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9427A -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9427A
TW201239427A TW101104622A TW101104622A TW201239427A TW 201239427 A TW201239427 A TW 201239427A TW 101104622 A TW101104622 A TW 101104622A TW 101104622 A TW101104622 A TW 101104622A TW 201239427 A TW201239427 A TW 2012394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incident surface
light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4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samu Iwasaki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39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942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1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in the bulk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46Tapered light guide, e.g. wedge-shaped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201239427 ^yyyopii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的導光板以 及面照明裝置。 【先前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自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侧照射 光而對液晶顯示面板進行照明的面照明裝置(背光單元 (backlight unit))。背光單元使用導光板、棱鏡片材或擴 散片材等的零件來構成,上述導光板將照明用的光源所發 出的光擴散並照射液晶顯示面板’上述稜鏡片材或擴散片 材將自導光板射出的光均一化。 目前,大型的液晶電視的背光單元中,主要採用所謂 直下型的方式,將導光板配置在照明用的光源的正上方。 此方式巾藉由將多根作為光關冷陰極管配置在液晶顯示 面板的月Φ ’將内部設為白色的反射面,以確保均一的 量分布及必要的亮度。 #且的背光單元中,為了使光量分布雙 均-’對於液晶顯示面板來說,垂直方向 有3〇麵左右,要再進一步薄型化十分困難。 與此相對,作為可薄型化的背 光板的背光單元n心用如下 入射導光㈣光導^用的光源射出 面的光出射面射出向,且使其自與光入射面 ’提出使用板狀的導 作為使用此種導光板的背光單元 4 201239427 39996pif 光板的方式的背光單元,該板狀的導光板將用以使光散射 的散射粒子混入至透明樹脂中,自侧面入射光,且自表面 射出光。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光散射導光光源裝 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光散射導光體,具有至少一個光入 射面區域及至少一個出光面區域;以及光源機構,用以自 上述光入射面區域進行光入射,上述光散射導光體包含具 有隨著遠離上述光入射面而厚度減少的傾向的區域。〃 而且,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一種面光源裴置,其包括 光散射導光體、配置於光散射導光體的出光面侧的棱鏡片 材、及配置於光散射導光體的背面側的反射體。而且,專 利文獻3巾,記載了-種包括板狀的絲材料的光出射方 向修正元件的液晶顯示器,該光出射方向修正元件包括且 有重複起伏的稜鏡列狀的光人射面、及鮮了光擴散㈣ 光出射面,專散獻4中記載了—種光源裝置,A包括内 =1=射能的光散射導紐、及自上述光散射導光體 的&面部進行光供給的光供給機構。 而^作為導光板,除上述以外,亦提出有如下的導 端部的二==的=3,端部及對向側的 产的導疏〜、有向u猶μ部而厚度增 子的方向傾斜的反射面的導光板;及具有如下 j面部與背面部之間的距離在入射部處為最小,且在 最遇離入射部的位置處厚度為最大(例如= 5至專利文獻9)。 參&專利文獻 5 201239427 jyyyOpii 進而,專利文獻10中記載了一種導光體的出射面設為 凹面的照光裝置,專利文獻11中記載了一種導光板的光出 射面設為向下凸出的曲面(亦即,光出射面設為凹面)的 導光板。 扣而且,專利文獻11中揭示了一種導光板(剖面形狀為 等腰三角形)’其包含2層,第1層與第2層的邊界面為傾 斜面,該傾斜面隨著自端部朝向導光板中央的方向而向接 近光出射面的方向傾斜。 進而,專利文獻12中記載了一種面光源裝置,其特徵 在於:在具有至少一個非散射導光區域及至少一個散射導 光區域重合的部分的板狀體中,在端面安裝著光源燈,並 且根據兩區_板厚來對粒子的濃度進行局部調整二此 控制來自主_出射_分布狀態,其巾上述散^ 域是在與上述非散射導疏域相同的材料中均—地: 射率不同的粒子而成;上述面光源裝置中,散射導= 的導光體區塊’非散射導光區域為與凸狀= 區塊相對應的凹狀的導光體區塊。 斧尤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7_湖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8_2482;33號公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平8-27Π39號公報 ^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㈣396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祕9()919號公報 6 201239427 39996pif ^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顯_i7i948號公 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兩㈣號公報 ^文f8]日本專利特開2005-302322號公報 f利文獻9]曰本專利特開平I·46號公報 [專利文獻1G]日本專利特開2GG9-117349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9-m357號公報 [專利文獻12]專利第4127897號( 11-345512號)公報 利行開十 然而’在使用隨著遠離光源而厚度變薄的導光板的串 接jtmidem)方式等的背光單元中’雖然可實現薄型的背 光單兀’但存仙冷陰姆與反射器的相對尺寸的關係而 光利用效率比直下型差的問題。而且,在使用形成於導光 板的溝槽^收容有冷陰極管的形狀的導光板的情況下,雖 可成為隨著遠離冷陰極管而厚度變薄的雜,但存在若使 ,光板的厚度㈣’触置於溝槽的冷陰歸的正上方的 免度增強’從而光出射面的亮度不均變得顯著的問題。而 且,該些方式的導光板均形狀複雜, 因而加工成本上升, 在形成大型、例如畫面尺寸為37英吋以上、尤其5〇英吋 以上的液晶電視的背光用的導光板時,存在高成本的問題。 而且’專利文獻5至專利文獻8中,提出了一種導光 板’為了製造穩定化或抑制利用了多重反射造成的亮度(光 量)不均’該導光板隨著遠離光入射面而厚度增厚,但該 些導光板為透明體,自光源入射的光會直接向相反方向的 端部側漏光’因而必須在下表面賦予棱鏡或點圖案。 7 201239427 ^>»>〇ρι/ 而且’雖然亦有在與光入射面為相反側的端部配置反 射構件’使所入射的光發生多重反射後自光出射面射出的 方法’但為了大型化而必須增厚導光板,從而重量增加且 成本亦升高。而且,亦存在產生光源的映入而導致亮度不 均及/或照度不均的問題。 專利文獻9所記載的照光裝置中’因在反射面設置鋸 齒(serration)溝槽來作為漫反射面,故為了大型化而必 須增厚導光板。因此,存在如下的問題,即,該導光板變 重,而且由於需要複雜的加工,故而成本亦增高。 專利文獻10所記載的面照明裝置中,雖確實將導光板 的光出射面設為凹面,但在整個導光板中散射粒子均一地 混合,就光學特性而言難以進一步薄型化。而且,因光入 射面丨、故不增加導光板的重量便無法提高光利用效率(入 射效率)。 專利文獻11所記載的導光板為剖面形狀為等腰三角 形的f光板,其確實包含2層m層與第2層的邊界 面Ik著自端部朝向導歧中央的方向而向接近光出射面的 方向傾斜,但該專散獻11中並未考慮為了使出射光量最 佳化而調整第2層的形狀的情況。 專利文獻I2所記載的面光源裝置亦同樣地未考慮為 了使出射光量最佳化而輕散射導光區域_狀的情況。 ,且,土型的導光板因周圍的溫度、濕度而引起的伸縮大, 〇从英于左右的尺寸中會反覆進行5 mm以上的伸縮。因 4右導光板為平板,則無法知曉在光出射面侧與反射面 8 201239427 39996pif 側的那一側發生翹曲,而在光出射面側發生翹曲的情況 下,伸縮的導光板會將液晶面板上推,從而自液晶顯示裝 置射出的光中會產生波紋(pool)狀的不均。為了避免該 情況的發生,而考慮預先增大液晶面板與背光單元的距 離’但如此便存在無法實現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的問題。 —而且,若將背光單元薄型、大型化,則為了將光導向 導光板的内部,需要降低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但若散射 粒子的粒子濃度低,則光入射面附近處所入射的光未得以 充分擴散,因而有可能在自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射出光中 看到因光源的配置間隔等而引起的明線(暗線、不均)。 另一方面,若在光入射面附近的區域散射粒子的粒子 濃度高,則有可能發生如下情形:自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會 在光入射_近的區域被反射’並自光人射面作為回光而 射出,或來自被框體覆蓋而未得到利用的光入射面附近的 區域的射出光增加。 而且,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光利用效率,將發光 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等的點光源排列多個, 並針對每個統來機光量,觀可尋求針對每個光出射 面的局部區域來控制射出光的光量分布以使其最佳化。然 而’在將-個_配置在導光板的側面的情況下或將兩個 光源配置在導光板的相向的兩個側面的情況下,雖可在 LED的排列方向上調整射出光的光量,但無法在與㈣ 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調整光量。而且,在背面二維地 排列LED的構成中,背光單元的厚度增厚。 201239427 jyyyopir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而提供 如下的導光板:該導光板呈大型且薄型的形狀,光的利用 效率高,可射出亮度不均少的光,且可獲得大畫面的薄型 液晶電視所要求的晝面的中央部附近比周邊部明亮的分 布,也就是可獲得所謂的中間高或者鐘形(bell shaped) 的亮度分布。 而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導光板:減 少所入射的光自光人射面射出的回光、或來自被框體覆蓋 ,未得以利用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區域的射出光,從而可提 尚自光出射面的有效區域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導光板:可 使入射的光在光入射面附近充分擴散,而防止在自光入射 面附近射出的射出光中看到因光源的配置間隔等而引起的 明線(暗線、不均)。 ,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導光板,其可 針對每個光^射面的局部區域來控翻出光的光量分布, 從而可針對每慨出射面的局部區域而將射出光的光量分 布最佳化,且可提高光利用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 =形狀的光出射面;設置在上述光出射面的端邊側且供 述光出射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前進的光人射的第工 -入,面’與上述光出射面為相反側的 内部的傲射粒子;且包括:第2先人射面,設置在 201239427 39996pif 出射面的端邊側,此端邊侧與設置著上述第丨光入射面的 端邊正交的端邊側’且供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大致平行的方 向上前進的光入射;以及兩層以上的層,在與上述光出射 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重合且上述兩層以上的層的上述散射 粒子的粒子濃度不同;且的厚度以下列方式在盘上述光出 射面垂直的方向上分別發生變化,此方式為在盥上述第ι 光入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上述導光板的合成粒子濃度 在上述第1光入射面侧具有第i極大值及在位於比上述第 1極大值更遠離上述第丨U射面的位置處具有大於上述 第1極大值的第2極大值;且,上述兩層以上的層的厚度 以下列方式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分別發生變 化,此方式為在與上述第2光入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 上述導光板的合成粒子濃度在上述第2光人射面側且有第 1極大值及位於比上述第i極大值更絲±述第2光入射 面的位置處具有大於上述第丨極大值的第2極大值。 此處’較佳為,上述兩層以上的層包含上述散射粒 的粒子濃度為NPG的上述光出射_的第W、及 度為Npr的上述背面侧的第2層此兩層,上述第2盘 上述光出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在與上述第!光入^ ,垂直的方向上,以隨著遠離上述第丨光人射面而暫時碑 ^,且在㈣之後再次增厚的方式連續地變化;且,上^ 出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在與上述 第2先入射面垂直的方向上,以隨著遠離上述第 面而暫時增厚,且在Μ之後再次增厚的方式 化。 201239427 而且 ,較佳為上述兩層以±的層包含上述散射粒子的 /% /農度為Np〇的上述光出射面側的第1層'及粒子濃度 為Npr的上述背面側的第2層此兩層,上述第2層在盘: ^光出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在通過上述光出射面的 中心且與上述光出射面垂直的所有剖面上,以隨著遠離上 述光入射面而暫時增厚,且在變薄之後再次增厚的 續地變化。 而且’較佳為上述第1極大值配置於上述光入射面上。 較佳為更包括第3光入射面,該第3光入射面設置在 與上述第1光人射面相向的面,且供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大 致平行的方向上前進的光入射;在與上述第丨光入射面垂 直的方向上,在兩個光入射面各自的一側具有上述第】極 大值。 較佳為更包括第4光入射面,該第4光入射面設置在 與亡述第2光人射面相向的面,且供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大 致平行的方向上前進的光入射;在與上述第2光入射面垂 直的方向上,在兩個光入射面各自的一側具有上述第i極 大值。 而且,較佳為上述第2層的厚度在上述光出射面的中 央部為最厚。 而且,較佳為上述Npo與上述Npr的範圍滿足Νρο=0 wt%且 〇·〇ι wt%<Npr<l.l wt〇/〇。 或者,較佳為上述Npo與上述Npr的範圍滿足0 wt%<Np0<〇.i5 wt%且 Npo<Npr<u wt%。 12 201239427 39996pif 而且’較佳為上述背面為與上述光出射面平行的平面。 而且為了解决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面昭明舻 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之導光板;絲單 凡’包含與上述導光板的上述光入射面相向而排列的多個 點光源、及支持上衫她光源的支持構件;以及框體, 收納上述導光板及上述光源,在上述導光板的上述光出射 面侧,具有比上述光出射面小的開口部;上述導光板的上 述合成粒子濃度的第丨極大值配置在上述框體的上述開口 部的邊界附近的位置處。 [發明的效果] …,據本發明的導光板,其為薄型的形狀,且光的利用 效率南’可射出亮度不均少的光,且可獲得大晝面的薄型 液晶電視所要求的晝面的巾央部附近比周邊部明亮的分 布,也就是可獲得所謂的中間高或者鐘形的亮度分布。 而且’根據本發明,因降低了光入射面附近的散射粒 子的漢度’故可減少自光人射面射出的回光、或來自被框 體覆蓋而未得以利用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區域的射出光,從 而可提高自光出射面的有效區域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曲而且,根據本發明,因在光入射面附近具有合成粒子 浪度的第1極大值,故可將自光人射面人射的光充分擴 散’從而防止在光人射_近產生因光源的配置間隔等而 引起的明線(暗線、不均)。 而且’根據本發明,因具有第i光入射面、及與 光入射面正交的第2光人射面’且從2個方向入射光,因 13 201239427 ^yyyopii :可=對每個光出射面的局部區域來控制射出光的光量分 旦八可針對每個光出射面的局部區域而將射出光的光 里分布最魏,且可提高_用效率。 【實施方式】 明的===:=施形態_本發 圖^疋表不包括使用本發明的導光板的面照明裝置的 、之晶顯示製置的概略的立體圖,圖2是圖i所示的液晶顯 示裴置的II-II線剖面圖。 而且’圖3 (A)是圖2所示的面照明裝置(以下亦稱 作「背光單το」)的ΙΙΙ-ΠΙ線箭視圖,圖3⑻是圖3 (A) 的b-b線剖面圖’圖3(c)是圖3(A)的c c線剖面圖。 液晶顯示裝置10包括:背光單元20,配置在該背光 單元20的光出射面側的液晶顯示面板12,以及對液晶顯 不面板12進行驅動的驅動單元14。另外,圖丨中,為了 表不背光單元的構成而省略了液晶顯示面板12的一部分 的圖示。 曰液晶顯示面板12中’對預先在特定的方向上排列的液 晶分子局部地施加電場以改變該分子的排列,利用液晶胞 内產生的折料的變化,敎字、圖形、輯賴示於液 晶顯不面板12的表面上。 驅動單元14對液晶顯示面板12内的透明電極施加電 壓,從而改變液晶分子的朝向並藉此控制透過液晶顯示面 板12的光透過率。 ^ 201239427 39996pif B Μ為自液晶顯示面板12的背面對液晶顯示 面照射光的照明農置’且具有與液晶顯示面 板的圖像顯不面大致相同形狀的光出射面2如。 本實施形態中的背光單元2〇如圖卜圖2、圖3 =3⑻所示’包括:照明裝置本體24,其具有四個 =源28、導光板3〇及光學構件單元32 ;以及框體%,呈 有下部框體42、上部框體44、折返構件的及支持構件48、。 =’如_ i所示,在框體26的下部框體42的背側安裝 =源收納#49 ’该電源收納部49中收納對光源28供 電力的多個電源。 以下,對構成背光單元2〇的各構成零件進行說明。 明裝置本體24包括:射出光的統28 ;使自光源 一’出的光作為面的光而射出的導光板3();以及光學構件 ^ 32 ’ 5統學構件單元32使自導絲3G射出的光散射 或擴散後成為更無不均的光。 首先,對光源28進行說明。 圖4 (A)是表示圖1及圖2所示的背光單元20的光 源』的概略構成的概略立體圖,目4(B)是僅將圖4(A) 所不的光源28的-個發光二極體(Ught师此叩出〇心, LED)晶片放大而表示的概略立體圖。 如圖4 (A)所不’光源28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的晶 片(以下稱作「LED晶 >;」)5()及光源支持部%。 LED晶片50為在射出藍色光的發光二極體的表面塗 佈榮光物’成的晶片,具有規定面積的發光面58,且自 15
201239427 jyyyvyiL 該發光面58射出白色光。 亦即,若自LED晶片50的發光二極體的表面射出的 藍色光透過螢光物質,則螢光物質發出榮光。藉此’藉由 發光二極體射出的藍色光及螢光物質發出榮光而射出的光 來產生白色光,從而自LED晶片50射出該白色光。 此處,關於LED晶片50,例示有於GaN系發光二極 體、InGaN系發光二極體等的表面塗佈了釔鋁石榴石 (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 )系螢光物質而成的晶 片。 光源支持部52為一個面與導光板30的光入射面 (30c、30d、30f、30g)相向而配置的板狀構件。 光源支持部52在與導光板30的光入射面(30c、30d、 30f、30g)相向的面的側面,以彼此隔開規定間隔的狀態 而支持多個LED晶片50。具體來說,構成光源28的多個 LED晶片50沿著後述的導光板3〇的第1光入射面3〇c、 第3光入射面30d、第2光入射面3〇f或者第4光入射面 3〇g的長度方向,排列為陣列狀,並固定於光源支持部% 、光源支持部52由銅或鋁等的導熱性良好的金屬形 成,且亦具有作為散熱器(heat Sink)的功能 吸收自LED晶片50產生的熱並使其向外部發散。= 於光源支料52上可設置可擴絲面積 果的散熱鰭片(fin),亦可設置純㈠心政熱效 f (heatpipe)〇打叹置將熱向散熱構件傳遞的熱 201239427 39996pif 此處,如圖4 (B)所示,本實施形態的LED晶片50 具有如下的長方形形狀,即,該長方形形狀在與排列方向 正交的方向上的長度比在LED晶片50的排列方向上的長 度短,也就是,後述的導光板30的厚度方向(與光出射面 3〇a垂直的方向)為短邊的長方形形狀。換言之,LED晶 片50將在與導光板30的光出射面30a垂直的方向上的長 度設為a、在排列方向的長度設為b時,成為b>a的形狀。 而且,若將LED晶片50的配置間隔設為q,則q>b。如此, LED b曰片50在與導光板3〇的光出射面3〇a垂直的方向上 的長度a、排列方向的長度b、LED晶片50的配置間隔q 間的關係較佳為滿足q>b>a。 藉由將LED晶片50設為長方形形狀,而可維持大光 里的輸出,且可實現薄型的光源。而藉由將光源28薄型 化,可將背光單元薄型化。社,可減少LED晶片的配置 個數。 另外,LED晶片50為了可使光源28為更薄型的光 源’較佳為設為將導光板3〇的厚度方向作為短邊的長方形 形狀,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正方形形狀、圓 形形狀、多邊形形狀、橢圓形形狀等各種形狀的 LED晶片。 其次,對導光板30進行說明。 導光板30如圖2及圖3(A)〜圖3(D)所示,包括: 長方形形狀的光出射面3〇a ;第i光入射面施與第3光 入射面30d,在該光出射面3〇a的長邊側的兩端面,相對 於光出射面30a大致垂直地形成;第2光入射面3〇f與第 17 201239427 4光入射面30g’在光出射面3〇a的短邊側的兩端面,相對 於光出射面30a大致垂直地形成;以及背面30b,位於光 出射面30a的相反侧’亦即位於導光板3〇的背面側且為平 面。 此處’上述四個光源28分別與導光板30的第1光入 射面30c、第3光入射面3〇d、第2光入射面30f及第4光 入射面30g相向而配置。此處,本實施形態中,在與光出 射面30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光源28的led晶片50的發 光面58的長度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第3光入射面30d、 第2光入射面30f及第4光入射面30g的長度為大致相同 的長度。 另外,以下的說明中,在無需區分第1光入射面30c、 第3光入射面30d、第2光入射面30f及第4光入射面30g 的情況下,將該些統稱為光入射面。 導光板30是在透明樹脂中混煉分散用以使光散射的 散射粒子而形成。作為導光板30中所使用的透明樹脂的材 料,例如可列舉如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酯(p〇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聚丙浠(polypropylene,PP)、聚碳 酸酯(polycarbonate,PC )、聚曱基丙烯酸曱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PMMA )、甲基丙烯酸苯酯(Benzyl methacrylate )、曱基苯乙烯(methylstyrene,MS )樹脂、 或者環稀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般的光學透 明的樹脂。作為於導光板30中混煉分散的散射粒子,可使 用超微矽粉(Tospearl)(註冊商標)等的矽酮粒子、二氧 201239427 39996pif 化矽粒子、氧化锆粒子、介電質聚合物粒子等的微粒子。 =處,導光板3〇由兩層構造而形成,該兩層構造被分 ,先出射面30a側的第i層60與背面3%側的第之層以。 =將第1層60與第2層62的邊界設為邊界面z,^第1 ㈢6〇為由光出射面30a、第1光入射面3〇c、笫 ^观、第2光入射面3〇f、及第4光入射面%、以及邊 二面z所包圍的剖面的區域,第2層62為與第Μ的背面 面的^接的層’且為由邊界面Ζ與背面3〇b所包圍的剖 若將第1層60的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設為Np〇,第2 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設為Npr,則NPG與~的 ^糸成為NPo<Npr。亦即,導光板%中,背面勘側的 第2層的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高於光出射面地侧 層。 而且,第1層60與第2層62的邊界面z在從盘第i 光入射面30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進行觀察時,第2層 62以自光出射面3〇a的2等分線α(亦即光出射面的中二 朝向第1光入射面30c及第3光入射面规的方向變 4的方式連續地變化,進而,以在第丨光人射面3加及第 ^光入射面观附近暫時增厚後再次變薄的方式而連續地 變化。 国此處’與第1光人射面3Ge的長度方㈣直的剖面如 圖3 (B)及圖3 (D)所示,反應剖面的位置,亦即,反 應在從與第2光入射面3〇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進行觀 19 201239427 jyyyopif 察時的第2層的厚度,整體的厚度發生變化。 進而,在從與第2光入射面30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 面進行觀察時,第2層以自光出射面3〇a的中央部朝向第 2光入射面30f及第4光入射面30g變薄的方式順暢地變 化,進而,以在第2光入射面3〇f及第4光入射面3〇g附 近暫時增厚後再次變薄的方式連續地變化。 擔^且’雖省略圖示,但與上述同樣地’整體的厚度根 琢剖面的位置而發生變化。 ^體來說,邊界面z在從與第丨光入射面3加的長度 朝面進行觀察時,包含:導光板3G的中央部的 凸出的曲線,與該凸出的曲線順暢地連 接的凹,及與該凹陷的曲線連歡與第ι光入射 第3光入射面3〇d的背面通側的端部連接的凹 面進從與第2光入射面抓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 朝向光出^述邊界面Z包含:導光板3〇的中央部的 射面30a凸出的曲線,與該凸出的曲線順暢地連 面曲線,及與該凹陷的曲線連接且與第2光入射 陷的曲線光入射面3Gg的f ®遍側的端部連接的凹 個光人射面上’第2層62的厚度為0。 面的中二=二厚度為如下的形狀:隨著自光出射 暫時増^朝1=面的端邊侧而變薄’且在端邊附近 20 201239427 39996pif 如此,使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高於第i層6〇的第2 層的厚度,在與光人射面垂錢方向上,以在光入射面附 近暫時增厚的第!極大值、及在導光板中央部為最厚的第 2極大值的方式連續地變化,藉此使散射粒子的合成粒子 濃度,以在各光入射面的附近具有第丨極大值、及在導光 板令央部具有大於第i極大_第2極域的方式發生變 化。 另外,本伽巾,合絲子纽是指,在自光入射面 人射面離開的某—位置處,使用在與光出射面大 至垂直的方向上相加(合成)的散射粒子量,並將導光板 視做光入射面的厚度的平板時的散射粒子的濃度。亦即, 粒子濃度是在離開光入射面的某-位置處,在將 1導先板視做光人射面的厚度的—種濃度的平板導光板 :,與光出射面大致垂直方向上相㈣散射粒子的每單位 體積的數量或相對於母材的重量百分率。 枯的層&的厚度(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 r岡酉I、,於上部框體44的開口部4如的邊界的位置處 μ 躺光人射面至第1極大值為止的區域,配置於比 L ΓΓσ'ρ44a} 的邊框部分,因而無助於背光單元2〇的光的射 Γ田㈣射面30c、3〇d至第1極大值為止的區域 1用以將自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擴散的所謂的混合區 ^ιι^Γ^Γ 而且’比混合區M更靠導光板中央部 ,品3 ’、17 /、上部框體44的開口部44a相對應的區域 21 201239427 jyyyyjyn 為有效晝面區E’且為有助於背光單元2〇的光的射出的區 域。 如此,藉由將導光板30的合成粒子濃度(第2層的厚 度)設為在中央部為具有最大的第2極大值的濃度,則 便為大型且薄型的導光板,亦可使自光入射面入射的光到 達距離光入射面更遠的位置,從而可將射出光的亮度分布 W又為中間南的免度分布。 而且,在光入射面附近配置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 值,藉此將自光入射面入射的光在光入射面附近充分擴 政,且防止在自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射出光中看到因先源 的配置間隔等而引起的明線(暗線、不均)。 而且,藉由將比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值的位置更 罪光入射面側的區域設為低於第1極大值的合成粒子濃 度,可減少自光入射面射出的入射光的回光、或來自被框 體覆蓋而未得到利用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區域(混合區M) ,射出光,從而可提高自光出射面的有效區域(有效晝面 區E)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藉由將合成粒子濃度的第丨極大值的位置配置 於比上部框體44的開口部44a更靠光入射面側處 ,而減少 來自被框體覆蓋而未得到利用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區域(混 合區M)的射出光,從而可提高自光出射面的有效的區域 (有效晝面區E)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藉由對邊界面z的形狀進行調整,亦可將亮度 为布(散射粒子的濃度分布)設定為任意,從而可最大限 22 201239427 39996pif 度地向效率。 而且’因包括第1光入射面3〇c、及與第1光入射面 30c正交的第2光入射面3〇f,且自2個方向入射光’故可 針對每個光出射面的局部區域來控制射出光的光量分布, 從而可針對每個光出射面的局部區域將射出光的光量分布 最佳化,且可提高光利用效率。 而且,因降低了光出射面側的層(第丨層)的粒子濃 度,故可減少整體的散射粒子的量,從而使成本降低。 另外’圖示例中’是將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值的 位置配置於上部框體44的開口部44a的邊界的位置處,但 ^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值的位置 要在上σ卩框體44的開口部44a的邊界的附近,則可配置 於開口部44a的内側的位置,或者亦可配置於具有上部框 體44的開口部44a的面的邊框部分(開口部构的外側)。 亦即,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值的位置可配置於有效晝 面區E的位置,亦可配置於混合區]^的位置。 此處,導光板30利用邊界面z而分為第1層60與第 2層62 ’但第1層60與第2層62僅粒子濃度不同,因而 為使相同散她子分散於姻透爾脂t的構成,從而構 造上成為一體。亦即光板3〇在以邊界面z為基準而气 分的情況下,各個區域的粒子濃度不同, ; 此種導光板3G可使用擠顧形法或射出成形法來製 想的線,帛1層6〇及第2層62成為一體 為饭 造 23 201239427 圖2所示的導光板30中,自光源28射出並自光入射 面入射的光藉由導光板30的内部所包含的散射體(散射粒 子)而散射’並且通過導光板30内部後,直接自光出射面 30a射出或者由背面30b反射後自光出射面3〇a射出。此 時’亦存在一部分光自背面30b漏出的情況,而漏出的光 藉由配置於導光板30的背面30b側的反射板34反射後再 次入射至導光板30的内部。以下將對反射板34進行詳細 說明。 而且,第1層60的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Np〇、與第2 層62的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Npr的關係較佳為滿足〇 wt%<Npo<0.15 wt%、且 Npo<Npr<l.l wt0/〇。 藉由導光板30的第1層60與第2層62滿足上述關 係,導光板30在粒子濃度低的第】層6〇,可使入射的光 基本上不散射而被導引至導光板3〇的内部(中央),隨著 接近導光板的中央,藉由粒子濃度高的第2層而將光散 射’可增加自光出射面30a射出的光的量。亦即,可進一 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且能以較佳的比例來將照度分布設 為中間if?的分布。 此處,粒子濃度[Wt%]是指散射粒子的重量相對於母材 的重量的比例。 進而,第1層60的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Np〇與第2 層62的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Npr亦較佳為滿足
Npo^O wt%、及0.01 wt%<Npr<1」wt%。亦即,亦可不使散射粒 子混煉分散於第1層60中,而以將入射的光導引至導光板 24 201239427 39996pif 30的内部的方式’使散射粒子僅混煉分散於第2層&中, 隨著接近導光板的巾央而使光進—步散射,並增加自光出 射面30a射出的光。 少藉由導光板30的第1層60與第2層62滿足上述關 係’而可進-步提⑤光的利用效率,且能以較佳的比例將 照度分布設為中間高的分布。 而且,在通過光出射面30a的中心且與光出射面術 垂直的所有剖面(亦即,亦包含不與光人射面垂直的剖面) 中’第2層62的厚度較佳為以隨著遠離上述光人射面而暫 日寺增厚’且在變薄之後再次增厚的方式連續地變化。藉此, 更佳為將射出光的亮度分布料巾間高的亮度分布可防 士光入射面附近的射出光的明線,而且,可防止回光而提 咼光的利用效率。 而且’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厚度未作制限定,可為厚 度為數mm的導光板,或者亦可為厚度1酿以下的膜狀 =謂的導光片材。作為使粒子濃度不_散射粒子混練 =放於兩射_㈣導光板的製作方法,以擠壓成型法 來製作成為第1層的含有散射粒子絲顧,且在製作 膜上塗佈使散射粒子分散而成的單體樹脂液體 P明樹㈣液體)後’照射紫外線或可視光,使單體樹 此製作所期望的粒子濃度的第2層,除成 為膜狀的導先板的方法之外,還有兩層擠壓成形法等。 I便在將導光板設為厚度丨_以下的膜狀的導光片 材的情況下,藉由設為兩層的導光板,亦可進一步提高光 25 201239427 ^yyyopu 的利用效率,且能以較佳的比例將照度分布設為中間高的 分布。 此處’圖示例的導光板30中,邊界面2設為如下形狀, 即’在自第1極大值的位置至光人射面為止的區域中,為 朝向光出射面3〇a凹陷的曲面,且與光入射面的背面3〇b 側的端部連接的形狀,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自第i極 大值的仅置至光入射面為止的區域的邊界面z的形狀可設 為各種形狀。 圖5 (A)〜圖5 (E)表示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例 的概略圖。 ~ 另外’圖5(A)〜圖5(E)所示的導光板1〇〇、削、 12〇、130及140除在圖3 (A)〜圖3 (D)所示的導光板 中的混合區Μ中的第1層及第2層的厚度,亦即自光 入射面至第1極大值的位置為止的邊界面ζ的形狀發生變 更以外,具有相同的構成,因而對相同的部位附上相同的 符號,且以下的說明主要針對不同的部位來進行。 圖5 (Α)所示的導光板1〇〇包含第i層1〇2、及粒子 》辰度高於第1層102的第2層104。另外,關於導光板1〇〇, 僅圖示與第1光入射面30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而與 第2光入射面30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亦為同樣的形狀。 導光板100的混合區Μ中的第1層1〇2與第2層1〇4 的邊界面ζ為與第1極大值的位置連接且朝向光出射面 3〇a凸出的曲面,且為與光入射面3〇c、30d的背面30b側 的端部連接的形狀。 26 201239427 39996pif 1圖示的導光板110包含第1層112、及粒子 浪度尚於第1層112的第2層114。《々Is „ _ 丄 另外,關於導光板110, ^圖不與第1光入射面撕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而與 弟2 =射面3〇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亦為同樣的形狀。 導光板110的混合區M中的第!層112與第2層ιΐ4 的邊界面z為與第i極大值的位置及光入射面3〇c、遍 的背面30b侧的端部連接的平面。 圖5 (C)所示的導光板12〇包含第1層122、粒子濃 度高於第1層122的第2層124。另外,關於導光板12〇, 僅圖示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而與 第2光入射面3Q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亦為同樣的形狀。 導光板120的混合區M中的第1層122與第2層124 的邊界面ζ為與第丨極大值的位置連接且朝向光出9射面 3〇a凸出的曲面’且為在混合區Μ的大致中央處與背面3诎 連接的形狀。 圖5 (D)所示的導光板13〇包含第1層132、及粒子 濃度高於第1層132的第2層134。另外,關於導光板13〇, 僅圖示與第1光入射面30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而與 第2光入射面3〇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亦為同樣的形狀。 導光板130的混合區Μ中的第1層132與第2層134 的邊界面ζ為與第1極大值的位置連接且朝向光出射面 30a凹陷的曲面’且為在混合區μ的大致中央處與背面3〇b 連接的形狀。 圖5 (E)所示的導光板140包含第1層142、及粒子 27 201239427
濃度高於第1層142的第2層144。另外,關於導光板140, 僅圖示與第1光入射面30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而與 第2光入射面30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亦為同樣的形狀。 在導光板140的混合區Μ中,導光板140僅包括第1 層142。亦即’邊界面ζ為具有通過第1極大值的位置且 與光入射面30c、30d平行的平面的形狀。 如圖5 (A)〜圖5 (E)所示的導光板般,將邊界面 ζ的形狀以自第1極大值的位置朝向光入射面而第2層的 厚度減小的方式來形成,藉此將自第1極大值的位置至光 入射面側為止的區域(混合區M)的合成粒子濃度設為低 於第1極大值的合成粒子濃度,可減少入射的光自光入射 面射出的回光、或來自被框體覆蓋而未得到利用的光入射 面附近的區域(混合區M)的射出光,從而可提高自光出 射面的有效區域(有效晝面區E)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形成邊界面ζ的凹形及凸形的曲面,在與光入 射面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中,可為由圓或橢圓的一部分 來表示的曲線,亦可為由2次曲線或者多項式表示的曲 線’還可為將該些曲線加以組合而成的曲線。 而且,圖示例中,將第1層與第2層的邊界面ζ的形 狀設為第1極大值的位置配置於光入射面的附近的構成, 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邊界面ζ的形狀設為在光 入射面上具有第1極大值的構成。 圖6表示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例的概略圖。 另外’圖6所示的導光板15〇除在圖3(a)〜圖3(D) 28 201239427 3yyy&pif 所示的導光板30巾使邊界面z _狀發生變更以外具有 相同的構成,因此對相同的部位附上相同的符號,以下的 說明主要針對不同的部位來進行。 ★圖6所示的導光板15〇包含第um、及粒子濃度 咼於第1層152的第2層154。另外,關於導光板15〇,僅 圖示與第1光入射面30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而與第 2光入射面30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亦為同樣的形狀。 導光板150的第1層152與第2層154的邊界面2在 從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進行觀察 時’苐2層154以自光出射面30a的中央部朝向第1光入 射面30c及第3光入射面30d的方向變薄的方式連續地變 化’且以在第1光入射面30c及第3光入射面30d附近增 厚的方式連續地變化。 具體來說,導光板150的邊界面z在從與第1光入射 面3如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進行觀察時,包含導光板3〇 的中央部的朝向光出射面30a凸出的曲線、及與該凸出的 曲線順暢地連接的凹陷的曲線。 亦即’導光板150的邊界面z為在與光入射面的長度 方向垂直的剖面上,具有中央部的第2極大值、及光入射 面上的第1極大值的形狀。 如圖6所示的導光板,將邊界面z的形狀設為在與光 入射面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上,以具有導光板的中央部 的第2極大值、及光入射面上的第1極大值的方式發生變 化的形狀,藉此即便為大型且薄型的導光板,亦可使自光 29 201239427. 入射面入射的光到達距離光入射面更遠的位置,從而可將 射出光的亮度分布設為中間高的亮度分布。 而且,藉由在光入射面上配置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 大值,可使自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於光入射面附近充分擴 散,可防止在自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射出光中看到因光源 的配置間隔等而引起的明線(暗線、不均)。 而且,圖示例中,光出射面3〇a設為平面,但並不限 定於此,亦可將光出射面設為凹面。藉由將光出射面設為 凹面,在導光板因熱或濕氣而發生伸縮時,可防止導光板 向光出射面側翹曲,從而可防止導光板與液晶顯示裝置12 接觸。 而且,圖示例中,將背面30b設為平面,但並不限定 於此’亦可將背面設為凹面,亦即向隨著遠離光入射面而 厚度變薄的方向傾斜的面,或者,設為凸面,亦即向隨著 遠離光入射面而厚度增厚的方向傾斜的面。 藉由將導光板的背面設為凸面,在導光板因熱或濕氣 而發生伸縮時,可防止導光板向光出射面侧翹曲,從而可 防止導光板與液晶顯示裝置12接觸。 其次’對光學構件單元32進行說明。 光學構件單元32是如下構件,即,用以使自導光板 30的光出射面3〇a射出的照明光成為更無亮度不均及照度 不均的光,並自照明裝置本體24的光出射面24a射出,如 圖2所示,光學構件單元32包括:將自導光板30的光出 射面30a射出的照明光擴散而降低亮度不均及照度不均的 201239427 iyyyopif 擴散片材32a’形成著與光入射面3〇c、30d及光出射面3〇a 的切線平行的微棱鏡列的棱鏡片材32b,及將自稜鏡片材 32b射出的照明光擴散而降低亮度不均及照度不均的擴散 片材32c。 作為擴散片材32a及32c、稜鏡片材32b,未作特別限 制’可使用公知的擴散片材或棱鏡片材,例如可使用本案 申凊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開2005-234397號公報的[0028] 〜[〇〇33]所揭示的擴散片材或棱鏡片材。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使光學構件單元由兩片擴散片 材32a及32c、及配置在兩片擴散片材之間的棱鏡片材32b 構成’但棱鏡片材及擴散片材的配置順序或配置數並未特 別限制’而且,稜鏡片材、擴散片材亦未特別限制,只要 可使自導光板3 0的光出射面3 0 a射出的照明光的亮度不均 及照度不均進一步降低,各種光學構件皆可使用。 例如,作為光學構件,可將包含擴散反射體的多個透 過率調整體根據亮度不均及照度不均來配置的透過率調整 構件與上述擴散片材及棱鏡片材加在一起,或者亦可代替 上述擴散片材及稜鏡片材。而且,對於光學構件單元,可 將棱鏡片材及擴散片材各使用1片,或者僅使用兩片擴散 片材而設為兩層構成。 其次,對照明裝置本體24的反射板34進行說明。 反射板34是為了將自導光板30的背面30b洩漏的光 反射並再次入射至導光板30而設置’從而可提高光的利用 效率。反射板34以與導光板30的背面30b相對應的形狀 31 201239427 而形成為覆蓋背面3〇b。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導 光板30的背面3〇b形成為平面,亦即剖面形成為直線形 狀,因而反射板34亦可形成為與該形狀相輔相成的形狀。 就反射板34而言,只要可將自導光板3〇的背面3肋 洩漏的光反射,則可由任一種材料形成,例如可藉由在pet 或pp (聚丙晞)等中將填料⑽er)混練後延伸而形成空 隙(void )彳足而提咼反射率的樹脂片材’,在透明或白色的 樹脂片材表面利用鋁蒸鍍等形成鏡面的片材;鋁等的金屬 箔或承載金屬箔的樹脂片材;或者表面具有充分的反射性 的金屬薄板而形成。 上部導引反射板36在導光板30與擴散片材32a之 間’亦即’在導光板30的光出射面3〇a侧,以分別覆蓋光 源28及導光板30的光出射面30a的端部的方式配置。換 吕之,上部導引反射板36在與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 對自導光板30的光出射面30a的一部分開始至光源28的 光源支持部52的一部分為止進行覆蓋的方式來配置。亦 即’四個上部導引反射板36分別配置於導光板3〇的四個 端部。 如此’藉由配置上部導引反射板36,而防止自光源28 射出的光未入射至導光板30而向光出射面3〇a侧漏出。 藉此’可使自光源28射出的光高效地入射至導光板 30的第1光入射面30c、第3光入射面30d、第2光入射 面30f及第4光入射面,從而可提高光利用效率。 下部導引反射板38在導光板3〇的背面30b侧以覆蓋 32 201239427 jyyyopif 光源28的一部分的方式而配置。而且,下部導引反射板 38的導光板30中心側的端部與反射板34連結。 此處’關於上部導引反射板36及下部導引反射板38 ’ 可使用上述反射板34中所使用的各種材料。 藉由設置下部導引反射板38,而可防止自光源28射 出的光未入射至導光板30而向導光板30的背面30b側漏 出。 藉此’可使自光源28射出的光高效地入射至導光板 30的第1光入射面30c、第3光入射面30d、第2光入射 面30f及第4光入射面30g,從而可提高光利用效率。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使反射板34與下部導引反射板 38連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反射板34與下部導引 反射板38分別設為不同的構件。 此處,上部導引反射板36及下部導引反射板%可使 自光源28射出的光向光入射面側反射,且可使自光源28 射出的光入射至光入射面,只要能夠將入射至導光板3〇 的光向導光板30中心侧導引,則其形狀及寬度未作特 定。 、艮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是將上部導引反射板36配 導光板30與微透鏡膜32a之間,但上部導引反射板; 配置位置並祕定於此,亦⑽置於構錢學構件 , 的片材狀構件之間’還可配置於光學構件單元32盥 體44之間。 /、上砟框 其次’對框體26進行說明。 33 201239427 如圖2所示,框體26收納並支持照明裝置本體24, 且由s亥照明裝置本體24的光出射面24a側與導光板3〇的 背面30b側夾持並固定,包括下部框體42、上部框體44、 折返構件46、及支持構件48。 下部框體42為上表面開放,且包括底面部及設置於底 面部的四邊並與底面部垂直的侧面部的形狀。亦即,為一 面開放的大致長方體的箱型形狀。下部框體42如圖2所 不’由底面部及側面部自上方支持被收納的照明裝置本體 24 ’並且覆蓋照明裝置本體24的光出射面24a以外的面, 亦即’覆蓋照明衰置本體24的與光出射面24a為相反側的 面(背面)及側面。 上。卩框體44為上表面形成著作為開口部的矩形形狀 的開口且下表面開放的長方體的箱型形狀,該矩形形狀的 開口比,明裝置本體24的矩形形狀的光出射面2如小。 上部框體44如圖2所示,自照明裝置本體24及下部 框體42的上方(光出射面側),將照明裝置本體 體24的下部框體42以其4方的侧面部以: 蓋的方式而包覆配置。 折返構件46的剖面形狀總為相同的凹(u字) =的 =4㈣直於延伸方向的剖面的; 與上圖2 T ’嵌插在體42的側面 側面卿部框::面之間,且㈣形狀的一平行部的外 ” 體42的側面部連結,另一平行部的外側面與 34 201239427 jyyyopif 上部框體44的侧面連結。 此處,關於下部框體42與折返構件46的接合方法、 折返構件46與上部框體44的接合方法,可使用:下各種 公知的方法:使用螺釘及螺母等的方法,使用黏著劑的方 法裳。 如此,藉由在下部框體 丹上邯框體44之間配置折 返構件46,而可提高框體26的剛性,且可防止導光板3〇 翹曲。藉此,即便在例如使用了雖能夠使無亮度不均及昭 度不均或者亮度不均及照度不均少的光高效地射出但容易 產生趣曲的導光板的情況下,可更確實輯正翹曲,或可 更確實地防止導紐產錄曲,從而可將無亮度不均及照 度不均等或者降低了亮度不均及照度不均等的光自光出^ 面射出。 另外,框體的上部框體、下部框體及折返構件中可使 用金屬、樹脂等的各種材料。另外,作為材料,較佳為使 用輕量且高強度的材料。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是將折返構件設為另一不同的 構件’但亦可與上部框體或者下部框體形成為一體。而且, 亦可為不設置折返構件的構成。 支持構件48為與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形狀相同的 棒狀構件。 支持構件48如圖2所示,配置在反射板34與下部框 體42之間,更具體而言,配置在與導光板3〇的背面3肋 的第1光入射面30c侧的端部及第3光入射面3〇d側的端 35 201239427 ------- - 部相對應的位置的反射板34與下部框體42之間,從而將 導光板30及反射板34固定並支持於下部框體42。 藉由支持構件48對反射板34進行支持,可使導光板 30與反射板34密接。進而,可將導光板3〇及反射板34 固定在下部框體42的規定位置處。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是將支持構件設為獨立的構件, 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與下部框體42或者反射板34形成 為一體。亦即,亦可在下部框體42的一部分形成突起部, 將該突起部作為支持構件而加以使用,還可在反射板34 的一部分形成突起部,將該突起部作為支持構件而加以使 用。 而且,配置位置未作特別限定,可配置在反射板與下 部框體之間的任意的位置處,但為了穩定地保持導光板, 車父佳為配置在導光板的端部側,亦即,本實施形態中,配 置在第1光入射面30c附近、第3光入射面3〇d附近。 ^而且,支持構件48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可設為各種 形狀,而且,亦可由各種材料製作。例如,可設置多個支 持構件,並按照規定間隔來進行配置。 …而且,亦可將支持構件設為填埋由反射板與下部框體 $成的空_整個區域的形狀,亦即,將反射板側的面設 為沿著反射板的形狀,將下部框體側的面設為沿著下部框 體的形狀。如此,在藉由支持構件來對反射板的整個面進 =支持的情況下,可確實防止導光板與反射板分離,從而 °防止因反射減射的光而產生亮度不均及照度不均。 36 201239427 39996pif 背光單元20基本如以上方式而構成。 背光單元20將自分別配置於導光板3〇的四個端面的 光源28射出的光入射至導光板30的光入射面。自各個面 入射的光藉由導光板30的内部所包含的散射體而散射,且 通過導光板30内部,直接自光出射面30a射出,或由背面 30b反射後自光出射面3〇a射出。此時,自背面漏出的一 部分的光藉由反射板34反射後再次入射至導光板30的内 部。 如此’自導光板30的光出射面3〇a射出的光透過光學 構件32後,自照明裝置本體24的光出射面24a射出,並 對液晶顯示面板12照明。 液晶顯示面板12藉由驅動單元14並根據位置來控制 光的透過率’從而在液晶顯示面板12的表面上顯示文字、 圖形、圖像等。 此處,上述實施形態中,是將四個光源配置於導光板 的四個光入射面的四邊入射,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 將彼此正交的兩個光源配置於導光板的兩個光入射面的構 成,或者,亦可設為將相向的兩個光源及與該兩個光源正 交的一個光源配置在導光板的三個光入射面的構成。藉由 減少光源的數量而削減零件個數,從而可降低成本。曰 如此,在設為將光源僅配置在相向的兩個面中的1 :面的構成的情況下’亦可為邊界面z的形狀為非對稱 導光板。 β 圖7(A)是表示仙本發_導光板的其他例的背光 37 201239427 oyyyKjyii 單元的-部分的概略圖,圖7⑻是圖 剖面圖’圖7(C)是圖7(a)的c_c線剖面圖。另外線 圖7 (A)〜圖7 (C)戶斤示的背光單 導光板30的導光板162,且罝 /八有代替 士珈办土 π - π 且具有二個先源28,除此以外具 ::先早:20相同的構成’因而對相同的部位附上相同 的符號,以下的說明主要針對不同的部位來進行。 圖7(A)所示的背光單元16〇包括導光板162及與導 光板162的第i光入射面3〇c、第3光入射面則及第2 光入射面30f相向而配置的三個光源。 導光板162具有第2光入射面3〇f的相反側的面,即 側面162g。 而且,導光板162由光出射面3〇a侧的第i層164及 背面30b側的第2層166而形成。第上層164與第2層166 的邊界面z在從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 面進行觀察時,第2層166以自光出射面3〇a的中央部朝 向第1光入射面30c及第3光入射面3〇d的方向變薄的方 式連續地變化’進而以在第1光入射面3〇c及第3光入射 面30d附近暫時增厚後再次變薄的方式連續地變化。而 且,邊界面z在以與第2光入射面3〇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 剖面進行觀察時,第2層166以自第2光入射面3〇f朝向 側面162g而第2層166增厚的方式變化,且以暫時變薄的 方式變化後’以再次增厚的方式變化,且以在側面162g 側變薄的方式連續地變化。 具體來說,在以與第2光入射面3〇f的長度方向垂直 38 201239427 jyyy6pif 陷_’及與該凹陷的曲====: 的背面3%側的端部連接的2 ,射面30f 卢)以m丄使練子的合絲子濃度(第2層的厚 入射面3°f附近具有第1極大值及在比導 極大值的枝=面响側具有大於第1極大值的第2 ° A)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例的背光 早疋的—部分的概略圖,圖8⑻是圖8⑷的B_B線 剖面圖,圖8 (C)是圖8 (A)的c_c線剖面圖。另外, 圖8 (A)〜圖8 (C)所示的背光單元17G中,具有代替 導光板30的導光才反172,且具有2個光源28,除此以外, 具有與背光單元20相同的構成,因而對相同的部位附上相 同的符號,以下的說明主要針對不同的部位來進行。 圖8(A)所示的背光單元17〇包括導光板172及與導 光板172的第1光入射面3〇c及第2光入射面30f相向而 配置的兩個光源28。 導光板172包含第1光入射面30c的相反侧的面,即 侧面172d、及第2光入射面3〇f的相反側的面即側面i72g。 而且’導光板172包含光出射面30a侧的第1層174 及背面30b側的第2層176。第1層174與第2層176的 39 201239427.
Dyyyyjpn 從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 172d的士 第2層176以自第1光入射面30c朝向侧面 德,以A a向增厚的方式變化’且以暫時變薄的方式變化 式連續地且财㈣172d侧變薄的方 而且,邊界面Z在從與第2光入射面30f 井:C的剖面進行觀察時1 2層Μ以自第2 暫時變薄的方側面172§的方向增厚的方式變化’且以 ]式變化後,以再次增厚的方式變化,且以在 側面i72g__方式連觀變化。 的察m1光二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 出射面30a凸出的曲t 2含:側面172d侧的朝向光 陷的曲® » ,與5亥凸出的曲面順暢地連接的凹 該凹陷的曲面連接且與第1光入射面30C _ 幻的端部連接的凹陷的曲面。 剖面=察;以面,的長度方向垂直的 射面30a凸L/ 包含:側面%側的朝向光出 的曲面;^ Φ,與该凸出的曲面順暢地連接的凹陷 的曲面’及與該凹陷的曲連 背面―連接的凹=:面42先入射面册的 第二光入射面3〇c及第2光入射面跑, 弟2層176的厚度為〇。 -1· 面進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 m使散射粒子的合成粒子濃度(第2層的厚 又)以在第1光入射面30c附近具有第!極大值、及在比 201239427 ^yyyopif 導光板中央部更靠側面172d側具有大於第i極大值的第2 極大值的方式變化,且,在從與第2光入射面3〇f的長度 方向垂直的剖_行觀察時,使散雜子的合絲子濃度 (第2層的厚度)以在第2光入射面避附近具有第】極 大值、及,比導光板中央部更靠側面172g側具有大於第工 極大值的第2極大值的方式變化。 如背光單元160及no般,在設為將光源僅配置在相 向的兩個面中的其中一面的構成的情況下,在與光入射面 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上,使導光板的合成粒子濃度(第 2層的厚度)設為在接近光入射面的位置具有第丨極大值、 且在比中央部更靠側面侧具有大於第1極大值的第2極大 值的濃度,藉此即便為大型且薄型的導光板,亦可使自光 入射面入射的光到達距離光入射面更遠的位置,從而可將 射出光的亮度分布設為中間高的亮度分布。 而且’藉由在光入射面附近配置合成粒子濃度的第i 極大值’可使自光入射面入射的光於光入射面附近充分擴 散,從而可防止在自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射出光中看見因 光源的配置間隔等而引起的明線(暗線、不均)。 而且,藉由將比成為合成粒子濃度的第1極大值的位 置更靠光入射面侧的區域設為比第1極大值低的合成粒子 濃度,而可減少入射的光自光入射面射出的回光、或來自 被框體覆蓋而未得到利用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區域(混合區 M)的射出光,從而提高自光出射面的有效的區域(有效 晝面區E)射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201239427 而且,因具有第1光入射面、及與第丨光入射面正交 的第2光入射面,且從2個方向入射光,所以可針對每個 光出射面的局部區域來控制射出光的光量分布,從而可針 對每個光出射面的局部區域而將射出光的光量分布最佳 化’且可提尚光利用效率。 另外,在設為將光源僅配置在相向的兩個面中的其中 一面的構成的情況下,自導光板的光出射面至第丨極大值 為止(混合區M)的邊界面z的形狀,可設為與圖6 (A) 〜圖6 (E)所示的導光板相同的各種形狀。 而且,亦可與圖6所示的導光板同樣地,設為將第1 極大值的位置配置在光入射面上的構成。 而且,在設為將光源僅配置在相向的兩個面中的其中 一=的構成的情況下,亦可將導光板的背面設為相對於光 的前進方向傾斜的平面。 而且,本發明的導光板設為包含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 不同的兩層的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包含散射 粒子的粒子、/農度不同的三層以上的層的構成。 而且,不僅可自光出射面射出光,亦可自背面側射出 光。 [實例] 以下,列舉本發明的具體的實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 說明。 [實例1] 作為實例1,使用具有如圖6所示的邊界面z的導光 42 201239427 jyyy6pif 板,藉由計算機模擬而求出 照度分布及亮度分布。 自光的出射面射出的射出光的 而且 ,模擬中,導光板的透明樹脂的材料為PMMA, 散射粒子的材料作為糊而模式化。關於該點,以下的實 例均相同。 英吋相對應的導光 作為實例1’使用與畫面尺寸為40 板 150 〇 具體來說’使用如下的導光板,即,將自第i光入射 面30c至第3光入㈣30d為止的長度設為539麵,自第 2光入㈣30f至第4光入射面30g為止的長度設為922 mm,厚度設為1.5 mm。 而且’導光板中混練分散的散射粒子的中心粒徑為4 5 μηι 〇 而且,第2層的厚度設為圖9所示的形狀。另外,圖 中X方向位置為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的位置,丫 方向位置為第2光入射面3〇f的長度方向的位置。 具體來說,在第2光入射面30f與第4光入射面3〇g 之間的中央部,與第1光入射面30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 面上’第2極大值的位置的第2層152的厚度設為〇8mm, 第1極大值的位置(光入射面上)的第2層152的厚度設 為0_15 mm ’第2層152的厚度最薄的位置的第2層ι52 的厚度設為0.146 mm,自導光板的中央部至厚度最薄的位 置為止的距離設為246.5 mm。 而且’在第1光入射面3〇c與第3光入射面30d之間 43 201239427 的導光板中央部,與第2光入射面30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 剖面上’第1極大值的位置(光入射面上)的第2層ι52 的厚度設為0.15 mm,第2層152的厚度最薄的位置的第 2層152的厚度設為0.14 mm,自導光板的中央部至厚度 最薄的位置為止的距離設為431 mm 〇 而且,將第1層的粒子濃度Npo設為0.0217 Wt%,第 2層的粒子濃度Npr設為0.499 wt%。 使用上述形狀的導光板對照度分布進行測定。 將測定的照度分布表示於圖10中。此處,圖10中, 橫軸設為X方向位置[mm],縱軸設為y方向位置加利,各 位置的相對照度以灰階表示。 [實例2] 除邊界面z的形狀以外,使用與實例1相同的導光板 對照度分布進行測定。 實例2的導光板150的第2層的厚度設為圖丨丨所示的 形狀。 具體來說’在第2光入射面30f與第4光入射面3〇g 之間的中央部’與第1光入射面3〇c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剖 面上’第2極大值的位置的第2層152的厚度設為〇 8mm, 第1極大值的位置(光入射面上)的第2層152的厚度設 為0.15 mm,第2層152的厚度最薄的位置的第2層152 的厚度設為0.14 mm,自導光板的中央部至厚度最薄的位 置為止的距離設為246.5 mm ° 而且,在第1光入射面30c與第3光入射面30d之間 44 201239427 jyyyopif 的導光板中央部,與第2光入射面30f的長度方向垂直的 剖面上,第1極大值的位置(光入射面上)的第2層152 的厚度設為0.15 mm,第2層152的厚度最薄的位置的第 2層152的厚度設為0_ 146 mm ’自導光板的中央部至厚度 最薄的位置為止的距離設為431 mm ° 而且,將第1層的粒子濃度Npo設為0.0217 wt%,第 2層的粒子濃度Npr設為0.555 wt%。 將測定的照度分布表示於圖12。此處,圖12中,橫 軸設為X方向位置[mm] ’縱軸設為y方向位置[1:11111],各位 置的相對照度以灰階表示。 [參考例1] 作為參考例1,使用圖14 (A)〜圖14 (c)所示的 背光單元200。 ,圖14 (A)〜圖14 (C)所示的背光單元2〇〇設為將 光源配置在導歧的相向的兩個面,而在另—相向的兩個 面不配置光源的構成。 背光單元細的導光板202包含出射面侧的第i層 204、及背面側的第2層2〇6。第i層綱與第2層施的 在從與配置著光源的—侧的面(光人射面)的長 直的剖面進行觀察時,帛2層166以隨著自光出 式連鋒地ίΓ朝向兩個光人射面的各個面的方向變薄的方 化’進而以在光人射_近增厚的方式連續地 長卢方向ί古邊界面z在從與未配置著光源的一侧的面的 。i的剖面進行觀察時,與光出射面平行地形成。 45 201239427 jyyyvjyii 赫二ί說’從與光人射_長度方向垂直的剖面進行 壯,、料邊界面Ζ的形狀*與如Τ的邊界面ζ相同的形 入糾二q界面ζ是在實例1的第2光入射面30f與第4光 方6千*Gg之間的中央部,以與第1光人射面30e的長度 方向垂直_面進行輪_邊界面z。 又 9麻而且,將第1層的粒子濃度抑0設為0.0217wt%,第 2層的粒子濃度咖設為〇.562 wt%。 弟 另夕卜’參考例丨中,自兩個光源射出的總光量設為與 二及實例2中自四個光源28射出的總光量相同。 此卢測疋的照度分布表示於圖13 (A)及圖13 (B)中。 為相對中,検軸設為y方向位置[mm] ’縱軸設 ^财照度。而且,圖13(B) +,將橫轴設為x方向位 實;相對照度。而且,實例1由實線表示, 2由虛線表不,實例3由一點鏈線表示。 的導12所示,實例1及實例2的導光板⑼ 幻導先板的中央部的照度增高。 而且,如圖 13 (ΑΛ 置在對—μ 目13 B)所示,僅將光源配 方:==::::=射:垂直的方向(7 向以纽 在與光入射面平行的方 方向)上成為均一的照度分布。 任一^於此及實例2+,在χ方向及y方向的 方向上,可提向中央部的照度。 I置:上-=發0明的導光板, 仃w日,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 46 201239427 ^yyyepif 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内亦可進行各種改良或 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包括使用本發明的導光板的面照明裝置的 液晶顯示裝置的一實施形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線剖面圖。 圖3(A)是圖2所示的面照明裝置的ni_m線箭視圖, 圖3(B)是圖3(A)的B-B線剖面圖,圖3 (C)是圖3 (A)的C-C線剖面圖,圖3 (D)是圖3 (C)的D-D線 剖面圖。 圖4(A)是表示圖1及圖2所示的面照明裝置的光源 的概略構成的立體圖,圖4 (B)是將圖4 (A)所示的光 源的一個LED放大而表示的概略立體圖。 圖5 (A)〜圖5 (E)是表示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 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7(A)是使用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例的面照明裝 置的概略圖,圖7(B)是圖7(A)的B-B線剖面圖,圖 7 (C)是圖7 (A)的C-C線剖面圖。 圖8(A)是使用本發明的導光板的其他例的面照明裝 置的概略圖,圖8(B)是圖8(A)的B-B線剖面圖,圖 8 (C)是圖8 (A)的C-C線剖面圖。 圖9是表示導光板的第2層的厚度的圖表。 圖10是表示對自導光板的光出射面射出的光的照度 47 201239427 分布進行測定的結果的圖表。 圖11是表示導光板的第2層的厚度的圖表。 圖12是表示對自導光板的光出射面射出的光的照度 分布進行測定的結果的圖表。 圖13 (A)及圖13 (B)是表示對自導光板的光出射 面射出的光的照度分布進行測定的結果的圖表。 圖14 (A)、圖14 (B)及圖14 (C)是表示導光板的 一例的概略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液晶顯不裝置 12 .液晶顯不面板 14 :驅動單元 20、160、170、200 :背光單元(面照明裝置) 24 :照明裝置本體 24a、30a :光出射面 26 :框體 28 :光源 30、100、110、120、130、140、150、162、172、202 : 導光板 30b :背面 30c :第1光入射面 30d :第3光入射面 30f :第2光入射面 30g :第4光入射面 48 201239427 jyyyopif 32 :光學構件單元 32a、32c i擴散片材 32b :稜鏡片材 34 :反射板 36 :上部導引反射板 38 :下部導引反射板 42 :下部框體 44 :上部框體 44a :開口部 46 :折返構件 48 ·支持構件 49 :電源收納部 50 : LED晶片 52 :光源支持部 58 :發光面 60、102、112、122、132、142、152、164、174、204 : 第1層 62、104、114、124、134、144、154、166、176、206 ·· 第2層 162g :第2光入射面30f的相反侧的面即側面 172d :第1光入射面30c的相反侧的面即側面 172g :第2光入射面30f的相反側的面即側面 a:與導光板30的光出射面30a垂直的方向上的長度 b:排列方向的長度 49 201239427 jyyyuyii E :有效晝面區 Μ :混合區 q . LED晶片5 0的配置間隔 α : 2等分線 ζ :邊界面

Claims (1)

  1. 201239427 jyyyopif 七、申請專利範圍: ^導光板,包括:矩形形狀的光出射面;設置在 ΐ射面的端邊側且供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大致平行的 的光入射的第1光入射面;與上述光出射面為 1、月面;以及分散於内部的散射粒子;且其特徵在 於包括: 〃 柄公射面’設置在上述光出射面的端邊側,此端 述光出射面大致平行财向上前_光人射;2在”上 兩層以上的層,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 重合且上述兩層以上的層的上述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不 同;且 上述兩層以上的層的厚度以下列方式在與上述光出射 面垂直的方向上分別發生變化,此方式為在與上述第i光 入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上述導光板的合成粒子濃度在 上述第1光入射面側具有第1極大值及在位於比上述第i 極大值更遠離上述第1光入射面的位置處具有大於上述第 1極大值的第2極大值; 且,上述兩層以上的層的厚度以下列方式在與上述光 出射面垂直的方向上分別發生變化,此方式為在與上述第 2光入射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上述導光板的合成粒子濃 度在上述第2光入射面側具有第1極大值及位於比上述第 1極大值更遠離上述第2光入射面的位置處具有大於上述 第1極大值的第2極大值。 51 201239427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導光板,其中 上述兩層以上的層包含上述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為 Npo的上述光出射面側的第丨層、及粒子濃度為Npr的上 述背面側的第2層此兩層,上述第2層在與上述光出射面 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在與上述第丨光入射面垂直的方向 上,以隨著遠離上述第丨光入射面而暫時增厚,且變薄 之後再次增厚的方式連續地變化; 且,上述第2層在與上述光出射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 度在與上述第2光入射面垂直的方向上,以隨著遠離上 述第2光人射面而暫時增厚’且在㈣之後再次增厚的方 式連續地變化。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或第2項所述之導光板其 中 上述兩層以上的層包含上述散射粒子的粒子濃度為 的上述光出射面侧的第i層、及粒子濃度為ΝρΓ的上 2面侧的第2層此兩層’上述第2層在與上述光出射面 J的方向上的厚度,在通過上述光出射面的中心且與上 垂直的所!剖面上’以隨著遠離上述光入射面 4 在變薄之後再次增厚的方式連續地變化。 光板二申相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項所述之導 上述第1極大值配置於上述光入射面上。 光柄5. 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項所述之導 、第3以射面m以射面設置在與 52 201239427 jyyyopif 上述第i光入射面相向的面,且供在 光入射;在與上述第1光入射面垂: ^方向上,在兩個光人射面各自的—侧具有上述第工極大 6.如申請翻範圍第1項至第5項巾任1所述之導 光板窜其更包括第4光人射面,該第4光人射 上述第2光人Ϊ面相向的面,且供在與上述光出射面^致 平仃的方向上則進的光入射;在與上述第2光入射面垂直 的方向上,在兩個光人射面各自的—側具有上述第】極大 值。 7·如申請專利範®第5項或第6項所述之導光板,其 中 ’、 上述第2層的厚度在上述光出射面的中央部為最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 光板,其中 上述Npo與上述Npr的範圍滿足Np〇=〇 wt〇/0且〇 〇1 wt%<Npr<l.l wt%。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導 光板,其中 上述Npo與上述Npr的範圍滿足〇 wt%<Np〇<〇 15 wt%且 Npo<Npr<l.l wt〇/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導光板,其中 上述背面為與上述光出射面平行的平面。 53 201239427 ^ ^ ^ \J Λ. η· -種面照明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〇項中任-項所述之導光 板; ' 光源單元,包含與上述導光板的上述光入射面相向而 排列的多個點光源、及支持上述多個點光源的支持構件; 以及 、框體’收納上述導光板及上述光源,在上述導光板的 上述光出射面侧,具有比上述光出射面小的開口部; 上述導光板的上述合成粒子濃度的第丨極大值配置在 與上述框體的上述開口部的邊界附近相對應的位置處。 54
TW101104622A 2011-03-14 2012-02-14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TW20123942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5497A JP5579107B2 (ja) 2011-03-14 2011-03-14 導光板および面状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427A true TW201239427A (en) 2012-10-01

Family

ID=4683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4622A TW201239427A (en) 2011-03-14 2012-02-14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75176B2 (zh)
JP (1) JP5579107B2 (zh)
TW (1) TW201239427A (zh)
WO (1) WO20121243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3429B2 (en) 2013-03-21 2015-12-29 Htc Corporation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808B (zh) * 2014-05-13 2017-08-29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5911752A (zh) * 2016-04-22 2016-08-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1441B2 (ja) 1993-07-23 2006-05-31 康博 小池 光散乱導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08220346A (ja) 1995-02-09 1996-08-30 Alpine Electron Inc 照光装置
JP3682313B2 (ja) 1995-03-08 2005-08-10 日東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H08271739A (ja) 1995-04-03 1996-10-18 Yasuhiro Koike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3874222B2 (ja) 1997-11-19 2007-01-3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源装置
JP2001110220A (ja) * 1999-10-06 2001-04-20 Hayashi Telempu Co Ltd 面照明装置
JP4127897B2 (ja) * 1998-06-02 2008-07-30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
JP2003090919A (ja) 2001-09-17 2003-03-28 Sony Corp 導光板、導光板用金型及び導光板用金型の製造方法
JP2004171948A (ja) 2002-11-20 2004-06-17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5108676A (ja) 2003-09-30 2005-04-21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JP2005302322A (ja) 2004-04-06 2005-10-27 Nippon Leiz Co Ltd 光源装置および平面照明装置
CN101529256A (zh) * 2006-05-25 2009-09-09 I2Ic公司 具有不同粒子分布浓度的板的加工方法
US7991257B1 (en) * 2007-05-16 2011-08-02 Fusion Optix,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composite
JP5225015B2 (ja) 2007-10-19 2013-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光板
JP5414224B2 (ja) 2007-10-19 2014-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JP2010218841A (ja) * 2009-03-16 2010-09-30 Fujifilm Corp 導光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面状照明装置
DE102010018033A1 (de) * 2010-04-23 2011-10-2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lächenlichtleiter und Flächenstrahler
JP4851631B1 (ja) * 2010-10-12 2012-01-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光板および面状照明装置
KR101771557B1 (ko) * 2011-01-05 2017-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3429B2 (en) 2013-03-21 2015-12-29 Htc Corporation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24364A1 (ja) 2012-09-20
JP5579107B2 (ja) 2014-08-27
US9075176B2 (en) 2015-07-07
JP2012190753A (ja) 2012-10-04
US20140009966A1 (en) 201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9422B (zh)
JP499694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635472B2 (ja) 導光板
JP5178460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201237328A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JP201009790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09785A (ja) 中空式面照明装置
TW201229585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TW201241520A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JP2008053198A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556028B (en) Modular LED backlight assembly
JPWO2009104793A1 (ja) 導光体、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TW201239427A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JP4555250B2 (ja) 導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る面状照明装置
WO2013001929A1 (ja) 導光板及び面状照明装置
TW201239862A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JP2010103060A (ja) 表示装置
JP2007059146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086766B2 (ja)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80847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201326930A (zh) 片狀導光板及面狀照明裝置以及面狀照明單元
JP2009245732A (ja) 導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面状照明装置
JP2010086669A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5941129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WO2013154124A1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