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0397B -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0397B
TWI400397B TW98133237A TW98133237A TWI400397B TW I400397 B TWI400397 B TW I400397B TW 98133237 A TW98133237 A TW 98133237A TW 98133237 A TW98133237 A TW 98133237A TW I400397 B TWI400397 B TW I4003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am
port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3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4988A (en
Inventor
Taichi Nishihara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14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4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3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本發明應用於例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微型電腦等可攜式電子設備所具有的開闔裝置,以及具有該開闔裝置的可攜式電子設備。
在可攜式電子設備中,例如行動電話,具有上表面設有按鍵部及麥克風等的第一殼體,以及上表面設有顯示部及擴音器等的第二殼體,而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互相重疊。行動電話並可具有第二殼體覆蓋第一殼體的閉闔狀態,以及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滑動,以露出第一殼體上表面的開啟狀態。如上所述,具有開闔裝置的電子產品在市面上普遍可見。而上述的開闔裝置,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係為習知技術。
【專利文獻1】特開2003-125052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開闔裝置為,第二殼體的下表面連接有滑動殼,滑動殼由滑動蓋與止動板互相重疊固定形成。第一殼體的上表面連接有滑塊部,滑塊部可滑動的容置在滑動殼內。因此,第二殼體可以相對於第一殼體滑動開闔。
然而,第二殼體係相對於第一殼體平行地以前後方向滑動開啟,在可攜式電子設備是行動電話的情況下’因行動電話可以用手握持使用,所以不會產生使用上的問題。但,除了行動電話以外的可攜式電子設備,若利用上述結構,使用起來並不方便。換言之,在開啟狀態時,因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兩者的位置略呈平行,當可攜式電子設備例如放在桌面上使用時,因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呈平行的狀態,第二殼體顯示部顯示的文字及畫面使用者不易觀看,因此易產生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為避免上述問題,也有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以垂直方向開闔的方法。從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閉闔時的0度到例如120度的開啟狀態,因必須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的重量平衡,所以結構易缺乏穩定性。在這種結構下若配合滑動方式開啟,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立設的構造,會因第二殼體立起時的轉動支點向第一殼體的前側移動,而可略為改善穩定性不足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以前後方向滑動開闔,且在開啟狀態第二殼體可以相對立設在第一殼體之結構造簡單的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開闔裝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設備,可攜式電子設備具有上表面設有按鍵部之一第一殼體與上表面設有顯示部之一第二殼體,第二殼體從與第一殼體互相疊合的狀態,前後方向滑動進行開闔以覆蓋或露出第一殼體上表面,當滑動操作完成時,第二殼體會保持立設在第一殼體上,開闔裝置包括一傾斜機構及一滑動機構。傾斜機構具有一組連接組件、一組支撐組件及一組轉動控制組件。傾斜機構藉由該等連接組件,以一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一殼體一側。該等支撐組件分別對應連接在各連接組件,並分別介由一樞軸栓使各該支撐組件轉動。該等轉動控制組件分別連接在各支撐組件及各連接組件之間。滑動機構具有一組滑軌組件及一組滑塊部。該等滑軌組件分別對應各支撐組件連接在第二殼體的側邊,且各滑軌組件為單一構件形式。該等滑塊部連接在各支撐組件,與各滑軌組件接合而為可滑動的。其中,滑動機構的各滑軌組件係由一殼狀軌道部本體構成,軌道部本體由一止動板及一滑動蓋互相疊合形成,各滑塊部係由各滑軌組件的導溝、一導引件及一滑塊構成,導溝沿滑動蓋的長軸方向設置在滑動蓋,導引件連接在傾斜機構之各支撐組件並嵌入導溝且為可滑動的,滑塊連接在導引件,且可滑動地容置在軌道部本體內。
如上述結構,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滑動以及立起的操作不需複雜的構成,因此可以大幅的降低成本,並能使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滑動操作可更平穩地進行。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轉動控制組件係由一摩擦轉矩產生組件及一卡掣擋止組件構成,其中卡掣擋止組件由一凸輪部、一凸輪板及一彈性件構成,凸輪部設置於連接組件的一側板,凸輪板隨樞軸栓轉動,且與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彈性件使凸輪板之凸輪與側板之凸輪部緊密接觸。
如上述結構,利用簡單的構成,藉由卡掣擋止組件可以發揮穩定的卡掣擋止功能。
再者,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卡掣擋止組件係具有一組凸輪部及一組凸輪板,該等凸輪部分別設置於連接組件的二側板,該等凸輪板隨樞軸栓轉動,且分別與該等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彈性件使該等凸輪板之該等凸輪與該等側板之該等凸輪部緊密接觸。
如上述結構,藉由增加更多的摩擦面,可使卡掣擋止組件在小尺寸時仍可發揮穩定的卡掣擋止功能,且可增加結構強度及耐久度。
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組件之側板上的凸輪部與凸輪板之凸輪係為凹部與凸部或凸部與凹部的組合。
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摩擦轉矩產生組件係為一摩擦墊圈並與樞軸栓連接,以使卡掣擋止組件與連接組件的側板緊密接觸。
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彈性件係為一壓縮彈簧。
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等支撐組件或該等滑塊部係藉由一連結板互相連接。
又,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殼體後側上表面設置有一凹溝,以配合第二殼體立起後的前側端部。
再者,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係利用如上述之開闔裝置作為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的開闔裝置。
承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開闔裝置係在第一殼體設置 由傾斜樞軸部所構成的傾斜機構,而滑塊部設置在傾斜機構之傾斜樞軸部的支撐組件一側,並與連接在第二殼體的滑軌組件接合。因此,藉由簡單的結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相對的以前後方向滑動開闔。而在開啟狀態時,第二殼體可相對立設在第一殼體。藉此,當使用者將第一殼體放置在桌面上,以使用可攜式電子設備時,使用者可前後方向滑動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以成為開啟狀態,且使用者操作第一殼體之按鍵部時,第一殼體可穩定的放置在桌上,使用者並可輕易地觀看第二殼體顯示部顯示的文字及畫面。
以下,本發明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以微型電腦為例作說明,但本發明之開闔裝置可應用的可攜式電子設備非以此為限,本發明之開闔裝置亦可應用於例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等可攜式電子設備。
第一實施例
如圖1A至圖1C所示為具有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一種微型電腦A。微型電腦A(以下亦稱為可攜式電子設備A)由上表面設有按鍵部1a的第一殼體1,與上表面設有顯示部2a的第二殼體2構成。如圖1A所示,未使用時第二殼體2覆蓋在第一殼體1上表面,此狀態稱為閉闔狀態。如圖1B所示,當第一殼體1與第二殼體2相對的以前後方向平行滑動,可使第一殼體1的按鍵部1a露出以進行操 作,此狀態稱為開啟狀態。接著,如圖1C所示,第二殼體2可相對於第一殼體1以約60度的角度站立起來,以讓使用者可輕易地觀看第二殼體2顯示部2a顯示的文字及畫面,此狀態稱為立設狀態。
圖2A以後所示為本發明之開闔裝置B,開闔裝置B由滑動機構5及傾斜機構3組合構成。其中,滑動機構5由一組滑軌組件6、6及一組滑塊部8、8構成。滑軌組件6、6以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二殼體2之內表面兩側,滑塊部8、8與設置在各滑軌組件6、6的導溝7、7接合。傾斜機構3由一組傾斜樞軸部9、9構成。傾斜樞軸部9、9連接在第一殼體1上表面的後側,並與滑軌組件6、6對應設置。
由於滑動機構5之滑軌組件6、6的結構是左右對稱且為相同形狀,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以一個滑軌組件6作說明。滑軌組件6由軌道部本體6a構成。軌道部本體6a係為單一構件形式並呈平面矩形,且其長度約略等於第二殼體2之內表面的前後長度,導溝7沿軌道部本體6a的長軸方向設置在軌道部本體6a的中間位置。軌道部本體6a的一側設有複數的組裝部6b,該等組裝部6b藉由圖中未表示的組裝螺絲連接於第二殼體2的內表面。各滑軌組件6、6的軌道部本體6a、6a,如圖2A至圖4所示,藉由連結板22彼此連結,以使第二殼體2可相對於第一殼體1平穩的進行滑動操作。
在軌道部本體6a的上表面,如圖7所示,設有導引凹 部6c以配合滑塊部8的凸緣部8a。與導溝7結合的滑塊部8例如可用合成樹脂,然其非限制性。滑塊部8如上所述,係為具有凸緣部8a的平面矩形,並可利用組裝螺絲4、4連接在後述的傾斜樞軸部9之支撐組件11,且由於凸緣部8a接合在導溝7,使滑塊部8不會從導溝7脫落。又,元件符號8b表示組裝螺絲4、4的組裝孔。
由於構成傾斜機構3的傾斜樞軸部9、9是左右對稱的,且傾斜樞軸部9、9結構是相同的,在此以一個傾斜樞軸部9作說明。如圖5及圖6所示,元件符號10表示連接組件。連接組件10以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一殼體上表面後側,並由基板部10a及側板10b、10b構成,基板部10a係藉由圖中未表示之組裝螺絲連接在第一殼體,側板10b、10b係由基板部10a兩側立起。較佳的情況,連接組件10可利用如SUS不鏽鋼材質的金屬板沖壓加工製成。在側板10b、10b上,分別設置軸孔10c、10c以產生共通的軸心。在側板10b、10b內側,軸孔10c、10c例如可利用沖壓加工,分別設置凹部13a、13a,以作為第一凸輪部13、13。
樞軸栓12穿插連接在軸孔10c、10c,樞軸栓12一端貫通側板10b突出至外側的部分,藉由使外徑變形以作為連接部12a,支撐組件11以單邊連接方式與連接部12a連接,支撐組件11並可與樞軸栓12一起轉動。
支撐組件11可利用如SUS不鏽鋼材質的金屬板沖壓加工製成,然其非限制性,亦可利用普通金屬加工製品。 支撐組件11,如圖5至圖7所示,剖面略呈L型,並由連接部11a及連接部11b所構成,連接部11a具有變形連接孔11c並與樞軸栓12連接,連接部11b係由連接部11a以直角方向折彎形成。如圖2A至圖4及圖6所示,上述的滑塊部8藉由組裝螺絲4、4連接在連接部11b。又,元件符號11d、11d是組裝螺絲4、4的組裝孔。
如圖6所示,樞軸栓12的結構係由連接部12a、凸緣部12b、變形軸部12c及固定部12d所構成。變形的連接部12a設置在樞軸栓12一端,凸緣部12b鄰設在連接部12a,變形軸部12c鄰設在凸緣部12b,固定部12d設置在樞軸栓12另一端。支撐組件11的連接部11a連接在連接部12a,變形軸部12c穿設連接組件10側板10b、10b上的軸孔10c、10c。又,樞軸栓12的連接部12a插入設置在支撐組件11連接部11a的變形連接孔11c,經由固定連接部12a的端部,以使樞軸栓12固定在變形連接孔11c。然固定方式非限制性,例如可利用E環、螺帽等方式。另外,固定部12d亦可利用螺帽的方式構成。
連接組件10與支撐組件11之間,設置有轉動控制組件14。如圖5及圖6所示,轉動控制組件14的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係由摩擦墊圈15構成,轉動控制組件14的卡掣擋止組件21係由凸輪板16、16、第一凸輪部13、13、第二凸輪部17、17及彈性件18構成。
其中,當支撐組件11藉由樞軸栓12與連接組件10連接,並可相對於連接組件10旋轉時,摩擦墊圈15設置 在連接組件10一邊側板10b外側與樞軸栓12的凸緣部12b之間,且樞軸栓12的變形軸部12c穿過設置在摩擦墊圈15中心的變形通孔15a,摩擦墊圈15材質例如是樹脂或黃銅等耐磨耗材質。另外,作為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的構成元件,樞軸栓12的固定部12d側與側板12b間亦可增加設置平墊圈19。
凸輪板16、16設置在連接組件10的各側板10b、10b的內側,且樞軸栓12的變形軸部12c穿過凸輪板16、16中心沿軸方向設置的變形通孔16a、16a。彈性件18例如是壓縮彈簧,並具彈性的環繞設置在凸輪板16、16之間的樞軸栓12上。藉由上述結構,可更有效地利用彈性件的彈性。
又,如圖8所示,凸輪板16、16在與第一凸輪部13、13對向的一側設有第二凸輪部17、17,第二凸輪部17、17由分別設置在變形通孔16a、16a兩側對角位置的凸部16b、16b構成。
如圖5及圖6所示,當固定樞軸栓12時,樞軸栓12的一端會形成固定部12d,而摩擦墊圈15與連接組件10的一邊側板10b及凸緣部12b緊密連接,平墊圈19則與樞軸栓12的固定部12d及連接組件10的另一邊側板10b緊密連接。再者,凸輪板16、16經由彈性件18與連接組件10各側板10b、10b的內側緊密連接,因此,當支撐組件11相對於連接組件10旋轉時可產生摩擦轉矩。而藉由如上述的結構,即使是小尺寸的樞軸栓12也可產生轉矩。
如圖5、圖6及圖8所示,第一凸輪部13、13係由設置在連接組件10的各側板10b、10b之凹部13a、13a所構成,而第二凸輪部17、17由設置在凸輪板16、16之凸部16b、16b所構成。當凸輪板16、16的凸部16b、16b由各側板10b、10b的凹部13a、13a脫離時,會產生摩擦轉矩。當凸部16b、16b進入凹部13a、13a時,則會產生卡掣擋止的功能。
而此卡掣擋止的動作,於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的後側表面呈約60度時會產生,然而上述角度非限制性。藉由不同凹部13a、13a及凸部16b、16b的設計方式,亦可產生複數不同角度的卡掣擋止功能。再者,凹部13a、13a及凸部16b、16b亦可彼此對調(換言之,即凹部改為凸部,凸部改為凹部)。
另外,凸輪板16、16亦可僅設置一個。彈性件18,除利用如本實施例的構成,為能經由轉動控制組件21來增加摩擦轉矩的產生及卡掣擋止的功能,亦可利用彈性墊圈或碟型彈簧等。第二凸輪部17之凸部16b、16b的形狀,如圖所示若上表面是平面,可產生較強的摩擦轉矩,若利用圓形亦可。又,卡掣擋止組件21亦可省略,僅利用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再者,利用如本實施例之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及卡掣擋止組件21,在小尺寸的開闔裝置結構中,亦可產生必要的摩擦轉矩,且能產生穩定的卡掣擋止功能。然上述結構非限制性,亦可單邊設置,或者利用其他習知結構亦可。再者,在本實施例中,支撐組件11是 利用單邊固定的形式,當然,支撐組件11也可利用雙邊固定的形式與連接組件10連接。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開闔裝置B的作動方式。
首先,如圖1A所示,可攜式電子設備A的第一殼體1及第二殼體2互相重疊處於閉闔狀態,而開闔裝置B係如圖2A及圖2B所示的狀態,各滑塊部8、8位於滑動機構5之滑軌組件6、6導溝7、7的起始端位置。在閉闔狀態下,若要藉由扳動第二殼體2的後側,使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立起,由於第二殼體2的前側會抵頂第一殼體1的上表面,因此第二殼體2無法相對於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換言之,也無法藉由扳動第二殼體2的前側,使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
因此,在閉闔狀態下,滑塊部8、8與滑軌組件6、6之間只要設置特定的卡掣擋止組件及接合組件,閉闔狀態就會是穩定的。
接著,從閉闔狀態下,將第二殼體2往第一殼體1的後側推壓,或者將第一殼體1相對於第二殼體2往第二殼體2的前側拉動,因滑軌組件6、6可導引滑塊部8、8滑動,第二殼體2與第一殼體1可相對滑動,使第一殼體1的上表面露出。如圖1B所示為開啟狀態,在開啟狀態下如圖3A所示,因滑塊部8、8到達導溝7、7的終端而停止。藉此,即可操作第一殼體1上的按鍵部1a(如圖1B所示)。
從開啟狀態下,握持第二殼體2的後側往上方扳動, 第二殼體2滑動至此位置時,如圖1A至圖4及圖9所示,因第一殼體1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溝1b以配合第二殼體2的前側端部,因此第二殼體2可以向上立起,支撐組件11與樞軸栓12一起旋轉,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第二殼體2站立起來在本說明書中稱作「立起」或「立設狀態」,立起的角度在本實施例中為60度。如圖1C所示,當與第一殼體1的後側表面夾角為60度時,因卡掣擋止組件21之第一凸輪部13的凹部13a、13a及第二凸輪部17的凸部16b、16b為接合,第二殼體2可被卡掣擋止在此位置,在此狀態的開闔裝置B如圖4所示。當然,立起的角度亦可大於60度,例如90度。但,為了讓使用者易於觀看顯示部2b,本實施例係以60度作為預設角度。又,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立起的結構亦可利用凹溝1b以外的方式。例如,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在全開啟的狀態下,利用能讓支撐組件11相對於連接組件10旋轉的結構,而該結構非限制性。又,凹溝1b的形成方式,在圖示中係延伸至第一殼體1的兩側邊,而第二殼體2前側的兩端部係為圓形,若讓第二殼體2前側成為半圓形,則凹溝1b亦可不必延伸至第一殼體的兩側邊。
另外,第二殼體2站立起來的動作,係可在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滑動的途中,當然,若第一殼體1未設置配合第二殼體2前側端部的凹溝1b,第二殼體2則無法在滑動的途中站立起來。需注意的是,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的結構亦可使用其他方式。
立設在第一殼體1的第二殼體2,由上表面的上部往後推壓,支撐組件11介由樞軸栓12旋轉,可回復至原來全開啟的平行狀態。在第二殼體2相對於第一殼體1立起時,第二殼體2可以往前側滑動,但當第二殼體2已立設在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的前側端部會進入第一殼體1的凹溝1b,第二殼體2則無法往前側滑動。
第二殼體2如上述立起,以及倒下回復至原來全開啟的平行狀態時,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皆可產生摩擦轉矩,以使第二殼體2可相對於第一殼體1自由停止於任一位置。
從立起狀態回復至平行狀態的第二殼體2,藉由拉動第二殼體2前側,或推動第一殼體1往後,可滑動回復至原始位置,如圖1A所示的閉闔狀態。又,在滑動機構5中,亦可追加利用例如蛇簧、壓簧或拉簧等彈性件(圖中未表示),以構成半自動的作動方式。
第二實施例
圖10所示為滑動機構的另一態樣,其為與使用狀態相反方向的分解圖。本實施例之滑動機構25的滑軌組件26係可利用彈簧用的不鏽鋼材質,並可呈單一構件形式的殼狀且略呈平面矩形。與前述實施例相同,開闔裝置係可利用二個滑軌組件26,於此以一個滑軌組件26作說明。如圖10所示,滑軌組件26由止動板26b及滑動蓋26c互相正對結合固定形成的殼狀軌道部本體構成。止動板26b內表面的兩端部設有凸起部26d、26d,滑動蓋26c沿長軸 方向設有延伸至兩端部的導溝26e。從滑動蓋26c突設的複數組裝部26f,如前述實施例,可利用組裝螺絲固定在第二殼體的內表面。又,止動板26b的周邊設有複數固定件26g,滑動蓋26c對應設有複數固定孔26h,藉此止動板26b與滑動蓋26c可結合固定以形成單一構件形式的滑軌組件26。另外,固定件26g與固定孔26h亦可彼此對調(換言之,即固定件改為固定孔,固定孔改為固定件),當然固定方式非以本實施例為限。
滑塊部28與由軌道部本體構成之滑軌組件26接合且是可滑動的,滑塊部28係由導引件28a及滑塊28b構成。導引件28a嵌入導溝26e,滑塊28b容置於滑軌組件26內並具有彈性。滑塊28b的兩端設有彈性凸片28c、28c,而當滑塊28b滑動時,藉由彈性凸片28c、28c與凸起部26d、26d接合,可產生擋止的效果。
另外,元件符號28e、28e及28f、28f為間隔件28d、28d組裝的組裝孔。在間隔件28d、28d上設有母螺孔28g、28g,且間隔件28d、28d一端插入滑塊28b的組裝孔28e、28e固定,另一端則插入導引件28a的組裝孔28f、28f。接著,滑塊部28再與支撐組件11疊合,並利用組裝螺絲29、29來固定。又,滑塊部28的構成,非以本實施例為限。導引件28a例如可與支撐組件11一體成型,滑塊28b亦可利用連接在支撐組件11的插銷取代。
如上所述,藉由滑塊部28b與由軌道部本體構成之滑軌組件26匹配並相對滑動,可具有平穩滑動的優點。又, 會產生滑動的部分若必要亦可使用潤滑劑。
再者,傾斜機構及滑動機構分別由一組的傾斜樞軸部及滑軌組件構成,對應不同需求,傾斜樞軸部及滑軌組件亦可僅利用一個。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開闔裝置的構造簡單,特別適合應用於由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構成之微型電腦、行動電話、行動終端機等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第一殼體
1a‧‧‧按鍵部
1b‧‧‧凹溝
2‧‧‧第二殼體
2a‧‧‧顯示部
3‧‧‧傾斜機構
4、29‧‧‧組裝螺絲
5、25‧‧‧滑動機構
6、26‧‧‧滑軌組件
6a‧‧‧軌道部本體
6b、26f‧‧‧組裝部
6c‧‧‧導引凹部
7、26e‧‧‧導溝
8、28‧‧‧滑塊部
8a、12b‧‧‧凸緣部
8b、11d、28e、28f‧‧‧組裝孔
9‧‧‧傾斜樞軸部
10‧‧‧連接組件
10a‧‧‧基板部
10b‧‧‧側板
10c‧‧‧軸孔
11‧‧‧支撐組件
11a、11b、12a‧‧‧連接部
11c‧‧‧連接孔
12‧‧‧樞軸栓
12c‧‧‧軸部
12d‧‧‧固定部
13‧‧‧第一凸輪部
13a‧‧‧凹部
14‧‧‧轉動控制組件
15‧‧‧摩擦墊圈
16‧‧‧凸輪板
16a‧‧‧通孔
16b‧‧‧凸部
17‧‧‧第二凸輪部
18‧‧‧彈性件
19‧‧‧平墊圈
20‧‧‧摩擦轉矩產生組件
21‧‧‧卡掣擋止組件
22‧‧‧連結板
26b‧‧‧止動板
26c‧‧‧滑動蓋
26d‧‧‧凸起部
26g‧‧‧固定件
26h‧‧‧固定孔
28a‧‧‧導引件
28b‧‧‧滑塊
28c‧‧‧彈性凸片
28d‧‧‧間隔件
A‧‧‧微型電腦(可攜式電子設備)
B‧‧‧開闔裝置
圖1A至圖1C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不同狀態示意圖;圖2A與圖2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開闔裝置在閉闔狀態時正面及反面的示意圖;圖3A與圖3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開闔裝置在開啟狀態時正面及反面的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開闔裝置在立設狀態時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開闔裝置的傾斜機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開闔裝置的傾斜機構分解 圖;圖7為沿圖2之A-A直線的剖面圖;圖8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連接組件的分解圖;圖9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第二殼體相對於第一殼體立設狀態時的側視圖;以及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滑動機構的分解圖。
1...第一殼體
1b...凹溝
2...第二殼體
3...傾斜機構
4...組裝螺絲
5...滑動機構
6...滑軌組件
6a...軌道部本體
6b...組裝部
6c...導引凹部
7...導溝
8...滑塊部
9...傾斜樞軸部
10...連接組件
11...支撐組件
14...轉動控制組件
18...彈性件
22...連結板
A...微型電腦(可攜式電子設備)
B...開闔裝置

Claims (9)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該可攜式電子設備具有上表面設有按鍵部之一第一殼體與上表面設有顯示部之一第二殼體,該第二殼體從與該第一殼體互相疊合的狀態,前後方向滑動進行開闔以覆蓋或露出該第一殼體之上表面,當滑動操作完成時,該第二殼體保持立設在該第一殼體上,該開闔裝置包括:一傾斜機構,具有:一組連接組件,該傾斜機構藉由該等連接組件,以一預設間隔連接在該第一殼體一側;一組支撐組件,分別對應連接在各該連接組件,並分別介由一樞軸栓使各該支撐組件轉動;及一組轉動控制組件,分別連接在各該支撐組件及各該連接組件之間;以及一滑動機構,具有:一組滑軌組件,分別對應各該支撐組件而連接在該第二殼體的側邊,且各該滑軌組件為單一構件形式;及一組滑塊部,連接在各該支撐組件,與各該滑軌組件卡接而滑動,其中,該滑動機構的各該滑軌組件係由一殼狀軌道部本體構成,該軌道部本體由一止動板及一滑動蓋互相疊合形成為單一構件形式,各該滑塊部係由一導溝、一導引件及一滑塊構成,該導溝沿該滑動蓋的長軸方向 設置在該滑動蓋,該導引件連接在該傾斜機構之各支撐組件並嵌入該導溝且為可滑動的,該滑塊連接在該導引件,且可滑動地容置在該軌道部本體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轉動控制組件係由一摩擦轉矩產生組件及一卡掣擋止組件構成,其中該卡掣擋止組件由一凸輪部、一凸輪板及一彈性件構成,該凸輪部設置於該連接組件的一側板,該凸輪板隨該樞軸栓轉動,且與該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該彈性件使該凸輪板之該凸輪與該側板之該凸輪部緊密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卡掣擋止組件係具有一組凸輪部及一組凸輪板,該等凸輪部分別設置於該連接組件的二側板,該等凸輪板隨該樞軸栓轉動,且分別與該等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該彈性件使該等凸輪板之該等凸輪與該等側板之該等凸輪部緊密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連接組件之該側板上的該凸輪部與該凸輪板之該凸輪係為凹部與凸部或凸部與凹部的組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摩擦轉矩產生組件係為一摩擦墊圈與該樞軸栓連接,並使該卡掣擋止組件與該連接組件的該側板緊密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 裝置,其中該彈性件係為一壓縮彈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等支撐組件或該等滑塊部係藉由一連結板互相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後側上表面設置有一凹溝,以配合直立後的該第二殼體的前側端部。
  9.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其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設備之開闔裝置作為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的開闔裝置。
TW98133237A 2008-10-01 2009-09-30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TWI400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6720A JP5153554B2 (ja) 2008-10-01 2008-10-01 携帯情報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携帯情報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4988A TW201014988A (en) 2010-04-16
TWI400397B true TWI400397B (zh) 2013-07-01

Family

ID=4225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3237A TWI400397B (zh) 2008-10-01 2009-09-30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53554B2 (zh)
CN (1) CN101715012B (zh)
TW (1) TWI400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3069B1 (ko) 2010-05-14 2012-03-16 (주)쉘라인 틸팅 가능한 슬라이드 힌지장치
JP5673096B2 (ja) 2010-12-28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機器開閉機構および情報機器
CN102681624A (zh) * 2011-03-14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滑动模组及具有该滑动模组的电子装置
TWI475947B (zh) * 2012-03-16 2015-03-01 Jarllytec Co Ltd Slide lift cover with positioning device
CN103322029B (zh) * 2012-03-23 2016-01-20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装置的滑动翻盖枢纽器
CN103547099A (zh) * 2012-07-16 2014-01-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
JP5910409B2 (ja) 2012-08-10 2016-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のリンク機構
JP2014204202A (ja) * 2013-04-02 2014-10-2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情報機器の開閉装置並びに情報機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467A (ja) * 2003-11-18 2005-06-0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CN1852340A (zh) * 2005-04-22 2006-10-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具有该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101061693A (zh) * 2004-08-31 2007-10-24 摩托罗拉公司 可滑动且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相应的方法
JP2008003252A (ja) * 2006-06-21 2008-01-10 Sharp Corp 連結構造体
TW200903222A (en) * 2007-07-13 2009-01-16 Asustek Comp Inc Overturning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1167Y (zh) * 2004-01-14 2005-02-23 王兴旺 液晶面板与背光板叠合机
JP2007148817A (ja) * 2005-11-28 2007-06-14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
CN100592430C (zh) * 2006-12-08 2010-0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器
JP2009071511A (ja) * 2007-09-12 2009-04-02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467A (ja) * 2003-11-18 2005-06-0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CN101061693A (zh) * 2004-08-31 2007-10-24 摩托罗拉公司 可滑动且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相应的方法
CN1852340A (zh) * 2005-04-22 2006-10-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具有该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JP2008003252A (ja) * 2006-06-21 2008-01-10 Sharp Corp 連結構造体
TW200903222A (en) * 2007-07-13 2009-01-16 Asustek Comp Inc Overturning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3554B2 (ja) 2013-02-27
TW201014988A (en) 2010-04-16
CN101715012B (zh) 2013-06-12
JP2010087991A (ja) 2010-04-15
CN101715012A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397B (zh) 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
US9518414B1 (en) Hinge device capable of extending rotational angle
KR200439610Y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식 덮개 개폐장치
US7650671B2 (en) Slide hinge module and slide type equipment utilizing the same
JP5517090B2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US8493725B2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5073563B2 (ja) 筐体相互の連結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007465A1 (en) Open-Close Type Compact Electronic Device
JP5112925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4328279A (ja) 携帯端末機
CN113330826B (zh) 铰链
TW201309156A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結構
CN115388085A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JP2011244429A (ja) 回転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携帯式電子装置
CN204061529U (zh) 两段式扭力连动铰链
JP2008092264A (ja) ヒンジ機構および携帯端末
US8047499B2 (en) Support stand assembly and digital photo frame using same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JP2005163965A (ja) ヒンジ装置
US20120162926A1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293927A1 (en) Sliding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332001B2 (en) Slid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10062891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스탠드 힌지모듈
KR101756141B1 (ko) 슬림 틸팅 힌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