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4028A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having micro protrusion and recess fac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having micro protrusion and recess fac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4028A
TW201144028A TW100109890A TW100109890A TW201144028A TW 201144028 A TW201144028 A TW 201144028A TW 100109890 A TW100109890 A TW 100109890A TW 100109890 A TW100109890 A TW 100109890A TW 201144028 A TW201144028 A TW 2011440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group
mold body
manufacturing
por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9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suke Nakai
Tadashi Nakamura
Satoru Ozawa
Tetsuya Jigam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44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40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56Coatings, e.g. enameled or galvanised; 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58Applying the relea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045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for forming AAO tem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12Anodising more than once, e.g. in different ba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18After-treatment, e.g. pore-sealing
    • C25D11/2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25D11/246Chemical after-treatment for sealing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1144028 -- -jt-I 六、發明說明: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0年3月25號向日本智慧財產局 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0-070281號的優先權, 該專利申請案所揭露之内容係完整結合於本說明書中。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_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模具的 製造方法以及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近年來,已知在表面具有可見光波長以下之週期的微 ”凹凸、,構的物品表現出抗反射效果、蓮花效應(ι_ e ect)等。特別是被稱為蛾眼結構(M〇th_eye_structure) 之凹凸結構,由於折射率自空氣之折射率連續地增大至物 °〇之材料之折料,從㈣為有效之抗反射機構。 作為於物品之表面形成微細凹凸結構之方法,使用在 模有所述微細凹凸結構之反轉結構的模具,將所述 所述描^細凹凸結構轉印至物品之表面的方法受到關注。 面進行處對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之侧的表 里(日本專利特開2007-326367號公報)。 面之=主於將模具之微細凹凸結構反覆轉印至物品之表 降低心;V存在隨著轉印次數之增加而造成脫模性逐漸 因此备/且’砂在錄早之階段變得無法脫模, 品。產性良好地製造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 【發明内容】 201144028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製造即使反覆轉印 可經長時間地維持脫模性之模具的 ^好地製造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方法。 ⑴步㈣造料之龍切衫下述步驟 驟;⑴製作在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模具本體的步 微」Hi步驟⑴後’對所述模具本體的形成有所述 之官能材朗絲面上存在 驟; 反應之s i基⑻的脫模劑進行處理的步 下放3^步# (11)後’將所賴具本體於加熱加濕 次以所述步驟(11)以及步驟(叫反覆進行2 (==二”本:的是所_ 對二成==構的模具較佳的是 之微細凹凸結構的域具有2個以上細孔 特徵 表面的微細凹凸結構轉印至物品模具之 201144028 即,本發明是關於以下者。 步驟ϋ種模具的製造方法,其具有下述步驟⑴〜 ⑴製作在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賴具本體的步 鄉, ()於步驟⑴彳i,對所述模具本體的形成有所述 微=凸結構之_表面’藉由具有可與所述表面上存在 之官能基(A)反應之官能基⑻的脫制進行處理的步 SB? ! (III) 於步驟(Π)後’將所述模具本體於加熱加渴 下放置的步驟; Μ (IV) 將所述步驟(π)以及步驟(ΠΙ)反覆進 次以上的步驟。 (2) 如(1)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官能基(Β)是水解性矽烷基。 (3) 如(1)或(2)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脫模劑之官能基(Β)是水解性矽烷基,且是具 有全氟聚醚結構之脫模劑。 (4) 如(1)〜(3)中任一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 其中, 於所述步驟(II)中’所述脫模劑之濃度為〇.06 wt% 以上0.15 wt%以下。 (5) 如(1)〜(4)中任一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 其中 6 201144028 ^ 1 述步驟(1)之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模具是對鋁 凹凸;I於其表面形成具有2個以上細孔之微細 其中(6)如〇)〜(5)中任一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 所述細孔之平均間隔為 400 nm以下。 (7)如(6)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斤过、、’田孔之平均間隔為2〇 nm以上4〇〇 nm以下。 (8)如(1)〜(7)中任一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 其中, 所述步驟(1)具有下述之步驟(a)〜步驟(f), 所述步驟(11)具有下述之步驟(g)〜步驟(j), 所述步驟(III)具有下述之步驟(k)及/或步驟⑴, 所述步驟(IV)具有下述之步驟(m)及/或步驟(n): .(a)將鋁基材於電解液中、恆定電壓下進行陽極氧化 而於鋁基材之表面形成氧化皮膜的步驟; (b) 除去所述氧化皮膜,於所述鋁基材之表面形成陽 極氧化之細孔產生點的步驟; (c) 於所述步驟(b)後,將所述铭基材於電解液中 再次進行陽極氧化,形成於細孔產纽具有細孔之氧化皮 膜的步驟; (d) 於所述步驟(c)後,使細孔之直徑擴大的步驟,· (e) 於所述步驟⑷後,於電解液中再次進行陽極 氧化的步驟; 201144028 (f) 反覆進行所述步驟(d)與所述步驟(e),獲得 於所述鋁基材之表面形成有具有2個以上細孔的陽極氧化 在呂之模具本體的步驟; (g) 於所述步驟(f)後,對所述模具本體進行水洗 的步驟; (h)於所述步驟(g)後,對所述模具本體吹空氣, 將附著於所述模具本體之表面的雜質除去的步驟; 一 (1)於所述步驟(f)〜步驟(h).後,將表面導入有 祕之模具本體’浸潰㈣氟祕_具有水解性魏基 之氟化合物稀釋而成之稀釋溶液中的步驟; (J)於所述步驟⑴後,使所述模具本體乾燥的步 鄉, 放置的步驟; (1)以氟系溶劑,對步驟 ⑴於步驟⑴後’將所述模具本體於加熱加濕下 對步驟(k)之後的所述模具本體 進行清洗的步驟; 所述步驟(1)作為1個循環, (m)將所述步驟(i) 步驟; ’使所述模具本體乾燥的步 反覆進行2次以上所述循環的步 (η)於所述步驟(姐)後, (8)中任一 r饪一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 凹凸結構轉印至物品本體之表 (9) 一種表面具有微細 其包含: 將藉由如(1)〜(8) 法所得之模具之表面的微細 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8
201144028 一》〆· W 面 [發明的效果] 表面ft發明之模具的製造方法,可製造即使反覆轉印 ㈣#亦可經㈣_轉脫模性之模具。 g由本發明之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 > ,可生產性良好地製造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 ,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 明如下。 、。 【實施方式】 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是表示丙烯酸酯或者 曱基丙烯酸酯。而且,活性能量線是表示可見光線、紫外 線、電子束、電漿、以及熱射線(紅外線等)等。 <模具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模具的製造方法是具有下述步驟(1)〜步驟 Uv)的方法。 (I)製作在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模具本體的步 驟。 (Π)於步驟(I)後,對所述模具本體的形成有所述 微細凹凸結構之側的表面,藉由具有可與所述表面上存在 之官能基(A)反應之官能基(B)的脫模劑進行處理的步 (III)於步驟(II)後,將所述模具本體於加熱加濕 下放置的步驟。 201144028 (IV)將所述步驟(II)以及步驟(m)反覆進行2 次以上的步驟。 (步驟(I)) 於步驟(I)中,於基材之表面形成微細凹凸結構而製 作模具本體。基材之材料可列舉金屬(包括於表面形成有 氧化皮膜的金屬)、石英、玻璃、樹脂、以及陶瓷等。基材 之开>狀可列舉親狀、圓筒狀、平板狀、以及薄板狀等。 模具本體之製作方法例如可列舉於鋁基材之表面形成 具有2個以上細孔(凹部)之陽極氧化_方法。自可大 面積化、且製作簡便之方面考慮,所述方法是較佳之製作 方法。 上述方法具體而言較佳的是具有下述步驟 (f)之方法。 (a)將基材於電解液巾、丨i定電壓下進行陽極氧化 而於鋁基材之表面形成氧化皮臈的步驟。 jb)除去氧化皮膜,脑基材之表面形成陽極氧化之 細孔產生點的步驟。 於步驟⑻後,將銘基材於電解液中再次進行 陽極形成於細孔產生點具有細孔之氧化皮膜的步驟。 於步驟(e)後,使細狀雜敎的步驟。 的步^。)於步驟⑷後,於電解液中再次進行陽極氧化 之表^反^進行步驟⑷與步驟⑷,獲得於紹基材 之表㈣成有具有2_上細孔_極氧化紅模具本= 201144028 的步驟。 步驟(a): 如圖1所示,對鋁基材10進行陽極氧化,則形成具有 細孔12之氧化皮膜14。此處,鋁基材之形狀可列舉輥狀、 圓筒狀、平板狀、以及薄板狀等。 由於鋁基材可能附著有加工為預定形狀時所使用之 油,因此較佳的是預先進行脫脂處理。而且,為了使鋁基 材之表面狀態平滑,較佳的是對其進行電解研磨處理(蝕 刻處理)。 鋁之純度較佳的是99%以上,更佳的是99 5%以上, 特佳的疋99.8%以上。若鋁之純度低,則存在如下之現象: 於進行陽極氧化時,由於雜質之偏析而形成可散射可見光 之大小的凹㈣構,或者藉由陽極氧化所得之細孔的規則 性降低。 電解液可列舉硫酸、草酸、以及磷酸等。 g於使用草酸作為電解液之情形時:草酸之濃度較佳的 疋0·7 Μ以下。若草酸之濃度超過〇 7 μ,則存在電流值 是得過咼而導致氧化皮膜之表面變粗之現象❶於化成電壓 (formation voltage)為30 ν〜6〇 ν時,可獲得具有平均 間隔為100 mn之規則性高的細孔的陽極氧化銘。無論化 成電壓較_範®更⑤還是更低’均存在規則性降低之傾 向。電解液之溫度較佳的是6〇。〇以下,更佳的是45°C以 下。若電解液之溫度超過6〇。〇,則存在如下之現象:產生 所明之「風化」之現象,細孔被破壞,或表面熔化而導致 11 1 1201144028 細孔之規則性變亂。 於使用硫酸作為電解液之情形時:硫酸之濃度較值的 是0.7 Μ以下。若硫酸之濃度超過〇·7 M,則存在如下之 現象:電流值變得過高而變得無法維持恆定電壓。於化成 電壓為25 V〜30 V,可獲得具有平均間隔為63 nm之規則 性高的細孔的陽極氧化鋁。無論化成電壓較該範圍更高還 是更低,均存在規則性降低之傾向。電解液之溫度較佳的 是。30°C以下,更佳的是2(rc以下。若電解液之溫度超過 3〇°C,則存在如下之現象:產生所謂之「風化」之現象, 細孔被破壞,或表面熔化而導致細孔之規則性變亂。 步驟(b): 一 肘礼化反狀n "W町丨策玄,將具製為陽 氧化之細孔產生點16,藉此可提高細孔之規則性。 將氧化皮膜除去之方法可列舉:使其溶解於並不溶 2而是選雜地轉氧化歧之雜中㈣其除去的 忐。此種溶液例如可列舉鉻酸/磷酸混合液等。 步驟(C): 陽朽ί Γ1所示’ _去了氧化皮狀ls基材1G再次進 _化,則形成具有圓柱狀細孔12之氧化皮膜14。 %極氧化條件並無特別之限定 之條件或者較步驟⑷更短之時間的陽同 步驟(d): 如圖1所示,進行使細孔12之 記為細孔鋪从w敎處 12 201144028f 皮膜之溶液中,使藉由陽極氧化所得之細孔之直徑擴大的 處理:此種隸例如刊舉5 wt%A右之咖脉溶液等。 細孔徑擴大處理之時間越長,則細孔徑變得越大。 步驟(e): 如圖1所示,再次進行陽極氧化,則進一步形成自圓 柱狀^孔12之底部向下延伸的直徑小的圓柱狀細孔12。 陽極氧化於與步驟(a)同樣之條件下進行即可。陽極 氧化之時間越長則越可以獲得深的細孔。 步驟(f): 如圖1所示,反覆進行步驟(d)之細孔徑擴大處理、 與步驟(e)之陽極氧化,則形成具有細孔12 (所述細孔 12具有直徑自開σ部向深度方向連續性減少的形狀)的氧 化皮膜14,從而獲得於録材1G之表面形成純極氧化 鋁(鋁之夕孔質氧化皮膜(alumite,防钱鋁))的模耳本 。雖然最後可以步驟⑷或步驟(e)之㈣步^結 束’但較佳的是最後以步驟(d)結束。 ^ 7入復-又数較佳的是合計3次以上,更佳的是5次以上。 若反覆次數為2次以下’則細孔之直徑非連續性地減少, 用具有此種細孔之陽極氧倾而形成的蛾眼結構的 反射率減低效果並不充分。 細孔12之形狀可列舉略圓錐形狀、角錐形狀、以 狀等,較佳的是如_雜以及角錐形狀等這樣的盘 方向的細孔截面積自最表面向深度方向連 13 201144028. 細孔η間之平均間隔為可見光之波長 nm以下。細孔12間之平均間隔較佳的是2〇細以上 細孔12間之平均間隔之範圍較佳的是20⑽以上_ nm以下,更佳的是50 nm以上_ nm以下進 的是90nm以上250 nm以下。 細孔η間之平均間隔是藉由電子顯微鏡觀察而 5〇點鄰接之細孔12間之間隔(自細孔12之中心至鄰接之 細孔12之中心的距離),將該些值加以平均所得的值。 細孔12之深度於平均間隔為100 nm之情形時,較佳 的是8〇nm〜5〇〇nm,更佳的是⑶咖〜4〇〇腿特佳的 是 150 nm〜300 nm。 細孔12之深度是藉由電子顯微鏡觀察而以3〇〇〇〇倍之 倍率進行觀察時,測定㈣L 12之最底賴存在於細孔12 間之凸部的最頂部之間的距離所得的值。 細孔12之縱橫比(細孔之深度/細孔間之平均間隔) 較佳的是0.8〜5,更佳的是1.2〜4,特佳的是1.5〜3。 (步驟(II)) 於步驟(II)中’對模具本體之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 之侧的表面,藉由具有可與官能基(A)反應之官能基(b) 的脫模劑進行處理。 所謂官能基(A)是表示可與後述之脫模劑所具有之 反應性官能基(B)反應而形成化學鍵的基。 官能基(A)可列舉羥基、胺基、羧基、巯基、環氧 基、以及酯基等,自與水解性矽烷基(所述水解性矽烷基 201144028 疋後述之脫模劑在多數情況下作為反應性官能基(B)而 具有之基)的反應性良好之方面考慮,特佳的是羥基。於 藉由脫模劑處理之表面為陽極氧化銘之情形時,官能基 (A)為經基。 於模具本體之所述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之側的表面並 不存在g旎基(A)之情形時,例如亦可藉由下述之方法 (π-υ或者方法(II-2)等導入官能基(A)。 (Π-1)對模具本體之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之側的表 面進行電漿處理,藉此於所述表面導入官能基(Α)之方 法。 (H-2)藉由具有官能基⑷或其前驅物之化合物(矽 烧偶^劑等)賴具本體之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之側的表 面進行處理,藉此於所述表面導人官能基⑷之方法。 化風(b)是表示可與官能基⑷反應而形成 化予,之基或者可容易地轉換為所述基之基。 官能基(A)為經基之情形時的官能基(B)可列舉水 白盘石夕烧基、辦基、包含鈦原子或㉝原子之水解性基等, 義^基之反應性良好之方面考慮’較佳的是水解性石夕烧 更佳的是水解财烧基。所謂水解性雜 ^可藉由水解Μ成頻基(Si_
Sl-〇R(R為絲)以及叫X為咖子)等脾. Z劑可列舉具有官能基(B)之魏樹脂 脂、以及具有官能基⑻之純合物等, '疋/、有水解性魏基之氟化合物。作為具有水解性 15 201144028 石夕烧基之氟化合物之市售品,氟烷基矽烷以及具有全氟聚 醚結構者可列舉大金工業公司製造之「OPTOOL (註冊商 標)」系列。 另外’脫模劑特佳的是具有官能基(B)之氟化合物, 且所述氟化合物是所述官能基(B)為水解性矽烷基、且 具有全氟聚醚結構之氟化合物。若所述官能基(B)為水 解性矽烷基,且具有全氟聚醚結構,則與官能基(A)之 反應性良好,且脫模性特別良好。 肌稞劑之處理方法可列舉下述方法(π_3)〜方法 ^11-4) ’自可藉由脫鋪對模具本體之軸有微細凹凸社 ==面)並無不均地進行之處理之方面考慮,特“ ,脫模劑之稀釋溶液中浸潰模具本體之方法。 機細====塗佈於模具本體之形 之方2㈤)較佳的是具有下述步驟(g)〜步驟⑴ (g)於步驟 步驟。 (f)後,視需要對模具本體進行水洗之 附著於模具本體之’視需要對模具本體吹空氣,將 ⑴於步等除去的步驟。 之模具本體,浸潰於以^驟(h)後,將表面導入有羥基 化合物稀釋而成之系溶劑將具有水解性矽烷基之氟 稀釋溶財的步驟。 201144028t ^ t ^ \ V u/xl (j)於步驟(i)後,視需要使模具本體乾燥的步驟e 步驟(g): 於模具本體上附著有形成微細凹凸結構時所使用之藥 劑(細孔徑擴大處理中所使用之磷酸水溶液等)以及雜質 (塵埃等)等,因此藉由水洗而將其除去。 步驟(h) ·· 若於模具本體之表面附著有水滴,則步驟(丨)之利用 脫模劑之處理之效率降低,因此對模具本體吹空氣,將可 見的水滴大致除去。 步驟(i): 稀釋用氟系溶劑可列舉氫氟聚趟、全說己烧、全氟甲 基ί衣己烧、全氟_1,3_二甲基環己烧、以及二氣五氣丙烧等。 具有水解性魏基之I化合物之濃度於_溶液(刚 感)中較佳狀(mwt%〜G.2wt%,更佳岐G 〇6wt% 以上0·15 Wt%以下。若具有水解性石夕燒基之敗化合物的氣 ϋ合!t濃度在所職_,騎保存或使㈣由於脫模 縮合反應而可抑制脫模劑溶液劣化,且獲得充分 浸潰時間較制是1分鐘〜3〇分鐘 浸潰溫度較佳的是〇。0〜。 步驟(j): 由乾燥機等對其進行強制 可使模具本體風乾,亦可夢 性加熱乾燥。 曰 乾燥溫度較佳的是5〇。匚〜15()。€ 17 201144028 λ 1 乾燥時間較佳的是5分鐘〜300分鐘。 (步驟(III)) 步驟(III)例如由下述步驟(k)及/或步驟(丨)構成。 (k) 於步驟(i)後’將模具本體於加熱加濕下放置 的步驟。 (l) 視需要以氟系溶劑對步驟(k)之後的模具本體 進行清洗的步驟。 步驟(k): 藉由將模具本體於加熱加濕下放置,使氟化合物(脫 模劑)之水解性矽烷基水解而生成矽醇基,所述矽醇基與 模具本體之表面之羥基的反應充分進行,從而使氟化合物 之固定性提高。 加熱溫度較佳的是4〇。〇〜1〇〇。〇。 加濕條件較佳的是相對濕度為85%以上。 放置時間較佳是1〇分鐘〜1日。 步驟(1): 入清洗用氟系溶劑可列舉全氟己烷、全氟曱基環己烷、 全氟-1,3_二甲基環己燒、以及二氣五氟丙烧等。 亦可藉由水或者醇類等,對以氟系溶劑進行清洗之模 具本體進一步加以清洗。 (步驟(IV)) 步驟(IV)例如由下述之步驟(m)及/或步驟(n) 而構成。 (m)將步驟⑴〜步驟⑴作為i個循環,反覆進 18 201144028 行2次以上所述楯環的步驟。 步^ 驟㈤後’視需要使模具本體乾燥的步驟。 較佳=步驟⑴之循環的反覆次數為2次以上, ,佳的疋2次〜1G次’更佳的是3次〜5次。若 為2次以上,則可經長時間地維持模具之脫模性。 步驟(r〇 : 性加具本體風乾’亦可藉由乾燥機等對其進行強制 乾燥溫度較佳的是4〇^〜15〇ι。 乾燥時間較佳的是5分鐘〜3〇〇分鐘。 (作用效果) 舰二ΐ 本發明之模具的製造方法中,藉由脫模 队、本體的所述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之側的表面進行 :理的步驟(II)、將所述模具本體於加熱加濕下放置的步 π (ΠΙ)反覆進行2次以上,因此可製造即使反覆轉印表 面之微細凹战構亦可經長時間地維持脫模性之模具。 本發明之模具的製造方法由於下述之理由,作為表面 具有陽極氧化鋁之模具的製造方法而言特別有效。 陽極氧化鋁之表面難以與水解性矽烷基(矽醇基)反 應’右僅僅以脫模劑進行丨次處理,則容易形成並不存在 脫模劑之_。因此’容易自所述_產生脫模劑之剝離, f具之脫模性容易降低。另-方面,於本發明中,反覆進 仃2次以上利用脫模劑之處理,因此可儘可能地以脫模劑 201144028 充塞間隙’模具之脫模性難以降低。 <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例如可使用圖2所示之 製造裝置’以如下之方式進行製造。 將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自貯槽22供給至在 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圖示略)之輥狀模具20、與沿輥 狀模具20之表面移動之帶狀薄膜42 (物品本體)之間。 於親狀模具20、與藉由氣壓缸24調整夾持壓(nip pressure)之夾觀26之間,夾持薄膜42及活性能量線硬化 性樹脂組合物’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均勻地遍 布於薄膜42與輥狀模具2〇之間,同時填充於輥狀模具2〇 之微細凹凸結構的凹部内。 自設置於錄模具2G下方之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 8通過;#膜42 ίΤή對,¾•性能量線硬化性細旨組合物照射活 =量線,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硬化,藉 印了輥狀模具2G之表面的微細凹凸結構的硬化樹脂 =初離輥30將於表面形成有硬化樹 们自餘模具20剝離,藉此獲得如圖3所示 = 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28較佳的 〇〇 4〇 素燈等,於此情形時之光照射能量屬丨 mJ/cm2〜10000 mJ/cm2。 佳的疋 1( 薄膜42域紐_。驗之㈣ 知、聚碳酸醋、苯乙烯系樹脂、聚 j舉丙婦酸系樹 曰、,哉維素系樹脂(三 20 201144028 乙酸纖維素等)、聚_、以及脂環族聚烯烴等。 硬化樹脂層44是由後述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组 合物之硬化,所構成之膜,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 *於使用陽極氧化㈣模具之情形時的物品仙之表面 構是藉由轉印陽極氧化鋁之表面的微細凹凸 、° ^ 、,具有由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之硬 化物所構成之2個以上凸部牝。 微細凹凸結構較佳的是排列有2個以上略圓錐形 者角錐半狀等突起(凸部)的所謂之蛾眼結構。已知突起 間之間隔為可見光之波長以下的蛾眼結構,由於折射率自 空氣之折射率連續地増大至材料之折 抗反射方式。 人q匁双又 凸部間之平均間隔較制是可見光之;皮長以下,亦即 400 nm以下。於使用陽極氧化紹的模具而形成凸部之情形 時,凸部間之平均間隔成為1〇〇 nm左S,因此更佳的是 200 nm以下,特佳的是150 nm以下。 自凸部形成之容易性之方面考慮,凸部間之平均 較佳的是2〇nm以上。 ^ 凸部間之平均間隔之範圍較佳的是 20 nm〜400 nm, 更佳的是50 nm〜300 nm,進一步更佳的是9〇 nm〜25〇 nm ° 凸部間之平均間隔是藉由電子顯微鏡觀察而測定50 點鄰接之凸部間之間隔(自凸部之中心至鄰接之凸部之中 心的距離)’將該些值加以平均所得的值。 21 201144028l ▲ 凸部之咼度於平均間隔為100 nm之情形時,較佳的 是80nm〜500nm,更佳的是i20nm〜4〇〇nm,特佳的是 150nm〜300nm。若凸部之高度為8〇nm以上,則反射率 變得充分低,且反射率之波長依存性(wavdength dependence)少。若凸部之高度為5〇〇nm以下,則凸部之 耐擦傷性變良好。 凸部之向度是於藉由電子顯微鏡以3〇〇〇〇倍之倍率進 行觀察時,測定凸部之最頂部與存在於凸部間之凹 底部之間的距離所得的值。 的最 凸部之縱橫比(凸部之高度/凸部間之平均間隔)較 的是0.8〜5,更佳的是h2〜4,特佳的是i 5〜3。若凸j =橫比為0.8以上,則反射率充分變低1凸部之则 比為5以下,則凸部之耐擦傷性變良好。 - 凸部之形錄麵是與冑度料正交 表面向深度方向連續性增加的形狀,亦即凸部 问度方向之剖面形狀為三角形、梯形、以及鐘形等 的是之折射率與薄膜42之折射率之差_ 町疋0.2以下,更佳的是〇1以 若折射率差為0.2以下,則硬化榭= 的,〇.05以下。 面的反射_抑制。视慨層44與_ 42之省 已知於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 ^ 疏水性材料而形賴由於蓮花效^表面由 表面由親水性材料而形斥水性,若該 硬化樹脂層44之材料為疏水性之情形時的微細凹凸 22 201144028 結構之表面的水接觸角較 以上,特佳的是12(^ 疋90以上更佳的是110。 得難以附著水污,因此發禮=接觸角為90。以上,則變 難以附著水’因此可期待防止結:,防別生。而且’由於 結構材料為疏水性之情料的微細凹凸 下,更二=上=下較佳的是:…-以 以下。 上180以下,特佳的是120。以上18〇〇 交传難以附著油污,因此發揮出充分之防污性。自抑制 =化樹脂層44由於吸水而造成微細凹凸結 隨=之反射率上升之方面考慮,所述水接觸二 J Us JL 0 硬化樹脂層44之材料為親水性之情科的微細凹凸 、-構之表面的水接㈣之範圍較佳的是3。以上3g。以下, 更佳的是3。以上25。以下,進-步更佳的是3。以上23。 下,特佳的是3。以上21。以下。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包含聚合性化合 聚合起始劑。 聚合性化合物可列舉於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鍵及 23 201144028 /或陽離子性鍵之單體、絲物、以及反應性聚合物等。 活性旎I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亦可包含非反應性聚合 物、以及活性能量線溶膠_凝膠反應性組合物❶ 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鍵之單體可列舉單官能單體、以及 多官能單體。 t單官能單體可列舉(曱基)丙烯酸曱醋、(曱基)丙婦酸乙 酉:、(甲基)丙稀酸丙輯、(曱基)丙烯酸正丁醋、(曱基)丙稀 ,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曱基)丙烯酸第三丁 酉曰、(曱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曱基)丙烯酸月桂基酯、(曱 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 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稀酸環己醋、(甲基)丙稀酸节基醋、 (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曱基) 丙烯酉欠縮水甘油酯、(曱基)丙烯酸四氫呋喃甲基酯、(甲基) 丙烯酸烯丙基酯、(曱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 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以及(曱基)丙 =酸-2-乙氧基乙酯等(曱基)丙烯酸酯衍生物;(曱基)丙烯 酉文、(曱基)丙烯腈;苯乙烯、以及α_曱基苯乙烯等苯乙烯 衍生物;以及(甲基)丙烯醯胺、Ν-二曱基(曱基)丙烯醯胺、 Ν-二乙基(曱基)丙烯醯胺、以及二甲基胺基丙基(甲基)丙烯 醯胺等(曱基)丙烯醯胺衍生物等。 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多官能單體可列舉乙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三丙二 醇二(甲基)丙豨酸酯、異三聚氰酸環氧乙烷改質二(曱基) 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 24 201144028 丙婦IS曰新戊—醇二(尹基)丙婦酸醋、i,6-己二醇二(曱 基)丙稀酸醋、1,5_戊二醇二(f基)丙烯酸醋、U_T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酉旨、聚丁二醇二(甲基)丙豨酸醋、2,2_雙㈣甲 基)丙烯酿氧,聚乙氧基苯基)丙烧、2,2_雙(4_(甲基)丙婦醯 氧基乙氧基苯基)丙院、2,2_雙(4_(3_(曱基)丙稀醯氧基_2_ 祕丙氧基)苯基)丙燒、Ul(3_(甲基)丙烯醯氧基J經基 丙氧基)乙炫、1,4_雙(3_(曱基)丙稀醯氧基_2經基丙氧基) 丁烧、二㈣基三環癸烧二(甲基)丙烯酸醋、雙紛A之環 氧乙烧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醋、雙⑲A之環氧丙燒加成 物一(曱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曱Λ) 丙稀酸醋、二乙婦苯、以及亞甲雙丙稀醯胺等二官能性土單 體,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醋、三經甲基丙烧三(甲 ,酸0旨、三經甲基丙烧環氧乙烧改質三(甲基)丙“ -曰:二㈣基丙烧環氧丙烧改f三丙焊酸@旨、三經甲基丙 =環氧乙院改質三丙_醋、以及異三聚氰酸環氧乙燒改 Π縮合反應混合物、二季戊四醇六⑽甲)土丙二 =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稀酸醋、二蝴基丙烧四丙 以及四經甲基甲烧四(甲基)丙稀酸酉旨等四官能以 上之早體’二官能以上之丙稀酸胺基甲㈣、以及二 以上之聚1旨_酸酯等。該些化合物 二 可併用2種以上。 早獨使用1種’亦 環丁 ΐ有ϊ:Γ合性鍵之單體可列舉具有環氧基、氧雜 %丁基、。惡峻基、以及乙稀基氧基等之單體,特佳的是具 25 201144028 * i 有環氧基之單體。 券t物或反應性聚合物可列舉不飽和二敌酸與多元醇 之縮合物等不飽和聚酯類;聚酯(曱基)丙烯酸酯〔聚醚(甲 基)丙烯酸酯、多元醇(曱基)丙烯酸酯、(曱基)丙烯酸環氧 酯、(曱基)丙烯酸胺基曱酸酯、陽離子聚合型環氧化合物、 以及於侧鏈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鍵之上述單體的均聚物或共 聚物等。 非反應性聚合物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笨乙烯系樹 脂、聚胺基甲酸酯、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丁醛、聚酯、 以及熱塑性彈性體等。 活性能量線溶膠-凝膠反應性組合物可列舉烷氧基矽 烷化合物、以及矽酸烷基酯(alkylsilicate)化合物等。 烷氧基矽烷化合物可列舉下述式(1)之化合物。
RnxSi(0R12)y (1) 其中,R11以及R12分別表示碳數為丨〜1〇之烷基,X 以及y表示滿足x + y=4之關係的整數。 烷氧基矽烷化合物可列舉四甲氧基矽烷、四異丙氧基 石夕院、四正丙氧基石夕烧、四正τ氧基魏、四第二丁氧基 石夕院、四第三丁氧基魏、甲基三乙氧基魏、甲基三丙 氧基石夕烧、ψ基三丁氧基魏、二甲基二甲氧基魏、二 甲基二乙氧基魏、三甲基乙氧基魏、三甲基甲氧基石夕 燒、三曱基丙氧基魏、以及三甲基τ氧基魏等。 26 201144028 矽酸烷基酯化合物可列舉下述式(2)之化合物 R210[Si(OR23)(OR24)0]2R22 (2) 其中,R21〜R24分別表示碳數為卜5之絲,Z表示 3〜20之整數。 矽酸烧基醋化合物可列舉石夕酸甲g旨、石夕酸乙酉旨、石夕酸 異丙醋、梦酸正丙醋、碎酸正丁s| 1酸正触、以及乙 醯基矽酸酯等。 於利用光硬化反應之情形時’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 舉安息香、安息香曱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㈣、安 息香異丁醚、一笨乙二酮(benzil)、二苯甲酮、對曱氧基 一本甲酿1、2,2-二乙氧基苯乙酮、α,α_:曱氧基_α笨灵 酮、苯曱醯曱酸曱酯、苯曱醯曱酸乙酯、4,4,_雙(二^基胺 基)二苯曱酮、以及2-羥基-2-曱基-1·笨基丙烷酮等羰基 化合物;一硫化四曱基秋蘭姆、以及二硫化四曱基秋蘭姆 等硫化合物;2,4,6-三曱基苯曱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以及 苯甲醯基二乙氧基膦氧化物等。 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利用電子束硬化反應之情形時,聚合起始劑例如可 列舉二苯曱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笨曱酮、2,4 6_三曱 基二苯曱酮、曱基鄰苯曱醯基苯甲酸酯、4_苯基二苯曱酮、 第二丁基蒽醌、2-乙基蒽醌、2,4-二乙基噻噸酮、異丙基噻 嘴酮、以及2,4-二氯嘆"頓_等嗟D镇酮;二乙氧基苯乙酮、 27 201144028. 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酿)、苯偶醯二曱基縮酮(benzil dimethyl ketal)、1-經基環己基-苯基_、2_曱基_2·嗎啉基(4_ 硫甲基苯基)丙烷小酮、以及2-苄基-2-二曱胺基小(4_嗎琳 基苯基)-丁酮等苯乙酮;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 香異丙醚、以及安息香異丁醚等安息香醚;2,4,6-三曱基苯 甲醯基二苯基膦氧化物、雙(2,6-二甲氧基苯曱醯基)_2,4,4_ 三曱基戊基膦氧化物、以及雙(2,4,6-三曱基苯曱醯基)_苯基 膦氧化物等醯基膦氧化物;苯甲醯甲酸曱酯;丨,7_雙吖啶 基庚烷;以及9-苯基吖啶等《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丨種, 亦可併用2種以上。 於利用熱硬化反應之情形時,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 舉過氧化曱基乙基酮、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二異丙笨、 第二丁基過氧化氫、氫過氧化異丙苯、第三丁基過氧基辛 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苯甲酸酯、以及過氧化月桂醯等有 機過氧化物;偶氮雙異丁腈等偶氮系化合物;以及於所述 有機過氧化物中組合N,N-二甲基苯胺、以及N,N_二甲基 對甲苯胺等胺而成之氧化還原聚合起始劑等。 聚合起始劑之量較佳的是相對於聚合性化合物1〇〇重 量份而言為0.1重量份〜1〇重量份。若聚合起始劑之量不 足0.1重量份,則難以進行聚合。若聚合起始劑之量超過 10重量份,則存在硬化膜著色,機械強度降低之現象。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亦可視需要含有靜電防 止劑、脫模劑、用以提高防污性之氟化合物等添加劑、微 粒子、以及少量之溶劑。 28 201144028 (疏水性材料) 的微細凹凸結構之表面的水接 為了使硬化樹脂層44 角 = 二以上’較佳的是使用含有含氟化合物; 系化合物馳合物作為可 奶从石夕氧 化性樹餘合物。 W疏水性材料之活性能量線硬 含氟化合物: 的化=化合罐㈣冑蝴⑽絲之氣絲 (3)
-(CF2)n-X 八中X表示氟原子或氫原子η示 較佳的是L更麵y特錢是4〜8之整數 合物可列舉含氟單體、含氟魏偶合劑、含氣 界面活性劑、以及含氟聚合物等。 3氟單體可雕域炫絲代之乙烯轉體、以及經 氟烷基取代之開環聚合性單體等。 經氟絲取代之乙料單體刊軸氣絲取代之 (甲基)丙烯酸酯、經氟絲取代之(竭丙稀酿胺、經氣嫁 土取代之乙烯驗、以及經氟燒基取代之苯乙稀等。 -經氟烧絲狀麟聚合性單射解經氟絲取代 ,環氧化合物、經氟絲取代之環氧賊化合物、以及經 氟烷基取代之噁唑啉化合物等。 含氟單體触的是經氣絲取代之(f|)丙稀酸醋, 29 201144028 特佳的是下述式(4)之化合物。 CH2=c(R4l)C(〇)〇-(CH2)m-(CF2)n-X (4) 其中,R41表示氣原子或曱基,X表示氫原子或氟原 子,m表示1·〜·6之整數’較佳的是1〜3 ’更佳的是1或2, η表示1〜20之整數’較佳的是3〜,更佳的是4〜8。 含氟矽烷偶合劑較佳的是經氟烷基取代之矽烷偶合 劑’特佳的是下述式(5)之化合物。 (5) (Rf)aR51bSiYc
Rf表示亦可含有1個以上醚鍵或酯鍵之碳數為1 三氟 醯氣 之經氟取代之烷基。Rf可列舉3,3,3-三氟丙基、十〜20 -1,1,2,2-四氫辛基、3-三氟曱氧基丙基、以及3二 —氣乙 基丙基等。 R51表示碳數為1〜10之烧基。R51可列舉甲美、 以及環己基等。 土、乙基、 Y表示羥基或水解性基。 水解性基可列舉烷氧基、以及函素原子、R52 (其中,R52表示氫原子或碳數為卜⑴之貌義)0)〇 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 ° 基、異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氣ί、 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_乙基己氧基、壬氣基氧癸^己 201144028 3,7-二甲基辛氧基、以及月桂基氧基等。 鹵素原子可列舉Cl、Br、以及I等。 r52c(o)o 可列舉 CH3C(0)0、C2H5c(〇)〇 等。 a、b以及c表示a + b + c = 4且滿足以及⑵ 之整數,較佳的是a=l、b = 〇、以及c = 3。 含說梦燒偶合劑可列舉3,3,3_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石夕 烧、3,3,3-三敗丙基三乙醯氧基石夕燒、三甲基_3,3,3•三氣丙 基甲氧基魏、以及十三氟_U,2,2_四氫辛基三乙氧基魏 等。 含氟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含有氟燒基之陰離子系界面活 性劑、以及含有氟烷基之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 含有氟烷基之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碳數為2〜 10之,院基紐或其金屬鹽、錢辛雜絲胺酸二納、 3如氟烧基(c6〜Cll)氧基H•烧基(C3〜C4)續酸納、3> 氣烧酿基(C6〜C8)_N•乙基胺基H·丙續酸鈉、氟烧基^ 〜C2〇)羧酸或其金屬鹽、全氟烷基羧酸(C7〜c^)或其金屬 鹽、全氟烷基(C4〜CU)磺酸或其金屬鹽、全氟辛磺酸二乙 醇胺、N-丙基-Ν·(2_經基乙基)全氟辛績醯胺、全氟烧基(Q 〜C10)確醯胺丙基三甲基録鹽、全氣烧基乙石黃 醯基甘胺酸鹽、以及單全氟絲(Q〜Ci6)乙基磷酸醋等。 &含有氟烧基之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可列舉含有就烧基 之脂肪族-級、二級或三級醯紐、全㈣基(Q〜Ci〇)績 酿胺丙基三甲基録鹽等脂肪族四級銨鹽、苯二曱烴銨 (benzalkonium)鹽、节索氣銨(benzeth〇nimn 物疏)、 31 201144028 。比°定鏽鹽、以及X»米唾琳鏽鹽等。 含氟聚合物可列舉含有氟烷基之單體之聚合物、含有 氟烧基之單體與含有聚(氧基亞烷基)基之單體的共聚物、 以及含有氟烷基之單體與含有交聯反應性基之單體的共聚 物等°含氟聚合物亦可為與可共聚之其他單體之共聚物。 含氟聚合物較佳的是含有氟烷基之單體與含有聚(氧 基亞烧基)基之單體的共聚物。 聚(氧基亞烷基)基較佳的是下述式(6)所表示基。 -(〇R61)p- (6) 其中,R61表示碳數為2〜4之亞烷基,p表示2以上 之整數。 R61 可列舉·ς:Η2(:Η2-、-CH2CH2CHr、·〇:Η((:Η3)(:Η2-、 以及-ch(ch3)ch(ch3)-等。 2 象(氧基亞烷基)基可為由同一氧基亞烷基單元(〇R6 所構成’亦可為由2種以上氧基亞烷基單元(〇ϊ^)所構成。 2種以上之氧基亞烷基單元(orM)之排列可為嵌段亦可為 無規。 … 聚矽氧系化合物: 聚石夕氧系化合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改質聚石夕氧石 氧樹脂、以及聚矽氧系矽烷偶合劑等。 巧 (甲基)丙烯酸改質聚矽氧可列舉聚矽氧 烯酸醋等。 八T基)¾ 32 201144028 (親水性材料) 為了使硬化樹脂層44之微細凹凸結構之表面的水接 =角為25°以下,較佳的是使用至少含有親水性單體之组 合物作為可形成親水性材料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 而且,自賦予耐擦傷性或耐水性之觀點考慮,更佳的 是含^可交聯之多官能單體的組合物。另外,親水性單體 與可交聯之多官能單體亦可相同(即,親水性多官能單 體)。另外,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亦可含有其他單 體。 ’、 作為可形成親水性材料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 物’更佳的是使用含有下述聚合性化合物之組合物。 由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曱基)丙烯酸酯i〇wt%〜5〇 wt%、 2官能以上之親水性(曱基)丙烯酸酯3〇 wt%〜8〇 wt%、以及 單B能單體0 wt%〜20 wt%共計1〇〇 Wt%而構成之聚 合性化合物。 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二-三羥曱 基丙烧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曱基)丙稀酸酯、季 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羥基五(曱基) 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曱基)丙烯酸酯、琥珀酸/三羥曱 基乙烷/丙烯酸之莫耳比為1 : 2 : 4之縮合反應混合物、丙 烯酸胺基甲酸酯類(DAICEL-CYTEC Company,Ltd.製造: EBECRYL220 ' BBECRYL1290 > EBECRYL1290K ' 33 201144028 EBECRYL5129、EBECRYL8210、EBECRYL8301、 KRM8200 )、聚醚丙烯酸酯類(DAICEL-CYTEC Company, Ltd.製造:EBECRYL81 )、改質丙烯酸環氧酯類 (DAICEL-CYTEC Company,Ltd.製造:EBECRYL3416)、 聚酯丙烯酸酯類(DAICEL-CYTEC Company,Ltd.製造: EBECRYL450 、EBECRYL657 、EBECRYL800 、 EBECRYL810 、 EBECRYL811 、 EBECRYL812 、 EBECRYL1830、EBECRYL845、EBECRYL846、 EBECRYL1870)等。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 用2種以上。 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曱基)丙烯酸酯更佳的是5官能 以上之多官能(曱基)丙烯酸酯。 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曱基)丙烯酸醋之比例較佳的是 10 wt%〜50 wt%,自耐水性、耐化學品性之方面考慮,更 佳的是20 wt%〜50 wt%,特佳的是30 wt%〜50 wt%。若 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曱基)丙稀酸酯之比例為1〇wt〇/〇以 上,則彈性模數變高而提高耐擦傷性。若4官能以上之多 官能(曱基)丙稀酸酯之比例為50 wt%以下,則難以於表面 產生小的龜裂,難以變得外觀不良。 2 &月匕以上之親水性(曱基)丙稀酸醋可列舉ar〇nix M-240、ARONIX M260 (東亞合成公司製造)、ΝΚ M^OE、以及NKEsterATM-35E (新中村化學公司製造) 專具有長鏈聚乙一醇之多官能丙烯酸酯;以及聚乙二醇二 曱基丙烯酸g旨等。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 34 201144028 2種以上。 於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醋中,於 之平均重複單元之合計較佳的是子6=存= =疋二30,特佳的是12〜2。。絲乙二醇鏈之= 早4 6以上,職水性縣分,防污性提高。複 醇鏈之平均重複單元為4〇以 A — (甲基)丙_酯之相溶性變良好/活…=上之多官能 組合物難以分離。 好#U線硬化性樹脂 2官能以上之親水性(曱基)丙婦酸 3〇 wt〇/o^S0 wt〇/o , . 4〇 wt〇/_7〇 wt% 之親水性(甲基)丙稀酸醋之比例為3〇wt%以上,則= 充分’防污性提高°若2官能以上之親水性(甲^ 之比例為8。wt%以下,則彈性模數變高且耐擦傷) 單官能單體較佳的是親水性單官能單體。
親水性單官能單體可列舉M-20G、M-90G、M-230G (新中村化學公㈣造)科®旨基具錢乙二_之單官 能(曱基)丙烯酸醋;(曱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酿等於醋基具有 私基之單官能(甲基)丙稀酸醋;單官能丙烯醯胺類;以及 甲基丙烯醯胺丙基三曱基銨曱基硫酸鹽、以及曱基丙烯醯 氧基乙基三甲基銨曱基硫酸鹽等陽離子性單體類等。 而且,單官能單體亦可使用丙烯醯基嗎琳、以及乙歸 ,吡咯啶酮等黏度調整劑;以及使對物品本體之密接性提 向的丙烯醯基異氰酸酯類等密接性提高劑等。 35 201144028 X ί 單官能單體之比例較佳的是ο wt%〜20 wt%,更佳的 是5 Wt%〜15 wt%。藉由使用單官能單體,可提高物品本 體與硬化樹脂之密接性。若單官能單體之比例為2〇禮〇以 下,則並無4官能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2官能 以上之親水性(甲基)丙烯酸酯不足之現象,從而可表現出 充分之防污性或耐擦傷性。 單官能單體亦可製成使1種或2種以上(共)聚合而 成之低聚合度聚合物而以〇重量份〜35重量份調配於活性 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中。低聚合度聚合物可列舉 M-f0G(射村化學公司製造)等於S旨基具有聚乙二醇鏈 之早官能(甲基)丙烯酸酯類與甲基丙烯醯胺丙基三曱基 甲基硫酸鹽之4咖共聚合絲物(MRC咖咏公^ 造、MG聚合物)等。 (用途) 物品40之用途可列舉抗反射物品、防霧性物品、防污 i以及斥水性物品’更具體而言可列舉顯示器用抗 ^射、、,汽車儀錶蓋、汽車鏡、汽轄、有機或紐電致發 光之光出射效率提高部件、以及太陽電池部件等。 (作用效果) α =以上所說明之本發明之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 1、1這方去中,使用了藉由本發明之模具的製造方法所 :于之模具’因此即使於將模具之微_凸結構反祕印里 2之表面之情形時,脫模性亦難以降低,其結果可生產 性良好地製造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 36 201144028 例之::40 :丨:凹凸結構的物品並不限定於圖示 細凹凸結構亦可㈣置硬化樹脂層 且20而兮至S 然'而’自可使用減模 :20而效率良好地形祕_凸結構之方 疋於^化樹脂層44之表面形成微細凹凸結構。,Η的 [實例] 以下/㈣辦本伽㈣更具叙 明並不限定於該些實例。 4知 (陽極氧化鋁之細孔) 削去陽極氧触之-部分,祕驗於剖面上i分 鐘,使用場發卿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公 JSM-7400F) ’於加速電壓為3⑼kv之條件下,觀察剖面, 測定細孔之間隔以及細狀深度。分騎5G點進行測 求出其平均值。 (轉印試驗、剝離強度) 於模具之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之側的表面上,流入1 μί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a,覆蓋聚對笨二甲酸 乙二醋(PET)薄膜後,藉由uv騎機(高壓水銀燈, 累計光量為1100 mJ/cm2)進行硬化。繼而,將pET膜 同硬化樹脂自模具上剝離(脫模)。 、 並不變更模具,而是重複該操作,於第4〇〇次脫模 進行90度剝離試驗,求出剝離強度。 、、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A) TAS :號拍酸/三經曱基乙烧/丙稀酸之莫耳比為1 . 2 . 37 201144028 4的縮合反應混合物,45重量份、 C6DA: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公司製 造);45重量份、 X-22-1602:自由基聚合性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公 司製);10重量份、
Irgl84 : 1-經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Irgacure 184) ; 3 重量份。 [實例1] 使用將50 mmx50 mmx厚〇.3 mm之鋁板(純度 99.99%)於過氣酸/乙醇混合溶液(1/4體積比)中進行電 解研磨而成者。 步驟(a): 關於所述鋁板,於〇.3 Μ草酸水溶液中,於直流40 V、 溫度16°C之條件下進行6小時之陽極氧化。 步驟(b): 將形成有氧化皮膜之鋁板於6 wt%磷酸/1.8 wt%鉻酸 混合水溶液巾浸潰3小時’除去氧化皮膜。 步驟(c): ' ^關於所述鋁板,於〇·3 Μ草酸水溶液中,於直流40 V、 溫度16 C之條件下進行3G秒之陽極氧化。 步驟: 將形成有氧化皮膜之銘板 ,於32。(:之5wt%磷酸水溶 ' a潰8分鐘’進行細孔徑擴大處理。 步驟(e): 38 201144028 、、田所述1呂板於〇.3 M草酸水溶液中,於直流40 v、 肌又 之條件下進行30秒之陽極氧化。 步驟(f): …反覆進行所述步驟⑷及步驟(e)合計4次,最後 進行;/驟(d) ’獲得於表面形成有陽極氧化紹的模具本體 a,所述陽極氧倾具有平均間隔:⑽. 之略圓錐形狀的細孔。 步驟(g): 使用嘴水器將模具本體a之表面的磷酸水溶液輕輕沖 洗去’錢將模具本體a浸潰於流水中1()分鐘。 步驟(h): 自氣槍(air gUn)對模具本體&吹空氣,除去附著於 模具本體a之表面的水滴。 步驟(i): 將模具本體a於室溫下,於以稀釋劑hd_zv(harves (:〇.,1^丄製造)將〇?丁001^1^:^(大金化成品販壳公司製 造)稀釋為0.1 wt%而得之溶液中浸潰1〇分鐘。將模具本 體a以3mm/sec緩緩地自稀釋溶液中拉上來。 步驟(j): 將模具本體a風乾15分鐘。 步驟(k): 關於脫模劑處理之模具本體a,使用恆溫恆濕器(楠 本化成公司製造)’於溫度60。(:、相對濕度85%下放置1 小時,進行加熱加濕處理。 39 201144028. 步驟(m): 進一步反覆進行4次步驟(i)〜步驟(k)。 步驟(η): 將模具本體a風乾一晚,獲得模具。 使用所述模具進行轉印試驗。藉由指數逼近而對根據 90度剝離試驗所求得之第1次至第4〇〇次的剎離強度進行 外推而求出第800次之剝離強度,概算剝離強度達到% N/m之轉印次數’作為可轉印次數。將結果示於表1。 另外’於後述之比較例1中,於可轉印次數為24〇次 時剝離強度達到35 N/m,於模具侧附著有硬化樹脂,因此 產生未能脫模之區域。 [實例2] 將步驟(m)中之反覆次數設為2次,除此以外與實 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模具。 一使用所述模具而與實例丨同樣地進行轉印試驗。將社 果示於表1。 [實例3] 將步驟(m)中之反覆次數設為丨次,除此以外盥實 列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模具。 里_使用所述模具而與實例1同樣地進行#印試驗。將结 禾不於表1 β 、σ [比較例1] 驟(m)以外,與實例1 _除了未進行步驟(k)以及步 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模具。 201144028 w » 果示於表IS述模八’、實例1同樣地進行轉印試驗。將結 [比較例2] 獲得2未進仃4 U)以外,與實例1同樣地進行而 果示^述模具,與實例1 _進行轉㈣驗。將結 [比較例3] 得模^未進行步驟(k)_,與實例2_地進行而獲 使用所述模具,與實例1囡婵 果示於表1。 Un樣地進仃轉印試驗。將結 [比較例4] 將0PT〇〇LDSX之稀釋溶液之濃度變更為 0.3 wt% » 除此以外與比較例i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模1。 一使用所賴具,與實例丨囉地進行轉印試驗。將結 果不於表1。 [比較例5] 將OPTOOLDSX之稀釋溶液之濃度變更為〇 3 wt〇/〇 ’ 除此以外與比較例2同樣地進行而獲得模具。 使用所述模具,與貫例1同樣地進行轉印試驗。將結 果不於表1。 根據以上之實例以及比較例可知··於適當之脫模劑濃 度下對進行了脫模劑處理之模具本體反覆進行加熱加濕處 201144028 ^藉此可製造即使反覆轉印表面之微細凹凸 長時間維持脫模性的模具》 、特別是於脫模劑之濃度為〇J威附近而反覆進行2 二人以g熱加濕處理’藉此可非f長之時間地維持脫模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由本發_製造方法所得之模具可用作藉由壓印法 製ie抗反射膜以及斥水性薄膜時之模具。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5本發明,任何熟習此者,在不麟本發明之精神 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 【圖式簡單說明】 1是表示表面具有陽極氧化鋁之模具的製造步驟之 圖 剖面圖 圖2是表示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 之一例的構成圓。 、直 42 201144028 圖3是表示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之一例的剖 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鋁基材 12 :細孔 14 ··氧化皮膜(陽極氧化鋁) 16 :細孔產生點 18 :模具本體 20 :輥狀模具 22 :貯槽 24 :氣壓缸 26 :夾報 28 :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 30 :剝離輥 40 :物品 42:薄膜(物品本體) 44 :硬化樹脂層 46 :凸部 43

Claims (1)

  1. 201144028t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模具的製造方法,其具有下述步驟(1)〜 驟(IV): (I)製作在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結構的模具本體的 驟; (π)於所述步驟d)後,對所述模具本體的形成有 所述微細凹凸結構之侧的表面,藉由具有可與所述表面上 存在之官能基(A)反應之官能基⑻的脫模劑進行處理 的步驟; (III) 於所述步驟(11)後,將所述模具本體於加埶 加濕下放置的步驟; ”' (IV) 將所述步驟(π)以及所述步驟(冚)反覆進 行2次以上的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其 中, 所述官能基(B)是水解性矽烷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 方法,其中, 所述脫模劑之所述官能基(B)是水解性矽烷基,且 是具有全氟聚醚結構之脫模劑。 4.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模 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 於所述步驟(Π)中,所述脫模劑之濃度為0.06 wt% 以上0.15 wt%以下。 44 201144028 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如申凊專利範園第1
    孔之微細凹凸結構的模具。 1項至第4項中任—項所述之模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汀通微、,、田凹凸結構的所述模具 於其表面形成具有2個以上細 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模 所述細孔之平均間隔為働nm以下。 中,7.如申4糊範®第6項所述之模具的製造方法,其 所述細孔之平均間隔為2〇 nm以上4〇〇 nm以下。 呈的t t中睛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項所述之模 具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⑴具有下述之步驟(a)〜步驟⑴, 所述步驟(II)具有下述之步驟(g)〜步驟(j), 所述步驟(111)具有下述之步驟(k)及/或步驟(1), 所述步驟(IV)具有下述之步驟(m)及/或步驟(n): (a) 將鋁基材於電解液中、恆定電壓下進行陽極氧化 而於所述鋁基材之表面形成氧化皮膜的步驟; (b) 除去所述氧化皮膜,於所述鋁基材之所述表面形 成陽極氧化之細孔產生點的步驟; (c) 於所述步驟(b)後,將所述鋁基材於所述電解 液中再次進行陽極氧化’形成於所述細孔產生點具有細孔 之氧化皮膜的步驟; 45 201144028 步驟;;所述步驟(e)彳έ,使所述細孔之直徑擴大的 陽極驟⑷後’於所述電解液中再次進行 於所述步驟⑷與所述步驟(e),獲得 陽極氧化銘之模具本體有具有2個以上所述細孔的 的步於所述步驟⑴後,對所述模具本體進行水洗 jh)於所述步驟(g)後,對所賴具本體吹空氣, 將附著於所述模具本體之所述表面的雜質除去的步驟; (i) 於所述步驟(f)〜所述步驟(h)後,將所述表 面導入有羥基之所述模具本體,浸潰於以氟系溶劑將具有 水解性矽烧基之氟化合物稀釋而成之稀釋溶液中的步驟; (j) 於所述步驟(i)後’使所述模具本體乾燥的步 驟; (k) 於所述步驟(〇後,將所述模具本體於加熱加 濕下放置的步驟; (l) 以氟系溶劑對所述夕驟(k)之後的所述模具本 體進行清洗的步驟; (m) 將所述步驟(0〜所述步驟(1)作為1個循環, 反覆進行2次以上所述循環的步驟; (η)於所述步驟(m)後’使所述模具本體乾燥的步 201144028 9. 一種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法,其 包含: 將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 之模具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模具之表面的微細凹凸結構轉印 至物品本體之表面。
TW100109890A 2010-03-25 2011-03-23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having micro protrusion and recess fac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TW20114402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0281 2010-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4028A true TW201144028A (en) 2011-12-16

Family

ID=4467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9890A TW201144028A (en) 2010-03-25 2011-03-23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having micro protrusion and recess fac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549943B2 (zh)
KR (1) KR101473069B1 (zh)
CN (1) CN102791454B (zh)
TW (1) TW201144028A (zh)
WO (1) WO2011118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33390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離型処理方法および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WO2013146656A1 (ja) * 2012-03-26 2013-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離型処理方法および反射防止膜の製造方法
JP6046505B2 (ja) * 2013-01-29 2016-12-1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シート状モール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用途
CN105137712A (zh) * 2015-07-21 2015-12-09 苏州大学 利用纳米压印技术构筑有机液晶分子单晶微米线阵列图案化的方法
CN109311191B (zh) * 2016-06-14 2020-11-0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转印图案的被转印物的制造方法
CN106670744B (zh) * 2016-12-21 2018-09-25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轴瓦内表面耐磨疏水滑移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EP3511292A1 (en) * 2018-01-10 2019-07-1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 hydrophobic impact textured surfac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0022B2 (ja) * 1994-03-25 1998-11-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剥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067718B2 (ja) * 1999-09-20 2008-03-26 Jsr株式会社 樹脂製型の処理法および樹脂製型
JP4194063B2 (ja) * 2001-03-14 2008-12-10 菱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機用離型剤噴霧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500928B2 (ja) * 2004-10-25 2010-07-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金型の製造方法
JP2006264187A (ja) * 2005-03-24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多層型離型層の形成方法、円筒状金型、及びシームレス管状物の製造方法
EP2116350A4 (en) * 2007-02-07 2011-06-22 Asahi Glass Co Ltd IMPRESSION MOL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309579B2 (ja) * 2008-02-01 2013-10-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金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05841A (ja) * 2008-06-25 2010-01-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18591A1 (ja) 2011-09-29
CN102791454B (zh) 2015-01-07
KR20120130220A (ko) 2012-11-29
JPWO2011118591A1 (ja) 2013-07-04
KR101473069B1 (ko) 2014-12-15
CN102791454A (zh) 2012-11-21
JP5549943B2 (ja)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4402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having micro protrusion and recess fac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TWI569947B (zh) 活性能線硬化性樹脂組合物及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 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TWI415737B (zh) 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TWI490375B (zh) 模具、其製造方法、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其製造方法及顯示器顯示裝置
TWI444279B (zh) 表面上具有微細凹凸構造之物品的製造方法、模具的離型處理方法以及模具表面離型處理用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476088B (zh) 表面具有微細凹凸結構的物品的製造方法
TWI491909B (zh) 抗反射物品以及顯示裝置
TW201038638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film
JP2008197217A (ja) 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233529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transmissive film, active energy ray-hardenable composition, and light transmissive film
JP2011025683A (ja) 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TW201124250A (e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an organic release agent, production method of a mold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a transparent film having fine uneven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TW201235178A (en) Active energy ray-hardenabl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transmissive film having fine concavo-convex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TW201200328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having micro protrusion and recess face structure on surface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thereof
JP5751535B2 (ja) 金型の洗浄方法、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