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5471A - Charg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harg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5471A
TW201225471A TW100129366A TW100129366A TW201225471A TW 201225471 A TW201225471 A TW 201225471A TW 100129366 A TW100129366 A TW 100129366A TW 100129366 A TW100129366 A TW 100129366A TW 201225471 A TW201225471 A TW 2012254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witching element
shunt resistor
charging
tur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9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tsushi Takahashi
Yoshinori Katsur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25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54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Description

20122547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檢測出對於二次電池所輸入輸出之 電流,並根據所檢測出之電流來對於二次電池之充電作控 制的充電裝置。 【先前技術】 從先前起,作爲此種技術,例如係周知有在下述之文 獻中所記載者(參考專利文獻1)。在此文獻1所記載之技 術中,係將在被插入至二次電池之負極和接地(接地電位 )之間的分路電阻之兩端處所產生的電壓,藉由運算放大 器來做放大,之後輸入至微電腦中,而檢測出二次電池所 輸入輸出之電流。 當將分路電阻連接於二次電池之負極側的情況時,分 路電阻和二次電池間之連接點的電位,係因應於在二次電 池中所流動之電流的方向而成爲正電位或者是負電位。亦 即是’當二次電池被充電時,係成爲正電位,另一方面, 當二次電池放電時,係成爲負電位。 如此這般,分路電阻和二次電池間之連接點的電位、 亦即是被輸入至運算放大器中之電位,由於係會因應於在 二次電池中所流動之電流方向,而成爲正負逆電位,因此 ’爲了正確地讀取出此電位,係成爲需要將電位之正負作 反轉或者是作偏位(OFFSET)之運算放大器。 〔先前技術文獻〕 -5- 201225471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285826號公報 【發明內容】 如同上述一般,在根據被連接於二次電池之負極側的 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來檢測出於二次電池中所流動之電 流的先前技術中,係成爲需要運算放大器。因此,電路之 構成係成爲大型化,並且亦導致成本的上升。 因此,本發明,係爲有鑑於上述事態所進行者,其目 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簡單且小型並且爲低成本之充電裝置 〇 本發明之形態,係爲一種藉由從外部所透過被可自由 裝卸地連接於充電裝置處之充電轉接器而來之供電,來充 電二次電池之充電裝置。前述充電裝置,係具備有:切換 元件,係接收透過充電轉接器而來之外部供電,並根據切 換訊號而作ON/OFF,而對於二次電池供給充電電流;和 分路電阻,係被連接於切換元件和二次電池的正極.之間, 並檢測出在二次電池中所流動之電流;和充電控制器,係 與切換元件之ON同步地而輸入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 並根據所輸入了的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來設定使切換 元件成爲ON之ON時間,而對於二次電池之充電電流作控 制。又,分路電阻之電阻値,係以成爲將「充電控制器所 輸入了的類比電壓變換爲數位電壓時之A/D變換電壓的最 小解析度」除以「二次電池之充電電流的可檢測出之最小 -6- 201225471 値」以後之値以上的方式,而被作設定。 亦可設爲下述之構成:亦即是,前述充電控制器,係 根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 之峰値電壓,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時間。 亦可設爲下述之構成:亦即是,前述充電控制器,係 根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 之峰値電壓、以及在峰値電壓發生之後的前述切換元件成 爲ON以後之特定時間後的前述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 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時間。 亦可設爲下述之構成;亦即是,前述充電控制器,係 當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之電 壓差成爲預先所設定了的一定値以下時,使前述切換元件 成爲OFF,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時間。 亦可設爲下述之構成:亦即是,前述充電控制器,係 計算出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 端之電壓的積算値,並根據所算出之積算値,來設定使前 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時間。 亦可設爲下述之構成:亦即是,前述充電控制器,係 對於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其中一 端之電壓以及預先所設定了的上限値和下限値作比較,當 前述分路電阻之其中一端的電壓成爲前述上限値以上或者 是前述下限値以下的情況時,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FF, 而停止充電動作。 亦可設爲下述之構成:亦即是,前述充電控制器,係 201225471 將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之電 壓差,作切換訊號之特定週期量的取得,並根據所取得了 的前述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差和預先所設定了的判定値 之間的比較結果,來判定前述分路電阻之甫端的電.壓差之 偏差的大小,再根據前述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差之偏差 的大小,來判定前述充電轉接器之種類。 若依據本發明,則分路電阻係被連接在二次電池之正 極側,分路電阻之電阻値係被設定爲將充電控制器之A/D 變換電壓的最小解析度除以二次電池之充電電流的可檢測 出之最小値以後之値以上。藉由此,係成爲不需對於藉由 分路電阻所得到的電壓施加放大等之處理,便能夠檢測出 充電電流,而成爲能夠對於·充電動作確實地進行控制。其 結果,係能夠提供一種簡單且小型並且低成本之充電裝置 【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圖面,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說 明。 (實施形態1 ) 圖1,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充電裝置之構成 作展示之圖。圖1中所示之實施形態1的充電裝置,係具備 有二次電池1 1、切換元件1 2、分路電阻1 3以及充電控制器 1 4,而構成之。此充電裝置,例如係可組入至電鬍刀、電 201225471 動髮推剪、除毛器、電動牙刷等之充電式電性機器中而起 作用。 二次電池1 1,例如係藉由鎳氫電池或鎳鎘電池等之電 池而構成之。二次電池11 ’係經由透過可·自由裝卸地連接 在轉換器連接端子15處之AC轉換器16而將從100V〜240V 左右之交流的商用電源所供給而來之交流電力變換爲直流 所得到的直流電力,而被作充電。 切換元件12,係被連接在轉換器連接端子15之其中一 方和分路電阻1 3之間,並例如藉由電晶體等所構成。切換 元件12,係接收透過AC轉換器16所賦予而來之直流電力, 並藉由根據切換訊號來作ΟΝ/OFF控制,來對於供給至二 次電池1 1處之充電電流進行控制調整。 分路電阻13,係被連接於切換元件12和二次電池11之 正極(+極)側之間,分路電阻1 3,係根據兩端之電壓V0 、V 1來檢測出在二次電池11中所流動之電流(亦即是被供 給至二次電池1 1處之充電電流)或者是從二次電池1 1所放 電之放電電流。分路電阻13,例如係藉由數m〜數百γπΩ程 度之低電阻所構成,但是,係依據其與後述之A/D變換的 解析度間之關係,來設定其電阻値。 充電控制器1 4,係作爲控制本充電裝置之動作的控制 中樞而起作用,並藉由具備有在根據程式而對各種動作處 理進行控制之電腦中所必要的CPU或者是記憶裝置等之硬 體資源的例如微電腦等而實現之。故而,經由以構成充電 控制器I4之微電腦的CPU來實行處理程式,二次電池η之 9 - 201225471 充電動作係被作控制。充電控制器1 4,係被與連接有二次 電池11之負極(-極)之共通的接地(接地電位)作連接 〇 充電控制器Μ,係對於切換元件1 2賦予切換訊號,並 根據此切換訊號來對於切換元件12進行ΟΝ/OFF控制。在 此ΟΝ/OFF控制中,係藉由對於切換訊號之工作(duty )比 、亦即是對於切換訊號之每1週期的ON時間作可變控制, 來對充電電流作增減控制。藉由此,充電控制器1 4,例如 係將與二次電池1 1之電池電壓相對應的所期望之充電電流 供給至二次電池1 1處,而對於二次電池1 1作充電控制。 充電控制器14,係輸入在分路電阻13之兩端處所產生 的電壓V0,V 1,而對於切換訊號之工作比、亦即是對於 切換元件12成爲ON的ON時間作決定。另外,在像是被輸 入至充電控制器14處之電壓VO、VI會超過充電控制器14 之電源電壓一般的情況時,係設爲在例如藉由電阻來作分 壓而作了降壓後,再輸入至充電控制器14處。充電控制器 14,係一面藉由此種切換訊號來對於切換元件12作 ΟΝ/OFF控制,一面對於二次電池1 1而進行充電電流之供 給控制,來將二次電池11 一直充電至滿充電爲止。 作爲判定出二次電池1 1係被作了滿充電的判定方法, 從先前技術起係周知有各種之手法。例如,係可列舉出: 將在切換元件12之ΟΝ/OFF控制中的切換訊號之1週期份的 電流算出,並將此作積算,而計算出現在之電池容量的手 法、或者是根據二次電池1 1之電池電壓的絕對値來作判定 -10 - 201225471 的方法、或者是將充電時之電池電壓作了 — 之下降一事 檢、測出來的方法、亦或是將此些作了組合的方法等。 分路電阻1 3之電阻値,係如同下述一般來決定。 將充電控制器14之電源電壓作爲VDD(V),並將充 電控制器14所具備之在對輸入了的類比訊號進行內部處理 時而變換爲數位訊號之A/D變換功能的解析度,例如設爲 N位元。於此種情況,藉由a/D變換所能夠檢測出之最小 的電壓値、亦即是A/D變換電壓之最小解析度(LSB ), 係藉由下式(1 )來表現。 (式1 ) 最小解析度(LSB) = -VDD/2n (V) -(1) 故而,1LSB 係成爲-VDD/2N (V)。 接著,若是將欲檢測出之充電電流的最小値(充電電 流之最小解析度)設爲Imin(A),則其與分路電阻13之電 阻値R間的關係,係藉由下式(2 )來表現。 (式2)
Imin X VDD/2N -(2) 故而,分路電阻13之電阻値R,係藉由下式(3)來表 現。 (式3 ) R ^ (VDD/2n) /Imin -(3) 如此這般,分路電阻13之電阻値’係以成爲(A/D變換 電壓之最小解析度)/(充電電流之所能檢測出的最小値)以 上的方式’而被作設定° S- -11 - 201225471 例如,若是充電控制器14之電源電壓VDD係爲3 V左右 ,A/D變換之解析度係設爲10位元,則A/D變換電壓之最 小解析度(LSB ),係成爲2.9mV左右。而後,若是將充 電電流之能夠檢測出的最小電流値設爲1 0mA程度,則分 路電阻13之電阻値R係被設定爲290ιηΩ程度。 如此這般,在將充電電流之能夠檢測出的最小電流値 設爲了 一定的情況時,若是充電控制器14之A/D變換的解 析度變得越高,則係成爲能夠越將分路電阻1 3之電阻値R 縮小。 圖2,係爲對於切換元件12成爲了 ON之後的分路電阻 13之兩端的電壓VO、VI和切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 作展示的時序表。 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電壓VO、VI,係如圖2中所示一 般,若是切換元件1 2成爲ON,則起因於以AC轉換器1 6之 電容成分和分路電阻13所致的過渡現象,會產生突出電壓 ,之後係逐漸地遷移至一定之電壓。相對於此種電壓變化 ,而將切換元件12剛成爲ON之後的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 電壓V0(t) ' Vl(t)輸入至充電控制器14中。充電控制器Μ ,係能夠藉由所輸入了的電壓和分路電阻1 3之電阻値R ’ 來計算出二次電池1 1之充電電流。充電控制器1 4,係根據 如此這般所檢測出之充電電流,來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而 對於在切換訊號之1週期中的ON時間(“η )作設定’並對 於供給至二次電池1 1處之充電電流作調整控制,而對於二 次電池11之充電作控制。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電壓vo(t)、 -12- 201225471 V 1 (t)和切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例如係可藉由以 實際機器所進行之實驗來取得並作制定。如此這般所制定 之兩者的關係,例如係作爲表格資料而被記億在充電控制 器14之記憶裝置中來預先作準備,藉由參考此表格資料, 切換訊號之ON時間係被逐次作設定。或者是,亦可將上 述兩者之關係作爲演算式來表示,並根據此演算式來算出 切換訊號之ON時間而作設定。 如此這般,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係採用將檢測出二 次電池1 1之充電電流或者是放電電流的分路電阻1 3連接在 二次電池1 1之正極側,並檢測出分路電阻1 3之兩端的電壓 VO、VI之構成。藉由採用此種構成,分路電阻13之兩端 的電壓V0、VI,係無關於電流之方向而均成爲正電位。 因此,係成爲不需要用以將分路電阻13所產生之電位的正 負作反轉或者是施加偏位之運算放大器等的構成。 又,藉由檢測出分路電阻1 3之兩端的電壓VO、V 1, 係成爲能夠將由於周圍溫度之變化而導致的二次電池1 1之 內部電阻或者是電池電壓等之變動所造成的影響排除。故 而,係能夠將在二次電池1 1中所流動之電流以良好精確度 來檢測出來。 進而,在檢測出二次電池11之充電電流時’係以使 A/D變換時之最小解析度以上的電壓被輸入至充電控制器 14中的方式,來設定分路電阻13之電阻値。藉由採用此種 構成,係成爲能夠並不將分路電阻1 3所產生之電壓作放大 地來輸入至充電控制器I4中。藉由此,係成爲不需要將電 -13- 201225471 壓放大之運算放大器等的構成。 故而,相較於先前技術,係能夠將構成簡略化’並且 能夠小型化,而能夠謀求成本之降低。又,運算放大器等 之放大電路,由於其之個別的偏差係爲大,因此,一般而 言,係在各個的機器之每一者處而對於偏差作修正,而有 著導致檢測精確度降低之虞。但是,在此實施形態1中, 由於運算放大器等之放大電路係成爲不必要,因此,係成 爲能夠將在二次電池Π中所流動之電流以良好精確度而檢 測出來。故而,就算是當依存於二次電池1 1之種類或者是 AC轉換器1 6之種類而使得充電電流互爲相異的情況時,亦 能夠以良好精確度來將充電電流檢測出來。故而,就算是 存在有各種種類之二次電池11或AC轉換器16,亦成爲能夠 對於二次電池1 1之充電動作確實地作控制。 (實施形態2 ) 圖3,係爲有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的對於在使切換 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VO、VI和切 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作展示之時序表。另外,實 施形態2之構成,係於前述之實施形態1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2中,如同圖3之時序表中所示一般,係 將在使切換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 VO、VI處的峰値電壓VOpeak、Vlpeak輸入至充電控制器 1 4中。.充電控制器1 4,係能夠藉由所輸入了的峰値電壓 VOpeak、Vlpeak和分路電阻13之電阻値R,來計算出二次 -14- 201225471 電池1 1之充電電流。充電控制器1 4,係根據如此這般所檢 測出之充電電流,來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而對於在切換訊 號之1週期中的ON時間(tQn )逐次作設定,並對於供給至 二次電池Π處之充電電流作調整控制,而對於二次電池1 1 之充電作控制。 分路電阻1 3之兩端的峰値電壓VOpeak、VI peak和切換 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例如係可藉由以實際機器所 進行之實驗來取得並制定。如此這般所被制定了的兩者之 關係,例如係作爲表格資料而被記憶在充電控制器1 4之記 憶裝置中而預先有所準備,藉由參考此表格資料,切換訊 號之ON時間係被逐次作設定。或者是,亦可將上述兩者 之關係作爲演算式來表示,並根據此演算式來算出切換訊 號之ON時間而作設定。 如此這般,在上述實施形態2中,係能夠得到與前述 之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 (實施形態3 ) 圖3,係爲有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的對於在使切換 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VO、VI和切 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作展示之時序表。另外,實 施形態3之構成,係於前述之實施形態1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3中,如同圖4之時序表中所示一般,充 電控制器14,係將在使切換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 13的兩端之電壓VO、VI處的峰値電壓VOpeak、Vlpeak作 -15- 201225471 輸入。充電控制器14,係進而將在峰値電壓發生以後的預 先所設定了的特定時間(Π )後之電壓VO(tl)、Vl(tl)作 輸入。充電控制器1 4,係能夠藉由所輸入了的峰値電壓 VOpeak、Vlpeak和電壓V0(tl)、Vl(tl)以及分路電阻13之 電阻値R,來計算出二次電池1 1之充電電流。充電控制器 1 4,係根據如此這般所檢測出之充電電流,來如同圖3中 所示一般而對於在切換訊號之1週期中的ON時間(tQn)在 每一週期處而作設定,並對於供給至二次電池11處之充電 電流作調整控制,而對於二次電池1 1之充電作控制。 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峰値電壓VOpeak、Vlpeak以及電 壓VO(tl)、Vl(tl)和切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例如 係可藉由以實際機器所進行之實驗來取得並作制定。如此 這般所制定之兩者的關係,例如係作爲表格資料而被記憶 在充電控制器Μ之記憶裝置中來預先作準備,藉由參考此 表格資料,來設定切換訊號之ON時間。或者是,亦可將 上述兩者之關係作爲演算式來表示,並根據此演算式來算 出切換訊號之ON時間而作設定》 如此這般,在上述實施形態3中,係能夠得到與前述 之實施形態1、2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進而,由於係亦 考慮有在將切換元件1 2作了 ON之後的特定時間(11 )後之 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V0(tl)、Vl(tl)地來檢測出充電 電流,因此,就算是同種類的A C轉換器1 6,亦能夠對於其 之個體偏差作吸收,而能夠將充電電流之檢測精確度提高 。藉由此,係能夠將二次電池1 1之充電動作以良好精確度 -16- 201225471 來作控制。 (實施形態4) 圖5,係爲有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的對於在使切換 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V0、V1和切 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作展示之時序表。另外’實 施形態4之構成,係於前述之實施形態1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4中,係如同圖5之時序表中所示一般’ 對於切換元件12成爲ON之後的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電壓 V 0、V 1連續性作監視,並輸入至充電控制器1 4處。充電 控制器14,係以當所輸入了的電壓V〇、VI之電壓差( Vl(t)-V0(t))到達了預先所設定之第1臨限値以下時而將 切換訊號OFF的方式’來對於在切換訊號之1週期處的ON 時間()作設定。如此這般’充電控制器1 4 ’係藉由在 每一週期處而對於切換訊號之ON時間作設定’來對於供 給至二次電池1 1處之充電電流作調整控制’而對於二次電 池1 1之充電作控制。另外’第1臨限値,係可藉由以實際 機器所進行之實驗來制定之。 如此這般,在上述實施形態4中,係能夠得到與前述 之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更進而’藉由根據分路電阻1 3 之兩端的電壓成爲第1臨限値以下一事來對於切換訊號之1 週期中的ON時間作設定’係能夠將充電電流之檢測精確 度提高。藉由此,係能夠將二次電池1 1之充電動作以良好 精確度來作控制。 -17- 201225471 (實施形態5 ) 圖6,係爲有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的對於在使切換 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VO、VI和切 換訊號之ON時間之間的關係作展示之時序表。另外’實 施形態5之構成,係與前述之實施形態1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5中,如同圖6之時序表中所示一般’係 對於在使切換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 壓V0、VI連續性地做監視,並輸入至充電控制器14中。 充電控制器14,係成爲能夠藉由所輸入了的電壓VO、VI 之電壓差(V 1 -V0 )的積算値和分路電阻1 3之電阻値R ’ 來計算出在切換元件1 2成爲ON後所供給至二次電池1 1處 之總充電電流量。故而,係以當電壓差(V 1 -v〇 )之積算 値超過了預先所設定之第2臨限値時而使切換訊號成爲OFF 的方式,來對於切換訊號之1週期處的ON時間(t。。)逐次 作設定。如此這般’充電控制器14,係藉由對於切換訊號 之ON時間作逐次設定,來對於供給至二次電池1 1處之充 電電流作調整控制,而對於二次電池1 1之充電作控制。另 外,第2臨限値,係可藉由以實際機器所進行之實驗來制 定之。 如此這般,在上述實施形態5中,係能夠得到與前述 之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更進而’藉由根據分路電阻1 3 之兩端的電壓差之積算値超過了預先所設定了的第2臨限 値一事來對於切換訊號之1週期中的ON時間作設定’係能 -18 - 201225471 夠將充電電流之檢測精確度提高。藉由此’係能夠將二次 電池1 1之充電動作以良好精確度來作控制。 (實施形態6 ) 圖7,係爲有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的對於在使切換 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其中一端之電壓VI和切 換訊號作展示之時序表。另外,實施形態6之構成’係於 前述之實施形態1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6中,如同圖7之時序表中所示一般,係 將在使切換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其中一端之 峰値電壓VI peak,輸入至切換元件12、充電控制器14中。 充電控制器14,係將所輸入了的峰値電壓Vlpeak,和預先 所設定了的上限電壓以及下限電壓作比較。充電控制器1 4 ,當比較的結果,峰値電壓Vlpeak係超過了上述上限電壓 的情況時,或者是當低於上述下限電壓的情況時,係推測 在轉換器連接端子15處,係並非連接有與本充電裝置相對 應之正規的AC轉換器16,而是連接了不適當的AC轉換器 16。於此種情況時,係爲了安全上的觀點,而使切換元件 12成爲OFF並停止充電動作。另外,上述上限電壓以及下 限電壓,係可藉由以實際機器所進行之實驗來制定之。 如此這般,此實施形態6,係成爲能夠將在本充電裝 置處連接了不適當的A C轉換器16—事檢測出來。藉由此, 來防止由於充電裝置之異常發熱等所導致的冒火或冒煙, 並確保安全性,而能夠對於損傷等作避免。另外,此實施 -19- 201225471 形態6,係能夠與上述實施形態1〜5作組合來實施之。 (實施形態7 ) 圖8,係爲對有關於本發明.之實.施_形態T的由AC轉換器 之種類所導致的輸出電壓波形作展示之圖,該圖(a)係 爲電源變壓式之AC轉換器的輸出電壓波形,該圖(b)係 爲切換式之AC轉換器的輸出電壓波形。另外,實施形態7 之構成,係與前述之實施形態1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7中,係藉由充電控制器1 4來對於在剛 使切換元件12成爲ON後之分路電阻13的兩端之電壓V0、 V 1作切換訊號特定週期(數週期)的觀測。充電控制器1 4 ,係根據觀測之結果,來對於AC轉換器16之種類(亦即是 係身爲電源變壓式或者是切換式)作判定。 當AC轉換器16爲電源變壓式(全波整流)的情況時, 電壓係以商用交流電源之電源頻率的60Hz或者是50Hz之週 期,來如同圖8 (a)中所示一般地大幅變動。因此,分路 電阻13之兩端的電位差(VI-V0),依存於切換元件12成 爲ON的時序,其偏差係會變大。相對於此,當AC轉換器 16係爲切換式(切換整流)的情況時,如圖8(b)中所示 一般,相較於電源變壓式,其輸出電壓係爲安定》因此, 其之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電位差(VI-V0 )之依存於切換 元件12成爲ON的時序所導致的偏差,相較於電源變壓式 ,係會變小。 利用此種特性,充電控制器14,係對於AC轉換器16之 -20- 201225471 種類作判定。例如,係預先藉由實際機器來取得電源變壓 式和切換式之間的電位差(VI-V0 )之偏差,並根據該取 得了的偏差.,來設定對於偏差之大小作判定的判定値。藉 由將此判定値和分路電阻13之兩端的電位差(V1-VO)作 比較,係能夠對於分路電阻1 3之兩端的電位差(V 1 _V0 ) 之偏差作判斷。 若是判別出AC轉換器1 6之種類,則係設爲因應於所判 別出之AC轉換器的種類,來對於切換訊號之ON時間作改 變。亦即是,係將在前述之實施形態1〜3中所使用的表格 資料,準備電源變壓式和切換式的2種類,並因應於AC轉 換器之種類來分別作使用。另一方面,在前述之實施形態 4〜6中,係將各別的臨限値分別準備電源變壓式和切換式 的2種類,並因應於AC轉換器之種類來分別作使用。 如此這般,在此實施形態7中,藉由因應於AC轉換器 16之種類來改變切換訊號之ON時間,係成爲能夠因應於 AC轉換器1 6之特性來對於二次電池1 1之充電電流作最適當 的控制。藉由此,係能夠將二次電池1 1之充電動作以良好 精確度來作控制。另外,此實施形態7,係能夠與上述實 施形態1〜6作組合來實施之。 於此,係援用日本特願2010-210884 (申請日·· 2010 年9月21日)之全部內容。 以上,雖係根據實施例來對於本發明之內容作了說明 ,但是,只要是當業者,則可明顯得知,本發明係並不被 限定於此些之記載,而能夠進行各種之變形以及改良。 •21 - 201225471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成爲不需對於藉由分路電阻所得 到的電壓施加放大等之處理,便能夠檢測出充電電流,而 成爲能夠對於充電動作確實地進行控制。其結果,係能夠 提供一種簡單且小型並且低成本之充電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圖1,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充電裝置之 構成作展示之圖。 [圖2]圖2,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分路電阻之 兩端的電壓和切換訊號之變化作展示的時序圖。 [圖3 ]圖3,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的分路電阻之 兩端的電壓和切換訊號之變化作展示的時序圖。 [圖4]圖4,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的分路電阻之 兩端的電壓和切換訊號之變化作展示的時序圖。 [圖5]圖5,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的分路電阻之 兩端的電壓和切換訊號之變化作展示的時序圖。 [圖6]圖6,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的分路電阻之 兩端的電壓和切換訊號之變化作展示的時序圖。 [圖7]圖7,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的分路電阻之 兩端的電壓和切換訊號之變化作展示的時序圖。 [圖8]圖8,係爲對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7的由AC轉換 器的種類所導致之輸出電壓波形作展示之圖。 -22- 20122547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1 :二次電池 1 2 :切換元件 1 3 :分路電阻 1 4 :充電控制器 1 5 :轉換器連接端子 16 : AC轉換器 S.. -23-

Claims (1)

  1. 20122547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充電裝置,係爲藉由從外部所透過被可自由 裝卸地連接於充電裝置處之充電轉接器而來之供電,來充 電二次電池之充電裝置,其特徵爲,具備有: 切換元件’係接收透過前述充電轉接器而來之外部供 電’並根據切換訊號而作ON/OFF,而對於前述二次電池 供給充電電流;和 分路電阻’係被連接於前述切換元件和前述二次電池 的正極之間’並檢測出在前述二次電池中所流動之電流; 和 充電控制器’係與前述切換元件之ON同步地而輸入 前述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並根據所輸入了的前述分路 電阻之兩端的電壓,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 時間’而對於前述二次電池之充電電流作控制, 前述分路電阻之電阻値,係以成爲:將前述充電控制 器所輸入了的類比電壓變換爲數位電壓時之A/D變換電壓 的最小解析度’除以前述二次電池之充電電流的可檢測出 之最小値以後’所得到之値以上的方式,而被作設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充電裝置,其中, 前述充電控制器,係根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 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之峰値電壓,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 成爲ON之ON時間。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充電裝置,其中, 前述充電控制器’係根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 -24 - 201225471 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之峰値電壓、以及在峰値電壓發生之 後的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特定時間後的前述分路 電阻之兩端的電壓,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 時間。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充電裝置,其中, 前述充電控制器,係當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之前述 分路電阻的兩端之電壓差成爲預先所設定了的一定値以下 時,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FF,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 爲ON之ON時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充電裝置,其中, 前述充電控制器,係計算出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以後 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之電壓的積算値,並根據所算出之 積算値,來設定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之ON時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充電裝置 ,其中,前述充電控制器,係對於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 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其中一端之電壓以及預先所設定了 的上限値和下限値作比較,當前述分路電阻之其中一端的 電壓成爲前述上限値以上或者是前述下限値以下的情況時 ,使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FF,而停止充電動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充電裝 置,其中,前述充電控制器,係將前述切換元件成爲ON 以後之前述分路電阻的兩端之電壓差,作切換訊號之特定 週期量的取得,並根據所取得了的前述分路電阻之兩端的 電壓差和預先所設定了的判定値之間的比較結果,來判定 -25- 201225471 前述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差之偏差的大小,再根據前述 分路電阻之兩端的電壓差之偏差的大小,來判定前述充電 轉接器之種類。 -26-
TW100129366A 2010-09-21 2011-08-17 Charging device TW20122547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0884A JP2012070476A (ja) 2010-09-21 2010-09-21 充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5471A true TW201225471A (en) 2012-06-16

Family

ID=4587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9366A TW201225471A (en) 2010-09-21 2011-08-17 Charg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54575A1 (zh)
EP (1) EP2621052A1 (zh)
JP (1) JP2012070476A (zh)
CN (1) CN103069684A (zh)
RU (1) RU2013110312A (zh)
TW (1) TW201225471A (zh)
WO (1) WO20120392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7578B (zh) * 2017-07-14 2018-10-01 Wistron Corporation 充電方法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6133B2 (ja) * 1990-11-13 2001-10-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JPH0833213A (ja) * 1994-07-13 1996-02-02 Toshiba Battery Co Ltd 二次電池の容量表示装置
JPH10285826A (ja) * 1997-04-08 1998-10-23 Toshiba Battery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3542344B2 (ja) * 2001-11-09 2004-07-14 日立ホーム・アンド・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2007252116A (ja) * 2006-03-16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パルス充電装置
CN100547398C (zh) * 2007-04-23 2009-10-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测量半导体薄膜材料塞贝克系数和电阻率的装置
JP4542570B2 (ja) * 2007-06-27 2010-09-1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充電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充電方法
WO2009044557A1 (ja) * 2007-10-05 2009-04-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二次電池の充電制御方法、及び充電制御回路
JP2010210884A (ja) 2009-03-10 2010-09-24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54575A1 (en) 2013-06-20
EP2621052A1 (en) 2013-07-31
RU2013110312A (ru) 2014-10-27
CN103069684A (zh) 2013-04-24
JP2012070476A (ja) 2012-04-05
WO2012039208A1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3051B2 (ja) パック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放電制御方法
KR20200058459A (ko) 피크 제어 부스트 변환기에서의 평균 전류 제한
CN113740751A (zh) 电池内阻检测装置与方法
JP2013102576A5 (zh)
JP4526453B2 (ja) 充電器
JP5605143B2 (ja) 電流制御回路
TWI440874B (zh) 電池的檢測電路及其檢測方法
JP2010122162A (ja) 電源装置
TWI301346B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wake-up charging current and sense amplifier
JP2022551134A (ja) 電子デバイス、充電方法、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JP2009112115A (ja)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池パック
US20210013729A1 (en) Battery Charge/Dischar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CN104362686A (zh) 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JP6115915B2 (ja) 電池状態検出装置
TW201225471A (en) Charging device
EP3164727B1 (en) A method, a circuit, and a battery charger
TWI669885B (zh)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JP4920306B2 (ja) 蓄電池状態監視装置、蓄電池状態監視方法、蓄電池状態監視プログラム
WO2012039209A1 (ja) 充電式電気機器
JP2006121797A (ja) 充電器
JP2010261807A (ja) 蓄電池の劣化判定方法、充放電制御装置
CN105098873A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和电池装置
JP3713828B2 (ja) 充電方法、充電装置及び充電制御回路
JP4980104B2 (ja) 被測定物の抵抗分測定装置
JP6834527B2 (ja) 充放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