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5711A - Electric connector for flat type conduction body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connector for flat type conduction 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5711A
TW201145711A TW100113561A TW100113561A TW201145711A TW 201145711 A TW201145711 A TW 201145711A TW 100113561 A TW100113561 A TW 100113561A TW 100113561 A TW100113561 A TW 100113561A TW 201145711 A TW201145711 A TW 2011457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m
movable member
edge
wri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1865B (zh
Inventor
Shuntaro Wada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45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1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18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20114571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先前技術】 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連接器,端子具有朝前後方向 延伸的上腕部與下腕部,作成讓兩者以連結部連結的橫Η 字型。在該專利文獻1,端子是由兩種所構成,都作成橫Η 字型,其中一種端子是從前方朝殼體組裝,另一種端子從 後方朝殼體組裝。由於該組裝方向的不同,所以包括用來 朝電路基板連接用的連接部在細節部分都不同,而在作成 橫Η字型這方面,兩種端子基本上是同樣的形狀》在朝殼 體組裝的狀態,兩種端子的後部側的上腕部與下腕部之間 ,將作爲連接對象物的FPC插入,藉由操作可動構件(操 作構件),該可動構件具有:在兩種端子的前部側且在上 腕部與下腕部之間,位於與各端子對應的位置的凸輪部; 藉此而讓凸輪部將兩種端子的上腕部的前部抬起,利用槓 桿原理,上腕部以連結部的位置作爲支點,使該上腕部的 後部朝下方彈性變形。該端子的後部藉由其彈性變形而將 扁平型導體朝下方按壓,讓其與端子的下腕部的後部的連 接確實化。 在該專利文獻1,可動構件的凸輪部,當可動構件操 作時,得到來自下方的反作用力,藉由該反作用力,則對 於兩種端子,該凸輪部的上緣都會與端子的上腕部的前部 -5- 201145711 直接接觸而將其朝上方抬起。相對的,該凸輪的下緣,對 於其中一種端子’是將其端子的下腕部直接按壓而得到朝 上方的反作用力’而對於另一種端子,是按壓:將該另一 種端子的下腕部予以保持的殻體,而得到反作用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許第4279823號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專利文獻1,可動構件的凸輪部,其位置與其中一種 端子對應的凸輪部,僅與該端子抵接,而其位置與另一種 端子對應的凸輪部,在上緣與端子抵接,在下緣與殼體抵 接。於是,其位置與另一種端子對應的凸輪部,是藉由不 同的兩種構件在上下方向支承而將其定位。一般來說,在 構件會伴隨有製造誤差以及組裝誤差。於是,在該凸輪部 ,可能會具有上述兩構件的誤差所累加的位置誤差。這會 使端子的上腕部前部的抬起量的誤差變大,結果,會使在 上腕部後部的彈性移位量的誤差變大。該彈性移位量的誤 差,針對扁平型導體與端子的接觸壓力,在其中一種與另 一種端子,會有關於產生接觸壓力的差異。這會使在端子 與扁平型導體的連接狀態的可靠度降低。 -6 - ⑤ 201145711 本發明,鑑於這種情形,其課題要提 體用電連接器,既具有朝殼體的組裝方向 ’且針對兩種端子,讓可動構件的凸輪部 藉此能控制盡量減少凸輪部的位置誤差。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 、殻體、以及可動構件; 該複數的端子,是維持金屬板的平坦 在前後方向中間部,藉由連結部將朝前後 部與下腕部連結; 該殼體,形成有:在與該端子的板面 該端子排列且予以保持的端子溝、及朝向 平型導體用的收容開口部; 該可動構件,可移動於:可將扁平型 口部插入的開啓位置、與以上述上腕部將 導體按壓的關閉位置之間; 且該複數的端子,具有:對於上述端 裝的第一端子、與從後方側安裝的第二端 至少在安裝有第二端子的上述端子溝設置 限制部,在可動構件位於開啓位置的狀態 插入上述收容開口部,當可動構件朝關閉 成於該可動構件的凸輪部,將第一端子與 腕部的前部朝上方抬起’藉由使該上腕部 供一種扁平型導 不同的兩種端子 僅與端子抵接’ 有:複數的端子 的板面所作成’ 方向延伸的上腕 成直角的方向將 後方開口的供扁 導體朝該收容開 插入後的扁平型 子溝從前方側安 子的兩種端子, 有島塊狀的位置 ,將扁平型導體 位置移動時,形 第二端子的各上 的後部朝下方彈 -7- 201145711 性變形,來將扁平型導體朝下方按壓。 在該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在本發明’第二端子的 下腕部,其較連結部更前方的部分’其位置對應於上述位 置限制部,並且其與凸輪抵接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位於與 該位置限制部的下緣相同的位置'或是較其更下方的位置 該第一端子的下腕部,與形成在較連結部更前方的部 分的凸輪部抵接的部位,是在上下方向位於較上述第二端 子的抵接部位更上方,可動構件的凸輪部,在端子排列方 向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對應的位置,分別具有第一凸輪 部與第二凸輪部,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繞著共通軸 線轉動,且具有: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各上腕部與下 腕部的前方部分抵接的上凸輪緣與下凸輪緣,上述第一凸 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的各下凸輪緣,形成爲:當可動構件從 開啓位置朝關閉位置轉動時,與下腕部滑動接觸的滑動接 觸範圍的任意相同角度位置的凸輪半徑長度彼此的差値爲 定値。 在該構造的本發明的連接器,對於殼體,第一端子是 從前方且第二端子是從後方,分別朝對應的端子溝安裝。 在第二端子用的端子溝設置有島塊狀的位置限制部,將該 第二端子的上腕部與下腕部連結的連結部,在前後方向, 位於較上述位置限制部更後方,也就是說,下腕部較連結 部更前方的部分其位置對應於位置限制部。在該前方部分 的上緣處形成的與凸輪抵接的部位,其位置與上述位置限 -8 - ⑧ 201145711 制部的下緣相同或位於較其更下方。第二端子’當從後方 安裝時,對於形成該抵接部位的下腕部的前方部分’上述 位置限制部不會成爲妨礙,可進行從該後方的第二端子的 安裝。相對的,第一端子是從前方安裝’所以與有無對應 的位置限制部無關,第一端子與凸輪抵接的部分的位置’ 位於較上述第二端子的抵接部位更上方也沒關係。 可動構件,具有:分別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對應的 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兩凸輪部繞著共通軸線轉動。 於是,從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的軸線起’到第一端子 與第二端子的各個抵接部位爲止的距離,相對於第一端子 ,在第二端子變大。在本發明,具有該距離的差,作爲第 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在其下凸輪緣的凸輪半徑的差,所 以在滑動接觸範圍,在轉動中,上述上凸輪緣以及下凸輪 緣都是與端子直接接觸。於是,關於凸輪部的位置,可以 使可動構件與殼體之間的製造及組裝誤差減少,對於扁平 型導體與端子間的接觸壓力,兩種端子的誤差變少,讓接 觸更穩定。 除此之外’在本發明,在上述的狀況下,可使上述凸 輪的軸線位於上方,即使縮小可動構件的操作部的長度, 在可動構件位於開啓位置的狀態,可將該操作部的朝殼體 外的朝向上方的突出量’確保爲讓可動構件的操作性良好 的大小’且在關閉位置的連接器在前後方向朝殻體外的突 出量不會變大’可達到:在其關閉位置也就使連接器在使 用狀態的小型化。 -9 - 201145711 在本發明,可動構件,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 下凸輪緣,能以圓弧狀形成。在該情況,第一凸輪 二凸輪部的下凸輪緣,形成爲:具有凸輪半徑差的 的一部分。在本發明,只要具有上述凸輪半徑,也 圓弧以外的曲線,形成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 在本發明,端子的下腕部,在第一端子具有: 一凸輪部的滑動接觸範圍的下凸輪緣的凹彎曲部, 端子具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直線狀部。以該方式 上述凹彎曲部及直線狀部,分別支承著對應的第一 及第二凸輪部的下凸輪緣。該第一端子的凹彎曲部 防止凸輪脫落,第二端子的直線狀部可從第二端子 插入。 [發明效果] 本發明,如上述,針對從前方且從後方朝殼體 兩種端子,將與用來按壓扁平型導體的可動構件的 抵接的抵接部位,以允許進行上述安裝的方式,作 高度具有差異,所以能僅以端子支承上述凸輪部, 可將製造誤差及組裝誤差保留在最小限度,則端子 型導體的按壓力則不會有誤差,讓端子與扁平型導 的連接可靠度提高。除此之外,在本發明,可使上 的軸線位於上方,即使將可動構件的操作部的長度 在可動構件位於開啓位置的狀態,可將該操作部朝 的朝向上方的突出量,確保爲讓可動構件的操作性 部的各 部與第 同心圓 可藉由 沿著第 在第二 形成的 凸輪部 是用來 的後方 安裝的 凸輪部 成讓其 結果, 朝扁平 體之間 述凸輪 縮小, 殼體外 良好的 -10- ⑧ 201145711 大小,且在關閉位置的連接器在前後方向朝殼體外的突出 量不會變大,可以達到:該關閉位置也就是連接器的使用 狀態的小型化。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 在第1圖,符號1是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F是與該連 接器1連接的扁平型導體。 扁平型導體F,在其前端部(圖中的右上緣)具有與 上述連接器1的連接部分,朝後方長長地延伸,在圖中是 顯示連接部分的稍後方位置的部分,更後方則省略圖示》 上述扁平型導體F,在本實施方式,是將前端部上面的覆 蓋部去除,讓連接電路部F1露出作成連接部分。該連接部 分,爲了提升與連接器連接時的強度,在下面施加有補強 薄片F2。 在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部分,在其寬度方向兩側緣, 藉由缺口部形成被卡止部F3。讓後述的配件的爪狀的卡止 部進入該缺口狀的被卡止部F3卡止,有助於防止扁平型導 體F脫落。 上述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部分的連接電路部F1,設置 有:分別在排列於上述寬度方向的複數的配線部形成的墊 片F4,該墊片F4,是交互地前後配置成交錯狀。 另一方面,連接器1,是由:連接器主體2、以及藉由 該連接器主體2支承爲可動的可動構件3所構成。 -11 - 201145711 連接器主體2,具有:由電絕緣材所作成的殻體1 〇、 由金屬板作成而藉由殼體10所保持的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 子3 0的兩種端子、以及與這些端子同樣地由金屬板作成, 藉由殻體10所保持的配件40。 殼體10,具有:在上述扁平型導體F的寬度方向較長 ,且高度尺寸較小的大致長方體外型,在前後方向貫穿的 兩種狹縫狀的第一端子溝11與第二端子溝12,在上述寬度 方向交互形成。在兩種的該第一端子溝11與第二端子溝12 ,分別讓第一端子20與第二端子30對應插入而將其保持, 在上述寬度方向形成端子的排列範圍。在該端子的排列範 圍的外側,將用來保持配件40的配件溝13貫穿於前後方向 形成爲與端子溝Π、1 2同樣的狹縫狀》 上述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0,是維持金屬 板的平坦的板面所作成,而且用來將這些構件插入保持的 第一端子溝1 1、第二端子溝1 2及配件溝1 3,其端子排列方 向的溝寬度,也是作成與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 40的板厚度大致相等,在第2圖(A) ' (Β)及(C) ’ 是將與紙面成直角的方向作爲上述溝寬度。 第一端子溝1 1、第二端子溝1 2及配件溝1 3 ’分別如第 2圖(A) 、 (Β)及(C)所示,在殼體10的上壁14與底 壁15之間貫穿形成於前後方向(在圖中在右方及左方)。 該第一端子溝1 1 '第二端子溝1 2及配件溝1 3 ’其後部彼此 在高度方向中央位置’以朝相對於第2的紙面成直角的方 向延伸的連通溝所連通,該連通溝形成朝後方開口的收容 -12- 201145711 開口部16,可將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部分導入該收容開口 部1 6。第一端子溝1 1、第二端子溝1 2、及配件溝1 3,其後 部區域藉由上述收容開口部1 6上下分離形成,而具有:第 一端子上部溝11A與第一端子下部溝11B、第二端子上部溝 12A與第二端子下部溝12B、以及配件上部溝13A與配件下 部溝1 3 B。 上述第一端子溝1 1 '第二端子溝1 2、及配件溝1 3,在 其前部也連通著。也就是說,該第一端子溝11、第二端子 溝12、及配件溝13的前部,藉由在較上述殼體10的底壁15 更上方形成的開放空間1 7所連通。於是,在該前部,上壁 1 4作有缺口,該開放空間1 7可進行可動構件3的配設及轉 動。上述上壁1 4,在端子排列方向,在兩端側的配件溝1 3 的位置,如第2圖(C)所示,在後部也具有缺口部分,配 件4 0的對應部分朝上方可充分移位。 在上述第一端子溝1 1、第二端子溝1 2及配件溝1 3,在 前後方向在位於前部的上述開放空間1 7與後部的收容開口 部1 6之間的部分,分別設置有:在上下方向在上壁1 4與底 壁1 5之間形成爲島塊狀的位置限制部1 8 A、1 8 B及1 8 C,將 各溝的相對向內面彼此連結。於上述第二端子溝1 2與配件 溝1 3處設置的位置限制部1 8B、1 8C,互相在前後方向爲相 同位置,且位於較設在第一端子溝1〗的位置限制部1 8A更 刖方。 在端子排列方向,在與上述第一端子溝11、第二端子 溝12及配件溝13對應的底壁15的部分,形成有:供後述第 201145711 —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0固定用的固定部。第一 端子溝丨丨的固定部1 9 A,是將底壁1 5的前端部作成錐狀部 所形成,第二端子溝1 2與配件溝1 3的固定部1 9B、1 9C ’是 將底壁1 5的後端部作成錐狀部所形成。 朝上述第一端子溝11、第二端子溝12及配件溝13分別 插入而被保持的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0’都 是維持金屬板的平坦板面作成大致橫Η字型’分別具有上 腕部21、31、41及下腕部22、32、42,兩者是以位於前後 方向的中間部的連結部23、33、43所連結。第一端子20的 連結部23,是位於較對應的上述位置限制部1 8 Α更前方, 第二端子30與配件40的連結部33、43,都是位於較對應的 位置限制部18B、18C更後方。 第一端子20,如第2圖(A)所示,上腕部2 1雖然延伸 到殼體1 〇的前端附近,而在後方只延伸到中間部位置。該 上腕部2 1,其較連結部23更前方作成受壓腕部24,從後方 的可撓腕部2 5經由傾斜部而位於上方。在上述受壓腕部24 ,在其下緣形成有受壓凹部24A,在可撓腕部25的後端設 置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按壓突部25A。該上腕部21,當上 述受壓凹部24 A從後述的可動構件3受到朝上方的力時,利 用槓桿原理,以連結部2 3的位置作爲支點,讓上述可撓腕 部25朝向下方撓曲傾斜。 上述第一端子20的下腕部22,在前後方向,其後部延 伸至與上述上腕部21的可撓腕部25大致相同的位置,其前 部朝較上述上腕部21的受壓腕部24更前方延伸而其前端突 -14 - ⑧ 201145711 出殻體外。該下腕部2 2,相對於連結部2 3的位置前後,具 有:前固定腕部26與後固定腕部27。前固定腕部26,具有 :在其前後方向中間部朝上方隆起的凸輪支承部2 8、與朝 向前方朝殻體外突出的連接部29。 上述凸輪支承部28,其上緣到達至較殼體10的島塊狀 的位置限制部1 8 A的下緣更上方的位置,以大致L字型的上 緣形成凸輪抵接部位28A。該凸輪抵接部位28A,具有: 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直緣部分28 A-1、與形成爲角部的圓弧 狀部分28A-2。該圓弧狀部分28A-2,在上下方向是較上述 直緣部分28A-1更稍微凹入。 上述連接部29,具有:位於較殼體10的底壁15的底面 更稍下方的下緣,而朝下方彎曲延伸,該下緣面接觸於與 電路基板對應的電路面而可進行焊接。在該連接部29的後 緣側形成有切入溝狀的被固定部29A,將該被固定部29A 朝向:在上述的殻體10的底壁15處形成的錐狀的固定部 19 A壓入,具有將第一端子20朝殻體10固定的功能。 上述第一端子20的下腕部22的後固定腕部27’從連結 部23的位置朝後方延伸而到達與上腕部21的按壓突部25A 對應的位置。在該後固定腕部2 7的後端,設置有:與上述 按壓突部25 A相對向而朝上方突出的接觸部27A。並且, 在上述後固定腕部27,在前後方向在與上述殻體1〇的位置 限制部1 8A對應的位置,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卡止突部 27B。 201145711 方朝向後方插入。當插入至預定位置時,下腕部22的後固 定腕部27,貫穿於殻體10的底壁15與島塊狀的位置限制部 1 8 A之間,讓於後固定腕部2 7形成的卡止突部2 7 B咬入於上 述位置限制部18A的下緣,並且藉由將前固定腕部26的被 固定部29A嵌入於殼體10的底壁15的固定部19A加以固定 ,而防止上述第一端子2 0脫落。 第二端子30,如第2圖(B)所示,上腕部31在前方延 伸至接近殼體10的前端且在後方延伸至其後端位置。該上 腕部31,較連結部33更前方作爲受壓腕部34,更後方作爲 可撓腕部35。在上述受壓腕部34,在其下緣形成有受壓凹 部34A,在可撓腕部35的後端設置有朝下方突出的按壓突 部35A。該上腕部31,當上述受壓凹部34A從後述的可動 構件受到朝上方的力時,利用槓桿原理,以連結部3 3的位 置作爲支點,讓上述可撓腕部3 5朝向下方撓曲而傾斜。 上述第二端子30的下腕部32,在前後方向其前部延伸 至與上述上腕部31的受壓腕部34大致相同的位置,而後部 朝向較上述上腕部31的可撓腕部35更後方延伸,且其後端 突出殻體外。該下腕部32,相對於連結部3 3的位置前後, 具有前固定腕部36與後固定腕部37。前固定腕部36,具有 於其前部設置的凸輪支承部38。 上述前固定腕部36的凸輪支承部38,其上緣的位置是 與殼體10的島塊狀的位置限制部18B的下緣相同或較其更 下方,作成直線狀緣部而形成凸輪抵接部位3 8 A。 在上述前固定腕部36’在前後方向在上述凸輪抵接部 -16- ⑧ 201145711 位38A與連結部33之間,在與上述殼體10的位置限制部1 8B 對應的位置,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卡止突部3 6B。 在上述第二端.子3 0,如上述,該連接部3 9,設置在: 在前後方向與第一端子20爲相反側的後端部。 在後固定腕部37的後端設置成突出殼體外的上述連接 部39,具有位於較殻體10的底壁15的底面更稍下方的下緣 ,而朝下方彎曲延伸,該下緣面接觸於與電路基板對應的 電路面而可焊接連接。在該連接部3 9其前緣側形成有切入 溝狀的被固定部39A,將該被固定部39A朝向:在上述的 殻體1 〇的錐狀的固定部1 9B壓入,具有將第二端子3 0朝殼 體10固定的功能。 在上述第二端子30的下腕部32的後固定腕部37,在與 較上述連接部39更稍前方的按壓突部35 A對應的位置,設 置有:與上述按壓突部35A相對向而朝上方突出的接觸部 37A。 以該方式形成的第二端子3 0,從後方朝前方朝向第二 端子溝12插入。當插入至預定位置時,下腕部32的前固定 腕部36貫穿殻體10的底壁15與島塊狀的位置限制部18B之 間,讓在前固定腕部36處形成的卡止突部36B咬入於上述 位置限制部〗8B的下緣,並且藉由將後固定腕部37的被固 定部39A嵌入於殻體10的底壁15的固定部19B來加以固定’ 防止上述第二端子30脫落。 配件40,如第2圖(C )所示,作成類似第二端子30的 形狀。當與第二端子3 0比較時,差異點在於:雖然上腕部 -17- 201145711 41的後端的卡止部45A作成與第二端子30的按壓突部35A 相同的形狀,可是作成更大,且在下腕部42的後端沒有相 當於第二端子30的接觸部37A的部位。其他是與第二端子 3 0相同,所以除了在第二端子30的符號加上「10」,成爲 「40」上下的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配件40的上述卡止部45A,作成較大鉤狀朝下方突出 ,前緣作成相對於前後方向大致成直角,後緣朝向下端作 成斜緣。形成有該卡止部45A的上腕部41的可撓腕部45, 朝向後方朝稍上方傾斜,產生彈性撓曲讓藉由所插入的扁 平型導體F的前端所按壓的上述卡止部45 A更朝上方傾斜, 可進行扁平型導體F到達預定位置的進一步插入。殼體1〇 的上壁14的上述後部的缺口部分,允許可撓腕部45朝上方 的該彈性撓曲。 在相對於殼體10將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0 保持所構成的連接器主體2,是將可動構件3可動地支承, 在本實施方式是可轉動地予以支承。 該可動構件3,如第1圖所示,是作爲涵蓋殼體10的大 致全寬度延伸的構件,是用與殼體1 〇相同的電絕緣材所作 成。 上述可動構件3,是可轉動地被支承於:在第2圖所示 的開啓位置與第3圖所示的關閉位置之間。在第2圖,可動 構件3的轉動軸線位於該可動構件3的下半部,該下半部收 容於:往殻體10的前部形成的開放空間17。在第2圖,在 該開放空間17外,較殼體10的上壁14朝更上方突出的上半 -18- ⑧ 201145711 部,成爲讓使用者用來將該可動構件3轉動操作的操作部 5 1° 在上述可動構件3的第2圖的下半部,在可動構件3的 寬度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在與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 3 0及配件40對應的位置,前後貫穿而形成有:允許第一端 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〇的各上腕部21、31、41的前部 進入的狹縫狀的第一溝部52、第二溝部53、及第三溝部54 。於是,該第一溝部52、第二溝部53、及第三溝部54的溝 寬度(與紙面成直角方向的溝內面彼此寬度),爲相較於 上述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0的各板厚度更稍大 的尺寸。在上述第一溝部52、第二溝部53、及第三溝部54 ,分別設置有:將溝內面彼此連結的第一凸輪部5 5、第二 凸輪部5 6、及第三凸輪部5 7。
在與第一端子20對應的第一溝部52處設置的第一凸輪 部5 5,如第2圖(A )所示,位於開啓位置的可動構件3的 上述第一溝部5 2的下部,具有橫長的長圓剖面。該第一凸 輪部5 5的轉動中心X,在上述長圓剖面的右側的圓弧部的 曲率中心上,位於上述的可動構件3的轉動軸線的延長線 上。於是,上述轉動中心X作爲一端而上述圓弧部的任意 點作爲另一端的直線成爲凸輪半徑。該第一凸輪部5 5的左 右兩側的圓弧部之中,存在有轉動中心X的右側的圓弧部 形成下凸輪緣55A,左側的圓弧部形成上凸輪緣55B。下凸 輪緣55 A形成與凸輪抵接部位28 A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範 圍。上述上凸輪緣5 5B,當上述第一凸輪部55以轉動中心X -19- 201145711 爲中心而轉動至第3圖的關閉位置時,第一端子20的上腕 部21的受壓腕部24在其受壓凹部24A被朝上方按壓而彈性 移位,與下凸輪緣55A隔著充分的距離。上述下凸輪緣 55 A,在第2圖(A )所示的開啓位置,在與凸輪抵接部位 2 8 A的凹入的圓弧狀部分2 8 A-2之間雖然具有些許的間隙, 而隨著朝關閉位置的轉動,會收容於該圓弧狀部分28 A-2 而使轉動中心X的位置穩定化。 在與第二端子30對應的第二溝部53處設置的第二凸輪 部5 6,如第2圖(B )所示,在右側具有大圓弧的下凸輪緣 56A,且在左側具有小圓弧的上凸輪緣56B而作成大致扇型 ,轉動中心X在與第一凸輪部5 5 —致的位置,作成:將與 凸輪抵接部位38 A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範圍形成的上述下 凸輪緣56A的圓弧的曲率中心。相對於上述轉動中心X, 凸輪支承部3 8的凸輪抵接部位3 8 A,是位於:較第一端子 20的凸輪支承部28的凸輪抵接部位28A的直緣部分28A-1更 下方,所以與上述凸輪抵接部位38A相接的下凸輪緣56A 的凸輪半徑,是較第一凸輪部55的凸輪半徑更大,在任何 角度位置,都對於第一凸輪部55具有一定的凸輪半徑差。 上述第二凸輪部56的上凸輪緣56B,與第一凸輪部55的上 凸輪緣55B同樣地,當上述第二凸輪部56以轉動中心X爲中 心而轉動至第3圖的關閉位置時,第二端子30的上腕部的 受壓腕部34在其受壓凹部34A被朝上方按壓而彈性移位, 與下凸輪緣5 6A隔著充分的距離。 在與配件40對應的第三溝部54處設置的第三凸輪部57 -20- ⑧ 201145711 ,如第2圖(C )所示,作成與位於第二溝部53的上述第二 凸輪部5 6大致相同,在右側具有大圓弧的下凸輪緣5 7 A, 在左側具有小圓弧的上凸輪緣5 7B,而作成大致扇型,轉 動中心X是在與第一凸輪部5 5及第二凸輪部5 6的轉動中心 一致的位置,作成:將與凸輪抵接部位48 A滑動接觸的滑 動接觸範圍形成的上述下凸輪緣57A的圓弧的曲率中心。 相對於上述轉動中心X,凸輪支承部4 8的凸輪抵接部位 48A,與第二凸輪部56同樣地,是位於:較第一端子20的 凸輪支承部28的凸輪抵接部位28A的直緣部分28A-1更下方 ,所以與上述凸輪抵接部位48 A相接的下凸輪緣57A的凸 輪半徑,是較第一凸輪部55的凸輪半徑更大,在任何角度 位置都具有一定的凸輪半徑差。上述第三凸輪部57的上凸 輪緣57B,與第一凸輪部55的上凸輪緣55B同樣地,當上述 第三凸輪部57以轉動中心X爲中心而轉動至第3圖的關閉位 置時,配件40的上腕部的受壓腕部44在其受壓凹部44A被 朝上方按壓而彈性移位,與下凸輪緣57A隔著充分的距離 〇 在該構造的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是用以下方式使用 且發揮功能。 首先,將連接器1配置在電路基板(沒有圖示)上的 預定位置,朝第一端子的連接部29、第二端子的連接部39 ,將配件的焊接固定部49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部焊接且加以 固定。 針對以該方式安裝於電路基板的連接器1,如第2圖所 -21 - 201145711 示將可動構件3帶到開啓位置,殼體1 〇的收容開口部16成 爲朝向後方開口的狀態,成爲可插入扁平型導體F的狀態 〇 接著,將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部分朝上述收容開口部 16內朝前方插入。第一端子20在上腕部21的按壓突部25Α 與下腕部22的接觸部27Α之間,第二端子30在上腕部3 1的 按壓突部35Α與下腕部32的接觸部37Α之間,都成爲較扁 平型導體F的上述連接部份的厚度更稍寬的間隔,所以能 將該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部分容易地插入。可是,關於上 述配件40,該配件40的上腕部41的卡止部45 Α與下腕部42 之間,爲較上述扁平型導體F的連接部分的厚度更窄的間 隔,所以扁平型導體F以其前端,將上述卡止部45A抬起而 前進至預定位置,上述卡止部45 A朝扁平型導體F的缺口狀 的被卡止部F3進入,藉此可防止扁平型導體F脫落。 接著,如第3圖所示,使可動構件3轉動至關閉位置。 藉由該轉動,可動構件3的第一凸輪部5 5、第二凸輪部5 6 、及第三凸輪部57,以轉動中心X爲中心轉動,其下凸輪 緣55A、56A、57A滑動接觸於:對應的第一端子20、第二 端子30、及配件40的抵接部位28A、38A、48A上,並且上 凸輪緣55B、56B、5 7A,將對應的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 30、 及配件40的受壓凹部24人、34八、44六朝上方按壓。結 果,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及配件40,其上腕部21、 31、 41的受壓腕部24、34、44抬起,利用槓桿原理,可撓 腕部25、35、45朝下方撓曲,按壓突部25A、35A將扁平 -22- ⑧ 201145711 型導體F的上面朝下方按壓,卡止部45 A進一步朝下方 而維持其位置。於是,扁平型導體F具有預定的接觸 ,與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0的接觸部27A、37A接 達成電連接,藉由配件40的卡止部45A,以被卡止部 實地防止脫落。 在本發明,在對於殼體10,第一端子2 0從前方組 第二端子30從後方組裝的連接器,也將對應的第一凸 55及第二凸輪部56的下凸輪緣55A與56A設定成具有 的半徑差,所以第一凸輪部55及第二凸輪部56,隨時 與第一端子20及第二端子3〇直接接觸,所以能消除因 由殻體導致的製造誤差及組裝誤差,上腕部21、31的 量的端子彼此之間的誤差變得非常小,於是讓端子與 型導體的接觸壓力很穩定。在本發明,在第一端子20 第一凸輪部55的抵接部位28 A位於上方,在第二端子 第二凸輪部的凸輪半徑設定得較大,所以可以讓凸輪 動中心位於上方,即使將可動構件3的操作部5 1的長 得較小,在可動構件位於開啓位置的狀態,也能將該 部朝殼體外的朝上方的突出量,確保爲讓可動構件的 性良好的大小,且在關閉位置在連接器的前後方向的 體外的突出量不會變大,則可達到:使該關閉位置也 連接器的使用狀態的小型化。 在本實施方式,第一凸輪部55’在第2圖(A)的 位置狀態,從較第一端子20的抵接部位28 A的圓弧狀 2 8 A-2的上端更稍下方的位置,將成爲上方部分的上 移位 壓力 觸而 F3確 裝且 輪部 —定 分別 爲經 移位 扁平 . 與 30, 的轉 度作 操作 操作 朝殼 就是 開啓 部分 方部 -23- 201145711 5 5 C切入成較下凸輪緣55 A上的圓更凹入較佳。藉此,則當 第一凸輪部55朝向關閉位置開始轉動時,上述上方部55C ’不會卡到上述圓弧狀部分28 A-2的上端角部28 A-3,能朝 該圓弧狀部分28A-2的範圍順暢移動。 在本發明,雖然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的下凸輪緣 是作成圓弧狀,而只要任意的角度的凸輪半徑差爲定値, 則其他曲線也可以。並且,下凸輪緣,作爲其範圍全體, 只要將圓弧狀或其他曲線作成包絡線即可,在該範圍的一 部分作成缺口也可以。 在本發明,當對應於在扁平型導體的上面形成連接電 路部時,第一及第二端子在下腕部不需要具有接觸部,可 以讓上腕部的按壓部兼作接觸部而與上述連接電路部接觸 。並且,也可混合:在下腕部具有接觸部的端子、與上腕 部的按壓部兼作接觸部的端子,作成所謂的上下兩接點或 交錯式配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針對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 全體的外觀的立體圖。 第2圖是針對第1圖的連接器,可動構件在開啓位置的 的剖面圖,(A)是第一端子,(B)是第二端子,(C) 是配件的位置的圖面。 第3圖是針對第1圖的連接器,可動構件在關閉位置的 的剖面圖,(A)是第一端子,(B)是第二端子,(C) -24- ⑧ 201145711 是配件的位置的圖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連接器 3 :可動構件 1 〇 :殻體 1 6 :收容開口部 18A :位置限制部 20 :第一端子 2 1 :上腕部 2 2 :下腕部 2 3 :連結部 2 8 A :抵接部位 3 0 :第二端子 3 1 :上腕部 3 2 :下腕部 3 3 :連結部 3 8 A :抵接部位 5 5 :第一凸輪部 5 5 A :下凸輪緣 5 5 B :上凸輪緣 5 6 :第二凸輪部 56A :下凸輪緣 5 6B :上凸輪緣 F :扁平型導體 -25-

Claims (1)

  1. 20114571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具有:複數的端子、 殼體、以及可動構件; 該複數的端子,是維持金屬板的平坦的板面所作成, 在前後方向中間部,藉由連結部將朝前後方向延伸的上腕 部與下腕部連結; 該殻體,形成有:在與該端子的板面成直角的方向將 該端子排列且予以保持的端子溝、及朝向後方開口的供扁 平型導體用的收容開口部; 該可動構件,可移動於:可將扁平型導體朝該收容開 口部插入的開啓位置、與以上述上腕部將插入後的扁平型 導體按壓的關閉位置之間: 且該複數的端子,具有:對於上述端子溝從前方側安 裝的第一端子、與從後方側安裝的第二端子的兩種端子; 至少在安裝有第二端子的上述端子溝設置有島塊狀的位置 限制部,在可動構件位於開啓位置的狀態,將扁平型導體 插入上述收容開口部,當可動構件朝關閉位置移動時,形 成於該可動構件的凸輪部,將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的各上 腕部的前部朝上方抬起,藉由使該上腕部的後部朝下方彈 性變形,來將扁平型導體朝下方按壓:其特徵爲: 第二端子的下腕部,其較連結部更前方的部分,其位 置對應於上述位置限制部,並且其與凸輪抵接的部分’在 上下方向位於與該位置限制部的下緣相同的位置、或是較 其更下方的位置, ⑧ 201145711 該第一端子的下腕部,其與形成在較連結部更前方的 部分的凸輪部抵接的部位,是在上下方向位於較上述第二 端子的抵接部位更上方,可動構件的凸輪部,在端子排列 方向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對應的位置,分別具有第一凸 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繞著共通 軸線轉動,且具有:與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各上腕部與 下腕部的前方部分抵接的上凸輪緣與下凸輪緣,上述第一 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的各下凸輪緣,形成爲:當可動構件 從開啓位置朝關閉位置轉動時,與下腕部滑動接觸的滑動 接觸範圍的任意相同角度位置的凸輪半徑長度彼此的差値 爲定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其中可動構件,其第一凸輪部與第二凸輪部的各下凸輪緣 ,是以圓弧狀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其中端子的下腕部,在第一端子具有:沿著第一凸輪部 的滑動接觸範圍的下凸輪緣的凹彎曲部’在第二端子具有 :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直線狀部。 -27-
TW100113561A 2010-05-31 2011-04-19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431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4765A JP5121884B2 (ja) 2010-05-31 2010-05-31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711A true TW201145711A (en) 2011-12-16
TWI431865B TWI431865B (zh) 2014-03-21

Family

ID=45417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3561A TWI431865B (zh) 2010-05-31 2011-04-19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21884B2 (zh)
KR (1) KR101298798B1 (zh)
CN (1) CN102332648B (zh)
TW (1) TWI4318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456B (zh) * 2012-10-17 2016-10-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651893B (zh) * 2016-03-15 2019-02-21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TWI688169B (zh) * 2015-06-26 2020-03-1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及包含其之連接器組合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929B2 (ja) 2012-06-11 2014-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444599B1 (ko) * 2013-05-13 2014-09-26 주식회사 후성테크 견고한 체결이 가능한 전기 커넥터
JP6437182B2 (ja) * 2013-05-17 2018-1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09203B2 (ja) * 2013-07-04 2015-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872510B2 (ja) * 2013-08-08 2016-03-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463291B2 (ja) * 2016-03-15 2019-01-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860998B2 (ja) * 2016-08-30 2021-04-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9216977B (zh) * 2018-09-25 2020-07-0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JP7152380B2 (ja) * 2019-10-10 2022-10-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3323B2 (ja) * 2003-05-14 2009-02-12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U2005327316B2 (en) 2005-02-04 2009-02-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Calls assigned to one of two cars in a hoistway to minimize delay imposed on either car
JP4437982B2 (ja) * 2005-08-08 2010-03-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672485B2 (ja) * 2005-08-25 2011-04-20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JP4279823B2 (ja) * 2005-10-26 2009-06-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15265B2 (ja) * 2006-04-28 2009-01-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平型導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4199271B2 (ja) *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82027B2 (ja) * 2006-11-15 2009-06-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330084B2 (ja) * 2007-06-12 2009-09-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548803B2 (ja) * 2008-04-24 2010-09-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837711B2 (ja) * 2008-09-02 2011-12-1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878615B2 (ja) * 2008-09-11 2012-02-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775917B2 (ja) * 2008-12-15 2011-09-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2456B (zh) * 2012-10-17 2016-10-0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688169B (zh) * 2015-06-26 2020-03-1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及包含其之連接器組合體
TWI651893B (zh) * 2016-03-15 2019-02-21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21884B2 (ja) 2013-01-16
CN102332648A (zh) 2012-01-25
JP2011253630A (ja) 2011-12-15
KR20110132254A (ko) 2011-12-07
CN102332648B (zh) 2014-01-08
TWI431865B (zh) 2014-03-21
KR101298798B1 (ko)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45711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flat type conduction body
TW20084972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7299554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平型導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106731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
TW201205977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ircuit substrate
EP3226355B1 (en) Contact
JP2014041731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1203760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ircuit substrate
TWI521807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TWI52333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JP2009206097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TW201806253A (zh) 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JP2012059434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233487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521810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JP5377739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045648A (ja) レバー付きのコネクタ装置
JP5574514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1517393A (zh) 在沒有降低連接對象物之可插入性下減低因連接對象物之翹曲所造成的損壞之可能性的連接器
TWI543462B (zh) 電子卡連接器
JP3355480B2 (ja) Zifコネクタ
JP4975771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12768986A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CN112652903A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TWM340624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