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7204A -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7204A
TW201117204A TW099117598A TW99117598A TW201117204A TW 201117204 A TW201117204 A TW 201117204A TW 099117598 A TW099117598 A TW 099117598A TW 99117598 A TW99117598 A TW 99117598A TW 201117204 A TW201117204 A TW 2011172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recording
reflected
optical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7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imihiro Saito
Norihiro Tanabe
Shiori Tashir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7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720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2Mirr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Description

20111720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拾取器及光碟裝置,係可適用於例 如使用光束來對記錄媒體記錄資訊,或使用光束而從該當 記錄資訊中再生出該當資訊的光碟裝置而爲理想者。 【先前技術】 先前,於光碟裝置中,係有CD (Compact Disc )、 DVD ( Digital Versatile Disc)及 Blu-ray Disc (註冊商標 、以下稱作BD )等,對光碟照射光束,藉由讀取該反射光 以進行資訊再生者,已經普及。 在所述之光碟裝置上,會將音樂內容或映像內容等之 各種內容、或電腦用的各種資料等之類的各種資訊,記錄 至光碟。尤其在近年來,因映像之高精細化及音樂之高音 質化等導致資訊量增大,且對1張光碟所記錄之內容數的 增加是有所需求,因此該當光碟的更加大容量化也被人們 所需求。 於是,利用如圖1所示的、在記錄層中使用螢光記錄 材料之體積型記錄媒體之光碟10的光碟裝置〗,正被硏究 « (參照非專利文獻1 )。 光碟裝置1,係具有伺服控制用的伺服光學系2、和資 訊之記錄或再生用的資訊光學系3。 光碟裝置1,係從伺服光學系2的伺服用雷射二極體4 射出波長約7 80 [nm]的雷射光所成之紅外線光束,透過分 201117204 束器5、中繼透鏡6、第1雙色鏡7、第2雙色鏡8、接物透鏡 9而照射至光碟10。 第1雙色鏡7係隨著光束之波長而穿透'率及反射率會有 所不同,亦即具有所謂的波長選擇性,會將紅外線光束以 幾乎100 [%]之比率予以反射,使其他波長之光束以幾乎 1 00[%]之比率而穿透》因此第1雙色鏡7,係將紅外線光束 予以反射。 又,第2雙色鏡8,係讓紅色光束及紅外線光束以幾乎 1〇〇[%]之比率而穿透,將其他波長之光束以幾乎100[%]予 以反射。因此第2雙色鏡8,係讓紅外線光束穿透。 光碟10,係具有:基板11、用來記錄資訊的記錄層12 、將光束予以反射的反射膜1 3。 記錄層12由螢光記錄材料所成,若被高光強度的光束 照射,則在焦點附近會引起光化學反應,而成爲容易發出 螢光之構造,藉此而形成了記錄標記。又,於記錄層12中 發生光化學反應的地點,係若被光束照射,則會產生與該 當照射之光束不同波長的光束。 接著,光碟裝置1係使從光碟10的反射膜13所反射的 反射光束,透過接物透鏡9、第2雙色鏡8、第1雙色鏡7、 中繼透鏡6而入射至分束器5。 分束器5係將反射光束的一部分予以反射,照射至伺 服用光偵測器1 4。伺服用光偵測器1 4係具有偵測領域,會 隨著所偵測到的光量而生成偵測訊號。 光碟裝置1係基於該當偵測訊號,以未圖示的致動器 -6- 201117204 使接物透鏡9移動,進行循軌控制及聚焦控制。 光碟裝置1係在記錄資訊之際,從資訊光學系2的雷射 二極體I5射出高光強度的波長約660 [nm]的紅色光束,透 過第1雙色鏡7'第2雙色鏡8、接物透鏡9而照射至光碟10 的記錄層1 1而形成記錄標記。 另一方面,光碟裝置1係在再生資訊之際,從資訊光 學系2的雷射二極體1 5射出比記錄之記還低之光強度的紅 色光束,透過第1雙色鏡7、第2雙色鏡8、接物透鏡9而將 紅色光束照射至光碟10的記錄層11。 記錄層1 1,係一旦對記錄標記照射光束,則會產生與 所照射之光束不同波長的再生光束。 光碟裝置1,係使再生光束,透過接物透鏡9而入射至 第2雙色鏡8。第2雙色鏡8’係將波長與紅色光束不同之再 生光束予以反射,藉由聚光透鏡16予以聚光而使其入射至 再生用光偵測器1 7。 光偵測器1 7係具有偵測領域,會隨著所偵測到的光量 而生成再生偵測訊號。 光碟裝置1係基於該當再生偵測訊號,而對再生偵測 訊號施行所定的解調處理或解碼處理等,以生成再生資訊 〇 如圖1所示,於光碟裝置1中係有別於資訊之記錄或再 生所需之資訊光學系3 ’具有用來進行聚焦控制等之伺服 控制所需的伺服光學系2。 另一方面’作爲光碟大容量化手法之一,還有像是圖 201117204 2所示,將藉由被接物透鏡21所聚光的光束而被作成記錄 標記的記錄層22,以中間層23將其夾住的構造而成的具有 多層記錄層的光碟20,亦被硏究。(參照非專利文獻2 ) 〇 光碟20中的記錄層22,係由光的折射率會因記錄用光 束之照射而改變的材料所構成,藉由記錄用光之光束之焦 點附近的折射率的改變,以形成記錄標記。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teradisc technology, [online]· mempile, i n c. [retrieved o n2 0 0 9 - 0 6 - 0 1 ].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 : http ://w w w . mempile. com/TeraDi sc2 . 2 6 1 2 6 4 E + 289284A2 + Technology/>. 〔非專利文獻 2 〕 Y. Kawata et. al,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data storage u si ngthree-dimensional optics," Optical Engineering, V〇1.40 ,2001, p.2247-2254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此種使用光碟20的光碟裝置中,也是和光碟 裝置1 (圖1 )同樣地,有別於資訊之記錄或再生所需之資 訊光學系,必須要有進行聚焦控制等之伺服控制所需之伺 服光學系。因此,使用光碟20的光碟裝置中,裝置的構成 會變得複雜。 -8- 201117204 本發明係考慮以上問題點而硏發,試圖提出一種,對 在記錄層使用螢光記錄材料的光碟,以簡易之構成就能進 行聚焦控制的光拾取器及光碟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所述問題’於本發明的光碟裝置中,係設置 有:光源,係用以射出光束;和接物透鏡,係使光束的焦 點對合於光碟,該光碟係具有:若從光源照射光束則會隨 著表示資訊之記錄標記的有無而產生異於光束之波長的再 生光束的螢光記錄材料所成之記錄層、和鄰接於該當記錄 層而反射光束用的反射部;和波長選擇元件,係將已被光 碟之反射部所反射的、和光束同等波長之反射光束,從再 生光束中分離出來;和反射光偵測器,係將已被波長選擇 元件所分離之反射光束加以受光,並生成位置偵測訊號; 和訊號處理部,基於位置偵測訊號,生成用來表示有關光 束之光軸方向的光束之焦點與記錄層之偏差的聚焦錯誤訊 號;和透鏡移動部,係基於聚焦錯誤訊號,使接物透鏡往 光碟遠近方向移動。 在該光碟裝置中,係基於從與射出用來再生光碟中所 被記錄之資訊之光束之光源相同的光源所出射的光束,來 進行聚焦控制。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基於從與射出用來再生光碟中所 -9- 201117204 被記錄之資訊之光束之光源相同的光源所出射的光束,來 進行聚焦控制。因此本發明係可實現,對在記錄層使用螢 光記錄材料的光碟,以簡易之構成就能進行聚焦控制的光 拾取器及光碟裝置。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 實施形態 2. 其他實施形態 < 1.實施形態> [1-1·光碟之構成] 首先,說明在本發明中作爲光資訊記錄媒體所使用的 光碟100 »如圖3 ( A )的外觀圖所示,光碟100係整體來看 是和先前的CD、DVD及BD同樣地被構成爲直徑約I20[mm] 的圓盤狀,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孔部1 00H。 又,光碟1 00係如圖3 ( B )的剖面圖所示,用來記錄 資訊的記錄層1 〇 1和作爲間隔物的中間層1 0 2是被交互重疊 ’然後以基板103及104將該當記錄層101及中間層1〇2從兩 面予以包夾而被構成》 基板1 03及1 04,係由例如聚碳酸酯或玻璃等材料所構 成,可使從任一面所入射的光往其相反面以高穿透率而透 過。又’基板103及104係具有某種程度的強度,負責保護 -10- 201117204 記錄層1 ο 1及中間層1 〇 2。 中間層1 0 2,係和基板1 0 3及1 0 4同樣地,可讓從一面 所入射的光往其相反面以高穿透率而透過。 記錄層1 〇 1 ’係若被高光強度的光束照射,則在焦點 附近會引起2光子吸收反應,而成爲容易發出螢光之構造 ,藉此而形成會記錄標記的螢光記錄材料,會對波長約 405[nm]的藍色光束發生反應。 記錄層1 0 1,係一旦對上記記錄標記照射藍色光束, 亦即藉由所謂的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而會產生 比該當藍色光束波長還長的再生光束。 又,光碟100,係在記錄層101與中間層102的交界面 亦即記錄層1 0 1之單面的基板1 03側,形成有作爲反射層的 反射膜105。反射膜1〇5係由不具波長選擇性的介電體多層 膜等所成,會將所照射的光束以例如1 [%]之比率而加以反 射。 又’反射膜1 05係形成有循軌伺服用之引導溝,具體 而言,是以和一般的BD-R( Recordable)碟片等同樣之凸 面(land )及凹軌(groove ),來形成了螺旋狀之軌跡( track )。該軌跡,係被賦予了對每一所定記錄單位呈一連 串序號的位址,可將記錄或再生資訊用的軌跡,藉由該當 位址而加以特定出來。 此外,在反射膜1 0 5 (亦即記錄層1 〇1與中間層1 0 2之 交界面),係亦可取代掉引導溝改爲形成凹坑等,或可將 引導溝與凹坑等加以組合形成。 -11 - 201117204 該反射膜105,係當從基板103側照射光束時,會將其 往該當基板103側反射。以下,將此時所被反射的光束, 稱作反射光束。 該反射光束係被想定爲,例如於光碟裝置中,對於目 標的軌跡(以下稱作目標軌跡),爲了使已被所定之接物 透鏡47所聚光之光束的焦點F對合於其上所需的接物透鏡 之位置控制(亦即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時,所被使用 〇 實際上,當對光碟1 〇〇記錄資訊時,藉由受到位置控 制的接物透鏡47來使藍色光束被聚光,例如對反射膜105C 的目標軌跡作合焦。 此時’當藍色光束是記錄處理時所使用之光強度的光 束L1的情況下’則在從反射膜105C對接物透鏡47遠離之方 向上所相鄰的記錄層101C內,係該當光束L1被聚光而達到 所定強度以上之部分(亦即焦點F周邊)會發生2光子吸收 反應,而形成記錄標記。 此處’於圖1所示的體積型記錄媒體的光碟10中,進 行伺服控制的紅外線光束的焦點係合焦於反射膜1 3,另一 方面’進行資訊之記錄或再生的紅色光束的焦點,係從紅 外線光束之焦點往光軸方向經過所定距離而合焦於記錄層 1 2內部。如此’於光碟丨〇中,伺服控制和資訊之記錄或再 生時的光束的焦點位置是有所不同。 對此’在光碟100中,對於各個記錄層101係鄰接有反 射膜1 05 ’ 一旦焦點對合於反射膜丨05,即可視爲焦點也對 -12- 201117204 合至該當反射膜105所鄰接之記錄層101。 另一方面,光碟100,係在資訊再生時,是和該當資 訊記錄時同樣地,該當接物透鏡47是受到位置控制,以使 得已被接物透鏡47所聚光之藍色光束的光束L1被合焦於反 射膜105C (亦即記錄層101C)的目標軌跡。 此時,在焦點F位置所記錄之記錄標記係爲容易產生 螢光之構造,產生波長比藍色光束還長的再生光束。 另一方面,若對未記錄有記錄標記的地點(亦即未記 錄部分)照射藍色光束的光束L1,則不會產生再生光束。 如此,光碟1 00,係當已記錄之資訊要被再生時,藉 由反射膜105而反射藍色光的光束L1而成爲反射光束L2, 從該當反射膜105所對應之記錄層1〇1的記錄標記,就會產 生出波長較光束L1還長的再生光束。 [1-2.光碟裝置之構成] 接著,說明支援上述光碟100的光碟裝置30。光碟裝 置3 0,係如圖4所示,是由控制部3 1來統籌控制其全體。 控制部31,係以未圖示之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爲中心所構成,從未圖示的R〇M ( Read Only Memory )中讀出基本程式或資訊記錄程式等之各種程式 ’將它們佈署在未圖不的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藉以進行資訊記錄處理等之各種處理。 例如控制部3 1 ’係在光碟1 〇〇已被裝塡之狀態下,從 未圖示之外部機器等接收了資訊記錄媒體、記錄資訊及記
-13- S 201117204 錄位址資訊等,則將驅動命令及記錄位址資訊供給至驅動 控制部32,並且還將記錄資訊供給至訊號處理部33。順便 —提,記錄位址資訊,係對光碟100的反射膜105所賦予的 位址當中,表示應要記錄下記錄資訊之位址用的資訊。 驅動控制部32,係依照驅動命令,而驅動控制著轉軸 馬達34,以使光碟1〇〇以所定之旋轉速度而旋轉。同時, 藉由驅動控制著螺紋馬達35,以使光拾取器36沿著移動軸 G而往光碟100的徑向(亦即內周方向或外周方向)的對應 於記錄位址資訊之位置移動。 訊號處理部3 3,係對所被供給之記錄資訊,施行所定 的編碼處理或調變處理等之各種訊號處理,以生成記錄訊 號,並將其供給至光拾取器36。 光拾取器3 6,係藉由基於驅動控制部3 2之控制來進行 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以使光束L 1的照射位置對合於光碟 1 〇〇的反射膜1 05中的記錄位址資訊所示之軌跡(目標軌跡 )。藉此’光拾取器3 6,係在該當反射膜1 〇5所對應之記 錄層〗〇1中’隨應於來自訊號處理部33的記錄訊號而記錄 下記錄標記。 又’控制部3 1,係例如一旦從外部機器(未圖示)接 收到資訊再生命令及表示該當記錄資訊之位址的再生位址 資訊’則對驅動控制部3 2供給驅動命令,並且將再生處理 命令供給至訊號處理部33。 驅動控制部3 2,係和資訊記錄時同樣地,驅動控制著 轉軸馬達34以使光碟1〇〇以所定旋轉速度進行旋轉,並且 14- 201117204 藉由驅動控制著螺紋馬達35以使光拾取器36往對應於再生 位址資訊之位置移動。 光拾取器3 6,係藉由基於驅動控制部3 2之控制來進行 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以使光束L 1的照射位置對合於光碟 1〇〇的反射膜105中的再生位址資訊所示之軌跡(亦即目標 軌跡),照射所定光量的光束L1。此時,光拾取器3 6,係 將從光碟100中的記錄層101之記錄標記所產生出來的再生 光束加以偵測,將相應於該光量之偵測訊號,供給至訊號 處理部3 3。 以下,將光碟裝置30進行記錄或再生之對象的記錄層 及該當記錄層所對應之反射膜(例如記錄層101C及反射膜 105C),總稱爲記錄對象層100T。 訊號處理部3 3,係對所被供給之測出訊號,施行所定 的解調處理或解碼處理等之各種訊號處理,以生成再生訊 號,並將該再生資訊供給至控制部3 1。相應於此,控制部 31將該再生資訊,送出至外部機器(未圖示)。 如此,光碟裝置3 0,係藉由控制部3 1來控制著光拾取 器36,以在光碟1〇〇的記錄對象層100T中的目標軌跡,記 錄下資訊,或從該當目標軌跡再生出資訊。 [1-3.光拾取器之構成] [1-3-1 _聚焦控制及循軌錯誤控制] 接著,說明圖5所示的光拾取器36之構成。又,記錄 對象層100T,係假設爲記錄層i〇ic及反射膜105C。 -15- 201117204 雷射二極體41係被設計成可出射波長約405[nm]的藍 色雷射光。實際上,雷射二極體4 1,係基於控制部3 1 (圖 4)的控制,發射出呈發散光的所定光量之光束L1,令其 入射至準直透鏡42。準直透鏡42,係將光束L1從發散光轉 換成平行光,令其入射至偏光分束器43。 偏光分束器43,係於反射穿透面43S上,以隨著光束 偏光方向而不同之比率,將該當光束予以反射或讓其穿透 。例如,反射穿透面43S,係讓p偏光的光束以約100[%]之 比率而穿透,將s偏光的光束以約1 〇〇[%]之比率而予以反 射。 實際上,偏光分束器43,係於反射穿透面43 S上讓p偏 光的光束L1直接通過,使其入射至雙色稜鏡44。 雙色稜鏡44的反射穿透面44S,係隨著光束之波長而 穿透率及反射率會有所不同,亦即具有所謂的波長選擇性 ,會讓藍色光束以約100 [%]之比率而穿透,並將其他波長 之光束以幾乎100 [%]之比率而予以反射。因此,雙色稜鏡 44,係於反射穿透面44S上讓光束L1穿透,使其入射至1/4 波長板4 5。 1/4波長板45,係將光束L1從直線偏光轉換成例如左 圓偏光,令其入射至中繼透鏡46。中繼透鏡46,係將光束 L1從平行光轉換成發散光,令其入射至接物透鏡47。 此處,中繼透鏡46,係藉由未圖示的致動器而可在光 束L1的光軸方向上移動》實際上,中繼透鏡4 6係基於控制 部31 (圖4)之控制而藉由致動器來移動,使出射之光束 -16- 201117204 L1的發散狀態有所變化。藉此,中繼透鏡46,係對該當光 束L1賦予了,與光束L1被聚光而到達光碟100之目標軌跡 之際所產生之球面像差呈相反特性的球面像差,而可將光 束L 1到達目標軌跡時的球面像差加以補正。 接物透鏡47,係將光束L1予以聚光,並朝向記錄對象 層100T進行照射。此時,光束L1係爲,如圖3所示,穿透 過基板103而其一部分是於記錄對象層100T的反射膜105C 中被反射而朝向與光束L1相反方向,其偏光方向是右圓偏 光的反射光束L2。 反射光束L2,係被接物透鏡47轉換成收束光後,透過 中繼透鏡46而入射至1/4波長板45。1/4波長板45,係將右 圓偏光的反射光束L2轉換成s偏光,令其入射至雙色稜鏡 44 ° 雙色稜鏡44,係於雙色棱鏡44S上,讓藍色光的反射 光束L2穿透,入射至偏光分束器43。偏光分束器43,係將 s偏光的反射光束L2予以反射,令其入射至聚光透鏡48。 聚光透鏡48,係將反射光束L2予以聚光,藉由柱面透 鏡4 9使其帶有非點像差,然後將該當反射光束L2照射至伺 服用光偵測器5 0。 於光拾取器3 6中,是以使得藉由接物透鏡4 7,光束L 1 係被聚光而往光碟100的記錄對象層100T照射時的合焦狀 態,是被反映在藉由聚光透鏡48使反射光束L2被聚光而照 射至伺服用光偵測器5 0時的合焦狀態的方式,來調整各種 光學零件的光學性位置。 •17- 201117204 又,接物透鏡47係藉由2軸致動器54(圖4),而可往 對光碟100接近方向或遠離方向亦即聚焦方向、和光碟100 的內周側方向或外周側方向亦即循軌方向之2軸方向作驅 動。 伺服用光偵測器5 0,係如圖6所示,在被反射光束L2 所照射的面上,具有被分割成格子狀的4個偵測領域50A、 50B、50C及50D。順便一提,箭頭al所示方向(圖中的縱 向)係對應於,光束L1照射至反射膜105(圖3)時的軌跡 之行走方向。 伺服用光偵測器50,係藉由偵測領域50A、50B、50C 及5 0D而將反射光束L2的一部分分別予以測出,隨應於此 時所測出之光量而分別生成位置偵測訊號SDA、SDB、 SDC及SDD,將它們往訊號處理部33 (圖4)送出》 訊號處理部3 3,係以所謂的非點像差法來進行聚焦控 制,依照以下所示的(1 )式而算出聚焦錯誤訊號SFE,並 將其供給至驅動控制部3 2。 【數1】 SFE = (SDA + SDC)- (SDB + SDD) ……(1) 該聚焦錯誤訊號SFE,係表示光束L1之焦點F與光碟 100之記錄對象層100T之光束L1在光軸方向上之偏差量。 此處,若光束L 1是從目標軌跡往聚焦方向焦點錯開而散焦 的情況下,則對伺服用光偵測器5 0照射之際的光點的形狀 -18- 201117204 ,係隨著散焦量而變化。 又,訊號處理部3 3 ’係以所謂的推挽法來進行循軌控 制,依照以下所示的(2 )式而算出循軌錯誤訊號STE ,並 將其供給至驅動控制部32。 【數2】 STE = (SDA + SDB)- (SDC + SDD) ……⑵ 該循軌錯誤訊號STE,係表示焦點F與光碟1〇〇的記錄 對象層100T上的目標軌跡在徑向上之偏差量。 驅動控制部32 ’係基於聚焦錯誤訊號SFE而生成聚焦 驅動訊號SFD ’將該當聚焦驅動訊號SFD供給至2軸致動器 5 4。藉此,驅動控制部3 2 ’係以使光束L 1合焦於光碟1 〇〇 之記錄對象層100T的方式,來將接物透鏡47進行回饋控制 (亦即聚焦控制)。 又’驅動控制部32,係基於循軌錯誤訊號STE而生成 循軌驅動訊號STD,將該當循軌驅動訊號STD供給至2軸致 動器54’藉此以使光束L1合焦於光碟1〇〇之記錄對象層 1 〇 0 T上的目標軌跡之方式,來將接物透鏡4 7進行回饋控制 (亦即循軌控制)。 如此’光拾取器36,係將光束L1照射至光碟100的記 錄對象層100T,將其反射光亦即反射光束L2的受光結果, 供給至訊號處理部3 3。相應於此,驅動控制部3 2,係以使 該當光束L1合焦於該當記錄對象層10 0T的目標軌跡之方式 -19- 201117204 ,來進行接物透鏡47的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 [1-3-2·對光碟的資訊記錄] 在對光碟1〇〇記錄資訊時,光碟裝置30的控制部31 ( 圖4),係如上述,從外部機器(未圖示)等接收了資訊 記錄命令、記錄資訊及記錄位址資訊等,則將驅動命令及 記錄位址資訊供給至驅動控制部3 2,並且還將記錄資訊供 給至訊號處理部3 3。 此時,驅動控制部32,係從光拾取器36的雷射二極體 41,令光強度低於記錄處理時的藍色光的光束L1,照射至 光碟1 00。又,驅動控制部32,係基於該反射光亦即反射 光束L2的偵測結果,來進行接物透鏡47的聚焦控制及循軌 控制(亦即位置控制),以令光束L1的焦點F追蹤著記錄 位址資訊所對應之目標軌跡。 接著,驅動控制部32,係從光拾取器36的雷射二極體 41,令高光強度的藍色光的光束L1射出。 光束L1,係透過準直透鏡42、偏光分束器43、雙色稜 鏡44、1/4波長板45、中繼透鏡46、接物透鏡47而合焦於 光碟100的目標軌跡》 如上述,在光碟1〇〇中,記錄對象層100T係將記錄層 1〇1、和該當記錄層所鄰接之反射膜105,視爲一體。因此 ,即使光束L1的焦點F合焦於反射膜105,仍會在該當反射 膜105所對應之記錄層101內,形成記錄標記。 此時,在記錄層1〇1內,係光束L1被聚光而達到所定 -20- 201117204 強度以上之部分(亦即焦點F周邊)會發生2光子吸收反應 ,而成爲容易產生螢光之構造,藉此而形成記錄標記。 順便一提,訊號處理部3 3 (圖4 ),係基於從外部機 器(未圖示)所供給之記錄資訊,而生成表示例如値「〇 」或「1」之二進位資料的記錄訊號。隨應於此,雷射二 極體4 1係被設計成,例如記錄訊號爲値「1」時則射出光 束L 1,記錄訊號爲値「0」時則不射出光束L 1。 如此,在光碟裝置3 0中,當記錄訊號爲値「1」時係 在光碟100的記錄層101內形成記錄標記,該當記錄訊號爲 値「〇」時則不形成該當記錄標記。 藉此,光碟裝置30,係可根據該當記錄標記的有無而 在焦點F的位置記錄下記錄訊號的値「1」或「0」,結果 而言,可將記錄資訊,記錄至光碟1〇〇的記錄層。 [1-3-3.從光碟的資訊再生] 從光碟1〇〇再生資訊時,光碟裝置30的控制部31 (圖4 ),係從光拾取器36的雷射二極體41,令藍色光的光束L1 ,照射至光碟100。 光束L1,係透過準直透鏡42、偏光分束器43、雙色稜 鏡44、1M波長板45、中繼透鏡46、接物透鏡47而合焦於 光碟1〇〇的目標軌跡》 控制部3 1,係基於已被反射層1 05所反射之藍色光的 反射光束L2的偵測結果,而藉由驅動控制部3 2來進行接物 透鏡4 7的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亦即位置控制)。 -21 - 201117204 又,此時,若在上記反射層105所對應之記錄層101的 目標軌跡上有形成記錄標記,則由於該當記錄標記係爲隨 應於所被照射之光束而容易產生螢光之構造,因此會產生 波長較光束L1還長的再生光束L3。 再生光束L3,係透過接物透鏡47、中繼透鏡46及1/4 波長板45而入射至雙色稜鏡44。 雙色稜鏡44的反射穿透面44 S係被設計成,會把藍光 以外之波長的光束,以幾乎100 [%]之比率加以反射。因此 ,雙色稜鏡44係於該當反射穿透面44S上將再生光束L3予 以反射,使其入射至聚光透鏡5 1。 聚光透鏡51,係將再生光束L3予以聚光,隔著針孔板 5 2而照射至再生用光偵測器53。 此處,針孔板52係具有孔部,再生光束L3的焦點位置 是被配置在該當孔部的內部,因此可讓該當再生光束L3直 接通過》 因此,針孔板52係會將例如從光碟100的基板103之表 面、或從異於目標軌跡之位置的記錄標記等所反射回來的 這類焦點不同的光(以下將其稱爲迷光LN),幾乎予以遮 斷。 在再生用光偵測器53中係設有偵測領域,藉由該當偵 測領域會偵測出再生光束L3,隨應於此時所測出之光量而 生成再生偵測訊號,將它們往訊號處理部33(圖4)送出 〇 因此光碟裝置30的控制部31,係從光碟100的記錄層 -22- 201117204 101內所被記錄之記錄標記,產生出與光束L1不同波長的 再生光束L3,藉由將其受光,就可偵測出記錄標記有被記 錄之事實。 此處’光碟裝置3 0,係在焦點F的位置、亦即目標軌 跡上沒有記錄標記被記錄的情況下,由於從該當焦點F的 位置不會產生再生光束L3,因此藉由光拾取器36,會生成 表示未接受該當再生光束L3的再生偵測訊號。 相應於此,訊號處理部33,係基於再生偵測訊號,將 是否有偵測到再生光束L3,辨識成爲「1」或「0」,基於 該辨識結果而生成再生資訊。 如此,在光碟裝置30中,當光碟100的記錄層101內的 焦點F之位置(目標軌跡)上有被形成記錄標記時則會接 受再生光束L3,當沒有該當記錄標記形成時則沒有接受再 生光束L3。 藉此,光碟裝置30,係可辨識在焦點F之位置是被記 錄値「1」或「〇」,結果而言,可將光碟100之記錄層101 中所被記錄之資訊予以再生。 [1·4.動作及效果] 於以上之構成中,光碟裝置3 0的控制部3 1,係從光碟 100中再生出資訊之際,從雷射二極體41令藍色光之光束 L1照射至該當光碟100的記錄對象層100Τ。 被記錄對象層100Τ中的反射膜105所反射,和光束L1 同樣波長的反射光束L2,係穿透過雙色稜鏡44,被偏光分 -23- 201117204 束器43反射而入射至伺服用光偵測器50。 控制部3 1,係基於該反射光亦即反射光束L2的偵測結 果,來進行接物透鏡38的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令光束L1 的焦點F追蹤著目標軌跡。 又,記錄對象層100T中的記錄層101上所被形成的記 錄標記,若被光束L1照射,則會產生波長比該當光束L1還 長的再生光束L3。 再生光束L3,係入射至雙色稜鏡44,藉由藍光以外之 波長的光束以幾乎100 [%]之比率反射的反射穿透面44S而 被反射,透過聚光透鏡5 1而入射至再生用光偵測器5 3。 光碟裝置30的訊號處理部33,係基於由再生用光偵測 器53所生成之再生偵測訊號,而生成再生資訊。 藉此,光碟裝置30係可將光量比反射光束L2微弱的再 生光束L3,從反射光束L2中分離,而將光碟1〇〇中所記錄 之資訊,以高精度進行再生。 又’於圖1所示的體積型記錄媒體的光碟10中,進行 伺服控制的反射膜1 3之位置,和進行資訊記錄的記錄層i 2 之位置’是彼此有距離。因此,光碟裝置1,係必須要使 光束的焦點分別對合於反射膜1 3和記錄層1 2。 因此’光碟裝置1係必須要使進行伺服控制的紅外線 光束、和進行資訊再生的紅色光束這2者的焦點,作某種 程度的隔離。 對此,在光碟100中,對於各個記錄層101係鄰接有反 射膜1 05 ’ 一旦光束的焦點對合於反射膜丨〇5,即可視爲該 -24- 201117204 當光束的焦點也對合於該當反射膜1 05所對應之記錄層1 0 ! 〇 因此,光碟裝置3 0,係只需將光束L 1的焦點F合焦於 記錄對象層105’就可進行伺服控制與資訊的再生。 藉此’在光碟裝置30中,就不需要因爲伺服控制與資 訊的再生時爲了對合焦點至不同位置而設置複數個雷射二 極體’可以簡易的構成就能進行伺服控制。 又’即使光碟100中沒有反射膜105,光碟裝置30係也 考慮從光碟100再生出資訊之際,基於從記錄層101所產生 的再生光束L3而進行聚焦控制。 然而’從螢光記錄材料所構成之記錄層101所產生的 再生光束L3中’若從目標軌跡往聚焦方向焦點錯開而散焦 的情況下,則對伺服用光偵測器5 0照射之際的光點的形狀 ’係不會隨著散焦量而變化。因此,光碟裝置30係有可能 無法穩定地進行聚焦控制。 相對於此’光碟裝置30係使用對伺服用光偵測器50照 射之際的光點之形狀是會隨著散焦量而變化的、被反射膜 1 〇5所反射至的反射光束L2,就可穩定地進行聚焦控制。 又,光拾取器36中的雙色稜鏡44係被配置成,早於偏 光分束器43先被再生光束L3所入射。此處,爲了和光拾取 器3 6比較,探討圖7所示的假想之光拾取器1 3 6。 光拾取器1 3 6係相較於光拾取器3 6,取代了偏光分束 器43、聚光透鏡4 8、柱面透鏡49及伺服用光偵測器5 0,而 改爲設有雙色稜鏡144、聚光透鏡151、針孔板152及再生 -25- 201117204 用光偵測器153 » 又,光拾取器1 3 6係相較於光拾取器3 6,取代了雙色 稜鏡4 4、聚光透鏡5 1、針孔板5 2及再生用光偵測器5 3,而 改爲設有偏光分束器143、聚光透鏡148、柱面透鏡149及 伺服用光偵測器150。 於光拾取器136中,進行伺服控制之際的從光碟100所 反射的反射光束L2,係透過接物透鏡47、中繼透鏡46及 1/4波長板45而入射至偏光分束器143。 偏光分束器143,係將s偏光的反射光束L2予以反射, 令其入射至聚光透鏡148。聚光透鏡148係將反射光束L2予 以聚光,透過柱面透鏡1 49而照射至伺服用光偵測器1 50 » 另一方面,於光拾取器136中,從光碟100再生資訊時 ,從光碟100所產生的再生光束L3,係透過接物透鏡47、 中繼透鏡46及1/4波長板45而入射至偏光分束器143。 再生光束L3,係不具有異於s偏光之反射光束L2的特 定偏光方向,係爲無偏光。因此,若再生光束L3入射至偏 光分束器1 43,則會隨著反射穿透面1 43 S的波長依存性, 其一部分會有被反射之可能性。 穿透過偏光分束器143的再生光束L3,係入射至雙色 稜鏡144 ◊雙色稜鏡144的反射穿透面144S係被設計成具有 波長選擇性,會把藍光以外之波長的光束,以幾乎1 〇〇[%] 之比率加以反射。因此,雙色稜鏡1 44係於該當反射穿透 面144S上將再生光束L3以約100[%]之比率加以反射,使其 入射至聚光透鏡1 5 1。 -26- 201117204 聚光透鏡1 5 2,係將再生光束L3予以聚光,隔著針孔 板152而照射至再生用光偵測器153。 另一方面,再生光束L3當中的未穿透偏光分束器】43 而被反射的部分,係入射至聚光透鏡148。聚光透鏡148係 將再生光束L3予以聚光,透過柱面透鏡1 49而照射至伺服 用光偵測器150。 因此,在光拾取器1 3 6中,在伺服用光偵測器1 50的偵 測領域會有再生光束L3照射,可能導致伺服控制不穩定。 又,於偏光分束器143中,若再生光束L3的部分或全 部被反射,則從光碟1 〇〇所產生之微弱光量亦即再生光束 L3當中,照射至再生用光偵測器1 53的再生光束L3的光量 就會減少。因此,光碟裝置3 0在將光碟1 00中所記錄之資 訊予以再生之際的精度,恐怕也會降低。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光拾取器3 6中,由於再 生光束L3是被雙色稜鏡44以約100[%]之比率而被反射,因 此只有反射光束L2會入射至偏光分束器43。 因此,伺服用光偵測器50,係可排除再生光束L3的入 射,可僅偵測出反射光束L2的光量。因此,光碟裝置30的 驅動控制部3 2,係可進行穩定的伺服控制。 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光拾取器36中,再生光束L3是 被雙色稜鏡44以約100 [%]之比率而被反射,而照射至再生 用光偵測器53。 因此,再生用光偵測器5 3,係可將微弱光量的再生光 束L3的幾乎全部光量,加以受光。因此,光碟裝置30的訊 -27- 201117204 號處理部33’係可將光碟loo中所記錄之資訊,高精度地 加以再生。 若依據以上構成’則光碟100係鄰接於由螢光記錄材 料所構成的記錄層101’而具有將光束加以反射的反射膜 105»光碟裝置30,係藉由具有波長選擇性的雙色稜鏡44 ’而將照射光束L1而被反射膜1〇5所反射的與光束L1同等 波長之反射光束L2、和從記錄層〗01所產生之再生光束L3 ’加以分離。接著,光碟裝置30,係使反射光束L2入射至 伺服用光偵測器5 0,使再生光束L3入射至再生用光偵測器 53。又,光碟裝置30,係基於反射光束L2的伺服用光偵測 器50所作的偵測結果,而進行接物透鏡47的聚焦控制。藉 此’光碟裝置30,係基於從與射出用來再生光碟1〇〇中所 被記錄之資訊之光束之雷射二極體相同的雷射二極體所出 射的光束,來進行聚焦控制。 < 2.其他實施形態>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光碟裝置3 0是對光 碟1〇〇記錄資訊,並且從該當光碟100再生資訊之情形。. 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光碟裝置30係亦可不對光碟 1〇〇進行記錄,只從光碟100中再生資訊。 又’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光拾取器36是對反 射光束L2與再生光束L3而使用不同的聚光透鏡之情形。 本發明係不限於此,亦可如圖8所示的光拾取器236, 對反射光束L2和再生光束L3是使用相同的聚光透鏡251。 -28- 201117204 於光拾取器23 6中,被偏光分束器243所反射的反射光 束L2及再生光束L3係被聚光透鏡251所聚光而入射至雙色 稜鏡244。 雙色稜鏡244的反射穿透面244S,係將藍色光波長之 光束以幾乎1 〇 0 [ % ]之比率加以反射,使藍色光以外波長之 光束以幾乎1 0 〇 [ % ]之比率而穿透。 因此,雙色稜鏡244,係於該當反射穿透面24M上’ 將藍色光的反射光束L2予以反射,藉由柱面透鏡249使其 帶有非點像差後,將該當反射光束L2照射至伺服用光偵測 器 250。 又,雙色稜鏡244,係於反射穿透面244S上,讓藍色 光以外之波長的再生光束L3穿透,隔著針孔板252而照射 至再生用光偵測器2 5 3。 藉此,光拾取器236,係相較於光拾取器36,可省略1 個聚光透鏡,因此可削減零件數。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在光碟1 00的記錄 層101與中間層102之交界面形成反射膜105,使所照射之 光束反射之情形。 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可在光碟1 0 0中省略掉反射膜 1 05,將記錄層1 0 1以折射率高於中間層1 02的材料加以構 成,藉由該當記錄層101和中間層1 02的折射率差異而使光 束反射。 重點是’只要光碟100是藉由,光束所合焦的記錄層 101、和從該當記錄層101往接物透鏡47接近方向所相鄰之 -29- 201117204 中間層1 02的交界面上的反射部,能把從外部照射的光束 L 1作某種程度的反射即可。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在光碟100的反射 膜105,使用無關波長而以幾乎一定之反射率將光束加以 反射的反射膜之情形》 本發明係不限於此,光碟100的反射膜105亦可具有各 種波長選擇性。此時,反射膜1 05係被構成爲,例如,將 405 [nm]的藍色雷射光的光束以1[%]之比率加以反射,讓 波長比405[nm]還長的光束約1〇〇[%]地穿透。 因此,光碟裝置3 0,係將從記錄層1 0 1所產生的波長 比藍色光長的微弱光量之再生光束L3,其一部分不必藉由 反射膜1 05而往基板1 04側反射,就可藉由再生用光偵測器 53而加以受光。因此,光碟裝置30,係可將光碟100中所 記錄之資訊,高精度地加以再生。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在光碟〗00的反射 膜105是將光束以1[%]之比率加以反射之情形。 本發明係不限於此,光碟100的反射膜105亦可具有各 種反射率。又,光碟100所具有的複數反射膜105,係亦可 分別具有不同的反射率。 但是,反射膜1 05的反射率越高,則從記錄層所產生 的再生光束L3就會越多被該當反射層往基板104側反射, 因此入射至再生用光偵測器53的再生光束L3的光量就越小 〇 因此,光碟裝置30,係若光碟100的反射膜的反射率 -30- 201117204 越大,則光碟1 00中所被記錄之資訊加以再生的精度就會 越低。 藉此,光碟100的反射膜105的反射率,係爲光碟裝置 3 〇能夠再生出光碟1 〇〇中所被記錄之資訊的某種程度之大 小,較爲理想。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光碟裝置30是從雷 射二極體41射出波長約40 5 [nm]之藍色雷射光之情形。 本發明係不限於此,雷射二極體4 1亦可射出各種波長 的光束。 此時’光碟裝置30係若從雷射二極體射出射出波長短 於4〇5[nm]之光束,則可使在光碟100中作成的記錄標記更 小(亦即解析度更高),可更高精度且將更多的資訊記錄 至光碟100。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將光碟1 00的記錄層 1 〇 1是以未形成記錄標記時則不產生再生光束L3、有形成 記錄標記時則容易產生再生光束L3的螢光記錄材料所構成 之情形。 本發明係不限於此,亦可用在未被記錄資訊時會產生 再生光束L3、若形成記錄標記而記錄資訊則不會發生再生 光束L3的螢光記錄材料,來構成記錄層1〇1。 此時’光碟裝置3 0係只要設計成,當未以再生用光偵 測器53接受到再生光束口時,就辨識爲記錄層ι〇1的目標 軌跡上被記錄了値「1」,當接受到再生光束L 3時,則辨 識爲記錄了値「0」即可》 -31 - 201117204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光碟100的記錄層 1 〇 1係由,若被高光強度的光束照射,則作爲光化學反應 是發生2光子吸收反應而形成會記錄標記的螢光記錄材料 所構成之情形》 本發明係不限於此,亦可由例如若被高光強度之光束 照射則吸收光而焦點附近的溫度上升、產生熱化學反應以 形成記錄標記的螢光記錄材料來構成。 重點是,光碟100的記錄層101,係藉由被高光強度之 光束L1照射就會發生各種反應而形成記錄標記,其後若被 較記錄標記形成之光強度爲低之光強度的光束L 1照射,則 會產生異於該當光束L1之波長的再生光束L3的此種螢光記 錄材料來加以構成即可。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藉由作爲光源的雷射 二極體41、作爲接物透鏡的接物透鏡47、作爲波長選擇元 件的雙色稜鏡44、作爲反射光偵測器的伺服用光偵測器50 來構成了作爲光拾取器的光拾取器3 6之情形。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亦可藉由其他各種電路構成所 成之光源、接物透鏡、波長選擇元件、反射光偵測器來構 成光拾取器。 甚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藉由作爲光源的雷射 二極體41、作爲接物透鏡的接物透鏡47、作爲波長選擇元 件的雙色稜鏡44、作爲反射光偵測器的伺服用光偵測器5 0 、作爲訊號處理部的訊號處理部3 3、作爲透鏡移動部的2 軸致動器54,來構成了作爲光碟裝置的光碟裝置30之情形 -32- 201117204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亦可藉由其他各種電路構成所 成之光源、接物透鏡、波長選擇元件、反射光偵測器、訊 號處理部、透鏡移動部來構成光碟裝置。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將映像或聲音或各種資料等資訊 ’記錄至光碟,或從該當光碟中再生出該當資訊的光碟裝 置上。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利用使用螢光記錄材料之光碟的光碟裝置之 構成的略線圖。 〔圖2〕具有多層記錄層之光碟之構成的略線圖。 〔圖3〕光碟之構成的略線圖。 〔圖4〕光碟裝置之全體構成的略線圖。 〔圖5〕光拾取器之構成(1 )的略線圖。 〔圖6〕光偵測器中的偵測領域之構成的略線圖。 〔圖7〕光拾取器之構成(2 )的略線圖。 〔圖8〕其他實施形態的光拾取器之構成的略線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30 :光碟裝置 2 :伺服光学系 -33- 201117204 3 :資訊光學系 4 :伺服用雷射二極體 5 :分束器 6、46 :中繼透鏡 7 :第1雙色鏡 8 :第2雙色鏡 9、 21、4 7 :接物透鏡 10、 20 、 100 :光碟 1 〇 〇 Η :孔部 11、 103、 104:基板 12、 22、 101:記錄層 1 3、1 0 5 :反射膜 1 4、5 0、1 5 0、2 5 0 :伺服用光偵測器 1 5 :記錄再生用雷射二極體 1 7、5 3、1 5 3、2 5 3 :再生用光偵測器 16、 48、 51、 148、 151、 251 :聚光透鏡 2 3、1 0 2 :中間層 103、 104 :基板 L1 :光束 L2 :反射光束 L3 :再生光束 F :焦點 3 1 :控制部 3 2 :驅動控制部 -34- 201117204 33 : 34 : 3 5 : 36、 4 1 ·· 42 : 43、 43 S 44、 45 : 49 ' 52、 54 : 訊號處理部 轉軸馬達 螺紋馬達 1 3 6、2 3 6 :光拾取器 雷射二極體 準直透鏡 143、 243 :偏光分束器 、44S ' 143 S ' 144S ' 243S、 144、 244:雙色稜鏡 W 4波長板 149、249:柱面透鏡 1 5 2、2 5 2 :針孔板 2軸致動器 244S :穿透反射膜 -35-

Claims (1)

  1. 20111720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拾取器,其特徵爲, 具有: 光源,係用以射出光束;和 接物透鏡,係使上記光束的焦點對合於光碟,該光碟 係具有:若從上記光源照射上記光束則會隨著表示資訊之 記錄標記的有無而產生異於上記光束之波長的再生光束的 螢光記錄材料所成之記錄層、和鄰接於該當記錄層而反射 上記光束用的反射部;和 波長選擇元件,係將已被上記光碟之上記反射部所反 射的、和上記光束同等波長之反射光束,從上記再生光束 中分離出來;和 反射光偵測器,係將已被上記波長選擇元件所分離之 上記反射光束加以受光,並生成位置偵測訊號; 藉由所定之訊號處理部,基於上記位置偵測訊號,生 成用來表示有關上記光束之光軸方向的上記光束之焦點與 上記記錄層之偏差的聚焦錯誤訊號: 藉由所定之透鏡移動部,基於上記聚焦錯誤訊號,使 上記接物透鏡往上記光碟遠近方向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 更具有:再生光偵測器,係將藉由上記波長選擇元件 而被從上記反射光束中所分離出來之上記再生光束予以受 光,而生成再生偵測訊號; -36- 201117204 藉由所定之訊號處理部,基於上記再生偵測訊號,而 將上記光碟中所記錄之資訊予以再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 上記光碟,係分別複數具有上記記錄層及相鄰於該當 記錄層之上記反射部: 上記接物透鏡,係對上記複數反射部其中之一的反射 部,對合上記光束的焦點; 上記波長選擇元件,係將上記一反射部所相鄰之上記 記錄層中所產生的上記再生光束,從已被上記一反射部所 反射之上記反射光束中,加以分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 上記光源,係射出所定強度以上的上記光束; 上記記錄層,係一旦被照射所定強度以上的上記光束 ,則使得上記再生光束之發生與否有所差異而形成上記記 錄標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 更具有· 偏光光學元件,係使上記光束與上記反射光束的偏光 方向所有差異;和 偏光選擇元件,係使上記光束及上記反射光束往相應 於偏光方向之光路而分別行進; -37- 201117204 上記接物透鏡,係將上記反射光束與上記再生光束, 返回至與上記光束同一之光路; 上記波長選擇元件,係將依照與上記光束同一之光路 而入射的上記反射光束,從上記再生光束中分離出來而導 往與上記光束同一之光路; 上記偏光選擇元件,係入射著,被上記波長選擇元件 從上記再生光束中分離出來而沿著與上記光束同一之光路 的上記反射光束,藉由上記光束與上記反射光束的偏光方 向之差異,而將上記反射光束導往異於上記光束之光路, 照射至上記反射光偵測器。 6. —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具有: 光源,係用以射出光束;和 接物透鏡,係使上記光束的焦點對合於光碟,該光碟 係具有:若從上記光源照射上記光束則會隨著表示資訊之 記錄標記的有無而產生異於上記光束之波長的再生光束的 螢光記錄材料所成之記錄層、和鄰接於該當記錄層而反射 上記光束用的反射部;和 波長選擇元件,係將已被上記光碟之上記反射部所反 射的、和上記光束同等波長之反射光束,從上記再生光束 中分離出來;和 反射光偵測器,係將已被上記波長選擇元件所分離之 上記反射光束加以受光,並生成位置偵測訊號;和 訊號處理部,基於上記位置偵測訊號,生成用來表示 有關上記光束之光軸方向的上記光束之焦點與上記記錄層 -38- 201117204 之偏差的聚焦錯誤訊號;和 透鏡移動部,係基於上記聚焦錯誤訊號,使上記接物 透鏡往上記光碟遠近方向移動。 39 -
TW099117598A 2009-06-22 2010-06-01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TW20111720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7836A JP2011003258A (ja) 2009-06-22 2009-06-22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7204A true TW201117204A (en) 2011-05-16

Family

ID=4274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7598A TW201117204A (en) 2009-06-22 2010-06-01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2062A1 (zh)
EP (1) EP2267704A1 (zh)
JP (1) JP2011003258A (zh)
KR (1) KR20100137367A (zh)
CN (1) CN101930766A (zh)
TW (1) TW20111720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301144B1 (no) * 1995-05-23 1997-09-15 Opticom As Optisk datalagring
AU5516598A (en) * 1996-12-05 1998-06-29 Omd Optical Memory Devices Ltd. Optical pickup for 3-d data storage reading from the multilayer fluorescent optical disk
JP2001522118A (ja) * 1997-11-05 2001-11-13 オーエムデイ・デバイシズ・エル・エル・シー 焦点誤差補正装置
EP1130585B1 (en) * 2000-02-28 2011-12-21 FUJIFILM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1325745A (ja) * 2000-05-16 2001-11-22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と、その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US7342869B2 (en) * 2002-07-08 2008-03-1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and optical-recording medium, including flying optical head features
KR20050057253A (ko) * 2002-09-06 2005-06-16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중 적층체 광 정보매체
US20070082293A1 (en) * 2003-11-14 2007-04-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producting a fluorescent optical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the apparatus and carrier thereof
US7903531B2 (en) * 2003-12-16 2011-03-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ilt of an optical disk, and an optical disk for tilt detection
JP4584265B2 (ja) * 2004-11-15 2010-11-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380641B2 (ja) * 2006-02-14 2009-1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の評価方法、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WO2008081319A2 (en) * 2006-12-29 2008-07-10 Mempile Inc. Control signal for 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data stor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37367A (ko) 2010-12-30
US20100322062A1 (en) 2010-12-23
EP2267704A1 (en) 2010-12-29
JP2011003258A (ja) 2011-01-06
CN101930766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794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US7916585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ocal position
US8107331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JP2008310848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光位置補正方法
JP2009008715A (ja)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光情報記憶媒体
TWI395214B (zh) A volume typ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an optical pickup device
TWI394153B (zh)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focusing control method
TWI419155B (zh) A disc device, an optical pickup, and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7929402B2 (en)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666234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US20090052312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1118995A (ja)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駆動装置、光記録媒体駆動方法
US20090003155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optical picku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915190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位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
TW201117204A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KR20100106223A (ko) 광 픽업 장치 및 대물 렌즈
JP200804111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光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
JP2008041230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JP200909917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43315A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信号検出方法
JP2011146092A (ja) 光学ドライブ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KR20070008277A (ko) 이종 광디스크용 광픽업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