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7388A - Lead wir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lead wire connec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Lead wir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lead wire connec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7388A
TW201117388A TW099117758A TW99117758A TW201117388A TW 201117388 A TW201117388 A TW 201117388A TW 099117758 A TW099117758 A TW 099117758A TW 99117758 A TW99117758 A TW 99117758A TW 201117388 A TW201117388 A TW 2011173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ubstrate
tape
lead wire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7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tsuo Minamihama
Hisashi Suginuma
Haruo Mori
Mitsuhiro Okazawa
Original Assignee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7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738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01L31/18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matic inter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38Apparatus for wir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

Description

201117388 六、發明說明: 【明戶斤屬^_ 身标々貝j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導線之連接裝置及連接方法,係將 形成於太陽電池模組之基板的複數槽(cell)加以連接者。 背景技術 太陽電池模組有結晶型與薄膜型。薄膜型之太陽電池 模組係於玻璃製基板之其中一面透過絕緣膜依序層疊形成 透明導電膜、半導體層及電極層。 這些層疊膜係劃分成帶狀。藉此,於基板面並列地形 成複數槽。複數槽之電極層利用與這些槽之排列方向交又 之方向上所配置之2條或3條導線連接,並利用這些導線取 出上述槽所發電之電力。 上述習知技術揭示於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5_317671號公報 將上述導線連接於上述槽之電極層時,一般是將導線 乂焊接方^連接於上述電極層來進行。將上述導線以焊接 方式連接於上述電極層時,連接部分之焊料會因提早腐 姓’或產生龜料,而無法長期維持良好連接狀態。 故’最近在將上述導線連接於上述電極層時,乃考量 使用由具有滅性之熱隨導電性樹脂卿成之導電性帶 進行連接來代替焊料。 此時,將上述導電性帶切斷成較電極層之寬度尺寸小 201117388 的長度尺寸’並將其帶片以對應上述複數槽之電極層的間 隔貼著於上述導線後,利用上述帶片將該導線接著於上述 電極層。 接著,隔著上述導線-面將上述帶片加熱—面加壓。 藉此’使上述帶片炼融並硬化後,可將上述導線電連接於 上述電極層。 若將上述導線以上述導電性帶連接於電極層,可控制 如焊接時之腐蝕或龜裂造成的連接部分提早劣化。惟,由 於習知並未開發可自動進行上述—連串作業之妒置,因此 期望開發一可使該作業自動化之裝置。 C 明内容】 發明揭示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之導線之連接裝置及連 接方法’係可將-連㈣業自動化,對已形成於基板之槽, 利用已將黏著性熱固性樹脂構成之導電性帶切斷的帶片來 連接導線後’將卿#加壓加熱來使纽融硬化者。 糾供工地課題,本發明提供之導線之連接褒置係 利用帶板狀之導線將形成於基板之複數槽電連接者,其特 徵ί於包含:搬送機構,係將形成有前述槽之面朝上錄 运削述基板者;前料線之供給機構,係 :送機構搬送並定位之前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交= ,拉出機構,係由前述供給機構將前述導線沿著盘前述 基板搬送方向交又之方向加雜出者;帶 、 對應前述槽之_,«著性熱隨難所構成^生 201117388 帶切斷為預定長度之複數帶片後,貼著於藉由前述拉出機 構自前述供給機構拉出之前述導線的下面,且該導線之下 面與前述基板之上面相對向;及,加壓機構,係當已藉由 前述帶貼著機構貼著有前述帶片之前述導線,經前述拉出 機構朝與前述基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方拉出時,將前 述導線之上面為貼著有前述帶片的部分加壓加熱,並透過 前述帶片將前述導線連接於前述槽者。 又,本發明提供之導線之連接方法,係利用帶板狀導 線將形成於基板之複數槽電連接者,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 步驟:將形成有前述槽之面朝上來搬送前述基板並定位; 由與已定位之前述基板之搬送方向交叉的側邊拉出前述導 線;以對應前述槽之間隔,將黏著性熱固性樹脂所構成之 導電性帶切斷為預定長度之複數帶片後,貼著於已拉出之 前述導線之下面,且該導線之下面與前述基板之上面相對 向;及,當貼著有前述帶片之前述導線朝與前述基板搬送 方向交叉之方向上方拉出時,將前述導線之上面為貼著有 前述帶片的部分加壓加熱,並透過前述帶片將前述導線連 接於前述槽。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形態之導線連接裝置 的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第2圖係導線供給裝置之側面圖。 第3A圖係導線矯正機構之側面圖。 第3B圖係導線矯正機構之平面圖。 201117388 有切斷線之狀 第4A圖係貼著於脫模帶之導電性帶形戍 態的側面圖。 第4B圖係將形成有導電性帶切斷線之部分除去後之狀 態的側面圖。 第5A圖係利用移載臂來吸附保持已切斷成預定長产之 導線之狀態的正面圖。 第5 B圖係將移載臂所吸附保持導線利用加壓工具連接 於基板之狀態的正面圖。 第5C圖係連接有導線之基板的正面圖。 第6A圖係顯示將導線連接於基板時,由側邊觀看第丄、 第2移載臂之動作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6B圖係顯示由側邊觀看已保持切斷器所切斷之導線 的第2移載臂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6C圖係顯示吸附保持了導線之第丨、第2移載臂朝接 近基板之下降方向驅動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6D圖係顯示導線貼著有帶片之部分於基板利用加壓 工具一面加熱一面加壓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A圖係在導線供給位置由上方觀看第丨移載臂吸附 了導線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B圖係由上方觀看第丨移載臂已吸附導線並朝+γ方 向驅動而定位,且第2移載臂已吸附導線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C圖係由上方觀看吸附了導線之第2移載臂與第】移 載臂同樣地定位於導線貼著位置上方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D圖係由上方觀看第丨、第2移載臂所吸附保持之導 201117388 線貼著於基板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8 A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1模式之說明圖。 第8B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2模式之說明圖。 第8C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3模式之說明圖。 第8D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4模式之說明圖。 第9A圖係顯示基板已搬送至對應定位機構之位置之狀 態的平面圖。 第9B圖係顯示基板經上述定位機構定位後之狀態的平 面圖。 第10A圖係顯示基板已搬送至基板矯正機構之狀態的 側面圖。 第10B圖係顯示基板之彎曲經上述基板矯正機構矯正 後之狀態的側面圖。 第11A圖係顯示本發明其它實施形態之導線成形機構 的構成圖。 第11B圖係將已利用上述導線成形機構形成彎曲部之 導線連接於基板之狀態的側面圖。 L實施方式3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參考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至第10B圖顯示本發明之其中一實施形態,第1 圖係顯示導線連接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平面圖。該連接裝置 將形成薄膜型太陽電池模組之基板W之供給部1、連接部2 與排出部3配置成一列,連接部2利用導線15將平行地形成 201117388 於由上述供給部1供給之基板w上面的複數槽如後述般加 以連接’排出部3則排出已連接導線15之基板W。 上述供給部1、連接部2及排出部3分別具有構成搬送機 構之例如鏈狀輸送機等一對輸送機6,其係支持與上述基板 W之搬送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下面而朝寬度方向 搬送者。上述輸送機6以橫跨上述供給部1、連接部2及排出 部3之長度來設置。 而’輸送機6所搬送之基板W利用未圖示之導引部導 引,使其在輸送機6上不會產生位置偏差。 上述連接部2 ’係於與上述基板w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 向的一側’沿上述基板W之搬送方向以預定間隔依序配置 有構成供給機構之第1至第3導線供給部η〜π。上述第1導 線供給部11與第2導線供給部12如後述般,供給與沿著基板 W之搬送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連接之上述導線丨5。 且’上述第1導線供給部11與第2導線供給部12以與沿 著上述基板W之搬送方向(將該方向定為長度方向)的尺 寸大致相同之間隔,配置於上述基板w之搬送方向。且, 如後述般,供給與沿著基板W之搬送方向的長度方向之一 端部與另一端部連接之上述導線15。 又,將與長度方向(基板W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 稱為寬度方向。且,如第丨圖之箭頭所示,將基板W之搬送 方向定為X方向,並將與搬送方向交又之方向定為γ方向。 上述第3導線供給部13係如後述般,供給上述基板^^的 連接於長度方向中間部之上述導線15,且上述基板w已連 201117388 接有由上述第1導線供給部11與第2導線供給部12供給而連 接於上述基板W之長度方向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上述導線 15 ° 又,第3導線供給部13所為之導線15之供給,根據太陽 電池模組之種類有時會不進行。 上述第1〜第3導線供給部11〜13係如第2圖及第3圖所 示而構成。換言之,如第2圖所示,第1至第3導線供給部11 〜13具有已捲裝帶板狀之上述導線15的供給捲筒16。供給 捲筒16利用驅動源16a朝箭頭所示之放出導線15之方向旋 轉驅動。 上述供給捲筒16所拉出之導線15利用一對導引滾輪17 依序導引而水平地行走,並供給至用以矯正該導線15之變 形的導線矯正機構18。 上述導線15之對應上述一對導引滚輪17間的部分,設 有可朝上下方下改變位置之活動輥(dancer roller ) 19。該 活動輥19使上述導線15在上述一對導引滾輪間的部分以預 定長度朝下方鬆弛,並利用光感測器20檢測該鬆弛長度。 當上述光感測器2 0檢測出上述導線15之鬆弛長度較預 設之範圍短而活動輥19朝上方改變位置時,根據該檢測, 上述供給捲筒16會利用上述驅動源16a朝放出導線15之方 向旋轉驅動。藉此,可將上述導線15之鬆弛長度維持在預 設範圍内之長度。 上述導線矯正機構18可除去上述供給捲筒16所放出之 導線15的變形(即彎曲)。捲繞於供給捲筒16之導線15上, 201117388 在該供給捲筒16之周方向及軸方句之兩方向會有彎曲。 如第3A、B圖所示,上述導線矯正機構18具有可除去 上述導線15在上述供給捲筒16之阈方向上的彎曲之第1矯 正部21、及可除去在上述供給捲筒16之軸方向上的彎曲之 第2矯正部22。 上述第1矯正部21具有配置於上下方向之複數水平滾 輪23,其係使軸線水平而抵接上述導線丨5之上下與下面 者。藉由上述導線15通過上下複數水平滾輪23間’可去除 上述導線15因捲繞於上述供給捲筒16而產生之上下方向 (厚度方向)之彎曲。 上述第2矯正部22具有左右方向之複數垂直滾輪24,其 係使軸線垂直而抵接上述導線15之寬度方向一端與另一端 者。藉由上述導線15通過左右複數水平滾輪24間,可去除 上述導線15因相對軸線方向傾斜地捲繞於上述供給捲筒16 而產生之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之彎曲。 如第2圖所示,經上述導線矯正機構18去除彎曲之導線 15,在通過由定位器26及上下兩片刀刀構成之切斷器25 後,會由作為拉出機構之送料夾頭(feedchuek) 27夾持而 間送(pitch feed )。該送料炎頭27利用未圖示之Y驅動源, 沿著與上述基板W之搬送方向交叉的Y方向(即基板W之寬 度方向)來回驅動。 而,上述定位器26由配置於導線15下方的保持構件 26a、配置於導線15上方的汽缸26b及可動構件26c構成,該 可動構件26c利用汽缸26b朝下方驅動而將上述導線15加壓 201117388 並保持於上述保持構件26a。 “田上述V線15利用上述送料夾頭27間送時,冑片挪會 藉由iH置於上料線15之輸送方向的—對帶貼著機構 31 ’以與形成於上述基板W之槽(未圖示)之_相同之 間距貼著於該導線15下面’而上述帶片咖係已將具黏著性 之熱固性樹脂構成之導電性帶28切斷成較上述槽之寬度尺 寸短。 上述一對帶貼著機構31分別具有供給捲筒32。如第4A 圖所示n.s捲筒32係在上述導電性帶28貼著於脫模帶 33之側面的狀態下,捲裝有上述導電性帶^。如第2圖所 不’由供給捲筒32與脫模帶33—同拉出之上述導電性帶28 會分別導引至第1至第3導引滾輪34a 、34b、34c 〇 換吕之’上述導電性帶28在由供給捲筒32朝下方拉 出,並藉由第1導引滾輪34&朝垂直方向上方變換方向後, 會藉由配置於水平面上之相同高度的上述第2導引滚輪3朴 與第3導引滾輪34c朝水平方向引導。此時,貼著於脫模帶 33之導電性帶28會受引導而朝向上方向。 上述脫模帶33在藉由上述第3導引滾輪34c朝垂直方向 下方變換方向後,會分別由捲繞捲筒35加以捲繞。而,如 後所述’捲繞至捲繞捲筒35之脫模帶33不會殘留導電性帶 28。 在上述第1導引滾輪34a與第2導引滾輪34b間,上述導 電性帶28由垂直方向下方朝上方導引之部分,設有切斷機 構37及移除機構38 ’切斷機構37由將上述導電性帶28切斷 201117388 為預定長度之帶片28a的切斷器25構成,而移除機構38可將 位於經該切斷機構37切斷為預定長度之上述導電性帶28的 帶片28a間之除去部28b (顯示於第4圖)加以去除。 如第4A圖所示,上述切斷機構37以預定間隔於上述導 電性帶28,形成深度到脫模帶33厚度之大約一半的一對切 斷線37a。如第4B圖所示,上述移除機構38將上述導電性帶 2 8藉由上述切斷機構3 7之一對切斷線3 7 a所切斷之間的除 去部28b ’自上述脫模帶33去除。藉此,上述脫模帶33會以 預定間隔殘留已將上述導電性帶28切斷成預定長度之上述 帶片28a。 由一對帶貼著機構31之供給捲筒32拉出之各脫模帶 33,在上述第2導引滾輪34b與第3導引滾輪34c間,貼著有 上述帶片28a之面會以上述導線矯正機構18矯正彎曲,並引 導成與上述定位器26所保持之上述導線15的下面平行。 將貼著殘留於上述脫模帶33之上面的帶片加藉由貼 著機構41貼著於上述導線15之下面。該貼著機構41具有加 壓體43及保持塊44,加壓體43藉由汽缸42朝上下方向驅 動,而由下面對上述脫模帶33上面貼著有帶片咖之部分進 行加壓,保持塊44在藉由該加壓體43將殘留於脫模帶批 帶片2峰壓至導線15時,保持上述導線15之上面以限制 該導線15朝上方彎曲。 上述導線is之下面藉由上述一對帶貼著機構31以預定 間距P(顯示於第5A圖’亦即與形成於基板W之槽的間隔對 應之間距P)同時貼著一對帶片28a。 12 201117388 當於上述導線15貼著一對帶片28a時,會解除上述定位 器26所造成的導線15之保持狀態,並藉由上述送料爽頭27 將上述導線15以殘留於脫模帶33之帶片28a的間距p之兩倍 長度來間送。 同時’一對帶貼著機構31之各捲繞捲筒35會將脫模帶 33捲繞一對應間距P之距離的長度。藉此,貼著於一對帶貼 著機構31之脫模帶33的下一帶片28a會定位成與各貼著機 構41之加壓體43相對向。 接著’藉由上述貼著機構41,重複以下動作,即,將 已定位成與一對帶貼著機構31之加壓體43相對向的帶片 28a貼著於上述導線15之下面。藉此,於上述導線15之下面 以間距P之間隔貼著複數上述帶片28a。 換言之,可利用一對帶貼著機構31將2個帶片28a同時 貼著於導線15 ,因此可有效率地進行將帶片28a貼著於導線 15之貼著作業。 貼著於導線15之下面的帶片28a藉由構成判定機構之 相機45來拍攝其貼著狀態(即是否有捲曲)。來自相機“之 拍攝讯唬會在影像處理部轉換為數位訊號並輸出至控制裝 置(皆未圖示)。 上述控制裝置處理來自相機之數位訊號,判斷上述帶 片28a是否在沒有捲曲之狀態下貼著於導線15。當帶片28a 捲曲時,便利用螢幕或聲音通知作業者。 當預定數$之帶片28a貼著於上述導線15時,藉由上述 切斷器25將前端被送料夾初保狀預定長紅導線⑽ 13 201117388 被上述疋位器26保持之底端部切斷,上述切斷哭μ係設置 成較該定位器26靠近導線15之輸送方向下游側。利用切斷 器25切斷導線15前,上述導線15被上述切斷妨切斷成預 定長度之部分係藉由構成移載機構之第丨移載臂47與第2移 載臂48之其中一者保持。 而,如第8A圖〜第8D圖所示,上述導線15係以各種模 式連接於上述基板W。第8A圖係分別橫跨寬度方向之大致 全長而連接於基板W長度方向之一側與另—側的第i模 式,第8B圖係分別將寬度方向2分割而連接於基板w長度方 向之一側與另一側的第2模式。 第8C圖係橫跨寬度方向全長來將導線15連接於基板w 長度方向之一側與另一側及中間部3處之第3模式,第81)圖 係將寬度方向2分割來將導線15連接於基板w長度方向之 一側與另一側及中間部等3處之第4模式。 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第2模式與第4模式’如第8B圖或 第8D圖所示,係將導線15於基板寬度方向2分割,且於與寬 度方向父叉之方向則連接於兩側之2列及兩側與中央3側。 如第5A〜C圖、第6A〜D圖、第7A及B圖所示,構成移 載機構之第1移載臂47與第2移載臂48所設置之位置,係在 上述連接部2之寬度方向一側上方,對應各導線供給部〖丨〜 13之位置’亦即與被上述定位器26拉出而下面貼著有帶片 28a之導線15上方相對向之位置。 如第6A圖所示,上述第1移載臂47與第2移載臂48以預 定間隔配置於上下方向,位於下方之第1移载臂47設置成可 201117388 利用XYZ驅動源51朝水平方向(χ、γ方向)及上下方向(z 方向)驅動,而位於上方之第2移載臂48則設置成可利用XZ 驅動源52朝沿著基板W搬送方向(長度方向)之X方向及上 下方向驅動。 而,第1圖中,顯示第2移載臂48由重疊於第1移載臂47 上方之待機位置朝+Y方向驅動,且第1、第2移載臂47、48 已由第7A〜D圖中以S表示之導線供給位置移動至以B表示 之導線貼著位置之狀態,即移動至一X方向而定位之狀態。 如第5A圖、第5B圖及第7A〜C圖所示,各移載臂47、 48以與貼著於導線】5之帶片28a對應之間隔設有複數指部 53。各指部53前端部之寬度方向一端部設有令未圖示之吸 引泵的吸引力作用之吸引墊54(顯示於第5A圖、第5B圖)。 再者,如第5A圖、第5B圖所示,各指部53前端部之寬 度方向另一端部設有經片狀隔熱材55隔熱之加熱片56,且 該加熱片56設有加熱器57。加熱器57與加熱片56構成加熱 機構。 如上所述,將預定數量之帶片28a貼著於導線15,並將 該導線15藉由設於定位器26附近之切斷器25切斷為預定長 度(即基板W之寬度尺寸的約一半長度)時,如第6A圖所 示,位於上述第2移載臂48下側之第1移載臂47藉由設於複 數指部53之吸引墊54而吸附導線15之上面。 當上述基板W如後所述定位於上述連接部2時,如第7A 圖所示’上述第1、第2導線供給部11、12之各第1移載臂47 在X方向之導線供給位置S,利用各指部53之吸引墊54來吸 15 201117388 引下面貼著有帶片28a之導線15上面後,如第7B圖所示,朝 沿著基板W寬度方向之+ γ方向驅動,並定位於沿著上述基 板W之X方向的一端與另一端上方。接著,朝χ方向驅動各 第1移載臂47,使各移載臂47分別吸附保持之導線15與導線 貼著位置B—致。第6A圖顯示由側邊觀看第7A圖之狀態。 當貼著有上述帶片28a並切斷為預定長度之導線15,被 第1移載臂47吸附而定位於基板W寬度方向之+ γ方向上方 時’上述送料夾頭27會回到靠近定位器26之位置,夹持上 述導線15由上述定位器26突出之前端部。 接者,重複以下動作,即,利用上述送料夹頭5 7將上 述導線15以間距2Ρ之距離間歇搬送,並利用—對帶貼著機 構31將帶片28a以間距Ρ之間隔貼著於上述導線15之下面。 如此一來,貼著有帶片28a之導線15到達預定長度(即 基板W之約一半長度)時,位置對應上述第1、第2導線供 給部11、12而位於X方向之導線供給位置S的各第2移載臂 48 ’會朝下方驅動並吸附保持上述導線15之上面。接著, 藉由切斷器25將導線15之定位器26所保持之底端部附近處 切斷。 如第7C圖所示’已保持切斷器25所切斷之導線15的第2 移栽臂48由第巧圖之狀態,從導線供給位置S朝χ方向驅 動’使導線15與導線貼著位置B—致。第6B圖顯示由側邊 觀看其狀態之狀態。 如第6C圖所示,已定位於導線貼著位置b之第丨、第2 移載臂48會朝Z方向下方驅動,使吸附保持之導線15接近基 201117388 板w之上面。 如此一來,將已吸附保持於第1移載臂47與第2移載臂 48之導線15定位於基板W之Y方向後,如第5A圖所示,構 成加壓機構之複數加壓工具61,會如第5B圖所示藉由汽缸 62朝下降方向驅動,該加壓工具61係位於各移載臂47、48 相鄰之指部53間,且在導線15上方待機而與吸引墊54在Y 方向上成一直線者。上述加壓工具61設有加熱器63。第6D 圖顯示由側邊觀看該狀態之圖。 此時,各移載臂47、48之吸引墊54會確實地吸附保持 導線15而使其不動。藉此,利用上述加壓工具61 —面加熱 上述導線15位於相鄰指部53間之部分(即下面貼著有帶片 28a之部分),一面加壓至基板W。此時,由於導線15由吸 附墊54確實地保持,因此不會相對基板W偏移。 此時,基板W下面係藉由第5A、B圖之虛線所示之支撐 部64支持。而,支撐部64之長度係可支持由複數加壓工具 61所加壓之基板W側的邊部全長,但亦可為分割為複數而 僅支持對應加壓工具61之部分。 上述帶片28a係由熱固性樹脂形成。故,帶片28a利用 加壓工具61加壓並加熱而一面炫化一面硬化。藉此,上述 導線15利用上述帶片28a與形成於基板W上面之複數槽電 連接。第5C圖及第7D圖顯示基板W上面貼著有導線15之狀 態。 如上所述,上述指部53之前端部設有吸引墊54及利用 加熱器57加熱之加熱片56。且,當利用上述吸引墊54吸附 17 201117388 保持導線15之上面時’上述加熱片56之下端面會接觸導線 15之上面。故’當導線15被上述第1、第2移載臂47、料之 吸引塾54吸附保持時’會自該時間點起利用上述加熱片56 加熱。 當導線15藉由上述加熱片56預熱後,利用加壓工具61 將導線15加壓加熱來使帶片28a熔融硬化時,加壓工具61之 熱會傳達至導線15而不易逸散,因此可透過導線15有效率 地加熱上述帶片28a。換言之,可在短時間内進行上述加壓 工具61致使之帶片28a之熔融硬化,因此可縮短導線丨5之連 接作業所需之作業時間。 當上述基板W藉由輸送機6搬送至上述連接部2之預定 位置時,該基板W可正確地定位於第9A、B圖所示之定位機 構65所預先設定之位置(即,由第j至第3導線供給部n〜 13拉出之導線15)。 再者,輸送機6搬送之基板W的周邊部容易呈朝下方變 低之狀態。換言之,中央部容易彎曲變形成朝上方凸出, 因此該變形可利用第10A圖、第10B圖所示之基板矯正機構 66墙正而平坦β 又’上述基板w在藉由上述定位機構65定位、且藉由 上述基板矯正機構66矯正彎曲之狀態下,如上所述連接導 線15。 上述定位機構65具有形成有凹部67之基準塊砧,而凹 部67係與位於在輸送機6上搬送之基板貨搬送方向前端側 的2個角部中的其中一角部卡合者。上述凹部67具有與X方 18 201117388 向、γ方向平行之側面。 上述基準塊68可在利用未圖示之汽缸朝上下方向、即 輸送機6上搬送之基板W不會接觸之下方退避的位置、以及 利用輸送機6搬送之基板W的角部接觸凹部67之内側面的 上升位置間,朝上下方向驅動。 上述基板W搬送至上述連接部2之預定位置時,上述基 準塊67會上升。此時,如第9Α圖所示,基板W之角部會在 不與上述基準塊68之凹部67之内側面接觸的位置停止。 當上述輸送機6進行之基板W之搬送停止而上述基準 塊68上升時’相對於與基板w之上述基準塊68之凹部67相 對向的角部’位於對角線上之角部會藉由第丨乂推動器71a 與第1Y推動器71b ’朝上述基準塊68推往第9A圖之箭頭所 示之X、Y方向。 其餘2個角部中,相對於上述基準塊68位於X方向之其 中—角部會利用第2X推動器72推往X方向,而另一角部則 利用第2Y推動器73推往Y方向。藉此,如第9B圖所示,基 板W在連接部2之輸送機6上,會以上述基準塊68之凹部67 為基準而定位於X、γ方向。 而,第1、第2X推動器71a、72與γ推動器71b、73之細 部雖未圖示,但與上述基準塊68相同,藉由未圖示之汽缸 等朝上下方向驅動,當基搬送至預定位置時會上升, 將該基板W如上所述地定位。 如第10A、B圖所示’上述基板橋正機構66具有矩形板 狀之上下可動構件75,該上下可動構件75係配設成與在連 19 201117388 接部2經上述定位機構65定位之基板w的中央部下方相對 向’且可藉由汽缸74朝上下方向驅動。 上述上下可動構件75之上面中央部設有吸附上述基板 w之下面中央部的蛇腹狀複數吸引墊,例如4個吸引墊% (僅圖示2個)。各吸引墊76連接於未圖示之吸引泵。 上述上下可動構件75之上面週邊部設有具平坦上面之 量規面77a的複數(例如4個)基準量規(gauge) 77 (僅圖 示2個)。基準量規77設置成可相對上述上下可動構件75調 整高度,並設定成當上述上下可動構件75藉由上述汽缸74 驅動而到達上升界限時,該量規面77a與輸送機6所搬送之 基板W的下面大致呈相同高度。 如第10A圖所示,上述上下可動構件75在上述基板…經 上述定位機構65定位時,係藉由上述汽缸74朝下降位置驅 動並待機。上述定位機構65進行之上述基板…之定位結束 後上述上下可動構件75會朝上升方向驅動,使上述吸引 墊76產生吸引力。藉此,吸引墊76會吸附基板w之下面中 央部份。 當吸引墊76吸附基板W之下面中央部份時,由於吸引 墊76為蛇腹狀,因此會因作用於吸引墊76之吸引力而朝軸 方向縮小。藉此,如第10B圖所示,基板w之中央部份會藉 由縮小之吸引塾76而朝下方拉伸變形。 基板W之中央部份朝下方之變形,係因其下面接觸基 準量規77之量規面77a而結束。藉此,已彎曲變形為凸狀之 基板w會被矯正成平坦之狀態。而,吸引墊76吸引基板… 20 201117388 之中央部的吸引力強度係設定為基板w之中央部不會朝下 方變形成凸狀。 如此一來,若以定位機構65將基板W定位,並以基板 橋正機構66矯正變形後,如上所述連接導線15,便可精確 地將導線15連接於基板w。 利用上述第1導線供給部11與第2導線供給部12,將導 線15已透過帶片28a連接於長度方向一端部與另一端部上 面之基板W ’由上述連接部2搬送至排出部3並排出。又, 根據基板W之規格’有時會以第3導線供給部13再將導線15 連接於長度方向中央部後,搬送至排出部35並排出。 第1圖中,顯示了將由設於連接部2之第3導線供給部13 供給之導線15 ’亦連接於基板W之X方向中間部的狀態。 換。之可將導線15以第8B圖所示之第2模式、或以第 8D圖所示之第4模式連接於基板W。 另一方面,如第8A圖或第8C圖所示之第1或第3模式, _越1度方向全長之長度來連接導線15時 ,係將由第1、 第2或第3導線供給部u、12、13-面貼著帶片28a-面拉出 導复5的長度,形成與沿著基板w之γ方向的寬度尺寸大 致相同的長度。此時,導線15之拉出位置為基板W之X方向 的導線供給位置8。 接著’以移载機構之第i移載臂47吸附沿著該導線i5之 l方向的—端部,並以第2移載臂48吸附另_端部後,使上 述=線15由導線供給位置S朝X方向移動而位於導線貼著位 上方接著,當已將第1、第2移載臂47、48朝Z方向 21 201117388 下方驅動而使導線15接近基板W之上面時,便利用加壓工 具61將與導線15貼著有帶片28a之下面對應之部分的上面 加壓加熱。 藉此’如第8A圖、第8C圖所示之第1、第3模式,可用 跨越基板w之寬度方向全長之長度來連接導線15。 如此一來’依據上述構成之導線連接裝置,針對供給 至供給部1且搬送定位於連接部2之基板W,可藉由第1至第 3導線供給部11〜13 ’將下面貼著有帶片28a之導線15以送 料失頭27朝基板w之上方拉出。 接著,當已利用第1、第2移載臂47、48來吸附保持已 朝基板w之上方拉出之導線15並利用切斷器25切斷時,可 一面以各移載臂47、48之吸引墊54保持上述導線15下面已 貼著帶片28a之處的上面,一面以加壓工具61加壓加熱來連 接於基板W。 故,由於可使導線15對基板w之連接作業自動化,因 此可謀求生產性提高或品質提高。且,由於以吸引墊54吸 附保持導線15,因此導線15不會產生位置偏差,而可精確 地連接於基板W。 在將帶片28a貼著於導線15前,藉由導線矯正機構18來 橋正由供給捲筒16放出之導線15之變形。 故,可將導線15在沒有彎曲之狀態下供給至帶貼著機 構31,因此可藉由該帶貼著機構31,將已切斷為預定長度 之帶片28a精確且確實地貼著於上述導線15之設定位置。 在將已切斷為預定長度之導線]5連接於已搬送至上述 22 201117388 連接部2之基板W前,將基板W以定位機構幻之基準塊64正 確地定位於χ、γ方向。接著,以基板矯正機構66,將上述 定位機構65所定位之基板W由臀曲成凸狀之狀態橋正為平 坦之狀態。 故’由於可在正確定位且沒有變形之狀態下,進行導 線15對基板W之連接,因此亦可藉此精確且確實地進行導 線15對基板W之連接。 使基板W之長方向位於與基板w搬送方向交又的方 向,將各導線供給部11〜13沿基板w搬送方向平行地配 置’將導線I5沿著基板W之長方向(與基板w之搬送方向 交又的方向)。且,對應各導線供給部u〜13,將構成加壓 機構之複數列加壓工具61沿著與基板w搬送方向交叉之方 向設置。 故,相較於將各導線供給部11〜丨3或上述加壓機構62 配置成與基板W之搬送方向平行之情形,可縮短沿著上述 基板W搬送方向之裝置全體之長度尺寸。藉此,可縮短將 導線15連接於基板w所需之搬送時間,因此可使生產性提 高。 由於使導線15對基板w之貼著方向與基板W搬送方向 乂又,且將各導線供給部u〜13及複數列加壓工具61配置 於與上述搬送方向交又之方向,因此可同時對基板W進行 複數條導線15之並列連接。 故’除了可謀求導線15之連接作業效率提高,由於裝 置全體之配置簡化,因此亦可使作業性提高。 23 201117388 第11A圖、第11B圖顯示本發明之其它實施形態。該實 施形態中,係在以一對帶貼著機構3丨將帶片28a (已將導線 性帶28切斷為預定長度者)貼著於導線15下面後,將利用 送料夾頭27間送之上述導線15的相鄰帶片28a間之部分,以 導線成形機構81成形為朝上方凸。 如第11A圖所示,上述導線成形機構81由汽缸82、—對 下模具83與一對上模具84構成,上述汽缸82配置於對應上 述導線15之部分的下方,上述_對下模具们係於藉由上述 汽缸82朝上下方向驅動之上面設置凸部83a,並以預定間隔 分開地配置於上述導線15之輸送方向,而上述一對上模^ 84則於下模具83之上方’包失上述導線15地相對向且下 面形成有對應上述凸部83a之凹部84a。 且,上述導線成形機構81係配置於上述帶貼著機構Μ 與=1126之間。設於衫模具83之—對凸部仏的間隔, 係°又定成與貼著於導線15之相鄰_對帶片28a之間隔對應 的間距。 一 虽已藉由上述帶貼著機構31貼著帶片28a之導線15利 用送料夾頭27間送而位於帶貼著機構31與定位器%之間 時上述下杈具83會藉由汽缸82朝上升方向驅動。藉此, 如第11B圖所不,導線15之相鄰帶片2如間的部分會因上述 下模具83之凸部83a與上述上模具84之凹部8如而形成彎曲 成凸狀之彎曲部15a。 將導線15連接於基板W時,導線15已貼著有帶片28a之 處會藉由加壓工具61 一面加熱一面朝基板w加壓。故,在 24 201117388 連接時1線15會熱膨服,而當在連接後溫度降低時會收 化,因此纽縮時料線15連接於基板w,會麟融硬化 之帶片28a施加應力。 准,如上所述,若於導線I5形成彎曲部15a,在導線I5 藉由加£工具61加熱並連接於基板%後,即使因溫度降低 而收縮亦可利用上述彎曲部15a來吸收其膨服或收縮。 故將導線15連接於基板|而炼融硬化之帶片28&處, 不易產生13導線15之膨脹或收縮造成之應力,因此可防止 導線15對基板W之連接狀態受損。 而,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將導線連接於基板時,係以 個別之加壓工具來分別加壓導線之貼著有帶片的部分,但 亦可利用以㈣料導权魏帶片龍㈣隔—體成形 複數加壓部職狀加壓體,將與導線之貼著魏數帶片處 對應之部分加壓加熱。 若使用上述構成之加壓體,相較於個別驅動複數加壓 體’可謀求構成之簡化。且,即使導線膨脹,亦可利用梳 狀部分之凹部來吸收彎曲。 而,上述實施形態中,並未對貼著於基板後之導線的 貼著狀態,例如剝離、捲起、彎曲等進行檢查,但亦可在 拍攝基板全雜識基板㈣或缺巧,同時檢查導線之剝 離 '捲起、彎曲等。 ’ 如此-來,若同時檢查基板狀態與導線貼著狀態,便 不需如個別檢查般使用複數相機,而可用—台_來進 行’因此可使構成簡化或易於處理拍攝訊號。 25 201117388 且,藉由同時檢查基板狀態與導線貼著狀態,可在檢 查程序防止不良品流通至下游側,因此可煤求生產性之^ 高或品質之提高。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依據本發明,可將已將黏著性熱ϋ性樹脂所構 成之導電性帶切斷為預定長度之帶片,將導線連接於已形 成於基板之複數槽的作業自動化,因此可謀求生產性或品 質之提高。 【圖式簡單説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❹中一實施形態之導線連接裝置 的概略構成之平面圖。 第2圖係導線供給裝置之側面圖。 第3Α圖係導線矯正機構之側面圖。 第3Β圖係導線矯正機構之平面圖。 第4Α圖係貼著於脫模帶之導電性帶形成有切斷線之狀 態的側面圖。 第犯圖係將形成有導電性帶切斷線之部分除去後之狀 態的側面圖。 第5Α圖係利用移載臂來吸附保持已切斷成預定長度之 導線之狀態的正面圖。 第5 Β圖係將移載臂所吸附保持導線利用加壓工具連接 於基板之狀態的正面圖。 第5C圖係連接有導線之基板的正面圖。 第6八圖係顯示將導線連接於基板時,由側邊觀看第1、 26 201117388 第2移載臂之動作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6 B圖係顯示由側邊觀看已保持切斷器所切斷之導線 的第2移載臂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6C圖係顯示吸附保持了導線之第1、第2移載臂朝接 近基板之下降方向驅動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6D圖係顯示導線貼著有帶片之部分於基板利用加壓 工具一面加熱一面加壓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 A圖係在導線供給位置由上方觀看第1移載臂吸附 了導線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B圖係由上方觀看第1移載臂已吸附導線並朝+Y方 向驅動而定位,且第2移載臂已吸附導線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C圖係由上方觀看吸附了導線之第2移載臂與第1移 載臂同樣地定位於導線貼著位置上方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7D圖係由上方觀看第1、第2移載臂所吸附保持之導 線貼著於基板之狀態的說明圖。 第8A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1模式之說明圖。 第8B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2模式之說明圖。 第8C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3模式之說明圖。 第8D圖係顯示連接於基板之導線的第4模式之說明圖。 第9A圖係顯示基板已搬送至對應定位機構之位置之狀 態的平面圖。 第9 B圖係顯示基板經上述定位機構定位後之狀態的平 面圖。 第10A圖係顯示基板已搬送至基板矯正機構之狀態的 27 201117388 側面圖。 第10B圖係顯示基板之彎曲經上述基板矯正機構矯正 後之狀態的側面圖。 第11A圖係顯示本發明其它實施形態之導線成形機構 的構成圖。 第11B圖係將已利用上述導線成形機構形成彎曲部之 導線連接於基板之狀態的側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供給部 25…切斷器 2…連接部 26···定位器 3…排出部 26a…保持構件 6…輸送機 26b…汽缸 11〜13…第1〜第3導線供給部 26c…可動構件 15…導線 27···送料夾頭 16…供給捲筒 28…導電性帶 16a···驅動源 28a…帶片 17…導引滾輪 28b…除去部 18…導線橋正機構 31…帶貼著機構 19…活動幸昆 32…供給捲筒 20…光感測器 33…脫模帶 21…第1矯正部 34a〜34c···第1至第3導引滾輪 22…第2矯正部 35…捲繞捲筒 23…水平滾輪 37…切斷機構 24…垂直滾輪 37a…切斷線 28 201117388 38…移除機構 65…定位機構 4l···貼著機構 66…基板矯正機構 42…汽缸 67···凹部 43…加壓體 68…基準塊 44…保持塊 71a···第IX推動器 45…相機 71b…第1Y推動器 47…第1移載臂 72…第2X推動器 48…第2移載臂 73…第2Y推動器 51…XYZ驅動源 74…汽缸 52…XZ驅動源 75…上下可動構件 53···指部 76…吸引塾 54…吸引塾 77…基準量規 55…片狀隔熱材 77a…量規面 56…加熱片 81…導線成形機構 57…加熱器 82…汽缸 61…加壓工具 83…下模具 62…加壓機構 83a…凸部 63…加熱器 84···上模具 64…支撐部 84a···凹部 29

Claims (1)

  1. 20111738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導線之連接裝置,係利用帶板狀之導線將形成於基 板之複數槽(cell)電連接者,其特徵在於包含: 搬送機構,係將形成有前述槽之面朝上來搬送前述 基板者; 前述導線之供給機構,係配置於與藉由該搬送機構 搬送並定位之前述基板的搬送方向交又之側邊者; 拉出機構,係由前述供給機構將前述導線沿著與前 述基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加以拉出者; 帶貼著機構,係以對應前述槽之間隔,將黏著性熱 固性樹脂所構成之導電性帶切斷為預定長度之複數帶片 後,貼著於藉由前述拉出機構自前述供給機構拉出之前 述導線的下面,且該導線之下面與前述基板之上面相對 向;及 加壓機構,係當已藉由前述帶貼著機構貼著有前述 π片之刖述導線,經前述拉出機構朝與前述基板搬送方 向父叉之方向上方拉出時,將前述導線之上面為貼著有 刖述π片的部分加壓加熱,並透過前述帶片將前述導線 連接於前述槽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線之連接裝置,其係設有導線 橋正機構,②機構係綠正前述拉出機構由前述供給機構 拉出之前述導線的變形者。 申"青專範圍第1項之導線之連接敦置,其係具有導線 成形機構’ a玄機構係於將前述導線貼著於前述基板之 30 201117388 前,使前述導線之以預定間隔貼著有前述帶片間的部分 朝上方彎曲成凸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線之連接裝置,其係設有判定 機構,該機構係拍攝前述帶貼著機構所貼著之前述導電 性片之帶片,並根據該拍攝來判斷前述帶片之貼著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線之連接裝置,其具有: 移載機構,係具有複數吸附部,該吸附部係將與藉 前述帶貼著機構於下面貼著帶片、且藉前述拉出機構拉 出之前述導線上面之對應相鄰之前述帶片間的部分加以 吸附保持者;及 切斷器,係將前述移載機構所吸附保持之前述導 線,切斷成要貼著於前述基板之長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導線之連接裝置,其中前述移載 機構係將複數指部設成梳齒狀,而前述指部係前端部設 有前述吸附部; 且,前述指部之前端部設有加熱器,該加熱器係於前 述吸附部已吸附前述導線時,將該導線之前述吸附部所吸 附之部位附近加熱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線之連接裝置,其係設有基板 矯正機構,該機構係在將前述導線貼著於已藉由前述搬 送機構搬送並定位之基板前,將該基板由下面朝下方吸 引來矯正已朝上方彎曲成凸狀之狀態。 8. —種導線之連接方法,係利用帶板狀導線將形成於基板 之複數槽電連接者,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31 201117388 將形成有前述槽之面朝上來搬送前述基板並定位; 由與已定位之前述基板之搬送方向交叉的側邊拉出 前述導線; 以對應前述槽之間隔,將黏著性熱固性樹脂所構成 之導電性帶切斷為預定長度之複數帶片後,貼著於已拉 出之前述導線之下面,且該導線之下面與前述基板之上 面相對向;及 當貼著有前述帶片之導線朝與前述基板搬送方向交 叉之方向上方拉出時,將前述導線之上面為貼著有前述 帶片的部分加壓加熱,並透過前述帶片將前述導線連接 於前述槽。 32
TW099117758A 2009-06-05 2010-06-02 Lead wir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lead wire connection method TW20111738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6325A JP5436055B2 (ja) 2009-06-05 2009-06-05 リード線の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7388A true TW201117388A (en) 2011-05-16

Family

ID=4329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7758A TW201117388A (en) 2009-06-05 2010-06-02 Lead wir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lead wire connec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36055B2 (zh)
TW (1) TW201117388A (zh)
WO (1) WO20101404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063A (zh) * 2018-06-19 2019-12-2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配线固定构造和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3560A (ja) * 1994-11-09 1996-05-28 Toshiba Corp 粘着性テープ片の貼着装置および貼着方法
WO1996017387A1 (en) * 1994-12-01 1996-06-06 Angewandte Solarenergie - Ase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solar cells
JP3311599B2 (ja) * 1996-09-17 2002-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リード線取付装置
JP4240587B2 (ja) * 1998-07-03 2009-03-18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タブリードのはんだ付け装置
JP4169403B2 (ja) * 1998-10-13 200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異方導電性シートの貼付方法及び装置
CN103360976B (zh) * 2006-04-26 2016-08-0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粘接带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TWI438916B (zh) * 2007-07-13 2014-05-21 Sanyo Electric Co 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063A (zh) * 2018-06-19 2019-12-27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配线固定构造和处理装置
CN110620063B (zh) * 2018-06-19 2023-01-13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配线固定构造和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0467A1 (ja) 2010-12-09
JP2010283217A (ja) 2010-12-16
JP5436055B2 (ja)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43862B2 (ja) 半導体セルのリード線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
JP4549432B2 (ja) 粘着テープ貼付装置及びテープ接続方法
JP4311522B2 (ja) 接着シート貼付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並びに半導体ウエハ処理方法
JP2011014880A5 (zh)
TW201203408A (en) FPD module assembling apparatus
JP6412442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
JP2012099576A (ja) 結晶系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および結晶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組立装置
JP5315273B2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JP5053347B2 (ja) 半導体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リード線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
KR102426175B1 (ko) 시트 첩부 장치 및 첩부 방법
TW201117388A (en) Lead wire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lead wire connection method
TW201205853A (en) Solar cell string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dhesive bonding device and adhesive bonding method
CN114871617B (zh) 一种汇流焊接机及汇流带焊接方法
JP2009233759A (ja) 打抜装置
KR101285698B1 (ko) 도전성 필름 부착 장치, 결정계 태양 전지 모듈 조립 장치 및 결정계 태양 전지 셀의 접속 방법
JP2012248638A (ja) 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CN110959218B (zh) 电极压接装置
JP5424976B2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KR101480099B1 (ko) 연성회로기판의 핫프레스용 쿠션시트 합지장치
TWI423458B (zh) 太陽能電池片的串焊方法
JP2013138067A (ja) 太陽電池セルの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組立装置
JP2005072078A (ja) テープ部材の貼着装置及び貼着方法
JP2012191073A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JP2012064871A (ja) 太陽電池用接続部材の接続方法および接続装置
JP2012182358A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及び組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