說明。於此種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亦可如上所述,藉由以利用塗佈接著劑且經加熱之金屬板3、4夾持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側之方式同時進行加熱加壓而熔接,從而製造複合結構體1,若以如此之方式,則可提高製造效率,且可廉價地製造。
除如上述般之方法以外,亦可藉由例如圖1~圖4或圖5~圖7所示之如上述般之包含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3(4)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中之任一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製造於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側具備金屬板3(4)之複合結構體1後,將於該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中之未設置金屬板3(4)之相反側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另一金屬板4(3),藉此將樹脂結構體2中之各壁部前端部9經由接著劑5 而熔接於金屬板3,並且將上述樹脂結構體2中之基部背面10之壁立起背面部18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金屬板4,從而製造上述複合結構體1。
更具體而言,可於製造如圖4所示之於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側具備金屬板3(4)之連續之複合結構體1後,藉由加熱塗佈有接著劑5之另一連續之金屬板4(3),將兩者自外側加壓而熔接,而製造以由金屬板被覆樹脂結構體2之兩側之方式熔接之複合結構體1。
或者,可於製造於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側具備金屬板3(4)之短條之複合結構體1後,藉由將該複合結構體1反轉,於接觸加熱器中之加熱接觸板16上載置上表面塗佈有接著劑5之另一短條之金屬板4(3),將上述複合結構體1中之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上述另一金屬板4(3),而製造以由金屬板被覆樹脂結構體2之兩側之方式熔接之連續之複合結構體1。
此處,對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各構件進行說明。
作為上述金屬板3、4,亦可使用鋼板、鋁合金板、不鏽鋼板、鋅合金板、銅板、或其他金屬板,或亦可使用表面經鍍敷處理之金屬板。作為金屬板3、4,亦可使用連續或短條之板狀或片狀之金屬板。金屬板3、4之板厚尺寸根據建築部分之地板材、或屋頂材等所使用之場所不同而適當根據設計來設定板厚等。
上述金屬板3、4較理想的是於塗佈接著劑之前適當進行基底處理。使用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即可,作為因熱而活 化之接著劑,只要使用例如環氧系接著劑、聚酯系接著劑、胺基甲酸乙酯系接著劑等即可。
其次,一面參照圖一面對本發明之複合結構體1中所使用之樹脂結構體2之各種形態進行說明。於實施本發明之情形時,作為上述樹脂結構體2,亦可為連續之形態或短條之形態,例如使用聚丙烯樹脂、聚乙烯樹脂等烯烴系樹脂、及其他合成樹脂。樹脂結構體2之厚度尺寸根據建築部分之地板材、或屋頂材等所使用之場所不同而根據適當設計來設定板厚等。
樹脂結構體2例如如圖18(a)、(b)、(c)~圖19(a)、(b)、(c)所示,具備平板狀之基部12,且一體地具備自該基部12之表面立起之壁部7。於將上述壁部7設為筒狀之情形時,藉由該壁部7而筒狀之立狀體8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或者如圖20(a)、(b)、(c)所示,以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連續之方式形成有複數個。
若參照各圖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於圖18(a)、(b)、(c)所示之形態中,基於以自板狀基部12之表面立起為圓筒狀之方式一體地形成有剖面圓形等之周側壁之壁部7的筒狀之立狀體8,於板狀基部12之前後方向(構件長度方向)及左右方向(構件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為鋸齒狀配置,又,與上述立狀體8呈同心狀地於基部12之平板部形成貫通孔,成為如貫通基部之筒狀之立狀體8。上述立狀體8之配置形態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以一個立狀體8為中心於其周圍隔開等角度間隔(於圖示之形態中,60°之等角度間隔) 地設置。壁部7之板厚尺寸小於基部12,且以朝向壁部前端部9而壁厚尺寸逐漸變小之方式形成。
於圖19(a)、(b)、(c)所示之樹脂結構體2中,與上述圖18(a)、(b)、(c)所示之形態不同之部分係藉由如下而不同,即,具備連接於壁部7之壁部前端部9之頂板部13,壁部7之壁部前端部藉由頂板部13而阻塞,包含頂板部13之立狀體8整體設為護罩狀之突起14。於圖19(a)、(b)、(c)所示之形態中,具有自上述壁部7之壁部前端部9一體地形成之頂板部13,藉由自立狀體8中之周側壁之全周之壁部前端部9形成頂板部13,而形成自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之複數個護罩狀之突起14。上述頂板部13之板厚尺寸小於上述壁部7之板厚尺寸。
於圖20(a)、(b)、(c)所示之樹脂結構體2中,設為如下形態之樹脂結構體2:壁部7以自基部12立起之方式,於前後方向上連續之前後方向之壁部7及構件寬度方向之左右方向之壁部7以隔開間隔並且交叉成直角之方式形成,藉此於與鄰接之立狀體8之間形成共通周側壁之連續之立狀體8。
如上所述,於樹脂結構體2中之立狀體8為如貫通於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之筒狀之立狀體8之情形時,可藉由將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分別熔接於金屬板3、4,而形成由各立狀體8與表背之金屬板3、4共同加壓之密閉空間6。又,如下述實施形態般,於筒狀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藉由頂板部13而阻塞,且加壓並熔融基部背面10側之壁 立起背面部18而熔接於金屬板之形態中,可形成由筒狀之立狀體8之內側加壓之密閉空間6。
以下,參照圖,對於將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側熔接於金屬板3、4之複合結構體1更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8~圖10係表示藉由如上述般之方法而製造之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圖8(a)係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E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圖9係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之立體圖,圖10(a)係表示熔接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樹脂結構體並貼合於金屬板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F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中,於其板厚方向之中心部,配置具備基於自基部12之基部表面15立起之壁部7之複數個立狀體8的樹脂結構體2,並且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藉由形成有設置於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之接著劑層之接著劑5之部分,而熔接於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並一體化。
於本發明中,亦能設為如下形態:藉由樹脂結構體2之結構將樹脂結構體2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至少1片金屬板,藉此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共同地形成加壓為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密閉空間6。於第3實施形態中,藉由將基於以自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表面15(參照圖10)立起之方式立起之壁部7的筒狀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與樹脂結 構體2之基部背面10藉由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夾持並熔接,而將筒狀之立狀體8之內側設為密閉空間6。於假設上述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通常於大氣壓下使用之情形時,藉由使之高於1個氣壓之大氣壓而提高基於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之內壓,藉此,對包含包圍密閉空間6之壁部7之立狀體8及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預先導入初始之拉伸應力。藉此,於面外方向之彎曲力發揮作用之情形時,由於在初始之拉伸應力被抵消前不會產生變形,結果,提高剛性,極力不產生彎曲或局部彎曲。以相較於所使用之場所之氣壓提高基於上述密閉空間6內之空氣之氣壓之內壓之方式進行設定。作為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例如設定為1個氣壓(101325 Pa=760 mmHg(Torr))<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1.1個氣壓~2.0個氣壓。再者,密閉空間6內之空氣之氣壓藉由加壓而熔接、及藉由利用鼓風機或霧冷卻器等冷卻部26而於例如1秒以內冷卻至樹脂之熔點(℃)-15℃,存在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3(4)之收縮(樹脂結構體2之熱膨脹率大於金屬板)之不同,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亦會變小些,從而於提高密閉空間6內之壓力之狀態下確實地熔接。上述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可根據伴隨加壓力及加壓時之樹脂結構體2之熔融之高度變化而調整。
於本發明中,於將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金屬板時,例如藉由經加熱之金屬板之熱而熔融樹脂結構體2中之應加壓熔接並接合之部分,並且樹脂結構體2或樹脂結構體2中之立狀體8之軸方向之高度尺寸(壁部7之高度尺寸)較加熱加 壓前之狀態小些,故較理想的是預先製成將立狀體8之軸方向之高度尺寸增大相當於樹脂結構體2或其壁部7之高度尺寸變小之程度的樹脂結構體2。藉由以如此之方式,提高密閉空間6內之空氣之氣壓並於該狀態下完成熔接,藉此可對包圍密閉空間6之立狀體8及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預先導入初始之拉伸應力。又,具有以下優點:可藉由熔接金屬板3、4與樹脂結構體2而容易地提高密閉空間6內之空氣之氣壓,且廉價地製造包含其等之複合結構體1。於金屬板為薄板之情形時,可形成藉由密閉空間6內之空氣之膨脹力而使金屬板向面外方向凸出之凸起11(參照圖11、12),於面外方向之彎曲力作用於上述凸起11之情形時,可製成以不易局部彎曲或彎曲之方式提高了剛性之複合結構體1。又,藉由使密閉空間內之氣壓相較於1個氣壓增加,而貼合於樹脂結構體2之背面或表背之金屬板之共振頻率變高,當於頻率較低之區域使用之情形時,不易共振,藉由剛性提高作為複合結構體整體之隔音性能。
製造複合結構體1之形態既可連續地製造,亦可斷續地製造,例如,於連續地製造之情形時,於製造將樹脂結構體2之兩面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之情形時,藉由如圖12(a)所示之製造形態而製造,於製造將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之情形時,藉由圖12(b)所示之形態而製造即可。又,於斷續地製造之情形時,雖省略圖示,但亦可藉由將短條之特定長度之樹脂結構體2之單面或兩面經由接著劑而熔 接於短條之特定長度之金屬板,從而製造複合結構體1。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中,根據立狀體8中之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又,根據金屬板之板厚,而有金屬板3、4不凸出之情形及凸出成剖面圓弧狀等之情形。例如,於以不凸出變形之方式設為特定厚板之情形時,設為藉由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而拉伸力作用於密閉空間6之部分之金屬板3、4之部分之狀態,又,於設為片狀薄板之金屬板之情形時,設為形成藉由氣壓而凸出成剖面圓弧狀之凸起11(參照圖11、12),且拉伸力作用於藉由氣壓而凸出成剖面圓弧狀之部分之狀態。如上所述,於藉由薄板之金屬板3、4形成有凸起11而受到彎曲力之情形時,如圖21所示,凸起11之部分之距中立軸X之距離(r')與不具有凸起11之情形時之距離(r)相比,與距離之3乘方成比例地剛性變高,因而有利,並且基於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之膨脹力進一步發揮作用,凸起11部分因初始拉伸力發揮作用,故即便基於彎曲力之壓縮力發揮作用,亦於上述初始拉伸力由壓縮力而抵消前不產生變形之方面有利地發揮作用。
圖8~圖10所示之形態為如下形態:將圖18所示之形態之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或基部背面10側(特別是加壓之部分),以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或基部背面10側之兩側同時地藉由塗佈接著劑5並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或第二金屬板4而加壓之方式夾持並熔接。或者,為如下形態:將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或基部背面10側(特別是加壓之部分)逐側地抵接 配置於載置於加熱用之接觸加熱器中之加熱接觸板16上且塗佈有接著劑5並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或第二金屬板4上,並且藉由用以自樹脂結構體2之上方推壓之加壓之金屬製輥,且藉由加熱接觸板16與加壓用之金屬製輥夾持而加壓,藉此熔融並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
圖8~圖10所示之形態為如下形態:將圖18所示之形態之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及基部背面10側(特別是加壓之部分),以藉由塗佈有接著劑5且由加熱爐23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或第二金屬板4而夾持之方式配置,並且藉由自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之外側藉由利用驅動裝置(省略圖示)旋轉驅動之金屬製輥17而夾持並加壓(或加熱及加壓),利用金屬板3、4之熱熔融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及基部背面10側,並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雖省略圖示,但除將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或基部背面10側之兩側同時熔接於金屬板以外,亦可將樹脂結構體2之立狀體8之壁部前端部9側或基部背面10側以逐側地針對每個塗佈有接著劑5且經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或第二金屬板4而加壓之方式熔接。於逐側熔接樹脂結構體2之情形時,未配置且未熔接金屬板之樹脂結構體2之面無需熔融,故無需加熱與樹脂結構體2直接接觸之金屬製輥17。
樹脂結構體2中之壁部前端部9及基部背面10(特別是壁部7之基部背面側)側於藉由經加熱之金屬板3、4而加熱且熔融之狀態下,且於藉由加壓用之金屬製輥而加壓,藉此 熔融之部分壓碎,形成擴寬壁部7a,且熔接之部分之面積增大之狀態下熔接。因此,可將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3、4之熔接設為牢固之熔接。又,因基於自經加熱之金屬板3、4向樹脂結構體2之熱傳導之熔融逐漸地進行,故上述擴寬壁部7a以朝向熔接之部分而壁部之壁厚尺寸逐漸變大之方式形成,因此,成為確實且牢固之熔接。
又,上述擴寬壁部7a藉由以朝向熔接之部分而壁部之壁厚尺寸逐漸變大之方式形成,而可順利地進行自樹脂結構體2向各金屬板3、4之應力之傳遞、或自各金屬板3、4向樹脂結構體2之應力之傳遞。又,獲得如下之類的效果:於金屬板3、4與樹脂結構體2之熔接部中,因立狀體8之壁間距離變小,故壁間之金屬板部分之跨距亦變小,可提高該部分之金屬板之剛性,縮小彎曲力發揮作用之情形時之變形。
於製作如上述般之樹脂結構體2與鋼板等金屬板3、4之複合結構體1之情形時,如上所述,亦可將樹脂結構體2逐面地分別熔接於塗佈有接著劑且經加熱之金屬板3、4,或者,亦可如圖10所示,於該等金屬板3、4間配置樹脂結構體2,並藉由上下之加壓用之金屬製輥(參照圖26)而使加壓力發揮作用,夾持上述樹脂結構體2,並藉由上述樹脂結構體2之經加熱之金屬板3、4將樹脂結構體2中之壁部前端部9及基部背面10側之壁立起背面部18部分熔融而熔接。
於製作如上述般之樹脂結構體2與鋼板等金屬板3、4之複合結構體1之情形時,如圖10所示,於塗佈有接著劑且 經加熱之金屬板3、4間配置樹脂結構體2,並藉由加壓輥(省略圖示)而使加壓力發揮作用,夾持上述樹脂結構體2,並將上述樹脂結構體2藉由經加熱之金屬板3、4而將樹脂結構體2中之壁部前端部9及基部背面10側部分熔融,藉此進行接著劑與樹脂結構體2之熔接、及將熔融之接著劑熔接於金屬板3、4,並藉由鼓風機或霧冷卻器等而冷卻,藉此亦存在樹脂結構體2及金屬板3(4)之收縮(樹脂結構體2之熱膨脹率大於金屬板)之不同,從而於進一步提高密閉空間6內之壓力之狀態下確實地熔接。
作為上述加壓力,根據藉由設計而預定之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適當設定。例如,作為基於加壓用之金屬製輥之加壓壓力,基於單位長度1 m、35~50 kg左右之線狀之加壓即可。除基於金屬製輥之線接觸之線狀之加壓方法以外,亦可為加壓金屬板之整個面之面狀之加壓,但於製作複合結構體1方面,基於金屬製輥之線狀加壓更有利。例如,於將熔接前之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設為P(kg/mm2),將遍及複數個立狀體8之單位長度l之荷重設為W(kg/mm),將熔接後之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設為P'(kg/mm2),將遍及複數個立狀體8之單位長度l之合計之加壓荷重設為W'(kg/mm)之情形時,荷重增加量成為W'-W=(P'-P)l,密閉空間6內之內壓增加成為(W'-W)/l。
加熱溫度(℃)於樹脂結構體2之整體中並不均質,因而大致於樹脂之熔點(℃)±10℃之範圍內適當考慮工場內之溫度等,調整加熱用之金屬製輥與金屬板3、4之接觸時間等來 進行。
根據設計適當地選擇上述樹脂結構體2,各種金屬板3、4,各種公知之接著劑,製作發揮所期望之性能之複合結構體1。
如上所述,亦可熔接於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之金屬板3、4,但如圖22所示,於樹脂結構體2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具備如下形態之突起14之形態中,該突起14具有自其壁部前端部9一體地連續設置之頂板部13且形成有剖面凸形或凹形之槽部,藉由將該基部背面10熔接於金屬板4,亦能製成包含樹脂結構體2與1片金屬板4之單面附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藉由將此種單面附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中之樹脂結構體2之突起之頂板部13側之壁部前端部9推壓於塗佈有接著劑且經加熱之金屬板3而熔融並熔接,可製造圖14~圖15所示之複合結構體1。如圖16~圖17所示,於樹脂結構體2中之形成有突起14之頂板部13之板厚尺寸較小之情形時,亦可設為如下形態:成為頂板部13與金屬板一併凸出成剖面圓弧狀之形態,且提高剛性。如此,若成為頂板部13凸出成剖面圓弧狀之形態,則藉由複合結構體1之表面凸出成鋸齒狀等,而可產生美觀且提高新式樣效果。
圖14~15所示之複合結構體1可藉由於與金屬板3、4經由接著劑而接觸之樹脂結構體2經加熱、加壓而熔融之部分而熔接,從而確實地熔接,故未熔融之部分之樹脂結構體2或未藉由加壓用之金屬製輥加壓之部分之樹脂結構體2或 頂板部13之外表面等僅接觸接著劑之部分(或者,頂板部13之外表面亦可不塗佈接著劑)亦可不熔接。
圖11、圖13中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於該形態中,作為金屬板3、4,使用板厚尺寸例如為0.01 mm~2 mm之鋼板或不鏽鋼板等金屬板3、4,且對於此種金屬板3、4熔接樹脂結構體2。
如第4實施形態般,若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屬板4之板厚尺寸變小,則藉由密閉空間6之氣壓之膨脹力,使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屬板4之樹脂結構體2之熔接部分內側向外側凸狀凸出的凸起11針對每個立狀體8之密閉空間6而形成。熔接有壁部前端部9側之第二金屬板4側之凸起11相較於熔接有基部背面側之第二金屬板4之凸起11,其周圍被熔接,受拘束之程度較小,故凸起11變大。如上所述,即便於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局部地形成凸起11方面,藉由熔接樹脂結構體2,亦於確保因與第一金屬板3及第二金屬板4之熔接時之樹脂結構體2之接合部之熔融而產生之變形之自由度之狀態下熔接。如上所述,若使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之熔接部分之內側部分藉由基於密閉空間6部分之氣壓之膨脹力而形成凸起11,則於藉由氣壓而初始拉伸力發揮作用,藉此彎曲力發揮作用而受到壓縮力之情形時,在初始拉伸力消失前不產生變形,故抑制彎曲,結果,可提高剛性並且藉由複數個凸起11而產生美觀且新式樣性提高。
上述凸起11因針對每個上述立狀體之密閉空間6而形成,故藉由針對每個立狀體8之密閉空間6而形成之凸起11,而成為使拉伸力一直作用於該部分之金屬板之狀態,故如圖21(a)所示,與無上述凸起11之情形相比,如圖21(b)所示,藉由具有上述凸起11,而使面內方向圍繞X軸之剖面二次矩變大相當於距複合結構體1之板厚方向之中立軸X之距離變遠之程度,故可提高剛性。複合結構體1通常於大氣壓下或加壓環境內配置並使用之情形較多,故成為上述密閉空間6內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即可,且可藉由內壓而使初始拉伸力作用於上述凸起11之整個部分,如此,可相應地提高凸起部分之剛性,且可不產生凸起部分之局部彎曲等。
參照圖21(a)、(b)進一步進行說明。對於假定以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之位置不變化之方式將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各金屬板3、4之情形進行研究。如圖21(a)所示,將自面內方向之X軸起至對應於上述密閉空間6之金屬板3、4部分(實施影線之部分)之重心G為止之距離設為r,將金屬板3、4之板厚尺寸設為t,將凸出成球面狀之部分之長度設為l,將向面外方向之高度之增加量設為△h,將部分呈球面狀地形成凸起11並變形之情形時之自上述X軸起至重心G為止之距離設為r',將圖21(a)所示之形態之圍繞X軸之剖面二次矩設為I,將部分變形為球面狀之凸起11部分之剖面二次矩設為I'。若設為例如l=10(mm)、t=1(mm)、r=5(mm)、△h=1(mm),則成為r'=5.672(mm),又,成為 I'=323.4(mm4)、I=250.8(mm4)。即,剖面二次矩之增加量(I'-I)成為I'-I=72.6(mm4),且可提高剛性。
圖16及圖17中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於該形態中,使用於各立狀體8之前端部一體地形成有頂板部13之樹脂結構體2,藉由將此種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局部地利用經加熱之金屬板之熱而熔融,而熔接於包含鋼板等薄板金屬板之經加熱之第一金屬板3與第二金屬板4。再者,亦可於預先加熱樹脂結構體2之表背兩面側而升高溫度之狀態下,利用進一步經加熱之金屬板3、4之熱進行熔融。
與圖22及圖23所示之形態同樣地,如圖24及圖25所示,於為具有頂板部13之形態之樹脂結構體2之情形時,藉由熔融樹脂結構體2之基部背面並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薄板之金屬板3,而於在背面側之金屬板3設置向外側凸出之凸起11之形態中,亦能設為形成使包含立狀體8之突起14之頂板部13向外側凸出之凸起11之形態的複合結構體1。根據圖22及圖23所示之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將突起14側利用第二金屬板4中之金屬板之熱加熱熔融,並經由金屬板4側之接著劑5而加熱熔接,藉此可製成圖11、圖13所示之形態之複合結構體1。
於如圖20所示之形態之樹脂結構體2中,相鄰之立狀體8相互因將一部分之壁部7設為共通之立狀體8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連續,故若將此種樹脂結構體2熔接於金屬板,則可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隔開小間隔地連續地形 成密閉空間6。
如上述各實施形態般,上述樹脂結構體2具有藉由經加熱之上述金屬板3(4)並經由接著劑5熔融之部分、及不藉由經加熱之金屬板3(4)而熔融之部分,若上述熔融之部分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金屬板3(4),則可製成將樹脂結構體中之熔接之部分確實地熔融而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如上述各實施形態般,於將樹脂結構體2經由接著劑5而熔接於金屬板3(4)之情形時,若以基部12之基部表面部及立狀體8中之壁部中間部不熔融之方式,熔接壁部前端部9或基部背面10之壁立起背面部18,則可製成將熔接之壁部前端部9或基部背面10之壁立起背面部18之任一者或兩者熔融而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且可製成於不降低而維持樹脂結構體2之整體之剛性之狀態下熔接於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1。
如上述各實施形態般製造之複合結構體1因包含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3(4)而構成,故發揮較高之剛性並且為輕量,且可更廉價地製造。又,複合結構體1亦可抑制振動或熱傳導,且可用作例如民生用或建設用。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例如如圖6或圖18~圖20所示,立狀體8於樹脂結構體2之延伸方向上無遺漏地廣泛地形成。因此,將樹脂結構體2與金屬板3(4)熔接之結果為,複合結構體1不論賦予複合結構體1之力之方向如何(自哪一方向對複合結構體1賦予力),均可發揮較高之強度。
於實施本發明之情形時,亦可對於樹脂製結構體,使用 混入有橡膠或磁性材料粉末等其他材料之樹脂製結構體。
於實施本發明之情形時,上述金屬製輥17亦可於輥表面加襯(lining)橡膠等。又,金屬製輥17只要為可旋轉之輥則亦可不具備驅動裝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用於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1‧‧‧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2‧‧‧樹脂結構體
3‧‧‧第一金屬板
4‧‧‧第二金屬板
5‧‧‧接著劑
6‧‧‧密閉空間
7‧‧‧壁部
7a‧‧‧擴寬壁部
8‧‧‧立狀體
9‧‧‧壁部前端部
10‧‧‧基部背面
11‧‧‧凸起
12‧‧‧基部
13‧‧‧頂板部
14‧‧‧突起
15‧‧‧基部表面
16‧‧‧加熱接觸板
17‧‧‧金屬製輥
18‧‧‧壁立起背面部
20‧‧‧第1線圈
21‧‧‧接著劑塗佈機構
22‧‧‧轉盤
23‧‧‧加熱爐
24‧‧‧導輥
25‧‧‧第2線圈
26‧‧‧冷卻部
圖1(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且表示將樹脂結構體中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側熔接於金屬板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A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立體圖。
圖3(a)係表示為製造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之壁部前端部側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B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4(a)及(b)係表示於將樹脂結構體之壁部前端部側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情形時藉由金屬製輥而加壓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
圖5(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且表示將樹脂結構體中之基部背面側熔接於金屬板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C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6係圖5所示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之立體圖。
圖7(a)係表示為製造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側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D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8(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E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9係圖8所示之本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立體圖。
圖10(a)係表示為製造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F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1(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G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2(a)及(b)係表示本發明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步驟之一形態之概略圖。
圖13(a)係表示為製造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H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4(a)係表示為製造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 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I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5(a)係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J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6(a)係表示為製造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複合結構體,而將樹脂結構體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K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7(a)係表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L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18(a)係表示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結構體之一形態之部分縱剖立體圖,(b)係(a)之縱剖前視圖,(c)係平面圖。
圖19(a)係表示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結構體之其他形態之部分縱剖立體圖,(b)係(a)之縱剖前視圖,(c)係平面圖。
圖20(a)係表示本發明中使用之樹脂結構體之又一形態之部分縱剖立體圖,(b)係(a)之縱剖前視圖,(c)係平面圖。
圖21(a)、(b)係用以說明藉由立狀體內之密閉空間之氣壓升高而金屬板凸出之情形時之作用之說明圖。
圖22(a)係表示製作本發明中使用之又一樹脂結構體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且表示當於樹脂結構體中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具有頂板部之情形時,將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熔接於厚板之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 圖,(b)係放大(a)之M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23(a)係表示自圖22之狀態將樹脂結構體加壓並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N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24(a)係表示當於樹脂結構體中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具有頂板部之情形時,將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熔接於片狀金屬板而貼合之前之分離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O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25(a)係自圖24之狀態將樹脂結構體加壓並熔接於加熱之片狀金屬板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b)係放大(a)之P部而表示之縱剖前視圖。
圖26(a)及(b)係表示於將樹脂結構體之壁部前端部側熔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而貼合之情形時,藉由金屬製輥而加壓之狀態之縱剖前視圖。
1‧‧‧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
2‧‧‧樹脂結構體
3‧‧‧第一金屬板
5‧‧‧接著劑
7‧‧‧壁部
7a‧‧‧擴寬壁部
8‧‧‧立狀體
9‧‧‧壁部前端部
10‧‧‧基部背面
12‧‧‧基部
15‧‧‧基部表面
18‧‧‧壁立起背面部

Claims (13)

  1.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並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金屬板,藉此利用金屬板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而熔融壁部前端部,使壁部前端部、接著劑及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熔接。
  2.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有複數個立狀體,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於使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抵接於經加熱之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自外側加壓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並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 著劑而壓接於金屬板,藉此利用金屬板之熱不熔融立狀體而熔融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使壁立起背面部、接著劑及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熔接。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各立狀體為突起,該突起具有自壁部之壁部前端部形成之頂板部且自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
  4.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藉由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而製造於樹脂結構體之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後,將於該單面側具備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中之樹脂結構體之未設置金屬板之相反側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另一金屬板,藉此將樹脂結構體中之各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熔接於金屬板,並且將上述樹脂結構體中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5.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製造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配設於其表背兩側之各金屬板貼合而成之複合結構體之方法;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各金屬板係於貼合樹脂結構體之面塗佈有接著劑,且至少加熱至樹脂結構體之熔點, 於使樹脂結構體之立狀體側抵接於經加熱之表側之第一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並且使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背面抵接於經加熱之背側之第二金屬板之接著劑塗佈面後,利用上述各金屬板夾持樹脂結構體,並自外側同時加壓上述各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立狀體之壁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上述第一金屬板,藉此利用上述第一金屬板之熱不熔融基部表面而熔融壁部前端部,使壁部前端部、接著劑及第一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第一金屬板熔接,並且將樹脂結構體所具備之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壓接於上述第二金屬板,藉此利用第二金屬板之熱不熔融立狀體而熔融基部背面之壁立起背面部,使壁立起背面部、接著劑及第二金屬板密接從而將樹脂結構體與第二金屬板熔接。
  6.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者;且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於構成上述立狀體之壁部之前端部,具備壁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部前端部;於上述壁部前端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與上述壁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 部前端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7. 如請求項6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中於上述立狀體立起之基部具備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於上述壁立起背面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與上述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8.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將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貼合而成者;上述樹脂結構體係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具備複數個立狀體;於上述立狀體立起之基部具備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於上述壁立起背面部密接因熱而活化之接著劑;於上述活化之接著劑密接金屬板;上述樹脂結構體係僅與上述基部之一部分熔融而成之壁立起背面部經由接著劑而熔接於金屬板。
  9.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並利用第一及第二金屬板夾持樹脂結構體貼合而成者;於上述樹脂結構體中,藉由自該樹脂結構體之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有複數個筒狀之立狀體, 上述壁部之熔融之壁部前端部與上述第一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樹脂結構體之熔融之基部背面與上述第二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各立狀體由上述第一及第二金屬板夾持且形成密閉空間,且以成為上述密閉空間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方式加壓。
  10. 一種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接著劑將金屬板與樹脂結構體貼合而成者;上述樹脂結構體具備複數個藉由自其基部表面立起之壁部而形成之筒狀之立狀體,並且具有複數個突起,該複數個突起具有由上述壁部之壁部前端部形成之頂板部且自上述基部表面凸出成中空狀,上述樹脂結構體之熔融之基部背面與上述金屬板經由接著劑而熔接,上述各突起藉由上述金屬板而堵塞且藉由突起之中空部而形成密閉空間,且以成為上述密閉空間之氣壓超過1個氣壓之狀態之方式加壓。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中熔接有上述樹脂結構體之金屬板之非熔接面側形成有因上述密閉空間內之氣壓之膨脹力而朝向外方之凸起,上述凸起係針對每個上述立狀體之密閉空間而形成。
  12. 如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中上述壁部之熔融之壁部前端部係於經加熱及加壓而壓碎形成擴寬壁部且熔接之部分之面積增大之狀態下熔接。
  13. 如請求項12之包含樹脂結構體與金屬板之複合結構體,其中上述擴寬壁部係以朝向熔接之部分而壁部之壁厚尺寸逐漸變大之方式形成。
TW101136057A 2011-09-30 2012-09-28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a resin structur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metal plate comprising TWI551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8569A JP5808636B2 (ja) 2011-09-30 2011-09-30 樹脂構造体と金属板とからなる複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18570A JP5808637B2 (ja) 2011-09-30 2011-09-30 樹脂構造体と金属板とからなる複合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3215A true TW201323215A (zh) 2013-06-16
TWI551453B TWI551453B (zh) 2016-10-01

Family

ID=47995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6057A TWI551453B (zh) 2011-09-30 2012-09-28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a resin structur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metal plate comprising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40071421A (zh)
CN (1) CN103826838B (zh)
TW (1) TWI551453B (zh)
WO (1) WO20130477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9120B (zh) * 2016-02-03 2017-12-21 林暄智 複合空心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2171B2 (en) * 2015-12-17 2019-10-15 Gifu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Lamination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996A (en) * 1979-05-21 1982-02-02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Formable metal-plastic-metal structural laminates
US4407689A (en) * 1979-12-21 1983-10-04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laminated member
JPS6037784B2 (ja) * 1980-04-04 1985-08-28 チッソ株式会社 塩化ビニル共重合体系真空成形物
JPS56142052A (en) * 1980-04-05 1981-11-06 Tokyo Sheet Kk Buffer material sheet and its manufacture
JPS6121226Y2 (zh) * 1980-09-30 1986-06-25
JPS5779797A (en) * 1980-11-04 1982-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aphragm for speaker and its manufacture
JPS5872445A (ja) * 1981-10-28 1983-04-3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と金属との積層板を製造する方法
JPS62150131U (zh) * 1986-03-18 1987-09-22
JPS635936A (ja) * 1986-06-26 1988-01-11 株式会社 森田鐵工所 断熱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8724239D0 (en) * 1987-10-15 1987-11-18 Metal Box Plc Laminated metal sheet
JPH10156985A (ja) * 1996-11-28 1998-06-16 Toomoku:Kk 複合プラスチック構造板
CN1108922C (zh) * 1997-07-24 2003-05-21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纸层压金属板及其应用
KR100373520B1 (ko) * 2000-07-19 2003-02-25 비멕 주식회사 스테인레스 외장판넬 및 그 제조방법
AU2003295913A1 (en) * 2002-11-25 2004-06-18 Richard N. Harford Anodization to enhance adhesion for metal composi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9120B (zh) * 2016-02-03 2017-12-21 林暄智 複合空心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1453B (zh) 2016-10-01
KR20140071421A (ko) 2014-06-11
WO2013047700A1 (ja) 2013-04-04
CN103826838B (zh) 2016-03-23
CN103826838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9095B2 (en) Lamination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892099B2 (ja) 積層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I551453B (zh)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a resin structur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metal plate comprising
JP2013075451A (ja) 中空パネル
JP5808636B2 (ja) 樹脂構造体と金属板とからなる複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8637B2 (ja) 樹脂構造体と金属板とからなる複合構造体
JP2017196782A (ja) 積層構造体
KR101207291B1 (ko) 단열재의 제조방법
JP6491005B2 (ja) 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温度調節パネル
JP2005127420A (ja) 断熱積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S6318097B2 (zh)
WO2015154281A1 (zh) 纸容器的熔贴方法
JP2022105542A (ja) 中空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63351A (ja) 樹脂構造体
JP7231439B2 (ja) 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42125B2 (ja) 中空構造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中空構造板
JPH0556264B2 (zh)
JPS582819B2 (ja) 積層断熱材の製作方法とその積層材
WO2020118664A1 (zh) 玻璃及不锈钢边框与拉伸支撑边框金属钎焊夹层真空玻璃
JP2015189146A (ja) 複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樹脂構造体
JP2007090890A (ja) 複合成型品の製法ならびに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JP6022184B2 (ja) 中空構造板の製造方法
JP2016044908A (ja) 面状採暖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328571A (ja) 保温チューブの接合方法
KR101728709B1 (ko) 철도차량용 차체 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