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2928A -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2928A
TW201112928A TW99132465A TW99132465A TW201112928A TW 201112928 A TW201112928 A TW 201112928A TW 99132465 A TW99132465 A TW 99132465A TW 99132465 A TW99132465 A TW 99132465A TW 201112928 A TW201112928 A TW 2011129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electronic device
opening device
assembly
c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2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41588B (zh
Inventor
Hideo Katoh
Motoharu Yamashita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12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2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1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1588B/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20111292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筆記(note )型電腦、膝上(laptop ) 型電腦、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及車用導航裝 置等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及應用該開闔裝置的電子裝置。 【先前技術】 上述之電子裝置,一般來說,構成設有數字鍵或鍵盤 之裝置本體的第一殼體,與兼用為設有顯示裝置之蓋體的 第二殼體,係利用開闔裝置以可由相互疊合狀態上下方向 相對地開闔的方式連結。 該開闔裝置大部分,可稱為傾斜轉軸(tilt hinge),為 使第二殼體可相對於第一殻體在任意開闔角度保持停 止,係具有摩擦機構。該傾斜轉軸大部分,在第二殼體相 對於第一殼體閉闔時,由於不具有固定於閉闔狀態的功 能,因此會特別在第一殻體與第二殼體之間設置固定手 段。 該固定手段一般來說為,在第二殼體前端部的下側中 央,鎖扣片以往下突出方式設置,在第一殼體側設有與該 鎖扣片卡合之卡合元件等方式設置的物件。這也造成外觀 上的不美觀、設計時的制約以及成本提南等原因。因此’ 具有固定功能的開闔裝置也被開發中。具有固定功能的開 闔裝置,例如記載於日本國特開2005-16604號公開特許公 報,係為公知技術。 201112928 記载於該公開特許公報的開闔裝置係由,裝設於構成 裝置本體之第一殻體的組裝元件’聚設於該組裝元件之左 右側板間的支撐軸,裝設在該支撐軸可轉動的複數摩擦 片,支撐第二殼體可自由開闔同時装設在組裝元件並可自 由轉動與摩擦片#接觸面弹性摩擦接觸的轉軸桿所構 成。其中,在接觸面形成平坦部’同時在第二殼體為閉闔 狀態時’在轉軸桿形成與該接觸面之平垣部匹配的其他平 坦部。 下 士讀數變多,且構造變得複雜,具有造成製作 成本Φξ:馬的問題。 ΗΠ PM容】 身具提供一種元件數少、構成簡單、本 為解決上述課^低的電子|置的關裝置。 連結並使構成子裝㈣μ裝置’係 於該組裝元#人§叹體,一支撐元件相對 殼體;轉轴桿可轉動地組巢,以支務該第二 凸輪手段該咖件的轉動,包括一 動’及一彈性手段讯轴才干—側的該支撺元件一同轉 接,使該切元件與該凸輪手^件一側與該凸輪手段連 同時’本發明之轉動:同轉動。 件一起轉動,同時該凸輪;=段使―轴桿與該支樓元 又、該轉軸棹—體設置。 201112928 再者,本發明之該轉動控制手段使該轉軸椁與該支樓 元件—起轉動,同時該凸輪手段與該轉軸桿分別設置並裝 設為限制該轉軸桿的轉動。 再者,本發明之轉動控制手段係由設置於該支撐元件 一侧可與該支撐元件一同轉動的凸輪手段,以及設置於該 組裝元件一側與該凸輪手段連接的彈性手段所構成。 再者,本發明結合摩擦機構至該轉動控制手段。 再者,本發明之轉動控制手段係包括:一底座元件固 定於該組裝元件;一轉軸桿連接在設於該底座元件的彎曲 部’並可轉動的樞設於該組裝元件兩側板間,而一侧裝設 至該支撐元件的;一彈性手段壓接在設於該支撐元件凸輪 部’―側裝設至該底座元件的上端一側,呈板狀彈簧狀。 同時,本發明更具有套筒,具有彎曲凹部對應該底座 元件的彎曲部,並與該轉軸桿的凸輪部連接。 再者’本發明之轉軸桿軸方向的移動係被限制。 再者,本發明之彈性手段在略中央部的長軸方向設有 折曲部。 然後,本發明之電子裝置設置上述之開闔裝置於第一 殻體與第二殻體之間。 本發明因如上述的構成,由於元件數少、構成簡單’ 而可降低製作成本,可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毅體為閉閨 狀態時產生穩定的固定效果。 【實施方式】 201112928 本發明最佳實施例係由,裝設於第一殼體的組裝元 件,介由轉軸桿相對於組裝元件可轉動的裝設,並支撐第 二殼體的支撐元件,以及控制支撐元件之轉動的轉動控制 手段所構成。轉動控制手段則由,設置在前述轉軸桿一侧 的凸輪手段,以及在前述組裝元件一側與前述凸輪手段連 接設置的彈性手段所構成。其中,並具有前述支撐元件與 前述凸輪手段一同轉動之特徵的構成。再者,前述轉動控 制手段的構成為,當前述轉軸桿與前述支撐元件一同轉 動,前述凸輪手段為與前述轉軸桿不同元件的方式設置, 以限制轉軸桿的轉動。然而,本發明的實施態樣非以此為 限,尤其轉動控制手段可考慮後述的各種實施態樣。 以下,本發明雖以實施在電子裝置中之筆記型電腦的 情況來說明,然而可實施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係包含筆記型 電腦以外的膝上型電腦、PDA以及車用導航裝置等電子裝 置。 [實施例1] 請參照圖示,在圖1中,標號1所示例如為筆記型電 腦。筆記型電腦1具有數字鍵或鍵盤2a等設置於其上表面 的第一殼體2,以及下表面設置顯示裝置3a的第二殼體3。 第一殼體2與第二殼體3介由本發明之開闔裝置4、4,以 可上下方向相對開闔的方式連結。開闔裝置4、4原則上 可利用一對,因結構相同以下以一側為例作說明。但,一 對的開闔裝置中,僅一側利用本發明之開闔裝置,另一側 利用其他結構之開闔裝置的情形亦可。 201112928 .本發明之開闔裝置4係由,請特別參照圖4至圖7所 示’裝設至位於第一殻體2後部上端之組裝凹部2b内的 組裝元件5、裝設在位於第二殼體3後端部下表面之組裝 凹部3b内的支撐元件6、以可使支撐元件6相對於組裝元 件5轉動方式連結的轉軸桿7、裝設在位於第二殼體3後 端部下表面之組裝凹部3b内的支撐元件6、以可使支撐元 · 件6相對於組裝元件5轉動方式連結的轉轴桿7、相對於 ' 組裝兀件5,使支撐元件在第二殼體3相對於第一殼體2 閉閣狀態下,可產生固定的轉動控制手段8所構成。 _ 再進一步說明,組裝元件5,例如可對SUS材質金屬 片經由沖壓(press )加工沖壓成形,並由呈平面矩形狀的 底板5a ’以及由底板5a兩側部往上方彎折形成的兩侧板 5b、5b,以及由底板5a後端部往上方彎折形成的後板5c 所構成。並在底板5a設置有複數組裝孔5d、5d ’而在兩 側板5b、5b設置有共通軸心的連結孔5e、5e。再者,後 板5c兩側端部設有固定片5f、5f,固定片5f、5f的先端 插入固定設置在兩側板5b、5b的卡合溝5g、5g。 籲 支撐元件6,同樣可對sus材質金屬片經由沖壓加工· 成形,呈平面角(angle)型的簡單構成,並由側板6a,以 及由侧板6a外侧彎折形成的組裝板汕,以及設置在側板 6a的變形連結孔6c所構成。在组裝板6b上設有複數組裝 孔 6d、6d。 轉軸桿7,例如可對sus材質圓棒經由切削加工形 成,並由設置在一端部的凸緣部7a,以及接續凸緣部7a 8 201112928 §又置的大徑變形軸部7b,以及接續大徑變形轴部7b設置 的小徑變形軸部7C,以及設置在小徑變形軸部7c的端部’ 特別如圖2所示的鉚接部7d所構成。 轉動控制手段8係由摩擦機構9及吸入機構1〇所構 成。摩擦機構9係由摩擦墊片(纪⑷⑽丽⑹)u、墊片 12、彈性墊片13及轉軸桿7之小徑變形軸部7c的鉚接部 * 7d所構成。其中,轉轴桿7的大徑變形軸几插入設置於 摩擦墊片11中心部軸方向的變形插入孔jla,當摩擦墊片 籲 11以對轉軸桿7限制轉動的方式組裝時,摩擦墊片11介 於凸緣。卩7a及組裳元件5 一侧之侧板5b之間。轉軸桿7 的小徑變形軸7c插入設置於墊片12中心部軸方向的變形 插入孔12a ’當墊片12以對轉軸桿7限制轉動的方式組裝 時’塾片12設於支撑元件6的侧板6a的一側。轉軸桿7 的小徑變形軸7c插入設置於彈性墊片13中心部軸方向的 變形插入孔13a,彈性墊>} 13介於墊片12與支撐元件6 的側板6a之間。 • 吸入機構10係由凸輪手段14及彈性手段15所構成。 其中,凸輪手段14例如為SUM材質,並具有穿過中心部 軸方向的變形插入孔14a,以及越過中心部軸方向經由削 切形成的平坦凸輪部14b,轉軸桿7的大徑變形軸部7b插 入變形插入孔14a。彈性手段I5具有彈接部15b,彈接部 15b —端部15a插入固定設置於組裝元件5後板5c的組裝 部5h,而自由端側則使其成捲曲狀’且使彈接部15b滑接 於凸輪手段14的外周。再者,吸入機構10的結構,當第 201112928 ~ 、相對於第一殼體2開闔操作時,因彈性手段15 的彈接邛15b及凸輪手段14的彎曲外周14c之間為緊壓狀 態,在此亦為可產生摩擦力矩的構成。 J後,在摩擦機構9中,摩擦墊片η、凸輪手段14、 塾片12、彈性塾片13如上述方式配置後,經由轉軸桿7 的小徑變形軸部7c突出於支撐元件6侧板“的部分,以 預OL的鉚接力矩鉚接作為鉚接部%,摩擦墊片η的一側 部與組裝元件5側板5b之間,以及塾片12與另—側板5b 之間,會成為分別產生摩擦力矩的構成。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作用效果。 首先,如圖4所示,在筆記型電腦1的第二殼體3相 對於第一奴體2關閉為閉闔狀態時,藉由彈性手段μ的 彈接#⑽與凸輪手段14平坦的凸輪部14接觸,第二殻 體3係相對於第—殼體2在_狀態下固定。 接著’使用筆記型電腦!的使用者,將第二殼體3木 對於第-殼體2開啟,凸輪手段14與支撐元件6及轉與 =7 一同轉動。第二殼體3則經由吸入機構1()的凸輪年 =14的外周’使彈性手段15的彈接部⑽為了抵抗按壓 彈力而下麼,如圖4至圖7所示,由0度開啟至180度。 著關閉已開啟之第二殼體3時,進行通常的閉閨操作 '關閉’到達約5度的閉闔角度時,特別如圖5所示,由 :彈性手段15的彈接部15b開始與凸輪手段⑽坦的凸 接觸,第一殻體3係被急逮地吸入而關閉。在此 閉閨狀態下’特別如圖4所示,經由彈性手段15的彈接 201112928 部15b與平垣的凸輪部14b為緊接狀態,第二殼體3係相 對於第一殼體2在閉闔狀態下固定。此即為轉動控制手段 8的吸入機構1 〇所產生的功能。 接著’在開闔操作途中’轉動控制手段8之摩擦機構 9的摩擦墊片11與轉轴桿7—同轉動,並與組裝元件5 — 邊侧板5b之間產生摩擦力矩。再者,因彈性手段15的彈 接部15b與凸輪手段14的彎曲外周丨4c之間亦產生摩擦力
矩,在任意開闔角度下,第二殻體3都可相對於第一殻體 2保持靜止。 [實施例2] 圖8所示為本發明之開闔裴置的其他實施例。如圖所 示,本實施例2的開闔裝置20,轉動控制手段21的凸輪 手段22在中心部軸方向設有剖面為圓形的插入孔22a,在 外周部軸方向形成平坦的凸輪部22b。而設置在凸輪手段 22兩端部的卡止突起22c、22c則插入卡合於卡合孔2孔、 23c卡合孔23c、23c設置在支撐元件23上板23a下側的 兩側板23b、23b上的圓形連結孔23d、23d周圍。轉軸桿 ’凸緣部仏、大徑變形軸部24b、軸部、小徑 面為球棒f 形成。軸部24c的形狀為剖 件25則由底板25&,以及由底板仏 後部结t的兩侧板η、祝’以及由兩側板25b、⑽ 止於兩側板的後板25c,以及設置在兩侧板 構成=變形組裝孔说及小_形組裝孔25e所 杯24的大徑變形轴部地與小徑變形軸部24d 11 201112928 則插入卡止的組裝於大徑變形組裝孔2 5 d及小徑變形組裝 孔25e,以支撐元件23的圓形連結孔23d、23d可在轉轴 桿24的軸部24c上轉動的方式連結。然後,轉軸桿24的 軸部24c以可在凸輪手段22插入孔22a内轉動的方式插 入。其他彈性手段26的形狀與組裝手段係與實施例1相 同。再者,標號27為具有大徑變形插入孔27a的摩擦墊片, 標號28為具有小徑變形插入孔28a的墊片,標號29為具 有插入孔29a的彈性墊片。然後,凸輪手段22及彈性手段 26構成轉動控制手段21的吸入機構30,摩擦墊片27、墊 片28、彈性墊片29及轉軸桿24的鉚接部24e構成轉動控 制手段21的摩擦機構31等,與實施例1相同。 藉由如此的構成亦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在實施例2 的情況,轉轴桿24的軸部24c與凸輪手段22的插入孔22a 之間可藉由充填黏性潤滑油,而具有防震功能的優點。 [實施例3] 圖9所示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彈性手段其他實施 例。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開闔裝置38的彈性手段35, 其組裝底部35a利用組裝螺絲37固定於組裝元件36的底 板36a上,組裝元件36的後板可省略。其他構成與實施例 1相同。 藉由如此的實施方式亦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藉由如 此的構成,組裝元件36不需如實施例1需要設置後板。 在其他上述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之開闔裝置中,凸輪手 段可設置在支撐元件的側板,亦可與轉軸桿一體設置。再 12 201112928 者,支撐元件亦可如實施例2的支撐元件,具有上板 23a以及由上板23a兩側部折曲垂下的兩側板23b、23b。 [實施例4] 圖10至圖16所示為其他實施例。如圖所示,實施例 • 4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40係為,由底板41a以及底板41 a 兩侧部彎折立起的兩側板41b、41b所形成的組裝元件41, 以及具有在組裝元件41兩側板41b、41b之間容置固定處 $ 的長邊方向上,略呈半圓形之彎曲部42a,並為合成樹脂 製或铭等金屬製的底座元件42,以及嵌合在底座元件42 的彎曲部42a剖面略呈半圓形,例如為SUS等金屬製的套 筒43,以及插入並可對於設置於組裝元件41兩側板41b、 41b的軸承孔41c、41c轉動的轉軸桿44,以及以組裝螺絲 45、45固定在轉軸桿44 一側部,剖面呈一角度狀的支撐 元件46,以及以組裝螺絲47、47、47固定一侧於底座元 件42之一側上端部,並壓接在轉軸桿44上部侧,以彈簧 φ 用鋼形成之板狀彈簧的彈性手段48,以及防止轉軸桿44 脫落,例如由彈簧銷(spring pin )形成的脫落防止手段49 所構成^ 更進一步來說,組裝元件41例如組裝至第一殼體50 的一側,如SUS的金屬板沖壓加工製成。組裝元件41的 軸承孔41c、41c的外侧位置,設有各一對的補強部41d、 41d、41d、41d ° 底座元件4 2在彎曲部4 2 a的兩上端侧緣設有上侧段部 42b、42b,彎曲部42a的兩側部則設有兩端側凹部42c、 13 201112928 42c。兩端側凹部42c、42c在底座元件42嵌入組裝元件 41兩側板41b、41b之間時,導引設置在兩側板41b、41b 之轴承孔41c、41c外側的補強部41d、41d、41d、41d, 可扮演防止底座元件42位置偏移的角色。在底座元件42 的底面更可設有凹部42d’以讓組裝元件41的底板41a進 入0 套筒43例如為SUS的金屬板沖壓加工作成,設在彎 曲凹部43a兩端邊緣的折曲片43b、43b嵌入底座元件42 的上端侧段部42b、42b ’以使底座元件42的上表面成為 一完整的表面。 轉轴桿44係由’設在一側端部的凸緣部44a,以及削 除包含凸緣部44a的外周緣一部分而成的平坦部所形成的 凸輪部44b,以及設於凸輪部44b終端部的組裝孔44c,以 及由凸輪部44b連續設置之平坦部所形成的組裝部44d所 構成。當轉轴桿44樞設於轴承孔4ic、41c時,經由插入 凸緣部44a與組裝孔44c的彈簧銷所形成的脫落防止手段 =,轉軸桿44在轴方向上的移動被限制,並與套筒43的 彎曲凹部43a滑接。 支撐兀件46介由設置於上表面側第一組裝板部46a 的組裝孔46b、46b,經由組裝螺絲45、45鎖合在設於轉 軸桿44之組裝部44d的母螺絲部44e、44e,支撐元件46 、'且裳至轉軸桿44。而介由圖未表示的組裝螺絲組裝至’設 置在由第一組裝板部46a彎折垂下的第二組裝板部46c上 的組裝孔46d、46d ’支撐元件仏可組裝至第二殼體51。 201112928 a由板狀彈膂形成的彈性手段48在略中央部具有折曲 二广’組裝螺絲47、47、47藉由設置在彈性手段48 一 ^的組裝孔他、儀、働,鎖固至設置於底座元件Μ ===的母螺絲部42e、仏、似,彈性手段48藉此 :=70件42的一側部’彈性手段48的下表面側並 壓接於轉軸桿44的外周緣。 因^關於實施例4之開閨裝置4〇,如圖12所示, ㈣番如絲Γ 關閉為閉闔狀態時,因閉 閨裝置40轉軸桿44的凸輪部44b壓接 下表面,第二殼體51即使受到開啟方向的力也不易開啟 可維持在關狀S。 勿闻 接著’第二殻體51相對於第一殻體50開啟時,推動 第-喊體51的前側往上方以圖中逆時鐘方向·,第二 殻體51介由一同轉動之開闔护 ]闺裝置40的轉軸桿44來抵抗 彈性手段48的按壓力以產生轅叙 ^ ^ 生轉動’而如圖13所示開啟。 再者,將第二殼體51分π* , 在逆時鐘方向轉動,第二殼體 51與轉軸桿44 一同如圖μ至圖 主圖16所不開啟,並在180 度的開啟角度停止。此時’轉轴桿44的凸輪部桃如圖 16所示係成為面向下側的狀態。將開啟的第二殼體51以 順時鐘方向轉動,會相對於第—般體5〇閉闔。在到達閉 闔角度之前,凸輪部44b與彈性手段48之間會產生吸入 作用而_,G度時轉轴桿44的凸輪部m會壓接於彈性 手段48的下表面,而穩定的維持於閉閣狀態。、 藉此,實施例4之電子裝置的閉閨裝置40藉由較少 15 201112928 元件數的簡單構成,可使第二殼體51相對於第一殼體% 位於閉闔位置時維持穩定的閉閨狀態。且 定手段的情況下,第二殼體51相對於第一殼體5〇紳意 開閨角度下’經由Μ接於轉轴桿4 4的彈性手段4 8而可穩 定的保持停止。 ^ 此時的摩擦力矩產生於,轉轴桿44的外周盥彈性手 段牦之間,以及轉軸桿44的外周與套筒43之間、。再者, ㈣43亦可省略’但糾用套筒^可較易產生摩擦力 ’且可避免因磨耗而造成摩擦力矩隨時間變化的問題。 再者’實施例4之電子裝置的閉闔裝置4〇產生摩擦 矩的手段,亦可利用在轉軸桿44與組裝元件Μ之侧板 、仙間設置習知的傾斜機構。再者,彈料與 環或卡止環代#。又,由板狀彈簧形成的彈性 ^性手平坦狀’但#第二殼體51 _時,轉軸桿 术防止再者,彈性手 在實施例中為-片’具有複數片亦可。更進 段Μ可藉由板狀彈簧的片數、厚度、材質的變更’, 來增減調整轉軸桿44的摩擦力矩。 製作因如上述的構成’作為元件數少、構成簡單、 子料筆記㈣腦乃至各種電 置。相第-殼體與第二殼體並具固定功能的開閨裝 201112928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應用本發明之開闔裝置之電子裝置的斜視圖; 圖2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斜視圖; 圖3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4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剖面圖; 圖5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 圖6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 圖7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 圖8為顯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其他實施例的分解斜视 圖; 圖9為顯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其他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〇為顯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其他實施例的斜視圖; 圖11為圖10所示之開闔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12為圖1〇所示之開闔裝置的侧剖面圖; 圖13為圖1〇所示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 圖14為圖1〇所示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 圖15為圖10所示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以 及 圖16為圖10所示之開闔裝置的使用狀態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筆記型電腦 2、50 :第一殼體 2a :鍵盤 17 201112928 2b、3b :組裝凹部 3、 51 :第二殼體4 3a :顯示裝置 4、 20、38、40 :開闔裝置 5、 25、36、41 :組裝元件 5a、25a、41a :底板 5b、6a、23b、25b、41b :側板 5c、25c :後板 5d、6d、44c、46b、46d、48b :組裝孔 5e :連結孔 5f:固定片 5g :卡合溝 5h :組裝部 6、 23、46 :支撐元件 6b :組裝板 6c :變形連結孔 7 ' 24、44 :轉轴桿 7a、24a、44a :凸緣部 7b、24b :大徑變形軸部 7c、24d :小徑變形軸部 7d、24e :鉚接部 8、 21 :轉動控制手段 9、 31 :摩擦機構 10 :吸入機構 201112928 11、 27 :摩擦墊片 11a、12a、13a、14a:變形插入孔 12、 28 :墊片 13、 29 :彈性墊片 14、 22 :凸輪手段 14b、22b、44b :凸輪部 14c :彎曲外周 15、 26、35、48 :彈性手段 15a :端部 15b :彈接部 22a :插入孔 22c :卡止突起 23a :上板 23c :卡合孔 23d :圓形連結孔 24c :軸部 25d :大徑變形組裝孔 25e :小徑變形組裝孔 27a :大徑變形插入孔 30 :吸入機構 37、45、47 :組裝螺絲 41c :軸承孔 41d :補強部 42 :底座元件 19 201112928 42a :彎曲部 42b :上側段部 42c :端側凹部 42d :凹部 43 :套筒 43a :彎曲凹部 44e :母螺絲部 46a :第一組裝板部 46c :第二組裝板部 48a :折曲部 49 :脫落防止手段

Claims (1)

  1. 20111292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係連結並使構成電子裝置 的一第二殼體可相對於一第一殼體轉動,包括: 一組裝元件,裝設至該第一殼體; 一支撐元件,相對於該組裝元件介由一轉軸桿可轉 動地組裝,以支撐該第二殼體;以及 一轉動控制手段,控制該支撐元件的轉動,包括: 一凸輪手段,與設置於該轉軸桿一側的該支撐元 Φ 件一同轉動,及 一彈性手段,設置於該組裝元件一側與該凸輪手 段連接,使該支撐元件與該凸輪手段一同轉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其中該轉動控制手段使該轉軸桿與該支撐元件一起轉 動,同時該凸輪手段與該轉軸桿一體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其中該轉動控制手段使該轉軸桿與該支撐元件一起轉 ^ 動,同時該凸輪手段與該轉軸桿分別設置並裝設為限 制該轉軸桿的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 其中該轉動控制手段係由設置於該支撐元件一側可與 該支撐元件一同轉動的一凸輪手段,以及設置於該組 裝元件一側與該凸輪手段連接的一彈性手段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其中結合摩擦機構至該轉動控制手段。 21 201112928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其中該轉動控制手段係包括: 一底座元件,固定於該組裝元件; 一轉軸桿,連接在設於該底座元件的彎曲部,並可 轉動的樞設於該組裝元件兩側板間,而一側裝設至 該支撐元件的;以及 一彈性手段,壓接設於該轉軸桿的一凸輪部,一側 裝設至該底座元件的上端一側,呈板狀彈簧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更具有套筒,其具有彎曲凹部於該底座元件的彎曲 部,並與該轉轴桿的凸輪部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其中該轉轴桿軸方向的移動係被限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 其中該彈性手段在略中央部的長邊方向設有折曲部。 10、 一種電子裝置,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任一 項所述之開闔裝置,其設置於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 體之間。 22
TW99132465A 2009-09-25 2010-09-24 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41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0824 2009-09-25
JP2010195011A JP5889522B2 (ja) 2009-09-25 2010-08-31 電子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928A true TW201112928A (en) 2011-04-01
TWI441588B TWI441588B (zh) 2014-06-11

Family

ID=4410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2465A TWI441588B (zh) 2009-09-25 2010-09-24 電子裝置的開闔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89522B2 (zh)
TW (1) TWI441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9011B2 (ja) * 2013-11-20 2018-08-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6819998B2 (ja) * 2016-10-31 2021-01-2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扉体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扉体開閉装置を備えた各種キャビネ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0875A (ja) * 1993-04-27 1994-11-04 Toshiba Corp ヒンジ装置
JP3139614B2 (ja) * 1996-07-02 2001-03-05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リッドの開閉構造
JP2006189135A (ja) * 2005-01-07 2006-07-20 Nhk Spring Co Ltd ヒン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89637A (ja) 2011-05-06
JP5889522B2 (ja) 2016-03-22
TWI441588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319856A (ja) 開閉体の開閉装置
KR20000047441A (ko) 힌지 장치
TWI400397B (zh)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JPWO2004027274A1 (ja) ヒンジ装置
US20130127318A1 (en) Clamshell device
TWI526145B (zh) 電子裝置及其雙軸鉸鏈
US20090217486A1 (e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2159095A5 (zh)
TW201112928A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20033A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US2011010298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397225B2 (ja) ヒンジ装置
KR101253832B1 (ko) 전자기기의 개폐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2010510444A (ja) バネ力が加えられたヒンジ機構
CN112214068A (zh) 连动机构及电子装置
TW200525569A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US1180923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integrated support
JP6497771B2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JP5598776B2 (ja) ヒンジ装置
JPH0658231U (ja) ヒンジ機構
JP4424126B2 (ja)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JP2016037979A (ja) チルト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チルトヒンジを用いたノートパソコン
JP6061460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415913B2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2003184858A (ja) ヒン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