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8097A - Solar cell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 Google Patents

Solar cell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8097A
TW201208097A TW100104672A TW100104672A TW201208097A TW 201208097 A TW201208097 A TW 201208097A TW 100104672 A TW100104672 A TW 100104672A TW 100104672 A TW100104672 A TW 100104672A TW 201208097 A TW201208097 A TW 2012080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lar cell
cell module
resin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suya Funayama
Takuya Kashiwagi
Takahiro Yoneyama
Kazuhiro Muraki
Kenjiro Komatsu
Kouichi Kikuch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8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0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3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r p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crystalline planes
    • H01L31/039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r p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crystalline planes including thin films deposited on metallic or insulating substrates ;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ubstrate materials or substrate features or by the presence of intermediate layers, e.g. barrier layers, on the substrate
    • H01L31/0392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r p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the crystalline planes including thin films deposited on metallic or insulating substrates ;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ubstrate materials or substrate features or by the presence of intermediate layers, e.g. barrier layers, on the substrate compris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Description

20120809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及太陽電池模組之製 造方法® 【先前技術】 先剷以來,作為建築材料,係使用「以鋁片材夾持 (聚乙稀)片材等心材之構件 若於此種構件(以下表記為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形成太 陽電池,則可藉由各種建築物而容易地進行太陽光發電。 因此’開發出於「用紹片材夾持叫材之構件」上藉由黏 接劑貼附太陽電池之太陽電池模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丨)。 但是,該太陽電池模組(以下表記為先前模組)於加工時太 陽電池容易自金屬樹脂複合基材剝落。又,先前模組於未 加工狀態下使用,於相對較短時間内,太陽電池亦會自金 屬樹脂複合基材剝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曰本專利特開2002· 151718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於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形 成太陽電池(發電元件>.之型的耐久性優異之太陽電池模 組、及可簡單製造於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形成太陽電池之 型的耐久性優異之太陽電池模組的r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 154165.doc 201208097 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女 个|乃之太%電池模組具備:用金 屬層夾持熔點為l25t以上之槲t 炙樹知層之金屬樹脂複合基 材、位於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 π I卜邛搶封層及/或黏接 層、位於下部密封層或黏接層 找:/日工I畀有由一對電極所夾持 之發電層之發電元件。 即,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具備用金屬層夹持熔點高於 ΡΕ膜(熔點=12crc)之樹脂層之金屬樹脂複合基材,因此於 其製造時,可料溫度料前漁高之㈣壓。並且熱層 壓之溫度較高,則會使金屬樹脂複合基材•太陽電池間之 黏接性變得良好,因此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可以說是於 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形成太陽電池之型的耐久性優異之太 陽電池模組。 於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中可設置:位於發電元件上之 上部密封層、位於上部密封層上之耐候性層。又,於實現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组時,可於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下部 密封層及/或黏接層間、下部密封層及/或黏接層·發電元 件基材間、發電元件·上部密封層間、上部密封層•耐候 性層間插入其他層。再者,作為其他層,可例示黏接劑 層、基底層、波長轉換功能層、UV吸收層、調色層、不 燃層、緩衝層等。 於實現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時,發電元件基材位於下 部密封層上,上部密封層之厚度為3〇 μηι以上800 μιη以下 154165.doc 201208097 (更佳為60 μιη以上_ μπι以下、尤佳為⑽叫以上彻叫 以下、最佳為15〇 μΐη以上300 μπι以下),且發電元件基材 ^厚度較理想的是設為比上部密封層之厚度薄。原因係: 若將上部密封層、發電元件基材之厚—度設為如上所述,則 可使上部密封層發揮出作為「吸收模組溫度變化時所產生 之於耐候性層與較上部密封層更下之層之間的伸縮量差異 之層」及「衝擊吸收層」之功能。 於實現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時,為了可容易地將太陽 電池模組固定於其他構件(建築物之壁面等),而可將太陽 電池模組之形狀設置成周邊部分朝與受光面方向相反方向 弯折之形狀。又,亦可將太陽電池模組之形狀加工成容易 覆盍(裝飾)壁之交又部等之形狀、即曲面形.狀。 又,作為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之發電元件基材,可使 用各種者。例如,作為發電元件基材,可使用金屬羯、或 溶點為85t以上且35〇。〇;以下之樹脂膜、或者金屬箱與溶 點為85艺以上且350。(:以下之樹脂膜的積層體。 並且,於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中,包含金 屬樹脂複合基材、下部密封層、具有由一對電極所夾持之 發電層之發電元件的太陽電池模組,藉由積層作為金屬樹 脂複合基材的以金屬層夹持熔點為125t以上之樹脂層之 構件、及太陽電池模組之其他各構成要素,利用熱層壓使 經積層之構成要素群-體化而製造。心匕,根據該製造方 法可簡單地製造於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形成太陽電池 (發电元件)之型的耐久性優異之太陽電池模組。 s 154165.doc 201208097 本發明之太1%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亦可製造依序積層金 屬樹脂複合基材、下部密封層、發電元件基材、發電元 件、上部密封層、耐候性層之太陽電池模組。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於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形成太陽電 池之型的耐久性優異之太陽電池模組。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圖1A〜圖1C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1〇 的主要部分剖面圖。 如圖1A〜圖1C所示般,本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丨〇具 有.·自上而下依序積層对候性層丨丨、上部密封層丨2、發電 元件13、發電凡件基材14 '下部密封層15及/或黏接層 15b、及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之構成(結構)。 再者,各圖所示之太陽電池模組1〇之構成要素十,本發 明之太陽電池模組所必需的構成要素僅為發電元件13、下 部密封層15及/或黏接層15b、及金屬樹脂複合基材“。即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亦能以僅由發電元件13、下部密封 層15及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所構成之太陽電池模組(參照 圖1A) ’僅由發電元件13、下部密封層15、黏接層i5b及金 屬樹脂複合基材16所構成之太陽電池模組(參照圖1B),僅 由發電元件13、黏接層15b及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所構成 之太陽電池模組(參照圖1C)等之形式實現。 [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 154165.doc 201208097 可用作太陽電池模組10之構成要素之金屬樹脂複合基材 係具有炫點為125 C以上之樹脂層16b被一對金屬層 16a夾持之構成/結構的構件。再者,太陽電池模組係設 想藉由熱層壓進行製造(使各構成要素一體化:詳細内容 於後敍述)而開發者。並且樹脂層16b之熔點較高,而可提 咼熱層壓時之加熱溫度,因此可獲得耐久性(屋外之耐環 境性)優異之太陽電池模組。因此,樹脂層16b之熔點(樹脂 層16b之構成樹脂之熔點)更佳為i35〇c以上,尤佳為id 以上,特佳為155t以上。又,為了容易製作金屬樹脂複 合基材16 ’較佳為樹脂層16b之熔點為29〇°c以下,更佳為 250°C以上,特佳為2〇〇°c以上。 作為樹脂層16b之構成樹脂,可使用各種者。具體而 § ’作為樹脂層16b之構成樹脂,例如可使用:聚丙稀、 &萘一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曱酸丁二酯、聚碳酸酯、聚 醯胺6、聚醯胺66、將該等加以摻合而成者、或該等之共 聚物。又,樹脂層16b之構成樹脂可為包含磷酸酯化合 物、氣化石蠟等i素化合物、氧化銻、氫氧化銻、硼酸 鋇、玻璃纖維等無機物者’亦可為藉由任意方法使其發泡 而成者。 樹脂層16b之厚度根據所選擇之樹脂之物性,考慮處於 折中關係之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之重量與機械強度而確 定’樹脂層16b之厚度通常為0.5 mm以上,較佳為1 mm以 上’更佳為1.5 mm以上’最佳為2 mm以上。又,樹脂声 16b之厚度通常為30 mm以下’較佳為20 mm以下,更佳為 154165.doc 201208097 15 mm以下,最佳為1 〇 mm以下。 作為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之各金屬層16a,可使用由 鋁、不鏽鋼,、鈦、鐵、該等之合金等所形成之板狀構 件(所謂的金屬板/箔)。該金屬層16a之厚度亦可考慮重量 與機械強度而確S。但金屬|16a之厚度較佳為〇:丽以 上’更佳為0.2匪以上,尤佳狀3 _以i,最佳為〇4 mm以上。又,金屬層16a之厚度較佳為2 mm以下更佳為 1.5 mm以下,尤佳為1 mm以下,最佳為〇 8贿以下。 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可為於兩層間包含金屬層i6a及樹 脂層Ub以外之層(例如黏接劑層)者。又,金屬樹脂複合基 材16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土 [發電元件13] 發電元件13係基於自耐候性層㈣人射之太陽光進行發 電,元件。該發電元件13只要係可將光能轉換為電能,並 將藉由轉換而得之電能取出至外部者即可。 因此’作為太陽電池模組1〇之發電元件13,可使用:由 -對電極夾持發電層(光電轉換層、光吸收^者, 電極夾持發電層與其他層(緩衝層等)之積層體者,將複數 個上述者(以下表記為單元)進行串列或/且並 又’作為發電元㈣之發電層,亦可採用== 疋,發電層較佳為採用包含薄膜單晶♦、薄膜多日日日石夕 Μ、微心、CdTe、⑽_(Ge)_Se等無機半導體材料, 黑色染科等有機色素材料,共輛高分子/富勒婦等有 導體材料等之層。原因孫.从 '、糸.右使用该等材料,則發電效率 154165.doc 201208097 (光電轉換效率)相對較高, 件13。 了只現較潯(輕量)之發電元 再者,為了實現更高之發電 夕矣而+政雨- 权住马藉由在發電層 之表面或發“件基材14形成凸凹結構等,而於發 13/太陽電池模組1〇導入光封閉結構。 又右發電層採用非晶發芦,目丨丨·^容a 吸收係數較大,即便厚戶f " ;可見區域之光學 陽光之發電元㈣且非二右之薄膜亦可充分吸收太 料、有播多去从 曰曰石夕或微晶石夕、無機半導體材 社曰 素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係非結晶質材料、或 Π 之材料’因此即便變形亦具有耐性。因此,若 I』::3成為具備非晶石夕層作為發電層者,則可實現 … 烙丌具有某種程度之耐性的太陽電池模 組1 0 〇 若發電層採用無機半導體材料(化合物半導體)層 貫㈣電效率較高之發電元和。再者,就發電效率之觀 』而5 ’較佳為發電詹採用包含s、Se、Te等硫屬元辛之 =化物系發電層’更佳為採职π♦族半導體系(黃銅 I、)發電層,較理想的是採用使用作為I族元素之Cu的 C”族半導體系發電層,特別是⑶系半導體 [CuIn(Sei.ySy)2 ; β 0 層或CIGS系半導體⑽⑼1而X) (Se丨-ySy)2 ; 〇<x<1、層。 發電層即便採用包含氧化鈦層及電解質層等之色素增感 型發電層,亦可實現發電效率較高之發電元件"。“ 發電層亦可採用有機半導體層(包含P型半導體與n型半 154165.doc 201208097 導體之層)。再者,作為可構成有機半導體層之卩型半導 體,可例示:四苯并。卜琳、四笨并外琳銅、四苯并外琳辞 等卟啉化合物;酞箐、銅酞菁、鋅酞菁等酞菁化合物;稠 四苯或稠五苯之多並苯;六噻吩等寡聚噻吩及含有該等化 合物作為骨架之衍生物。進而,作為可構成有機半導體層 之p型半導體,亦可例示:包含聚(3_烷基噻吩)等之聚噻 吩、聚苐、聚苯乙炔、聚三烯丙基胺、聚乙炔'聚苯胺、 聚吡咯等高分子等。 作為可構成有機半導體層之11型半導體,可例示:富勒 稀(C60、C70、C76);才夕夕7求7 < " ^ ;上述p型半導 體之全氟體;萘四曱酸二酐、萘四甲酸二醯亞胺、茈四甲 酸一酐、茈四甲酸二醯亞胺等芳香族羧酸酐或其醯亞胺化 合物,及含有該等化合物作為骨架之衍生物等。 作為有機半導體層之具體的構成例,可列舉:具有p型 半導體與η型半導體於層内相分離之層〇層)之塊材異質 (Bulk-hetero)接合型、分別積層包含ρ型半導體之層化層) 與包含η型半導體之層…層)之積層型(異質pn接合型)、肖 特基型及該等之組合。 發電元件13之各電極可使用丨種或2種以上具有導電性之 任意材料而形成。作為電極材料(電極之構成材料),例如 可例示:鉑、金、銀、鋁、鉻、鎳、鋼、鈦、鎂、鈣、 鋇、納等金屬、或該等之合金;氧化銦或氧化錫等金屬氧 化物、或其合金(IT〇:氧化銦錫);聚苯胺、聚吡咯、聚 噻吩、聚乙炔等導電性高分子;於此種導電性高分子中含 154165.doc -10· 201208097 有鹽酸、硫酸、磺酸等酸、FeCl3等路易斯酸、碘等齒素 =、納、卸等金屬原子等摻雜劑者;於聚合物黏合劑等 土貝中分散有金屬粒子、碳黑、富勒烯、奈米碳管等導電 性粒子之導電性複合材料等。 電極材料較佳為採用適..於捕獲電洞或電子之材料。再 二作為適於捕獲電洞之電極材料(即具有較高功函數之 材料),可例示Au、Ag、Cu、A1、IT〇、iz〇 Zn〇2p 2作為適於捕獲電子之電極材料(即具㈣低功㈣之 材料),可例示AI。 電極之形成方法亦無特別限制。因此,電極可藉由真空 ^鑛、賤鍵等乾式製程而形成,亦可藉由使用導電性油墨 ==而形成。再者’作為導電性油墨,可使用任 忍者(導電性尚分子、金屬粒子分散液等 發電件13之各電極可為與發電層大致相同尺寸者 可為小於發電層者。但是,使笋 候性層Η側)之電極Μ相㈣〇 ^面側(耐 % Μ為相對較大者(其面積與發電層面積 並不充分小者)時’該電極可採用透明(具有透光性)之 電極、特別是發電層可高效地轉換為電能之波長 綱〜12〇〇nm、較佳為之光的透過率相對較, (例如遍以上k電極。再者,作為透明之電極材 :不ιτο、ΙΖΟ(乳化姻_辞氧化物)等氧化物;金屬薄膜 #。 、 又’發fTC件13之各電極之厚度及發㈣之厚 需要之輸㈣進行決定,若過厚,則有可能電阻變大^ 154165.doc 201208097 過薄,則有可能耐久性降低。 [發電元件基材14] 發電元件基材14係於其一個面上形成有發電元件丨3之構 件。因此,發電元件基材14期望為機械強度相對較高,耐 候性、耐熱性、耐水性等優異,且輕量者。又,發電元件 基材14亦期望為對於變形具有某種程度耐性者。另一方 面,若所开^成之發電元件13與材料物性(例如線性膨脹係 數、熔點等)明顯不同,則有可能於形成後之界面產生應 變或剝離等。 因此,作為發電元件基材14,較佳為採用金屬箔、或熔 點為85〜350°C之樹脂膜、幾個金屬箔/樹脂膜之積層體。 作為可用作發電元件基材14(或其構成要素)之金屬箔, 可例示由鋁、不鏽鋼、金、銀、銅、鈦、鎳、鐵、該等之 合金所形成之箔。 作為熔點為85〜350。(:之樹脂膜,可例示;包含聚乙烯、 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氣乙烯、聚對笨二曱酸乙二酯、聚 萘二曱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聚縮 醛、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樹脂、ABS(丙烯腈_丁二烯-苯 乙烯)樹脂、ACS(丙烯腈-氣化聚乙烯_苯乙烯)樹脂、 AES(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膠_苯乙烯)樹脂、asa(丙烯腈-苯 乙烯-丙烯酸酯)樹脂、該等之共聚物、pvDF(聚偏二氟乙 烯)、PVF(聚氟乙烯)等氟樹脂、聚矽氧樹脂、纖維素、腈 樹脂、酚樹脂、聚胺酯、離子聚合物、聚丁二烯、聚丁 烯、聚曱基戊烯、聚乙烯醇、聚芳酯、聚醚醚酮、聚醚 154165.doc •12· 201208097 酮、聚醚颯等之膜。又,就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之生產性 之觀點而$,較佳為樹脂膜係熱塑性樹脂製者。再者,用 作發電元件基材14之樹脂膜可為於如上所述之樹脂中分散 有氧化銻、氫氧化銻、硼酸鋇、玻璃纖維等無機物,有機 纖維、碳纖維等之膜。 用作發電元件基材14(或其構成要素)之樹脂膜之熔點較 佳為85°C以上’其原因係:若熔點過低,則於太陽電池模 組10之通常的使用環境下發電元件基材14發生變形,而有 可能對發電元件丨3造成損害。又,樹脂膜之熔點較佳為 350°C以下,其原因係:若熔點過高,則於與發電元件η 之界面產生因溫度變化等所致之應變,結果有可能發電元 件13自發電元件基材14剝離》 因此,用作發電元件基材14(或其構成要素)之樹脂膜之 熔點更佳為HKTC以上,尤佳為12〇。(:以上’特佳為i5〇C 以上’最佳為18(TC以上。又’樹脂膜之溶點更佳為3〇吖 以下,尤佳為280 C以下,特佳為25〇1以下。 又根據各種實驗結果可知,若採用比上部密封層叫詳 細内容於後敍述)薄者作為發電元件基材14,則於使太陽 電池模組H)彎曲時,上部密封層12等容易產生龜裂。因 此’發電元件基材14之厚度較佳為比上部密封層12之厚度 薄’更佳為上部密封層12之厚度_.83(=ι/ι 2)倍以下。 又七電το件基材1.4之厚度尤佳為上部密封層以之厚度的 0.67( 1/1.5)倍以下,其厚度特佳為上部密封層η之厚声
0·5倍以下。 又、J 154165.doc 201208097 [上部密封層12、下部密封層15] 封上層12及下部密封層15係為了將發電元件13密 /,、^層間黏接等而設置於太陽電池模組10之 疋各密封層12、15亦有助於提高機 性、阻氣性等。又,較佳為至少位於受光面側之上„封 層12係使可見光透過且耐熱性較高者。亦可對該上部密封 層2賦予其他光學性功能、或機械性功能。作為具體的光 學性功能’ T料絲㈣能、絲龍功_ 械性功能,可列舉緩衝功能等。 #作為機 各氆封層12、15之材料可考慮上述情況而選擇。又,各 密封層12、15之材料之種類或厚度可相同,亦可不同。作 為各饴封層12、1 5之材料的具體例,可列舉:乙烯-乙酸 乙烯醋共聚物(EVA)樹脂、聚烯烴系樹脂、As(丙稀猜-苯 乙烯)樹脂、ABS(丙烯腈-丁二烯-笨乙烯)樹脂、聚氯乙烯 樹脂、氟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曱酸乙二 酯等聚酯樹脂、酚樹脂、聚丙烯酸系樹脂、聚曱基丙烯酸 系樹脂、氣丁二烯系樹脂、(氫化)環氧樹脂、各種尼龍等 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胺 醋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矽系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等。 其中’作為較佳者,可列舉乙烯系共聚物樹脂,作為更 佳者,可列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樹脂或包含 乙烯與其他烯烴之共聚物之聚烯烴系樹脂(丙烯•乙稀. α-烯烴共聚物、乙烯· α_烯烴共聚物等)。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樹脂組合物通常為了提高 154165.doc -14· 201208097 :候11 ’而調配交聯劑而構成交聯結構’從而製成EVA樹 曰作為乂聯劑’通常使用於l〇〇°C以上產生自由基之有 機過氧化物。例如可列舉:2,5_二甲基己烷;2,5_二氫過 化物’ 2’5_一曱基_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垸;%二 第-丁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相對於腿 树脂100重量份,诵食炎f 、爷為1〜5重量份。又,EVA樹脂組合物 中可含有交聯助劑。 EVA樹脂組合物中’為了提高黏接力可含有矽烷偶合 劑,或者為了提高穩定性而可含有對苯二齡等。 作為丙烯•乙烯· α.烯烴共聚物,通常使用以適當組成 調配丙烯系聚合物盥敖晳 ^質丙烯糸共聚物而成之熱塑性樹脂 組合物。 各密封層12、15既可為含有2種以上之上述材料者,亦 可為2種以上不同種材料層之積層體。又,各密封層12、 15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就模組溫度變化時鄰接之層的追 隨性之觀點而言,上邱念私a 。 ^ _ 在封層12之厚度較佳為30 μπι以 上’更佳為60㈣以上,尤佳為1〇〇 μβι以上。又若上部 密封層12過薄,則存在耐衝擊性受損之危險性。因此上部 密封層12之厚度較佳為_㈣以下,更佳為__以下, 尤佳為400 μπι以下。 下部费封層15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為重要的是與發 電元件13保持絕緣。因此,下部密封層15之厚度較佳為1〇 μΓΠ以上’更佳為50 μΐΏ以上,尤佳為⑽_以上。又下 部密封層15之厚度較佳為3 _以下,更佳為1匪以下, 154165.doc -15- 201208097 尤佳為5 0 0 μηι以下。 但:,作為上部密封層12’較理想的是使用其厚度為發 電凡件基材14之厚度的1倍以上、較佳以.2倍以上、更佳 為 1.5 倍以 Κ、尤 〇 A±t , l, 4為2倍以上者。原因係:如已說明般, 上部密封層1 2比發電元彳丰其& ] 4 @ # 电兀件基材14潯時,於彎曲加工時上部 雄'封層12容易產生龜裂(上邱齋封 避衣(上砟在封層12難以追隨發電元 基材14之脊曲)。 [黏接層15b] 黏接層15b係為了將金屬層16a與下部密封層叫發電元 件基材14黏接之樹脂層。該黏接層m之構成材料(黏接層 15b形成用樹脂)若為容易與非黏接面黏接者,則可為任音 種類樹脂(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切化性樹月: 等)。具體而言,作為黏接層15b之構成材料,可使用乙烯 ^樹脂、乙酸乙烯酯樹脂、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 環氧系樹脂 '胺I㈣脂、腈橡膠系樹脂、丁二烯橡膝系 樹脂、氯丁二烯橡膠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或該等之2 種以上之混合物、共聚物等。再者,就提高生產性之觀點 而言,作為黏接層15b之構成材料,較佳為使用烯烴系樹 脂、腈橡膠系樹脂、丁二烯橡膠系樹脂、氣丁二烯橡膠系 樹脂、聚矽氧系樹脂等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又, 就提高黏接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作為黏接層之構成 材料,較佳為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胺酯系樹 脂、乙酸乙烯醋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性樹脂。 若黏接層15b之膜厚過薄,則有可能黏接性明顯降低。 154165.doc •16. 201208097 因此,黏接層15b之膜厚較佳為〇〇5 μιη以上,更佳為〇 ^ μηι以上,尤佳為0.5 μιη以上,最佳為i μηι以上。又,若黏 接層15b之膜厚過厚,則於黏接層15b因溫度變化而膨脹/ 收縮時有可能黏接性降低。因此,黏接層15b之膜厚較佳 為5 mm以下,更佳為1 mm以下,尤佳為〇5 mm以下最 佳為0.1 mm以下。 黏接層15b形成於層壓前之構件的被黏接面 '即發電元 件基材14(參照圖1C)之下面、下部密封層15(參照圖1B)之 下面、或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參照圖丨B、圖} c)之上面。 黏接層15b於某種構件上形成時可對黏接層15b及該構件進 行加熱。又’於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黏接層1讣時,藉 由在層壓後進行光照射,而可提高黏接層1 5b之黏接性。 [耐候性層1 1 ] 耐候性層11係用以對太陽電池模組10賦予機械強度、耐 侯性、耐到痕性、耐化學藥品性、阻氣性等之層。該耐候 性層11較佳為不妨礙發電元件13之光吸收者、即可使可見 光透過者。更具體而言,耐候性層U較佳為波長36〇〜83〇 nm之光的透過率為65%以上者,更佳為8〇%以上者,最佳 為90%以上者。 又’太陽電池模組1 〇係藉由太陽光而發熱者,因此耐候 性層11較佳為具有耐熱性。因此,对候性層11之構成材料 較佳為熔點為1〇〇°C以上之材料,更佳為l5〇C>c以上之材 料。又’耐候性層11之構成材料較佳為熔點為32〇=>c以下 之材料,更佳為250°C以下之材料。 154165.doc •17· 201208097 耐候性層11之構成材料可考慮上述情況而選擇。例如可 將聚丙烯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AS(丙烯腈-苯乙烯)樹 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 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FEp(四氟乙稀·六 敗丙烯共聚物)、PCTFE(聚氯三氟乙烯)、ETFE(乙烯-四氟 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氣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聚 偏二氟乙烯)、PVF(聚氟乙烯)等氟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 乙一 S曰、聚萘一甲酸乙一 s旨等聚醋樹脂、紛樹脂、聚丙烯 酸系樹脂、(氫化)環氧樹脂、各種尼龍等聚醯胺樹脂、聚 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胺酯樹脂、纖維素 系树脂、石夕系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等作為耐候性層1丨之構 成材料β 再者,耐候性層11與密封層12、15同樣可為含有2種以 上之上述材料者,亦可為2種以上之不同種材料層之積層 體。 耐候性層11之厚度並無特別規定,藉由增加厚度而有耐 候性或機械強度提高之傾向,藉由變薄而有柔軟性提高之 傾向。因此,耐候性層U之厚度通常為1〇 μιη“上較佳 為15 μιη以上,更佳為20 μπ!以上。又,耐候性層11之厚度 通常為200陣以下’較佳為18〇叫以下,更佳為”―以 下。 金屬層16a與發電元件基材14之間的間隔若為…^爪以 上,則可保持發電元件13 .金屬層16a間之絕緣。因此, 金屬層16a·發電元件基材14間之間隔較佳為1〇 μιη以上, 154165.doc -18· 201208097 更佳為15〇 μΐΏ以上,特佳為300 _以上。再者,於太陽電 池模組為大型(例如ί m2以上)時’根據場所膜厚容易出現 不均。因此,於太陽電池模組為大型時,較佳為擴大金屬 層16a •發電元件基材14間之間隔。 若過度擴大金屬層l6a.發電元件基材14間之間隔,則 會導致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成本上升。因此,金屬層 16a ·發電元件基材14間之間隔較佳為8〇〇 ^^以下特佳 為700 μηι以下。 [太陽電池模組10之整體構成及製造方法] 如已說明般,太陽電池模組10係設想藉由熱層壓進行製 造而開發者。並且,太陽電池模組1〇係亦藉由以下方式而 製造者.分開準備各構成要素(耐候性層丨丨、上部密封層 12、發電元件13、發電元件基材14、下部密封層^及/或 黏接層15b、及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將該等藉由熱層壓 而一體化。但是,由於係分開準備發電元件13與發電元件 基材14,因此只會使太陽電池模組1〇之製造變得困難。因 此較理想的是,在藉由熱層壓使太陽電池模組1〇之各構成 要素一體化之前,於發電元件基材14上預先製造發電元件 13 〇 再者,熱層壓之溫度較佳為loot:以上,更佳為11〇〇c& 上’特佳為12CTC以上。又,熱層壓之溫度較佳為18(rca 下’更佳為170 C以下。又’用以製造太陽電池模組丨〇之 熱層壓可為僅進行加熱者。但是,於加壓下及/或真空下 進行熱層壓可獲得各層間更加牢固地黏接之太隔電池模組 154165.doc •19- 201208097 又,圖1所不之太陽電池模組10係於上部密封層12 ·發 電兀件13間、發電元件基材14 •下部密封層。及/或黏接 層15b間不含其他層者,亦可於上部密封層12 .發電元件 13間、發電元件基材14 .下部密封層㈣黏接層⑸間, 插入用以進一步提高黏接性' 不燃性、有助於提高發電效 率之光學功能性或熱功能性的樹脂層等。 又,太陽電池模組10能以各種形態使用。但是,由使用 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可明白,太陽電池模組10係特別容易 用作建築物等外裝材料者。 並且,於使用太陽電池模組10作為外裝材料時,就美觀 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可見到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金屬層 16a)。因此,太陽電池模組1〇如圖2示意性所示,較佳^ 以發電元件基材14及發電元件13明顯小於其他各構成要素 之尺寸者(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之未被發電元件13覆蓋之 部分的面積相對較大者)之形態而製造。 再者,於以圖2所示之形狀者之形式製造太陽電池模组 時,亦可令用以自發電元件13取出電力之取出電極(引 線)成為自發電元件13朝太陽電池模組1〇之端方向延伸之 形狀者’亦可成為自發電元件13(通常為發電元件13之端 部)穿過太陽電池模組10之背面(金屬樹脂複合基㈣ 下部密封層15側之面)的形狀者。 又’由相同尺寸之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下部密封層Η 及/或黏接層15b、上部密封層12及耐候性層u、與尺j更 154165.doc -20· 201208097 小之發電元件基材14及發電元件13製造發電元件基材⑽ 發電凡件取致㈣中央的太陽電池模組U)後,亦可將該 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成圖3所示 〈形狀者。即亦可將設置 有較小之發電元件基材14及發電元件13的太陽電池模組1〇 加工成各端部朝與受光面方向相反方向彎折,所彎折之部 分設置有幾個模組固定用孔19的形狀者。 並且’若將太陽電池模㈣加卫成具有如上所述之形狀 者,則如圖4示意性所示般,可藉由Z字狀(曲柄狀)角30等 將太陽電池模組1 〇設置於目標位置。 再者’於將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 丄战如圖3所不之形狀者 時’耐候性層11、上部密封層丨2 1也钌層12下部密封層15之膜厚的 合計較佳為100 μιη以上,更佳為 旯住马150叫1以上,尤佳為300 μηι以上’特佳為5〇〇 μηι以上。 對彎折之耐久性(耐性)較高, 上’則可對太陽電池模組1 〇賦 性。 原因係:上述合計較大則 若使上述合計為100 μηι以 予實用上充分水平之财久 又,不論太陽電池模組10之端部有無加工,太陽電池模 組10之耐候性層u、上部密封層12、下”封層15之膜厚 的合計較佳為3000 μιη以下,更佳為2〇〇〇 μ〇ι以下。原因 係.右以上述方式進行設定,則可防止太陽電池模組^之 製造成本無謂地上升。 又,亦可將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成如圖5所示之曲面形 狀者,即可覆蓋(裝飾)壁之交又部等之形狀者。 再者,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後之曲面形狀可為$字狀。 s 154I65.doc -21 - 201208097 又’是否將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成如上所述之曲面,可根 據設置太陽電池模紐10之建築物的形狀而確定,於將太陽 電池模組ίο加工成曲率半徑過小之曲面時,有可能對太陽 電池之特後&成不良影響。因此,加工成曲面後之太陽電 池才莫組1 0之曲率本_Y土炎。Λ 平千位較么為300 mm以上,更佳為5〇〇 mm 以上’特佳為80〇 mm以上。 將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成如上所述之形狀(圖3、圖5)的 力可使用眾·所周知的工作機械/工具(切割機、輥彎曲機 (bender)輥成型器、壓彎機(press brake)、鑽孔器等) 來進行。又,將太陽電池模組10加工成如上所述之形狀 時,取出電極較佳為成為自發電元件13穿過太陽電池模組 10之背面之形狀者。原因係:於使取出電極成為自發電元 件13朝太陽電池模組10之端方向延伸之形狀者時,於端部 之彎曲加工時,存在導致取出電極斷線之可能性,或藉由 經由取出電極而施加於發電元件13之力而損傷發電元件 之可能性。 以下,藉由實施例、比較例對本發明進行更具體地說 明。 《第1實施例、第1比較例及第2比較例》 [1]第1實施例、第1、第2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構成及 製造順序 •第1實施例 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组係具有圖1A所示之 構成者’係按以下順序製造而成者。再者,本說明書中, 154165.doc •22· 201208097 所謂第η實施例/比較例(η=ι、2...)之太陽電池模組,並非i 種太陽電池模組’而是使用相同材料按相同順序製造之太 陽電池模組群。 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時,首先於作為發電 元件基材14的.50. μηι厚.之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上形成 鋁(背面電極)與非晶矽層(發電層)以及透明電極,而製作 於其一個面上形成發電元件13之發電元件基材14。 又,準備(製作)藉由作為金屬層16a的厚度〇.5 mm之鋁 板夾持作為樹脂層16b之厚度3.0 mm之聚丙烯樹脂(熔點 165°C )膜而成的構件,藉由熱層壓使所準備之構件一體 化,藉此製作其尺寸大於發電元件基材14之金屬樹脂複合 基材16。 Μ而,心圖1A所示之順序(及方向)積層以上述方式製作 之各構件、作為耐候性1丨的1〇〇 μπι厚之ETFE膜(AGc製造 之100HK-DCS)、作為上部密封層12的3〇〇 μηι厚之eva膜
(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s公司製造之F806)、作為下部 密封層 15 的 300 pm 厚之 EVA 膜(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s公司製造之F8〇6),並且進行15〇<>(:下之熱層壓(真 空5分鐘、加壓5分鐘、保持1〇分鐘),藉此製造第工實施例 之太陽電池模組。 作為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製造發電元件基材 14之尺寸約95 mmx 150 mm者' 以及約52 mmx 150 mm者。
S 再者,按上述順序製造之第丨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及 後述各太陽電池模組,均係使用三光金屬股份有限公司製 154165.doc •23· 201208097 造之引線(Cu-O-lOO-4-R)作為取出電極者。又,各太陽+ 池模組係使電力之取出自太陽電池模組之背面側進行,屯 配置了取出電極者。 •第1比較例 第1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僅使用厚度3 〇 mm之聚乙 稀树月曰(溶點110C)膜作為樹脂層16b之方面與上述第1實a 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不同的太陽電池模組。 •第2比較例 第2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僅於12〇t:T進行熱層壓之 方面與上述第1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熱層壓溫度: 150°C)不同的太陽電池模組。 [2]第1實施例、第1、第2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評價結果 使用厚度3.0 mm之聚乙烯樹脂臈作為樹脂層16b(金屬樹 脂複合基材16係使用以厚度〇.5 mm之鋁板夹持厚度3 〇爪瓜 之聚乙烯樹脂膜而成之構件),進行15〇。〇之熱層壓而製造 的第1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成為聚乙烯樹脂自鋁板(金 屬層16a)間溶出者(即無法獲得製品者)。由於聚乙烯樹脂 之浴出,而厚度局部發生變化,外觀亦明顯較差,而且模 組厚度之均一性亦明顯受損,因此難以將模組周邊部分彎 折、或加工成曲面形狀。 第1貫^例、第2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外觀上無問題 者。但是,藉由依據JIS K6854-2之180度剝離試驗測定各 太陽電池模組之下部密封層i 5與金屬層i 6a間之黏接強 度,結果可知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黏接強度為53 154165.doc • 24 - 201208097 N/2 5 mm ’相對於此’第2比較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黏接強 度僅為16 N/25 mm ° 又,對於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亦可獲得圖6〜圖9 所示之試驗結果。再者,該等圖及後述圖1〇、丨丨中, 「ACM」係指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又,圖7、圖8所示之 太陽電池特性(短路電流、開放電壓、最大輸出、填充係 數FF)中之短路電流、開放電壓、最大輸出與圖6、圖9中 之各值存在較大差異,係因將發電元件基材14之尺寸不同 的太陽電池模組用於各試驗所致。 圖6〜圖9所示之試驗結果中,圖6所示之試驗結果係:對 於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太陽電池特性, 使用岩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金屬齒化物燈方式耐 候性試驗機進行24小時光照射(放射照度:1〇〇〇 w/m2)而 使初始光穩定化後(以下,簡記為「初始光穩定化後」), 使用DAIPLA WINTES公司製造之超促進耐候性試驗機 (金屬鹵化物燈方式、濾光器:KF-1濾光器、試料面放射 強度:750 W/m2、黑面板溫度:63°C、相對濕度:50% RH、水喷霧循環:照射118分鐘後照射及水喷射2分鐘)進 行288小時處理後(「288小時」), 利用相同試驗機進行600小時處理後, 藉由太陽模擬光源進行測定(評價)的結果。 圖7所示之試驗結果係:對於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 之太陽電池特性, 使初始光穩定化後, 154165.doc 25- 201208097 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氣对光試驗 機(氙燈方式、放射照度:320 W/m2、黑面板溫度: 63t、相對濕度:50°/。RH)照射200小時氙光後’ 使用相同裝置照射500小時氙光後, 藉由太陽模擬光源進行測定的結果。 圖8所示之試驗結果係:對於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 之太陽電池特性, 使初始光穩定化後, 重複10次「85。(:、85%->-2(TC、1循環6小時」之循環的 冷凝冷凍試驗後, 重複100次相同之循環的冷凝冷凍試驗後, 藉由太陽模擬光源進行測定的結果。 圖9所示之試驗結果係:對於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 之太陽電池特性, 使初始光穩定化後, 高溫高濕環境下(85°C、85%)放置200小時後, 尚溫向濕環境下(85°C、85。/。)放置400小時後, 尚溫尚濕環境下(85°C、85%)放置1〇〇〇小時後, 藉由太陽模擬光源進行測定的結果。 如此亦可確遇’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耐候性極 高者(即便進行長時間之耐候性/光照射/冷凝冷來/高溫高 濕試驗,太陽電池特性亦$乎未變化者)。 因此可以說,楚1智I#/, , π r即電池模組所採用的構成 陽電池模組之構成)係能實現於金屬、樹脂複 154165.doc -26· 201208097 合基材上形成太陽電池之型的耐久性優異之太陽電池模組 者。 《弟2實施例》 第2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基本上藉由與上述第丨實施 例之太陽電池模組相同的順序而製造者。但第2實施例之 太陽電池模組係上部密封層12、下部密封層15均採用4〇〇 μπι 厚之 EVA 膜(Mitsui Chemicals Fabro 製造之 SOLAR EVA: SC52B) ’將熱層壓條件變更為r 15(rc、真空5分鐘、加壓 5分鐘、保持25分鐘」而製造者。 需要時,第2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可成為藉由以下方 式而製造者:使上部密封層12、下部密封層15比第丨實施 例之太陽電池模組厚,而且進行比第丨實施例之太陽電池 模組更嚴格(局溫狀態下之保持時間較長)之熱層壓。 該第2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亦係外觀上無問題之模 組’並且均如圖10及圖11所示般,係耐候性極高者。再 者’按上述順序/方法測定第2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下 部密封層15 ·金屬層16a間之黏接強度,結果為5〇 N/25 mm ° 《第3〜第5實施例》 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使上述第〗實施例 之太陽電池模組大型化者。更具體而言,第3實施例之太 陽電池模組係使發電元件基材14及發電元件丨3之尺寸為 750 mmx900 mm,使發電元件13包含750x900單元,使金 屬樹脂複合基材I6之尺寸為937 mmxl405 mm者。
S 154165.doc •27· 201208097 β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使第3實施例之太 陽電池模組之各端部(距端5〇醜之邹分)朝與受光面方向 相反方向彎折者(參照圖3)。 本發明之第5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係藉由三輥將第3實 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加工成曲率半徑1000 mm之曲面形狀 (參照圖4)者。 將第3〜第5貫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太陽電池特性的評 價結果不於圖12。由該評價結果可明白:第3實施例之太 陽電池模組之構成係以太陽電池特性不劣化之形態進行端 之膏曲加工、或整體之曲面化加工者。 《第6實施例》 圖13表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2〇之構 成。 將该圖13與圖1進行比較後可明白:第6實施例之太陽電 池模組2 0係將太陽電池模組1 〇中之「包含發電元件丨3與發 電元件基材14之部分」變換為「依序積層pET(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酯)膜21、EVA膜22、發電元件13、發電元件基材 14、EVA膜22及PET膜21而成的樹脂砂發電元件23」者。 更具體而言,該太陽電池模組20係按以下順序而製造 者。 首先,依序積層100 μιη厚之PET膜21、300 μιη厚之EVA 膜22(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公司製造之F806)、形成 有發電元件13之發電元件基材14、300 μπι厚之EVA膜 22(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公司製造之F806)及 100 μιη 154165.doc •28- 201208097 厚之PET膜21,並且進行150°C之熱層壓,藉此製作樹脂砂 發電元件23。 繼而,積層作為耐候性層11的厚度1 〇〇 μπι之ETFE膜 (AGC製造之100HK-DCS)、作為上部密封層12的厚度300 μιη 之 EVA 膜(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 公司製造之 F806)、所製作之樹脂砂發電元件23、作為下部密封層15 的厚度 300 μιη之 EVA膜(Hangzhou First PV Material公司製 造之F806)、金屬樹脂複合基材16(八1?〇1化公司製造:2〇〇 mm 200 mm),於1.5 〇C下進行熱層壓(真空5分鐘、加壓5 分鐘、保持10分鐘),藉此製造太陽電池模組2〇。 並且,對所製造之太陽電池模組20之機械強度或太陽電 池特性進行評價,結果可知,太陽電池模組20具有與太陽 電池模組1 0相同程度之太陽電池特性,且機械強度高於太 陽電池模組1G Μ奐言之可確認,設置於上部密封層12盘下 部密封層15之間者可不僅僅為發電元件13及發電元件基材 14°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可用作外㈣ '外裝背面板用、 屋:用:之建材,汽車、室内裝飾'鐵道'船舶、飛機、 雷豕電、行動電話、玩具之構成要素。又,本發明之 太%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可用於製造太陽電池模组。 【圖式簡單說明】 二Α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 剖面圖。 文。丨刀
S 154165.doc -29- 201208097 圖1B係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1 c係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主要部分剖面圖。 圖2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構成例的平 面圖。 圖3係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加工例的說明圖。 圖4係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安裝例的說明圖。 圖5係實施形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其他加工例的說明 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超促進 耐候性試驗結果的圖。 圖7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氙光照射試驗結 果的圖。 圖8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冷凝冷束試驗結 果的圖。 圖9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高溫高濕試驗結 果的圖。 圖1 〇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组之超促 進耐候性試驗結果的圖。 圖11係表示第2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之高溫高濕試驗 結果的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第5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的 太陽電池特性之評價結果的圖。 圖13係本發明之第6實施例之太陽電池模組的構成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54165.doc •30· 201208097 10、20 太陽電池模組 11 对候性層 12 上部密封層 13 發電元件 14 發電元件基材 15 下部密封層 15b 黏接層 16 金屬樹脂複合基材 16a 金屬層 16b 樹脂層 19 模組固定用孔 21 PET膜 22 EVA膜 23 樹脂砂發電元件 30 角 154165.doc -31 -

Claims (1)

  1. 20120809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太陽電池模組,其特徵在於具備:以金屬層爽持熔 點為125°C以上之樹脂層之金屬樹脂複合基材、 位於上述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上之下部密封層及/或黏接 層、 位於上述下部密封層或上述黏接層上之具有由一對電 極所夾持之發電層之發電元件。 2.如凊求項1之太陽電池模組,其進而具備:位於上述發 電元件上之上部密封層、 位於上述上部密封層上之耐候性層。 3·如凊求項1或2之太陽電池模組,其進而具備位於上述下 部密封層上之發電元件基材, 上述上部密封層之厚度為3〇 μιη以上、8〇〇 以下, 上述電元件基材之厚度比上述上部密封層之厚度 薄。 4·如凊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周邊部分 具有朝與受光面方向相&方向弯折之形狀。 5. 如„月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其中上述發電 =件基材係金屬落、熔點為85。〇以上且35〇。〇以下之樹 脂膜、或金屬落與炫點為阶以上且35〇t以下之樹脂 膜之積層體。 6. 如請求項1至, β ^ 干任—項之太陽電池模組,其具有曲面形 狀。 7. -種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用於 154165.doc 201208097 製造包含金屬樹脂複合基材、下部密封層、具有由—對 電極所夾持之發電層之發電元件的太陽電池模組者;且 使作為上述金屬樹脂複合基材的以金屬 ⑽以上之樹脂層的構件、與上述太陽電池模組2 他各構成要素積層, 藉由利用熱層塵使經積層之構成要素群一體化而製造 上述太陽電池模組。 精層117之太陽%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依序 =迷:屬樹脂複合基材、上述下部 元 雷池棍如。 上心封層、耐候性層之太陽 154165.doc
TW100104672A 2010-02-12 2011-02-11 Solar cell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TW2012080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9193 2010-0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097A true TW201208097A (en) 2012-02-16

Family

ID=4436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672A TW201208097A (en) 2010-02-12 2011-02-11 Solar cell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05080A1 (zh)
EP (1) EP2535946A4 (zh)
JP (1) JP5741450B2 (zh)
CN (1) CN102763228A (zh)
TW (1) TW201208097A (zh)
WO (1) WO20110995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7129B (zh) * 2014-02-07 2019-08-01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橡膠複合構造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2975B2 (en) * 2012-02-29 2022-03-22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Sheet set for encapsulating solar battery
JP2013224537A (ja) * 2012-04-20 2013-10-31 Taisei Corp 太陽電池付き建築板
US9957037B2 (en) 2013-07-10 2018-05-01 X Development Llc High altitude aircraft with integrated solar cell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5023070A (ja) * 2013-07-17 2015-02-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車両用部材、車両
FR3016734B1 (fr) * 2014-01-21 2017-09-01 Alain Janet Film souple photovoltaique a haut rendement, procede d'obtention et utilisation
JP2015192068A (ja) * 2014-03-28 2015-11-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部材
CN106025088B (zh) * 2016-06-06 2019-07-23 汉能联创移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封装方法
KR20180017894A (ko) * 2016-08-11 2018-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광 발전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40904A1 (de) * 1994-11-02 1996-05-09 Mitsubishi Chem Corp Nietverfahren und hierdurch hergestellte Bauplatte
JP2002151718A (ja) 2000-11-13 2002-05-24 Mitsubishi Kagaku Sanshi Corp 光発電機能を有するアルミ複合板
US7271333B2 (en) * 2001-07-20 2007-09-18 Ascent Solar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US20050224108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Cheung Osbert H Enhanced photovoltaic module
JP5214087B2 (ja) * 2004-05-06 2013-06-19 恵和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732140A1 (de) * 2005-06-06 2006-12-13 Alcan Technology & Management Ltd. Flexibles Substrat mit Photovoltaik-Zellen und daraus hergestelltes Modul
US20080289681A1 (en) * 2007-02-27 2008-11-27 Adriani Paul M Structures for low cost, reliable solar modules
WO2008137966A2 (en) * 2007-05-07 2008-11-13 Robert Stancel Structures for low cost, reliable solar roofing
DE202009018249U1 (de) * 2009-07-10 2011-05-19 EppsteinFOILS GmbH & Co.KG, 65817 Verbundsystem für Photovoltaik-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7129B (zh) * 2014-02-07 2019-08-01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橡膠複合構造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5946A4 (en) 2015-10-21
CN102763228A (zh) 2012-10-31
JP5741450B2 (ja) 2015-07-01
JPWO2011099538A1 (ja) 2013-06-13
WO2011099538A1 (ja) 2011-08-18
US20120305080A1 (en) 2012-12-06
EP2535946A1 (en)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8097A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WO2011158777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22957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輌用部材
JP201505781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7458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0021499A (ja) 車両用太陽電池パネル、太陽電池付き車両及び太陽電池シート
JP574145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887551B2 (ja) 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カバー材兼用封止膜及び太陽電池
WO2014003187A1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94072A (ja)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54049A (ja)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7691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部材
CN103430320A (zh) 光伏背板层压板、包括光伏背板层压板的光伏模块以及制造光伏背板层压板的方法
JP201209961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18328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54050A (ja)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021500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7069395A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8568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113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604700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21680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518578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4201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5165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