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501A -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501A
TW201320501A TW101118332A TW101118332A TW201320501A TW 201320501 A TW201320501 A TW 201320501A TW 101118332 A TW101118332 A TW 101118332A TW 101118332 A TW101118332 A TW 101118332A TW 201320501 A TW201320501 A TW 2013205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circuit board
locking
counterpa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3346B (zh
Inventor
Tetsutaro Ohsako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0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346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於提供一種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其能夠迴避連接器的連接器的上下方向之大型化,並且藉由可確保卡止部的充分的上下方向尺寸而使其具有強度,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該電連接器係具備具有與電路基板相對面的底壁(13)之殼體(10)、及與對方連接器(2)的複數個對方端子相對應而排列配置於殼體(10)之複數個端子(20),殼體(10)係在底壁(13)的靠後端之位置,具有電纜收容部(17),並且在電纜收容部(17)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後方卡止部(15),該電纜收容部是在端子(20)的排列方向中,與對方連接器(2)的各電纜(C)相對應之位置,以連接器嵌合狀態收容電纜(C),後方卡止部(15)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於對方連接器(2)的電纜(C)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可在上方向與形成在對方連接器(2)的靠後端之位置的後方被卡止部(45A)卡止。

Description

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本發明係關於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作為配置於電路基板上,供電纜連結於端子之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的對方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連接器為眾所皆知。此專利文獻1中,前述對方連接器的電纜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於與電路基板之面平行的面內,在成為一方向之前後方向上朝後方延伸。
前述連接器具備有:殼體,其具有與電路基板相對面之底壁及自該底壁起立之周壁;及複數個端子,該等端子是在該殼體的靠前方之位置,以對前後方向呈直角之方向作為排列方向,排列於該殼體。該連接器係在藉由前述周壁所包圍並朝上方呈開口之承接空間,承接前述對方連接器。
前述周壁中位於後方之後壁部係藉由上半部的缺口形成開口部,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對方連接器的電纜經由該開口部朝後方延伸出來。又,在該後壁部的下部的前面,形成有朝該後壁部的板厚方向沒入並延伸於端子排列方向之凹部,形成該凹部的上側內壁面之上緣部,係作為與後述的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上方向)卡止之卡止部發揮功能。該卡止部係以在端子排 列方向上複數個端子的排列範圍,換言之,以對方連接器的複數個電纜的排列範圍之尺寸來形成的。
對方連接器具備有大致呈長方體外形的殼體、及排列保持於該殼體之複數個端子(對方端子),複數個電纜的前端連結於對方端子並且,該電纜自該殼體朝後方延伸。該對方連接器的殼體中,在其後端面的下部的後面,形成有朝後方突出之複數個肋部。該複數個肋部係在端子排列方向上,設在與前述連接器的卡止部相對應之範圍,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位於該卡止部的下方,形成作為在上方向上與該卡止部進行卡止之被卡止部。在專利文獻1,連接器的卡止部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之卡止是用來謀求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027531
一般在與電纜用電連接器嵌合連接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被要求縮小對電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方向(專利文獻1之上下方向)的尺寸,即被要求矮背化。但,在專利文獻1,為了因應矮背化之要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對方連接器的複數個電纜位在前述連接器的卡止部的上方之關係上,需要縮小該後壁部的高度尺寸。因此,因形成於該後壁部之卡止部及凹部的高度尺寸變小,所以,無法充分地確保該卡止部的強度、及與該凹部相對應而形成較小 之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的強度,會有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產生之虞。另外,當為了確保卡止部的強度,而增大上下方向尺寸用以形成卡止部時,則,會造成連接器的上下方向之大型化,因此無法達到上述矮背化之要求。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這種情事而開發完成之發明,其目的係在於提供既可迴避連接器的上下方向之大型化,並且藉由確保卡止部的充分的上下方向尺寸使其具有強度,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第一發明>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電路基板上之電連接器,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朝成為對與該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之前後延伸、並排列於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之複數個電纜的前端被連結於端子,供該電纜朝後方延伸出來之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的對方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
在本發明,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具備有:殼體,其具有與電路基板相面對之底壁;和複數個端子,該等端子是與前述對方連接器的複數個端子相對應而排列保持於該殼體,該殼體係在前述底壁的靠後端之位置,具有電纜收容部,並且在相互鄰接之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卡止部,前述電纜收容部是在前述端子的排列方 向上與對方連接器的各電纜相對應之位置,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收容該電纜,該卡止部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可與在對方連接器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於該對方連接器的靠後端之位置的被卡止部卡止,該卡止是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上進行。
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之對方連接器係例如被作為電源電纜用的連接器來使用,在其性質上,為需要於相互鄰接的電纜彼此之間設置預定值以上之間隔之連接器的情況,在本發明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可利用與前述電纜相互彼此之間之間隔相對應之空間,換言之,利用與各電纜相對應之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設置殼體的卡止部。因此,在本發明之連接器,在上下方向上電纜的存在不會受到限制,又,也不會對電纜的位置產生影響,可有效地運用與前述間隔相對應之空間中的上下方向尺寸,比起以往,可增大前述卡止部的上下方向尺寸。其結果,可增大卡止部的強度,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又,因卡止部是利用與前述電纜彼此之間相對應而已經賦予之空間來設置,所以,即使在上下方向增大該卡止部,連接器本身也不會在上下方向形成大型化。
還具備有被保持於殼體,用來補強該殼體的卡止部之扣件,該扣件係具有沿著前述卡止部朝上方延伸之縱向部,並且具有屈曲部,該屈曲部是在該縱向部的上端位置被屈曲且沿著可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抵接之前述卡止部的卡止面朝前後方向延伸為佳。
藉由設置前述扣件,使得殼體的卡止部被該扣件所補強。此時,利用以扣件的縱向部及屈曲部補強卡止部,使得該卡止部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之鎖定強度提昇,能更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又,因該扣件的縱向部及屈曲部係在端子的排列方向上位於與卡止部相同位置,即位於與對方連接器的電纜彼此之間相對應的空間,所以,即使設置該扣件,也不會造成連接器在上下方向形成大型化。
扣件,亦具有沿著殼體的底壁延伸之橫向部,以該橫向部將前述底壁予以補強為佳。藉由在前述扣件設置橫向部,除了殼體的卡止部外,亦可補強該殼體的底壁。
<第二發明>
本發明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電路基板上之電連接器,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朝成為對與該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之前後延伸、並排列於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之複數個電纜的前端被連結於端子,供該電纜朝後方延伸出來之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的對方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
在本發明,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具備有:殼體,其具有與電路基板相面對之底壁;和複數個端子,該等端子是與前述對方連接器的複數個端子相對應而排列保持於該殼體;及扣件,其保持於該殼體,該殼體係在前述底壁的靠後端之位置,具有電纜收容部,前述電纜收容部是在 前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與對方連接器的各電纜相對應之位置,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收容該電纜,前述扣件係在相互鄰接之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卡止部,該卡止部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可與在對方連接器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於該對方連接器的靠後端之位置的被卡止部卡止,該卡止是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上進行。
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之對方連接器,在其性質上,為需要於相互鄰接的電纜彼此之間設置預定值以上之間隔之連接器的情況,在本發明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可利用與前述電纜相互彼此之間之間隔相對應之空間,換言之,利用與各電纜相對應之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設置扣件的卡止部。因此,在本發明之連接器,與前述第一發明同樣地,在上下方向上電纜的存在不會受到限制,又,也不會對電纜的位置產生影響,可有效地運用與前述間隔相對應之空間中的上下方向尺寸,比起以往,可增大前述卡止部的上下方向尺寸。其結果,可增大卡止部的強度,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又,即使在上下方向增大該卡止部,也不會有連接器本身在上下方向形成大型化之情況產生。且,在本發明,因將卡止部設置於扣件,所以,比起如第一發明般在樹脂製的殼體設置卡止部之情況,可進一步增大卡止部的強度。
卡止部係具有朝上方延伸之縱向部,並且具有在該縱向部的上端位置朝前方或後方屈曲之屈曲部,該屈曲部係 在下面形成有: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可抵接之卡止面為佳。
扣件還具有沿著殼體的底壁延伸之橫向部,以該橫向部將前述底壁補強為佳。藉由在前述扣件設置橫向部,能藉由該橫向部補強前述殼體的底壁。
在第一發明及第二發明,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的殼體係在底壁的靠前端之位置具有起立壁,該起立壁是在與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的卡止部相同位置,從前述底壁朝上方起立,該起立壁係於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過程中,從下方進入到在對方連接器的相互鄰接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在該對方連接器的靠前端之位置的溝狀或孔狀的承接部為佳。
因藉由在與端子的排列方向上之卡止部相同位置,將前述起立壁設置於殼體,使得該起立壁位於端子彼此之間而將該端子彼此隔開,所以,能夠增大該端子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距離及沿面距離,其結果,可使連接器嵌合狀態之絕緣強度及耐電壓性。又,藉由在連接器嵌合過程中,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的起立壁進入對方連接器的承接部,使得在連接器嵌合狀態,連接器的起立壁位於前述承接部內,該起立壁與承接部係以重複範圍位在上下方向上,所以,依據該部分可將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予以矮背化。
又,在第一發明及第二發明,在連接器嵌合過程中,於嵌合過程初期,成為前端朝上方舉起而傾斜的姿勢之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的被卡止面被帶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 器的卡止部的卡止面的下方後,伴隨以前述被卡止部作為支點的旋轉,前述前端朝下方移動,與被帶到正規嵌合位置之前述對方連接器嵌合為佳。藉此,能夠僅藉由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面被帶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的卡止面的下方後,將該對方連接器的前端降低之單一動作,將連接器彼此嵌合。
<第三發明>
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組裝體,係具備有:第一發明或第二發明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和嵌合連接於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之電纜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為,前述電纜用電連接器具有殼體、和保持於該殼體之複數個端子,在相互鄰接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被卡止部,該被卡止部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在電纜用電連接器的脫離方向,可與前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的卡止部卡止。
電纜用電連接器,在其性質上,為需要於相互鄰接的電纜彼此之間設置預定值以上之間隔之連接器的情況,在該電纜用電連接器,可利用此間隔,設置被卡止部,而在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可利用與此間隔相對應的空間亦即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來設置卡止部。因此,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藉由在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中,使前述卡止部與被卡止部卡止,使得上下方向上電纜的存在不會受到限制,又,也不會對電纜的位置產生影響,可有效地運用與前述間隔相對應之空間中的上下方向尺寸, 比起以往,可增大前述卡止部及前述被卡止部的上下方向尺寸。其結果,可增大卡止部及前述被卡止部的強度,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又,因卡止部及被卡止部係利用在前述電纜彼此之間早已被賦予之空間來設置的,所以,即使在上下方向增大該卡止部及被卡止部,也不會有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本身在上下方向形成大型化之情況產生。
如以上般,在本發明,因利用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來設置卡止部及被卡止部,所以,該卡止部及被卡止部在上下方向上不會對電纜的存在受到限制,又,也不會對電纜的位置產生影響,能夠增大上下方向尺寸其結果,可使該卡止部及被卡止部的強度提昇,而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又,因卡止部及被卡止部是利用在電纜彼此之間早已被賦予之空間來設置的,所以,即使在上下方向增大該卡止部及被卡止部,也不會有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本身在上下方向形成大型化之情況產生。又,在具有被保持於殼體之扣件的情況,藉由在該扣件設置卡止部,比起在殼體設置卡止部之情況,能夠進一步增大卡止部的強度。
以下,依據添附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及對方連接器2的嵌合前的狀態之斜視圖。在此圖1中,以鏈線顯示後述的對方連接器2的電纜C。圖2係顯示圖1的連接器1及對方連接器2的嵌合狀態之斜視圖。又,圖3(A)為從前方側觀看圖1的連接器1之斜視圖,圖3(B)為僅顯示後述的扣件30之斜視圖,圖3(C)為顯示圖3(A)的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後述的後方卡止部15的位置之縱斷面的該後方卡止部15附近的部分放大圖。
〔連接器1的結構〕
連接器1係配置於電路基板(未圖示)上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如圖1及圖2所示,對方連接器2從上方嵌合連接著。在本實施形態,該連接器1係作為用來自對方連接器2承受電源之電源用電連接器來使用。另外,該對方連接器2係為連結有作為電源供給用之複數條(本實施形態為2條)的電纜C之電纜用電連接器。如圖1及圖2所示的電纜C係朝成為對前述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之前後延伸,並朝後方延伸出來,排列於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上。
如上述般,因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1係為電源用電連接器,被要求與對方連接器2的嵌合狀態之充分的絕緣強度及耐電壓性,所以,以殼體,在該端子彼此之間,為了 確保預定值以上的沿面距離而端子彼此隔著間隔加以排列。因此,即使在嵌合於該連接器1之對方連接器2,與前述連接器1的端子的位置相對應,在對方端子彼此之間及電纜彼此之間設有間隔。
如圖1所示,連接器1具有:大致呈長方體外形之樹脂製的殼體10;在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排列,並在前述殼體10的靠前端之位置保持於該殼體10的複數個(本實施形態為2個)的金屬製的端子20;及在該殼體10的靠後端之位置,保持於該殼體10之扣件30。
前述殼體10係設有:與電路基板相對面之底壁13;從底壁13朝上方起立,並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相互面對且朝前後方向延伸之一對側壁11;及從前述底壁13朝上方起立且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用來將前述一對側壁11的前端部彼此連結之前壁12。在該一對側壁11之間朝上方開口的空間係作為用來從上方承接對方連接器2之承接凹部14來發揮功能。
在前述一對側壁11的相互對向之對向內面,於靠前端之位置且靠上端之位置,形成有前方卡止部11A,其為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突出並朝前後方向延伸之突條。該前方卡止部11A之下面係形成作為與後述的對方連接器2的前方被卡止部41A在連接器脫離方向(上方向)上卡止之卡止面。
前述側壁11係在與後述的端子20的連接部22相對 應的靠前端之位置及與後述的扣件30的固定部31A相對應的靠後端之位置,分別形成有外側面沒入,又,該側壁11的下端被若干切削,且各自用來收容前述端子20的連接部22之前方缺口部11B、及收容前述扣件30的固定部31A之後方缺口部11C(參照圖3(C))。前壁12係如圖3(A)所示,上半部的前面較下半部的前面更沒入而形成。又,在該前壁12的上緣,於與側壁11之邊界位置形成有缺口部11D。藉由形成該缺口部11D,使得在連接器嵌合過程中,當對方連接器2的後述的前方被卡止部41A越過連接器1的前方卡止部11A時,側壁11的上部以前述缺口部11D附近作為支點而容易朝外側撓曲,讓連接器嵌合變得容易。
如圖1所示,在底壁13的靠後端之位置,用來在連接器脫離方向(上方向)上與後述的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卡止之後方卡止部15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從該底壁13朝上方起立而形成。如圖3(A)、(C)所示,該後方卡止部15的前面係形成有隨著朝向前方而自上端朝下方傾斜之成為錐形面的導引面15A,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後述的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一邊滑接於該導引面15A,一邊將該對方連接器2朝承接凹部14導引。前述後方卡止部15係如圖3(A)、(C)所示,朝前方開口之凹部16A形成於下半部。
前述底壁13係如圖3(A)、(C)所示,在前述凹部16A的下方位置形成有朝上下方向貫通並與該凹部16A 連通之孔部16B。該孔部16B係如3(A)所示,以與前述凹部16A相同的寬度尺寸所形成。又,該孔部16B係如圖3(C)所示,在前後方向形成在包含前述凹部16A之範圍,後半部(圖3(C)中之右半部)位於前述凹部16A的正下方的位置,讓該凹部16A與外部連通。在本實施形態,相互連通的前述凹部16A與前述孔部16B相輔相成,在連接器嵌合過程及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形成用來收容後述的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之收容部16(參照圖5(A)、圖6(A))。
形成於如圖3(C)所示的前述後方卡止部15之凹部16A的上側內壁面,係形成: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可與對方連接器的後方被卡止部45A的被卡止面卡止之卡止面15B。
如圖1所示,在連接器1的靠後端之位置被各側壁11與後方卡止部15所包圍的空間係如圖2所示,形成作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用來收容對方連接器2的各電纜C之電纜收容部17。
在底壁13的靠前端之位置,形成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亦即,與前述後方卡止部15相同位置從該底壁13朝上方起立之起立壁18,該起立壁18係在前後方向上的該底壁13的略前半部之範圍延伸。又,如圖1所示,前述起立壁18係在後端部的下半部,形成有隨著朝後方而向下方傾斜之錐形部18A(亦參照圖4(A)、圖5(A)、圖6(A))。該起立壁18係如圖1所示, 位於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將2個端子20彼此區隔之位置,發揮作為將端子20彼此之間的空間距離及沿面距離增大的壁部來發揮功能。如此藉由設置起立壁18,可提高連接器嵌合狀態之絕緣強度、耐電壓性。
在本實施形態,如後述般,當對方連接器2伴隨以後方被卡止部45A作為支點之旋轉而被帶到下方後,與連接器1嵌合時,該起立壁18的後半部會較前半部先進入到對方連接器2的承接部48。如圖1所示,因前述起立壁18係其後半部之寬度形成較前半部窄,前後方向中間位置的部分是以隨著朝向前方而寬度逐漸變大之錐形來形成,所以,在連接器嵌合過程,起立壁18可容易進入到前述對方連接器2的承接部48內。
端子20係將金屬板衝裁後再朝板厚方向屈曲而製作,藉由與殼體10之一體模具成形,在該殼體的靠前端之位置被保持著。端子20係具有:位於側壁11與起立壁18之間,以板面與該側壁11及起立壁18成平行的姿勢,自底壁13朝上方延伸之板狀的接觸部21;及在較該接觸部21更後方位置,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屈曲成直角並沿著底壁13延伸之連接部22。
前述接觸部21係如後述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藉由形成於後述的對方連接器2的對方端子50之2個對方接觸部52,夾壓前述接觸部21的兩板面來與該對方接觸部52接觸。前述連接部22係位於殼體10的前方缺口部11B內,其對電路基板呈平行的下面係在上下方向上位於 與殼體10的底壁13的下面大致相同水平的位置,與電路基板上的對應電路部焊接,藉此,與該電路基板形成電性連接。如前述般,在本實施形態,因在前後方向上與前述連接部22相對應之位置,殼體10的側壁11的外側面沒入著,所以,如圖1所示,連接部22的端部(自由端)會從前述側壁11的位置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若干突出,形成可視認被焊接之部分。
扣件30係如圖3(B)所示,將金屬板衝裁後再朝板厚方向屈曲而製作,如圖1所示,藉由與殼體10之一體模具成形,在該殼體10的靠後端之位置被保持著。該扣件30具有:藉由與殼體10一體模具成形來發揮作為補強該殼體10的補強扣件之功能;和如後述般,藉由焊接於電路基板,來發揮作為有助於連接器1朝電路基板的固定之固定扣件的功能。
如圖3(B)所示,該扣件30係具有:延伸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之橫向部31;在該連接器寬度方向亦即,橫向部31的長度方向之中央位置,朝上方屈曲且朝上方延伸之縱向部32;及在該縱向部32的上端位置朝前方屈曲成直角之屈曲部33。
前述橫向部31係如圖1所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以與殼體10大致相同尺寸加以製作。該橫向部31係如圖3所示,形成作為在靠兩端之位置以具有若干的階差屈曲成階梯狀,兩端部位於較其他部若干下方,並以焊接固定於電路基板之固定部31A。在扣件30與殼體10一體模具 成形之狀態,橫向部31係除了該固定部31A以外之部分埋設於殼體10的底壁13內,如圖1及圖3(C)所示,該固定部31A位於底壁13的後方缺口部11C內。該固定部31A係其下面在上下方向位於與殼體10的底壁13的下面大致相同水平的位置,藉由焊接於電路基板,來將連接器1固定在該電路基板。
如前述般,在本實施形態,因在前後方向上與前述固定部31A相對應之位置,殼體10的側壁11的外側面沒入,所以,如圖1所示,固定部31A的端部(自由端)自前述側壁11的位置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若干突出,形成可視認被焊接之部分。
又,橫向部31係在其長度方向上前述固定部31A與縱向部32之間的位置,形成有朝上下方向(板厚方向)貫通之孔部31B。當橫向部31與底壁13一體模具成形時,藉由樹脂流入到該孔部31B內,該橫向部31藉由底壁13強固地保持著。
如圖3(B)所示,縱向部32係以較殼體10的卡止部15若干小的寬度尺寸,在形成於前述橫向部31的長度方向靠中央之位置的2個細縫31C彼此之間朝上方屈曲成直角而形成。該縱向部32係靠下端之部分寬度最廣,在中間位置隨著朝向上方,寬度逐漸變窄,靠上端之部分成為寬度最窄。
在扣件30與殼體10一體成形之狀態,前述縱向部32及屈曲部33係如圖3(C)所示,埋設於殼體10的後方 卡止部15內。又,該縱向部32的上端係在上下方向上,位於殼體的後方卡止部15的卡止面15B與該後方卡止部15的上端之間。又,在該縱向部32的上端屈曲並朝前方延伸之屈曲部33的前端係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卡止面15B的範圍內。
在本實施形態,扣件30係藉由前述縱向部32及屈曲部33與殼體10的後方卡止部15一體模具成形,來補強該後方卡止部15,並且藉由前述橫向部31與殼體10的底壁13一體模具成形,來補強該底壁13。
〔對方連接器2的結構〕
以下,除了圖1、圖2外,亦使用後述的連接器彼此之嵌合動作的圖4至圖6,來說明顯示對方連接器2的結構。如圖1及圖4(A)所示,對方連接器2具有:大致呈略長方體外形之樹脂製的殼體40;及連結有電纜C的前端,且在前述殼體40的靠前端之位置,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排列保持於該殼體40之複數個(本實施形態為2個)的金屬製的對方端子50(參照圖4(B))。
殼體40中,其收容對方端子50及連結於該對方端子50之電纜C的前端側部分並保持該對方端子50之端子保持孔部44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形成於2個部位。該端子保持孔部44是在殼體10的前後方向上貫通並延伸。如圖1所示,電纜C係從該後端側的開口朝後方延伸出來。
如圖1所示,在殼體40的一對側壁41的外面,於靠 前端部之位置形成有朝前後方向延伸之成為突條的前方被卡止部41A。該前方被卡止部41A係如圖6(C)所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位於連接器1的前方卡止部11A的下方,與該前方卡止部11A在連接器脫離方向(上方向)可卡止,其上面作為卡止面發揮功能。
如圖1及圖4(A)所示,在殼體40的後半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亦即,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前述2個端子保持孔部44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有將該端子保持孔部44彼此隔開之隔壁部45。該隔壁部45係在該隔壁部45的後端面的下部,形成有朝後方突出之後方被卡止部45A。如圖6(A)所示,該後方被卡止部45A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位於連接器1的收容部16內,並與後方卡止部15在連接器脫離方向可卡止,其上面形成作為被卡止面45A-1。又,在該後方被卡止部45A的後端,形成有隨著朝向前方而向下方傾斜之成為錐形面的被導引面45A-2,在連接器嵌合過程,該被導引面45A-2一邊抵接於連接器1的導引面15A,一邊將對方連接器2朝連接器1的承接凹部14導引。又,如圖4(A)、圖5(A)、圖6(A)所示,前述隔壁部45係在前端部的上半部,形成有隨著朝向前方而向上方傾斜之錐形部45B。
如圖1、圖2、圖4(A)、圖5(A)、圖6(A)所示,殼體40的前半部係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亦即,前述隔壁部45的前方位置,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貫通之孔狀的承接部48。在本實施形態,在連接器嵌合過 程,容許連接器1的起立壁18進入至該承接部48(參照圖2、圖5(A)、圖6(A))。又,如圖2所示,從上方目視起立壁18位在承接部48內,能夠確認到對方連接器2被帶到正規嵌合位置。
前述承接部48係如圖1及圖2所示,後半部寬度形成為較前半部窄,藉以配合前述起立壁18,而前後方向中間位置的部分以隨著朝向前方而寬度逐漸變大的錐形來形成。在本實施形態,承接部為孔狀,但,亦可為例如該承接部是形成為藉由殼體的上壁將上端堵住而僅朝下方開放之溝狀,來代替該孔狀。
殼體40的前壁42係在該前壁42的前面的靠上端之位置形成有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之成為突條的前方突出部42A。如圖6(A)、(B)所示,該前方突出部42A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處於朝較連接器1的前壁12的上半部的前面更前方突出。前述前方突出部42A係作為當連接器嵌合後的對方連接器脫離時,供手指或治具等從下方鉤掛並朝上方舉起之操作部來發揮功能。
如圖4(B)所示,殼體40的底壁43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端子保持孔部44相對應之位置的靠前端之位置,換言之,在與後述的對方端子50的對方接觸部52及被卡止部53相對應之位置,形成有朝下方開口之開口部43A,如圖5(B)所示,在連接器嵌合過程,連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觸部21可自下方進入到該端子保持孔部44內。又,在前述開口部43A的後方,形成有可朝下方彈性 移位之卡止片43B,該卡止片43B的前端與後述的對方端子的被卡止部在電纜的脫離方向(後方)卡止。
對方端子50係將金屬板衝裁後再在板厚方向屈曲成筒狀來製作,如圖4(B)所示,具有:朝前後方向延伸並成為上壁之基部51;以及從該基部51的兩端緣朝下方延伸之一對對方接觸部52、一對被卡止部53、一對電纜保持部54及一對芯線壓合部55。
前述對方端子50的一對對方接觸部52係形成於該對方端子50的前端位置,如圖4(C)所示,屈曲成朝內側卷繞形成為自前述基部51朝下方延伸後再相互接近,當從前方觀看時呈一對U字狀。該一對對方接觸部52,朝上方延伸之自由端側部分52A彼此的間隔是形成較連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觸部21的板厚窄,當連接器嵌合時,如圖6(C)所示,自由端側部分52A夾壓該接觸部21的板面,與該接觸部21接觸。
如圖4(B)所示,對方端子50的一對被卡止部53係在該對方端子50的靠前端之位置且前述對方接觸部52的後方位置,自前述基部51朝下方延伸。該被卡止部53的後端面的下端係形成作為可與殼體40的卡止片43B的前端面(卡止面)在電纜脫離方向(後方)上卡止之被卡止面。
如圖4(B)所示,前述對方端子50的一對電纜保持部54係形成於該對方端子50的後端位置,其下端朝內側屈曲成自前述基部51朝下方延伸後再相互接近。該電纜 保持部54係對電纜C的前端側的被覆進行鉚接,用以保持該電纜C。
如圖4(B)所示,芯線壓合部55係在被卡止部53的後方位置且電纜保持部54的前方位置,朝內側屈曲成自前述基部51朝下方延伸後再相互接近。該芯線壓合部55係對電纜C的芯線進行鉚接,來壓合於該芯線。
對方連接器2係藉由以下的順序進行組裝。首先,將芯線壓合部55對在電纜C的前端露出的芯線進行鉚接來將其予以壓合連接,並且將電纜保持部54對電纜C的被覆進行鉚接,藉此將電纜C的前端部連結於對方端子50。其次,將連結有電纜C之該對方端子50從後端的開口插入至殼體40的端子保持孔部44。在插入過程中,對方端子50的被卡止部53的下端抵接於殼體40的卡止片43B的上面,使該卡止片43B朝下方彈性移位。然後,當該對方端子50的前端抵接至殼體40的前壁42,而被卡止部53到達較卡止片43B更前方位置時,前述卡止片43B返回成自由狀態,該被卡止部53與卡止片43B在電纜脫離方向(後方)成為可卡止,能防止電纜的脫離。藉此,完成對方連接器2的組裝。
〔連接器嵌合動作〕
以下,使用圖4至圖6,說明關於連接器彼此的嵌合動作。首先,在將連接器1安裝於電路基板後,如圖4(A)~(C)所示,使對方連接器2位在該連接器1的上方 (亦參照圖1)。其次,讓對方連接器2朝連接器1的承接凹部14內,向下方移動。其結果,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的成為錐形面之被導引面45A-2與連接器1的後方卡止部15的導引面15A形成面接觸,在前述錐形面滑接,使得該對方連接器2朝下方移動並且也朝前方移動。
當前述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到達連接器1的後方卡止部15的前方位置時,成為前述錐形面之被導引面45A-2會從導引面15A脫離,使得該對方連接器2的後端朝前述導引面15A更下方移動。此時,即使位於對方連接器2的前端側之前方被卡止部41A欲朝下方移動,也因與連接器1的前方卡止部11A相干涉,所以,該對方連接器2的前端不會朝下方移動,該對方連接器2成為僅後端側下降傾斜之姿勢。當該對方連接器2傾斜時,連接器1的起立壁18從下方進入到對方連接器2的承接部48內,又,電纜C從上方被收容於連接器1的電纜收容部17內。
然後,在對方連接器2傾斜後或傾斜的同時,使該對方連接器2朝後方移動,如圖5(A)所示,將後方被卡止部45A從前方收容於連接器1的收容部16內,讓後方被卡止部45A的被卡止面45A-1移動至後方卡止部15的卡止面15B的下方。在此時間點,亦如圖5(C)所示,對方連接器2的前方被卡止部41A會與連接器1的前方卡止部11A相干涉而停止,維持該對方連接器2傾斜之姿勢 。又,維持著如圖5(A)、(C)所示的前述起立壁18進入到前述承接部48內之狀態,並且如圖5(B)所示,亦維持著電纜C被收容於前述電纜收容部17內之狀態。
其次,將對方連接器2的在靠前端之位置的上面朝下方按壓。其結果,前方被卡止部41A越過連接器1的前方卡止部11A,使得對方連接器2旋轉成前端以後方被卡止部45A作為支點而朝下方移動。然後,如圖6(A)~(C)所示,對方連接器2嵌入到連接器1的承接凹部14內,電纜C被帶到對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之正規嵌合位置,完成連接器嵌合動作。如此,在本實施形態,僅藉由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的被卡止面45A-1被帶到連接器1的後方卡止部15的卡止面15B的下方後,使該對方連接器2的前端下降之單一動作,能夠將連接器彼此嵌合。
在正規嵌合位置,如圖6(C)所示,連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觸部21從下方進入到對方連接器2的對方端子50的對方接觸部52彼此之間,以接觸壓來與該對方接觸部52接觸。在圖6(C)中,圖示著前述接觸部21與一對前述對方接觸部52的自由端側部分52A在其接觸部分相互重疊,但,實際上,該自由端側部分52A係藉由前述接觸部21,朝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推廣相當於該重疊部分的範圍而彈性位移。
又,在前述正規嵌合位置,如圖6(A)、(C)所示,維持著連接器1的前方卡止部11A及後方卡止部15分 別與對方連接器2的前方被卡止部41A及後方被卡止部45A在連接器脫離方向可卡止之狀態,防止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又,在本實施形態,因前述後方卡止部15藉由扣件30的縱向部32及屈曲部33加以補強,所以,該後方卡止部15與後方被卡止部45A之鎖定強度提昇,能更強固地阻止連接器彼此的不小心之脫離。
從處於連接器嵌合狀態之狀態,意圖使對方連接器2脫離時,可利用對方連接器2的前方突出部42A的下方之空間,將手指鉤掛於該前方突出部42A的下面,將該對方連接器2朝上方舉起。其結果,對方連接器2係其前方被卡止部自前方卡止部11A脫離,伴隨以後方被卡止部45A作為支點之旋轉,前端朝上方移動,然後自連接器1脫離。
在本實施形態,在對方連接器2,利用因應連接器的用途所必須形成之電纜C相互彼此之間之間隔,設置後方被卡止部45A,而在連接器1,利用與該間隔相對應之空間亦即,電纜收容部17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設置後方卡止部15。因此,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藉由在電纜C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使前述後方卡止部15與後方被卡止部45A卡止,使得在電纜C的存在上不會受到限制,又,對電纜C的位置不會產生影響,能夠有效地活用在前述電纜C相互彼此之間的空間之上下方向尺寸,可讓前述後方卡止部15及前述後方被卡止部45A的上下方向尺寸較以往更大。其結果,能夠增大後方卡止部15及後方被卡止部45A的強度,能夠確實地防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
又,因後方卡止部15及後方被卡止部45A係利用在前述電纜C彼此之間早已賦予的空間來設置的,所以,即使將該後方卡止部15及後方被卡止部45A在上下方向增大,連接器1及對方連接器2本身也不會在上下方向大型化。
又,在本實施形態,如圖6(C)所示,因在連接器嵌合狀態,連接器1的起立壁18係位於前述對方連接器2的承接部48內,該起立壁18與承接部48是以重複範圍位在上下方向,所以,該部分,能夠將連接器1及對方連接器2予以矮背化。且,在本實施形態,如圖6(C)所示,該起立壁18位於較對方連接器2的上面更下方的位置,該部分能夠使處於連接器嵌合狀態之連接器1及對方連接器2達到矮背化。
又,在本實施形態,在連接器1的起立壁18的後端部形成有錐形部18A,並且在對方連接器2的隔壁部45的前端部形成有錐形部45B。因此,如圖6(A)所示,在連接器嵌合狀態,藉由前述錐形部18A,45B將端子20彼此之間隔開,所以,該部分能夠提高絕緣強度及耐電壓性。又,因錐形部18A,45B呈錐形狀,所以,在連接器嵌合過程,當對方連接器2以後方被卡止部45A作為支點旋轉成前端朝下方移動時,能夠迴避連接器1的起立壁18的後端部與對方連接器2的隔壁部45的前端部相干涉。
在本實施形態,為了補強殼體的卡止部及底壁而設置有扣件,但,該扣件非為必要構件,在前述卡止部及底壁 具有充分的強度之情況,亦可省略該扣件。
在本實施形態,在連接器的後方卡止部15的前面設有作為孔部之收容部16B,對方連接器2的後方被卡止部45A可自前方進入到該收容部16B,但,亦可取代此結構,而採用將收容部非形成於後方卡止部的前面而是形成於後面,並且將對方連接器的後方被卡止部形成作為朝前方突出之鉤狀部,讓該後方被卡止部從後方進入到前述後方卡止部。在這樣的形態,在設有扣件之情況時,該扣件的縱向部的上端屈曲而形成之屈曲部係朝後方延伸為佳。
又,作為其他變形例,亦可在連接器的卡止部的前面或後面不形成收容部,而是形成從前面朝前方或從後面朝後方突出之鉤狀部,將該該鉤狀部的下面作為卡止面,來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進行卡止。
<第二實施形態>
在第一實施形態,後方卡止部15形成於殼體10,但,本實施形態係在後方卡止部形成於扣件的屈曲部的這一點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
圖7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後述的扣件130的屈曲部133的位置之連接器的縱斷面圖,放大顯示該屈曲部133附近之部分。在本實施形態,針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部分,賦予在第一實施形態中的符號再加上「100」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僅以上述差異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殼體110係如圖7所示,具有呈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後 方卡止部15相同形狀並自底壁113朝上方突出之突出部115,與前述後方卡止部15同樣地,形成有導引面115A及孔部116A。該突出部115係藉由一體模具成形來保持前述扣件130的縱向部132及屈曲部133,藉由該縱向部132及屈曲部133加以補強。
本實施形態之扣件130係為了使屈曲部133作為後方卡止部朝下方露出,而將縱向部132的上下方向尺寸形成為較第一實施形態的扣件30的縱向部32短,又,為了使前述屈曲部133到達突出部115的前端,而將該屈曲部133的前後方向尺寸形成為較前述扣件30的屈曲部33長。除了該縱向部132及屈曲部133外,前述扣件130係呈與前述扣件30相同的形狀。
如圖7所示,屈曲部133係在殼體110的孔部116A的上方位置延伸到達突出部115的前端,該屈曲部133的下面朝該孔部116A露出而形成該孔部116A的上側內壁面。該屈曲部133係成為與對方連接器的後方被卡止部(未圖示)在上方向進行卡止之後方卡止部,而露出於前述孔部116A之該屈曲部133的下面則作為卡止面來發揮功能。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因扣件130的屈曲部133露出於下方而作為後方卡止部來發揮功能,所以,比起在樹脂製的殼體110形成後方卡止部之情況,後方卡止部的強度變大,能夠更確實地阻止連接器彼此的不經意脫離。又,在殼體110形成前述突出部115並非一定需要之結構,亦可 例如僅扣件130的縱向部132及屈曲部133從殼體110的底壁113起立並露出之結構。在此情況,導引面係例如形成於屈曲部133的上面、殼體110的側壁111等為佳。
在本實施形態,在對方連接器亦設有扣件,在該扣件的一部形成後方被卡止部,以扣件彼此卡止為佳。其結果,能夠迴避因對方連接器的後方被卡止部形成於樹脂製的殼體之情況時,該後方被卡止部被與扣件130的屈曲部133之卡止動作所切削之缺失。又,因連接器101的屈曲部133(後方卡止部)與對方連接器的後方被卡止部係成為以扣件彼此相互卡止,所以,能夠提昇前述屈曲部133與前述後方被卡止部之卡止強度。
在本實施形態,扣件130的屈曲部133係在前後方向延伸到達突出部115的前端,僅該屈曲部133與對方連接器的後方被卡止部卡止,但,亦可取代此結構,而採用使屈曲部133與突出部115雙方的下面位於相同水平面,該雙方再與前述後方被卡止部卡止。具體而言,例如使扣件130的屈曲部133形成為較圖7的情況若干短,使該屈曲部133的前端在前後方向位於殼體110的孔部116A的範圍內之中間,並且在較該前端更前方的範圍設置該殼體110的突出部115的一部分,以該部分形成與該屈曲部133的下面相同水平之下面。藉此,能夠利用該屈曲部133的下面與突出部115的下面,形成前述孔部116A的上側內壁面亦即卡止面。
又,前述屈曲部133,亦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在圖 7中,對紙面呈直角的方向)上與前述孔部116A相同的尺寸來製作,亦可用較該孔部116A更小的寬度尺寸來製作。例如,在該屈曲部133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前述孔部116A的中央位置上,以該孔部116A更小的寬度尺寸來製作之情況,能夠在該屈曲部133的兩側設置該殼體110的突出部115的一部分,以該部分形成與該屈曲部133的下面相同水平面之下面。藉此,能夠藉由該屈曲部133的下面與突出部115的下面,形成前述孔部116A的上側內壁面亦即卡止面。
<第三實施形態>
在第一實施形態,連接器1的扣件30係藉由與殼體10的一體成形來保持於該殼體10,但,本實施形態係在藉由將扣件壓入至殼體來保持於該殼體的這一點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扣件230安裝至殼體210前的狀態之斜視圖。在此圖8中,殼體210僅顯示底壁213,該底壁213係以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在後述的壓入溝部213A的位置,以斷面之形態顯示。在本實施形態,針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部分,賦予在第一實施形態中的符號再加上「200」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僅以上述差異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8所示,扣件230係以從第一實施形態之扣件30的橫向部31的前緣,將呈直條狀之2個壓入腕部234朝 前方延伸的形狀來形成。該2個壓入腕部234係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形成於對縱向部232呈對稱之位置,在該壓入腕部234的兩端緣,朝連接器寬度方向突出之壓入突起234A形成於靠前端之位置。
如圖8所示,殼體210的底壁213係在靠後端之位置,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前述壓入腕部234相對應之位置形成有朝後方開口之細縫狀的壓入溝部213A。該壓入溝部213A係以與前述壓入腕部234大致相同寬度尺寸及高度尺寸來形成的。
前述扣件係如圖8箭號所示,藉由將前述壓入腕部234從後方壓入至殼體210的壓入溝部213A,來安裝於該殼體210。當該壓入腕部234被壓入時,該壓入腕部234的壓入突起234A會咬入至前述壓入溝部213A的內壁面,其結果,扣件230保持於殼體210的底壁213。又,亦可在殼體210的突出部及底壁213的後面形成溝部,扣件230的橫向部231、縱向部232及屈曲部233從後方插入至該溝部。其結果,前述扣件230係除了壓入腕部234以外,亦被橫向部231、縱向部232及屈曲部233所保持,因此,該扣件230變得不易從殼體210脫離。
1‧‧‧連接器
2‧‧‧對方連接器
10‧‧‧殼體
13‧‧‧底壁
15‧‧‧後方卡止部(卡止部)
15B‧‧‧卡止面
17‧‧‧電纜收容部
18‧‧‧起立壁
20‧‧‧端子
30‧‧‧扣件
31‧‧‧橫向部
32‧‧‧縱向部
33‧‧‧屈曲部
45A‧‧‧後方被卡止部
45A-1‧‧‧被卡止面
48‧‧‧承接部
50‧‧‧對方端子
101‧‧‧連接器
110‧‧‧殼體
113‧‧‧底壁
130‧‧‧扣件
131‧‧‧橫向部
132‧‧‧縱向部
133‧‧‧屈曲部(卡止部)
210‧‧‧殼體
213‧‧‧底壁
230‧‧‧扣件
231‧‧‧橫向部
232‧‧‧縱向部
233‧‧‧屈曲部
C‧‧‧電纜
圖1係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的嵌合前的狀態之斜視圖。
圖2係顯示圖1的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的嵌合狀態之 斜視圖。
圖3(A)係顯示從前方側觀看圖1的連接器之斜視圖,(B)係僅顯示扣件的斜視圖,(C)係顯示(A)的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卡止部的位置之縱斷面的卡止部附近的部分放大圖。
圖4係顯示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的嵌合前的狀態之圖,(A)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連接器的卡止部的位置之縱斷面圖、(B)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連接器的端子的位置之縱斷面圖、(C)為在前後方向上的連接器的端子的位置之縱斷面圖。
圖5係顯示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途中的狀態之圖,(A)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連接器的卡止部的位置之縱斷面圖、(B)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連接器的端子的位置的縱斷面圖、(C)為在前後方向上的連接器的端子的位置之縱斷面圖。
圖6係顯示連接器及對方連接器的嵌合狀態之圖,(A)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連接器的卡止部的位置的縱斷面圖、(B)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連接器的端子的位置的縱斷面圖、(C)為在前後方向上的連接器的端子的位置之縱斷面圖。
圖7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之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的扣件的屈曲部的位置之連接器的縱斷面圖,擴大顯示該屈曲部附近之部分。
圖8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之扣件安裝到殼體前的狀態 之斜視圖。
1‧‧‧連接器
2‧‧‧對方連接器
10‧‧‧殼體
11‧‧‧側壁
11A‧‧‧前方卡止部
11B‧‧‧前方缺口部11
11C‧‧‧後方缺口部
11D‧‧‧缺口部
12‧‧‧前壁
13‧‧‧底壁
14‧‧‧凹部
15‧‧‧後方卡止部(卡止部)
17‧‧‧電纜收容部
18‧‧‧起立壁
18A‧‧‧錐形部
20‧‧‧端子
21‧‧‧接觸部
22‧‧‧連接部
30‧‧‧扣件
31A‧‧‧固定部
40‧‧‧殼體
41‧‧‧側壁
41A‧‧‧前方被卡止部
42A‧‧‧前方突出部
44‧‧‧端子保持孔部
45‧‧‧隔壁部
45A‧‧‧後方被卡止部
45A-1‧‧‧被卡止面
45A-2‧‧‧被導引面
48‧‧‧承接部
C‧‧‧電纜

Claims (9)

  1. 一種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電路基板上,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朝成為與該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之前後延伸,並排列於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之複數個電纜的前端被連結於端子,供該電纜朝後方延伸出來之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的對方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其特徵為:具備有:殼體,其具有與電路基板相面對之底壁;和複數個端子,該等端子是與前述對方連接器的複數個端子相對應而排列保持於該殼體,該殼體係在前述底壁的靠後端之位置,具有電纜收容部,並且在相互鄰接之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卡止部,前述電纜收容部是在前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與對方連接器的各電纜相對應之位置,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收容該電纜,該卡止部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可與在對方連接器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於該對方連接器的靠後端之位置的被卡止部卡止,該卡止是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上進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還具備有被保持於殼體,用來補強該殼體的卡止部之扣件,該扣件係具有沿著前述卡止部朝上方延伸之縱向部, 並且具有屈曲部,該屈曲部是在該縱向部的上端位置被屈曲且沿著可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抵接之前述卡止部的卡止面朝前後方向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扣件還具有沿著殼體的底壁延伸之橫向部,以該橫向部將前述底壁予以補強。
  4. 一種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係配置於電路基板上,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朝成為與該電路基板的面呈平行的一方向之前後延伸,並排列於對前後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之複數個電纜的前端被連結於端子,供該電纜朝後方延伸出來之作為電纜用電連接器的對方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其特徵為:具備有:殼體,其具有與電路基板相面對之底壁;和複數個端子,該等端子是與前述對方連接器的複數個端子相對應而排列保持於該殼體;及扣件,其保持於該殼體,該殼體係在前述底壁的靠後端之位置,具有電纜收容部,前述電纜收容部是在前述端子的排列方向上與對方連接器的各電纜相對應之位置,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收容該電纜,前述扣件係在相互鄰接之電纜收容部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卡止部,該卡止部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可與在對方連接器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於該對方連接器的靠後端之 位置的被卡止部卡止,該卡止是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上進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卡止部係具有朝上方延伸之縱向部,並且具有在該縱向部的上端位置朝前方或後方屈曲之屈曲部,該屈曲部係在下面形成有:與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在該對方連接器的脫離方向可抵接之卡止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扣件還具有沿著殼體的底壁延伸之橫向部,以該橫向部將前述底壁補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殼體係在底壁的靠前端之位置具有起立壁,該起立壁是在與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的卡止部相同位置,從底壁朝上方起立,該起立壁係於對方連接器的嵌合過程中,從下方進入到在對方連接器的相互鄰接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形成在該對方連接器的靠前端之位置的溝狀或孔狀的承接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其中,在連接器嵌合過程中,於嵌合過程初期,成為前端朝上方舉起而傾斜的姿勢之對方連接器的被卡止部的被卡止 面被帶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的卡止部的卡止面的下方後,伴隨以前述被卡止部作為支點的旋轉,前述前端朝下方移動,與被帶到正規嵌合位置之前述對方連接器嵌合。
  9. 一種電連接器組裝體,係具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和嵌合連接於該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之電纜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為:前述電纜用電連接器具有殼體、和保持於該殼體之複數個端子,在相互鄰接的電纜相互彼此之間的位置,具有被卡止部,該被卡止部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在電纜用電連接器的脫離方向,可與前述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的卡止部卡止。
TW101118332A 2011-06-15 2012-05-23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23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2780A JP5312528B2 (ja) 2011-06-15 2011-06-15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501A true TW201320501A (zh) 2013-05-16
TWI523346B TWI523346B (zh) 2016-02-21

Family

ID=47335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332A TWI523346B (zh) 2011-06-15 2012-05-23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12528B2 (zh)
CN (1) CN102832508B (zh)
TW (1) TWI523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4505B2 (ja) * 2012-01-25 2015-01-14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251500B2 (ja) * 2013-06-27 2017-12-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84887B2 (ja) * 2015-02-26 2019-10-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6483038B2 (ja) * 2016-01-22 2019-03-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と実装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JP6811654B2 (ja) * 2017-03-14 2021-01-1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12617B2 (ja) * 2018-06-06 2020-06-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保護装置
CN110611221B (zh) * 2018-06-14 2021-02-26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锁固结构及采用该锁固结构的线缆接头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9021B2 (ja) * 2005-03-23 2010-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356843B2 (ja) * 2005-11-25 2009-1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605785B2 (ja) * 2005-11-30 2011-01-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565027B2 (ja) * 2008-07-24 2010-10-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4689705B2 (ja) * 2008-07-24 2011-05-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4972174B2 (ja) * 2009-04-16 2012-07-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2508B (zh) 2015-05-06
JP2013004244A (ja) 2013-01-07
CN102832508A (zh) 2012-12-19
TWI523346B (zh) 2016-02-21
JP5312528B2 (ja)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3346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567356B1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1552941B1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KR101450401B1 (ko) 전기 커넥터
TWI384691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793506B1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605124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09050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577371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portion having reinforcing portion
JP2014239001A (ja) ガイド金具付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033150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EP2180553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151345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500582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041268A (ja) 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TW201401661A (zh) 電連接器組裝體及插頭連接器
JP201204901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029314B2 (en) Press-contacting connector
KR101523162B1 (ko) 접속 단자
JP544428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4442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204901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101408440B1 (ko) 분리 방지 커넥터
JP595970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2010080110A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