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8937A - 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8937A
TW201318937A TW101138611A TW101138611A TW201318937A TW 201318937 A TW201318937 A TW 201318937A TW 101138611 A TW101138611 A TW 101138611A TW 101138611 A TW101138611 A TW 101138611A TW 201318937 A TW201318937 A TW 2013189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mber
pillar
rack device
viscoelastic body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8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0420B (zh
Inventor
Nobuhiko Shigehara
Osamu Fukuta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18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8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4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7/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nfiguration and additional features of a handling device, e.g. Conveyors
    • B65G2207/20Earthquak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1)具備有第1支柱(21a)、第2支柱(21b)及黏彈性體(153)。第1支柱(21a)係於靠近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構件。第2支柱(21b)係於較第1支柱(21a)遠離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構件。第1板構件(51a)係固定於第1支柱(21a)。於此狀態下,第1板構件(51a)朝向第2支柱(21b)延伸。第2板構件(52a)係固定於第2支柱(21b)。於此狀態下,第2板構件(52a)朝向第1支柱(21a)延伸。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係對向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黏彈性體(153)係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之間,固定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

Description

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
習知之自動倉庫之料架(rack)裝置具備有支柱構件、樑構件、及支撐桿構件等。對於此一料架裝置,近年來,作為地震對策提出有對料架裝置附加減振要素之技術(參照專利文獻1)。於此一料架裝置中,減振裝置係配置於上下之樑構件之間。換言之,於此料架裝置中,在與支柱構件之同排配置有減振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118819
於習知之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中,作為地震對策而將抑振技術例如抑振接頭導入料架裝置中(參照專利文獻1)。更具體而言,於此料架裝置中,藉由抑振接頭連結各構造要素,藉此使地震能量衰減。然而,於此料架裝置中,由於必須於各構造要素之連接部配置抑振接頭,因此有抑振接頭之構造變得複雜之虞。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利用簡單之構成而確實地 使輸入之能量衰減的料架裝置。
以下,說明作為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之複數個態樣。此等態樣可視需要任意地組合。
本發明一觀點的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係沿出入庫移行車之路徑配置。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具備有第1支柱、第2支柱、第1板構件、第2板構件及黏彈性體。第1支柱係於靠近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構件。第2支柱係於較第1支柱遠離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構件。第1板構件係固定於第1支柱。於此狀態下,第1板構件朝向第2支柱延伸。第2板構件係固定於第2支柱。於此狀態下,第2板構件朝向第1支柱延伸。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係於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對向於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黏彈性體係於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間,固定於第1板構件與第2板構件。
於此情形時,黏彈性體係設於自第1支柱朝向第2支柱延伸的第1板構件、與自第2支柱朝向第1支柱延伸的第2板構件之間。因此,若地震力輸入至料架裝置,而使第1支柱與第2支柱傾斜,則黏彈性體就會朝上下方向剪切變形。藉此,使輸入至料架裝置之地震能量,於黏彈性體中自動能轉換成熱能。藉此,可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的性能。
如此,於本料架裝置中,藉由於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配置第1板構件、第2板構件及黏彈性體之簡單構成,可如上述使地震能量衰減。亦即,藉由採用使黏彈性體朝上下方向剪切變形之構成,可謀求精簡化,並且可確實地使地震能量衰減。進而,可以低成本而有效地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的性能。
尤其,於此情形時,在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相互對向的狀態下,於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間,將黏彈性體固定於第1板構件與第2板構件。藉此,於地震力輸入至料架裝置而使第1支柱與第2支柱傾斜之情形時,可確實地使黏彈性體朝上下方向剪切變形。亦即,可以簡單之構成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的性能。
又,由於將黏彈性體配置於第1板構件與第2板構件相對向之部分,因此即便有其他構件例如支撐桿構件等存在於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亦可使黏彈性體不干涉此構件。亦即,可提高設計之自由度。
第1板構件及第2板構件具有朝向路徑之延伸方向之主面,且黏彈性體亦可配置於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路徑的延伸方向之間。
又,第1板構件亦可於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上,相對於第1支柱之中心偏心地固定於第1支柱。又,第2板構件亦可 於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上,相對於上述第2支柱之中心,偏心於第1板構件之相反側地固定於第2支柱。
於此情形時,第1板構件與第2板構件係以自各支柱之中心朝相反方向遠離之方式偏心,而固定於各支柱。於此狀態下,若將黏彈性體配置於第1板構件與第2板構件相對向之部分,則於包含第1支柱(之中心)與第2支柱(之中心)之面內,可確實地使黏彈性體剪切變形。又,於此情形時,亦如上所述,即便其他構件例如支撐桿構件等存在於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亦可使黏彈性體不干涉此構件。亦即,可提高設計之自由度。
黏彈性體亦可以俯視觀察時重疊地配置於連接第1支柱之路徑之延伸方向的中心與第2支柱之路徑之延伸方向的中心之直線上。
料架裝置亦可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第1板構件及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且用以定位黏彈性體之定位構件。
於此情形時,以使第1板構件及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具有定位構件之方式構成料架裝置,藉此,即便其他構件例如支撐桿構件等存在於第1支柱與第2支柱之間,亦可使黏彈性體不干涉此構件。亦即,可提高設計之自由度。
又,可藉由準備定位構件,而將黏彈性體配置於適當之位置。例如,可藉由定位構件,將黏彈性體配置於包含第1支柱(之中心)與第2支柱(之中心)之面內。藉此,可有效地 使黏彈性體剪切變形。
本發明的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可以精簡化的構成確實地使輸入之能量衰減。
(1)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之整體概要及各構成之說明
圖1係於堆高式起重機100之路徑方向上觀察自動倉庫之圖。圖2係自上方觀察自動倉庫之圖。堆高式起重機100為出入庫移行車之一例。
再者,堆高式起重機100之路徑方向(移行方向)係對應於圖2之上下方向。又,遠離堆高式起重機100之路徑的方向(前後方向、深度方向)係對應於圖1之左右方向。再者,以下將路徑方向設為第1水平方向即Y方向,將前後方向設為第2水平方向即X方向。
自動倉庫主要具備有堆高式起重機100與料架裝置1。堆高式起重機100係於自動倉庫內移行。堆高式起重機100搬送物品,並將物品載置於料架裝置1之貨物支承架部22。於堆高式起重機100之兩側配置有料架裝置1。
料架裝置1係用以收納物品者。料架裝置1係與堆高式起重機100之路徑平行地配置。料架裝置1具備有料架裝置本體2與抑振機構5。料架裝置本體2具備有支柱21、貨物支承架部22及支撐桿23。
支柱21具有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於此處,將 配置於靠近堆高式起重機100之側之支柱21稱為第1支柱21a。又,將配置於遠離堆高式起重機100之側之支柱21稱為第2支柱21b。
第1支柱21a於靠近堆高式起重機100之路徑之位置配置於地板面FL上,且朝上下方向延伸。第2支柱21b於較第1支柱21a遠離路徑之位置配置於地板面FL上,且朝上下方向延伸。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之剖面形成為矩形狀。
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係排列配置於Y方向上。又,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係排列於與Y方向正交之X方向上而以一對一對應之方式排列配置。再者,於此處所使用之正交,係包含在具有既定誤差之範圍內與堆高式起重機100的路徑正交之意。
貨物支承架部22係載置有物品之部分。於料架裝置本體2中,貨物支承架部22係設置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此處,複數個貨物支承架部22係於高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安裝於各支柱21a、21b上。
如圖3所示,貨物支承架部22具有固定於支柱21之一對支撐構件25、與由支撐構件25所支撐之貨物支承構件26。
如圖3所示,一對支撐構件25係支撐貨物支承構件26之構件。一對支撐構件25係分別為於Y方向上較長之構件。此處,一對支撐構件25係以成為相互平行之方式固定 於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
貨物支承構件26係固定於料架本體部之中空形狀之構件。貨物支承構件26為細長之形狀,並朝X方向延伸。貨物支承構件26固定於一對支撐構件25之前端部。
更具體而言,貨物支承構件26為中空之方管製。貨物支承構件26於其上表面具有載置貨物之載置面。
如圖3所示,各貨物支承架部22係由設置於一對之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之貨物支承構件26、及設置在鄰接於Y方向上之一對之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的貨物支承構件26所構成。
於料架裝置本體2中,支撐桿23具備有背面支撐桿23a與側面支撐桿23b。背面支撐桿23a係配置於相鄰接之第2支柱21b之間。側面支撐桿23b係配置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
抑振機構5係用以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1之性能的機構。抑振機構5係安裝於料架裝置本體2上。具體而言,抑振機構5係配置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
例如,若地震力輸入至料架裝置1,則料架裝置本體2之框架體就會剪切變形。而且,若由於框架體之剪切變形而使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傾斜,則配置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之抑振機構5就會朝上下方向剪切變 形,而吸收能量。以下說明抑振機構5之詳細構造。
(2)抑振機構之構造
圖3係自側面觀察抑振機構5之立體圖。圖4係表示抑振機構5之詳細構造之剖面圖。
如圖3所示,抑振機構5係設置在鄰接於X方向之支柱21(21a、21b)之間。換言之,抑振機構5係設置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
如圖3及圖4所示,抑振機構5具備有安裝部50與能量吸收部53。如圖4所示,安裝部50具有第1安裝部51與第2安裝部52。第1安裝部51具有第1板構件51a與第1安裝構件51b。第2安裝部52具有第2板構件52a與第2安裝構件52b。
第1板構件51a形成為矩形板狀。第1板構件51a之兩主面係朝向Y方向,且朝X方向較長地延伸。第1板構件51a係經由第1安裝構件51b,而固定於第1支柱21a。具體而言,第1板構件51a係以朝向第2支柱21b並朝X方向延伸之方式,經由第1安裝構件51b而固定於第1支柱21a。
第1安裝構件51b係朝一個方向較長之構件,且剖面形成為L字狀。第1安裝構件51b之一面係藉由例如焊接或螺栓,而安裝於第1板構件51a上。又,第1安裝構件51b之另一面係藉由例如焊接或螺栓,而安裝於第1支柱21a上。
詳細而言,第1板構件51a係以相對於第1支柱21a之第1中心S1偏心之方式,經由第1安裝構件51b而固定於第1支柱21a上。具體而言,第1板構件51a係以如下方式經由第1安裝構件51b而固定於第1支柱21a上,即、使第1板構件51a之面之中心M1配置於自第1支柱21a之第1中心S1朝向Y方向單側(圖4之上側)僅偏移既定量的位置。
第2板構件52a係形成為矩形板狀。第2板構件52a之兩主面係朝向Y方向,且朝X方向較長地延伸。第2板構件52a係經由第2安裝構件52b,而固定於第2支柱21b上。具體而言,第2板構件52a係以朝向第1支柱21a並朝X方向延伸之方式,經由第2安裝構件52b而固定於第2支柱21b上。
第2安裝構件52b係朝一個方向較長之構件,且剖面形成為L字狀。第2安裝構件52b之一面係藉由例如焊接或螺栓,安裝於第2板構件52a上。又,第2安裝構件52b之另一面係藉由例如焊接或螺栓,安裝於第2支柱21b上。
詳細而言,第2板構件52a係以相對於第2支柱21b之第2中心S2偏心之方式,經由第2安裝構件52b而固定於第2支柱21b上。具體而言,第2板構件52a係以如下方式經由第2安裝構件52b而固定於第2支柱21b上,即、使第2板構件52a之面之中心M2配置於自第2支柱21b之第2中心S2朝向Y方向之相反側(圖4之下側)僅偏移既定量的位 置。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支柱21b之第2中心S2與第2板構件52a之面之中心M2的距離(既定之偏移量)係與第1支柱21a之第1中心S1與第1板構件51a之面之中心M1的距離(既定之偏移量)相同地設定。然而,兩者亦可不同。
又,第1板構件51a之Y方向外側面係與第1支柱21a之Y方向外側面一致,第2板構件51b之Y方向外側面係與第2支柱21b之Y方向外側面一致。再者,雖然上述之一致並非必須,但較佳為板構件不會自支柱朝Y方向太過於突出。
如圖4所示,於第1板構件51a及第2板構件52a安裝於各支柱21a、21b之狀態下,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係對向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換言之,以使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相對向之方式,將第1板構件51a及第2板構件52a安裝於各支柱21a、21b上。此處,第1板構件51a之一部分(前端側)與第2板構件52a之一部分(前端側)係相互對向。
再者,以下,有時會將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第1板構件51a之一部分,第1板構件51a之前端側)稱為第1對向部51c,而將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第2板構件52a之一部分,第2板構件52a之前端側)稱為第2對向部 52c。
第1板構件51a具有用以定位黏彈性體之第1定位構件151。具體而言,第1定位構件151係形成為矩形板狀。第1定位構件151係以使第1定位構件151之厚度小於第1板構件51a之一面(與第2板構件52a相對向側之面,於圖4為下表面)與第1中心S1之間的距離之方式所形成。第1定位構件151係固定於上述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例如第1對向部51c(第1板構件51a之一部分)。
第2板構件52a具有用以定位黏彈性體之第2定位構件152。具體而言,第2定位構件152係形成為矩形板狀。第2定位構件152係以使第2定位構件152之厚度小於第2板構件52a之一面(與第1板構件51a相對向側之面,圖4中為上表面)與第2中心S2之間的距離之方式所形成。第2定位構件152係固定於上述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例如第2對向部52c(第2板構件52a之一部分)。
能量吸收部53具有黏彈性體153。黏彈性體153將動能轉換成熱能。如圖3所示,黏彈性體153係形成為矩形板狀。黏彈性體153係設置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之間。具體而言,黏彈性體153係設置於第1定位構件151與第2定位構件152之間。更具體而言,黏彈性體153係於第1對向部51c與第2對向部52c之Y方向之間,固定於第1定位構件151與第2定位構件152上。此處,如圖3 所示,複數個黏彈性體153例如2個黏彈性體153係於上下方向上排列,而固定於第1定位構件151與第2定位構件152上。
黏彈性體153係以俯視觀察時重疊地配置於連接第1支柱21a之Y方向之中心S1與第2支柱21b之Y方向之中心S2的直線上。
又,黏彈性體153係收容於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之Y方向兩側之寬度內。再者,雖然黏彈性體153並非必須完全收容於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之Y方向兩側之寬度內,但較佳為至少收容有大部分。
於此狀態下,於第1板構件51a朝上方(或下方)移動,第2板構件52a朝下方(上方)移動之情形時,第1板構件51a(第2板構件52a)相對於第2板構件52a(第1板構件51a)會發生偏移。如此一來,2個黏彈性體153就會剪切變形而吸收能量。
再者,此處所使用之「朝上方之移動」及「朝下方之移動」,不僅指朝鉛垂方向之移動,亦包含「朝斜上方之移動」及「朝斜下方之移動」之意。
(3)抑振機構之動作
如圖3所示,若地震力輸入至料架裝置1,則料架裝置本體2就會自圖5所示之垂直姿勢變化為圖6所示之傾斜姿勢。亦即,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係自垂直姿勢變化 為傾斜姿勢。例如,如圖6所示,於輸入如圖3及圖5之地震力之情形時,第1支柱21a及第2支柱21b會朝地震力之輸入方向即X方向單側(朝圖左側)傾斜。又,於此情形時,第1板構件51a之前端側(第1對向部51c)會朝與傾斜之第1支柱21a垂直的方向(上方)移動。又,第2板構件52a之前端側(第1對向部51c)會朝與傾斜之第2支柱21b垂直的方向(下方)移動。
如此,若第1板構件51a及第2板構件52a自水平姿勢向如上所述之姿勢(傾斜姿勢)變化,則圖6如所示,第1對向部51c係位於較水平姿勢之情形時更下方,第2對向部52c係位於較水平姿勢之情形時更上方。亦即,於第1對向部51c與第2對向部52c發生相對之偏移。藉此,配置於第1對向部51c與第2對向部52c之間之2個黏彈性體153會剪切變形。如此,藉由使黏彈性體153剪切變形,可使輸入至料架裝置1之地震能量被吸收。
(4)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A)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1係與堆高式起重機100之路徑平行地配置。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1具備有第1支柱21a、第2支柱21b及抑振機構5。第1支柱21a係於靠近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構件。第2支柱21b係於較第1支柱21a遠離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構件。抑振機構5具有第1板構件51a、第2板構件52a及黏彈性體153。第1 板構件51a係固定於第1支柱21a。於此狀態下,第1板構件51a朝向第2支柱21b延伸。第2板構件52a係固定於第2支柱21b。於此狀態下,第2板構件52a朝向第1支柱21a延伸。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對向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黏彈性體153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之間,固定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
於此情形時,黏彈性體153係設置於自第1支柱21a朝向第2支柱21b延伸之第1板構件51a、與自第2支柱21b朝向第1支柱21a延伸的第2板構件52a之間。因此,若地震力輸入至料架裝置1而使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傾斜,則黏彈性體153就會朝上下方向剪切變形。藉此,使輸入至料架裝置1之地震能量於黏彈性體153中自動能轉換成熱能。藉此,可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1的性能。
如此,於料架裝置1中,藉由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配置第1板構件51a、第2板構件52a及黏彈性體153之簡單的構成,可如上述使地震能量衰減。亦即,藉由採用使黏彈性體153朝上下方向剪切變形之構成,可謀求精簡化,並且確實地使地震能量衰減。進而,可以低成本而有效地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1的性能。
尤其,於料架裝置1中,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 之間,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係對向於第1板構件51a的至少一部分。黏彈性體153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52a的至少一部分之間,固定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
於此情形時,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相互對向的狀態下,於第1板構件51a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一部分之間,黏彈性體153係固定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藉此,於地震力輸入至料架裝置1而使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傾斜之情形時,可使黏彈性體153確實地朝上下方向剪切變形。亦即,可以簡單之構成提高應對地震時之振動之料架裝置1的性能。
又,由於將黏彈性體153配置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相對向之部分,因此即便其他構件例如支撐桿構件等存在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亦可使黏彈性體153不干涉此構件。亦即,可提高設計之自由度。
(B)於料架裝置1中,第1板構件51a於Y方向上,相對於第1支柱21a之第1中心S1偏心地固定於第1支柱21a上。又,第2板構件52a於Y方向上,相對於第2支柱21b之第2中心S2,朝與第1板構件51a之相反側偏心而固定於第2支柱21b上。
於此情形時,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於Y方 向上,以朝各支柱之中心(第1中心S1、第2中心S2)之相反方向遠離之方式偏心地固定於各支柱上。於此狀態下,若將黏彈性體153配置於第1板構件51a與第2板構件52a相對向之部分,則於包含第1支柱21a(之第1中心S1)與第2支柱21b(之第2中心S2)之面內,可確實地使黏彈性體153剪切變形。又,於此情形時,亦如上所述,即便其他構件例如支撐桿構件等存在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亦可使黏彈性體153不干涉此構件。亦即,可提高設計之自由度。
(C)料架裝置1係於第1板構件51a及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任一方中,具有用以定位黏彈性體153之定位構件(151、152)。
於此情形時,以使第1板構件51a及第2板構件52a之至少任一方具有定位構件(151、152)之方式構成料架裝置1,藉此,即便其他構件例如支撐桿構件等存在於第1支柱21a與第2支柱21b之間,亦可使黏彈性體153不干涉此構件。亦即,可提高設計之自由度。
又,藉由準備定位構件,可將黏彈性體153配置於適當之位置。例如,藉由定位構件,可將黏彈性體153配置於包含第1支柱21a(之第1中心S1)與第2支柱21b(之第2中心S2)之面內。藉此,可有效地使黏彈性體153剪切變形。
(5)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雖然已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於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本說明書所揭示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可視需要而任意地組合。
(a)黏彈性體只要於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間,固定於第1板構件與第2板構件上即可。因此,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黏彈性體係由排列於上下方向之2個四角形狀構件所構成,但其數量、形狀、位置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如圖7所示,亦可使用1個黏彈性體153A。
又,如圖8所示,亦可使3個黏彈性體153B排列於上下方向而設置。
(b)第1板構件及第2板構件只要固定於第1支柱及第2支柱即可。因此,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已例示有使用第1安裝構件51b將第1板構件51a安裝於第1支柱21a上之情形,但安裝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如圖9所示,亦可藉由螺栓及/或焊接等將第1板構件51a直接安裝於第1支柱21a上。
又,如圖10所示,亦可藉由對第1板構件51a進行彎折加工,而於此彎折部分,將第1板構件51a安裝於第1支柱21a上。
再者,對於第2板構件52a,亦可與此處所示之第1板構 件51a同樣地安裝於第2支柱21b上。
(c)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有使用定位構件之情形,但黏彈性體之固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例如,如圖11所示,亦可將黏彈性體153直接固定於第1板構件51a及第2板構件52a上。
(d)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有料架裝置本體2具備支撐桿23之情形,但於料架裝置本體2不具備支撐桿23之情形時,亦可使用抑振機構5。
(e)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有將抑振機構5配置於第2層及第3層之情形,但抑振機構5之配置位置可配置於任一層。又,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有將抑振機構5各配置於各層(第2層及第3層)之一處之情形,但各層中之抑振機構5的配置數量,無論配置多少均可。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
1‧‧‧料架裝置
2‧‧‧料架裝置本體
5‧‧‧抑振機構
21‧‧‧支柱
21a‧‧‧第1支柱
21b‧‧‧第2支柱
22‧‧‧貨物支承架部
23‧‧‧支撐桿
23a‧‧‧背面支撐桿
23b‧‧‧側面支撐桿
25‧‧‧支撐構件
26‧‧‧貨物支承構件
50‧‧‧安裝部
51‧‧‧第1安裝部
51a‧‧‧第1板構件
51b‧‧‧第1安裝構件
51c‧‧‧第1對向部
52‧‧‧第2安裝部
52a‧‧‧第2板構件
52b‧‧‧第2安裝構件
52c‧‧‧第2對向部
53‧‧‧能量吸收部
100‧‧‧堆高式起重機
151‧‧‧第1定位構件
152‧‧‧第2定位構件
153、153A、153B‧‧‧黏彈性體
FL‧‧‧地板面
M1‧‧‧第1板構件之面之中心
M2‧‧‧第2板構件之面之中心
S1‧‧‧第1中心
S2‧‧‧第2中心
圖1係於堆高式起重機之路徑方向上觀察本實施形態之自動倉庫的圖。
圖2係自動倉庫之俯視圖。
圖3係料架裝置之抑振機構之立體圖。
圖4係料架裝置之抑振機構之剖面圖。
圖5係抑振機構之前視圖。
圖6係抑振機構之前視圖。
圖7係其他實施形態之抑振機構之前視圖。
圖8係其他實施形態之抑振機構之前視圖。
圖9係其他實施形態之抑振機構之剖面圖。
圖10係其他實施形態之抑振機構之剖面圖。
圖11係其他實施形態之抑振機構之剖面圖。
5‧‧‧抑振機構
21a‧‧‧第1支柱
21b‧‧‧第2支柱
22‧‧‧貨物支承架部
23b‧‧‧側面支撐桿
25‧‧‧支撐構件
26‧‧‧貨物支承構件
50‧‧‧安裝部
51‧‧‧第1安裝部
51a‧‧‧第1板構件
52‧‧‧第2安裝部
52a‧‧‧第2板構件
53‧‧‧能量吸收部
153‧‧‧黏彈性體

Claims (8)

  1. 一種自動倉庫之料架裝置,其沿出入庫移行車之路徑配置,其具備有:第1支柱,其於靠近上述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第2支柱,其於較上述第1支柱遠離上述路徑之位置朝上下方向延伸;第1板構件,其固定於上述第1支柱,且朝向上述第2支柱延伸;第2板構件,其固定於上述第2支柱,且朝向上述第1支柱延伸,並且於上述第1支柱與上述第2支柱之間,至少一部分對向於上述第1板構件的至少一部分;及黏彈性體,其於上述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間,固定於上述第1板構件與上述第2板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料架裝置,其中,上述第1板構件及上述第2板構件具有朝向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之主面,上述黏彈性體配置於上述第1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第2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之上述路徑的延伸方向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料架裝置,其中,上述第1板構件於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上,相對於上述第1支柱之中心偏心地固定於上述第1支柱, 上述第2板構件於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上,相對於上述第2支柱之中心,偏心於上述第1板構件之相反側地固定於上述第2支柱。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料架裝置,其中,上述黏彈性體係以俯視觀察時重疊地配置於連接上述第1支柱之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的中心與上述第2支柱之上述路徑之延伸方向的中心之直線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料架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第1板構件及上述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且用以定位上述黏彈性體之定位構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料架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第1板構件及上述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且用以定位上述黏彈性體之定位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料架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第1板構件及上述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且用以定位上述黏彈性體之定位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料架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第1板構件及上述第2板構件之至少任一方,且用以定位上述黏彈性體之定位構件。
TW101138611A 2011-10-20 2012-10-19 Automatic warehouse rack equipment TWI510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0598 2011-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8937A true TW201318937A (zh) 2013-05-16
TWI510420B TWI510420B (zh) 2015-12-01

Family

ID=4814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8611A TWI510420B (zh) 2011-10-20 2012-10-19 Automatic warehouse rack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25355B2 (zh)
TW (1) TWI510420B (zh)
WO (1) WO20130580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8071B (zh) * 2018-09-07 2023-10-11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倉庫用料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8117B2 (ja) * 2016-03-11 2020-03-18 住友重機械搬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棚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7223B2 (ja) * 2005-01-31 2008-06-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制振構造
JP4716111B2 (ja) * 2006-01-24 2011-07-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棚
JP2008121402A (ja) * 2006-10-17 2008-05-29 Hirayama Motohiro 制震用弾性体及び粘弾性体
JP2009155857A (ja) * 2007-12-26 2009-07-16 Asahi Kasei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 Ltd 建築物の制振構造及び目地部材
JP5429538B2 (ja) * 2009-08-20 2014-02-26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境界梁型粘弾性ダンパ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8071B (zh) * 2018-09-07 2023-10-11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倉庫用料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25355B2 (ja) 2015-12-02
WO2013058026A1 (ja) 2013-04-25
TWI510420B (zh) 2015-12-01
JPWO2013058026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542B (zh) 自动仓库的货架
JP2015224482A (ja) 免震構造
TWI510420B (zh) Automatic warehouse rack equipment
TWI516426B (zh) Items shelves
TWI533826B (zh) 收納架的防震構造
JP3174883U (ja) 荷役機械の免震装置
JP6376183B2 (ja) 車体構造
JP6099374B2 (ja) 制振構造
JP7233280B2 (ja) ラックの制振構造
JP2014162627A (ja) ラック、ストッパ及びストッパの取付方法
JP6398281B2 (ja) 免震構造
JP7456128B2 (ja) 構造物
JP5939239B2 (ja) 収容棚の制震構造
JP6297374B2 (ja) 制震装置
JP6668117B2 (ja) 棚設備
JP2015218468A (ja) 免震構造
JP2014043675A (ja) 免震建物
JP6414271B2 (ja) 構造物を構成する柱の免震構造
JP4722027B2 (ja) 物品収納棚
JP6372211B2 (ja) 構造物の制振構造
JP6232803B2 (ja) 構造物を構成する柱の免震構造
JP2022063715A (ja) 免震建物用衝突緩衝部材及び免震建物
JP2020200702A (ja) 制振構造
JP2015197016A (ja) 免震構造
JP2015209322A (ja) 免震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