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7139A -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 - Google Patents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7139A
TW201307139A TW101119797A TW101119797A TW201307139A TW 201307139 A TW201307139 A TW 201307139A TW 101119797 A TW101119797 A TW 101119797A TW 101119797 A TW101119797 A TW 101119797A TW 201307139 A TW201307139 A TW 2013071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icycle handle
riser
main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9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2514B (zh
Inventor
Mario Meggiolan
Original Assignee
Campagnolo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pagnolo Srl filed Critical Campagnolo Srl
Publication of TW201307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5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8Fairing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02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 B62K19/16Cycle fram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cross-section of frame members the material being wholly or mainly of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732Handles
    • Y10T74/2078Handle 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帶有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該等把手包括主管、在主管的兩個相反端處的兩個把手、用於附接到叉體的立管和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該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橫截面包括上外壁、下外壁、上內壁和下內壁。上外壁從上內壁成間距且接合到上內壁,下外壁從下內壁成間距且接合到下內壁,且上內壁從下內壁成間距。可能的結構屈服本質上以相對漸變的方式發生,包括相繼地首先一個壁然後其它壁,因此降低損傷騎車者的風險。

Description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
本發明涉及自行車把手。
通常,自行車把手包括主管、在主管的兩個相反端處的兩個把手和用於附接到叉體的立管。
在自行車領域,總是存在減少每一個構件的重量從而減少騎車者應該付出的努力的需要。具體地,在競賽自行車的情形中,此要求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減少重量,越來越普遍地使用了組合輕量化和機械強度的材料,例如所謂的複合材料,但是當然對於實現最大減重的尋求能夠導致強度過度降低的風險。
若由於任何原因構件所經受的應變超過該構件的機械強度,則必然發生屈服,這能夠具有不同的特性並且具有對於騎車者而言嚴重性或高或低的後果。特別地,若發生屈服的是把手,則對於騎車者而言情況是極度危險的,因為這能夠導致突然地並且完全地失去對於自行車的控制。
如通常地對於基於碳纖維的複合材料發生地,根據過度應變引起突然的屈服的突然程度,對於騎車者的危險越來越高。
因此存在減少騎車者在過度應變導致把手屈服的情形中的風險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把手,如請求項1所述。較佳的特性論述於從屬項中。
更加具體地,本發明涉及自行車把手,該自行車把手包括主管、在主管的兩個相反端處的兩個把手、用於附接到叉體的立管,特徵在於該自行車把手包括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該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橫截面包括上外壁、下外壁、上內壁和下內壁,其中:-上外壁從上內壁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上內壁,-下外壁從下內壁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下內壁, -上內壁從下內壁成間距。
此種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結構允許同時地獲得兩個結果。第一,通過相對於把手的其餘部分適當地相對地確定尺寸,確保此部分是最為薄弱的部分是可能的,在過度應變的情形中,可能的屈服將會在此處發生。而且,由於在該截面中存在大數目的壁,可能的屈服本質上相對漸變地發生,包括相繼地首先一個壁和然後其它的壁,因此給予騎車者開始知曉危險並且因此相應地採取行動的時間,從而降低遭受損傷的風險。
較佳地,在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中,上外壁和上內壁形成上管狀結構,下外壁和下內壁形成下管狀結構,該兩個管狀結構即上管狀結構和下管狀結構是彼此不同的和成間距的,使得形成了穿過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間隙。以此方式,製成了帶有閉合輪廓的兩個基本獨立的強結構,該等結構確保了優良的機械強度,同時允許獨立地確定尺寸。
較佳地,上管狀結構和下管狀結構具有圓的且伸長截面,使得外壁主要沿著圓周截面延伸並且內壁主要沿著相互成間距的相應線路延伸。整體外形因此接近於單圓管狀結構 的外形,但是每一管狀結構的伸長形狀使得具有較低的空氣動力學阻力成為可能,對於自行車具體地競賽自行車而言,這總是一項令人歡迎的特性。
較佳地,內壁主要延伸所沿的線路是直線路,從而減小空氣動力學阻力並且降低由於空氣流過而產生令人討厭的嘯聲或者雜訊的風險。
在較佳實施例中,把手包括兩個接合壁,該等接合壁將上外壁和下外壁連接到一起而形成單圓形壁。簡單地圓形的外部形狀因此產生,這例如適合用於聯接到用於附件等的支撐件,同時維持帶有多個壁的結構,該結構確保在強度和可能的屈服的控制方面的前述優點。
一或更多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能夠被提供在把手的不同區域中。
在較佳實施例中,一個該等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被提供在主管的中部區域處,在此處主管被連接到立管。若立管未與主管一體地形成,而是被夾持到主管的中部區域上的獨立 的構件,則在此中部區域處存在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確保了相對於立管在主管上的夾持力的優良強度;如有時發生的,若該等夾持力主要沿著一個方向取向,則通過將該兩個內壁沿著彼方向取向從而沿著發生最大應變的該方向具有最高強度,將獲得最好的結果。
較佳地,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在主管的將主管連接到立管的中部區域處和在中部區域的兩側處朝向主管的端部延伸。以此方式,強度的優點特別地在固定有立管的中部區域中增強,而在兩側處空氣動力學優點是顯著的。
較佳地,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延伸不大於主管的長度的一半。實際上,考慮到有必要將主管的等於長度的至少一半的相當大的部分保持在單個截面中,從而防止由雙截面決定的兩個結構趨向於變形並且相對於彼此移動。
在較佳實施例中,兩個該等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被提供在主管的將主管連接到立管的中部區域和主管的端部之間。此構造使得如下兩點成為可能:具有以上概述的空氣動力學優點;以及使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位於清楚地可視的位置中,從而能夠即刻地看見屈服何時發生。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能夠沿著主管的長度的方向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延伸。較佳地,該兩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整體上延伸不大於主管長度一半;此確保維持了把手的高整體堅實性,因此不存在能夠導致兩個管狀結構彼此分開或者朝向彼此移動的變形的風險。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被提供在立管中。實際上,已經觀察到,在特定情況中,正是立管成為把手的最為經受應力並且因此處於突然屈服的最高風險下的部分。較佳地,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延伸不大於立管長度一半,以保持立管自身的整體堅實性。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立管被與主管一體地形成,並且存在單個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該單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在立管上且在主管上延伸。此方案給予把手最好的空氣動力學貫穿性(penetration)。
較佳地,由於以上概述的原因,該單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延伸不大於立管長度的一半且不大於主管長度的一半。
把手能夠由不同的材料製成,但是當主管由複合材料製成,該複合材料帶有被樹脂基質粘結的結構纖維時和/或當立管由複合材料製成,該複合材料帶有被樹脂基質粘結的結構纖維時,本發明是特別有利的。實際上,正是對於此類型的材料,最為通常地發生由於可能的突然的結構屈服引起的問題。
在圖1到圖5中,把手的前部整體上利用100示意,包括主管110,在主管110的兩個相反端處提供了兩個把手180。兩個把手180是彎曲類型的,並且該兩個把手被與主管110一體地形成;對於用於比賽的競賽自行車而言,此構造是典型的;當然,把手180能夠具有任何其它形狀,例如直形。把手的前部100意圖借助於在圖1-5中未圖示的立管而被安裝於自行車的叉體上。
主管110包括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在該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中,主管110的橫截面包括上外壁121、下外壁122、上內壁123和下內壁124。上外壁121從上內壁123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上內壁123並且該 上外壁和該上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上管狀結構125,上管狀結構125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的縱向方向(當參考自行車或者參考自行車的構件時,如在騎行領域中的通用實踐那樣,在此處及下文中,此意味著自行車的縱向行進方向)是伸長的。類似地,下外壁122從下內壁124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下內壁124並且該下外壁和該下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下管狀結構126,下管狀結構126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的縱向方向是伸長的。上內壁123被從下內壁124間隔開並且該兩個管狀結構即上管狀結構125和下管狀結構126是不同的和被間隔開的;在管狀結構125和管狀結構126之間形成穿過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的間隙127。較佳地,外壁121和外壁122主要沿著同一圓周截面延伸,而內壁123和內壁124主要沿著直的或者幾乎直的相應線路延伸。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具有被提供在主管110的中部區域處的中部區域130,主管110預期在此處連接到立管;在中部區域130中,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包括兩個接合壁131和132,該等接合壁將上外壁121和下外壁122連接到一起從而與該上外壁和該下外壁形成單個圓形壁。中央區域130在兩側上具有兩個側區域140,在該等側區域中在外壁121和外壁123之間無任何接合壁。在每一側區域140和中部區域130之間,以及在每一側區域140和主管110的具 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終止的外部部分之間,內壁123和內壁124較佳地被接合到一起。以此方式,在側區域140中,形成了向前和向後地沿著縱向方向開放的相應視窗141。
雙截面120沿著主管110的整體延伸較佳地等於不大於主管110自身長度的一半的長度。
在圖6到圖8中,把手的後部整體上利用200示意,該後部200包括立管210,立管210在用於附接到自行車叉體的後區域211和用於附接到把手的前部的主管的前區域212之間延伸。
立管210包括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在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中,立管210的橫截面包括上外壁221、下外壁222、上內壁223和下內壁224。上外壁221從上內壁223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上內壁223並且該上外壁和該上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上管狀結構225,上管狀結構225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的橫向方向(在此處及下文中,由此意味著相對於自行車的向前運動的橫向方向)是伸長的。類似地,下外壁222從下內壁224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下內壁224並且該下外壁和該下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下管狀結構 226,下管狀結構226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的橫向方向是伸長的。上內壁223從下內壁224成間距並且該兩個管狀結構即上管狀結構225和下管狀結構226是不同的和被間隔開的;在管狀結構225和管狀結構226之間形成穿過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的間隙227。較佳地,外壁221和外壁222主要沿著同一圓周截面延伸,而內壁223和內壁224主要沿著直的或者幾乎直的相應線路延伸。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在附接區域211和附接區域212之間的中間位置中延伸。內壁223和內壁224較佳地在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和立管210的相鄰區域之間被接合到一起。以此方式,立管210中形成有朝向兩側沿著橫向方向開放的視窗241。
雙截面220沿著立管210的整體延伸優選較佳地等於不大於立管210自身長度的一半的長度。
圖9圖示包括如上參考圖1-5所述前部100和如參考圖6-8所述後部200的把手300。在任何情形中,根據本發明並且如以上已經述及地,還能夠與傳統的後部相關聯地在把手中使用前部100,正如還能夠與傳統的前部相關聯地在把手 中使用後部200那樣。通過利用未被圖示的螺釘或者類似的裝置在中部區域130上夾持附接區域212實現在前部100和後部200之間的相互聯接。
圖10到圖16圖示一體地包括前部500和後部600的把手400。前部500包括主管510,在主管510的兩個相反端處存在兩個把手580;兩個把手580具有彎曲類型,並且該兩個把手被與主管510一體地形成;當然,把手580能夠具有任何其它形狀,例如直形。後部600包括立管610,該立管610帶有用於附接到自行車叉體的部分611。
主管510包括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在該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中,主管510的橫截面包括上外壁521、下外壁522、上內壁523和下內壁524。上外壁521從上內壁523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上內壁523並且該上外壁和該上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上管狀結構525,上管狀結構525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的縱向方向是伸長的。類似地,下外壁522從下內壁524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下內壁524並且該下外壁和該下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下管狀結構526,下管狀結構526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的縱向方向是伸長的。上內壁523從下內壁524成間距並且該兩個管狀結構即上管狀結構525和下管狀結構 526是不同的和間隔開的;在管狀結構525和管狀結構526之間形成穿過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的間隙527。較佳地,外壁521和外壁522主要沿著同一圓周截面延伸,而內壁523和內壁524主要沿著直的或者幾乎直的相應線路延伸。
立管610包括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620,在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620中,立管610的橫截面包括上外壁621、下外壁622、上內壁623和下內壁624。上外壁621從上內壁623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上內壁623並且該上外壁和該上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上管狀結構625,上管狀結構625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400的橫向方向是伸長的。類似地,下外壁622從下內壁624成間距並且被接合到下內壁624並且該下外壁和該下內壁一起地較佳地形成下管狀結構626,下管狀結構626具有閉合截面、是圓的並且沿著把手400的橫向方向是伸長的。上內壁623從下內壁624成間距並且該兩個管狀結構即上管狀結構625和下管狀結構626是不同的和被間隔開的;在管狀結構625和管狀結構626之間形成穿過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620的間隙627。較佳地,外壁621和外壁622主要沿著同一圓周截面延伸,而內壁623和內壁624主要沿著直的或者幾乎直的相應線路延伸。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被提供在主管510的中部區域 530處,在此處主管510被接合到立管610;在全部中部區域530中,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並不在外壁521和外壁523之間提供接合壁。內壁523和內壁524較佳地在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和主管510的相鄰區域之間被接合到一起。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620在立管610中的前方位置中延伸。內壁623和內壁624較佳地在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620和立管610的相鄰的後區域之間被接合到一起;為此目的,在從上方或者從下面看到的平面視圖中,存在基本V形的壁641。
在主管510中的間隙527和在立管610中的間隙627彼此面對,而無實質性的連續性中斷(solution)。以此方式,在把手400中,在主管510和立管610之間形成沿著縱向方向向前和向後並且沿著橫向方向朝向兩側開放的單個視窗441。事實上,因此,主管510的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和立管610的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620形成單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應該指出,壁641的V形形狀促進了把手400的空氣動 力學特性,因為該V形形狀使在行進期間在視窗441的前部處進入的空氣流逐漸地擴散,從而使該空氣流在附接部分611的兩側上偏離。
雙截面520沿著主管510的整體延伸較佳地等於不大於主管510自身長度的一半的長度。雙截面620沿著立管610的整體延伸較佳地等於不大於立管610自身長度的一半的長度。
圖17圖示了把手700,除了存在在前部上形成兩個獨立視窗741的前接合壁731之外,把手700與把手400基本相同。把手700的所有的其它細節均與把手400的彼等相同並且因此這裡將不描述該等細節,在圖17中該等細節也未利用引用數位標記。
圖18和圖19圖示把手的前部800,前部800部分地類似於把手的前部100,帶有主管810和兩個把手880。不象前部100那樣,在主管810的將主管連接到立管的中部區域830中,不存在任何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在另一方面,在主管的中部區域830和端部之間提供了兩個獨立的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820。在此情形中,該兩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820整體不大於主管810的長度的一半地延伸。在每一部分820中,均存在上外壁821、下外壁822、上內壁823和下內壁824,從而形成被間隙827分離的上管狀結構825和下管狀結構826。在每一部分820中,均如此形成相應視窗841。
根據已經描述的內容的把手在該把手的前部方面和在該把手的後部方面都能夠較佳地由複合材料製成,該複合材料帶有被樹脂基質粘結的結構纖維。
在任何情形中,根據本發明的把手均使得可以避免可能發生的突然結構屈服,因為具有雙截面的結構促進了相對漸變的屈服。
而且,特別地在把手的前部中的雙截面確保了把手的更好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並且還確保了當前部到後部被製成為不同的零部件時在前部到後部的附接區域中的更好的強度。
100‧‧‧前部
110‧‧‧主管
1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121‧‧‧上外壁
122‧‧‧下外壁
123‧‧‧上內壁
124‧‧‧下內壁
125‧‧‧上管狀結構
126‧‧‧下管狀結構
127‧‧‧間隙
130‧‧‧中部區域
131‧‧‧接合壁
132‧‧‧接合壁
140‧‧‧側區域
141‧‧‧視窗
180‧‧‧把手
200‧‧‧後部
210‧‧‧立管
211‧‧‧後區域
212‧‧‧前區域
2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221‧‧‧上外壁
222‧‧‧下外壁
223‧‧‧上內壁
224‧‧‧下內壁
225‧‧‧上管狀結構
226‧‧‧下管狀結構
227‧‧‧間隙
241‧‧‧視窗
300‧‧‧把手
400‧‧‧把手
441‧‧‧視窗
500‧‧‧前部
510‧‧‧主管
5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521‧‧‧上外壁
522‧‧‧下外壁
523‧‧‧上內壁
524‧‧‧下內壁
525‧‧‧上管狀結構
526‧‧‧下管狀結構
527‧‧‧間隙
530‧‧‧中部區域
580‧‧‧把手
600‧‧‧後部
610‧‧‧立管
611‧‧‧部分
6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621‧‧‧上外壁
622‧‧‧下外壁
623‧‧‧上內壁
624‧‧‧下內壁
625‧‧‧上管狀結構
626‧‧‧下管狀結構
627‧‧‧間隙
641‧‧‧壁
700‧‧‧把手
731‧‧‧前接合壁
741‧‧‧視窗
800‧‧‧前部
810‧‧‧主管
8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821‧‧‧上外壁
822‧‧‧下外壁
823‧‧‧上內壁
824‧‧‧下內壁
825‧‧‧上管狀結構
826‧‧‧下管狀結構
827‧‧‧間隙
830‧‧‧中部區域
841‧‧‧視窗
880‧‧‧把手
根據參考附圖給出的對本發明的某些較佳實施例的以下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把手的進一步的特徵和優點將變得更加 清楚。在該等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把手的前部(主管和把手)的透視圖;-圖2是圖1的把手的前部的前視圖;-圖3是圖1的把手的前部的後視圖;-圖4是從圖1的把手的前部上方看到的視圖;-圖5是圖1的把手的前部的側截面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的實施例的把手的後部(立管)的透視圖;-圖7是從圖6的把手的後部上方看到的視圖;-圖8是圖6的把手的後部的側截面圖;-圖9是具有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前部和根據圖6的實施例的後部的根據本發明的把手的概略截面圖;-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另外的實施例的把手的透視圖;-圖11是圖10的把手的前視圖;-圖12是圖10的把手的後視圖;-圖13是從圖10的把手上方看到的視圖; -圖14是圖10的把手的側視圖;-圖15是圖10的把手的側截面圖;-圖16是圖10的把手的前截面圖;-圖17是從根據本發明的另外的實施例的把手上方看到的視圖;-圖18是根據本發明的另外的實施例的把手的前部的透視圖;-圖19是根據由箭頭XIX-XIX圖示的方向的圖18的把手的前部的截面圖。
500‧‧‧前部
510‧‧‧主管
5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525‧‧‧上管狀結構
526‧‧‧下管狀結構
527‧‧‧間隙
530‧‧‧中部區域
580‧‧‧把手
600‧‧‧後部
611‧‧‧部分
620‧‧‧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
400‧‧‧把手

Claims (16)

  1. 一種自行車把手,包括一主管(110;510;810)、在該主管(110;510;810)的兩個相反端處的兩個把手(180;580;880)、用於附接到一叉體的一立管(210;610),特徵在於,該等自行車把手包括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220;520;620;820),該至少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220;520;620;820)的橫截面包括一上外壁(121;221;521;621;821)、一下外壁(122;222;522;622;822)、一上內壁(123;223;523;623;823)和一下內壁(124;224;524;624;824),其中:該上外壁(121;221;521;621;821)從該上內壁(123;223;523;623;823)成間距,並且該上外壁(121;221;521;621;821)被接合到該上內壁(123;223;523;623;823),該下外壁(122;222;522;622;822)從該下內壁(124;224;524;624;824)成間距,並且該下外壁(122;222;522;622;822)被接合到該下內壁(124;224;524;624;824),該上內壁(123;223;523;623;823)從該下內壁(124;224;524;624;824)成間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在該具有成雙區 段之部分(120;220;520;620;820)中,該上外壁(121;221;521;621;821)和該上內壁(123;223;523;623;823)形成一上管狀結構(125;225;525;625;825),該下外壁(122;222;522;622;822)和該下內壁(124;224;524;624;824)形成一下管狀結構(126;226;526;626;826),該兩個管狀結構即該上管狀結構(125;225;525;625;825)和該下管狀結構(126;226;526;626;826)是不同的且被間隔開,從而形成穿過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一間隙(127;227;527;627;827)。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上管狀結構(125;225;525;625;825)和該下管狀結構(126;226;526;626;826)具有一圓的且伸長的截面,其中該等外壁(121,122;221,222;521,522;621,622;821,822)主要沿著一圓周截面延伸,並且該等內壁(123,124;223,224;523,524;623,624;823,824)主要沿著彼此成間距的相應線路延伸。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等內壁主要延伸所沿的該等線路是直線。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包括兩個接合壁(131),該兩個接合壁(131)將該上外壁(121)和該下外壁(122)連接到一起,從而形成一單個圓形壁。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一個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520)被提供在該主管(110;510)的一中部區域(130;530)處,在該中部區域(130;530)處將該主管(110;510)連接到該立管。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在該主管(110)的將該主管(110)連接到該立管的該中部區域(130)處且在該中部區域(130)的兩側(140)處朝向該主管(110)的端部延伸。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120;520)延伸不大於該主管(110;510)的長度的一半。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兩個該等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820)被提供在該主管(810)的一中部區域(830)和該主管(810)的端部之間,在該中部區域 (830)處將該主管(810)連接到該立管。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兩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820)整體上延伸不大於該主管(810)的長度的一半。
  11.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一個該等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620)被提供在該立管(210,610)中。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220;620)延伸不大於該立管(210;610)的長度的一半。
  13.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立管(610)被與該主管(510)一體地形成,其中存在僅一個該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620),該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620)在該立管(610)上且在該主管(510)上延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一個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520,620)延伸不大於該立管(610)的長度的一半且不大於該主管(510)的長度的一半。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主管(110;510;810)由複合材料製成,該複合材料帶有被一樹脂基質粘結的結構纖維。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自行車把手,其中該立管(210;610)由複合材料製成,該複合材料帶有被一樹脂基質粘結的結構纖維。
TW101119797A 2011-06-01 2012-06-01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 TWI572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425149.9A EP2530004B1 (en) 2011-06-01 2011-06-01 Bicycle handlebar comprising portion with doubled s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139A true TW201307139A (zh) 2013-02-16
TWI572514B TWI572514B (zh) 2017-03-01

Family

ID=45623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9797A TWI572514B (zh) 2011-06-01 2012-06-01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3731B2 (zh)
EP (1) EP2530004B1 (zh)
JP (1) JP6103823B2 (zh)
CN (1) CN102806971B (zh)
TW (1) TWI572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4974U (zh) * 2012-12-21 2013-06-11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自行車把手
ITMI20130950A1 (it) * 2013-06-10 2014-12-11 Campagnolo Srl Complesso di manubrio di bicicletta con comandi oleoidraulici integrati
USD830926S1 (en) * 2016-02-09 2018-10-16 Peter J. Eade Bicycle handlebar
US10252764B2 (en) 2016-08-10 2019-04-09 William A. Taylor Handlebar with inboard drops
WO2018047135A1 (en) * 2016-09-12 2018-03-15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Frame structure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US10293879B1 (en) * 2018-08-14 2019-05-21 Pon Bicycle I B.V. Bicycle handlebar assembly with v-shaped stem
USD925418S1 (en) * 2019-08-08 2021-07-20 Group Lotus Limited Racing bicycle handlebars
KR102147821B1 (ko) * 2019-09-06 2020-08-25 지태모 자전거의 보조핸들 설치기구
USD1019491S1 (en) * 2022-04-26 2024-03-26 Dongguan Feima Sporting Goods Co., Ltd. Bicycle handle ba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86964A (zh) *
DE402384C (de) * 1923-12-09 1924-09-18 Johann Gottfried Sedlmayr Verstaerkung von Lenkstangen fuer Motorraeder, Fahrraeder u. dgl.
DE1720419U (de) 1955-12-09 1956-04-12 C O Niessen Kommanditgesellsch Lenkerbuegel.
JPS63155790A (ja) 1986-12-19 1988-06-28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チツプ部品用の接着剤塗布方法
JPS63155790U (zh) * 1987-03-30 1988-10-13
DE9200215U1 (de) * 1992-01-10 1992-04-02 Hsin Lung Accessories Co., Ltd., Taipeh/T'ai-pei Lenkstange
US5257552A (en) * 1992-02-10 1993-11-02 Answer Products, Inc. Handlebars for bicycles, motorcycles, all terrain bikes, all terrain vehicles and jet skis
US5269196A (en) * 1992-05-08 1993-12-14 Huffy Corporation Injection molded plastic handlebar
US5557982A (en) * 1992-09-21 1996-09-24 Klein Bicycle Corporation Composite bicycle handlebar
WO1997009230A1 (en) * 1995-09-06 1997-03-13 Visiontech Usa, Inc. Bicycle handlebar centerpiece
US5931049A (en) * 1998-03-30 1999-08-03 Tsai; Chin-Sung Adjusting device for a handle bar of a bicycle
US6609437B2 (en) * 2001-10-10 2003-08-26 Cheng-Xun Jiang Handlebar stem structure
US20030094067A1 (en) * 2001-11-16 2003-05-22 Sandpoint Design, Inc. Composite handlerbar for bicycles
US20040074332A1 (en) * 2002-10-22 2004-04-22 Cheng-Xun Jiang Handlebar assembly of bicycles
CN2581305Y (zh) * 2002-11-11 2003-10-22 新日钢制品有限公司 外不锈钢复合管车把
US6764246B1 (en) * 2003-03-20 2004-07-20 Cheng-Hsun Chiang Combination of handlebar stem and two connection parts on two ends of the handlebar stem
TWI265893B (en) * 2004-03-24 2006-11-11 Topeak Inc Improved handlebar fixing base for bicycle
JP2005343257A (ja) * 2004-06-01 2005-12-1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EP1803635B1 (en) * 2005-12-09 2009-03-25 Prince Sports, Inc. Bicycle having multiple tube frame structure
TW200817225A (en) * 2006-10-02 2008-04-16 Jau Guo Jr Shock reducing structure for bicycle
TWM308897U (en) * 2006-10-26 2007-04-01 Hsin Lung Accessories Co Ltd Bicycle handlebars and jointing structure thereof
CN201026980Y (zh) * 2007-02-16 2008-02-27 王景辉 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车把手的成型结构
US20090049949A1 (en) * 2007-08-23 2009-02-26 Chao-Hu Chen Bicycle handlebar
US20090056495A1 (en) * 2007-08-27 2009-03-05 Todd Bischoff Bicycle handlebar assembly
IT1396908B1 (it) * 2009-06-10 2012-12-20 Medical Dynamix S R L "manubrio per veicoli, in particolare biciclette, e kit di rivestimento di una zona di impugnatura di tali manubri"
US8327737B2 (en) * 2009-06-15 2012-12-11 Dahon And Hon Industrial Labs, Ltd. Adjustable handlebar for a bicycle
DE102009030051A1 (de) * 2009-06-22 2010-12-23 Morgan Nicol Rahmen für ein Fahr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03823B2 (ja) 2017-03-29
US20120304803A1 (en) 2012-12-06
CN102806971B (zh) 2016-12-14
EP2530004A1 (en) 2012-12-05
TWI572514B (zh) 2017-03-01
US9533731B2 (en) 2017-01-03
EP2530004B1 (en) 2014-12-31
JP2012250706A (ja) 2012-12-20
CN102806971A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2514B (zh) 具有成雙區段之部分的自行車把手
TWI642586B (zh) 自行車把手組件及附接件限位器
US10737740B2 (en) Bicycle frame and front fork assembly
US10035553B2 (en) Lightweight bicycle seat assemblies
US7503576B1 (en) Molded assembly to combine a steering tube made of resin blended with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and a crown made of aluminum for use in a two wheeled vehicle fork assembly
TWI718116B (zh) 具有變異剛性的自行車豎管
EP2942266A1 (en) Bicycle frame
TWI588055B (zh) 自行車的車架(二)
EP3366560B1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628725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スイングアーム
WO2011137665A1 (zh) 一种复合式辐条
JP603586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TWI543902B (zh) 自行車的車架(一)
CN207433722U (zh) 避震前叉中空桥结构
TWM555825U (zh) 避震前叉中空橋結構
US8967020B2 (en) Handlebar brace
KR101524276B1 (ko) 자전거 프레임
TWM530273U (zh) 自行車一體式後叉
TWM515998U (zh) 自行車一體式後下叉
TWM488446U (zh) 自行車架
TWM503359U (zh) 自行車座管(一)
TWM454972U (zh) 具有輕量化補強結構的車首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