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4973A - 成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4973A
TW201304973A TW101126057A TW101126057A TW201304973A TW 201304973 A TW201304973 A TW 201304973A TW 101126057 A TW101126057 A TW 101126057A TW 101126057 A TW101126057 A TW 101126057A TW 201304973 A TW201304973 A TW 2013049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nection terminal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un-Hyub Choi
Sung-Kyun Lee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04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49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裝置包含:主體;至少一顯影卡匣,其安置於主體內以形成影像且在其一側處具備介面端子以接收電力;托盤,其以可移動方式耦接至主體且容納至少一顯影卡匣;蓋,其耦接至一側以打開/關閉主體以使得托盤移動至主體外;連桿構件,其經組態以導引托盤之移動以及在連接至蓋時根據蓋之打開/關閉移動而移動;以及連接端子,其經組態以在蓋關閉主體時藉由被連桿構件壓緊而與介面端子接觸以及在蓋打開主體時由於壓緊力被釋放而與介面端子分開。

Description

顯影卡匣以及具有該卡匣的成像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是關於顯影卡匣以及具有所述顯影卡匣之成像裝置,且更特定言之是關於相對於成像裝置之主體具有可拆卸結構之顯影卡匣以及具有所述顯影卡匣之成像裝置。
成像裝置為根據輸入信號在印刷媒體上形成影像之元件。印表機、影印機、傳真以及整合印表機、影印機及傳真之功能的多功能印表機可適用於成像裝置。
電子照相成像裝置(一種成像裝置)具備容納光導體及顯影裝置之顯影卡匣以及光學掃描單元。光學掃描單元藉由用雷射掃描經充電具有預定電位之光導體而在光導體之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影,且顯影裝置藉由在光導體上於靜電潛影形成處供應顯影劑而形成可見影像。
包含於顯影卡匣中之光導體以及顯影裝置在經安裝於成像裝置之主體上之狀態下連接至設置於所述主體處之電力供應單元,以接收形成影像所需之驅動功率。
顯影卡匣耦接至以可移動方式耦接至成像裝置之主體之托盤,且接著,顯影卡匣經由托盤而安裝至主體。在此情況下,顯影卡匣設置於一側處,其中介面端子電連接至包含於顯影卡匣中之光導體以及顯影裝置。托盤具備中間端子,其在將顯影卡匣耦接至托盤之過程中與介面端子接觸。主體具備連接端子,其在經由托盤將顯影卡匣安裝 至主體之過程中與中間端子接觸。連接端子連接至電力供應單元,且經由電力供應單元供應之電力經由中間端子以及介面端子而供應至光導體、顯影裝置等。
此電力供應結構需要單獨組件(諸如,用以將顯影卡匣之介面端子連接至主體處之連接端子之中間端子),且因此,組件之數目增加。又,電力供應是經由兩級的接觸來達成,因此增加接觸不良之機會。
因此,本發明之態樣為提供在顯影卡匣與電力供應單元之間具有簡化電連接結構之顯影裝置(其設置於成像裝置之主體處),以及具有所述顯影裝置之成像裝置。
額外態樣將在隨後之描述中部分地闡述,且將部分地自描述顯而易見或可藉由本發明之實踐來學習。
根據一項態樣,成像裝置包含成像裝置、主體、蓋、托盤、至少一顯影卡匣、連接端子板以及連接端子。蓋經組態以打開/關閉主體之一側。托盤經由被蓋打開之一側安裝至主體以便實現第一方向上之滑動運動。至少一顯影卡匣在容納於托盤處時安裝在主體內且在一側處具備待供應有用以形成影像之電力之介面端子。連接端子板經組態以與蓋之打開/關閉運動連動以可滑動方式在不同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移動。連接端子耦接至連接端子板,以使得連接端子在蓋關閉主體時在被連接端子板壓緊的同時與介面端子接觸,以及在蓋打開主體時在由連接端子板產生之壓緊力被釋放的同時與介面端子分開。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含導軌。導軌以可移動方式耦接至主體之一側且在連接至蓋時與蓋連動移動。連接端子板在與導軌連動移動時壓緊連接端子或釋放連接端子壓緊上之壓緊力。
導軌包含自導軌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一導引突起。連接端子板包含至少一第一導槽,其容納第一導引突起以使得第一導引突起以滑動方式移動。
第一導槽包含相對於導軌所移動的第一方向歪斜之傾斜單元。
至少一第二導槽設置於主體之一側處以容納且導引第一導引突起,以使得導軌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連接端子板包含突出至連接端子板之一側的至少一第二導引突起。至少一第三導槽設置於主體之一側處以容納且導引第二導引突起,以使得連接端子板在第一方向上移動。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含安裝在主體上以將電力供應至安裝在主體處之顯影卡匣的電力供應單元。連接端子包含固定至電力供應單元之固定單元、在被連接端子板壓緊時與介面端子接觸之接觸單元以及將固定單元連接至接觸單元之連接單元。
連接單元包含經組態以彈性地變形以儲存力之線圈彈簧,所述力在連接端子板壓緊接觸單元時施加至接觸單元。
連接端子板包含壓緊肋狀物,其經組態以在連接至接 觸單元時在連接端子板移動之過程中壓緊接觸單元或釋放接觸單元上之壓緊力。
接觸單元包含與介面端子直接接觸之接觸點、自接觸點延伸且連接至壓緊肋狀物之第一臂以及連接在連接單元與接觸點之間的第二臂。
第一臂繞接觸點旋轉,且第二臂繞連接單元旋轉。
接觸點包含經組態以彈性地變形以儲存力之線圈彈簧,所述力在壓緊肋狀物壓緊第一臂時施加至第一臂。
壓緊肋狀物包含第一調節單元,其支撐第一臂之部分以在第一臂繞接觸點旋轉時調節第一臂之移動方向。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將連接端子固定至主體之固定構件。固定構件包含第二調節單元,其支撐第二臂之部分以在第二臂繞連接單元旋轉時調節第二臂之移動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成像裝置包含主體、蓋、托盤、至少一顯影卡匣、電力供應單元以及連接端子。蓋經組態以打開/關閉主體之一側。托盤經由被蓋打開之一側安裝至主體以便實現滑動運動。至少一顯影卡匣在容納於托盤處時安裝在主體內,且在一側處具備待供應有用以形成影像之電力之介面端子。電力供應單元經組態以將電力供應至安裝在主體處之顯影卡匣。連接端子連接至電力供應單元,且經組態以與蓋連動而與介面端子接觸或與介面端子分開。當蓋打開主體時,連接端子與顯影卡匣之介面端子分開以防止連接端子在移動托盤之過程中與安裝在托盤 處之顯影卡匣介接。
當蓋關閉主體時,連接端子與介面端子接觸以使得電力供應單元之電力被供應至顯影卡匣。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成像裝置包含主體、蓋、托盤、至少一顯影卡匣、至少一顯影卡匣以及連接端子。蓋經組態以打開/關閉主體之一側。托盤經由被蓋打開之一側安裝至主體以便實現滑動運動。至少一顯影卡匣在容納於托盤處時安裝在主體內,且在一側處具備待供應有用以形成影像之電力之介面端子。連接端子經組態以與蓋之打開/關閉運動連動移動,以使得連接端子在蓋關閉主體時與介面端子接觸且在蓋打開主體時與介面端子分開。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含導軌、連接端子板。導軌經組態以在連接至托盤時導引托盤之移動以及在連接至蓋時與蓋之打開/關閉運動連動移動。連接端子板經組態以在連接至導軌時與導軌連動移動,且允許連接端子藉由壓緊連接端子而與介面端子接觸或允許連接端子藉由釋放連接端子上之壓緊力而與介面端子分開。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一連桿機構,其經組態以將連接端子板連接至導軌以用於連接端子板與導軌連動移動。第一連桿機構包含自導軌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一導引突起,以及形成於連接端子板處以容納第一導引突起以使得第一導引突起以滑動方式移動的至少一第一導槽。
第一導槽包含相對於導軌之移動方向以歪斜方式形成之傾斜單元。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二連桿機構,其經組態以將導軌連接至主體以使得導軌以可移動方式耦接至主體之一側。第二連桿機構包含自導軌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一導引突起,以及形成於主體之一表面處以容納第一導引突起以使得第一導引突起以滑動方式移動的至少一第二導槽。
成像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三連桿機構,其將連接端子板連接至主體以使得連接端子板以可移動方式耦接至主體之一側。第三連桿機構包含自連接端子板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二導引突起,以及經組態以容納第二導引突起以使得第二導引突起以滑動方式移動的至少一第三導槽。
連接端子包含固定至設置於主體之一側以用於將電力供應至顯影卡匣之電力供應單元的固定單元、被連接端子板壓緊以與介面端子接觸的接觸單元,以及經組態以將固定單元連接至接觸單元之連接單元。
接觸單元包含經組態以與介面端子接觸的接觸點、經組態以將接觸點連接至連接端子板以及與連接端子板連動而繞接觸點旋轉之第一臂。第二臂經組態以將接觸點連接至連接單元以及與第一臂連動而繞連接單元旋轉。
當連接端子板壓緊接觸單元時由第一臂、接觸點以及第二臂形成之角度小於當連接端子板釋放接觸單元上之壓緊力時形成之角度。
接觸點以及接觸單元中之每一者包含線圈彈簧。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用於顯影卡匣與電力供應單元之間的電介面之級之數目減少,藉此增強介面 穩定性以及可靠性。
另外,用於顯影卡匣與電力供應單元之間的電介面的組件之數目減少,藉此減少材料成本以及改良生產率。
本發明之此等及/或其他態樣將結合附圖自實施例之以下描述變得明顯且更容易理解。
現詳細參考本發明之實施例,在附圖中說明所述實施例之實例,其中相同數字在全文中指代相同元件。
圖1為示意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成像裝置之結構的視圖。如圖1所示,成像裝置1包含主體10、印刷媒體供應單元20、光學掃描單元30、顯影卡匣40、傳送單元(transfer unit)50、熔合器單元60以及印刷媒體排出單元70。
主體10經組態以形成成像裝置1之外部且支撐安裝於主體10中之各種組件。另外,蓋11以可旋轉方式安裝於主體10之一側上。蓋11經組態以打開/關閉主體10之一部分。使用者可經由蓋11接近主體10內部且拆卸諸如顯影卡匣40之組件。
印刷媒體供應單元20包含盒21(其中儲存有印刷媒體S)、拾取輥22(其經組態以一次一片地拾取印刷媒體S)以及運送輥23(其經組態以朝向傳送單元50運送所拾取之印刷媒體S)。
光學掃描單元30設置於顯影卡匣40之底部部分處,且藉由掃描對應於影像相關資訊之光而在光導體41之表 面上形成靜電潛影(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顯影卡匣40可包含四個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其中每一顯影劑容納有具有不同色彩(諸如,黃色Y、洋紅色M、青色C以及黑色K)。
每一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配備有光導體41、充電輥42、顯影輥43以及供應輥(未圖示)。靜電潛影是藉由顯影輥43形成於光導體41之表面上。充電輥42使光導體41充電有預定電位。供應輥(未圖示)將顯影劑供應至顯影輥43,且顯影輥43將顯影劑置放於光導體41之表面上(靜電潛影形成於所述表面處),藉此形成可見影像。
傳送單元50包含傳送帶51(其在與每一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光導體41接觸的同時保持旋轉)、用以驅動傳送帶51之驅動輥53、用以在傳送帶51上施加恆定張力之張力輥55,以及用以將可見影像轉印至印刷媒體P的四個輥57。
熔合器單元60配備有經組態以具有熱源之熱輥(heat roller)61以及與熱輥61相反地安裝之壓輥(pressing roller)62。當印刷媒體在熱輥61與壓輥62之間通過時,可見影像藉由自熱輥61轉移之熱以及藉由施加於熱輥61與壓輥62之間的壓力而固定至印刷媒體。
印刷媒體排出單元70配備有多個排放輥(exit roller)71,其用以將通過熔合器單元60之印刷媒體排出至主體10外部。
經組態以形成可見影像的每一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容納於托盤80處,且托盤80藉由與蓋11連動移動之導軌150以滑動方式耦接至主體10。
圖2為說明安置於第一位置處之蓋之狀態的視圖,所述蓋在所述第一位置處關閉主體。圖3為說明安置於第二位置處之蓋之狀態的視圖,所述蓋在所述第二位置處打開主體。圖4為說明移動至主體之外的托盤之狀態的視圖。
如圖2至圖4所示,導軌150連接至主體10之內框架10b以及蓋11(其打開/關閉主體10),以根據打開/關閉主體10中的蓋11之運動以滑動方式在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上移動。
導軌150包含自導軌150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一導引突起112。至少一第二導槽124在朝向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之縱向上形成於內框架10b之兩末端。第二導槽124經組態以容納第一導引突起112以導引第一導引突起112,以使得第一導引突起112以滑動方式朝向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移動。第一導引突起112與第二導槽124一起形成第二連桿機構120。
導軌150(其經由第一導引突起112以滑動方式耦接至內框架10b)耦接至蓋11,蓋11經由連接連桿15以可旋轉方式耦接至主體10以便實現彼此之連動運動。
連接連桿15之一個末端15a以可旋轉方式耦接至主體10,以使得蓋11能夠繞連接連桿10之一個末端15a旋轉,且連接連桿15之另一末端15b以滑動方式耦接至蓋 11以限制蓋10之旋轉角度,藉此防止蓋11旋轉超過特定角度。
在形成於導軌150處之第四導槽144處容納並耦接耦接突起15C(其自介於一個末端15a與另一末端15b之間的連接連桿15之主體突出至上部部分)。因此,在蓋11旋轉之過程中,導軌150與蓋11連動在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上移動。
當使用者朝向主體10之打開方向旋轉蓋11以替換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時,連接連桿15繞一個末端15a旋轉,且在連接連桿15旋轉之過程中,耦接突起15C向下移動穿過第四導槽144以將導軌150移動至主體10之前部達預定距離。使用者可接近藉由蓋11打開的主體10之一部分,將以滑動方式耦接至導軌150之托盤80拉動至主體10之前達到需要替換之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完全曝露之程度,分開需要替換之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與托盤80,且用新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進行替換。
在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替換完成之後,使用者藉由旋轉使主體10處於打開狀態之蓋11而使托盤80(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耦接至其)朝向主體10內部移動且關閉主體10。
同時,如圖4所示,在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耦接至托盤80之狀態下,設置於每一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一側處的介面端子45曝露於 托盤80之一側之上部部分處。
介面端子45經組態以電連接至包含於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內之光導體41、顯影輥43等。在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經安裝於主體10上之狀態下,介面端子45藉由與固定至主體10之連接端子90直接接觸而將自電力供應單元98供應之電力傳遞至光導體41、顯影輥43等。
與蓋11連動移動之連桿構件100允許介面端子45與連接端子90接觸或釋放與連接端子90之接觸。
圖5為說明與圖2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圖6為說明與圖5相比時自不同角度看到的與圖2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圖7為圖5之正視圖。圖8為說明與圖3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之視圖。圖9為說明與圖7相比時自不同角度看到的與圖3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圖10為圖8之正視圖。
如圖5至圖10所示,連桿構件100包含與蓋連動移動之導軌150以及在與導軌150連動移動時壓緊連接端子90的連接端子板160。導軌150與連接端子板160經由第一連桿機構110相互連接。同時,基於導軌150以及連接端子板160將蓋11連接至連接端子90以使得連接端子90與蓋11連動移動,導軌150以及連接端子板160被分別視為第一連桿以及第二連桿。
第一連桿機構110包含自導軌150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導引突起112以及至少一第一導槽114,至少一第一導 槽114設置於連接端子板160處以容納第一導引突起112以使得第一導引突起112以滑動方式移動。第一導引突起112經配置於導軌150之縱向方向上,且第一導槽114在連接端子板160之縱向方向上配置於第一導引突起112之對應位置處以用於耦接第一導引突起112。
第一導槽114包含相對於導軌150之移動方向形成預定角度之傾斜面114a。當藉由沿著第一導槽114以滑動方式移動之第一導引突起112在傾斜面114a上移動時,連接端子板160上升或下降傾斜面114a之高度。藉由調整傾斜面114a之角度,可調整連接端子板160之向前/向後移動距離。
導軌150經由第二連桿機構120以滑動方式耦接至主體10。
第二連桿機構120包含自導軌150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導引突起112以及至少一第二導槽124,至少一第二導槽124設置於內框架10b之兩末端處且在朝向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之縱向上形成。第二導槽124容納第一導引突起112以導引第一導引突起112,以使得第一導引突起112能夠朝向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移動。
第一導引突起112耦接至設置於連接端子板160處之第一導槽114且耦接至設置於內框架10b之兩末端處之第二導槽124,用以導引導軌150以使得導軌150朝向主體10之向前/向後方向移動,且同時用以導引連接端子板160以使得連接端子板160與導軌150連動朝向主體10之向前 /向後方向移動。
連接端子板160經由第三連桿機構130以滑動方式耦接至內框架10b。
第三連桿機構130包含自連接端子板160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二導引突起132以及至少一第三導槽134,至少一第三導槽134設置於內框架10b之一個末端處且在朝向主體10之向上/向下方向之縱向上形成。第三導槽134容納用以導引之第二導引突起132,以使得第二導引突起132能夠朝向主體10之向上/向下方向移動。
連接端子板160配備有壓緊肋狀物162,其經組態以在連接端子板160朝向主體10之向上/向下方向移動之過程中壓緊連接端子90或釋放連接端子90上之壓力。連接端子90經組態以在連接端子90被壓緊肋狀物162壓緊時與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介面端子45接觸,且在由壓緊肋狀物162產生之壓緊力釋放時與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介面端子45分開。
連接端子90包含接觸單元92、固定單元94以及連接單元96。接觸單元92連接至連接端子板160以待由連接端子板160壓緊。固定單元94具有固定至設置於外框架10a與內框架10b之間的電力供應單元98的一個末端,以及固定至固定構件170的另一末端,以支撐接觸單元92之移動。連接單元96經組態以連接固定單元94與接觸單元92。
固定單元94在將連接端子90耦接至內框架10b時將 自電力供應單元98供應之電力傳遞至接觸單元92。連接單元96包含經組態以彈性變形以儲存力之線圈彈簧(coil spring),所述力在壓緊肋狀物162壓緊接觸單元92時施加至接觸單元92,其呈彈性力之形式。在接觸單元92被壓緊肋狀物162壓緊時儲存於連接單元96中之彈性能量被用於在由壓緊肋狀物162產生之壓緊力釋放時恢復接觸單元92之形狀。
接觸單元92包含:接觸點92a,其經組態以與安裝於主體10處之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介面端子45接觸;第一臂92b,其自接觸點92a延伸且連接至壓緊肋狀物162;以及第二臂92c,其經組態以連接在連接單元96與接觸點92a之間。類似於連接單元96,接觸點92a可包含線圈彈簧,其經組態以彈性變形以儲存呈彈性能量之形式的在接觸單元92被壓緊肋狀物162壓緊時施加至接觸單元92之力。在接觸單元92被壓緊肋狀物162壓緊時儲存於連接單元96中之彈性能量被用於在由壓緊肋狀物162產生之壓緊力釋放時恢復接觸單元92之形狀。
當連接至壓緊肋狀物162之第一臂92b隨著連接端子板160向下移動而被壓緊時,第一臂92b繞接觸點92a旋轉,第二臂92c繞連接單元96旋轉,且由第一臂92b、接觸點92a以及第二臂92c形成之角度逐漸變小,且因此接觸點92a朝向面對主體10內部之方向移動,直至接觸點92a與介面端子45接觸為止。當第一臂92b上之壓緊隨著連接端子板160向上移動而釋放時,第一臂92b繞接觸點 92a旋轉,第二臂92c繞連接單元96旋轉,且由第一臂92b、接觸點92a以及第二臂92c形成之角度逐漸變大,且因此,接觸點92a與介面端子45分開以返回至其原始位置。
壓緊肋狀物162包含第一調節單元162a,其經組態以支撐第一臂92b之部分以在第一臂92b旋轉時調節第一臂92b之移動方向。固定構件170包含第二調節單元172,其經組態以支撐第二臂92c之部分以在第二臂92c旋轉時調節第二臂92c之移動方向。在調節第一臂92b以及第二臂92c之移動中,第一調節單元162a以及第二調節單元172分別支撐第一臂92b以及第二臂92c中之每一者至相反方向,以使接觸點92a能夠在接觸點92a被壓緊且變形之過程中與介面端子45精確接觸。
下文中,將參看附圖解釋介面端子45與連接端子95根據蓋11之打開/關閉運動而相互接觸或分開的機構。
在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安裝在主體10內之狀態下,當主體10藉由旋轉蓋11(此使主體10處於打開狀態)而關閉時,蓋11以及導軌150經由第二連桿機構120以滑動方式移動至主體10之後部。與此同時,連接至導軌150之連接端子板160經由第一連桿機構110以滑動方式向下移動,且同時,連接端子90之接觸單元92(其連接至連接端子板160)被壓緊,且與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介面端子45直接接觸,藉此將自電力供應單元98供應之電力傳遞至介面端子45,且因此在電連接至介面端子45之可見光導體41以及顯影輥43上形成驅 動電位以用於形成影像。
當主體10藉由旋轉蓋11(此使主體10處於關閉狀態)而打開以替換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時,連接至蓋11之導軌150經由第二連桿機構120以滑動方式移動至主體10之前部。同時,當導軌150以滑動方式移動至主體10之前部時,連接至導軌150之連接端子板160經由第一連桿機構110以滑動方式向上移動,且亦同時,隨著連接至連接端子板160的連接端子90之接觸單元92上之壓緊力釋放,接觸單元92與顯影卡匣40Y、40M、40C以及40K之介面端子45分開且返回其原始位置。
雖然已展示且描述本發明之幾個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不脫離本發明之原理以及精神之情況下可在此等實施例中作出改變,本發明之範疇將在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其等效物中界定。
1‧‧‧成像裝置
10‧‧‧主體
10a‧‧‧外框架
10b‧‧‧內框架
11‧‧‧蓋
15‧‧‧連接連桿
15a‧‧‧連接連桿之一個末端
15b‧‧‧連接連桿之另一末端
15c‧‧‧耦接突起
20‧‧‧印刷媒體供應單元
21‧‧‧盒
22‧‧‧拾取輥
23‧‧‧運送輥
30‧‧‧光學掃描單元
40‧‧‧顯影卡匣
40Y‧‧‧顯影卡匣
40M‧‧‧顯影卡匣
40C‧‧‧顯影卡匣
40K‧‧‧顯影卡匣
41‧‧‧光導體
42‧‧‧充電輥
43‧‧‧顯影輥
45‧‧‧介面端子
50‧‧‧傳送單元
51‧‧‧傳送帶
53‧‧‧驅動輥
55‧‧‧張力輥
57‧‧‧輥
60‧‧‧熔合器單元
61‧‧‧熱輥
62‧‧‧壓輥
70‧‧‧印刷媒體排出單元
71‧‧‧排放輥
80‧‧‧托盤
90‧‧‧連接端子
92‧‧‧接觸單元
92a‧‧‧接觸點
92b‧‧‧第一臂
92c‧‧‧第二臂
94‧‧‧固定單元
95‧‧‧連接端子
96‧‧‧連接單元
98‧‧‧電力供應單元
100‧‧‧連桿構件
110‧‧‧第一連桿機構
112‧‧‧第一導引突起
114‧‧‧第一導槽
114a‧‧‧傾斜面
120‧‧‧第二連桿機構
124‧‧‧第二導槽
130‧‧‧第三連桿機構
132‧‧‧第二導引突起
134‧‧‧第三導槽
144‧‧‧第四導槽
150‧‧‧導軌
160‧‧‧連接端子板
162‧‧‧壓緊肋狀物
162a‧‧‧第一調節單元
170‧‧‧固定構件
172‧‧‧第二調節單元
P‧‧‧印刷媒體
S‧‧‧印刷媒體
圖1為示意地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項實施例之成像裝置之結構的視圖。
圖2為說明安置於第一位置處之蓋之狀態的視圖,所述蓋在所述第一位置處關閉主體。
圖3為說明安置於第二位置處之蓋之狀態的視圖,所述蓋在所述第二位置處打開主體。
圖4為說明移動至主體之外的托盤之狀態的視圖。
圖5為說明與圖2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
圖6為說明與圖5相比時自不同角度看到的與圖2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
圖7為圖5之正視圖。
圖8為說明與圖3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
圖9為說明與圖7相比時自不同角度看到的與圖3之蓋互動之組件之耦接關係的視圖。
圖10為圖8之正視圖。
10b‧‧‧內框架
11‧‧‧蓋
15‧‧‧連接連桿
15a‧‧‧連接連桿之一個末端
15b‧‧‧連接連桿之另一末端
15c‧‧‧耦接突起
90‧‧‧連接端子
100‧‧‧連桿構件
112‧‧‧第一導引突起
114‧‧‧第一導槽
124‧‧‧第二導槽
144‧‧‧第四導槽
150‧‧‧導軌
160‧‧‧連接端子板

Claims (14)

  1. 一種成像裝置,其包括:主體;蓋,其經組態以打開/關閉所述主體之一側;托盤,其經由被所述蓋打開之所述一側安裝至所述主體以便實現第一方向上之滑動運動;至少一顯影卡匣,其在容納於所述托盤處時安裝於所述主體內,且在一側處具備待供應有用以形成影像之電力之介面端子;連接端子板,其經組態以與所述蓋之所述打開/關閉運動連動以可滑動方式在不同於所述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移動;以及連接端子,其耦接至所述連接端子板,以使得當所述蓋關閉所述主體時所述連接端子在被所述連接端子板壓緊時與所述介面端子接觸,以及當所述蓋打開所述主體時所述連接端子在針對由所述連接端子板產生之壓緊力被釋放的同時與所述介面端子分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裝置,其更包括:導軌,其以可移動方式耦接至所述主體之一側且在連接至所述蓋時與所述蓋連動移動,所述連接端子板在與所述導軌連動移動時壓緊所述連接端子或釋放所述連接端子壓緊上之壓緊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導軌 包括自所述導軌之一側突出的至少一第一導引突起,以及所述連接端子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導槽,所述至少一第一導槽容納所述第一導引突起以使得所述第一導引突起以滑動方式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第一導槽包括相對於所述導軌移動的所述第一方向歪斜之傾斜單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成像裝置,至少一第二導槽設置於所述主體之一側處以容納且導引所述第一導引突起,以使得所述導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連接端子板包括突出至所述連接端子板之一側的至少一第二導引突起,以及至少一第三導槽,其設置於所述主體之一側處以容納且導引所述第二導引突起以使得所述連接端子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成像裝置,其更包括安裝在所述主體上以將電力供應至安裝在所述主體處之所述顯影卡匣的電力供應單元,所述連接端子包括:固定單元,其固定至所述電力供應單元,接觸單元,其在被所述連接端子板壓緊時與所述介面端子接觸,以及連接單元,其將所述固定單元連接至所述接觸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連接單元包含經組態以彈性地變形以儲存力之線圈彈簧,所述力在所述連接端子板壓緊所述接觸單元時施加至所述接觸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連接端子板包括壓緊肋狀物,所述壓緊肋狀物連接至所述接觸單元以在所述連接端子板移動之過程中壓緊所述接觸單元或釋放所述接觸單元上之壓緊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接觸單元包括:接觸點,其與所述介面端子直接接觸,第一臂,其自所述接觸點延伸且連接至所述壓緊肋狀物,以及第二臂,其連接在所述連接單元與所述接觸點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第一臂繞所述接觸點旋轉,且所述第二臂繞所述連接單元旋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接觸點包含經組態以彈性地變形以儲存力之線圈彈簧,所述力在所述壓緊肋狀物壓緊所述第一臂時施加至所述第一臂。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成像裝置,所述壓緊肋狀物包括第一調節單元,所述第一調節單元支撐所述第一臂之部分以在所述第一臂繞所述接觸點旋轉時調節所 述第一臂之移動方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成像裝置,其更包括經組態以將所述連接端子固定至所述主體之固定構件,所述固定構件包括第二調節單元,所述第二調節單元支撐所述第二臂之部分以在所述第二臂繞所述連接單元旋轉時調節所述第二臂之移動方向。
TW101126057A 2011-07-21 2012-07-19 成像裝置 TW2013049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72272A KR101833375B1 (ko) 2011-07-21 2011-07-21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4973A true TW201304973A (zh) 2013-02-01

Family

ID=46880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057A TW201304973A (zh) 2011-07-21 2012-07-19 成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8897664B2 (zh)
EP (1) EP2549338B1 (zh)
JP (1) JP2014521125A (zh)
KR (1) KR101833375B1 (zh)
CN (1) CN102890438B (zh)
AU (1) AU2012284734B2 (zh)
BR (1) BR112014001383A2 (zh)
RU (1) RU2561768C2 (zh)
TW (1) TW201304973A (zh)
WO (1) WO201301225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6817B2 (ja) * 2011-02-10 2013-06-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33375B1 (ko) * 2011-07-21 2018-02-2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6065650B2 (ja) 2013-02-28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5155B2 (ja) * 2013-08-20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629691B (zh) * 2014-08-22 2019-11-0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EP3086181A4 (en) * 2013-12-18 2017-10-18 Apex Technology Co., Ltd. Developing box
JP6477031B2 (ja) * 2015-03-04 2019-03-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接続部品の案内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連結構造、処理装置
JP6332144B2 (ja) * 2015-05-27 2018-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56845B1 (ko) 2015-12-28 2017-07-1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KR20180051940A (ko) * 2016-11-09 2018-05-1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6590022B2 (ja) * 2018-04-25 2019-10-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7317B2 (ja) 2019-03-27 2023-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91573B2 (ja) 2019-08-29 202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70945B2 (ja) 2020-07-21 202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236993A (zh) * 2021-12-22 2022-03-25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3708B2 (ja) 2003-05-20 2009-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TWI335867B (en) * 2005-03-04 2011-01-11 Canon Kk Toner supply container
US20060271855A1 (en) 2005-05-27 2006-11-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Operating system shell management of video files
JP4760264B2 (ja) * 2005-09-28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19B2 (ja) 2006-01-1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04833B2 (ja) * 2007-05-23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41138B2 (ja) 2007-05-25 2013-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41082B1 (ko) 2007-06-20 2011-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JP4490495B2 (ja) * 2007-10-18 2010-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0064B2 (ja) * 2008-02-29 2010-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25479B1 (ko) 2008-08-19 2015-06-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4587188B2 (ja) * 2008-09-30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77301B2 (ja) 2009-06-30 2012-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33375B1 (ko) * 2011-07-21 2018-02-28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9338A1 (en) 2013-01-23
KR101833375B1 (ko) 2018-02-28
JP2014521125A (ja) 2014-08-25
AU2012284734A1 (en) 2014-02-13
WO2013012255A2 (en) 2013-01-24
RU2561768C2 (ru) 2015-09-10
CN102890438A (zh) 2013-01-23
US20130022367A1 (en) 2013-01-24
CN102890438B (zh) 2017-05-24
US8897664B2 (en) 2014-11-25
AU2012284734B2 (en) 2015-02-05
WO2013012255A3 (en) 2013-04-11
RU2014101620A (ru) 2015-07-27
US20150043937A1 (en) 2015-02-12
KR20130011251A (ko) 2013-01-30
BR112014001383A2 (pt) 2017-02-14
EP2549338B1 (en) 2019-09-04
US9229421B2 (en) 2016-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4973A (zh) 成像裝置
CN103777494B (zh) 成像设备及在成像设备中传输电力和安装显影单元的方法
KR101402546B1 (ko)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1162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90222B1 (ko)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761023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EP246372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ing unit drawer
KR100889820B1 (ko) 현상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KR20130083999A (ko) 화상형성장치
KR20120055431A (ko)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KR20120035962A (ko) 화상형성장치
CN10538874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13010728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71796B2 (ja) 電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3461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265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押込み機構
US106277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0324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32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220020777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220324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79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774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