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6886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6886A
TW201206886A TW099146126A TW99146126A TW201206886A TW 201206886 A TW201206886 A TW 201206886A TW 099146126 A TW099146126 A TW 099146126A TW 99146126 A TW99146126 A TW 99146126A TW 201206886 A TW201206886 A TW 2012068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romatic
organic
carbon atoms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6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5004B (zh
Inventor
Junya Ogawa
Takahiro Kai
Toshihiro Yamamoto
Megumi Matsumoto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06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6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5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50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80[b, c]- or [b, d]-condensed
    • C07D209/82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 C07D209/86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80[b, c]- or [b, d]-condensed
    • C07D209/82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 C07D209/88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6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sulfur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benzo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9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sulfur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20688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使用特定構造之昨哩化合物的有機電致 發光元件。 【先前技術】 一般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以下,稱爲有機EL元件)其 最簡單的構造係由發光層及夾著該層之一對的對向電極所 構成。換言之,有機EL元件係於兩電極間被外加電場時, 自陰極注入電子,自陽極注入電洞,利用此等於發光層再 結合,釋出光的現象。 近年,開發使用有機薄膜之有機EL元件。特別是爲提 高發光效率,以提昇自電極注入載子之效率爲目的,而進 行電極種類之最佳化,藉由開發一種將由芳香族二胺所成 之電洞輸送層與由8-羥基喹啉鋁錯合物(以下稱爲Alq3 ) 所成之發光層,以薄膜形態設置於電極間的元件,相較於 使用以往之蒽等之單結晶的元件,可大幅改善發光效率, 因此,期待可實際用於具有自發光、高速應答性之特徵的 高性能平面面板。 另外,嘗試提高元件之發光效率,也檢討使用磷光而 不使用螢光。設置上述由芳香族二胺所構成之電洞輸送層 與由Alq3所構成之發光層之元件爲代表之多數元件雖利用 螢光發光者,但藉由使用磷光發光,亦即,利用來自三重 態激發狀態之發光,期待相較於以往使用螢光(單重態) -5- 201206886 之元件,提高3〜4倍左右的效率。爲了此目的,雖已探討 以香豆素衍生物或二苯甲酮衍生物作爲發光層,但僅獲得 極低的亮度。又’檢討嘗試利用三重態狀態而使用銪錯合 物,但仍無法達到高效率的發光。近年,如專利文獻1所 列舉,爲了發光之高效率化及長壽命化爲目的,而有許多 以銥錯合物等之有機金屬錯合物爲中心,硏究磷光發光摻 雜材料。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 ]特表2 0 0 3 - 5 1 5 8 9 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 1 -3 1 3 1 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 W02009/086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5-093 1 59號公報 [專利文獻5] CN1 01 1 26020號公報 [專利文獻6] CN 1 0 1 1 3 93 1 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1]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3,82, 2422-2424 爲了獲得高的發光效率時,重要的是與前述摻雜物材 料同時使用之主體(host)材料。作爲主體材料而被提案 之代表性材料,例如有專利文獻2所介紹之咔唑化合物之 4,4’-雙(9-咔唑基)聯苯(以下稱爲CBP)與非專利文獻1 所介紹之1,3-二咔唑基苯(以下稱爲mCP ) 。CBP作爲參 (2-苯基吡啶)銥錯合物(以下稱爲Ir(PPy)3 )所代表之 綠色磷光發光材料之主體材料使用時,在電洞容易流動, -6 - 201206886 電子不易流動的特性上,電荷注入不平衡,過多的電洞流 出於電子輸送層側’結果由Ir(ppy)3之發光效率降低。此 外’ mCP作爲雙[2- ( 4,6-二氟苯基)吡啶基-N、C2,](吡 陡甲酸)銥錯合物(以下稱爲FIrpic )所代表之籃色磷光 發光材料之主體材料使用時,顯示較佳的發光特性,但是 從耐久性的觀點,實用上無法滿足。 如前述’爲了得到有機EL元件之高的發光效率時,必 須在兩電荷(電洞•電子)注入輸送特性中,取得平衡的 主體材料。其中,較佳爲三重態激發能(以下稱爲τ丨能) 之較高的主體材料。此外,期待具備電化學安定,高耐熱 性及優異之非晶質安定性的化合物,需要進一步改良。 專利文獻3係揭示發光材料爲以下所示之咔唑化合物 【化1】
上述化合物係因中心之咔唑環之9-位置被二苯並硫苯 基取代,但是1-位置不具有取代基,3-位置被咔唑基取代 的構造,對於兩電荷之安定性低,故不實用。 專利文獻4揭示發光材料爲以下所示之咔唑化合物。 201206886 【化2】
上述化合物係在1,9-位置之取代基均爲苯基,因此電 荷平衡差,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光效率。 專利文獻5係揭示發光材料爲以下所示之咔唑化合物 【化3】
上述化合物係1 -位置爲苯基,9·位置爲甲基取代’但 是9 -位置爲烷基,因此共軛變寬廣,T1能降低,因此無法 得到充分的發光效率。此外,9-位置爲烷基,因此使用上 述化合物的有機EL元件,耐久性明顯降低。 專利文獻6揭示發光材料爲以下所示之咔唑化合物。 【化4】
上述化合物係1-位置爲芘基,2環以上之芳香族基’ 但是9-位置爲烷基,因此共軛變寬廣,T1能降低’因此無 201206886 法得到充分的發光效率。此外,9-位置爲烷基,因此使用 上述化合物的有機EL元件,耐久性明顯降低。 如上述,專利文獻3係揭示咔唑上經2環以上之縮合芳 香族基取代的化合物,但是未揭示鄰接之1,9-位置具有取 代基的化合物。此外,專利文獻4〜6雖揭示1,9-位置具有取 代基的化合物,但是1,9-位置均爲單環之芳基,或9-位置 爲烷基的化合物。因此,未揭示1,9-位置具有芳香族取代 基,且任一方爲縮合環的化合物。 如此,咔唑衍生物係因具有優異的電荷移動特性及電 化學安定性,因此有爲數眾多的檢討,但是作爲磷光發光 元件用材料而言,在實用化上,仍非充分的特性,需進一 步改良。 【發明內容】 [發明槪要] 爲了將有機EL元件應用於平面面板顯示器等之顯示元 件時,必須改善元件之發光效率,同時充分確保驅動時之 安定性。本發明有鑑於上述現狀,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 種具有高效率及高驅動安定性之實用上有用的有機EL元件 及適用於該元件的化合物。 本發明人等精心探討的結果,發現1,9-位置被芳香族 基取代,且至少一方爲縮合環之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 作爲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用於有機EL元件,可顯示優異的 特性,遂完成本發明。 -9 - 201206886 本發明係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係於基板上被層 合陽極、複數之有機層及陰極所成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其特徵係咔唑環之1-位置及9-位置具有選自芳香族烴基及 芳香族雜環基之芳香族基作爲取代基,該芳香族基之至少 一方具有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的縮環構造,具有含有總 碳數20〜80之咔唑化合物作爲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的有機 層者。 上述咔唑化合物較佳爲下述一般式(1)或(2)表示 者。 【化5】
一般式(1)及(2)中,Ar係分別獨立表示選自碳數 6〜24之芳香族烴基及碳數3〜23之芳香族雜環基的芳香族基 ,]:係表示選自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及碳數3〜30之芳香 族雜環基的芳香族基,係分別獨立表示氫、碳數 -10- 201206886 1〜10之烷基、碳數3〜1 1之環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 或碳數3~17之方香族雜環基’ π係表不1~3之整數。η爲2以 上時,複數之Ar及Ri〜R3各自可相同或相異。但是Ar及L之 中至少1個爲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之縮環構造的芳香族基 一般式(1)及(2)中’ Ar及L之兩者或一方爲由下 述一般式(3)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所產生之1價或η價的 芳香族基較佳。 【化6】
一般式(3 )中,乂,係分別獨立表示CR4或氮,Υ係表 示- 〇-、-S-或-NR5-,Z係表示直接鍵結、-0-、-S-、-NR6-、-CR7R8-或下述式(Z-1)表示之基團,114~118係分別獨 立表示氫、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1之環烷基、碳數 6~18之芳香族烴基或碳數3〜17之芳香族雜環基。但是由一 般式(3)所產生之芳香族基爲Ar時爲1價芳香族基,L時 爲η價芳香族基。 【化7】
一般式(3 )中,Ζ爲直接鍵結較佳。 一般式(1 )及(2 )中,Ar或L之一方爲由下述一般 式(4)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所產生之1價或η價芳香族基 -11 - 201206886 較佳。 【化8】 Rio
—般式(4)中,X2係分別獨立表示CR9或氮’ R9〜R12 係分別獨立表示氫、碳數卜10之烷基、碳數3〜11之環院基 、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碳數之芳香族雜環基。但 是由一般式(4)所產生之芳香族基爲Ar時爲1價芳香族基 ,L時爲η價芳香族基。 含有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有機層’較佳爲選自由發 光層、電洞輸送層、電子輸送層及電洞阻止層所成群之至 少1層。此外,含有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之有機層’較佳 爲含有燐光發光摻雜物的發光層。燐光發光摻雜物之發光 波長在550 nm以下,具有發光極大波長較佳。 咔唑之9-位置係因電子密度高,因此反應性高爲人所 知,未取代時,9-位置之氫被烷基取代之構造,與9-位置 鍵結之碳及氫爲活性,用於有機EL元件時,耐久性明顯降 低。因此,爲了提高有機EL元件之耐久性時,必須使用9- 位置經芳香族基取代的咔唑化合物。此外,咔唑上之相鄰 之1,9-位置被芳香族基取代,且該芳香族基之至少一方爲 具有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之縮環構造的芳香族基,使骨 架之變形變大,可抑制分布於各取代基上之分子軌道之擴 展。電化學的安定性(對氧化·對還原安定性)係參與彼 等之分子軌道(氧化係最高塡滿能階軌域(Highest -12- 201206886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還原係最低塡滿能 階軌域(lumo ))有很密切的關係,爲了提高分子本身 對兩電荷之安定性時,必須是HOMO分布於耐氧化安定性 較高之部位,LUMO分布於耐還原安定性較高的部位的方 式進行分子設計。藉由上述抑制分子軌道之擴展的效果, 可使分子軌道分布於對氧化·還原耐久性較高的部位,可 具有良好的耐電荷安定性。此外,化合物整體之變形變大 ,可抑制分子整體之共軛擴展,提高T1能。基於以上效果 ’而推測本發明用的咔唑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耐電荷安定性 ,可得到T1能更高的燐光主體材料。 本發明用的咔唑化合物係藉由控制上述分子軌道之擴 展,而可將各自之電荷注入障壁調節成更低。藉此,在發 光層中含有該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時,電荷之平衡變得良 好’提高再結合機率。從以上的觀點,使用該燐光發光元 件用材料之有機EL元件可達成較高的發光效率。此外,該 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顯示良好的非晶質特性與高的熱安定 性’因電化學安定,因此可實現驅動壽命長,耐久性高的 有機EL元件。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用的咔唑化合物係具有咔唑環之1 -位置及9 -位 置具有選自芳香族烴基及芳香族雜環基之芳香族基作爲取 代基’該芳香族基之至少一方具有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 的縮環構造的咔唑化合物。此外,1 -位置及9 -位置上取代 -13- 201206886 之取代基係芳香族基,其中芳香族基係指含有芳香族烴基 及芳香族雜環基。本發明用的咔唑化合物也稱爲1,9-位置 取代咔唑化合物。 較佳之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係以上述一般式(1 ) 或(2)表示者。一般式(1) 、 (2)中,Ar係表示選自 碳數6〜24之芳香族烴基及碳數3〜2 3之芳香族雜環基的芳香 族基。此芳香族基可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 不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的較佳具體例有苯、吡啶、 嘧啶、三嗪、呋喃、噻吩、萘、苐、菲、蒽、芘、吲哚、 喹啉、異喹啉、萘錠、唾喔啉、喹唑啉、苯並呋喃、苯並 噻吩、咔唑、吖啶、菲繞啉、吩噻嗪、吩噁嗪、二苯並呋 喃、二苯並噻吩、二苯並吖庚因、三苯並吖庚因等中除去 1個氫所產生之1價芳香族基。 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之較佳具體例,例如有上述不 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經取代基取代的芳香族基。此取代 基之具體例有碳數1〜4之烷基、碳數1~2之烷氧基、乙醯基 、碳數6〜12之芳基、碳數3〜11之雜芳基。更佳爲苯基、萘 基、咔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本說明書中,以Ar及L 表示之芳香族基之碳數係不包含取代基之碳數的數。但是 包含取代基之碳數計算時’也在上述範圍內較佳。此外, 本發明中,具有2個以上之咔唑環時,至少1個爲在1,9-位 置被上述芳香族基取代的咔唑環即可。此咔唑環稱爲中心 的咔唑環。此中心之咔唑環之其他位置可經咔唑取代。 一般式(1)及(2)中’ Ar較佳爲例如有由上述一般 -14- 201206886 式(3)或一般式(4)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所產生之1價 芳香族基。一般式(3)及(4)之說明如後述。 —般式(1)或(2)中,L係表示選自碳數6〜3 0之芳 香族烴基或碳數3〜30之芳香族雜環基的芳香族基。此芳香 族基可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 不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的較佳具體例有苯、吡啶、 嘧啶 '三嗪、呋喃、噻吩、萘、莽、菲、蒽 '芘、吲哚、 喹啉、異喹啉、萘錠、喹喔啉、喹唑啉、苯並呋喃、苯並 噻吩、咔唑、吖啶、菲繞啉、吩噻嗪、吩噁嗪、二苯並呋 喃、二苯並噻吩、二苯並吖庚因、三苯並吖庚因等中除去 η個氫所產生之η價基團。 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之較佳具體例’例如有上述不 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經取代基取代的芳香族基。此取代 基之具體例有碳數1〜4之烷基、碳數1~2之烷氧基、乙醯基 。上述取代基可再具有取代基,此等具有取代基時’較佳 之具體例有碳數1〜4之烷基、碳數1〜2之烷氧基、乙醯基’ 碳數6~ 12之芳基、碳數3〜11之雜芳基。更隹爲苯基、萘基 、咔唑基、喹啉基或異喹啉基。 此外,Ar及L可爲上述不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基經複 數連結的芳香族基。此時,由鍵結於中心之咔11 坐環之芳香 族基與其取代之芳香族基所構成。這種芳香族基之具體例 有聯苯、聯三苯、雙吡啶、雙嘧啶、苯基吡啶、二苯基吡 啶、苯基嘧啶、二苯基嘧啶、苯基三嗪、二苯基三嗪、苯 基咔唑等所產生之1價或η價基團。 -15- 201206886 一般式(1)及(2)中,L係中心之咔唑環之1-位置 或9 -位置進行取代。n爲2或3時,中心之咔哩環之其他也 可與其他的咔唑環鍵結,與其他咔唑環之連結位置無限定 ,可爲末端的環或中央部的環。 一般式(1)或(2)中,Ar或L之中,至少1個係具有 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之縮環構造的芳香族基。其中,具 有縮環構造之芳香族基具有取代基時,具有縮環構造之芳 香族基直接鍵結於中心之咔唑環即可,具有取代此之芳香 族基時’此芳香族基之環可爲單環。較佳爲Ar或L之中, 至少1個係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之芳香族雜環,更佳爲一 般式(3)表示之縮環構造。 —般式(1)或(2)中,Ar或L較佳爲一般式(4 )表 示者。此時,其中一方爲一般式(4)表示時,另一方係 具有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之縮環構造的芳香族基。 一般式(1 )或(2 )中,Us係分別獨立表示氫、 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1之環烷基、碳數6~ 18之芳香族 烴基或碳數3〜17之芳香族雜環基。較佳爲氫、碳數1〜4之 烷基、碳數3~6之環烷基、苯基 '萘基、吡啶基、嘧啶基 、三嗪基、咔唑基。更佳爲氫、苯基、咔唑基。Ri〜R3爲 氫以外之基團時,此等之基團可具有取代基,較佳之取代 基爲碳數1〜4之烷基、碳數1~2之烷氧基、乙醯基、碳數 6〜12之芳基、碳數3〜11之雜芳基。更佳爲苯基、萘基、咔 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 —般式(1)或(2)中’ η係表示1〜3之整數。較佳爲 -16- 201206886 1或2。 —般式(1)或(2)中,η爲2以上時,複數之Ar及 Ri〜R3各自可相同或相異。 —般式(3)中,乂“系分別獨立表示CR4或氮。較佳爲 CR4。Y係表不- 0-、-S -或-NR5-。較佳爲-S-或-NR5-。Z係 表不直接鍵結、-0·、-S-、-NR6-、-CR7R8··或式(Z-1)表 示之基團。較佳爲直接鍵結、-0-、-S-或-NR6-,更佳爲直 接鍵結。 上述R4~R8係分別獨立表示氫、碳數1〜10之烷基、碳 數3〜11之環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或碳數3〜17之芳 香族雜環基。1^7與118之至少1個爲氫較佳。由—般式(3) 之化合物所產生之芳香族基爲1價或η價芳香族基時’ R4〜R8之中之1個或η個被刪除,成爲直接鍵結。此直接鍵 結之1個係鍵結於中心之咔唑環之1 -位置或9 -位置。L爲具 有2以上之直接鍵結時,其他直接鍵結係與其他的咔唑環 鍵結。 R4〜R8較佳爲氫、碳數1〜4之烷基、碳數之環烷基 、苯基、萘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咔唑基。更佳 爲氫、苯基、咔唑基。R4~Rs爲氫以外之基團時’此等基 團可具有取代基,較佳之取代基爲碳數之院基、碳數 1〜2之烷氧基、乙醯基 '碳數6〜12之芳基、碳數3~n之雜 芳基。更佳爲苯基、萘基、咔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 一般式(4 )中,係分別獨立表示CR9或氮。較佳爲 cr9 -17- 201206886 —般式(4 )中,R9~RI2係分別獨立表示氫、碳數 1〜10之烷基 '碳數3〜11之環烷基、碳數6~ 18之芳香族煙基 或碳數3〜17之芳香族雜環基。由一般式(4)之化合物所 產生之芳香族基爲1價或η價芳香族基時’ 之中之1 個或η個被刪除,成爲直接鍵結。此直接鍵結之1個係鍵結 於中心之咔唑環之1-位置或9-位置。L爲具有2以上之直接 鍵結時,其他直接鍵結係與其他的咔唑環鍵結。 R9~RI2較佳爲氫、碳數1〜4之烷基 '碳數3~6之環院基 '苯基、萘基、吡啶基、嘧啶基、三嗪基、咔唑基。更佳 爲氫、苯基、咔唑基。R9〜2爲氫以外之基團時’此等基 團可具有取代基,較佳之取代基爲碳數1~4之烷基 '碳數 1〜2之烷氧基' 乙醯基、碳數6〜12之芳基、碳數3〜11之雜 芳基。更佳爲苯基、萘基、咔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 一般式(1)或(2)中,T1能爲2.85( eV)以上。較 佳爲2.90以上,更佳爲3.00以上。 本說明書所謂的T 1能之値係使用美國G au s s i a η公司製 之分子計算用軟體Gaussian03計算所得之値,藉由B3LYP/ 6-3 1G*B3LYP/CC-pVDZ水準之構造最佳化計算所計算得到 的値來定義。 本發明用之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可以卜位置被鹵 素原子取代之咔唑衍生物作爲出發原料,配合目的之化合 物的構造選擇原料,使用公知的手法來合成》 例如1 -位置被氟原子取代之咔唑衍生物之1 -氟咔唑骨 架可參考 Angew.Chem.Int.Ed,2007,No.46,pl 627-pl 629 所 -18- 201206886 示之合成例,藉由以下反應式來合成。 α 【化9】 F + ΝΗ〇 α'
Cl Br
例如1 -位置被溴原子取代之咔唑衍生物之1 -溴咔唑骨 架可參考 Synlett,2000,Νο.30, ρ131-ρ140 及 J. Org. Chem, 200 1,;^〇.66,?8612-1)8615所示之合成例,藉由以下反應式 來合成。 【化1 0】
α>ζΗα 一般式(1)或(2)表示之I,9-位置取代咔哩化合物 之具體例如以下所示,本發明用之1,9 -位置取代味哩化合 物不限於等。 -19- 201206886 【化1 1】
-20- 201206886 【化1 2】
-21 - 201206886 【化1 3】
-22- 201206886 【化1 4】
-23- 201206886 【化1 5】
-24- 201206886 【化1 6】
-25- 201206886 【化1 7】
-26- 201206886 【化1 8】
於基板上被層合陽極 '複數之有機層及陰極所成之有 機EL元件之至少1層的有機層含有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用 之之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可提供優異的有機電致發 光元件。含有的有機層,較佳爲發光層、電洞輸送層、電 子輸送層及電洞阻止層。更佳爲含有含燐光發光摻雜物的 發光層的主體材料。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係於被層合於基板上之陽極與陰 極之間,含有具有至少一層發光層的有機層,且至少一層 的有機層含有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較佳爲在發光層 中含有磷光發光摻雜劑與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 接著,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的構造,但 是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之構造不限於圖示者。 圖1係表示本發明所用之一般有機EL元件之構造例的 剖面圖’ 1係基板,2爲陽極,3係電洞注入層,4爲電洞輸 •27- 201206886 送層,5爲發光層,6爲電子輸送層,7爲陰極。本發明之 有機EL元件,可具有與發光層鄰接之激子阻止層,又,發 光層與電洞注入層之間可具有電子阻止層。激子阻止層可 插入於發光層之陽極側、陰極側之任一方,也可同時插入 於兩方中。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具有基板、陽極、發光.層 及陰極作爲必要的層,但是除必要層以外之層,可具有電 洞注入輸送層、電子注入輸送層,此外,發光層與電子注 入輸送層之間可具有電洞阻止層。又,電洞注入輸送層係 指電洞注入層與電洞輸送層之任一層或二者,電子注入輸 送層係指電子注入層與電子輸送層之任一層或二者。 又,也可與圖1相反的構造,即依陰極7、電子輸送層 6、發光層5、電洞輸送層4、陽極2的順序層合於基板1上 ,此時,必要時可追加或省略。 —基板一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較佳爲支撐於基板上。此基板並 無特別限制,只要是以往慣用於有機EL元件者即可,例如 可使用由玻璃、透明塑膠、石英等所構成者。 —陽極一 有機EL元件中之陽極,較佳爲使用功函數較大(4eV 以上)之金屬、合金、導電性化合物及此等之混合物作爲 電極物質者。此等電極物質之具體例有Au等金屬、Cul、 銦錫氧化物(ITO ) 、Sn02、ZnO等導電性透明材料。又 -28- 201206886 ’可使用以IDIXO ( In2〇3_Zn〇 )等非晶質,製作透明導電 膜的材料。陽極係將此等電極物質利用蒸鍍或濺鍍等方法 形成薄膜’可以微影法形成期望形狀的圖型,或稍不太需 要圖型精度時(ΙΟΟμιη以上左右),上述電極物質之蒸鍍 或濺鍍時’可介於所望形狀之光罩形成圖型。或如有機導 電性化合物’使用可塗佈物質時,也可使用印刷方式、塗 佈方式等濕式成膜法。由此陽極取出發光時,較佳爲透過 率大於10% ’又作爲陽極之薄片阻抗較佳爲數百Ω/□以下 。另外’膜厚係依材料而定,但通常在10〜1000 nm,較佳 爲10〜200 nm之範圍內選擇。 一陰極一 另外’陰極可使用功函數較小(4eV以下)之金屬( 稱爲電子注入性金屬)、合金、導電性化合物及此等之混 合物作爲電極物質者。此等電極物質之具體例有鈉、鈉_ 鉀合金、鎂、鋰、鎂/銅混合物、鎂/銀混合物、鎂/鋁混合 物、鎂/銦混合物、銘/氧化銘(A12 〇 3 )混合物 '銦、鋰/ 鋁混合物、稀土類金屬等。此等中,從電子注入性及對氧 化等之耐久性的觀點,較佳爲電子注入性金屬與功函數之 値較大’安定之金屬之第二金屬的混合物,例如鎂/銀混 合物、鎂/鋁混合物、鎂/銦混合物、鋁/氧化鋁(Al2〇3 ) 混合物、鋰/鋁混合物、鋁等。陰極可藉由將此等電極物 質以蒸鍍或濺鍍等方法形成薄膜來製作。又作爲陰極之薄 片阻抗較佳爲數百Ω/□以下,膜厚通常在1〇 n m〜5 μιη,較 -29- 201206886 佳爲50~200 nm之範圍內選擇。又,爲了使發光之光透過 ,有機EL元件之陽極或陰極之任一方爲透明或半透明時, 可提高發光亮度。 又,於陰極上以1〜20 nm之膜厚製作上述金屬後,藉 由於其上製作於陽極說明中列舉之導電性透明材料,可製 作透明或半透明之陰極,應用此等可製作陽極與陰極二者 具有透過性的元件。 一發光層一 發光層爲磷光發光層,包含磷光發光摻雜物與主體材 料。磷光發光摻雜劑材料較佳爲含有選自釕、铑、鈀、銀 、銶、餓、銦、鉑及金之至少一種金屬之有機金屬錯合物 者。此有機金屬錯合物爲前述先前技術文獻等所習知,可 選擇此等使用。燐光發光慘雜物之發光波長在550 nm以下 ,具有發光極大波長。 較佳之磷光發光摻雜劑,例如有具有Ir等貴金屬元素 作爲中心金屬之Ir(ppy)3等之錯合物類,(Bt)2lracac等之錯 合物類、(Btp)Ptacac等之錯合物類。此等錯合物類之具體 例如下所示,但不限於下述化合物。 -30- 201206886 【化1 9】
-31 - 201206886 【化2 0】
前述燐光發光摻雜物在發光層中所含有的量,較f圭胃 5〜30重量%的範圍。 發光層中之主體材料較佳爲使用1,9-位置取代味哩化 合物。但是將該咔唑化合物使用於發光層以外之其他任— 的有機層時,發光層所使用的材料可爲1,9 -位置取代昨吨 化合物以外之其他的主體材料。此外,可倂用丨,9 _位置取 代昨哩化合物與其他之主體材料。也可倂用複數種公知的 主體材料。 可使用之習知主體化合物,較佳爲具有電洞輸送能、 -32- 201206886 電子輸送能,且防止發光之長波長化,且具有高的玻璃轉 化溫度的化合物。 這種其他之主體材料係多數專利文獻等所熟知,可選 自該等主體材料。主體材料之具體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 有吲哚衍生物 '咔唑衍生物、吲哚咔唑衍生物、三唑衍生 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聚芳基烷 烴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吡唑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 、芳基胺衍生物、胺基取代查爾酮(chalcone)衍生物、 苯乙烯蒽衍生物、葙酮衍生物、腙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 物、矽氮烷衍生物、芳香族三級胺化合物、苯乙烯基胺化 合物、芳香族二亞甲基系化合物、卟啉系化合物、蒽醌二 甲烷衍生物、蒽酮衍生物、二苯基醌衍生物、噻喃二氧化 物衍生物、萘茈等之雜環四羧酸酐、酞菁衍生物、8-羥基 喹啉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或金屬酞菁、苯并噁唑或苯并噻 唑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所代表之各種金屬錯合物、聚矽烷 系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衍生物、苯胺系共聚物、 噻吩寡聚物、聚噻吩衍生物、聚伸苯衍生物、聚伸苯伸乙 烯衍生物、聚莽衍生物等之高分子化合物等。 —注入層一 注入層係指設置於電極與有機層之間用以降低驅動電 壓或提高發光亮度的層,有電洞注入層與電子注入層,也 可存在於陽極與發光層或與電洞輸送層之間,及陰極與發 光層或與電子輸送層之間。注入層可依據需要而設置。 -33- 201206886 一電洞阻止層一 電洞阻止層廣義而言係指由具有電子輸送層之功能, 具有輸送電子之功能,且輸送電洞之能力明顯較小之電洞 阻止材料所構成,可以輸送電子,且阻止電洞,提高電子 與電洞之再結合機率。 電洞阻止層較佳爲使用1,9-位置取代昨唑化合物,但 是該咔唑化合物使用於其他任一的有機層時,可使用習知 之電洞阻止層材料。又,電洞阻止層材料可依據需要使用 後述之電子輸送層的材料。 一電子阻止層一 電子阻止層係指由具有輸送電洞之功能,且輸送電子 之能力明顯較小之材料所構成,可以輸送電洞,阻止電子 ,提高電子與電洞再結合之機率。 電子阻止層之材料可依據需要使用後述之電洞輸送層 之材料。電子阻止層之膜厚較佳爲3〜100 nm,更佳爲5〜30 一激子阻止層一 激子阻止層係指阻止在發光層內藉由電洞與電子再結 合產生之激子擴散至電荷輸送層的層,藉由插入本層可有 效地將激子封鎖在發光層內,可提高元件之發光效率。激 子阻止層係鄰接於發光層,可插入於陽極側、陰極側之任 -34- 201206886 —側,也可同時插入於兩側。 激子阻止層材料例如有1,3 -二咔唑基苯(mCP)或雙 (2-甲基-8·羥基喹啉)-4·苯基酚酸鋁(III) (BAlq)。 一電洞輸送層一 電洞輸送層係指由具有輸送電洞之功能的電洞輸送材 料所構成,電洞輸送層可設置單層或複數層。 電洞輸送材料係具有電洞之注入或輸送、電子之障壁 性之任一者’可爲有機物或無機物之任一者。電洞輸送層 較佳爲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但也可由過去習知之化 合物中選擇任意者來使用。可使用之習知電洞輸送材料例 如有三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聚芳基烷 烴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及吡唑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 、芳基胺衍生物、胺基取代之查爾酮衍生物、噁唑衍生物 、苯乙烯蒽衍生物、萚酮衍生物、腙衍生物、二苯乙烯衍 生物、矽氮烷衍生物、苯胺系共聚物或導電性高分子寡聚 物’尤其是噻吩寡聚物等,但較佳爲使用卟啉化合物、芳 香族三級胺化合物及苯乙烯基胺化合物,更佳爲使用芳香 族三級胺化合物。 一電子輸送層一 電子輸送層係指由具有輸送電子之功能的材料所構成 ’電子輸送層可設置單層或複數層。 電子輸送材料(有時也兼具電洞阻止材料的情形), -35- 201206886 只要具有將由陰極注入之電子傳送到發光層的功 電子輸送層較佳爲使用以本發明之一般式(1) 料,但亦可選擇使用由過去已知之化合物中任意 有硝基取代之蒹衍生物、二苯基醌衍生物、噻喃 衍生物、碳二醯亞胺、亞苐甲烷衍生物、蒽醌二 醌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等。此外,上述噁二哩 ,噁二唑環之氧原子取代成硫原子的噻二唑衍生 作爲電子吸引基之喹喔啉環之喹喔啉衍生物也可 輸送材料使用。另外,也可使用將此等材料導入 鏈中,或此等材料作爲高分子之主鏈的高分子材3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藉由K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 受此等實施例限定,且只要在不超過本發明之實 各種形態實施。 藉由以下所示之路徑合成成爲磷光發光元件 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物。又,化合物編號係對 化學式的編號。 合成例1 化合物1之合成 能即可。 表示之材 者’例如 二氧化物 甲烷及蒽 衍生物中 物、具有 作爲電子 於闻分子 明當然不 質,可以 用材料之 應於上述 -36- 201206886 【化2 1】
(Ο 在氮氣氛下,添加醋酸鈀7.0g( 0.0313 mol)、三環 己基膦20 wt%甲苯溶液88g ( 0.0626 mol) ' 1-甲基D比略院 酮(NMP) 150 mL,以60t:攪拌1小時。將1-氟苯胺69.6g (0.627 mol) 、1-溴氯苯 100g(0.522 mol)、磷酸三鉀 330g ( 1.56 mol) 、NMP1500 mL以室溫攪拌,同時添加所 得的黃色溶液。其後,以1 3 (TC攬拌一晚。反應溶液冷卻 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取得後,減壓餾除溶劑°所 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的中 間體 A 1 9.5 3 g ( 0.1 0 5 m ο 1、收率 2 0.2 % ) » 氮氣氛下,添加2’ 8-二溴二苯並嚷吩40.〇g(〇·117 -37- 201206886 mol)、咔唑 24.0g( 0.143 mol)、碘化銅 89.1g( 0.468 mol)、磷酸三鉀 99_3g ( 0.468 mol) 、trans-l,2 -環己烷 二胺 56.2 mL ( 0.468 mol) 、1,4-二噁烷 1000 mL ’ 以 120°C 攪拌4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 取得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 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B M.7g ( 34.3 mmol、收 率 2 9.3 % )。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A 6.29g ( 0.0340 mol )、中間 體 B 9.70g( 0.0226 mol)、碘化銅 17.2g( 0.0904 mol) ' 磷酸三鉀 19.2g( 0.0904 mol) 、trans-l,2 -環己院二胺 10.9 mL ( 0.0904 mol ) 、1,4·二噁烷 120 mL,以 120°C 攪拌一晚 。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取得後,減 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行純化,得 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C 9.30g ( 17.5 mmol、收率77.3% )。 氮氣氛下,添加氫化鈉(60.4 %品)2.42g ( 0.0608 mol )、脫水N,N-二甲基甲醯胺(DMF ) 15 mL,以室溫攪 拌0.5小時。所得之懸濁液中添加咔唑8.48g ( 0.05 07 mol )之脫水DMF ( 35.2 mL )溶液,以室溫攪拌30分鐘。所 得之懸濁液中添加中間體C 9g ( 0.0169 mol ),以140°C攪 拌4日。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在蒸餾水(5 00 mL )搅 拌的狀態下添加,將析出的淡黃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 淡黃色固體以矽凝膠管柱色譜、加熱打漿(reslurry )進 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化合物1 2.05 g ( 2.94 mmol、收 率 17.8%) 。APCI-TOFMS,m/z 680 [M + H]+、'H-NMR測定 -38- 201206886 結果(測定溶劑:CDC13 )如圖2所示。 合成例2 化合物2之合成 【化2 2】
在氮氣氛下,添加3,6-二溴-9-苯基咔唑25.0g( 0.0623 mol)、咔唑 10.4g( 0.0623 mol)、碘化銅 2.38g( 0.0125 mol)、磷酸三鉀 52.9g ( 0.249 mol) 、trans-l,2-環己烷 二胺 14.2g(0.124 mol) 、1,4-二噁烷 1000 mL,以 90°C 加 -39- 201206886 熱攪拌1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 濾取得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 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D 1 2.9g ( 26·4 mmo1、 收率 4 2.4 % )。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A 6.4g ( 0.0346 mol )、中間 體 D13.0g( 0.0266 mol)、姚化銅 20.2g( 0.106 mol)、 磷酸三鉀 22.5g(0_106 mol) 、trans-l,2 -環己烷二胺 12.7 mL ( 0.106 mol ) 、1,4-二噁烷 115 mL,以 110°C 加熱攪拌 一晚。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取得後 ,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行純化 ,得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E 8.6g ( 14.5 mmol、收率55.0% )° 氮氣氛下,添加氫化鈉(56.4%品)1 .8g ( 0.043 2 mol )、脫水N,N -二甲基甲醯胺(DMF) 11 mL,以室溫攪拌 0.5小時。所得之懸濁液中添加咔唑6.0g ( 0.03 59 mol )之 脫水DMF ( 25 mL )溶液,以室溫攪拌30分鐘。所得之懸 濁液中添加中間體H 8.5g ( 14_4 mol),以130°C攪拌14曰 。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在蒸餾水(3 00 mL )攪拌的狀 態下添加,將析出的淡黃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淡黃色 固體以矽凝膠管柱色譜、再結晶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 之化合物 2 3.10g ( 4.19 mmol、收率 29.0%)。 APCI-TOFMS, m/z 7 3 9 [ Μ + Η ] +、1 Η - N M R 測定結果( 測定溶劑:CD2C12 )如圖3所示。 -40- 201206886 合成例3 化合物1 8之合成 【化2 3】
(F)
Br HO.b.C
Ar+ 0
(A) cto (G) 18 在氮氣氛下,添加1,3,5-三溴苯69.2呂(〇.219«10丨)、 苯基硼酸54.5g( 0.447 mol)、四(三苯基膦)絕(0) 12_0g(0.0104 mol)、碳酸鈉 121g之水(450 mL)溶液、 甲苯800 mL、乙醇400 mL,以9CTC攪拌2小時。反應溶液 冷卻至室溫後,在蒸餾水(5 00 mL)與甲苯(500 mL)進 行攪拌的狀態下添加。有機層以蒸餾水(3x5 00 mL)洗淨 。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後,濾除硫酸鎂後,減壓餾除 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行純化,得到白色 固體之中間體F 44.7g ( 0.144 mol、收率65.7%)。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A 4_OOg(〇.〇216 mol)、中間 201206886 體 F 10.0g( 0.0323 mol)、碘化銅 16.5g( 0.0864 mol)、 磷酸三鉀 18.3g( 0.0864 mol) 、trans-l,2·環己烷二胺 10.0 mL ( 0.0864 mol ) 、1,4-二噁烷 72 mL,以 1 20°C 加熱攪拌 4 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取得後 ,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行純化 ,得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G 8.5g(20.5 mmol、收率94.9% )° 氮氣氛下,添加氫化鈉(56.4%品)3.3g ( 0.07 8 5 mol )、脫水Ν,Ν-二甲基甲醯胺(DMF ) 20 mL,以室溫攪拌 0.5小時。所得之懸濁液中添加咔唑10.9g ( 0.0654 mol ) 之脫水DMF ( 45.4 mL )溶液,以室溫攪拌30分鐘。所得 之懸濁液中添加中間體G 8.5g(20.5 mol),以130°C攪拌 3曰。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在蒸餾水(200 mL )攪拌 的狀態下添加,將析出的淡黃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淡 黃色固體以矽凝膠管柱色譜、加熱打漿進行純化,得到白 色固體之化合物18 2.70g( 4.81 mmol、收率22.0%)。 APCI-TOFMS, m/z 561 [M + H]+、'H-NMR測定結果(測定 溶劑·· CDC13 )如圖4所示。 合成例4 化合物82之合成 -42- 201206886 【化2 4】
+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A 25.〇g(〇.135 mol) 、4,4·-二碘聯苯 2l.〇g( 0.0519 mol)、碘化銅 39_5g( 0.207 mol )、磷酸三鉀 43.9g(0_207 mol) 、trans-l,2-環己烷二胺 25.0 mL( 0.207 mol) 、1,4-二噁烷 450 mL’ 以 120°C 加熱 攪拌1 8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 取得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 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H l〇.4g ( 2〇.1 mmol、收 率 3 8 · 7 % )。 氮氣氛下,添加氫化鈉(5 6.4 %品)4 · 9 g ( 0 · 1 1 5 m ο 1 )、脫水DMF 3 0 mL,以室溫攪拌0.5小時。所得之懸濁液 中添加味唑16.0g(0.0960 mol)之脫水DMF(60 mL)溶 液,以室溫攪拌3 0分鐘。所得之懸濁液中添加中間體Η 10.Og ( 19.2 mol ),以1 3 01:攪拌6日。反應溶液冷卻至室 溫後,在蒸餾水(200 mL )攪拌的狀態下添加,將析出的 淡黃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淡黃色固體以矽凝膠管柱色 -43- 201206886 譜、再結晶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化合物82 2.40g (2.94 mmol、收率 15.3%) 。APCI-TOFMS,m/z 815 [M + H]+、'H-NMR測定結果(測定溶劑:CD2C12)如圖5所 不 ° 合成例5 化合物8 3之合成
在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A 43.0g(0.232 mol) 、2,
6 -二氯 I]比陡 41.0g ( 0.277 mol)、碘化銅 82.0g ( 0.431 mol )、_ 酸三鉀 92.0g ( 0.433 mol) 、trans-l,2 -環己烷二胺 50.0 mL(〇.416 mol) 、1,4-二噁烷 500 mL’ 以 110°C 加熱 -44 - 201206886 攪拌6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 取得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 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的中間體I 40.4g ( 0.136 mol、收率 7 4.9%)。 氮氣氛下,添加氯化鎳6水合物38.4g( 0.161 mol)、 三苯膦 195.0g ( 0.743 mol)、脫水 DMF 500 mL,以 60°C 加 熱20分鐘。其後,添加鋅粉末14.8g( 0.214 mol),以60 °C加熱2小時。所得之懸濁液中添加中間體I 4 0.0 g ( 0.1 3 4 mol )之脫水DMF ( 90 mL )溶液,以60°C攪拌1小時。反 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10%氨水溶液(1〇〇〇 mL )進行 攪拌的狀態下添加,將析出的灰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 灰色固體以晶析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中間體J 20.4g (39.0 mmol、收率29.1%)。 氮氣氛下,添加氫化鈉(6 2.0 %品)4.4 g ( 0.11 5 m ο 1 )、脫水D M F 3 0 m L,以室溫攪拌0 · 5小時。所得之懸濁液 中添加咔唑15.9呂(0.0955 111〇1)之脫水〇14?(66 11(11^)溶 液,以室溫攬拌30分鐘》所得之懸濁液中添加中間體J lO.Og ( 21 · 1 mmol ),以130°C攪拌7日。將此反應溶液之2 批分冷卻至室溫後,蒸餾水(500 mL )攪拌的狀態下添加 ,將析出的灰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灰色固體以晶析進 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化合物8 3 2 . 1 0 g ( 2 · 5 7 mm ο 1、 收率 6.71%) 。APCI-TOFMS,m/z 817 [M + H]+、'H-NMR測 定結果(測定溶劑:CD2C12 )如圖6所示。 -45- 201206886 合成例6 化合物Η -1之合成 【化2 6】
(Ν) Η-1 氮氣氛下,添.加2-溴苯基肼鹽酸鹽150g ( 0.80 1 mol) 、苯二甲酸酐 190g(1.28 mol)、甲苯 4500 mL,以 120°C 加熱攪拌1晚。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淡黃色 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淡黃色固體以加熱打漿進行純化, -46- 201206886 得到淡黃色粉末之中間體Κ 1 8 1 g ( 0.5 7 0 m ο I、收率7 1 · 1 % )0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K〗26g( 0.397 mol)、三苯基 氫化鉍 3 50g( 0.794 mol)、醋酸銅 108g( 0.596 mol) ' 脫水二氯甲烷3000 mL’在冰浴中攪拌。徐徐添加三乙胺 4 1.3 mL ( 0.2 98 mol ),避免內溫成爲5 °C以上,再以50 °C 加熱攪拌一晚。反應溶'液冷却至室溫後’將析出的淡黃色 固體過濾取得9所得之淡黃色固體以再結晶進行純化’得 到淡黃色粉末之中間體L 72.〇g ( 〇·183 m〇l、收率45·2%) 〇 在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L 30.〇g(〇.0762 mol)、脫 水苯1 5 00 mL,室溫下進行攪拌同時添加氯化鋁50.8g ( 0.38 1 mol )後,室溫下攪拌3小時。將氫氧化鈉水溶液900 mL在攪拌下添加。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在蒸餾水( 1 000 mL)與甲苯(1〇〇〇 mL )攪拌的狀態下添加。有機層 以蒸餾水(3 x 1 0 0 0 m L )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 後,濾除硫酸鎂後’減壓飽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 管柱色譜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中間體M 8.〇g ( 0.0325 mol、收率 42·6%)。 在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Μ 8.8g( 0.0358 mol)、苯 基硼酸8.7g(〇.〇715 mol)、四(三苯基膦)鈀(〇) 3.3g (2.86 mmol )、碳酸鈉13.6g之水(60 mL)溶液、甲苯 180 mL、乙醇60 mL,以90 °C加熱攪拌1晚。反應溶液冷卻 至室溫後,蒸餾水(3 00 mL )在攪拌的狀態下添加。有機 -47- 201206886 層以蒸飽水(3 x3 00 mL)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 後’濾除硫酸鎂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 管柱色譜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中間體N 7 . 〇g ( 2 8.7 mmol、收率 80.3%)。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N 7.0g( 0.0288 mol) 、4,4、 —碗聯苯 5.3g ( 0.0131 mol)、姚化銅 1.24g ( 6.55 mmol) 、碳酸鉀 14_5g(0.104 mol)、喹啉 50 mL,以 260°C 加熱 攪拌5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之黑色固體 過濾取得。所得之黑色固體以晶析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 體之化合物 H-1 4.0g ( 6.28 mmol、收率47.9%)。 APCI-TOFMS, m/z 63 7 [ M + Η ] +、1 Η - N M R 測定結果( 測定溶劑:T H F - d 8 )如圖7所示。 合成例7 化合物H-2之合成 【化2 7】
Η Ν
-48 - 201206886 (Ο)
氮氣氛下,添加咔唑60.0g( 0.358 mol)與醋酸840 mL,以室溫攪拌下添加碘化鉀41.6g(0.250 mol)與碘化 氫酸53.6g ( 0.250 mol ),以8 Ot:加熱攪拌4小時。反應溶 液冷卻至室溫後,蒸餾水(1〇〇〇 mL )在攪拌的狀態下添 加,將析出的淡黃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淡黃色固體以 加熱打漿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之中間體〇 50.Og ( 0.170 mol、收率 47.6%)。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〇 5〇.〇g(〇.17〇 mol)與醋酸 酐215 mL( 2.21 mol)。冰冷下攪拌添加三氟化硼二乙醚 錯合物0.64 mL ( 5.10 mmol ),以80°C加熱攪拌〇.5小時。 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蒸餾水(500 mL )在攪拌的狀態 下添加,將析出的淡黃色固體過濾取得。所得之淡黃色固 -49- 201206886 體以加熱打漿進行純化,得到淡黃色固體之中間體P 45.0g (0.134 mol、收率 78.9%)。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P 45.0g(〇.134 mol)、咔唑 24.7g ( 0.147 mol )、氧化銅 57.5g ( 0.402 mol )與二甲基 乙醯胺1000 mL,以160 °C加熱攪拌三日。反應溶液冷卻至 室溫後,蒸餾水(1 〇〇〇 mL )在攪拌的狀態下添加,有機 層以蒸餾水(3x500 mL)洗淨。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 後,濾除硫酸鎂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中添加四 氫呋喃200 mL、二甲基亞颯100 mL、氫氧化鉀33g(0.588 mol )與蒸餾水10 mL,以80°C加熱攪拌2小時。反應溶液 冷卻至室溫後,甲苯(1000 mL)、蒸餾水(5 00 mL)在 攪拌的狀態下添加,有機層以蒸餾水(3x5 00 mL)洗淨。 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鎂乾燥後,濾除硫酸鎂後,減壓餾除溶 劑。所得之殘渣以矽凝膠管柱色譜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 體之中間體 Q 21.2g ( 63.7 mmol、收率 47.5%)。 氮氣氛下,添加中間體Q 10.0g(0.0300 mol) 、4,4、 二碘聯苯 4.69g ( 0.0116 mol)、碘化銅 8.84g ( 0.0464 mol )、磷酸三鉀9.848( 0.0464 !11〇丨)、43113-1,2-環己烷二胺 5.6 mL ( 0.0464 mol ) 、1,4 -二噁烷 1 0 0 m L,以 1 2 0 °C 加熱 攪拌6小時。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後,將析出的結晶過濾 取得後,減壓餾除溶劑。所得之殘渣以晶析、矽凝膠管柱 色譜進行純化,得到白色固體的化合物H-2 2.2g ( 2.69 mmol、收率 23.1%) 。APCI-TOFMS,m/z 815 [M + H]+、 W-NMR測定結果(測定溶劑:CD2C12 )如圖8所示。 -50- 201206886 此外,依據上述合成例及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合成方法 ,合成化合物4、22、57及87,供給製作有機EL元件。 以上述合成例合成的化合物及CBP之T1能之計算値如 表1所示。計算係使用前述Gaussian03計算。其中,CBP、 化合物Η -1及化合物Η -2係比較化合物。由表1確認1 -位置 上導入2環以上之取代基,可使Τ1能値變大。 [表1] 化合物 TUg(eV) 1 3. 0 8 18 3. 12 8 2 3. 13 CB P 2. 9 5 Η- 1 3. 0 4 H- 2 3. 0 0 實施例1 將各薄膜以真空蒸鍍法、真空度2.OxlO·5 Pa層合在形 成有由膜厚110 nm之氧化銦錫(ITO )所構成之陽極的玻 璃基板上。首先,於ITO上形成25 nm厚之銅酞菁(CuPC )作爲電洞注入層。接著,形成90 nm厚之Ν,Ν-二(萘-1-基)-Ν,Ν-二苯基-聯苯胺(ΝΡΒ )作爲電洞輸送層。其次 ,於電洞輸送層上,將作爲發光層之主體材料之化合 與作爲摻雜劑之藍色磷光材料之銥錯合物[銥(III)雙( 4,6 -二-氟苯基)-吡啶-N,C 2,】吡啶甲酸](F Irp i c )由不 同之蒸鍍源’進行共蒸鑛,形成30 nm厚度的發光層。 FIrpic之濃度爲1〇%。其次,形成30 nm厚度之Alq3作爲電 子輸送層。此外’電子輸送層上形成1.0 nm厚的氟化鋰( -51 - 201206886
LiF)作爲電子注入層。最後,電子注入層上形成7〇 nm厚 的鋁(A1 )作爲電極。所得之有機EL元件在圖1所示之有 機EL元件中,在陰極與電子輸送層之間具有被追加電子注 入層的層構成。 所得之有機EL元件與外部電源連接,施加直流電壓, 確認具有如表2的發光特性。表2中,亮度、電壓及發光效 率係表示2.5 mA/cm2的値。元件發光光譜的極大波長爲 475 nm,可得到由FIrpic之發光。 實施例2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2外,與 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3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4外,與 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4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18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5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22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52- 201206886 實施例6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57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7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8 2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8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83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9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87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比較例1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CBP外,與實施 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比較例2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H-1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53- 201206886 比較例3 實施例1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Η-2外, 與實施例1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對於實施例2〜9及比較例1〜3所得之有機EL元件,與實 施例1同樣進行評價,確認具有如表2的發光特性。實施例 2~9及比較例1~2所得之有機EL元件之發光光譜之極大波長 爲475 nm,確認可得到由FIrpic之發光。比較例3所得之有 機EL元件之發光光譜之極大波長爲5 05 nm,未觀測到目的 之發光。 [表2] 實施例1 化合物 初期特性 (@2. 5mA/cm2) 亮度 (cd/m2) 電壓 (V) 視感發光效率 (lm/W) 1 142 8.0 2.2 實施例2 2 144 8.2 2.2 實施例3 4 140 8. 1 2.2 實施例4 18 128 8.1 2.0 實施例5 2 2 143 8.2 2.2 實施例6 5 7 144 8.2 2.2 實施例7 8 2 139 8.5 2.1 實施例8 8 3 135 7.5 2.3 實施例9 8 7 145 8.3 2.1 比較例1 CBP 91 8.5 1.3 比較例2 Η- 1 105 8.7 1.5 比較例3 H-2 47 7.2 0.8 由表2得知,實施例1〜9中,將1,9-位置取代咔唑化合 物用於發光層時,相較於其以外的情形(比較例1、2、及 3),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特性。此乃是藉由在咔唑之1- 位置上導入2環以上之縮環取代基’以控制分子軌道之擴 -54- 201206886 展,及因電荷平衡之最佳化的效果’得知I9-位置咔唑衍 生物之優異性。由此結果可知’藉由將上述咔唑化合物用 於發光層,可實現高效率的有機EL燐光元件。 實施例1 〇 將各薄膜以真空蒸鍍法、真空度2.0x1 (T5Pa層合在形 成有由膜厚110 nm之ITO基板所構成之陽極的玻璃基板上 。首先,於ITO上形成25 nm厚之銅酞菁(CuPC )作爲電 洞注入層。接著,形成40 nm厚之(NPB )作爲電洞輸送 層。其次,於電洞輸送層上,將作爲主體材料之化合物1 與作爲摻雜劑之Ir(ppy)3由不同之蒸鍍源,進行共蒸鍍, 形成40 nm厚度的發光層。此時,Ir(PPy)32濃度爲10wt% 。其次,形成20 nm厚度之Alq3作爲電子輸送層。此外, 電子輸送層上形成1 nm厚的氟化鋰(LiF )作爲電子注入 層。最後,電子注入層上形成70 nm厚的鋁(A1 )作爲電 極,製作有機EL元件。 所得之有機EL元件與外部電源連接,施加直流電壓, 確認具有如表3的發光特性。表3中,亮度、電壓及發光效 率係表示以20 mA/cm2之驅動時的値,亮度減半時間係以 20 mA/cm2之一定電流驅動進行評價,將此結果換算成初 期亮度1 〇〇〇 cd/m2時的値。元件發光光譜之極大波長爲53〇 nm ’得知可得到由lr(ppy)3i發光。 實施例1 1 -55- 201206886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2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2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4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3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18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4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22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5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57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6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82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7 -56- 201206886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83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 8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87外, 與實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比較例4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CBP外,與實 施例1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比較例5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H-1外 ,與實施例1 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比較例6 實施例10中之發光層之主體材料爲使用化合物H-2外 ,與實施例1 0同樣製作有機EL元件。 實施例11〜18及比較例4〜6所得之有機EL元件,與實施 例1 〇同樣評價,確認具有如表3之發光特性。實施例1 1 ~ 1 8 及比較例4~6所得之有機EL元件之發光光譜之極大波長均 爲530 nm,確認可得到由lr(ppy)3之發光。 -57- 201206886 [表3] 化合物 初期特性 (@20mA/cm2) 壽命特性 (@1000cd/ra2) 亮度 (cd/ra2) 電壓 (V) 視感發光效 率(lm/W) 亮度減半時間 (hours) 實施例1 0 1 2010 9. 1 3.5 1500 實施例1 1 2 2100 9.2 3.6 1600 實施例1 2 4 2000 9.0 3.5 1500 實施例1 3 18 1850 9. 1 3.2 1500 實施例1 4 2 2 1960 9.3 3.3 1500 實施例1 5 5 7 2200 9.3 3.7 1500 實施例1 6 8 2 1500 9.2 2.6 1300 實施例1 7 8 3 2300 8.5 4.3 1800 實施例1 8 8 7 2210 9·1 3.8 1600 比較例4 CB P 1120 8. 7 2.0 1000 比較例5 Η- 1 1176 8.9 2.0 730 比較例6 H— 2 714 9.3 1.2 280 由表3得知,责施例10~1 8中,將1,9-位置取代咔唑化 合物用於發光層時,相較於其以外的情形時(比較例4、5 、及6),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特性。此外,顯示驅動壽 命特性良好,且具有高的安定性。此乃是藉由在昨唑之1-位置上導入2環以上之縮環取代基,以控制分子軌道之擴 展,及因電荷平衡之最佳化與兩電荷安定性的效果’因此 1,9-位置咔唑衍生物之優異性。由此結果可知,藉由將上 述咔唑化合物用於發光層,可實現高效率的有機EL燐光元 件。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係於發光特性、驅動壽命及耐久 性方面,在於可滿足實用上的水準,應用於平面面板顯示 器(行動電話顯示元件、車用顯示元件、〇A或電腦顯示 元件或電視等)、發揮作爲面發光體之特徵的光源(照明 -58- 201206886 、影印機之光源、液晶顯示器或儀器類之背光光源)、顯 示板或標誌燈等,其技術價値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表示有機EL元件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2]表示化合物1之1H-NMR圖譜。 [圖3]表示化合物2之1H-NMR圖譜。 [圖4]表示化合物18之1H-NMR圖譜。 [圖5]表示化合物82之1H-NMR圖譜。 [圖6]表示化合物83之1H-NMR圖譜。 [圖7]表示化合物H-1之1H-NMR圖譜。 [圖8]表示化合物H-2之1H-NMR圖譜。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基板 2 :陽極 3 :電洞注入層 4 :電洞輸送層 5 ‘·發光層 6 :電子輸送層 7 :陰極 -59-

Claims (1)

  1. 20120688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係於基板上被層合陽極 、複數之有機層及陰極所成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徵 係咔唑環之1-位置及9-位置具有選自芳香族烴基及芳香族 雜環基之芳香族基作爲取代基,該芳香族基之至少一方具 有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的縮環構造,具有含有總碳數 2 0〜8 0之咔唑化合物作爲燐光發光元件用材料的有機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 咔唑化合物爲一般式(1)或(2)表示者, 【化1】
    (一般式(1)及(2)中’ Ar係分別獨立表不選自碳數 6~2 4之芳香族烴基及碳數3〜2 3之芳香族雜環基的芳香族基 ,1>係表示選自碳數6~30之芳香族烴基及碳數3〜30之芳香 族雜環基的芳香族基,Ri〜R3係分別獨立表示氫、碳數 -60- 201206886 1〜10之烷基、碳數3~11之環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烴基 或碳數3〜I7之芳香族雜環基’ η係表示1〜3之整數,η爲2以 上時,複數之Ar及R^R3各自可相同或相異,但是Ar及L之 中至少1個爲由2環以上之環所形成之縮環構造的芳香族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 Ar及L之兩者或一方爲由下述一般式(3)表示之芳香族化 合物所產生之1價或η價的芳香族基, 【化2】
    (其中,乂,係分別獨立表示CR4或氮,Υ係表示-〇-、-S-或-NR5·’ Z係表不直接鍵結、-0-、-S-、-CR7R8-或下述式(z-1)表示之基團,R4〜R8係分別獨立表示氫、 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1之環烷基、碳數6~18之芳香族 烴基或碳數3〜17之芳香族雜環基,但是上述芳香族基爲Ar 時爲1價芳香族基’ L時爲η價芳香族基) 【化3】
    (Ζ-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 ~般式(3 )中’ Ζ爲直接鍵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 Ar或L之一方爲由下述一般式(4 )表示之芳香族化合物所 -61 - 201206886 產生之1價或η價芳香族基
    (其中,Χ2係分別獨立表示CR9或氮’ R9~Rl2係分別獨立 表示氫、碳數1~1〇之烷基、碳數3〜11之環院基、碳數6~ 18 之芳香族烴基或碳數3〜I7之芳香族雜環基’但是上述芳香 族基爲Ar時爲1價芳香族基’ L時爲η價芳香族基)。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任—項之有機電致發光 元件,其中含有咔唑化合物之有機層爲選自由發光層、電 洞輸送層、電子輸送層及電洞阻止層所成群之至少1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 含有咔唑化合物之有機層爲含有燐光發光摻雜物的發光層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中 燐光發光摻雜物之發光波長在550 nm以下,具有發光極大 波長。 -62-
TW099146126A 2009-12-28 2010-12-27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TWI475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902 2009-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886A true TW201206886A (en) 2012-02-16
TWI475004B TWI475004B (zh) 2015-03-01

Family

ID=4422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6126A TWI475004B (zh) 2009-12-28 2010-12-27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61250B2 (zh)
EP (1) EP2521197B8 (zh)
JP (1) JP5584702B2 (zh)
KR (1) KR101783344B1 (zh)
CN (1) CN102939674B (zh)
TW (1) TWI475004B (zh)
WO (1) WO2011081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33380B1 (ko) * 2009-10-21 2013-02-1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신규한 유기광전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광전소자
KR20110122051A (ko) 2010-05-03 2011-11-09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광전소자
EP2650941B1 (en) * 2010-12-09 2018-01-24 Nippon Steel & Sumikin Chemical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WO2012108389A1 (ja) 2011-02-07 2012-08-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ビスカルバゾール誘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652235B2 (ja) * 2011-02-10 2015-01-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EP2690093A4 (en) * 2011-03-24 2014-08-13 Idemitsu Kosan Co BISCARBAZOL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THEREWITH
JP5376063B2 (ja) * 2011-05-12 2013-12-25 東レ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WO2013062075A1 (ja) 2011-10-26 2013-05-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
JP5679496B2 (ja) * 2011-12-02 2015-03-04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有機発光素子ならびにそれに用いる遅延蛍光材料および化合物
KR102009697B1 (ko) * 2012-03-05 2019-10-23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소자
WO2013168688A1 (ja) * 2012-05-10 2013-11-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4488105B (zh) * 2012-07-25 2017-03-22 东丽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材料和发光元件
JP5966736B2 (ja) * 2012-07-31 2016-08-10 東ソー株式会社 カルバゾール化合物、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の用途
KR101676416B1 (ko) * 2013-05-31 2016-11-15 제일모직 주식회사 유기 화합물, 유기 광전자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US9673401B2 (en) 2013-06-28 2017-06-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US10396294B2 (en) 2013-12-27 2019-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bazole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647217B2 (en) * 2014-02-24 2017-05-0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AU2015257935B2 (en) 2014-05-06 2017-05-04 Carebay Europe Ltd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with rotator retaining the plunger rod
US10461260B2 (en) * 2014-06-03 2019-10-2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devices
KR102061246B1 (ko) 2016-09-28 2020-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광전자 소자용 화합물, 유기 광전자 소자용 조성물, 유기 광전자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CN108752372B (zh) * 2018-08-03 2021-01-2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化合物
CN108912154B (zh) * 2018-08-03 2021-04-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双极性电致发光材料的基材
TW202122381A (zh) * 2019-09-30 2021-06-16 日商日鐵化學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用材料及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WO2023170880A1 (ja) * 2022-03-10 2023-09-14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ジカルバゾリルベンゼン類化合物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0828B2 (en) * 1998-09-14 2004-12-14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as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in organic LEDs
EP1933395B2 (en) 1999-12-01 2019-08-07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Complexes of form L2IrX
JP2001313178A (ja) 2000-04-28 2001-11-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6923881B2 (en) * 2002-05-27 2005-08-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transfer material used therein
JP4843897B2 (ja) * 2003-09-16 2011-1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8178215B2 (en) * 2004-12-10 2012-05-15 Pioneer Corporation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arbazolyl-substituted phenyl structures; charge-transporting material and organic el element containing the compound
US7733009B2 (en) * 2006-04-27 2010-06-08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an anthracene derivative
JP2008195841A (ja) * 2007-02-14 2008-08-28 Toray Ind Inc 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CN101139317B (zh) 2007-05-15 2011-09-07 南京邮电大学 含咔唑单元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合成
CN101126020B (zh) * 2007-08-03 2012-11-28 深圳大学 一类基于1,3,6,8-四芳基-9-烷基取代咔唑衍生物及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US8221905B2 (en) 2007-12-28 2012-07-17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Carbazole-containing materials in phosphorescent light emitting diodes
EP2123733B1 (en) 2008-05-13 2013-07-2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KR101233380B1 (ko) * 2009-10-21 2013-02-1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신규한 유기광전소자용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광전소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674A (zh) 2013-02-20
JP5584702B2 (ja) 2014-09-03
TWI475004B (zh) 2015-03-01
CN102939674B (zh) 2017-02-08
EP2521197B1 (en) 2019-01-30
US9461250B2 (en) 2016-10-04
EP2521197A1 (en) 2012-11-07
US20120235136A1 (en) 2012-09-20
KR20120109585A (ko) 2012-10-08
EP2521197A4 (en) 2014-08-27
WO2011081061A1 (ja) 2011-07-07
EP2521197B8 (en) 2019-03-27
JPWO2011081061A1 (ja) 2013-05-09
KR101783344B1 (ko)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5004B (z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JP6334744B2 (ja) Pholedのためのアザ−ジベンゾチオフェン又はアザ−ジベンゾフラン核をもつ新物質
TWI471406B (zh) A phosphorescent element,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78099B (zh)
TWI429650B (z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KR102005723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TWI559592B (z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TWI518071B (zh) Organic light field components
JP520009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化合物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I471405B (zh) A phosphorescent element material,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68494B (z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TWI485228B (z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EP2429997B1 (en) 2-azatriphenylene material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JP5432147B2 (ja) 有機金属錯体誘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TWI466980B (z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TWI458694B (zh) Organic light field components
JP5421242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化合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1006908A (en)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ic fiel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ic field light-emitting element
TW201100432A (en) Metal complex comprising novel ligand structures
TW200948787A (en)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422767A (zh) 包含對稱四牙配位基之新穎過渡金屬錯合物
JPWO2009107651A1 (ja) 置換されたビピリジル化合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0964062A (zh) 铱复合物及使用其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JP6563943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