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7698A - Optical disk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preformatt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isk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preformatt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7698A
TW201037698A TW098145490A TW98145490A TW201037698A TW 201037698 A TW201037698 A TW 201037698A TW 098145490 A TW098145490 A TW 098145490A TW 98145490 A TW98145490 A TW 98145490A TW 201037698 A TW201037698 A TW 2010376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ed
signal
light beam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5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etsuya Inoue
Fumiaki Nakan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3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76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20103769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碟裝置、光學讀取頭、預設格式信號 產生方法及程式,以及舉例而言,可適當地應用至可以與 具有多記錄層的光碟共容的光碟裝置。 【先前技術】
0 近年來快速地發展之光碟裝置,以光束照射例如CD (光碟)、DVD (數位多樣式光碟)、及藍光光碟(註冊 商標,此後稱爲BD)等光碟及讀取其反射光,以再生資 訊。 在此光碟上,在被編碼及調變之後,要記錄的資訊以 坑等記錄於螺旋形式或同心圓地形成的軌道上。 因此,光碟裝置以物鏡將光束聚光,以及當從光碟再 生資訊時,將光束聚焦於光碟的記錄層中以螺旋形式或同 Q 心圓地形成的軌道上。 在此點,舉例而言,光碟裝置藉由在光偵測器中以預 定形狀設置的接收區中,以接收反射光。然後,根據其接 收結果,光碟裝置計算分別代表應被光束照射的軌道(此 後稱爲「標的軌道」)與聚焦方向上光束的焦點及循軌方 向之間的偏移量之「聚焦誤差訊號」及「循軌誤差訊號」 〇 接著,光碟裝置根據聚焦誤差訊號而在聚焦方向上移 動物鏡以及也根據循軌誤差訊號以在循軌方向上移動物鏡 -5- 201037698 ,而將光束的焦點調整至標的軌道。 例如推挽法及三光束法等不同方法是此追蹤誤差的計 算方法,此外,也有稱爲一光束推挽法之方法被提出(舉 例而言,請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 0 0 7 - 2 1 3 7 5 4 (圖1 5 ))。 另一方面,當光碟裝置將資訊記錄於光碟上或從光碟 再生資訊時,光碟裝置取得關於光束聚焦的標的軌道對應 的光碟位置之資訊(此後,也稱爲位址資訊)。與位址資 訊一起或取代位址資訊,可以取得代表標示記錄部份的結 束位址或非記錄部份的啓始位置之絕對時間或記錄時脈的 「時間資訊」。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訊等預先嵌入於光 碟中的資訊也稱爲「預設格式資訊」。 使用延著軌道形成的溝槽或是在也延著軌道形成的溝 槽之間的「陸面」,將此位址資訊等記錄於光碟上作爲預 設格式。舉例而言,可以使用「陸面前導坑(LPP )法」 及「高頻波動溝槽法(A DIP :前導溝槽中的位址)」作 爲位址資訊等的其它方法。 當使用LPP時,在陸面上間歇地產生坑,然後,以 得自這些坑的「前導坑訊號」產生位址資訊等。此外,實 際上使用光碟,例如浮水印等訊號以一序列波動添加資訊 坑疊加於光碟上,以作爲位址資訊。 不論是可記錄的光碟或唯讀光碟,此波動訊號或前導 坑訊號均存在於記錄軌道上,也稱爲預設格式資訊。偵測 預設格式資訊的光接收元件(光偵測器)也同時用以偵測 -6 - 201037698 再生的RF訊號,以及分成四部份的光接收元件,也經常 用以偵測聚焦誤差訊號等(請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 1993-128564 及 1994-290462)。 【發明內容】 某些光碟具有雙層記錄層及由每一具有預定反射率的 記錄層反射光束。 0 光碟裝置控制其元件,以致於光束聚焦於具有多記錄 層的光碟中要求的記錄層上,然後偵測其反射光。 但是,不管記錄層是否爲要求的記錄層,光碟典型上 以導因於物理特性之每一記錄層中預定的反射率來反射光 束。 因此,在光碟裝置中,光偵測器的接收區會被從不同 於要求的記錄層之記錄層(也稱爲「層間雜散光」)反射 的光束照射。此時,光碟裝置可能因爲層間雜散光造成的 Q 循軌誤差訊號的誤差而無法執行循軌控制。此外,由於層 間雜散光會干擾來自要求的記錄層之反射光,又或者,光 碟的層間距離改變或光路徑長度在光碟傾斜之後可能改變 ,所以,光碟裝置可能對反射光造成複雜的調變。此調變 將以雜訊成份疊加於波動訊號或前導坑訊號上,阻礙位址 資訊等的正確讀取。 在此點,在光碟裝置中,層間雜散光的照射條件視那 一記錄層被設定爲要求的記錄層。 因此’舉例而言,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7- 201037698 213754(圖15)中所示的光碟裝置中,將反射光被分開 以用於每一區時接收區的配置樣式及分割樣式列入考慮。 因此’無論那一 gfi錄層是要求的層,光碟裝置被設計成層 間雜散光不會照射’或者,即使層間雜散光照射,在預設 格式訊號或循軌誤差訊號中造成錯誤。 附帶一提,舉例而言,可以考慮在光碟中設置四或六 個記錄層以增加記錄容量。而且,也在此情形中,無論那 一記錄層爲所需的記錄層,光碟典型上將於每一記錄層中 以預定的反射率來反射光束。 在此點,無論那一記錄層爲所需的記錄層,典型上在 光碟裝置中產生來自其它記錄的層間雜散光。此外,光碟 的所需記錄層與另一記錄層之間的層間距離視那一記錄層 被設定爲所需記錄層而定。在此點,層間雜散光將根據層 間距離而具有不同的照射條件。 因此,上述配置的光碟裝置無法避免防止具有例如四 層或六層等多個記錄層的光碟中產生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抵 達接收區。在此情況中,光碟裝置由於在循軌誤差信號中 造成誤差而無法執行循軌控制。 另一方面,因爲相鄰軌道中具有不同相位或位置之前 導坑或波動中產生之所謂的「拍」,調變成份可以疊加於 從執行記錄或再生之所需層發射的信號的中心部份上。如 同層間雜散光般,由此拍所造成的調變成份不利於用以讀 取預設格式信號的精度,也不利於校正位址資訊等的產生 -8 - 201037698 因此,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4-273024提出一配置 ’藉由不會選擇性地使用光接收元件上信號光的中心部份 之偵測元件,以執行波動信號等的操作。但是,當使用具 有二層或更多層的光碟時,即使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 2004-273 024中所述的光碟裝置也會受層間雜散光影響, 以致於用以讀取預設格式信號的精度會受影響。 慮及上述,希望提供新穎及增進的光碟裝置,其能夠 0 穩定地偵測預設於光碟的記錄軌道上之預設格式信號並降 低層間雜散光之影響,以及提供光學讀取器、預設格式信 號產生方法、及程式。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光碟裝置,其包含光源、 物鏡、聚光鏡、全像裝置、光偵測器、及信號處理單元, 光源發射光束,物鏡將光束聚集於要成爲設於光碟上的一 或二或更多記錄層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聚光鏡將光束由 光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聚光,全像裝置係當使反射光束以 〇 直線進行或繞射而分成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時 ’使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 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以及使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 二區在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光偵測器藉由 分別設置在第一方向側上的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 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接收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 以產生接收光信號,信號處理單元根據第一接收區及第二 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之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預先記錄 於光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9- 201037698 此外,光偵測器可以包含設於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 位置以及分成多個接收區之零階光接收單元,信號處理單 元可以包含切換電路,切換電路能夠選擇零階光接收單元 的多個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收光信號與由第一接收 區及第二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收光信號中之一,以 作爲用於產生預設格式信號的接收光信號,假使切換電路 選擇零階光接收單元的多個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收 光信號時,則可以根據接收光信號,產生預設格式信號。 此外,第一區可以對應於含有反射的主光束的軌道溝 繞射之+主光的部份,以及第二區可以對應於含有反射的 主.光束的軌道溝繞射之-主光的部份。 光學讀取頭接收與推挽區及透鏡偏移區有關之在相互 不同方向上繞射後的反射光束,在推挽區中,含有反射光 的光束由軌道溝繞射之後的+主光及-主光,在透鏡偏移 區中,未含有+主光及-主光。因此,即使由接近標的記 錄層的另一記錄層或是最遠離標的記錄層之另一記錄層反 射後的層間雜散光束也可以防止被接收,而使推挽區與透 鏡偏移區不因層間雜散光束而相互影響。 此外,光偵測器可以具有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 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配置在零階光束的照射範圍之外 ,所述零階光束係在由最遠離光碟上的標的記錄層之其它 記錄層反射之光束的一部份直線地通過全像裝置之後由層 間雜散光束產生的。 此外,光偵測器包含零階光接收單元’零階光接收單 -10- 201037698 元設置於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且分成多個接收區, 以及處理單元可以根據從零階光接收單元的多個接收區中 的每一接收區產生的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記錄於光碟的 軌道溝中的資訊之再生RF信號。 此外,全像裝置可以使得幾乎所有的反射光束在第一 區及第二區中繞射以分別作爲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以及 藉由零階光接收單元,光偵測器可以接收未含有對應於第 0 一區或第二區的部份之反射的零階光束。 此外,藉由將與軌道溝的影像中之進行方向實質上平 行的方向設定爲第一方向,全像裝置可以使第一光束及第 二光束行進。 此外,全像裝置可以使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中的每一 光束以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中相互不同的繞射角,在第一 方向上行進。 此外,光偵測器可以具有雜散光接收區,接收光束的 〇 一部份由設置在接近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之光碟上的 標的記錄層以外的其它記錄層反射後的層間雜散光。 此外,全像裝置使未含有由軌道溝繞射之+主光及-主 光的反射光的部份由第三區在不同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三光束,第三區係對應於等同於光碟的 內圓周側之部份,以及使未含有由軌道溝繞射之+主光及-主光的反射光束的部份由第四區在第二方向上繞射’以產 生第四光束,第四區係對應於等同於光碟的外圓周側之部 份,光偵測器藉由均設置於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 -11 - 201037698 第二方向側上的第三及第四接收區以分別接收第三光束及 第四光束,可以產生接收的光信號,信號處理單元具有根 據第一接收區、第二接收區、第三接收區、及第四接收區 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收光信號而產生之循軌誤差信號,循 軌誤差信號代表與循軌方向有關的光束的焦點與軌道溝槽 的中心線之間的偏移量,光碟裝置可以包含透鏡移動單元 及伺服控制單元,透鏡移動單元使物鏡在幾乎與標的記錄 層中螺旋或同心圓狀形成的軌道溝正交之循軌方向上移動 ,伺服控制單元根據循軌誤差信號而經由透鏡移動單元, 以使物鏡在循軌方向上移動。 光碟裝置又包含第二光源、分光器及第二物鏡,第二 光源發射波長不同於光束的波長之第二光束,分光器將第 二光束分離成主光束及二副光束,第二物鏡藉由將主光束 及二副光束聚光至其上具有不同於軌道溝的第二軌道溝形 成於記錄層中的第二光碟,以使這些副光束在與第二軌道 溝正交的方向上以預定間隔,個別於內圓周側與外圓周側 上形成與主光束的焦點相分離的焦點,其中,透鏡移動單 元可以將物鏡與第二物鏡一起移動,以及光偵測器可以藉 由零階光接收單元而接收主光束由光碟反射後的主反射光 束,也藉由第五接收區及第六接收區而個別接收副光束由 光碟反射後的副反射光束,第五接收區及第六接收區設置 在相對位置上,將反射的零階光的照射位置夾於其間。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光學讀取頭,其包含 光源 '物鏡、聚光鏡、全像裝置、及光偵測器,光源發射 -12- 201037698 光束,物鏡將光束聚集於要成爲設於光碟上的眾多記錄層 中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聚光鏡將光束由光碟反射後的反 射光束聚光,全像裝置係當使反射光束以直線進行或繞射 而分成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時,使反射的主光 束的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一 光束,以及使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二區在第一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光偵測器藉由分別設置在第一 0 方向側上的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第一接收區及第 二接收區,個別接收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 號,其中,根據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 / 之接收光信號,由預定的信號處理單元,產生代表預先記 錄於光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預設格式信號產生方 法,包含下述步驟:以光源發射光束;以物鏡將光束聚集 於要成爲設於光碟上的眾多記錄層中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 〇 ;以聚光鏡將光束由光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聚光;當使反 射光束以直線進行或繞射而分成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 主光束時,以全像裝置使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一區 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以及使反射的 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二區在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二 光束;分別藉由設置在第一方向側上的光偵測器的反射的 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接 收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以及,由預 定的信號處理單元根據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中的每一 -13- 201037698 區產生之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預先記錄於光碟的軌道溝 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程式,使電腦實施控 制光碟裝置的控制功能、及信號處理功能,所述光碟裝置 包含光源、物鏡、聚光鏡、全像裝置、光偵測器、及信號 處理單元’光源發射光束,物鏡將光束聚集於要成爲設於 光碟上的眾多記錄層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聚光鏡將光束 由光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聚光,全像裝置係當使反射光束 以直線進行或繞射而分成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 時,使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以及使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 第二區在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光偵測器藉 由分別設置在第一方向側上的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 之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接收第一光束及第二光 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所述信號處理功能根據第一接收區 及第二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之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預 先記錄於光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〇 根據上述本發明,可以穩定地偵測預設於光碟的記錄 軌道上中的預設格式信號。 【實施方式】 於下,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注意,在本說明書及附圖中’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及結構 -14- 201037698 的元件會以相同的代號表示,並省略這些結構元件的重複 說明。 將依下述次序說明本發明的每一實施例,以更容易瞭 解本發明: < 1.第一實施例> [1 -1 光碟裝置的配置] Q [ 1 - 2 ·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1-2-1.全像裝置17] [1-2-2.光偵測器19] [1-3.接收區的配置及雜散光照射] [1-4.預設格式信號等的產生] [1-4-1 _聚焦誤差信號 SFE1] [1-4-2.循軌誤差信號 STE1] [1-4-3.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 Q [1-4-4.再生 RF 信號 SRF] Π-4-5.預設格式信號] [1-5.光碟型式判定] [1 - 6 ·操作及功效] [1-6-1.操作] [1 - 6 - 2 ·功效] [1-6-3.與先前技術的比較] <2.第二實施例> -15- 201037698 <3.第三實施例> [3-1.光碟裝置的配置] [3-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3_3.預設格式信號等的產生] [3 - 4 ·操作及功效] [3-4-1.操作] [3-4-2.功效] C1 <4.第四實施例> [4-1.光碟裝置的配置] [4-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4-3.預設格式信號等的產生] [4 - 4 ·操作及功效] .
[4-4-1.操作] [4-4-2.功效]
C I <5.第五實施例> [5-1.光碟裝置的配置] [5-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5-3.操作及功效] [5-3-1.操作] [5-3-2.功效] < 6 .第六實施例> -16- 201037698 [6-1 ·光碟裝置的配置] [6-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6-2-l. BD模式光碟i00B的光束照射及光接收] [波動信號的切換] [6-2-2. CD模式光碟i〇〇c的光束照射及光接收] [6-2-3. DVD模式光碟100D的光束照射及光接 收] 0 [6-3.操作及功效] [6-3-1.操作] [6-3-2.功效] · <7.其它實施例> < 1.第一實施例> [1 -1 ·光碟裝置的配置] 如圖1所示’光碟裝置1配置成圍繞中央控制單元2 Q ,以及從光碟100再生資訊。 光碟100在記錄層γ中具有螺旋或同心圓狀的溝, 以及延者溝目3錄資訊。附帶一提,光碟1〇〇具有例如四層 記錄層Υ〇、Yl、Y2、及Υ3(於下,這些層一起稱爲記錄 層γ )。 中央控制單元2包含CPU (中央處理單元)(未顯示 )、儲存有多種程式的ROM (唯讀記憶體)(未顯示) 、以及作爲CPU的工作記憶體之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 )(未顯示)。 -17- 201037698 當從光碟100再生資訊時或是資訊記錄於光碟100 時’中央控制單元2經由驅動控制單元3來驅動主軸馬達 5 ’以所需速度旋轉置於轉盤5T上的光碟1〇〇。 中央控制單元2也經由驅動控制單元3,藉由螺旋馬 達6’使光學讀取頭7延著移動軸而在循軌方向上移動, 亦即,在朝向內圓周或外圓周的方向上。 光學讀取頭7具有例如物鏡8及安裝於其上的2軸致 動器9,以及根據中央控制單元2的控制,以光束照射光 碟 1 00。 附帶一提,當光碟1〇〇由光束照射時,中央控制單 元2從記錄層Y0至Y3之中選取資訊要自其中被讀取的 記錄層Y,亦即,光束應聚焦於其上的記錄層Y作爲標的 記錄層Y T。 光學讀取頭7接收光束由光碟1 00反射後的反射光束 ,以及也根據收到的光的結果而產生接收光信號,以將接 收光信號供應給信號處理單元4。 信號處理單元4藉由使用供應的接收光信號以執行預 定的操作,產生個別的聚焦誤差信號、循軌誤差信號、或 位址資訊,以及將聚焦誤差信號、循軌誤差信號、或位址 資訊供應給驅動控制單元3等。 驅動控制單元3的伺服控制單元3A根據供應的聚焦 誤差信號及循軌誤差fe號,產生驅動丨目號以驅動物鏡8, 以及供應驅動信號給光學讀取頭7的2軸致動器9。 光學讀取頭7的2軸致動器9根據驅動計號,執行物 -18- 201037698 鏡8的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以調整物鏡8聚光的光束的 焦點(稍後說明細節)。 在從中央控制單元2收到標的記錄層YT的通知後, 驅動控制單元3執行聚焦控制,以致於光束聚焦於標的記 錄層YT上。 信號處理單元4藉由對接收光訊號執行預定的操作處 理、解調變處理、及解碼處理,以再生記錄於光碟100上 0 的資訊。 當資訊記錄於光碟1 00上時,中央控制單元2從外部 裝置(未顯示)等接收要記錄的資訊,以及將資訊供應給 信號處理單元4。信號處理單元4藉由對資訊執行預定的 編碼處理、調變處理等等,產生用於記錄的信號,以及供 應用於記錄的信號給光學讀取頭7。在此點,中央控制單 元2從信號處理單元4取得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訊等預 設格式資訊’以及根據資訊,執行記錄啓始位置、記錄/ Q 再生時序等等。當再生記錄於光碟100上的資訊時,也可 以類似地使用此預設格式資訊。 藉由將光束設定於用於記錄的強度以及也根據用於記 錄的信號而調變光束’光學讀取頭7根據用於記錄的信號 ,形成記錄標記。舉例而言,假使光碟100具有與BD-RE (可重寫藍光光碟)相同的記錄模式,則藉由局部地改變 形成記錄層的材料之相位,形成記錄標記。 因此’藉由使光學讀取頭7以光束照射光碟100以及 根據其反射光而執行聚焦控制和循軌控制,光碟裝置1執 -19- 201037698 行資訊的再生處理或記錄處理。 [1-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如圖2所示,光學讀取頭7以光束L1照射光碟100 ,以及接收光束L1由光碟100反射後的反射光束LR。 在光源控制單元2 1的控制之下,雷射二極體1 1發射 波長例如40 5 [nm]的紫光雷射光組成的光束L1作爲發散 光。調整雷射二極體11的安裝角度,以致於光束L1變成 P極化。 事實上,藉由控制光源控制單元2 1,在使光束L進 入準直透鏡12之前,中央控制單元2使雷射二極體11發 射光束L。在使光束L進入極化分光器13之前,準直透 鏡1 2將光束L從發散光轉換成平行光。 極化分光器1 3具有透射率視光束的極化方向而變的 反射/透射表面1 3 S,以及使P極化的光束以幾乎1 0 0 %比 例透射,也以幾乎1 00%的比例,反射S極化的光束。 事實上,在使光束L1進入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4之前 ’極化分光器13促使反射/透射表面13S使光束L1以幾 乎100%的比例透射。 舉例而言,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 4包含液晶裝置,以 及改變光束L1的球形像差,以使光束L1進入1/4波板 1 5。藉由伺服控制單元3 A的球形像差控制單元3 AS,球 形像差校正單元1 4也調整導因於液晶裝置之球形像差的 變化度。關於圖2中所示之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4,也可 -20- 201037698 以使用光束擴展器(請參見第三實施例等)。由光束擴展 器組成的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4具有延著光束L1的行進方 向配置之凹透鏡及凸透鏡,以及凹透鏡會由伺服控制單元 3 A的球形像差控制單元3 AS在光軸方向上往復驅動。 結果,進入物鏡8的光束L 1被轉換成平行光、發散光、 及收歛光。 事實上,根據中央控制單元2及球形像差控制單元 0 3 AS的控制,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 4預先提供球形像差給 光束L1,所提供之球形像差的特徵與光束L1被聚光及 抵達光碟1 〇〇的標的記錄層YT時產生的球形像差的特 徵相反。因此,當光束L1抵達標的記錄層YT時,球形 像差校正單元14可以校正球形像差。 1 /4波板1 5能夠將光束在線性極化與圓性極化之間 相互轉換,以及舉例而言,在使左圓性極化進入物鏡8之 前,將P極化組成的光束L1轉換成左圓形極化。 Q 物鏡8將光束L1聚光。此處,中央控制單元2經由 聚焦控制單元3AF,藉由聚焦致動器9F,調整物鏡8在 聚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物鏡8可以使光束L1的焦點 F 1大略地對齊光碟1 〇〇的標的記錄層YT。 在此點,光束L1在由標的記錄層YT反射後變成反 射光束LR,以使得反射光束LR進入物鏡8。由於被反射 時圓形極化的旋轉方向反轉,所以反射光束LR變成右圓 形極化。 舉例而言,假使記錄層Υ〇是標的記錄層YT時,如 -21 - 201037698 圖3所示’光束L1在由標的記錄層γτ反射之後,變成 反射光束L R。 然後,反射光束LR由物鏡8從發散光轉換成平行光 ’以及在進一步進入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4之前,由1/4 波板1 5從右圓形極化轉換成S極化(線性極化)。 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4校正反射光束LR由標的記錄 層Υ Τ反射後通過物鏡8之前產生的球形像差,以及使反 射光束LR進入極化分光器1 3。 極化分光器13在反射/透射表面13S上反射由S極化 組成的反射光束LR,以使反射光束LR進入聚光鏡1 6。 在使反射光束LR進入全像裝置17之前,聚光鏡16將反 射光束LR轉換成收歛光。 [1-2-1.全像裝置17] 如圖4所示,全像裝置1 7使用特性作爲繞射裝置, 以使反射光束LR直線行進或繞射而將反射光束LR至少 分成零階光及主光。然後,在使反射光束LR1進入圓柱 透鏡18之前,全像裝置17使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0 幾乎以直線進行,以及也使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1以 不同於零階光的方向行進。 此處,如圖4Α所示,全像裝置17具有分成多個區 17Α至17Ε之反射光束LR的通路部份,以及如圖4Β所 示,對每一區設定反射光束LR的繞射方向。 區17Α含有反射光束LR1之由光碟1〇〇的軌道繞射 -22- 201037698 之主繞射光Diffl (亦即,+主光或-主光),以及將對應 於光碟100的內圓周部份之部份轉換成反射光束LR1 A。 在此情形中,區17A使反射光束LR1A在幾乎延著軌道進 行方向的方向上,(爲簡明起見,於下,此方向稱爲縱向 )繞射。 區17B含有反射光束LR1之由光碟100的軌道繞射 之主繞射光Diffl (亦即,-主光或+主光),以及將對應 0 於光碟100的內圓周部份之部份轉換成反射光束LR1B。 在此情形中,區1 7B使反射光束LR1 B幾乎在縱向上繞射 及稍微大於反射光束LR1 A。 區17C1及17C2(於下,這些區一起稱爲區17C)將 幾乎未含有由光碟100的軌道繞射之主繞射光Diffl的反 射光束LR1之一部份轉換成反射光束LR1C。在此情形中 ,區17C使反射光束LR1C與軌道的行進方向幾乎正交之 方向上(爲方便起見,此方向於下稱爲橫向)繞射。 〇 另一方面,區17D1及17D2(於下,這些區一起稱爲 區1 7D )將幾乎未含有由光碟1 00的軌道繞射之主繞射光 Diffl的反射光束LR1的另一部份轉換成反射光束LR1D 。在此情形中,區1 7D使反射光束LR 1 D幾乎在橫向上繞 射以及稍微小於反射光束LR 1 C。 由區17C繞射之反射光束LR1C是排除反射光束LR1 的中央部份之區域的一部份,所述一部份對應於光碟1 00 的內圓周部份。另一方面,由區17D繞射之反射光束 LR 1 D是排除反射光束LR 1的中央部份之區域的一部份, -23- 201037698 所述一部份對應於光碟1 00的內圓周部份。 區17E將反射光束LR1的中央部份轉換成反射光束 LR1E。在此情形中,區17E使反射光束LR1E在縱向與橫 向之間幾乎一半之傾斜方向上(亦即,在圖4的左下方向 上)繞射。 因此,全像裝置17將具有主光組成之反射光束LR1 的推挽成份之部份轉換成反射光束LR1A及LR1B,以及 使這些光束中的每一光束在縱向上繞射。推挽成份意指當 光束L 1的焦點F1顯示至相對於所需軌道之內圓周側或外 圓周側時光量改變之成份,亦即,反射光束LR之未由光 碟1 〇〇的軌道繞射之零階光及由軌道繞射的±主光相重疊 及干擾之部份中產生的調變成份。 全像裝置17也將幾乎未含推挽成份之軌道進行方向 上的反射光束LR1的前部及後部轉換成反射光束LR 1C及 LR1D,以及使這些光束中的每一光束在橫向上繞射。 附帶一提,全像裝置17具有形成於區17A至17E中 的每一區中的所謂二進制型全像圖,因此,+主光及-主光 事實上由繞射作用產生。但是,在光學讀取頭7中,僅可 以使+主光及-主光中之一,而未使用另一主光作爲全像裝 置1 7中的繞射的主光。 因此,全像裝置17構造成藉由將反射光束LR1在設 定用於每一區的方向上繞射,而將反射光束LR1分成多 個反射光束LR1A至LR1E。全像裝置17使反射光束LR1 繞射的方向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而是可以設定不同的方向 -24- 201037698 。此外,形成於全像裝置17中的區17A至17E的分割模 式不限於上述實施例。 圓柱透鏡1 8提供散光給直線地行經全像裝置1 7而不 被繞射之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0,以及以反射光束 LR0照射光偵測器19。 附帶一提,圓柱透鏡1 8因其光學特性而類似地提供 散光給主光組成之反射光束LR1A、LR1B、LR1C、LR1D 0 、及LR1E。但是,藉由形成於全像裝置17中的繞射光栅 ,將抵消散光之波像差預先給予反射光束LR1A至LR1E ,以致於反射光束LR1A至LR1E從圓柱透鏡18發射時不 具散光。 [1-2-2.光偵測器 19] 如圖5所示,光偵測器1 9具有多個形成於其中的接 收單元(光接收元件)D1至D4,以及每一接收單元D1 Q 至D4具有多個形成於其中的接收區。 藉由在縱向及橫向上各分成二個的接收區D1A、DIB 、D1C、及DID,亦即圍繞對應於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 LR0之光軸的參考點P分成柵圖案的四區,接收單元D1 接收反射光束LR0。附帶一提’接收區D1 A至D1D形成 爲具有幾乎相同尺寸的實質四方形。 接收區D 1 A、D 1 B、D 1 C、及D 1 D也根據收到的光量 而分別產生接收光訊號81入、318、81(:、及810’以及 將這些訊號傳送給讀取頭放大器22(圖2)。 -25- 201037698 此外,圍繞接收區D 1 A、D 1 B、D 1 C、及D 1 D ’設 雜散光接收區D 1 P、D 1 Q、D 1 R、及D 1 S以偵測雜散光 稍後將說明其細節)。雜散光接收區D 1 P、D 1 Q、D 1 R 及D 1 S也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別產生雜散光接收訊號S 、S 1 Q、S 1 R、及S 1 S,以及將這些訊號傳送給讀取頭 大器22 (圖2 )。 接收單元D2設於縱向上與參考點P分開的位置, 及接收區D2A及D2B配置成相互設置在縱向上,亦即 延著從參考點P於縱向上延伸的虛擬直線VL1。此外, 收區D2 A及D2B均形成爲具有幾乎相同尺寸的實質方 〇 接收區D2A及D2B接收含有推挽成份的反射光 LR1A及LR1B,以及在傳送這些訊號給讀取頭放大器 (圖2)之前,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別產生接收光訊 S2A 及 S2B 。 此外,偵測雜散光的雜散光接收區D2P及D2Q延 縱向設於接收單元D2中,分別與接收區D2A及D2B 鄰。雜散光接收區D2P及D2Q也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 產生接收光訊號S2P及S2Q ’以及將這些訊號傳送給讀 頭放大器22 (圖2)。 接收單元D3設置於橫向上與參考點P分開的位置 ,接收區D3C及D3D配置成相互設於橫向上’亦即’ 著從參考點P於橫向上延伸的虛擬直線VL2 °此外’接 區D3C及D3D均形成爲具有幾乎相同尺寸的實質方形‘ 置 1P 放 以 接 形 束 22 號 著 相 別 取 處 延 收 -26- 201037698 接收區D3C及D3D接收反射光束LR1C及LR1D,以 及在傳送這些訊號給讀取頭放大器2 2 (圖2)之前,根據 收到的光量而分別產生接收光訊號S3 C及S3D。 此外,偵測雜散光的雜散光接收區D3R及D3S延著 橫向設於接收單元D3中,分別與接收區D3C及D3D相 鄰。雜散光接收區D3R及D3S也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別 產生接收光訊號S3R及S3S,以及將這些訊號傳送給讀取 0 頭放大器22 (圖2)。 接收單元D4設置於傾斜方向上(亦即,幾乎在縱向 與橫向之間的中間之方向上)與參考點P分開的位置處, 以及藉由依柵圖案分成四個的接收區D4A、D4B、D4C、 及D4D,接收反射光束LR1E。此外,接收單元D4中的 每一接收區的分割方向設定成相對於接收單元D 4的分割 方向爲約45度角。接收區D4 A至D4D均形成爲具有幾乎 相同尺寸的實質方形。 〇 接收區D4A、D4B、D4C及D4D根據收到的光量而 分別產生接收光訊號S4A、S4B、S4C、及S4D,以及將 這些訊號傳送給讀取頭放大器22 (圖2)。 圖6三維地顯示光偵測器1 9受光束照射之前,反射 光束LR1如何由光學讀取頭7中的全像裝置17繞射以及 分成眾多光束。 因此,光偵測器19藉由接收單元D1至D4,接收反 射光束LR0及LR1A至LR1E,以及根據分別收到的光量 而產生接收光訊號,而將接收光訊號供應給讀取頭放大器 -27- 201037698 22 ° 此外,在光學讀取頭7中,反射光束LR1A、LR IB LR1C、LR1D、及LR1E視聚光鏡16及全像裝置17的 計等而幾乎聚焦於光偵測器1 9。因此,形成於光偵測 19的每一接收單元D2、D3、及D4中的光束點被收歛 幾乎如同一點。但是,在圖5等中,光束的形狀被說明 使光束的對應性更易瞭解。但是,在其它圖中,光束的 狀將被說明成如同點或圓。 [1-3.接收區的配置及雜散光照射] 光碟1〇〇典型上使光束反射離開具有個別預定的反 率之記錄層Y0至Y3以及使其它光束透射。因此,通 記錄層Y1的光束由記錄層Y0反射。 因此,如圖3所示,舉例而言,即使記錄層Y0被 碟裝置1選爲標的記錄層YT,光束L1典型上由其它記 層Y1至Y3中的每一層反射。在部份光束L1由其它記 層Y 1至Y3以此方式反射之後產生的光束稱爲層間雜 光束LN。 層間雜散光束LN通過與反射光束LR相同的光學 徑,以及在光偵測器1 9最終被層間雜散光LN照射之 ’由全像裝置17反射。 但是,當與反射光束LR相比較時,在與光束L1 同從物鏡8發射之後,層間雜散光LN在抵達光偵測器 之前的光學路徑長度不同。 設 器 成 成 形 射 過 光 錄 錄 散 路 刖 相 -28- 19 201037698 在光學讀取頭7中,決定與反射光束LR有關的不同 光件之配置及光學特徵,以致於光偵測器1 9變成標的記 錄層YT的共焦點。因此,層間雜散光LN分割成與反射 光束LR相同的分割樣式,以及在散焦狀態下,亦即,離 焦狀態,照射光偵測器1 9。 此外,光碟100具有眾多其它記錄層Y1至Y3 (在此 情形中爲三層),以及光偵測器1 9上的離焦狀態取決於 0 層間雜散光束LN中的光束由其它記錄層Y1至Y3中的那 一層反射。 如圖7A所示,由例如記錄層Y3 (亦即,最遠離標的 記錄層YT之記錄層Y0的記錄層Y)反射的層間雜散光 束LN形成相當寬廣地散佈於光偵測器1 9上的雜散光圖 案W3。形成雜散光圖案W3的層間雜散光束LN此處稱爲 層間雜散光束LN3。 雜散光圖案W3具有由全像裝置17形成之零階光的 〇 雜散光圖案W30以及由主光的區17A和17B形成的雜散 光圖案W3A及W3B。此外,雜散光圖案W3具有分別由 區17C1、17C2、17D1、及17D2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3C1 、W3C2、W3D1 及 W3D2。 如圖7A所示,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2及D3配 置成具有最廣照射範圍的雜散光圖案W3 (亦即,來自最 遠離標的記錄層YT之記錄層Y3的雜散光)不會被重疊 。亦即’接收單元D2及D3配置成雜散光圖案W30既不 會被重疊、雜散光圖案W3A及W3B也不會被重疊,雜散 -29- 201037698 光圖案W3C1、W3C2、W3D1'及W3D2也不會被重疊。 另一方面,由記錄層Y1,亦即,接近標的記錄層YT 的記錄層之記錄層Y反射的層間雜散光束LN (此後,稱 爲層間雜散光束LN1)形成雜散光圖案W1。雜散光圖案 W 1收縮至光偵測器1 9上的窄範圍。 雜散光圖案W1相當於雜散光圖案W3。亦即,雜散 光圖案W1具有由全像裝置17形成之零階光的雜散光圖 案W10以及由主光的區17A和17B形成之雜散光圖案 W1A及W1B。此外,雜散光圖案W1具有分別由區17C1 、17C2、17D1、及17D2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1C1、W1C2 、W1D1、及 W1D2。 如圖7B所示,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2配置成, 對於照射範圍收縮至最窄範圍的雜散光圖案W 1,由全像 裝置 17的區17A和17B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1A及W1B 不會重疊。 此處’如圖7B所示,在雜散光圖案W1A與W1B之 間的間隔u2相當窄。假使其它記錄層γ位於始於標的記 錄層Y T的背側,則雜散光圖案W 1 A及W 1 B均移至相對 於虛擬直線V L1的反相位置(圖5 )。因此,在光偵測器 19中,接收區D2 A及D2B配置在縱向上,而非橫向上, 而且,橫向上的寬度設定爲小於間隔U2。 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3配置成,對於雜散光圖 案W1,由全像裝置 17的區17C1、17C2、17D1和17D2 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3C1、W3C2、W3D1、及W3D2中沒 -30- 201037698 有任何散光圖案會被重疊。 此處,如圖7B所示,在雜散光圖案W1C1與W1C2 之間的間隔u3相當窄。因此,在光偵測器1 9中’接收區 D3C及D3D配置在橫向上,而非橫向上,而且’橫向上 的寬度設定爲小於間隔u3。 圖8顯示由對標的記錄層YT具有不同的層間距之二 記錄層(舉例而言,記錄層Y3及記錄層Y1)形成於光偵 0 測器19上之重疊的雜散光圖案W。在圖8中,關於層間 距的實施例,顯示由至標的記錄層YT的層間距爲45 [ // m]的記錄層Y3及至標的記錄層YT的層間距爲10[// m] 的記錄層Y1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 在圖8中,當從光碟100的照射表面100A觀視時, 當其它記錄層Y在前側上時之雜散光圖案W以實線繪製 ’當其它記錄層Y在背側上時之雜散光圖案W以虚線繪 製。 〇 因此,光偵測器1 9的每一接收區配置成,由至標的 記錄層YT具有不同距離之其它記錄層Y反射之不同的層 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不同尺寸的雜散光圖案W不會與接 收單元D2及D3重疊。 此外,當調整光學讀取頭7中全像裝置1 7及光偵測 器1 9的安裝位置時,使用接收單元D4中的偵測結果。 亦即,在光碟1 00於組裝製程等中插入之後,光學讀 取頭7爲了調整而根據中央控制單元2的控制,以光束 L1照射光碟100。 -31 - 201037698 對應地,以具有散光的零階光組成之反射光束LRO, 照射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 1。 在此組裝製程中,光偵測器1 9中與延著反射光束 LR0的光軸之方向有關的安裝位置及與光軸正交之平面中 的安裝位置被微調,以致於稍後說明的聚焦誤差訊號 SFE1具有値「0」。 因此,光偵測器19具有與延著反射光束LR0的光軸 之方向有關之最佳的安裝位置,以及也具有與縱向及橫向 有關的最佳安裝位置。 此外,調整光偵測器19中圍繞參考點P之安裝角度 ,以致於接收光訊號S4A及S4D的總合以及接收光訊號 S4B及S4C的總合處於可比較的信號位準。因此,光偵測 器19也具有與圍繞參考點P之旋轉方向有關之最佳安裝 角度。 此外,調整全像裝置17中有關延著反射光束LR0的 光軸之方向的位置’以致於接收光訊號S4A及S4B的總 合以及接收光訊號S4C及S4D的總合處於可比較的信號 位準。因此,全像裝置17也具有與延著反射光束LR0的 光軸之方向有關的最佳安裝位置。 如此,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及D2B以及接收 單元D3的接收區D3C及D3D配置在光偵測器19中,以 致於可以避免來自每一記錄層Y的層間雜散光束LN。 [1-4.預設格式信號等的產生] -32- 201037698 光碟裝置1的讀取頭放大器22 (圖2 )放大接收光信 號 S1A、S1B、S1C、及 S1D、S2A、S2B、和 S2C、以及 S4A、S4B、S4C、及S4D中的每一信號,以及將這些信 號供應給信號處理單元4。 讀取頭放大器22也放大雜散光接收信號SIP、S1Q、 SIR、及SIS、S2P及S2Q、以及S3R及S3S中的每一信 號,以及將這些信號供應給信號處理單元4。 〇 [1-4-1.聚焦誤差信號 SFE1] 信號處理單元4藉由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F’產 生聚焦誤差信號SFE1。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F的配置 顯示於圖9 A中。 如圖9 A所示,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 F具有例如 加法電路4F1及4F2以及減法電路4F3。藉由此配置’聚 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F根據下述公式(1A)而執行操作 〇 ,以藉由散光法來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 1以及供應聚焦 誤差信號SFE1給伺服控制單元3A的聚焦控制單元3AF 〇 [數學式1] SFE 1 = ( S 1 A + SIC) - ( SIB + SID) (ΙΑ) 聚焦誤差信號SFE1代表光束LI的焦點FI與光碟 1 〇〇中的標的記錄層YT之間的偏移量。 -33- 201037698 除了圖9A中所示的配置之外,聚焦誤差信號 路4F可以藉由又包含二個加法電路、二個減法電 一個係數乘法電路,根據下述公式(1B)來執行操 後,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F以同於上述的方式 光法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1,以及供應聚焦誤 SFE1給伺服控制單元3A的聚焦控制單元3AF。 [數學式 2] SFE1 = ( S1A + SIC ) - ( SIB + SID) -kx {(S1P + S1R) - ( S1Q + SIS) } 附帶一提,公式(1B )的係數k代表預定的 以及當因爲雜散光而在接收光中產生不均勻性時, x{ ( SIP + SIR) - ( S1Q + S1S ) }項以校正此不均勻伯 [1-4-2.循軌誤差信號STE1] 信號處理單元4使用例如DPD (差異相位偵 及一光束推挽法等相位對比法之一,以產生循軌誤 〇 更具體而言,取決於光碟100的型式,當光碟 例如BD-ROM (唯讀記憶體)等坑序列預先形成於 Y中的光碟時,信號處理單元4使用相位對比法。 當光碟100是可記錄的BD-R (可記錄的)、BD_ 操作電 路、及 作。然 ,以散 差信號 (1B ) 係數, 提供k 測)法 差信號 1 0 0是 記錄層 而且, RE (可 -34- 201037698 重寫)等時,信號處理單元4使用一光束推挽法。 當使用一光束推挽法時,信號處理單元4經白 差信號操作電路4T,藉由根據下述公式(2A) I ,以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1。此外,信號處理單 循軌誤差信號STE1供應給伺服控制單元3A的領 單元3 AT。 如圖9B所示,當執行根據公式(2A )的操ί1 0 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Τ可以包含減法電路4Τ1 | 係數乘法電路4Τ3、及減法電路4Τ4。 [數學式3] STE1 = ( S2A - S2B ) - α χ ( S3C - S3D ) ( 循軌誤差信號STE1代表光束L1的焦點FI Ο 100中標的記層YT中的所需軌道之間的偏移量。 除了圖9B中所示的配置,藉由又包含四個满 及二個係數乘法電路,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T 據下述公式(2Β),執行操作。然後’循軌誤差fi 電路4T將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STE 1供應給伺月I 元3A的循軌控制單元3AT。 3循軌誤 I行操作 元4將 f軌控制 =時,循 ]4T2、 2A ) 與光碟 J法電路 可以根 『號操作 【控制單 -35- 201037698 [數學式 4] STE1 - ( S2A - S2B ) - a x ( S3C - S3D ) -j x { ( S2P - S2Q ) - α χ ( S3R - S3 S ) } ( 2B ) 此外,公式(2A )及公式(2B )中的係數α及j均 代表預定的係數。(S2A-S2B )項對應於透鏡偏移成份( 亦即,循軌方向上物鏡8的位移)加至推挽成份(即,相 對於所需軌道之光束L 1的焦點F 1的相對位移)而取得的 値。此外,α χ ( S 3 C - S 3 D )項對應於透鏡偏移成份的値 〇 亦即,在公式(2Α)及公式(2Β)的前半部中,僅 將透鏡偏移成份從加上透鏡偏移成份之後的推挽成份的値 減掉,以計算推挽成份。
此外,在公式(2Β)的後半部中提供類似聚焦誤差 信號 SFE1 的情形之 j χ { ( S2P - S2Q ) - α χ ( S3R - S3S )},當因雜散光而於收到的光中產生不均勻性時’校 正此不均勻性。 另一方面,當使用相位對比法時,信號處理單元4根 據接收光信號31八、318、81€:、及310,依據下述公式 (3 ),執行操作,而產生循軌誤差信號STE1,以及將循 軌誤差信號S TE 1供應給伺服控制單元3 A的循軌控制單 元 3AT。 -36- 201037698 [數學式 5] STE1 = φ ( S1A - SIC) - φ ( SIB - SID) (3) 此外,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T具有二個加法電路 、一個減法電路' 及二個相位取出電路。在以此配置運算 的公式(3 )中,運算子Φ代表信號相位,以及公式整體地 0 計算相位差。 [1-4-3.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 伺服控制單元3 A的聚焦控制單元3 AF (圖2 )根據 聚焦誤差信號SFE1以產生聚焦驅動信號SFD1,以及將 聚焦驅動信號SFD1供應給聚焦致動器9F。聚焦致動器 9F根據聚焦驅動信號SFD 1而於聚焦方向上驅動物鏡8 ( 於下,將此稱爲聚焦控制)。 Q 光碟裝置1藉由重複地執行聚焦控制(亦即,執行回 饋控制),將聚焦方向上有關之光束L1的焦點F1與標的 記錄層YT之間的偏移量朝向任何標的値收歛。 伺服控制單元3 A的聚焦控制單元3 AT (圖2 )根據 循軌誤差信號STE1以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1,以及將 循軌驅動信號STD 1供應給循軌致動器9T。循軌致動器 9T根據循軌驅動信號STD 1而於循軌方向上驅動物鏡8 ( 於下,將此稱爲循軌控制)。 光碟裝置1也藉由重複地執行循軌控制(亦即,執行 -37- 201037698 回饋控制),將循軌方向上有關之光束L1的焦點FI 的記錄層Y T中預定的軌道之間的偏移量朝向任何標 收欽。 如此,藉由執行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光碟裝置 以將光束L1的焦點F1調整至標的記錄層YT中的所 道。 [1_4·4.再生 RF 信號 SRF] 藉由再生信號處理單元4的再生信號操作電路 光碟裝置1也計算再生RF信號SRF。再生信號操竹 4R的配置顯示於圖9C中。 如圖9C所示,再生信號操作電路4R具有一力丨 路4R 1 (可以由三個加法電路配置)。藉由此配置, 下述公式(4 ),將接收光信號S 1 Α至S 1 D相加,再 號操作電路4R計算再生RF信號SRF。 [數學式 6] SRF1 = S1A + SIB + SIC + S1D (4) 再生RF信號SRF對應於零階光組成之整個反象 LR0之光量,以及也代表記錄於光碟100上的信號。 ,藉由對再生RF信號SRF執行預定的解調變處理;g 處理,再生信號操作電路4R再生記錄於光碟100 i 與標 的値 1可 需軌 4R, 電路 法電 根據 生信 光束 然後 解碼 的資 -38- 201037698 訊。 Π-4-5.預設格式信號] 如上所述,以位址資訊、時間資訊等 100中作爲波動或前導坑,而將光碟100 ,光碟裝置1使用信號處理單元4的預設 路(舉例而言,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 0 動信號或前導坑信號等預設格式信號。爲 下,將說明取出波動信號的情形作爲預設 ,但是,並未具體限定預設格式信號。當 或具有資訊坑序列及波動的信號時,也可 置。 如圖9B所示,信號處理單元4的波 4W是預設格式信號操作電路的實施例’ 信號操作電路4T分接取出減法電路4T1 Q 果,取出以下述公式(5)操作的信默 SWBL1。 [數學式7] SWBL1 = S2A - S2B ( 5 ) 當如上所述般分接取出信號時,可以 電路4W視爲具有減法電路4T1。取代分 預先嵌入於光碟 預設格式。然後 格式信號操作電 ,以取出例如波 了便於說明,於 格式信號實施例 取出前導坑信號 以使用類似的配 動信號操作電路 以及從循軌誤差 的輸出信號。結 :作爲波動信號 將波動信號操作 接取出,波動信 -39- 201037698 號操作電路4W藉由包含減法電路及根據公式(5)執行 操作,可以計算波動信號SWBL1。 如上所述,波動信號SWBL1含有推挽成份(亦即, 相對於所需軌道之光束L 1的焦點F 1的相對位移)。 從公式(5)清楚可見,從來自已避免層間雜散光束 LN之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及D2B之接收光信號 S2A及S2B,產生波動信號SWBL1。因此,波動信號操作 電路4W可以產生波動信號SWBL1,而不會受雜散光影響 。接收光信號S2A及S2B也不是來自信號光的中央部份 之信號(接收光信號S1A、S1B、S1C、及S1D)。因此 ,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可以產生波動信號SWBL1,也不 會受拍影響。 然後,藉由對波動信號SWBL1執行預定的解調變處 理及解碼處理,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可以取出例如位址 資訊及時間資訊等預先嵌入於光碟1 〇〇中的預設格式資訊 〇 波動信號SWBL1使用來自接收區D2A及D2B的接 收光信號S2A及S2B’以及從反射光束LR1A和LR1B產 生接收光信號S2A及S2B (圖6)。反射光束LR1A和 LR1B是由全像裝置17的區17A和17B繞射之反射光束 LR。因此,如圖4所示,反射光束LR1A和LR1B含有光 碟1 0 0的軌道的推挽成份。因此,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 W 可以從含有軌道的推挽成份之接收光信號s 2 A及S 2 B產 生波動信號SWBL1。以此方式,產生波動信號SWBL1’ -40- 201037698 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可以產生波動信號SWBLl,從波動 信號SWBL1可以正確地及可靠地取出例如位址資訊和時 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 [1-5·光碟型式判定] 如圖7A及7B所示,形成於光偵測器1 9上的雜散光 圖案W具有依據反射層間雜散光束Ln之記錄層Y與標 0 的記錄層yt之間的間隔而變的照射範圍。 更具體而言,假使記錄層Y與標的記錄層YT之間的 間隔寬時’雜散光圖案W的照射範圍在光偵測器1 9中加 寬,以及假使間隔窄時,雜散光圖案W的照射範圍變窄 〇 換言之,假使立即在光碟100插入、等等之後,不知 道形成於光碟1 00上的記錄層Y的數目時,根據記錄層Y 的形成範圍’可以某程度地決定記錄層Y的數目。 〇 特別地,如圖7A及7B所示,以雜散光圖案W1 0和 W30與接收單元D1的雜散光接收區DIP、D1Q、D1R、 及D 1 S重疊之方式,照射光偵測器1 9。 另一方面,假使光碟100僅具有一層記錄層Y時, 原則上不產生層間雜散光束LN,因此,沒有雜散光圖案 與光偵測器19中的接收單元D1的雜散光接收區D 1 P、 D1Q、D1R、及D1S相重疊。 然後,信號處理單元4的媒體判斷信號操作電路4M 判斷接收單元D1的雜散光接收區DIP、D1Q、D1R、及 -41 - 201037698 D1S產生的雜散光接收信號SIP、S1Q、SIR、及SIS是 否等於或大於預定臨界値。 假使雜散光接收信號S1P、S1Q、S1R、及S1S等於 或大於預定臨界値,則媒體判斷信號操作電路4M判定雜 散光圖案W形成於光接收區DIP、D1Q、D1R、及D1S中 、以及光碟100具有二層記錄層Y或更多。 另一方面,在雜散光接收信號S1P、S1Q、S1R、& S 1 S小於臨界値時,媒體判斷信號操作電路4M判定雜散 光圖案W未形成於光接收區DIP、D1Q、D1R、及D1S中 、以及光碟100具有一層記錄層Y。 依此方式,光碟裝置1的信號處理單元4根據雜散光 接收信號81?、31(5、3111、及313而判斷雜散光圖案| 存在/不存在,然後,從判斷結果,決定光碟1 00具有一 層記錄層Y或二或更多層記錄層Y。 Π-6.操作及功效] [1 - 6 -1 ·操作] 在上述配置中,光碟裝置1的光學讀取頭7以光束 L1照射光碟100,以及以全像裝置17分開光碟1〇〇反射 的反射光束LR。 全像裝置17使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0幾乎以直 線行進,以及也使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1由區17A至 17E中的每一區繞射(圖4A)。 在此點,全像裝置17使反射光束LR1A及LR1B中 -42- 201037698 的每一光束在縱向上繞射,使反射光束LR1C及LR1D中 的每一光束在橫向上繞射,以及使反射光束L R 1 E在傾斜 方向上繞射。 對應地,光偵測器1 9以接收單元D 1的接收區D 1 A 至DID接收反射光束LR0,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1A至 S1D。光偵測器19也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及 D2B以分別接收反射光束LR1 A及LR1B,以產生接收光 0 信號S2A和S2B。此外,光偵測器19藉由接收單元D3 的接收區D3C及D3D以分別接收反射光束LR1C及LR1D ,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和S3D。 信號處理單元4根據讀取頭放大器22放大的每一接 收光信號,依據公式(1A )或(1B ),以聚焦誤差信號 操作電路4F,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1。信號處理單元4 也根據公式(2A )或(2B ),藉由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 路4T,計算循軌誤差,以及供應循軌誤差信號STE 1給伺 Q 服控制單元3A。 藉由根據聚焦誤差信號SFE1的聚焦控制單元3AF以 產生聚焦驅動信號SFD1以及供應聚焦驅動信號SFD1給 聚焦致動器9F,伺服控制單元3 A執行聚焦控制。 也根據循軌誤差信號STE1,藉由循軌控制單元3AT 以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1以及供應循軌驅動信號STD1 給循軌致動器9T,伺服控制單元3 A執行循軌控制。 此外,根據讀取頭放大器22放大的每一接收光信號 ,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信號處理單元4依據公式 -43- 201037698 (5)計算或取出波動信號SWBL1。然後,信號處理單元 4從波動信號SWBL 1產生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訊等預 設格式資訊,以及將預設格式資訊輸出至中央控制單元2 。中央控制單元2可以根據位址資訊、時間資訊等等,控 制記錄或再生操作。 [1-6-2.功效] 因此,光碟裝置1可以藉由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 D2或D3,接收反射光束LR1A、LR1B、LR1C、及LR1D 。然後,光碟裝置1可以根據使用其接收光結果之接收光 信號S2A、S2B、S3C、及S3D而產生的循軌誤差信號 STE1,執行循軌控制。 根據一光束推挽法,藉由繞射作用,通常使由零階光 組成的反射光束LR0的光強度高於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 LR1的光強度,以增加再生的RF信號SRF的信號位準。 因此’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1A、LR1B、LR1C1、 LR1C2、LR1D1、及LR1 D2之照射強度在光偵測器19中 變得相對較低,而且,接收光信號S1A等的S/N (信號/ 雜訊)比也變得相對地較低。 因此,在光碟裝置1中,假使雜散光圖案W與接收 區D2A、D2B、D3C、及D3D重疊以在光偵測器19中接 收主光,則波動信號SWBL1或循軌誤差信號STE1的精 確度可能顯著地變差。 相對地,全像裝置1 7使含有大量推挽成份的反射光 -44- 201037698 束LR 1A及LR 1B及含有有量透鏡偏移成份之反射光束 LR1C及LR1D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繞射。因此,光偵測 器19可以使接收單元D3避免被區17A及17B的雜散光 圖案照射,以及也使接收單元D2避免被區17C及17D的 雜散光圖案照射。 因此,在光偵測器19中,接收單元D2可以設計成 避免源於零階光及區17A和17B的雜散光圖案W。而且 0 ,接收單元D3可以設計成避免源於零階光及區17C和 17D的雜散光圖案W。因此,可以降低設計難度。 此外,在光偵測器19中,當從參考圖P觀視時,接 收單元D2配置於縱向上。接收區D2A及D2B配置成相 互配置於縱向上,以及設計成落在橫向上的間距u2內( 圖 7B )。 因此,在光偵測器1 9中,如圖7A及7B所示,由全 像裝置17的區UA及17B繞射的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 〇 的雜散光圖案W分別不會與接收區D2A和D2B重疊。此 外,雜散光圖案W包含雜散光圖案W3A及W3B (圖7A )、W1A 及 W1B (圖 7B )等等。 特別地,假使繞射角因爲全像裝置1 7中的格間距誤 差或光束L1中的波長偏移而偏離設計値時,雜散光圖案 W不會與光偵測器19中的接收區D2A及D2B重疊。 亦即,在光偵測器1 9中,基本上層間雜散光束LN 不會對接收光信號S2A和S2B造成影響。 此外,在光偵測器19中’當從參考圖P觀視時,接 -45- 201037698 收單元D3配置於縱向上。接收區D3C及D3D配置成相 互配置於橫向上,以及設計成落在縱向上的間距u3內( 圖 7B )。 因此,在光偵測器1 9中,如圖7A及7B所示,由全 像裝置17的區17C1、17C2、17D1及17D2繞射的層間雜 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分別不會與接收區D3C 和D3D重疊。此外,雜散光圖案 W包含雜散光圖案 W3C1、W3C2、W3D1、及 W3D2 (圖 7A) 、W1C1、 W1C2、W1D1 及 W1D2 (圖 7B)等等。 特別地,假使繞射角因爲全像裝置1 7中的格間距誤 差或光束L1中的波長偏移而偏離設計値時,雜散光圖案 W不會與光偵測器19中的接收區D3C及D3D重疊。 亦即,在光偵測器19中,基本上層間雜散光束LN 不會對接收光信號S3 C和S3D造成影響。 因此,使用接收光信號S2A及S2B計算的波動信號 SWBL1 (預設格式信號的實施例)被視爲幾乎不受層間雜 散光束LN影響。類似地,使用接收光信號S2A、S2B、 S3C、及S3D計算的循軌誤差信號STE1 (預設格式信號 的實施例)被視爲幾乎不受層間雜散光束LN影響。 因此,在光偵測器19中,接收區D2A、D2B、D3C 、及D3D配置成可以有效地避免源於與光碟1〇〇中之標 的記錄層YT具有不同層間距離的多個記錄層Y之不同種 類的雜散光圖案W。因此,光碟裝置1不須使循軌誤差信 號STE1的波動信號SWBL1的精確度變差。 -46 - 201037698 此外,在光偵測器的接收單元D2中設置用於雜散光 偵測的雜散光接收區D2P和D2Q,以及在接收單元D3中 設置用於雜散光偵測的雜散光接收區D3R和D3S。 因此,在公式(2B )的第二半部中提供〗><{(82?-S2Q ) - oc X ( S3R - S3S ) }項,以用於信號處理單元4的 循軌誤差操作電路4T。 因此,即使因爲信號處理單元4中的某些原因而使雜 0 散光圖案與接收區D2A和D2B或D3C和D3D相重疊而 在接收光信號S2A、S2B、S2C、或S2D中包含層間雜散 光LN的影像時,可以有效地消除影響。 此外,根據聚光鏡1 6和全像裝置1 7的設計,光學讀 取頭7將照射於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 2、D 3、及D 4 上的反射光束LR1A等聚光,以使反射光束成爲點狀光束 點。因此,當發生物鏡8的透鏡偏移時,光學讀取頭7可 以將光偵測器1 9中的每一接收區的面積降低至最小,也 〇 將每一光束點的移動量降低至最小。 在此點,光學讀取頭7也將反射光束聚光以降低雜散 光圖案W,因此,雜散光圖案W的照射範圍可以儘可能 地窄化。 根據上述配置,光碟裝置1的光學讀取頭7使得未被 全像裝置1 7繞射之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0幾乎以直 線行進’以及藉由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 1以偵測反 射光束LR0,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1A至S1D。 光學讀取頭7也使被全像裝置1 7繞射及由主光組成 -47- 201037698 之反射光束LR1的反射光束LR1A及LR1B在縱向上繞射 ,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和D2B,接收反射
光束LR1A和LR1B,以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2A及S2B 〇 此外,光學讀取頭7也使被全像裝置1 7繞射及由主 光組成之反射光束LR1的反射光束LR1C及LR1D在橫向 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 3的接收區D 3 C和D 3 D,接 收反射光束LR1C和LR1D,以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 及 S3D。 因此,光碟裝置1可以產生排除來自多個記錄層Y 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波 動信號SWBL1。因此,光碟裝置1可以穩定地正確取出 例如位址資訊和時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 此外,光碟裝置1可以產生排除來自多個記錄層Y 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循 軌信號STE 1 ’以致於,可以精確地執行循軌控制。 [1-6-3.與先前技術的比較] 藉由比較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碟裝置1與根據先前技 術的光碟裝置,進一步具體地說明上述功效。 如上所述’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4_2 7 3 024中, 根據先前技術的光碟裝置以三光束推挽法來計算波動信號 等。在此情形中’舉例而言,在圖2中所示的光學讀取頭 的配置中,從分光器13的上游,設置繞射光學元件(未 -48- 201037698 顯示且對應於第六實施例中的光柵丨32) ’以藉由繞射而 將入射光的光束分成三個光通量。三個光通量中直線 地行進而不被繞射的光通量對應於光束L1且於此稱爲主 光束Ll-Μ。另一方面,此處,將其它二個被繞射的光通 量稱爲副光束L1-S1及L1-S2。 類似於光束L1,主光束Ll-Μ由光碟100反射而成爲 主反射光束LR-M。副光束L1-S1及L1-S2在由光碟1〇〇 0 反射成爲副反射光束LR-S1和LR-S2之前,通過與主光 束L 1-M的光學路徑偏離的光學路徑。相對於根據第一實 施例的光碟裝置1,根據先前技術的光碟裝置不具有全像 裝置17以及具有光偵測器99及另一信號處理單元而非光 偵測器1 9和信號處理單元4。其它元件幾乎以相同方式 配置成如同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碟裝置1,因此,於下, 主要說明不同處。 圖1 0A顯示光偵測器99的接收單元的配置。 Q 光偵測器99具有接收單元DM1及接收單元DS1和 DS2以分別用於主反射光束LR-M和副反射光束LR-S1和 LR-S2。 類似於上述接收單元D1,接收單元DM1圍繞參考點 P而在縱向及橫向上均分成二部份,參考點對應於未被繞 射光學元件繞射而分成三光束之零階光組成的主反射光束 LR-M (對應於反射光束LR0 )的光軸。亦即,接收單元 DM1藉由依柵圖案而分割的接收區DM1A、DM1B、DM1C 、及DM1D來接收反射光束LR。接收區DM1A、DM1B、 -49- 201037698 DM1C、及DM ID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 SM1A、SM1B、SM1C、及SM1D,以及將這些信號傳送給 讀取頭放大器22 (圖2)。 接收單元DS1設置在幾乎在縱向上的一側上與參考 點P分開的位置處,以及接收區DS1A和DS1B配置成幾 乎延著縱向上從參考點P延伸的虛擬直線VL1而相互設 置於縱向上。 接收區DS1A及DS1B均接收副反射光束LR-S1,以 及在將接收光信號S S 1 A和S S 1 B號傳送給讀取頭放大器 22 (圖2 )之前,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 S S 1 A 和 S S 1 B。 接收單元DS2設置在幾乎在縱向上的一側上與參考 點P分開的位置處,以及接收區D S 2 A和D S 2 B配置成幾 乎延著縱向上從參考點P延伸的虛擬直線V L 1而相互設 置於縱向上。 接收區DS2A及DS2B均接收副反射光束LR-S2,以 及在將接收光信號SS2A和SS2B號傳送給讀取頭放大器 22 (圖2 )之前,根據收到的光量而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 SS2A 和 SS2B。 在根據先前技術之光碟裝置中,信號處理單元具有圖 10B中所示的波動操作電路4W-M及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 路4T-M,而非圖9B中所示的波動操作電路4W及循軌誤 差信號操作電路4T。此外,以同於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 路4F及再生信號操作電路4R的方式,配置聚焦誤差信 -50- 201037698 號操作電路及再生信號操作電路。但是,在聚焦誤差信號 操作電路及再生信號操作電路中使用接收光信號SMI A至 SM1D,而非接收光信號S1A至S1D。 如圖10B所示,根據先前技術的信號處理單元又具 有主推挽操作電路4P-M及副推挽操作電路4P-S。主推挽 操作電路4P-M具有加法電路4P1和4P2以及減法電路 4P3,以產生主推挽信號。副推挽操作電路4P-S具有加法 0 電路4P4和4P5以及減法電路4P6,以產生副推挽信號。 另一方面,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 W-M藉由分接取出主 推挽信號以產生波動信號SWL0。亦即,根據上述配置, 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M產生根據公式(5M)操作的波 動信號SWL0。 [數學式 8] ❹ SWBLO = ( SMI A + SM1B ) - ( SM1C + SM1D ) ( 5M )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T-M具有係數乘法電路4T3 及減法電路4T4、以及從主推挽信號和副推挽信號產生循 軌誤差信號STE0。亦即,根據上述配置,循軌誤差信號 操作電路4T-M根據公式(2M )而執行操作,以產生循軌 誤差信號STE0。 -51 - 201037698 [數學式 9] STEO = ( SM1A + SM1B ) - ( SM1C + SM1D ) -kt X { ( SS1A + SS2A) - ( SS1B + SS2B ) } ( 2M) 如圖l〇A所示,由根據先前技術的光碟裝置使用之 接收光信號SM1A至SM1D、SS1A及SS1B、以及SS2A 和SS2B具有雜散光束W-M、W-Sl、W-S2疊加於其上。 因此,相對於例如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碟裝置1之未受雜 散光影響的波動信號SWL1,此處計算的波動信號SWL0 等會受雜散光影響。因此,當使用多層光碟100時,根據 先前技術的光碟裝置難以穩定地、可靠地取出預設格式信 號。相對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碟裝置1可以取出不受 雜散光影響的預設格式信號。 由於波動信號通常使用比循軌誤差信號更高的頻帶, 因此,要用以產生波動信號的每一電路比要用以產生循軌 誤差信號的每一電路允許更高的頻帶。因此,根據先前技 術的信號處理電路須要使用允許高頻的電路作爲包含二個 加法電路4P1和4P2、減法電路4P3、及波動信號操作電 路4W-M等四個電路。另一方面,如圖9B所示,根據第 一實施例之信號處理單元4,當產生波動信號S WB L 1時 ,僅須要允許高頻的電路用於減法電路4T1和波動信號操 作電路4 W等二電路。因此,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信號處理 單元4可以產生穩定的波動信號SWBL1,並降低昂貴的 -52- 201037698 允許高頻之電路的數目。 <2.第二實施例>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光碟裝置30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 光碟裝置1不同之處在於以信號處理單元34、光學讀取 頭37、全像裝置47、及光偵測器49取代信號處理單元4 、光學讀取頭7、全像裝置1 7、及光偵測器1 9。 0 如同信號處理單元4 一般,信號處理單元34藉由執 行預定的操作處理以產生聚焦誤差信號及循軌誤差信號中 的每一信號’以及供應這些信號給驅動控制單元3,操作 處理的內容與信號處理單元4的內容部份不同(稍後將說 明細節)。其它元件基本上以同於第一實施例中的信號處 理單元之方式配置。 雖然與光學讀取頭7的全像裝置17相比較時光學讀 取頭3 7的全像裝置4 7如同對應於圖4的圖1 1所示般分 〇 割成類似的分割圖案,但是,形成於區47A及47B中的 繞射元件的型式不同。 亦即,區47A和47B由所謂的炫耀全像製成以及使 得與區47A和47B重疊之幾乎所有部份的反射光束LR繞 射作爲主光,以產生反射光束LR1A和LR1B。 區47C1、47C2、47D1、及47D2設計成當與第一實 施例相較時,由主光組成之反射光束LR1C1、LR1C2、 L R 1 D 1、及L R 1 D 2中的每一光束的繞射角變得較小。圖 12顯示反射光束LR1A至LR1D如何照射。 -53- 201037698 如同對應於圖4的圖1 3所示,在光偵測器49中設置 接收單元D3,相較於光偵測器19,比較接近接收單元D1 〇 特別地,當光偵測器49由例如層間雜散光束LN3照 射時,形成對應於圖7中的雜散光圖案W3之雜散光圖案 W5。 當雜散光圖案W5與雜散光圖案W3相較時(圖7A) ,由零階光組成的雜散光圖案W50具有之形狀係自對應 的雜散光圖案W30消除對應於全像裝置47的區47A和 47B的部份而取得的。這是因爲零階光恨難由區47A及 47B產生。 而且,當與雜散光圖案 W30相比時,雜散光圖案 W5 0具有橫向加寬被抑制的形狀。因此,雖然光偵測器 49具有較接近接收單元D1的接收單元D3,所以,以雜 散光圖案W50未與接收單元D3重疊的方式,形成光偵測 器49。
另一方面,光學讀取頭 3 7藉由使用預定的係數,根 據公式(6)而非上述公式(4),計算再生RF信號SRF
[數學式 10] SRF=S1A+S1B+S1C+ SlD+γχ ( S2A+S2B) (6) -54- 201037698 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謂的反射光束LR的推挽成份作 爲反射光束LR1 A和LR1B照射於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 D2A和D2B上,幾乎所有的反射光束LR1A和LR1B由主 光組成。 如此,當與公式(4)相比時,γ x(S2A + S2B)項 加入公式(6 )中。 附帶一提,在其它態樣中,光碟裝置30幾乎以同於 0 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碟裝置1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配置中,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光碟裝置30的光 學讀取頭3 7以光束L 1照射光碟1 〇〇,以及經由全像裝置 47,將由光碟100反射後的反射光束LR分開。 全像裝置47可以使區47A和47B (圖1 1A )以外的 部份中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0 (圖1 1 A )幾乎以直線 行進,以及由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1對區47A至47E 中的每一區繞射。 ❹ 在此點,全像裝置47使反射光束LR1A及LR1B中 的每一光束在縱向繞射,反射光束LR1C及LR1D中的每 一光束在橫向繞射,又使反射光束LR1 E在斜向上繞射。 對應地,光偵測器49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 D1A至DID來接收反射光束LR0,以產生接收光信號 S1A至S1D。光偵測器49也分別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 區D2A和D2B來接收反射光束LR1A及LR1B,以產生接 收光信號S2A及S2B。此外,光偵測器49也分別藉由接 收單元D3的接收區D3C和D3D來接收反射光束LR1C及 -55- 201037698 LR1D,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及S3D。 根據公式(1A)或(1B),信號處理單元34藉由聚 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F,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1。根據 公式(2 A )或(2B ),信號處理單元4藉由循軌誤差信 號操作電路4T,也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 1,以及供應循 軌誤差信號STE1給伺服控制單元3A。 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伺服控制單元3A執行聚焦控制 及循軌控制。
因此,光碟裝置30可以藉由光偵測器49的接收單元 D2或D3來接收反射光束LR1A、LR1B、LR1C、及LR1D 。然後,光碟裝置3 0可以使用其接收光的結果之接收光 信號S2A、S2B、S3C、及S3D,以根據產生的循軌誤差 信號STE1,執行循軌控制。 根據讀取頭放大器22放大的每一接收光信號,信號 處理單元34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4W,根據公式(5) ,計算或取出波動信號SWBL1。然後,信號處理單元34 從波動信號SWBL 1產生例如位址資訊和時間資訊等預設 格式資訊,以及輸出預設格式資訊給中央控制單元2。中 央控制單元2根據位址資訊、時間資訊等,控制記錄或再 生操作。 在此點,雖然接收單元D3配置成接近光偵測器49 中的接收單元D 1,但是,由於源自對應於全像裝置47的 區4 7 A和4 7 B之零階光的部份雜散光圖案W 5 0,所以雜 散光圖案W50未與區47A和區47B重疊。 -56- 201037698 亦即,當相較於第一實施例中的全像裝置17 17C1 ' 17C2 ' 17D1、及17D2,被全像裝置47的區 、47C2、47D1、及47D2繞射之主光的繞射角度可以 〇 當全像裝置中的繞射角增加時,通常需要使格間 精細,這會限制設計或生產。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全 置 47 中,相對地,區 47C1、47C2、47D1、及 47D2 0 間距可以製成粗略的,減輕設計或生產的限制。 此外,光碟裝置30可以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 D1A至DID,接收幾乎未含推挽成份之反射光束。因 光碟裝置30根據使用其接收光結果之接收光信號S1 S1D而產生的聚焦誤差信號SFE1,可以執行穩定的 控制,聚焦控制有導因於推挽成份的擾動疊加。導因 挽成份的擾動意指循軌誤差信號洩漏至所謂的聚焦誤 號。在其它態樣中,光碟裝置3 0可以取得類似於第 Q 施例的操作功效。 根據上述配置,光碟裝置30的光學讀取頭37使 射光束L R直線地行進或經由全像裝置4 7繞射。結 光學讀取頭 37使排除對應於區47A和47B的部份 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以直線行進,以及以光偵 49的接收單元D1偵測反射光束LR0,以產生接收光 SIA 至 S1D。 光學讀取頭37也使由全像裝置47繞射且由主光 之反射光束LR1的反射光束LR1A及LR1B在縱向上 的區 47C 1 更小 距更 像裝 的格 收區 此, A至 聚焦 於推 差信 一實 得反 果, 及由 測器 信號 組成 繞射 -57- 201037698 ’以及以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及D2B接收反射光 束LR1A及LR1B ’以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2A和S2B。 此外’光學讀取頭3 7使由全像裝置47繞射且由主光 組成之反射光束LR1的反射光束LR1C及LR1D在橫向上 繞射,以及以接收單元D3的接收區D3C及D3D接收反 射光束LR1C及LR1D,以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和 S3D。 因此,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光碟裝置3 0可以產生排 除來自多個記錄層Y的層間雜散光束LN中的每一光束形 成之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波動信號SWBL1。因此,光 碟裝匱3 0可以穩定地、正確地取出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 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如上所述,在第二實施例中,全像 裝置47的區47A和47B由所謂的炫耀全像製成。因此, 與全像裝置47的區47A或47B重疊的部份反射光束LR 幾乎完全被繞射作爲主光,以分別產生反射光束LR1 A或 LR 1B。因此,由於未遭受全像裝置衰減,所以,藉由波 動信號操作電路4W,根據公式(5 ),取出計算而得強度 比第一實施例高的信號以作爲波動信號SWBL1。 此外,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光碟裝置3 0可以產生排 除由來自多個記錄層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所形成的 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循軌誤差信號STE1’以致於可以 精確地執行循軌控制。 <3.第三實施例> -58- 201037698 [3-1.光碟裝置的配置] 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光碟裝置50(圖1)與根據第一實 施例的光碟裝置1不同之處在於設置伺服控制單元53A、 信號處理單元54、及光學讀取頭57以取代伺服控制單元 3A、信號處理單元4、及光學讀取頭7。 如圖1 4所示,伺服控制單元5 3 A與根據第一實施例 的伺服控制單元3 A (圖2 )不同之處在於設置球形像差 0 控制單元53 AS以取代球形像差控制單元3AS,但是其它 部份,伺服控制單元53 A以相同方式配置。 雖然信號處理單元54具有信號處理單元4的每—操 作電路及每一對應的操作電路,但是,其操作處理部份不 同於信號處理單元4的操作處理(稍後說明細節)。 [3-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光學讀取頭57與光學讀取頭7(圖2)不同之處在於 Q 設置球形像差校正單元64、複合全像裝置67、及光偵測 器69以取代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4、全像裝置17、及光 偵測器1 9。 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由固定透鏡64F及移動透鏡 6 4M配置而成’固定透鏡由凸透鏡組成且位置是固定的, 移動透鏡64M由凹透鏡鏡組成以及可以在延著光束L1 的光軸之方向上移動作爲伽利略型光束擴展器。移動透鏡 64M根據來自伺服控制單元53A之球形像差控制單元 53AS的控制而移動。 -59- 201037698 事實上,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首先藉由移動透鏡 64M以將光束L1擴散,然後以固定特鏡64F將光束L1 聚光。 因此,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球形像差校正單元1 4 ,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可以將特性與當光束L1被聚光 及抵達光碟1〇〇的標的記錄層YT時產生的球形像差的特 性相反之球形像差預先提供給光束L1。 複合全像裝置67取代光學讀取頭7 (圖2 )中的全像 裝置1 7,以及當從極化分光器1 3觀視時配置於前側上。 如圖1 5中的剖面視圖所示,複合全像裝置6 7具有整 合配置,其中,1/2波長板67A、極化全像67B、及極化 全像67C相層疊。 事實上,反射光束LR從極化分光器1 3入射作爲S 極化的光束。在圖1 5中,由S極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 R 的極化方向以垂直於紙面的方向爲代表。 1/2波長板67 A藉由以預定角度旋轉反射光束LR之 極化方向而降低S極化成份至預定比例,以及也使其它部 份進入極化全像67B作爲P極化成份。 極化全像67B製成對光束的特定極化方向之成份呈 現繞射作用以及對反射光束LR的P極化成份真正地呈現 繞射作用並允許S極化成份透射而不對其作用。 如同對應於圖4A之圖1 6A所示,類似於全像裝置1 7 的類似分割圖案,將極化全像67B分割成區67BA、67BB 、67BC1、67BC2、67BD1、67BD2、及 67BE。 -60- 201037698 如同對應於圖4B的圖1 6B所示般,區 使每一繞射光柵形成於其中以及使其繞射戈 67BA、67BB、及67BE中的主光的繞射方[έ 、:17Β、及17Ε之方式配置。然後,在區 、67BD1、及 67BD2中的主光之繞射方向: 、17C2、17D1、及17D2的主光之繞射方向 亦即,極化全像67Β由炫耀全像製成 0 LR繞射成幾乎主光以及允許反射光束LR 不變地透射,並使Ρ極化成份對一區繞射。 極化全像67C製成對與極化全像67Β 份不同的極化方向成份呈現繞射作用,以 LR的S極化成份呈現繞射作用並允許Ρ極 不對其有任何作用。 如圖17Α所示,極化全像67C配置成 繞射光束,以及如圖1 7Β所示,製成使主光 ❹ 繞射,亦即,在與極化全像67Β的區67ΒΕ 繞射。附帶一提,極化全像67C由所謂的二 ,以及將光束分成零階光和±主光。 事實上,如圖1 8所示,極化全像6 7 C 像67Β的反射光束LR的S極化成份(於下 LRS)呈現繞射作用。 在此情形中,極化全像67C使零階光 束LRS0在直線上不變地行進。此外,極化 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S + 1以及-主光組 67ΒΑ 至 67ΒΕ 「向設定。在區 0以同於區1 7 A 67BC1 ' 67BC2 分別與區17C1 相反。 ,使反射光束 的S極化成份 的極化方向成 及對反射光束 丨化成份透射而 :整體爲均勻的 :在傾斜方向上 正交的方向上 .進制全像製成 對通過極化全 :稱爲反射光束 組成的反射光 全像67C使+ 成的反射光束 -61 - 201037698 L R S -1均以傾斜方向繞射,亦即,以不同於縱向及橫向的 方向繞射。 此外’極化全像6 7 C允許反射光束L R的P極化成份 ’亦即’每一區由極化全像67B繞射的反射光束LRP A至 LRPE,不變地透射,而未對其呈現繞射作用。 聚光鏡16將複合全像裝置67發射之每一反射光束 LRPA 至 LRPE、LRSO、LRS + 1、及 LRS-1 聚光以及使這 些反射光束進入圓柱透鏡1 8。 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圓柱透鏡1 8提供散光給零階光 組成的反射光束LR0、+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S + 1、及-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S-1,以及以這些反射光束照射光 偵測器69。 此外,圓柱透鏡1 8類似地提供散光給導因於其特性 之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PA至LRPE。但是,當由極化 全像67B繞射時抵消散光之像差會預先給予反射光束 LRPA 至 LRPE。 如此,當從圓柱透鏡1 8發射時’反射光束LRPA至 LRPE未具有像差。 如圖1 9所示,光偵測器69具有部份類似於光偵測器 1 9 (圖7)的配置以及具有類似於設於光偵測器1 9中的 接收單元之接收單元Dl、D2、及D4。 亦即,光偵測器69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D1A 至DID以接收反射光束LRS0’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2的 接收區D2A及D2B以分別接收反射光束LRPA至LRPE。 -62- 201037698 光偵測器69也藉由接收單元D4的接收單元D1A至D4D 以接收反射光束lrpe。 光偵測器69具有接收單元D 1 3設於其中,取代光偵 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3。類似於接收單元D3,接收單元 D 1 3配置於始於參考點P的橫向上,但位於以虛擬直線 VL1爲對稱軸的接收單元D3的對稱區。 接收單元D13也具有設於其中之分別對應於接收區 0 D3C和D3D之接收區D13C及D13D、以及對應於雜散光 接收區D3R和D3S之接收區D13R及D13S。 接收區D13C接收反射光束LRPC1和LRPC2(這些 光束一起稱爲反射光束LRPC)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 接收區D13D接收反射光束LRPD1和LRPD2(這些光束 —起稱爲反射光束LRPD )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D。 此外,光偵測器69具有接收單元D1 1,接收單元 D 1 1設於相對於作爲對稱軸的虛擬直線VL 1之接收單元 〇 D4的幾乎對稱位置,亦即,從參考點P觀視時傾斜方向 上且與接收單元D2和D13幾乎等距的位置。 接收單元 D11以單一接收區 D11接收反射光束 LRS + 1以及根據其光量而產生接收光信號SI 1,以供應接 收光信號s 1 1給讀取頭放大器72 (圖1 4 )。 光偵測器69也具有接收單元D 1 2,接收單元D 1 2設 於相對於參考點P之接收單元D 1 1的幾乎對稱位置。 接收單元D12以單一接收區D12接收反射光束LRS-1以及根據其光量而產生接收光信號S 1 2,以供應接收光 -63- 201037698 信號s 1 2給讀取頭放大器72 (圖1 4 )。 因此,光偵測器69接收以接收單元Dl、D2、D4、 D13、D11、及D12中的每一單元,接收反射光束LRS0、 LRPA至LRPE、LRS + 1、及LRS-1。然後,光偵測器69 根據個別的接收光量以產生接收光信號,以供應接收光信 號給讀取頭放大器72。 如圖20所示,光偵測器69具有根據與第一實施例相 同的原理由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13。此 外,類似於雜散光圖案W3,雜散光圖案W13代表當照射 範圍最廣時的雜散光圖案。 當與圖7A中所示的雜散光圖案W3相較時,如圖20 所示,雜散光圖案W13具有雜散光圖案W13C1、W13C2 、W13D1、及 W13D2,雜散光圖案 W13C1、W13C2、 W13D1、及W13D2分別形成於以虛擬直線VL1 (圖19) 爲對稱軸之雜散光圖案W3C1、W3C2、W3D1、及W3D2 的對稱位置。 雜散光圖案W13也具有由極化全像67C繞射的層間 雜散光束LN所形成之雜散光圖案W13S + 1及W13S-1。 在光偵測器69中,類似於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 D1和D2,接收單元D1和D2配置成雜散光圖案W130、 雜散光圖案 W13A及W13B、以及雜散光圖案 W13C1、 W13C2、W13D1、及 W13D2 中無一者重疊。
如此,在光偵測器69中,在接收區D2A、D2B、 D13C、及D13D分gfj產生的接收光信號S2A、S2B、S3C -64 - 201037698 、及S3D中,幾乎不會由層間雜散光束LN造成錯誤。 [3-3.預設格式信號等的產生] 事實上,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光碟裝置1,光碟裝 置5 0能夠藉由伺服控制單元5 3 A以執行聚焦控制及循軌 控制。 亦即,信號處理單元54的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0 54F藉由執行根據上述公式(1A)或公式(1B)之操作, 以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1,以及將聚焦誤差信號SFE1供 應給伺服控制單元5 3 A的聚焦控制單元5 3 AF。 當以一光束推挽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時,信號處理單 元54的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4T藉由執行根據上述公 式(2A )或公式(2B )之操作,以計算循軌誤差信號 STE1。然後,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4T將循軌誤差信 號STE1供應給伺服控制單元53Α的循軌控制單元53ΑΤ 當以相位對比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時,另一方面’信 號處理單元54的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4Τ藉由執行根 據上述公式(3 )之操作,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 1。然後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 4Τ將循軌誤差信號STE 1供應 給伺服控制單元5 3 A的循軌控制單元5 3 AT ° 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相對地,信號處理單元54根據 下述公式(7 ),將接收光信號S 1 1及S 1 2相加’計算再 生RF信號SRF ° -65- 201037698 [數學式 π] SRF = S 1 1 + S 1 2 ( 7 ) 亦即,光碟裝置50根據反射光束LRS + 1及LRS-1的 接收光結果,產生再生RF信號SRF。 然後,類似再生信號操作電路4R (圖2 ),再生信 號操作電路54R藉由對再生RF信號SRF執行預定的解調 變處理及解碼處理,以再生記錄於光碟1 〇〇上的資訊。 信號處理單元54的波動信號操作電路54W根據上述 公式(5 ),計算或取出波動信號SWBL1。然後,波動信 號操作電路54W從波動信號SWBL1產生例如位址資訊和 時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以及將預設格式資訊輸出至中 央控制單元2。中央控制單元2可以根據位址資訊、時間 資訊等,控制記錄或再生操作。 [3-4.操作及功效] [3-4-1.操作] 在上述配置中,光碟裝置50的光學讀取頭57以光束 L1照射光碟100,藉由複合全像裝置67,分開由光碟1〇〇 反射且由S極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R。
複合全像裝置67藉由1/2波長板67A,改變反射光 束L R中的s極化成份與P極化成份的比例。然後,複合 全像裝置67藉由極化全像67B而使反射光束LR中的S -66 - 201037698 極化成份透射’以產生反射光束LRS,以及使反射光束 LR中的P極化成份對區67BA至67BE中的每一區繞射。 在此點,極化全像 67B使每一反射光束 LRPA及 LRPB在縱向上繞射、使每一反射光束LRPC及LRPD在 橫向上繞射、以及又使反射光束LRPE在傾斜方向上繞射 〇 此外’複合全像裝置67藉由極化全像67C而使S極 0 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RS繞射,以及使Ρ極化組成的反射 光束LRPA至LRPE透射。在此點,極化全像67C使零階 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S0幾乎以直線行進,以及使分別由 +主光及-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S + 1及LRS-1均以幾乎 與反射光束LRPE正交的傾斜方向繞射。 對應地,光偵測器6 9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 D1A至DID,接收反射光束LRS0,以產生接收光信號 S1A至S1D。光偵測器69也分別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 Q 區D2A及D2B以接收反射光束LRPA及LRPB,以產生接 收光信號S2A及S2B。此外,光偵測器69藉由接收單元 D13的接收區D13C及D13D以接收反射光束LRPC及 LRPD,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及S3D。 信號處理單元54根據讀取頭放大器72放大的每一接 收光信號,依據公式(1A)或(1B),以聚焦誤差信號 操作電路54F,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1。信號處理單元 54也根據公式(2A )或(2B ),藉由循軌誤差信號操作 電路54T,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1,以及將這些循軌誤 -67- 201037698 差信號STE1供應給伺服控制單元53A。 伺服控制單元5 3 A根據循軌誤差信號S TE 1而以循軌 控制單元53 AT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1以及供應循軌驅 動信號STD 1給循軌致動器9T,藉以執行循軌控制。 此外,信號處理單元54根據讀取頭放大器72放大的 每一接收光信號,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54W,根據公式 (5),計算或取出波動信號SWBL1。然後,信號處理單 元54從波動信號SWBL1產生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訊等 預設格式資訊,以及將預設格式資訊輸出至中央控制單元 52。中央控制單元52根據位址資訊、時間資訊等等,控 制記錄或再生操作。 [3-4-2_ 功效] 因此,光碟裝置50可以藉由光偵測器69的接收單元 D2或D13,接收每一反射光束LRPA、LRPB、LRPC、及 LPRD。然後,光碟裝置50可以根據藉由使用其接收光的 結果之接收光信號S2A ' S2B、S3C、及S3D而產生的循 軌誤差信號STE1,執行循軌控制。 此處,類似於光偵測器1 9,在光偵測器69中,當從 參考點P觀視時,接收單元D2配置於縱向上,以及接收 區D2A和D2B配置成相互設於縱向上,以致於可以避免 不同種類的雜散光圖案W。 此外,在光偵測器69中,當從參考點P觀視時,接 收單元D 1 3配置於橫向上,以及接收區D 1 3 C和D 1 3 D配 -68- 201037698 置成相互設於橫向上,以致於可以避免不同種類的雜散光 圖案W。 亦即,在光偵測器6 9中,接收區D 2 A、D 2 B、D 1 3 C 、及D13D配置成可以避免光碟100中與標的記錄層γτ 具有不同層間距離的多個記錄層Y所產生之不同種類的 雜散光圖案W。因此,光碟裝置50可以以幾乎保持循軌 誤差信號STE1的精確度,取出正確的波動信號SWBL1。 q 光碟裝置50也可以藉由將二接收光信號S11及S12 相加,以信號處理單元54的再生信號操作電路54R,計 算再生RF信號SRF。 因此,當與藉由將四個接收光信號S 1 A至S 1 D相加 以計算再生RF信號SRF之光碟裝置1相比較時,光碟裝 置50可以降低有關的放大器電路的數目(在讀取頭放大 器72中)。因此,光碟裝置50可以降低包含於再生RF 信號SRF中的放大器雜訊成份。
Q 此外,在光碟裝置50中,在光束L1及反射光束LR 中產生的球形像差由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校正。因此, 當與配置成藉由在光軸方向上移動例如準直透鏡12以校 正球形像差的光碟裝置相比較時,光碟裝置50可以使物 鏡8發出的光束L1的光量穩定而不會波動。 此外,光碟裝置5 0可以取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 光碟裝置1的操作功效。 根據上述配置,光碟裝置50的光學讀取頭57藉由複 合全像裝置67而使反射光束LR繞射以使反射光束LRS0 -69- 201037698 幾乎以直線進行,以及藉由光偵測器69的接收單元D 1 偵測反射光束LRS0以產生接收光束SIA至S1D。 光學讀取頭57也使反射光束LRPA及LRPB在縱 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和D2B 接收反射光束LRPA和LRPB,以分別產生接收光信 S2A 和 S2B 。 此外,光學讀取頭57使反射光束LRPC和LRPD 橫向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13的接收區D13C D13D以接收反射光束LRPC和LRPD,以分別產生接收 信號S 3 C和S 3 D。 因此’光碟裝置50可以產生排除由來自多個記錄 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 波動信號SWBL1。因此,光碟裝置50可以穩定地、準 地取出例如位址資訊和時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 此外’光碟裝置50可以產生排除由來自多個記錄 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 循軌誤差信號STE 1 ’以致於可以精確地執行循軌控制。 < 4 第四實施例> [4 - 1 .光碟裝置的配置] 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光碟裝置7〇(圖1)與根據第三 施例的光碟裝置50不同之處在於設置信號處理單元74 光學讀取頭7 7以取代信號處理單元5 4及光學讀取頭 向 以 號 在 和 光 層 之 確 層 之 及 -70- 57 201037698 fe?虎處理單兀74 ISi信號虛理错— 〃1d唬處理卓兀54不同之處在 於設置再生信號操作電^爾以取代再生信號操作電 路54R ’但其它操作電路以同於再生信號操作電路嫩 的方式配置。 [4 - 2 .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如圖21所示’光學§賣取頭77與光學讀取頭57(圖 〇 1 4 )不同之處在於設置複合全像裝置87、及光偵測器89 以取代複合全像裝置67、及光偵測器69。 如同對應於圖15的圖22所示,當與第三實施例中的 複合全像裝置67相比較時,複合全像裝置87設有極化全 像87B以取代極化全像67B。然後,複合全像裝置87設 有極化全像87C以取代極化全像67C。附帶—提,1/2波 長板67A以相同方式配置。 極化全像87B由二進制全像製成’使反射光束lr繞 〇 射成零階光,以及類似於極化全像67B般,分割成區 67BA 至 67BE (圖 1 6 )。 類似於極化全像67C (圖17),極化全像87C僅對 反射光束LR的S極化成份呈現繞射作用,以及允許p極 化成份透射而未對其作用。 如同對應於圖1 7 A的圖2 3 A所示,極化全像8 7 C配 置成整體均勻的繞射光柵,但是,相對於極化全像67C, 具有炫耀全像,使光束繞射成幾乎僅有主光形成於其中。 因此,如圖2 3 B所示,極化全像8 7 C使主光在不同 -71 - 201037698 於縱向及橫向的多個斜向之一上繞射,亦即,僅在左上方 繞射。 事實上,如圖24所示,極化全像87C對通過極化全 像8 7B的反射光束LR的反射光束LRS呈現繞射作用。 在此點,極化全像8 7 C使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 R S 1 在斜向上繞射。 此外,類似於極化全像67C,極化全像87C可以使反 射光束LR的P極化成份(亦即,直線地行經極化全像 87B的反射光束LRP0 )以及每一區由極化全像87B繞射 的反射光束LRPA至LRPE未改變地透射,而未對其呈現 繞射作用。 聚光鏡16將從複合全像裝置87發出的每一反射光束 LRP0、LRPA至LRPE、及LRS 1聚光以及使這些反射光 束進入圓柱透鏡1 8。 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圓柱透鏡1 8提供散光給零階光 組成的反射光束LRP0以及以反射光束照射光偵測器89。 此外,圓柱透鏡1 8類似地提供導因於其光學特性 之散光給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PA至LRPE及LRS1。 但是,當由極化全像87B和87C繞射時抵消散光之像差 預先給予反射光束LRPA至LRPE和LRS1。 因此,當從圓柱透鏡18發射時,反射光束LRPA至 LRPE和LRS1不具有像差。 另一方面,如同對應於圖1 9的圖25所示,對應於光 偵測器69之光偵測器89具有光接收單元D1 1自光偵測 -72- 201037698 器69的配置省略之配置。 接收單元D12以接收區D12A接收反射光束LRS1, 以及根據其光量而產生接收光信號S 1 2以供應接收光信號 S 12給讀取頭放大器72 (圖21 )。 因此,光偵測器89以每一接收單元D1、D2、D4、 D13及D12,接收反射光束LRP〇、LRPA至LRPE、及 LRS 1。然後’光偵測器89根據個別接收光量而產生接收 0 光信號’以供應接收光信號給讀取頭放大器7 2。 如同對應於圖22的圖26所示,光偵測器89具有由 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23。此外,雜散光 圖案W23類似雜散光圖案W 1 3代表照射範圍最廣時的雜 散光圖案。 當與雜散光圖案W13相較時,雜散光圖案W2 3具有 部份雜散光圖案W13S + 1從雜散光圖案W13省略之形狀 。這是因爲極化全像87C變成炫耀全像,以致於當光束被 Q 繞射時,僅產生主光。 因此,在光偵測器8 9中’類似於第三實施例中的光 偵測器69,接收單元D2及D13以雜散光圖案W23P0、 W23AS1、及W23PA至W23PE中無一者重疊之方式配置 〇 因此,在光偵測器89中,在分別由接收區D2A、 D2B、D13C、及D13D產生的接收光信號S2A、S2B、S3C 、及S3 D,幾乎不會由層間雜散光LN造成誤差。 -73- 201037698 [預設格式信號等的產生] 事實上,類似於第三實施例中的光碟裝置50,光碟 裝置70能夠藉由伺服控制單元53A以執行聚焦控制及循 軌控制。 相對於第三實施例,信號處理單元74根據下述公式 (8),將接收光信號S12設定爲再生RF信號SRF。 [數學式12] SRF = S 1 2 ( 8 ) 亦即,在光碟裝置70中,根據反射光束LRS1的接 收光結果,產生再生RF信號SRF。 然後,類似再生信號操作電路54R (圖12),再生 信號操作電路74R藉由對再生RF信號SRF執行預定的解 調變處理及解碼處理,再生記錄於光碟1〇〇上的資訊。 [4-4.操作及功效] [4-4-1.操作] 在上述配置中,光碟裝置的光學讀取頭77以光束 L1照射光碟1〇〇,藉由複合全像裝置87,分開由光碟100 反射且由S極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 R。 類似於第三實施例,複合全像裝置87的1/2波長板 67A,改變反射光束LR中的S極化成份與P極化成份的 -74- 201037698 比例。然後,極化全像87B使反射光束LR中的S極化成 份透射,以產生反射光束LRS,以及使反射光束LR中的 P極化成份對區67BA至67BE中的每一區繞射。 在此點,極化全像 87B使每一反射光束 LRPA及 LRPB在縱向上繞射 '使每一反射光束LRPC及LRPD在 橫向上繞射、以及又使反射光束LRPE在傾斜方向上繞射 。此外,極化全像87B使未被繞射的反射光束LRP的零 0 階光未變地直線行進,作爲反射光束LRP0。 此外,複合全像裝置87的極化全像87C使S極化組 成的反射光束LRS繞射,以及使反射光束LRP0及LRPA 至LRPE透射。在此點,極化全像87C使主光組成的反射 光束LRS1以幾乎與反射光束LRPE正交的傾斜方向繞射 〇 對應地,光偵測器8 9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 D1A至DID,接收反射光束LRP0,以產生接收光信號 Q s 1 A至S 1 D。光偵測器89也分別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 區D2A及D2B以接收反射光束LRPA及LRPB,以產生接 收光信號S2A及S2B。此外,光偵測器89藉由接收單元 D13的接收區D13C及D13D以接收反射光束LRPC及 LRPD’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及S3D。 類似於第三實施例,信號處理單元74根據讀取頭放 大器72放大的每一接收光信號,依據公式(ία)或(1B ),以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4F,計算聚焦誤差信號 SFE1。信號處理單元74也根據讀取頭放大器72放大的 -75- 201037698 每一接收光信號,依據公式(2A)或(2B),藉由循軌 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 4 T,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 T E 1。然後 ’信號處理單元74將這些信號供應給伺服控制單元53 a 〇 伺服控制單元5 3 A根據循軌誤差信號sTE 1而以循軌 控制單元5 3 AT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 1以及供應循軌驅 動信號STD 1給循軌致動器9T,以執行循軌控制。 此外,信號處理單元74根據讀取頭放大器72放大的 每一接收光信號,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5 4 W,根據公式 (5 ),計算或取出波動信號SWBL 1。然後,信號處理單 元74從波動信號SWBL1產生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訊等 預設格式資訊,以及將預設格式資訊輸出至中央控制單元 5 2。中央控制單元5 2根據位址資訊、時間資訊等等,控 制記錄或再生操作。 [4 - 4 - 2 .功效] 因此,光碟裝置70藉由光偵測器89的接收單元D2 或 D13,接收每一反射光束 LRPA、LRPB、LRPC、及 LPRD。然後,光碟裝置70可以根據藉由使用其接收光的 結果之接收光信號S2A、S2B、S3C、及S3D而產生的循 軌誤差信號STE 1,執行循軌控制。 此處,類似於光偵測器69,在光偵測器89中,當從 參考點P觀視時,接收單元D2配置於縱向上,以及接收 區D2A和D2B配置成相互設於縱向上,以致於可以避免 -76- 201037698 不同種類的雜散光圖案w。 此外,類似於光偵測器69,在光偵測器89中,當從 參考點P觀視時,接收單元D1 3配置於橫向上,以及接 收區D 1 3 C和D 1 3 D配置成相互設於橫向上,以致於可以 避免不同種類的雜散光圖案W。 亦即,在光偵測器89中,接收區D2A、D2B、D13C 、及Dl 3D配置成可以避免光碟100中與標的記錄層YT 0 具有不同層間距離的多個記錄層Y所產生之不同種類的 雜散光圖案W。因此,光碟裝置70可以以幾乎保持循軌 誤差信號STE1的精確度,取出正確的波動信號SWBL1。 光碟裝置70也可以藉由信號處理單元74的再生信號 操作電路74R,根據接收光信號S 1 2,計算再生RF信號 SRF。 因此,當與藉由將二接收光信號s 1 1至S 1 2相加以計 算再生RF信號SRF之光碟裝置50相比較時,光碟裝置 Q 70可以又降低有關的放大器電路的數目(在讀取頭放大 器72中)。因此,仍然可以降低包含於再生RF信號SRF 中的放大器雜訊成份。 此外,光碟裝置70藉由複合全像裝置87的極化全像 87C,抑制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S 1的散光,因此,照 射時,反射光束LRS1可以在接收單元D12的接收區 D12A中收歛成幾乎爲點。因此,接收單元D12的接收區 的總面積可以降低,以致於藉由降低接收區的電容量,可 以增進再生RF信號SRF的頻率特徵。 -77- 201037698 此外’光碟裝置70可以取得類似於第三實施例中的 先碟裝置50的操作功效。 根據上述配置,光碟裝置70的光學讀取頭77藉由複 合全像裝置87而使反射光束LR繞射以使反射光束LRP0 幾乎以直線進行,以及藉由光偵測器89的接收單元D 1, 偵測反射光束LRP0以產生接收光束S1A至S1D。 光學讀取頭77也使反射光束LRPA及LRPB在縱向 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區D2A和D2B以 接收反射光束LRPA和LRPB,以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 S2A 和 S2B 。 此外,光學讀取頭77使反射光束LRPC和LRPD在 橫向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13的接收區D13C和 D13D以接收反射光束LRPC和LRPD,以分別產生接收光 信號S 3 C和S 3 D。 因此,光碟裝置70可以產生排除由來自多個記錄層 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 波動信號SWBL1。因此,光碟裝置70可以穩定地、正確 地取出例如位址資訊和時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 此外,光碟裝置70可以產生排除由來自多個記錄層 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 循軌誤差信號S TE 1,以致於可以精確地執行循軌控制。 <5.第五實施例〉 [5-1.光碟裝置的配置] -78- 201037698 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光碟裝置90(圖1)與根據第四實 施例的光碟裝置70不同之處在於設置光學讀取頭91以取 代光學讀取頭77,但其它部份以相同方式配置。 [5-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在圖27中,與圖21中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代號表示 ,如圖27所示,光學讀取頭91與光學讀取頭77不同之 0 處在於設置1/2波長板95、若雄(Rochon)稜鏡96、及 複合全像裝置97以取代複合全像裝置87。 類似於複合全像裝置87的1/2波長板67A,1/2波長 板95藉由以預定角度旋轉反射光束LR的極化方向,降 低S極化成份至預定的比例,以及也使其餘部份進入若雄 稜鏡96作爲P極化成份。 若雄稜鏡96是一種稱爲尼寇稜鏡之使用雙折射晶體 的極化器,以及使入射光束的預定極化方向成份折射,也 〇 使其它極化方向成份透射及直線地行進。 若雄稜鏡96也製成將光束以相對於縱向及橫向約45 度角的傾斜方向繞射,亦即,在圖23中的左上方。 附帶一提,若雄稜鏡96藉由折射作用而改變光束的 行進方向’因此,當與全像裝置等的繞射作用相比時,可 以顯著地改變其行進方向。 事實上’如圖28所示,若雄稜鏡96使反射光束LR 的S極化成份繞射以產生反射光束LRS,以及在使P極化 成份進入全像裝置97作爲反射光束LRS之前,也使P極 -79- 201037698 化成份未改變地透射。 全像裝置97幾乎以同於複合全像裝置87的極化全像 8 7B之方式配置,以及對P極化成份的光束呈現繞射作用 ,以及可以將P極化成份分成零階光及主光,並允許S極 化成份的光束未變地透射。 類似於極化全像87B,全像裝置97分割成多個區, 以及藉由每一區中呈現於其上的繞射作用,將反射光束 LRP分成反射光束LRPA至LRPE。 在此點,每一反射光束LRPA及LRPB在縱向上繞射 ,每一反射光束LRPC及LRPD在橫向上繞射,反射光束 LRPE在傾斜方向上(在圖25中的左下方向)繞射。 此外,全像裝置97使未被繞射的反射光束LRP的零 階光未改變地直線行進。 因此,在第五實施例中,取代第四實施例中的複合全 像裝置87 ’使用1/2波長板95、若雄稜鏡96、及全像裝 置97以將反射光束LR分成眾多反射光束LRS、LRPA至 LRPE、及 LRP0。 類似於第四實施例,光偵測器89分別以接收單元D2 的接收區D2A及D2B接收反射光束LRP A和LRPB,以及 以接收單元D13的接收區D13C和D13D接收反射光束 LRPC和LRPD。光偵測器89也以接收單元D4的接收區 D4A至D4D接收反射光束LRPE。 此外,取代第四實施例中的反射光束LRS 1,光偵測 器89以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D1A至DID接收反射光束 -80- 201037698 LRPO,以接收單元D12接收反射光束LRS。 在此點,類似於第四實施例,如圖26所示,雜散光 圖案W23P0、W23AS1'及W23PA至W23PE中無一者與 光偵測器8 9中的接收單元D 2和D 1 3重疊。 因此,在光偵測器8 9中,類似於第四實施例,在分 別由接收區D2A、D2B、D13C、及D13D產生的接收光信 號S2A、S2B、S3C、及S3D,幾乎不會由層間雜散光LN 0 造成誤差。 類似於第四實施例中的光碟裝置90,光碟裝置90可 以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5 4 W以計算波動信號,以及藉 由伺服控制單元5 3 A以執行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 此外’類似於第四實施例,光碟裝置90可以藉由信 號處理單元74而根據公式(8)以產生再生RF信號SRF 以及執行預定的解調變處理和解碼處理,以再生記錄於光 碟1 0 0上的資訊。 ❹ [5 - 3 .操作及功效] [5-3-1.操作] 在上述配置中’光碟裝置90的光學讀取頭91以光束 L1照射光碟1〇〇。然後’光學讀取頭91藉由1/2波長板 95、若雄稜鏡96、及全像裝置97,分開由光碟1〇〇反射 且由S極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R。 1/2波長板95改變反射光束LR中的S極化成份與p 極化成份的比例。接著’若雄稜鏡9 6反射S極化成份以 -81 - 201037698 產生反射光束LRS,以及使反射光束LRS以傾斜方向行 進並允許P極化成份透射以產生反射光束LRP。 全像裝置97使P極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RP在每一區 中繞射,以分成反射光束LRP0及LRPA至LRPE,並允 許S極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RS透射。 對應地,光偵測器89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 D1A至DID,接收反射光束LRP0,以產生接收光信號 S1A至S1D。光偵測器89也分別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收 區D2A及D2B以接收反射光束LRPA及LRPB,以產生接 收光信號S2A及S2B。此外,光偵測器89藉由接收單元 D13的接收區D13C及D13D以接收反射光束LRPC及 LRPD,以產生接收光信號S3C及S3D。 類似於第三實施例,信號處理單元74根據讀取頭放 大器72放大的每一接收光信號,依據公式(1A)或(1B ),以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5 4F,計算聚焦誤差信號 SFE1。信號處理單元74也根據讀取頭放大器72放大的 每一接收光信號,依據公式(2),藉由循軌誤差信號操 作電路54T,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 1。然後,信號處理 單元74將這些信號供應給伺服控制單元5 3 A。 伺服控制單元5 3 A根據循軌誤差信號s TE 1而以循軌 控制單元53AT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1以及供應循軌驅 動信號STD 1給循軌致動器9T,以執行循軌控制。 此外,信號處理單元74根據讀取頭放大器72放大的 每一接收光信號,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54W,根據公式 -82- 201037698 (5 ) ’計算或取出波動信號SWBL1。然後,信號處 元74從波動信號SWBL 1產生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 預設格式資訊,以及將預設格式資訊輸出至中央控制 52。中央控制單元52根據位址資訊、時間資訊等等 制記錄或再生操作。 [5-3-2.功效] 0 因此,光碟裝置90藉由光偵測器89的接收單j 或 D13,接收每一反射光束LRPA、LRPB、LRPC LPRD。然後,光碟裝置90可以根據藉由使用其接收 結果之接收光信號S2A、S2B、S3C、及S3D而產生 軌誤差信號STE 1,執行循軌控制。 光碟裝置90的光學讀取頭91藉由若雄稜鏡96 射作用而使反射光束LRS的行進方向改變。因此, 於第四實施例中的光碟裝置70,光碟裝置90不需要 〇 例如使極化全像87C中的全像的格間距等限制來增加 角度。 此外,光碟裝置90可以取得類似於第四實施例 光碟裝置70的操作效果。 根據上述配置,光碟裝置90的光學讀取頭9 1藉 雄稜鏡96而使反射光束LR折射以使反射光束LRS 斜方向折射。然後,光碟裝置91又藉由全像裝置97 反射光束LRP0幾乎以直線行進,以及藉由光偵測吾 的接收單元D 1,偵測反射光束LRP0以產生接收光束 理單 訊等 單元 ,控
:D2 、及 光的 的循 的折 類似 考慮 繞射 中的 由若 以傾 而使 f 89 S 1 A -83- 201037698 至 S1D。 光學讀取頭91藉由全像裝置97’也使反射光束 LRPA及LRPB在縱向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2的接 收區D2A和D2B以接收反射光束LRPA和LRPB,以分別 產生接收光信號S2A和S2B。 此外,光學讀取頭91使反射光束LRPC和LRPD在 橫向上繞射,以及藉由接收單元D 1 3的接收區D 1 3 C和 D13D以接收反射光束LRPC和LRPD,以分別產生接收光 信號S 3 C和S 3 D。 因此,光碟裝置91可以產生排除由來自多個記錄層 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 波動信號SWBL1。因此,光碟裝置90可以穩定地、正確 地取出例如位址資訊和時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 此外,光碟裝置90可以產生排除由來自多個記錄層 Y的每一層間雜散光束LN形成的雜散光圖案w的影響之 循軌誤差信號STE1,以致於可以精確地執行循軌控制。 <6·第六實施例> [6-1.光碟裝置的配置] 第六實施例與每一上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光碟裝置 110形成爲能處理眾多不同模式型式的光碟1〇〇。此處, 關於眾多型式的光碟100的實施例,於下採用BD模式的 光碟1〇〇(於下,這稱爲光碟裝置100B) 、DVD模式的 光碟100(於下,這稱爲光碟裝置l〇〇D)、以及CD模式 -84- 201037698 的光碟100 (於下’這稱爲光碟裝置100C)以作說明。 如圖29所示’其中’相同代號附著至如圖1所示的 對應元件’光碟裝置110包含中央控制單元U2、驅動控 制單兀113、伯號處理單兀114、及光學讀取頭117以取 代中央控制單元2、驅動控制單元3、信號處理單元4、 及光學讀取頭7。 類似於中央控制單元2,中央控制單元〗丨2由Cpu ( 0 未顯示)、儲存眾多程式的ROM (未顯示)、以及作爲 CPU的工作記憶體之RAM (未顯示),以及執行整個光 碟裝置110的中央控制。 更具體而言,除了中央控制單元2的每一功能,中央 空制單元112決定光碟100的型式,以及根據光碟i 00的 型式而供應切換指令給驅動控制單元1 1 3、信號處理單元 1 1 4、及光學讀取頭1 1 7。 光學讀取頭117根據光碟100的型式而以適當的光束 Q 來照射光碟1 〇〇,以及在由光碟1 〇〇反射之後接收反射光 束(稍後將說明細節)。 類似於信號處理單元4,信號處理單元114藉由使用 供應的接收光信號來執行預定操作處理,以產生波動信號 、聚焦誤差信號、循軌誤差信號等。然後,信號處理單元 1 1 4從波動信號產生例如位址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以供 應預設格式資訊給中央控制單元1 1 2,以及也供應聚焦誤 差信號及循軌誤差信號給驅動控制單元1 1 3。 中央控制單元112從信號處理單元Π4取得預設格式 -85- 201037698 資訊,以及根據預設格式資訊’控制記錄啓始位置、記錄 /再生時間等。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伺服控制單元3 A, 驅動控制單元1 1 3的伺服控制單元1 1 3 A執行物鏡8或物 鏡1 3 5的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稍後說明細節)。 因此’當以來自光學讀取頭117的光束照射光碟1〇〇 及根據其反射光束以執行聚焦控制或循軌控制時,光碟裝 置110可以執行資訊的再生處理或記錄處理。 [6-2.光學讀取頭的配置] 在圖3 0中,與圖2中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的代號表 示,如圖3 0所示,光學讀取頭1 1 7以適當的波長照射光 碟裝置100B、光碟裝置100D、或光碟裝置100C,也接 收個別的反射光束。關於波長的實施例,對於光碟裝置 100B,波長約爲405[nm],對於光碟裝置100D,波長約 爲660[nm],以及對於光碟裝置l〇〇C,波長約爲780[nm]。 附帶一提,光碟裝置110可以藉由執行預定的媒體判 斷處理,以決定光碟100是否爲BD模式的光碟100B、 DVD模式的光碟100D、或CD模式的光碟100C。 [6-2-1. BD模式光碟100B的光束照射及光接收] 假使光碟100是BD模式的光碟10 0B,則光碟裝置 110的中央控制單元112構造成使得光學讀取頭117以波 長適用於光碟100B的光束來照射光碟100B。 更具體而言,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光學讀取頭1 1 7的 -86- 201037698 雷射二極體1 1可以在光源控制單元1 2 0的控制下,發射 波長約405[nm]的紫光雷射光組成的光束LB作爲發散光 。調整雷射二極體11的安裝角度,以致於光束LB變成P 極化。 事實上’在使光束LB進入準直透鏡12之前,中央 控制單元1 1 2藉由控制光源控制單元1 2 0,使雷射二極體 11發射光束LB。在使光束LB進入極化稜鏡121之前, 0 準直透鏡12將光束LB從發散光轉換成平行光。 極化稜鏡121構造成藉由透射率視極化方向而定的反 射/透射表面1 2 1 B而使P極化光束以約90%的比例透射及 反射其它部份,以及以幾乎1 0 0 %的比例之S極化的光束 反射。 反射/透射表面12 1 B構造成作用於波長約405 [nm]的 光束LB以及允許波長約660 [nm]或780 [nm]的光束透射。 事實上,在使光束LB進入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之 ¢) 前,極化稜鏡1 2 1藉由反射/透射表面1 2 1 B而使光束LB 以約9 0%的比例透射,以及在使前監視光束LB Μ進入前 監視光偵測器1 22之前,也使約1 〇%的其它部份產生前監 視光束LBM。 前監視光偵測器122接收前監視光束LBM以根據其 光量而產生前監視接收光信號SFM,以及供應前監視接收 光信號S F Μ給光源控制單元1 2 0。對應地,光源控制單元 1 20根據前監視接收光信號SFM以執行回饋控制,以致於 從雷射二極體1 1發射的光束LB的量變成所需値。 -87- 201037698 另一方面,類似於第三實施例,球形像差校正 64預先提供球形像差給光束LB,所提供之球形像 特徵與光束LB被聚光及抵達光碟100B的標的記 YT時產生的球形像差的特徵相反。 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在使左圓極化進入物鏡8之 1 /4波板1 5將例如P極化組成的光束LB轉換成左圓 類似於第一實施例,物鏡8將光束LB聚光。 中央控制單元1 12經由聚焦控制單元1 13AF,藉由 動器9F,在物鏡8的聚焦方向上,調整位置。因 了照射,物鏡8將光束LB的焦點FB與光碟100B 記錄層YT粗略地對齊。 在此點,在光束LB進入物鏡8之前,由標的 YT反射,光束LB變成反射光束LBR。由於被反 形極化的旋轉方向反轉,所以,反射光束LBR變 極化。 然後,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中的反射光束L R, 束LBR由物鏡8從發散光收歛成平行光,以及在 進入球形像差校正單元64之前,由1/4波板15從 化轉換成S極化(線性極化)。 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將反射光束LBR由標 層YT反射之後通過物鏡8之前產生的球形像差校 及使反射光束LBR進入極化稜鏡121。 極化稜鏡121在使反射光束LBR進入全像裝 單元 差的 錄層 刖' 極化 處, 焦致 ’爲 標的 錄層 時圓 右圓 射光 一步 圓極 記錄 ,以 123 -88- 201037698 之前,藉由反射透射表面121B,使S極化組成的反射光 束LBR反射。 全像裝置123藉由作爲繞射元件的特性,將約 405 [nm]的波長之反射光束LBR分成至少零階光及主光, 之後,使至少零階光及主光等二者進入歪像透鏡124。 如同對應於圖4之圖31所示,全像裝置123分成眾 多區123A至123E。然後,在使反射光束LBR在不同於 0 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BR0的方向行進之前,全像裝置 123使反射光束LBR以類似於全像裝置17的區17A至 1 7E之繞射角度由每一區繞射。 亦即,全像裝置123使反射光束LBR1A及LBR1B分 別由區123A及123B在縱向上繞射。全像裝置123也使 反射光束 LBR1C1、LBR1C2、LBR1D1、及 LBR1D2 分別 由區123(:1、12302、123〇1、及123〇2在橫向上繞射。 此外,全像裝置123使反射光束LBR1E由區123E在傾斜 〇 方向上反射。 歪像透鏡124具有第一實施例中的聚光鏡16及圓柱 透鏡1 8的功能,以及在光偵測器1 2 5由反射光束LB R0 照射之前,提供散光給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BRO。 附帶一提,歪像透鏡124也提供散光給主光組成的反 射光束LBR1 A至LBR1E。但是,預先將抵消由全像裝置 123繞射時的散光之像差給予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B 1 A 至 LRB1E。 亦即,由主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BR1A至LBR1E當從 -89- 201037698 圓柱透鏡18發射時未具散光。 光學讀取頭1 17設計成光偵測器125與歪像透鏡124 之間的間隔u8變成大於下述公式(9 )計算的間距U7。 [數學式 13] u7 = ulxM2 (9) 在公式(9 )中,舉例而言,間距u 1代表光碟100B 中的記錄層Y之間的間距的最大値,例如,代表圖3中 的記錄層Y0與Y3之間的間距,以及橫向放大率Μ代表 從光碟100Β至光偵測器125之光學路徑上的光學系統的 橫向放大率。 亦即,在光學讀取頭117中,在從反射光束LBR等 的光學路徑上離光偵器1 25的間距U7的範圍之內,未配 置其它光件。 如圖3 2所示,光偵測器1 2 5具有之配置部份類似於 第一實施例中的光偵測器1 9 (圖5)的配置,以及具有類 似於形成於其中的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之接收單元D1 至D4。 亦即,光偵測器125藉由接收單元D1至D4以接收 每一反射光束 LBRO、 LBR1A、 LBR1B、 LBR1C' LBR1D '及LBR1E,以及根據其接收光的結果而產生每一接收 光信號,以將接收光信號供應給讀取頭放大器126(圖30 -90- 201037698 此外,光偵測器1 25具有接收單元D2 1至D22,宛如 將添加至其的縱向上的接收單元D1夾於其間,以及在分 別與設於其中之接收單元D1、D21及D22於橫向上以預 定距離相分開的位置,具有接收單元D3 1、D32及D33。 接收單元D21具有縱向上一分爲二的接收區D21A及 D21B。接收區D2 1A及D2 1B分另!ί根據接收光的光量而產 0 生接收光信號S21A及S21B,以及將這些信號傳送給讀取 頭放大器126。 類似於接收單元D21,接收單元D22具有縱向上一分 爲二的接收區D22A及D22B。接收區D22A及D22B分 別根據接收光的光量而產生接收光信號S22A及S22B,以 及將這些信號傳送給讀取頭放大器1 26。 在此情形中,類似於光碟裝置1,光碟裝置11 0藉由 信號處理單元114,計算波動信號SWBL1、聚焦誤差信號 Q SFE1、及循軌誤差信號STE1。然後,這些信號中的每一 信號供應給對應的中央控制單元1 12、伺服控制單元 113A、等等。信號處理單元114也以相同方式計算再生 RF信號SRF等等。 類似於光碟裝置1的中央控制單元1 2,中央控制單 元112取得藉由信號處理單元114而從波動信號SWBL1 取出的預設格式資訊,以及根據預設格式資訊,控制記錄 啓始位置、記錄/再生時序、等等。類似於光碟裝置1的 伺服控制單元3 A,伺服控制單元1 1 3 A根據聚焦誤差信號 -91 - 201037698 SFE1以執行聚焦控制’或根循軌誤差信號STEi以執行循 軌控制。 [波動信號的切換] 在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光碟裝置110中,可以切換根 據上述公式(5)計算的波動信號SWBL1,及根據下述公 式(10 )計算的波動信號SWBL2。根據公式(1〇 )的波 動信號之操作對應於上述(5M)中所示之根據先前技術 的波動信號操作表示式。 [數學式14] SWBL2 = ( S1A + SIB ) - ( S 1 C + S 1 D ) (10) 關於此切換,信號處理單元114較佳地具有如圖33 所示的切換電路114S。此處,將參考圖33,詳細說明波 動信號的切換。 圖33顯示由光碟裝置110固持之信號處理單元II4 的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1 1 4T、波動信號操作電路1 1 4W 、及切換電路H4S的配置實施例。 如圖33所示,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114Τ具有第一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1 1 4T 1,對應於圖9B中所示的第 一實施例中的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4 T。循軌誤差信號 操作電路Π4Τ又具有第二循軌誤差信操作電路11 4ΤΜ' -92- 201037698 主推挽操作電路1 14PM、以及副推挽操件電路1 14PS,分 別對應於圖10B中所示之先前技術的循軌誤差信操作電路 4T-M、主推挽操作電路4P-M、及副推挽操作電路4P-S。 切換電路114S可以將藉由波動信號操作電路114W 分接取出的推挽信號在藉由第一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114T1的信號與藉由主推挽操作電路114PM的信號之間 切換。因此,波動信號操作電路114W選擇性地產生根據 0 上述公式(5M )操作的波動信號SWBL1或根據對應於先 前技術的公式(5 )之上述公式(1 〇 )操作的波動信號 SWBL2。 切換電路114S由中央控制單元112控制。 中央控制單元1 1 2可以控制切換電路1 1 4 S,以致於 當光碟10 0B是單層光碟時輸出波動信號SWBL2,以及當 光碟100B是多層光碟時輸出波動信號SWBL1。 當光碟100B是單層光碟時,碟片幾乎不受雜散光影 Q 響,以及導因於非繞射反射光束之接收光信號s 1 A至 s 1 D的信號強度高於導因於全像裝置1 23繞射的反射光束 之接收光信號S2A及S2B的強度。因此,在此情形中, 具有高信號強度的波動信號SWBL2可以用於單層光碟, 以致於可以更可靠地產生預設格式資訊。另一方面,對於 多層光碟,藉由使用波動信號SWBL1,可以更可靠地產 生預設格式資訊,以降低雜散的影響。 但是,如同[1-5. 光碟型式判定],中央控制單元 1 12自動地判定光碟型式,以致於切換電路1 14S也可以 -93- 201037698 被自動地控制。 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12之切換電路114S的控制不限 於此實施例,且可以在慮及例如光碟1 00的型式(舉例而 言,光碟100C或100D)或是光碟裝置110的特性而於適 當時改變。舉例而言,可以視光碟裝置1 1 0的特性或設計 ,限制所使用的波動信號,或者,慮及便利性,可以希望 選取波動信號。根據第六實施例中的光學讀取頭1 1 7,即 使在這些情形中,慮及使用者的方便性或光碟裝置1 1 〇的 特性或設計,可以切換波動信號。 根據圖3 3所示的波動信號的切換配置,不僅可以產 生根據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的公式(1A)之循軌誤差信號 STE1 -也可以產生以下述對應於上述先前技術的公式( 2M )之公式(1 1 )操作的循軌誤差信號STE2。 [數學式 15] STE2= (S1A+S1B) -(S1C+S1D) -kt X { ( S21A + S22A) - ( S21B + S22B) } ( 11 ) 因此,信號處理單元114不僅可以將波動信號,也可 以將循軌誤差信號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信號與根據先前技 術的信號之間切換。但是,在此情形中’與先前技術有關 而說明的繞射光學元件(未顯示)配置於雷射二極體11 的下游。 -94- 201037698 [6-2-2. CD模式光碟100C的光束照射及光接收] 假使光碟1〇〇是CD模式的光碟100C,則光碟裝置 110的中央控制單元112構造成使得光學讀取頭117以適 於光碟100C的波長之光束照射光碟100C。 附帶一提,慮及光碟1〇〇C的標準,其僅具有一層作 爲記錄層Y。爲了簡明起見,在下述說明中,記錄層Y將 稱爲標的記錄層YT。 0 如圖34所示,光學讀取頭117的雷射二極體131具 有發射約780[nm]波長的光束之雷射晶片13 1C以及發射 約660[nm]波長的光束之雷射晶片131D,雷射晶片131C 與雷射晶片1 3 1 D之間的間隔u5。此外,調整雷射二極體 131的安裝角度,以致於光束LC變成P極化。 事實上,在使光束LC進入光柵132之前,中央控制 單元112藉由控制雷射控制單元120而使雷射二極體13 1 的雷射晶片131C發射波長約780 [nm]的紅外線雷射光組 Q 成的光束LC作爲發散光。 光柵132 (繞射光件的實施例)藉由使光束LC繞射 而將光束LC分成零階光組成的光束LCA、+主光束組成 的光束LCB、及-主光束組成的光束LCC,此光束分開係 在使這些光束進入準直透鏡133之前進行的。 光束LCB及LCC幾乎與光束LCA平行地行進,且類 似於光束LC A,在被收歛、發散、反射、等等之前,其光 軸稍微離開光束LC A的光軸。因此,下述說明著重於光 束LCA,並省略光束LCB及LCC的部份說明。 -95- 201037698 準直透鏡133在使光束LC A進入極化稜鏡121之前 ,將光束LCA從發散光束收歛成平行光。 極化稜鏡1 2 1藉由透射率視極化方向而定的反射/透 射表面121DC而使約90%比例的P極化光束透射,將其 餘部份反射,以及將S極化的光束以1 00%的比例反射。 反射/透射表面121DC對波長約660[nm]或780 [nm]的光束 作用,以及允許波長約405 [nm]的光束透射。 事實上,極化稜鏡121在使光束LCA進入1/4波長 板134之前,藉由反射/透射表面121DC,使光束LCA以 約90%的比例透射,以及在使前監視光束LCM進入前監 視光偵測器1 22之前,也使約1 0%的其它部份透射以產生 前監視光束LCM。 類似於前監視光束LBM的情形,前監視光偵測器 122接收前監視光束LCM,根據其光量而產生前監視接收 光信號SFM,以及供應前監視接收光信號SFM給光源控 制單元1 20。對應地,光源控制單元1 20根據前監視接收 光信號SFM以執行回饋控制,以致於從雷射二極體131 發射的光束LC的量成爲所需光量。 類似於1 /4波板1 5,1 /4波長板1 3 4構造成能夠將光 束在線性極化與圓形極化之間互換轉換,以及舉例而言, 在使左圓形極化進入物鏡透鏡1 3 5之前,將P極化組成的 光束LCA轉換成左圓形極化。 物鏡135將光束LCA聚光。此處,中央控制單元 1 12經由聚焦控制單元1 13AF,藉由聚焦致動器9F,調整 -96- 201037698 物鏡1 3 5聚焦方向的位置。因此,爲了照射,物鏡i 3 5將 光束LCA的焦點FCA與光碟100C的標的記錄層YT槪略 地對齊。 在此點,在使光束LC A進入物鏡135之前,光束 LCA被標的記錄層YT反射而成爲反射光束LCAR。反射 光束LCAR由於被反射時圓形極化之旋轉方向被反轉,所 以,反射光束LCAR變成右圓形極化。 0 附帶一提,光束LCB及LCC均由物鏡135聚光,且 其焦點FCB及FCC形成於循軌方向上與焦點FCA偏移半 軌的位置處。 亦即,光束LCA以其焦點FCA與所需軌道相對齊之 方式,作爲所高的主光束照射。光束LCB及LCC個別的 焦點FCB及FCC與所需軌道相距半軌之方式,作爲所高 的側光束照射。 在此點,光束LCB及LCC分別被反射而成爲光束 〇 LCBR及LCCR。反射光束LCBR及LCCR幾乎與反射光 束LCAR平行地行進,而其光軸與反射光束LCAR的光軸 稍微偏離。類似於光束LCB及LCC,也省略反射光束 LCBR及LCCR的部份說明。 然後,類似反射光束LBR,反射光束LCAR由物鏡 1 3 5從發散光轉換成平行光,以及在進入極化稜鏡1 2 1之 前,由1 /4波長板1 3 4從圓形極化轉換成S極化(線性極 化)。 極化稜鏡1 2 1藉由反射/透射表面1 2 1 DC,將S極化 -97- 201037698 組成的反射光束LCAR反射,以在使反射光束LCAR進入 全像裝置123之前,使反射光束LCAR通過反射/透射表 面 121B 。 全像裝置123將波長約 780[nm]組成的反射光束 LCAR分開成至少零階光及主光,此分開係在使此二光進 入歪像透鏡124之前執行的。 由全像裝置123繞射的反射光束LCAR的零階光之外 的成份最終不會照射於與CD模式的信號偵測有關之接收 單元D2、D21、及D2 2上,因此,於下省略其說明。類 似地,省略由全像裝置123繞射的反射光束LCBR及 LCCR的零階光以外的成份之說明。 歪像透鏡124將反射光束LCAR聚光作爲反射光束, 也在以反射光束LCAR照射光偵測器125之前,提供散光 。在此點,也將每一反射光束LCBR及LCCR聚光作爲副 反射光束。 光偵測器1 2 5藉由接收單元D 1的接收區D 1 A至D 1 D 以接收反射光束LCAR,以及根據其接收光結果,分別產 生接收光信號S 1 A至S 1 D以供應接收光信號給讀取頭放 大器126 。 光偵測器1 25也藉由接收單元D2 1以接收反射光束 L C B R ’以及根據其接收光結果而產生接收光信號S 2 1 A及 S2 1 B,以供應接收光信號給讀取頭放大器1 26。 類似地,光偵測器1 25也藉由接收單元D22以接收 反射光束LCCR,以及根據其接收光結果而產生接收光信 -98- 201037698 號S22A及S22B以供應接收光信號給讀取頭放大器126。 類似於讀取頭放大器22,讀取頭放大器126放大每 一接收光信號及供應接收光信號給信號處理單元114。 信號處理單元114的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114T藉 由使用預定係數δ以執行根據下述公式(12 )的操作,根 據DPP (差動推挽法),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2。 〇 [數學式 16] STE2 = (S1A + S1B) -(S1C-S1D) -δ X { ( S21A - S21B) + ( S22A - S22B) } ( 12) 信號處理單元1 1 4將循軌誤差信號STE2供應給伺服 控制單元1 13A的循軌控制單元1 13AT。 伺服控制單元11 3A的循軌控制單元11 3 AT根據循軌 〇 誤差信號STE2而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2以及供應循軌 驅動信號STD2給循軌致動器9T。循軌致動器9T根據循 軌驅動信號STD2,在循軌方向上驅動物鏡135。依此方 式,伺服控制單元113A藉由DPP法以執行循軌控制。 類似於光碟裝置1的伺服控制單元3 A,伺服控制單 元1 1 3 A根據散光法以計算聚焦誤差信號SFE 1,以根據其 而執行聚焦控制。 此外,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信號處理單元1 1 4的再生 信號操作電路114R根據上述公式(4)而將接收光信號 -99- 201037698 S1A至S1D相加以計算再生RF信號SRF。 信號處理單元114的波動信號操作電路U4W藉由執 行根據上述公式(1 0 )的操作或分接取出其操作結果,以 產生波動信號SWBL2»然後,波動信號操作電路114W從 波動信號SWBL2產生例如位址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以 及供應預設格式資訊給中央控制單元1 1 2。類似於光碟裝 置1的中央控制單元12,中央控制單元112藉由信號處 理單元114,取得從波動信號取出的預設格式資訊,以及 根據預設格式資訊,控制記錄啓始位置 '記錄/再生時序 等等。根據公式(1 0 )的波動信號的操作對應於根據上述 (5M)中所示的先前技術的波動信號操作表示式。
因此,光碟裝置1 1 0的光學讀取頭1 1 7可以藉由光偵 測器125的接收單元D1以接收BD模式的光碟100B的反 射光束LBR0以及CD模式的光碟100C的反射光束LCAR
[6-2-3. DVD模式光碟100D的光束照射及光接收] 假使光碟100是DVD模式的光碟100D,則光碟裝置 1 1 0的中央控制單元1 1 2使得光學讀取頭1 1 7以適於光碟 100C的波長之光束來照射光碟100C。 事實上,在使光束LD進入光柵132之前,中央控制 單元1 1 2藉由控制光源控制單元1 20,使雷射二極體1 3 1 的雷射晶片131D發射波長約660 [nm]的紅光雷射光組成 的光束LD作爲發散光。 -100- 201037698 光束LD具有的發光點與光束LC相距u5,因此,延 著稍微偏離光束LC的光軸之光軸行離。 光柵132藉由使光束LD繞射,將光束LD分開爲零 階光組成的光束LDA、+主光束組成的光束LDB、及·主 光束組成的光束LDC,此分開係在使這些光束進入準直透 鏡1 3 3之前執行的。 類似於光束LCB及LCC,光束LDB及LDC幾乎平行 0 於光束LDA行進,而且,類似於光束LD A,在被收歛、 發射、反射等等之前,其光軸稍微偏離光束LDA的光軸 。因此,下述說明著重於光束LDA,以及省略光束LDB 及LDC的部份說明。 類似於光束LCA、LCB、及LCC,光束LDA、LDB、 及LDC在由調整於光碟100D的標的記錄層YT上的焦點 聚光之前,分別經由極化稜鏡121及1/4波長板134而進 入物鏡135。
〇 在此點,類似於光束LCA、LCB、及LCC,光束LDA 、LDB、及LDC由標的記錄層YT反射而分別成爲反射光 束 LDAR、LDBR、及 LDCR。 反射光束LDBR及LDCR幾乎與反射光束LDAR平行 地行進,而其光軸稍微偏離光束LDAR的光軸。類似於光 束LCB及LCC的情形,也省略反射光束LDBR及LDCR 的部份說明。 然後,類似於反射光束LCAR,反射光束LDAR由物 鏡1 3 5從發散光轉換成平行光,以及在進入極化稜鏡1 2 1 -101 - 201037698 之前,由1/4波長板134,從圓形極化轉換成S極化(線 性極化)。 極化稜鏡1 2 1藉由反射/透射表面1 2 1 DC以反射S極 化組成的反射光束LDAR,以使反射光束LDAR在進入全 像裝置123之前,使反射光束LDAR通過反射/透射表面 121B。 全像裝置123將波長約 660[nm]組成的反射光束 LDAR分開爲至少零階光及主光,此分開係在使這些光進 入歪像透鏡124之前執行的。 由全像裝置123繞射之反射光束LDAR的零階光以外 的成份最終將不會照射於與DVD模式的信號偵測有關的 接收單元D3 1至D33上,因此,於下,省略其說明。類 似地,省略由全像裝置123繞射的反射光束LDBR及 LDCR的說明。 歪像透鏡124將反射光束LDAR聚光,也在以反射光 束LDAR照射光偵測器1 25之前,提供散光。在此點’也 將每一反射光束LDBR及LDCR聚光。 光偵測器1 25的接收單元D 1被調整至光束LCA的照 射位置,光束LC A的光源是雷射二極體131的雷射晶片 1 3 1 C。因此,光源爲與雷射晶片1 3 1 C相距預定距離u5 的雷射晶片1 3 1 D之光束L D A,照射於與接收單元D 1相 距離預定距離u6的位置上,亦即,照射至接收單元D 3 1 。附帶一提,距離u6是根據距離u5、光學讀取頭1 1 7的 光學設計、等等而決定的。 -102- 201037698 藉由接收單元D31的接收區D31A至D31D,光偵測 器125接收反射光束LDAR,以及根據其接收光結果而分 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31A至S3 1D,以供應接收光信號給 讀取頭放大器126。 光偵測器125也藉由接收單元D32的接收區D32A及 D3 2B以接收反射光束LDBR,以及根據其接收光結果而 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32A及S32B,以將接收光信號傳送 0 給讀取頭放大器126。 類似地,光偵測器125藉由接收單元D3 3的接收區 D33A及D33B以接收反射光束LDCR,以及根據其接收光 結果而分別產生接收光信號S 3 3 A及S 3 3 B,以將接收光信 號傳送給讀取頭放大器126。讀取頭放大器126在將接收 光信號供應給信號處理單元114之前放大每一接收光信號 〇 信號處理單元114的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11 4T藉 Q 由執行根據對應於上述公式(12)之公式(13)的操作, 根據DPP法,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2。然後,循軌誤差 信號操作電路114T將循軌誤差信號STE2供應至伺服控 制單元113A的循軌控制單元113AT。 [數學式17] STE2 = ( S31 A + S3 IB ) -(S31C-S31D) -δ X { ( S32A - S32B) + ( S33A - S33B) } ( 13) -103- 201037698 信號處理單元1 1 4將循軌誤差信號STE2供應給伺服 控制單元113A的循軌控制單元113 AT。 伺服控制單元1 1 3 A的循軌控制單元1 1 3 AT根據循軌 誤差信號STE2而產生循軌驅動信號STD2,以及供應循 軌驅動信號STD2給循軌致動器9T。循軌致動器9T根據 循軌驅動信號STD2,在循軌方向上驅動物鏡135。依此 方式,伺服控制單元1 1 3 A藉由DPP法以執行循軌控制。 伺服控制單元1 1 3 A構造成也根據散光法以計算聚焦 誤差信號SFE 1,以根據其來執行聚焦控制。 此外,信號處理單元11 4的再生信號操作電路1 1 4R 藉由根據上述公式(4)而將接收光信號S31A至S31D相 加’以計算再生RF信號SRF。 信號處理單元114的波動信號操作電路11 4W藉由根 據上述公式(10)而執行操作或分接取出其操作結果,以 產生波動信號SWBL2。然後,波動信號操作電路1 從 波動信號S WBL2產生例如位址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以 及將預設格式資訊供應給中央控制單元1 1 2。類似於光碟 裝置1的中央控制單元12,中央控制單元112藉由信號 處理單元1 1 4取得從波動信號取出的預設格式資訊’以及 根據預設格式資訊,控制記錄啓始位置、記錄/再生時序 等等。根據公式(1 4)之波動信號的操作對應於根據上述 (5M )中所示之先前技術的波動信號操作表示式。 [數學式18] -104- 201037698 S WBL2 = ( S31A + S31B) - ( S31C + S31D) ( 14) 因此,光碟裝置110的光學讀取頭117可以藉由光偵 測器125的接收單元D31、D32、及D33來接收DVD模 式的光碟100V的反射光束LDAR、LDBR、及LDCR。 [6 - 3 ·操作及功效] ◎ [ 6 - 3 -1 .操作] 在上述配置中,假使光碟1〇〇是BD模式的光碟 1 0 0B,則光碟裝置1 1 0的光學讀取頭1 1 7以同於第一實施 例中的光偵測器1 9的方式,藉由光偵測器1 25以產生每 一接收光信號。 因此,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光碟裝置1 1 〇可以取出位 址資訊等以及執行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而不受層間雜散 光束LN影響。 Q 另一方面,假使光碟100是CD模式的光碟i〇〇c, 則光碟裝置110的光學讀取頭117藉由光柵132以將光束 LC分成零階光及±主光。然後,光學讀取頭1 17使光碟 100C的標的記錄層YT反射每一零階光及±主光。 此外,光學讀取頭1 17藉由光偵測器125的接收單元 Dl、D21、及D22而分別接收反射光束LCAR、LCBR、及 LCCR,以產生每一接收光信號。 信號處理單元114根據先前技術的三推挽法以產生波 動信號SWBL2,以及從波動信號SWBL2取出預設格式資 -105- 201037698 訊以提供預設格式資訊給中央控制單元1 1 2。根據資訊, 中央控制單元1 1 2控制記錄啓始位置、記錄/再生時序等 此外’信號處理單元114使用接收光信號,根據DPP 法,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2,以及提供循軌誤差信號 STE2給伺服控制單元113A。伺服控制單元U3A根據循 軌誤差信號STE2,執行循軌控制。 [6-3-2.功效] 因此,光碟裝置110藉由採用接收單元S21及D22 添加至第一實施例中的光偵測器1 9以用於光學讀取頭 1 17的光偵測器125之配置,產生與DPP法共容的接收光 信號。 亦即,無論光碟1〇〇爲BD模式或CD模式,光碟裝 置1 1 0均可以使用藉由光偵測器1 2 5的接收單元D 1接收 的接收光信號S1A至S1D,以產生波動信號SWBL2。在 此情形中,光碟裝置110也可以以相同方式,又產生聚焦 誤差信號SFE1或再生RF信號SRF。此外,假使光碟100 爲BD模式,則藉由使用光偵測器125的接收單元D2接 收的接收光信號S2A及S2B,波動信號SWBL1,也可以 產生波動信號SWBL1。 光偵測器125可以藉由接收單元D1的接收區D1A至 DID以接收反射光束LBRS0及反射光束LCRA。因此,當 與藉由彼此獨立的接收區來接收反射光束的情形相比時, -106- 201037698 在光碟裝置1 1 〇中,光偵測器1 25的尺寸可以製得更小, 以致於讀取頭放大器126中的放大器電路的數目可以降低 〇 在光碟裝置110,雷射晶片131C及131D在雷射二極 體13 1中以間隔u5相分開。此外,光碟裝置1 10具有光 偵測器1 2 5,在光偵測器1 2 5中,接收單元D1、D21、及 D 2 2的中心以及接收單元D 3 1、D 3 2、及D 3 3的中心分別 ◎ 以間距u6相分開。 因此,光碟裝置110可以藉由光偵測器125的一單元 來接收BD模式、DVD模式、及CD模式的個別光束,導 致構件數目減少以及裝置配置微小化。 特別地,藉由其製程,幾乎可以完全地消除雷射晶片 1 3 1 d及1 3 1 C之間的間隔波動。因此,藉由將間隔u6設 定爲固定値,可以設計光偵測器1 2 5。 全像裝置 131藉由具有波長選擇性,可以使約 〇 405[nm]的波長組成之反射光束LBR繞射。此外,全像裝 置131可以使約660[nm]的波長組成之反射光束LDAR、 LDBR、及LDCR以及約780[nm]的波長組成之反射光束 LCAR、LCBR、及LCCR透射而不會繞射。 亦即,全像裝置123不需使反射光束LDAR、LDBR 、及LDCR以及反射光束LCAR、LCBR及LCCR繞射, 因此,可以防止光偵測器1 2 5照射不必要的雜散光。 此外,在光碟裝置110中,全像裝置123設置於歪像 透鏡1 24的前側上,取代設於歪像透鏡1 24與光偵測器 -107- 201037698 1 2 5之間。 當反射光束LB R由歪像透鏡124等聚光時,一般而 言,也將層間雜散光束LN等聚光。層間雜散光束Ln的 焦點將形成於反射光束LBR的前側或後側上。 當考慮聚光鏡的焦距等而應將光學讀取頭的配置微小 化時,可以考慮下述配置,其中,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全 像裝置1 7設於聚光鏡1 6及光偵測器1 9之間。 但是,在此配置中,層間雜散光束LN可以視層之間 的間隔而於接近例如全像裝置1 7等有關光件的表面處或 是接近不同材料的界面處形成焦點。 假使微小的外來物質黏著於全像裝置1 7的表面或表 面受損及氣泡又混於其中,則由於層間雜散光束LN稍微 被聚光,所以層間雜散光束LN大部份被阻擋。假使在此 狀態下發生透鏡偏移,則層間雜散光束LN也一起移動, 顯著地改變層間雜散光束LN的透射/阻隔狀態。結果,雜 散光圖案W的亮度顯著地波動,以致於可以影響不同的 接收光信號。 在光碟裝置110中,相對地,由於既非光件表面、也 非界面設於可以形成層間雜散光束LN的焦點之歪像透鏡 124與光偵測器125之間的位置’所以’可以防止此問題 〇 此外,在光碟裝置110中,全像裝置123僅需對平行 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BR等呈現繞射作用。因此’當與全 像裝置1 23對收歛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BR等呈現繞射作 -108 - 201037698 用的情形相比,可以減輕全像裝置1 23的設計難度或製造 難度。此外,在光碟裝置110中,極化稜鏡121或其它光 件類似地僅需對平行光組成的光束呈現預定作用,因此, 當與此光件設於收歛光線中的情形相比,可以減輕其設計 難度或製造難度。 此外,類似於第三實施例,在光碟裝置1 1 0中,在光 束LB或反射光束LBR中產生的球形像差由球形像差校正 0 單元 64校正,因此,從物鏡8發射的光束LB的量可以 穩定而不會波動。 根據上述配置,類似於與BD模式的光碟100B有關 之第一實施例中般,根據第六實施例之光碟裝置110穩定 正確地取出例如位址資訊及時間資訊等預設格式資訊。在 此情形中’幾乎不會影響層間雜散光束。此外,類似於與 BD模式的光碟100B有關之第一實施例中般,根據第六 實施例之光碟裝置1 1 0執行聚焦控制及循軌控制。在此情 〇 形中,幾乎也不會對層間雜散光束造成影響。此外,關於 DVD模式的光碟l〇〇D及CD模式的光碟i〇〇c,光碟裝置 11〇可以藉由光偵測器125的接收單元Dl、D21、及D22 或接收單元D31、D32、及D33,根據接收光結果,產生 波動信號。類似地,光碟裝置110可以藉由DPP法來執 行循軌控制。 習於此技藝者應瞭解,在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 之內或其均等範圍之內’可以視設計需求及其它因素而產 生不同的修改、組合、副組合及替代。 -109- 201037698 <7.其它實施例>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說明使反 LR1A及LR1B在縱向上(亦即,在與形成於光碟 之軌道溝的影像中的進行方向實質上平行的方向上 的情形。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以及使每一反射光束 及LR 1 B在其它方向上繞射。在此情形中,希望使 束LR1A及LR1B至少在反射光束LR1C及LR1D 以外的其它方向繞射,對應地,需要在其它方向上 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2。這也應用至第二至第 例。 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也說明一情形,其中, 光束LR1C及LR1D在橫向上繞射,亦即,在與形 碟100上的軌道溝的影像中的進行方向實質上正交 上繞射。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可以使每一反射光束 及LR1D在其它方向上繞射。在此情形中,希望使 束LR1C及LR1D至少在反射光束LR1A及LR1B 以外的方向上繞射,對應地,需要在其它方向上僅 偵測器19的接收單元D3。這也應用至第二至第六 〇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中, 接收區D2A及D2B配置成相互設置於光偵測器1 9 單元D2中的縱向上。 射光束 100上 )繞射 LR1 A 反射光 的方向 僅設置 六實施 使反射 成於光 的方向 ;LR1C 反射光 的方向 設置光 實施例 其中; 的接收 -110- 201037698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假使接收區D2 A 及D2B可以配置在雜散光圖案W1A及W1B的形成範圍 之外(圖7B ),則接收區D2A及D2B可以配置成相互地 配置於橫向上或其它方向上。這也可以應用至第二至第六 實施例。在此情形中,可以適當地設定全像裝置1 7的區 17A及17B中的繞射角。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中,其中, 0 接收區D3C及D3D配置成相互設置於光偵測器19的接收 單元D3中的橫向上。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假使接收區D3C 及D3D可以配置在雜散光圖案W1C1及W1C2的形成範 圍之外(圖7B)以及也在雜散光圖案W1D1和W1D2的 形成範圍之外,則接收區D3C及D3D可以配置成相互地 配置於縱向上或其它方向上。在此情形中,可以適當地設 定全像裝置17的區17C1及17C2與區17D1及17D2中的 Q 繞射角。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使 反射光束LR1A及LR1B在圖5、圖6等中的向下方向上 繞射,以及接收單元D2設於參考點P下方。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使反射光束 LR1A及LR1B在圖5、圖6等中的向上方向上繞射,以 及接收單元D2設於參考點P上方。或者,使反射光束 LR1A在向上方向上繞射,使反射光束LR1B在向下方向 上繞射,以及接收區D2 A設於參考點P上方,以及接收 -111 - 201037698 區D2B設於參考點P下方。這也應用至第二至第 例。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 反射光束 LR1C1、LR1C2、LR1D1、及 LR1D2 在圖 6等的左方向上繞射,以及接收單元D3設於參考 方。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使反 LR1C1、LR1C2、LR1D1、及 LR1D2 在圖 5、圖 6 方向上繞射,以及接收單元D3設於參考點P的右 者,使反射光束LR1C1、LR1C2在左方向上繞射及 光束 LR1DI及LR1D2在右方向上繞射,以及接 D3C可以設於參考點P的左方,而接收單元D3D 於參考點P的右方,這也可以應用至第二至第六實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 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2及D3配置在當導因於最 的記錄層YT的記錄層Y之層間雜散光束LN由全 1 7繞射時零階光束的照射範圍之外。亦即,說明 ,其中,光偵測器19的接收單元D2及D3配置在 圖案W30的形成範圍之外(圖7A)。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假使可以 散光圖案W30的影響,則接收單元D2及D3可以 光偵測器1 9的雜散光圖案W3 0的形成範圍之內》 用至第二至第六實施例。特別地,在第三及第四養 ,這應用至接收單元D11及D12。 六實施 中,使 丨5、圖 點的左 射光束 等的右 方。或 使反射 收單元 可以設 施例。 中,光 遠離標 像裝置 一情形 雜散光 忽略雜 配置在 這也應 :施例中 -112- 201037698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在光偵測器1 9中的接 收單元D4的接收區D4A、D4B、D4C、及D4D具有接收 單元D1的接收區D1A至DID的形狀旋轉45度而產生的 形狀。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接收單元D4及接收區D4A 至D4D中的每一區具有不同形狀,或者又分割成任何數 目的接收區。在此情形中,所需要的僅是以不同種類的操 0 作處理來產生能夠計算光偵測器1 9的安裝角度的接收光 信號。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反 射光束LR 1 E由接收單元D4偵測,以及根據其偵測結果 以調整光偵測器1 9的安裝角。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假使因爲設計精確度而不需 調整安裝角時,或藉由其它方法來調整安裝角時,可以捨 棄使用接收單元D4的接收光信號,或是省略接收單元D4 〇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在 每一區1 7A至1 7E中形成所謂的二進制全像。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可以在每一區17A至17E 中形成炫耀全像。因此,可以增強主繞射光的使用效率。 這也應用至第二至第六實施例。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光 束以每-反射光束LR1 A至LR1E聚焦於光偵測器19上之 方式照射。 -113- 201037698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反射光束LR.l A至LR1E無 需聚焦於光偵測器1 9上。在此情形中,接收區D 2 A、 D〗B、D3C、D3D等僅需接收每一反射光束而不會洩漏。 這也應用至第二至第六實施例。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當接收單 元D1中的接收區D1A至DID被視爲實質方形時,均爲 實質方形之四個雜散光接收區DIP至D1S設於對應於對 角線的延伸線之位置。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每一雜散光接收區DIP至 D1S可以設於圍繞接收區D1A至DID的任何位置,每一 接收光接收區DIP至D1S可以具有不同形狀或尺寸,以 及可以設置任何數目的雜散光接收區。在此情形中,根據 雜散光接收區的位置、形狀、面積、等等,可以適當地設 定公式(1B)中的係數k等等。 假使在循軌誤差信號STE1中可以忽略雜散光的影響 ,則可以省略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2中的雜散光接 收區D2P及D2Q以及接收單元D3中的雜散光接收區 D 3 R及D 3 S。在此情形中,如同公式(2 A )所示,可以省 略公式(2B)的第二半部。 此外,假使在聚焦誤差信號STE1中可以忽略雜散光 的影響,則可以省略光偵測器1 9的接收單元D 1中的雜 散光接收區DIP至D1S。在此情形中’如同公式(1A) 所示,可以省略公式(1 B )的第二半部。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根 -114- 201037698 據雜散光接收區DIP至D1S產生的雜散光接收信號S 至S1S,決定光碟1〇〇是否具有一層記錄層γ。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雜散光接收區可以加至當 成雜散光圖案W之層間雜散光束LN由光碟100反射時 散光圖案W視從標的記錄層YT至記錄層Y的距離而 在/不存在的位置。在此情形中,舉例而言,可以考慮 雜散光圖案W3 0重疊(圖7A)但未與雜散光圖案W10 ◎ 暨(圖7B)的位置。 因此,光碟裝置1可以根據添加的雜散光接收區產 之接收光信號,藉由信號處理單元4的媒體判斷信號操 電路4M,決定記錄層Y的數目。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 柱透鏡1 8配置成與光偵測器1 9分開。然後,預先提供 反射光束LR被繞射時與圓柱透鏡1 8給予的散光的光 特徵相反之光學特徵。 ❹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同圖3 5和 所示般,替代圓柱透鏡18的光學元件142可以設置爲 近光偵測器19。光學元件142具有透鏡表面142S,透 表面142S僅在零階光組成的反射光束LR0的通過部份 有類似於圓柱透鏡18的效果。 因此,光學元件1 42未提供不必要的散光給主光組 的反射光束LR 1 A等。此外,在此情形中,全像裝置1 不需要類似於全像裝置17,預先提供與反射光束LR被 射時的散光特徵相反之光學特徵,因此,減少設計限制 1 P 形 雜 存 與 重 生 作 圓 與 學 36 接 鏡 具 成 4 1 繞 -115- 201037698 這也應用至第二至第五實施例。 此外,在上述第六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光 碟裝置110支援BD模式的光碟100B、DVD模式的光碟 100D、或CD模式的光碟l〇〇C。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DVD模式的光 碟100D可能不受支援。在此情形中,可以從光學讀取頭 1 1 7的雷射二極體1 3 1省略雷射晶片1 3 1 D。此外’如圖 3 7所示,接收單元D 3 1、D 3 2、及D 3 3可以從光偵測器 1 25省略。 此外,在上述第六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個 別地設置光柵1 3 2及準直透鏡1 2和1 3 3。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同部份地對應 於圖3 0的圖3 8所示,可以在光學讀取頭1 5 0中使用整合 光柵132及準直透鏡12和133的功能之整合式準直透鏡 1 5卜 在此情形中,整合式準直透鏡151可以藉由在光束 LD及光束LC通過的部份中具有等同於光柵132的功能 之繞射光柵151S,以分開每一光束LD及光束LC。 除了個別地設置全像裝置123及歪像透鏡124 (圖30 )之外,如圖38所示,可以使用整合全像裝置123及歪 像透鏡124的功能之全像整合式歪像透鏡1 52。 在此情形中,可以藉由對反射光束的發光表面具有類 似於全像裝置123的功能之全像152S,使反射光束在每 一區中繞射。 -116- 201037698 因此,當與光學讀取頭117相比較時,光學讀取頭 150可以降低構件數目,也降低製程數目及調整處理的數 巨。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全 像裝置1 7設於聚光鏡1 6與光偵測器1 9之間。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類似於第六實施例’全像裝 置1 7可以設於極化分光器1 3與聚光鏡1 6之間或是極化 0 分光器1 3與1 /4波板1 5之間。在後一情形中,可以使用 全像裝置1 7作爲極化全像裝置以僅對反射光束LR作用 〇 或者,類似於光學讀取頭150的全像整合式歪像透鏡 152,可以在聚光鏡16的發光表面上形成功能類似於全像 裝置1 7的全像裝置。 此外,在上述第六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配 置歪像透鏡1 24、光偵測器1 25等而未特定的密封。 Q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以公式(9 )計 算的間距u7而與光偵測器1 2 5相距的空間(例如歪像透 鏡124與光偵測器125之間)可以被密封。因此,可以防 止層間雜散光束LN因外來物質而被部份地阻隔。 此外,在上述第六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全 像裝置123使波長780 [nm]的光束LC繞射。但是,在本 實施例中,藉由使全像裝置1 2 3具有波長選擇性,可以使 反射光束LCAR至LCCR以及LDAR至LDCR不變地透射 -117- 201037698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如 圖4所示,區17A與區17E之間的邊界線以及區17B與 區1 7E之間的邊界線均爲直線。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同對應於圖4 的圖39A及39B中所示般,可以使用邊界線爲曲線的全 像裝置1 6 1。此外,也可以使用邊界線具有不同形狀的全 像裝置,例如邊界線爲斷線的全像裝置1 62。這也應用第 二至第五實施例。 此外,在上述第三至第六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 中,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4由凸透鏡之固定透鏡64F及凹 透鏡之移動透鏡64M配置爲所謂的伽利略型光束擴展器 (圖 14、21、及 30 )。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如同圖40所示 ,所謂的克卜勒型光束擴展器可以由均爲凸透鏡的固定透 鏡170F及移動透鏡170M配置,以作爲球形像差校正單 元170,取代球形像差校正單元64。 在此情形中,可以有效地阻隔層間雜散光束,以致於 可以降低形成於光偵測器1 2 5上的雜散光圖案W。 因此,舉例而言,藉由窄化光偵測器1 2 5中的接收單 元D1與接收單元D 2、D 3、及D 4之間的間隔,可以將光 偵測器125製得更小。對於全像裝置123,可以使反射光 束LBR的繞射角更小,以致於格間距可以製成相對大, 減少設計限制。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在 -118- 201037698 每一接收光信號S1A至S1D由讀取頭放大器22中的眾多 放大器電路放大之後,藉由執行根據公式(4 )的加法, 計算再生RF信號SRF。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在根據公式(4 )執行加法之後,藉由讀取頭放大器22中的眾多放大電 路’放大每一接收光信號S1A至S1D,可以產生再生RF 信號SRF。在此情形中,可以降低要使用的放大器電路的 0 數目,以致於可以降低可能由放大器電路疊加的放大器雜 訊。 此外,在由放大器電路放大之前,可以執行例如公式 (1A)及公式(1B)中的(S1A + S1C)及(S1B+S1D) 等加法運算。這也應用至其它運算及第二至第六實施例。 此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使 光碟裝置1能夠對光碟100執行資訊的記錄處理及再生處 理。 〇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本發明可以應用 至能夠僅執行光碟100的再生處理之光碟裝置。這也應用 至第二至第六實施例。此外,在第六實施例中,舉例而言 ’能夠對DVD模式的光碟100D及CD模式的光碟100C 執行記錄處理及再生處理,但僅對BD模式的光碟1 00B 執行再生處理。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光學讀 取頭7配置爲以雷射二極體1 1作爲光源、以物鏡8作爲 物鏡、·以2軸致動器9作爲透鏡移動單元、以聚光鏡1 6 -119- 201037698 作爲聚光鏡、以全像裝置1 7作爲全像裝置、以及以光偵 測器1 9作爲光偵測器。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光學讀取頭可以由其它不同 電路配置組成的光偵測器、全像裝置、聚光鏡、透鏡移動 單元、物鏡、及光源配置而成。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一情形,其中,光碟裝 置1配置爲以雷射二極體11作爲光源、以物鏡8作爲物 鏡、以2軸致動器9作爲透鏡移動單元、以聚光鏡1 6作 爲聚光鏡、以全像裝置1 7作爲全像裝置、以光偵測器1 9 作爲光偵測器、以信號處理單元4作爲信號處理單元、以 及以伺服控制單元3 A作爲伺服控制單元。 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光碟裝置可以由其它不同電 路配置組成的伺服控制單元、信號處理單元、光偵測器、 全像裝置、聚光鏡、透鏡移動單元、物鏡、及光源配置而 成。 雖然可以使專用的硬體(例如算術電路)執行上述每 一實施例中所述之中央控制單元2或類似者、信號處理單 元4或類似者、伺服控制單元3 A或類似者、以及光源控 制單元2 1或類似者中的處理,但是,也可以使用軟體來 執行處理。當處理序列應由軟體執行時,藉由使圖41中 所示的一般用途或專用的電腦900執行程式,可以執行處 理序列。 圖4 1是說明視圖,顯示藉由執行程式以實現電腦 9 00的配置實施例。於下,將說明藉由電腦900之用以執 -120- 201037698 行處理序列的程式之執行。 如圖4 1所示’舉例而言,電腦9 〇 〇具有匯流排9 〇 i 、匯流排902、橋接器903、CPU (中央處理單元)904、 記錄裝置、輸入/輸出介面907、輸入裝置908、輸出裝置 909、驅動器9 1 2、及通訊裝置9 1 4。這些組件經由以橋接 器903連接的匯流排901及匯流排902以及輸入/輸出介 面9 07相連接,以致於可以互相傳送資訊。 0 程式可以記錄於例如記錄裝置的實施例之HDD (硬 碟)及SSD (固態驅動器)等儲存裝置911、ROM (唯讀 記憶體)905、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906等等。 程式也可以記錄於例如軟碟等磁碟片、例如不同種類 的CD (小型碟片)等光碟、MO (磁光)碟、及DVD( 數位多樣式碟片)、或是例如暫時性或永久性半導體記憶 體等可移式儲存媒體913。可移式儲存媒體913可以提供 所謂的套裝軟體。記錄於可移式儲存媒體9 1 3中的程式在 〇 由驅動器912讀取後,可以經由輸入/輸出介面907或匯 流排901和902而記錄於記錄裝置中。 此外,程式也可以記錄於另一電腦或另一記錄裝置( 未顯示)上。在此情形中,程式經由例如LAN (區域網 路)或網際網路等網路915而傳送,以及程式由通訊裝置 9 1 4接收。由通訊裝置9 1 4接收的程式可以經由輸入/輸出 介面907或匯流排901和902記錄於上述記錄裝置中。
根據記錄於記錄裝置中的程式,由CPU 904執行不 同種類的處理,實施處理序列。在此點,舉例而言,CPU 201037698 904可以藉由直接從記錄裝置讀取或在將程式載入RAM 9〇5之後,執行程式。此外,舉例而言,當經由通訊裝置 914或驅動器912接收程式時,CPU 904可以直接執行收 到的程式,而不用將程式記錄於記錄裝置中。 此外,於需要時,CPU 904可以根據自例如滑鼠、鍵 盤、及麥克風(未顯示)等輸入裝置90 8輸入的信號或資 訊’執行不同種類的處理。 然後,CPU 904可以從例如監視器等顯示裝置或例如 _音器或耳機等聲音輸出裝置,輸出執行處理序列的結果 。此外’於需要時,CPU 904可以將處理結果從通訊裝置 914傳送’或使記錄裝置或可移式儲存媒體913記錄處理 結果。 本發明也可以由記錄視頻、音頻、及不同種類的資料 等資訊於光碟上的光碟裝置使用,以及從光碟再生資訊。 本申請案含有與2009年1月21日向日本專利局申請 之曰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 2009-0 1 1 2 1 3揭示的標的有關 之標的’其整體內容於此一倂列入參考。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碟裝置的配置 > 圖2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學讀取頭的配 置; 圖3是槪圖’用以說明光碟的記錄層對光束的反射; -122- 201037698 圖4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全像裝置的配置 > 圖5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偵測器的配置 > 圖6是立體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如何分開光束 > 圖7是槪圖,顯示雜散光圖案的形成(1); q 圖8是槪圖,顯示雜散光圖案的形成(2); 圖9A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聚焦誤差信號 操作的配置實施例; 圖9B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循軌誤差信號 操作電路及波動信號操作電路的配置實施例; 圖9C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再生信號操作 電路的配置; 圖1 〇 A是槪圖,顯示根據先前技術之光偵測器的配 〇 置; 圖10B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循軌誤差信 號操作電路及波動信號操作電路的配置實施例; 圖11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全像裝置的配 置; 圖1 2是立體槪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如何分開光 束; 圖1 3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光偵測器的配 置, -123- 201037698 圖14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光學讀取頭的 配置; 圖1 5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複合全像裝置 的配置; 圖1 6是槪圖,顯示極化全像圖的配置(1 ); 圖17是槪圖,顯示極化全像圖的配置(2); 圖1 8是立體槪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如何分開光 束; 圖1 9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光偵測器的配 置; 圖20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雜散光圖案的 形成; 圖21是槪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光學讀取頭的 配置; 圖22是槪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複合全像裝置 的配置; 圖23是槪圖,顯示極化全像的配置(3 ); 圖24是槪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光偵測器的配 置; 圖2 5是槪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雜散光圖案的 形成; 圖26是槪圖,顯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雜散光圖案的 形成; 圖27是槪圖,顯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光學讀取頭的 -124- 201037698 配置; 圖 28 是 槪 圖 ,用 以 說 明 第 五 實 配 置 t 圖 29 是 槪 圖 ’顯 示 根 據 第 I - 實 置 圖 30 是 槪 圖 ,顯 示 根 據 第 ,- 配 置 圖 3 1 是 槪 圖: ,顯 示 根 據 第 Λ . 實 置 » 圖 32 是 槪 圖: 1顯 示 根 據 第 —t - 實 置 圖 33 是 槪 圖, 顯 示 根 據 第 一 實 操作電路及波動信號操作電路的配置 圖34是立體槪圖,顯示二波長· 圖35是槪圖’顯爪根據另—實 Q 置(1 ); 圖3 6是槪圖,顯示根據另一實 置(2 ) ·’ 圖37是槪圖,顯示根據另一實 圖38是槪圖,顯示根據另一實 配置; 圖;39是槪圖,顯示根據另一實 置; 施例中的光學元件的 施例之光碟裝置的配 施例之光學讀取頭的 施例之全像裝置的配 施例之光偵測器的配 施例之循軌誤差信號 賣施例; =射二極體的配置; 施例之圓柱透鏡的配 施例之圓柱透鏡的配 施例之光偵測器的配 施例之光學讀取頭的 施例之全像裝置的配 -125- 201037698 圖40是槪圖,顯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球形像差校正 單元的配置;及 圖4 1是說明視圖,顯示藉由執行程式以實現處理序 列之電腦的配置實施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光碟裝置 2 :中央控制單元 3 :驅動控制單元 3 A :伺服控制單元 3 AF :聚焦控制單元 3AS :球形像差控制單元 3 AT :循軌控制單元 4 :信號處理單元 4F :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4 F 1 :加法電路 4 F 2 :加法電路 4F3 :減法電路 4M :媒體判斷信號操作電路 4P-M :主推挽操作電路 4P1 :加法電路 4 P 2 :加法電路 4P3 :減法電路 4P_S :副推挽操作電路 -126- 201037698 4 P 4 :加法電路 4 P 5 :加法電路 4 P 6 :減法電路 4R :再生信號操作電路 4 R 1 :加法電路 4T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4T-M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 4 T 1 :減法電路 4T2 :減法電路 4T3 :係數乘法電路 4T4 :減法電路 4W :波動信號操作單元 4 W - Μ :波動信號操作單元 5 :主軸馬達 5 Τ :轉盤 Q 6 :螺旋馬達 7 '·光學讀取頭 8 :物鏡 9 : 2軸致動器 9F :聚焦致動器 9Τ :循軌致動器 1 1 :雷射二極體 1 2 :準直透鏡 1 3 :極化分光器 -127 201037698 13S :反射/透射表面 1 4 :球形像差校正單 1 5 : 1/4波長板 1 6 :聚光鏡 1 7 :全像裝置 1 7 A :區 17B :區 17C1 :區 17C2 :區 17D1 :區 17D2 :區 17E :區 1 8 :圓柱透鏡 1 9 :光偵測器 2 1 :光源控制單元 2 2 :讀取頭放大器 30 :光碟裝置 3 4 :信號處理單元 3 7 :光學讀取頭 47 :全像裝置 4 7 A ·區 4 7 B 區 47C1 :區 47C2 :區 201037698 47D 1 :區 47D2 :區 47E :區 49 :光偵測器 50 :光碟裝置 52 :中央控制單元 53A :伺服控制單元 q 53AS :球形像差控制單元 5 4 :信號處理單元 54F :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5 4M :媒體判斷信號操作電路 5 4R :再生信號操作電路 54T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54W _·波動信號操作單元 5 7 :光學讀取頭 Q 64 :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6 4 F :固定透鏡 64M :移動透鏡 67 :複合全像裝置 67A : 1/2波長板 67B :極化全像 6 7 B A ·區 67BB :區 67BC1 :區 -129 201037698 67BC2 :區 6 7BD1 :區 67BD2 :區 6 7BE ··區 67C :極化全像 69 :光偵測器 70 :光碟裝置 7 2 :讀取頭放大器 74 :信號處理單元 7 4 R :再生信號操作電路 7 7 :光學讀取頭 8 7 :複合全像裝置 8 7 B :極化全像 8 7 C :極化全像 8 9 :光偵測器 90 :光碟裝置 9 1 :光學讀取頭 95 : 1/2波長板 96 :若雄稜鏡 97:複合全像裝置 1 0 0 :光碟 1 0 0 A :照射表面 100B :光碟 100C :光碟 201037698 l〇〇D :光碟 1 10 :光碟裝置 1 1 2 :中央控制單元 1 1 3 :驅動控制單元 1 1 3 A :伺服控制單元 1 13 AF :聚焦控制單元 1 13 AS :球形像差控制單元 0 1 13 AT :循軌控制單元 1 1 4 :信號處理單元 1 1 4T 1 :第一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1 14PM :主推挽操作電路 1 14PS :副推挽操作電路 I 14TM :第二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II 4F :聚焦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1 1 4M :媒體判斷信號操作電路 Q 1 14R :再生信號操作電路 1 1 4T :循軌誤差信號操作電路 114W :波動信號操作單元 1 1 7 :光學讀取頭 120 :光源控制單元 1 2 1 :極化稜鏡 12 1B :反射/透射表面 12 1 DC :反射/透射表面 122 :前監視光偵測器 -131 - 201037698 1 2 3 :全像裝置 123A :區 123B :區 123C1 :區 123C2 :區 123D1 :區 123D2 :區 123E :區 124 :歪像透鏡 125 :光偵測器 1 2 6 :讀取頭放大器 1 3 1 :雷射二極體 1 3 1 C :雷射晶片 1 3 1 D :雷射晶片 1 32 :光柵 1 3 3 :準直透鏡 134 : 1/4波長板 1 3 5 :物鏡 1 4 1 :全像裝置 142 :光學元件 1 4 2 S :透鏡表面 1 5 0 :光學讀取頭 1 5 1 :整合式準直透鏡 1 5 1 S :繞射光柵 -132- 201037698 152 :全像整合式歪像透鏡 1 5 2 S :全像 1 6 1 :全像裝置 162 :全像裝置 170 :球形像差校正單元 170F :固定透鏡 170M :移動透鏡 0 9 0 0 :電腦 9 0 1 :匯流排 902 :匯流排 903 :橋接器 9〇4:中央處理單元 905 :唯讀記憶體 906 :隨機存取記憶體 907:輸入/輸出介面 Q 908 :輸入裝置 909 :輸出裝置 9 1 1 :儲存裝置 9 1 2 :驅動器 9 1 3 :可移式儲存媒體 9 1 4 :通訊裝置 915 :網路 D 1 :接收單元 D2 :接收單元 -133- 201037698 D3 :接收單元 D4 :接收單元 D 1 1 :接收單元 D 1 2 :接收單元 D 1 3 :接收單元 Y0 :記錄層 Y1 :記錄層 Y2 :記錄層 Y 3 :記錄層 -134-

Claims (1)

  1. 20103769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碟裝置,包括: 光源,發射光束; 物鏡’將該光束聚光於要成爲設於光碟上的一或二或 更多記錄層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 聚光鏡,聚光該光束之由該光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 全像裝置,當使該反射光束以直線行進或繞射而分成 0 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時,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 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 ,以及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二區在該第一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 光偵測器,藉由分別設置在該第一方向側上的該反射 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 接收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及 信號處理單元,根據該第一接收區及該第二接收區中 Q 的每一區產生之該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預先記錄於該光 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光偵 測器包含設於該反射的零階光束的該照射位置以及分成多 個接收區之零階光接收單元,以及 該信號處理單元, 包含切換電路,能夠選擇該零階光接收單元的多個接 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收光信號由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 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收光信號中之一,以作爲用於產 -135- 201037698 生該預設格式信號的該接收光信號,及 假使該切換電路選擇該零階光接收單元的多個接收區 中的每一區產生的該接收光信號時,則可以根據該接收光 信號,產生該預設格式信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第一 區對應於含有該反射的主光束的軌道溝繞射之+主光的部 份,以及 該第二區對應於含有該反射的主光束的軌道溝繞射 之-主光的部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光偵 測器具有該第一接收區及該第二接收區,該第一接收區及 該第二接收區配置在零階光束的照射範圍之外,該零階光 束係在由最遠離該光碟上的該標的記錄層之其它記錄層反 射之該光束的一部份直線地通過該全像裝置之後由層間雜 散光束產生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光偵 測器包含零階光接收單元’該零階光接收單元設置於該反 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及分成多個接收區,以及 該信號處理單元,根據從該零階光接收單元的多個接 收區中的每一接收區產生的該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記錄 於該光碟的軌道溝中的資訊之再生RF信號。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全像 裝置使得幾乎所有的反射光束在該第一區及該第二區中繞 射以分別作爲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以及 -136- 201037698 該光偵測器藉由該零階光接收單元,以接收未含有對 應於該第一區或該第二區的部份之該反射的零階光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全像 裝置藉由將與該軌道溝的影像中之進行方向實質上平行的 方向設定該爲第一方向,以使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行 進。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全像 0 裝置使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中的每一光束以該第一光 束及該第二光束中相互不同的繞射角,在該第一方向上行 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碟裝置,其中,該光偵 測器具有雜散光接收區,該雜散光接收區接收由設置在接 近該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之該光碟上的該標的記錄層 以外的其它記錄層反射光束的一部份後的層間雜散光。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碟裝置,其中, Q 全像裝置使未含有由軌道溝繞射之+主光及-主光的該 反射光束的部份由第三區在不同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三光束’該第三區對應於等同於該光碟 的內圓周側之部份,以及該全像裝置使未含有由軌道溝繞 射之+主光及-主光的反射光束的部份由第四區在該第二方 向上繞射’以產生第四光束’該第四區對應於等同於該光 碟的外圓周側之部份, 該光偵測器藉由均設置於該反射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 置之該第二方向側上的第三接收及第四接收區而分別接收 -137- 201037698 該第三光束及該第四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 該信號處理單元具有根據該第一接收區、該第二接收 區、該第三接收區、及該第四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的接 收光信號而產生之循軌誤差信號,該循軌誤差信號代表與 循軌方向有關的光束的焦點與該軌道溝槽的中心線之間的 偏移量,以及 該光碟裝置,包含: 透鏡移動單元,使該物鏡在幾乎與該標的記錄層中螺 旋或同心圓狀形成的該軌道溝正交之循軌方向上移動;以 及 伺服控制單元,根據該循軌誤差信號而經由該透鏡移 動單元,使該物鏡在該循軌方向上移動。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光碟裝置,又包括: 第二光源,發射波長不同於該光束的波長之第二光束 » 分光器,將該第二光束分離成主光束及二副光束;以 及, 第二物鏡,藉由將該主光束及該二副光束聚光至第二 光碟,以使該複數個副光束在與第二軌道溝正交的方向上 ’以預定間隔,個別於內圓周側與外圓周側上形成與該主 光束的焦點互相分離的焦點,在該第二光碟上,不同於該 等軌道溝的該第二軌道溝形成於該記錄層中,其中, 該透鏡移動單元使該物鏡與該第二物鏡一起移動,以 及 -138- 201037698 於藉由該光碟反射主光束後,該光偵測器藉由零PI # 接收單元而接收主光束,也於藉由該光碟反射副光束彳戔, 由第五接收區及第六接收區個別接收副反射光束,該第五 接收區及該第六接收區設置在相對位置上,將該反射的胃 階光束的照射位置夾於其間。 12. —種光學讀取頭,包含: 光源,發射光束; q 物鏡,將該光束聚光於要成爲設於光碟上的眾多記錄 層中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 聚光鏡,聚光該光束之由該光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 全像裝置,當使該反射光束以直線行進或繞射而分成 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時,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 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 ,以及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二區在該第一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以及 Q 光偵測器,藉由分別設置在該第一方向側上的該反射 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 接收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其中, 根據該第一接收區及該第二接收區中的每一區產生之 該接收光信號,由預定的信號處理單元,產生代表預先記 錄於該光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13. —種預設格式信號產生方法,包含下述步驟: 以光源發射光束; 以物鏡將光束聚光於要成爲設於光碟上的眾多記錄層 -139- 201037698 中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 以聚光鏡聚光該光束之由該光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 當使該反射光束以直線行進或繞射而分成反射的零階 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時,以全像裝置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 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 ,以及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二區在該第一方向 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 分別藉由設置在該第一方向側上的光偵測器的該反射 的零階光束的照射位置之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 接收該第一光束及該第二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以及 由信號處理單元根據該第一接收區及該第二接收區中 的每一區產生之該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預先記錄於該光 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14.一種程式,使電腦實施: 控制光學讀取頭的控制功能,該光學讀取頭包含光源 、物鏡、聚光鏡、全像裝置、及光偵測器,該光源發射光 束,該物鏡將該光束聚光於要成爲設於該光碟上的眾多記 錄層的標的之標的記錄層,該聚光鏡聚光該光束之由該光 碟反射後的反射光束,該全像裝置係當使該反射光束以直 線行進或繞射而分成反射的零階光束及反射的主光束時, 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第一區在預定的第一方向上 繞射以產生第一光束,以及使該反射的主光束的一部份由 第二區在該第一方向上繞射,以產生第二光束’及該光偵 測器藉由分別設置在第一方向側上的反射的零階光的照射 -140- 201037698 位置之第一接收區及第二接收區,個別接收該第一光束及 該第二光束以產生接收光信號,以及 信號處理功能’根據該第一接收區及該第二接收區中 的每一區產生之該接收光信號,產生代表預先記錄於該光 碟的軌道溝中的預設格式資訊之預設格式信號。
    -141 -
TW098145490A 2009-01-21 2009-12-29 Optical disk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preformatt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TW20103769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1213A JP2010170604A (ja) 2009-01-21 2009-01-21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プリフォーマット信号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7698A true TW201037698A (en) 2010-10-16

Family

ID=42336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5490A TW201037698A (en) 2009-01-21 2009-12-29 Optical disk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preformatt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07347B2 (zh)
JP (1) JP2010170604A (zh)
KR (1) KR20100085842A (zh)
CN (1) CN101794594B (zh)
TW (1) TW2010376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383B (zh) * 2016-10-27 2022-04-11 日商艾菲克澤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再生程式及內容再生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0823A1 (en) * 2008-12-30 2011-04-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sc structure for bit-wise holographic storage
JP2010250868A (ja) * 2009-04-10 2010-11-04 Sony Optiarc Inc 光スポット位置制御装置、光スポット位置制御方法
JP5227930B2 (ja) * 2009-09-28 2013-07-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15037062A1 (ja) * 2013-09-10 2017-03-02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再生装置
CN111816221B (zh) * 2020-07-15 2021-06-04 谭小地 覆盖平移复用式全息数据存储方法和存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0151B2 (ja) 1991-10-31 2002-02-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ウォブル信号読取装置及びウォブル信号読取方法
JPH06290462A (ja) 1993-04-05 1994-10-18 Sony Corp 信号検出方法及び信号検出装置
JP4329364B2 (ja) 2003-03-07 2009-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5293637A (ja) 2004-03-31 2005-10-2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信号検出方法
CN100449620C (zh) * 2006-01-12 2009-01-07 索尼株式会社 光学拾取器和光学信息设备
JP4433315B2 (ja) * 2006-01-12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情報装置
US7778140B2 (en) * 2006-10-05 2010-08-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US7567495B2 (en) * 2006-10-18 2009-07-28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ing same
JP5047755B2 (ja) * 2006-10-25 2012-10-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8053548A1 (fr) * 2006-11-01 2008-05-08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aptage
JP2008287851A (ja) * 2007-04-20 2008-11-2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996353B2 (ja) * 2007-06-05 2012-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383B (zh) * 2016-10-27 2022-04-11 日商艾菲克澤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再生程式及內容再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70604A (ja) 2010-08-05
CN101794594A (zh) 2010-08-04
CN101794594B (zh) 2012-08-29
US20100182889A1 (en) 2010-07-22
KR20100085842A (ko) 2010-07-29
US8107347B2 (en) 2012-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6290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TW201037698A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preformatte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0164832A (ja) 光照射装置、光照射方法
JP200915797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806643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7042252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ならびに光学的情報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装置
JP4086069B2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5686717B2 (ja) 光情報再生装置
JP200723408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装置、光記憶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光記憶媒体再生方法
JP201102305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TW200805338A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rive
JP2005353225A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93062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165423A (ja) 記録再生方法、ホ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115938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プリフォーマット信号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24559B2 (ja) 光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再生方法
JP480666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JP200802134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情報機器
JP506207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318957A (ja)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光学ヘッド、トラック誤差信号検出方法
JP5957737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5172852B2 (ja) 光ヘッド装置、光情報装置および回折素子
JP547416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4945090B2 (ja) 光検出器、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JPWO2008059761A1 (ja)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