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7695A - Electric hub unit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 hub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7695A
TW201127695A TW100103433A TW100103433A TW201127695A TW 201127695 A TW201127695 A TW 201127695A TW 100103433 A TW100103433 A TW 100103433A TW 100103433 A TW100103433 A TW 100103433A TW 201127695 A TW201127695 A TW 2011276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hub
friction plate
sleeve
ax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3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shinori Fukasaku
Satoru Nakamura
Satomi Ohkubo
Masato Iwase
Tatsutoshi Shinjyo
Hiroyasu Noguchi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769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Retarders (AREA)

Description

20112769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電動車(例如,電 、電動助力自行車、步行輔助車等)之電動輪轂: . 【先前技術】 先前,關於此種領域之技術,有日本特 ^ 362467號公報。該公報中所記載之電動輪轂單元 容線圈及磁體之馬達外殼,於馬達之周圍以車軸 行旋轉之輪轂,使馬達之輸出減速後傳達至輪轂 輪機構,及控制對線圈之通電之電路基板。而且 輪轂單元中,內裝有如下單方向離合器,其於後 速度比藉由人力使輪轂旋轉更快時,能夠遮斷人 與馬達之動力。 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〇2 — 36246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述先前之電動輪轂單元中,於動作 達之轉子與定子之間夾入灰塵等異物而使轉子鎖 時,有連結轉子與輪轂之間之行星齒輪機構(減 動自行車 m 2002 - 包括:收 爲中心進 之行星齒 ,於電動 輪之旋轉 力驅動力 中,在馬 住之情形 速齒輪部 -5- 201127695 )發生破損之虞,從而業界期望能夠使電動輪轂單元自身 具備避免此種事態之構造。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防止減速齒輪部之破損 之電動輪轂單元。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電動輪轂單元,係於以車軸之軸線爲中心進 行旋轉之輪轂內,內置有具有轉子及定子之馬達部、及將 轉子與輪轂連結且將轉子之旋轉減速後傳達至輪轂之減速 齒輪部而成,其特徵在於: 轉子包括= 第一轉子部,其與定子相對向; 第二轉子部,其相對於車軸而旋轉自如; 第一摩擦板,其配置於第一轉子部與第二轉子部之間 ,且將第一轉子部與第二轉子部連結;以及 施力機構,其將第一轉子部朝第一摩擦板按壓。 於該電動輪轂單元中,於馬達部進行通常旋轉之情形 時,配置於第一轉子部與第二轉子部之間之第一摩擦板藉 由利用施壓力而發揮之摩擦力來使第一轉子部與第二轉子 部連結,從而第一轉子部與第二轉子部一體地旋轉。又, 因既便於第一轉子部與定子之間夾入灰塵等異物而使第一 轉子部鎖住之情形時輪轂繼續旋轉,亦可抵抗第一摩擦板 之摩擦力而使第二轉子部旋轉,故而將第二轉子部與輪轂 連結之減速齒輪部可進行旋轉,且可避免減速齒輪部發生 -6- 201127695 破損之事態。又,因即便於車輪被鎖住之情形時第一轉子 部繼續旋轉,因可抵抗第一摩擦板之摩擦力而使第一轉子 部旋轉,故而亦可避免對馬達部施加較大負載之事態。 又,較佳爲第一轉子部具有筒狀之磁體、固定於磁體 之內壁面且沿軸線方向延伸之筒狀之磁軛部,第二轉子部 具有相對於車軸旋轉自如地沿軸線方向延伸之套筒,第一 摩擦板被夾入至設置於套筒之凸緣部與磁軛部之端部之間 ,施力機構爲於磁軛部與套筒之間向車軸之軸線方向捲繞 之螺旋壓縮彈簧,並且於軸線方向上將磁軛部朝第一摩擦 板按壓。 此種構成實現了將可放大磁體之磁力之磁軛部有效用 作第一轉子部之構成之一部分。 又,較佳爲相對於套筒而沿軸線方向移動自如之可動 筒體,係於套筒與磁軛部之間沿軸線方向延伸,於可動筒 體之端部與磁軛部之端部之間,與第一摩擦板相對向地配 置第二摩擦板,藉由螺旋壓縮彈簧於軸線方向上將可動筒 體朝第二摩擦板按壓。 因該構成係於套筒之凸緣部與磁軛部之端部之間配置 有第一摩擦板,且於磁軛部之端部與可動筒體之間配置有 第二摩擦板,利用兩片摩擦板夾入磁軛部之端部,故而當 發揮固定之摩擦力時,與利用一片摩擦板之情形相比,能 夠減小各個摩擦板之摩擦力,因而能夠減小表現出摩擦力 之螺旋壓縮彈簧之彈簧力,且可減小螺旋壓縮彈簧之線徑 。藉此,能夠減小於可動筒體與磁軛部之間配置有螺旋壓 201127695 縮彈簧之佔有空間。 又,較佳爲於包圍轉子及定子之馬達殼體之端部配置 有作爲減速齒輪部之行星齒輪機構,該行星齒輪機構包含 太陽齒輪,其形成於套筒之端部且於車軸之周圍旋轉 費 內齒輪,其形成於馬達殻體之端部之內壁面;以及 行星齒輪,其軸支撐於作爲載體而發揮功能之輪轂, 並且配置於太陽齒輪與內齒輪之間,且與太陽齒輪及內齒 輪嚙合。 若採用此種構成,則可使第二轉子部之套筒之端部作 爲行星齒輪機構之太陽齒輪而發揮功能,且使馬達殼體之 端部之內壁面作爲行星齒輪機構之內齒輪而發揮功能,因 而能夠實現有效活用馬達殼體與第二轉子部之行星齒輪機 構。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使電動輪轂單元自身具備可防止減 速齒輪部之破損之機構。 【實施方式】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對本發明之電動輪轂單元之 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 如第1圖、第2圖、及第6圖所示,電動輪轂單元1用於 -8 - 201127695 電動自行車、電動助力自行車、電動腳踏車、電動汽車等 之車輪w中。該電動輪轂單元1包括如下各部作爲主要之 構成零件··爲車輪W之旋轉中心即固定於框架F之車軸2、 車軸2所貫通之馬達部3、以車軸2爲中心進行旋轉之輪轂4 、使馬達部3之輸出減速後傳達至輪轂4之減速齒輪部6、 對馬達部3進行控制之電路基板7、以及相對於車軸2旋轉 自如地支持輪轂4之左右一對軸承部30、31。而且’於輪 I 轂4內,收容有馬達部3、減速齒輪部6、及電路基板7。 馬達部3具有車軸2之軸線L方向上的一端開放而另一 端固定有車軸2之馬達殼體10,且在馬達殻體1〇之周圍, 輪轂4旋轉,因而使馬達殼體10之外周壁l〇b離開輪轂4。 於該馬達殼體10內,包括在包含鐵芯之芯11上捲繞線圈12 而成之定子13,及相對於定子13旋轉之轉子14。定子13藉 由利用具有電氣絕緣性及彈力性之樹脂形成之第一樹脂模 具部Ml而密封,樹脂鑄模而成之定子13之外周面密接於馬 φ 達殼體10之圓筒狀之外周壁10b及圓板狀之端壁l〇c之內壁 面。轉子1 4包括:位於比定子1 3內側之圓筒狀之磁體1 6, 及介裝於磁體1 6與車軸2之間且即便馬達部3被電性地鎖住 亦可進行輪轂4之旋轉之滑動控制機構1 7。 於馬達殼體10之軸線L方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以軸 線L爲中心之環狀之開口部l〇a。該開口部10a跨及馬達殻 體10之平坦端面之大致全體而形成,且於開口部10a內配 置有作爲減速齒輪部之行星齒輪機構6。 行星齒輪機構6包括:太陽齒輪21,其作爲轉子14之 201127695 一部分而構成並且於開口部i〇a之位置在車軸2之周圍旋轉 ;內齒輪22,其於開口部l〇a之位置形成於馬達殼體10之 外周壁l〇b之端部;以及四個行星齒輪23,其等軸支撐於 作爲載體而發揮功能之輪轂4 ’並且配置於太陽齒輪21與 內齒輪22之間,且與太陽齒輪21及內齒輪22嚙合(參照第 3圖)。而且,各行星齒輪23經由軸承27而旋轉自如地安 裝於自輪轂4之軸線L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輪轂4之內方’ 向軸線L方向突出之軸部26。 於此種行星齒輪機構6中,太陽齒輪21與轉子14—倂 旋轉,於太陽齒輪21之周圍行星齒輪23公轉,藉此輪轂4 發生旋轉,轉子14之旋轉減速後傳達至輪轂4。而且,因 行星齒輪機構6爲扁平,故而能夠以堵住開口部l〇a之方式 配置,從而有助於輪轂4之薄型化。 鼓狀之輪轂4包含成杯形狀之輪轂本體部4A、及將輪 轂本體部4A之開口端4a封閉之扁平之蓋部4B。於使形成於 輪轂本體部4A之凸緣部4e與形成於蓋部4B之凸緣部4b對接 的狀態下,藉由螺桿28將輪轂本體部4 A與蓋部4B—體化。 而且,於輪轂本體部4A與蓋部4B之重疊部分介裝有環狀之 密封橡膠2 9 » 進而,於軸線L方向上,在形成於輪轂本體部4A之端 部之車軸突出孔4c,安裝有用以支持輪轂4之相對於車軸2 之旋轉之由滾動軸承構成的第一軸承部30,在形成於蓋部 4B之端部之車軸突出孔4d,安裝有用以支持輪轂4之相對 於車軸2之旋轉之由滾動軸承構成的第二軸承部31»而且 -10 - 201127695 ,於車軸2之一端部,螺合安裝有保持第一軸承部30之第 一螺帽部32’第一軸承部30之外輪30a抵接於輪轂4之輪轂 本體部4A’第一軸承部30之內輪30b抵接於第一螺帽部32 ,藉此防止第一軸承部30之脫落。同樣地,於車軸2之另 一端部,螺合安裝有保持第二軸承部31之第二螺帽部33, 第二軸承部31之外輪31 a抵接於輪轂4之蓋部4B,第二軸承 部31之內輪31b抵接於第二螺帽部33,藉此防止第二軸承 φ 部31之脫落。 於由蓋部4B、馬達殼體10之端壁l〇c及第二軸承部31 所劃定之空間內配置有圓板狀之電路基板7,裝有電子零 件之電路基板7藉由利用具有電氣絕緣性及彈力性之樹脂 形成之第二樹脂模具部M2而密封。該第二樹脂模具部M2 與可旋轉之輪轂4之蓋部4B隔開,第二樹脂模具部M2之端 面M2a密接於馬達殼體10之端壁l〇c之外壁面。進而,於該 電路基板7之中央開口 7a及第二樹脂模具部M2之中央開口 φ M2c內,插入有自馬達殼體1〇之端壁i〇c沿著車軸2而突出 之突起部10d,電路基板7係接近於馬達殼體10之端壁l〇c 且平行地配置。而且,線連接於電路基板7之配線34貫通 第二軸承部31之內輪31b並排出至外部,形成於第二軸承 部31之內輪31b之配線抽出孔35中塡充有由與第一及第二 樹脂模具部Μ 1、Μ 2爲相同材質構成之防水性之密封材料 39 ° 第二軸承部31之外輪31a固定於輪轂4,內輪31b固定 於車軸2,且旋轉自如地支持輪轂4,該內輪31b之徑方向 -11 - 201127695 剖面積形成爲比馬達殼體1 〇之突起部1 〇d之徑方向剖面積 大,且藉由螺帽部33自軸線L方向朝突起部l〇d之端面10e 壓接。又,第二樹脂模具部M2之周緣部M2b於軸線L方向 上環狀地凸出,藉此實現第二樹脂模具部M2之放大化,且 實現電子零件之散熱化之提昇。 於該電動輪轂單元1中,第一樹脂模具部Ml及芯11壓 接於馬達殻體1〇之外周壁l〇b,由第一樹脂模具部Ml與第 二樹脂模具部M2夾入馬達殼體10之端壁10c,形成第二樹 脂模具部M2之中央開口 M2 c之壁面M2 d壓接於突起部10d之 周面,因而定子13中所產生之熱經由第一樹脂模具部Ml而 傳達至馬達殼體1〇,電路基板7上之電子零件所產生之熱 經由第二樹脂模具部M2而傳達至馬達殼體10。而且,集中 於馬達殼體1〇之熱傳達至第二軸承部31後會向外部散放。 此種構成之電動輪轂單元1容易使第二軸承部31大型化, 並且,使第二軸承部31越大型化,則越可提高散熱效果。 第二軸承部31爲了提高旋轉保持精度和耐久力,於設 計方面迫切需要使之大型化,但若採用如本實施形態般之 構成,則可藉由第二軸承部31之大型化而同時實現散熱效 果之提高與輪轂4之旋轉穩定性。進而,一般而言若提高 電子零件之耐熱性則會導致電子零件自身大型化,但於本 實施形態中’因提高電路基板7上之電子零件之散熱性, 故而即便未使用耐熱性較高之電子零件亦可,從而可實現 電子零件之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其結果,可實現電子零件 之佔有空間之縮小化’且可實現馬達部3之佔有空間之放 -12- 201127695 大化即以動力增加爲目的之馬達部3之大型化。 又,普通之電動輪轂單元中之輪轂,大多情形時係以 包入馬達部及減速齒輪部之方式形成,並且進行旋轉,因 而雖於先前之配線之抽出中,不得不設計爲使車軸貫通, 但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能夠利用大型化之第二軸承部 31之內輪31b容易將線連接於電路基板7之配線34排出至外 部,從而第二軸承部3 1越大型化,則配線3 4之抽出越容易 φ 。再者,該配線34通過形成於突起部10d之狹縫l〇f而自配 線抽出孔35導出至外部。 進而,於該電動輪轂單元1中,以使行星齒輪機構( 減速齒輪部)6與馬達部3內之轉子14及定子13隔開之方式 ,相對於軸線L垂直配置之圓板狀之隔板36作爲另一零件 而配置於馬達殼體1〇內,該隔板36抵接於支持行星齒輪23 之軸部26之自由端,且藉由螺合安裝於軸部26之內螺紋部 26a之螺桿37來固定。隔板36之外周端接近於馬達殼體10 φ 之外周壁l〇b,車軸2貫通於隔板36之中央開口部36a,且 使太陽齒輪21自中央開口部36a突出。又,螺桿37爲了防 鬆脫而隔著墊圈38插入至隔板36。 藉由該隔板36,將減速齒輪部6與馬達部3內之轉子14 及定子13分離,且藉由馬達殻體10將減速齒輪部6與電路 基板7分離。又’因於馬達殻體10之開口部l〇a內配置有減 速齒輪部6,故而能夠關於輪轂4,縮短軸線L方向即車寬 度方向之長度,從而可使輪轂4薄型化。 爲了達成該薄型化,將減速齒輪部6配置於馬達殻體 -13- 201127695 10內,結果,減速齒輪部6與馬達部3內之轉子14及定子13 接近,從而轉子14及定子13容易受到齒輪21、22、23之硏 磨粉之影響,但即便減速齒輪部6中所產生之齒輪21、22 、23之硏磨粉與塗佈於減速齒輪部6之潤滑劑一倂飛散’ 藉由隔板3 6,硏磨粉亦難以附著於轉子1 4及定子1 3,從而 可避免因硏磨粉之卡入所引起之馬達部3之旋轉不良。進 而,因電路基板7遠離配置於馬達殼體10內之減速齒輪部6 ,且配置於馬達殼體10之外,故而齒輪21、22、23之硏磨 粉極難附著。而且,因電路基板7藉由馬達殼體10而與線 圈12隔開,故而由線圈12所產生之熱藉由馬達殼體10而難 以傳達至電路基板7,從而可防止電路基板7上之電子零件 之壽命減少或電子零件之誤作動。 而且,藉由有效地利用支持行星齒輪23之旋轉之軸部 26,能夠利用螺桿37使隔板36簡單地固定。而且,若將隔 板36固定於輪轂4,則當將馬達部3安裝於輪轂4內時,行 星齒輪23不會落下,因而將馬達部3組裝至輪轂4之輪轂本 體4A內時之作業性會變得良好。又,於電動輪轂單元1之 內部之分解掃除時,藉由螺桿37之採用能夠容易地將隔板 3 6卸下。再者,隔板36亦可藉由熔接或斂縫等固定於軸部 26之自由端。 其次,對作爲離合器而發揮功能之滑動控制機構17進 行詳細說明。 如第4圖所示,轉子14包括:具有筒狀之磁體16之第 —轉子部41,相對於車軸2而旋轉自如之第二轉子部42, 201127695 配置於第一轉子部41與第二轉子部42之間且將第一轉子部 41與第二轉子部42連結之第一摩擦板43,及將第一轉子部 41朝第一摩擦板43按壓之螺旋壓縮彈簧(施力機構)44。 此處所利用之第一摩擦板43形成爲環狀,並且兩面具有摩 擦面。 第一轉子部41具有固定於磁體16之內壁面且沿軸線L 方向延伸之筒狀之磁軛部46。於該磁軛部46之端部設置有 φ 朝內側彎折且沿徑方向延伸之環狀之端壁46a。又,第二 轉子部42具有相對於車軸2而旋轉自如地沿軸線方向延長 之套筒47。該套筒47藉由軸承45相對於車軸2而旋轉自如 地被保持,並且套筒47由第一套筒部48與第二套筒部49之 兩個構件構成,且藉由螺桿5 0連結。 於第一套筒部48之端部設置有沿徑方向延伸之凸緣部 48 a,且於第二套筒部49之端部形成有太陽齒輪21。而且 ,使第一套筒部48之凸緣部48a與形成於第二套筒部49之 φ 端部之凸緣部49a對接,藉由螺桿50將第一套筒部48與第 二套筒49連結。如此藉由使套筒47由兩個構件構成,而能 夠使套筒47形成爲複雜之形狀。 於設置在套筒47之凸緣部48a與磁軛部46之端壁46a之 間夾入第一摩擦板43。而且,於磁軛部46與第一套筒部48 之間所形成之空間內朝車軸2之軸線L方向捲繞之螺旋壓縮 彈簧44,經由相對於第一套筒部48而沿軸線L方向移動自 如的可動筒體51及第二摩擦板52’於軸線L方向上將磁軛 部46朝第一摩擦板43按壓。 -15- 201127695 可動筒體51於由磁軛部46與第一套筒部48所形成之空 間內,在螺旋壓縮彈簧44之內側沿軸線L方向延伸’並且 經由花鍵卡合部54而連結於第一套筒部48。再者,可動筒 體51與第一套筒部48亦可藉由沿軸線L方向延伸之銷來連 結。又,於可動筒體51之端部形成有凸緣部51a,且由可 動筒體51之凸緣部51 a與磁軛部46之端壁46a夾入第二摩擦 板52。而且,可動筒體51之凸緣部51 a藉由螺旋壓縮彈簧 44而朝向磁軛部46之端壁46a被按壓。此處所利用之環狀 之第二摩擦板52隔著磁軛部46之端壁46a而與第一摩擦板 43相對向地配置,並且利用與第一摩擦板43爲相同者。 又,螺旋壓縮彈簧44之一端抵接於可動筒體51之凸緣 部51a,螺旋壓縮彈簧44之另一端藉由隔著墊圈56而保持 於第一套筒部48之環體57來支持。此種螺旋壓縮彈簧44藉 由施壓力而使第一及第二摩擦板43、52產生適當的摩擦力 〇 於該電動輪轂單元1中,在馬達部3進行通常旋轉之情 形時,配置於第一轉子部41與第二轉子部42之間之第一摩 擦板43,藉由利用施壓力而發揮之摩擦力來使第一轉子部 41與第二轉子部42連結,從而第一轉子部41與第二轉子部 42 —體地旋轉。又,既便於第一轉子部41與定子13之間夾 入灰塵等異物而使第一轉子部41鎖住之情形時輪轂4繼續 旋轉,因可抵抗第一摩擦板43之摩擦力而使第二轉子部42 旋轉,故而將第二轉子部42與輪轂4連結之行星齒輪機構6 可進行旋轉,且可避免行星齒輪機構6發生破損之事態。 -16- 201127695 又,即便於車輪被鎖住之情形時第一轉子部41繼續旋轉, 因可抵抗第一摩擦板43之摩擦力而使第一轉子部41旋轉, 故而亦可避免對馬達部3施加較大之負載之事態。 又,於電動輪轂單元1中,實現了將可放大磁體之磁 力之磁軛部46有效用作第一轉子部41之構成之一部分。 又,因於電動輪轂單元1中,於套筒47之凸緣部48a與 磁軛部46之端壁46a之間配置有第一摩擦板43,於磁軛部 46之端壁46a與可動筒體51之凸緣部51a之間配置有第二摩 擦板52,由兩片摩擦板43、52夾入磁軛部46之端壁46a, 故而當發揮固定之摩擦力時,與利用一片摩擦板之情形相 比,能夠減小各個摩擦板43、52之摩擦力,因而能夠減小 表現出摩擦力之螺旋壓縮彈簧之彈簧力,且可減小螺旋壓 縮彈簧44之線徑。藉此,能夠減小於可動筒體5 I與磁軛部 46之間配置有螺旋壓縮彈簧44之佔有空間。 關於其他實施形態,如第5圖所示,於電動輪轂單元 1 A中,於電路基板7之背面(裝有電子零件之面之相反側 之面),壓接有由鋁等非導電性金屬構成之環狀之散熱板 25,且該散熱板25壓接於馬達殼體1〇之端壁l〇c之外壁面 。藉由該散熱板2 5之採用,使電路基板7上之電子零件所 產生之熱容易傳達至馬達殼體10之端壁l〇c。 本發明可以說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亦可 利用盤型彈簧等作爲施力機構。 【圖式簡單說明】 -17- 201127695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電動輪轂單元之一實施形態之 剖面圖。 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電動輪轂單元之分解剖面圖。 第3圖係表示行星齒輪機構及隔板之俯視圖。 第4圖係馬達部之放大剖面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電動輪轂單元之其他實施形態 之剖面圖。 第6圖係表示電動助力自行車之一例之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 1A :電動輪轂單元 2 :車軸 3 :馬達部 4 :輪轂 6:減速齒輪部(行星齒輪機構) 7 .電路基板 1 〇 :馬達殼體 1 1 :鐵芯(芯) 1 2 :線圈 13 :定子 14 :轉子 41 :第一轉子部 42 :第二轉子部 43 :第一摩擦板 -18- 201127695 44 :螺旋壓縮彈簧(施力機構) 4 6 :磁軛部 4 6 a :端壁 47 :套筒 4 8 :第一套筒部 4 8 a :凸緣部 49 :第二套筒部 51 :可動筒體 5 1 a :凸緣部 5 2 :第二摩擦板 L :軸線
-19-

Claims (1)

  1. 20112769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電動輪轂單元,其係於以車軸之軸線爲中心進 行旋轉之輪轂內,內置有具有轉子及定子之馬達部、及將 _t述轉子與上述輪轂連結且將上述轉子之旋轉減速後傳達 至上述輪轂之減速齒輪部而成,其特徵在於: 上述轉子包括: 第一轉子部,其與上述定子相對向; 第二轉子部,其相對於上述車軸而旋轉自如; 第一摩擦板,其配置於上述第一轉子部與上述第二轉 子部之間,且將上述第一轉子部與上述第二轉子部連結; 以及 施力機構,其將上述第一轉子部朝上述第一摩擦板按 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動輪轂單元,其中 上述第一轉子部具有筒狀之磁體、固定於上述磁體之 內壁面且沿軸線方向延伸之筒狀之磁軛部, 上述第二轉子部具有相對於上述車軸旋轉自如地沿軸 線方向延伸之套筒, 上述第一摩擦板被夾入至設置於上述套筒之凸緣部與 上述磁軛部之端部之間, 上述施力機構爲於上述磁軛部與上述套筒之間向上述 車軸之軸線方向捲繞之螺旋壓縮彈簧,並且於軸線方向上 將上述磁軛部朝上述第一摩擦板按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動輪轂單元,其中 -20- 201127695 相對於上述套筒而沿軸線方向移動自如之可動筒體, 係於上述套筒與上述磁軛部之間沿軸線方向延伸, 於上述可動筒體之端部與上述磁軛部之上述端部之間 ,與上述第一摩擦板相對向地配置第二摩擦板, 藉由上述螺旋壓縮彈簧於軸線方向上將上述可動筒體 朝上述第二摩擦板按壓。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電動輪轂單元 ,其中 於包圍上述轉子及上述定子之馬達殼體之端部配置有 作爲上述減速齒輪部之行星齒輪機構,該行星齒輪機構包 含: 太陽齒輪’其形成於上述套筒之端部且於上述車軸之 周圍旋轉; 內齒輪’其形成於上述馬達殻體之上述端部之內壁面 :以及 行星齒輪’其軸支撐於作爲載體而發揮功能之上述輪 轂’並且配置於上述太陽齒輪與上述內齒輪之間,且與上 述太陽齒輪及上述內齒輪嚙合。 -21 -
TW100103433A 2010-01-29 2011-01-28 Electric hub unit TW20112769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8409A JP4892067B2 (ja) 2010-01-29 2010-01-29 電動ハブ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7695A true TW201127695A (en) 2011-08-16

Family

ID=4440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3433A TW201127695A (en) 2010-01-29 2011-01-28 Electric hub uni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92067B2 (zh)
CN (2) CN102139739B (zh)
TW (1) TW2011276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2067B2 (ja) * 2010-01-29 2012-03-0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動ハブユニット
CN102594019A (zh) * 2012-02-27 2012-07-18 苏州八方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轮毂发电电机
JP7142194B2 (ja) * 2018-03-13 2022-09-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用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JP7110872B2 (ja) * 2018-09-26 2022-08-02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1016627B (zh) * 2019-12-31 2022-03-22 西南大学 中央驱动式智慧自适应电驱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262A (ja) * 1996-05-16 1997-11-25 Daido Steel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3272627B2 (ja) * 1997-02-24 2002-04-08 三菱マテリアルシ−エムアイ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付きモータ
JPH1159556A (ja) * 1997-08-25 1999-03-02 Toshihisa Suga 電動自転車の駆動装置
JP2002362467A (ja) * 1998-05-29 2002-12-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車
JP2003095181A (ja) * 2001-09-21 2003-04-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201077517Y (zh) * 2007-07-23 2008-06-25 林向毅 电动轮毂自动变速装置
JP4892067B2 (ja) * 2010-01-29 2012-03-07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動ハブ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739A (zh) 2011-08-03
JP4892067B2 (ja) 2012-03-07
JP2011156912A (ja) 2011-08-18
CN202144294U (zh) 2012-02-15
CN102139739B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6253B2 (ja) 電動ハブユニット
TW201127695A (en) Electric hub unit
WO2006075641A1 (ja)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TW201127693A (en) Electric hub unit
WO2016039058A1 (ja) モータ
JP3478211B2 (ja) マグネットスイッチ
WO2017199828A1 (ja)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143255A (ja) 平滑電機子巻線形モータおよびブレーキ付モータ
KR101899799B1 (ko) 모터
JP617632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1585386B (zh) 带制动器的马达、驱动装置以及车轮驱动装置
JP2022157471A (ja) 回転駆動装置
JP4483199B2 (ja) モータ
JP6779673B2 (ja)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4222474A (ja) 超音波モータ
JP2018173142A (ja) 係合装置
JPH1182574A (ja) 無励磁作動形電磁ブレーキ
JP2004120850A (ja) 減速機構付モータ
JP6696271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1084179A (ja) ホイールモータ
WO2004067985A1 (ja) 電磁ブレーキとこの電磁ブレーキを内蔵した電動機
US8821339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10057362A (ja) 振動波駆動装置
TW200809114A (en) Spring actuated electromagnetic brake
JP2010048352A (ja) クラッチ機構、クラッチ付減速機、および減速機付モー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