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1359A - Optical waveguid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opto-electric hybrid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waveguid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opto-electric hybrid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1359A
TW201011359A TW098129522A TW98129522A TW201011359A TW 201011359 A TW201011359 A TW 201011359A TW 098129522 A TW098129522 A TW 098129522A TW 98129522 A TW98129522 A TW 98129522A TW 201011359 A TW201011359 A TW 2010113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waveguide
light
layer
co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9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suke Terada
Mutsuhiro Matsuyama
Koji Chok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Bakelit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Bakelite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Bakelite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11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3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2Basic optical elements, e.g. light-guiding paths
    • G02B6/1221Basic optical elements, e.g. light-guiding paths made from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2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kind
    • G02B6/122Basic optical elements, e.g. light-guiding pat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20101135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導波路、光配線、光電 混载基板及電子機器。 【先前技術】 ,近年來,使用光頻載波來輸送資料之光通信變 知越來越重要’於此種光通信中,用以將光頻載波 自一地點導向其他地點之機構有光導波路。 “該光導波路係例如構成為具有一對包覆層;及 "又置於對包覆層間之核心層,核心層係具有線狀 之核心部及設置於核心部之兩側以夾持該核心部之 包覆部。核心部係藉由相對於光頻載波之光實質上 呈透明之材料所構成’且包覆層及包覆部係藉由折 射率低於核心部之材料所構成。 v於專利文獻—中揭示有-種聚合物光導波路, 其係具有二層之包覆層(上方包覆層及下方包覆 層)’及设置於其間且使用含有聚石夕烧與有機過氧化 物之聚矽烷組成物來形成之聚矽烷層。又,於聚矽 烷層中,形成核心層(核心部)及設置於其兩侧之 側面包覆層(包覆部)。 於此種光導波路中’核心部係構成為藉由折射 ;'低於核心'部之包覆層及包覆部來包圍,因此,自 人°卩之端部導入之光係於包覆層及包覆部之邊界 201011359 反射,並沿著核心部的軸搬送。 又,於光導波路之入射側配置有半導體雷射等 之發光元件,且將產生自該發光元件之光入射至光 導波路之核心部,另一方面,於光導波路之出射側 配置有光二極體等之受光元件,且藉由受光元件, 接收在核心部傳播過來的光。又,根據業已藉由受 光元件所接收的光之閃爍圖案而可進行光通信。 不過,在光導波路與低折射率之介質鄰接時, 具體而言,在光導波路存在於空氣中時,不僅是核 心部與包覆部之邊界,於包覆部與空氣之邊界亦會 反射光。 在此,於光導波路之人射側中,使發光元件所 產生的光全部入射至核心部是較為理想的,铁而, -般而言,由於在光導波路與發光元件間光轴之偏 離或開口數之匹配不良等原因,會有一部分的光入 射至包覆部之情形。 依此作成而入射至包覆部夕+ y 匕復4之先係於與空氣之i 界反覆反射並傳播至終端,又, 取終會自包覆部3 終端出射,且與業已自核心部 丨出射之光同時地藉d 受光兀件來接收,其結果,在 匕覆部傳播過來的i 會構成雜訊而降低s/N比,且舍古僧 ^ ^ ^ 且會有導致因串音| 所k成的先通彳§之品質降低之問題。 又’當含有核心部盘包霜卹 H分日#,合/、匕覆邛之折射率差明顯* 之口Ρ刀時會有在核心部傳播的古 寸艰的先自該部分朝包 201011359 部側漏出之情形,且該漏出光亦會在包覆部傳播並 構成雜訊,其結果,會有導致光通信之品質進一步 地降低之虞。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一〕曰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 Q Q 4一 3 3 3 8 8 3號公報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光導波路,以及包含 有前述光導波路之高性能之光配線、光電混載基板 及電子機器,而該光導波路係具有將在包覆部傳播 的光遠離核心部之機構,藉此可提升信號光之S/ N比’並構成高品質之光通信。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係—種光導波路, 2:!:核心部;及包覆部,係設置成與該核心 者’又,於前述包覆部中具有:低折射率領 ^係折射率低於前述核心部,且與前述核心部接 料領^複數高折射率領域,係㈣率高於該低折 隐去,5 ’且透過該低折射率領域與前述核心部分 述包覆:中該複數高折射率領域係散佈或排列於前 又 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 ’别述各南折射率 5 201011359 領域宜分別藉由與前述核心、部同種之材料來構成。 又’於本發明之光導波料,前述各高折射率 頂’之折射率與别述低折射率領域之折射率之差宜 為〇 . 5 %以上。 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f,前述複數高折射 率領域宜使通過前述包覆部之光朝遠離前述核心部 之方向折射或不規則地散射。 作祕Ϊ、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巾’前述各高折射率 領域且分別構成粒狀。 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財,前述各粒狀之高 折射率領域宜分別於其輪廓具有凹凸。 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各粒狀之高 折射率領域宜不規則地散佈於前述包覆部中。 ㈣本發以料波路巾,前述各高折射率 ?貝域且为別構成薄長方形狀。 狀二=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各薄長方形 m射率領域宜分別定向成其長向之軸線自前 =心:之轴線之垂線朝通過前述核心部之光行進 方向之後方側傾斜。 狀二斤::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各薄長方形 線所構成的角度宜為1Q。至85\1之軸線之垂 201011359 於本發明之料波財,前述各薄 狀之咼折射率領域之形狀宜構成細長之三角形、。/ ::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構成細長之 三=之面折射率領域宜構成其橫戴面積隨著遠離 前述核心部而逐漸地變大之形狀。 ί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各薄長方形 狀=折射率領域宜分別為其長向之軸線之延長線 與前述核心部之轴線呈正交。 w 士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各薄長方形 狀之面折射率領域之形狀宜構成細長之長方形。 士於柄明之光導波路巾,前述各薄長方形 狀之咼折射率領域宜配置成相互平行。 於本發明之料波路中,前述複數高折射 ❹ 率=配置成未於該光導波路之光入射侧之端面 及光出射側之端面露出。 又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複數高折射 率領域宜藉由與前述核心部同—製造㈣來形成。 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該光導波路宜且 有構成為將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依該順序積層 之積層體,且前述第二層之—部分係構成前述核心 :二前述第二層之剩餘部分、前述第一層及前述 弟二層係構成前述包覆部。 7 201011359 ㈣於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中,前述複數高折射 率領域宜設置於前述第二層中。 又,於本發明之料波路中,該料波路之前 與前述包覆部之至少-部分宜分別將降茨 烯系聚合物作為主材料來構成。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係一種包含有前述 先導波路之光配線。 載雷2達ί前述目的’本發明係-種於基板上混 電七線及刖述光配線之光電混载基板。 光電Ϊ目的’本發明係-種包含有前述 尤寬此载基板之電子機器。 【實施方式】 ::根據附加圖式所示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 及電子機器。 先配線、光電混載基板 〈第一實施形態〉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之第一實施形態。 第;圖:顯示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之第一實施形 係僅顯示第—圖所 )之透視圖’弟-圖 圖,第三圖_干二先導波路之核心層之平面 ,、,、/、在弟一圖所示之核心層傳播的光 201011359 傳播路授之—例。, 中的 乃於以下况明中,將第一圖 或「方冉作「上」或「上方」,將下側稱作「下」 或「出射::且將第二圖、第三圖中的右側稱作「右」 J一則」,將左側稱作「左」或「入射側」。又, =圖係誇張描㈣體之厚度方向(各圖之 向)。 第®所不之光導波路1〇係構
:下側將包覆層(包覆部…、核心層丄【 是層(包覆部)i 2依該順序積層而成之物,且於 Π13形成預定圖案之核心部14及與該核心 4 (¥波路通道)i 4鄰接之側面包 包 =)。於第-圖中,二個核心部14與三個= 覆部15係交互地設置。 第—圖所示之光導波路丄0係使業已入射至入 射側端面10 a之核心部工4的光於核心部“與 ^覆部(各包覆層1 1 '包覆層工2及各側面包覆 部1 5 )之界面全反射,並藉由傳播至出射側,而 可自出射侧端面1 〇 b之核心部1 4取出。 又,雖於以後詳述,然而,各側面包覆部工5 系刀別含有複數個折射率兩於側面包覆部1 5中的 其他領域(低折射率領域1 5 2 )之高折射率領域 1 5 1。即,側面包覆部1 5係劃分成複數高折射 率領域1 5 1、及折射率低於該高折射率領域丄 9 201011359 1之低折射率領域1 5 2。又,第一圖所示之複數 高折射率領域1 5 1係排列於各侧面包覆部工5 中。 、核心部1 4與側面包覆部1 5中的低折射率領 域1 5 2之折射率之差並無特殊之限制,然而,宜 為Ο·5Z以上’且更為理想的是〇·8%以上。 另方面上限值亦可未特別地設定,然而,較為 理想的是作成5 · 5%。當折射率之差小於前述; 限’會有傳達光之效果降低之情形,且即使大 、;别述上限值’亦無法期待光之傳送效率進一步地 增知。 心部1 4之折 2之折射率作 另,所謂前述折射率差係於將核 射率作成A,且將低折射率領域1 5 成B時,會藉由下式來表示。 钾射率差(%) 丄 成二平t第一圖所示之構造中’核心部1 4係形 =千視下呈直線狀’然而,亦可在途中彎曲、 導波路;==意。另’若使用如後述之光 度形成複雜上::之好尺寸精 (長二係橫截面形狀呈正方形或矩形 201011359 核^。卩1 4之寬度及高度並無特殊之 ?5宜分別……㈣…且更為U 疋5…1〇〇_,最為理想的 -的 60#m。 疋丄至 該核以卩i 4絲由折射率高於側 5令的低折射率領域152之 覆。” 由折射率亦相對於包覆層 藉 料來構成。 匕覆層12兩之材 核心部14、侧面包覆部工5及包覆層 之各構成材料只要是分別為產生前述折 射率差之材料,則無特殊之限制, =核心…與侧面包覆部15係藉:二 ==3 )來構成,心部14與低折 、— 之折射率差及高折射率領域151 :=領域15 2之折射率差係分別藉由材料 之化予結構之差異來顯現。 ::層i 3之構成材料只要是相對於在核心部 上=傳播的光實質上呈透明之材料,則可使用任何 二具體而言’除了像是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 :西:糸樹脂、聚碳酸醋、聚苯乙烯、環氧樹脂、聚 酿月女、聚酿亞胺、聚I政 #聚本开噁唑、聚矽烷、聚矽氮烷 :本壞丁_脂或降莰烯系樹脂等之環狀烯烴系 树月曰之各種樹脂材料外’還可使用像是石英玻璃、 201011359 觸石夕酸破璃之玻璃材料等。 其中’為了如本實施形態藉由化學結構之差里 而顯現折射率差,宜為藉由像是紫外線、電子射線 之活性能量線之照射(或者藉由進一步地加熱)而 使折射率變化之材料。 此種材料可列舉如:例如可#由純能量線之 照射或加熱,使至少一部分的鍵結切斷或至少一部 分的官能基脫離等而使化學結構變化之材料。 具體而言,可列舉如:聚矽烷(例如:聚甲基 苯基矽烷)、聚矽氮烷(例如:全氫聚矽氮烷)等之 矽烷系樹脂,或作為構成如前述伴隨有結構變化之 材料基體的樹脂而於分子之側鏈或末端且 之下述⑴至…之樹脂。⑴將降;;= 體加成(共)聚合而取得之降莰烯型單體之加成(共) 聚合物;(2 )降莰烯型單體與乙烯或^;—烯烴類之 加成共聚物;(3 )降莰烯型單體與非共軛二烯及依 需要與其他單體之加成共聚物;(4 )降莰烯型單體 之開環(共)聚合物,及依需要將該(共)聚合物 氫化之樹脂;(5 )降莰烯型單體與乙烯或^—烯烴 類之開環共聚物,及依需要將該(共)聚合物氫化 之樹脂;(6 )降莰烯型單體與非共軛二烯或其他單 體之開環共聚物,及依需要將該(共)聚合物氫化 之树月曰專之降坎卸糸树脂’和其他藉由將光硬化反 201011359 應性單體聚合而取得之丙稀酸系樹脂、環氧樹脂。 _另’於該等中,特別是以降㈣系樹脂為佳。 :等降坎烯系聚合物例如可藉由以了公知之所有聚 合方法來取得,_ :開環複分解聚合(R〇Mp)、 ROMP與氫化反應之組合、洲自由基或陽離子 之聚合'使用陽離子性鈀聚合引發劑之聚合、使用 ❹ ❹ =二外之聚合引發劑(例如:錄或其他過渡金屬 之t s引發劑)之聚合等。 心另一方面,包覆層U及包覆層12係分別構 核心部14之下部及上部之包覆部,藉由此 ^核心部1 4係具有作為被包覆 周之導光路之機能。 I、外 ^覆層11、包覆層12之平均厚 均厚度的0·1倍至Η倍,且更為 的疋〇 · 3倍至1 · 25倍,具體而言,包覆 、包覆層12之平均厚度並無特 然而’通常宜分別為lw20“m,且: 理想的是Samsinn 更為 ,最為理想的是1 〇 =60…藉此可防止光導波路1〇不必要 機能/(厚膜化),且可適當地發揮作為包覆層之 可使:與==覆層12之構成材料例如 人θ 13之構成材料相同之材料, 13 201011359 特別是以降莰烯系聚合物為佳。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核心 料與包覆層1]、勺爱d之構成材 膚兩去 1覆g12之構成材料間,可考 :…因:之斤射率差而適當地選擇、使用不同之材 科’因此,為了在核心層i 3與包覆 層1 2之邊界使光確實地 ^覆 為能產生充分之折射率差即可。藉擇 10之厚廑方Αμ-Ρ α 、光導,皮路 制来白枯 仵充分之折射率差,且可抑 Φ 制先自4朝包覆層i ^ J抑 出,其結果’可抑制在核心部傳播的光=2漏 層光衰減之觀點來看,則宜為核心 ;】與包覆川、包覆層12 者’故’包覆層U、包覆層12 接“ 折射率低於核心層”之構成=:要 =之構成材料間密接性高之條件者,二 ❹ 宜為之末端?/爾射率之降茨埽系聚合物 各有於末、具有取代基之降获缔 且該取代基係含有環氧結構。前述 少 合物特別具有低折射率’同時密接性良好坎烯系聚 複單:者降ί:系聚合!宜為含有燒基降茨烯之重 聚合物W*軟性高,因 14 201011359 婦系聚合物’可賦予光導波路1 0高柔I生(可撓 烷基降莰烯之重複單位所具有的烷基例如可列 舉如:丙基、丁 | ^ 丁基、戍基、己基、庚基、辛基、壬 基*基等,而己基是特別理想的。另,該等烷基 可為直鏈狀或分歧狀中的任一者。 土
/稭由含有己基降莰烯之重複單位,可防止降莰 烯系聚合物全體之折射率上升。又,具有己基降获 稀之重複單位之降I欠烯系聚合物係由於相對於如前 述波長領域(特別是8 5 Q nm附近之波長領域) 之光的透射率優異,因此較為理想。 另’包覆層11、侧面包覆部15及包覆層工 f之構成材料可分別為同—(同種)者或不同者, d而,5亥等係以折射率近似者為佳。 此種本發明之光導波路1 0係依難心部i 4 =料之光學特性等而有斜不同,且並無特殊之 々’舉例言之,可於使用6 0 〇請至! 5 5 〇 之波長領域之光的資料通信中適當地使用。 側面包覆部15係劃分成複 及折射率低於該高折射率領 在此,如前所述, 數高折射率領域1 5 1 域151之低折射率領 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係於包覆部中的一部分含有 201011359 此種高折射率領域。 以下詳述高折射率領域i 5 i及低折射率領域 15 2° 低折射率領域1 5 2係於各側面包覆部丄5 ‘ 中,如第二圖所示,設置成與各核心部i 4接合, 另一方面,高折射率領域1 5 1係如第二圖所示, 設置成未與各核心部丄4直接接觸。 率領域1 5 1與各核心、部丄4間,會構成低折射率 領域1 5 2夾雜、插入之狀態。 € *又,複數高折射率領域i 5丄係分別於平視下 呈薄長方形狀,且排列、設置成軸線構成相互平行。 另’第二圖所示之各高折射率領域工5工係分別於 平視下呈平行四邊形,又,該等複數高折射率領域 1 5 1係於各側面包覆部1 5中夾持各核心部工4 而排列於,側。又,第二圖所示之各高折射率領域 1 5 1係呈細長之平行四邊形,且長邊的長度宜為 ❹ 短邊之2倍至5 0倍,且更為理想的是5件至^ 倍。 u 々又,該等薄長方形狀之高折射率領域i 5丄係 f第二圖所示,設置成於寬度方向橫切各侧面包覆_ 部1 5,其結果,通過各侧面包覆部1 5之光必=. 會於各高折射率領域1 5 1通過,且可確實地發: 後述各高折射率領域151之機能。 " 16 201011359 此種呈薄長方形狀之各高折射率領域1 5工係 分別設置成其軸線相對於核心部i 4之轴線之垂線 朝通過核心部14之光行進方向之後方傾斜。依 此,藉由傾斜地設置,通過各高折射率領域工5丄 之光係於自低折射率領域1 5 2人射至高折射率領 域1 5 1時’以及自高折射率領域i 5 i出射至低 折射率領域1 5 2時,根據兩者之折射率差,必鈇 地會遠離核心部14而折射,其結果,可使通過側 面匕覆邛1 5之光遠離核心部工4,且於光導波路 10之出射側端面10b中,可充分地確保在核心 ί5 1 4傳播過來的光之出射位置與在側面包覆部1 5傳播過來的光之出射位置之分隔距離。 “:1此時’第二圖所示核心部14之軸線之垂 形狀之各高折射率領域1 5 1之軸線 ,、的角度(问折射率領域1 5 1之傾斜角)0 係按照高折射率領域151與低折射率領域152 ,率差或侧面包覆部工5之寬度等而適當地設 :,以使通過側面包覆部1 5之光必要且充分地折 射0 為]:體而吕’咼折射率領域151之傾斜角θ宜 I 至8 5 ,且更為理想的是2 0。至7 〇。。 ^將傾斜角Θ設定在前述範圍内,業已自核心部 漏出之光會折射而確實地離開核心部1 4,且 17 201011359 於光導波路1 0之出射側端面i Q b令可分離信 二=光,其結果,可更確實地提高作為·: 叮::各高折射率領域1 5 1彼此之分隔距離亦 可按,%南折射率領域1 5 1與低折射率領域丄5 2 :折射率差或側面包覆部15之寬度等而適當地設 適當=定各:Γ率領域151之寬度亦可同樣 疋然而,一例子係宜為l#m至30// m ’且更為理想的是3//Π1至20//m。 另’各高折射率領域151之形狀只要是呈薄 2形狀(細長之形狀),則無特殊之限制,除了像 =形、長方形、菱形之四角形外,亦可為像是五 形等:/、角形之多角形、像是橢圓形、長圓形之圓 之核心層 ❹ 在此’說明習知光導波路。 第十七圖係僅顯示習知光導波路9 〇 之平面圖。 第十七圖所示之核心層9 3係構成為交互地配 業已平行設置之二個核心部9 4與三個側面包覆 2 5。X,為了在此種核心層9 3照射通信用光, 子應於各核心部9 4而分別於光導波路9 ◦之入射 18 201011359 側δ又置發光元件9 7 ’且於出射側設置用以接收信 號光之受光元件9 8。 於此種核心層9 3中,由於空氣之折射率小於 側面包覆部9 5之折射率,因此,於侧面包覆部9 5與其外部空間(空氣)之界面會產生光之全反射。 故,因某些理由而入射至側面包覆部9 5之光係於 側面包覆部9 5與空氣之界面反覆全反射並傳播, 且自出射側端面9 0 b出射,藉此,在侧面包覆部 9 5傳播過來的光係其一部分與在核心部9 4傳播 過來的信號光同時地到達受光元件9 8,其結果, 在側面包覆部9 5傳播過來的光會構成對信號光而 言之雜訊,並導致作為載波之S/N比之降低。故, 於習知光導波路9 〇中’提升作為載波之S/N比 並提升光通信之品質會成為課題。 不過,光入射至側面包覆部9 5的原因之一可 列舉如.光導波路9 〇之光軸與發光元件9 7之光 軸的偏離,以及光導波路9 〇與發光元件9 7之相 互開口數之不適合。原本宜使核心部9 4之光軸與 發光兀件9 7之光軸一 &,且使相互之開口數匹 配’以使產生自發光元件9 7之光全部入射至核心 部94,然@,在該等不足時,一部分的光會入射 至光導波路9 0之入射側端面9 〇 a之側面包覆部 9 5。又’由於核心部9 4之橫截面極為微小,因 201011359 此,在配置發光元件9 7時,要使光軸一致或使開 口數匹配是極為困難的。 再者,於光導波路90之光軸與受光元件98 之光軸偏離時,以及於光導波路9 0與受光元件9 - 8之相互開口數不適合時,在側面包覆部9 5傳播 過來的光亦會到達受光元件9 8,並導致作為載波 之S/N比之降低。 又’光入射至側面包覆部1 5的其他原因可列 _ 舉如:在光導波路9 0之途中,光自核心部9 4朝 侧面包覆部9 5漏出。業已自核心部9 4漏出的光 會在側面包覆部9 5傳播,且如前所述,會導致作 為载波之S/N比之降低。 故,於本發明中,如前所述,藉由於侧面包覆 部1 5之一部分排列、設置折射率高於其他領域(低 折射率領域1 5 2 )且如前所述之複數高折射率領 域1 5 1,而可於在光導波路丄〇之侧面包覆部丄 Θ 5傳播的光通過高折射率領域i 5丄時,使光折射 而遠離核心部1 4。又,於光導波路1 〇之出射侧 端面1 Ob中,可充分地確保在核心部丄4傳播過 來的光之出射位置與在側面包覆部1 5傳播過來的 光之出射位置之分隔距離,藉此,即使光暫時地入 射至側面包覆部1 5,亦可藉由高折射率領域丄5 1使§玄光折射而遠離核心部1 4。 20 201011359 在此,第三圖係顯示通過第二圖所示之光導波 路之光路徑。依據本發明,如第= 、 ~ ^ „ 乐一圖所不,自發光 兀件1 7出射而通過側面包覆 箭頭記號所示)會受到引導c先(以虛線 贾又巧51導而延離核心部1 4,且 I:對:過核心部14之光(以實線箭頭記號所示) :來影響,其結果,於出射侧端面l〇b中,可充
❹ ^地隔開在核心部14傳播過來的信號光之出射位 置1 4 L與在高折射率領域1 光之出射位置151L。又丄^播過來的雜訊 又可抑制該雜訊光由受 光兀件1 8接收而防止作為载波之s,N比降低。 又如第一圖所不,高折射率領域1 5 1係與 核〜部1 4分隔。假使高折射率領域1 5 1與核心 β 1 4接合,則會有在核心部i 4傳播的光自該部 分朝高折射率領域1 5 1侧分歧之虞,,然而,藉由 使向折射率領域i 5丄與核心部丄4分隔,而可防 止在核心部14傳播的光朝高折射率領域151側 分歧。 此種南折射率領域151只要其折射率高於侧 面包覆部1 5之其他領域,即,低折射率領域丄5 2即可然而’較為理想的是作成其差為〇 . 5 % 以上,且更為理想的是作成其差為〇 . 8 %以上, 上限值亦可未特別地設定,然而’較為理想的 疋作成5 . 5 %。藉由於高折射率領域i 5丄與低 201011359 折射率領域1 5 2間設置此種充分之折射率差,而 可於高折射率領域1 5 1與低折射率領域:5 2 界面確實地產生全反射,其結果,可更確實地防: 在高折射率領域1 5 i傳播的光不得已地朝低折 率領域1 5 2漏出。 、 又,高折射率領域i 5 i不宜於入射側端面工 ,0 a露出,藉此,由於光並未直接地入射至高折射 率領域1 5 1,因此可抑制光在高折射率領域工$ 1中傳播’其結果’可_實地發揮如前述之高折射 率領域151之機能。 另一方面,高折射率領域丄5 1亦不宜於光導 波路1 Q之出射侧端面i Q b露出。當高折射率領 域1 5 1於出射側端面2 〇 b露出時,會有相對而 言高強度之光自該部分出射之虞,然而,若未露出, 則高折射率領域151可確實地發揮原本之機能, 且可確實地提高s/N比。 一又如第一圖所不,複數高折射率領域丄5工 且设置成於光導波路i Q之人射側端面丄◦ a至出 射側端面1 0 b間分布在長向之全體。若依此作 成’不僅是理所當然地將自入射侧端面丄〇 a入射 至侧面包覆部1 5之光確實地遠離核心、部1 4,且 ,在光導波路丄Q之途中自核心部1 4朝側面包覆 邛1 5漏出之光亦可確實地遠離核心部i 4。 22 201011359 二如弟二圖所示’在有複數核心 夕、運)的情況下’當設置如前述之 為 15i時,可有效地抑制雜訊光由分別二:: 心部14之受光元件以外:應於各核 ό甘从、x、, 丨心又尤凡件接收’即,來 自,、他通逼之信號光之漏入(串音)。 包覆S':,設置於鄰接之核心部14間之側面 15中的高折射率領域151只要將位
=二”作為基準而決定傾斜方向即可,因 _ ':第一圖所不之平行之核心部1 4間之各 冋折射率領域151必然會構成v字狀之排列。 & =此’第九圖係顯示第二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形 悲之其他構造例。 第九圖所示之光導波路工0係除了呈薄長方形 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之平視形狀不同外,其他係與第 二圖相同。即,第九圖所示之側面包覆部i 5係具 有於平視下呈薄長方形狀之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5 1,,然而,該複數高折射率領域2 5 1,係於平 視下呈細長之三角形。 又,此種高折射率領域i 5 1,係與第二圖所 不之鬲折射率領域1 5 1相同,設置成其軸線相對 於核心部1 4之軸線之垂線朝通過核心部2 4之光 行進方向之後方傾斜。 23 201011359 再者,各高折射率領域151,係構成橫截面 積隨著遠離核心部i 4側而逐漸地變大之形狀。前 述形狀之各高折射率領域151,可更有效地使通 過側面包覆部1 5之光衰減,其結果,可進一步地 提高作為載波之S/N比。 另,於第九圖中,在於平視下呈細長之三角形 之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5 1,中,位於核心部14 側之内角為銳角,且其角度小於其他内角,具體而 言,該内角宜為3。至3 〇。,且更為理想的是5。 至 2 0 °。 又,此時,與位於核心部1 4側之内角相對向 之邊的長度係短於其他二邊的長度,具體而言,與 位於核心部14側之内角相對向之邊的長度係相對 於其他二邊中的較短邊,宜為〇.〇2倍至〇.5 倍,且更為理想的是0 · 0 3倍至〇 · 2倍。 又’第十圖係顯示第二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 之另一其他構造例。 第十圖所示之光導波路1 0係除了呈薄長方形 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之平視形狀不同外,其他係與第 二圖相同。即,第十圖所示之侧面包覆部i 5係具 有,平視下呈薄長方形狀之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5 1 ’而該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 5 1,,係於平視下 呈細長之長方形’且配置成其軸線之延長線相對於 201011359 核心部1 4之軸線大致呈正交。 另,第十圖所示之各高折射率領域丄5 i,,係 呈細長之長方形,而長邊的長度宜為短邊之2倍至 5 0倍,且更為理想的是5倍至3 〇倍。 由於此種複數高折射率領域:5工”係使在側 面包覆部15傳播的光有效地折射或散射而遠離核 心部1 4,因此可更有效地使通過側面包覆部工^ 之光衰減,其結果,可進一步地提升作 / N 比。 < b *該等各高折射率領域151,及各高折射率領 ^ 1 5 1係具有與前述各高折射率領域1 5 ]相 同之機能。 1相 其次’說明光導波路1 Q之製造方法之—例。 鲁 光導波路1 0係分別製作包覆層1 i 2ΓΓ13(第二層)與包覆層12(第三層), 且精由將該等積層來製造。 於此種製造方法中,必須製作忐 同之卹& , 衣作成折射率相互不 立以物理性及光學性接合,具體而言,必須 j為相對於核心部! 4,低折射率領域 或 各包覆層1 1、包覆層1 2並未失有 2或 ^ 处有間隙而確實地 ,。又,高折射率領域151與低折 52或各包覆層丄丄、包覆層丄 7、或1 乙間亦必須確實地 201011359 密接。 其具體之製造方法只要是可於同-層(第二層) 内形成核心部! 4、高折射率領域丄5工、低折射 率領域1 5 2等之方法,則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 列舉如··光漂白法、光刻法、直接曝光法、 不'米壓印法、單體擴散法等。 在此,說明利用單體擴散法之光導波路]_ 〇之 製造方法作為代表。
Q 第五圖、第 的截面圖 第四圖至第八圖係分別以模式顯示第一圖所示 之光導波路1〇之製造方法程序例之截面圖。 圖 第八圖係於第二圖之A 一 a線中 盆孓国、钕丄阳.. τ n〔^〕f先’於支持基板1 6 1上形成層體1 1 0 (參照第四圖)。
Q 層體11〇係藉由塗佈核心層形 漆並使其硬化(固化)之方法來形成 ,體而言’層體11〇係於支持基板ΐ6ι上 將:二=成用材料1〇0而形成液狀覆膜後, 將該支持基板1 6 1 液狀覆膜表面之不匕業經換氣之位準表而將 句部分水平化,同時 劑蒸發(脫溶劑)而形成。 Μ由將办 藉由塗佈法形成層體110時,舉例言之,可 26 201011359 列舉如··到刀片法、旋 喷霧法、散佈機法、簾塗法、改植責法、輥道塗法、 然而,並不限於該等方ί壓碡模塗法等方法’ 美板支板161例如可使用石夕基板、二氧化梦 基板、玻璃基板、石英 乳化石夕 (PET)薄膜等。 &對本-甲酸乙二酯 e 核心層形成用材料1 〇 0係-種含有萨由聚人 物1 1 5及添加劑丄? n…人3有错由聚合 mμ λα , 2 〇 (至少含有單體及觸媒) 斤構成的顯影性材料,蕤 加埶於聚人物!“ 射線之照射及 H1 15中產生單體反應之材料。 ιιί比得之層體110中,聚合物(基質) 白’’’、貫質上相同且隨機地分配,且添加劑1 4 3於聚合物1 1 5内實質上相同且隨機地分 月,《此,於層體110中,添加劑12〇係實質 上相同且任意地分散。 、 、、此種層體1 1 0之平均厚度係按照應形成之核 〜層1 3之厚度而適當地設定,且並無特殊之限 制然而,宜為5#m至200#m,且更為理想 的疋1 〇#m至1 〇 〇#m,最為理想的是丄 111 至 6 5 # m。 聚合物1 1 5可適當地使用透明性夠高(無色 透明)且與後述單體具有相溶性者,以及其中如後 27 201011359 述般單體可進行反應(聚合反 單體聚合後亦具有充分之透明 應或交聯反應) 性者。 且於 在此所明「具有相溶性」係指單體至少混合 而於核心層形成用材料100中或層體110中不 會與聚合物115發生相分離者。 此種聚合物115可列舉如前述核心層13之 構成材料。 另,聚合物1 1 5使用降获缚系聚合物時,由 Λ 於該聚合物具有高疏水性,因此可取得不易產生目 · 吸水所成的尺寸變化等之核心層1 3。 又,降莰烯系聚合物可為具有單獨之重複單位 者(同元聚合物)、具有二個以上之降获稀系重複單 位者(共聚物)中的任一者。 其中,共聚物之一例可適當地使用具有藉由下 述式(1 )所表示之重複單位的化合物。
28 201011359 〔式中 至9之整數 m係表示1至4之整數, η係表示1 另,共聚物之種類可採取前述式(i )之二個 單位以任意順序(隨機)排列者、交互排列者了各 單位分別群集(呈塊狀)排列者等中的任一形態。 在此’聚合物1 ! 5使用前述降㈣系聚合物 ❹ ❹ 時’添加劑1 2 0之-例宜選擇含有降㈣系單 體、輔觸媒(第一物質)及觸媒前驅物(第二物質) 者。 、降《烯系單體係以下化合物’即:可藉由後述 活性放射線之照射,於活性放射線之照射領域中反 應而形成反應物,且藉由該反應物之存在,於層體 1 1 〇中在照射4員域與活性放射線之未照射領^產 生折射率差。 在此,該反應物可列舉如:降莰烯系單體於聚 合物(基質)1 1 5中聚合而形成之聚合物(聚合 體)、交聯聚合物i 5彼此之交聯結構及於聚 1 1 5聚合而自聚合物i i 5分歧之分歧結構(分 支聚合物或侧鏈(侧基))中的至少一者。 刀
在此,於層體丄1 〇中,在希望提高照射領域 之折射率時,會組合、使用具有較低折射率之聚合 物1 1 5及相對於該聚合物i丄5具有高折射率I 29 201011359 降获烯系單體,在希望降低照射領域之折射率時, 會組合、使用具有較高折射率之聚合物i i 5及相 對於該聚合物! ! 5具有低折射率之降^系單 體。 另,所謂折射率「高」或「低」並非指折射率 之絕對值,而是指某材料彼此之相對關係。 又,藉由降莰烯系單體之反應(反應物之生 成)’於層體1 1 0中照射領域之折射率降低時,該 部分係構成側面包覆部丄5,於照射領域之折射率 上升時’該部分係構成核心部1 4。 觸媒前驅物(第二物質)係可引發前述單體反 應(聚合反應、交聯反應等)之物質,且為可藉由 利用後述活性放射線之照射而活性化之輔觸媒(第 一物質)的作用而使活性化溫度變化之物質。 該觸媒前驅物(原催化劑:p r 〇 c a t a 1 y s t )只要是活性化溫度隨著活性放射線之照射 而變化(上升或降低)者,則可使用任何化合物, 而知' 別疋以活性化溫度隨著活性放射線之照射 而降低者為佳,藉此,可藉由利用較低溫之加熱處 理來形成核心層1 3 (光導波路1 〇 ),且可防止於 其他層體施加不必要之熱而降低光導波路1〇之特 性(光傳送性能)。 30 201011359 此種觸媒前驅物可適當地使用以下所述者, 即:含有(作為主要)藉由下述式(I a)及式(I b )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至少一者。 (E (R)3)2Pd (Q)2 ... ( I a )
〔(E (R) 3) aPd (Q)(LB) b〕。〔WC A〕 ( I b )
〔式I a、式i b中,分別地,e (R) 3係表 示第十五族之中性電子予體配位子,E係表示選自 於週期表之第十五族之元素,R係表示含有氫原子 (或其同位素之一)或烴基之部位,Q係表示選自 於羧酸酯、硫代羧酸酯及二硫代羧酸酯之陰離子配 又式I b中’ LB係表不路易斯驗,wc A係表示弱配位陰離子,a係表示1至3之整數, b係表示〇至2之整數,a與b之合計為1至3, P及:τ係表示取得鈀陽離子與弱配位陰離子之電荷 平衡之數。〕 2 ( P ( i 、A v^^3)2'Pd(02CCMe (P(Cy)3)2、Pd(〇Ac)2(p〇 3) 2 ' Pd (〇2CCF3) 2 (P (Cy ) 3: Pd(〇2CC6H5)3(P(Cy)3)2 ,效 並不限於該等。在此,c p係表示環戊(c y P r 3 P d ( 31 201011359 〇 P e n t y 基,C y係表示環己基 又’藉由式I⑽表示之觸媒前驅物宜 Γ分別選自於1及2之整數之化合物。 此種依據式Ib之典型觸媒前驅物可 Pd (〇Ac) 2 (p (c } « 7」3)2。在此,匸又 係表不%己基,AH示乙酿基。 —該等觸媒前驅物可將單體有效地進行反應(於 降坎烯系單體的情況,g 、 —Μ人 月几精由加成聚合反應有效地進 仃聚σ反應或交聯反應等)。 :觸媒、(第一物質)係可藉由活性放射線之照 2化並使前述觸媒前驅物(原催化劑)之活 皿度(使單體產生反應之溫度)變化之物質。 該輔觸媒(輔觸媒:C 0 c a t a i y s t ) =是其分子結構可藉由活性放射線之照射而變化 :或;7解;)亚性化之化合物’則可使用任意 二:而’宜使用含有(作為主要)可藉由特定波 射線之照射而分解,並產生質子或其他 ’之陽離子及可取代成觸媒前驅物之脫離基 之弱配位陰離Jf f W Γ Λ、 (wcA )的化合物(光引發劑) f。 :配位陰離子例如可列舉如:肆(五氣苯)硼 酸離子(FABA-)、六氟銻酸離子(“η —) 201011359 等。 該輔觸媒(光酸產生劑或光鹼產生劑)係例如 除了肆(五氟苯)硼酸鹽或六氟銻酸鹽外,可列舉 如:肆(五氟苯)鎵酸鹽、鋁酸鹽類、銻酸鹽類、 其他硼酸鹽類'鎵酸鹽類、碳硼烷類、_碳硼烷類 等。 、 又,於核心層形成用材料(清漆)i 〇 〇中, ❹ 亦可依需要添加增感劑。 —再者,於核心層形成用材料1 0 0中可添加抗 氧化劑,藉此可防止較不理想的自由基之產生或聚 5物1 1 5之自然氧化,其結果,可提升所取得之 核心層1 3 (光導波路1 〇)之特性。 使用如前述之核心層形成用材料1 〇 〇而形成 層體1 1 〇。 ❿ 此時,層體1 1 〇係具有第一折射率。該第— 折射率係利用同樣地分散(分布)於層 的聚合物115及單體之作用。 110中 *又,於以上添加劑i 2 〇之說明中係以單體為 降竣烯系單體之情形為例來說明,然而,除此以外 之單體只要是具有可聚合部位之化合物即可,可列 ^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環氧系單體、 本乙稀系單體等,且可組合、使用該等中的一種或 33 201011359 二種以上。 另’添加劑1 2 0中的觸媒只要按照單體之種 類適當地選擇即可,舉例言之,於丙烯酸系單體或 環氧系單體的情況下,可省略觸媒前驅物(第二物 質)之添加。 〔2〕其次,準備業已形成開口(窗)1 3 5 1之光罩(遮罩)135,並透過該光罩135對 層體1 1 〇照射活性放射線(活性能量光線)工3 〇 (參照第五圖)。 以下,單體係使用具有低於聚合物i i 5之折 射率者,且核心層形成用材料i 〇 〇係以照射領域 1 2 5之折射率隨著活性放射線丄3 〇之照射而降 低之情形為一例來說明。 π隹此所不之例子中
之照射領域1 2 5係構成側面包覆部丄5中 射率領域1 5 2。 _1 故,於在此所示之例子中,在光罩i 3 5上3 成與應形成之低折射率領域i 5 2之圖案等值之ρ 口(窗)1351,且該開 >t d 5 1係形成照矣 之活性放射線1 3 0透射之透射部。 光罩1 3 5可為業已預先形成(另外形成): (例如板狀者),亦可為於層體i i Q上藉由例^ 34 201011359 相成膜法或塗佈法所形成者。 使用之活性放射線1 生光化學反應(變化)者 見光、紫外光、紅外光、 射線或X射線等。 3 0只要是可對輔觸媒產 即可,舉例言之,除了可 雷射光外,亦可使用電子
當透過光罩1 3 5將活性放射線1 3 0照射至 層體1 1 0時,存在於業已照射活性放射線丄3 〇 之照射領域1 2 5内的辅觸媒(第一物質:輔觸媒) 係藉由活性放射線1 3 0之作用而反應(鍵結)或 刀解並釋出(產生)陽離子(質子或其他陽離子) 與弱配位陰離子(W C A)。 又,該等陽離子或弱配位陰離子係使存在於照 射領域1 2 5内的觸媒前驅物(第二物質:原催化 劑)之分子結構產生變化(分解),並使其變化成活 性潛在狀態(潛在之活性狀態)。 另,活性放射線1 3 〇使用如雷射光般指向性 高之光時,亦可省略光罩i 3 5之使用。 〔3〕其次,對層體1 i 〇施行加熱處理(第 一加熱處理)。 藉此,於照射領域1 2 5内,活性潛在狀態之 觸媒前驅物係活性化(構成活性狀態)而產生單體 之反應(聚合反應或交聯反應)。 35 201011359 又’當進行單體之反應時,於照射領域1 2 5 内的單體濃度會逐漸地降低,藉此,於照射領域1 2 5與未照射領域^ 4 〇間,單體濃度會產生差 異’且為了加以消除,單體係自未照射領域1 4 0 擴散(單體擴散)而集中在照射領域丄2 5。 其結果,於照射領域i 2 5中,單體或其反應 物γ聚合物、交聯結構或分歧結構)會增加,且來 自單體之結構會對該領域之折射率大幅地帶來影 響,並降低到低於第一折射率之第二折射率。另,❿ 單體之聚合物係主要生成加成(共)聚合物。 另一方面,於未照射領域丄4 〇中,單體係自 該領域朝照射領域i 2 5擴散,藉此,由於單體量 會減少’因此聚合物i i 5之影響會大幅地顯現在 該領域之折射率,且上升到高於第一折射率之第三 扣*射座。 ::作成而於照射領域125與未照射領域丄 4◦間產生折射率差(第二折射率 < 第三折射率), 並形成核4及高折射率領Μ 衝40)與低折射率領域152 2 5 u參照第六® :>。 ’、、、射7員域1 4〕“對層體110施行第二加熱處理。 藉此,使殘存於未昭射 射7員域14〇及/或照射 36 201011359 領域1 2 5之觸媒前驅物直接或隨著輔觸媒之活性 化而活f生化(作成活性狀態),藉此使殘存於各領域 1 2 5、領域1 4 〇之單體反應。 =此,藉由使殘存於各領域1 2 5、領域1 4 0之單體反應,而可使所取得之核心部“、高折 射率領域1 5 1及低折射率領域i 5 2安定化。 〔5〕其次,對層體1 1 0施行第三加熱處理。
藉此’可減低在所取得之核d i 3產生的内 部應力’或使核心部14、高折射率領域i 5工及 低折射率領域i 5 2進一步地安定化。 經由以上程序而可取得核心層1 3 (第二層)。 另二舉例言之,於施行第二加熱處理滅第三加 …处理則之狀態,在核心部1 4及高折射率領域丄 51與低折射率領域152間可取得充分= =情形等時’亦可省略本程序〔5〕或前= L 4 J。 =於支持基板162上形成包覆層 1 1 ( 1 2 )(參照第七圖)。 包覆層11(12)之形成方法可為塗佈含 包覆材之清漆(包覆層形成用材料)並使其硬化(固 化),方法、塗佈具有硬化性之單體組成物並^ 硬化(固化)之方法等任何方法。 八 201011359 藉由塗佈法形成包覆層1 1 ( i 2 )時,舉例 口之可列舉如.旋轉塗法、浸潰法、镜道塗法、 噴務法、散佈機法、簾塗法、壓鑄模塗法等方法。 支持基板162可使用與支持基板相同 者。 依前述作成而於支持基板i 6 2上形成包覆層 11(12)。 〔7〕其次’自支持基板1 6 1剝離核心層1 ❿ 3,並將該核心層1 3藉由業已形成包覆層丄丄(第 一層)之支持基板1 6 2及業已形成包覆層丄2(第 三層)之支持基板1 6 2夾持(參照第八圖)。 又,如第八圖中的箭頭記號所示,自業已形成 包覆層1 2之支持基板1 6 2之上面侧加壓,並璧 接包覆層1 1、包覆層i 2與核心層丄3。 藉此’包覆層11、包覆層工2(第一層及第❹ 三層)與核心層1 3 (第二層)係接合、一體化。 又,該座接作業宜於加熱下進行。加熱溫度係 依據包覆層1 1、包覆層丄2或核心層i 3之構成 材料等而適當地決定,然而,通常宜為8 〇它至2 0 〇°C,且更為理想的是1 2 (TC至1 8 (TC。 接者’自包覆層1 1、包覆層1 2分別地剝離、 除去支持基板1 6 2 ’藉此可取得光導波路1 〇(本 38 201011359 發明之光導波路)。 ,若藉由以上方法,則可於同一製造程序中同時 地形成核心部1 4與高折射率領域1 5 1,因此, 無:自習知製造方法中增加程序數,且可於側面包 覆部1 5内有效地作成高折射率領域i 5 1與低 射率領域1 5 2。 又,依此所形成的核心部i 4與高折射率領域 ® ^ 5 1係藉由同種之材料所構成,因此,兩者之熱 知脹率相等,且相較於藉由相互不同之材料所構成 者,可減低隨著溫度變化之光導波路丄〇之變形或 層間剝離等問題。 以上說明利用單體擴散法之光導波路1 〇之製 造方法,然而,如前所述,光導波路i 〇之製造方 法亦可使用如前述之其他方法。 ® 其中,於光漂白法中,舉例言之,使用含有可 藉由活性放射線之照射而活性化之脫離劑(物質) 及聚合物之核心層形成用材料,且該聚合物係具有 主鏈及自該主鏈分歧且可藉由業已活性化之脫離劑 之作用而使分子結構之至少一部分自主鏈脫離之脫 離性基(脫離性側基)。該核心層形成用材料係於成 膜成層狀後,藉由對該層體之一部分照射紫外線等 之活性放射線,而使脫離性基脫離(切斷),且該領 域之折射率會變化(上升或降低)。舉例言之,當作 39 201011359 成折射率隨著脫離性基之脫離而降料,活性放射 線之照射領域係構成低折射率領域1 5 2,且除此 以外之領域係構成核心部1 4或高折射率領域工5 1。在依此作成而形成核心層1 3後,依前述作成 而於核心層1 3之雙面上接合包覆層1 i、包覆層 12° , 面,光刻法係例如將高折射率之核心部 形成用材料之層體成膜於包覆層1 1上,再藉由光 刻技術’將對應於核心部14及高折射率領域15 ® 1之形狀的抗钱膜形成於該層體上。又,將該抗蝕 臈作成光罩而钱刻核心部形成用材料之層體,藉此 取得核心部1 4及高折射率領域1 5 1。缺後,作 成覆蓋核心部14及高折射率領域151而成膜相 對低折射率之包覆部形成用材料,藉此,包覆部形 成用材料係填充核心、部1 4與高折射率領域丄5工 之間隙,並取得低折射率領域工5 2。又,再者, 藉由供給包覆部形成用材料而覆蓋該等(核心部1 〇 4、高折射率領域! 5 i及低折射率領域^ 5 2 ), 可取得包覆層1 2。 〈第二實施形態〉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之第二實施形態。 ^ &第十一圖係僅顯示本發明光導波路之第二實施 形態之核心層之平面圖。 40 201011359 以下說明有關本實施形態之光導波敗,址 ^ ^ 然而, 以與有關前述第一實施形態之光導波路間的相異處 為中心來說明,相同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光導波路係除了高折射率領 域及低折射率領域之平視圖案不同外,其他係與前 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第十一圖所示之側面包覆部i 5係具有構成於 馨 平視下呈粒狀之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 5 3。 該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 5 3係與前述第一實施 形態中所說明的高折射率領域1 5 1相同,為折射 率高於低折射率領域i 5 2之領域,且夹持核心部 1 4而排列於兩側。 又’各兩折射率領域1 5 3係相互獨立,又, 設置成未與各核心部1 4直接接觸。即,於高折射 φ 率領域1 5 3與各核心部i 4間,分別構成低折射 率領域1 5 2夾雜、插入之狀態。 此種高折射率領域i 5 3只要其折射率高於側 面包覆部1 5之其他領域,即,低折射率領域工5 2即可’然而’較為理想的是作成其差為〇 . 5 % 以上’且更為理想的是作成其差為〇 . 8 %以上’ 又,上限值亦可未特別地設定,然而,較為理想的 是作成5 . 5 %。藉由於高折射率領域1 5 3與低 41 201011359 折射率領域1 5 2間設置此種充分之折射率差,而 可於高折射率領域i 5 3與低折射率領域i 5 2之 界面確實地產生全反射,其結果,可更確實地防止 在高折射率領域} 5 3傳播的光不得已地朝低折射 率領域1 5 2漏出。 又,高折射率領域1 5 3不宜於入射側端面工 〇 a露出,藉此,由於光並未直接地入射至高折射 率領域1 5 3,因此可抑制光在高折射率領域工5 3中傳播,其結果,可確實地發揮如前述之高折射 ❿ 率領域1 5 3之機能。 另一方面,高折射率領域丄5 3亦不宜於光導 波路1 0之出射側端面i 〇 b露出。當高折射率領 域1 5 3於出射側端面i 〇 b露出時,會有相對而 言,強度之光自該部分出射之虞,然而,若未露出, 則高折射率領域1 5 3可確實地發揮原本之機能, 且可確實地提高S/N比。 ❿ 又如第十一圖所示,複數高折射率領域1 5 3宜設置成於光導波路1 Q之人射侧端面丄〇 &至 出射側端面1 〇 b間分布在長向之全體。若依此作 成不僅是理所當然地將自入射側端面工〇 a入射 至側面包覆部1 5之光確實地遠離核心部1 4,且 ,在光$波路1 〇之途中自核心部工4朝側面包覆 邛1 5漏出之光亦可確實地遠離核心部丄4。 42 201011359 又,如第十一圖所示,在有複數核心部丄 多通道)的情況下,者却_署‘二 ^ ”、、 ,,,田5又置如則述之-折射率領域 3夺I有效地抑制雜訊光由分別對應於各核 心部之受光元件以外之受光元件接收,即 自其他通道之信號光之漏入(串音)。 來 於此種有關本實施形態之光導波路i 〇中,告 在入射自入射側端面1 〇 田 ❿ _ :之途中自核心部1 4朝侧面包覆部m: nm52)漏出之光到達高折射率領域1 、會在該處不規則地散射,藉此, 1 4朝侧面包覆邱]ς 核〜 面1 0 b y/ 5漏出之光係於到達出射側端 〇則廣乾圍地擴展並衰減,其 側:面i〇b中,自側面包覆部15出射之雜= 之強度會減低,且可提高作為載波S/N比” 無特率領域15 3之平視形狀並 長圓之圓形、像;1;:==、橢圓、 形、星形之多角形、=、::;?、角形、八角 輪廊=ΓΓ示,高折射率領域15 3之 廓係構成接受自坊高折射率領域153之輪 則?可確光的面…規 又,各高折射率領域1 5 3之平均粒徑宜為丄 43 201011359 Ομιη至5〇〇#m,且更為理想的是至 3〇〇#m。藉由將各高折射率領域1 53之平均 粒徑作成前述範圍内,而可充分地提高各高折射 領域153散射光之機率。 另,各高折射率領域1 5 3與低折射率領域丄 52之折射率差宜作成其差為0.5%以上,且更 為理想的是作成其差為〇 . 8%以上,又,上限值 亦可未特別地設定,然而,較為理想岐作成5 · 5 % ° * β 在此,第十二圖係顯示第十一圖所示之第二實 施形態之其他構造例。 Μ 第十二圖所示之光導波路1〇係除了複數高折 射率領域1 5 3之配置圖案不同外,其他係與第十 圖相同即,第十一圖所示之複數高折射率領域 1 5 3係排列配置,然而,第十二圖所示之複數高 折射率領域1 5 3係不規則(隨機)地配置。藉此,© 在通過側面包覆部1 5之光藉由高折射率領域9工5 3散射時,可抑制藉由複數高折射率領域丄5 3散 射之光干擾,其結果,可防止自侧面包覆部丄5出 射之雜訊光之光強度隨著干擾而增幅。 以上根據圖示之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光導波 路,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各部之構造可與 能發揮相同機能之任意構造置換,又,亦可附加任 44 201011359 意構造。 又’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亦可為於前述各實施形 態之構造中組合第一實施形態與第二實施形態者。 再者’前述各實施形態係於核心層1 3中設置 二個核心部1 4,然而,核心部1 4之數量亦可為 一個或三個以上。 又’前述各實施形態係於側面包覆部1 5中設 置高折射率領域1 5 1、高折射率領域1 5 3,然 而’該等高折射率領域亦可設置於包覆層1 1、包 覆層1 2中。 另’此種本發明之光導波路可使用在例如光通 信用之光配線中。 又’包含有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之光配線(本發 明之光配線)係與既有之電配線同時地混載於基板 上’藉此可構成所謂「光·電混載基板」。於前述光· 電混載基板(本發明之光電混載基板)中,舉例言 之’將藉由光配線(光導波路之核心部)傳送之光 信號於光元件中轉換成電信號,並傳達至電配線, 藉此’可利用光配線之部分進行比習知電配線更高 速且大電容之資訊傳送。故,藉由於連結例如C P ϋ或L S I等運算裝置與ram等記憶裝置間之匯 流排等中應甩該光·電混載基板,而可提高系統全 45 201011359 體之性能,同時抑制電磁雜訊之產生。 前述光.電混載基板可考量搭载於例如行 動電話、遊戲機、個人電腦、電 望沉古、φ扁, 冤視、豕庭•伺服器 ::傳达大電容之資料的電子機器類。依此, 包3有光·電混載基板之電子機器(本發明之電子 機器)係構成可發揮内部之資訊 性能者。 m、之问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 1·光導波路之製造 (實施例一) 首先’調製含有降莰烯系聚合物之核心層形成 用材料,且該降兹、嫌备取&仏β β , 牛坎碑糸象合物係具有藉由下述式 〔化學式二〕 (2 )所表示之重複單位。
46 201011359 =著,將該核4形成㈣㈣佈於基板上, =成液狀魏,接著,將該液㈣膜乾燥, 传核心層形成用材料之層體。 之二透過具有對應於應形成之低折射率領域 於忸)的光罩’對該層體照射紫外線,接著, 於丈、相中加熱層體,藉此, 係構成低折射率領域(折射率:1、’、、’’,之領域 照射紫外線之領域係構成核心部(折射率 5 )及高折射率領域(折 · 5 可取得核心層。另,枝::二 1,55 ),其結果, 射牽相砧 ^邛、鬲折射率領域及低折 射革料之形㈣分別作成第二圖所示之形狀,梦 ::。第二圖所示之高折射率領域之傾斜角係編 ’準備折射率低於核心層形成用㈣中所 參 =确之降茨烯系聚合物,並調製含有並之 包覆層形成用材料。 a 〃 < :著=包覆層形成用材料分別塗佈於二個 土扳上’並形成液狀覆膜, 乾燥,並分別取得包覆層。纟’將蝴狀覆膜 將包覆層黏合於所取得之核心層之雙面 上稭此取得光導波路。 (實施例二) 47 201011359 除了將核心部、高批私iu ^ ^ v 间折射率領域及低折射率領抖 之各形狀分別作成笫★ R糾_ 千读域 战弟九圖所不之形狀外,作成鱼^ 述貝施例一相同而取得光導波路。 一刖 / ’第九圖中的高折射率領域151,之 角係作成4 5 ° ’又’位於高折射率領域工5 ^ 核心部1 4側之内角係作成i 〇。。 (實施例三) 除了將核心、部、高折射率領域及低折射率領域 之各形狀分別作成第十圖所示之形狀外,作成與前 述實施例一相同而取得光導波路。 、, 另,第十圖中的高折射率領域丄5 * 一 比係作成1 : 2 〇。 見阿 (實施例四)
Q 除了將核心部、高折射率領域及低折射率領域 之各开》狀分別作成第圖所示之形狀外,作成與 前述實施例一相同而取得光導波路。 另’第十一圖中的高折射率領域1 5 3之平均 粒禋係作成1 /z m。 (實施例五) 除了將核心部、高折射率領域及低折射率領域 之各形狀分別作成第十二圖所示之形狀外,作成與 48 201011359 前述實施例一相同而取得光導波路。 另’第十二圖中的高折射率領域1 5 3之平均 . 粒徑係作成1 /z m。 (比較例) 除了省略高折射率領域及低折射率領域之形 成,且如第十七圖所示,於核心層中形成核心部與 其兩側之包覆部外’作成與前述實施例一相同而取 ❹ 得光導波路。 2.光導波路之評價結果 針對藉由各實施例所取得之光導波路及藉由比 較例所取得之光導波路,分別利用以下所示之方法 來測定於出射側端面中的光強度。 2 · 1自包覆部出射之光強度評價 Ο 第十二圖係用以說明測定自光導波路之包覆部 出射之光強度之方法圖。 < 於該方法中,首先,於測定對象之光導波路工 〇之光入射側配置直徑5 〇 之入射側光纖2 . 1。該入射側光纖2 1係與用以將光入射至光導波 路1 0的發光it件(未圖示)連接,且其光轴與光 導波路10之核心部14之光軸配置於相同Z面 内。又,入射側光纖2 1係構成為可沿著光導波路 1 0之入射侧端面i 〇 a掃描與核心層丄3相同之 49 201011359 面内’另’該掃描寬度係以光導波路1 〇之核心部 1 4之光軸為中心而設定為兩側各2 5 0 // m。 另一方面’於光導波路1 0之光出射側配置直 徑2 0 0 # in之出射側光纖2 2。該出射側光纖2 2係與用以接收自光導波路10出射之光的受光元 件(未圖示)連接’且其光軸係配置成位於自光導 波路1 〇之核心部1 4之光轴朝側面包覆部1 5侧 偏離1 2 5 之處。 於測定光強度時,當放射光並同時使入射側光 ® 纖2 1掃描時,業已通過光導波路1 〇内的光之一 部分係到達出射側光纖2 2。又,此時’藉由測定 業已入射至出射側光纖2 2之光強度,而評價入射 側光纖2 1之位置與入射至出射侧光纖2 2之光強 度之關係。 於該評價結果中,第十五圖係顯示實施例一至 實施例三與比較例者作為代表。另,第十五圖之圖 © 表的橫軸係表示將光導波路之核心部之光軸作為基 準的入射側光纖之位置,縱軸係表示將在光導波路 之核心部傳播過來的光強度(使入射侧光纖之光軸 與出射侧光纖之光軸與光導波路之核心部一致時之 光強度)作為基準的光強度比(損耗)。 由第十五圖中可明白,於藉由比較例所取得之 光導波路中,在入射側光纖將光導波路之核心部之 50 201011359 光轴作為基準而位於8 〇mm至2 0 〇mm附近之 位置時’光強度比會特別大。由此可知,於比較例 之光導波路中,業已入射至侧面包覆部之光係與核 心部在幾乎未改變之程度下傳播。 另一方面’於藉由各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三所取 得之光導波路中,全體而言光強度比皆小,即,於 各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三之光導波路中,可知由於業 參已入射至側面包覆部之光會大幅地衰減,因此可取 得充分之S/N比。 又,雖未圖示,然而,在比較實施例四與實施 例五時,實施例五之結果係較為良好,一般推測此 係起因於實施例五中粒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乃隨機地 配置。 2 · 2串音之評價 ❿ 第十四圖係用以說明評價串音之方法圖。 於該方法中,首先,於測定對象之光導波路工 〇之光入射側配置直徑5 〇 # m之入射側光纖2 1。該入射侧光纖2 1係與用以將光入射至光導波 路1 0的發光元件(未圖示)連接,且配置成其光 軸與光導波路1 0之核心部i 4之光軸一致。 斤另一方面,於光導波路10之光出射側配置直 偟6 2 . 5 之出射側光纖2 2。該出射側光纖 51 201011359 2 2係與用以接收自光導波路1 〇出射之光的受光 元件(未圖示)連接,且其光軸係配置於與光導波 路1 0之核心部1 4之光軸相同之面内。又,出射 側光纖2 2係構成為可沿著光導波路1 〇之出射側 端面1 0 b掃描與核心層1 3相同之面内,另,該 掃描寬度係以光導波路1 〇之核心部i 4之光軸為 中心而設定為兩側各2 5 0 # m。
於測定光強度時,當自入射側光纖2 1放射光 並同時使出射側光纖掃描時,業已通過核心部工4 之光係到達出射側光纖2 2。此時,藉由將出射側 光纖2 2之外徑設定為大於核心w 4之外徑,而 可測定業已自核心部1 4漏出之光強度,因此,藉 ::價出射側光纖22之位置與入射至出射侧光纖 之光強度之關係’而可評價串音之程度。
…價結果中,第十六圖係顯示實施例二 =四與比較例作為代表。另,第十六圖之圖 將光導波路之核心部之光軸作為基 置’縱轴係表示將在光導波路 心1之光㈣度(出射側光纖之光轴與 轴一致時之光強度)作為基準的光強度 弟十六圖中可明白,於藉由 施―之光導波路中::== 52 201011359 微:之光導波路,於光譜之蜂值下部之光強度皆會 :二。該光譜之峰值係相當於在核心部傳播過來的 度,因此,換言之,於各實施例二至實施例四 ▲可知相較於比較例,在包覆部傳播過來的光強 2會相對於在核部傳播過來的光強度而變小,且 串音會相對地減低。 產業之可利用性 ® 〜本發明之光導波路包含有:核心部;及包覆部, 係叹置成與該核心部鄰接者,又,於前述包覆部中 具2 ·低折射率領域,係折射率低於前述核心部且 與别述核心部接合者;及複數高折射率領域,係折 率高於該低折射率領域且透過該低折射率領域與 前述核心部分隔者,又,該複數高折射率領域係散 佈或排列於前述包覆部中。故,可抑制業已入射至 鲁 覆邻之光直接傳播至出射端,並減低該光由受光 1件接收時之光強度,藉此提升在光導波路傳播的 光之S/N比,並抑制串音等,因此,可提供一種 可構成高品質之光通信之光導波路。又,藉由包含 有此種可構成高品質之光通信之光導波路,而可提 供高性能之光配線、光電混載基板及電子機器,因 此,本發明之光導波路、光配線、光電混載基板及 電子機器係具有產業之可利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 53 201011359 此侷限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 說明書及圖式内容所為之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 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内,合予陳明。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光導波路之第一實施形 態(一部分切口及透視來顯示)之透視圖。 / 第二圖係僅顯示第一圖所示之光導波路之核心 層之平面圖。 弟二圖係顯示在第二 傳播路徑之一例圖。 第四圖係以模式顯示 製造方法程序例之截面圖 第五圖係以模式顯示 製造方法程序例之截面圖 第六圖係以模式顯示 製造方法程序例之截面圖 第七圖係以模式顯示 製造方法程序例之截面圖 第八圖係以模式顯示 製造方法程序例之截面圖 第九圖係顯示第二圖 他構造例之圖。 第十圖係顯示第二圖 圖所示之核心層傳播的光 第一圖所示之光導波路之 0 弟一圖所示之光導波路之 第一圖所示之光導波路之 所示之光導波路之 第一圖所示之光導波路之 所7F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其 所不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另
❹ 第 54 201011359 一其他構造例之圖。 〜第十一圖係僅_示本發明光導波路典施 形態之核心層之平面圖。 一 @ 第十二圖係顯示第十一圖所示之 之其他構造例之圖。 ~ 第十三圖係用以說明測定自 出射之光強度之方法圖。自料波路之包覆部 ❹ 第十四圖係用i乂說明評價串音之方法圖。 圖表第十五圖係表7^在包覆部傳播過來的^強度之 第十六圖係表示串音之光強度之圖表。 面圖第十七圖係僅顯示習知光導波路之核心層之平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參 1 〇光導波路 i〇a 入射側端面 l〇b 出射側端面 1 1包覆層 1 2包覆層 1 3核心層 1 4核心部 14 L 出射位置 1 5側面包覆部 55 201011359 151 高折射率領域 15Γ 高折射率領域 15 1”高折射率領域 15 1 L出射位置 152 低折射率領域 153 高折射率領域 1 7發光元件 1 8受光元件 2 1入射側光纖 ® 2 2出射側光纖 9 0光導波路 90a 入射側端面 90b 出射側端面 9 3核心層 9 4核心部 9 5側面包覆部
Q 9 7發光元件 9 8受光元件 10 0 核心層形成用材料 110 層體 115 聚合物 120 添加劑 125 照射領域 130 活性放射線 56 201011359 1 3 5 光罩 1 3 5 1 開口 140 未照射領域 161 支持基板 162 支持基板

Claims (1)

  1. 201011359 七、申請專利範圍: 二:種土導波路’包含有: 又 π包該核心部鄰接* 述核域及係折射率低於前述核心部,且與前 域,域,係折射率高於該低折射率領 率領域與前述核心部分隔者又 中。 门.率7員域係散佈或排列於前述包覆部 ❿ 前述:高7射1^範Λ第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中 材料來=射率領域係分別藉由與前述核心部同種之 前述i高:斤申射m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中 折射率之差係〇5以:率與前述低折射率領域之 前述ί數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中 離平;之光朝遠 前述各高折:之光導波路’其中 前述:位圍第5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中 ^粒狀之同折射率領域係分別於其輪廓具有凹凸。 前述:粒tn气圍第5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中 覆部中ί狀间折射率領域係不規則地散佈於前述包 前述! 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中 折射率領域係分別構成薄長方形狀。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導波路,豆中 58 201011359 刚述各薄長方形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係分別定向成其長 ^之轴線自前述核心部之軸線之垂線朝通過前述^心 β之光行進方向之後方側傾斜。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呈 中f述各薄長方形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之軸線與前述i 〜4之軸線之垂線所構成的角度係1 0。至8 5。。 中‘ ^ i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 長方形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之形狀係構成細 參 参 豆中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 &澈品ί構成細長之三角形之高折射率領域係構成1 杈截面積隨著遠離前述核心部而逐漸地變大之形狀。八 中前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 之轴線之延=f二高折,域係分別為其長向 、長線與别述核心部之軸線呈正交。 豆中前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導波路, “之長“長方形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之形狀係構成 中前i i薄气利气圍第8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 行。I谷潯長方形狀之高折射率領域係配置成相互平 中前H數*1項所述之*導波路,其 光入射側之率領域係配置成未於該光導波路之 ^之知面及光出射側之端面露出。 中前述複數^高利乾圍第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 造程序來形成。斤射率領域係藉由與前述核心部同—製 中該光導波第1項所述之光導波路,其 依該順序積層:積:1成且為二第:層恳第二屬及第三層 、曰體且則述弟二層之一部分係構成 59 201011359 述第二層之剩餘部分、前述第-層及 月】这第二層係構成前述包覆部。 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光導波路, ,、中别述複數局折射率領域係設置於前述第二層中。 中,工m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導』路,其 ^ 4先導波路之削述核心部與前述包覆部之至 勿係分別將降莰烯系聚合物作為主材料來構成。 5 9 ^ l i一種光配線,係包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主』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導波路者。 及如種光電混載基板,係於基板上混載電配線 及如申凊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光配線者。 ? 9·^ 3、一種電子機器,係包含有如中請專利範圍第 2 2項所述之光電混載基板者。
TW098129522A 2008-09-05 2009-09-02 Optical waveguid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opto-electric hybrid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01135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29030 2008-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359A true TW201011359A (en) 2010-03-16

Family

ID=41797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9522A TW201011359A (en) 2008-09-05 2009-09-02 Optical waveguid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opto-electric hybrid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58596A1 (zh)
EP (1) EP2333595A1 (zh)
JP (2) JP5293742B2 (zh)
KR (1) KR20110057169A (zh)
CN (2) CN103558658B (zh)
TW (1) TW201011359A (zh)
WO (1) WO20100269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4019B (zh) * 2010-08-27 2015-12-21 Sumitomo Bakelite Co 光導波路及電子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7333A (ja) * 2010-04-08 2013-07-1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光導波路構造体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194285A (ja) * 2011-03-15 2012-10-1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光導波路、評価方法、光導波路構造体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194286A (ja) * 2011-03-15 2012-10-11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光導波路、光導波路構造体、光導波路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4002218A (ja) * 2012-06-15 2014-01-09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光導波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575244B2 (en) 2013-01-04 2017-02-21 Bal Makund Dhar Light guide apparatu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6106238A (ja) * 2013-03-25 2016-06-16 技術研究組合光電子融合基盤技術研究所 光結合構造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JP2015108819A (ja) * 2013-10-22 2015-06-1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および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
WO2015103597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Agira, Inc. Light guide apparatu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746604B2 (en) 2014-01-06 2017-08-29 Agira, Inc. Light guide apparatu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6318665B2 (ja) * 2014-02-10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WO2017189863A1 (en) 2016-04-28 2017-11-02 Analog Photonics LLC Optical waveguide device
CN111344615A (zh) * 2017-11-09 2020-06-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波导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87972B (zh) * 2018-03-21 2020-07-03 武汉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导、解复用器及波导的制作方法
WO2021168465A1 (en) * 2020-02-23 2021-08-26 Texas Tech University System Waveguides having highly suppressed crosstal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0109A (ja) * 1988-09-27 1990-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光回路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467103A (ja) * 1990-07-07 1992-03-03 Brother Ind Ltd 光導波路
JPH0467130A (ja) * 1990-07-09 1992-03-0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ァイバ増幅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59105A (ja) * 1992-08-10 1994-03-04 Bridgestone Corp 光散乱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14951B1 (en) * 1993-02-12 2001-04-10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Cycloolefin copolymers having high tear strength and low optical attenuation
DE4304291A1 (de) * 1993-02-12 1994-08-18 Hoechst Ag Cycloolefincopolymere mit niedriger Schmelzeviskosität und niedriger optischer Dämpfung
JPH11177182A (ja) * 1997-12-09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変調器集積化レーザ
JP4652507B2 (ja) * 1998-12-25 2011-03-16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回路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301409B1 (en) * 1999-12-23 2001-10-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Optical comb filter
AU2002211017A1 (en) * 2000-11-13 2002-05-21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Light gui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for light guide
JP2002156538A (ja) * 2000-11-17 2002-05-31 Minolta Co Ltd 光導波路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02415A (ja) * 2000-12-21 2002-07-19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側面発光性光ファイバー
JP2004046021A (ja) * 2002-07-15 2004-02-12 Omron Corp 光導波路装置、光合波分波装置及び光波長多重伝送装置
TWI220818B (en) * 2003-03-10 2004-09-01 Ind Tech Res Inst Cycloolefin copolym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mponent
US7776236B2 (en) * 2003-07-25 2010-08-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dex contrast enhanced optical waveguid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JP2005148468A (ja) * 2003-11-17 2005-06-09 Sony Corp 光導波路、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JP4658658B2 (ja) * 2005-03-29 2011-03-23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
JP4752328B2 (ja) * 2005-05-23 2011-08-1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光導波路構造体
US7526166B2 (en) * 2007-01-31 2009-04-28 Corning Incorporated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fib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4019B (zh) * 2010-08-27 2015-12-21 Sumitomo Bakelite Co 光導波路及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93742B2 (ja) 2013-09-18
JP5360313B2 (ja) 2013-12-04
US20110158596A1 (en) 2011-06-30
KR20110057169A (ko) 2011-05-31
CN102144180A (zh) 2011-08-03
CN103558658B (zh) 2015-12-09
EP2333595A1 (en) 2011-06-15
JP2013080265A (ja) 2013-05-02
CN103558658A (zh) 2014-02-05
WO2010026931A1 (ja) 2010-03-11
JPWO2010026931A1 (ja) 201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1359A (en) Optical waveguid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opto-electric hybrid 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90573B (zh) 光導波路及電子機器
TWI504955B (zh) 光導波管以及電子機器
JP5199060B2 (ja) 交差導波路
JP5169639B2 (ja) 光導波路
JP5251502B2 (ja) 光導波路
TWI514019B (zh) 光導波路及電子機器
TWI502232B (zh) 光導波管以及電子機器
JP2017083874A (ja) 光導波路、光配線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65589B2 (ja) 光導波路形成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導波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6020170B2 (ja) 光導波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108667B2 (ja) 光導波路、光配線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108668B2 (ja) 光導波路、光配線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65377B2 (ja) 光導波路、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光配線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65378B2 (ja) 光導波路、光導波路の製造方法、光配線部品、光導波路接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174837A (ja) 光導波路構造体、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321077B2 (ja) 光導波路および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
JP2013174840A (ja) 光導波路、光配線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174836A (ja) 光導波路構造体、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7083873A (ja) 光導波路、光配線部品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174832A (ja) 光導波路接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174835A (ja) 光導波路構造体、光導波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123256A (ja) 光導波路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