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0926A - Ink, catalyst layer for fuel cell produced using the ink, and use of the catalyst layer - Google Patents

Ink, catalyst layer for fuel cell produced using the ink, and use of the catalyst la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0926A
TW201140926A TW099144539A TW99144539A TW201140926A TW 201140926 A TW201140926 A TW 201140926A TW 099144539 A TW099144539 A TW 099144539A TW 99144539 A TW99144539 A TW 99144539A TW 201140926 A TW201140926 A TW 2011409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catalyst layer
catalyst
ink
cath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4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uya Imai
Yasuaki Wakizaka
Toshikazu Shishikura
Masaaki Horikita
Kenichiro Ota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140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09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8825Methods for deposit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e composition
    • H01M4/8828Coating with slurry or in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63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catalytic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63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catalytic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8673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16Oxides, hydroxides or 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Fuel Cell (AREA)

Description

20114092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油墨、使用該油墨所形成之燃料電 池用觸媒層及其用途。 【先前技術】 燃料電池係藉由電解質之種類或電極之種類分類成各 s型式,典型者有鹼型、磷酸型、熔融碳酸鹽型、固体電 解質型、固體高分子型。其中,注目於自低溫(約-4〇r)至 約12〇°c下可運作的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近年來,進 行作爲汽車用低公害動力能源之開發·實用化。作爲固體 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用途時,進行檢討汽車用驅動能源或 定置型電源,惟爲適合於此等用途時,需有長時間之耐久 性。 該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係具有以陽極與陰極夾住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之膜電極接合體,採用將燃料供應給陽 極’將氧氣或空氣供應給陰極,以陰極還原氧氣,取出電 的型式。在燃料中主要使用氫氣或甲醇等。 爲提高燃料電池之反應速度時,爲提高燃料電池之能 最變換效率時’在燃料電池之陰極(空氣極)表面或陽極 (燃料極)表面上,形成含觸媒之層(以下記載爲「燃料電 池用觸媒層」)。燃料電池用觸媒層,通常藉由將含有燃 料電池用觸媒及溶劑之油墨塗佈於電解質膜及/或氣體擴 • 散層,予以乾燥形成。 -5- 201140926 以往,構成用以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油墨的燃料 電池用觸媒,一般而言使用主要含有貴金屬之觸媒。於貴 金屬中,主要使用在高電位下安定且活性高的鉑(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1〜1 〇等)。然而,由於鉑之價格高且資源量 有所限制,故企求開發可取代的燃料電池用觸媒。 另外,陰極表面上使用的貴金屬,在酸性環境下會有 溶解的情形,經過長時間後會有耐久性不適用於必須用途 的問題。因此,企求開發在酸性環境下不會被腐蝕,耐久 性優異且具有高的氧還原能力,以及低成本的燃料電池用 觸媒。此外,強烈企求開發含有具有該特性之燃料電池用 觸媒之油墨,可有效地形成低成本且高性能的燃料電池用 觸媒層。 近年來,著重於以含有碳、氮、硼等之非金屬的材料· 取代鉑作爲觸媒。含此等非金屬之材料與鉑等之貴金屬相 比時,價格便宜且資源量豐富。 非專利文獻1中報告,以锆爲基體之Zr〇xN化合物 具有氧還原能力。 專利文獻11中揭示,含有1種以上選自長周期表第 4族、第5族及第14族之元素群的氮化物之氧還原電極 材料作爲鉑取代材料。 然而,含有此等非金屬之材料,會有無法得到作胃g 媒之實用充分的氧還原能力之問題。 [習知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6- 201140926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521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9_ 1 5 8 1 2 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15207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9-152128號公報 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 0 0 9 - 1 5 1 9 8 0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9-211869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8-305699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8-262904號公報 •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9-70673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06-54165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07-3178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 S. Doi,A. Ishihara, S. Mitsushima, N. Kamiya, and K. Ota,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54 (3) B 3 6 2 - B 3 6 9 (2 0 0 7)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以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爲課題。本發明之目 的,係提供一種用以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油墨,低成 本且可有效地形成高性能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油墨。 本發明人等爲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時,再三深入 硏究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含有由含特定金屬之碳氮 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且使該燃料電池用觸媒、 電子傳導性材料及質子傳導性材料之含量控制於一定範圍 201140926 內之油墨’可有效地形成低成本且高性能的燃料電池用觸 媒層,此外,可提高具備該觸媒層之燃料電池的發電特 性,遂而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例如有關下述之(1 )〜(8 )。 (1) —種油墨’其係用以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油墨, 其特徵爲含有燃料電池用觸媒、電子傳導性材料、質子傳 導性材料及溶劑’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由含有鈮及/或鈦 之含金屬的碳氮氧化物所成, 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之含量A與前述電子傳導性材 料之含量B的質量比(A/B)爲1以上、6以下, 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及前述電子傳導性材料之合計含 量C’與質子傳導性材料之含量〇的質量比(D/C)爲0.2 以上、0 · 6以下。 (2) (1)記載的油墨,其特徵爲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 之一次粒徑爲5nm〜1.5μιη» (3) —種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特徵爲使用(1)或(2)記載 之油墨所形成》 (4) 如(3)記載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中每單位面積之 燃料電池用觸媒的質量爲2.5〜4.3mg/cm2。 -8 - (5) 201140926 一種電極,其係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與氣體擴散層 之電極,其特徵爲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層爲(3)或(4)記載 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 (6) 一種膜電極接合體,其係具有陽極與陰極與配置於前 述陽極及前述陰極間之電解質膜的膜電極接合體,其特徵 爲前述陰極爲(5)記載之電極。 (7) 一種燃料電池,其特徵爲具備(6)記載之膜電極接合 體。 (8) 一種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其特徵爲具備(6)記載 之膜電極接合體。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之油墨,可有效地形成低成本且高性能的 燃料電池用觸媒層。而且,由於本發明之燃料電池用觸媒 層,耐久性優異且具有高的觸媒能力,故具備該燃料電池 用觸媒層之燃料電池等,具有極爲優異的發電特性。 【實施方式】 [爲實施發明之形態] <<油墨>> 本發明之油墨,係用以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油 -9 - 201140926 墨’含有燃料電池用觸媒、電子傳導性材料、質子傳導性 材料及溶劑。 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之含量A與前述電子傳導性材 料之含量B的質量比(A/B),爲1以上、6以下,較佳者 爲2以上、5以下,更佳者爲3以上、4以下。 而且’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與前述電子傳導性材料之 合計質量C’與質子傳導性材料之含量d的質量比 (D/C) ’爲0.2以上、0.6以下,較佳者爲〇 3以上、〇·5 以下,更佳者爲0.4以上、0.5以下。 使用前述質量比(A/B)及前述質量比(D/C)爲前述範圍 之油墨所形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層,耐久性優異且具有高 的觸媒能力。 於下述中,說明有關本發明使用的燃料電池用觸媒、 電子傳導性材料、質子傳導性材料及溶劑。 (燃料電池用觸媒) 本發明使用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係由含有鈮及/或鈦 之含金屬的碳氮氧化物所形成。 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亦可含有除鈮及鈦外之金 屬。除鈮及鈦外之金屬,以選自鐵、鑭、鉬、銷、給、 釩、鉬、鉻、鎢、鈷、鎳及銅所成群之至少一種的金屬較 佳,以選自鐵、鑭、鉬、锆、給及釩所成群之至少一種的 金屬更佳,以選自鐵、鑭、鉅及锆所成群之至少一種的金 屬尤佳,以選自鐵、鑭及鉻所成群之至少一種的金屬特 -10- 201140926 佳,以選自鐵及鑭所成群之至少一種的金屬最佳。 由該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具 有與鈾觸媒同等以上之觸媒能力,且耐久性優異,較鉛觸 媒之成本更低極多。 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組成式,以MCxNyOz(惟 X、y、z 係表示原子數之比,0.01SXS0.5、0.01SyS0.5 、0.5Sz$2.5)表示較佳。 於前述組成式中,以0.1SxS0.5、0.05Sy$0.4、 1.0$ζ$2·5 更佳,以 0.15SxS0.5、0.05Sy$0.3、 1.2Sz$2.3 最佳。 於前述組成式中,M係表示含有鈮及/或鈦之金屬原 子。Μ亦可爲含有除鈮及鈦外之金屬。除鈮及鈦以外之金 屬,以選自鐵、鑭、钽、锆、給、釩、鉬、鉻、鎢、鈷、 鎳及銅所成群之至少一種較佳,以選自鐵、鑭、鉬、锆、 給及釩所成群之至少一種更佳,以選自鐵、鑭、钽及鍤所 成群之至少一種尤佳,以選自鐵、鑭及锆所成群之至少一 種特佳,以選自鐵及鑭所成群者之至少一種最佳。 而且,含有除鈮及鈦以外之金屬作爲金屬原子時,鈮 及/或欽以Ml表不,且除銀及鈦外之金屬原子以M2表示 時,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組成式以 Ml i.aM2aCxNyOz(惟 1-a、a、X、y、z 係表示原子數之 比,0<aS0.5、0.01SxS0.5、0.01SyS0.5、0.5 ^ z ^ 2.5) 表示較佳。 於前述組成式中,以 〇<aS0.45、O.lgxSO.5、 -11 - 201140926 0.05 ^ y ^ 0.4 、 1 .〇 ^ z ^ 2.5 更佳,以 0 < aS0.4 、 0·15$χ$0·5、〇.〇5SyS〇.3、1.2$zS2,3 最佳。 以該組成式所示之含金屬的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 池用觸媒,會有具高觸媒能力之傾向。 於本發明中,由前述含有金屬Μ之含金屬的碳氮氧 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係指組成式以MCxNyOz所 示之化合物,或包含金屬Μ之氧化物、金屬Μ之碳化 物、金屬Μ之氮化物、金屬Μ之碳氮化物、金屬Μ之碳 氧化物、金屬Μ之氮氧化物等,組成式全體以MCxNyOz 所示之混合物(惟亦可包含或不包含以MCxNyOz所示之化 合物),或該雨者。 本發明所使用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油墨中的含量,以 〇 . 1〜5 0質量%較佳,以〇 · 1〜4 5質量%更佳,以0.1〜4 0 質量%最佳。使用燃料電池用觸媒之含量在前述範圍內的 油墨所形成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會有具有高的觸媒能力 之傾向。 製得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 制’例如在含氧氣之惰性氣體中,使含金屬之碳氮化物加 熱的方法。 於下述中’說明有關在含氧氣之惰性氣體中使含金屬 之碳氮化物加熱的方法。 前述惰性氣體,例如氮氣、氦氣、氖氣、氬氣、氪 氣、E氣或氧氣。就容易取得而言,以氮氣或氬氣更佳。 前述'隋性氣體中氧氣之濃度範圍,與加熱時間及加熱 -12- 201140926 溫度有關,惟以0.1〜5容量%較佳,以0.1〜2容量%更 佳。前述氧氣濃度在前述範圍內時,會有形成均勻的含金 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向。而且,前述氧氣濃度未達0·1容 量%時,會有形成未氧化狀態的傾向,而若超過5容量% 時,會有過於進行氧化的傾向。 前述加熱的溫度範圍,以600〜1 200°C較佳,以7〇〇 〜1100 °C更佳。而且,前述加熱溫度在前述範圍內時,會 有形成均勻的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向。前述加熱範圍 未達 600°C時,會有無法進行氧化的傾向,而若超過 1200°C時,會有過於進行氧化的傾向。 而且,前述惰性氣體中亦可含有氫氣》該氫氣之濃度 範圍,與加熱時間及加熱溫度有關,惟以0.01〜4容量% 較佳,以〇· 1〜4容量%更佳。在前述惰性氣體中含有前述 範圍之氫氣時,會有最終所得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觸媒能 力變高的傾向。此外,上述氫氣濃度超過4容量%時,會 有爆炸危險性變高的傾向。 此外’本發明之氣體濃度(容量%)爲標準狀態之値。 前述加熱方法,例如靜置法、攪拌法、落下法、粉末 捕捉法等。 靜置法係將含金屬之碳氮化物放置於靜置式電爐等 中,進行加熱的方法。此外,放置經量取的含金屬之碳氮 化物的氧化鋁晶舟、石英晶舟等,進行加熱的方法。爲靜 置法時’就可使大量的含金屬之碳氮化物進行加熱而言較 佳。 -13- 201140926 攪拌法係將含金屬之碳氮化物置於旋轉爐等之電爐 中,使其進行攪拌且加熱的方法。爲攪拌法時,可使大量 的含金屬之碳氮化物進行加熱,抑制含金屬之碳氮化物之 粒子凝聚及成長而言較佳。 在靜置法、攪拌法等之管狀爐內進行時,含金屬之碳 氮化物的加熱時間以0.1〜2 0小時較佳,以1〜2 0小時更 佳。前述加熱時間爲前述範圍內時,會有形成均勻的含金 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向。前述加熱時間未達0.1小時時, 會有部分形成含金屬之碳氧化物的傾向,而若超過20小 時時,會有過於進行氧化的傾向。 落下法係在誘導爐中流通含微量氧氣之惰性氣體,且 使爐加熱至一定的加入溫度爲止,在該溫度下保持熱平衡 後,在爐之加熱區域的坩堝中落下含金屬之碳氮化物,進 行加熱的方法。爲落下法時,就可使含金屬之碳氮化物之 粒子的凝聚及成長情形抑制於最小限度而言較佳。 爲落下法時,含金屬之碳氮化物的加熱時間,通常爲 0.5〜10分鐘,較佳者爲0.5〜3分鐘。前述加熱時間爲前 述範圍內時,會有形成均勻的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 向,故較佳。前述加熱時間未達0.5分鐘時,會有部分形 成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向,而若超過1〇分鐘時,會 有過於進行氧化的傾向。 粉末捕捉法係在含微量的氧氣之惰性氣體環境中,使 含金屬之碳氮化物飛沫且予以浮游,在保持於一定的加熱 溫度之垂直的管狀爐中捕捉含金屬之碳氮化物,進行加熱 -14- 201140926 的方法。 爲粉末捕捉法時,含金屬之碳氮化物的加熱時間爲 0.2秒〜1分鐘’較佳者爲0.2〜10秒。前述加熱時間爲 前述範圍內時,會有形成均勻的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 向,故較佳。前述加熱時間未達0.2秒時,會有部分形成 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傾向,而若超過1分鐘時,會有過 於進行氧化的傾向。 本發明中使用的燃料電池用觸媒,可直接使用藉由上 述之製造方法所得的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亦可使用再使 所得的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進行解碎,且形成更爲微細的 粉末者。 使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進行解碎的方法,例如藉由輥 轉動磨、球磨、介質攪拌磨、氣流粉碎機 '乳缽、槽解機 之方法等,其中,以藉由行星式球磨之方法較佳。 由解碎後之含金屬的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 媒’由於形成更微細的粒子,可適當地分散,形成均勻的 觸媒層之傾向。而且,由解碎後之含金屬的碳氮氧化物所 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會有較解碎前之BET比表面積變 大,且觸媒能力提高的傾向。 本發明所使用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BET比表面積, 以lm2/g以上較佳,以1〜1 00m2/g更佳,以2〇〜1 〇〇m2/g 最佳。另外’本發明之BET比表面積的値,可以市售的 BET測定裝置測定’例如可使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製 Micromeritics Gemini 2360 進行測定。 -15- 201140926 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一次粒徑,以5nm〜 1.5μηι較佳,以5nm〜Ιμηι更佳,以5nm〜500nm尤佳, 以5nm〜lOOnm最佳。 於本發明中,前述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一次粒徑, 爲使用下述式(1),由BET比表面積所換算之値。 d = 6/ (pxS) · . . (1) d: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之一次粒徑(μιη) Ρ: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之密度(g/cm3) S: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之BET比表面積(m2/g) 而且,於本發明中,在算出每一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 之一次粒徑d時,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密度p,藉由代 用構成該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的金屬氧化物之密度求取。 此外,視金屬原子之種類而定,可形成複數種氧化物,以 最安定的氧化物之密度作爲前述金屬之氧化物的密度。換 言之,含有作爲金屬原子之鈮時,使用五氧化鈮 (V)(Nb205)之密度4.47g/cm3 :含有鈦時,使用二氧化鈦 (IV)(Ti02)之密度4.27g/cm3 ;含有鐵時,使用四氧化三鐵 (II,III)(Fe304)之密度5.17g/cm3 ;含有鑭時,使用氧化鑭 (III)(La203)之密度 6.51g/cm3。 此外,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中含有複數種金屬原子 時,以各金屬原子之密度乘以其原子數之比(惟原子數之 和爲1)的和,作爲含金屬之氧化物密度。例如,含金屬 -16- 201140926 之碳氮氧化物,以鈮:鐵=0.95 : 0· 05(原子數之比)含有鈮 與鐵時,使用 4.47g/cm3x〇.95 + 5.17g/cm3x〇.05=4.51 g/cm3 作爲金屬之氧化物的密度,而且,金屬碳氮氧化物以鈦: 鑭=0.98: 0.02(原子數之比)含有鈦與鑭時,金屬氧化物之 密度係使用 4.27g/cm3x〇.98 + 6.51g/cm3x〇.02 = 4.31 g/cm3。 另外,製得前述含金屬之碳氮化物之方法,沒有特別 的限制,例如藉由在氮氣氣體環境或含氮之惰性氣體中使 金屬氧化物與碳之混合物加熱,製造含金屬之碳氮化物的 方法(I),藉由在氮氣等之惰性氣體中使含金屬之化合物 (例如有機酸鹽、氯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錯合物等)、 金屬碳化物及金屬氮化物之混合物加熱,製造含金屬之碳 氮化物的方法(II)等。 製造含金屬之碳氮化物時的加熱溫度,爲600〜 1800 °C之範圍,較佳者爲800〜1600 °C之範圍。前述加熱 溫度爲前述範圍內時,會有結晶性及均勻性變佳的傾向。 前述加熱溫度未達6 0 0 °C時,會有結晶性惡化且均勻性惡 化的傾向’超過1 8 0 0 °C時,會有變得容易燒結的傾向。 前述加熱方法,例如上述的靜置法、攪拌法、落下 法、粉末捕捉法等。 以前述製造方法所得的含金屬之碳氮化物,以被粉碎 較佳。使含金屬之碳氮化物粉碎的方法,例如藉由輥轉動 磨、球磨、介質攪拌磨、氣流粉碎機、乳缽、槽解機之方 法等’就容易進行少量處理而言,以藉由乳缽的方法較 佳。 -17- 201140926 (電子傳導性材料) 本發明所使用的電子傳導性材料,只要是爲形成燃料 電池用觸媒層時,一般所使用者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 前述電子傳導性材料之具體例,如碳、導電性高分 子、導電性陶瓷、金屬或氧化鎢或氧化釔等之導電性無機 氧化物。此等之電子傳導性材料,可單獨使用1種或2種 以上倂用。特別是以比表面積大的碳粒子單獨,或比表面 積大的碳粒子與其他電子傳導性粒子之混合物較佳。 前述碳例如碳黑、石墨、黑鉛、活性碳、碳奈米條、 碳奈米纖維、碳奈米角、富勒烯等。碳之粒徑,以1〇〜 lOOOnm之範圍較佳,以10〜l〇〇nm之範圍更佳。碳之粒 徑未達l〇nm時,不易形成電子傳導通路,此外,超過前 述上限値時,會有所形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氣體擴散 性降低,且燃料電池用觸媒之利用率降低的傾向。 前述導電性高分子,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聚乙块、 聚-P -亞苯基、聚苯胺、聚烷基苯胺、聚吡咯、聚噻吩、 聚吲哚、聚-1,5·二胺基蒽醌、聚胺基二苯基、聚(0-苯二 胺)、聚(喹啉鑰)鹽、聚吡啶、聚喹喔啉、聚苯基喹喔啉 等。於此等之中,以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較佳,以聚 吡咯更佳。 (質子傳導性材料) 本發明所使用的質子傳導性材料,只要是用以形成燃 -18- 201140926 料電池用觸媒層之一般使用者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 前述質子傳導性材料之具體例,如具有磺酸基之全氟 碳聚合物(例如NAFION(註冊商標))、具有磺酸基之烴系 高分子化合物、摻雜有磷酸等無機酸之高分子化合物、部 分以質子傳導性官能基取代的有機/無機混合聚合物、在 高分子基體中含浸有磷酸溶液或硫酸溶液之質子傳導體 等。於此等之中,以NAFION(註冊商標)較佳。而且,質 子傳導性材料使用旭硝子(股)製之「Flemion」膜、旭化 成(股)製之「Aciplex」膜時,即使在高溫低加濕條件下, 會有在燃料電池中進行反應的傾向。 (溶劑) 本發明所使用的溶劑,只要是用以形成燃料電池用觸 媒層之一般使用者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揮發性有 機溶劑或水等。 前述溶劑之具體例’如醇系溶劑、醚系溶劑、鹵素系 溶劑、芳香族系溶劑、水等。其中,以碳數1〜4之醇較 佳,具體而Η以甲醇 '乙醇、1-丙醇' 2 -丙醇、1· 丁醇、 2-丁醇' 異丁醇、第3 -丁醇較佳。特別是以2_丙醇更 佳。此等之溶劑,可單獨1種使用,或2種以上倂用。 本發明所使用的溶劑在油墨中之含量,以3〇〜99質 量%較佳,以50〜99質量%更佳,以7〇〜99質量%最 佳。丨谷劑之含重爲目lj述圍內時,會有可均勻地塗布油墨 的傾向。 -19- 201140926 (油墨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油墨,例如藉由混合上述之燃料電池用觸 媒、電子傳導性材料、質子傳導性材料及溶劑予以製造。 燃料電池用觸媒、電子傳導性材料、質子傳導性材料及溶 劑之混合順序’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藉由順序或同 時混合燃料電池用觸媒、電子傳導性材料、質子傳導性材 料及溶劑’再使燃料電池用觸媒等分散於溶劑中,調製油 墨。另外,亦可調製於水及/或甲醇、乙醇、丙醇等之醇 溶劑中預備混合有固體質子傳導性材料之溶液後,再混合 該預備混合的溶液、燃料電池用觸媒、電子傳導性材料及 溶劑。 混合時間可視混合手段、燃料電池用觸媒等之分散性 及溶劑之揮發性等而定,予以適當決定。 混合手段可使用均混器等之搅拌裝置,或可使用球 磨、珠磨、噴射磨、超音波分散裝置等,亦可組合此等之 手段。其中,以使用超音波分散裝置之混合手段較佳。而 且’視其所需亦可使用油墨溫度維持於一定範圍之機構、 裝置等且予以混合》 <<燃料電池用觸媒層>> 本發明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特徵爲使用上述油墨 所形成。使用上述油墨所形成的燃料電子用觸媒層,耐久 性優異,具有高的觸媒能力。 -20- 201140926 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形成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 如將上述之油墨塗佈於下述之電解質膜及/或氣體擴散層 後’藉由乾燥形成的方法。而且,藉由將上述之油墨塗佈 於轉印基材上且進行乾燥’在轉印基材上形成燃料電池用 觸媒層後’以轉印法形成電解質膜及/或在氣體擴散層上 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方法。 前述塗佈的方法,例如浸漬法、篩網印刷法、輥塗佈 法、噴霧法等。 前述乾燥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以加熱器進行 加熱的方法等。 前述乾燥溫度,以40〜100 °C較佳,以60〜100 °C更 佳,以8 0〜1 0 0 °C最佳。 前述塗佈及前述乾燥處理,亦可同時進行。此時,以 藉由調整塗佈量及乾燥溫度,於塗佈後完成乾燥較佳。 在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上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 觸媒的質量,以 2.5〜4.3mg/cm2較佳,以 3.3〜 4· 1 mg/cm2更佳,以3.7〜4. Omg/cm2最佳。每單位面積之 燃料電池用觸媒之質量爲上述範圍內時,會有觸媒能力變 高的傾向。 <<用途>> 本發明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可有效地使用作爲鉑觸 媒層之代替觸媒層。 本發明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亦可使用於陰極觸媒層 -21 - 201140926 或陽極觸媒層中任何一層,由於耐久性優異、氧還原能力 大,以使用陰極觸媒層較佳。特別是有用於具備固體高分 子型燃料電池之膜電極接合體的陰極觸媒層。 本發明之電極,其特徵爲具有上述之燃料電池用觸媒 層與氣體擴散層。 本發明之電極亦可使用於陽極或陰極中之任一電極。 本發明之電極,由於耐久性優異、氧還原能力大,使用於 陰極時,具有產業上更高的優質性。 氣體擴散層爲使氣體擴散的層,只要是具有電子傳導 性且氣體之擴散性高,耐腐蝕性高即可,沒有特別的限 制。一般而言,氣體擴散層係使用於碳紙、碳布等之碳系 多孔質材料,或爲使輕量化時之不銹鋼、被覆耐腐蝕材料 之鋁鈾。 本發明之膜電極接合體’係具有陽極與陰極與配置於 前述陽極及前述陰極間之電解質膜的膜電極接合體,其特 徵爲前述陰極爲上述之電極。 前述膜電極接合體’可在電解質膜及/或氣體擴散層 上形成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後,以該觸媒層爲內側,以 氣體擴散層夾住電解質膜之兩面,藉由熱壓製處理製得。 熱壓製時之溫度’可藉由使用的電解質膜及/或觸媒 層中之成份予以適當選擇,以100〜160 °c較佳,以120〜 160°C更佳’以120〜140°C最佳。熱壓製時之溫度未達前 述之下限値時,恐會有接合不充分的情形,超過前述之上 限値時,恐會有電解質膜及/或觸媒層中之成份惡化的情 -22- 201140926 形。 熱壓製時之壓力,可視電解質膜及/或觸媒層中之成 份、氣體擴散層之種類予以適當選擇,以1〜10MP a較 佳,以1〜6MPa更佳,以2〜5MPa最佳。熱壓製時之壓 力未達前述之下限値時,恐會有接合不充分的情形,超過 前述之上限値時,恐會有觸媒層或氣體擴散層之空孔率減 少,性能惡化的情形。 熱壓製處理之時間,可視熱壓製時之溫度及壓力予以 適當選擇,以1〜20分鐘較佳,以3〜20分鐘更佳,以5 〜2 0分鐘最佳。 前述膜電極接合體之觸媒能力,例如可藉由如下所述 所計算的最大出力密度予以評估。 首先,使前述膜電極接合體以密封材料(密封墊)、附 有氣體流路之隔板與集電板夾住,以螺帽固定,且以一定 的面壓(4N)緊緊地貼附,作成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 電池(參照第2圖)。 在陽極側以流量1 L/分鐘供應氫氣作爲燃料,在陰極 側以流量2L/分鐘供應氧氣作爲氧化劑,在兩側同時施加 3 0 0 k.P a之背壓,且測定前述單電池溫度9 0 °C之電流-電壓 特性(參考第3圖)。自所得的電流-電壓特性之曲線計算 最大出力密度。最大出力密度愈大時’表示前述膜電極接 合體之觸媒能力愈大。該最大出力密度,以50mW/cm2以 上較佳,以100mW/cm2以上更佳,以2〇〇m W/cm2以上最佳。 -23- 201140926 一般而言,前述電解質膜例如使用全氟磺酸系之電解 質膜或烴系電解質膜等,亦可在高分子微多孔膜中含浸有 液體電解質之膜或在多孔質體中塡充有高分子電解質之膜 等。 本發明之燃料電池,其特徵爲具備上述之膜電極接合 體。 引起燃料電池之電極反應,即3相界面(電解質-電極 觸媒-反應氣體)。燃料電池係視使用的電解質等之不同分 類成數種,熔融碳酸鹽型(MCFC)、磷酸型(PAFC)、固體 氧化物型(SOFC)、固體高分子型(PEFC)等。其中,本發 明之膜電極接合體,以使用於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較 佳。 [實施例] 於下述中’藉由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 受此等之實施例所限制。 而且’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種測定,藉由下述方法進 行。 [分析方法] 1.兀素分析 碳:量取試料約0. 〇 1 g ’以碳硫分析裝置(堀場製作所 製Ε ΜIA - 9 2 0 V)進行測定。 氮.氧:量取試料約O.Olg,在Ni膠靈中封入試料’ -24- 201140926 以氧氮分析裝置(LECO製TC600)進行測定。 金屬(鈮、駄、鐵、鑭):在石英燒杯中量取約〇.lg試 料’使用硫酸、硝酸及氟酸,使試料完全進行加熱分解。 於冷卻後’使該溶液定容於100ml。適當稀釋該溶液,且 使用 ICP-OES(SII 公司製 VISTA-PRO)或 iCP-MS(Agilent 公司製HP7500)進行定量❶ 2. BET比表面積測定 使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 Micromeritics GEMINI 23 60,測定BET比表面積。 3 . —次粒徑 由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一次 粒徑,係使用下述式(1 ),由BET比表面積及元素分析所 求取的各種金屬原子之原子數的比例所求得的金屬氧化物 之密度換算的値。 d = 6/(pxS) . · · (1) d:由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 一次粒徑(μπ〇 ρ:由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 密度(g/cm3) S:由含金屬之碳氮氧化物所成的燃料電池用觸媒之 -25- 201140926 BET比表面積(m2/g) [參考例] 1.陽極用油墨之調製 在純水50ml中加入Pt載負碳(TEC10E60E、田中貴 金屬工業製)〇.6g,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 ^八?1〇>1(註冊商標);0.25§)之水溶液^3^〇115%水溶液、 和光純藥工業製)5g,藉由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 製陽極用油墨(1 )。 2.具有陽極觸媒層之電極之製作 將氣體擴散層(Carbon Paper TGP-H-060、TORAY 公 司製)浸漬於丙酮中3 0秒,進行脫脂處理。於乾燥後,浸 漬於10%之聚四氟乙烯(以下亦記載爲「PTFE」)水溶液中 30秒。於室溫乾燥後,藉由在3 50°C下進行加熱1小時, 在碳紙內部分散PTFE,製得具有防水性之氣體擴散層(以 下記載爲「GDL」)。 其次,在大小爲5cm><5cm之前述GDL表面上,藉由 自動噴霧塗佈裝置(SAN-EI TECH公司製),在80°C下塗佈 以上述1所調製的陽極用油墨(1)。藉由重複進行噴霧塗 佈處理,製作具有每單位面積之Pt量爲lmg/cm2之陽極 觸媒層(1)的電極。 -26- 201140926 [實施例1] 1. 燃料電池用觸媒之調製 充分混合碳化鈮(Nbc、添川理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5.88g(56mmol)、醋酸鐵(Fe(CH3c〇2h、ALDRICH 公司製) 0.87g(5mmol)及氮化銀(NbN、局純度化學硏究所製) 5.14g(48mmol)。藉由在管狀爐中、1600C、氮氣氣體環 境中,使該混合粉末加熱1 2小時,製得含有鐵及鈮之碳氮 化物(1) 10.8 9g。所得的碳氮化物(1) ’爲形成燒結體時以 乳缽進行粉碎。 藉由使經粉碎的碳氮化物(1) i.OSg,在含有0.75容 量%之氧氣及4容量%之氫氣的氮氣流通中’以旋轉爐' 9 00 °C下進行加熱3小時’製得含有鐵及鈮之碳氮氧化物 (以下記載爲「燃料電池用觸媒(1)」)1.18g。燃料電池用 觸媒(1)之元素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而且,燃料電池用觸媒(1)之 BET比表面積爲 4.2m4/g,燃料電池用觸媒(1)之一次粒徑爲317nm。 -27- 1 藉由將以上述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1 ) 0.237g 2
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3 工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型 Sharp 4 油墨之調製 201140926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1)。 3. 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將氣體擴散層(CARBON PAPER TGP-H-060 > TORAY 公司製)浸漬於丙酮中3 0秒,進行脫脂處理。於乾燥後, 浸漬於1 〇%聚四氟乙烯(以下記載爲「PTFE」)水溶液中 3 〇秒。於室溫乾燥後,藉由在3 5 0°C下進行加熱1小時, 在碳紙內部分散PTFE,製得具有防水性之氣體擴散層(以 下記載爲「GDL」)。 其次,在大小爲5cmx5cm之上述GDL表面上,藉由 自動噴霧塗佈裝置(SAN-EI TECH公司製),在80°C下塗佈 以上述2所調製的陰極用油墨(1)。藉由重複進行噴霧塗 佈處理,製作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1)及碳黑之總量爲每 單位面積爲5mg/cm2之陰極觸媒層(1 )的電極。而且,於 陰極觸媒層(〗)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1)之質量 爲 3.3mg/cm2。 4. 膜電極接合體(以下記載爲「MEA」)之製作 使用 Nafion膜 N-117(DuPont公司製)作爲電解質 膜。使用以上述3所製作的GDL之表面上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作爲陰極。使用以參考例1所製作的GD L之 表面上具有陽極觸媒層(1)之電極作爲陽極。 如下述製作在前述陽極及前述陰極之間配置有前述電 -28- 201140926 解質膜之MEA(l)。 首先,使前述電解質膜在3%過氧化氫水中、80°C下 進行加熱1小時,然後’在純水中、8 0 °C下進行加熱1小 時。繼後,在1M硫酸水溶液中、80°C下進行加熱1小 時,再於純水中、8 0 °C下進行加熱1小時。 如此使除去水分之前述電解質膜以前述陽極及前述陰 極夾住,使陽極觸媒層(1)及陰極觸媒層(1)與前述電解質 膜密接下,使用熱壓製機、140 °C、以3MPa進行熱壓熔處 理6分鐘,製作MEA(1)(參考第1圖)。 5 .單電池之製作 如第2圖所示,使以上述4所製作的MEA(l)以2種 密封材料(密封墊)、2個附有氣體流路之隔板、2個集電 板及2個塑性電熱片(rubber heater)夾住’以螺帽固定’ 以一定的面壓(4N)緊緊地貼附,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 池之單電池(l)(25cm2)。 6.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將以上述5所製作的單電池(1)之溫度調整爲9〇t, 陽極加濕器之溫度調整爲95 °C,陰極加濕器之溫度調整爲 6 5 °C。在陽極側以流量1 L/分鐘供應氫氣作爲燃料,在陰 極側以流量2L/分鐘供應氧氣作爲氧化劑,在兩側同時施 加300kPa之背壓,且測定單電池(1)之電流-電壓特性(參 考第3圖)。自所得的電流-電壓特性之曲線計算最大出力 -29- 201140926 密度。最大出力密度愈大時’表示Μ EA之觸媒能力愈 大。MEA(l)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63mW/cm2。 [實施例2] 1.燃料電池用觸媒之調製 使以實施例1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1)藉由 行星式球磨(Fritsch公司製 Premium7 、自轉半徑: 2.3cm、公轉半徑16.3cm),如下所述進行解碎處理。 可密閉的二氧化锆磨容器(容量45m卜內徑45mm)之 內部,加入燃料電池用觸媒(1) 〇.9g、直徑0.5mm之二氧 化锆磨(Nikkato公司製)40g、乙腈(分散溶劑)7ml。封閉 前述二氧化鉻磨容器,且使容器內部充分進行氬氣取代。 其次,自轉回轉數:7〇〇rpm、公轉回轉數: 3 5 0 r p m、自轉離心加速器:1 2 _ 6 G、公轉離心加速度: 2 2.3 G、解碎時間:5分鐘,使燃料電池用觸媒(1 )進行解 碎處鋰。以該經解碎後之觸媒作爲燃料電池用觸媒(2)。 於該解碎後,使前述二氧化锆容器進行水冷處理。水 冷後,分離乙腈及燃料電池用觸媒(2)與二氧化锆磨分 離。另外,使用旋轉蒸發器,由乙腈及燃料電池用觸媒(2) 除去乙腈’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2)。燃料電池用觸媒(2) 之BET比表面積爲30m2/g,燃料電池用觸媒(2)之—次粒 徑爲44nm 。 2.油墨之調製 -30- 201140926 藉由使以上述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2) 0.284g 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 LION公司製)0.071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製)50ml 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商標); 0.142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業 製)2.84g,藉由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2 )。 3.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2)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2)之電極。而 且,陰極觸媒層(2)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2)之 質量,爲 4.0mg/cm2。 4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2)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2)。 5 .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2)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2)。 6.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31 - 201140926 除使用單電池(2)取代單電池(1)與實施例1之6相同 地,測定單電池(2)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力密 度。MEA(2)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1 98mW/cm1 〇 [實施例3 ] 1. 燃料電池用觸媒之調製 充分混合氧化鈦(Ti〇2) 4g(50mmol)、碳黑(Cabot公司 製、XC-72) 1.5g(125mmol)及氧化鑭(La203) 0.1 6 g (0.5mm〇l)»在1700°C、氮氣氣體環境中,使該混合粉末 藉由加熱3小時,製得含有鈦及鑭之碳氮化物(2) 2.7g。 所得的碳氮化物(2),爲形成燒結體時,以乳缽予以粉 碎。 使經粉碎的碳氮化物(2) l.Og,藉由在含有1容量% 之氧氣及1容量%之氫氣的氮氣流通下,且在管狀爐中、 900°C下進行加熱4小時,製得含有鈦及鑭之碳氮氧化物 (以下記載爲「燃料電池用觸媒(3)」)1.1 8g。燃料電池用 觸媒(3)之元素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而且,燃料電池用觸媒(3)之 BET比表面積爲 llm1/g,燃料電池用觸媒(3)之一次粒徑爲127nm。 -32- 1 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上述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3) 〇.23 7 g 與作爲電子像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 201140926 LION公司製)0.1 1 83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製)50ml 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商標); 〇.142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業製) 2.84g , 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 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3)。 3. 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3)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3)之電極。而 且,陰極觸媒層(3)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3)之 質量,爲 3 . 3 m g / c m2。 4. ME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3)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3)。 5. 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3)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3)。 6.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3)取代單電池(1)與實施例1之6相同 地,測定單電池(3)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力密 -33- 201140926 度。MEA(3)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1 2 1 mW/cm2 ° [實施例4] 1. 燃料電池用觸媒之調製 除使用燃料電池用觸媒(3)取代燃料電池用觸媒(1) 外,與實施例2之1相同地,使燃料電池用觸媒(3)進行 解碎處理。以該解碎處理後之觸媒作爲燃料電池用觸媒 (4)。燃料電池用觸媒(4)之BET比表面積爲45m2/g,燃料 電池用觸媒(1)之一次粒徑爲3 lnm。 2. 油墨之調製 除使用燃料電池用觸媒(4)取代燃料電池用觸媒(2) 外,與實施例2之2相同地,調製陰極用油墨(4)。 3.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4)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4)之電極。而 且,陰極觸媒層(4)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1)之 質量,爲 4.0mg/cm2。 -34- 1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4)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4)。 201140926 5 ·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4)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4)。 6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4)取代單電池(1)與實施例1之6相同 地’測定單電池(4)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力密 度。MEA(4)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293mW/cm2 ° [比較例1 ] 1.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2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2) 0.1183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 00J、LION公司製)〇.23 7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142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5)。 2.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5)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35- 201140926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5)之電極。而 且,陰極觸媒層(5)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2)之 質量,爲 1.67mg/cm2。 3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5)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5)。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5)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5)。 5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5)取代單電池(1)與實施例1之6相同 地,測定單電池(5)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力密 度。MEA(5)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32mW/Cm2 [比較例2 ] 1 .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2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2) 0.311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LION公司製)〇.〇44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36- 201140926 商標);0.142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 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6)。 2.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6)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6)之電極。而 且,陰極觸媒層(6)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2)之 質量,爲 4.3 8 m g / c m2。 3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6)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6)。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6)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6)。 5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6)取代單電池(1)與實施例1之6相同 地,測定單電池(6)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力密 度。MEA(6)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102mW/cm2 ° 37- 201140926 [比較例3 ] 1.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2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2) 0.284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LION公司製)〇.〇71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036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 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彳了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7)。 2.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7)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7)之電極。而 且,於陰極觸媒層(7)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2) 之質量,爲4.0mg/cm2。 3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7)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7)。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7)取代mEA(1)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38- 201140926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7)。 5.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7)取代單電池(1)外,與實施例1之6 相同地,測定單電池(7)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 力密度。MEA(7)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53mW/cm2。 [比較例4 ] 1 .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2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2) 0.2 84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 00J、LION公司製)〇.〇71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2 8 4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 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8 )。 2.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8)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8)之電極。而 且,於陰極觸媒層(8)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2) 之質量,爲4.0mg/cm2。 -39- 201140926 3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8)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 A (8)。 4 .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 A( 8)取代ME 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8)。 5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8)取代單電池(1)外,與實施例1之6 相同地,測定單電池(8 )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 力密度。MEA(8)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57mW/cm2。 [比較例5 ] 1 .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4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4) 0.1 183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LION公司製)〇.237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142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i〇6H 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40- 201140926 極用油墨(9)。 2 ·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9)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9)之電極。而 且,於陰極觸媒層(9)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4) 之質量,爲1.67mg/cm2。 3 . Μ E 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9)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9)。·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9)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同 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9)。 5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9)取代單電池(1)外,與實施例1之6 相同地,測定單電池(9)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 力密度。MEA(9)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43mW/cm2。 [比較例6 ] 1 .油墨之調製 -41 - 201140926 藉由使以實施例4之〗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4) 0.311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LION公司製)0.044g力口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1428)之水溶液(^^〇11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10)。 2. 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10)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10)之電極。而 且,於陰極觸媒層(10)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4) 之質量,爲4.38mg/cm2。 3. ME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10)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4相同地,製作mea(io)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ΜΕΑ(1〇)取代mEA(1)外,與實施例1之5相 同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1 〇) ^ -42- 201140926 5.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10)取代單電池(1)外,與實施例!之6 相同地,測定單電池(1 0)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 出力密度。ME A( 10)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1 80mW/cm2 ° [比較例7 ] 1.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4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4) 0.284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LION公司製)〇.〇71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03 6§)之水溶液(1^^〇11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106H 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1 1)。 2.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Π)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11)之電極。而 且,於陰極觸媒層(Π)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4) 之質量,爲4.0mg/cm2。 3 . Μ E A之製作 -43- 201140926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11)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1之 4相同地,製作 MEA(1 1 )。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ll)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 同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11)。 5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1 1 )取代單電池(1 )外,與實施例1之6 相同地,測定單電池(1 1)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 出力密度。ME A(ll)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 64mW/cm2。 [比較例8 ] 1.油墨之調製 藉由使以實施例4之1所調製的燃料電池用觸媒(4) 0.2 84g與作爲電子傳導性材料之碳黑(Kitchen Black EC300J、LION公司製)〇.〇71g加入2-丙醇(和光純藥工業 製)50ml中,再加入含有質子傳導性材料(NAFION(註冊 商標);0.284g)之水溶液(Nafion 5%水溶液、和光純藥工 業製)2.84g,以超音波分散機(UT-I06H型 Sharp Manufacturing Systems公司製)進行混合1小時,調製陰 極用油墨(1 2 )。 -44- 201140926 2. 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電極的製作 除使用陰極用油墨(12)取代陰極用油墨(1)外,與實施 例1之3相同地,製作具有陰極觸媒層(12)之電極。而 且,於陰極觸媒層(12)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4) 之質量,爲4.0mg/cm2。 3. MEA之製作 除使用具有陰極觸媒層(12)之電極取代具有陰極觸媒 層(1)之電極外,與實施例 1之 4相同地,製作 MEA(12)。 4.單電池之製作 除使用MEA(12)取代MEA(l)外,與實施例1之5相 同地,製作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12)。 5 .發電特性之評估(觸媒能力之測定) 除使用單電池(12)取代單電池(1)與實施例1之6相同 地,測定單電池(1 2)之電流-電壓特性,且計算最大出力 密度。MEA(12)中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爲90mW/ -45- 201140926 1 . ' 組成式 | Nb〇. 95^θ〇. 〇5C〇 β 33N0.14〇1.42 Nb〇. 9sF©0.05C0.37N0.20〇1.57 Ti〇. 9$La〇. 02C0.25^0.14^1.61 Ti〇. 98^a0.02^0.29^0115〇1.55 ο 对 t— « r- to r· 1— to 广 10 ΙΟ 严 z »· d 〇 CNf d τ- Ο u> ο ο CO to d 卜 CO .6 Ο. 25 I σ> C4 6 金屬 •3 1 1 0. 02 0. 0 2 Ti 1 1 CO σ> σ 0. 98 i Fe 0. 05 0. 05 ί 1 i 0. 9 5 .u> 0) 6 \ 1 觸媒⑴ 觸媒⑵ 觸媒⑶ 觸媒⑷ -46- 201140926 表2.各油墨之成份的配合比例與最大出力密度 陰極用 油墨之 麵 燃料電池 用觸媒之 含量: A (g> 電子傳導 性材料之 含量: B (c) A/B A+B=s C (β) 質子傳導 性材料之 含量: 〇 Cg) 0/C 最大出 力密度 (mW/cm*) 實施例1 ⑴ 0. 237 0. 1 183 2 0. 3 55 0. 1 42 0. 4 63 實施例2 (2) 0. 26 4 Ο. 071 4 0. 355 〇. 1 42 0. 4 198 實施例3 (3) 0. 23 7 0. 1 183 2 0. 355 〇. 1 42 0. 4 121 實施例4 (4) 0. 284 0. 071 4 0. 3 65 〇. 1 42 0. 4 293 比較例1 (S) 0. HB3 Ο. 237 0. 5 〇. 355 0. 1 42 0. 4 32 比較例2 ⑻ 0. 3 1 1 0. 044 7 〇. 35S 〇. 1 42 0. 4- 102 比較例3 ⑺ 0. 284 Ο. 071 4 0. 355 0. 036 0. 1 53 比較例4 (8) 0. 284 0. 071 4 0. 365 〇. 284 0. 8 57 比較例5 (Θ) 0. 1 1 B3 Ο. 237 0. 5 0. 35$ 〇. 1 42 0. 4 43 比較例ό "0> 0. 31 1 Ο. 044 7 0. 385 0. ΛΑΖ 0. 4 1 80 比較例7 (11) 0. 264 0. 071 4 0. 355 0. 03 6 0. 1 64 比較例8 (12) 0. 2B4 0. 071 4 0. 355 0. 264 0. 8 90 由實施例2與比較例1〜4之對比結果,以及實施例 4與比較例5〜8之對比結果可知,藉由使用特定的燃料 電池用觸媒,控制油墨中之各成份的配合比例,由該油墨 所得的MEA之觸媒能力、即最大出力密度變大。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第1圖係膜電極接合體(MEA)之分解截面圖 例。 [第2圖]第2圖係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的 分解截面圖例。 [第3圖]第3圖係評估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 池的發電特性的系統典型圖。 [第4圖]第4圖係以實施例1所製作的單電池(1)之電 -47- 201140926 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5圖]第5圖係以實施例2所製作的單電池(2)之電 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6圖]第6圖係以實施例3所製作的單電池(3)之電 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7圖]第7圖係以實施例4所製作的單電池(4)之電 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8圖]第8圖係以比較例1所製作的單電池(5)之電 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9圖]第9圖係以比較例2所製作的單電池(6)之電 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10圖]第10圖係以比較例3所製作的單電池(7)之 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Π圖]第11圖係以比較例4所製作的單電池(8)之 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12圖]第12圖係以比較例5所製作的單電池(9)之 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13圖]第13圖係以比較例6所製作的單電池(1〇) 之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14圖]第14圖係以比較例7所製作的單電池(1 1) 之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第15圖]第15圖係以比較例8所製作的單電池(12) 之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及電流-出力密度曲線。 -48- 201140926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陰極氣體擴散層 1 ’ :陽極氣體擴散層 2 :陰極觸媒層 3 :陽極觸媒層 4 :電解質膜 1 1 :膜電極接合體(MEA) 1 2 :密封墊 1 3 :隔板 1 4 :集電板 1 5 :塑性電熱片 21: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之單電池 2 2 :陰極加濕器 2 3 :陽極加濕器 24 :電流-電壓特性測定裝置 -49-

Claims (1)

  1. 201140926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油墨,其係用以形成燃料電池用觸媒層之油 墨,其特徵爲含有燃料電池用觸媒、電子傳導性材料、質 子傳導性材料及溶劑,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係由含有鈮及 /或鈦之含金屬的碳氮氧化物所成, 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之含量A與前述電子傳導性材 料之含量B的質量比(A/B)爲1以上、6以下, 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及前述電子傳導性材料之合計含 量C,與質子傳導性材料之含量d的質量比(D/C)爲0.2 以上、〇 · 6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油墨,其中前述含金屬 之碳氮氧化物的一次粒徑爲5nm〜1.5μιη。 3 .—種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特徵爲使用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1項之油墨所形成。 4·—種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特徵爲使用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2項之油墨所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 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的質量爲 2.5〜 4.3 mg/cm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其 中每單位面積之燃料電池用觸媒的質量爲 2.5〜 4.3 mg/cm2。 7 · —種電極,其係具有燃料電池用觸媒層與氣體擴 散層之電極,其特徵爲前述燃料電池用觸媒層爲如申請專 -50- 201140926 利範圍第3〜6項中任一項之燃料電池用觸媒層。 8. —種膜電極接合體,其係具有陽極與陰極與配置 於前述陽極及前述陰極間之電解質膜的膜電極接合體,其 特徵爲前述陰極爲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極。 9. 一種燃料電池,其特徵爲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8項之膜電極接合體。 10. —種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其特徵爲具備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膜電極接合體。 -51 -
TW099144539A 2009-12-25 2010-12-17 Ink, catalyst layer for fuel cell produced using the ink, and use of the catalyst layer TW20114092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4869 2009-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0926A true TW201140926A (en) 2011-11-16

Family

ID=4419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4539A TW201140926A (en) 2009-12-25 2010-12-17 Ink, catalyst layer for fuel cell produced using the ink, and use of the catalyst laye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58381A1 (zh)
EP (1) EP2518806B1 (zh)
JP (2) JP5000786B2 (zh)
CN (1) CN102687319A (zh)
TW (1) TW201140926A (zh)
WO (1) WO20110779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466B (zh) * 2014-03-11 2016-12-1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1105599B4 (de) * 2011-09-09 2020-01-16 Showa Denko K.K. Brennstoffzellen-Katalysatorschicht und deren Verwendungen
JP6568326B2 (ja) 2016-04-04 2019-08-28 ダイオキサ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触媒層及び電解槽
CN110649272A (zh) * 2019-09-29 2020-01-03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WO2023014300A1 (en) * 2021-08-02 2023-02-09 Temasek Polytechinc Preparation of a catalyst ink for manufacturing a catalyst coated membrane (cc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0974B2 (en) * 2002-04-04 2010-06-2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Formic acid fuel cells and catalysts
JP2006054165A (ja) 2004-07-15 2006-02-23 Honda Motor Co Ltd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及び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06051748A1 (ja) * 2004-11-10 2006-05-18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プロトン伝導性ポリ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該プロトン伝導性ポリマー組成物を含む触媒インク、該触媒インクを含む燃料電池
US20090035634A1 (en) * 2005-05-31 2009-02-05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olyte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7031781A (ja) 2005-07-27 2007-02-08 Yokohama National Univ 酸素還元電極
JP2007257888A (ja) * 2006-03-20 2007-10-04 Allied Material Corp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酸素極触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酸素還元電極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08004645A1 (fr) * 2006-07-04 2008-01-10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Émulsion d'électrolyte polymère et utilisation de celle-ci
JP4998984B2 (ja) * 2006-10-26 2012-08-15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電極活物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正極用酸素還元電極
EP2131432B1 (en) * 2007-03-16 2012-12-26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Electrode binder, electrode,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and solid polymer fuel cell
JP5634013B2 (ja) 2007-03-16 2014-12-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触媒層の製造方法、触媒層転写シート及び触媒層−電解質膜積層体
JP4888237B2 (ja) 2007-06-08 2012-02-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アノード電極の触媒層及び該触媒層を有する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
KR101114780B1 (ko) * 2007-09-07 2012-03-05 쇼와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촉매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용도
JP2009070673A (ja) 2007-09-13 2009-04-02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触媒及び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電極
US20100285392A1 (en) * 2007-09-28 2010-11-11 Drexel University Electrocatalysts for fuel cells
JP2009151980A (ja) 2007-12-19 2009-07-09 Shin Etsu Chem Co Ltd 燃料電池用拡散電極及び電解質膜・電極接合体
JP2009152075A (ja) 2007-12-20 2009-07-09 Tokuyama Corp 燃料電池の触媒電極層形成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196988B2 (ja) 2007-12-21 2013-05-1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インク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そのインク組成物を用いて形成した電極触媒層及びこれらの用途
JP2009152128A (ja) 2007-12-21 2009-07-09 Toyota Motor Corp 膜・電極接合体
JP2009158128A (ja) 2007-12-25 2009-07-16 Tokuyama Corp 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08070A (ja) * 2008-02-05 2009-09-17 Univ Of Tokyo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燃料電池用電極
JP5331011B2 (ja) * 2008-02-20 2013-10-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触媒用担体、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07518A1 (ja) * 2008-02-28 2009-09-0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用途
JP5266794B2 (ja) 2008-03-03 2013-08-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用触媒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75245B2 (ja) * 2008-03-24 2014-04-1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用途
CN101978538B (zh) * 2008-03-24 2013-09-1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和燃料电池用催化剂
US7858266B2 (en) * 2008-07-10 2010-12-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of membrane electrodes
CN102170967B (zh) * 2008-10-06 2014-03-2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1466B (zh) * 2014-03-11 2016-12-1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US10727495B2 (en) 2014-03-11 2020-07-28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Nitrogen-containing carbon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nitrogen-containing carbon material, and slurry, ink, and electrode for fuel ce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77991A1 (ja) 2011-06-30
JP5000786B2 (ja) 2012-08-15
US20120258381A1 (en) 2012-10-11
JP2012151135A (ja) 2012-08-09
EP2518806B1 (en) 2015-08-19
CN102687319A (zh) 2012-09-19
EP2518806A4 (en) 2014-04-23
JP5755177B2 (ja) 2015-07-29
JPWO2011077991A1 (ja) 2013-05-02
EP2518806A1 (en)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lph et al. Catalysis for low temperature fuel cells: Part I: The cathode challenges
KR101202104B1 (ko) 촉매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용도
US8211594B2 (en) Compositions of nanometal particles containing a metal or alloy and platinum particles
Xu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electrocatalyst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s for application in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KR20050012748A (ko) 연료 전지 용도를 위한 전도성 중합체-그라프트된 탄소 물질
US7195834B2 (en) Metallized conducting polymer-grafted carbon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king
CN108780900B (zh) 燃料电池用碳粉末以及使用该燃料电池用碳粉末的催化剂、电极催化剂层、膜电极接合体及燃料电池
JP5126864B1 (ja) 燃料電池用触媒層及びその用途
JP2019531582A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電極、前記電極を含む膜−電極アセンブリー、そして前記膜−電極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燃料電池
Alcaide et al. Effect of the solvent in the catalyst ink preparation on the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of unsupported PtRu catalyst layers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JP5755177B2 (ja) インク、該インク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燃料電池用触媒層およびその用途
Park et al. Optimization of catalyst layer composition for PEMFC using graphene-bas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sts
WO2012008249A1 (ja) 燃料電池用触媒の製造方法、燃料電池用触媒およびその用途
Glass et al. Optimization of platinum loading on partially fluorinated carbon catalysts for enhanc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rformance
Li et al. Synthesis of a highly active carbon-supported Ir–V/C catalyst for the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in PEMFC
JP5574765B2 (ja) 燃料電池用触媒層及びその用途
CN110573249B (zh) 多孔性催化剂、燃料电池用催化剂层、电极、膜电极组件、及燃料电池以及多孔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JP2010088981A (ja) 触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用途
JP5916528B2 (ja) インク、該インク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電極触媒層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20057516A (ja) 電極層ならびに当該電極層を用いた膜電極接合体および燃料電池
JP5854967B2 (ja) 燃料電池用触媒層及びその用途
Blackmore et al. Engineered nano-scale ceramic supports for PEM fuel cells
Yadav et al.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sodium hypochlorite as oxidant in half cell and direct sodium borohydride fuel cell (DSBFC) for low-cos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JP6212278B2 (ja) 電極材料および燃料電池
Lamy Fuel cell systems: Which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