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7269A -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device and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device and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7269A
TW201027269A TW098136184A TW98136184A TW201027269A TW 201027269 A TW201027269 A TW 201027269A TW 098136184 A TW098136184 A TW 098136184A TW 98136184 A TW98136184 A TW 98136184A TW 201027269 A TW201027269 A TW 2010272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llumination
optical
optical system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6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hisa Tanaka
Hiroyuki Hirota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27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72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5Lenses
    • G02B27/0961Lens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7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 G02B26/0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in the form of devices for effecting sequential colour changes, e.g. colour whee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058Mask illumination systems
    • G03F7/70091Illumination settings, i.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pupil plane or angular distribution in the field plane; On-axis or off-axis settings, e.g. annular, dipole or quadrupole settings; Partial coherence control, i.e. sigma or numerical aperture [N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058Mask illumination systems
    • G03F7/70191Optical correction elements, filters or phase plates for controlling intensity, wavelength, polarisation, phas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Description

201027269 32725pif.doc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照明光學系統、包括該照明光學系 統的曝光裝置以及使用該曝光裝置的元件的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一般而言’用於製造半導體積體電路(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等的微型元件的曝光裝置包括照明光學 系統,該照明光學系統用於將從光源所輸出的曝光光引導 至形成著規定的圖案的標線片(reticle)等的光罩中。在 此種照明光學系統中,設置著作為光學積分器(optical integrator)的複眼透鏡(fly-eye lens)。而且,在曝光光已 入射至複眼透鏡的情況下’在該複眼透鏡的射出面侧相對 於光罩的被照射面為光學性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 )關係的照明光瞳面上,形成著規定的光強度分 佈(以下,稱為「光瞳(pupil)強度分佈」)。另外,形成 著光瞳強度分佈的照明光瞳面,亦是指由多個面光源所構 成的二次光源(secondary light source )。 自此種二次光源所射出的曝光光,在藉由聚光透鏡 (condenser lens)而聚光之後,對光罩進行重疊照明。接 著,已透過光罩的曝光光’經由投影光學系統而照射至塗 佈著感光材料的晶圓等的基板上。結果,將光罩的圖案投 影曝光(轉印)至基板上。 然而’近年來,光罩上所形成的圖案的高積體化(微 細化)不斷發展。因此,為了將光罩的微細圖案準確轉印 201027269 32725pif.doc 至基板上’使基板上形成具有均勻照度分佈的照射區域(亦 稱為「靜止曝光區域」)則不可或缺。因此,先前以來,為 了將光罩的微細圖案準確轉印至基板上,而在照明光瞳面 上形成例如環狀或多極狀(2極狀、4極狀等)的光瞳強度 分佈,從而使投影光學系統的焦深(f〇cus depth)或解像 力(resolution)提高(參照專利文獻〗)。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〇〇6/〇〇55834號 說明書 然而,在將光罩的微細圖案準確轉印至基板上時,不 僅需將照明光瞳面巾的光瞳強度分佈雜為所需的形狀, 而且必需將作為最終的被照射面的基板上的各點的光強度 調整成大致均勻。若基板上的各點的光強度存在差異,則 ,板上的每個位置處的圖案的線寬(linewidth)有差異', 攸而無法跨及整個曝光區域而以所需的線寬將光罩的微細 圖案準確轉印至基板上。 ' 【發明内容】 本發明是赛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 可對被照射面上的光強度分佈進行調整的照明光學系統、 曝光裝置以及元件的製造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採用實施形態中所示的 與圖式相應的以下的構成。 光 根據本發明一態樣的照明光學系統,其是利用來自 201027269 32725pif.doc 源(12)的光(EL)對被照射面、Wa)進行照明的 照明光學系統(13),包括:光學積分器(26),於來自上 述光源(12)的光(EL)已入射的情況下,在上述照明光 學系統(13)的照明光程内的照明光瞳面(27)上形成規 定的光強度分佈;第1透射濾光片(66),配置於通過上述 照明光瞳面(27)内的第1區域的第〗照明光束的光程内, 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射角(θ、θ 1、0 2、6>3)而變化 的透射率特性;第2透射濾光片(67),配置於通過上述照 明光瞳面(27)内的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的第2區域的第 2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射角(0、 6> 1'02' Θ3)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以及旋轉機構(68), 使上,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66'67)旋轉,以使該第 1及第2透射濾光片(66、67)對上述照明光學系統(13) 的光軸(AX)的傾斜角度產生變化。 ' —根據上述構成,第1照明光束對被照射面(Ra、Wa) ,行知:丨日〗的光強度藉*使配置於第1照明光束的光 %内的第1透射濾光片(66)旋轉來進行調整。而且,第 2照明光束對被照射面(Ra、Wa)進行照射時的光強度, 是猎由使配置於第2照明光束的光程内的第2透射渡光片 (67)旋轉來進行調整。亦即,藉由使各透射濾光片(%、 6二旋轉’而調整被照射面(R a、Wa )上的照射區域内的 、’強度分佈。0此,可藉由此種各透射濾光片(66、67) 的旋轉’來敎地調整被面(Ra、Wa)上的各點中的 光強度分佈(亦稱為「光瞳強度分佈」),結果,可將各點 201027269 32725pif.doc 中的光強度分佈S周整為彼此大致同一性狀的分佈。 另外,為了便於容易理解本發明,則對應於表厂、餘a 形態的圖式符號來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受二=貝, 所限定。 汽也形態 [發明的效果] ’ 根據本發明,可對被照射面上的光強度分佈進行調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 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 【實施方式】 以下,基於圖1〜圖9來對將本發明具體化的第^电 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第j實施形態中,將下 二 學系統的光軸(圖i中為上下方向)稱為z轴方^ 並且將圖1中的左右方向稱為γ軸方向,進而,將 與紙面正交的方向稱為又軸方向。 如圖1所不,第1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11是如下的 • *置’即’用於藉由對形成著規定的電路圖案的透射型標 線片R照、明一種曝光先EL,而對表® Wa (+Z方向侧的 面’圖1中為上表面)上塗佈著光阻劑(resist)等的;^光 材料的晶圓w投影了電路圖案的像。此種曝光裝置η包 括照明光學系統13,將自光源裝置12射出的曝光光EL 引&至才不線片R的被照射面Ra(+z方向侧的面);保持標 線片R的心線片戴物纟(如⑹㈠崎)Μ ;投影光學系統 15 &已通過才示線片R的曝光光el弓^導至晶圓…的表面 201027269 32725pif.doc
Wa上以及保持晶圓w的晶圓載物台]6。另外,第】實 施形態的光源裝置12 ,具有將〗93 nm波長的光予以輪出 的ArF準分子雷射(excimer laser)光源,且自該ArF準 分子雷射光源輪出的光作為曝光光EL而被引導至曝光 置11内。 、、,明光學系統13包含:整形光學系統17,用於將自 光源裝置12所射出的曝光光EL轉換為呈規定的剖面形狀 (例如,剖面大致矩形)的平行光束;以及第】反射鏡ΐδ ,
將自該整形光學系統17所射出的曝光光E L反射至標線片 ㈣(此處為+Y方向側即圖1中的右側)。該第1反射鏡 18的射出侧(標線片R侧)設置著繞射光學元件d。該
繞射光子元件19,藉由玻璃基板上形成具有與曝光光EL 的波長同等程度的間距❹㈣差而構成,且具有使自入 身f則(光源裝置12侧)所人射的曝光光EL以規定的角度 、、射的作用例如’在使用環狀照則的繞射光學元件19 的情況下’若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平行光束的曝光光豇自
=射側而人射至繞射光學元件19 ’則剖面形狀呈環狀(大 致圓環狀)的光束會自繞射光學元件19而射出至標線片r I止而且’在使用多極(2極、4極、8極等)照明用的繞 兀件19的情況下,若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平行光束的 *光光EL自入射側而入射至繞射光學元件19,則與極數 相f的多個(例如4個)光束會自繞射光學元件19而射出 至標線片R側。 而且’照明光學系統13中設置著供自繞射光學元件 10 201027269 32725pif.d〇c ^射出㈣^EL人射的無焦UfU光學系統20 稱為「無焦點光學_」)。該無焦光學线20具有第 透^群21(圖丨中僅圖示了 —片透鏡)、較該第ι透鏡群 更,近射出侧而配置的第2透鏡群22(圖1中僅圖示了 :=)。而且’無焦光學系統2〇的入射側的焦點位置 射光學元件19的設置位置大致相同,並且無焦光學系 ❹ 射出側的焦點位置以與圖!中虛線所示的規定面 的位置大致相同的方式而形成。 肉,’於第1透鏡群21與第2透鏡群22之間的光程 ”下述光學積分器26的照明光瞳面27為光學共輛 的位置或其附近’没置著具有根據曝光光el的入射位置 而透射率不同的透射率分佈的修正濾光片24。該修正滅光 ^24是對於人射側面以及射出侧面平行的玻璃基板形成 ,由鉻或氡化鉻等所構成的遮光性點_的圖案的渡光 片0 而且,在無焦光學系統20的標線片R侧,設置著用 ==值(a值=照明光學系統13的標線片R側的數值 影光學系統15的標線片R側的數值孔徑)可改變 的、史焦光學系绩25,該變隹^與 展先學糸統25較規定面23更靠 =出:而配置著姻’自變焦光學系統25所射 先先EL,在藉由變焦光學系統乃而轉換 配置㈣魏絲纽25❺料侧光學積分 接著,光學積分器26將所入射的曝光光豇波 “刀為夕個光束,並在位賊光學積分器%的射出例 201027269 (+Y方向側)的照明光曈面27上形成規定的光強度分佈 (亦稱為「光瞳強度分佈」)。另外,形成著光瞳強度分佈 的照明光瞳面27’亦稱為由多個面光源構成的二次光源6〇 (參照圖3 )。 光學積分器26以入射面(_γ方向側的面,圖!中為 左面)位於變焦光學系統25的射出側的焦點位置(亦稱為 光瞳面)或者該焦點位置附近的方式而配置。亦即,變焦 光學系統25配置於如下的位置,即,使規定面與光學 積分器/26的入射面為實質性傅立葉變換的關係、並且使無 參 焦光學系統20的光瞳面(亦即,修正濾光片%的設置位 置)與光學積分H 26的人射面為光學上大致共輛的位置。 在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側設置著未圖示的照明孔徑 光闌(aperture stop)’該照明孔徑光闌配置於與投影光學 ,統15的人射光瞳面為光學上大致共_位置,且用於規 定有助於二次光源60照明的範圍。該照明孔捏光闌具有大 小以及形狀不同的多個孔徑部。而且,照明孔徑光鬧中,
程内的方式進行驅動。 與/自—_人光源6〇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剖面形狀相對應的 孔仏视置於曝光光EL的光程内。亦即,在自二次光源 下,照明 ‘光光EL 而且’在自二次光源60所射出 4極狀的情況下,照明孔徑光 ^的孔徑部位於曝光光el的光 12 201027269 32725pif.doc 在光學積分器26及上述照明孔徑光闌的射出側,設 置著由至少一片透鏡(圖1僅圖示了一片)構成的第1聚 光光學系統(condenser optical systems) 28、以及配置於 該第1聚光光學系統28的射出側且與標線片r的被照射 面Ra為光學共軛的位置上的標線片遮器(blind) 29 (亦 稱為「光罩遮器」)。第1聚光光學系統28由具有焦度 (power)(焦距的倒數)的光學元件(透鏡)所構成。而 且,在檁線片遮器29中形成著長邊方向為z軸方向且短 邊方向為X轴方向的矩形孔徑部29a。而且,自第〗聚光 光學系統28所射出的曝光光EL對標線片遮器29進=重 疊照明。另外,所謂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是指藉由曝光 光EL入射至光學元件而該曝光光EL的特性產生^化二光 學元件。 而且,於私踝片遮器29的射出側設置著由具有焦度 的透鏡構成的第2聚光先學系統3 〇,該第2聚光^學^ 30可將自標線^遮器29側所入射的光轉換為大致平行的 光束。而且’在第2 1光光學系統3〇的射出侧設置著一 分佈修正光㈣統31,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用於 成在該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域ER1 (參照圖4 (a)) /金^ 該照明區域ER1為光學共軛關係的晶圓/上所彤 止曝光區域ER2(參照圖4(b))内的各點中的光2 佈進行修正。另外’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的具 ^ 於下文中加以描述。 取辦 接著,自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所射出的曝光光肛 201027269 32725pif.doc 入射至成像光學系統32。該成像光學系統32具有入射 透鏡群33、將該入射側透鏡群33所射出的曝光光朝^ -Z方向側(圖1中為下側)反射的第2反射鏡%、配置ς 該第2反射鏡34的射出側的射出侧透鏡群乃。入射/ 鏡群33由至少-片(圖】中僅圖示了一片)具有焦度^ 學疋件(透鏡)所構成,並且射出側透鏡群35由至少— (圖1中僅圖示了-片)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透二 構成。接著,自成像光學系,统32所射出的曝光光Ε : ,片R的被照射面Ra進行重疊照明。另外,第ι實施: 態中’標線片遮器29的孔徑部29a的形狀如上所述2 ,。因此,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域ER1及 ^ 域ER2如圖4(a)、(b)所示,分別形成為= ° 軸方向、且短邊方向為X軸方向的矩形。 ^票線片載物台14如圖i所示,於投影光學系統Μ的 朵紅士貝1 標線片R的載置面與投影光學系統15的 才'線μ L(z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而配置。而且,於 :、、、載物台14上設置著使所保持的標線片R沿又車由方 動二規定行程(_ke)而移動的未圖示的標線片載物台驅 佑斗於標線片載物台14 _近設置著光瞳強度分 源由二置36。該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是對二次光 藉由入射至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域ER1 内的一點 :,入射光所形成的光瞳強度分佈以每—點(每個位置) ,、、、早位迤行計測的裝置。此種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 14 201027269 32725pif.doc 包括:光束分光器(beam splitter ) 37 ,使自射出側透鏡群 5朝向“線片R射出的曝光光el的一部分(亦稱為「反 射光」)反射;計測用透鏡38,供藉由該光束分光器37所 反射的反射光入射,以及檢測部3 9,供自該計測用透鏡3 8 所射出的反射光入射。該檢測部39具有電荷耦合裝置 (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攝影元件或光二極體 (photodiode)等,且將與所入射的反射光相應的檢測信 φ 號自檢測部39輸出至控制裝置40。而且,控制裝置40根 據來自檢測部39的檢測信號,而導出照明區域ER1的每 一點的光瞳強度分佈。另外,關於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 36,例如揭示於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6·54328號公報或日本專 利特開2003-22967 |虎公報以及與其對應的美國專利申靖 案公開第2003/0038225號說明書之中。 投影光學系統I5包括内部填充著氮等的惰性氣體的 鏡筒(lens barrel) 41 ’且於該鏡筒41内沿著曝光光el
的光程(Z軸方向)而設置著未圖示的多個透鏡。而且, ^鏡筒41内,在與晶圓W的表面Wa麟置位置及標線 片II的被照射面Ra的言史置#罢i _ '' ^ 位置為光學傅立葉變換的關係 的位置上’配置著孔徑光闌42。放益..a . ,,, 〜岡42。接者’被曝光光EL照明 的‘線片R上的電路圖案的像,在經由投 而縮小至規定的縮小倍率的狀能、 A*〆干’、、’ 台16上的曰P W。下’投影轉印至晶圓载物 、日日 处,所謂光程,是表示在使用肤能 下使曝光光EL通過的路徑。 疋衣™吏用狀態 晶圓載物台16包括盘将旦/ ,、叔衫先學系統15的光軸大致正 15 201027269 32725pif.doc 交的平面狀的載置面43,在該載置面43上载置著晶圓w。 而且’於晶圓載物台16上設置著使所保持的晶圓w沿χ 轴方向以規定行程而移動的未圖示的晶圓載物台驅動部。 進而,對晶圓載物台16設置有使晶圓W的位置進行微調 整的功能,以使晶圓W的表面Wa成為與投影光學系統丨5 - 的光軸正交的狀態。 , 接著,在使用第1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n而於晶圓 W上投影了圖案的像的情況下,標線片尺藉由上述標線片 载物台驅動部的驅動’每次以規定行程自+χ方向侧朝向_χ 〇 方向側(圖1中為自紙面近前側朝向紙面裏側)移動。如 此,標線片R中的照明區域ER1自該標線片R的被照射 面Ra的-χ方向側沿+χ方向側(圖j中為自紙面裏側朝向 紙面近前側)移動。亦即,標線片R的圖案自_χ方向側朝 向+Χ方向側依序被掃描。而且,晶圓%藉由上述晶圓載 物台驅動部的驅動,相對於標線片R的沿χ軸方向的移 動以與投影光學系統15的縮小倍率相應的速度比,而自 -X方向側朝向+Χ方向側同步移動。結果,在晶圓w的一❹ =攝影(shot)區域内,伴隨標線片R以及晶圓w的同步 移動,形成了將標線片R上的電路圖案縮小至規定的縮小 倍率的形狀的圖案。接著’在已完成了對一個攝影區域㈤ 圖案形成的情況下,連續進行對晶圓w的其他攝影區域的 圖案形成。 、其次,基於圖2來對第丨實施形態的光學積分器26 進仃說明。另外,圖2中,為便於說明書的說明理解,而 16 201027269 32725pif.doc 將下述各柱狀透鏡(cylindrical lens)面 52、53、54、55 的大小予以放大而描繪。
如圖2所示,光學積分器26包括沿照明光學系統13 的光軸AX (圖1以及圖2中由一點鍵線所示)而配置的 一對微複眼透鏡50、51。上述兩個微複眼透鏡50、51分 別以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使位於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 側的照明光瞳面27形成於與投影光學系統15的孔徑光闌 42為光學共軛的位置上。 在位於入射侧的第1微複眼透鏡50的入射侧、及位 於射出側的第2微複眼透鏡51的入射側,分別形成著與照 明光學系統13的光軸AX大致正交的入射面50a、51a。 而且,在第1微複眼透鏡50的射出側及第2微複眼透鏡 51的射出側,分別形成著與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輛Αχ 大致正交的射出面50b、51b。並且,在兩個微複眼透鏡5〇、 51的入射面5〇a、51a側,在z軸方向上延伸的多個(圖2 中為10個)柱狀透鏡面52、53沿乂軸方向分別排列著。 柱狀透鏡面52、53分卿成為圓㈣—部分被切除 二的x轴方向上的長度(亦 在’在兩微複眼透鏡50、51的射出面50b、51 b侧, 55分。該些各減透鏡面54、 面御職,且各柱狀— 轴方向上的長度(亦即寬度)為較第i寬 201027269 32725pif.doc 度HI更寬的第2寬度H2。另外,第!寬度Hl及第2〜 度H2,與標線片遮器29的孔徑部29a的X軸方向上的= 度及Z軸方向上的長度、亦即照明區域ER1及靜止曝光區 域ER2的X軸方向上的長度及γ軸方向上的長^ : 有對應關係。 n 在著眼於光學積分器26的與义軸方向相關的折 用的情況下,沿著照明光學系統! 3的光轴八又而入射的曝 光光EL (亦即,平行光束),藉由第u数複眼透鏡%的入 射面=a上所形成的各柱狀透鏡面5 2,而沿著χ軸方向以 第1寬度Η1關隔被波前區分。接著,藉由各柱狀透鏡 2 52而被波前區分的各光束,於第2微複目艮透鏡的入 所形成的各柱狀透鏡面53中的各別對應的柱狀 光作用’然後’於位於光學積分器26 的射出侧的照明光瞳面27上分別丨隹广职 於光學積分器26㈣zt=t;;w,在著眼 下,沿著照明光學Μ13 射作用的情況 (亦即,平行光束>、= = 上所形成的各柱狀透鏡面54,:=f0的射 H2的間隔被波前區分。接。軸方向以第2見度 波前P八Μ久n 者猎由各柱狀透鏡面54而被 心化刀的各先束,於第2微複 上所形成的各柱狀透鏡面5 : 51的射出面51b 上分別受到聚光作用,缺播2的各別對應的柱狀透鏡面 側的照明光瞳面27上;別進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 另外’各微複眼透鏡50、51的各㈣透鏡面.Μ 201027269 32725pif.doc =第1/ΐ度m及第2寬度H2本來非常狹窄。因此,第1 實施形態的光學積分器26的波前區分數要多於使用由多 個^鏡要素所構成的複眼透鏡的情況。結果,形成於光$ 積刀26的入射側的綜合光強度分佈、與形成於作為射 側的照明光瞳面27上的二次光源整體的綜合光強度分 佈’彼此顯示出較高的相關關係(c〇rrdati〇n)。因此^二
學積分器26的入射側及與該入射側為光學共概的面中的 光強度分佈,亦可稱為光瞳強度分佈。 此處,在使用環狀照明用的繞射光學元件來作為繞射 光學元件19的情況下,於光學積分器26的入射側形=著 以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軸AX為中心的環狀的照野。結 果,位於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側的照明光瞳面27中,與 形成於入射側的環狀的照野相同而形成著環狀的二次光^ 6〇。而且,在使用多極照明用的繞射光學元件來作為繞射 光學元件19的情況下,於光學積分器26的入射側形著 由以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軸AX為中心的多個規定形狀 (圓弧狀、圓形狀等)的照野所構成的多極狀的照野广結 果,在位於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侧的照明光瞳面27上, 與形成於入射側的多極狀照野相同而形成著多極狀的二次 光源60。另外’第1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是4極照明用的 繞射光學元件19。 亦即,位於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側的照明光瞳面27 上’如圖3所示’形成著由4個圓弧狀的實質性面光源(以 下’簡稱為「面光源」)60a、60b、60c、60d所構成的4 19 201027269 32725pif.doc 極狀的二次光源60 (光瞳強度分佈)。具體而言,二次光 源6〇具有位於照明光㈣統I3的料Αχ的+x方向側的 圓弧狀的第1面光源60a、及位於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轴 AX的-X方向侧的圓弧狀的第2面光源6〇b,且第丨面光 源60a與光軸AX的間隔大致等於第2面光源與光幸由 AX的間隔。而且’二次光源60具有位於照明光學系統13 的光轴AX的+Z方向側的圓弧狀的第3面光源6此、及位 , 於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軸Αχ的2方向側的圓弧狀的第* 面光源60d ’且第3面光源60c與光轴Αχ的間隔大料 ❹ 於第4面光源60d與光軸ΑΧ的間隔。 若將自此種各面光源60a〜60d所射出的各曝光光EL 引導至標線片R上,則在標線片R的被照射面Ra上如 圖4 U)所示,形成著長邊方向為γ軸方向且短邊方向為 X軸方向的矩形照明區域ER1。而且,在晶圓w的表面 Wa上’如圖4 (b)所示’形成著與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 域ER1相對應的矩形的靜止曝光區域ER2。此時,入射至 靜止曝光區域ER2 (以及照明區域ER1) _各點上的人 射光所形成的4極狀光瞳強度分佈的各個,並不依存於曝 f光EL所入射的位置,而是彼此呈大致相同形狀。然而,
靜止曝光區域ER2 (以及照明區域ER1)内的每一點的4 接狀光瞳強度为佈的光強度則具有依存於入至 區域肥内的曝光光EL的位置而不同的傾向。J 具肢而5,如圖5所示,在藉由入射至照明區域ER1 内及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γ軸方向上的中心點pia、plb 20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第1入射光EL1 (參照圖8)所形成的第i光瞳強度分 佈61中,具有如下傾向,即,沿z軸方向配置的第3面 光源61c及第4面光源61d的光強度要強於沿χ軸方向配 置的第1面光源61a及第2面光源61b的光強度。另一方 • 面,如圖4 (a)、圖4 (b)以及圖6所示,在藉由入射至 照明區域ER1内及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中心點pia、pib 的沿Y軸方向而離開的各周邊點p2a、p3a、p2b、p3b上 ❿ 的=2入射光EL2及第3入射光EL3 (參照圖8)所形成 的第2光瞳強度分佈62中,具有如下傾向,即,沿z軸 方向配置的第3面光源62c及第4面光源62d的光強度要 弱於沿χ軸方向配置的第i面光源62a及第2面光源62b 的光強度。另外,此處所謂的各光瞳強度分佈61、62,是 表示在知、明光學糸統13内的曝光光EL的光程内未配置該 修正濾光片24及下述透射濾光片66、67的情況下,形成 於照明光瞳面27及與该照明光瞳面27為光學共輕的光瞳 共軛面(作為一例,為位於第2聚光光學系統30與入射側 透鏡群33之間的光瞳共輛面65 (參照圖8 ))上的、與靜 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ib、P2b、p3b相對應的光強度 分佈。 一般而言’如圖7 (a)所示’與中心點pia、plb相 對應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61的沿Z軸方向的光強度分佈 為如下的凹曲線狀的分佈,即,在Z軸方向上的中央處變 得最弱,並且隨著自中央開始沿Z軸方向離開而逐漸變 強。而且,如圖7(b)所示,與各周邊點p2a、p2b、p3a、 21 201027269 32725pif.doc 浅相對應的第2光瞳強度分佈a的沿 分佈為如下的凸曲面狀的分佈,g卩 ,方⑽先強度 處變得最強,並且隨著自中央開始、方向上的中央 變弱。 、開U軸方向離開而逐漸 ❹ :種光瞳強度分佈6卜62的沿ζ 布具有如下傾向,即,雖然幾乎不依存於照明區域側及 淨止曝光區域肥内的沿X軸方向的各點的位置,但依存 於照明區域ER]及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γ轴方向的 各點的位置而變化。因此,當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 Y軸方向的各點Plb、P2b、P3b各別對應的光瞳強度分佈 61、62分別不均勻時,晶圓w中所形成的圖案的線寬有 可能產生偏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於第丨實施形態的 照明光學系統13内設置著修正濾光片 24以及該分佈修正 光學系統31。 另外’第1實施形態的修正濾光片24具有如下的透 射率分佈:使構成形成於照明光瞳面27上的二次光源60 中的沿Z軸方向的第3面光源60c及第4面光源60d的光 束減弱’另一方面,幾乎不使構成沿X轴方向的第1面光 源60a及第2面光源60b的光束滅弱。 接著,基於圖8〜圖1〇,對第1實施形態的分佈修正 光學系統31進行說明。另外,圖8中僅圖示了自構成二次 光源60的各面光源60a〜60d中的第1面光源6〇a及第2 面光源60b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光束。而且,圖9中分 別表示了於與晶圓W的表面Wa為光學共軛的像面共軛位 22 201027269 32725pif.doc 置63(圖8及圖9中為由虛線所示的 光區域ER2内的中心點+ )上/、靜止% 與各周邊點P2b P3b各中㈣仏,及 + β 對應的共軛周邊點P2c、P3c。 如圖8所不’斜佈修正光學系統3 貫施形態中為2片)透射_光片 °括夕片(弟1 的、67配置於形成在第該些透射滤光片 我” μ / ^先學錢如與人射側透鏡 _ 3之間的齡區域64内,且較與照明光瞳面”為
❹ 共輛的光瞳共輛面65更靠近射出側。如圖9所示,該^ 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沿著與作為照明光㈣統13的光 軸方向的Υ轴方向正交的X軸方向而配置。而且,各透射 慮光片66、67中的第i透射濾光片66,配置於自照明光 瞳面27上所形成的二次光源60的相當於第】區域的第工 面光源60a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光程内。而且,第2透 射濾光片67配置於自照明光瞳面27内相當於與第i區域 不同的第2區域的第2面光源60b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 光程内。 而且’於各透射滤光片66、67中,分別設置著沿X 軸方向延伸的規定的旋轉軸線66a、67a,且各透射濾光片 66、67以該些旋轉軸線66a、67a為軸中心而分別旋轉自 如。上述各透射濾光片66、67如圖10所示,分別具有根 據曝光光EL的入射角Θ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亦即,對 於各透射濾光片66、67而言’於入射角Θ為「〇。」的曝光 光EL已入射的情況下,該些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透射 率達到最高。另一方面’各透射滤光片66、67的透射率會 201027269 32725pif.doc ik著入射至。玄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曝光光EL的入射角 Θ的絕對㈣得大於「〇」而分料漸降低。另外,各透射 濾光片66W是使如下的膜成膜於玻璃板上而構成,該膜 被《又6十為與光的入射角Θ相應的偏光程度的變化儘量變 小0 、而且,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中,設置著用於使各 透射遽光片66、67各別旋轉的旋轉機構68。該旋轉機構 68中5又置著為了使第!透射濾光片%旋轉而驅動的第】 驅動源69、以及為了使第2透射據光片67旋轉而驅動的 ❹ 第2驅動源70。該些各驅動源69、7〇可分別根據來自控 制裝置40的控制指令而驅動。進*,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 31中設置著未圖示的進退移動裝置,該進退移動裝置可使 各透射濾光片66、67於曝光光el的光程内與光程外的二 個位置間進退移動,該進退移動裝置可根據來自控制裝置 40的控制指令而進行驅動。 第1實施形態的控制裝置4〇,基於來自光瞳強度分佈 叶測裝置36的檢測信號,分別計算出與晶圓w上的靜止 ❹ 曝光區域ER2内的沿γ軸方向的各點相對應的二次光源 6〇内的光瞳強度分佈。接著,控制裝置4〇以使與靜止曝 光區域ER2内的沿Y軸方向的各點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 佈大致相等的方式,對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旋轉程度進 行各別控制。 接著,說明對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γ轴方向 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佈6】、62 24 201027269 32725pif.doc 進行調整時的作用的一例。另冰,心< .u j另外初始狀態設為各透射濾 光片66、67分別配置於曝光光EL的光程外。
若自光源裝置12所射出的曝光光乱入射至繞射光學 凡们9,則自該繞射光學元件19射心㈣職呈4極狀 ^曝光光EL。接著’藉由該曝光光a通過配置於與照明 …瞳面27為光學共輛的位置或其附近的修正濾光片24, 而於形成核學積分n 26的射出側的照明光瞳“面27上形 成二次光源6G,該二次光源6G包含藉由該修正濾光片24 而仵以修正(減光)的第i面光源6〇a及第2面光源6〇b、 以^幾乎未藉由該修正遽光片24而修正的第3面光源6〇c 及第4面光源60d。此時,與照明光瞳面27為光學共軛的 光瞳共軛面(例如,位於第2聚光光學系統3〇與成像光學 系統32之間的光瞳共軛面65)的光瞳強度分佈亦藉由該 修正濾光片24而修正。 另外’第1實施形態的修正濾光片24是用於使形成 於照明光瞳面27上的二次光源6〇的沿z軸方向的第3面 光源60c及第4面光源60d的光強度減弱的濾光片。而且, 如上所述,在與標線片R的照明區域ER1内及晶圓W上 的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中心點pia、pib相對應的第1 光瞳強度分佈61中’於曝光光EL的光程内無該修正濾光 片24的情況下’沿χ轴方向的第1面光源61a及第2面 光源61b的各光強度分別較沿z軸方向的第3面光源61c 及第4面光源61d的各光強度更弱。因此’第1光瞳強度 分佈61中’藉由修正濾光片24而使第3面光源6ic及第 25 201027269 32725pif.doc 训的各光強度與第1面光源6U及第2面光源 的各光強度大致成為同等。另一方面,昭 腿内及靜止曝光區域肥内的各周邊點p2a:、p2、b、p3;、 P3b相對應的第2光瞳強度分佈62中,於曝 程内無該修正濾光片24的情況下’沿χ軸方向的第U 光源62a及第2面光源62b的各光強度,分別較沿ζ軸方 向的第3面光源、62c及第4自光源62d的各光強度更強。 因此’第2光瞳強度分佈62中,藉由該修正濾光片“反 而使得第1面光源61a及第2面光源62b的各光強度與第 ❹ 3面光源62c及第4面光源62d的各光強度的差變大。 為了使如此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61與第2光瞳強度 分佈62成為大致同一性狀的分佈,而必需使第〗光瞳強度 分佈61的第1面光源61a及第2面光源61b的光強度略微 減弱,並且使第2光瞳強度分佈62的第〗面光源62a及第 2面光源62b的光強度大幅度減弱。因此,第i實施形態 中,藉由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而於照明光瞳面27 上所形成的二次光源60中,對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每 ❿ 一點的4極狀的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分別進行計測。此 處,分別對藉由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中心點 Plb、周邊點P2b、P3b的入射光EU、EL2、EL3而形成 於照明光瞳面27上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61及第2光瞳強 度分佈62進行計測。該情況下,第丨光瞳強度分佈61與 第2光瞳強度分佈62彼此性狀不同。因此,藉由未圖示的 進退移動裝置的驅動,將各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配置於 26 201027269 32725pif.doc ^二次光,60的第1面光源6〇a所射出的曝光光£乙的光 程内及^第2面光源60b所射出的曝光光见的光程内。 接著,若各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旋轉,則藉由光 _強度分佈言十測裝f 36所計測的各光瞳強度分佈6卜62 • 的性狀的各個,分別根據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旋轉態樣 而發生變化。接著,若人射至靜止曝紐域ER2的中心點 pib上的第!入射光EL1對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第、 ❹ 入射角0 1變為「0。」,則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 周邊點P2b、P3b上的第2入射光EL2及第3人射光EL3 對各透射滤光片66、67的人射角们、θ3,分別成為不同 於「〇」的入射角。此時’第2入射光EL2對各透射濾光 片66、67的第2入射角Θ2 ’成為第3入射光虹3對各透 射濾光片66、67的第3入射角Θ3乘以「-1」所得的值。 因此,第2入射光EL2通過各透射濾光片66時的透射率, 與第3入射光EL3通過各透射濾光片66時的透射率大致 相等(參照圖1〇)。 ❹如此,自二次光源60的第!面光源6〇a及第2面光 源60b所射出的曝光光EL中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内 的中心點Plb上的第1人射光EL1,藉由各透射遽光片. 67而略微減弱。另一方面,自二次光源6〇的第i面光源 6〇a及第2面光源60b所射出的曝光光EL$入射至靜止曝 光區域ER2内的各周邊點P2b、P3b上的第2入射光虹2 及第3入射光EL3,藉由各透射濾光片66、67而大幅度減 弱。換言之,與中心點P i b相對應的第】光瞳強度分佈6 i 27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第1面光源61a及第2面光源61b的光強度,藉由各遷 射濾光片66、67而分別略微減弱,另一方面,與周邊點 P2b、P3b柄對應的第2光瞳強度分佈62的第1面光源% 及第2面光源62b的光強度,藉由各透射濾光片66、6 而分別大幅度減弱。
若如此般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旋轉,則第] 光瞳強度分佈61的性狀與第2光瞳強度分佈62的性狀 變得大致相同。亦即,自各面光源61a〜61d入射至靜止曝 光區域ER2的中心點Plb上的各第〗人射光Eu的先強 度與自各面光源62a〜62d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的 各周邊點P2b、P3b上的各第2入射光EL2以及各第3人 射光EL3的光強度’彼此為大致相同的光強度。因此,$ 在此狀態下實施曝光處理,則與晶圓W上的靜止曝光區越 =2内的沿γ軸方向的各點⑽、咖、咖相對應的各 :強度刀佈61、62成為大致同一性狀,故而,晶圓%秘 :面Wa上所形成的_的線寬產生偏差的情況得以受务 抑制。
,且’在第1實施形態中,若各透射濾光片66、幻 W疋轉’則各別對各光瞳強度分佈6卜62的第丨面光源 = 62b的光強度及第2面光源_ 、62b的光強度進行 因此’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lb、P2b、 EL沾目,應的各光目里強度分佈6卜62㈤各性狀,與曝光光 ^光程内僅配置一片的透射滤光片的情況械,可更詳 …田地侍到調整。 28 201027269 32723pif.doc 因此,第1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 )於自位於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側的照明光瞳面 27上所开》成的二次光源60的第1面光源6〇a所射出的曝 光光EL的光程内,配置著第j透射濾光片66,於自第2 面光源60b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先程内,配置著第2透 ' 射濾光片67。而且,藉由自第1面光源60a及第2面光源 60b所射出的曝光光EL來照射標線片R的被照射面Ra以 及晶圓W的表面Wa時的光強度,藉由使各透射濾光片 66 L 67旋轉而分別得以調整。亦即,與形成於晶圓w上 的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光 瞳強度分佈61、62,藉由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各別的 旋轉,而獨立地被分別進行調整。因此,與例如曝光光EL 的光私内僅配置一片透射濾光片的情況相比,可更詳細地 對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 各光瞳強度分佈61、62進行調整。因此,可將與晶圓w 的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各 ❹ 光瞳強度分佈6卜62調整為相互大致同-性狀的分佈。 (2)而且,第1實施形態中,於較光學積分器更 靠近光源裝置12側且與晶圓w的表面Wa為光學共軛的 位置上,设置著用於對與晶圓w上的靜止曝光區域ΕΚ〕 内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光瞳強度分佈61、62 進行統一調整的修正濾光片24。而且,與靜止曝光區域 ER2内的各點pib、P2b、P3b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佈61、 62,藉由該修正濾光片24與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協動 29 201027269 32725pif.doc =而分別被調整為達到大致均勾。因此,與該修正滤 置於曝光光E的光程内的情況相比,可更精 =ΐΓί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m、咖、㈣相對 =tr度分佈61、62進行調整。因此,可基於與標
路圖案相應的適當的照明條件來進行對晶圓W ,可在晶圓w上跨及整個晶圓w而正 確地形成所需線寬的圖案。 (3)第1實施形態中,各透射濾、光片60、67,是美 ❹ 自光瞳強度分佈計㈣置36的檢測信號所算^ 的相結果,亦即基於與標線片R的照明區域ERi内的各 l^la P2a、P3a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佈6卜62而分別 方疋轉。因此,於由構成照明光學系统ls的各種光學元件中 的至少—個光學元件的劣化等而引起各光瞳強度分佈 > 2產生變化的情況下,藉由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 的計測結果而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旋轉,藉此可迅 速地將各光瞳強度分佈61、62雜狀的分_ 性狀的分佈。 而的 〇 、(4)各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配置於與照明光瞳面 27為光學共軛的光瞳共輛面幻的附近(亦即,調整區域 64,)。因此,可藉由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旋轉,而將 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b、p2b、p3b相對應的各 光瞳強度分佈61、62的性狀的分佈分賴整摘需的性狀 的分佈。 (第2實施形態) 30 201027269 32725pif.doc 以下基於圖12〜圖(a)〜(c),對將本發明具 體化的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外,第2實施形態中, 將下述投影光學系統15的光軸(圖12中的上下方向)稱 為Z軸方向,並且將圖12中的左右方向稱為γ軸方向, 進而’將圖12中與紙面正交的方向稱為X轴方向。 如圖12所示,第2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11是如下的 裝置’即’驗藉輯形成著規定的電路圖案的透射型禪 線片Rf明該曝光光EL,而對表面Wa(+z方向側的面, 上々表面)上塗佈著光阻劑等的感光材料的晶圓 杈衫了電路圖案的像。此種曝光裝置11包括:昭明光 學系統B,將自光源裝置12射出 幻^ 片R的被照射面Ra Γ+7 士人/ 、 〕丨守芏私踝 標線片載物台14;投影光=持標線片反的 的曝光綠引導至已通過標線片& W的晶圓載物^ s & 、 ,以及保持晶圓 ❹ 且外’第2實施形態的光源裝置12, 八 \ 波長的光予以輪出的ArF準分子
源’且^該…準分子雷射光源輸出的光作^子雷射先 而被引導至曝光裴置11内。 马<1、光光EL 照明光學系統13包含:整形 光源裝置12所射出的曝光光虹轉換7 ’用於將自 (例如,剖面大致矩形狀)的平行的&東.疋的剖面形狀 鏡18,將自該整形光學李統^ 山,以及第1反射 π予示、九丨7所射出.的曝光 標線片Rm此處,為+Υ方向側,即,== = 的第1反射鏡18。該第1反射 巾的右側)
18的射出側(標線片R 201027269 32725pif.doc 側)設置著繞射光學元件19。該繞射光學元件19,藉由玻 璃基板上形成具有與曝光光EL的波長_程度的間距的 多個階差而構成’且具有使自人射側(光源裝置⑽ 入射的曝光光EL以規定的角度進行繞射的作用。例如, 在使用圓形照明用的繞射光學元件19白勺情況下,若剖 大致矩形狀的平行光束的曝光光EL自人射側人射至繞射 光學元件19,則剖面形狀呈圓形的光束會自繞射光學 19而射出至標線片R#j。而且,在使用多極q極 8極等)照_的繞射光學元件19的情況下,若剖面 ^形狀的平行从的曝光光EL自人射側而人射至繞射 光子兀件_19,則與極數相應的多個(例如4個)光束二 繞射光學元件19而射出至標線片R側。 而且,照明光學系統13中設 19所射出_光光EL人射的無焦光/、自^射光學元件 焦點光學純」)。該域光學純有G =稱為「無 (圖U中僅圖示了 —片透鏡)、較該第;、透透鏡^ 射出側而配置的第2透鏡群22 (圖 二_ 1更罪近 鏡)。而且,無焦光學系、统2〇 :圖不了一片透 光學元件的設置位置大致相同,^的;1、點位置與繞射 的射出側的焦點位置以與^且無焦光學系統20 位置大致相同的方式而形成。亚、·、所示的規定面23的 而且,於第1透鏡群21與第2透 内’在與下述光學積分II 26的,# 2之間的光程 的位置或其附近,設置著具魏據=27為光學共輛 70尤的入射位置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透射率分佈的修正濾光片24。該修正濾、光 著由I夂c /人侧面以騎紗m平㈣朗基板形成 。或巩化鉻等所構成的遮光性點的圖案的濾光片。 而且,在無焦光學系統20的標線片R侧, 於使σ值(時二照明光學系統13的標線 孔,影光學系統15的標線片R側的數值孔徑= 的變焦光學系統2 5,該變焦光學系統2 $較規定面幻更靠 ❹ 2出:而配置著。接著’自變焦光學系統25所射出的曝 九先EL,在藉由變焦光學系統25而轉換為平行光束之 ,’入射至配置於該變焦光學系統25的射出侧的光學積分 =26中。接著,光學積分器%將所入射的曝光光el、波 剛區分為多個光束,並在位於該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側 (方向側)的照明光瞳面27上形成規定的光強度分佈 (亦稱為「光瞳強度分佈」)。另外,形成著光瞳強度分佈 的照明光曈面27,亦稱為由至少一個面光源構成的二次光 源60 (參照圖13)。 鲁 光學積分器26以入射面(-Y方向侧的面,圖12中為 左面)位於變焦光學系統2 5的射出側的焦點位置(亦稱為 光瞳面)或者該焦點位置附近的方式而配置著。亦即,變 焦光學系統25配置於如下的位置,即,使規定面23與光 學積分器26的人射面為實質性傅立葉變換的關係、並錄 無焦光學系統20的光瞳面(亦即,該修正濾光片24的設 置位置)與光學積分器26的入射面為光學上大致共輛的位 201027269 32725pif.doc ^在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側設置著未圖示的照明孔徑 光闌’該照日親徑光W配置於與投影光學线15的入射光 瞳面為絲上大致共躺位置’ Μ於規定有助於二次光 源60…、月的範圍。該照明孔徑光鬧具有大小以及形狀不同 的多個孔徑部。而且,照明孔徑光闌中,與自二次光源6〇 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剖面形狀相對應的孔徑部配置於曝 夯EL的H私内。亦即’在自二次光源6〇所射出的曝光 狀盘圓形二對rt為圓形的情況下’照明孔徑光闌以使形 進的孔徑部位於曝光光EL的光程内的方式 置著26及上述照明孔徑光闌的射出側,設 〒::iC,12僅圖示了-片)構成的第1 及配置於該第1聚光光學系_ 遮器29 (亦稱為「光罩 位置上的標線片 具有焦度(__m) 线28& 邊方中形絲長邊方向為以方向且短 i二ΐ 部29a。而且,自第1聚光 射出㈣光光EL對標線片遮器29進行重 rELi射至二斤謂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是指藉由曝光 射至光學元件而該曝光光EL的特性產生變化白;光 的透:::?=:=出側設置著由具有焦度 洛光先予糸統30,該第2聚光光學系統 34 201027269 32725pif.doc 30可將自標線片遮器29側所入射的光轉換為大致平行的 光束。而且,在苐2聚光光學系統3〇的射出側設置著分佈 修正光學系統31,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用於對形成在 該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域ERI (參照第】實施形態的圖4 (a))或與該照明區域ER1為光學共軛關係的晶圓…上 所形成的靜止曝光區域ER2(參照第丨實施形態的圖4(b)) 内的各點中的光強度分佈進行修正。另外,該分佈修正光 φ 學系統31的具體構成將於下文中加以描述。 接著,自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所射出的曝光光£二 入射至成像光學系統32。該成像光學系統32具有入射側 透鏡群33、將該入射側透鏡群33所射出的曝光光EL朝向 名方向側(圖12中為下側)反射的第2反射鏡34、配置 於該第2反射鏡34的射出側的射出側透鏡群%。入射側 透鏡群33由至少-片(圖12中僅圖示了一片)具有焦度 的光學元件(透鏡)所構成,並且射出側透鏡群35由至少 #(圖12巾僅圖不了—片)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透鏡) 2構成。接著,自成像光學系統32所射出的曝光光^^對 標線片R的被照射面Ra進行重疊照明。另外,第2實施 形態中,標線片遮器29的孔徑部29a的形狀,如上所&呈 ^形。因此,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域ER1及晶圓w上的 =止曝光區域ER2如第i實施形態的圖4(a)、(b)所示, 分別形成為長邊方向為γ轴方向、且短邊方向轴方向 的矩形。 標線片載物台Μ如圖12所示,於投影光學系統15 35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物體面側,以該標線片R的栽置面與投影光學系統 的光軸方向(Z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而配置著。而且, 於標線片載物台Μ上設置著使所保持的標線片尺沿乂軸 方向以規定行程移動的未圖示的標線片載物台驅動部。 而且’於‘線片載物台14的附近設置著光瞳強度分 佈计測裝置36。该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是對二:欠光 源60中藉由人射至標線>;r上的照明區域側内的—點 上的各入射光所形成姑瞳強度分佈以每—點(每個位置) 為單位進订計》則的I置。此種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 ❹ 包括:光束分光5 37,使自射出側透鏡群35朝向標線片 R射出的曝光光EL的-部分(亦稱為「反射光」)反射; 計測用透鏡38,供藉由該光束分光器37所反射的反射光 入射,以及檢測部39 ’供自該計測用透鏡38所射出的反 射光入射。該檢測部39具有CCD攝影元件或光二極體 等,且將與所入射的反射光相應的檢測信號自檢測部39 輸出至控制裝置40。另外,關於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 36 ’例如揭示於日本專利特開2006-54328號公報或日本專 〇 利特開2003-22967號公報以及與其對應的美國專利申請 案公開第2003/0038225號的說明書之中。 ^ 投影光學系統15包括内部填充著氮等的惰性氣體的 . 鏡筒41,且於該鏡筒41内沿著曝光光EL的光裎轴方 向)而設置著未圖示的多個透鏡。而且,於鏡筒41内,在 與晶圓W的表面Wa的設置位置及標線片R的被照射面 Ra的設置位置為光學性傅立葉變換的關係的位置上配置 36 201027269 32725pif.doc 著孔I光闌42。接著,被讀 的電路圖案的像,在經由投照明的標線片R上 縮小倍率的狀態下,投影轉印干日=15而縮小至規定的
〜。此處,所謂光程,是表示在;16上的晶圓 通過的路徑。 在使用狀恕下使曝光光EL 晶圓載物台16包括與投爹 Ο 鲁 交的平面狀的载置面43,在該載=43=的光軸大致正 而且’於晶®餘台16上設置著 ^置著晶圓W。 軸方向以規定行程移動的未圖示的的:曰曰® W沿X 而,對晶圓載物台16設詈右祐s /载物〇驅動部。進 的功能,以使晶圓w _ M W的位置進行微調整 的光軸正交SI &成為與投影光學系統15 =著’在使用第2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而於 上投影圖案的像的情況下,標線 砼曰曰 ,動部的驅動,每次以規定行程自== ::為自紙面近前側朝向紙面裏侧)移動。如 面明區域ER1自該標線片汉的被照射 =Ha的·Χ方向側沿+χ方向側(圖12中為自紙面 =面近前移動。亦即,標線片R的圖案自_χ _ ,向+Χ方向側依序被掃描。而且,晶圓w#由上述 载物台驅動部的驅動,相對於標線片R的沿X軸方向2夕 動’以與投影光學系統15的縮小倍率相應的速度比而^ 向側朝向找方向側同步移動。結果,在日^%的— 個攝影區域内,伴隨著標線片R以及晶圓w的同步移 37 201027269 32725pif.doc 形成了將標線片R上的雷路圖査h , 來㈣案鈿小至規定的縮小倍率的 1 已完成了對-個攝影區域的圖案形 =情況下,連續進行對晶圓^其他攝影區域的圖宰 形成。 八 &其=,第2實施形態的光學積分器%與第 怨的先子積分器2 6相同。其中,第2實施形由使 用圓形照_的繞射光學元件來作輕射光學元件:9於= 而在光學積m的人射侧,形成著㈣縣學系統i3 的光軸A X為中__的照野。結果,於位於光學 器26的射出側的照明光瞳面27巾,與形成於入射侧白^ 形的照野相同而形成著圓形的二次光源6 〇。因此 : 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侧的照明光瞳面27中,如圖戶、 示’形成著具有®形的實質性面光源(以下,,‘為「: 光源」)60a的二次光源60 (光瞳強度分佈)。 …
Q 右將自此種二次光源60 (亦即面光源6〇a)所 曝光光EL引導至標線片尺上,則如圖4 (&)所示,’庐 線片R的被照射面Ra上形成著長邊方向為丫軸方向且= 邊方向為X軸方向的矩形照明區域ER1。而且,如圖 a 所示,於晶圓W的表面Wa上形成著與標線片R上的照) 區域ER1相對應的矩形的靜止曝光區域ER2。亦即,= 至照明£域ER1内的γ軸方向上的中心點p 1 a的第1 、 光ELI (參照圖15 (a)、⑻),經由投影光學系統i5 S 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γ軸方向上的中心點p沁 而且’入射至位於照明區域ER1内的γ軸方向上的兩端側
3S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各周邊點P2a、P3a上的第2入射光EL2及第3入射光 EL3 (參照圖15 (a)、(b)),經由投影光學系統15而分別 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Y軸方向上的兩端側的各周 邊點P2b、P3b。此時,藉由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er2 (及 照明區域ER])内的各點plb〜P3b(Pla〜P3a)上的入射 ' 光£1^〜£1^3所形成的圓形光瞳強度分佈的各個,並不依 存於曝光光EL所入射的位置,而是彼此呈大致相同的形 ©狀(亦即圓形狀)。 乂 接著,基於圖14來對第2實施形態的分佈修正光學 系統31進行說明。另外,於圖14中,在與晶圓w的表面 Wa為光學共軛的像面共軛位置63 (圖14中由虛線所示的 位置)上,分別表示有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中心點 Plb相對應的共軛中心點Plc、及與各周邊點p2b、p3b各 別對應的共輛周邊點P2c、P3c。 如圖14所示,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1包括多片(第 2實施形態中為2片)透射濾光片66、67,該些透射滤光 • 片66、67配置於形成在第2聚光光學系統3〇與入射^透 鏡群33之間的調整區域64内,且與照明光瞳面27為光學 共軛的光瞳共軛面65的附近。該些各透射濾光片66、& 分別以供自照明光瞳面27上所形成的二次光“源6〇射出的 曝光光EL的光束入射的方式而構成。而且,各透射遽光 片66、67中的第1透射濾光片66配置於第2聚光光學系 統30與光瞳共軛面65之間,並且第2透射濾光^ 67=置 於光瞳共軛面65與入射侧透鏡群33之間。‘、具體而言\對 39 201027269 32725pif.doc 方、各边射;慮光片66、67而言’在上述透射濾、光片%、 的入射面相對於照明光學系統U的光軸Αχ正交的方式而 配置的N况下’疋以至光瞳共輛面65為止的各間隔彼此大 致相同的方式而分別配置著。而且,各透射濾光片66、67 分別設置著沿x軸方向延伸的規定的旋轉軸線(圖示省 略)’且各透射濾光片66、67以其等的旋轉軸線為轴中心 而分別旋轉自如。 -如此的各透射滤光片66、67如第i實施形態的圖⑺ 所示’分別具有根據曝光光a的人射角Θ而變化的透射 率特性。。亦即,對於各透射濾光片66、67而言,於入射角 2曝·光光玄EL已入射的情況下1些各透射濾 先片66、67的透射率達到最高。另—方面,各 66、67的透射率會隨著人射至該各透㈣光片66 ^67的 1光光EL的入射角θ的絕對值變得大於 降低。另外,各透射濾光片66、67异蚀‘ta」a刀扪、渐 璁祐而爐忐兮丄* 疋使如下的膜成膜於玻 壤板上而構成,該财料為與以认㈣ 程度的變化儘量小。 々日應的偏尤 ❹ 而且,於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3 i巾, 置著用於使第1透射濾光片66旋韓 Q 14所不5又 及用於使第2透射濾光片67旋轉2轉機構-、 些各旋轉機構⑽a、68b分別包括為^ =_構_。該 動源7U ' m可根據來自控制裂二= 進行驅動。進而,該分佈修正光聲备& μ 制札令而分別 +糸統31中毁置著未圖示 40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進退移動裝置,該進退移動裝置可 67 _光光EL的光程内與光程外的= 動’且該進退移動裝置可根據來自控卿 而驅動。 列裒置40的控制指令 第2實施形態的控制裝置4〇基於 計測裝置36的檢剛m,而分 A自級強度/刀佈 止曝先£域ER2内的沿γ軸方向的 ❹ ❹ 60内的糾強度分佈。接著,控制 對應的— 人先源 光區域E R2内的沿Υ軸方向的各點相:〇 : 3靜止曝 佈大致相等的方式,對各透繼片66::== 行各別控制。 的誕轉耘度進 其次,基於圖15 (a)、(b)〜圖j 、 明對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γ軸方 C °兒 7 =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佈進行調整時的作^另 二光瞳共 ==為第1光瞳強度分佈’並且將與】邊 相對應的光瞳強度分佈稱為第2光瞳強度分佈,進而 與周邊點P3b相對應的光瞳強度分佈稱為第3光瞳強 佈。 又 若^源裝置12中射出該曝光光扯,則已穿過繞射 先干7〇件19的剖面呈圓形的曝光光肛人射至光學積分哭 2丄t i如此,在位於光學積分器26的射出侧的照明光; 面27中,形成著具有呈圓形的面光源咖的二次光源⑹。 41 201027269 32725pif.doc 接著’自該二次光源60所射出的曝光光EL經由第1聚光 光學系統28、標線片遮器29及第2聚光光學系統30而入 射至第1透射濾光片66。此時,曝光光EL中入射至靜止 曝光區域内的中心點Plb的第1入射光Eli、入射至各周 邊點P2b、P3b的苐2入射光EL2及第3入射光EL3 ,以 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入射角0 1、6>2、03成為彼此不 同的角度的方式,而分別入射至第丨透射濾光片66中。 此處’如圖15 (a)所示’若假設為調整區域64内僅 配置著一片透射濾光片75的構成,則各入射光EL1〜EL3 φ 對透射濾、光片75的各入射角β 1〜β 3如下所示。例如, 若在調整區域64内將透射濾光片75配置於光瞳共輛面65 與入射側透鏡群33之間,並使該透射濾光片75朝向圖15 (a)所示的方向旋轉,則第2入射光EL2對透射濾光片 75的第2入射角<9 2的絕對值,大於第1入射光ELI及第 3入射光EL3對透射濾光片75的第1入射角0 1及第3入 射角0 3的絕對值。而且,第3入射角β 3的絕對值小於第 1入射角0 1的絕對值。如此,透射濾光片75對第2入射 ❹ 光EL2的透射率,如圖15 (b)實線所示,小於透射濾光 片75對其他入射光EL 1、EL3的各透射率,且透射滤光片 75對第1入射光ELI的透射率小於透射濾光片75對第3 入射光EL3的透射率。因此,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周 邊點P2b相對應的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量, 多於與其他點Plb、P3b相對應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及第3 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量。而且,與中心點Plb相 42 201027269 32725pif.doc 對應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量,多於與周邊 點P3b相對應的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量。 另一方面,當透射濾光片75相對於照明光學系統13 的光軸AX而朝向與圖15 (a)所示的情況的相反方向傾 斜時,則如圖15 (b)虛線所示,透射濾光片75對第3入 射光EL3的透射率如圖15 ( b )實線所示,大於透射遽光 片75對其他入射光ELI、EL2的各透射率。結果,第i、 第2及第3光瞳強度分佈中,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 的變化量變為最少,並且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 化量變為第二少,進而,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 化量變為最多。 亦即,在僅配置著一片透射濾光片75的構成的情況 下,對於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Y軸方向的各點pib、 P2b、P3b,僅能以一次函數(linear function )來調整光瞳 強度分佈的光強度。因此,在第2及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 光強度強於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情況下等等,無 ❹ 法使各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彼此成為相同程度的光強 度。 針對該點,第2實施形態中,是在調整區域64内以 夾持光瞳共軛面65的方式而配置著第1透射遽光片66及 第2透射濾光片67 (參照圖14)。接著,如圖16 (a)所 示’在第1透射濾光片66的旋轉方向與第2透射遽光片 67的旋轉方向互為反向的情況下,與靜止曝光區域ER2 内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第1、第2及第3光瞳 43 201027269 32725pif.doc 強度分佈的光強度,分別以如下所示的方式進行調整。亦 即,若曝光光EL透過第1透射濾光片66 ,則入射至周邊 點P2b的第2入射光EL2對第〗透射濾光片66的第2入 射角02的絕對值變為最小,入射至中心點卩比的第】入 射光ELI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第丨入射角0 j的絕對值 變為第二小。如此,如圖16 (b)所示,第i透射濾光片 66對第2人射光EL2的透射率,大於第】透射濾光片% 對第1入射光ELI及第3入射光EL3的各透射率。結果, 基於第1透射滤光片66的作用的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 度的,化1 ’少於第1及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各光強度的 變化里。而且,基於第1透射渡光片66的作用的第i光瞳 強度分佈姑強度_化量,少於第3光_度分佈的光 強度的變化1。另外’在第i透射濾光片66朝向與圖16 (a)的情況的相反方向旋轉的情況下,第3光瞳強度分佈 的光強度的變化量少於箸q U ^ a ㈣幻衫2繊度分佈的各光強 輯’如圖16 (a)所示,已透過第1透射渡光片66 白=光&入射至第2透射濾光片67。此時,第2透射 的旋轉方向與第1透射濾、光片66的旋轉方向為 f,*2入射光EU對第2透射濾光片67 射角,2的絕姆值變為最大,第】入射光EU對 介十;慮光片67的第工入射角的絕對值變為第二 如圖16(b)所示,第2透射遽光片67對第2 U的透射率’小於第2透射濾光片67對第i入 201027269 32725pif.doc . 射光ELI及第3入射光EL3的各透射率。結果,基於第2 透射濾光片67的作用的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 1,少於第1及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各光強度的變化量。 而且’基於第2透射據光片67的作用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 的光強度的變化量,少於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變 '化量。 因此,與晶圓W的表面Wa為光學共軛的像面共軛位 ❹ 置中,位於較各透射濾光片66、67更靠近標線片r侧的 像面共軛位置63中,如圖16 (c)所示,藉由各透射濾光 片66、67的作用,與中心點Plb相對應的第丄光瞳強度 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量少於與周邊點P2b、p3b相對應的 第2及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各光強度的變化量。亦即,第 2貫知开> 悲中,可藉由各透射濾光片%、67的作用,而將 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Y軸方向的各點相對應的光瞳 強度分佈的光強度,沿γ軸方向以二次函數(quadratic fUnCtl〇n)進行調整。因此,在光學積分器26的照明光瞳 ❹ ® 27中,與中心點Plb相對應的第丨光瞳強度分佈的光 強度小於與周邊點P2b、P3b相對應的第2及第3光瞳強 度分佈的各光強度的情況下,藉由使各透射滤光片66、67 彼此朝相反方向旋轉,而使得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 Y軸方向的各點plb、P2b、P3b相對應的光強度彼此成為 相同的程度。 而且,如圖17 (a)、(b)所示,在使各透射濾光片 66、67彼此朝向相同方向旋轉的情況下,第2人射光如 45 201027269 32725pif.doc 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第2入射角02,大於第1入射光 ELI及第3入射光EL3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第1入射 角β 1及第3入射角Θ3。結果,第2入射光EL2對第1 透射i慮光片66的透射率’小於第1入射光ELI及第3入 射光EL3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各透射率。而且,第1 入射光ELI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透射率,小於第3入 射光EL3對第1透射濾光片66的透射率。 接著,如圖17 (a)所示,已透過第1透射濾光片66 的曝光光EL入射至第2透射濾光片67中。此時,第2入 射光EL2對第2透射濾光片67的第2入射角Θ2,大於第 1入射光ELI及第3入射光EL3對第2透射濾光片67的 第1入射角θ 1及第3入射角Θ3。結果,第2入射光EL2 對第2透射濾光片67的透射率,小於第1入射光ELI及 第3入射光EL3對第2透射濾光片67的各透射率。而且, 第1入射光ELI對第2透射濾光片67的透射率,小於第3 入射光EL3對第2透射濾光片67的透射率。 因此,與晶圓W的表面Wa為光學共軛的像面共軛位 置中’位於較各透射濾光片66、67而靠近標線片R側的 像面共輛位置63中,如圖17 (c)所示,藉由各透射濾光 片66、67的作用,與周邊點P2b相對應的第2光瞳強度 分佈的光強度的變化量,多於與中心點Plb以及周邊點P3b 相對應的第1及第3光瞳強度分佈的各光強度的變化量。 亦即’第2實施形態中’可藉由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 彼此朝向相同方向旋轉,而對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沿 201027269 32725pif.doc γ軸方向的各點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佈沿γ轴方向進行 -次函數調整。因此,在光學積分器26的朗光瞳面27 中,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大於第】及第3光瞳強度 分佈的光強度,且第3光瞳強度分制光強度小於光 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的情況下,藉由使各透賴光片於、 67彼此朝向相同方向旋轉,而可使與靜止曝光區域聊 内的沿γ軸方向的各點Plb、P2b、P3b相對 此大致均勻。 又攸 外,i^f、2實施形態中除了第1實施形態的效果以 外,還可獲侍以下所示的效果。 ⑸藉由使配置於曝光光乱的光程内的第】及 透射濾光片66、67分別旋轉,而對標線片 晶圓W的表面-上的靜Si光 射淚光片% 又Λ·佈進行調整。因此,可藉由此種各透 光^er2 轉’㈣與照域ER1及靜止曝 ❶ 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進行獨立調整。對應的各光 構成情況)下在僅配置著-片透射濾光片的 Pib、P2b、P3b僅能内的沿Y車由方向的各點 光強度。並且,在欲使^函^義各光瞳強度分佈的 光強度的變化量的差變大二42及f3:曈強度分佈的 中的各線的斜度即’欲使圖15⑻ 片對照明光學系統13大的情況下,必需使透射遽光 勺光軸AX的傾斜角度(以下,稱為 47 201027269 32725pif.doc 「第1傾斜角度」)變大。針對該點,第2實施形能中 該調整區域6 4内沿照明光學系統㈣絲Αχ ς 2片透射濾光片66、67。可藉由使該些各透射濾光片66、 67朝向相同_方向旋轉,而對於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 沿Υ軸方向的各點Plb ' p2b、p3b,以一次函數來調整各 光瞳強度分佈的光強度。並且,可藉由將各透射濾光片 66、67對光軸AX的傾斜角度(以下,稱為「第2傾斜角 度」),設為上述第1傾斜角度的一半左右,從而獲得與調 ❹ ,區域64内僅配置—片透射濾光片的構成的情況大致同 等的效果。亦即,可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的旋轉角度的 可動範圍較調整區域64内僅配置-片透射遽光片的^ 的情況更窄。 成 (第3實施形態) 〇 其次’依據圖18來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 明。另外,第3實施形態中,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構成 不同於第3實施形態。因此,以下的說明中,主要對不同 於第3實施形態的部分進行說明,而對於與第3實施形態 相同或者相當的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8所示,第3實施形態的分佈修正光學系統— 包括配置於調整區域64内較光瞳共軛面65更靠近第2聚 光光學系統30側的多丨(第3實施形態中為2片)第】 透射遽光片H以及配置於調整區域64内較光瞳丘 輕面65更靠近入射側透_33側的多片(第3實施形; 中為2片)第2透射濾'光片82、83。各第i透射濾光片8(Γ、 48 201027269 32725pif.doc 分別配置於γ軸方向上的A致相同位置處。而且 成位於光學積分ϋ 26的射出側的照明光瞳面2自, 二二次的多個區域中的第1區域所射出的曝2 ,光片入:“圖18中為上側)的第1透射 f先片 而且,自構成二次光源6G的多個區域中 弟1區域不同的第2區域所射出的曝光光EL,人 ❹ =方,(圖18中為下侧)的第1透射濾光片81。另外 第!區域與第2區域的一部分可在二次光源6〇内重/ 而且,各第2透射遽光片82、δ3分別配置於/ ==同「位广妾著,自構成二次光⑽的多個 £域中的弟1區域所射出的曝光光EL、亦即 ^射濾光片80的曝光光乱,入射至位於以方向側的^ 透射遽光片82。而且,白播a、_ A , ===心=第的= 片83。’ 入射至位於-Z方向側的第2透射遽光 ❹ 區域:Ψ t 3實施形態中,針對自二次光源60内的各 抑…及第EL的各光束’設置第1透射濾光片
Si:光:系統心可藉由對各透二= 中的=射^卿整,而對自第】區域所射出的曝光光见 F 、好止曝光區域ER2内的中心點m的第】入射 二Ϊ:皮==出的曝光統中的第1入射 于彼此不_核作用。同樣地,分佈修正光學 49 201027269 32725pif.doc 充二可對…區域所射出的曝光光 入射 至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周邊點咖、极
3入射光EL3、與自第2區域所射出的曝光光EL =2入身卿及第3入射光EU賦予彼此不同的減 光作用。 因此,第3實施形態,除了第2實施形態的效果之外, 進而可獲得如下所示的效果。 ⑺第3實施形態中,於自位於光學積分器%的射 出侧的㈣光瞳面27上所形成的二次祕⑹的第i區域 所^出的曝光光EL的光程内,配置著第!透射濾、光片8〇 及弟2透射渡光片82。而且’於自二次光源6〇的第二區 域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光程内,配置著第 81及第2透射濾、光“。因此,自二次光源60出的 曝光光EL藉由各透射漉光片δ〇〜83的作用,而在二次光 =6〇内的每一區域内得到調整。目此,與第2實施形態的 情況相比,可更詳細地觀與靜止曝光區域啦 m、m、P3b、相職的、第2及第3光曈強度分佈。 &另外,上述貫麵態亦可變更為以下的其他實施 悲〇 ' •在第1實施形態中,繞射光學元件19既可為4極昭 明以外的其他多極照明用(例如2極照明用)的繞射 兀:,亦可為環狀照明用的繞射光學元件,且可為圓形用 的k射光學元件。於第2及第3實施形態中,繞 件D既可為多極照明用(例如4極照明用) = 50 201027269 32725pif.doc 件,亦可為環狀照明用的繞射光學元件。而且,於各實扩 形恶中,只要是可使曝光光EL的形狀變形的光學元件, 則可代替繞射光學元件19,或者除了繞射光學元件ι9以 外,亦配置轉向鏡對(pair of axicon lens)等的其他任音 ❸光學元件。包括轉向鏡對的㈣光學线,揭示於二 國際公開第2005/076045A1號小冊子、以及與其對應的美 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6/0170901號說明書中。圖2所乂 ❹=實施形態中,可在該修正濾光片24的附近配置轉向^ 而且,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代替繞射光學元件19,而 使用空間光調變元件’該空間光調變元件包含例如陣列狀 (array )排歹ij且傾斜角及傾斜方向受到各別驅動控制 f微型要素鏡面’且使人射光束分割為每個反射面的微小 2位後發生偏向,藉此將光束的剖面轉換為所需的形狀或 /所需的大小。使用有如此的空間光調變元件的照明光學 糸統’揭示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2-353105號公報中。 而且,在例如照明光瞳面27中形成著環狀的二次光 =或_的二次光源的情況下’射出透過第i透射據光片 、的”?、明光束的曝光光EL的第1區域、與射出透過第2 透射濾光片67的照明光束的曝光光a的第2區域,可一 部分於照明光瞳面27上重叠。 一 u第1實施形態中,各透射濾光片66、67如圖11所 ^ ’1要位於調整區域64内則亦可配置於較光瞳共軛面 更罪近光源裝置12側。g卩便為此種構成,亦可獲得與 201027269 32725pif.doc 第1實施形態同等的作用效果。 _而且,亦可使第1透射濾光片66配置於較光瞳共軛 面65更靠近標線片R側,並使第2透射濾光片67配置於 較光瞳共軛面65更罪近光源裝置12側。即便為此種構成, 由於第1透射濾光片66配置於自二次光源6〇的第3面光 源60c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光程内,並且第2透射濾光 片…67配置於自二次光源6〇的第4面光源刪所射出的曝 光光EL的光程内,故亦可獲得與第丨實施形態同等的二 用效果。 •第3實施形態中’亦可對於構成二次錢⑼的 的面光源而分別配置第丨透射濾 '光片及第2透射遽 ΐ I該二次光源6 G是在使用多極照明用(例如4極:明用) 工=學元件來作為繞射光學元件19的情況;月而用) 成。此時,自4極的面光源所射出的曝 = = 各別對應的第1糊光片及第2固透 射愿九片而受到各別調整。 不处 第3實施形態中,亦可a 64内較光暗站㊉^ ^為如下的構成:於調整區域 配置著-片第^麵二^ 構成為自二次光源⑼所射㈣光束人片亦可 冋‘地,第3實施形態中, 調整區域64 _光瞳共^ 6 =為如下的構成:於 片亦可構成她有自%慮光 201027269 32725pif.doc .第2實施形態中,於第1聚光光學系統28與標線片 遮器29之間,如圖19所示,亦可配置第2透射濾光片67b。 此時,於調整區域64内較光瞳共軛面65更靠近入射側透 鏡群33側,亦可不設置第2透射濾光片67。即便為該構 成,亦可獲得與第2實施形態同等的作用效果。 同樣地,第3實施形態中,於第i聚光光學系統28 與標線片遮器29之間,亦可配置第2透射濾光片82、83。 參 ·第2及第3實施形態中,亦能以使第1透射濾光片 66、80 ' 81與光瞳共軛面65之間的間隔、及第2透射濾 光片67、82、83與光瞳共輛面65之間的間隔彼此不同的 方式’來配置各透射濾光片66、67、80〜83。 各貫施形態中,亦可於調整區域内配置不具有焦 度的光學元件(例如,平行平面板)。其中,不具有焦度的 光學元件亦可配置於不與旋轉的透射濾光片66、67、80〜 83接觸的位置上。而且,各透射濾光片66、、80〜83 只要位於較照明光瞳面27更靠近標線片R侧且與照明光 ® 瞳面27為光學共輕的光瞳共輛面的附近,則亦可分別配置 於由沿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軸方向而配置的一對不具有 焦度的光學元件所包圍的調整區域内。 .各貫施形態中,調整區域亦可設定於設置著標線片 遮器29的位置附近。在第丨實施形態的情況下,調整區域 被設定為第1聚光光學系統28與第2聚光光學系統之間的 區域。在第2及第3實施形態的情況下,於第1透射濾光 片66、80、81與第2透射濾、光片67、82、83之間配置著 53 201027269 32725pif.doc 標線片遮器29。 卜.第1貫施形態中,調整區域亦可為照明光瞳面27與 第1聚光光學系統28之間的區域。此時,各透射濾光片' 66、67可分別配置於照明光瞳面27與第丨聚光光學系統 28之間的區域内。 .第1貫施形態中,如圖11所示,可將各透射濾光片 66、67刀別配置於自二次光源6〇的第3面光源⑹。及第4 面光源60d所射出的各曝光光EL的光程内。此時,與晶 圓W上的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Plb、P2b、p3b相 對應的严光瞳強度分佈6卜62中,該些第3 ©統61c、 62C;I_及第4面光源61d、62d,藉由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 以/σ X軸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來旋轉而分別得到調整。 第1實施形態中,於自二次光源6〇的各面光源60a 〜6〇d所射出的各曝光光EL的光程内,如圖20所示,亦 可分別配置透射濾光片75、76、77、78。該些各透射滤光 片75〜78以他們的旋轉軸線75a、76a、77a、78a為轴中 心而分別進行旋轉。 而且,如圖20所示,亦可於以照明光學系統13的光 軸AX為中心的徑方向上,在各透射濾光片75〜78的内側 設置透射4光片79,、8卜82,該些透_光片79、8〇、 、、82配置於自相當於照明光瞳面27的第3區域及第4 區域的位置所射出的曝光光EL·的光程内。該些各透射濾 光片79〜82以他們的旋轉軸線79a、80a、81a、82a為軸 中心而分別進行旋轉。 201027269 32725pif.doc 而且,各透射濾光片79〜0 Θ的透射率特性,亦可不鬥一 ;* 、入射角 光片75〜78對嚴:::同於位於徑方向的外側的麵 先先EL的入射角0的透射率 時,例如可藉由變隹光學系 千行Γ 此 積分器26的曝光光肛的^_7來變更入射至光學 ^ ν '九L的先束直徑或者光束與光軸的距 離’错此可》開使用所用的透射滤光片。 龍第3實施形態中,第1透射濾光片66、⑼、
、秀射':::EL的入射角0的透射率特性’可不同於第2 =濾光片67、82、83對曝光光EL的入射角Θ的透射率 苐1實施形態的旋轉機構68、及第2及第3實施形 f的旋轉機構68、69,不構成為與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 6的計測結果連動而進行驅動亦可。亦即,可使光瞳強度 =佈相裝置36的計測結果顯示於未圖視器等的 員,旦面上,基於s玄顯示晝面中所顯示的計測結果,作業 ^員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80、81、82、83旋轉。此時, 旋轉機構68 +亦可不設置各驅動源69、70。亦即,各透 射濾光片66、67、80、8卜82、83是藉由作業人員的手動 操作而旋轉。 、 /各實施形態中,該修正濾光片24只要是具有根據曝 、光EL的入射位置而透射率不同的透射率分佈的濾光 =^則可為具有任意的透射率分佈的濾光片。例如,第工 二知开y’t、的修正濾光片24可為具有如下透射率分佈的濾 光片即,使構成形成於照明光瞳面27上的二次光源6〇 55 201027269 32725pif.doc 中的沿X軸方向的第1面光源60a及第2面光源60b的光 束大幅度減弱,另一方面,使構成沿z軸方向的第3面光 源60c及第4面光源60d用的光束幾乎不減弱。 而且,各實施形態中,可準備針對入射位置的透射率 分佈彼此不同的多片修正濾光片24,來取代視需要而配置 於曝光光EL的光程内的修正濾光片。若以此方式構成, 則可提高該修正濾光片24與各透射濾光片66、67、8〇、 81、82、83的協動作用下的與靜止曝光區域ER2内的各點 Plb、P2b、P3b相對應的各光瞳強度分佈的調整自由度。 .各貫施形悲中,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只要可對 與標線片R上的照明區域ER1内的各點pla、p2a、p3a 相對應的光瞳強度分佈61、6 2進行計測,則可不必位於標 線片R的附近。其中’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36只要^ 於與標線片R的被照射面Ra(亦即晶圓w的表面輪)為 光學共扼的位置附近,則可設置在任意的位置上。 〇 .第1實施形態中’為了在使各透射濾光片66、67、 79〜82旋轉(傾斜)的情況下亦可將面光源咖〜嶋盘 先軸^的距離維持為固I而可根據各透射濾、光片^ ΑΧ的距離。而且,在包括上述轉向 主,、、’輛 據各透射濾光片66、67、79〜82的旋^根 向鏡對的間隔。而且,若使用例如、本專:文:轉 雛娜軸巾 56 201027269 32725pif.doc ❹ 立地改變間隔的轉向鏡對、或日本專利特開平η.· 號公報中揭示的偏心而配置的多個稜鏡對,則即便各透射 濾光片66、67、79〜82的旋轉角(傾斜角)不同,亦可將 各面光源與光軸AX的距離維持為固定。而且’在代替繞 射光學元件而使用上述空間光調變元件的情況下,可藉由 根據各透射濾光片66、67、79〜82的旋轉角(傾斜角), 來改變空間光調變元件所形成的光瞳強度分佈,從而即便 在各透射濾光片66、67、79〜82的旋轉角(傾斜角)不同 的情況下」亦可將各面柄、與妹Αχ的雜_為固定。 •各只軛形態中,為了不僅製造出半導體元件等的微 型元件’而且製造出光曝光裝置、遠紫外線(加職 ultraviolet,EUV)曝缝置、χ射_絲置及電子束曝 光裝置等中所使用的標線片或者光罩,曝光裝置u亦可為 將電路圖案自母標線片轉印至玻璃基板切晶圓等的曝光 裝置。而且’曝光裝置11亦可為用於包含液晶顯示元件 (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的顯示器的製造、並用 於將元件圖案轉印至玻軌上的曝光裝置,用於薄膜磁 等的製造、且用於將it件圖案轉印至㈣晶圓(咖_ wafer)等的曝光裝置’以及用於CCD等的攝影元件的製 造的曝光裝置。 & .各實施形態中,亦可將曝光裝置n具體化 片R與晶圓W相對移動的狀態下將標線片R的圖線 至晶圓W上並使晶圓W依次按照步驟而移動的浐^印 進機(Scanning stepper)。 '▼田步 57 201027269 32725pif.doc 月中,光學積分器26亦可包含沿z方向以 °非列著具有折射率的單位波前區分面的1片微卢 眼透鏡。而且,作兔^ 要素而成的複眼透鏡可使用排列著多個透鏡 排列而成的-對;目二Γ積分器亦可為多個鏡面 民及射鏡(fly eye mirror)。而且,夯璺 二f沿γ軸方向延伸的圓柱_)型(内面反射型) 在使用_型積分器作為光學積分器的情況下, 、’、、光學系統25之後側以使變焦光學系統25的前側焦 ❹ :位〒與其後侧,點位置一致的方式來配置聚光透鏡系 ,以將人射端定位於該聚光透鏡系統之後健點位置 f者其附近位置的方式’來配置圓柱型積分器。此時,圓 射出端為標線片遮器29的位置。在使用圓柱 1積刀益的情況下,可將該__分 遮器成像光學系統(第2聚光光學系統3〇以及成像= 統32)内的、與投影光學系統15的孔徑光_ 的位置為 光學共_位置稱為㈣光瞳面。而且,於陳型積分器 ❹ 的入射面的位置形成著照明光瞳面的二次光源的虛像 (virtual image) ’因此’亦可將該位置及與該位置為光學 共扼的位置稱為照明光瞳面。此時,該分佈修正光學系統 31可配置於包含該照明光瞳面的空間(第2聚光光學系統 與成像光學系統32之間的空間)中。 ▲.各實施形態中’亦可將曝光裝置n具體化為使用了 可變圖案生成器(例如,數位反射鏡元件或數位微型反射 鏡元件(Digital Mi· Device 或者 Digitai Micr〇_mirr〇r 5δ 201027269 32725pif.doc
Device,DMD))的無光罩曝光裝置。該無光罩曝光裝置 揭示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4-304135號公報、國際公開 第2006/080285號小冊子以及與其對應的美國專利申請案 公開第2007/0296936號的說明書中。 •各實施形態中,光源裝置12亦可為能夠供給例如g 射線(436 nm )、i射線(365 nm )、KrF準分子雷射(948 nm)、F2 雷射(157 nm)、Kr2 雷射(146 nm )、Ar2 雷射(126
nm)等的光源。而且,光源裝置12亦可為能夠供給如下 的高頻諧波(higher harmonic)的光源,該高頻諧波是利 用例如摻雜有飼:(或者解與鏡兩者)的光纖放大器(冇 a_ifier),將由分散式回饋(Distributed FeedBack,DFB ) 半導體雷射或者光纖雷射所振盪的紅外線範圍或者可見光 I&圍的單波長的雷射光放大後,利用非線性光學結晶而 長轉換為紫外光。 各實施形態中 °』應用以具有大於1.1的折射率的介 型的是液體)充滿於投影光學系統與感紐基板之 光程巾的方法、即’所謂的液浸法。此時,作為將 去滿於投影光學系統與感光性基板之 中、的方 ==㈣99/49504號小冊子中所揭示= 揭示般使“ 日本專利特開平6-124873 *公報中所 方法、或者日^縣的基板的載物台於液槽移動中的 於載物臺上m觸開平1(K3Q3114號公報巾所揭示的 方法等。4規定深度的液體槽,並於其中保持基板的 59 201027269 32725pif.doc .各實施形態中,可應用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 2006/0203214號說明書、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 2006/0170901號說明書以及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 2007/0146676號說明書中所揭示的偏光照明方法。 .第1透射濾光片、第2透射濾光片及旋轉機構一體 化而成的單元,有時被稱為透射濾、光片單元。
其次’對微影步驟中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 11的元件的製造方法的微型元件的製造方法的實施形態 進行說明。圖21是表示微型元件(積體電路(integrate(j circuit ’1C)或大型積體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 等的半導體晶片、液晶面板、CCD、薄膜磁頭、微機器 (micromachine)等)的製造例的流程圖的圖。
首先,在步驟S101 (設計步驟)中,實施微型元件的 功能.性能設計(例如,半導體元件的電路設計等),並實 施用以實現該功能的圖案設計。繼而,在步驟sl〇2 (光罩 製作步驟)中,製作形成著設計好的電路圖案的光罩(標 線片R等)。另-方面,在步驟S1Q3(基板製造步驟)中二 使用石夕、玻璃、陶竞等的材料來製造基板(使用發 成為晶圓w)。 f 接著’在步驟S104 (基板處理步驟)中,使 SKU〜步驟麗中所準備的光罩與基板,以下 = 藉由微影技術等而於基板上形成實際的電料 工’ 步驟S1G5 (元件組裝步驟)+,使用步驟S104中所/ 的基板,進行元件組裝。該步驟sl〇5中,視需要而 60 201027269 32725pif.doc 切割步驟、黏合步驟以及封裝步驟(晶片封入)等的步驟。 最後,在步驟S106 (檢查步驟)中,實施步驟sl〇5中所 製作的微型元件的動作確認測試、耐久性測試等的檢杳。 經由上述步驟之後微型元件便完成,並予以出貨。 圖22是表示半導體元件的情況下該步驟Sl〇4的詳細 步驟的一例的圖。 在步驟S111 (氧化步驟)中,使基板的表面氧化。在 步驟 S112(化學蒸氣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步驟)中,於基板表面上形成絕緣膜。在步驟sn3 (電極 形成步驟)中,藉由蒸鍍而在基板上形成電極。在步驟S114 (離子植入(ion implantation)步驟)中,於基板上植入 離子。以上的步驟S111〜步驟S114的各個構成基板處理 的各階段的前處理步驟,且可在各階段中根據所需的處理 來選擇並實施。 基板製程的各階段中,若上述前處理步驟結束,則以 如下方式來實施後處理步驟。該後處理步驟中,首先',在 步驟SH5 (光阻劑形成步驟)中’於基板上塗佈感光 料。繼而,在步驟S116 (曝光步驟)巾,藉由以上所 的微影系統(曝光裝置11)將光罩的電路圖宰轉印至 上。接著,在步驟S117(顯影步驟)中,將步驟S11^ 被曝光的基_影,並在基_表面上形成包 的光罩層。進而,接著在步驟⑽(飯刻步驟)中^ 殘么著細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露出構“ 除。接者’在步驟咖(光_去除步驟)中,將 61 201027269 32725pif.doc 束後夕餘的感光性材料去除。亦即,在步驟以及步 ,經由光罩層來對基板的表面進行加工。藉由 /复t行忒些$處理步驟與後處理步驟,而於基板上 形成著電路圖案。 士 、、;才么明已以貫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 ’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 ;=!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 r旧二,_當視後_申請專利範賴界定者為準。 I圖式間早說明】
圖1疋表不第1實施形態中的曝光裝置的概略 圖。 A 圖2是不意性表示—對微複眼透鏡的立體圖。 -立f3S表示形成於照明光瞳面上的4極狀二次光源的 不意圖。 圖4 U)是表示形成於標線片上賴明區域的示竟 圖’圖4⑻是表示形成於晶圓上的靜止曝光區域的示J 圖。 〜 圖5是㈣藉由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内的中心點的入 〇 射光所形成的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示意圖。 圖6是表=藉由入射至靜止曝光區域内的周邊 射光所形成的弟2光瞳強度分佈的示意圖。 圖7⑷是表示與靜止曝光區域内的中心點 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沿2軸方向的光強度的圖解,圖^) 是表示與靜土曝光區域内的周邊點相對應的第2光瞳強度 62 201027269 32725pif.doc 分佈的沿z軸方向的光強度的圖解。 圖8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的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概 略構成圖。 圖9是自與圖8不同的方向觀察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 情況下的概略構成圖。 圖10是表示各透射濾光片的透射率特性的圖解。 ❹ 、圖11是表示變更例中的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概略構 成圖。 圖 圖12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曝歧置的概略構成 圖13是表示形成於照明光瞳面上的圓形狀的二 源的示意圖。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的分佈修正 概略構成圖。 既的 圖15 (a)是表示調整區域内僅配置著一片透 片的情況下的概略構成圖,目15⑻枝示 2 射率的關係的圖解。 」月興透 透射濾、光㈣的人射肖與透射率的關係的圖解, Θ Jr —· ,、, ^ ^ _ 圖16 (a)是表示各透射遽光片彼此朝反方 情況下的概略構成圖’,16⑴是表示透過第ι 光片時的人射角與透射率的關係的圖解,與表 ^慮 是表示 率的關係的圖解 圖 17 (a 併透過第!及第2透祕以時的人 W 的圖解。 用與遷射 )疋表不各透射濾光片彼此朝相同方向旋 圖16 ( 201027269 32725pif.doc 的情況下的概略構成圖,圖17 (b)是表示透過第1透射 濾光片時的入射角與透射率的關係的圖解,與表示透過第 2透射濾光片時的入射角與透射率的關係的圖解,圖17(c) 是表示一併透過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時的入射角與透射 率的關係的圖解。 圖18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的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 概略構成圖。 圖19是表示另一變更例中的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概 略構成圖。 圖20是表示又一變更例中的分佈修正光學系統的概 略構成圖。 圖21是元件的製造例的流程圖。 圖22是與半導體元件的情況下的基板處理相關的詳 細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曝光裝置 12 :作為光源的光源裝置 13 :照明光學系統 Η:標線片載物台 15 :投影光學系統 16 :晶圓載物台 17 :整形光學系統 18 :第1反射鏡 19 :繞射光學元件 201027269 32725pif.doc 20:無焦光學系統 21 :第1透鏡群 22 :第2透鏡群 23 :規定面 24:修正濾光片 25 :作為入射態樣調整光學系統的變焦光學系統 26 :光學積分器 27 :照明光瞳面 ® 28 :第1聚光光學系統 29 :標線片遮器 29a :矩形孔徑部 30 :作為第1光學元件的第2聚光光學系統 31 :分佈修正光學系統 32 :成像光學系統 33 :作為第2光學元件的入射側透鏡群 34 :第2反射鏡 φ 35 :射出侧透鏡群 36 :光瞳強度分佈計測裝置 37 :光束分光器 38 :計測用透鏡 39 :檢測部 40 :控制裝置 41 :鏡筒 42 :孔徑光闌 65 201027269 32725pif.doc 43 :載置面 50、51 : —對微複眼透鏡 50a、51a :入射面 50b、51b :射出面 52〜55 :作為單位波前區分面的柱狀透鏡面 60 :作為規定的光強度分佈的二次光源 60a :二次光源的第1面光源 60b :二次光源的第2面光源 60c :二次光源的第3面光源 60d ·二次光源的弟4面光源 61 :第1光瞳強度分佈 61a :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第1面光源 61b :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第2面光源 61c :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第3面光源 61d :第1光瞳強度分佈的第4面光源 62 :第2光瞳強度分佈 62a :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第1面光源 62b ··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第2面光源 62c :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第3面光源 62d :第2光瞳強度分佈的第4面光源 64 :調整區域 65 :光瞳共輛面 66、 80、81 :第1透射濾光片 67、 67b、82、83 :第2透射濾光片 201027269 32725pif.doc 68 ' 68a、68b :旋轉機構 69、70、71a、71b :驅動源 75〜82:作為第1、第2、第3及第4透射濾光片的 透射濾光片 • 75a〜82a :旋轉軸線 84 :像面共輛面 AX :光軸 EL :曝光光 ❹ ELI :第1入射光 EL2 :第2入射光 EL3 :第3入射光 ER1 :照明區域 ER2 :靜止曝光區域 H1 :第1寬度 H2 :第2寬度
Pla〜P3a、Plb〜P3b、、Pic〜P3c :作為規定點的點 φ R:標線片
Ra :被照射面 W :作為基板的晶圓 Wa :作為被照射面的表面 β〜Θ3 :入射角 S101〜S106 :步驟 67

Claims (1)

  1. 201027269 32725pif.doc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照明光學系統,利用來自光源的光對被照射面 進行照明,其特徵在於包括: 光學積分為’在來自上述光源的光已入射的情況下, 於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照明光程内的照明光瞳面上形成規 定的光強度分佈; ' 弟1透射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内的第 1區域的第1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 射角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 第2透射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内的與 上述第1區域不同的第2區域的第2照明光束的光程内, 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射角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以及 上—旋轉機構,使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旋轉,以使 該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相對於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 的傾斜角度產生變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旋轉機構包括為了調整上述第丨及第2透射濾光 片的傾斜角度而進行驅動的驅動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 統,其中 ’' 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於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光 方向上分別配置於調整區域内,該調整區域設定為包含 上述照明光瞳面或者與上述照明光瞳面為光學共軛的光瞳 共車厄面。 ❹
    201027269 32725pif.doc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昭明光學系 :光;=配置於上述光學積分器的上述被照 射面侧的^ 上述第1及第2透射遽光片於上述光的光轴方向上分 別配置於婦H軸,該浦輯奴於 統的上述被照射面側。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更包 括: 汁測裝置,對到達上述被照射面上的規定點的光束的 角度方向的光強度分佈進行計測;以及 控制裝置,根據該計測裝置的計測結果來對上述驅動 源進行控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巾任-項所述之照 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光學積分器具有排列於與上述光軸交叉的面内 的多個單位波前區分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調整區域是第1光學元件與第2光學元件之間的 區域,上述第1光學元件配置於較上述光瞳共軛面更靠近 上这光源侧的與上述光瞳共軛面最接近的位置,上述第2 光學元件配置於較上述光瞳共軛面更靠近上述被照射面側 的與上述光瞳共軛面最接近的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第1光學元件及上述第;2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個 69 201027269 32725pif.doc 光學元件是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調整區域是上述聚光光學系統與光學元件之間 的區域,該光學元件配置於較該聚光光學系統更靠近上^ 被照射面側的與上述聚光光學系統最接近的位置。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光學元件是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 八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項所 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沿著對於上述光軸大致正 交的方向而分別配置著。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至第η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述弟1區域及第2區域於上述照明光瞳面内並不重 疊。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更 包括: 第3透射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内的第 3區域的第3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 射角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以及 第4透射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内的第 4區域的第4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 射角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且 上述第3區域不同於上述第1區域及第2區域,上述 70 201027269 32725pif.doc 第4區域不同於上述第1區威、第2區域及第3區域。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頊炱第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照明光學系統,更包括: 第3透射率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曈面内的 第3區域的第3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較上述第1遷射淚 光片更靠近以上述光轴為中心的徑方向的内側,
    第4透射率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兩内的 第4區域的第4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較上述第2透射滅 光片更靠近以上述光軸為中心的徑方向的内側。 15.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3項或第14項所述之照明光興 上述第3及第4透射濾光片分別具有與上述第〗及第 2透射濾光片對上述光的入射角的透射率特性不同的 率特性。 射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照明光學系統,更包括入射態樣調整光學系統,該入射離 樣調整光學系統較上述光學積分器更靠近上述光源側而= 置,且可對人射至上述光學積分H的光的人健樣進行調 整0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 中 、'、 上述光的入射態樣為上述光學積分器的入射面中的 光的強度分佈。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7] 201027269 32725pif.doc 知、明光m其與投影光學线組合制,該投取 '丁、統形成與上述被照射面為光學共軛的面; 子 上述照明光瞳形成於與上述投影光學系 闌為光學共軛的位置。 先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上C第2透射濾光片配置於較上述光學積分器更 上速被照射面側、且上述照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共 ^ 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被照射面側。 進行絲自光峨對被照射 面
    定的光強度分佈 光學積分器,在來自上述光源的光已入射的情況下, =上述照明光學系_照明絲_照料瞳面上形成規 、第1透射遽光片’配置於較該光學積分器更靠近上述 被照射面侧、且與上述照明光瞳面為絲共麵光瞳共輕 面的上述it源側,且具有根據上述糾人射角而變化的透
    第2透射濾光片,配置於較上述光學積分器更靠近上 述被照射面側、且上述照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共輛面中的 至少-方的上述被照射面側’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射角 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以及 旋轉機構,使上述各透射濾光片旋轉,以使該各透射 濾光片對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轴的傾斜角度產生變化。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或第2〇項所述之照明光學 72 201027269 32725pif.doc 系統,其中 上述旋轉機構包括為了調整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 片的傾斜角度而進行驅動的驅動源。 〜 22. 如申明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照明光學 包括: 又 計測裝置,對到達上述被照射面上的規定點的光束的 角度方向的光強度分佈進行計測;以及 控制裝置,根據該計測裝置的計測結果來對上述 源進行控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至第2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心 上述光學積分器具有排列於與上述光轴交叉的面内 的多個單位波前區分面。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至第23項中任 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只1乩之 參 *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以於上述光軸方向上之間 夾著上述光瞳共軛面的方式而分別配置著。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至第2 4項中任一 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听疋之 於上述光瞳共軛面的上述光源側設置著多個上述第j 透射濾光片,該各第1透射濾光片分別配置於分別通過上 述照明光瞳面朗多無域的多健明光束的各光程内。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照明光學系統,其 中 八 73 201027269 32725pif.doc 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 的上偷射面侧,設置著多 、m 各第2透射濾光片分別配置於=2透射慮先片,该 的多個區域的上述多個照明:3述照明光瞳面内 27如申枝|制fFi〜九束的述各光程内。 7·如申#專利辄圍第2〇項 照明光學系統,其中 只甲任一項所述之 =述照明光瞳面及上述練魏 的上述被照射面側,設置著客 勺主夕万 各第2綠…八J 上述第2透射濾光片,該 22透射濾先片分別配置於分別通 的多個區域❹個照明先束的各光程内。 昭明第19項至第27項中任—項所述之 了月先子线,其與投影光學系統組合使用, 糸統形成與上述被照射面為光學共細面;“ ν 光闇㈣形成於與域投影光衫統的孔徑 光闇為光子共輕^的位置。 29. —種曝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❹ =明光料統,該照明光學系統將自光源所=的: V至上述被知、射面上的規定的圖案上; 將藉㈣照明光學祕騎出的絲對上述規定的 照明而形成的圖案的像,投影至塗佈著感光材料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曝光裝置,更包括 於將上述®案的像投影至上述基板上的投影光學系統; 74 201027269 32725pif.doc 藉由使上述圖案及上述基板沿掃描方向以對於該投 影光學系統進行相對移動,而將上述圖案的像投影至上述 基板上。 31·—種元件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曝光步驟’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或第30項所 述之曝光裝置,而將上述圖案的像曝光於上述基板的表面; 顯影步驟’於該曝光步驟後,使上述基板顯影,從而
    使形狀與上述圖案的像相對應的光罩層形成於上述基板的 表面;以及 加工步驟’於該顯影步驟後,經由上述光罩層而對上 述基板的表面進行加工。 32.—種透射濾光片單元,其與照明光學系統組合使 用,該照明光學系統利用來自光源的光而對被照射面進行 照明且包括光學積分器,該光學積分器在來自^述光源的 光已入射的情況下’於上述照明光料_照明光程内的 照明光瞳面上形成規定的光強度分佈, 上述透射濾光片單元的特徵在於包括: 第1透射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内的 1區域的第1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且具料據上述 射角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 、第2透射濾、光片’配置於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血 上述第1區域不同的第2區域的第2照明光束的光程内了 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入射角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 旋轉機構,使上述第i及第2透射據先片旋轉=使 75 201027269 32725pif.doc 該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相對於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 的傾斜角度產生變化。 33.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透射濾光片單元, 其中 ~ 上述旋轉機構包括為了調整上述第丨及第2透射濾光 片的傾斜角度而進行驅動的驅動源。 34.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32項或第33項所述之透射濾光 片單元,其中 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於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光 ❹ 軸方向上分別配置於調整區域内,該調整區域設定為包含 上述照明光瞳面或者與上述照明光瞳面為光學共軛的光瞳 共輛面。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或第33項所述之透射濾光 片單元,其中 上述照明光學系統更包括配置於上述光學積分器的 上述被照射面側的聚光光學系統; 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於上述光的光轴方向上分 別配置於調整區域内,該調整區域設定於上述聚光光學系 統的上述被照射面側。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透射濾光片單元, 其中 。、上述調整區域是第1光學元件與第2光學元件之間的 區域,上述第1光學元件配置於較上述光瞳共軛面更靠近 上述光源侧的與上述光瞳共軛面最接近的位置,上述第2 76 201027269 32725pif.doc 光學元件配置於較上述光瞳共輛面更靠近上述被照射面側 的與上述光瞳共輛面最接近的位置。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之透射遽光片單元, 其中 上述第1光學元件及上述第2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 光學元件是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透射滤光片 其中 上述調整區域是上述聚光光學系統與光學元件之間 的區域’該光學元件配置純該聚光光學系統更靠近上述 破照射面側的與上述聚光光學系統最接近的位置。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透射濾光片單元, 其中 上述光學元件是具有焦度的光學元件。
    4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至第3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透射濾光片單元,其中 _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沿著對於上述光軸大致正 父的方向而分別配置著。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至第4〇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遷射濾光片單元,其中 上述第1區域及第2區域於上述照明光瞳面内並不重 疊。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透射濾光片單元, 其中 77 201027269 32 725pif.doc 上述二:射置於較上述光學積分㈣ ΛΑ 5 卡 ' 述π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共軛面中 的至y—方的上述被照射面側。 用,射濾Μ單元,其與㈣光學系統組合使 明且包二纟^线彻來自光關紐被照射面進行照 已入射積分器,縣學積分11在來自上述光源的光 明#0^ ι^Τ ’於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照明光程内的照 明先瞳面上形成規定的光強度分佈,
    述透射攄光片單元的特徵在於包括: 、㈣fi/透軸光片’配置於較該光學積分11更靠近上述 被照射面側、且與上述照明光瞳面為光學共輛的光瞳共輛 面的上述光源側,且具有根據上述光的人射角 的 射率特性; 、、第2透射濾光片,配置於較上述光學積分器更靠近上 述被照射關、且上述照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餘面 至少一方的上述被照射面側,且具有根據上述光 念 而變化的透射率特性;以及 入射角
    旋轉機構,使上述各透射濾光片旋轉,以使該各 濾光片對上述照明光學系統的光軸的傾斜角度產生變化、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或第43項所述之透射二 片單元,其中 ' 〜光 透射濾光 項所迷之 片 上述旋轉機構包括為了調整上述第1及第2 的傾斜角度而進行驅動的驅動源。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至第44項申任_ 78 201027269 32725pif.doc 透射濾光片單元,其中 上述第1及第2透射濾光片以於上述光輛方向上之間 爽著上述光瞳共軛面的方式而分別配置著。 曰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至第45項中任—項所、淑 透射滤光片单元,其中 於上述光瞳共軛面的上述光源側設置著多個上述第工 遷射;慮光片,該各第1透射濾、光片分別配置於分別通過上 述照明光瞳面内的多個區域的多個照明光束的各光程内。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之透射濾光片單元, 其中 於上述照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共軛面中的至少一方 的上述被照射面側,設置著多個上述第2透射濾光片,該 ^ 2透㈣光片分別配置於分別通過上述照明光瞳面内 的夕個區域的上述多個照明光束的上述各光程内。 、秀Mi.如巾請專利範㈣43項至㈣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透射痛、光片單元,其中 的上明光瞳面及上述光瞳共轭面中的至少—方 著多個上述第2透射滤光片,該 透射μ#分栽置於分別 的多個區域的多個照明光束的各光程内。内 透射項項巾任—項所述之 學,與上述被照射4=::用’該投影光 上述照明光瞳面形成於盘 、兵上述投影光學系統的孔徑 79 201027269 32725pif.doc 光闌為光學共軛的位置
TW098136184A 2008-12-24 2009-10-26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device and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102726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9380108P 2008-12-24 2008-12-24
JP2008331510 2008-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7269A true TW201027269A (en) 2010-07-16

Family

ID=4228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6184A TW201027269A (en) 2008-12-24 2009-10-26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device and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51430B2 (zh)
JP (1) JP5365641B2 (zh)
TW (1) TW201027269A (zh)
WO (1) WO20100737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0153B1 (ko) * 2008-12-24 2019-03-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조명 광학계, 노광 장치 및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JP5947172B2 (ja) * 2012-09-19 2016-07-06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型空間光変調装置
FR3005753B1 (fr) * 2013-05-14 2016-09-16 Cie Ind Des Lasers - Cilas Dispositif optique de reglage de la distribution spatiale d'un faisceau laser.
US9575412B2 (en) * 2014-03-31 2017-02-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pole imbalance by adjusting exposure intensity
DE102016214695B3 (de) * 2016-08-08 2017-10-19 Carl Zeiss Smt Gmbh Op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rrektur von Maskenfehlern mit diesem System
CN111065485B (zh) * 2017-08-25 2022-06-21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无焦光束调整组件激光加工透明工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12445074B (zh) * 2019-08-29 2022-08-02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曝光系统及光刻设备
US11614312B2 (en) * 2020-05-18 2023-03-28 Raytheon Company Aerodynamic solid nose cone formed with an afocal axicon lens and method of im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37523B1 (zh) * 1971-05-07 1976-08-0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JPS6461717A (en) * 1987-08-31 1989-03-08 Canon Kk Illuminator
JP2787133B2 (ja) 1988-12-23 1998-08-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照明光学装置
US5420417A (en) * 1991-10-08 1995-05-30 Nik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exposure apparatus with light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JPH05251310A (ja) * 1992-03-06 1993-09-28 Nikon Corp 露光制御装置
JP3275269B2 (ja) * 1992-07-06 2002-04-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露光装置、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デバイス
JPH06124873A (ja) 1992-10-09 1994-05-06 Canon Inc 液浸式投影露光装置
JP3232473B2 (ja) * 1996-01-10 2001-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3747566B2 (ja) 1997-04-23 2006-02-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液浸型露光装置
JPH11274060A (ja) 1998-03-19 1999-10-08 Nikon Corp 照明光学装置および該照明光学装置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AU2747999A (en) 1998-03-26 1999-10-18 Nik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exposure method and system
US6404499B1 (en) * 1998-04-21 2002-06-11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y apparatus with filters for optimizing uniformity of an image
US6771350B2 (en) * 2000-02-25 2004-08-03 Nikon Corporation Exposure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capable of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distribution
JP2002353105A (ja) 2001-05-24 2002-12-06 Nikon Corp 照明光学装置,該照明光学装置を備えた露光装置,およびマイクロ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6737662B2 (en) 2001-06-01 2004-05-18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control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4923370B2 (ja) * 2001-09-18 2012-04-25 株式会社ニコン 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3826047B2 (ja) * 2002-02-13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3950732B2 (ja) 2002-04-23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系、照明方法及び露光装置
TW200412617A (en) * 2002-12-03 2004-07-16 Nikon Corp Optical illumination device, method for adjusting optical illumination device, exposure device and exposure method
JP2004304135A (ja) 2003-04-01 2004-10-28 Nikon Corp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及びマイクロ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201834020A (zh) 2003-10-28 2018-09-16 日商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光學裝置、曝光裝置、曝光方法以及元件製造方法
TWI412067B (zh) 2004-02-06 2013-10-1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變換元件、光學照明裝置、曝光裝置以及曝光方法
JP2006054328A (ja) 2004-08-12 2006-02-23 Nikon Corp 照明光学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マイクロ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4599936B2 (ja) 2004-08-17 2010-12-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照明光学装置、照明光学装置の調整方法、露光装置、および露光方法
TW200923418A (en) 2005-01-21 2009-06-01 Nikon Corp Exposure device, exposure method, fabricating method of device, exposure system, information collecting device, and measuring device
WO2006080285A1 (ja) 2005-01-25 2006-08-03 Nikon Corporation 露光装置及び露光方法並びにマイクロ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070236933A1 (en) * 2006-04-06 2007-10-11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Angular dependent element positioned for color tuning
JP4966724B2 (ja) * 2007-04-20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9111175A (ja) * 2007-10-30 2009-05-21 Nikon Corp 照明光学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090257043A1 (en) 2008-04-14 2009-10-15 Nikon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xposure optical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51430B2 (en) 2013-05-28
WO2010073794A1 (ja) 2010-07-01
US20120013877A1 (en) 2012-01-19
JPWO2010073794A1 (ja) 2012-06-14
JP5365641B2 (ja)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27269A (en)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device and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W583720B (en) Optical illuminating system, light exposure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icro-devices
JP3158691B2 (ja) 露光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照明光学装置
JP3232473B2 (ja) 投影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8279405B2 (en)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358615B (en) Illumination system
JP4289755B2 (ja) 露光量制御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および露光装置
TW200947141A (en) Lighting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device, method of fabricating device, correction filter and exposure optical system
TW200809383A (en) Alterable slit device, lighting device, exposure device,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H04277612A (ja) 投影露光装置及び投影露光方法
TWI242114B (en)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TWI489219B (zh) 照明光學系統、曝光裝置以及元件製造方法
KR101708948B1 (ko) 조명 광학계, 노광 장치 및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TW200307179A (en) Lighting device, exposing device and exposing method
JP3008744B2 (ja) 投影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6204123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影露光装置
JP5239829B2 (ja) 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453804B2 (ja) 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H0620912A (ja) 投影露光装置
JP2004356291A (ja) 走査露光装置及び走査露光方法
TW201015239A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239830B2 (ja) 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396885B2 (ja) 遮光ユニット、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187632B2 (ja) 補正ユニット、照明光学系、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3161430B2 (ja) 走査露光方法、走査露光装置、及び素子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