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1585A - Metal complex pigmen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 Google Patents

Metal complex pigmen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1585A
TW201221585A TW100127422A TW100127422A TW201221585A TW 201221585 A TW201221585 A TW 201221585A TW 100127422 A TW100127422 A TW 100127422A TW 100127422 A TW100127422 A TW 100127422A TW 201221585 A TW201221585 A TW 2012215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ormula
dye
ring
pig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kio Tani
Tatsuya Susuki
Katsumi Kobayashi
Keizo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1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15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5/0006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8, 9, 10 or 18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mpound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C07F15/0046Ruthe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0008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substituted on the polymethine chain
    • C09B23/005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substituted on the polymethine chain the substituent being a COOH and/or a functional derivative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0008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substituted on the polymethine chain
    • C09B23/005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substituted on the polymethine chain the substituent being a COOH and/or a functional derivative thereof
    • C09B23/0058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substituted on the polymethine chain the substituent being a COOH and/or a functional derivative thereof the substituent being C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10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even number of >CH- groups
    • C09B23/102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even number of >CH- groups two heterocyclic rings linked carbon-to-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10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even number of >CH- groups
    • C09B23/107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even number of >CH- groups four >C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14Styryl dyes
    • C09B23/141Bis styryl dyes containing two radicals C6H5-CH=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14Styryl dyes
    • C09B23/145Styryl dyes the ethylene chain carrying an heterocyclic residue, e.g. heterocycle-CH=CH-C6H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09B57/10Metal complexes of organic compounds not being dyes in uncomplexed for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Pyridine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221585 A*.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電轉換效率高、耐久性優異的 金屬錯合物色素、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池。 【先前技術】 光電轉換元件被用於各種光感測器(light sensor)、影 印機(copy-machine)、太陽電池(s〇lar battery)等中。該 光電轉換元件實用化了使用金屬之光電轉換元件、使用半 導體之光電轉換元件、使用有機顏料或色素之光電轉換元 件、或將該些組合使用之光電轉換元件等各種方式。其中, 利用非枯竭性太陽能之太陽電池無需燃料,利用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之清潔能源(clean energy ),因此非常期待其真 正之實用化。其中,對於矽系太陽電池,自先前便進行了 研究開發。各國亦有政策性考慮而不斷得到普及。然而, 矽為無機材料,於產量(thr〇ughput)及分子改性(m〇lecular modification)方面自然存在侷限。 β因此,正積極地進行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之研究。特 ^EPFIL t 等人開發了於多孔氧化欽 /專膜之士面固疋有包含釕錯合物之色素的色素增感型太陽 電池’貫現普通非晶石夕之轉換效率。因此,色素增感型太 陽電池一舉得到世界研究者之關注。 特=疋自日本能量資源匱乏、且二氧化碳的排出限制 奴點慮、’關於太陽電池的研究開發亦於各 努力。現在的主流是石夕(Sl)系太陽電池,但自上述的^ 201221585^ 量等觀點考慮,正對代替其的技術寄予較大的關注。特別 是期待有機系太陽電池可實現輕量且低成本,且環境適合 性優異。 於曰本專利特開2001-291534號公報及國際公開 2007/091525號說明書揭示了使用金屬錯合物系色素的色 素增感型太陽電池。其中所揭示的色素於適宜的波長區域 具有光吸收能力,且實現良好的光電轉換效率。 迄今為止,於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的開發中,對增感 色素進行了如下嘗試:對其化學結構進行改性而提高光電 轉換效率。於日本專利特開2001-291534號公報及國際公 開2007/091525號說明書中雖然亦有一部分關於耐久性提 咼的記載,但關於其改善程度的詳細情況並不明確。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實現高的光電轉換效 率’於此基礎上另外亦可提高耐久性的金屬錯合物色素、 使用該金屬錯合物色素的光電轉換元件與光電化學電池。 鲁 本發明者等人反覆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具有配位 基(所述配位基是噻吩(thiophene)衍生物以特定之鍵結 位置鍵結於聯吡啶(bipyridyl)骨架上而成的配位基)的 金屬錯合物色素配向吸附於導電性支撐體上所形成的多孔 質半導體微粒子上,難以受到成為色素剝離之原因的水或 者分解色素的親核種等之攻擊,因此可提供光電轉換效率 高,除此以外耐久性優異的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 池。本發明是基於該發現而成的。 7 201221585 根據本發明,提供以下之手段: 一 <1> 一種金屬錯合物色素’其含有下述通式(1)所 表示之配位基LL1 : [化1] LL1 通式(I)
、[於通式⑴*,Rl及R2獨立地表示下述通式(II〕 〜通1 (XX?的任意通式所表示之二價基,· L及L獨立地表示單鍵,或者表示由選自由亞乙力 广㈣基、亞乙块—㈣)基及亞芳基所海 之^且的1種所構成的共輛鍵(_嗔仏_) 氧/ H社縣示絲子、絲、縣、快基1 或齒素原子; 方氣基、方硫基、胺基、雜環基、
R與R獨立地表示取代基; A1與A2獨立地表示酸性基或具有雜基之美. nl及n2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 n3及n4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 此處* 於Hi為1以上時,R,亦可與乙丨 為2以上時,R’彼此之間可相同亦:二成環’於n] 而形成環; 叫,亦可相互連、結 8 201221585 於n2為1以上時,Rn亦可與L2連結而形成環,於n2 為2以上時,Rn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相互連結 而形成環; 於nl及n2均為1以上時,R’與R’’亦可連結而形成環]; [化2] R5 ' - - - _ R6 % 〆 通式(a)
通式(m) 通式(KT)
R13 '"b10
R14 通式ΠΒ) Γ R17 Ί | 1 / ^"B16 H 〇17 \ η ^Γ^Β21 R36^ R37^y - - _ R19 "Si 通式(χπ)
通式(χπο 通式(XI】
201221585.; [於通式(II)〜通式(XX)中,B1〜B37獨立地表示 週期表的16族的原子; R〜R17及R19〜R57獨立地表示氮原子、烷基、烯基 Ulkenyl)、炔基(alkynyl)、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 氧基、芳硫基、胺基、雜環基、或齒素原子; 其中,R6 與 R31、R10 與 R33、Rl5 與 R34、Rl9 與 r37、 R39 與 R4Q、R42 與 r43、r23 與 r43 r47 與 r48、r5〇 與 r51、 R27 與 R51、R54 與 r55、r55 與 r56、r56 與 r57 亦可形成環; ml〜ml9獨立地表示i〜5之整數; 所述通式(II)〜通式(XX)中左側的鍵位於所述通 式(I)中的Li或L2側,直接或者經由。或乙2 啶環鐽結1。 ~ <2>如<1>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含有所 述通式(I)所表示之配位基LLi的金屬錯合物色 卞述 通式(XXI)而表示: Μ [於通式(XXI)中,Μ表示金屬原子; LLl與通式(I)所表示之IX1同義; 基; LL2表示下述通式(χχπ)所表示之二牙或三牙齡仪 Ζ表示單牙或2牙之配位基; r表示1〜3之整數; 201221585
Ll. S表示〇〜2之整數; t表示〇〜4之整數; CI表示為了中和通式(χχι)中的電荷而必須抗衡離 子之情形時的抗衡離子]; [化3]
通式(XXII) [於通式(ΧΧΠ)中,γΐ、V2及V3獨立地表示下述通 式(XXIII)所表示之基; R〜R獨立地表示取代基; η5〜η7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 n8〜 的至少一 n10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其中,n8與n9中 個是1以上之整數; Ρ表示0〜2之整數; 此處, 於η5為2以上時,R33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亦 可形成環; 於η6為2以上時’ R34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亦 可形成環;
11 201221585 於n5及n6均為1以上時,R33與R34亦可連結而形成 環; 於n6及n7均為1以上時,R34與R35亦可連結而形成 環; 於n5及n8均為1以上時,R33與V1的L3亦可連結而 形成環; 於n6及n9均為1以上時,R34與V2的L3亦可連結而 形成環; 於n7及nlO均為1以上時,R35與V3的L3亦可連結 而形成環]; [化4] ^1-3" 通式(XXIII) [於通式(XXIII )中,L3表示單鍵、亞烯基 (alkenylene)、亞炔基(alkynylene)、亞芳基、亞雜芳基、 或由該些基的組合而構成的二價連結基; A3表示酸性基]。 <3>如<2>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所述Μ 是 Ru、Os、Rh、W、Re、Pt、Fe、Cu、Ir、Pd、或 Co 〇 <4>如<3>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所述M 是Ru。 <5>如<4>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所述r 為1 ’ s為1。 12 201221585 <6>如 <〗> <5>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 色素,其中所述L1及L2岣為單鍵。 <7〉如<2>2 <6>中任-項所述之金屬鍺合物 色素,其中所述LL2以下述通式(χχιν)表示: [化5]
通式(XXIV) [於通式(χχιν)中,V1、V2、R33、R34、及 η6 與 通式(XXII)的 v1、v2、R33、r34、η5 及的同義]。^ <8>如<7>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所述H 以下述通式(XXV)表不: [化6]
通式(XXV) [於通式(XXV)中,Α7及Α8獨立地表示羧基]。 <9>如<2>〜<8>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 色素,其中所述Ζ是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 )、異氣酸 醋(isocyanate )或異石西氰酸酯(isoselenocyanate )。 <10>如<1>〜<9>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 色素,其中所述R1及R2分別獨立為通式(II)、通式(V)、 13 201221585」 通式(VIII)、通式(XI)、通式(XIV)、通式(χνπ)或 通式(XX)所表示之基。 〆 <11>如〈1>〜<10>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 色素,其中η3、η4均為〇。 <12> —種光電轉換元件用色素,其包含如<ι>〜 <11>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 <13> —種光電轉換元件,其含有藉由如<ι>〜< 12 >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而增感的半導體微粒 子。 <14> 一種光電轉換元件,其含有如<1>〜<12> 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的至少1種,與下述通式 (2)所表示之金屬錯合物色素的至少1種: M101(LL101)mlol(LL102)ml〇2(X)ml〇3 * CI101 (2) [於通式(2)中,Μ101表示金屬原子, LL1()1是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2牙或3牙之配位基, LL1()2是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2牙或3牙之配位基, X與通式(XXI)之Z同義, mlOl表示〇〜3之整數,於mlOl為2以上時,LL101 可相同亦可不同, ml02表示〇〜2之整數,於ml02為2時,LL1G2可相 同亦可不同, 其中,mlOl與ml02中的至少一方為1以上之整數, 14 201221585 m103表不〇〜3之整數,於mi〇3為2以上 相同亦^不同,且X彼此之間亦可連結,時,x可 子之赋⑺㈣電荷心須抗衡離 [化7]
L於通八(3 )中 通式(3) 或具有酸性基之基’,’“ 增立地表示酸性基 R105 η104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 R及RiQ6分別獨立地表示烷基、 L·101及T102、 丞方基或雜環基,
快美及2價別獨立地表示由選自由亞乙烯基、亞乙 輕ί基所構成之群_至少1種所構成的共 al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於ai為2以 上時,R101可相同亦可不同,於a2為2以上時,Rl〇2可相 同亦可不同, Μ及b2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於bl為2以 上時,R103可相同亦可不同且亦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環,於 b2為2以上時’ Rl04可相同亦可不同且亦可相互連結而形 成環,於bl及b2均為1以上時,R103與R104亦可連結而 15 201221585 形成環, dl及d2分別獨立地表示〇〜5之整數, d3表示〇或1]; [化8]
Za
Zb
通式(4) [於通式(4)中,Za、Zb及Zc分別獨立地表示與N =C、C = N-C、C = N —同形成5員環或6員環所必須的 非金屬原子群, 、 c表示0或1]。 <15>—種光電化學電池,其使用如<13>或<14> 所述的光電轉換元件。 [發明的效果] 若使用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則可提供轉換效率 高、耐久性優異之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池。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可參照適宜所附的圖 式,根據下述的記載而變得更明顯易懂。 【實施方式】 本發明者等人反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本發 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為於麵環或其縮賴構 ^ (相對於料射的硫⑻而言為3位),直接或者經由 201221585 ΐ結ί:ϊ噻吩衍生物鍵結於•比啶上而成的以此等為 中^金?的金屬錯合物色素,可使吸㈣域廣,莫耳吸收 二於光㈣換元件或光電化學電池中使用時可 的光電轉換鱗。而且,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 ς有^所城定之鍵結錄直域者經㈣結基而鍵結於 疋上的°塞吩衍生物’因此密集地配向吸附於導電性支 f體上所形成❹孔質半導體微粒子上,使電子注入效率 ^高,抑做向電子轉移,因此可獲得具有高的轉換效率 么光電轉換τΜ牛或光電化學電池。另外,吸附有本發明之 :屬錯合物色素的半導舰粒子層難以受到成為色素剝離 傷原因的水或分解色素的親核種等的攻擊,可提供耐久性 ^異的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池。本發明是基於該些 發現而成的。 工 r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的較佳實施態樣加 ^說明。如圖1所示,光電轉換元件1〇包含:導電性支撐 1、於導電性支撐體1上順次配置之感光體層2、電荷移 展體層3、及相對電極4。由所述導電性支撐體1與感光體 曰2而構成受光電極5。該感光體層2具有導電性微粒子 2與增感色素21,色素21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吸附於導電 生微粒子22上(色素成為吸附平衡狀態,亦可一部分存在 ^電荷移動體層3中)。形成有感光體層2的導電性支撐體 於光電轉換元件10中作為作用電極(working electrode) 而發揮作用。藉由外部電路6而使該光電轉換元件10 作’可作為光電化學電池100而動作。 17 201221585 受光電極5是包含導電性支撐體1以及塗設於導電性 支撐體上的吸附有色素21之半導體微粒子22的感光體層 (半導體臈)2的電極。入射至感光體層(半導體膜)胃2 的光對色素進行激發。激發色素具有能量高的電子。因此, 該電子自色素21傳遞至半導體微粒子22之導電帶,進— 步藉由擴散而到達導電性支撐體1。此時,色素21之分子 成為氧化體。電極上之電子一面在外部電路工作一面恢復 為色素氧化體,藉此發揮作為光電化學電池之作用。此時, 受光電極5作為該電池之負極而工作。 另外,光電轉換元件之上下並無特別限定,於本說明 書中,若基於圖示例而言,將成為受光側之相對電極4之 側作為上部(天部)方向,將支撐體丨之侧作為下 部)方向。 、原 本實施形態之光電轉換元件具有感光體,所述感 在導電性支撐體上具有吸附有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 為增感色素的多孔質半導體微粒子之層。此時,如上所述· 於色素中’於-部分電解質中亦可具有離解者等。、· 體之層可視需要㈣行設計,可為單層構成亦m 成。於本實施形態之光電轉換元件之感光體中包含吸^ 特定之增祕素之轉體·子,感歧高,= 化學電池喊狀情科,可獲得高轉換 有高的耐久性。 为外具 (A)色素 以下’對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中的作為對半導體微 18 201221585 粒子進行增感的金屬錯合物色素而使用的具有下述通式 (I)所表示之配位基的金屬錯合物色素、以及可與該色素 組合使用的其他色素加以說明。 (A1)金屬錯合物色素 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含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 配位基LL1。 [化9] 攀 LL1 Rh、L1 L^-φ 通式(I) 於所述通式(I)中,R1及r2獨立地表示下述通式(II) 〜通式(XX)的任意通式所表示之二價基。“及尺2分別 獨立地較佳的是通式(π)、通式(v)、通式(νπι)、通 式(XI)、通式(XIV)、通式(XVII)或通式(χχ)所表 φ 示之二價基,更佳的是通式(η)、通式(V)、通式(νιιι)、 通式(XIV)或通式(XX)所表示之二價基,特佳的是通 式(II)、通式(V)、通式(VIII)或通式(χχ)所表示 之二價基’最佳的是通式(II)或通式(χχ)所表示之二 價基。R1與R2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的是R^R2為相同 之基。 [化 10] 201221585 R5 r1 、 〆 r31^S2 通式(Π) . RS . 通式(ΠΠ 1¾ 通式<w) 於通式(II)〜通式(XX)中,Β1〜Β37獨立地表示 週期表之16族的原子。Β1〜Β37獨立地較佳的是Ο、S或 Se,更佳的是Ο或S,特佳的是S。 所述通式(II)〜通式(XX)中左側的鍵位於所述通 式(I)中的L1或L2側,直接或經由L1或L2而與該吡啶
R?2 V-B25 『\ R39 Vy 通式(xw) m13 L r^r43」 通式(XV)
通式(χκ) 通式(χχ>
20 201221585 環鍵結。 於通式(II)〜通式(XX)中,r5〜r17及r19〜r57 ,立地,,氫原子、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 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胺基、雜環基、鹵素原子。R6與 R31、R1G 與 R33、R15 與 R34、R19 與 r37、r39 與 r4Q、r42 與 R43、R23 與 R43、R47 與 R48、r5q 與 r51、r27 斑 r51、r54 ^
R55、R55與R56、R56與R57亦可形成環。該些基的較㈣ 範圍與具體例與後述的取代基w巾的該些基的較佳的範 圍與具體_樣。於本說明書巾,該絲是指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的基。於某純-步餘代之情料,亦可被後述 的取代基W所取代。 R〜R、R〜R9分觸立地較佳的是氫原子、烧 基、芳基、雜環基’更㈣是絲、雜環基,特佳的是烧 基。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3〜20的直鍵或分支之烧基、更 佳的是碳數為4〜15的直鏈或分支之絲、特佳的是碳數 為5〜12的直鏈或分支之燒基、最佳的是碳數為 6〜10的 直鏈或分支之絲。芳基較佳的是碳數為6〜5q之芳基、 更佳的是碳數為6〜4G之芳基、特佳的是碳數為卜扣之 芳基、最㈣是碳數為6〜14之絲,該絲可經取代, 亦可未經取代。雜縣較佳的是5 s環〜7貞環,更佳 是5員環、6員環’特佳的是5員環。該5員環的較佳例 :列舉吱喃環、吩環等。該些基的較佳的範圍與具體例 =後述的取代基W中的該些基的較佳的範圍與具體例同 樣。於本賴書巾’該絲是指經取代絲經取代的基。 21 201221585 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後述的取代基w所 取代。 R3G〜R57分別獨立地較佳的是氫原子、烷基、烷氧基、 芳基、芳氧基,更佳的是氫原子、烷基、烷氧基,特佳的 是氫原子、烷氧基,最佳的是氫原子。該些基的較佳的範 圍與具體例與後述的取代基w中的該些基的較佳的範圍 與具體例同樣。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後述的 取代基W所取代。 · R6 與 R31、RlG 與 R33、R15 與 r34、Rl9 與 r37、r39 與 R40、R42 與 R43、R23 與 R43、r47 與 r48 r5〇 與 r51、r27 與 f與R^、心與r56、R56與r57所形成的環較佳S 疋j員環〜10員環’更佳的是5員環〜8員環,特佳的是 5員裱或6員裱。於本說明書中,該些環是指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的環。於某環進-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後述 的取代基W所取代。 該些5員環之例子例如可列舉環戊烧〜四氫峽喃^义參 二氧雜環戊烷、1,3-氧雜硫雜環己烷、吡咯、呋喃、噻吩、 ^唑、噁唑、噻唑、吡唑、異噁唑、異噻唑等,較佳的是 環戊烧、1,3-—氧雜環戊烧、四氫呋喃、嘆吩,更佳的是 環戊烧、1,3-二氧雜環戊烧,特佳的是環戍炫。於本說明 書中,s亥些環疋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於某環進一步 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後述的取代基貨所取代。 而且,s亥些6員環之例子例如可列舉環己炫、二噁烧、 22 201221585 苯"比蜂、二氫吼鳴、二。惡烧“比咬、。比嗓、派咬、派嗓、 .嗎琳等,較佳的是環己烧、苯、二氫如南、二魏、旅嘻, 更佳的是環己烷、二噁烷、苯,特佳的是環己烷、二噁烷, 最佳的是二噁烷。於本說明書中,該些環是指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的環。於某環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後述 的取代基w所取代。 ml〜ml9獨立地表示1〜5之整數。ml〜ml9獨立地 較佳的是表示1〜4之整數,更佳的是丨〜3之整數,特佳 * 的是1〜2之整數,最佳的是卜 於所述通式(I)中,L1及L2獨立地表示單鍵,或者 表示由選自由亞乙烯基、亞乙炔基及亞芳基所構成之群組 的至少1種所構成的共軛鏈。 所述L1及L2所表示之單鍵、或者由選自由亞乙稀基、 亞乙炔基及亞芳基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丨種所構成之共軛 鏈的共軛是指該些單鍵或共軛鏈與尺1或R2所表示之基與 聯0比啶環形成共軛系。 、 # 於本說明書中,L1、L2所表示之共輛鏈中的亞乙烯基 或亞芳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 代之情形時,亦可被後述的取代基臂所取代g;li、l2較佳 的是單鍵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乙烯基或亞芳基,特佳 的是單鍵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乙烯基,最佳的是單鍵。 L1與L2可相同亦可互相不同,較佳的是相同。較佳的 是L及L2均為單鍵。其原因在於:通常情況下,亞烯基、 亞炔基等容易產生來自親核種的親核反應或加成反應’但 23 201221585.; L1及L2均為單鍵’因此可提高本發明之配位基與具有該配 位基的金屬錯合物色素的对久性。 由於藉由L1及L2而如上所述那樣形成共軛鏈,由此 可於金屬錯合物色素中使吸收波長長波長化,而且莫耳吸 光係數增大。因此可獲得金屬錯合物色素的光吸收區域 大的效果。 ^ 將L1及L2的具體例表示如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 此。另外,於共軛鏈包含碳_碳雙鍵的情况時,各雙鍵可為 £體亦可為Ζ體,亦可為Ε體與Ζ體的混合物。
24 201221585 [化 11]
L-8 L"9 l-10 ^ 风 jHl L*11 L_12 L-13
L-14 b15 b16 L-17
L-ll〜L-13的n分別表示1〜5之整數。 經取代之亞乙烯基較佳的是曱基亞乙烯基、二曱基亞 乙烯基、曱氧基亞乙烯基、苯基亞乙烯基、4·曱氧基苯基 亞乙烯基、三氟曱基亞乙烯基,更佳的是曱基亞乙烯基、 苯基亞乙縣、甲氧基亞乙烯基,特佳的是ψ基亞乙婦基。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芳基較佳的是核原子數為6〜 25 201221585 50,亞芳基、更佳的是核原子數為6〜3〇的亞芳基、特佳 的是核原子數為6〜18的亞芳基、最㈣是核原子數為6 〜12的亞芳基。經取代之亞芳基較佳的是列舉曱基亞苯 基、甲氧基亞苯基、四氟亞苯基、二丁基胺基亞苯基等。 另外,於共輛鏈包含碳_碳雙鍵的情況時,各雙鍵可為E 體亦可為Z體,亦可為E體與z體的混合物。 由未經取代之亞乙烯基所構成的共軛鏈較佳的是亞乙 埽基、亞丁一烯基,更佳的是亞乙稀基。 於所述通式(I)中,化與尺”獨立地表示取代基,例如 _ :列舉下,的取代基W。取代基較佳的是烧基、芳基、雜 3、院氧基、芳氧基,更佳的是錄、絲基、芳基、 芳氧基,特佳的是烧基、芳基。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 2經取代或未錄狀基。於隸進—步魏代㈣況 時’亦可被後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取代基W] 上述取代基(以下稱為取代基w)例如可列 述者。 •烷基[表不直鏈、支鏈、環狀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元基。該些基包含烷基(較佳的是碳數為丨〜30之烷基, 例如曱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第三丁基、正辛基、 =十燒基、2_氣乙基、2-氰乙基、2•乙基己基)、環烧基土(較 广的是碳數為3〜30之經取代絲經取代之魏基,例如 =基、環戊基、4-正十二燒基環己基)、雙環絲(較佳 的疋碳數為5〜3G驗取代絲經取代之雙魏基,亦 26 201221585 即,自碳數為5〜30的雙環烷烴去除一個氫原子而所得之 一價基。例如雙環[12,2]庚烷_2-基、雙環[2,2,2]辛烷-3_ 基)’另外亦包含環狀結構多的三環結構等。上述所說明之 取代基中之院基(例如烷硫基之烷基)亦表示此種概念之 燒基]、 ^ •烯基[表示直鏈、支鏈、環狀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烯基。該些基包含烯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〇之經取代 • 或未經取代之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異戊二烯基、 香葉基、油烯基)、環烯基(較佳的是碳數為3〜30之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烯基,亦即,碳數為3〜30之環烯之去 =一個氫原子而得之一價基。例如2·環戊烯_丨_基、2_環己 烯-1-^)、雙環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雙環烯基,較 佳的是碳數$ 5〜3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雙環稀基,亦 即,具有一個雙鍵之雙環烯去除一個氫原子而得之一價 基。例如雙環[2,2,H2_烯小基、雙環[2,2,2]辛·2·烯_4_ 基)]、 •炔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炔基例如乙块基、炔丙基(pr〇pargyl)、三甲基石夕炫基 快基)、 从方基(車乂佳的是碳數為ό〜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基,例如苯基、4_曱氧基苯基、對曱苯基、萘基、間 氣苯基、鄰十六醢基胺基苯基)、 —雜裒基(較佳的是5員或6員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自芳香族或非芳香族之雜環化合物去除-個 氫原子而得 27 *4. 201221585 之一價基,更佳的是碳數為3〜30之5員或ό員之芳香族 之雜環基。例如2-咬喃基、2-嗟吩基、2-β密咬基、2-苯并 噻唑基)、 •矽烷基(較佳的是碳數為3〜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矽烷基,例如三曱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 苯基二甲基矽烷基)、 •經基、 •院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1〜3〇的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烧氧基,例如曱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 鲁 基、正辛氧基、2-曱氧基乙氧基、2-乙基己氧基)、 • ^乳基(較佳的是碳數為6〜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芳氧基,例如笨氧基、2-曱基苯氧基、4_第三丁基笨 氧基、3-硝基苯氧基、4-己基苯氧基、2_十四醯基胺基笨 氧基)、 雜環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0的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雜環氧基,1_苯基四唑·5_氧基、2_四氫吡喃基氧 基)、 鲁 石夕烧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3〜20的石夕院氧基,例 如三曱基矽烷基氧基、第三丁基二曱基矽烷氧基)、 •醯氡基(較佳的是甲醯基氧基、碳數為2〜3〇的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羰氧基、碳數為6〜3〇的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芳基羰氧基,例如曱醯氧基、乙醯氧基、特戊 醯氧基、十八醯氧基、苯甲醯氧基、對甲氧基苯基羰氧基)、 胺甲醯基氧基(較佳的是礙數為1〜的經取代或 28 201221585 未經取代之胺曱醯基氧基,例如N,N•二甲基胺甲醯基氧 基、N,N-二乙基胺曱醯基氧基、Ν·嗎啉基羰氧基、况队二 -正辛基胺羰基氧基、Ν-正辛基胺甲醯基氧基)、 •烷氧基羰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〇的經取代戋 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羰氧基,例如曱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 氧基、第三丁氧基羰氧基、正辛基羰氧基)、 •芳氧基羰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7〜3〇的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羰氧基,例如苯氧基羰氧基、對曱氧基 苯氧基羰氧基、對正十六烷氧基苯氧基羰氧基)、 •胺基(較佳的是胺基、碳數為1〜3〇的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烷基胺基、碳數為6〜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苯胺基,例如胺基、曱基胺基、二甲基胺基、苯胺基、Ν_ 曱基-苯胺基、二苯基胺基)、 •醯基胺基(較佳的是曱醯胺基、碳數為1〜3〇的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燒基幾基胺基、碳數為6〜30的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方基幾基胺基’例如曱醯胺基、乙醯基胺基、 特戊醯胺基、十二烷醯基胺基、苯曱醯基胺基、3,4,5_三_ 正辛氧基苯基羰基胺基)、 ’ •胺基裁基胺基(較佳的是碳數為1〜3〇的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胺基藏基胺基,例如胺曱醯基胺基、Ν,Ν-二曱 基胺基羰基胺基、Ν,Ν-二乙基胺基羰基胺基、ν-嗎啉基羰 基胺基)、 •烧氧基毅基胺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0的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烷氧基羰基胺基,例如曱氧基幾基胺基、乙 29 201221585 氧基m基胺基、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 胺基、N-甲基•甲氧基羰基胺基)、 •芳氧基幾基胺基(較佳的是碳數為7〜30的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芳氧基羰基胺基,例如苯氧基羰基胺基、對 氯苯氧基艘基胺基、間正辛氧基苯氧基羰基胺基)、 •醯亞胺基(較佳的是琥珀醯亞胺、N-鄰苯二曱醯 亞胺)、 •芳基或雜環偶氮基(較佳的是碳數為6〜30的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偶氮基、碳數為3〜3〇的經取代或未 鲁 經取代之雜環偶氮基,例如笨基偶氮、對氣苯基偶氮、5_ 乙硫基-1,3,4-噻二唑_2_基偶氮)、 •巯基、 •院硫基(較佳的是碳數為1〜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烧硫基,例如曱硫基、乙硫基、正十六烷基硫基)、 •芳硫基(較佳的是碳數為6〜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芳硫基’例如苯硫基、對氣苯硫基、間曱氧基苯硫基)、 •雜環硫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0之經取代或未經 φ 取代之雜環硫基,例如2_笨并噻唑基硫基、丨_苯基四唑_5_ 基硫基)、 •磺基、 •烧基或芳基確醯基(較佳的是碳數為1〜30之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磺醯基、6〜30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之芳基磺醯基,例如曱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苯基磺醯 基、對曱基苯基續酿基)、 30 201221585. •胺續醯基(較佳的是碳數為〇〜30的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胺磺醯基’例如Ν-乙基胺磺醯基、Ν-(3-十二燒氧 基丙基)胺磺醯基、Ν,Ν-二曱基胺磺醯基、Ν-乙醯基胺續酿 基、Ν-苯曱酿基胺磺醯基、苯基胺甲醯基)胺續酿 基)、 •胺續醯胺基(較佳的是ί炭數為〇〜30的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胺績醯胺基,例如胺續醯胺基、Ν,Ν-二甲基胺某 磺醯胺基、Ν-正辛基胺基磺醯胺基)、 土 β ·亞續酸基、 •烧基或芳基亞續醯基(較佳的是碳數為1〜3〇之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烧基亞續醯基、6〜30之經取代或未經 取代之芳基亞續醯基,例如曱基亞續酿基、乙基亞續醯基、 苯基亞磺醯基、對曱基苯基亞磺醯基)、 •烷基或芳基磺醯基胺基(較佳的是碳數為1〜3〇的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磺醯胺基、碳數為6〜30的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方基確酿基胺基,例如曱基碍酿胺基、丁 φ 基磺醯胺基 '苯基磺醯胺基、2,3,5-三氣苯基磺醯胺基、對 甲基苯基磺醯胺基)、 •醯基(較佳的是曱醢基、碳數為2〜3〇之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烧幾基、碳數為7〜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芳基羰基、碳數為4〜3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以碳原子 與羰基鍵結之雜環基羰基,例如乙醯基、特戊醯基、2_氣 乙醯基、十八醯基、苯曱醯基、對正辛氧基苯基羰基、2_ 吡啶基羰基、2-呋喃基羰基)、 31 201221585.: •羧基、 •芳氧基羰基(較佳的是碳數為7〜30的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鄰氯苯氧基羰基、 間硝基苯氧基羰基、對第三丁基苯氧基羰基)、 •烷氧基羰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0的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烷氧基羰基’例如曱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第 三丁氧基羰基、正十八烷氧基羰基)、 •胺甲醯基(carbamoyl)(較佳的是碳數為1〜3〇的 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甲醯基,例如胺甲醯基、N_曱基胺 甲醯基、Ν,Ν-二曱基胺曱醯基、n,N-二-正辛基胺曱醯基、 N-(甲基磺醯基)胺甲醯基)、 •膦基(phosphinyl)(較佳的是碳數為2〜30的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膦基,例如二甲基膦基、二苯基膦基、曱 基苯氧基鱗基)、 •氧膦基(phosphino)(較佳的是碳數為2〜30的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氧膦基,例如氧膦基、二辛氧基氧膦基、 二乙氧基氧膦基)、 ^ •磷氧基(phosphinyloxy)(較佳的是碳數為2〜3〇 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磷氧基,例如二苯氧基磷氧基、二 辛氧基磷氧基)、 •氧膦基胺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0的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氧膦基胺基,例如二甲氧基氧膦基胺基、二甲基 胺基氧膦基胺基)、 ^ •一氣構基、 32 201221585u •膦醯基(phosphonyl)(較佳的是碳數為2〜3〇的緩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膦醯基,例如膦醯基、辛氧基氧膦基、、 甲氧基膦醯基、乙氧基氧膦基)、 ^ ^ •膦醯基氧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〇的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膦醯基氧基,例如笨氧基膦醯基氧基、辛氧基膦 醯基氧基、乙氧基膦醯基氧基)、 土 •膦酿基胺基(較佳的是碳數為2〜3〇的經取代或未 φ 經取代之膦醯基胺基,例如曱氧基膦醯基胺基、二曱基胺 基膦醯基胺基)、 & •氰基、 •硝基、及 •鹵素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而且,取代基亦可進一步被取代。此時,取代基之例 可列舉所述之取代基W。 於所述通式(I)中’ R3及R4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燒 基、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 零基、胺基、雜環基、齒素原子。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 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 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R3及R4較佳的是氫原子、烧基、芳基、雜環基,更 佳的是烧基、雜環基,特佳的是烧基。烧基較佳的是碳數 為3〜20的直鏈或支鏈之烷基,更佳的是碳數為4〜15的 直鏈或支鏈之烷基,特佳的是碳數為5〜12的直鏈或支鏈 之烷基’最佳的是碳數為6〜10的直鏈或支鏈之烷基。芳 33 201221585 ίΪΪ的6〜5G之芳基,更佳的是破數為6〜40 二之:的=6〜3°之芳基,最佳的是碳數: 0 W <方暴,该些基可經取代,亦 勹 較廣5員環〜7員環,更佳的是?員基 的是5貝環。該5員環之較佳 =·佳 於所述通式⑴中,“ \夫_塞吩環等。 ㈣。认()中 及n2分別獨立地表示〇〜3 之。;nl為1以上時,Ri亦可與以結而形成環。 於n2為1以上時,R”亦可與l2連結而形成環。於丄
以上時’ R,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相互連么士而开, 二為2以上時,R,'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r 亦,連、.、口而形成環。於nl及n2均為j以上時,_ 亦可=而形成環1些所形成之環的較 笨 環二趣"塞吩環、如各環,環、環己烧環、= 嫁以於本朗書中’該些環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環°於某壤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取代 而取代。nl及n2分別較佳的是〇〜2,更佳的是〇或卜 與n2之和較佳的是〇〜2之整數。
於所述通式⑴+,n3及n4分別獨立地表示〇〜3 之整數。於n3為2以上時’ Αι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n4為2以上時,A2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幻及糾 分別較佳的是0〜2,更佳岐G或卜n3與n4之 的是0〜2之整數。 # 於所述通式⑴+,八1與A2獨立地表示酸性基或具 有酸性基之基。於本發明中,所謂酸性基是可離解而賦^ 34 2012215 85 u. 質子之基,於構成基之氫原子中酸性最強之氫原子之pKa 為13以下的基。酸性基之例子例如可列舉緩酸基、橫酸 基、膦酸基、酚性羥基、烷基磺醯胺基、磷酸基 '方酸基、 桂酸基、硼酸基,較佳的是羧酸基、磺酸基、膦酸基、酚 性羥基,更佳的是羧酸基、磺酸基,特佳的是羧酸基。酸 性基亦可具有可離解的質子,或者採用其鹽之形態而代替 具有可離解的質子之形態。
於本發明中,所謂具有酸性基之基是指經所述酸性基 取代而成之基(例如於所述取代基w中是可經酸性基取代 之基)。 上述酸性基之抗衡離子較佳的是質子、無機或有機之 銨離子、驗金屬離子。驗金屬較佳的是鈉離子、卸離子、 ^離子,更佳的是納離子、鉀離子,特佳的是鈉離子。益 ,或有機之瓣子可鱗_子、啊_子等,較㈣ 子=二四魏基錄離子,更佳的是三級及四級 基錢離子^==離子了級娜子較料是四f 銨離子。 蚊雕卞将佳的疋四丁基 ,下表林發社金屬錯合物色素巾线式⑴ 目-己位基LL1之較佳具體例,但本發
E :=另外,於該些化合物具有雙鍵: 體、Z體及其混合物,並無特舰定。 了為 35 201221585 [化 12]
36 201221585 [化 13]
37 201221585 [化 14] LW3
本發明之含有所述通式(I)所表示之配位基ll1的金 屬錯合物色素較佳的是以下述通式(χΧΙ)而表示。 Μ(υΛ(ΙΧ2ΜΖλ · CI 通式(XXI) 38 201221585 於通式(χχι)中,M表示金屬原子。M較佳的是可 4配位或6配位之金屬(例如Ru、〇s、Rh、w、Re、pt、
Fe、Cu、Ir、Pd、Co、Zn、 W、Re、Pt、Fe、Cu、Ir,
Pb)。M 更佳的是 RU、〇s、Rh、
Co,進一步更佳的是Ru、
Pd、Co,推一杏审4沾县Rn、
Os,特佳的是Ru。 於通式(XXI)中,LL】與通式(I)所表示之ll1同 義,其較佳的範圍或具體例如上所述。 於通式(XXI)中’ IX2表示下述通式(XXII)所表 示之二牙或三牙之配位基。 另外,配位基LL2與Z均為與配位基LL1不同結構的 配位基。 [化 15]
通式(XXII) 於通式(XXII)中,V1、v2及V3獨立地表示 式(XXIII)所表示之基。[化 16] 不下述通 通式(XXIII) 39 201221585 “於通式(XXIII) t ’ L3表示單鍵、亞烯基、亞块基、 亞3芳基、亞雜絲、或由該些之組合而構成之三價連結基。 L較佳的是單鍵、或由亞烯基、亞芳基或亞雜芳基而構成 之2價連絲’更麵是單鍵、或由輯基或亞雜芳基而 構成之2價連結基’特佳的是單鍵、或由輯基所構成之 2價連結基,最佳的是單鍵。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指 若可能躲取代之基或者未錄代之基。於某基進一步被 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贾所取代。 通常情況下,亞烯基容易產生來自親核種的親核反應 或加成反應,但L3為單鍵,因此難以查到來自該些親核種 的親核反應或加成反應而較佳。 於通式(ΧΧΙΠ)中,A3表示酸性基。A3所表示之酸 性基之較佳之範圍或具體例與所述通式(I)中之八丨與八2 所表示之酸性基之較佳之範圍或具體例相同。γ1、V2及 V (或於L為單鍵之情形時為a3自身)之取代位置較佳 的是該些所鍵結之吼啶環的氮原子的間位或對位,更佳的 是對位。 於通式(XXII)中,R33〜R35獨立地表示取代基。R33 〜R35所表示之取代基例如可列舉上述取代基w。取代基 較佳的是烷基、芳基、雜環基、烷氧基、芳氧基、鹵素原 子、氰基’更佳的是烷基、烷氧基、芳基、芳氧基,特佳 的是烷基、芳基。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指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 的取代基W所取代。 201221585 於通式(XXII)中,n5〜n7獨立地表示G〜3之 於115為2社時,R33彼此之間可相同亦 可相互鍵結而形成環。於n6為2以上時,y 2 =亦 相同亦可不同’或者亦可相互鍵結而形成環。於π丄可 以上^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 可鍵 而形成環。而且,於n5及n6均為i 七
可連^形成環。而且,於n6&n7 上時$ I二亦I;;:,該些所形成之環的較佳:二 琴戊二等疋二太却It、^比洛環、呋喃環、環己烧環、 代之環。於某環進-步被取代之^碟代或未經取 基w而取代。 棘代4㈣,亦可賴述取代 於通式(XXII)中,n5〜n7i 更佳的是,特佳的是0。Μ的疋0〜2之整數’ 於通式(XXII)中,η8〜η1(Η 其中,η8與η9中的至少—個是蜀i立,f不0〜3之整數。 較佳的是1〜3之整數,更佳7 =上之整數。
於通式(χχπ)中或2’特佳的是' 與V1之L3亦可連社而形成r及讪均為1以上時,R 及πιο均為1以上時,㊇盘V3:而3形成環。而且,於n7 該些所形叙環驗佳例可鄉2亦可連結而形成環。 π比略環、㈣環、環己烧環、/、°比_、嗟吩環、 該些環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等。於本說明書中’ 。於某環進一步被取代 201221585 , 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取代基w而取代。 以下表示LL2所表示之配位基之具體例,但本發明並 不限定於該些。而且,該些酸性基雖然僅表示了質子非離 解體,但亦可為該些之質子離解體。另外,該些化合物具 有碳-碳雙鍵之情形時,可為E體、卜今> Z體或其混合 物,並無特別限定。 [化Π]
B-1-1 B-1-2 B-1-3 B-1-4 B-1-5 B-1-6 B-1-7 -C〇2H B-2-1 -co2h ^Vco2h NC B-2-2 ~^-co2h NC —so3H B-2-3 —SO:>H -p〇:,h2 B-2-4 —PO3H2 ~〇-c〇2h B-2-5 •h^-co2h -^-co2h B-2-6 -^-co2h B-2-7 1^C〇2h
201221585u X
[化 18] R82
B-3-1 —CO2H
B-3-2 B-3-3 B-3-4 B-3-5 B-3-6 B-3-7
^)-C〇2HNC 一 SO3H
B-3-8 一PO5H2
B-4-1 -co2h B-4-2 ~^>-C〇2H NC. B-4-3 -S03H B-4-4 —P03H2 B-4-5 ^Qkc〇2h B-4-6 ~ijrco^ B-4-7 -^-c〇2h 0^0 \^/ _/S B-4^ ~〇3-co,h S - 43 201221585 [化 19]
R84 \ R84 0R \ \= =Ν Ν-^ R84 B-5-1 -co2h B-5-2 ~co2h NC B-5-3 —SO?H B-54 -PO3H2 B-5-5 ~~^y~c〇2H B-5-6 ~^C)~c〇2U B-5-7 ~^]rc〇2}i C)"0 \_/ /S B-5-8 ~^-\3-co2H R85 R85
>85 B-6-1 -CO2H B-6-2 ~V-C02H NC B-6-3 -s〇3h B-6-4 -PO3H2 B-6-5 ~〇~c〇2H B-6-6 -^-co2h B-6-7 ~(Vc〇2H 0^0 \_/ B-6-8
於通式(XXII)中,p表示0〜2之整數。p較佳的是 0或1,更佳的是0。
於通式(XXI)中,Z表示單牙或2牙之配位基。 於所述通式(XXI)中,Μ為Cu、Pd、Pt、Zn、Pb 等傾向於4配位之金屬之情形時,較佳的是t為0。於M 44 201221585 為傾向於ό配位之金屬之情形時,較佳的是於z為單牙配 位基時t為2 ’於Z為2牙配位基時t為1。於t為2時, Z可相同亦可不同。 配位基Z表示以選自由醯氧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 1〜20,例如乙醯氧基、苯曱醯氧基、水楊酸基、甘胺醯氧 基、N,N-二曱基甘胺醯氧基、乙二醯氧基(_〇c(〇)c(〇)〇_) 等)、酿硫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〇,例如乙醯硫基、 苯曱醯硫基等)、硫醯氧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〇, 例如硫乙醯氧基(CH3C(S)0-)等)、硫醯硫基(較佳的是 碳原子數為1〜20,例如硫乙醯硫基(CH3C(S)S_)、硫苯 曱醯硫基(PhC(S)S-)等)、醯基胺基氧基(較佳的是碳原 子數為1〜20,例如N-曱基苯曱醯基胺基氧基 (PhC(0)N(CH3)0-)、乙醯基胺基氧基(ch3C(〇)NHO-) 等)、硫胺基甲酸酯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〇,例如 N,N-二乙基硫胺基曱酸酯基等)、二硫胺基曱酸酯基(較 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0,例如N-苯基二硫胺基曱酸酉旨 基、N,N-二曱基二硫胺基曱酸酯基、ν,Ν-二乙基二硫胺基 曱酸酯基、Ν,Ν-二苄基二硫胺基甲酸酯基等)、硫碳酸酯 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0,例如硫碳酸乙酯基等)、 二硫碳酸酯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0,例如二硫碳 酸乙酯基(C2H5OC(S)S-)等)、三硫碳酸酯基(較佳的是 碳原子數為1〜20,例如三硫碳酸乙酯基(C2H5SC(S)S-) 等)、醯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0,例如乙醯基、苯 曱醯基等)、硒氰酸酯基、異硒氰酸酯基、硫氰酸酯基、異 45 201221585 硫氰酸酯基、氰酸酯基、異氰酸酯基、異氰基、氰基、烷 硫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丨〜肋,例如甲硫基、亞乙基 二硫基等)、芳硫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6〜2〇,例如苯 硫基、1,2_亞苯基二硫基等)、烷氧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 為1〜20 ’例如曱氧基等)及芳氧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 為6 20 ’例如本氧基、哇琳-經基(quinoline-8-hydroxyl) 4)所構成之群組的基進行配位的單牙或2牙之配位基、 或者由鹵素原子(較佳的是氣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幾基(…CO)、二烧基嗣(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3〜2〇, 例如丙酮((CH^CO·..)等)、l,3-二酮(較佳的是碳原子 數為3〜20 ’例如乙醯丙酮(ch3C(0…)CH=C(0-;)CH3;)、 三氟乙醯丙酮(cf3c(o…)ch=c(o-)ch3)、二(三曱基乙 酿基)甲烧(t-C4H9C(0.._)CH=C(0-)t-C4H9)、二苯甲醯基 甲烷(PhC(0…)CH = C(0-)Ph )、3-氣乙醯丙酮 (CH3C(0...)CC1 = C(0-)CH3)等)、羧醯胺基(較佳的是 碳原子數為1〜20,例如CH3N = C(CH3)〇-、-〇c(= NH)-C( = NH)0-等)、硫羧醯胺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 〜20 ’例如CH3N = C(CH3)S-等)、或硫脲(較佳的是碳原 子數為 1 〜20 ’ 例如 NH(".) = C(S-)NH2、CH3N(…)= C(S-)NHCH3、(CH3)2N-C(S.")N(CH3)2 等)所構成之配位 基。另外’「…」表示配位鍵。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指 若可能則經取代之基或者未經取代之基。於某基進一步被 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配位基Z較佳的是以選自由醯氧基、硫醯硫基、酸基 46 201221585,Α 基氧基一4«·胺基甲酸g旨基、二硫碳酸|旨基、三硫碳酸 酯基、硒氰酸酯基、異硒氰酸酯基、硫氰酸酯基、異硫氰 ^旨基、氰酸醋基、異氣酸醋基、異氰基、氰基、烷硫基、 芳硫基、烷葶基及芳氧基所構成之群組的基進行配位之配 位基,或者由鹵素原子、羰基、1,3-二酮或硫脲所構成之 配位基。 一配位基Z更佳的是以選自由醯氧基、醯基胺基氧基、 •,硫胺基甲酸酯基、硒氰酸酯基、異硒氰酸酯基、硫氰酸 ,基、異硫氰酸酯基、氰酸酯基、異氰酸酯基、異氰基、 氰基或芳硫基所構成之群組的基進行配位之配位基,由鹵 素原子、或者1,3-二酮或硫脲所構成之配位基。 配位基Z進一步更佳的是以選自由二硫胺基甲酸酯 ^、碼,酸醋基、異硒氰酸醋基、硫氰酸醋基、異硫氰酸 酿基、氰酸醋基、異氣酸醋基、異氰基、氰基所構成之群 組的基進行配位之配位基,或者由自素原子或二酮所 構成之配位基。 _ 配位基Z特佳的是以選自由二硫胺基曱義基、砸氰 酸自旨基、異砸氰酸醋基、硫氰酸酿基、異硫氰酸醋基、氛 酸酯基及異氰酸酯基所構成之群組的基進行配位之配位 基,由鹵素原子、1,3-二酮所構成之配位基。 配位基Z最佳的是以選自由硒氰酸酯基、異硒氰酸酯 基、硫氰酸酯基、異硫氰酸酯基、氰酸酯基、異氰酸酯基 所構成之群組的基進行配位之配位基。 另外,於配位基Z包含烷基、烯基、炔基、亞烷基等 201221585 之情形時,,該些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可經取代亦 可未經取代。而且,於包含芳基、雜環基、環院基等之情 形時’該些基可經取代亦可未經取代,可為單環亦可縮環。 於配位基Z為2牙配位基時,z較佳的是以選自由酿 氧基、醯硫基、硫醯氧基、硫醯硫基、醯基胺基氧基、硫 胺基曱酸醋基、二硫胺基甲酸醋基、硫碳酸醋基、二硫碳 酸酯基、三硫碳酸酯基、醯基、烷硫基、芳硫基、烷氧基 及芳氧基所構成之群組的基進行配位之配位基,或者二 1,3-二酮、麵胺基、硫缓醯胺基、或硫腺所構成之配位 · 基。 於Z,單牙配位基時’ z較佳的是以選自由石西氛酸酯 基、異1西氰酸醋基、硫氰酸醋基、異硫氰酸醋基、氛酸酯 基、異氰酸酯基、氰基、烧硫基、芳硫基所構成之群組的 基進行配位之配位基,或者由齒素原子、幾基、二烷基酮、 硫脲所構成之配位基。 於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中,z特佳的是異硫氮酸 酯、異氰酸酯或異砸氰酸酯。 以下表示配位基Z之具體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 · 些。另外,以下所示之結構式不過是可取數種結構之共振 結構中的1種極限結構,共價鍵(以_表示)與配位鍵(^... 表不)之區別亦是形式上的區別,並不表示絕對性區別。 48 201221585 [化 20]
Z-23 ^-N£C2Hsl2
49 201221585 [化 21] Z-33 Z-34
Z-51 -〇N Z-52 -NC Z-53 -S Z-35 Z-37 Z-39 Z-41
•«Qa*/ CHa -0 v/43 ζ〇γΝΗ 、。人 NH Z-36 Z-54 Z-30
2-56 0i〇 Z-55 o
Z-57 一邮 HdjSH Z-59 -NCSc Z-60 Z-61
2-43 -SeCN Z-44 Z-62
Z~45 一dCN Z-64
2-47 一 〇CM Z-48 -a
oCO Ζ-Θ3 Z-65 :»c0 Z-49 Z-50 Ζ·66 Z-67 C〇c: Z-68 z-ro _〇_o0 Z-69 Z-71 Z-72 ~〇0=Hai^>H Z-T3 Z-74 Z-76 ,cf CP* Z-75 Z-77 Z-78 «·〇« 2-79 2-80 Z-81 Z-82 Z-83 〇0 -0(0¾)^ € CM3 CH)7 Z-84 Z-86 Z-88 Z-90 7 Hs〇 CHs -〇-^P«s Z-87 Z-89
::P 50 201221585α
X 於通式(XXI)中’ r表示1〜3之整數。s表示ο〜2 之整數。t表示0〜4之整數。較佳的是r = 1、s== 1。
於通式(XXI)中’CI表示為了中和通式(XXI)中 的電荷而必須抗衡離子之情形時的抗衡離子。色素為陽離 子或陰離子或者是否具有純淨之離子電荷,取決於色素中 之金屬、配位基以及取代基。於取代基具有酸性基等離解 ί生基之情形時,亦可離解而具有負電荷,於此情形時,分 子整體之電荷被CI中和。 正的抗衡離子與表示酸性基之Α3 (通式(〗)中之Al 及A2)的抗衡離子相同。 負的抗衡離子可為無機陰離子及有機陰離子之任意 例如可列舉錢陰離子(例如氟化物離子、氣化物^ =、溴化麟子、视物軒等)、錄狀絲俩離子 2如對甲苯俩離子、職笨俩離子等)、芳基二猶 &例如1,3·苯二續酸離子、1}5_萘二續酸離子、冰蔡 坊離子等)、^基硫酸離子(例如甲基硫酸離子等)、 2離子、魏_子、過驗 _酸鹽離子、苦味酸雜;四乱概離子八 等。另外1 '乙_子、^甲績酸離子 物或具有與衡離子,亦可使用離子性聚合 子(例如雔/” f何之其他色素,亦可使用金屬錯離 又本-1,2-二硫醇鎳(III)等)。 乂佳的疋所述配位基LL2以下述通式(XXIV)而表示。 201221585 [化 22]
通式(XXIV) 於通式(XXIV)中,V1、V2、R33、R34、n5 及 n6 與 通式(ΧΧΠ)之v1、v2、R33、R34、π5及n6同義,該些 之幸父佳之範圍或具體例亦與通式(XXII)中之該些之較佳 之範圍或具體例相同。 更佳的是所述配位基LL2以下述通式(XXV)而表示。 [化 23]
通式(XXV) 於通式(XXV)中,A7及A8獨立地表示羧基。該竣 基可以游離羧酸之形態而具有可離解之質子,或者亦可採 用羧酸鹽之形態而取代游離羧酸之形態。 本發明之具有通式(I)之配位基的金屬錯合物色素溶 解於溶液、特佳的是有機溶劑中時,於溶液中之最長波側 之最大吸收波長較佳的是400 nm〜800 nm之範圍,更佳 的是450 nm〜750 nm之範圍,特佳的是500 nm〜700 nm 之範圍。 以下,表示具有通式(1)所表示之配位基LL1的本發 52 201221585」 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的較佳之具體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 於以下之具體例。 而且,於該些之具體例中,酸性基雖然僅僅表示了質 子非離解體,但亦可為該些之質子離解體。另外,該些化 合物可為E體、Z體及其混合物、光學活性體等異構體, 並不特別限定於其任意種。
53 201221585 [化 24] ?cs
LL1 Cl D-1~1a A—1 -1 (h+)2 D-1-1b A-1-1 (H+)(N+Bu4) D_1_1c A-1-1 (N+Bu4)2 D~1_2a A-1-4 D-1-2b A-1-4 (H+XN+BuJ D~1~2c A-1-4 (N+Bu4)2 D-1-3a A-1-5 (h+)2 D-1-3b A-1-5 (H+)(N+Bu4) D-1*-3c A-1-5 (N+Bu4)2 D*1~4a A-1-6 (h+)2 D-1_4b A-1-6 (hWbw D-1-4c A-1-6 (N+Bu4)2 D-1-5a A十9 (h+)2 D"1~5b A-1-9 (H+)(N+Bu4) D- 1*~5c A-1-9 (N+Bu4)2 D-1~6a A-1-11 (h+)2 D-1-6b A-1-11 (H+)(N+Bu4) D-1-6c A-1-11 (N+Bu4)2 D*1~7a A-1-13 〇A D-1-7b A-1-13 (H+)(N+Bu4) D"1-7c A-1-13 (N+Bu4)2 D-1~8a A-1-15 (h+)2 D-1-8b A-1-15 (H+)(N+Bu4) D-1-8c A-1-15 (n+bU4)2 D-1-9a A-1-17 (h+)2 D-1-9b A-1-17 (H+)(N+Bu4) D-1-9c A-1-17 (N+Bu4)2 D-1_10a A-1-18 (h+)2 D-1-10b A-1-18 (H+)(N+Bu4) D-1-10c A-1-18 (N+Bu4)2 D-1-11a A-2-1 (h+)2 D-1-11b A-2-1 (H+)(N+Bu4) DH-11c A-2-1 (N+Bu4)2
54 201221585ti [化 25]
LL1 Cl D-1-12a A-2-5 (H、 D-1-12b A-2-5 (H+)(N+Bu4) D-1-12c A-2-5 (N+Bu4)2 D-1-13a A-2-6 (h,2 D-1-13b A~2_6 (H+)(N+Bu4) D-1~13c A-2-6 (N+Bu4)2 D_1_14a A-2-7 (h+)2 D-1~14b A-2-7 (H+)(N+Bu4) D-1-14c A-2-7 (N+Bu4)2 D-1-15a A-2-9 (h+)2 D-1-15b A-2-9 (H+)(N+Bu4) D_1,15c A-2-9 (N+Bu4)2 D-1~16a A-2-11 (h+)2 D-1~16b A-2-11 (H+)(N+Bu4) D-1-16c A-2-11 (N+Bu4)2 D-1-17a A-2-13 (h+)2 D_1_17b A-2-13 (H+)(N+Bu4) D-1-17c A-2-13 (N+Bu4)2 D-1~18a A-2-15 (h+)2 D-1H 8b A-2-15 (H+)(N+Bu4) D-1-18c A-2-15 (N+Bu4)2 D-1-19b A-l-3 (H+XN+Bu4) D-1-20b A-1-7 (H+)(N+Bu4) D-1-21b A-2-4 (H+)(N+Bu4) D-1-22b A-2-8 (H+)(N+Bu4) D~1_23b A-2-10 (H+)(N+Bu4) D-1-24b A-2-12 (H+)(N+Bu4) D-1-25b A-2-14 (H+)(N+Bu4) D-1-26b A-2-16 (H+)(N+Bu4) D-1-27b A-2-17 (hWbu4) D 十 28b A-2-18 (H^(N+Bu4) D-1-29b A-3-1 (H+)(N+Bu4) D-1-30b A-3-5 (H+)(N+Bu4) 201221585,^ [化 26]
(LL2) •Cl LL1 LL2 Z Cl D-2-1a A-1-1 (Z-50)2 0A D-2-1b A-1-1 B-1-1 (Z-50)2 (hWbm D_2**1c A-1-1 B-t-1 (Z-50)2 (N+Bu4)2 D-2-2a A-1-1 B-1-1 (Z-42)2 (h+)2 D-2-2b A-1-1 B-1-1 (Z-42)z (H+)(N+BU4) D-2-2c A-1-1 B-1-1 (Z-42)2 (Ν+ΒιιΛ D-2-3a A-1-1 B十2 (Z-44)2 (h,2 D-2-3b A-1-1 B-1-2 (Z-44)2 (H")(N+BU4) D-2-3c A-1-1 B-1-2 (Z-44)2 (N+Bu4)2 D-2-4a A-1-5 B-1-1 (Z-46)2 (H、 D-2-4b A-1-5 B-1-1 (Z-46)2 (H+)(N+Bu4) D—2~4c A-1-5 B-1-1 (Z-46)2 (N+BU4)2 D-2-5a A-1-5 B-1-1 (Z-48)2 (h+)2 D-2-5b A_1_5 B-1-1 (Z-48)2 (H+)(N+Bu4) D_2_5c A-1-5 B-1-1 (Z-48)2 (N+Bu4)2 D-2-6a A-2-1 B-1-2 (Z-44)2 (H")2 D_2_6b A-2-1 B-1-2 (Z-44)2 (H+)(N+Bu4) D-2-6c A-2-1 B-1-2 (Z-44)2 (N+Bu4)2 D-2-7a A-2-1 B-1-6 (Z-44)2 (H、 D-2-7b A-2-1 B-1-6 (Z-44)2 (H+)(N*Bu4) D-2~7c A-2-1 B -1-6 (Z-44)2 (N+Bu4)2 D-2-8a A-2-1 B-1-7 (Z-49)2 (h*)2 D-2-8b A-2-1 B-1-7 (Z-49)2 (HWBuJ D-2-8c A-2-1 B-1-7 (Z-49)2 (N+Bu4)2 D~2~9a A-2-1 B-3-1 (Z-44)2 (h+)2 D~2*9b A-2-1 B-3-1 (Z-44)2 (H+)(N+Bu4) D-2~9c A-2-1 B-3-1 (Z-44)z (N+Bu4)2 D-2-10a A-2-5 B-5-1 (Z-44)2 (h,2 D-2-10b A-2-5 B-5-1 (Z-44)2 D~2~10c A-2_5 B-5-1 (Z-44)2 (N+Bu4)2 D-2-11a A-2-5 B-1-1 (Z-50)2 (h,2 D-2-11b A-2-5 B-1-1 (Z-50)2 (H^XN+Ba) D-2-11c A-2~5 B-1-1 (Z-50)2 (N.Blu)2
56 201221585“ Η匕 27]
LL1 LL2 1 Z Cl D-2-12a A-2-5 B-5-1 (Z-52)2 (h+)2 D-2-12b A-2-5 B-5-1 (Z-52)2 (H+)(N+Bu4) D_2_12c A-2-5 B-5-1 (Z-52)2 (N+Bu4)2 D-2-13a A-2,6 B-1-4 (Z-44)2 (h+)2 D-2-13b A~2-6 B-1-4 (Z-44)2 (H+)(N+Bu4) D-2-13c A-2-6 B-1-4 (Z-44)2 (N+Bu4)2 D-2-14a A-2-6 B-1-3 (Z-44)2 (h+)2 D-2-14b A-2-6 B-1-3 (Z-44)2 (H+)(N+Bu4) D~2~14c A-2-6 B-1-3 (Z-44)2 (N+Bu4)2 D-2-15a A-2-1 B-4-1 (Z-44)2 (H+)z D-2-15b A-2-1 B-4-1 (Z-44)2 (H+)(N+Bu4) D-2-15c A-2-1 B-4-1 (Z-44)2 (N+Bu4)2 D~2"16a A-1-2 B-1-1 (Z-48)2 (h+)2 D-2-16b A-1-2 B-1-1 (Z-48)2 (HlN+BiO D—2~16c A-1-2 B-1-1 (Z-48)2 (N+Bu4)2 D-2-17a A-1-3 B-1-1 (Z-42)2 (h+)2 D-2-17b A-1-3 B-1-1 (Z-42)2 (H+)(N+Bu4) D-2-17d A-1-3 B-1-1 (Z-42)2 (N+Bu4)2 D-2-18a A-1-13 B-1-1 Z-38 (H+)2(Cn D-2-18b A-1-13 B-1-1 Z-38 (H+)(N+Bu4)(G「) D-2-18c A-1-13 B~1~1 Z-38 (N+Bu4)2(CD D-2-18d A~*1~13 B-1-1 Z-38 (H+) D-2-18e A-1-13 B-1-1 Z-38 (N+Bu4) D-2-19a A-1-1 B-4-1 (Z-44)2 (h,2 D-2-19b A-1-1 B-4-1 (Z-44)2 (H+)(N+Bu4) D-2-19c A-1-1 B-4-1 (Z-44)2 (N+Bu4)2 57 201221585^ [化 28] (Jf
U) ci
LlJ LL2 Z CI D-3~1a A-2-5 B-6-1 Z-44 (H+)2 D**3-1b A-2-5 B-6-1 Z-44 (H+)(N+Bu4) D-3-1c A-2-5 B - 6-1 Z-44 (N+Bu4)2 D-3~2a A~*2-5 B-6-1 Z-50 (h+)2 D-3-2b A-2-5 B-6-1 Z-50 (H+)(N+Bu4) D-3-2c A-2-5 B-6-1 Z-50 (N+BU4)2 D-3_3a A-1-5 B-6-1 Z-44 (H+)z D-3-3b A-1-5 B-6-1 Z-44 (H+)(N+Bu4) D_3—3c A-1-5 B~6~1 Z-44 (N+Bu4)2 D-3~4a A-2-1 B-6~6 Z-44 (h+)2 D-3-4b A-2-1 B-6-6 Z-44 (H+)(N+Bu4) D-3~*4c A-2-1 B-6_6 Z-44 (N+Bu4)2 D-3-5a A-2-1 B-6-6 Z-44 (h+)2 D-3-5b A-2-1 B-6-6 Z-44 (H+)(N+Bu4) D-3~5c A-2-1 B-6-6 Z-44 (N+Bu4)2 [化 29]
58 it 201221585
LL1 LL^ LL3 Cl D-4-1a A-1-5 B-1-1 A-1-5 (H+)2 D-4-1b A-1-5 B-1-1 A-1-5 (H+)(N+Bu4) D-4~1c A™1-5 B-1-1 A-1-5 (N+Bu4)2 D-4-2a A-1-5 B-1-1 A-2-5 (h+)2 D-4-2b A-1-5 B-1-1 A-2-5 (H+)(N+Bu4) D-4~2c A-1-5 B-1-1 A-2-5 (N+Bu4)2 D_4_3a A-1-5 B-1-2 A-2-1 (h+)2 D-4-3b A-1-5 B-1-2 A-2-1 (H+)(N+Bu4) D-4-3c A-1-5 B-1-2 A-2-1 (N+Bu4)2 D-4-4a A-1-5 B-1-2 A-2-5 (h+)2 D-4-4b A-1-5 B-1-2 A-2-5 (HlN+Btu) Q-4-4c A~1-5 B-1-2 A-2-5 (N+Bu4)2 D~4~5a A-1-5 B-1-2 A-2-13 (h,2 D-4-5b A-1-5 B-1-2 A-2-13 (H+XN+Biu) D-4-5c A-1-5 B-1-2 A-2-13 (N+Bu4)2 D-4_6a A-1-5 B-1-1 B-1-1 (h,4 D-4~6b A-1-5 B-1-1 B-1-1 (H+)2(N+Bl〇2 D_4-6c A-1-5 B-1-1 B-1-1 (N+Bu4)4 D-4-7a A-2-5 B-1-1 A-1-5 (h+)2 D-4~7b A-2-5 B-1-1 A-1-5 (H+)(N+Bu4) D~4~7c A-2-5 B-1-1 A-1-5 (N+Bu4)2 D-4-8a A-2-5 B-1-1 A-2-5 〇A D~4_8b A-2-5 B-1-1 A-2-5 (H+)(N+Bu4) D-4~8c A-2-5 B-1-1 A-2-5 (N+BU4)2 D~4***9a A-2-5 B-1~2 A-2-1 〇A D-4-9b A-2-5 B-1-2 A-2-1 (H+)(N+Bu4) D-4~9c A-2-5 B-1-2 A-2-1 (N+Bu4)2 D-4-10a A-2-5 B-1-2 A-2-5 (h+)2 D-4-10b A-2-5 B-1-2 A-2-5 (H 勹(N+Bu4) D-4~10c A-2-5 B-1-2 A-2-5 (N+Bu4)2 D-4-11a A-2-1 B-1-2 A-2-13 (h+)2 D-4-11b A-2-1 B-1-2 A-2-13 (H+)(N+Bu4) D-4~11c A-2-1 B-1-2 A-2-13 (N+Bu4)2 D-4-12a A-2-1 B-1-1 B-1-1 (h+)4 D-4-12b A-2-1 B-1-1 B-1-1 (的2(44)2 D~4~12c A-2-1 B-1-1 B-1-1 (N+Bu4)4 59 201221585 [化 30]
ci
本發明之具有通式(I)之配位基的金屬錯合物色素例 如使用藉由各種偶合反應而調製之配位基LL1,參考曰本 60 201221585t 專利特開2001-291534號公報或該公報中所引用之方法而 合成。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之合成方法,以 所述例示化合物D-l-3a之合成為代表例而加以說明,但本 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化 31]
對自起始原料a-Ι至目標化合物D-l-3a,各步驟中的 反應加以說明。 首先’精由a-Ι與1-埃己烧(nCgH^I)之偶合反應而 61 201221585^ 獲得a-2。較佳的是該偶合反應於作為鹼的例如n BuLi (正 丁基裡)、LTMP (2,2,6,6-四甲基〇辰。定鐘)、lda (二異丙 基醯胺鋰)等強鹼之存在下而進行。該偶合反應之溶劑例 如可使用趟系溶劑(二乙韃、THF (四氫咬喃)、MeTHF (2-曱基四氫呋喃)、二噁烷、CPME (環戊基甲基醚)、 MTBE (甲基第三丁基趟)等)。較佳的是該偶合反應於反 應溫度較佳的是-78°C〜20°C、反應時間較佳的是5分鐘〜 1小時、惰性氣體環境下(氮氣、氬氣等)進行。反應壓 力並無特別限定。 其次,藉由a-2與二氯曱基曱基醚之反應而獲得a_3。 較佳的是該反應於作為觸媒的例如四氯化錫之存在下而進 行。反應〉谷劑較佳的是例如使用函素系溶劑(二氣甲烧、 氣仿、四氯化碳等)、醚系溶劑(與所述偶合反應相同)。 較佳的是該反應於反應溫度較佳的是_4〇。〇〜20°C、反應時 間較佳的是3小時〜20小時、惰性氣體環境下(氮、氬等) 進行。反應壓力並無特別限定。 其次,藉由a-3與a-4之偶合反應而獲得a_5。較佳的 疋该偶合反應於作為驗的例如LDA (二異丙基醯胺鐘)、 KHVIDS (雙三曱基石夕烧基醯胺卸)、LHMDS (雙三曱基石夕 燒基醯胺鋰)、1^11>(2,2,6,6-四曱基旅咬鐘)等之存在下 進行。該偶合反應之溶劑較佳的是例如使用醚系溶劑(與 所述偶合反應相同)。較佳的是該偶合反應於反應溫度較佳 的是-78°C〜20°C、反應時間較佳的是30分鐘〜5小時、 惰性氣體環境下(敗、氬等)進行。反應壓力並無特別限 62 201221585 ^ \j\j i 定。 其次,藉由a-5之脫水反應而獲得A-1-5。較佳的是該 脫水反應於例如酸(硫酸、三氟曱續酸、對曱笨石黃酸、磷 酸、三氟乙酸、乙酸、PPTS等)之存在下進行。該脫水 反應之溶劑較佳的是使用酸性溶劑(乙酸等)、中性溶劑(曱 苯、苯、二甲苯、己烷、乙酸乙酯、二氯曱烷、氯仿、四 氣化石反專)。該脫水反應之反應溫度取決於所使用之酸之強 度’若使用酸性強的酸則可為低溫,較佳的是〇°C〜 150°C。反應時間與反應溫度同樣地取決於所使用之酸的強 度,較佳的是30分鐘〜10小時。於脫水反應時,較佳的 是使用Dean-Stark裝置等而將所生成水排出至系統外。反 應之環境或壓力並無特別限定。 其次,將a-6賦予至三階段的配位基交換反應中,獲 得目標之D-l-3a。 藉由第一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而獲得配位有A-1-5 之中間體。於該第一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中,較佳的是 使用相對於a-6而言為2莫耳當量之配位基A-1-5。該配位 基交換反應之溶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的是使用沸點為 l〇〇°C以上之溶劑。其中’較佳的是使用非質子性之極性溶 劑(例如DMF (二曱基曱醯胺)、DMSO (二曱基亞砜)、 NMP (N-曱基吡咯啶酮)、DMAc (二曱基乙醯胺)、DMI (1,3_二曱基-2-咪唑啶酮)等)、或該些中之至少1種溶劑 與水之混合溶劑。反應溫度較佳的是50°c以上。較佳之加 熱方法與加熱時間例如可列舉:藉由外部加熱法(自 & 63 201221585 -----Γ\τ 外部賦予熱之方法,水浴、油浴等)進行2小時〜5小時, (2)藉由内部加熱法(照射微波(強度例如為2〇w〜3〇〇 W)之方法)而進行5分鐘〜30分鐘等。該第一階段之配 位基交換反應的反應環境或反應壓力並無特別限定。 藉由第二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可獲得配位有B_M 之中間體。於該第二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中,較佳的是 使用相對於a-6而言為2莫耳當量〜4莫耳當量之配位基 B-1-1。該配位基交換反應之溶劑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使用 與所述第一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同樣之溶劑。反應溫度 較佳的是120°C以上。較佳之加熱方法與加熱時間例如可 列舉:(1)藉由外部加熱方(水浴、油浴等)進行2小時 〜7小時’(2)藉由内部加熱法(照射微波(強度例如為 20 W〜300 W)之方法而進行5分鐘〜60分鐘等。該第二 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的反應環境或反應壓力並無特別限 定。 最後’藉由第三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而獲得配位有 異硫氰酸醋之目標化合物D-l-3a。於該第三階段之配位基 交換反應中’較佳的是以過剩量(例如相對於a_6而言, NILjSCN為10莫耳當量以上)使用作為異硫氰酸酯配位基 源之NILjSCN。該配位基交換反應之溶劑並無特別之限 定,可使用與所述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 同樣之溶劑。反應溫度較佳的是9〇。(:以上。較佳之加熱方 法與加熱時間例如可列舉:(1)藉由外部過熱法(水浴、 油浴等)進行2小時〜7小時,(2)藉由内部加熱法(照 64 .11 .11201221585 射微波(強度例如為20 W〜300 W)之方法而進行5分鐘 〜60分鐘等。該第三階段之配位基交換反應的反應環境或 反應壓力並無特別限定。 另外,於各步驟中’反應之加熱方法可為外部加熱法、 内部加熱法之任意種。 而且,作為各步驟中之純化方法,可藉由如下方式進 行純化:藉由驗性化合物(例如胺、銨氫氧化物等)對粗 純化物進行處理,由此而於相對於醇系溶劑(例如曱醇等) 或水而言溶解性高的鹽(例如四丁基銨鹽等)的狀態下進 行層析法純化;使用酸而控制系統之pH而進行酸析;或 者組合使用該兩種方法。層析法純化較佳的是利用 Sephadex管柱或HPLC之分取純化。 本發明之所述例示化合物D-l-3a以外之金屬錯合物 色素可參考所述合成方法而分別加以合成。 於噻吩衍生物以噻吩環結構之2位或3位鍵結於聯吡 啶上而成的配位基中,於其任意種中均導入有推電子性之 噻吩環(噻吩基)或噻吩之縮合環(例如笨并噻吩美),因 此可於電子注人後,使在料錯合物之^金屬^如仙 ΐ:存ί的陽離子比局在化,可使該自由基陽離子狀態穩 疋化’從而使耐久性提高。 主其中,於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中,於所述山所 表示之配位基巾之聯《上鍵結例如通式⑻ 之嘆吩衍生物,且使其鍵結位置為餅環之3位(鍵= 喔吩基),Φ此可㈣麵之2賴存在的取代基位於色素 65 201221585 之上部(使半導體微粒子例如氧化鈦之存在位置為下之情 形),阻擋來自水或親核種之攻擊的效果飛躍性提高,由: 可獲得耐久性優異之結果。此結果可由如下之情形而明 確.例如相對於同樣地使噻吩衍生物以噻吩環之2位而鍵 結於聯吡啶上之情形(鍵結2_噻吩基)而言,耐久性成 10倍以上。 … 而且,與以噻吩環結構之2位鍵結於聯„比啶上而成的 配位基(以下亦稱為2位鍵結型)相比而言,藉由使用所 述LL1所表示之配位基中的使例如通式等所表示之 鲁 噻吩衍生物以噻吩環結構之3位鍵結於聯吡啶上而成的本 發明之配位基(以下亦稱為3位鍵結型),可使光電轉換效 率顯著提高。其原因在於:由於電子注入效率提高,從而 有助於本發明中之轉換效率之提高。 (A2)所述以外之色素之使用 _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池中所使用的增 感色素,除了本發明之所述金屬錯合物色素(Αι)以外, 亦可使用其他色素(A2)。該併用之其他色素(Μ)並無 ^ 特別之限制,例如可列舉具有下述通式⑵所表示之結構 的色素。 於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池中,可使用 具有上述通式(I)所表示之配位基的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 色素的至少1種與下述通式⑵所表示之金屬錯合物色素 的至少1種。 66 pJl 201221585 Μ
10L (LL )ml01(LL102)ml02(X)ml03 · Cl101 (2) 具有通式(2)之結構的色素,於金屬原子M101上酉己 位有配位基LL101及/或配位基ll102,以及視需要而配位有 特定之官能基X’於必要之情形時,藉由CIi〇i而保持為電 中性。 (A2-1)金屬原子μ101 φ MlC)1與通式(XXI)之Μ同義,較佳之範圍亦相同。 (Α2-2)配位基 LL101 101 配位基L!;01是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2牙或3牙之 配位基,較佳的是2牙配位基。表示配位基之數的 mlOl為0〜3之整數,較佳的是丨〜3之整數,更佳的是卜 於mlOl為2以上時,LL101可相同亦可不同。其中, 與後述之表示配位基LL102之數的mi02中的至少一方為j 以上之整數。因此’於金屬原子Μι〇ι上配位有配位基LL 及/或配位基LL1G2。 • [化 32]
通式(3) 於通式(3)中’R101及Ri〇2分別獨立地表示酸性基或 具有酸性基之基,例如可列舉縣、触基、祕、異經 67 201221585.., 肪酸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1〜20之異羥肟酸基,例如 -CONHOH、-C〇NCH3OH 等)、磷酸基(例如-〇P(〇)_2
等)及膦醯基(例如-Ρ(0)(〇η)2等)以及該些基之鹽,較 佳的是列舉羧基、膦醯基及該些基之鹽,更佳的是列舉竣 基。酸性基亦可具有可離解的質子’或者採用其鹽之形態 而代替具有可離解的質子之形態。R101及R102可分別對吸 。定環上之任意碳原子進行取代。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 指若可能則經取代之基或者未經取代之基。於某基進一步 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於通式(3 )中,R^3及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 ,,式(1)之R,及R,,同義,較佳之範圍亦同義。R103及 R可分別對吡啶環上之任意碳原子進行取代。 於配位基LL1()1包含烷基、烯基等時,該些基可為直 鏈狀亦=支鏈狀,可經取代亦可未經取代。而且,於配 位气5包含芳基、雜環基等時,該些基可為單環亦可 為縮環,可經取代亦可未經取代。
㈣式(3)中,Rl4RlG6分別獨立地列舉烧基(較 、疋=為5^12之絲,例如正己基、正辛基、正癸 :—土己基等)、芳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6〜30之 ^環、!萘基、經取代之萘基等) 引木基)’較佳的是列舉具有1個〜3個推電子基= 基更佳的是列舉具有1個〜3個推電子基之2-^吩基% 68 201221585“ 該推電子基較佳的是烧基、稀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 芳氧基、胺基、醯基胺基、三烷基矽烷基或羥基,更佳的 是烷基、烷氧基、胺基或羥基,特佳的是烷基。尺1〇5與Rl〇6 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的是相同。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 疋才a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 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Ri〇5與Ri〇6亦可分別直接鍵結於具有其之吡啶環上。 或者,RiQ5與Rl()6分別經由L1G1與—而鍵結於各個吡啶 — 環上。 此處,L1G1及L1()2分欄立地表示由選自由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亞乙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亞乙炔 經 取代或未經取代之2價之雜環基所構成之群組的至少丨種 所構成的共軛鏈。於亞乙烯基具有取代基之情形 該取 代基較佳的是烧基,更佳的是甲基。2價之雜環基例如可 列舉2,5-亞嗟吩基。Lhh及L⑽分別獨立地較佳的是碳原 子數為2個〜6個之共軛鏈,更佳的是亞乙烯基、亞丁二 # 縣、亞乙快基、亞丁二炔基、甲基亞乙烯基t二曱基^ 乙烯基或2,5-亞噻吩基,特佳的是亞乙烯基、亞丁二烯基 或2,5-亞噻吩基,最佳的是亞乙烯基或2,5_亞噻吩美。[1〇1 與L102可相同亦可不同’較佳的是相同。另外,於^軛鏈 2含碳·碳雙鍵之情形時,各雙鍵可為反式體亦可為順式 體’亦可為該些之混合物。 al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於為2以 上時,R101可相同亦可不同,於a2為2以上時,Rlw玎相 69 201221585^ 同亦可不同。al較佳的是0或1 ’ a2較佳的是〇〜2之整 數。特別是於d3為〇時,a2較佳的是1或2,於d3為1 時,a2較佳的是0或1。al與a2之和較佳的是〇〜2之整 bl及b2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較佳的是〇〜2 之整數。於bl為2以上時’ R 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相 互連結而形成環。於b2為2以上時’R104可相同亦可不同’ 亦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環。而且’於bl及b2均為1以上時, 形成環。所形成之環的較佳例可列 舉本裱、吡啶%、嘍吩環、 等。於本說明書中,該师,、衣己烧環、環戊燒環 於某環進-倾取代彳日、錄代或未經取代 <壤。 代。 _時,亦可被所述取代基w而取 於al與a2之和為 個酸性基時,通式(以上’且配位基LL101具有至少 的是2。 中的m101較佳的是2或3,更隹 d 1及d2分別獨立 別 為〇或1,更佳的是1 :也表示0〜5之整數’較佳的是分 d3表不0或] 通式⑴所表較隹的是卜 (16-1)、通式(16^之配位基LL1Q1較佳的是
)或通式(⑽所表示之配位Z 201221585 [化 33]
通式(16-1)
(R,2s)di
通式(16-2)
* 通式(16-3) d、於上述通式(16_n〜通式(Μ·])中r1〇i〜r1〇4、 b2、dl、d2 及 d3 與通式(3 )中之 Rioi〜r1〇4、 同義。 於通式(16-2)中,R107與Ri〇丨同義。 於通式(16-2)中,R108與Ri〇3同義。 於通式(16-1)及通式(16-2)中,R121〜R124分別獨 立地表示氫、烷基、烯基或芳基。R12l〜Rm之較二例與 71 11 11201221585 通式(3)中之上述Ri〇3及Ri〇4之較佳例相同cRm〜Rl24 更佳的是烷基或芳基,進一步更佳的是烷基。於本說明書 中 4些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 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於R121 〜R124為坑基之情形時’亦可進一步具有取代基,該取代 基車f佳的是烧氧基、氰基、烧氧基叛基或㈣胺基,特佳 的是烧氧基。R121與Rl22以及Rl23與Rl24亦可分別相互連 結=形成環。所形成之環較佳的是鱗咬環、錢環、哌 嘻壤、或嗎輕等。於本制書中,該些環是指經取代《 _ 未經取代之J哀。於某環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 述取代基W而取代。 於通式(16.1)〜通式(16-3)中,R125、R126、R127 及=分別獨立地表示取代基,較佳的是烧基、烯基、炔 基、環院基、烧氧基、芳氧基、胺基、醯基胺基(以上較 佳例,上述通式(3)中之Ri〇i之情形相同)或經基,更 佳的是烧基、⑥氧基、胺基或醯基胺基,特佳的是烧基。 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基。於$ 鲁 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 代。 _於通式(16-2)中,a3表示〇〜3之整數,較佳的是 表不0〜2之整數。於d3為〇時,a3較佳的是丨或2,於 d3為1時’ a3較佳的是〇或丨。於a3為2以上時,Rl〇7 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通式(16-2) +,b3表示〇〜3之整數,較佳的是 72 201221585 表示0〜2之整數。 於,式(16-1)及通式(16_2)巾,dl及犯分別 地表示1〇2「4之整數。於dl為i以上時,r125亦可盘㊇ 及/或R連結而形成環。所形成之環較佳献㈣環 哈咬環。於dl為2以上時,Rl25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相 互連結而形成環。於d2為1以上時,R126亦可與Rl23及/ 或R124連結而形成環所形成之環較佳的是派咬環或。叫咬 環。於d2為2以上時,Rl26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相互連 結而形成環。於本說明書中,該些環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環。於某環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取代 基W而取代。 (A2-3)配位基 LL102 於通式(2)中,LL102為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2 牙或3牙之配位基。表示配位基LL1G2之數的ml02是〇〜 2之整數’較佳的是0或1。於ml〇2為2時,LL1G2可相 同亦可不同。其中,ml02與所述表示配位基LL101之數的 ml〇l中的至少一方為1以上之整數。 [化 34]
通式(4)
於通式(4)中,Za、Zb及Zc分別獨立地表示與N 73 201221585 =C、C = N-C、C = N 一同形成5員環或6 D 非金屬原子群。由Za、Zb及☆所形成之$ =,所必須的 可經取代亦可未經取代,可為單環亦可縮^環或6員環 Za、Zb及Zc包括碳原子、氫原子、氮原子,&較佳的是 原子、磷原子及/或鹵素原子,較佳的是形成原子、硫 5員環之情形時,較仙是形料娜、^
或三咬環’於6員環之情形時,較佳的是形成叹。定環、 啶環、噠嗪環或吡嗪環。其中更佳的是咪唑環或吡啶環。 於本說明書中’該些環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於某 環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取代基W而取代 該通式(4)所表示之配位基亦可於其上直接或經由2 價基而具有酸性基。 於通式(4)中’c表示〇或1。較佳的是c為〇,於 此情形時’較佳的是LL1Q2為2牙配位基。
配位基LL102較佳的是以下述通式(17q)〜通式 (17-8)之任意通式而表示,更佳的是以通式(17_丨)、通 式(17-2)、通式(17·4)或通式〇7_6)而表示,特佳的 是以通式(17·1)或通式(17_2)而表示,最佳的是以通 式(17-1 )而表示。 74 201221585f y\j\j i Ι-ΆΙ [化 35]
另外,作為通式(17-1 )〜、南 R158,為了方便圖示,以取代於中之R151〜 可位於該環上,或者村取代於之形式進行描緣, ri7 n 、S4; //、所圖不之環不同之環上。 於通式(17-1)〜通式(17_8)中,r151〜r158分別獨 立地表示酸性基或具有酸性基之基。尺⑸〜“58表示例如 叛基、續酸基、羥基、異羥肟酸基(較佳的是碳原子數為 1〜20之異羥肟酸基,例如-CONHOH、-CONCH3OH等)、 磷酸基(例如-op(o)(oh)2等)或膦醯基(例如-p(o)(oh)2 75 201221585 W W A. J X 等)自身,或者具有該些酸性基作為取代基之基。 ,於R151〜R158其自身表示酸性基之情形時,較佳的 缓基、碌酸基、膦ϋ基等,更佳的是絲、膦醯基一 步更佳的是羧基。 另-方面’於R151〜Rim表示具有酸性基之基之情形 時’酸性絲㈣是絲、磷或膦醯基等,更佳的是 叛基或膦醯基,更佳的是縣,且於其上具有該些酸性基 之基可列舉亞烯基(例如亞乙炔基(ethynylene)、氰基亞
乙炔基等)、亞雜芳基(例如亞噻吩基、亞呋喃基、伸吡咯 (pyrrolylene )等)〇 於本說明書中,該些基是指若可能則經取代之基或者 未經取代之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之情形時,亦可被所 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於通式(17-1)〜通式(17_8)中,R159〜R166分別獨 立地表示取代基,較佳的是烷基、烯基、環烷基、芳基、 雜環基、烷氧基、芳氧基、烷氧基羰基、胺基、醯基、磺 醯胺基、醯氧基、胺曱醯基、醯基胺基、氰基或鹵素原子 (以上較佳例與通式(3)中之Ri〇3及Ri〇4之情形相同), 更佳的是烷基、烯基、芳基、雜環基、烷氧基、烷氧基羰 基、胺基、醯基胺基或_素原子,特佳的是烧基、烯基、 烧氧基、炫氧基羰基、胺基或醯基胺基。於本說明書中, 該些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基。於某基進一步被取代 之情形時,亦可被所述的取代基W所取代。 於通式(17-1)〜通式(17-8)中,R167〜R171分別獨 76 201221585. 立地表示A料、麟·、料縣、以碳料進行鍵 結之雜環基。較佳的是脂肪族基、芳香族基。更佳的是具 有羧基之脂肪族基。於配位基LLi〇2包含烷基 '烯基等時二 該些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可經取代亦可未經取 =。而且,於ll1G2包含芳基、雜環基等時,該些基可為 單環亦可為縮環,可經取代亦可未經取代。 於通式(17-1)〜通式(17-8)中,R151〜R166可鍵結 φ 於%上之任意位置上。而且,el〜e6分別獨立地表示0〜4 之整數,較佳的是表示〇〜2之整數。”及e8分別獨立地 表不0〜4之整數,較佳的是表示〇〜3之整數。e9〜el2 及el5分別獨立地表示〇〜6之整數,el3、及ei6分 別獨立地表示〇〜4之整數。較佳的是e 9〜e丨6分別獨立為 〇〜3 I整數。此處,所謂「於通式〜通式(17_8) 中 R可鍵結於環上之任意位置上」,由所述el〜 必之數可知,表示Rl51〜R166之鍵結位置並不限定於所圖 不之1個核上’且表示於所圖示之化學式中即使未描繪取 攀代基亦可於該環上之任:t位置鍵結R151〜R166。 _於el〜e8為2以上時,R151〜R158可分別相同亦可不 同,於㈧〜e16為2以上時,:R159〜R166可分別相同亦可不 同,亦可相互連結而形成環。 (A2-4)配位基χ ^於通式中,X與上述之通式(XXI)之Ζ同義, 較佳之範圍亦相同。 (Α2-5)抗衡離子cjioi 77 201221585 通式(2)中之CI101與上述通式(XXI)之CI同義, 且較佳之範圍亦相同。 (A2-6)作為結合基之酸性基 具有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的色素較佳的是具有至少 1個以上作為對於半導體微粒子之表面而言適當之結合基 (interlocking group)的酸性基。更佳的是於色素中具有i 個〜6個該結合基,特佳的是具有1個〜4個該結合基。較 佳的疋於色素中具有叛基、續酸基、經基、異經砖酸基(例 如-CONHOH等)、磷酸基(例如_〇p(〇)(〇H)2等)、膦醯基 鲁 (例如-P(〇)(〇H)2等)等酸性基(具有離解性質子之取代 基)。酸性基亦可具有可離解的質子,或者採用其鹽之形態 而代替具有可離解的質子之形態。 一 其包含例如如下兩種態樣:酸性基或具有酸性基之基 直接取代於配位基之例如吡啶環上的態樣,酸性基或具有
酸性基之基經由 態樣。 態樣。
78
201221585 iX
體例令之色素包含財好離解性基之配位基之情形濟, 該配位基亦可視需要離解而放出質子。或者=卞述 SH3等所示那樣,酸性基亦 另外,該子、NBU4)代替質子而採用鹽的形態。 體等異構i,&不1為E體、z體及其混合物、光學活性 構體亚不特別限定於其任意種。 79 201221585 [化 36] co2h
C02NBu4
R-2
C02NBu4 R-3 OCeH13
CeHnn
80 201221585 [化 37]
HOjC H〇2c
C02H R-ll
CO,H
可於本發明中併用的通式(2)所表示之色素可參考曰 本專利特開2001-291534號公報或該公報中所引用之方法 而合成。 具有通式(2)之結構的金屬錯合物色素於溶解於溶 液、特佳的是有機溶劑中時,於溶液中之最大吸收波長較 佳的是300 nm〜1000 nm之範圍,更佳的是4〇〇nm〜9⑻ nm之範圍,特佳的是450 nm〜850 nm之範圍。 於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及光電化學電池中,使用 (A1)具有通式(1)之配位基的金屬錯合物色素。另外, 亦可併用具有通式(2)之結構的色素而作為(A2)其他 色素。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可利用較廣範圍之波長的光, 且可確保高的轉換效率的同時減低光電轉換效率之隨 經過的降低率。 ' a 於本發明中,較佳的是包含該色素(僅僅色素( 或者色素(A1)與色素(A2)此兩者)的色素溶液,例如 201221585 可調製丙二醇、二甲基甲醯胺(DMF)、1-曱氧基丙醇 丙腈等之有機溶劑溶液’將半導體微粒子(例如氧化鈦) 浸潰於該溶液中’藉此而使色素吸附於半導體微粒子上。 該些溶劑亦可視需要混合兩種以上。
作為上述具有Α1之結構的金屬錯合物色素與上述具 有Α2之結構的色素之調配比例,若將前者設為R,將^ 者設為S ’則以莫耳百分比計而言,是r/S = 9〇/1〇〜丨〇/9〇, 較佳的是R/S = 80/20〜20/80 ’更佳的是r/s = 7〇/3〇〜 30/70,進一步更佳的是”3 = 60/40〜4〇/6〇,最佳的是 =55/45〜45/55,通常等莫耳地使用兩者。 (B)電荷移動體層 於本實施形態之光電轉換元件中所使用之電荷移動體 層中’可適用由電解質組成物所構成之層。作為其氧化還 原對(秦couple),例如可列舉碟與魏物⑽ (例如ίί:::匕:丙基蛾化銨等)之組合、烧基紫精 ⑻與之物二
萘二酴等)盥丄夕备基苯類(例如對苯二紛、 如赤血鹽與黃:鹽賈f價之騰 雄化物之組合。…4。該麵合巾難的是峨與 陽離員環或6員環之含氮芳1 合物色素並非表:之配位基物 ―職號、曰本專利特開平8-2二Γ:、用, 82 201221585 學,第65卷,第11號,第923頁( 1997年)等中 之口比咬鑕鹽、味唾錯鹽、三唾鑽鹽等硬鹽。 。載 «轉換疋种所使用之物質組成物巾,較佳的 碟。埃之含量相對於電解ί 上5二較佳的-°.丨Wt%〜2一更佳的是。.5 含::是::^^ 以下,特佳的是10 wt%以下。 疋〇Wt/0 電:==;離:=兩=高介 異之離子導電性之溶劑。此種溶劑可列舉碳酸酯化合 酸乙二醋、碳酸丙二s旨等)、雜環化合物〇·甲基-2為= 烧酮等)、軌合物(二魏、二乙财)、魏_ ^乙 -醇-院基喊、丙二醇二絲驗、聚乙二醇二絲驗 丙二酵,烧基_等)、醇類(曱醇、乙醇、乙二醇單燒基鱗、 丙一醇早絲⑽、聚乙二醇單烧細、聚丙 等)、多元醇類(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 =三醇等〃)、腈化合物(乙腈、紅腈、f氧基乙腈、丙猜、 苄腈、雙氰基乙醚等)、酯類(羧酸酯、磷酸酯、膦酸酯等)、 非質子性極性溶劑(二曱基亞石風(DMS〇)、環丁碼等)、 水、日本專利特開2002-110262中所記載之含水電解液、 曰本專利特開2000_3633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 2000-243134號公報、及再公表w〇/〇〇 54361號公報中^斤 83 201221585 S己載之電解質溶鮮。該些溶劑亦可混合使用二種以上。 而且’電解質溶劑亦可使用於室溫下為液體狀態及/ 或具有較f溫更低之;^點的電化學惰性之鹽。例如可列舉 1 一-乙基-3-曱基咪唾鑌三氟曱石黃酸鹽、1•丁基_3甲基σ米唾錄 二氟曱續紐等_讀鹽"比铺歸含氮雜環四級鹽化 合物、或四烷基銨鹽等。 電解質組成物亦可藉由添加聚合物或油凝膠劑,或者 藉由多官能單體類之聚合或聚合物之交聯反應等手法而凝 膠化(固體化)。 於藉由添加聚合物而使電解質組成物凝膠化之情形 時叮添加t合電解質參考-1及2 ( p〇iymer Electrolyte Reviews-1 及 2 ) ( J. R. MacCallum 與 C. A. Vincent 共同編 著、ELSEVIER APPLIED SCIENCE)中所記載之化合物 等。於此情形時,較佳的是使用聚丙烯腈或聚偏二氟乙烯。 於藉由添加油凝膠劑而使電解質組成物凝膠化之情形 時,油凝膠劑可使用曰本化學學報,工業化學學報(j Chem.
Soc. Japan,Ind. Chem. Soc·),46779 ( 1943);美國化學學 會會刊(J. Am. Chem. Soc.) 111,5542 ( 1989);化學學 會會刊’化學通訊(J. Chem. Soc” Chem. Commun. ) 390 ( 1993);應用化學國際英文版(Angew. Chem. Int. Ed. Engl.) 35, 1949 ( 1996);化學快報(Chem. Lett.) 885, (1996);化學學會會刊,化學通訊(j. chem. Soc.,Chem. Commun.) 545,( 1997)等中所記載之化合物,較佳的是 使用具有醯胺結構之化合物。 84 20122158孓 於藉由多官能單體類之聚合而使電解質組成物凝膠化 之情形時,較佳的是由多官能單體類、聚合起始劑、電解 質及溶劑而調製溶液,藉由澆鑄法、塗佈法、浸潰法、含 >文法等方法而於承載有色素之電極上形成溶膠狀之電解質 層,其後藉由多官能單體之自由基聚合而使其凝膠化之方 法。多官能單體類較佳的是具有2個以上乙烯性不飽和基 之化合物,較佳的是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 Φ 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 曱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曱基丙 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等。 電解質組成物中亦可添加金屬碘化物(LiI、NaI、KI、
Csl、Cal2 等)、金屬溴化物(LiBr、NaBr、KBr、CsBr、
CaBh等)、四級銨溴鹽(四烷基溴化銨、溴化吡啶等)、 金屬錯合物(亞鐵氰酸鹽-鐵氰酸鹽、二茂鐵_二茂鐵鑌離 子等)、硫化合物(多硫化鈉、烷基硫醇_烷基二硫化物等)、 鲁 紫羅鹼色素、對苯二酚醌等。該些化合物亦可混合使用。 而且’於本發明中,亦可添加美國陶瓷學會會刊(J. Am.
Ceram. Soc.) 80,(12),3157-3171 ( 1997)中所記載之 第三丁基吡啶、或2-曱基吡啶、2,6_二曱基吡啶等鹼性化 合物。添加驗性化合物時之較佳濃度範圍為〇 〇5 M〜2 M。 而且’電解質亦可使用包含電洞導體物質之電荷傳輪 層。電洞導體物質可使用9,9’-螺二苐衍生物等。 作為電化學元件之構成,可依序積層導電性支撐體(電 85 20122¾ 極層)、光電轉換層(感光體層及電荷 輸層、導電層、相對電極層。可使用作 = 揮功能的電洞傳輪材料作為電洞傳輸二 層:=使用無機系或有機系之電洞傳輸材料,ΪΓίί 洞傳輸材料可列舉CuI、Cu〇、Ni〇等。而且電 洞傳輸材料可列舉高分子系與 手 ㈣::傳輸材料例如可列舉聚乙•卡 料例如可列舉三苯基胺衍生 生:=
Λ系间刀不同,沿主鏈之Si而非局化之σ雷子右 ;電傳導’具有高的電㈣移率,因此較佳(Ph R B,35, 2818 ( 1987))。 健CPhys.Rev· 利ΪΪ層若為導電性佳之導電層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 分子間電荷移動錯ttr 電性聚合物、 體材料所妒点夕八2 /、中較佳的是由施體材料與受 子間電荷移動錯合物。其中’可較佳地 7由有機施體與有機受體所形成之分子間電荷移動錯合 料。2材^佳的是於分子結制電子充裕之施體材 瘦取代卞去Γ機施體材料可列舉於分子之π電子系中具有 代之胺基、經基、喊、石西或硫原子的有 、’ ’具體而言可列舉苯基胺系、三苯甲烧系、味 '、酚系、四硫富瓦烯系材料。受體材料較佳的是於分 86 201221585 子結構内電子不足之受體材料。例如,有機受體材料可列 舉富勒烯,於分子之π電子系中具有硝基、氰基、羧基或 鹵基等取代基之有機受體材料,具體而言可列舉PCBM、 苯酿系、萘醒系等酿系、苐酿1系、四氯苯酿系、四演苯酿i 系、四氰基對醌二曱烷系、于卜今シ丁 乂 >工千b >系等。 導電層之厚度並無特別之限定,較佳的是可將多孔質 完全填上的程度。 (C)導電性支撐體 導電性支撐體可使用如金屬這樣的支撐體自身具有導 電性之支撐體,或者於表面具有導電膜層之玻璃或高分子 材料。較佳的是導電性支撐體實質上透明。所謂實質上透 明是表示光之透射率為10%以上,較佳的是50%以上,特 佳的是80%以上。導電性支撐體可使用於玻璃或高分子材 料上塗設有導電性金屬氧化物而成之支撐體。此時之導電 性金屬氧化物之塗佈量較佳的是於每1 m2玻璃或高分子 材料之支撐體中為0.1 g〜100 g。於使用透明導電性支撐 體之情形時’較佳的是使光自支撐體侧入射。可較佳地使 用之尚分子材料之一例可列舉四乙醯基纖維素(TAC )、聚 對笨一曱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 對排聚苯乙烯(SPS)、聚苯硫醚(pps)、聚碳酸g旨(pc)、 聚芳醋(PAR)、聚砜(PSF)、求”工只于儿只小7才y (PES)、聚醚醯亞胺(PEI)、環狀聚烯烴、溴化苯氧基等。 於導電性支撐體上,亦可對表面實施光管理功能,例如可 列舉日本專利特開細m3859中所記載之交互積層有高 87 201 細 5„ 折射膜以及低折射率之氧化減的抗反雜、日本專利特 開2002-260746中所記载之光導功能。 除此以外,亦可較佳地使用金屬支撐體。其一例可列 舉鈦、!呂、銅、錄、鐵、不鏽鋼。該些金屬亦可為合金。 更佳的是H銅,特佳的是鈦或I呂。 較佳的是使導電性支擇體上具有阻斷紫外光之功能。 例如亦可列舉使可將料光縣可見光之螢光材料存在於
透明支樓體巾或透^歧雜表面的方法或者制紫外線吸 收劑的方法。 亦可對導電性支撑體上進一步賦予日本 11-250944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功能。 較佳的導電膜可列舉金屬(例如_、金、銀、銅、銘、 錢、銦等)、碳、或導電性之金屬氧化物(銦_錫複合氧化 物、於氧化錫中摻雜有氟者等)。 導電膜層之厚度較佳的是G.G1 μιη〜3G μιη,更佳的是 〇.〇3哗〜25_,特佳的是〇〇5哗〜2〇师。
性支顧之表面電阻越低越好。較佳之表面電阻 之犯圍為50 Ω/W以下’更佳的是·咖2以下。其下限 並無之限制,通常為0.ΐΩ/cm2左右。 元面積1大則導電膜之電阻值變大,因此亦可配 二雜於支樓體與透明導電膜之間亦可配置阻氣膜 f防止膜。阻氣層可使用樹脂膜或無機膜。 M® a。可叹置透明電極與多孔質半導體電極光觸媒 含有層。透料電層亦可為積層結構,作聽佳之方法例 88 201221585 ^ \J\J 1 pif 如可於ITO上積層FTO。 (D)半導體微粒子 半導體微粒子較佳的是使用金屬之硫屬化合物(例如 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或鈣鈦礦之微粒子。金屬之 硫屬化合物較佳的是鈦、錫、鋅、m錄、鋼、
錦、紀、鑭、飢、錕、或组之氧化物、硫化鑛、砸化鑛等。 鈣鈦礦較佳的是列舉鈦酸锶、鈦酸鈣等。該些中特佳的是 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錫、氧化鎢。 '半導體存在有與導電相關之载子為電子之n型與載子 為電洞之P型,於本發明之元件中,自轉換效率之^面考 慮較佳的疋使用η型。n型半導體除了不具雜質能階之導 電T電子與價電帶電洞之载子濃度相等的固有半導體(或 本徵半導體)以外,還存在有由於源自雜質之結構缺陷而 使電子載子濃度高之n型半導體。於本發明巾較佳地使用 之 η 型無機半導體為 Ti〇2、TiSr〇3、Ζη〇、_〇3、Sn〇2、 W03、Si、CdS、CdSe、V205、ZnS、ZnSe、SnSe、KTa03、 FeS2 PbS、InP、GaAs、CuInS2、CuInSe2 等。該些中最 佳的n型半導體為Ti〇2、zn〇、Sn〇2、W03以及Nb2〇3。 而且,亦可較佳地使用該些半導體之多種複合而成之半導 體材料。 作為半導體微粒子之粒徑,為了較高地保持半導體微 粒子分散液之黏度,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的是2 nm 以上50 nm以下,且更佳的是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 nm 以上30 nm以下之超微粒子。亦可混合粒徑分布不同之2 89 201221585 t微粒子,於此情料難的是小的好之平均尺寸 二可二以下。而且’為了使人射光散射而提高光捕獲率, ’、二低含有率添加或於其他層塗佈減於上述超微粒子 平均純超過5()11111之大的粒子。於此情形時,大粒 子之含有輪㈣是平均減為5Gnm以下之粒子之重量 的50%以下,更佳的是2〇%以下。以上述目的而添加混合 之大粒子的平均粒徑較佳的是100 nm以上,更佳的是25〇 nm以上。 較佳的疋精由使用光散射用大粒子而使霧度率成為 60/。以上。所謂霧度率以(漫透射率)+ (總透光率)而表 示。 半導體微粒子之製作法較佳的是作花濟夫之「溶膠_ 凝膠法之科學」Agune-Shofu公司( 1998年)等中所記載 之凝膠-溶膠法。而且,將Degussa公司開發之氣化物於酸 氫鹽中藉由高溫水解而製作氧化物之方法亦較佳。於半導 體微粒子為氧化鈦之情形時,上述溶膠-凝膠法、凝膠_溶 膠法、氣化物於酸氫鹽中之高溫水解法均較佳,另外亦可 使用清野學之「氧化鈦物性與應用技術」技報堂出版 ( 1997年)中所記載之硫酸法及氣化法。另外,作為溶膠 -凝膠法,Barbe等之美國陶瓷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第 80 卷,第 12 號,第 3157 頁〜第3171頁(1997年)中所記載之方法’或者Burnside 等人之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第1〇卷,第9 號,第2419頁〜第2425頁中所記載之方法亦較佳。 201221585 11 ipif 除此以外,作為半導體微粒子之製造方法,例如二氧 化鈥奈米粒子之製造方妹佳岐列舉湘吨化欽之火 =解之方法、四氯化鈦之職法、穩定之硫屬化合物錯 σ物之水解、正鈦酸之水解、由可溶部與不 導體微粒子後將可溶部轉除去之方法、過魏财^ 之水熱合成、或溶膠·凝膠法之芯/殼 == 粒子的製衫法。 狀乳化鈦微 二氧化鈦之晶·構可尊銳鈦翻、板鈦礦型、或 金、,工石型,較佳的是銳鈦礦型 '板鈦礦型。 一 化鈦^ =氧化鈦奈米W奈米線或奈米棒混合於二氧 鈦亦可藉由非金屬元素等而進行摻雜。作為於 2f/neeklng) _合_為了防止反向電子轉移而於 加劑。較佳之添加劑之例可=〇 bnU粒子、晶鬚、纖雜壯 .., 午 w 合子、纖特钱雜㈣、·鋅捕結 磺酸、矽烷化合物箄f 4 夕、十二烧基苯 枝狀聚合^ _域騎合分子、及傾斜型樹 為了除去—氧化鈦上之表面缺卩々竺 氧化鈦進行酸驗或氧化還原:二附 ⑻半導體錄子分餘之_財導體微粒子層 201221585 之製作 於本發明中,將由半導體微粒子以外之固形物之含量 為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整體之10 wt%以下所構成之半導 體微粒子分散液塗佈於所述導電性支撐體上,進行適度加 熱’藉此可獲得多孔質半導體微粒子塗佈層。 製作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之方法除了上述之溶膠_凝 膠法以外,可列舉如下之方法:於合成半導體時在溶劑中 析出為微粒子而直接使用之方法、對微粒子照射超音波等 而粉碎為超微粒子之方法、或者使用研磨機或研缽等而進 行機械性粉碎磨碎之方法等。分散溶劑可使用水及/或各種 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香茅醇、 松油醇等醇類,丙酮等酮類,乙酸乙酯等酯二 乙腈等。 ——虱甲沉’ 於分散時,亦可視需要少量使用例如聚乙二醇、羥乙 纖維素、羧曱基纖維素這樣的聚合物、界面活性劑、&、 =聲合劑等作為分散助劑 '然而,較佳岐該些分散助劑 乂t導電性支撐體上成膜之轉之前,藉由過驗或使用 ^離膜之綠、或麵心分雜_事絲去A部分。作 :半導體微粒子分餘,可使半導體微粒子以外之固形物 ^含量為分散液签體之10 wt%以下。該濃度較佳的是5% 了,更佳的疋3%以下,特佳的是以下。進一步更佳 ^ 0.5%以下,特佳的是Q2%。亦即,於半導體微粒子 乃政液中,可使溶劑與半導體微粒子以外之固形 體微粒子分散液整體之10wt%以下。較佳的是實質由 92 201221585 半導體微粒子與分散溶劑而構成。 处若半導體難子分散液之黏度過高’齡散液凝聚而 不能成膜,相反,若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之黏度過低,則 液體流動而不能成膜。因此,分散液之黏度較佳的是於 25°C下為1〇 N · s/m2〜300 N · s/m2。更佳的是於25。(:下 為 50 N · s/m2〜200 N · s/m2。 作為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之塗佈方法,應用系之方法 • 可使用滾筒法、浸潰法等。而且,計量系之方法可使用氣 刀法、刮刀法等。而且,作為將應用系方法與計量系方法 合成同一部分之方法,較佳的是曰本專利特公昭58 4589 號中揭不之線棒塗佈法、美國專利2681294號說明書等中 所記載之滑動料斗法、擠出法、幕簾法等。而且,使用通 用機而藉由旋塗法或噴霧法而進行塗佈之方法亦較佳。濕 式印刷方法較佳的是以凸版、平版及凹版這3大印刷法為 首之凹版、膠版、絲網印刷等。可根據液體黏度或濕厚度 而自該些方法中選擇較佳之成膜方法。而且,由於本發明 之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之黏度高、且具有黏稠性,因此存 在凝聚力強’於塗佈時並不與支撐體良好地溶合之情形。 於此情形時’藉由UV臭祕理而崎表面之清潔與親水 化,藉此,所塗佈之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與導電性支撐體 表面之結著力增加,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之塗佈變得容易 進行。 半導體微粒子層整體之較佳之厚度為0.1 μπι〜100 μιη。半導體微粒子層之厚度更佳的是丨哗〜3〇阳進一 93
II II201221585 步更佳的是2 μηι〜9 s 之承載量難的是〇 。半導雜粒子於每1 m2支撐體 對於所塗佈=t400g,更佳的是5g〜100g。 粒子之間的電導為了強化半導體微 所塗佈之半導體微粒子體之密接性,且為了使 由該加熱處理可料’而實施加減理。藉 根據部件之特性或用二孔質半導體微粒子層。另外’亦可 體微粒子層。2由適宜之任意方法而形成半導 公報中所記载之材料專=開2謝-291534號 被引用至本說明書中=記=分該些之記载 紫外光ϋ導體雜子之情形時,可藉由賦予如 ^導體微粒子可吸收之光而對表面進行活 化。由雷射光等而僅僅對半導體微粒子表面進行活 类恃導體微粒子照射職粒子可吸收之光,粒子 以實現^之雜質由於粒子表面之活化而分解,可成為用 土,返目的之較佳狀態。於組合使用加熱處理與紫外 可^形時’較佳的是—面對半㈣微粒子照射該微粒子 二=光’。一面於10叱以上25〇u下或較佳的是 山以上150 C以下而進行加熱。如上所述,藉由對半導 f微粒子進行紐發,可藉由光分_清洗狀至微粒子 曰内之雜質’且可增強微粒子間之物理接合。 一而且,將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塗佈於所述導電性支撐 體上’除了進行加熱或光照射以外亦可進行其他處理。較 94 201221585 佳之方法例如可列舉通電、化學處理等。 於塗佈後亦可施加壓力,施加壓力之方法可列舉曰本 專利特表2003-500857號公報等。光照射之例子可列舉曰 本專利特開2001-357896號公報等。電漿、微波、通電之 例子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2-353453號公報等。化學處 理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1_357896號公報。
、作為將上述半導體微粒子塗設於導電性支撐體上之方 去除了將上述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塗佈於導電性支樓體 j之方法以外,亦可使用如下之方法:日本專利第2664194 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將半導體微粒子之前_塗佈於導電性 ^撐體上,藉自空氣巾之水分進行水觸獲得半導體 子膜之方法等。 前驅物例如可列舉(NH4)2TiF6、過氧化鈦、金屬醇鹽、 金屬錯合物、金屬有機酸鹽等。 而且可列舉:塗佈共存有金屬有機氧化物(烧醇鹽等) 之漿料,藉由加熱處理、光處理等而形成半導體膜之方法; 特別規定使無機系前驅物共存之漿料、漿料之阳與分散 之二氧化鈦粒子之性狀的方法。該些漿料中亦可添力:少量 劑’黏合劑可列舉纖維素、氟聚合物、交聯樹踢、 聚鈦S文丁酯、羧甲基纖維素等。 術半導紐粒子或其前驅物狀職相關的技 ^ 舉.猎由電暈放電、電槳、紫外線等物理性方法 ==水化之方法;利用鹼或聚乙烯二氧嗔吩與聚苯乙 歸糾叙化學處理;形絲苯胺等之接合时間膜等。 95 201221585 jJif 亦可將塗設於導電性支撐體上之方法, 號公報等。A it古舉日本專利特開2000·231943 _34435 !_#他料難較解日本專利特開 可使着、氣膠沈積法等。而且,亦 至塑:Ϊ之熱基板上暫時製作塗膜後,轉印 财法。補狀解:日本專利特開 4475號公報巾所域之經由EVA _印之方法. 利特開2〇〇3姻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於包含可藉 道il卜線、水系溶劑而除去之無機鹽的犧牲基板上形成; 導體層、導電層後,轉印至有機基板上,除去犧牲基t 方法等。 半導體微粒子為了可吸附較多之色素而較佳的是表面 積大的半導體微粒子。例如於將半導體微粒子塗設於支撐 體上之狀態下,其表面積相對於投影面積而言較佳的是⑺ 倍以上,更佳的是100倍以上。其上限並無特別之限制, 通常為5000倍左右。較佳之半導體微粒子之結構可列舉曰 本專利特開2001-93591號公報等。 一般情況下,半導體微粒子之層之厚度越大則每單位 面積可承載之色素之量越增大而使光之吸收效率變高,但 由於所產生之電子的擴散距離增加而造成由於電荷再結合 所造成之損耗亦變大。半導體微粒子層之較佳之厚度根據 96 201221585 元件之用途而不同,血细的早n 1 電化學電池而使用之情=::1广:作為光 佳的是3 一 "導體二::上更 下加熱10分鐘〜10小時。於佔田* 士 皿度 時,成膜溫度較佳的是·。c〜6G(rc。作為支撐體之情形 於使用高分子材料作為支撐體之
2;〇。⑽進行成膜後力,。於此情形時之成 ⑴濕式法、(2)乾式法、⑴_ 法) =气種’較佳的是⑴濕式法或⑴乾式法電尤= 是(1)濕式法。 又1主的 另外,半導體微粒子於每1 m2支撐體上之塗佈量 的是0.5g〜500 g,更佳的是5g〜1〇〇g。 為了使色素吸附於半導體微粒子上,較佳的是 乾燥之半導體微粒子長時間浸潰於包含溶液盥色素 明之色素及/或亦可併用之色素)之色素吸附'用色素^ 中。色素吸附用色素溶液中所使用之溶液若為可溶解色素 的溶液則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❶例如可使用乙醇、甲醇” 異丙醇、曱苯、第三丁醇、乙腈、丙酮、正丁醇等。其中 可較佳地使用乙醇、曱苯。 ^ 包含溶液與色素之色素吸附用色素溶液亦可視需要而 加熱至50〇C〜100〇C。色素之吸附可於半導體微粒子之塗 佈前進行亦可於塗佈後進行。而且’亦可同時塗佈半導體 微粒子與色素而使其吸附。未吸附之色素可藉由清洗而除 97 201221585," 去。於進行塗佈膜之缎燒之情形時,較佳的是於锻燒後進 行色素之吸附。特佳的是於般燒後,於塗佈膜表面吸附水 之前迅速地吸附色素。所吸附之色素可為上述色素A1之i 種,亦可進一步混合色素A2,亦可進—步混合其他色素。 為了儘可能地擴廣光電轉換之波段,對所混合之色素加以 選擇。於混合色素之情形時,為了使所有之色素溶解,較 佳的是製成色素吸附用色素溶液。 色素之使用莖’整體而言於每1 m2支樓體_較佳的是 0.01毫莫耳〜100毫莫耳,更佳的是〇1毫莫耳〜5〇毫莫 鲁 耳,特佳的是0.1毫莫耳〜10毫莫耳。於此情形時,較佳 的是本發明之色素之使用量為5 mol%以上。 而且,色素之相對於半導體微粒子之吸附量較佳的是 相對於半導體微粒子1 g而言為〇〇〇1毫莫耳〜工毫莫耳, 更佳的是0.1毫莫耳〜0.5毫莫耳。 ' 藉由設為該色素量,可充分獲得半導體之增感效果。 對此’若色素量少則增感效果變得不充分,若色素量過多 則未附著於半導體上之色素浮動而成為使增感效果減低之籲 原因。 - 而且’為了減低、締合等色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亦可共 吸附無色之化合物。共韻之疏水性化合物刊舉具有^ 基之類固醇化合物(例如膽酸、特戊酸(pivalicacid》等。 於吸附色素後,亦可使用胺類對半導體微粒子之表面 ,行處理。較佳之胺類可列舉4第三τ基喊、聚乙稀地 咬等。該些化合物為液體之情形時可直接使用,亦可溶解 98 201221585 於有機溶劑中而使用。 (F)相對電極、其他之元件構成 作之對向電極)是作為光電化學電池之正極工 義’但在充分保持強度之構成中未η』 具有支撐體者於密閉性方面而言有利。。…、 歹丨丨基、π ^ 對向電極之材料可
歹J舉鉑&、導電性聚合物等K 電性聚合物。 歹渾始、石反、導 可列構較佳狀集電效果高之結構。較佳例 了列舉日本專利制平1G•腦92號公報等。 電極Ϊ可使用氧化鈦與氧化錫(TiQ2/s~ k σ- 一氧化鈦之混合電極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ρ 〇-_3號公報等。二氧化鈦以外二= 寺開 =曰本專利特開200Μ85243號公報、J 2003-282164號公報等。 寺開 而且,作為元件之構成,亦可具有依 =第1光電轉換層、導電層、第2光電轉換層;電2 電極層之結構。於輯科,於第丨_轉換層第2 電轉換層情使狀色封相同或者列,糾同= 時,較佳的是吸收光譜不同。 ^啦 為了提高人射光之_料,受光電極可設 ^'。較佳之縱列型之構成例可列舉日本專利特n :姻9、日本專利特開祕9續號公報等中‘; 99 201221585
X U 於受光電極層内部亦可設置可有效 反射之光管理功能。較佳的是 也„, 雇獨號公報中所記載者m舉日本專利特開 解液與電極直接接觸所造成之反向電流, 較佳的疋於導電性支撐體與多孔料導體微粒子層之間形 成短路防止層。較佳例可列舉日本專利特 ㈣洲 號公報等。
為了防止受光電極與相對電極之接觸,較佳的是使用 間隔物或分隔件。較佳例可列舉曰本專利特開2001-283941 號公報。 單元、模組之密封法較佳的是:於聚異丁烯系熱硬化 樹脂、酚醛清漆樹脂、光硬化性(甲基)丙烯酸酯樹脂、環 氧樹脂、離子聚合物樹脂(ionomerresin)、玻璃粉(glass frit)、氧化紹中使用烧氧化鋁(aluminmn alk〇xide)的方 法,對低熔點玻璃漿進行雷射熔融之方法等。於使用玻璃
粉之情形時’亦可為將粉末玻璃混合於成為黏合劑之丙稀 酸樹脂而成者。 [實例] 以下,基於實例對本發明加以更詳細之說明,但本發 明並不限定於該些實例。 <色素之合成例> (色素之調製) 作為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調製以下之色素。 [化 38] 100 11 201221585
使用以下之增感色素A〜增感色素C作為比較金屬錯 合物色素。 [化 39] 101 201221585
COOH
(增感色素A )
[化 40]
+NBU4 (增感色素B)
102 201221585 [化 4l]
Φ (增#色素c) (例系化合物D-l-3a之調製) 依照卞述流程之方法而調製例示色素D-l-3a。 (i) 化合物a-2之調製 將a-1 7〇 g添加於脫水THF (四氫呋喃)2.0 L中加以 擴:拌,於氮氣環境下、下攪拌20分鐘。於其中滴加 正丁基鋰之1.6 M-己烷溶液342 ml而於-20°C下攪拌20分 φ 鐘,然後滴加1-碘己烷丨33 g而於-20°C下攪拌20分鐘, 然後於〇°C下攪拌20分鐘,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添加 飽和氣化銨水溶液,取出THF層’以乙酸乙酯對水層進行 分液萃取,將THF層與乙酸乙酯層合併後以飽和食鹽水加 以清洗。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シV力铲小力今A夕口 ν 卜 7 7 4 —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進行純 化而獲得a-2 103 g。 (ii) a-3之調製 將a-2 50 g於氮氣環境下、〇°C下溶解於二氯曱烷750 103 .11 201221585 進行純化而獲得a_3 53 6 ml中,滴加四氣化錫勘‘轉15分鐘後,添加二, 曱基曱細37 ml而於室溫下搜拌16小時。添加水^乳 滴加1 N舰水溶液1 L。將有機層以硫祕加以乾燥 進行過濾、,將渡液濃縮後藉由 力^力$ a夕口 ^ g (iii) a-5之調製 將a-4 18.7 g於氮氣環境下添加至thf (于予匕卜t
7 D ) 500 ml中,於·15ΐ下進行授拌,滴加另行調製; LDA (二異丙基軸鐘)(&_4之2 5等量)之溶液 授拌75分鐘。其後,滴加於 5〇 mi中溶解有a_3 5〇 之溶液,於叱下猶1小時,於室溫下徹夜㈣。於3 縮後,添加飽和氣化錢水溶液15〇 ml,藉由二氣甲烧3〇〇 η 進行分液、萃取,藉由姊食财㈣錢魏行清洗 遭縮有機層。用乙n容觸所得之結晶進行再結 獲得 a-5 41.2 g。 ^ (iv) 化合物A-1-5之調製
將a-54〇.〇g、PPTS(n比錢對甲笨石黃酸)7々添力 於:本4_ ml中,於氮氣環境下進行8小時之加熱回流 於濃縮後由齡碳酸氫舰液及二氣代進行分液 鹽水進行清洗後加以濃縮。將所得之系 曰曰耩由曱醇及—乳曱院而再結晶後,獲得AM%化。 (ν)例示色素EM-3a之調製 將化合物 a-6 4.0 g、A-l_5 2 1 2 夭 a 於贼下進行4小時之搜拌。立後H於歷6〇 中 愰仵具傻添加B-l-10.8g而方 104 201221585 ^ v w a 160°C下進行4小時之加熱攪拌。其後,添加硫氰酸銨n 3g 而於130°C下,行5小時之攪拌。於濃縮後,添加水2〇龃 而進行過濾,藉由一乙趟進行清洗。將粗純化物與TBA〇H (四丁基氫氧化錢)一同溶解於甲醇溶液中,藉由 SephadexLH-20管柱進行純化。回收主層之德分,加以濃 縮後添加硝酸0.2 Μ ’過遽沈澱物後,藉由水及二乙醚進 行清洗,獲得D-l-3b 1.57 g。將純化物溶解於曱醇溶液中, 添加硝酸1 Μ而將沈澱物過濾後,藉由水及二乙醚進行清 洗,獲得 D-l-3a 1.52 g。 所得之化合物D-l-3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z : 1101.22 (M-Η) +
105 201221585 [化 42]
nh4scn 130°Cx5hr
(例示化合物D-2-3a之調製) (i)化合物A-l-1之調製 "BuLi hci2ct0、ch3 c6h13% "〇Η13Ι C6H13?vnC6H13 SnCI4 THF CF^Clj a-7 a-8
T?CHO 使用a-7代替a-1,與由a-1而調製a-3時同樣地進行 106 201221585 而調製a-9。以下,與D_i_3a之調製同樣地進行而調 Α-1·4。 。' (i〇化合物Β-1-2之調製 將a-l〇 15 g、氰基乙酸13.5 g、哌啶2.5 mi溶解於125〇 ml之乙腈中,進行5小時之過熱回流。於濃縮過壚後,藉 由乙腈對殘渣進行清洗,獲得B-l-2 28.2 g。 〜 9 [化 43]
(iii)例示色素D-2-3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l-3a之調製中,使用A小〗代替 A·1·5 ’使用代替B-M,調製例示色素。 所得之化合物D_2_3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 m/ζ : 1271.36 (M-Η) + (例示化合物D-2-6a之調製) (i) 化合物a-ΙΙ之調製 將a-8 85 g、乙酸鈉33.7 g添加於乙酸5〇〇汕中進行 擾拌。錢,滴加漠而於隨其自^之溫度下_ i小時。 於反應液中添加水,讀仿進行分液萃取。將有機層以硫 代硫酸納水雜、水加以清洗輯时縮後,進行石夕膠管 柱層析法純化而獲得a-11 100 g。 (ii) 化合物a-12之調製 107 201221585 將a-ll 84 g添加於脫水二乙醚溶液18〇〇 m][中,於氮 氣壞境了、-4〇ΐ下滴加正丁基鋰之2 5 μ己烷溶液160 ml ’擾禅1小時。其後,滴加硼酸三丁酯210m卜於室溫 下攪拌8小時。將濃縮後之殘渣溶解於脫水THF 1800 ml 中’添加2,2-二甲基丙烧-1,3-二醇137 g,攪拌1小時後進 行濃縮。將所得之粗純化物溶解於二乙醚中,以水加以清 洗,以硫酸鎂對有機層進行乾燥,於過濾後加以濃縮,進 行矽膠管柱層析法純化而獲得a_12 62 g。 (iii) 化合物A-2-1之調製 將 a-12 62 g、a-13 26·7 g、四(三苯基膦)纪(〇) 4 9 g、 二本基膦4.4 g、碳酸絶98 g、水400 ml添加於THF 4000 ml 中,於80°C下攪拌9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添加氣仿3⑻ml 而進行過濾。於濾液中添加1N氣化銨而進行分液萃取。 將有機層以飽和食鹽水加以清洗,並進行濃縮。藉由甲醇 及二氯曱烷對所得之結晶進行再結晶,獲得化合物Ajd 50.2 g。 (iv) 例示色素D-2-6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2-3a之調製中’使用八_2_1而代替 Α_ 1 -1,由此而調製例不色素D-2-6a。 所得之化合物D-2-6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z*· 1219.32 (M-H) 108 201221585 ^ \J\J χ^/ΐί [化 44]
(例示化合物D-2-lla之調製) (i) 化合物A-2-5之調製 使用a-2代替a-8,與由a-8而調製a-ΙΙ時同樣地進行 而調製a-14。以下,與D-2-6a之調製同樣地進行而調製 A-2-5 。 (ii) 例示色素D-2-ll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l-3a之調製中,使用A-2-5代替 A-1-5,使用碘化銨代替硫氰酸銨,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 D-2-lla。 所得之化合物D-2-ll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ζ : 1187.01 (M-H) + [化 45]
AcONa a-2
AcOH
°〇6Ηΐ3 a-14 109 201221585 rlt (例示化合物D-l-ll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2-6a之調製中,使用B-1-1代替 B-1-2,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D-1-lla。 所得之化合物D-1-ll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ζ : 1117.28 (M-Η) + (例示化合物D-l-12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l-3a之調製中,使用A-2-5代替 A-1-5,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D-l-12a。 所得之化合物D-l-12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ζ : 1049.14 (M-Η) + (例示化合物D-l-14a之調製) (i) 化合物A-2-7之調製 與由a-Ι合成a-2時同樣地進行而由a-15合成a-16。 再次同樣地由a-16合成a-17。與由a-8合成A-2-1同樣地 進行而合成化合物A-2-7。 (ii) 例示色素D-l-14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1-lla之調製中,使用A-2-7代替 A-2-1,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D-l-14a。 所得之化合物D-l-14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 m/z : 1453.50 (M-H) + [化 46] a-15
nBaU flCI0B21I -g THF C10H21
THF a-16
"BuU ” C10H21I C10H21
a-17 nCi〇H2! 110 201221585 (例示化合物D-l-15a之調製) (i) 化合物A-2-9之調製 與由a-15調製a-17時同樣地進行,使用a_i8代替 a-15,使用1-碘辛烷代替1-碘十二烷,調製a_2〇。以下, 與D-1-lla之調製中之A-2-1之調製同樣地進行而調製 A-2-9 。 (ii) 例示色素D-l-15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1-lla之調製中,使用a-2-9代替 A-2-1,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D-l-15a。 所得之化合物D-l-15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ζ : 1341.36 (M-Η) + [化 47]
g "ftiLi nBuU a-18 a-19 a-20 (例示化合物D-l-16a之調製) (i) 化合物A-2-11之調製 與由a-15調製A-2·7時同樣地進行而由a_2l調製 A-2-11 〇 (ii) 例示色素D-l-16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1-lla之調製中,使用a-2-II代替 A-2-1,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D-1-I6a。 所得之化合物D-l-16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111 201221585 MS-ESIm/z : 1565.48 (M-H) [化 48]
(例示化合物D-l-17a之調製) (i) 化合物A-2-13之調製 與由a-15調製A-2-7時同樣地進行而由a-22調製 A-2-13 。 (ii) 例示色素D-l-17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1-lla之調製中,使用A-2-13代替 A-2-1而調製例示色素D-l-17a。 所得之化合物D-l-17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z : 1553.53 (M-H) + [化 49]
(例示化合物D-l-18a之調製) (i)化合物A-2-15之調製 與由a-15調製A-2-7時同樣地進行而由a-23調製 A-2-15 。 201221585 j^uoipif (ii)例示色素D-l-18a之調製 於戶斤述例示色素D-l-lla之調製中,使用a-2-15代替 A-2-1,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D-1-I8a。 所得之化合物D-l-18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z* 1553.53 (M-H) [化 50]
(例示化合物D-4-6a之調製) 於所述例示色素D-l-3a之調製中,使用2.5倍量之 B-1-1,將反應溫度變更為170°C,由此而調製例示色素 D-4-6a。
所得之化合物D-4-6a之結構藉由MS測定而確認。 MS-ESIm/z: 1229.29 (M-H) + (例示色素D_5_la之調製) (i)化合物a-25之調製 將 a-24 5.0 g、A-1-5 7 3 σ '、* l ^ 」g添加於乙二醇250 ml中, 於氮氣環境下、遮光條件下進杆],〇士丄& 如〇 疋仃1小時之加熱回流。其後, 添加Β-1-1 2.8 g,進行1小眛+ 1 ^ 』時之加熱回流。其後,以飽和 一亞硫增酸鈉水溶液250 mi對士 ^ Λ 、者銥丄卜+有機層加以清洗後’進行過 慮,藉由水100 ml、二乙_ 1 ^ ^ ϋ() ml而進行清洗。乾燥後獲 得 a-25 11.7 g。 113 201221585 (ii)例示色素D-5-la之調製 將a-25 10.0 g、硫氰酸錢8〇 7 〇、灸丄 · / g 添加於 DMF 540 mi 水270 ml中,於140〇C下攪拌3丨眭 ml、 , 许3小時。於濃縮後冷卻至 3C,添加水20 ml而進行過遽、,以二乙鍵進 純化物與TBAOH (四丁基氫氧化銨)—同溶解於甲= 液中,藉由SephadexLH-20管柱進行純化。回收主層之餾 分而加以濃縮後,添加硝酸0.2 M,將沈澱物過濾彳1,以 水及二乙醚加以清洗,獲得D_5_lb。將純化物溶解於曱醇
溶液中,添加硝酸1 Μ而將沈澱物過濾後,以水及二乙醚 加以清洗’獲得D-5-la 8.1 g。 所得之化合物D-5-la藉由MS測定而確認。。MS-ESI m/z : 1145.22 (M-Η) + [化 51]
本發明之上述以外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可分別依據所述 之調製方法而獲得。 114 201221585. J^UUipif (色素之最大吸收波長之測定) 關於上述所得之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與以下實驗 中所使用之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及比較用色素之各 個’測定最大吸收波長。將其結果米於表A中。測定藉由 分光光度計(U-4100 (商品名)、日立高新技術公司製造) 而進行’溶液使用於曱醇溶液中混合有1〇/〇的四丁基氫氧 化銨10%曱醇溶液而成的溶液,以濃度成為1.7 μΜ之方式 進行調整。另外,由於測定溶劑而造成色素之吸收波形不 同’但於四丁基氫氧化銨之存在下,色素中之酸性基形成 四丁基鏔鹽,從而存在10 nm〜20 nm短波化之傾向。 [表A]
表A 色素編號 最大吸收波長(nm) 備考 D-5-la 634 本發明 D-4-6a 587 本發明 D-l-3a 543 本發明 D-2-3a 563 本發明 D-2-6a 560 本發明 _ D-2-lla 585 ' 本發明 _ D-l-lla 542 本發明 D-M2a 547 本發明 _ D-l-14a 557 本發明 _ D-l-15a 559 本發明 — D-l-16a 565 本發明 _ D-l-17a 571 本發明 D-l-18a 574 ' 本發明 增感色素A 516 比較例 增感色素B 594 比較例 _增感色素c 530 比較例
<實驗1> 115 201221585 (光電轉換元件之製作) ^玻璃基板上,藉由濺鍵掺雜有氟之氧化錫而形成為 透明導電膜,藉由雷射對其進行劃線,將透明導電膜分割 為2個部分。其中’於其中—方之導電膜上對銳鈦礦^ 化鈦粒子(平均粒徑為5〇 nm)進行燒結而製作受光電極。 其後,於受光電極上塗佈以40: 60 (重量比)而含有二氧 化石夕粒子(平均粒徑為25〇nm)與金紅石型二氧化鈦=子 (平均粒徑為300 nm)之分散液,並且進行燒結而形成絕 緣性多孔體。其次,形成碳電極作為相對電極。 鲁 其次,於40°C下浸潰於下述表1中所記載之增感色素 之乙醇溶液(3xl〇·4 m〇i/L) 48小時。將染著有增感色素 之玻璃於4(TC下、於4-第三丁基吡啶之10%乙醇溶液中浸 潰30分鐘後,藉由乙醇進行清洗而後使其自然乾燥。由此 而所得之感光層之厚度為10 μιη,半導體微粒子之塗佈量 為20 g/m2。增感色素之塗佈量可根據增感色素之種類,適 宜地自O.lmmol/m2〜l〇mmol/m2之範圍内選擇。 電解液使用碘化二曱基丙基咪唑鏽(〇5 mol/L)、碘 # (〇.lmol/L)之曱氧基丙腈溶液。 (光電轉換效率之測定) 藉由使500 W之氣氣燈(Ushio Inc.製造)之光通過 AMI .5G》慮光片(Oriel公司製造)及銳利遽波器(sharp cut filter) (KenkoL-42、商品名)而產生不含紫外線之模擬太 陽光。該光之強度為89 mW/cm2。對所製作之光電轉換元 件照射該光,藉由電流電壓測定裝置(Keithley 238型 '商 116 201221585ir L· 品名)而測定所產生之電。將藉此而求出之測定色素增感 太陽電池之轉換效率的結果示於下述表1中。結果將轉換 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時評價為◎,將7.0%以上且不足 7.5%之情形時評價為〇,將6.5%以上且不足7.0%之情形時 評價為△,將不足6.5%之情形時評價為X。將轉換效率為 7.0%以上之情形時作為合格。 [表1]
根據表1可知:使用本發明之色素的色素增感太陽電 ^之轉換效率為合格水準,相對於此,於使用比較色素之 情形時’轉換效率低。 〈實驗2> 1.ITO膜用原料化合物溶液之調製 將氣化銦(ΙΠ)四水合物ς w」不口物5.58 g與氣化錫(II)二水 117 201221585 合物0.23g溶解於乙醇1〇〇ml中,製成IT〇瞑用原料化合 物溶液。 σ 2.FTO膜用原料化合物溶液之調製 將氣化錫(IV)五水合物0.701 g溶解於乙醇1〇… 中,於其中添加氟化銨〇·592 g之飽和水溶液,將該混合 物於超音波清洗機中以約20分鐘完全溶解,製成 用原料化合物溶液。 ' 其次,對厚度為2 mm之耐熱玻璃板之表面進行化學 清洗,加以乾燥後,將該玻璃板置於反應器内,以加熱器 進行加熱。於加熱器之加熱溫度成為々別乞時,自口徑為 0.3 rrnn的管嘴以〇.06 MPa的壓力,將距玻璃板之距^設 為400 mm,而對ΙΤ0膜用原料化合物溶液進行乃分鐘之 噴霧。 於§玄ΙΤ0膜用原料化合物溶液之嘴霧後經過2分鐘 (其間對賴基板表面持射霧乙醇,以抑職板表面溫 度之上升),於加熱器之加熱溫度成為53〇c>c時於同樣之 條件下對FTO膜用原料化合物溶液進行2分鐘秒之喷 霧。藉此於耐熱玻璃板上形成厚度為53〇 nm之IT〇膜與 厚度為170 nm之FTO膜,獲得透明電極板。 、 為了進行比較,使用同樣之耐熱破璃板,於其上藉由 同樣之操作而分別製作僅成财厚度為53G nm之IT〇膜 的透明電極板、與同樣地僅成膜有厚度為18〇 nm之㈣ 膜的透明電極板。 將該些3種透明電極板於加熱爐中、45〇乞下進行2 118 201221585 小時之加熱。 曰本====3種透明電極板,製作 陽電池。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質圖膜色素增感太 為230 nm之氧化鈦抖柘、之形成疋將平均粒徑約 ,+子勺散於乙腈中而製成糊劑,藉 由棒式塗佈法將其塗佈於透 /成糊^猎 於乾燥後於45Gt下進杆! ,n… 异度為15叫,
體多孔f ^ Η '、時之煅燒,於該氧化物半導 體夕孔質膜15上承載表2中所示之色素化合物。 另外於相對電極16中使用於玻璃板上積層有ITO ”、FTO膜之導電性基板,於電解質層17巾使用由埃/峨 =物=非水溶液所構成之電解液。所得之色素增感太陽電 池之平面尺寸為25 mm><25 mm。 (光電轉換效率之測定) 藉由使500 W之氙氣燈(Ushi〇 Inc製造)之光通過 AM1.5G遽光片(0riel公司製造)及銳利遽波器 (Kenk〇L_42、商品名)而產生不含紫外線之模擬太陽光。 β亥光之強度為89 mW/cm2。對所製作之光電轉換元件照射 該光,藉由電流電壓測定裝置(Keithley238型、商品名) 而測定所產生之電。將藉此而求出之測定光電化學電池之 轉換效率的結果示於下述表2中。結果將轉換效率為7 5〇/〇 以上之情形時評價為◎,將7.0%以上且不足7.5%之情形 時評價為〇,將6.5%以上且不足7.0%之情形時評價為△, 將不足6.5%之情形時評價為X。將轉換效率為7 〇%以上之 情形時作為合格。 119 201221585 rlt [表2] 表2 試樣編號 導電膜 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2-1 僅ΙΤΟ D-1-la 〇 本發明 2-2 僅FTO D-1-la 〇 本發明 2·3 ITO+FTO D-1-la ◎ 本發明 2-4 僅ΙΤΟ D-1-lb 〇 本發明 2-5 僅FTO D-1-lb 〇 本發明 2-6 ITO+FTO D-1-lb ◎ 本發明 2-7 僅ΙΤΟ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2-8 僅FTO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2-9 ITO+FTO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2-10 僅ITO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2-11 僅FTO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2-12 ITO+FTO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由表2可知:於導電層僅為ITO膜之情形或僅為ft〇 膜之情形’即使是本發明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轉換效率 亦變低,於導電層是於ITO膜上形成有FTO膜之情形時, 表現出轉換效率變高之傾向。該傾向於比較例之色素增感 太陽電池之情形亦同樣。特別是導電層是於ITO膜上形成 有FTO膜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顯示出高達 7.5%以上之轉換效率。相對於此,比較例之色素增感太陽 電池之轉換效率與本發明之情形相比而言成為較低之值。 <實驗3> 藉由以下之方法’製作不同結構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之試驗單元(〇及試驗單元(iv),對該試驗單元測定光 電轉換特性,求出轉換效率。 (試驗單元(i》 120 201221585 j^uuipif 於100 mmxlOO mm之附有FT〇膜之玻璃之表面, 由姓刻法形成深度為5 μηι之溝使其為格子電路圖案狀: 蝕刻是於藉由光微影而形成圖案後,使用氫氣酸而進行。 ,了可進行電細彡成而藉由濺鍍法於其上形成金屬導電層 (種子層),進一步藉由附加電鍍而形成金屬酉己線層3。: f配線層3可自透明基板2表面形成為凸透鏡狀直至高户 為3μηι。電路寬度為6〇卿。自其上,藉由spD法以; • nm之厚度形成FT〇膜而作為遮蔽層^製成電極基板⑴。 另外,電極基板(r )之截面形狀成為以日本專利 2004-146425號公報中之圖2為基準之形狀。 汗 於電極基板(〇上塗佈平均粒徑為25 nm之氧化鈦分 散液並加以乾燥,於450。(:下進行丄小時之加熱、燒結: =/、於本發明之色素之乙醇溶液中,於4〇。匸下浸潰分 知而進行色素承載。介隔5G_厚之㈣性聚烯煙樹脂薄 板2與鈾豸鑛FTO基板對向配置,使獅薄板部熱溶融而 固定兩極板。預先於鉑濺鍍極側開電解液之注液口,於電 極間注人主成分中包含〇·5 M之峨化鹽與〇 〇5 M之埃的甲 氧基乙腈溶液。進-步使用環氧系密封樹脂對周邊部以及 電解液注液口進行正式密封,於集電端子部塗佈銀聚而製 成試驗單元⑴。藉由歷.5之模擬太陽光 元⑴之光電轉換特性。將其結果示於表3中。貝後早 (試驗單元(iv)) ,於100 mm £方之FTO玻璃基板上,藉由附加電鑛法 而形成金屬配線層3 (金電路)。金屬配線層3 (金電路) 121 201221585 是於基板表面上形成為袼子狀 厚度為5μηι。藉由SPD法於其夺寬度為50 μπι,電路 FT〇膜而作為遮蔽層5,藉此製3 = f為3〇—的 部存在由於電㈣護層之褶)^截^結果於配線f .、 每遠所引起之潛入現象 (submarmmg),於影部分並未包覆FT〇。 使用電極基板(iv)而製作試驗單元(iv)。藉由ami $
之模擬太陽光而評價試驗單元(iv)之光電轉換特性,將 結果不於表3。 結果將轉換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評價為◎,將7.0% 以上且不足7.5%之情形評價為〇’將6.5%以上且不足7.0% 之情形s平價為△’將不足6.5%之情形評價為X。將轉換效 率為7.0%以上之情形作為合格。 [表3]
122 201221585.
表3
,根據表3可知:使用本發明之色素之試驗單元的轉換 效率存在顯示為咼達7.5%以上的轉換效率之情形。相對於
此,於使用比較色素之情形時,即使轉換效率高亦為6 5% 以上且不足7.0%。 ” ' <實驗4> 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試樣單元(A)〜試 _ (D),評價各單元的光電轉換特性,求出轉換效,早疋 (試樣單元(A)之製作) ' 1.半導體膜之製作 將5 g之氫化鈦懸浮於1升之純水中,以如八& 濃度5 wt%之過氧化氫溶液400 g,χ ± 分鐘添加 /、-人加熱至8〇〇c進行 123 201221585"
^ ^ V W Λ -i X 溶解而調製過氧鈦酸之溶液。自該溶液之總量分取卯 vol% ’添加濃氨水而將PH調整為9,放入至高壓爸中, 於WTC下、飽和蒸汽壓下進行5小時之水熱處理而調製 二氧化鈦膠體粒子〇)。藉由χ射線繞射可知所得之二氧 化鈦膠體粒子為結晶性高的銳鈦礦型氧化鈦。 曲其次,將上述所得之二氧化鈦膠體粒子(Α)濃縮至 濃度為10% ’混合所述未分取之1〇 V0l (體積)%之過氧 鈦酸溶液,將該混合液中之鈦換算為Ti〇2,以成為Ti〇2 重量之30 Wt%之方式添加經丙基纖維素作為膜形成助 _ 劑,調製半導體膜形成用塗佈液。 其次,於將摻氟之氧化錫形成為電極層之透明玻璃基 板上塗佈所述塗佈液,進行自然乾燥,繼而使用低壓水銀 燈而照射6000 mj/cm2之紫外線,使過氧酸分解而使塗膜 硬化。於30(TC下對塗膜進行30分鐘之加熱而進行羥丙基 纖維素之分解以及退火,形成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膜(A)。 2. 金屬錯合物色素之吸附 其次,關於表4中所記載之金屬錯合物色素,調製色 鲁 素之濃度為3χ10'4莫耳/升之乙醇溶液。藉由卬瓜為1〇〇 之旋轉塗佈機,將該金屬錯合物色素溶液塗佈於上述金屬 氧化物半導體膜(Α)上而加以乾燥。進行5次該塗佈以 及乾燥步驟。 3. 試樣單元(Α)之製作 於將乙腈與碳酸乙二酯以體積比(乙腈:碳酸乙二酯) 成為1 : 5之方式混合而成的溶劑中,溶解四丙基碘化銨使 124 201221585^ 其成為0.46莫耳/升之濃度,溶解碘使其成為〇 〇7莫耳/升 之濃度而調製電解質溶液。 _將於上述所調製之電極作為其中一個電極,將摻氟之 氧化錫开>成為電極而作為另外一個電極,對向配置其上承 載有翻之透明玻璃基板,藉由樹脂對側面進行密封,於電 極間封入上述電解質溶液,進一步藉由導線將電極間連接 而製作試樣單元(A)。 (試樣單元(B)之製作) 照射紫外線而使過氧酸分解,使膜硬化後進行Ar氣 體之離子照射(日新電氣公司製造之離子注入裝置、以200 eV照射1〇小時),除此以外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膜(八) 同樣地進行而形成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膜(B),吸附下述表 4中所s己載的金屬錯合物色素,製作吸附有色素之金屬氧 化物半導體膜。使用該半導體膜,與試樣單元(A)同樣 地進行而製作試樣單元(B)。 (s式驗單元(c)之製作) 將18.3 g之四氯化鈦用純水加以稀釋,獲得以Ti〇2 換算而言含有1.0 wt%之水溶液。一面攪拌該水溶液,一 面添加濃度為15 wt%之氨水,獲得PH為9.5之白色襞料。 對該聚料進行過濾清洗,獲得以Ti02換算而言為10.2 wt% 之水合氧化鈦凝膠之塊狀物。將該塊狀物與濃度為5%之 ^氧化氧/容液400 g加以混合,繼而加熱至8〇eC進行溶解 而调製過氧鈦酸之溶液。自該溶液之總量分取90 ν〇ι%, 於其中添加濃氨水而調整為pH 9,放入至高壓釜中,於 125 201221585 250°C下、飽和蒸汽壓下進行5小時之水熱處理而調製二氧 化欽膠體粒子(C)。 其次’使用上述所得而未分取之10 vol%之過氧鈦酸 /谷液與一氧化欽膠體粒子(C)而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膜 (A)同樣地進行而形成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膜(C),吸附 表4中所記載的金屬錯合物色素,製作吸附有色素之金屬 氧化物半導體膜。使用該半導體膜,與試樣單元(A)同 樣地製作試樣單元(C)。 (試驗單元(D)之製作) 將18.3 g之四氣化欽用純水加以稀釋,獲得以丁丨〇2 換算而言含有1·〇 wt%之水溶液。一面對其進行攪拌,一 面添加濃度為15 wt%之氨水,獲得pH為9.5之白色漿料。 對,漿料進行魏清洗後,懸浮於純水中而製成作為叫 而言濃度為0.6 wt%之水合氧化鈦凝膠之漿料,於其中添 加鹽酸而使pH為2之後,放入至高壓釜中,於18〇〇c下、 飽和蒸汽壓下進行5小時之水熱處理而·二氧化鈦膠體 粒子〔D")。 其次
將上述所得之二氧化鈦膠體粒子(D)濃縮 濃度為10%,以換算為Ti〇2之重量成為3〇 wt%之方心 其中添加㈣基纖維素作為膜形成助劑而調製半導體敗 ^用^液。其次’於將摻氟之氧化錫形成為電極層之; =,板上塗佈所述塗佈液,進行自然乾燥, 低壓水銀燈而照射6_⑽⑽2之料線,使膜硬化。 步於3〇〇C下進行3〇分鐘之加熱而進行輕丙基纖維素 126 201221585. j^uuipif 为解以及退火,形成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膜(D),吸附下述 表4中所記載之金屬錯合物色素,製作吸附有色素之金屬 氧化物半導體膜。使用該半導體膜,與試樣單元(A)同 樣地進行而製作試樣單元(D)。 (光電轉換特性之測定) 關於試樣單元(A)〜試樣單元(D),藉由太陽光模 擬器照射100W/m2之強度之光,測定v〇c(開路狀態之電 壓)、Joe (電路短路時所流動之電流之密度)、FF (填充因 數)以及η (轉換效率)。將轉換效率之結果示於表4中。 將轉換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評價為◎,將7.0%以 上且不足7.5%之情形評價為〇,將6 5%以上且不足7 〇0/〇 之情形評價為△’將不足6.5%之情形評價為X。將轉換效 率為7.0%以上之情形作為合格。 [表4]
127 201221585 表4 試樣編號 光電化學電池 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4-1 (A) D-l-12a ◎ 本發明 4-2 (B) D-l-12a ◎ 本發明 4-3 (C) D-l-12a 〇 本發明 4-4 (D) D-l-12a 〇 本發明 4-5 (A) D-l-12b ◎ 本發明 4-6 (B) D-M2b ◎ 本發明 4-7 (C) D-l-12b ◎ 本發明 4-8 (D) D-l-12b 〇 本發明 4-9 (A) D-l-15a ◎ 本發明 4-10 (B) D_l-15a 〇 本發明 4-11 (C) D-l-15a ◎ 本發明 4-12 (D) D-l-15a 〇 本發明 4-13 (A) D-l-15b ◎ 本發明 4-14 (B) D-l-15b ◎ 本發明 4-15 (C) D-l-15b ◎ 本發明 4-16 (D) D-l-15b 〇 本發明 4-17 (A)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4-18 (B)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4-19 (C)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4-20 (D)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4-21 (A)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4-22 (B)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4-23 (C)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4-24 (D)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4-25 (A)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4-26 (B)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4-27 (C)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4-28 (D) 增感色素c X 比較例
根據表4可知:使用本發明之色素的色素增感太陽電 池之轉換效率為合格水準,相對於此,於使用比較色素之 情形時,轉換效率低。 <實驗5> 使用藉由改變氧化鈦之調製方法而所得之半導體微粒 子,製作光電轉換元件,評價光電轉換特性,求出轉換效 128 201221585 V/V/ 率。 (1) 利用熱處理法之氧化鈦之調製 氧化鈦1A (板鈦礦型)、氧化鈦1B (銳鈦礦型)、氧 化鈦2B (金紅石型) 使用市售之銳鈦礦型氧化鈦1B(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 司製造、商品名ST-01),將其加熱至約9〇〇。(:而轉換為板 鈦礦型氧化鈦1A,進一步加熱至約i,2〇〇〇c而製成金紅石 型氧化鈦2B。 (2) 利用濕式合成法之氧化鈦之合成 氧化鈦2A (板鈦礦型) 將蒸顧水954 ml裝入至附有回流冷凝器之反應槽 中’加溫至95°C。一面將攪拌速度保持為約2〇〇 rpm,一 面於該蒸餾水中,將四氣化鈦(Ti含量:16 3 wt%、比重 1.59、純度99.9%)水溶液46 ml以約5.0 ml/min之速度滴 加至反應槽中。此時,注意不使反應液之溫度降低。其結 果’四氣化鈦濃度為〇.25mol/L (氧化鈦換算為2wt%)。 於反應槽中滴加反應液之後,於開始白濁後於該溫度下繼 續保持,於滴加結束後進一步進行升溫而加熱至沸點附近 (104C ),於該狀態下保持6〇分鐘而使反應完全結束。 過濾藉由反應而所得之溶膠,其次使用之真空乾 燥器而製成粉末。藉由χ射線繞射法對該粉末進行定量分 析之、纟°果’(板鈦礦型121面之峰值強度)/(於三根重疊 之位,的峰值強度)比為〇 38,(金紅石型之主峰強度)/ (於一根重疊之位置的峰值強度)比為〇仍。根據該些而 129 201221585t W 〆 V V A γ 1 x 求出氧化鈦是板鈦礦型為約7〇〇 wt%、金紅石型為約i 2 wt°/。、銳鈦礦型為約28.8 wt%之結晶性。而且,藉由穿透 式電子顯微鏡而觀察該微粒子,結果是丨次粒子之平均粒 徑為 0.015 μιη。 氧化鈦3Α (板鈦礦型)
藉由蒸餾水而稀釋三氣化鈦水溶液(Ti含量:2丨 wt%、比重1.5、純度99.9%),製成鈦濃度換算而言為〇2: mol/L。之溶液。此時,進行冰冷以使液溫並不上升保相 為50 C以下。其次’將5Q〇 mi該溶液投入至附有回流冷 凝器之反應槽中’-面升溫至坑―面自臭氧氣體產生^ 置以1 L/min而起泡純度為8〇%之臭氧氣體,進行氧化及 應。於該狀態下保持2小時,使反應完全結束。對 溶膠進行過濾’加以真空乾燥而製成粉末。藉由χ射線綠 射法對該粉末進行定量分析之結果,(板鈦礦型ΐ2ΐ面之^ 值強度)/(於三根重疊之位置的峰值強度)比為〇 8 紅石型之鱗強度)/(於三根重疊之位置的峰值強_ 為:。:據該些而求出之二氧化鈦是板鈦 : _、金紅石型為〇 wt%、銳鈦礦型為Q爾,約2赠^ ^曰形^且’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對該微粒子進行= ,丁、,結果是1次粒子之平均粒徑為〇 〇5 。 氧化鈦3Β (銳鈦礦型) 將硫酸鈦溶液(Ti : 3Gwt%、比重1.65) 145 m ^蒸顧水855 ml中。此時之硫酸鈦濃度4 1.5 m〇l/L = ,、加熱至UXTC使其水解而獲得白色麟。_沈丨殿進= 130
II II201221585 慮=’其次制6(rc之真空錢器加以乾燥而製成粉 於穿、=ΐ X射線繞射進行解析之結果為銳鈦義。而且, 於穿$子顯微鏡下之1次粒子之平均粒徑為⑽25哗。 較氧化欽4 (金紅石型) ^藉由常法輯硫酸氧鈦溶液進行加熱分解、加以過 in月、^之含氫氧化鈦聚料950 g (換算為™2相當於 於^中’一面授摔一面投入48 v〇l%之NaOH溶液80 g, tit進行4小時之加熱。其次,於對該處理物進行充 :I祕而所得之製料2 kg中’一面授掉一面投入30 wt% 鈦:::g,於98ΐ下進行5小時之加熱,製成二氧化 曰缸氧化鈇轉於χ射線繞射下顯示出金紅石型 =、”。構。如此而所得之具有金紅石型晶體結構的微粒子 乳化鈦之平均粒徑為0.012 μιη。 (電変換素子之製作以及評價) 將上过之氧化鈦作為半導體微粒子,以如下方式而製 作具有日本專利特開2_·3概9號公報之圖丨所示之構 成的光電轉換元件。於玻璃基板上塗佈摻氟之氧化錫,製 成導,性透明電極。製成將各個氧化鈦粒子作為原料之糊 劑’藉由棒式塗佈法而於電極面上塗佈為厚5〇阿之後, 於500°C下進行锻燒而形成膜厚約2〇 μηι之薄層。其次, 調製表5中所記載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之3χ1〇-4莫耳濃度的 乙醇溶液’於其巾浸潰形成有上述氧化鈦薄層之玻璃基 板,於室溫下保持12小時。其結果,於氧化鈦薄層上附^ 上述錯合物。
S 131 201221585 1 Λ. 使用四丙基銨之碘鹽與碘化鋰之乙腈溶液作為電解 液,將鉑作為相對電極而製作具有日本專利特開 2000-340269號公報之圖1所示之構成的光電轉換元件。 至於光電轉換,於上述元件上照射160 w之高壓水銀 燈之光(藉由濾光片而截止紅外線部),測定此時之轉換效 率。將結果示於表5。將轉換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評價 為◎,將7.0%以上且不足7.5%之情形評價為〇,將6.5% 以上且不足7.0%之情形評價為△,將不足6.5%之情形評 價為X。將轉換效率為7.0%以上之情形作為合格。 [表5]
132 201221585. ipif 表5
試樣編號 氧化鈦 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5-1 氧化鈦1A D-l-12b ◎ 本發明 5-2 氧化鈦1B D-l-12b 〇 本發明 5-3 氧化鈦2A D-l-12b ◎ 本發明 5-4 氧化鈦2B D-l-12b 〇 本發明 5-5 氧化缺3A D-l-12b ◎ 本發明 5-6 氧化鈦3B D-l-12b 〇 本發明 5-7 氧化鈦1A D-l-16a ◎ 本發明 5-8 氧化鈦1B D-l-16a 〇 本發明 5-9 氧化鈦2A D-l-16a ◎ 本發明 5-10 氧化鈦2B D-l-16a 〇 · 本發明 5-11 氧化鈦3A D-l-16a ◎ 本發明 5-12 氧化鈦3B D-l-16a 〇 本發明 5-13 氧化鈦1A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5-14 氧化鈦1B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5-15 氧化鈦2A 增感色素A △ 比较例 5-16 氧化鈦2B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5-17 氧化鈦3A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5-18 氧化鈦3B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5-19 氧化鈦1A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5-20 氧化鈦1B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5-21 氧化鈦2A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5-22 氧化鈦2B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5-23 氧化鈦3A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5-24 氧化鈦3B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5-25 氧化鈦1A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5-26 氧化鈦1B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5-27 氧化鈦2A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5-28 氧化鈦2B 增感色素C X 比較例 5-29 氧化欽3A 增感色素C Δ 比較例 5-30 氧化鈦3B 增感色素C X 比較例 根據表5可知:於使用本發明之色素之情形時,即使 變更氧化鈦,轉換效率亦顯示合格水準之值。然而,於使 用比較色素之情形時,轉換效率均變低。 〈實驗6 > 調製用以形成構成受光電極之半導體電極的半導體層 133 201221585 , W 〆 V V A ▲見 或光散射層的各種糊劑,使用該糊劑而製作色素增感太陽 電池。 [糊劑之調製] 首先,以如下之順序調製用以形成構成受光電極 導體電極的半導體層或光散射層的糊劑。 (糊劑1) 將球形之Ti〇2粒子(銳鈦礦、平均粒徑為25 、 下稱為球形观粒子丨)放人至顧溶液巾進 此而調製二氧化鈦聚料。其次,於二氧化鈦聚料中,= 為增稠劑之纖維素系黏合劑,進行混練_製 (糊劑2) Μ Μ將好^ _叙™2粒子(銳鈦礦、平 均粒径為200 nm、以下稱為球形Ti〇2粒子 至 溶液中進行攪拌,藉此調製二氧化鈦漿料。其次,^ ^ 氧化鈦黎料中添加作為增賴之纖維素_合劑,進二 練而調製糊劑(了咕粒子i之重量: 1 ^ 30 : 70)。 丁 2 之重量= (糊劑3) 於糊^中混合棒狀之观粒子(銳鈦礦直 妝ΊΊΩ %為棒狀Tl〇2粒子υ,調製棒 丄之垔里.糊劑1之重量=30:70之糊劑。 丁 134 201221585 (糊劑5) i之3劑=混合棒狀Tl〇2粒子1,調製棒狀_立子 1之重量·糊劑1之重量= 50: 50之糊劑。 于 (糊劑6) 则 Γ比1中混合板狀之雲母粒子(直徑為100咖、縱 検比為6、以下稱為板狀雲母粒子。 : 1之重量:糊齊"之重量=20:8〇之糊劑。板狀-母粒子
(糊劑7 ) 3〇於糊Γ—1中混合棒狀之Ti〇2粒子(銳銥礦、直和為 0 nm、縱橫比為6 3、以下稱為棒狀 ^
St子、2之重量:糊劑1之重量⑽二: (糊劑8) 於糊劑i中混合棒狀之TiQ2粒子(銳鈦礦、.直徑為 nm、縱橫比為6.卜以下稱為棒狀Ti〇2粒子3),調·
棒狀Τΐ〇2粒子3之重量:糊劑1之重量= 30: 7〇之糊劑 (糊劑9) J 於糊劑1 +混合棒狀之Ti〇2粒子(銳鈦礦、直 75 nm、縱橫比為5.8、以下稱為棒狀耵〇2粒子4),^制 棒狀加2粒子4之重量:糊劑丄之重量=3(): %之聚 (糊劑10) 於糊劑1中混合棒狀之Ti〇2粒子(銳鈦礦、直徑為 130nm、縱橫比為5.2、以下稱為棒狀Ti〇2粒子5),調製 棒狀Ti〇2粒子5之重量:糊劑}之重量=3〇 : 7〇之糊劑: (糊劑11) 135 201221585 於糊劑丨中混合棒狀之Ti〇2粒子(銳欽礦、直 180 nm、縱橫比為5、以下稱為棒狀观粒子〇 棱 狀Ti〇2粒子6之重量:糊劑1之重量3 " 。糊劑12) 重夏30. 70之糊劑。 於糊劑1巾混合棒狀Ti〇2粒子(銳欽礦、直 240 nm、縱橫比為5、以下稱為棒狀卩〇2粒子7),調^槔 狀Ti02粒子7之重量:糊劑!之重量=3〇 : 7 、。 (糊劑13)
於糊劑1中混合棒狀之Ti〇2粒子(銳鈦礦、直徑為 llOnm、縱橫比為4.卜以下稱為棒狀氾仏粒子8),調製 棒狀Τι〇2粒子8之重量:糊劑i之重量=3〇: 7〇之糊劑。 (糊劑14) 於糊劑1中混合棒狀之Ti〇2粒子(銳鈦礦、直徑為 105nm、縱橫比為3.4、以下稱為棒狀Ti〇2粒子9),調製 棒狀Τι〇2粒子9之重量:糊劑1之重量=3〇 : 7〇之糊劑。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 )
藉由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具有與日本專利特開 2002-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5所示之光電極12同樣 之構成的受光電極,進一步使用受光電極,製作除了該受 光電極以外具有與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0同樣之構成的 1〇111111><1〇111111之標度(8(^1幻之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1。
準備於玻璃基板上形成有摻氟之Sn〇2導電膜(膜厚 為500 nm)的透明電極。繼而,於該Sn〇2導電膜上絲網 印刷上述之糊劑2,其次使其乾燥。其後,於空氣中、450°C 136 201221585 一細該絲網 ^與域,Λ此於Sn〇2導電膜 特開·_4 _所記载之圖 (受絲之_ 1= m層厚為ΙΟμηι、半導體> s 之声屋A 4 , 抑之層4為6 μη、光散射層 之 if f ί 4卿、光散射層中所含有之棒狀T1〇2粒子 3 u 3Gwt%),製作不含增感色素之受光電極。 •先,二素以如下方式而吸附於半導體電極上。首 二=由乙_進行了脫水之無水乙醇作為溶劑,於其 3:, "中戶?載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以使其濃度成為 舻心m調^色素频。其次,於該溶液中浸潰半導 素,完成受光電極10。 其次,將具有與上述受光電極同樣之形狀與大小的始 電極0>t薄膜之厚度為100nm)作為相對電極,調製包含 碘以及峨化鐘之峨系氧化還原溶液作為電解質e 準備具有與半導體電極之大小吻合之形狀的杜邦公造 的間隔物S (商品名為「Surlyn」),如曰本 ^ 200㈣274號中所記載之圖3所示那樣,介隔間隔物^ 而使文光電極10與相對電極CE對向,於内部填充上 電解質而完成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2) 以如下之方式進行半導體電極之製造,除此以外藉由 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具有與曰本^利 137 201221585 ---- * ^it 特開2002-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1所示之受光電極 10以及日本專利特開2002-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3 所示之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〇同樣之構成的受光電極以 及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
另外’色素於半導體電極上之吸附與色素增感太陽電 池1之情形同樣地進行。亦即,首先,將藉由乙醇鎂進行 了脫水之無水乙醇作為溶劑,於其中溶解下述表6中所記 載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以使其濃度成為3xl〇-4 m〇1/L,調製 色素溶液。其次’於娜液中浸潰半導體電極,藉此而於 半導體電極上吸附約之色素,完成受光電 極10°以下之色切感太陽電池巾之色素於半導 之吸附亦同樣地進行。 使用鋪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用糊劑。繼而,於s n ( 導電膜上絲網印刷_ 2,其次使其乾燥。 於… 中、450 C之條件下進行锻燒,形成半導體層。 7 使用糊劑3作為絲射層之最内部之層θ形成用
二:作為光散射層之最外部之層形細 =層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地於半導體㈣ 繼而,於Sn〇2導電膜上形成具 腫遍74號公&日本== 同樣之構成的半導體電極(受光面=導體電極 mm、層厚為ΐ〇μιη、半導體層之層 ’、、、 層之層厚為4帅、最内部之層中為3帅、最内心 3有之棒狀Ti02粒子 138 201221585 V» W ΑγίΙ 之含有率為10 wt%、最外部之層之層厚為3 μηι、最内部 之層中所含有之棒狀Ti02粒子i之含有率為50 wt%),製 作不含增感色素之受光電極。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i同樣 地’介隔間隔物S使受光電極與相對電極⑶對向,於内 β填充上述電解質而完成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3)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i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 使馳劑4作為光散射層形成_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具有與曰本 專利特開2002-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5所示之光電 極1 〇_以及日本專利特開2002_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 3所示之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〇同樣之構成的光電極以及 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3。另外,於半導體電極中,受光面 之面積為lOmmxlOmm、層厚為ΐ〇μιη、半導體層之層厚 為5 μηι、光散射層之層厚為5 μιη、光散射層中所含有之 φ 棒狀Ti〇2粒子1之含有率為3〇 wt%。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4)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用糊劑,使用糊劑6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具有與曰本 專利特開2002-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5所示之光電 極1〇以及日本專利特開2002-289274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圖 3所示之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0同樣之構成的光電極以及 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4。另外,於半導體電極中,受光面
S 139 201221585 ——1 u 之面積為10 mmxlO mm、層厚為i〇 、半導體層之層厚 為6_5 μιη、光散射層之層厚為3.5 μιη、光散射層中所含之 板狀雲母粒子1之含有率為2〇 wt〇/〇。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5)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用糊劑,使用糊劑8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5。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 所含有之棒狀Ti〇2粒子3之含有率為3〇 wt〇/〇。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6)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糊劑,使用糊劑9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6。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 所含有之棒狀Ti〇2粒子4之含有率為3〇 wt%。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7)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鋪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用糊劑,使用糊劑10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7。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 所含有之棒狀Ti〇2粒子5之含有率為3〇 w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8) 於製造半導體f極時,使議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 用糊劑,使用糊劑1 i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 140 201221585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8。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 所含有之棒狀Ti〇2粒子6之含有率為30 wt%。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9)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用糊劑’使用糊劑13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 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9。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 所含有之棒狀Ti〇2粒子8之含有率為30 wt%。 .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〇)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用糊劑’使用糊劑14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1〇。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 所含有之棒狀Ti〇2粒子9之含有率為3〇 wt%。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U) •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僅僅使用糊劑2而製作僅由半 導體層所構成之半導體電極(受光面之面積為1〇 mmxl0 mm、層厚為1〇 、),除此以外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 池1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色素增感太陽電池u。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2) 於製造半導體電極時,使用糊劑2作為半導體層形成 用/糊劑,使用糊劑7作為光散射層形成用糊劑,除此以外 藉由與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同樣之順序而製作光電極以及 141 201221585 χΠ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12。另外,半導體電極之光散射層中所 含有之棒狀Ti02粒子2之含有率為30 wt%。 [電池特性試驗] 進行電池特性試驗,對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測定轉換效 率η。藉由使用太陽光模擬器(WACOM製造、WXS-85H), 藉由通過AM1.5濾光片之氙氣燈而照射1〇〇〇 W/m2之模擬 太陽光而進行電池特性試驗。使用LV測試器而測定電流_ 電壓特性’求出轉換效率(η/%)。將其結果示於表6中。 將轉換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評價為◎,將7.0%以上且 不足7.5%之情形評價為〇,將6.5%以上且不足7.0%之情 形評價為△,將不足6.5%之情形評價為X。將轉換效率為 7.0%以上之情形作為合格。 [表6]
142 201221585 表6
試樣編號 光電化學電池 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6-1 光電化學電池1 D-l-12b ◎ 本發明 6-2 光電化學電池2 D-l-12b ◎ 本發明 6-3 光電化學電池3 D-l-12b 〇 本發明 6-4 光電化學電池4 D-l-12b ◎ 本發明 6-5 光電化學電池5 D-l-12b ◎ 本發明 6-6 光電化學電池6 D-l-12b ◎ 本發明 6-7 光電化學電池7 D-l-12b ◎ 本發明 6-8 光電化學電池8 D-l-12b ◎ 本發明 6-9 光電化學電池9 D-l-12b ◎ 本發明 6-10 光電化學電池10 D-l-12b ◎ 本發明 6-11 光電化學電池11 D-l-12b 〇 本發明 6-12 光電化學電池12 D-l-12b 〇 本發明 6-13 光電化學電池1 D-l-17a ◎ 本發明 6-14 光電化學電池2 D-l-17a ◎ 本發明 6-15 光電化學電池3 D-l-17a 〇 本發明 6-16 光電化學電池4 D-l-17a ◎ 本發明 6-17 光電化學電池5 D-l-17a ◎ 本發明 6-18 光電化學電池6 D-l-17a ◎ 本發明 6-19 光電化學電池7 D-l-17a ◎ 本發明 6-20 光電化學電池8 D-l-17a 〇 本發明 6-21 光電化學電池9 D-l-17a ◎ 本發明 6-22 光電化學電池10 D-l-17a ◎ 本發明 6-23 光電化學電池11 D-l-17a 〇 本發明 6-24 光電化學電池12 D-l-17a 〇 本發明 6-25 光電化學電池1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6-26 光電化學電池2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6-27 光電化學電池3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28 光電化學電池4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29 光電化學電池5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30 光電化學電池6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6-31 光電化學電池7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6-32 光電化學電池8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33 光電化學電池9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34 光電‘化學電池10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6-35 光電化學電池11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36 光電化學電池12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6-37 光電化學電池1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6-38 光電化學電池2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6-39 光電化學電池3 增感色素B X 比較例 6-40 光電化學電池4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6-41 光電化學電池5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143 201221585 6-42 光電化學電池6 增感色素B -Δ—— 比較例 6-43 光電化學電池7 增感色素B △ 6-44 6-45 * 光電化學電池8 增感色素B Δ 比較石厂~ 光電化學電池9 增感色素B △ 比較作ϋ' 6-46 6-47 k電化學電池10 光電化學電池11 增感色素B 增感色素B Δ X 比較合ij 比較例》 6-48 光電化學電池12 增感色素B X 比較你p 根據表6可知:使用本發明之色素的光電化學電池之 轉換效率為合格水準,相對於此,於使用比較色素之情形 時’轉換效率低。 〈實驗7> 將於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中添加金屬醇鹽而製成漿料狀 者塗佈於導電性基板上,其後進行υν臭氧照射、υν照 射或乾燥而製作電極。其後,製作光電化學電池,測定轉 換效率。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使用氧化鈦作為金屬氧化物微粒子。氧化鈦使用以重 Ϊ比計而言為30%金紅石型以及70%銳鈥礦型的平均粒獲 為25 nm之Ρ25粉末(Degussa公司製造、商品名)。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粉末之預處理) 藉由預先對金屬氧化物微粒子進行熱處理而除去表面 之有機物與水分。於氧化鈦微粒子之情形時,於45〇ΐ之 姨箱中,於大氣下進行30分鐘之加熱。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中所含之水分量之測定) 藉由熱重量測定中之重量減少以及加熱至3〇〇°c時所 脫附之水分量的卡爾費歇爾法(Karl Fisher)滴定而定量 於·度為26 C、屬度為72%之環境中保存之氧化鈦、p25 201221585
—» 〆 Vf vr 瀵 ^ 1J 粉末(Degussa公司製造'商品名)中所含之水分量。 藉由卡爾費歇爾法滴定而定量於3〇〇。〇下加熱氧化 鈦、P25粉末(Deg麵公司製造、商品名)時所脫附之水 分量,結果於(U033 g之氧化鈦微粉末中含有〇⑸呵之 水。亦即’氧化鈦微粉末包含系勺2.5 wt%之水分。進行3〇 分鐘之熱處理’於冷卻後健於賴器中保存而使用。 (金屬醇鹽糊劑之調製)
作為起到鍵結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之作用的金屬醇鹽, 分別使用四異丙醇鈦(IV) (TTIp)作為鈦原料,使用四 =醇錯作輕原料,使用五乙醇鈮(ν)作為銳 原料(均為Aldrich公司製造)。 金屬氧化物微粒子與金屬_之莫耳濃度比可以金屬 醇孤之水解所產生的非晶體層並不過度變厚、錄子彼此 ^鍵結可充分進行之方式而根據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直徑而 $調郎。另外,金屬醇鹽均製成〇 ι m之乙醇溶液。於 =氧化鈦微粒子與四異丙醇鈦(Ιν) (ττιρ)加以混合之 月开满〜相對於氧化鈦微粒子i g而言混合3 Μ之Μ ΤΤΙΡ岭液。此時,所得之糊劑中之氧化鈦濃度成為約η wt。成為適於塗佈之黏度。而且,此時之氧化欽與ττΐρ ^醇以重量比計而言為1 m 3.42,以莫耳比而言 為 1 . 0.036 : 5.92。 、同樣地’關於氧化鈦微粒子與TTIP以外之烷醇鹽之 亦以微粒子濃度成為22 wt%之方式進行調製。 ;氧化相及氧倾齡子之義巾設為16wt%。於 145 201221585 氧化辞以及氧化錫之情形時,以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1 g而言’金屬醇鹽溶液為5.25 g之比進行混合。 將金屬氧化物微粒子與金屬醇鹽溶液於密閉容器中藉 由磁力搜拌輯拌2小時而獲得均勻之_。將_ ^ 於導電性基板上之塗佈方法可使_刀成形法、絲網印刷 法、噴塗法等,適當之糊劑黏度可根據塗佈方法而適宜選 擇。此處使用可簡便地以玻璃棒進行塗佈之方法(類似於 刮刀成形法)。於此情形時,賦予適當之糊劑黏度的金屬氧 化物微粒子之濃度成為大概5 wt%〜30 wt%之範圍。
由於金屬醇鹽之分解而生成之非晶質金屬氧化物之厚 度於本實驗中處於0.1 nm〜0.6 nm左右之範圍,可成 宜範圍之厚度。 、 (於導電性基板上之糊劑之塗佈與風乾處理)
於附有摻錫氧化銦(ITO)導電膜之聚對笨二甲酸乙 Κρετ)薄膜基板uonw)或附有摻氟氧化錫^ 導電膜之玻璃基板(10 Ω/cm2)上,以固定間隔而平行地 貼附2牧黏著帶作為間隔物,使用玻璃棒而均勻地 照上述方法而調製之各糊劑。 ' 义 於塗佈糊劑後,根據於色素吸附之前有無進行uv 氧處理、UV照射處理、或乾燥處理而改變條件,制' 作多孔質膜。 4 ^ (乾燥處理) 將所述糊劑塗佈於導電性基板上之後的膜於大氣中— 溫下風乾2分鐘左右。於該過程中,_中之金屬=鹽2 146 201221585 刀而水解,由Ti燒醇鹽、Zr烧醇鹽、Nb烧 知鹽刀卿成非晶體之氧化鈦、氧化錯、氧化銳。 彼此f金屬氧化物起到將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而性基板接著之效果,因此僅僅藉由風乾 而獲付機械強度細紐優異之多膜。 (υν臭氧處理) 、
臭氧f理巾使用日本雷射電子公司製造之 " uv臭氧清潔器。於UV光源中具有 3 個“ 185 nUMnrn處具有明線之《5 w水銀燈,將試樣水平配 置^巨光源約6.5厘米之距離。藉由於腔室中導入氧氣流 而產生臭氧。於本實例中,進行2小時之該UV臭氧處理。 另外’技未發軸_ uv聽處理所造成之 ITO膜以 及FTO膜之導電性降低。 (UV處理) 對腔至中進行氮氣置換而進行處理,除此以外同樣地 與所述UV臭氧處理同樣地進行2小時之處理。完全未發 現由於該UV處理所造成之IT〇膜以及FT〇膜之 導電性降 低。 (色素吸附) 色素使用表7中所記载之色素,調製各色素之〇 5 mM 之乙醇溶液。於本實驗中,將上述處理而製作之多孔質膜 於100 C之烘箱進行1小時之乾燥後,浸潰於增感色素溶 液中’直接於室溫下放置5〇分鐘而使色素吸附於氧化鈦表 面上。色素吸附後之試樣藉由乙醇加以清洗,進行風乾。 147 201221585 (光電化學電池之製作與電池特性評價) 將色素吸附後之形成有多孔質膜的導電性基板作為 電極使其與藉由濺鑛銘微粒子而力口以改性之ITO/PET膜 或FTO/玻璃相對電極對向,試製光電化學電池。上述光電 極之有效面積為約0.2 cm2。使用於電解質溶液中包含 Μ之Lil、0.05 Μ之I?、〇.5 Μ之第三丁基吡啶的3_甲氧基 丙腈,藉由毛細現象而導入至兩電極間之間隙中。 電池性能之評價可藉由於固定光子數(10i6 cm·2)照 射下的光電流作用光譜測定及ΑΜ1·5模擬太陽光(1〇〇 鲁 mW/cm2)照射下之ι_ν測定而進行。於該些測定中使用分 光計器公司製造之CEP-2000型分光感度測定裝置而評價 轉換效率。將轉換效率為5.0%以上之情形評價為◎,將 4.5%以上且不足5.0%之情形評價為〇,將4.0%以上不足 4.5%之情形評價為△,將不足4.0%之情形評價為X。將轉 換效率為4.5%以上之情形作為合格。 [表7] 148 201221585
- —r II 表7
試樣編號 基板 氧化鈦預處理 色素 UV UV臭氧 乾燥 轉換效率 備考 7-1 FTO/玻璃 有 D-l-12b 〇 X 〇 ◎ 本發明 7-2 FTO/玻璃 有 D-l-12b X 〇 0 ◎ 本發明 7-3 FTO/玻璃 有 D-l-12b X X 〇 0 本發明 7-4 FTO/玻璃 有 D-l-12b X X X 〇 本發明 7-5 FTO/玻璃 無 D-l-12b X X 〇 0 本發明 7-6 FTO/玻璃 有 D-M2b 〇 X 〇 〇 本發明 7-7 ITO/PET 有 D-l-12b 0 X 〇 ◎ 本發明 7-8 ITO/PET 有 D-l-12b X X 〇 〇 本發明 7-9 FTO/玻璃 有 D-l-18b 〇 X 〇 ◎ 本發明 7-10 •FTO/玻璃 有 D-l-18b X 〇 〇 ◎ 本發明 7-11 FTO/玻璃 有 D-l-18b X X 〇 〇 本發明 7-12 FTO/玻璃 有 D-l-18b X X X 〇 本發明 7-13 FTO/玻璃 無 D-l-18b X X 〇 〇 本發明 7-14 FTO/玻璃 有 D-l-18b 〇 X 〇 〇 本發明 7-15 ITO/PET 有 D-l-18b 〇 X 〇 ◎ 本發明 7-16 ITO/PET 有 D-l-18b X X 〇 〇 本發明 7-17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A 〇 X 〇 Δ 比較例 7-18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A X 〇 〇 X 比較例 7-19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A X X 〇 X 比較例 7-20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A X X X X 比較例 7-21 FTO/玻璃 無 增感色素A X X 〇 X 比較例 7-22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A 〇 X 〇 X 比較例 7-23 ITO/PET 有 增感色素A 〇 X 〇 Δ 比較例 7-24 ITO/PET 有 增感色素A X X 〇 X 比較例 7-25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B 〇 X 〇 Δ 比較例 7-26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B X 〇 〇 Δ 比較例 7-27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B X X 〇 X 比較例 7-28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B X X X X 比較例 7-29 FTO/玻璃 無 增感色素B X X 〇 X 比較例 7-30 FTO/玻璃 有 增感色素B 〇 X 〇 X 比較例 7-31 ITO/PET 有 增感色素B 〇 X 〇 Δ 比較例 7-32 ITO/PET 有 增感色素B X X 〇 X 比較例 於表7中,「UV臭氧」、「UV」、「乾燥」之欄分別表 示多孔質膜之形成後、增感色素吸附前的UV臭氧處理、 UV照射處理、乾燥處理之有無。將進行了處理的情況記 為「〇」,將未進行處理的情況記為「X」。 149 201221585 a 11 粒子氧化鈦(™2)預處理」之攔絲氧化鈦微 粒子之預處理(於450C之烘箱令谁;、 之有益。他76舊71/,仃3G分鐘之熱處理) :用右ir 1 試樣7·22、試樣7,3〇是表 不使用有尚TTIP濃度(氧化鈦:TTIP之莫 姆。其他試樣(試樣7]〜試樣7二試樣7_7 7-13、5式樣7-15〜試樣7_21、試樣7-23〜試樣7-29、 。式樣7 31〜试樣7·32)均使用了氧化鈦:ττπ>=丨:〇 〇356 之糊劑。
由表7可知:使用有本發明之色素的光電化學電池無 _有無進行多孔質膜之形成後、增感色素吸附前的υν臭 氧處理、UV照射處理、乾燥處理,總是光電化學電池之 轉換效率高而獲得合格水準之轉換效率。 相對於此’於使用比較色素之情形時,轉換效率低。 <實驗8>
調製溶劑為乙腈且溶解有碘化鋰αι m〇l/L、碘〇.〇5 mol/L、蛾化二甲基丙基咪唑鏽0.62 mol/L之電解質溶液。 於其中分別添加、溶解下述所示之8之苯并咪唑 系化合物之任1種以使各自之濃度成為0.5 mol/L,從而獲 得8種溶液。 [化 52] 150 201221585
、將No.l〜No.8之苯并咪唑系化合物電解液滴加至承 載有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或比較用増感色素之附有導 電性玻璃的多孔質氧化鈦半導體薄膜(厚15 μιη)上。於 其上載置聚乙烯膜製之框型間隔物(厚25 μιη),以鉑對電 極將其覆蓋,構成光電轉換元件。 以Xe燈為光源而對所得之光電轉換元件照射強度為 100 mW/cm2之光。於表8中表示所得之開路電壓與光電轉 # 換效率。將開路電壓為0.75 V以上之情形表示為◎,將0.70 V以上且不足0.75 V之情形表示為〇,將〇 65 v以上且不 足0.70 V之情形表示為△,將不足0 65 V之情形表示為x。 將轉換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評價為◎’將7〇%以上且 不足7.5%之情形評價為〇,將6.5%以上且不足7.0%之情 形評價為△’將不足6.5%之情形評價為X。將開路電壓為 0·70 V以上、轉換效率為7.〇〇/0以上之情形作為合格。 另外,於下述表8中亦表示使用有未添加苯并咪唑系 化合物之電解液的光電轉換元件之結果。 151 201221585 , [表8] 表8 試樣編號 笨并咪唑系化合物 色素 開路電壓 N 轉換效率 備考 8-1 No.l D-l-12b ◎ ◎ 本發明 8-2 No. 2 D-l-12b ◎ ◎ 本發明 8-3 No.3 D-l-12b ◎ ◎ 本發明 8-4 No.4 D-l-12b ◎ ◎ 本發明 8-5 No.5 D-l-12b ◎ ◎ 本發明 8-6 No.6 D-l-12b ◎ ◎ 本發明 8-7 No.7 D-l-12b 〇 〇 本發明 8-8 No.8 D-l-12b 〇 〇 本發明 8-9 無 D-l-12b 〇 〇 本發明 8-10 No.l D-M2a ◎ ◎ 本發明 8-11 No.2 D-l-12a ◎ ◎ 本發明 8-12 No.3 D-l-12a ◎ ◎ 本發明 8-13 No.4 D-l-12a ◎ ◎ 本發明 8-14 No.5 D-l-12a ◎ ◎ 本發明 8-15 No.6 D-l-12a ◎ ◎ 本發明 8-16 No.7 D-l-12a 〇 〇 本發明 8-17 No.8 D-l-12a 〇 〇 本發明 8-18 無 D-M2a 〇 〇 本發明 8-19 No.l 增感色素A X X 比較例 8-20 No.2 增感色素A X X 比較例 8-21 No.3 增感色素A Δ Δ 比較例 8-22 No.4 增感色素A Δ Δ 比較例 8-23 No.5 增感色素A X X 比較例 8-24 No.6 增感色素A X X 比較例 8-25 No.7 增感色素A Δ Δ 比較例 8-26 No.8 增感色素A X X 比較例 8-27 無 增感色素A Δ Δ 比較例 8-28 No.l 增感色素B Δ △ 比較例 8-29 No.2 增感色素B X X 比較例 8-30 No.3 增感色素B Δ Δ 比較例 8-31 No.4 增感色素B Δ Δ 比較例 8-32 No.5 增感色素B X X 比較例 8-33 No.6 增感色素B X X 比較例 8-34 No.7 增感色素B Δ Δ 比較例 8-35 No.8 增感色素B X X 比較例 8-36 無 增感色素B X X 比較例 8-37 No.l 增感色素C Δ Δ 比較例 8-38 No.2 增感色素C Δ Δ 比較例 8-39 No.3 增感色素C Δ Δ 比較例
152 201221585
根據表8可知:使用有本發明之色素的光電轉換元件 之開路電壓以及轉換效率均為合格水準。
相對於此,於使用比較色素之情形時,開路電壓與轉 換效率低。 <實驗9> 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丨〜色素增 感太陽電池4。於該些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中,吸附表9 ^ 所示之金屬錯合物色素,獲得試樣編號9_丨〜試樣編號 9-44 。 - ’ ’ 儿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1) 藉由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具有與日本專利特開 2004-152613號公報之圖1所示之光電極1〇同樣構成的光 電極(其中將半導體電極2設為2層結構),另外除了使用 該光電極以外,製作具有與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4_152613號 公報之圖1所示之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2〇同樣構成的色素 增感太陽電池(半導體電極2之受光面F2之面積為’i cm^)。另外,關於該具有2層結構之半導體電極2之各層, 將靠近透明電極1之侧所配置的層稱為「第丨層」,將靠0近 相對電極CE之側所配置的層稱為「第2層」。 首先使用平均粒徑為25 nm之氧化鈦粒子、p25粉末 153 201221585 (Degussa公司製造、商品名)、粒徑與其不同之氧化鈦粒 子、P200粉末(平均粒徑為200 nm、Degussa公司製造、 商品名),以P25與P200之合計含量為15 wt%,P25與 P200之重罝比成為P25 . P2〇〇 = 30 : 70之方式,於該此中 添加乙醯丙酮、離子交換水、界面活性劑(東京化成公司 製造、商品名,「Triton-X」),加以混練而調製第2層形成 用漿料、以下稱為「漿料1」)。 其次,並不使用P200而僅使用P25,除此以外藉由與 上述漿料1同樣之調製順序而調製第丨層形成用漿料(ρι 之含量為15 wt%、以下稱為「漿料2」)。 、另一方面,準備於玻璃基板(透明導電性玻璃)上形 成有摻氟之Sn〇2導電膜(膜厚為7〇〇nm)的透明電極(厚 度為1.1 mm)。繼而’於該Sn〇2導電膜上,使用棒式塗 機而塗佈上述_ 2 ’繼而使其乾燥。其後,於大氣中、 450°C下職3G分鐘。由此而於翻電極 極2之第1層。 人丁守瓶电 另外,使用漿料
久设選仃與上述同樣之塗佈迦 燒’^此於第1層上形成第2層。由此而於Sn〇2導電 十形成半導體電極2 (受光面之_為1()咖2、第^層 第2層之合計厚度為1〇μΠ1 (第1層之厚度為3μιη、! 層之厚度為7 μιη)),製作不含增感色素之狀態的受光電 色素之 154 it 201221585 10浸潰於該溶液中,於8(TC之溫度條件下放置2〇小時。 藉此而於半導體電極之内部吸附合計約丨〇xl〇·7 m〇i/em2 之色素。 其次,製作具有與上述受光電極同樣之形狀盥大小的 相對電極CE。首先,於透明導電性玻璃上滴加氣始酸六水 合物之異丙醇溶液,於大氣中進行乾燥後,於45〇。〇下進 行30分鐘之煅燒處理,藉此而獲得鉑燒結相對電極ce。
另外,於該相對電極CE上預先設置有電解質E之注入 孔(直徑為1 mm)。 其次,於成為溶劑之甲氧基乙腈中溶解硬化辞、埃化 -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鑌、碘、4_第三丁基吡啶而調製液 狀電解質(魏辞之濃度為1G随舰、蛾化二甲基丙基 味。坐鏽之濃度為G.6 moi/LH度為⑽邮此、4第 二丁基β比咬濃度為1 mol/L)。 其次,準備具有料導㈣歡大小吻合之形狀的Du ont-Mitsui Polychemicals Co., Ltd.«fa1 ^ ^ s (^〇0〇 =Himilan」,乙稀/甲基丙稀酸無規共聚物離子聚合物 、),如日本專利特開薦_152613號公報之圖丨所示那 勿而使受光電極與相對電極對向,藉由熱熔 卩件貼合而獲得電池之殼體(未填充電解質” 德,二二自相對電極之孔將液狀電解質注人至殼體内之 極,由與_物同素材之部件將孔塞住,進—步於相對 電池1孔中使該部件熱糾將絲封,完成色素增感太陽 155 201221585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2) 使液狀電解質十之蛾化鋅之濃度為50 mmol/L,除此 以外藉由與光電化學電池1同樣之順序以及條件而製作色 素增感太陽電池2。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3 ) 添加峨化鐘而代替液狀電解質中之蛾化鋅,使液狀電 解質中之碘化鋰之濃度為20 mmol/L,除此以外藉由與色 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之順序以及條件而製作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3。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4) 添加碘化鋰而代替液狀電解質中之碘化鋅,使液狀電 解質中之峨化裡之濃度為1〇〇 mmol/L ’除此以外藉由與色 素增感太陽電池1同樣之順序以及條件而製作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4。 [電池特性評價試驗] 藉由以下之順序而進行電池特性評價試驗,測定表9 中所記載之試樣編號9-1〜試樣編號9-44之色素增感太陽 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η (%))。 電池特性評價試驗是使用太陽光模擬器(WAC〇M 五1^〇〇11(:(:0.,1^.製造、商品名為「界又8-85$型」), 將通過AM濾光片(AM1.5)之來自氙氣燈光源之模擬太 陽光的照射條件設為1〇〇 mW/cm2 (所謂之「iSun」之照 射條件)的測定條件下進行。 關於試樣編號9-1〜試樣編號9-44之色素增感太陽電 156 201221585 池,使用ι-ν測試器而於室溫下測定電流-電壓特性,根據 該些而求出光電轉換效率η[%]。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9 (lSun之照射條件)中。將光電轉換效率泔%]於80°C、 暗處隨時間經過300小時後的光電轉換效率之降低率之值 亦示於表9中。 [表9] 表9
試樣編號 光電化學電池 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初始值 暗處保存後之降低率 9-1 光電化學電池1 D-1-lla 7.5 5 本發明 9-2 光電化學電池2 D-1-lla 7.7 4 本發明 9-3 光電化學電池3 D-1-lla 7.8 6 本發明 9-4 光電化學電池4 D-1-lla 7.5 6 本發明 9-5 光電化學電池1 D-1-llb 7.7 4 本發明 9-6 光電化學電池2 D-1-llb 7.8 4 本發明 9-7 光電化學電池3 D-1-llb 7.9 3 本發明 9-8 光電化學電池4 D-1-llb 7.6 5 本發明 9-9 光電化學電池1 D-l-12a 7.5 5 本發明 9-10 光電化學電池2 D-l-12a 7.7 6 本發明 9-11 光電化學電池3 D-l-12a 7.6 6 本發明 9-12 光電化學電池4 D-l-12a 7.7 5 本發明 9-13 光電化學電池1 D-l-12b 7_6 4 本發明 9-14 光電化學電池2 D-l-12b 7.7 5 本發明 9-15 光電化學電池3 D-l-12b 7.8 3 本發明 9-16 光電化學電池4 D-l-12b 7.9 5 本發明 9-17 光電化學電池1 D-M5a 7,6 6 本發明 9-18 光電化學電池2 D-l-15a Ί.6 6 本發明 9-19 光電化學電池3 D-l-15a 7.7 5 本發明 9-20 光電化學電池4 D-l-15a 7.7 4 本發明 9-21 光電化學電池1 D-l-15b 7.8 4 本發明 9-22 光電化學電池2 D-l-15b 7.7 5 本發明 9-23 光電化學電池3 D-l-15b 7.8 4 本發明 9-24 光電化學電池4 D-M5b 7.8 3 本發明 9-25 光電化學電池1 D-l-16a Ί·Ί 6 本發明 9-26 光電化學電池2 D-l-16a 7.8 6 本發明 9-27 光電化學電池3 D-l-16a 7.8 5 本發明 9-28 光電化學電池4 D-l-16a 7.8 4 本發明 9-29 光電化學電池1 D-l-16b 7.7 4 本發明 157 201221585u 9-30 —光電化學電池2 D-l-16b 7.9 3 本發明 9-31 光電化學電池3 D-l-16b 7.8 5 9-32 光電化學電池4 D-t-16b 7.9 3 本發明 9-33 光電化學電池1 增感色素A 5.2 28 比較例 9-34 光電化學電池2 增感色素A 5.4 26 比較例 9-35 光電化學電池3 增感色素A 5.5 47 比較例 9-36 光電化學電池4 增感色素A 5.6 53 比較例 9-37 光電化學電池1 增感色素B 5.4 32 比較例 9-38 光電化學電池2 增感色素B 5.6 30 比較例 9-39 光電化學電池3 增感色素B 5.5 46 比較例 9-40 光電化學電池4 增感色素B 5.7 56 比較例 9-41 光電化學電池1 增感色素C 5.7 26 比較例 9-42 光電化學電池2 增感色素C 5.9 25 比較例 9-43 光電化學電池3 増感色素C 6.1 39 比較例 9-44 光電化學電池4 增感色素C 5.9 37 比較例 由表9中所示之結果可知:本發明之色素即使於在電 解質中添加破化鋅之情形時亦顯示高的轉換效率。相對於 此,使用比較色素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除了於暗處保存前 之光電轉換效率(初始值)低以外,於經過3〇〇小時後轉 換效率顯著降低。 <實驗10> 1.二氧化欽分散液之調製 於内侧塗佈有氟樹脂之内部容積為2〇〇 ml之不鏽鋼 鲁 製容器中加入二氧化鈦微粒子(日本A刪u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Degussa P-25) 15 g、水 45 g、分散劑(aldrich 公司製造、ΤηΓοηχ-ΐ〇0) lg、直經為〇5mm之氧化錯顆 粒(Nikkato公司製造)3〇g,使用砂磨機 (IMEX Co.,Ltd 製造)而以测rpm進行2小時之分散處理。自所得之分 散液過遽分離氧化錯顆粒。所得之分散液中的二氧化鈦微 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5陶。另外,藉由MALVERN公司製 158 201221585 造之Mastersizer (商品名)而測定粒徑。 2. 吸附有色素之氧化鈦微粒子層(電極A)之製作 準備包覆有摻雜氟之氧化錫的20 mmx20 mm之導電 性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CO GLASS-U、表 面電阻為約30 Ω/m2),於其導電層側之兩端(自端部起3 mm之寬度之部分)貼合間隔物用黏著帶後,使用玻璃棒 將上述分散液塗佈於導電層上。於分散液之塗佈後,剝離 黏著帶,於室溫下風乾1曰。其次,將該半導體塗佈玻璃 板放入至電爐(Yamato Scientific. Co.,Ltd.製造之馬弗爐 FP-32型)中,於450°C下煅燒30分鐘。取出半導體塗佈 玻璃板而加以冷卻後,於表10所示之色素之乙醇溶液(濃 度為3xl0·4 mol/L)中浸潰3小時。將吸附有色素之半導 體塗佈玻璃板於4-第三丁基吡啶中浸潰15分鐘後,以乙 醇加以清洗,使其自然乾燥,獲得吸附有色素之氧化鈦微 粒子層(電極A)。電極A之色素增感氧化鈦微粒子層之 厚度為10 μιη,氧化鈦微粒子之塗佈量為20 g/m2。而且, 色素之吸附量根據其種類而為0·1 mm〇l/m2〜10 mmol/m2 之範圍内。 3.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製作 藉由以下之方法而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a〜色素增 感太陽電池c這3種類型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於該些色 素增感太陽電池中’使用表10中所示之金屬錯合物色素、 含氮高分子以及親電子劑而獲得試樣編號1 1〜試樣編號 10-15 。 159 201221585 (a)色素增感太陽電池a之製作 使用乙腈與3-甲基-2-噪嗤炫嗣之體積比為9〇/1〇之混 &物作為溶劑。於該溶劑中添加峨以及作為電解質脑之^ 甲基I己基味销之礙鹽,調製含有〇 5咖此之電解質 鹽以及0.05 mol/L之蛾的溶液。於該溶液中,相對於(溶 劑+含氮高分子化合物+蛾+峨鹽)1〇〇重量份,添加1〇 重量份之含氮高分子化合物(〇〇。另外,相對於含氮高分 子化合物之反應性氮原子丨莫耳而混合〇1莫耳之 劑(P),製成均勻之反應溶液。 # 另方面,於所述電極A之色素增感氧化鈦微粒子層 上,介隔間隔物而載置由蒸鍍有鉑之玻璃板所構成之相對 電極= 將導電性玻璃板錢紐玻璃板固定。 將所得之組裝體之開放端浸潰於上述電解質溶液中,藉由 毛細管現象而使反應溶液浸透至色素增感氧化鈦微粒^層 中。 *其次,於80。(:下加熱30分鐘,進行交聯反應❶由此 而獲得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_323190號公報之圖2所示那 樣的於導電性玻璃板10之導電層12上,順次積層有色素 鲁 增感氧化鈦微粒子層20、電解質層30、以及由鉑薄膜42 及玻璃板41所構成之相對電極4〇的本發明之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a-Ι (試樣編號m )。 而且’如表10所示那樣變更色素,除此以外反覆遣行 上述步驟,藉此而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a_2〜色素增 太陽電池a-5。 160 201221585jr -----X- (b)色素增感太陽電池b 如上所述那樣將藉由本發明之色素而色素增感之氧化 鈦?粒子層所構成之電極A ( 20 mmx2〇 mm )介隔間隔物 而璧合於相同大小之鉑蒸鍍玻璃板上。其次,利用毛細管 現象而使電解液(以乙腈與3·甲基-2令坐烧酮之體積比為 90/10之混合物為溶劑的碘為〇〇5 m〇i/L、碘化鋰為〇 5 mol曰/L之溶液)浸透於兩玻璃板之間隙中,製作色素增感 太陽電池b-Ι (試樣編號1〇·2)。而且,如表1〇所示那樣 變更^素,除此以外反覆進行上述步驟,藉此獲得色素增 感太陽電池b_2〜色素增感太陽電池b_5。 (c)色素增感太陽電池c (日本專利特開平9—27352 號公報中所記載之電解質) 如上所述那樣於藉由本發明之色素而色素增感之氧化 鈦微粒子層所構成之電極A (20 mmx20 mm)上,塗佈電 2液而使其含浸。另外’電解液藉由如下方式而獲得:於 含有六乙二醇曱基丙烯酸酯(日本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BlemmerPE_350) lg、乙二醇1§、作為聚合起始 劑之2-羥基-2-甲基-苯基-丙烧+酮(日本汽巴_嘉基股份 有限公司製造、DAROCUR 1173 ) 20 mg之混合液中溶解 碘化鋰500 mg ’進行10分鐘之真空脫氣。其次,將含浸 有所述混合溶液之多孔性氧化鈦層於減壓下放置,藉此而 除去多孔性氧化鈦層巾之氣泡,促進單體之浸透後,曰藉由 ,射紫外光而進行聚合’從而將高分子化合物之均勻^凝 膝填充於多孔性氧化鈦層之微細空孔内。將如此而所得者 161 201221585 於碘環境中暴露30分鐘,使碘擴散於高分子化合物中之 後,疊合鉑蒸鍍玻璃板,獲得色素增感太陽電池c-1 (試 樣編號10-3)。而且,如表10所示那樣變更色素,除此以 外反覆進行上述步驟,藉此獲得光電化學電池c-2〜光電 化學電池c-5。 5.光電轉換效率之測定 使500 W之氙氣燈(Ushio Inc.製造)之光通過AM1.5 濾光片(Oriel公司製造)以及銳利濾波器(KenkoL-42), 藉此而使其成為不含紫外線之模擬太陽光。光強度為89 mW/cm2 ° 於上述之光電化學電池之導電性玻璃板1〇與鉑蒸鍍 玻璃板40上分別連接鱷魚夾,將各鱷魚夾連接於電流電壓 測定裝置(Keithley SMU238型(商品名))上。自導電性 玻璃板10側對其照射模擬太陽光’藉由電流電壓測定裝置 而測定所產生之電。將藉此而求得之光電化學電池之轉換 效率之初始值、於8〇°C下暗處保存300小時後的轉換效率 之降低率示於表10中。將轉換效率之初始值為7.0%以上 作為合格’將經過300小時後·之轉換效率之降低率為7.0% 以下之情況作為合格。 [表 10] 162 201221585ir 表ίο 試樣編 號 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編號 含氮高 分子 親電子劑 金屬錯合物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初始值 300h後之降低率 10-1 a-1 α β D-l-12a 7.4 2 本發明 10-2 b-1 無 無 D-l-12a 7.2 3 本發明 10-3 c-1 無 無 D-M2a 7.2 2 本發明 10-4 a-2 α β D-l-12b 7.7 2 本發明 10-5 b-2 無 無 D-l-12b 7.4 2 本發明 10-6 c-2 無 無 D-l_12b 7.4 1 本發明 10-7 a-3 α β 增感色素A 6.5 24 比較例 10-8 b-3 無 無 增感色素A 6.3 68 比較例 10-9 c-3 無 無 增感色素A 6.2 42 比較例 10-10 a-4 α β 增感色素Β 6.5 28 比較例 10-11 b-4 無 無 增感色素Β 6.6 69 比較例 10-12 c-4 無 無 增感色素Β 6.3 51 比較例 10-13 a-4 α β 增感色素C 6.7 24 比較例 10-14 b-4 無 無 增感色素C 6.8 54 比較例 10-15 c-4 無 無 增感色素C 6.5 48 比較例
含氮高分子α、親電子劑β表示以下之化合物。 [化 53]
[化 54] 163 201221585.; 由表ίο可知:使用本發明之色素的光 換效率之初始值為合格欠進 ' ' 句口格尺準’另外於經過300小時後之轉 換效。的降低率為3%以下,顯示出優異之耐久性。 <實驗11> 1.一氧化鈦分散液之調製 …於内侧塗佈有氟樹脂之内部容積為· mi之不鑛鋼 製谷器中加人二氧化欽微粒子(日本A刪丨丨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Degussa P-25) 15 g、水 45 g '分散劑(aldrich
公司製造、Tnron X-loo) i g、直徑為〇 5 _之氧化錯顆 粒(Nikkato公司製造)3〇 g,使用砂磨機(ΙΜΕχ c〇,㈤ 製造)而以150() rpm進行2小時之分散處理。自所得之分 散液過滤分離氧化_粒。所得之分散液中的二氧化欽微 粒子之平均粒徑為2.5 μηι。另外,藉由MALVERN公司製 造之Mastersizer (商品名)而測定粒徑。
2.及附有色素之氧化欽微粒子層(電極a)之製作 準備包覆有彳參雜氟之氧化錫的2〇 mmx2〇 mm之導電 性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c〇 GLASS-U、表 面電阻為約30 Ω/m2),於其導電層側之兩端(自端部起3 mm之寬度之部分)貼合間隔物用黏著帶後,使用破璃棒 將上述分散液塗佈於導電層上。於分散液之塗佈後,韌離 黏著帶,於室溫下風乾1日。其次,將該半導體塗佈破螭 板放入至電爐(Yamato Scientific. Co.,Ltd.製造之馬弗爐 FP-32型)中,於450°C下煅燒30分鐘。取出半導體塗佈 玻璃板而加以冷卻後’於表11所示之色素之乙醇溶液(滚 164 201221585^ 度為3χ10_4 mol/L)中浸潰3小時。將吸附有色素之半導 體塗佈玻璃板於4-第三丁基吡啶中浸潰15分鐘後,以乙 醇加以清洗’使其自然乾燥,獲得吸附有色素之氧化鈦微 粒子層(電極A)。電極A之色素增感氧化鈦微粒子層之 厚度為10 μιη,氧化鈦微粒子之塗佈量為20 g/m2。而且, 色素之吸附量根據其種類而為0.1 mm〇l/m2〜10 mmol/m2 之範圍内。 φ 3.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製作 將如上所述那樣而製作之色素增感電極A(20 mm><20 mm)與具有與其相同大小之始蒸鑛玻璃疊合。其次,利 用毛細管現象使電解質組成物滲入至兩玻璃之間隙中,將 電解質導入至氧化欽電極中。藉此而製作如圖1所示那樣 順次積層有由導電性玻璃所構成之導電性支撐體1 (於玻 璃之透明基板上設層有導電層者)、感光體2、電荷移動體 層3、由鉑所構成之相對電極4以及玻璃之透明基板(未 圖示)且藉由環氧系密封劑加以密封而成的色素增感太陽 春 電池。其中’於電解質組成物之黏度高而難以利用毛細管 現象使電解質組成物滲入之情形時,將電解質組成物加溫 至50¾ ’將其塗佈於氧化鈦電極上之後,將該電極於減壓 下放置而使電解質組成物充分浸透,除去電極中之空氣 後’疊合銘蒸鍍玻璃(相對電極)而同樣地製作色素增感 太陽電池。 變更色素而進行上述步驟,製作試樣編號11-1〜試樣 、編號11-28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作為各色素增感太陽電 165 201221585 池中所使用之電解質組成物,传 便用含有98 wt%之下述雜掙 四級鹽化合物以及2 wt%之峨的電解質組成物。,衣 [化 55] H3C-4°n-^ 4.光電轉換效率之測定 ,使5〇〇 w之氣氣燈(Ushi0 Inc.製造)之光通過ami 5 濾光片(Oriel公司製造)以及銳利濾波器(Kenk〇 L 37), 藉此而產生不含紫外線之模擬太陽光。該光之強度為7〇 mW/cm2。將該模擬太陽光於5〇工下照射至色素增感太陽 電池上,藉由電流電壓測定裝置(Keithley SMU238型) 而測定所產生之電。而且,亦測定於85°C下暗處保存1〇〇〇 小時後之轉換效率之降低率以及連續光照射500小時後之 轉換效率之降低率。將該些之結果示於表11中。 [表 11] 166 20122¾
表11
^根據表11可知:本發明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轉換效 率之初始值均顯示出高達6.8%以上之值。而且,於暗處保 存後以及連續光照射後,降低率均為12%以下,與比較^ 相比而言耐久性顯著提高。 、 <實驗12> 167 201221585 依照下述之方法而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進行評 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2中。 (1) 透明導電性支撐體之製作 作為感光性電極用支撐體,製作於表面塗氟之厚度為 0.4 mm之薄板之單面以2〇〇nm之厚度均勻地塗佈有導電 性氧化錫之薄膜而具有可撓性之透明導電性支撐體。 (2) 相對電極用導電性薄板之製作 於厚度為0.4 mm之聚醯亞胺製Kapt〇n (註冊商標) 薄膜之單面’藉由真空滅鍍法而均勻地包覆厚度為3〇〇nm _ 之鉑膜。表面電阻為5n/cm2。 (3) 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之調製 依照C. J. Barbe等人之美國陶瓷學會會刊(j Am Ceramic Soc.)第80卷,第3157頁之論文中所記載之製造 方法,鈦原料使用四異丙醇鈦,將於高壓釜中之聚合反應 溫度設定為23G°C,合成二氧化鈦濃度為u wt%之銳鈦^ 型二氧化鈦之分散液。所得之二氧化鈦粒子之一次粒子的 尺寸為10 nm〜30細。將所得之分散液放入至超離心分# 機中,將粒子分離’將凝聚物加以乾燥後,於瑪竭研蛛上 加以粉碎而獲得白色粉末之半導體微粒子a。於水與乙腈 之體積比為4: i而所構成之遂合溶劑剛ml中,以每1〇〇 ml溶劑巾為32 g之濃度添加半導體微粒子&,使用自轉/ ^轉併用式混合調節器而均勻地分散、混合。其結果,所 得之白色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成為% N · —2〜⑼N · s/m2之高黏度之糊狀’可知具有適於直接用於塗佈之液體 168 201221585r 物性。於s式樣編號12-6中,於每100 ml溶劑中調配7 7 g 之平均分子量為50萬之聚乙二醇(PEG)粉末。於其他之 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中並未添加半導體微粒子以外之固形 物。 (4) 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中之固形物之測定 藉由敷料器將分散液塗佈於厚度為19 盔驗玻 璃之基板亡,以40μιη〜70μιη之厚度進行塗佈二室溫 下使其乾燥1小時。其後,於空氣中、35〇。〇下進行0.5小 加^ ’敎加熱前後之重量變化,結果所述試樣編號 半严微粒子以外之固形物含量$ 1%。除此以外 式樣的半導體微粒子以外之固形物含量為〇.3%。 (5) 半導體微粒子層之製作 塗佈3二準=透Γ導電性支撐體上’藉由敷料器而 开4 +魏散液,於室溫下乾燥1小時,藉此 ^ μΐϊ1〜70叩1之均勻厚度的塗佈層。另外,辑由 =中,载之條件對該塗佈層進行處理,製作用以^表 之之夕孔質半導體微粒 、增 終的平均膜厚均為一〜7μιη:料導體咖子層之最 (6) 色素吸附溶液之調製 將下述表12中所示之色素,以色素濃 比為C方式溶解於乾燥之乙腈:第三丁‘乙醇 莫耳/’并1之混合溶劑中。於該色素溶液中,以成為〇 〇積 莫二/升 < 濃度之方式而溶解作為:f 〇.吻 -C6H4.〇_(CH2CH2_〇)3_(CH2)^ 169 201221585^ 石黃酸衍生物,調製色素吸附用溶液。 (7) 色素之吸附 將塗δ又有上述多孔質半導體微粒子層之基板浸潰於上 述之吸附用色素溶液中,於攪拌下、4(rc下放置3小時。 如上所述而使色素吸附於半導體微粒子層上,製作感 光層中所使用之色素增感電極(感光性電極 (8)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製作 刮去吸附有色素多孔質半導體微粒子層,形成受光面 積為1.0cm2 (直徑約l.lcm)之圓形感光性電極。對於該 電極,插入熱壓接性聚乙烯薄膜製框型間隔物(厚度2〇 μιη)而疊合相冑電極之㈣錢玻璃|板,㈣隔物部分加 熱至120°C而對兩個基板進行壓接。另外,藉由 接著劑對單元之邊緣部進行密封。通過於相 的角部預先設置之電解雜制小孔,毛細管現象使 作為電解液之由後述之任意咪唑鏽離子E1〜咪唑鏽離子 E4/碟=5G : 1(重量比)的組成而構成之室溫溶鹽自基板之 小孔而滲入至電極間之空間。
El : 1,2-二曱基-3-丙基η米哇鏽破鹽 Ε2 · 1-丁基-3 -甲基°米°坐錯破鹽 Ε3 : 1-甲基-3-丙基味唾鑌峨鹽 Ε4 :丨,3-二(2·(2_(2_曱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味唾錯 露點
以上之單元組裝步職铸餘从步料於上述之 1C之乾燥空氣中實施。於溶鹽之注人後,於真空下 170 201221585 ^ 〆 V 裊 對該單元進行數小時之吸引而進行感光性電極以及包含熔 鹽之單元内部的脫氣’最終以低熔點玻璃而封上小孔。藉 此製作順次積層有導電性支撐體、吸附有色素之多孔質半 導體微粒子電極(感光性電極)、電解液、相對電極以及支 撐體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9)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評價 於500W之氙氣燈(Ushio Inc.製造)上安裝太陽光模 擬用校正濾光片(Oriel公司製造AM1.5direct(商品名)), 自多孔質半導體微粒子電極(感光性電極)之側對上述色 素增感太陽電池照射入射光強度為1〇〇 mW/cm2之模擬太 陽光。元件密接固定於恆溫裝置之平台上,將照射中之元 件之溫度控制為50〇C。使用電流電壓測定裝置(Keithley 公司製造之電源量測單元238型(商品名)),藉由1〇 mV/sec之定速掃描施加於元件上之dc電壓,測定元件輸 出之光電流,藉此測定光電流·電壓特性。將藉此而求得之 上述各種元件之能量轉換效率(η),與單元之構成要素(半 導體微粒子、増感色素)之内容一同記載於表12中。亦測 定了連續光照射24小時後之轉換效率之降低率^將該些之 結果示於表12中。 — [表 12] 171 201221585 表12
如表12所不可知:於導電性高分子製之導電性支撐體 上形成吸附有本發明之色素的纽質半導體微粒子廣之情 形時,獲得具有實用水準之光電轉換效率的色素增感太陽 電池(試樣編號12-1〜試樣編號12-15以及試樣編號12-25 〜試樣編號12‘27)。特別是於將半導體微粒子以外之固形 172 201221585
物含里為0.3%之分散液塗佈於支撐體上,於i20°C〜150°C 下進行熱處理然後照射紫外線,其後吸附本發明之色素而 製作夕孔質半導體微粒子層之情形時,光電轉換效率變得 咼至5%以上(試樣編號12-1〜試樣編號12-5、試樣編號 12-10〜試樣編號12_12、試樣編號12_25〜試樣編號 12-27)。 而且,藉由將固形物之含量為1.0 wt%之分散液塗佈 ^ 於導電性高分子製之支撐體上並進行加熱而製作多孔質半 導體微粒子層’於吸附本發明之色素之情形時,獲得與吸 附比較色素之情形相比而言更高之轉換效率的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試樣編號12-6與試樣編號12-16〜試樣編號12-24 之比較)。另外,於使用比較色素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情 形時’連續光照射後之轉換效率之降低率高至37%以上, 相對於此,於使用本發明之色素的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情 形時’連續光照射後之轉換效率之降低率為8%以下,耐 久性優異。 # <實驗13> 使用於由 Epikote 828 ((商品名)、japan Ep〇xy Resins co·,Ltd製造)、硬化劑以及塑膠糊劑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 中大致均句地分散有直徑為25 μηι之玻璃球體而成的密封 劑糊劑作為 < 實驗11 >之環氧系密封劑,除此以外同樣地 進行而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進行光電轉換效率之測定。 將藉此而求得之各色素增感太陽學電池的轉換效率 (η)、於85°C下、暗處保存1000小時後之轉換效率之降 173
201221585 « W »H 低率、以及連續光照射500小時後之轉換效率之降低率示 於表13中。 、 [表 13] 表13 试樣編號 金屬錯合物色素 轉換效率 (%) 暗處保存後之轉 換效率降低率(%) 速續光照射彳4之ΐΐ換效— 率降低率(%)' 備考 13-1 D-1-lla 7.1 5 8 _本發明_ 本發明_ 13-2 D-1-llb 7.5 3 7--- 13-3 D-l_12a 5.4 5 8 - 13-4 D-l-12b 7.3 3 7 - 13-5 D-l-14b 7.5 4 6 - 13-6 D-l-15b 7.5 3 5 _ 太杯RR 13-7 D-l-16b 7.4 4 4-- 13-8 D-l_17b 7.5 5 3 太絡日曰 13-9 D-M8b 7.6 4 4 _ 本發明 13-10 增感色素A 6.0 52 38 th龄制 13-11 增感色素B 5.6 59 36 " 13-12 增感色素c 6.2 43 28 — 比較例 根據表13可知:本發明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轉換效 率之初始值均顯不出南達7.1%以上之值。而且,於暗處保 存後以及連續光照射後,降低率均為8%以下,與比較例 相比而言耐久性優異。 <實驗14> 使用藉由溶膠-凝膠法而調製之Ti〇2懸浮液,藉由絲 網印刷而將Ti02之多孔質層塗佈於FTO玻璃上,於450°C 下進行煅燒。將該附有Ti02多孔質層之FTO玻璃基板浸 潰於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或比較用增感色素之1〇-4 mol/L乙醇溶液中,藉此使色素吸附於Ti02多孔質層上。 另外,將100 mg之2,2’,7,7’-四(二苯基胺基)_9,9·-螺二 174 201221585
!· U 第浴解於5 ml之氣仿中。將所得之溶液輕輕地塗於所述附 有Ti〇2多孔質層之FTO玻璃基板之表面上,藉此使該溶 液滲入層之細孔内。其次,將溶液之一滴直接置於所述附 有Ti〇2夕孔質層之FTO玻璃基板之表面而於室溫下進行 乾燥。其次,將所述附有Ti〇2多孔質層之FT〇玻璃基板 女裝於蒸鍍裝置上,藉由約1〇-5毫巴之真空下之熱蒸鍍而 進一步设置厚度為100 nm之2,2’,7,7'-四(二笨基胺基)_9,9,_ φ 螺二第之層。進一步於蒸鍍裝置内,於該所述附有Ti〇2 多孔質層之FTO玻璃基板(包覆支撐體)上包覆厚度為 200 nm之金層而作為相對電極。 將如此而調製之試樣安裝於包含高壓燈、遽光片、透 鏡以及裱背之光學裝置中。藉由濾光片之使用^及透鏡之 移動可改變強度。於金層與Sn〇2層附上接點,安裝照射 試樣時之電流測定裝置。為了進行測定,使用適當之光學 濾光片而將波長不足430 nm之光阻斷。另外,以使放射 線之強度大致與約1000 W/m2 —致之方式調整裝置。 • 於金層以及Sn〇2層附上接點,而且於照射試樣時將 兩接點連接於電位自調器(p0tenti〇stat)上。未施加外部 電壓而於使用有比較用增感色素之試樣(比較例)中產生 約90 nA之電流,但於使用有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之 試樣(實例)中產生約190 nA之電流。於任意之試樣之情 形時均為若不照射則電流消失。 <實驗15> 於與日本專利特開2000-90989之實例1同樣之製成之 175 201221585. 縱列式單元中,可確認與比較用色素相 金屬錯合物色素之轉換效率高。 。本發月之 <實驗16> 〇猎由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日本專利特開2003-217688 號A報之圖1所示之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 •^先,將異丙醇鈦125 ml滴加至〇丨Μ麟酸水溶液 (ishid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75〇 ml中於肋艺下 i口熱8小時而使其進行水解反應,藉此調製溶膠液。將所 付之溶膠液於鈦製高壓爸中於25(rc下保持15小時,使粒籲 子成長’其後,進行3G分鐘之超音波分散,藉此獲得包含 平均一次粒徑為2〇 nm之氧化鈦粒子的膠體溶液。 …將所得之包含氧化鈦粒子之膠體溶液,於蒸發器中緩 ,/農縮直至氧化鈦成為10wt%H,然後添加以相對於 氧化鈦之重量比計而言為4〇%之求y工千k夕/卜口―小 (Kishid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 200000)而進行授拌,藉此獲得分散有氧化鈦粒子之懸浮 液。 〜 、於作為透明導電膜2之形成有Sn〇2膜之玻璃基板1 的透明導電膜2側’藉由刮刀成形法而塗佈所調製之氧化 鈦懸浮液,獲得面積為10 mmxl〇 mm左右之塗膜。將該 塗膜於1。20。(:下進行3G分鐘之預乾燥,進__步於氧氣環境 下、500°C下進行30分鐘之煅燒,形成成為第i層多孔質 光電轉換層4之第1層多孔質半導體層的膜厚為1〇_左 右之氧化鈦膜。 176 201221585 八人將市售之氧化敛微粒子(Tayca公司製造、產 j為TITANIX JA]、粒把約18〇 nm) 4 〇 g與氧化鎂粉 末(KlShldMt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4 g加入至策德水 mi巾’以鹽酸而調整為pH=l。另外,添加氧祕顆 粒’以塗料麟H對該混合溶液贿8小時之分散處理後 除去顆粒。其後,添加以相對於氧化鈦之重量比計而言為 40=之水V工千k v儿㈤趾化學股份有限公
,造、重量平均分子量:2_⑻)拌藉此獲 斗寸分散有氧化鈦粒子之懸浮液。 於第1層多孔質半導體層之形成有氧化鈦膜的玻璃基 板/之第1層纽質半導體層上,藉由刮刀絲法而塗佈 所調製之氧化鈦懸浮液,獲得塗膜^將該塗膜於8叱下進 ^亍2〇分鐘之預乾燥,進—步於氧氣環境下、約·^下進 行60分鐘之職,形成成為第2層纽質光電轉換層5 之第2層多孔質半導體層的膜厚為η师左右之氧化欽膜 1。測定多孔質半導體層之霧度率,結果為84%。 、 作為於短波長侧具有吸收光譜中之最大感光度吸收 長區域的色素(第i色素),將下述式所表示之部花青秀 素S-2溶解於乙醇中,調製濃度為3χ1〇-4莫耳/升之\ 素之吸附用色素溶液。 ' 177 201221585^ [化 56] S-2
使具有透明導電膜2與多孔質半導體層3之玻璃基板 1浸潰於加溫至約50〇c之第i色素之吸附用色素溶液中1〇 分鐘’使第1色素吸附於多孔質半導體層3。其後,藉由 無水乙醇對玻璃基板1進行數次清洗,於約60°C下進行約 20分鐘之乾燥。其次,使玻璃基板1於〇·5 N-鹽酸中浸潰 約10分鐘,其後以乙醇加以清洗,使吸附於第2層多孔質 半導體層上之第1色素脫附。另外,使玻璃基板1於約60°C 下乾燥約20分鐘。 其次’作為於長波長側具有吸收光譜中之最大感光度 吸收波長區域的色素(第2色素),將比較用色素或本發明 之金屬錯合物色素溶解於乙醇中,調製濃度為3χ1〇_4莫耳 /升之第2色素之吸附用色素溶液。 將具有透明導電膜2與多孔質半導體層3之玻璃基板 ^於室溫、常壓下浸潰於第2色素之吸附用色素溶液中15 分鐘,使第2色素吸附於多孔質半導體層3上。其後,藉 由無水乙醇對玻璃基板丨進行數次清洗,於約6〇。〇下使其 乾燥約20分鐘。此處’測定多孔質半導體層之霧度率,結 178 201221585 果為840/0 (使用比較用色素之情形)、85% (使用本發 金屬錯合物色素之情形)。 其次,於3-曱氧基丙腈溶劑中溶解二曱基丙基咪唑鑷 以使其/辰度成為0.5莫耳/升,溶解埃化鐘以使其濃度 成為0.1莫耳/升,溶解碘以使其濃度成為〇〇5莫耳/升, 调製氧化還原性電解液。將具有吸附有第丨色素與第2色 素之多孔質半導體層3的玻璃基板1之多孔質半導體層3 % 側、與由具有鉑作為對向電極層8之ITO玻璃所構成之相 對電極侧支樓體20的鉑側以對向之方式而設置,於其間注 入所調製之氧化還原性電解液,藉由環氧系樹脂之密封材 料9將周圍加以密封,完成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 而且’將第2層多孔質半導體層設為與第1多孔質半 導體層相同之層,亦即使用形成第1多孔質半導體層之氧 化鈦懸浮液而形成第2層多孔質半導體層,除此以外與氧 化鈦膜1同樣地製成氧化鈦膜2,使用其而同樣地製作太 陽電池’進行評價。多孔質光電轉換層之霧度率為15%(使 * 用比較用色素之情形)、16% (使用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 素之情形)。 將藉由測定條件:AM-1.5 ( 100mW/cm2)而評價所得 之太陽電池的結果示於表14中。將轉換效率為3.5%以上 之情形表示為◎,將2.5%以上且不足3.5%之情形表示為 〇,將2.0%以上且不足2.5%之情形表示為△’將不足2.0% 之情形表示為x。 [表 14] 179 201221585 . 表14
亦有。本發Θ之色素之光電轉換效率優異,於該系統内
<實驗17>
使用硬質玻璃珠,藉由塗料麟器而使市售之氧化欽 立一 Ta>^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平均粒徑為20 nm) 4.0 g 與二乙二醇單〒峻20 ml分散6小時後除去顆粒,製成氧 化鈦,浮液。其次,使關膽魏化鈦料液塗佈於預 先附著有氧化錫導電層之玻璃板(電極層)上,於1〇〇。匸 下進行30分鐘之預乾燥後,於電爐中、5〇〇它下進行4〇 分鐘之煅燒,於玻璃板上形成氧化鈦膜(半導體材料)。與 此分開地將本發明之增感色素或比較色素溶解於乙醇中而 獲得光增感色素溶液。 該光增感色素溶液之濃度為5χ1〇-4莫耳/升。其次,於 該溶液中放入形成有膜狀氧化鈦之所述玻璃板,於6(rc下 進行60分鐘之色素吸附後,進行乾燥,藉此於玻璃板上形 成由半導體材料以及光增感色素所構成之光電轉換層(試 樣A)。於所述試樣A之光電轉換層上塗佈作為電洞傳輪 材料之聚乙烯咔唑(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之甲笨溶 液(1%) ’進行減壓乾燥而形成電洞傳輸層(試樣B)。將 180 201221585^ 作為分子間電荷移動錯合物之乙基咔吐195 g以及5硝基 奈醌2.03 g溶解於1〇〇 mi丙酮中,將所得之溶液反覆塗佈 於试樣B之電洞傳輸層上而形成傳導層。其次,於傳導層 上蒸鍍金電極(相對電極)而獲得光電轉換元件(試樣c)。 藉由太陽光模擬器對所得之光電轉換元件(試樣c)照射 100 W/m2之強度之光。將結果示於表15中。將轉換效率 為1.5%以上之情形表示為◎,將1〇%以上且不足15%之
情形表示為〇 ’將G.5%以上且不足丨〇%之情形表示為△, 將不足0.5%之情形表示為X。 [表 15] 表15
可知本發明之色素之光電轉換效率優異,於該系統内 亦有效。 <實例18> (1)第1光電轉換層之形成 使用硬質玻璃珠,藉由塗料授拌器而使市售之氧化欽 粒子(T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平均粒徑為3g譲) 與二乙=龄早曱喊2〇 ml分散6小時後除去顆粒,製成氧 化鈦懸/禮纟-欠’使㈣刀將該氧化鈦懸浮液塗佈於預 181 201221585 先附著有氧化錫導電層之玻璃板上,於l〇〇°C下進行30分 鐘之預乾燥後’於電爐中、500°C下進行4〇分鐘之煅燒, 獲得附有氧化鈦膜之玻璃板。 與此分開地將下述S-3所表示之色素[順_二硫氰基小-雙(2,2’_聯》比咬-4,4’-二甲酸酸)釕, cis-dithiocyanine-N-bis(2,2'-bipyridyl-4,4'-dicarboxylic acid) ruthenium]溶解於乙醇中。 [化 57] S-3
該色素之濃度為3xlG·4 mol/L。其次,於該溶液中a
入形成有膜狀氧化鈦之所述玻璃板,於6(rc下進行^ 鐘之色素吸附後使其乾燥,獲得本發明之第丨 (試樣A)。 电轉換/ (2)第2光電轉換層之形成 使用玻璃珠,藉由塗料雜ϋ而使市售之氧化 (Kishida化學、平均粒徑為100nm)(“與二乙二 曱醚20 ml分散8小時後除去顆粒,製成氧化镇懸早 其次,使用刮刀將該氧化鎳懸浮液塗佈於附著有&化錫導 182 201221585ir 電層之玻璃板上,於100 C下進行3〇分鐘之預乾燥後,於 300°C下進行30分鐘之烺燒,獲得附有氧化鎳膜之玻璃板。 與此分開地將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或比較用色素 溶解於二甲基亞颯中。 5玄色素之浪度為1x10 4 mo 1/L。其次,於該溶液中放 入形成有膜狀氧化鎳之所述玻璃板,於7〇它下進行6〇分
鐘之色素吸附後加以乾燥,獲得本發明之第2光電 層 (試樣B)。 'S (3)使試樣B位於所述試樣a上。於該些2個電極 .之間放入液體電解質,藉由樹脂將其側面密封後,安裝導 線,製成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元件構成C)。另外^液 體電解質使用於乙腈/碳酸乙二酯之混合溶劑(體積比為 1:4)中溶解四丙基碘化銨與碘以使各自之濃度成為〇46 mol/L、0_06 mol/L 而成者。 而且,使用具有所述試樣A作為其中一個電杨、承載 有鉑作為相對電極之透明導電性玻璃板。於2個電極1間 放入液體電解質,藉由樹脂將其側面密封後,安裴導線: 製成比較用之光電轉換元件(元件構成D)。 藉由太陽光模擬器對所得之光電轉換元件(試樣c以 及試樣D )照射1000 W/m2之強度之光。將轉換效率為6 以上之情形表示為◎,將6.0%以上且不足6.5%之产來表 示為〇,將5.0%以上且不足6.0%之情形表示為Λ,足 5.0%之情形表示為X。 : [表 16] 183 201221585“ 表16
可知本發明之色素之光電轉換效率優異,於該系統内 亦有效。 <實驗19> 對製作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210390中所記載 _ 分子電解質的色素增感型太陽電池之例加以說明。之问
製作氧化欽膜之塗液是使用玻璃珠,藉由塗料 使市售之氧化鈦粒子(Tayca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穿】造、益 品名AMT-600、銳鈦礦型結晶、平均粒徑為3〇商 面積為50 m2/g) 4.0 g與二乙二醇單甲醚2〇⑹^散,表 時,除去顆粒而調製氧化鈦懸浮液。使用制 y ,J> ,, J 々,Μ 1 1 lirr]
左右之膜厚、1G mmxlG mm左右之面積,於以 明導電膜而製作於玻璃基板i上之基板上,將該氧化= 祕塗佈於透明導電_,於觸。c下妨Μ分鐘之預^ 於赋下、氧氣下锻燒4〇分鐘,其結果製作乙 為8 μηι左右之氧化鈦膜a。 3增ϋ使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或比顧色素以 莫耳/狀濃度簡於無水6醇巾㈣條附用 吸附聽素溶液、上述所得之具有氧化鈦膜與 透明導電叙透喊板分職人至容器巾,於桃下使Α 184 201221585 時,藉此而錢色素。其後,11由無水乙醇進 β冼,於約60°C下乾燥約20分鐘。 其-欠,高分子化合物使用如下之單髀罝 (=)所麵之甲基_酸料單體單元中,r•為甲^式 =魏乙錄與2«環氧邮基為 丁烷四基構成。 [化 58]
通式(105)
[於式中,R為甲基,A為以碳原子與酯基鍵結之殘基, η為2〜4 〇 ] 使該單體單元以2 0 w t %之濃度溶解於碳酸丙二酯(以 下η己载為PC)中,而且,使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之偶氮雙異 丁腈(AIBN)以相對於單體單元而言為1 wt%之濃度而溶 解,製作單體溶液。使該單體溶液含浸於上述氧化鈦膜中 的順序如下所示。 於真空容器内設置境杯等容器,於其中放入具有所述 透明導電膜而吸附有色素的透明基板上之氧化鈦膜A,藉 由疑轉泵而以約10分鐘抽成真空。一面將真空容器内保持 為真空狀態一面將單體溶液注入至燒杯内,含浸約15分鐘 185 201221585 早體錢充分地滲人至氧化財。設置聚 、、/ET膜與魏而藉*冶具進行岐。其後,於約 下進行30分鐘之加#,使其熱聚合而製作高分子化合 其次’製作於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浸之氧化還^性 5。氧化還原性電解液是以聚碳酸(pc)⑽劑,^ 解濃度為0_5莫耳/升之破化鐘與濃度為〇 〇5莫耳 诚 而製作。於該溶液中浸潰上述之氧化鈦膜A中所製作之;; 分子化合物約2小時,藉此於高分子化合物中滲 =
原性電解液而製作高分子電解質。 $ 其後’ a又置具有始膜之導電性基板,藉由環氧系密 劑將周圍密封而製成元件Α。 μ '
而且’於使氧化鈦膜Α吸附色素後,並不進行上述之 單體含浸處理,將以PC為溶劑而溶解濃度為〇 5莫耳/升 之破化裡與濃度為0.05莫耳/升之碘所製$之氧化還原電 解液直接注入至相對電極之間’進行密封而製成元件B。 使用元件A、元件B,藉由太陽光模擬器而照射1〇〇〇 w/m2 之強度之光。將結果示於表17中。將轉換效率為3 5%以 上之情形表示為◎,將2.5%以上且不足3.5%之情形表示 為〇 ’將2.0%以上且不足2.5%之情形表示為△ ^將不I 2.0%之情形表示為X。 [表Π] 186 201221585 表17 試樣编號 元件 色素 轉換效率 備考 17-1 A D-l-12b ◎ 本發明 17-2 B D-l-12b @ 本發明 17-3 A 增感色素A X 比較例 17-4 B 增感色素A Δ 比較例 可知由於使用本發明之色素,因此光電轉換效率優 異,於該系統内亦有效。 _ 〈實驗20> (光電轉換元件之製作) 以如下所示之方式而製作圖1所示之光電轉換元件。 於玻璃基板上’藉由濺鍍摻雜有氟之氧化錫而形成為 透明導電膜’藉由雷射對其進行劃線,將透明導電膜分割 為2個部分。 其次,於由水與乙腈之體積比為4: 1而所構成之混合 溶劑100 ml中調配32 g之銳鈥礦型氧化鈦(曰本Aerosii 鲁 &司製造之P_25 (商品名))’使用自轉/公轉併用式混合調 節器而均勻地進行分散、混合,獲得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液。 將該分散液塗佈於透明導電膜上,於5〇〇。〇下進行加熱而 製作受光電極。 … 其後’同樣地製作以40 : 6〇 (重量比)含有二氣化石夕 與金紅石型二氧化鈦之分散液,將該分散液塗佈於所 二又,電極上’於Wc下進行加熱而形成絕緣性多孔 體。其次,形成碳電極作為相對電極。 --人’於下述表18巾所記載之增感色素(多種混合或 187 201221585 單獨)之乙醇溶液中’浸潰上述形成有絕緣性多孔體之玻 璃基板5小時。將染著有増感色素之玻璃浸潰於4-第三丁 基π比β定之10%乙醉》容液中30分鐘,然後藉由乙醇進行清 洗而使其自然乾燥°如此而所得之感光層之厚度為10 μιη,半導體微粒子之塗佈量為20 g/m2。電解液使用碘化 二曱基丙基咪唑鏽(0.5mol/L)、碘(0.1 mol/L)之曱氧基 丙腈溶液。 (光電轉換效率之測定) 使500 W之氙氣燈(Ushio Inc.製造)之光通過AM1.5G 濾光片(Oriel公司製造)以及銳利濾波器(KenkoL-42、 商品名)而產生不含紫外線之模擬太陽光。該光之強度為 89 mW/cm2。對所製作之光電轉換元件照射該光,藉由電 流電壓測定裝置(Keithley 238型、商品名)而測定所產生 之電。將藉此而求得之測定光電化學電池之轉換效率之結 果示於下述表18中。結果將轉換效率為7.5%以上之情形 評價為◎,將7.3%以上且不足7.5%之情形評價為〇,將 7.1%以上且不足7.3%之情形評價為△,將不足7.1%之情 形評價為x。 [表 18] 201221585 表18 試樣 No. 增感色素1 (吸附溶液濃度XHT4 mol/L) 增感色素2 (吸附溶液濃度X1 O'4 mol/L ) 轉換效率 備考 18-1 增感色素D (1) D-l-12b (0.1) ◎ 本發明 18-2 增感色素D (1) D-l-17b (0.5) ◎ 本發明 18-3 增感色素D (1) D-l-17a (o.l) ◎ 本發明 18-4 增感色素E (1) D-l-12b (0.1) ◎ 本發明 18-5 增感色素E (1) D-l-17b (0.5) ◎ 本發明 18-6 增感色素E (1) D-l-17a (0.1) ◎ 本發明 18-7 增感色素D (1) 增感色素A (0.1) X 比較例 18-8 增感色素E (1) 增感色素A (o.l) X 比較例 18-9 增感色素D (1) 無 Δ 比較例 18-10 增感色素E (1) 無 Δ 比較例 增感色素D、增感色素E之結構如下所示。 [化 59]
增感色素D
COOH
增感色素E 189 201221585..
HOOC
使用本發明之色素而製作之電化學電池如上述表18 所示那樣於將本發明之金屬錯合物色素與其他色素組合使 用之情形時,轉換效率顯示出高達7 5%以上之值。相對於 此,於並不使用本發明之色素之比較例中,即使於組合使 用其他色素之情形時,轉換效率不足7 3%而並不充分。 基於所述實施態樣而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若我們 並未特別指定則並非於說明之任意細節部分中對我們的發 明進仃限定’應該並不違反騎之巾請專利範财所示之 發明的精神與範圍地範圍廣泛地進行解釋。 本申請案主張基於2010年8月3日於日本提出申請之 曰本專利特願2010-174740的優先權,該專利申請荦 露之内容概作為频㈣如轉入為本制 載之一部分〇 °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模式性地表示藉由本發明而製造之光電轉換 件之一實施態樣之截面圖。 、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導電性支撐體 2:感光體層(半導體膜)/感光體 201221585^ 3:電荷移動體層 4 :相對電極 5 :受光電極 6 :電路/外部電路 10 :光電轉換元件 21 :色素 22 :半導體微粒子/導電性微粒子 100 :光電化學電池
191

Claims (1)

  1. 20122158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金屬錯合物色素 示之配位基LL1 : [化1] 其含有下述通式(I)所表
    通式(I)
    、甬i中立R及R2獨立地表示下述通式(π〕 ίΓΐ獨:,所表示之二價基; I π 也表不早鍵,或者表示由選自由亞乙;fc H乙綠及衫基簡叙群組的至少丨種 共軛鏈; R3及R4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炫基、稀基、块基、炫 氧基、烧硫基、絲、芳氧基、芳硫基、絲、雜環基、 或鹵素原子;
    R;與R”獨立地表示取代基; A1與A2獨立地表示酸性基或具有酸性基之基; nl及n2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 n3及n4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 此處, 於nl為1以上時,R’亦可與L1連結而形成環,於nl 為2以上時,R’彼此之間可相同亦玎不同,亦可相互連結 而形成環; 於n2為1以上時,R”亦可與L2連結而形成環,於n2 192 201221585ια 為2以上時,R''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亦可相互連結 而形成環; 於nl及n2均為1以上時,R'與R"亦可連結而形成環]; [化2]
    193 201221585. [於通式CQ)〜通式⑽中,Β】〜β37獨立地表示 週期表的16族的原子; 咏/〜^及R,9〜R57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錄、烯基、 =其絲基、魅基、芳基、耗基、芳硫基、胺基、 雜壤基、或齒素原子; 其中,R 與 R31、R10 與 R33、R15 與 r34、r19 盘 r37、 L 與 nqR43、R2、R43、R4>R48、R5^R5I、 與mR、R55、R5、R56、R5、R57^_t ml〜ml9獨立地表示1〜5之整數; 所述通式⑻〜通式(XX)中左側的鍵位於所述通 中的Ll或L2侧,直接或者經由以或L2而與該〇比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 含有所述通式(D所表示之配位基LL,的金屬錯合物色 ^下述通式(XXI)而表示: M(LLl)r(LL2)s(Z)t · CI 通式(XXI) 通式(XXI)中,Μ表示金屬原子; LL2與通式(1)所表示之LL1同義; 基; 表示下述通式(XXII)所表示之二牙或三牙配位 Z表示單牙或2牙之配位基 r表示1〜3之整數; 194 201221585 s表示0〜2之整數; t表示〇〜4之整數; 子之(χχι)中的心必須抗衡離 [化3]
    LL2
    通式(XXII) 立地表示下述通 [於通式(XXII)中,V1、V2及V3 式(XXIII)所表示之基; R〜R5獨立地表示取代基; n5〜n7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 n8與n9中的
    ⑽〜nl〇獨立地表示〇〜3之整數,其中 至少一個是1以上之整數; p表不0〜2之整數; 此處, 於n5為2以上時,R33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 可形成環; J 於為2以上時’ R34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 可形戒環; 於n7為2以上時’ R35彼此之間可相同亦可不同, 可形成環; ' 195 201221585 於n5及n6均為1以上時,R33與R34亦可連結而形成 環; 於n6及n7均為1以上時,R34與R35亦可連結而形成 環; 於n5及n8均為1以上時,R33與V1的L3亦可連結而 形成環; 於n6及n9均為1以上時,R34與V2的L3亦可連結而 形成環; 於n7及nlO均為1以上時,R35與V3的L3亦可連結 而形成環]; [化4] L 通式(XXIII) [於通式(XXIII)中,L3表示單鍵、亞烯基、亞炔基、 亞芳基、亞雜芳基、或由該些基的組合而構成的二價連結 基; A3表示酸性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 中戶斤述 Μ 是 Ru、Os、Rh、W、Re、Pt、Fe、Cu、Ir、Pd、 或Co。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 中所述Μ是Ru。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 196 201221585 中所述r為1,s為1。 屬錯6合Si青專:f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項所述之金 色素,其中所述L1及L2均為單鍵。 屬伊ϋ中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6項中任-項所述之金 ?色素’其中所述LL2以下述通式(χχιν)而表示: [化5]
    通式(XXIV) [於通式(XXIV)中,V1、V2、R33、R34、n5 及 n6 與 、式(XXII)的 v1、V2、R33、R34、n5 及 n6 同義]。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素,其 所述LL2以下述通式(χχν)而表示: [化6]
    通式(XXV) [於通式(XXV)中,Α7及Α8獨立地表示羧基]。 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金 錯合物色素,其中所述Ζ是異硫氰酸酯、異氰酸酯或異 石西氰酸酯。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197 201221585 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所述Ri及R2分別獨立為通式(π)、 通式(V)、通式(VIII)、通式(ΧΙ)、通式(XIV)、通 (XVII)或通式(XX)所表示之基。 χ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至第1G項中任—項 金屬錯合物色素’其中n3、n4均為〇。 圍第?項:广件用色素,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 13. -種光電轉換元件’其含有藉 專刺 第1項至第12項中任-項所述之金屬錯合物色;= 半導體微粒子。 W而增感的 項至1 第4·12—電轉換元件,其含有如”專利範圍第1 與下述通式⑺所衫之金屬錯合物色素的至少^種 (2) M ^LLl〇1)mioi(LL102)ml02(X)m]〇3 . CI101 [於ίΐ (2)中,Μ""表示金屬原子, LL1Q1是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2牙 LL1G2是下述通式(4)所表示之二’ X與通式UXI)之z同義,八3牙之配位基, 可相:二一 同亦為2時,f可相 198 201221585 其中,mlOl與!!!^〗中的至少一方為丨以上之整數, ml〇3表示〇〜3之整數,於ml03為2以上時Γχ可 相同亦可不同,且X彼此之間亦可連結, CI⑼表示為了中和通式⑵中的電荷*必須抗衡離 子之情形時的抗衡離子]; [化7]
    通式(3) [於通式(3)中,汉⑻及ri〇2 或具有酸性基之基, ^及R1Q4分職域表示取代基, R105及… L101 分別獨立地表示酸性基
    R分職立地絲絲、芳基 及L102分別獨立地表示 ^雜祕, 炔基及2價之雜環基所構成之 =基、亞乙 軛鏈, 種所構成的共 al及a2分別獨立地表示〇〜3 上時,R101可相同亦可不同, f數’於al為2以 同亦可不同, ' 為2以上時,R102可相 Μ及b2分別獨立地表示〇〜 上時,R103可相同亦可不同 1數’於Μ為2以 b2為2以上時,Ri〇4可相 相互連結而形成環,於 相门亦可不同且亦可相互連結而形 199 201221585 成環,於Μ及b2均為1以上時,R1G3與R1G4亦可連結而 形成環, dl及d2分別獨立地表示0〜5之整數, d3表示0或1]; [化8]
    通式(4)
    [於通式(4)中,Za、Zb及Zc分別獨立地表示與N =C、C = N-C、C = N —同形成5員環或6員環所必須的 非金屬原子群, c表示0或1]。 15. —種光電化學電池,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 項或第14項所述的光電轉換元件。 200
TW100127422A 2010-08-03 2011-08-02 Metal complex pigmen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TW20122158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4740 2010-08-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1585A true TW201221585A (en) 2012-06-01

Family

ID=4555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422A TW201221585A (en) 2010-08-03 2011-08-02 Metal complex pigmen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21717B2 (zh)
TW (1) TW201221585A (zh)
WO (1) WO201201786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3085A (zh) * 2012-11-28 2013-03-27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2′-(2,2′-联吡啶-4,4′-二次甲基)二丙二腈及其取代物的合成方法
CN112774869A (zh) * 2020-12-25 2021-05-11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黄铁矿抑制剂及其制备和在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中的应用
TWI754097B (zh) * 2015-09-15 2022-02-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n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用的塗佈液、製造n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的方法及製造場效電晶體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9892B2 (ja) * 2012-10-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増感色素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5992389B2 (ja) 2012-11-16 2016-09-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色素増感太陽電池、金属錯体色素、色素溶液、色素吸着電極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5220262A (ja) * 2014-05-14 2015-1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WO2016041802A1 (en) 2014-09-16 2016-03-24 Cynora Gmbh Light-emitting layer suitable for bright luminescence
PL238407B1 (pl) * 2015-01-05 2021-08-16 Synthex Tech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Pochodne benzo[1,2-b:4,5-b’]difuranu jako związki do syntezy kompleksów rutenowych, kompleksy rutenowe zawierające pochodne benzo[1,2-b:4,5-b’]difuranu jako ligandy i sposoby ich wytwarzania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6198B2 (en) * 2006-02-08 2012-01-31 Shimane Prefectural Government Photosensitizer dye
WO2008075756A1 (ja) * 2006-12-18 2008-06-2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化合物、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AU2009200356B2 (en) * 2008-02-19 2011-03-10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Photosensitizer Dye
TWI387594B (zh) * 2008-10-17 2013-03-01 Ind Tech Res Inst 光敏染料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JP5722792B2 (ja) * 2008-11-11 2015-05-27 エコール ポリテクニーク フェデラル ドゥ ローザンヌ(エーペーエフエル) 新規な配位子および増感剤を含む光電変換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3085A (zh) * 2012-11-28 2013-03-27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2′-(2,2′-联吡啶-4,4′-二次甲基)二丙二腈及其取代物的合成方法
CN102993085B (zh) * 2012-11-28 2014-08-20 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2,2’-(2,2’-联吡啶-4,4’-二次甲基)二丙二腈及其取代物的合成方法
TWI754097B (zh) * 2015-09-15 2022-02-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形成n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用的塗佈液、製造n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的方法及製造場效電晶體的方法
CN112774869A (zh) * 2020-12-25 2021-05-11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黄铁矿抑制剂及其制备和在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17869A1 (ja) 2013-10-03
WO2012017869A1 (ja) 2012-02-09
JP5721717B2 (ja)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013B (zh) 金屬錯體色素、光電轉換元件以及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TW201221585A (en) Metal complex pigmen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JP5620316B2 (ja) 光電変換素子、光電気化学電池及び色素
TWI567082B (zh) A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a metal complex pigment used therein
TW201210835A (en) Photoelectric converting device,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plgment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ting device and pigment solution for photoeletric converting device
JP5681716B2 (ja) 金属錯体色素、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TW201211165A (en) Metal complex pigment,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JP5689351B2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JP5620496B2 (ja) 金属錯体色素、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JP5620315B2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KR101505767B1 (ko) 광전 변환 소자 및 광전기화학 전지
WO2012017874A1 (ja) 金属錯体色素、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JP2012051952A (ja) 色素、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JP5662728B2 (ja) 色素、これ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TW201144293A (en)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WO2012017873A1 (ja) 金属錯体色素、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JP2012038436A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電気化学電池、光電変換素子用組成物
JP5572028B2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電気化学電池、光電変換素子用組成物
JP2012038435A (ja) 光電変換素子、光電気化学電池及び光電変換素子用色素溶液
JP5572027B2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光電変換素子用組成物
JP2012036238A (ja) 金属錯体色素、光電変換素子及び光電気化学電池
JP2012038437A (ja) 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電気化学電池、光電変換素子用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