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0810A -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 Google Patents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0810A
TW201240810A TW100144665A TW100144665A TW201240810A TW 201240810 A TW201240810 A TW 201240810A TW 100144665 A TW100144665 A TW 100144665A TW 100144665 A TW100144665 A TW 100144665A TW 201240810 A TW201240810 A TW 2012408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up
film
polylactic acid
laminated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4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ro Oya
Yuhei Ono
Akihiko Uchiyama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40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08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3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with respect to th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 G02B5/287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ayer of 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2Alternating layers, e.g. ABAB(C), AABBAABB(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6Refle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8Refra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 Y10T428/24975No layer or component greater than 5 mils thi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20124081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層合薄膜,更詳言之,係關於一種 選擇性反射任意波長帶之光之配向層合薄膜。 【先前技術】 層合薄膜係藉由使折射率低之層與折射率高之層交互 層合,利用層間構造之光干涉,可選擇性地反射或透過特 定波長之光而成爲光學干涉薄膜。 如此層合薄膜若經多層層合,而使選擇性反射或透過 之光之波長成爲可見光區域,則獲得利用構造性顯色而設 計性優異之例如具有金屬色調之光澤的薄膜。 而且,此處所得之設計性由於係藉由多層層合薄膜之 構造性顯色所致,故與利用染料等之顯色不同並無褪色問 題。又,如此多層層合薄膜藉由貼合膜厚緩緩變化且具有 不同反射峰之薄膜,可獲得與使用金屬之蒸鍍薄膜等相同 之高反射率,亦可使用作爲具有金屬調光澤之薄膜或反射 • 鏡。 . 作爲此種多層層合薄膜,已提案有其特徵係使用聚乳 酸層,於與該聚乳酸層鄰接之層具有相對於聚乳交酯(聚 乳酸)層之折射率至少約〇.〇3差之折射率之多層層合薄 膜(例如,專利文獻1 )。 聚乳酸層係源自植物之材料不僅具有成爲石油系樹脂 替代品之可能性,且具有不管結晶性爲何,在作爲薄膜時 -5- 201240810 ’顯示幾乎不會因二軸延伸及結晶化而使折射率產生變化 之低折射率之光學特性之優點。 專利文獻1之提案係針對聚乳酸樹脂與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酯或其共聚合聚合物之層合薄膜具體例示,但由於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熔點爲約2 56t,而聚乳酸樹脂之熔 點爲約170°C,故至少層合後,必須在2 80°C左右之溫度保 持層合狀態,會有引起聚乳酸分解物之發生,產生異物缺 陷等’而無法實施均勻延伸處理之問題。又,就熔融黏度 之觀點而言,二者之樹脂大小不同,故無法獲得均一層合 狀態,會有僅能獲得色相斑大的薄膜之問題點。 [專利文獻1]特表2009-50 1 096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解除上述以往技術具有之 問題點,且顯示高的反射率並且色相斑經改善之層合薄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鑑於上述以往技術,尤其針對與聚乳酸層 層合之相配層重複關注並檢討之結果,了解到較好形成兩 層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點之溫度差異爲20°C以下,且相配 層之聚合物之熔點爲23 0°C以下。前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 之技術完全未見到同時滿足該二物性至爲重要之認知、記 載,且,有關實現其之兩層聚合物之具體組合並未提出任 -6 - 201240810 何教示。 而且,作爲其結果,判知專利文獻丨所記載之技 難以製造異物少、且因膜厚斑或延伸配向斑所引起之 部位所致之色相斑或反射率斑等之發生受到抑制之均 膜。 本發明人等針對該問題積極檢討之結果,發現由 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作爲主要重複單位之芳香 酯所構成之層,與聚乳酸、尤其是立體錯合聚乳酸層 合層合時,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且更重複積極檢討 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之目的可藉由下述而達成, 1- 一種配向層合薄膜,其爲層A與層B交互層 且藉由基於層A與層B之折射率差之光學干涉產生反 薄膜,其特徵係層A爲由以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 作爲主要重複單位之芳香族聚酯所成,其層厚在〇 0.5 μιη之範圍,層B係由聚乳酸組成物所成,其層 0.05〜0·5μηι之範圍,而且,於對波長400~ 1 600nm之 反射率曲線中,具有最大反射率比反射率之基準線高 以上之反射峰。 2. 如上述1項所記載之配向層合薄膜,其爲二 向層合薄膜。 3. 如上述1或2項所記載之配向層合薄膜,其 B爲熔點在150°C~230°C之範圍之聚乳酸組成物。 4. 如上述1〜3項中任一項之配向層合薄膜’其 術極 薄膜 勻薄 以三 族聚 之組 ,因 合、 射之 單位 .05- 厚在 光之 20% 軸配 中層 中構 201240810 成層B之聚乳酸組成物之立體錯合結晶化度(S )爲9 0 % 以上。 5. 如上述1〜4項中任一項之配向層合薄膜,其中層 Α係由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以全部重複單位爲基 準佔有90莫耳%以上之芳香族聚酯所成。 6. 如上述1〜5項中任一項之配向層合薄膜’其中於 最外層層合層Β作爲保護層。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顯示高反射率同時改善了異 物缺陷或色相斑之經改善層合薄膜》 且,藉由控制層合數、層厚、薄膜延伸倍率等,可選 擇性反射任意波長帶之光。 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一面顯示高的反射率,一面改 善了因延伸處理所致之厚度變化或層合狀態造成之色相斑 ,且,藉由控制層合數、層厚、薄膜延伸倍率等,可選擇 性反射任意波長帶之光,可利用構造性顯色而賦予具有金 屬調光澤等優異之設計性。且,若經單軸配向,則亦可形 成僅使特定偏光反射之薄膜。 而且,如此層合薄膜可藉由例如著眼於裝飾性之模內 (in mold)成形而作爲貼合於樹脂成形體上之加飾薄膜等 。尤其本發明之薄膜藉由使用聚乳酸而使高溫成形時之彈 性率比過去之層合薄膜低,其結果,具有良好之模內成形 適用性。模內成形中,若使用加入導熱性良好之例如碳纖 -8- 201240810 維等之塡料之熱可塑性樹脂作爲成形基材,使本發明之金 屬調光澤之層合薄膜進行加飾成形時,儘管其一體成形物 係以樹脂作成,仍可製作外觀爲金屬,且觸感亦爲冷的感 覺,賦予彷彿爲金屬成形物之錯覺之樹脂成形物。 再者,亦可較好地使用作爲要求處理性或保護內容物 之高度機械特性之包裝用薄膜、如雙色分光鏡(dichroic mirror)或全像(hologram)封條之防僞薄膜,進而可使 用作爲於近紅外線區域具有反射峰之薄膜、作爲遮斷近紅 外線之熱線反射薄膜或作爲電漿顯示器之近紅外線波長截 斷用薄膜。另外,成爲單軸配向時,亦可使用作爲偏光太 陽眼鏡或反射型偏光薄膜。 【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以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作爲主重複單位之芳香 族聚酯〉 #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爲層合由芳香族聚酯所成之層 A(以下有時簡稱爲層A)與由聚乳酸組成物所成之層B (WT有時簡稱爲層B)而成之配向薄膜,且芳香族聚酯 之主要重複單位爲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本發明 ΐ ’ m謂「主要」意指以芳香族聚酯之全部重複單位爲基 準’ ί占有80莫耳%以上。該聚合物與先前所述之聚乳酸之 1皮^_移點溫度差爲20t以下,且該聚合物之熔點可滿足 201240810 23 0°C以下。熔點超過23(TC時,製膜溫度須設定爲超過 23 0°C之溫度,其結果,會誘發同時熔融擠出之聚乳酸之 分解,而成爲層合薄膜上之異物缺陷或工程污染之原因。 又,芳香族聚酯在不損及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亦可共 聚合習知之共聚合成分,但共聚合時,抑制在以構成芳香 族聚酯之全部二羧酸成分爲基準之未達20莫耳%,就將特 性變化抑制在一定範圍內之觀點而言係較佳,共聚合成分 過多時,熔點降低且結晶性降低,就延伸時不易展現高折 射率之觀點而言,以芳香族聚酯之全部重複單位作爲基準 ,較好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佔有90莫耳%以上 〈聚乳酸組成物〉 另一方面,本發明中,層B較好爲聚乳酸組成物。聚 乳酸組成物較好顯示結晶性,但亦可爲由聚L-乳酸與聚 D-乳酸之混合物作成之非結晶性聚乳酸組成物。構成層B 之聚乳酸組成物更好爲熔點係1 5 0-2 3 0°C之聚乳酸組成物 。熔點未達150 °C,且超過230 °C時,無法均質地保持與層 A之層合狀態。熔點更好爲170〜220 °C。至於顯示該熔點 之聚乳酸可較好地使用光學純度爲9 9%以上之聚L-乳酸、 光學純度爲99%以上之聚D-乳酸 '形成立體錯合結晶之立 體錯合聚乳酸,至於聚乳酸較好使用L-乳酸及/或D-乳酸 佔全部重複單位中之50%以上者。 又,本發明中之聚乳酸組成物較好爲具有立體錯合結 -10- 201240810 晶之立體錯合聚乳酸。 藉由爲具有立體錯合結晶之聚乳酸,可使使用由聚乳 酸所成之層之層合薄膜之耐熱性更爲提高。 本發明中,所謂立體錯合聚乳酸爲包含聚D-乳酸成 分及聚L-乳酸成分,且具有立體錯合結晶者,較好爲以下 式(i)表示之立體錯合結晶度(S)爲90%以上之聚乳酸 組成物。·{立體錯合結晶化度(S )係以示差掃描熱量計( DSC )測定,由未達190 °C下觀測到之聚乳酸均聚物結晶 熔解熱(ΛΗιιη )、在19(TC以上觀測到之聚乳酸立體錯合 結晶熔解熱(△Hmse ),自下式(i )求得。 (S) =[AHmsc/ ( △Hnih + AHmsc) ]xl〇〇 ( i) } 立體錯合結晶化度(S )若爲90%以上,則可獲得具 有高結晶性之立體錯合聚乳酸,尤其較好選擇93 %至 100%之範圍,更好爲95%至100%之範圍。最佳係立體錯 合結晶化度(S )爲1 0 0 %時。 再者本發明中之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較好具有結晶 性’依據以廣角X射線繞射(XRD )測定之繞射峰強度比 ’更好以式(ii)定義之立體錯合結晶化率(Sc)具有 5 〇 %以上。較好選擇5 0至1 0 0 %,又更好爲7 0至1 0 0 %, 最好爲90至1〇〇 %之範圍。
Sc ( %) =[IIsci/ ( ZIsci + lHM) ]xl〇〇 ( ii ) [此處 ’ SIsci = Isel+Isc2 + Isc3,SCi ( i=l 至 3)分別表示 於2Θ = 12·0°、20.7。、24.0。附近之各繞射峰之積分強度, Ihm表示出現在2Θ= 16.5。附近之源自均聚物結晶之繞射峰 -11 - 201240810 之積分強度Ihm]。 再者由同樣觀點,本發明中,聚乳酸均聚物結晶之結 晶化率,尤其以XRD測定之聚乳酸均聚物結晶之結晶化 率至少爲5%,較好選擇5至60%,更好7至50%,又更 好10至45%之範圍。 再者聚乳酸立體錯合聚乳酸之熔點較好選擇190至 23 0°C,更好200至22 5 °C之範圍,由DSC測定之結晶熔解 焓係選擇20J/g以上,較好20至80J/g,更好30至80J/g 之範圍。 其原因係,聚乳酸立體錯合聚乳酸之熔點未達190°C 時,成爲立體錯合結晶形成之意義較小者。且超過230°C 時,在使薄膜製膜時需要超過230°C之高溫條件,會有難 以抑制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之熱分解之情況。 再者關於結晶熔解焓之値亦有相同論點。 該立體錯合結晶化度(S)爲了較好地滿足立體錯合 結晶化率(Sc )、進而上述各種結晶性之參數,聚乳酸中 ’聚D-乳酸成分與聚L-乳酸成分之重量比較好爲90/10 至 10/90 。 更好爲80/20至20/80,又更好爲30/70至70/30,最 好爲40/60至60/40之範圍,理論上較好選擇儘可能接近 1/1。 又,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中之聚乳酸成分有必要爲 5〇重量%以上,較好爲75重量%以上,更好爲95重量% 以上’最好爲1 00重量%。聚乳酸成分未達90重量%,成 -12- 201240810 爲偏離本發明主旨的使用聚乳酸提供配向層合薄膜之主旨 者。含有聚乳酸以外之樹脂時,就薄膜成形性之觀點而言 較好爲熱可塑性樹脂。 至於聚乳酸以外之熱可塑性樹脂,可列舉爲例如聚乳 酸樹脂以外之聚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乙縮醛樹脂、聚 乙烯樹脂及聚丙烯樹脂等聚烯烴系樹脂、聚苯乙烯樹脂、 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氯化聚乙烯樹脂、氯化 聚丙烯樹脂、芳香族及脂肪族之聚酮樹脂、氟樹脂、聚苯 硫醚樹脂、聚醚酮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熱可塑性澱粉樹 脂、AS (丙烯腈•苯乙烯)樹脂、ABS (丙烯腈·苯乙烯 •丁二烯)樹脂、AES (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 )樹脂、ACS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樹脂、聚 氯化乙烯系樹脂、聚偏氯化乙烯樹脂、乙烯酯系樹脂、 MS (甲基丙烯酸•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芳酸 酯樹脂、聚楓樹脂、聚醚楓樹脂、苯氧樹脂、聚苯醚樹脂 、聚-4-甲基戊烯-1、聚醚醯亞胺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等熱 可塑性樹脂,但該等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就與聚乳酸之 相溶性良好,且折射率接近之觀點而言爲較佳。 又,聚乳酸組成物較好含有具有特定官能基之化合物 作爲耐濕熱性改善劑。至於耐濕熱性改善劑較好爲主要作 爲羧基末端基封端劑之功能者,可例示爲碳二醯亞胺化合 物、芳香族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 物,但就效果方面較好爲碳二醯亞胺化合物。調配量爲每 100重量份之聚乳酸組成物,較好爲0.001〜5重量份之範 -13- 201240810 能不 不佳 而不 亞胺 醯亞 及末 基與 ,而 (6) 亞胺 基碳 亞胺 胺、 醯亞 環己 、伸 醯亞 〇 二苯 圍。比0.001重量份少時作爲羧基封端劑而發揮之功 足。又超過該範圍時,會有多量使用之藥劑分解等之 副反應造成樹脂色相惡化或者產生可塑化之顧慮變大 佳。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爲分子內至少具有一個碳二醯 官能基之化合物,例示有例如下述化合物。尤其碳二 胺化合物即使以下述式(6 )之機制而發生末端雙鍵 端羧基,且因水解而發生末端羧基,亦可藉由末端羧 碳二醯亞胺反應使末端封端及高分子鏈延長成爲可能 可防止脆化。
Γ 1 C-C-OH HC-C-0-
H II II o ch2 至於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例示爲二環己基碳二醯 、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二異丁基碳二醯亞胺、二辛 二醯亞胺、辛基癸基碳二醯亞胺、二第三丁基碳二醯 、二苄基碳二醯亞胺、N-十八烷基-Ν’-苯基碳二醯亞 Ν-苄基-Ν’-苯基碳二醯亞胺、Ν-苄基-Ν’-甲苯基碳二 胺、Ν-甲苯基-Ν’-環己基碳二醯亞胺、對-伸苯基雙( 基碳二醯亞胺)、六亞甲基雙(環己基碳二醯亞胺) 乙基雙(苯基碳二醯亞胺)、伸乙基雙(環己基碳二 胺)等之單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或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 又,至於芳香族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例示爲例如 基碳二醯亞胺、二-鄰-甲苯基碳二醯亞胺、二-對-甲苯基 碳二醯亞胺、雙(對-胺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對-氯 -14 - 201240810 苯基)碳二醯亞胺 '雙(鄰-氯苯基)碳二醯亞胺、雙( 鄰-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對-乙基苯基)碳二醯亞 胺、雙(鄰-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對-異丙基苯 基)碳二醯亞胺、雙(鄰-異丁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 (對-異丁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5-二氯苯基)碳二 醯亞胺、雙(2,6-二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6_二 乙基本基)碳一醱亞胺、雙(2 -乙基-6-異丙基苯基)碳二 醯亞胺、雙(2 -丁基·6 -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 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6-二第三丁基苯 基)碳二醯亞胺、雙(2,4,6-三甲基苯基)碳二醯亞胺、 雙(2,4,6·三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雙(2,4,6·三丁基 苯基)碳二醯亞胺、二β-萘基碳二醯亞胺、Ν-甲苯基_Ν,_ 苯基碳二醢亞胺、對-伸苯基雙(鄰-甲苯基碳二醯亞胺) 、對-伸苯基雙(對-氯苯基碳二醯亞胺)、2,6,2,,6,_四異 丙基二苯基碳二醯亞胺等之單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或聚碳二 醯亞胺化合物。 另外該等中亦可較好地使用工業上可取得之二環己基 碳二醯亞胺、雙(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醯亞胺。市售 之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具有不須合成即可利用之優點。該 市售之聚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較好地例示爲例如購自曰 清紡化學(股)之以「CARBODLITE」(註冊商標)之商 品名銷售之「CARBODLITE」(註冊商標)L A -1,或者 HMV-8CA,水性類「CARBODLITE」(註冊商標)V-〇2、 「CARBODLITE」V-02-L2、「CARBODLITE」V-04、 「 -15- 201240810 CARBODLITE」E-01 、 「CARBODLITE」E-02 、 「 CARBODLITE」E-03A、 「CARBODLITE」E-04,購自日 本Rhein Chemie (股)之以「STABAXOL」(註冊商標) 之商品名銷售之「STABAXOL」(註冊商標)I、 「 STABAXOL j (註冊商標)P、「STABAXOL」(註冊商 標)P-100 等》 至於碳二醯亞胺化合物最佳者爲國際公開 WO20 10/ 071213號說明書所提案之具有環狀構造之碳二醯亞胺,由 於在樹脂熔融等時不會釋出異氰酸酯等之有害氣體故可較 佳地使用。再者’環狀碳二醯亞胺與鏈狀碳二醯亞胺相比 ,就下述方面較爲有利。亦即,環狀碳二醯亞胺與聚乳酸 之殘基末端基反應時,就納入高分子鏈末端之方面而言, 使其末端成爲異氰酸酯基’不使低分子之異氰酸酯基游離 ,可進而藉由該異氰酸酯基使高分子鏈延長。 該環狀構造具有一個碳二醯亞胺基(-N = C = N-)且其 第一個氮與第二個氮係藉由鍵結基鍵結。其一個環狀構造 中’僅具有一個碳二醯亞胺基,但若例如於螺環等之分子 中具有複數個環狀構造時’鍵結於螺原子之各個環狀構造 中具有一個碳二醯亞胺基,則當然作爲化合物亦係具有複 數個碳二醯亞胺基。 環狀構造中之原子數較好爲8 ~ 5 0個,更好爲i 0〜3 0 個,又更好爲1 〇〜20個。 此處’所S胃環狀構造中之原子數意指直接構成環構造 之原子之數’例如8員環則爲8,50員環則爲50。係由於 -16- 201240810 若環狀構造中之原子數小於8,則會有環狀碳二醯亞胺化 合物之安定性降低,而難以保管、使用之情況。且就反應 性之觀點而言,關於環員數之上限値並無特別限制,但由 於若超過50之原子數之環狀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合成上困 難,而發生成本大幅上升之情況。就該觀點而言環狀構造 中之原子數較好選擇1〇~3〇,更好10〜20之範圍》 環狀構造較好爲以下述式(10)表示之構造。
式中,Q亦可分別含有雜原子以及取代基,爲脂肪族 基、脂環族基、芳香族基或該等之組合之2〜4價之鍵結基 。所謂雜原子’於該情況意指〇、N、S、P。該鍵結基之 價中之兩個價係爲形成環狀構造而使用。Q爲3價或4價 之鍵結基時,透過單鍵、雙鍵、原子、原子團,與聚合物 或其他環狀構造鍵結。 鍵結基亦可分別含有雜原子以及取代基,且爲2〜4價 之碳數1〜20之脂肪族基、2〜4價之碳數3〜20之脂環族基 、2〜4價之碳數5〜15之芳香族基或者該等之組合,且選 擇具有爲了形成上述規定之環狀構造之必要碳數之鍵結基 。組合之例列舉爲伸烷基與伸芳基之結合,如伸烷基-伸 芳基之構造等。 鍵結基(Q)較好爲以下述式(10-1) 、(1〇-2)或 (10-3)表示之2〜4價之鍵結基。 -17- 201240810 -Ar1~r〇-X1—1-〇—Ar2— (10-1) R1-^0—X2-f〇—R2- k (10-2) -X3- (10-3) 式中,Ar1及Ar2可各自獨立,分別含有雜原子以及 取代基,且爲2〜4價之碳數5〜15之芳香族基。 至於芳香族基亦可分別具有含雜原子之雜環構造,列 舉爲碳數5~15之伸芳基、碳數5〜15之芳三基、碳數 5~15之芳四基。至於伸芳基(2價)列舉爲伸苯基、萘二 基等。至於芳三基(3價)列舉爲苯三基、萘三基等。至 於芳四基(4價)列舉爲苯四基、萘四基等。該等芳香族 基亦可具有取代基。至於取代基列舉爲碳數1~20之烷基 、碳數6~ 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 酯基、醚基、醛基等。 R1及R2各自獨立亦可分別含有雜原子以及取代基, 且爲2〜4價之碳數1〜20之脂肪族基、2〜4價之碳數3〜20 之脂環族基及該等之組合,或者該等脂肪族基、脂環族基 與2〜4價之碳數5~15之芳香族基之組合。 至於脂肪族基,列舉爲碳數1〜20之伸烷基、碳數 卜20之烷三基、碳數1〜20之烷四基等。伸烷基列舉爲亞 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 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二烷基、伸十六烷基 等。至於烷三基列舉爲甲烷三基、乙烷三基、丙烷三基、 丁烷三基、戊烷三基、己烷三基、庚烷三基、辛烷三基、 -18- 201240810 壬烷三基、癸烷三基、十二碳烷三基、十六碳烷三基等。 至於烷四基列舉爲甲烷四基、乙烷四基、丙烷四基、丁院 四基、戊烷四基、己烷四基、庚烷四基、辛烷四基、壬院 四基、癸烷四基、十二烷四基、十六烷四基等。該等脂肪 族基亦可具有取代基。至於取代基例舉爲碳數1~20之院 基、碳數6~ 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 、酯基、醚基、醛基等。 至於脂環族基列舉爲碳數3〜20之伸環烷基、碳數 3〜20之環院三基、碳數3~20之環院四基。伸環院基列舉 爲伸環丙基、伸環丁基、伸環戊基、伸環己基、伸環庚基 、伸環辛基、伸環壬基、伸環癸基、伸環十二院基、伸環 十六烷基等。環烷三基列舉爲環丙烷三基' 環丁烷三基、 環戊烷三基、環己烷三基、環庚烷三基、環辛烷三基、環 壬烷三基、環癸烷三基、環十二烷三基、環十六烷三基等 。環烷四基列舉爲環丙烷四基、環丁烷四基、環戊烷四基 、環己烷四基、環庚烷四基、環辛烷四基、環壬烷四基、 環癸烷四基、環十二烷四基、環十六烷四基等。該等脂環 族基亦可經取代。至於取代基列舉爲碳數1〜2 0之烷基、 碳數6〜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酯 基、醚基、醛基等。 至於芳香族基亦可分別具有含雜原子之雜環構造,舉 例爲碳數5〜15之伸芳基、碳數5〜15之芳三基、碳數 5~15之芳四基。伸芳基列舉爲伸苯基、萘二基等》芳三基 (3價)列舉爲苯三基、萘三基等。芳四基(4價)列舉 -19- 201240810 爲苯四基、萘四基等。該等芳香族基亦可經取代。至於取 代基列舉爲碳數1〜20之烷基、碳數6〜15之芳基、鹵素原 子、硝基、酿胺基、經基、酯基、酸基、醒基等。 X1及X2各獨立亦分別可含雜原子及取代基,可爲 2~4價之碳數1〜20之脂肪族基、2〜4價之碳數3~20之脂 環族基、2~4價之碳數5〜15之芳香族基、或者該等之組 合。 至於脂肪族基,列舉爲碳數1~20之伸烷基、碳數 1〜20之烷三基、碳數1~20之烷四基等。伸烷基列舉爲亞 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 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二烷基、伸十六烷基 等。至於烷三基列舉爲甲烷三基、乙烷三基、丙烷三基、 丁烷三基、戊烷三基、己烷三基、庚烷三基、辛烷三基、 壬烷三基、癸烷三基、十二碳烷三基、十六碳烷三基等。 至於烷四基列舉爲甲烷四基、乙烷四基、丙烷四基、丁烷 四基、.戊烷四基、己烷四基、庚烷四基、辛烷四基、壬烷 四基、癸烷四基、十二烷四基、十六烷四基等。該等脂肪 族基亦可具有取代基。至於取代基例舉爲碳數1〜20之烷 基、碳數6〜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 、酯基、醚基、醛基等。 至於脂環族基,列舉爲碳數3~20之伸環烷基、碳數 3〜20之環烷三基、碳數3~20之環烷四基。伸環烷基列舉 爲伸環丙基、伸環丁基、伸環戊基、伸環己基、伸環庚基 、伸環辛基、伸環壬基、伸環癸基、伸環十二烷基、伸環 -20- 201240810 十六院基等。環院三基列舉爲環丙院三基、環丁焼三基、 環戊垸三基、環己院三基、環庚院三基、環辛院三基、環 壬烷三基、環癸烷三基、環十二烷三基、環十六院三基等 。至於環烷四基列舉爲環丙烷四基、環丁烷四基、環戊院 四基、環己烷四基、環庚烷四基、環辛烷四基、環壬院四 基、環癸烷四基、環十二垸四基、環十六院四基等。該等 脂環族基亦可經取代。至於取代基列舉爲碳數1〜20之院 基、碳數6〜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酿胺基、經基 、酯基、醚基、醛基等》 至於芳香族基亦可分別具有含雜原子之雜環構造,且 舉例爲碳數5~15之伸芳基、碳數5〜15之芳三基、碳數 5〜15之芳四基。至於伸芳基列舉爲伸苯基、萘二基等。至 於芳三基(3價)列舉爲苯三基、萘三基等。至於芳四基 (4價)列舉爲苯四基、萘四基等。該等芳香族基亦可經 取代。至於取代基列舉爲碳數1〜20之烷基、碳數6〜15之 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酯基、醚基、醛 基等。 式(10-1) 、(10-2)中,s、k爲0〜10之整數,較 好爲0〜3之整數,更好爲〇~1之整數。s及k超過10時, 環狀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在合成上困難,而發生成本大幅上 升之情況》就該觀點而言,整數較好選擇0~3之範圍。又 ,s或k爲2以上時,作爲重複單位之X1或X2亦可與其 他X1或X2不同。 X3亦可分別含有雜原子及取代基,爲2~4價之碳數 -21 - 201240810 1〜20之脂肪族基、2〜4價之碳數3〜20之脂環5 價之碳數5〜15之芳香族基、或該等之組合。 至於脂肪族基,列舉爲碳數1〜20之伸烷 1〜20之烷三基、碳數1〜20之烷四基等。伸烷基 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 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二烷基、伸 等。烷三基列舉爲甲烷三基、乙烷三基、丙烷三 三基、戊烷三基、己烷三基、庚烷三基、辛烷三 三基、癸烷三基、十二碳烷三基、十六碳烷三基 基列舉爲甲烷四基、乙烷四基、丙烷四基、丁烷 烷四基、己烷四基、庚烷四基、辛烷四基、壬烷 院四基、十二烷四基、十六烷四基等。該等脂肪 含有取代基,至於取代基例舉爲碳數1〜20之烷 6-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 基、醛基等》 至於脂環族基,列舉爲碳數3~20之伸環烷 3~2〇之環烷三基、碳數3〜20之環烷四基。伸環 爲伸環丙基、伸環丁基、伸環戊基、伸環己基、 、伸環辛基、伸環壬基、伸環癸基、伸環十二烷 十六烷基等。至於環烷三基列舉爲環丙烷三基、 基、環戊烷三基、環己烷三基、環庚烷三基、環 、環壬烷三基、環癸烷三基、環十二院三基、環 基等。至於環烷四基列舉爲環丙烷四基 '環丁烷 戊烷四基、環己烷四基、環庚院四基、環辛烷四 矣基、2〜4 基、碳數 列舉爲亞 基、伸庚 十六烷基 基、丁烷 基、壬烷 等。烷四 四基、戊 四基、癸 族基亦可 基、碳數 酯基、醚 基、碳數 烷基列舉 伸環庚基 基、伸環 環丁烷三 辛烷三基 十六院二 四基、環 基、環壬 -22- 201240810 烷四基、環癸烷四基、環十二烷四基、環十六烷四基等。 該等脂環族基亦可經取代’至於取代基列舉爲碳數1〜20 之烷基、碳數6~ 15之芳基、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 羥基、酯基、醚基、醛基等。 至於芳香族基亦可分別具有含雜原子之雜環構造,且 爲碳數5〜15之伸芳基、碳數5〜15之芳三基、碳數5〜15 之芳四基。至於伸芳基列舉爲伸苯基、萘二基等》至於芳 三基(3價)列舉爲苯三基、萘三基等。至於芳四基(4 價)列舉爲苯四基、萘四基等。該等芳香族基亦可經取代 。至於取代基列舉爲碳數1~2〇之烷基、碳數6~ 15之芳基 、鹵素原子、硝基、醯胺基、羥基、酯基、醚基、醛基等 〇 又,Ar1、Ar2、R1、R2、X1、X2及 X3亦可含有雜原 子,且,Q爲2價之鍵結基時,Ar^Ai^'R^R^X1、 X2及X3全部爲二價基。Q爲三價之鍵結基時,Ar1、Ar2 > R1 ' R2 > X1 > X2 S X3內之一個爲三價基。Q爲四價之 鍵結基時,Ar1、Ar2、R1、R2、X1、X2及X3內之一個爲 四價基,或兩個爲三價基。 本發明中使用之環狀碳二醯亞胺更好爲以下述式(14 )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Q。爲脂肪族基、脂環族基、芳香族基或該等之 -23- 201240810 組合之四價鍵結基’亦可具有雜原子。Z1及Z2爲擔持環 狀構造之擔體。Z1及Z2亦可相互鍵結形成環狀構造。 脂肪族基、脂環族基、芳香族基係與式(10)中說明 者相同。但’式(14)之化合物中,Q。爲4價。據此,該 等基內之一個爲四價基,或兩個爲三價基。Q。較好爲以下 述式(14-1) 、(14-2)或(14-3)表示之四價鍵結基。
Xc3— (14-1) (14-2) (14-3)
Arc1、Are2、Rc〗、Rc2、X。1、xc2、Xc3、s 及 k 係與各 式(10-1 )〜(10.3 )之 Ar1、Ar2、R1、R2、X1、X2、X3 、s 及 k 相同》但,Aq1、Arc2、Rj、Rc2、Xc1、Xc2 及 Xc3之該等內之一個爲四價基,或兩個爲三價基。
Zi及Z2較好各獨立爲單鍵、雙鍵、原子、原子團或 聚合物。Z1及z2爲鍵結部,複數個環狀構造係透過21及 Z2鍵結,形成以式(14)表示之構造。至於該環狀碳二醯 亞胺化合物(1 4 )可列舉爲下述化合物。 -24- 201240810
〇 ο
該等環狀碳二醯亞胺化合物可參照國際公開WO20 10/ 07 1 2 1 3號說明書之製造例容易地製造。 至於環氧化合物,可較佳地使用縮水甘油醚化合物、 -25- 201240810 縮水甘油酯化合物、縮水甘油基胺化合物、縮水甘油基醯 亞胺化合物、縮水甘油基醯胺化合物、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〇 至於縮水甘油醚化合物之例,可列舉爲硬脂基縮水甘 油醚、苯基縮水甘油醚、環氧乙烷月桂基醇縮水甘油醚、 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 二縮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四亞甲基二醇 二縮水甘油醚、丙三醇三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 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縮水甘油醚、其他雙(4-羥基苯基 )甲烷等之雙酚類與表氯醇之縮合反應獲得之雙酚A二縮 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等,其中以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型環 氧樹脂較佳》至於縮水甘油酯化合物之例列舉爲例如苯甲 酸縮水甘油酯、硬脂酸縮水甘油酯、新癸酸(versatic acid )縮水甘油酯、對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苯二甲酸 二縮水甘油酯、環己烷二羧酸二縮水甘油酯、己二酸二縮 水甘油酯、琥珀酸二縮水甘油酯、十二烷二酸二縮水甘油 酯、連苯四酸四縮水甘油酯等,其中以苯甲酸縮水甘油酯 、新癸酸縮水甘油酯較佳。 至於縮水甘油胺化合物之例,列舉爲例如四縮水甘油 基胺二苯基甲烷、三縮水甘油基-對-胺基苯酚、二縮水甘 油基苯胺、二縮水甘油基亞胺、四縮水甘油基間二甲苯基 二胺、三縮水甘油基異氰尿酸酯等。 至於縮水甘油基醯亞胺、縮水甘油基醯胺化合物之例 ,列舉爲例如N-縮水甘油基苯二甲醯亞胺、N-縮水甘油 -26- 201240810 基-4,5 -二甲基苯二甲醯亞胺、N -縮水甘油基-3,6 -二甲基苯 二甲醯亞胺、N-縮水甘油基琥珀醯亞胺、N-縮水甘油基-1,2,3,4-四羥基苯二甲醯亞胺、N·縮水甘油基馬來醯亞胺 ' N-縮水甘油基苯甲醯胺、N-縮水甘油基硬脂醯胺等,其 中以N-縮水甘油基醯亞胺較佳。 至於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之例,列舉爲3,4-環氧基環己 基·3,4-環己基羧酸酯、雙(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己二 酸酯、乙烯基環己烯二環氧化物、N-甲基-4,5-環氧基環己 烷-1,2-二羧酸醯亞胺、N-苯基-4,5-環氧基環己烷-1,2-二 羧酸醯亞胺等。進而至於亦較佳使用之劑,列舉爲含有上 述化合物作爲單體單位之聚環氧化合物尤其是側鏈上保有 環氧基作爲懸垂基之聚環氧化合物等。 至於其他環氧化合物,可使用環氧化大豆油、環氧化 亞麻仁油、環氧化鯨油等環氧改質之脂肪酸甘油’酸酣醒 清漆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環氧樹脂等。 至於噁唑啉化合物,列舉爲例如2_甲氧基-2-嚼哩琳 、2-丁氧基-2-噁唑啉、2-硬脂基氧基-2-嚼唑啉、2-環己基 氧基-2-噁唑啉、2-烯丙氧基-2-噁唑啉、2-苄氧基-2-嚼嗤 啉、2-對-苯基苯氧基-2-噁唑啉、2-甲基-2-噁唑啉、2_環 己基-2-噁唑啉、2-甲基丙烯基-2-噁唑啉、2-巴豆基-2-噁 哗琳、2-苯基_2·嚼哩啉、2 -鄰-乙基本基_2-螺哗啉2鄰 丙基苯基-2-噁唑啉、2-對-苯基苯基·2_噁唑啉、2,2’-雙( 2-噁唑啉)、2,2’-雙(4-甲基-2-噁唑啉)、2,2’-雙(4-丁 基·2-噁唑啉)、2,2,-間-伸苯基雙(2-噁唑啉)、2,2 -對_ -27- 201240810 伸苯基雙(4 -甲基-2·噁唑啉)、2,2’-對-伸苯基 甲基-2-噁唑啉)、2,2’-伸乙基雙(2-噁唑啉) 亞甲基雙(2-噁唑啉)、2,2’-六亞甲基雙(2-喔 2,2’ -伸乙基雙(4 -甲基-2-噁唑啉)、2,2’-四亞 4,4’-二甲基-2-噁唑啉)、2,2’-伸環己基雙(2-、2,2’-二伸苯基雙(4-甲基-2-噁唑啉)等。 本發明中之聚D_乳酸成分係由D-乳酸單位 好爲由90至100莫耳%之D-乳酸單位及0至1< D-乳酸以外之共聚合單位所構成。進而聚L-乳酸 L-乳酸單位構成,較好爲由90至100莫耳%之 位及0至1 0莫耳%之L-乳酸以外之共聚合單位戶/ 上述中,D-乳酸單位、L-乳酸單位更好選擇 莫耳%,又更好98至100莫耳%之範圍。 L-乳酸單位、D-乳酸單位以外之共聚合單位 〇至10莫耳%,更好爲0至5莫耳%,又更好爲 耳%之範圍。 共聚合單位例示爲源自具有兩個以上可形成 能基之二羧酸、多元醇、羥基羧酸、內酯等單位 種構成成分所成之源自各種聚酯、各種聚醚、各 酯等之單位。 至於二羧酸列舉爲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 、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至於多元醇列舉 、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 山梨糖醇酐、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 雙(4,4,-、2,2’-四 唑啉)、 甲基雙( 噁唑啉) 構成,較 |莫耳%之 成分係由 L-乳酸單 構成。 95 至 100 較好選擇 〇至2莫 酯鍵之官 及該等各 種聚羧酸 、癸二酸 爲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28- 201240810 '聚丙二醇等脂肪族多元醇類或雙酚與環氧乙烷加成而成 者等之芳香族多元醇等。至於羥基羧酸,列舉爲乙醇酸、 羥基丁酸等。至於內酯,列舉爲乙交酯(glycolide ) > ε- 己內酯、β·丙內酯、δ-丁內酯、β-或γ-丁內酯、戊內酯、 δ-戊內酯等。 聚L -乳酸及聚D -乳酸可藉過去習知之方法製造。 例如,可在含金屬之觸媒存在下,藉由使L-乳交酯或 者D -乳交酯開環聚合而製造。又使含有含金屬之觸媒之 低分子量聚乳酸依需要結晶化後,或者未經結晶化,在減 壓下或自常壓加壓化,在惰性氣體氣流存在下或不存在下 ’經固相聚合而製造。進而可在有機溶劑存在或不存在下 ,藉由使乳酸脫水聚合之直接聚合法製造。 聚合反應可藉過去習知之反應容器進行,例如開環聚 合或直接聚合法中,可單獨或並列使用具備螺旋帶式葉片 、高黏度用攪拌葉片之立式反應器或臥式反應器。且,可 爲批式或連續式或半批式之任一種,亦可組合該等。 亦可使用醇作爲聚合起始劑。至於該醇較好爲不妨礙 聚乳酸聚合之不揮發性者,可適當地使用例如癸醇、十二 烷醇、十四烷醇、十六烷醇、十八烷醇、乙二醇、三羥甲 基丙烷、季戊四醇等。 固相聚合法中使用之低分子量聚乳酸(預聚物)經預 先結晶化,就防止樹脂顆粒熔著方面而言可謂是較佳實施 形態。預聚物係在立式或臥式反應容器,或者如滾筒型或 窯之使容器本身旋轉之反應容器(旋轉窯等)中,在預聚 -29- 201240810 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至未達熔點之溫度範圍內以固體狀態聚 合。 至於含金屬之觸媒,例示爲鹼金屬、鹼土類金屬、稀 土類、過渡金屬類、鋁、鍺、錫、銻、鈦等之脂肪酸鹽、 碳酸鹽、硫酸鹽、磷酸鹽、氧化物、氫氧化物、鹵化物、 醇酸鹽等。其中以含有由錫、鋁、鋅、鈣、鈦、鍺、錳、 鎂及稀土類元素選擇之至少一種金屬之脂肪酸鹽、碳酸鹽 、硫酸鹽、磷酸鹽、氧化物、氣氧化物、鹵化物、醇酸鹽 較佳。 就觸媒活性、副反應少之觀點而言,例示之較佳觸媒 爲錫化合物,具體而言爲氯化亞錫、溴化亞錫、碘化亞錫 、硫酸亞錫、氧化錫、肉豆蔻酸錫、辛酸錫、硬脂酸錫、 四苯基錫等含錫化合物。 其中,較好地例示爲錫(Π)化合物,具體而言爲二 乙氧基錫、二壬氧基錫、肉豆蔻酸錫(II)、辛酸錫(II )、硬脂酸錫(II)、氯化錫(II)等。 觸媒之使用量爲每lKg之乳交酯爲0.42xl0_4至100X 1 〇_4 (莫耳),進而考慮反應性、所得聚乳交酯類之色調 、安定性時,爲1.68xl(T4至42.1χ1(Γ4 (莫耳),最好爲 2.53χ10_4 至 16·8χ10·4 (莫耳)。 聚酸聚合中使用之含金屬之觸媒較好在聚乳酸使用之 前,以過去習知之失活劑惰性化。 至於該失活劑列舉爲例如由具有亞胺基且配位於聚合 金屬觸媒上之螯合配位子之群組所成之有機配位基及二氫 -30- 201240810 氧代磷(I)酸、二氫四氧代二磷(II,II)酸、氫三氧代鱗 (in )酸、二氫五氧代二磷(III )酸、氫五氧代二磷( II,IV )酸、十二氧代六磷(III)酸、氫八氧代三磷( III,IV,IV)酸、八氧代三磷(IV,III,IV)酸、氫六氧代二 磷(III,V)酸、六氧代二磷(IV)酸、十氧代四磷(Iv) 酸、十一氧代四磷(IV)酸、enea氧代三磷(V,IVIV) 酸(enea oxo triphosphoric acid) 等酸價數5以下之低氧 化數磷酸,以式xH20,yP2〇5表示,x/y = 3之原隣酸, 2>x/y>l ’依縮合度稱爲二磷酸、三磷酸、四磷酸、五憐 酸等之多磷酸及該等之混合物’以x/y=l表示之偏磷酸, 尤其三偏磷酸、四偏磷酸,以l>x/y>〇表示、留有五氧化 磷構造之一部份且具有網目構造之超磷酸(該等統稱爲偏 磷酸系化合物),及該等之酸之酸性鹽、一元、多元之醇 類、或者聚烷二醇類之部分酯、完全酯、膦醯基取代之低 級脂肪族羧酸衍生物等。 就觸媒失活能而言,可較好地使用以式χΗ20 · yP2〇5 表示’且x/y = 3之原磷酸,2>x/y>l,依縮合度稱爲二磷 酸、三磷酸、四磷酸、五磷酸等之多磷酸及該等之混合物 ’以x/y=l表示之偏磷酸,其中三偏磷酸、四偏磷酸、以 i>x/y>〇表示、留有五氧化磷構造之一部份且具有網目構 造之超磷酸(該等統稱爲偏磷酸系化合物),及該等之酸 之酸性鹽、一元、多元之醇類、或者聚烷二醇類之部分酯 磷氧代酸或者該等之酸性酯類,膦醯基取代之低級脂肪族 羧酸衍生物及上述之偏磷酸系化合物。 -31 - 201240810 本發明中使用之偏磷酸系化合物包含使3至200 右之磷酸單位縮合而成之環狀偏磷酸或具有立體網目 之超領域偏磷酸或該等之(驗金屬鹽、鹼土類金屬鹽 鹽)。其中較好使用環狀偏磷酸鈉或超領域偏磷酸鈉 醯基取代之低級脂肪族羧酸衍生物之二己基膦醯基乙 酸酯(以下有時簡稱爲DHPA)等。 本發明中使用之聚乳酸較好爲含乳交酯量爲1至 (wt ppm )者。聚乳酸中所含之乳交酯在熔融加工時 使樹脂劣化,色調變差,依據些情況會有無法使用作 品之情況》 剛經熔融開環聚合後之聚L-乳酸及/或聚D-乳酸 含有1至5重量%之乳交酯,但自聚L-乳酸及/或聚 酸聚合結束之時點至聚乳酸成形爲止之間之任意階段 由過去習知之乳交酯減量法,亦即單獨或組合實施以 或多軸擠出機之真空脫揮發物法或於聚合裝置內之高 處理等,可將乳交酯減低之較佳範圍。 乳交酯之含量愈少,則樹脂之熔融安定性、耐濕 定性愈提高,且亦有降低樹脂熔融黏度之優點,符合 之目的之含量爲合理的、經濟的。亦即,設定在達成 之熔融安定性之1至lOOOppm係合理的。進而較好選 至700ppm,更好2至500ppm,最好5至lOOppm之 〇 藉由使聚乳酸成分具有該範圍之乳交酯含量,可 本發明中之薄膜熔融製膜時之樹脂安定性,可效率良 個左 構造 、銷 、膦 基乙 5000 ,會 爲製 通常 D-乳 ,藉 單軸 真空 熱安 期望 實用 擇1 範圍 提高 好地 -32- 201240810 進行薄膜之製造之優點且可提高薄膜之耐濕熱安定性、低 氣體性。 本發明中使用之聚乳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考量成形 加工性與所得成形品之機械的、熱物性之關係加以選擇。 亦即,用以發揮組成物之強度、伸長度、耐熱性等之機械 的、熱物性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好爲8萬以上,更好爲10 萬以上,又更好爲13萬以上。然而,重量平均分子量上 升之同時,聚乳之溶融黏度亦指數函數性地上升,於進行 熔融製膜時,爲使樹脂黏度成爲可製膜之範圍,有產生必 須將製膜溫度設定在高至聚乳酸之耐熱溫度以上之情況。 具體而言,聚乳酸在超過3 OOt之溫度進行製膜時, 由於樹脂之熱分解使薄膜品著色,成爲作爲商品之價値低 者之可能性高。據此,聚乳酸組成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 好爲50萬以下,更好爲40萬以下,又更好爲30萬以下 。因此聚乳酸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好爲8萬至50萬,更 好爲10萬至40萬,又更好爲13萬至30萬。 以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平均分子量(Μη)之 比稱爲分子量分散(Mw/Mn )。分子量分散較大時,意指 相較於平均分子量,大分子或小分子之比例較多。 亦即,例如重量平均分子量爲25萬左右,分子量分 散3以上之聚乳酸會有分子量比25萬大之分子之比例變 大之情況。該情況下,熔融黏度變大,上述意味成形上不 佳》又爲8萬左右之較小重量平均分子量且分子量分散大 的聚乳酸組成物,會有分子量比8萬小的分子之比例變大 -33- 201240810 之情況,該情況下,薄膜之機械物性之耐久性變小 用上不佳。就該觀點而言分子量分散之範圍較好爲 2.4,更好爲1.6至2.4,又更好爲1.6至2.3之範圍 使用立體錯合聚乳酸作爲本發明之聚乳酸組成 可藉由使如前述之聚L-乳酸成分與聚D-乳酸成分 比計爲10/90至90/10之範圍予以接觸,較好藉由 觸,更好藉由熔融混練接觸而獲得。 該聚L-乳酸成分與聚D-乳酸成分之接觸時之 聚乳酸熔融時之安定性及立體錯合結晶化度提高之 言,係選擇220°C至290°C,較好爲220°C至280°C 爲22 5 °C至275 °C之範圍。 熔融混練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但較好地使用過 之批次式或連續式之熔融混合裝置。例如,可使用 拌槽、單軸、二軸擠出機,捏合機、無軸籠型攪拌 有重機械製程設備(股)製造之「BIVOLAK」(註 )、三菱重工業(股)製造之 N-SCR,日立 TECHNOLOGY (股)製造之具備葉片式、格子葉 KENIX式攪拌機、或者SULZER式SMLX型靜混合 型聚合裝置等。 本發明中使用之聚乳酸,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 內,較好使用調配特定添加物以安定且高度促進立 聚乳酸結晶之形成之之方法。 亦即,列舉爲例如添加以下述式(22 )或(23 之磷酸金屬鹽作爲立體錯合結晶化促進劑之方法(1 ,在使 1.5至 〇 物時, 以重量 熔融接 溫度就 觀點而 ,更好 去習知 熔融攪 槽、住 冊商標 PLANT 片式或 機之管 之範圍 體錯合 )表示 )0 -34- 201240810
(2 2) 式(22)中,R11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i〜4之烷基 ’且Rl2、R1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K2之烷 基’ 表示鹼金屬原子、鹼土類金屬原子、鋅原子或鋁 原子,P表示1或2,qM M!爲鹼金屬原子、鹼土類金屬 原子、鋅原子時表示〇,於Μι爲鋁原子時表示1或2。
(2 3) 式(23)中R14、R!5及各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碳原 子數1〜12之烷基,m2表示鹼金屬原子鹼土類金屬原子 、鋅原子龍原子’卩㈣隸金屬原子 鹼土類金屬原子、鋅原子時表示〇,於M2爲鋁原子時 表示1或2。 Μ 1、M2 較 Na ' A1、Li 以式(22)或(23)表示之磷酸金屬鹽之 好爲 Na、K、Al、Mg、Ca、u,尤其,在 κ、 -35 201240810 中以Li、A1最適用。 該等磷酸金屬鹽例示較佳之劑爲ADEKA (股)製之 商品名「ADEKASTAB」(註冊商標)NA-11、NA-71等。 較好相對於聚乳酸,磷酸金屬鹽使用0.00 1至2wt%,較 好使用0.005至1%,更好使用〇.〇1至〇.5wt%,又更好使 用0.02至0.3 wt%。過少時,提高立體錯合結晶化度(S ) 之效果小,過大時會降低立體錯合結晶熔點故而不佳。 再者依據需要,爲強化磷酸金屬鹽之作用,可倂用以 下記載之習知結晶化核劑。其中較好選擇矽酸鈣、滑石、 高嶺土、蒙脫土。 結晶化核劑之使用量係選擇爲相對於聚乳酸係 0.05wt%至 5wt%,更好選擇〇.〇6至 2wt%,又更好選擇 0.06至lwt%之範圍。 又,亦可採用添加立體結晶化助劑[分子中具有至少 一個由(環氧基、噁唑啉基、噁嗪基、異氰酸酯基、烯酮 基及碳二醯亞胺基)(以下有時簡稱爲特定官能基)之群 組選出之官能基之化合物]之方法(2)。 此處,所謂立體錯合結晶化助劑係本發明人等所推測 爲特定官能基與聚乳酸之分子末端反應,部分地連結聚L-乳酸單元與聚D-乳酸單元,而促進立體錯合結晶之形成 者之劑類。 至於立體錯合結晶化助劑可適當地使用以下所記載之 過去作爲聚酯之羧基末端基封端劑而已知之劑。其中,就 立體錯合結晶形成促進效果而言較好選擇碳二醯亞胺化合 -36- 201240810 物。 然而,立體錯合結晶化助劑尤其含有氮之立體錯合結 晶化助劑在形成立體錯合結晶時,因劑之熱分解之惡臭造 成作業環境惡化、引起聚乳酸之色調惡化之危險性大,故 較好不使用,於使用時,較好限定於將重點放在立體錯合 結晶高度形成之情況,且儘可能抑制在少量而使用。 立體錯合結晶化助劑之使用量於與上述相同之基準中 ,係選擇1 Wt%以下,較好爲 〇至〇.5wt%,更好爲0至 0.3wt%,又更好爲0至O.lwt%之範圍。 亦即較好單獨的使用上述(1)之方法,於立體錯合 結晶形成爲重點時較好選擇與(2 )之方法組合使用。 本發明中,聚乳酸之羧基末端基濃度較好爲0.01至 10(當量/106g) {以下有時簡稱(當量/106g)爲(當量/ 噸)}。更好較好地選擇0.02至2 (當量/噸),又更好較 好地選擇0.02至1 (當量/噸)之範圍。 羧基末端基濃度在該範圍內時,可成爲熔融安定性、 濕熱安定性良好者。使聚乳酸之羧基末端基濃度成爲10 ( 當量/噸)以下,可較好地使用利用聚酯組成物之過去習 知之羧基末端基濃度之降低方法,亦可藉由例如醇、胺進 行酯或醯胺化,亦可如前述般添加碳二醯亞胺化合物。 又,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l) 與以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作爲主要重複單位之芳香族 聚酯(Tg2 )之玻璃轉移溫度之差必需爲20°C以下。玻璃 轉移溫度之差若超過20°C,則在延伸時無法施以均質配向 -37- 201240810 ,損害光學特性之均質性。 〈惰性粒子〉 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爲提高薄膜之捲取性,較好於 至少一方之最外層含有以層之重量爲基準爲0.001重量 %〜0.5重量%之平均粒徑爲Ο.ΟΙμηι〜2μπι之惰性粒子。惰 性粒子之平均粒徑小於下限値,或含量少於下限値時,提 高配向層合薄膜之捲取性之效果容易變得不充分,另一方 面,惰性粒子之含量超過上限値,或平均粒徑超過上限値 時,會有因粒子造成之配向層合薄膜之光學特性之惡化變 得顯著之情況。較好惰性粒子之平均粒徑爲0.02μιη~1μιη ,最好爲0.1 μιη〜0.3 μιη之範圍。又,較佳惰性粒子之含量 爲0.02重量%〜0.2重量%之範圍。 至於配向層合薄膜中含有之惰性粒子,可列舉爲例如 二氧化矽、氧化鋁、碳酸鈣、磷酸鈣、高嶺土、滑石之無 機惰性粒子,如聚矽氧、交聯聚苯乙烯、苯乙烯-二乙烯 基苯共聚物之有機惰性粒子。粒子形狀只要是凝聚狀、球 狀等一般使用之形狀即無特別限制。 又,惰性粒子只要在可發揮本發明目的內,亦可含於 最外層以外,例如亦可含於與最外層相同之樹脂構成之內 部之層中。 〈配向層合薄膜〉 一般,由多層構造產生之光學干涉薄膜中,層厚爲 -38- 201240810 0.05〜0.5μιη,以具有不同折射率之層構成之光學干涉薄膜 係依據構成其一層之層與構成另一層之層之折射率差及膜 厚以及層合數而定,可見到使特定波長之光反射之所謂增 反射現象。一般其反射波長係以下述式表示。 λ=2 ( nixdi+n2xd2) (上式中,λ表示反射波長(nm) ,ru、n2表示各層 之折射率,幻、d2表示各層之厚度(nm ))。 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係交互層合上述之層A及層B ,且基於層A與層B之折射率差利用光學干涉產生反射, 例如藉由使層合數成爲11層以上,可提高配向層合薄膜 之光反射率。層合數較好爲51.層以上,更好爲1〇1層以 上,最好爲201層以上,又最好爲251層以上。 隨著層合數變多,因多重干涉造成之選擇反射變大, 可多少提高反射率,但層合數之上限値就生產性及薄膜之 操作性 '所得配向薄膜之反射特性等之觀點而言較好至多 爲2 0 0 1層。層合數之上限値,若能獲得所要得到之反應 特性,則基於生產性或處理性之觀點,亦可進而減少層合 數,例如亦可爲1001層、801層。 又’較好於層合薄膜之最外層層合層B,亦作爲配向 層合薄膜之保護層發揮功能,配向層合薄膜之合計層數由 於層B之合計數比層A之合計數多一層故成爲奇數。 又’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通常係依據折射率、層數 、層之厚度而決定反射之波長,但層合之層A及層B分別 爲一定之厚度,則僅可反射僅特定之波長。因此,爲實現 -39- 201240810 反射波長之寬帶域化,層A及層B各層之厚度於配向層合 薄膜內部亦可緩慢漸增。 +此處,層A、層B中之各最大層厚與最小層厚可使用 透過型電子顯微鏡進行攝影並根據照片求得。 層A及層B亦可在配向層合薄膜之厚度方向階段性地 變化,亦可連續地變化。藉由如此分別變化層合之層A及 層B,可使例如遍及可見光全部區域之4 00〜8 OOnm中之寬 波長域之光反射。 但,藉由此各層之厚度於0.05〜0.5μιη之範圍,可成 爲顯示近紫外線、自可見光至近紅外線之反射之配向層合 薄膜。未達〇.〇5 μηι時,反射波長成爲紫外線區域,根據 聚合物吸收變得不表現反射性能,超過0.5 μπι時在紅外線 區域中,根據聚合物之紅外線變得不表現反射性能。 獲得該層厚經變化之薄膜之方法,列舉爲例如在交互 層合層Α用樹脂與層Β用樹脂時,使用多層進料套管( feed block)裝置,連續改變進料套管之流路厚度之方法 。又,至於其他方法,亦有預先藉由多層進料套管裝置層 合均勻厚度之層,以使其層合之流動體以例如成爲不同寬 度之方式以垂直於層合之面分歧爲複數之後,再以成爲相 同寬度之方式層合藉此予以變化之方法。又,亦可採用組 合二者之方法》 又,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除層A、層B以外,亦可 在配向層合薄膜之表層或中間層中存在超過0.5 μιη之厚膜 層。藉由在層Α與層Β之交互層合構成之一部份中具有該 -40- 201240810 厚度之層,不會對反射功能造成影響,而變得容易調整層 A與層B之層厚。該厚膜層與層A、層B之任一層爲相同 之組成,或者亦可爲部分含有該等組成之組成,由於層厚 較厚,故無助於反射特性。另一方面,由於對透過之偏光 光具有影響,故層中含有粒子時較好爲已描述之粒子濃度 之範圍內。 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之薄膜厚度,考慮操作性等, 較好爲15μιη以上150μιη以下,更好爲30μιη以上ΙΟΟμιη 以下。 又,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中,亦有不含惰性粒子之 情況,但該情況下,於配向層合薄膜之加工步驟中,較好 至少單面設置易滑性塗佈層。構成塗佈層之組成物較好於 聚酯樹脂組成物或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添加用以賦予易滑 性之滑劑(塡料、蠟)。藉由添加滑劑可使滑性、耐阻滑 性(b 1 〇 c k i n g )更爲良好。 水性塗液對配向層合薄膜之塗佈可在任意階段實施, 但較好在配向層合薄膜之製造過程中實施,另外較好塗佈 於配向結晶化完成之前之薄膜上。此處,所謂「在結晶配 向完成之前之薄膜」係包含未延伸薄膜、將未延伸之薄膜 於縱向或橫向之任一方配向之單軸配向薄膜,進而於縱向 及橫向二方向經低倍率延伸配向者(最終於縱向及橫向再 延伸而完成配向結晶化前之二軸延伸薄膜)等者。其中, 較好於未延伸薄膜或者經一方向配向之單軸配向薄膜上塗 佈上述組成物之水性塗液,且直接施以縱向延伸及/或橫 -41 - 201240810 向延伸及熱固定。 將水性塗液塗佈於薄膜時,較好對薄膜表面施以電暈 處理、火焰處理、電漿處理等物理處理作爲用以提高塗佈 性之預處理,或者與組成物一起併用化學上惰性之界面活 性劑。該界面活性劑爲促進水性塗液對聚酯薄膜之潤濕性 者,可列舉爲例如聚氧伸乙基烷基苯基醚、聚氧伸乙基-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 金屬皂、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烷基磺基琥珀酸鹽等 陰離子型、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在形成塗膜 之組成物中較好含有1〜1 0重量%。 塗液之塗佈量較好爲使塗膜厚度成爲0.02〜0.3μιη,較 好成爲〇.〇7~〇·25μιη之範圍之量。塗膜之厚度過薄時,接 著力不足,相反地過厚時,會引起阻滑,且有濁度値變高 之可能性。 至於塗佈方法可使用習知之任意塗佈法。可單獨或組 合使用例如輥塗佈法、凹版塗佈法、輥刷法、噴霧塗佈法 、空氣刀塗佈法、含浸法、簾流塗佈法等。又,塗膜可視 需要僅在薄膜之一面上形成,亦可形成於兩面上。 〈配向層合薄膜之特性〉 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較好爲在對於波長400-1600 nm之光之反射率曲線上具有最大反射率比反射率之基準 線高20%以上之反射峰者,更好爲具有高30%以上之反射 峰之薄膜,最好爲具有高5 0 %以上之反射峰之薄膜。 -42- 201240810 圖1爲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之操作所得之配向層合 薄膜之反射率曲線之圖表。圖中分別以符號1表示最大反 射率(最大峰),符號2表示反射率之基準線(最小値) ,符號3表示最大反射率與反射率之基準線之差(最大峰 之高度)。 配向層合薄膜中存在最大反射率比反射率之基準線高 20%以上之反射峰時,可較好地使用作爲使特定波長之光 選擇性反射或透過之光學干涉薄膜,例如可使用作爲鏡面 薄膜。 又,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由於構成層A之樹脂與構 成層B之樹脂均顯示結晶性,故延伸等之處理不易不均勻 ,結果可使薄膜之厚度不均變小。該厚度不均之範圍較好 在考慮可能帶來光學影響之面積之範圍內( 400mm2)之薄 膜厚度之最大値與最小値之差未達5μηι。其更好爲未達 3μηι,進而更好未達1.5μιη。薄膜厚度之變動幅度爲5μηι 以上時,會導致反射之光之顏色產生變化,而以色斑呈現 〇 又,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較好於經延伸處理之方向 之斷裂強度分別爲150MPa以上。斷裂強度未達150MPa 時,會有層合薄膜加工時之處理性低,作爲製品時之耐久 性降低之虞。 又,斷裂強度爲150MPa以上時,薄膜之姿態較強, 亦有捲取性提高之優點。較佳之斷裂強度,於二軸配向層 合薄膜之情況下,縱向爲200MPa以上,最好爲2 5 0MPa -43- 201240810 以上,於二軸配向層合薄膜之情況下,橫向爲2 0OMPa以 上,最好爲250MPa以上。又,縱向與橫向之斷裂強度之 比爲3以下時由於可充分具備耐撕裂性故較佳。尤其縱向 與橫向之斷裂強度比爲2以下時,由於可進一步提高耐撕 裂性故較佳。斷裂強度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但就維持延 伸步驟之安定性之觀點而言,較好高達5 00MPa。 又,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藉由使用耐熱性高之立體 錯合聚乳酸樹脂,特別可提高熱尺寸安定性,尤其在加工 製程中,亦可充分對應需要120°C以上之高溫之情況。本 薄膜之經延伸處理之方向(製膜方向及寬度方向)之在 1 20 °C處理30分鐘時之熱收縮率較好分別爲2.0%以下。更 好爲1.5%以下,又更好爲1.0%以下。 〈配向層合薄膜之製造方法〉 以下針對製造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之方法加以說明 〇 就獲得本發明之配向層合薄膜時,係使以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作爲主要重複單位之芳香族聚酯(層 A用樹脂)與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層B用樹脂),以 熔融狀態聚合之狀態擠出,成爲層合未延伸薄膜(成爲片 狀物之步驟)。此時,作爲層合薄膜以3層以上構成時各 層之厚度可爲均質,亦可以沿著薄膜厚度方向階段性或連 續性變化之方式層合。 如此獲得之層合未延伸薄膜係沿著製膜方向以及與其 -44 - 201240810 正交之寬度方向延伸。延伸溫度較好爲立體錯合聚乳酸組 成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之溫度(Tg) ~Tg + 5(TC之範圍。此時 之延伸倍率較好爲2〜6倍,更好爲2.5~5倍,又更好爲 3〜4倍。延伸倍率越大,層A及層B中各層之面方向偏差 會因延伸造成之薄膜化而變小,使配向層合薄膜之光干涉 在面方向變得均一,使層A與層B之延伸方向之折射率差 及配向層合薄膜之厚度方向之折射率差變大故而較佳。此 時之延伸方法可使用利用棒狀加熱器進行之加熱延伸、輥 加熱延伸、拉幅機延伸等習知之延伸方法,但就因與輥接 觸造成之吻痕降低或延伸速度等之觀點而言,較好爲拉幅 機延伸。又,較好在延伸後進而實施熱固定處理。 又,作爲延伸方法,亦可僅單軸延伸,該情況下獲得 單軸配向薄膜。單軸延伸時,層A之面內折射率之最大方 位之折射率與層B之面內折射率之最大方位之折射率之差 變得極大,另一方面,層A之面內折射率之最小方位之折 射率與層B之面內折射率之最小方位之折射率之差變得極 小。其結果,層間之折射率之一致、不一致在薄膜之面內 方向變得不一樣,成爲可依據入射偏光之振動方向而控制 反射率。尤其在不要求此偏光作用時,就薄膜強度之異向 性少,且容易獲得更高強度方面而言,較好以二軸延伸製 作本發明之薄膜。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 -45- 201240810 等之任何限制。又,本實施例中之各値係依據以下之方法 求得。 (1 )熱可塑性樹脂及薄膜之熔點(Tm )及玻璃轉移溫度 (Tg): 取樣l〇mg之聚合物試料或薄膜樣品,使用DSC ( ΤΑ 儀器公司製造,商品名:DSC2920 ),以20°C/min之升溫 速度,測定熔點及玻璃轉移溫度(Tg )。 (2) 熱可塑性樹脂之特定以及共聚合成分及各成分量之 特定: 針對薄膜樣品之各層,以1H-NMR測定而特定出熱可 塑性樹脂之成分以及共聚合成分及各成分量。 (3) 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平均分子量( Μη ):
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平均分子量係以凝膠滲 透層析法(GPC )測定,並換算成標準聚苯乙烯》GPC測 定儀器於檢測器係使用示差折射計(島津製作所(股)製 造)RID-6A於管柱係使用串連連接 TOSOH (股) TSKgelG3000HXL、TSKgelG4000HXL、TSKgelG5000HXL 及 TSK guardcolumn HXL-L 者,或串聯連接 TOSOH (股 ) TSKgelG2000HXL 、 T S Kg e 1G 3 0 0 0 Η X L 及 TSK guardcolumn HXL-L 者0 -46- 201240810 以氯仿作爲溶離液’在溫度4(rc,流速i 〇m丨/min, 注入1 Ομί之濃度Img/ml (含1%六氟異丙醇之氯仿)之試 料進行測定。 (4 ) _LL體錯合結晶化度[S ( % )],結晶熔解溫度等之 DSC測定: 使用DSC(TA儀器公司製造,商品名「q1〇」),使 試料在第一次循環中,氮氣流下,以2〇〇c/分鐘升溫至 260°C ’測定玻璃轉移溫度(Tg )、立體錯合相聚乳酸結 晶熔點(Tmse )、立體錯合相聚乳酸結晶化溫度(TCsc ) 、立體錯合相聚乳酸結晶熔解焓(ΛΗπι^ )、均聚物相聚 乳酸結晶熔解焓及結晶化熱量(△!!(;)。 1L體錯合結晶化度(S )係由上述測定所得之立體錯 合相及均聚物相聚乳酸結晶熔解焓,以下述式(I )求得 之値。 S = [AHmsc/ ( AHmh + AHmsc ) ]χ100 (I) (但’ ΔΗπι^爲立體錯合相結晶之熔解焓,△Hnu爲 均聚物相聚乳酸結晶之熔解焓) (5 )各層之厚度: 將薄膜樣品於薄膜長度方向切出2 mm,寬度方向切出 2cm,固定於包埋膠囊中後,以環氧樹脂(RefineTech ( 股)製造之 EPO OMUNT )包埋。以切片機(Leica Microsystem公司製造之「ULTRACUT」(註冊商標) -47- 201240810 UCT )將包埋之樣品沿著薄膜寬度方向垂直切斷,切成 5nm厚之薄膜。使用透過型電子顯微鏡(日立高科技(股 )製造之S-4300 ),以加速電壓100kV觀察攝影’並由 照片測定各層之厚度。 又,以所得各層厚度爲準,分別求得層A中之最大層 厚相對於對小層厚之比率,層B中之最大層厚相對於最小 層厚之比率。 且,以所得各層之厚度爲準,分別求得層A之平均層 厚度,層B之平均層厚度,計算出層B之平均層厚相對於 層A之平均層厚。 又,最外層或交互層合中存在厚度超過0.5 μιη之調整 層時,將其自層A、層Β排除。 (6) 薄膜全體厚度: 將薄膜樣品夾於轉子檢測器(Anritsu (股)製造之 K107C )中,利用數位差動電子測微計(Anritsu (股)製 造之K3 5 1 ),於不同位置測定1 〇處厚度,求得平均値作 爲薄膜厚度。 (7) 層合薄膜之各方向延伸前、延伸後之折射率: 針對構成各層之各個樹脂,分別經熔融自模嘴擠出, 且澆鑄於澆鑄筒上分別準備薄膜。又,使所得薄膜以 1 3 5 °C於單軸方向延伸5倍準備延伸薄膜。針對所得澆鑄 薄膜與延伸薄膜,使用Me tr icon公司製造之稜鏡耦合器測 -48- 201240810 定在波長633 nm下之折射率,求得各延伸方向(X方向) 及與其垂直方向(Y方向)、厚度方向(Z方向)之各折 射率(分別爲nMD、nTD、nZ ),作爲延伸前、延伸後之 折射率。針對各層延伸前之平均折射率係以延伸前之Η方 向之折射率平均値作爲平均折射率。 (8 )薄膜之以DSC測定之熔點、結晶化峰値: 取樣lOtng之樣品薄膜,以DSC裝置(TA儀器公司 製造,商品名:DSC2920 ),以20°C/min之升溫速度,測 定結晶化溫度及熔點。 (9)光學特性(峰値波長、最大反射率、全光線透過率 ): 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之分光光度計UV-3101PC ,依據JIS K71 05 : 1 98 1,測定法A測定全光線透過量及 散亂光量,求得全光線透過率、擴散透過率、及以該等之 差求得平行光線透過率。測定條件爲掃描速度2〇〇nm/秒 ,狹縫寬度20nm,取樣間距2.0nm,標準白色板係使用硫 酸鋇。測定波長400nm~1 600nm之透過率,且求得與爲空 白組之透過率1 〇〇%之差値作爲反射率。該反射率中最大 點設爲最大反射率,反射波長係求得成爲最大反射率之一 半之短波長側及長波長側之反射波長,且以其平均値作爲 反射波長。 又,以縱軸爲反射率,橫軸爲波長之圖表對求得之反 -49- 201240810 射率作圖之反射曲線中,反射率爲最小之點拉出與圖中橫 軸平行之直線作爲基準線。 (10) 機械特性(斷裂強度、斷裂伸長度): 製膜方向之斷裂強度係將樣品薄膜切成試料寬(寬度 方向)10mm,長(製膜方向)150mm,夾具距離100mm ,以拉伸速度 100mm/min,圖表(chart)速度 500m/min 之條件,以INS TRONE型之萬能拉伸試驗裝置使樣品拉伸 。接著由所得荷重-伸長曲線求得斷裂強度。 又,寬度方向之斷裂強度除將樣品薄膜切成試料寬( 製膜方向)l〇mm,長(寬度方向)150mm以外,餘以與 製膜方向之斷裂強度之測定同樣地進行並求得。亦同樣求 得斷裂伸長度。 (11) 熱特性(90 °C熱收縮率,120 °C熱收縮率): 在溫度設定成90 °C及120 °C之烘箱中,使薄膜在無張 力狀態下保持30分鐘’以加熱處理前後之尺寸變化作爲 熱收縮率,由下述式計算出: 熱收縮率(%) =( (Lo-L,) /L〇) xlOO 但,分別爲L〇表示熱處理前之標點間距離’ L >表示 熱處理後之標點間距離。 (12) 厚度之變動幅度: 將於製膜方向及寬度方向分別成爲1111><1〇1之方式切 -50- 201240810 出之薄膜樣品,沿著縱向及寬度方向分別以2cm寬切出 25條,且使用電子測微器及記錄器(K-312A、K310B, Anritsu (股)製造)連續測定各樣品厚度。進而將測定點 每2 00mm細分化,讀取其中厚度之最大値與最小値,以 其差異作爲厚度變動幅度。 (13)實用特性(色斑): 準備1〇片A4開大小(297mmx210mm )之樣品薄膜 ,將各樣品薄膜鋪在白色普通紙上,在3 0流明之照明下 ,以目視(肉眼)評價樣品薄膜內之透過色之色相斑。 另外,準備1 0片A4開大小之樣品薄膜,以黑色噴霧 將各樣品薄膜之背面著色後,在30流明之照明下,以目 視(肉眼)評價樣品薄膜內之反射色之色相斑。 接著,綜合透過色及反射色之色相斑,以下述評價基 準判斷。 〇:樣品內無可辨識之色相斑。 △:樣品內之一部份見到色相不同之部分。 X :可確認見到清楚之斑點或條紋之色相斑。 [製造例1] (1 )聚L-乳酸(PLLA1 )之製造·· 相對於L-乳交酯(武藏野化學硏究所(股)製造,光 學純度100%) 1〇〇重量份,添加0.005重量份之辛酸錫, 在氮氣氛圍下以裝置攪拌葉片之反應機在180°C反應2小 201240810
時,且添加相對於辛酸錫爲1.2倍當量之磷酸,隨後在 1 3 · 3 P a減壓去除殘留之乳交酯,並經粒化,獲得聚L -乳 酸(PLLA1)。所得聚L-乳酸(PLLA1)之重量平均分子 量爲15.2萬,玻璃轉移溫度(Tg)爲62 °C,熔點爲175 °C (2 )聚D-乳酸(PDLA1 )之製造: PLLA1之製造中,除將L-乳交酯變更爲D-乳交酯( 武藏野化學硏究所(股)製造,光學純度100% )以外’ 餘以相同條件進行聚合,獲得聚D-乳酸(PDLA1 )。所得 聚D-乳酸(PDLA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5.1萬 ,玻璃轉移溫度(Tg)爲62°C,熔點爲175°C。 (3)立體錯合聚乳酸(SCPLA1)之製造 自二軸混練裝置之第一供給口供給各50重量份之上 述操作中獲得之PLLA1及PDLA1,以及磷酸金屬鹽( ADEKA (股)製造之「ADEKASTAB」(註冊商標)ΝΑ· 71 : 0.1重量份),且在混練筒溫度250°C熔融混練,獲得 立體錯合聚乳酸(SCPLA1 )。玻璃轉移溫度(Tg )爲 62°C,熔點爲216°C,立體錯合結晶化度(S )爲100% ° [實施例1] 使用熔點20 、固有黏度(鄰氯酚,在35 °C下測定 )0.52之聚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作爲層A用’以製 -52- 201240810 造例1之操作獲得之SCPLA1作爲層B用之立體錯合聚乳 酸組成物,分別在160 °C保持3小時(聚三亞甲基-2,6-萘 二羧酸酯)、在保持4小時(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 物)並乾燥後,供給至擠出機,且加熱至240t成爲熔融 狀態,將層A用聚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分歧爲1〇〇層 ,將層B用之立體錯合之聚乳酸組成物分歧爲101層後, 以使層A與層B交互層合之方式,使用多層進料套管裝置 ,保持其層合狀態,接著自第三擠出機供給立體錯合聚乳 酸組成物(SCPLA1 ),進而將保護層層合於總數201層 之層合狀態之熔融體之兩側。保護層係以成爲全體之20% 之方式調整第三擠出機之供給量。以該層合狀態直接引導 至模嘴,澆鑄於澆鑄筒上且使各層之厚度相等之方式交互 層合層A與層B,製作成總數201層(未計算上述保護層 )之未延伸層合薄膜。 此時層A與層B之押出量調整爲1: 1,且層合爲兩 端層爲層B。使該多層未延伸薄膜在60°C之溫度於製膜方 向延伸3.0倍,再於’ 6 5 °C之溫度於寬度方向延伸3.0倍, 在180°C進行熱固定處理3秒鐘,獲得厚度33μηι之二軸 配向層合薄膜。所得二軸配向層合薄膜無因層合紊亂等造 成之條紋或因延伸造成之斑點而爲均質性優異之薄膜。所 得二軸配向多層層合薄膜之物性示於表3、表4。 [實施例2] 使用熔點205 °C、固有黏度(鄰氯酚,在35°C下測定 -53- 201240810 )0.52之聚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作爲層A用,以製 造例1之操作獲得之SCPLA1作爲層B用之立體錯合聚乳 酸組成物,分別在16(TC保持3小時(聚三亞甲基-2,6-萘 二羧酸酯)、在1 〇〇°C保持4小時(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 物)並乾燥後,供給至擠出機,且加熱至240°C成爲熔融 狀態,將層A用之聚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分歧爲137 層,將層B用之立體錯合之聚乳酸組成物分歧爲138層後 ,以使第一層與第二層交互層合,且使第一層與第二層中 之各最大層厚與最小層厚以最大/最小表示連續變化至2.2 倍之方式,使用多層進料套管裝置,使第一層與第二層交 互層合成總數2 75層之層合狀態之熔融體,保持該層合狀 態,於其兩側,自第三擠出機將與層B用之立體錯合聚乳 酸組成物相同之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導入至三層模嘴 ,進而將保護層層合於總數275層之層合狀態之熔融體之 兩側。保護層係以成爲全體之20%之方式調整第三擠出機 之供給量。保持該層合狀態直接導入至模嘴,澆鑄於澆鑄 筒上,調整爲第一層與第二層之平均層厚度比爲1.0:2.6 ,製作成總數2 7 5層(未計算上述保護層)之未延伸多層 層合薄膜。 使該未延伸多層薄膜在60°C之溫度於製膜方向延伸 3.0倍,再於65 °C之溫度於寬度方向延伸3.0倍,且在 18(TC進行熱固定處理3秒鐘,獲得厚度41μπι之二軸配向 層合薄膜。所得二軸配向層合薄膜無因層合之紊亂等造成 之條紋或因延伸造成之斑點而爲均質性優異之薄膜。所得 -54- 201240810 二軸配向多層層合薄膜之物性示於表3、表4。且,反射 率曲線示於圖1。 [實施例3] 除使用熔點205 °C、固有黏度(鄰氯酚,在35 °C下測 定)0.52之聚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作爲層A用,以 製造例1之操作獲得之PDLA1作爲層B用之立體錯合聚 乳酸組成物,且熱固定處理溫度變更爲150°C以外,餘與 實施例1同樣獲得厚度33μηι之二軸配向層合薄膜。所得 二軸配向層合薄膜無因層合之紊亂等造成之條紋或因延伸 造成之斑點而爲均質性優異之薄膜。所得二軸配向多層層 合薄膜之物性示於表3、表4» [實施例4] 實施例1中除未於寬度方向延伸以外,餘進行同樣操 作,製作單軸配向層合薄膜。所得單軸配向層合薄膜無因 層合之紊亂等造成之條紋或因延伸造成之斑點而爲均質性 優異之薄膜。又,於該薄膜上使用偏光板垂直入射直線偏 光後,可知隨著直線偏光之方位反射率大幅變化。 [比較例1 ] 使用熔點256°C、固有黏度(鄰氯酚,在35°C下測定 )0.60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爲層a用樹脂,層b用 之樹脂爲實施例1中使用之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分別 -55- 201240810 在170 °C保持3小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在l〇(TC保 持4小時(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並乾燥後,供給至擠 出機,且加熱至2 8 0°C成爲熔融狀態,將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酯分歧爲1〇〇層,將層B用之立體錯合之聚乳酸組成物 分歧爲101層後,以使層A與層B交互層合之方式,使用 多層進料套管裝置,保持其層合狀態,接著自第三擠出機 供給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SCPLA1 ),進而將保護層 層合於總數201層之層合狀態之熔融體之兩側。保護層係 以成爲全體之20%之方式調整第三擠出機之供給量。以該 層合狀態直接導至模嘴,澆鑄於澆鑄筒上且以使各層厚度 相等之方式交互層合層A與層B,製作成總數201層(未 計算上述保護層)之未延伸層合薄膜。 此時層A與層B之押出量調整爲1: 1,且層合爲兩 端層爲層B。使該多層未延伸薄膜在90°C之溫度於製膜方 向延伸3.0倍,再於95°C之溫度於寬度方向延伸3.0倍後 ,異物缺陷多而難以製膜,無法確保色相斑少之二軸延伸 薄膜。 [比較例2] 使用熔點267°C、固有黏度(鄰氯酚,在35t下測定 )0.62之聚伸乙基-2,6-萘二羧酸酯作爲層A用樹脂,層B 用之樹脂爲實施例1中使用之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分 別在180°C保持4小時(聚伸乙基-2,6-萘二羧酸酯)、在 1 〇〇°C保持4小時(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並乾燥後, -56- 201240810 供給至擠出機,且加熱至3 00 °C成爲熔融狀態’將層A用 聚伸乙基-2,6 -萘二羧酸酯分歧爲1〇〇層’將層8用之立體 錯合之聚乳酸組成物分歧爲101層後’以使層A與層B交 互層合之方式,使用多層進料套管裝置’保持其層合狀態 ,進而自第三擠出機供給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 SCPLA1),進而將保護層層合於總數201層之層合狀態 之熔融體之兩側。保護層係以成爲全體之20%之方式調整 第三押出機之供給量。以該層合狀態引導至模嘴,澆鑄於 澆鑄筒上且以使各層厚度相等之方式交互層合層A與層B ,製作成總數201層(未計算上述保護層)之未延伸層合 薄膜。 此時層A與層B之擠出量調整爲1: 1,且層合爲兩 端層爲層B。使該多層未延伸薄膜在130°C之溫度於製膜 方向延伸3.0倍,再於135 °C之溫度於寬度方向延伸3.0倍 後’異物缺陷多而難以製膜,延伸斑點亦大無法確保色相 斑少之二軸延伸薄膜。 [比較例3 ] 使用熔點220 °C、固有黏度(鄰氯酚,在35 °C下測定 )0.85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爲層a用樹脂,層b用 之樹脂爲實施例1中使用之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分別 在170 °C保持3小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在100。(:下 保持4小時(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並乾燥後,供給至 押出機’且加熱至28(TC成爲熔融狀態,將聚對苯二甲酸 -57- 201240810 乙二酯分歧爲100層,將層B用之立體錯合之聚乳酸 物分歧爲101層後,以使層A與層B交互層合之方式 用多層進料套管裝置,保持其層合狀態,進而自第三 撵供給立體錯合聚乳酸組成物(SCPLA1 ),進而將 層層合於總數2 0 1層之層合狀態之熔融體之兩側。保 係以成爲全體之20%之方式調整第三擠出機之供給量 該層合狀態引導至模嘴,澆鑄於澆鑄筒上且以使各層 相等之方式交互層合層A與層B,製作成總數201層 計算上述保護層)之未延伸層合薄膜。此時層A與層 押出量調整爲1: 1,且層合爲兩端層爲層B。 使該多層未延伸薄膜在70 °C之溫度於製膜方向 3.0倍後,由於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層A結晶化, 裂,無法確保色相斑少之二軸延伸薄膜。 [比較例4] 比較例1中,除作爲層B用樹脂由立體錯合之聚 組成物變更爲聚L-乳酸(PLLA1)以外,餘同樣製作 配向層合薄膜。然而,異物缺陷多,延伸斑點亦大, 確保色相斑少之二軸延伸薄膜。 組成 ,使 擠出 保護 護層 。以 厚度 (未 B之 延伸 各斷 乳酸 二軸 無法 -58- 201240810
S 光學干涉 層層數 S m in s S s s 玻璃轉移鍵之差異 (0〇 1Ω τ~ 1 -15 in 1 -16 l〇 s CO 1 < 層數 〇 η ?5 o o T·" o o 樹脂 熔點 (0〇 S CM S CM g CM (O in C*J CO OJ s CM <〇 in CM 玻璃髂雛 p- p- oo CO S 00 樹脂 PTN PTN PTN PET PEN PBT PET m _5 層數 〇 00 CO 00 CO T— 〇 T— o T~ o T~* r*· o 樹脂 熔點 (°C) 216 216 o T"· 216 216 216 175 玻璃髂鍵 CM <〇 CM CO CSJ CO 樹脂 SCPLA1 SCPLA1 PDLA1 SCPLA1 SCPLA1 SCPLA1 PLLA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IS 蠢 usi 疆S<US*S.KKH^ -59- 201240810 § 熱固定 ie § 1 s 難以延伸 難以延伸 無法延伸 難以延伸 橫向之延伸 鐘g ir> <〇 s to to o ci S S 製膜方向 之延伸 溫度 (°C) s s s ?溫 O CO s s 厚度 第二層 最大/最小 p esj CM _大厚度| 上 \i> 〇> s s 最小厚度 厶 U*> <3> if? 第一層 最大/最小| Ί 上 p «Ν p η itt m Ί to 〇> 8 s s 酿 七 r^» in 〇> S 膜厚比 (第—層/ 第二層) p p p 光學干涉層厚 [//m] 〇> s s 保護層 層厚 [//m] r»· 、 r- o 、 a> r- 、 r- 全《iff [um] o CO 5 s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60- 201240810 【i 層A用樹脂 1 2 !ί 5 Γ 1.65 to <D 1.65 Ο 無法延伸 二軸延伸後折射率 Ν 1.49 Ο A nTD 1.75 1.75 1.75 CO 1.76 CD nMD 1.72 1.72 1.72 CD <〇 ΙΟ <D <p 層B用樹脂 5 ft (O CO (O (Ο <〇 <〇 二軸延伸後折射率 in (A in ΙΑ ΙΑ in rhO CO <〇 CO CO nMD (O CO CO <〇 <〇 <〇 <〇 層A用樹脂 IS $ Η l· C»J (D CJ 1.62 s 1.62 1.57 s 延伸前折射率 i? 1.62 CM 〇 1.62 1.58 1.62 ίη 1.58 nTD cu <〇 1.62 CO ir> CNJ <〇 1.57 s nMD CM (D <s (D CM <〇 s CN <〇 ίη s? 層B用樹脂 $ ϊ ί l· : 1Λ in l〇 in in in l〇 延伸前折射率 (£* IA 1A LA ΙΛ in ΙΑ 气 1.45 Πτο 1.45 IA 气 1.45 in 1.45 in in nMD 1.45 in T—· 1.45 ΙΛ 1.45 in 1.45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61 - 201240810 【寸*〕 實用特性 色斑 〇 〇 ο X X X X 厚度 變動寬 2 CO ae in 1 1 1 1 熱特性 熱收縮率 (120°〇 〇 Η 2 in 00 cs ¢7 a 2 σ> in 〇〇 CM* 熱收縮率 (90°〇 a s co ιο o CS| a s S 5 CO o CO 機械特性 斷裂伸長度 a S CD 148 § a 2 σ> (O s 斷裂強度 o 卜 [MPa] o <〇 CO s o [MPa] — 129 m 光學特性 最小反射率 (基準線) g l〇 〇> CO CO l〇 最大反射率 g o o 0 峰値波長 o CO (D 9 00 CJ CO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62- 201240810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2中之配向層合薄膜之 反射率曲線之圖,圖中,分別係縱軸顯示反射率(%), 橫軸顯示波長(nm)。 -63-

Claims (1)

  1. 20124081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配向層合薄膜,其爲層A與層B交互層合、且 藉由基於層A與層B之折射率差之光學干涉產生反射之薄 膜,其特徵係層A爲由以三亞甲基-2,6-萘二羧酸酯單位作 爲主要重複單位之芳香族聚酯所成,其層厚在〇.〇5〜0.5μπι 之範圍,層Β係由聚乳酸組成物所成,其層厚在0.0 5〜 0.5μιη之範圍,而且,於對波長400~1600nm之光之反射 率曲線中,具有最大反射率比反射率之基準線高20%以上 之反射峰。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向層合薄膜,其爲雙軸 配向層合薄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或2項之配向層合薄膜,其中 層B爲熔點在150 °C〜230 °C之範圍之聚乳酸組成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向層合薄 膜’其中構成層B之聚乳酸組成物之立體錯合結晶化度( S )爲90%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配向層合薄 膜’其中層A係由三亞甲基-2,6_萘二羧酸酯單位以全部重 複單仏爲基準佔有90莫耳%以上之芳香族聚酯所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配向層合薄 膜’其中於最外層層合層B作爲保護層。 -64 -
TW100144665A 2011-04-12 2011-12-05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TW20124081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8284 2011-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810A true TW201240810A (en) 2012-10-16

Family

ID=4700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4665A TW201240810A (en) 2011-04-12 2011-12-05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30499A1 (zh)
EP (1) EP2698252A4 (zh)
JP (1) JP5749794B2 (zh)
KR (1) KR20140027221A (zh)
CN (1) CN103596759A (zh)
TW (1) TW201240810A (zh)
WO (1) WO20121408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1526A (ja) * 2012-10-17 2014-05-08 Teijin Ltd 光線選択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光線選択反射フィルム
JP6411802B2 (ja) * 2014-07-18 2018-10-24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プリズム層付輝度向上フィルム
JP6309848B2 (ja) * 2014-07-18 2018-04-11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学部材
JP6309849B2 (ja) * 2014-07-18 2018-04-11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偏光板、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部材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WO2016010162A1 (ja) * 2014-07-18 2016-01-21 帝人株式会社 1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光学部材
WO2016021345A1 (ja) * 2014-08-07 2016-02-11 東レ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16221760A (ja) * 2015-05-28 2016-12-2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JP6736763B2 (ja) * 2017-03-31 2020-08-05 東洋紡フイ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19209694A (ja) * 2019-09-10 2019-12-12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KR102625876B1 (ko) * 2021-09-15 2024-01-16 에스케이마이크로웍스 주식회사 다층 생분해성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친환경 포장재
KR102563804B1 (ko) * 2022-09-13 2023-08-04 에스케이마이크로웍스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포장재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7794A (en) * 1991-01-22 1993-06-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amellar polymeric body
EP1117740A1 (en) * 1998-09-01 2001-07-25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Blends of poly(1,3-propylene 2,6-naphthalate)
TWI281891B (en) * 2002-03-01 2007-06-01 Teijin Ltd Biaxially oriented multi-layered laminated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070014977A1 (en) * 2005-07-12 2007-01-18 Daniel Graney Multilayer Film
JP5176319B2 (ja) * 2005-08-18 2013-04-03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形体
JP4886247B2 (ja) * 2005-08-30 2012-02-29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US7820756B2 (en) * 2007-09-20 2010-10-26 Futura Polyesters Limited Polymeric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manufacturing heat sealable films or sheets
TWI485140B (zh) 2008-12-15 2015-05-21 Teijin Ltd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yclic carbodiim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30499A1 (en) 2014-01-30
CN103596759A (zh) 2014-02-19
EP2698252A1 (en) 2014-02-19
KR20140027221A (ko) 2014-03-06
EP2698252A4 (en) 2014-12-03
WO2012140807A1 (ja) 2012-10-18
JPWO2012140807A1 (ja) 2014-07-28
JP5749794B2 (ja)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40810A (en) Oriented laminated film
JP5123547B2 (ja)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フィルム
JP5541853B2 (ja) ポリ乳酸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7254B2 (ja)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および樹脂組成物
EP2070966B1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WO2010035911A1 (ja) ボリ乳酸フィルム
JP514096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JP2006188049A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JP2008248184A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
JP522324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
JP437663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構造体
JP2008247956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6332027B2 (ja) ポリ乳酸系樹脂シートおよび成形品
JP2007277305A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フィルム
JP2011162713A (ja) 白色二軸延伸ポリ乳酸フィルム
JP2014081526A (ja) 光線選択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用光線選択反射フィルム
US20150337097A1 (en) Polylactic acid shee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10160857B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made therefrom
JP6965556B2 (ja) 易裂性延伸フィルム
JP5662004B2 (ja) 光学用ポリ乳酸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10896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
JP2008088321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JPH0931217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