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9041A -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9041A
TW201009041A TW098120967A TW98120967A TW201009041A TW 201009041 A TW201009041 A TW 201009041A TW 098120967 A TW098120967 A TW 098120967A TW 98120967 A TW98120967 A TW 98120967A TW 201009041 A TW201009041 A TW 2010090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composition
substituent
mix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0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buhiko Akino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Su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Su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09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904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91Complexes with metal-heteroatom-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 C08G2261/322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pyrrole, pyridine or tri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4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densed
    • C08G2261/324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3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non-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34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non-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50Physical properties
    • C08G2261/52Luminescence
    • C08G2261/524Luminescence phosphorescent
    • C08G2261/5242Luminescence phosphorescent electrophosphoresc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00904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組成物及使用該組成物而成的發光 元件。 【先前技術】 就發光元件之發光層中所使用之發光材料而言,已知 严 將從三重態激發狀態顯示發光之化合物(以下有時稱為「鱗 — 光發光性化合物」)使用於發光層中而成之元件係發光效率 ❹高。當於發光層中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時,通常係將在 基質中添加該化合物而成之組成物做為發光材料使用。因 可藉由塗佈而形成薄膜,所以基質一般係使用聚乙烯味唾 (專利文獻1)。 然而,此化合杨由於最低非占據分子執道(以下稱為 「LUM0」.)南,故不易>主入電子。另一方面,由於聚第等共 軛系高分子化合物之LUM0低,故若將此共軛系高分子化合 0物做為基質使用,即可較容易地實現低驅動電壓。然而, 如此之共輛系高分子化合物係最低三重態激發能(以下稱 為「Τι能j )小’而不適於做為用以發出較綠色更短的波長 之光之基貝使用(專利文獻2)。例如,由做為共扼系高分 子化口物之t第與二重態發光化合物所構成的發光材料 (非專利文獻1)係由於由三重態發光化合物發出之光較 弱,故發光效率低。 〔專利文獻Π日本特開2002-504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2-241455號公報 3 321335 201009041 〔非專利文獻 1〕APPLIED PHYSICS LETTERS,80,13, 2308(2002) 【發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製作發光效率優 良之發光元件之發光材料。 (解決課題的手段) 第一,本發明提供一種組成物,係含有:具有含有氮 原子之環之構成員數為5以上之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 與嶙光發光性化合物。 第二,本發明提供-種高分子化合物,係具有:從由 後述式 0-1)、(1-2)、(卜 =成群組中選出之式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與前述碟光 光性化合物的殘基。 x 第三’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及發光 組成物、或前述高分子化合物而成。 係、使用“ 第四’本發明提供—種面狀光源、顯 係具備前述發光元件。 裝置及照明’ (發明的效果) 也成^明Γ組成物、高分子化合物(以下稱為「本發明之 成㈣」)之發光效率高。因此,當使用於製作路:月之 :時,為可得到發光效率優良之發光元件者。此:光:件 月之組成物等係在發出綠色至青色之光時通常卜参本發 之發光性。JL原因/、有較優良 /、原因為树明之組成物中所含之具有含有 321335 4 201009041 員數為5以上之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 -物及本發明之高分子化合物之^能大。 v 【實施方式】 ::,詳細說明本發明。再者,在本說當 構式中之燒基、烧氧基未加上 一月書中:在 即意指「正」。 莰頌二級」等)時, <組成物> ❹ 本發明之组成物係含有: 貝數為5以上之飽和雜環处播/ 3有氮原子之壤之構成 合物。在本說明書中,所^化合物、與嶙光發光性化 飽和雜環式化合物中之氫;和雜環結構」係意指去除 個或2個)而成之基。此外、^一部分或全部(特別是1 物」係意指在-分子中存在有^說明書中’「高分子化合 元)之化合物。 有2個以上之相同結構(重複單 〜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 述構:化合物係例如:具有從由下 所成群組中選出之式所干之㈣ 合物中之氫原子之—邻二二物的殘基(亦即去除該化 321335 5 201009041
R* R* N ,N一R* R*一n
R* R* R* (1-3) )<
-N R* R*
(式中*R表不氫原子或取代基,或者鍵結於同一碳原子之 個R係起表示=〇 ;存在有複數個之只*可相同或不同) ,但!ϋ有至少兩種此等化合物的殘基為佳。 結構為佳 當前述具有飽和 當前,具有鮮雜環結構之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 組人:刀子化合物之主鏈、侧鏈或末端、或是此等之 =飽和轉結構,但以在主鏈及/或側鏈具有該 雜環結構之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 321335 6 201009041 時,以下述高分子化合物較佳:具有前述式(1 — 1)、(1-2)、 」(1-3)、(2-1)、(2-2)、(2-3)或(2-4)所成群組申選出之式 , 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做為重複單元之高分子化合物;分別 包含下述做為重複單元之高分子化合物:從由前述式 (1-1)、(1-2)、(1-3)、(2-1)、(2_2)、(2-3)或(2-4)所成 群組中選出之式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與從由具有芳香環 - 之結構、具有含有雜原子之構成員數為5以上之雜環之結 -構、芳香族胺結構、及後述之式(4)所示之結構之中選出之 ❹-種以上。 前述式(1-1)至(2-4)中,R*所示之取代基可舉例如: 鹵素原子、烷基、烷氧基、烷硫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烷氧基、芳烷硫基、醯基、 醯氧基、醯胺基、醯亞胺基、亞胺殘基、取代胺基、取代 矽烷基(substituted silyl)、取代矽烷氧基(substituted silyloxy)、取代矽烷硫基、取代矽烷胺基、可具有取代基 ❹之1價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雜芳氧基、雜芳 硫基、芳烯基、芳基乙炔基、取代羧基、氰基等,以烷基、 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為 佳。再者,所謂N價之雜環基(N為丨或2)係指從雜環式化 合物去除N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在本說明書中皆 同。再者,1價雜環基以丨價芳香族雜環基為佳。 前述R*所示之鹵素原子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子、 溴原子、碘原子等。 前述R*所示之烧基可為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者。 321335 7 201009041 此烷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10左右。烷基可舉例如:甲基、 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 基、戊基、己基、環己基、庚基、辛基、2-乙基己基、壬 基、癸基、3, 7-二曱基辛基、月桂基、三氟曱基、五氟乙 基、全氟丁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等,以三級丁基、戊 基、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3, 7-二甲基辛基為 佳。 前述1^所示之烧氧基可為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 者。此烷氧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10左右。烷氧基可舉例如: 曱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 二級丁氧基、三級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環己氧基、 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 7-二曱基辛氧基、月桂氧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全 氟丁氧基、全氟己基、全氟辛基、曱氧基曱氧基、2-曱氧 基乙氧基等,以戊氧基、己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 癸氧基、3, 7-二甲基辛氧基為佳。 前述R*所示之烷硫基可為直鏈、分支或環狀之任一 者。此烷硫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10左右。烷硫基可舉例如: 曱硫基、乙硫基、丙硫基、異丙硫基、丁硫基、異丁硫基、 二級丁硫基、三級丁硫基、戊硫基、己硫基、環己硫基、 庚硫基、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壬硫基、癸硫基、3, 7-二甲基辛硫基、月桂硫基、三氟曱硫基等,以戊硫基、己 硫基、辛硫基、2-乙基己硫基、癸硫基、3, 7-二曱基辛硫 基為佳。 8 321335 201009041 前述R*所示之芳基之碳數通常為6至60左右,且以7 、至48為佳。芳基可舉例如:笨基、(^至C!2烷氧基苯基(「Cl ' 至C12炫氧基」意指燒氧基部分之碳數為1至12,以下皆 同)、〇至c12烧基笨基(%至Ci2烷基」意指烷基部分之 碳數為1至12,以下皆同)、卜萘基、2_萘基、卜蒽基、 2恩基、9蒽基、五氟苯基等,以Q至&淀氧基苯基、Q •至Cl2烷基苯基為佳。在此,所謂芳基係指從芳香族烴去除 1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此芳香族烴係包括:具有縮 合環者、由2個以上獨立之苯環或縮合環直接或隔著伸乙 烯基等而鍵結成者。並且,該芳基可具有取代基,該取代 基可舉例如:匕至C1Z烷氧基苯基、(^至Cl2烷基苯基等。 前述匕至Clz烷氧基苯基可舉例如:甲氧基苯基、乙氧 基苯基、丙氧基苯基、異丙氧基苯基、丁氧基笨基、異丁 氧基苯基、二級丁氧基苯基、三級丁氧基苯基、戊氧基苯 基、己氧基苯基、環己氧基苯基、庚氧基笨基、辛氧基苯 ©基、乙基己氧基苯基、壬氧基苯基、.癸氧基苯基、3, 7-二曱基辛氧基苯基、月桂氧基苯基等。 前述Cl至Cl2烧基苯基可舉例如:甲基苯基、乙某苯 基、二甲基苯基、丙基苯基、1,3, 5一三甲基苯基(mesityl)、 甲基乙基苯基、異丙基苯基、丁基苯基、異丁基苯基、二 級丁基本·基、二級丁基本基.、戊基笨基、異戊基笨基、己 基本基、庚基本基、辛基苯基、壬基苯基、癸基笨基、十 二燒基苯基(dodecylphenyl)等。 前述R*所示之芳氧基之碳數通常為6至6〇左右,且 321335 9 201009041 二至4?圭。芳氧基可舉例如:笨敦基、。至 箄 烧基笨氧基、卜萘氧基、萘氧基、五 it: Cl至Cl2燒氧基笨氧基、。至Cl2烷基苯氧 ⑽氧絲氧基可舉❹:甲氧基苯氧基、 =本ί 氧基苯氧基、異丙氧基苯氧基、丁氧基 =其異丁氧基苯氧基、二級丁氧基苯氧基、三級丁氧 ^本氧基、絲基料基、Μ麵減、Μ氧基苯氧 氧基、辛氧絲氧基、2~乙基己氧基苯氧基、 土本基、癸氧基苯氧基、3, 7_二^基辛氧基苯氧基、 月桂氧基笨氧基等。 …刖述Gk:12縣苯氧基可舉例如:f基苯氧基、乙基 本氧基、二甲基苯氧基、丙基笨氧基、丨,3,5_三甲基苯氧 基:甲基乙絲氧基、異丙基苯氧基、丁基苯氧基、異丁 ^本氧基、二級了基苯氧基、三級丁基苯氧基、戊基苯氧 土、異戊基笨氧基、己基苯氧基、庚基苯氧基 、辛基苯氧 1、ί基笨f基、癸基苯氧基、十二烷基苯氧基等。 、刖述R所示之芳硫基之碳數通常為6至60左右,且 以二至48為佳。芳硫基可舉例如:苯硫基、〇至k烷氧 f ^硫基、ClS Cl2燒基苯硫基、1-萘硫基、2-萘硫基、五 氣苯硫基等’以Gl至L燒氧基苯硫基、Ci至(:12烧基苯硫 基為佳。 、則述R*所示之芳烷基之碳數通常為7至60左右,且 以7至48為佳。芳烷基可舉例如:苯基-C!至CI2烷基、C! 10 321335 201009041 至Cn烷氧基苯基-(:!至Cl2烷基、匕至Cl2烷基苯基—匕至& -院基、卜萘基-C1至Cl2烷基、2-萘基-Cl至Cl2院基等,以 -Cl至Cl2烷氧基笨基—Ci至c12烷基、〇至C1Z烷基苯基-心至 C12烷基為佳。 前述IT所示之芳烷氧基之碳數通常為7至60左右, 且以7至48為佳。芳烷氧基可舉例如:苯基曱氧基、苯基 乙氧基、苯基丁氧基、苯基戍氧基、苯基己氧基、苯基庚 氧基、苯基辛氧基等笨基〜匕至Ci2烷氧基;Ci至Ci2烷氧基 ❿苯基-Cl至Cl2烷氧基、(^至c12烷基苯基-(^至心2烷氧基、 1-萘基-匕至C!2烷氧基、2_萘基—(^至&烷氧基等,以& 至C!2烷氧基苯基-匕至&烷氧基、匕至C12烷基苯基-(^至 Cl2烧氧基為佳。 前述R*所示之芳烷硫基之碳數通常為7至60左右, 且以7至48為佳。芳烷硫基可舉例如:苯基_Ci至&烷硫 基、Cl至Cl2烷氧基苯基-C!至C!2烷硫基、Cl至Cl2烧基笨基 ❹—〇至Cu烷硫基、1-萘基{至Cu烧硫基、2-萘基-c!至C12 統硫基等,以匕至C!2烷氧基苯基-G至C12烷硫基、d c12 烧基苯基-Cl至Cl2烷硫基為佳。 前述R*所示之醯基之碳數通常為2至20左右,且以2 至18為佳。酿基可舉例如:乙酸基、丙酿基、丁醯基、異 丁醯基、三甲基乙醯基(piVal〇yl) '苯甲醯基、三氟乙醯 基、五氟苯甲醯基等。 前述R*所示之醯氧基之碳數通常為2至2〇左右,且 以2至18為佳。醯氡基可舉例如:乙醯氧基、丙醯氧基、 321335 11 201009041 丁醯氡基、異丁醯氧基、三曱基乙醯氧基、苯曱醯氧基、 三氟乙醯氧基、五氟苯甲醯氧基等。 %r 前述R*所示之醯胺基之碳數通常為2至20左右,且 以2至18為佳。醯胺基可舉例如:曱醯胺基、乙酿胺基、 丙醯胺基、丁醯胺基、苯甲醯胺基、三氟乙醯胺基、五氟 苯曱醯胺基、二甲醢胺基、二乙醯胺基、二丙醯胺基、二 丁酿胺基、二(苯甲醯胺基)、二(三氟乙醯胺基)、二(五氟 苯曱醯胺基)等。 所謂前述R*所示之醯亞胺基,係意指從醯亞胺去除丨 ❹ 個鍵結於其氮原子上之氫原子而得之1價殘基。此醯亞胺 基之碳數通常為2至60左右,且以2至48為佳。醯亞胺 基可舉例如下述之結構式所示之基等:
321335 12 201009041
Et表示乙基,n-Pr表示正丙基’以下皆同)。 所謂前述R*所示之亞胺殘基,係意指從亞胺化合物(亦 即在分«有機化^,其例可舉例如:搭亞 胺、嗣亞胺、及與此等分子中之氣原子鍵結之氫原子經烧 基等取代之化合物等)去除i個氫厚子而得之ι價殘基。此 亞胺殘基之碳數通常為2至20左右, 且以2至18為佳 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下述之結構式所示之美等: ,、 土、 X) -X) ^xr M© ^t-Bu .Et ^%^μΡΓ t-Bu
(式中’ Ί-Pr表示異丙基,n-Bu表示正丁基,t_Bu表示二 級丁基。波浪線所示之鍵結係意指「楔形所示之鍵結」及 /或「虛線所示之鍵結」。在此,所謂「楔形所示之鍵^结」 係意指從紙面朝讀者方向出來之鍵結,所謂「虛線所示^ 鍵結」係意指朝紙面進去之鍵結)。 前述R*所示之取代胺基係意指經從烷基、芳基、芳 基及1價雜環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1個或2個基取代之 基。該烧基、矣in ^ ^ 取代胺基之錢^# 環基可具有取代基 右,且以2至扣不含該取代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60 48為佳。取代胺基可舉例如:曱基胺基、 321335 13 201009041 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二内基胺 基、異丙基胺基、二異丙基胺基、丁基胺基、異丁基胺基、 二級丁基胺基、三級丁基胺基、戊基胺基、己基胺基、環 己基胺基、庚基胺基、辛基胺基、2-乙基己基胺基、壬烏 胺基、癸基胺基、3, 7-二甲基辛基胺基、月桂基胺基、琴 戊基胺基、二環戊基胺基、環己基胺基、二環己基胺基、 他咯基、哌啶基、二(三氟甲基)胺基苯基胺基、二笨基胺 基、G至Cu烷氧基苯基胺基、二((:1至k烷氧基笨基)胺 基、二(Cl至Cl2烷基笨基)胺基、1-萘基胺基、2-萘基胺基、 五氟本基胺基、U比咬基胺基、塔卩井基(叩『丨丨ny 1 )胺基' 嘧啶基胺基、吡畊基胺基、三啡基胺基苯基至CU烷義 胺基、0至烷氧基苯基-(^至k烷基胺基、(^至k烷^ 苯基-C!至C1Z烷基胺基、二(Cl至L烷氧基苯基至k 烷基)胺基、二(匕至Cu烷基笨基-(^至Cn烷基)胺基、^ 萘基-匕至匕2烷基胺基、2_萘基_Ci至&烷基胺基等。 前述R*所示之取代矽烷基係意指經從烷基、芳基、# 院基及1價雜環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卜2或3個基取: 石夕炫基。取代料基之碳數通常為i至60左右,且以3至 1=美再者:該院基、芳基、芳燒基及1價雜環基可具 土 —取代魏基可舉例如:三甲基雜基、三乙基 烧基、三異丙基繼、二曱基異丙基 戊:二甲基二:丙基石夕烧基、三級丁基二曱基石夕烧基、 某%Α:土、己基二曱基矽烷基、庚基二甲基矽烷 基辛土一甲基石夕燒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錢基、壬基 321335 14 201009041 二甲基石夕烧基、癸基二甲基矽烷基、3, 7-二甲基辛基二甲 - 基石夕院基、月桂基二甲基矽烷基、苯基-C!至C12烷基矽烷 > 基、0至C1Z烷氧基苯基_Cl至Cl2烷基矽烷基、匕至Cl2烷基 苯基-匕至C!2烷基矽烷基、卜萘基_Cl至Cl2烷基矽烷基、 2-萘基-C!至Cu烷基矽烷基、苯基至C12烷基二甲基矽 烧基、三苯基矽烷基、三(對-二甲苯基)矽烷基、三(苯甲 基)梦院基、二笨基甲基矽烷基、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一甲基苯基梦燒基等。 前述R*所示之取代矽烷氧基係意指經從烷氧基、芳氧 基、芳垸氧基及1價雜環氧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1、2或3 個基取代之矽烷氧基。取代矽烷氧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60 左右,且以3至48為佳。該烷氧基、芳氧基、芳烷氧基及 1價雜環氧基可具有取代基。取代矽烷氧基可舉例如:三 甲基矽烷氧基、三乙基矽烷氧基、三丙基矽烷氧基、三異 丙基矽烷氧基、二甲基異丙基矽烷氧基、二乙基異丙基矽 ❹烷氧基'三級丁基二甲基矽烷氧基、戊基二曱基矽烷氧基、 己基二▼基矽烷氧基、庚基二甲基矽烷氧基、辛基二曱基 矽烷氧基、2-乙基己基二曱基石夕烷氧基、壬基二甲基石夕烧 氧基、癸基二甲基矽烷氧基、3, 7-二曱基辛基二甲基矽烷 氧基、月桂基二甲基石夕烧氧基、苯基-C!至b烧基石夕燒氧 基Cl至Cl2燒氧基本基-Cl至Cl2烧基梦烧氧基、至2 烷基苯基〜匕至L烷基矽烷氧基、卜萘基_〇至&烷基矽 烧氧基、2-萘基-(:,至L烷基矽烷氧基、笨基_Cl至Cn烧 基二甲基矽烷氧基、三苯基矽烷氧基、三(對_二甲苯基) 321335 15 201009041 矽烷氧基、三(苯甲基)矽烷氧基、二苯基曱基矽烷氧基、 ’ 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烷氧基、二甲基笨基矽烷氧基等。 * 前述R*所示之取代矽烷硫基係意指經從烷硫基、芳硫 < 基、芳烧硫基及1價雜環硫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1、2或3 個基取代之矽烷硫基。取代矽烷硫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6〇 左右,且以3至48為佳。該烷硫基、芳硫基、芳烷硫基及 1價雜環硫基可具有取代基。取代矽烷硫基可舉例如:三 甲基石夕烧硫基、三乙基石夕燒硫基、三丙基石夕烧硫基、三異 丙基石夕烧硫基、二甲基異丙基石夕烧硫基、二乙基異丙基石夕 ❹ 烷硫基、三級丁基二曱基矽烷硫基、戊基二甲基矽烷硫基、 己基二甲基矽烷硫基、庚基二甲基矽烷硫基、辛基二甲基 矽烷硫基、2-乙基己基二曱基矽烷硫基、壬基二曱基矽烷 硫基、癸基二曱基矽烷硫基、3, 7_二甲基辛基二曱基矽烷 硫基、月桂基二曱基矽烷硫基、笨基-(^至C12烷基矽烷硫 基、Cl至Cl2燒氧基苯基-Cl至Cl2院基石夕烧硫基、G至Cl2 烷基笨基{至C!2烷基矽烷硫基、1-萘基-(^至Cl2烷基矽 烷硫基、2—萘基-Cl至Cl2烷基矽烷硫基、苯基-Cl至Cl2烷 基一甲基石夕院硫基、三苯基石夕烧硫基、三(對—二曱苯基) 矽烷硫基、三(苯甲基)矽烷硫基、二苯基曱基矽烷硫基、 三級丁基二苯基矽烷硫基、二曱基苯基矽烷硫基等。 别述R所示之取代;5夕烧胺基係意指經從烧胺基、芳胺 基、芳烷胺基及1價雜環胺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1、2或3 個基取代之矽烷胺基。取代矽烧胺基之碳數通常為1至60 左右,且以3至48為佳。該烷氧基、芳胺基、芳烷胺基及 321335 16 201009041 1價雜環胺基可具有取代基。取代矽烷胺基可舉例如:三 - 甲基矽烷胺基、三乙基矽烷胺基、三丙基矽烷胺基、三異 v 丙基石夕燒胺基、二曱基異丙基石夕烧胺基、二乙基異丙基名夕 烷胺基、三級丁基二曱基矽烷胺基、戊基二甲基矽烷胺基、 己基二甲基石夕院胺基、庚基二甲基石夕烧胺基、辛基二甲基 矽烷胺基、2-乙基己基二甲基矽烷胺基、壬基二甲基矽烷 胺基、癸基二甲基矽烷胺基、3, 7一二甲基辛基二曱基矽烷 ❿胺基、月桂基二曱基矽烷胺基、苯基一 〇1至Ci2烷基矽烷胺 基、Cl至C!2烧氧基苯基-Cl至Cl2燒基>5夕燒胺基、匕至Cl2 烷基苯基-匕至烷基矽烷胺基、卜萘基—Cl至烷基矽 烷胺基、2-萘基-C!至C!2烷基矽烷胺基、苯基_Cl至c12烷 基一甲基梦烧胺基、三苯基梦燒胺基、三(對_二曱苯基) 矽烷胺基、三(苯甲基)矽烷胺基、二苯基甲基矽烷胺基、 —級丁基一本基梦燒胺基、二曱基笨基梦燒胺基等。 刚述R*所示之1價雜環基係意指從雜環式化合物去除 〇 1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1價雜環基之碳數通常為3至 左右,且以3至20為佳。再者,在1價雜環基之碳數 中係不含取代基之碳數。在此,所謂雜環式化合物係指在 具有環式結構之有機化合物中,構成環之元素不只有碳原 子,在環内還含有氧、硫、氮、磷、硼等雜原子者。q價 雜環基可舉例如:噻吩基(thienyl)、Cli &烷基噻吩基、 匕-各基、吱喃基、吼咬基、Cl至Cl2燒基哎σ定基、派咬基、 嗜琳基、異啥啉基、曙唑基(〇XaZ〇lyl)、嘆唾基 (thiazolyl)、咪唑基、吡唑基、咪唑基、D比唑基、噚二唑 321335 17 201009041 基、三c坐基、四u坐基、u比σ定基、嘴咬基、α答哄基、n比哄基、 三d井基、5卜朵基(indolyl)、弓丨唾基(indazolyi)、苯并口米 〇坐基、苯并三°坐基、味嗤基、啡曙哄基(phenoxazinyl)等。 此外,1價雜環基以1價芳香族雜環基(雜芳基)為佳。 前述IT所示之雜芳氧基之碳數通常為6至60左右, 且以7至48為佳。雜芳氧基可舉例如:吡啶氧基、(:!至C12 烷氧基吡啶氧基、匕至C12烷基吡啶氧基、異喹啉氧基等, 以Cl至Cl2烧氧基π比咬氧基、Cl至Cl2烧基°比淀氧基為佳。 前述Cl至Cl2烧基B比唆氧基可舉例如:甲基β比咬氧基、 乙基°比啶氧基、二甲基吼啶氧基、丙基。比啶氧基、1,3, 5-三曱基吼啶氧基、曱基乙基σ比啶氧基、異丙基吼啶氧基、 丁基°比啶氧基、異丁基11比啶氧基、二級丁基吼啶氧基、三 級丁基吼啶氧基、戊基吼啶氧基、異戊基吼啶氧基、己基 0比0定氧基、庚基α比σ定氧基、辛基°比fl定氧基、壬基π比π定氧基、 癸基°比啶氧基、十二烷基吼啶氧基等。 前述R#所示之雜芳硫基之碳數通常為6至60左右, 且以7至48為佳。雜芳硫基可舉例如:吡啶硫基、匕至C12 院氧基π比唆硫基、Cl至Cl2烧基σ比σ定硫基、異喧琳硫基等, 以Cl至Cl2烷氧基吡啶硫基、Cl至Cl2烷基吡啶硫基為佳。 前述R*所示之芳烯基之碳數通常為8至60左右,且 以8至48為佳。芳烯基可舉例如:苯基-c2至C12烯基(「c2 至C12烯基」意指烯基部分之碳數為2至12,以下皆同)、 Cl至Ci2烧氧基苯基_C2至Cl2稀基、Cl至Cl2燒基苯基_C2至 Cl2婦基、1-蔡基-C2至Cl2稀基、2-蔡基-C2至Cl2稀基等’ 18 321335 201009041 以Cd C〗2烧氧基笨基-cz至C!2烯基、G至Cl2烧基笨基艽 - 至c12烯基為佳。 前述R*所示之芳炔基之碳數通常為8至6〇左右,且 以8至48為佳。芳块基可舉例如:苯基—匕至&炔基(「c2 至Ci2炔基」意指炔基部分之複數為2至,以下皆同)、 €,至Cl2烧氧基苯基-(:2至Cl2炔基、c咕基苯^_c2至 C。炔基、1-萘基-C2至Cl2炔基、2_萘基一μ心快基等, 以Cl至Cl2烧氧基苯基_C2至Cl2快基、 至Cl2快基為佳。
Cl至C!2烧基苯基-C2 前述R*所示之取代羧基之碳數通常為2至6〇左右, 且以2至48為佳’取代羧基係意指經燒基、芳基、芳烧基 或1價雜環基取代之羧基。取代羧基可舉例如:曱氧羰基、 =氧幾基、丙氧幾基、異丙基、丁氧緩基、異丁“ t、二級丁氧羰基、三級丁氧幾基、戊氧幾基、己氧幾基、 被己氧、庚氧縣、辛氧錄、2_乙基己減基、壬 © =基::氧幾基、3,7_二甲基辛氧幾基、月桂氧絲、 、曱氧It基、五氣乙氧幾基、全敗丁氧緩基、全氣己氣 =基、全氟辛氧絲、《氧基絲、萘氧縣“比咬氧 ^基等。魏基、綠、找基及丨價雜縣可具有取 彳、基。卒取代綾基之碳數中係不含該取代基之碳數。 刚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可列舉如:下述式(3) 所不之化合物、或具有其殘基(亦即去除該化合物中之氫原 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而成之基)之化合物: ΕΤΊ 十1讨<^,丁2 (3) 321335 201009041
(2式3中)或(2表戶Γ述式(卜1)、(卜〜(卜3)'2-1〆2—2)、 當η為2以上時不之^合物的殘基;η為1至5之赞% 及Υ2分別獨Μ表^複數個之ΗΤ可相同或不同W (Re)-、-PW) (Ra)(Rb)-、_N(RC)-、-〇-、_Sl(b
Rc、Rd、Re、Rf S、-C(=〇)-或-C(Rg)=C(Rh)-;Ra、R 船及脱分_“^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 在有複數個之Y1j G至5之整數;“為W上時’存 複數個之同或不H m2為2以上時’存在有 有取代基之芳或不同;£?1及奸分別獨立地表示"^ 前述式(3;v財取代基之雜芳基)。 以 特佳。 η以1至3之整數為佳、以丨或2較佳、 以0至3之整數為佳、以〇或1 Π12 較佳 前述式⑶中,此及 般而言,化人 少 在本發明之組=物係叫硬者之熱安定性為較優良 物中,因在不使T At所含之前述具有麵雜環結構之化 度,而可抑制對^1大幅降低之狀態下維持該化合物之 前述式(3)中?輸送性等造成之不良影續 可舉例如:笨基、。至二:示之可具有取代基之芳^ 意指烷氧基部基福(「。以禮氧基 基苯基(「㈤至12,以下皆同)、。至。12 以下皆m 基」^縣料<錢為1至12 乂下旁冋)、1-萘基、2-萘基、五氟苯基等,以苯美、 至Cl2燒氧基苯基、(:丨至C12烷基苯基為佳。 土、 321335 20 201009041 刖述式(3)中,ET1及ET2所示之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 基,可舉例如:除了碳原子以外還含有從由氧原子、硫原 子及氮原子所成群組中選出之雜原子做為構成環之原子之 雜芳基等,例如:以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噚唑基、 噻唑基、咪唑基、吡唑基、咪唑基、吡唑基、噚二唑基、 二唑基、四喳基、吡啶基、嘧啶基、嗒畊基、吡哄基、三 啡基、吲哚基、吲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三唑基、咔唑 基、啡曙畊基等為佳,以咄啶基、嘧啶基、嗒哄基、吡畊 基、三畊基、吲哚基、吲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三唑基、 咔唑基較佳。 刚述式(3)中,從溶解性和最高佔據執道(以下稱 「Η0Μ0」)或LUM0之能階之觀點來看,以ετ1& ετ2之至 -者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為佳’以經祕、燒氧美 =取:基之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所取: ❹ 基、經碳數3至ΓΓ之H I基、碳數3至1〇之烧 芳基、或是經碳數3至5 至1〇之燒氧基取代 取代之雜;基=之燒基或碳數3至10之絲 前述式(3)中’ Ra、Rb、RC'Rd、 取代基係與在前述R*所之 及R所不 前述具有飽和_構之化合相: :末:=部分結構之種類之較佳者係因該結構li: 只要為安定的取代 田其他的部分結構存在於末端時 321335 21 201009041 基即可’從容易合成輪點來看,以前述卩*所示之取代基 或氫原子為佳。 當其他的部分結構存在於末端以外時, 安定的 多價基,但在LUM0和HOMO之能階之觀點上,以具有共扼 之性質之多價基為佳。如此之基可舉例如:2價芳香族基、 3價芳香族基。在此,所謂芳香絲,係指衍生自顯示芳 香族性之有機化合物之基。如此之芳香族基可舉例如:從
苯、蔡、蒽、吼唆、喧琳、異啥琳等芳香環將n,個(n,為2 或3)氫原子取代為鍵結鍵而成之基。 在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中可包含之其他的 部分結構,係以下述式(4)所示之結構為佳:
u-V
p- (4)
(式中,P環及Q環分別獨立地表示芳香環,但p環可存在 或不存在,當P環存在時,2支鍵結鍵分別存在於p環或Q ί哀上,當P環不存在時,2支鍵結鍵分別存在於含有γ之5 員環或6員環上或是Q環上;此外,在前述pif、Q環、 含有Y之5員環或6員環上,可具有從由烷基、烷氧基、 2硫基、芳基、烯基、炔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 芳烷氧基、芳烷硫基、芳烯基、芳炔基、胺基、取代胺基、 矽烷基、取代矽烷基、齒素原子、醯基、醯氧基、亞胺殘 基、醯胺基、醯亞胺基、丨價雜環基、羧基、取代羧基及 氰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取代基;此取代基係以從由烷基、 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烷 321335 22 201009041 氧基、芳烷硫基、芳烯基、若 烧基、取代雜基1素原子、胺基、取代胺基、石夕 酿胺基、酿亞胺基、丨價雜環^基、軌基、亞胺殘基、 所成群組帽奴取代基騎;、^基、取代祕及象基 -B(R°)-、-Si(R2)(R3)~、、Kp4 S' ' ~Se" ' (RO-^-NCR^-^-CCR^c^O).^^; -^R6) -s-c(r15)(r16)-、-N~C(Ri7)(r18 …0-c(r13)(r14):、 ❹ ❹ (R22)-—Si(R23)(R24)-Si(R^)(R26. ' ~Sl^19)CR2〇)-C(R2 ) (R29)-、或-Si(R3。),,; RD 7C(?=C(R> 氫原子、絲、烧氧基、燒硫基*別獨立地表不 ^ ^ ^ A 基、方基、芳氧基、芳硫基、 方说基彳虎乳基、方燒硫基、芳稀基 取代胺基、石夕燒基、取代抑其 方块基胺基 基、環基或_^基、魏氧基、取财炫氣
心;IL 前,式中
^IL 基、=基、錄基、料4、.芳絲1絲基、芳统 基、芳縣、芳絲、絲、取代絲、我基、取代 石夕烧基、钱氧基、取代魏氧基、丨價雜環基、函素原 子為佳,以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 基芳燒基、芳烧氧基、1價雜環基較佳,以規基、说氧 基、芳基、1價雜環基更佳,以烷基、芳基特佳。 前述式(4)所示之結構可舉例如:下述式(4_1:)、(4_2) 或(4_3)所示之結構,及下述式(4-4)或(4-5)所示之結構: 23 321335 201009041
(4-1) (式中,A環、B環、及C環分別獨立地表示芳香環;式(4-1)、 (4-2)及(4-3)分別可具有從由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 基、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芳烷氧基、芳烷硫基、芳 稀基、芳快基、胺基、取代胺基、碎烧基、取代碎烧基、 鹵素原子、醯基、醯氧基、亞胺殘基、醯胺基、醯亞胺基、 1價雜環基、羧基、取代羧基及氰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取 代基;Y表示與前述相同之意義)
(式中,D環、E環、F環、及G環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 從由烧基、烧氧基、燒硫基、芳基、芳氧基、芳硫基、芳 烷基、芳烷氧基、芳烷硫基、芳烯基、芳炔基、胺基、取 代胺基、矽烷基、取代矽烷基、鹵素原子、醯基、醯氧基、 亞胺殘基、醯胺基、醯亞胺基、1價雜環基、羧基、取代 羧基及氰基所成群組中選出之取代基之芳香環;Y表示與 前述相同之意義)。 前述式(4-4)及(4-5)中,從發光效率之觀點來看,Y 以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為佳。 前述式(4-1)至(4-5)中,A環至G環所示之芳香環, 其非取代者之一例可舉例如:苯環、萘環、蒽環、稠四苯 24 321335 201009041 環、稠五苯環、芘(pyrene)環、菲環等芳香族烴環;吡啶 環、聯°比唆(bipyridine)環、啡琳(phenanthroline)碌、 啥嘛環、異喧味環、嗟吩環、σ夫喃環、吼洛環等雜芳香環。 此等芳香環可具有取代基。 在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中可包含之其他的 部分結構也可舉例如:下述式所示之結構之芳香族胺結構:
Ar12 (式中,Ar6、Ar7、Ar8及Ar9分別獨立地表示伸芳基或2價 雜環基;Ar1()、Ar11及Ar12分別獨立地表示芳基或1價雜環 基;Ar6至An2可具有取代基;X及y分別.獨立地表示0或 l,0Sx + y$l)。 所謂Ar6、Ar7、Ar8及Ar9所示之伸芳基,係指從芳香 ® 族烴去除2個氳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芳香族烴係包括: 具有縮合環之化合物、由2個以上獨立之苯環或縮合環直 接或隔著伸乙烯基等而鍵結成之化合物。 所謂Ar6、Ar7、Ar8及Ar9所示之2價雜環基,係指從 雜環式化合物去除2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2價雜環 基之碳數通常為4至60左右。所謂雜環式化合物,係指在 具有環式結構之有機化合物中,構成環之元素不只有碳原 子,在環内還含有氧、硫、氮、填、硼等雜原子之化合物。 25 321335 201009041 2價雜環基以2價芳香族雜環基為佳。 所謂Ar1()、Ar11及Ar12所示之芳基,係指從芳香族烴去 除1個氳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芳香族烴係如同前述。 所謂Ar111、Ar11及Ar12所示之1價雜環基,係意指從雜 環式化合物去除1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1價雜環基 之碳數通常為4至60左右。雜環式化合物係如同前述。1 價雜環基以1價芳香族雜環基為佳。
當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 時,從成膜性之觀點來看,該化合物之換算成聚苯乙烯之 重量平均分子量以3xl02以上為佳、以3xl02至lxlO7較佳、 以lxlO3至lxlO7更佳、以lxlO4至lxlO7特佳。 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可在範圍廣的發光波 長區域中使用,為了在範圍廣的發光波長區域中使用,該 化合物之Τι能之值以3. OeV以上為佳、以3. 2eV以上較佳、 以3. 4eV以上更佳、以3. 6eV以上特佳。此外,通常上限 為 5. OeV。 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之Η0Μ0之能階之絕 對值以6. OeV以下為佳、以5. 8eV以下較佳、以5. 6eV以 下更佳。此外,通常下限為5. OeV。 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之LUM0之能階之絕 對值以1. 5eV以上為佳、以1. 7eV以上較佳、以1. 9eV以 上更佳、以2. leV以上特佳。此外,通常上限為4. OeV。 在本說明書中,各化合物之T!能之值、LUM0之能階之 值、HOMO之能階之值係使用計算科學方法算出之值。在本 26 321335 201009041 說明書中,計算科學方法係使用量子化學計算程式 - Gaussian03,藉由册(此1'1^€€-卩〇〇1〇法進行基態之結構最 * 佳化,在該經最佳化之結構中,使用B3P86能階之時間相 關密度汎函法,算出1能之值及LUM0之能階之值。此時, 使用6-31g*做為基函數。當無法使用基函數6-31g*時, 則使用LANL2DZ。 當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 且構成該高分子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1種時,若令該重複 ^ 單元為A,則該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係如下述式所
(式中,η表示聚合數)。 在此,對於η=1、2及3之結構,算出1能之值、LUM0之 能階之值、HOMO之能階之值,並將使所算出之Τι能之值、 LUM0之能階之值、HOMO之能階之值予以線性近似而作為(1 /n)之函數,此時之n= 〇〇之值係定義為該高分子之Τι能之 值、LUM0之能階之值、HOMO之能階之值。 當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 且構成該高分子化合物之重複單元存在有2種以上時,對 於滿足組成比之所有的情形,以與前述同樣的方法算出n= 〇〇(在此,η為重複單元之聚合數)時之T!能之值,並將其 中最低之能之值定義為該化合物之之值。LUM0之能 階之值、HOMO之能階之值係將賦予最低之Τ!能之值之重複 27 321335 201009041 單元中之之值定義為該高分子化合物之LUM0之能階 之值、HOMO之能階之值。在本發明中,重要的是該「LUM0 之能階之值」及「HOMO之能階之值」之絕對值(亦即,當 LUM0、HOMO之能階之值為負值時,所謂絕對值係意指去掉 該負值之負號之值)。 當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含有前述式(3)所 示之化合物的殘基時,ET1及ET2所示之基之至少一者(較佳 為ET1及ET2所示之基)係以與具有至少2個7Γ共軛電子之 部分結構鍵結為佳。並且,以ET1及ET2所示之基與具有至 少2個7Γ共軛電子之部分結構鍵結,且ET1及ET2所示之基 與該部分結構之間之2面角為20°以上為佳,以30°以上較 佳、以50°以上更佳、以65°以上特佳、以75°以上尤佳。 此外,當在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中鍵結而 存在有芳香環、雜芳香環等不飽和環時,以所有的不飽和 環之間之2面角為30 °以上為佳、以50 °以上較佳、以65 ° 以上更佳、以75°以上特佳。 在此,在本說明書中,所謂「2面角」係意指從基態 時之最佳化結構算出之角度。2面角係例如以在前述式(3 ) 中,在ET!或ET2所示之基中,由位於鍵結位置之碳原子 與鄰接a!之碳原子或氮原子(a2)、及位於與£7'1或ET2所示 之基鍵結之結構之鍵結位置之原子(as)與鄰接as之原子〇4) 所定義。在此,當原子(a2)或原子(a〇可選擇複數個時,對 於所有的情形算出2面角,以其中最低之值(180°以下)做 為2面角。原子(a3)及(a4)係具有;r共扼電子之原子,且以 28 321335 201009041 碳原子、氮原子、石夕原子、磷原子較佳。在本說明書中, 係從藉由計算科學方法求出之n=3(n為聚合數)之結構之 ^基_之最佳化結構(亦即該結構之生成“最小之結構) 算出。在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中,當2面角存 在有複數個時,以所有的2面角皆滿足前述條件為佳。 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可舉例如下述式(5_υ 至(5-30)所示之化合物。下式(5-1)至(5_3〇)中,R表示氫 原子或取代基。R所示之取代基可舉例如:齒素原子、烧 基、燒氧基、炫硫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芳氧基、芳 硫基、芳烷基、芳烷氧基、芳烷硫基、醯基、醯氧基、醯 胺基、醯亞胺基、亞胺殘基、取代胺基、取代矽烷基、取 代石夕烧氧基、取代矽烧硫基、取代矽烷胺基、可具有取代 基之1價雜環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雜芳氧基、雜 芳硫基、芳烯基、芳基乙炔基、取代羧基、氰基,以烷基、 烧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為 ❹佳。存在有複數個之R及R*分別可相同或不同。R*表示與 前述相同之意義。 /、 29 功335 201009041
R (5-1)
R
R R (R*)2 (R*)2R RP~\ /^N\/==::N\-N n-^ y-i t~R-N y—u R R (R,2 (R*)2R K(5-δ)
R R R R (R*)2 (R*)2R R R R
(5-14) 〇 30 321335 201009041
R
R R
R R (5-22)
R R R (5-23) 31 321335 201009041
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也可舉例如下述化合 物: 32 321335 201009041 Ν<ί^Ν
❿ 33 321335 201009041
34 321335 201009041
35 321335 201009041
36 321335 201009041 C6H13 C6H13 C3H7
—鱗光發光性化合物一 前述填光發光性化合物可使用三重態發光錯合物等習 知之化合物,可舉例如至今一直利用做為低分子系EL發光 性材料之化合物。此等已揭示於例如:Nature,(1998),395, 151 ' Appl. Phys. Lett., (1999), 75(1), 4 ' Proc. SPIE-Int. Soc. Opt. Eng., (2001), 4105(0rganic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and Devices IV), 119 ' J. Am. Chem. 37 321335 201009041
Soc·,(2001),123,4304、Appl. Phys. Lett.,(1997), 71 (18), 2596'Syn. Met., (1998), 94(1), 103'Syn. Met., (1999), 99(2), 1361 ' Adv. Mater., (1999), 11(10), 852、Inorg. Chem·, (2003),42,8609、Inorg. Chem., (2004),43, 6513、Journal of the SID 11/1,161 (2003) ' W02002/066552、W02004/020504、W02004/020448 等中。 此等之中,在得到高發光效率之觀點上,以金屬錯合物之 HOMO中之中心金屬之最外殼d軌道之軌道係數之平方和在 全原子軌道係數之平方和中所佔之比例為1 /3以上為 ❿ 佳,可舉例如:中心金屬為屬於第6週期之過渡金屬的鄰 位金屬化錯合物等。 前述三重態發光錯合物之中心金屬通常係原子序5〇 以上之原子,且在該錯合物中有自旋執道交互作用而可引 起一重態狀態與三重態狀態間之系間轉換之金屬,以金、 在白、錶、鐵、鍊、鶴、銪、試、鐘、銷、彭、錯、亂、鏡 之原子為佳,以金、挺、錶、餓、鍊、鶴之原子較佳,以 金、鉑、銥、锇、銖之原子更佳,以金、鉑、銥、銖之原 © 子特佳,以銘及銀之原子尤佳。 前述三重態發光錯合物之配位基可舉例如:8_喹啉酚 (8-qtiinolinol)及其衍生物、苯并喹啉酚及 苯基錢及訪生物等。 〃 ^㈣ 從溶解性之觀點來看,前述磷光發光性化合物係以具 有烧基、烧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且有美 之雜芳基等取代基线合物為佳。並且,觀代基係^ 321335 38 201009041 原子以外之原子總數為3以上為佳、以5以上較佳、以7 - 以上更佳、以10以上特佳。此外,該取代基以在各配位基 * 中至少存在有1個為佳,每個配位基之該取代基之種類可 皆相同或不同。 前述鱗光發光性化合物可舉例如下述者: ❾ 39 321335 201009041
40 321335 201009041 (式中,tBu表示三級丁基)。 糾本^之組成物中之前述磷光發光性化合物之含量係 述具㈣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⑽重量份S 為0.01至80重量份Q 1仂通常 至15重量份較佳;;=11至30重量份為佳、以0.1 發明之組成物巾,;重量份縣。再者,在本 碟光發光性化合物分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前述 在不損害本發明之I早獨使用一種或併用兩種以上。 含有前述且右物4 目的之範圍内,本發明之組成物可 人物以外I住々士雜%結構之化合物、前述磷光發光性化 二電子幹逆分。此任何成分可舉勤:電洞輸送材 科、=子輸讀料、抗氧化劑等。 :杜前=電洞輪送材料可舉例如:做為有機EL元件等發光 兀件之電洞輪送材料而羽Λ 對伸苯絲生物等。之^族胺、^衍生物、聚 _前述電子輸送材料可舉例如:做為有舰元件等發光 ❹電子輸送材料而習知之-二麵生物、蒽酿二甲烧 二"* 及其衍生物、萘酿及其*f生物、g酿及 二衍生,、四氰蒽I甲燒及其衍生物、生物、二 本基二氰乙稀及其衍生物、聯祕(diphenoqui賴e)衍生 物、8备基啥琳及其衍生物之金屬錯合物。 、在本發明之組成物中,從高效率發光之觀點來看,前 述具有飽和雜域構之化合物之L能之值(Ετρ)與前述填 光發光性化合物之Tl能之值(Εττ)係以滿足下述式為佳: ETP>ETT(eV) 321335 41 201009041 ,以滿足下述式較佳: ETP>ETT+0. l(eV) ’以滿足下述式更佳: ETP>ETT+0. 2(eV)。 <高分子> r本發明之高分子化合物係具有從由前述式U-1)、 1 2)、α-3)、(2-1)、(2-2)、(2一3)及(2一4)所成群組中
^出之式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與前述似發光性化合物 右殘基之高分子化合物。前_紐光性化合物及前述具 餘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係與在前述組成物之項中所說明 者相同。本發明之高分子化合物可在分子鏈之主鏈、 钨、側鏈之任一者中具有前述磷光發光性化合物的殘基。 κ薄瞑> 本發明之薄膜係有發光性薄膜、有機半導體薄膜等。 匕等薄媒係使用本發明之組成物而成者。 ❹ 本發明之薄膜可藉由溶液之塗佈、蒸鍍、轉印專而製 溶液之塗佈只要使用旋轉塗佈法、澆鑄法(cading ethod)、微凹版塗佈法、凹版塗佈法、棒塗佈法、輥塗佈 版η線棒塗佈法、浸塗法、喷霧塗佈法、網版印刷法、柔 (〇/刷法(flexographic printing meth〇d)、膠版印刷法 bet printing meth〇d)、喷墨法等即可。 物等=之=以可將本發明之组成 (氣仿、-备 敢者為佳。該浴劑可舉例如:氯系溶劑 、甲烷1,2~二氣乙烷、ι,ι,2—三氯乙烷、氯笨、 321335 42 201009041 鄰一氣本等)、趟系溶劑(四氫咬嚼、二曙烧(dioxane)等)、 - 芳香族烴系溶劑(甲苯、二甲苯等)、脂肪族烴系溶劑(環己 , 烧、曱基環己烧、正戊烧、正己烧、正庚烧、正辛燒、正 壬烷、正癸烷等)、酮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環己嗣 等)、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乙竣乙酸酉t (ethyl cellosolve acetate)等)、多元醇及其衍生物(己 二醇、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甲轉、一 甲氧基乙烧、丙二醇、二乙氧基甲烷、三乙二醇I 龜 乙麵、 甘油、1,2-己二醇等)、醇系溶劑(甲醇、乙醇、兩 』畔、異 丙醇、環己醇等)、亞硪(sulfoxide)系溶劑(二甲基亞、 等)、醢胺系溶劑(N-曱基-2- 11比嘻唆酮風 pyrrolidone)、N,N-二甲基曱醯胺等)。此等溶劑可單 用一種或併用兩種以上。 當使用噴墨法時,為了改善從喷嘴噴出之噴出性、 *®r 佈性等,溶液中之溶劑之選擇、添加劑可使用習知方法 φ 此時,溶液之黏度以在25t時為1至lOOmPa · s為佳。 外’若蒸發過於顯著,則有難以從喷嘴重複進行嘴出之〇 向。在如上述之觀點上,所使用之較佳的溶劑可舉例如 包含苯甲_、聯環己烧(bicyclohexyl)、二甲苯、四氣# 十二烧基苯(dodecylbenzene)等之單獨或混合之j:容齊4。 般而言,可藉由混合複數種溶劑之方法、調整在、纟且成物< 溶液中之濃度之方法等,而得到適合所使用之級成物之 墨用溶液。 、 〈發光元件〉 321335 43 201009041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發光元件。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係使用本發明之組成物等而成者, 通常,在由陽極及陰極所成之電極間含有本發明之組成物 等,但較佳係以前述薄膜之形態含有該等做為發光層。此 外,從提高發光效率、耐久性等性能之觀點來看,也可包 含具有其他機能之習知之層。如此之層可舉例如:電荷輸 送層(亦即電洞輸送層、電子輸送層)、電荷阻擋層(亦即電 洞阻擋層、電子阻擋層)、電荷注入層(亦即電洞注入層、 電子注入層)、缓衝層等。再者,在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中, 發光層、電荷輸送層、電荷阻擋層、電荷注入層、緩衝層 等,分別可為由一層所成者或由兩層以上所成者。 前述發光層係具有發光機能之層。前述電洞輸送層係 具有輸送電洞之機能之層。前述電子輸送層係具有輸送電 子之機能之層。此等電子輸送層與電洞輸送層合稱為電荷 輸送層。此外,電荷阻擋層係具有將電洞或電子密封在發 光層中之機能之層,而將輸送電子且密封電洞之層稱為電 洞阻擋層,將輸送電洞且密封電子之層稱為電子阻擋層。 前述緩衝層可舉例如鄰接陽極且含有導電性高分子化 合物之層。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之具體例可舉例如下述a)至q)之 結構。 a) 陽極/發光層/陰極 b)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陰極 c) 陽極/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44 321335 201009041 d) 陽極/發光層/電洞阻擋層/陰極 e)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降極 Ο陽極/電荷注入層/發光層/陰極 g) 陽極/發光層/電荷注入層/陰極 h) 陽極/電荷注入層/發光層^/電荷注入層/陰極 i) 陽極/電荷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陰極 j)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荷注入層/陰極 k) 陽極/電荷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陰極 東何注入 l) 陽極/電荷注入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m) 陽極/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荷注入層極 η)陽極/電荷注入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陰極 〇)陽極/電荷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 層/陰極 电于輸达 P)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輪送 層/陰極 /€何注入 q)陽極/電荷注入層//電洞輸送層 層/電荷注入層/陰極 發先層,電子輸送 (在此係表示各層鄰接而積層。以下皆 層、電洞輸送層、電子輸送層可分_立地㈣2層以= 送層= = = _洞輪送層時(通常,電洞輸 材料:、可可舉例•之 物、聚矽烷及其衍 321335 45 201009041 生物、在側鏈或主鏈具 唑啉衍生物、芳胺彳、_ /、 香族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吡 衍生物、聚笨胺及生物、—苯乙烯衍生物、三苯基二胺 及其衍生物、生物、料吩及其衍生物、聚吼洛 伸噻吩基伸乙烯美)本基伸乙烯基)及其衍生物、聚(2, 5-且也可舉例如.二及其衍生物等高分子電洞輸送材料,並 昭㈣5δ60號公報本號公報、日本特開 特開平2姻61 號公報 '曰本 © 曰本特開平3-_號公報ft ^公報、 帽記载之化合物。 本特開平3-152184號公報 2發明之發光元件具有電子輸送層時(通常,電子輸 送層係含有電子輸送材料),電子輸送材料可舉例如習知之 材料,可舉例η餘生物、蒽酿二甲烧及其衍生物、 ,醒及其衍生物、萘酿及其衍生物、蒽醌及其衍生物、四 氰恩醌二曱烷及其衍生物、第鲷衍生物、二苯基二氰乙烯 及其衍生物、聯苯醌衍生物、8_羥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之金 屬錯合物、聚喹啉及其衍生物、聚喹噚啉(polyquin〇xaline) 及其衍生物、聚苐及其衍生物等。 電洞輸送層及電子輸送層之膜厚,其最佳值因所使用 之材料而異,只要以使驅動電壓與發光效率成為適度之值 之方式選擇即可,但必須至少為不會產生針孔之厚度,若 過厚,則元件之驅動電壓會升高而不佳。因此,該電洞輸 送層及電子輸送層之膜厚係例如1 nm至1 /zm,且以2nm至 500nm為佳,以5nm至200nm更佳。 321335 46 201009041 此卜在郴接電極而設置之電荷輸送層中, 從電極注人電荷之魅^ 了财日τ ’具有改善 壓 電 之效果者,右拉& 能且具有降低元件之驅動電 之效果者㈣特別稱為電荷注人層(亦即電洞注 子注入層之合稱,以下皆同)。 為了進-步提高與電極之密著性和改善從電極 荷,可鄰接電極而設置前述之電荷注人層或絕緣層(通常, 平均膜厚為G.5nm至4nm),此外,為了提高界面之密^
和防止混合等,也可在電荷輸送層和發光層之界面中插 薄的緩衝層。 積層之層之順序和數量、及各層之厚度,可去β J可篁發光 效率和元件壽命而適當選擇。 電荷注入層可舉例如:含有導電性高分子化合物 層、設置於陽極與電洞輸送層之間且含有具有在陽極材料 與電洞輸送層中所含之電洞輸送材料之中間之值之游離^ 位的材料之層、設置於陰極與電子輸送層之間且含有具有 ❹在陰極材料與電子輸送層中所含之電子輸送材料之中^之 值之電子親和力的材料之層等。 電何注入層所使用之材料’只要依與電極和所鄰接之 層之材料之間之關係而適當選擇即可,可舉例如:聚苯胺 及其衍生物、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聚吡咯及其衍生物、聚(伸 苯基伸乙烯基)及其衍生物、聚(伸噻吩基伸乙烯基)及其扩 生物、聚喹啉及其衍生物、聚喹噚啉及其衍生物、在主鍵 或侧鏈包含芳香族胺結構之聚合物等導電性高分子、金屬 酞菁(銅酞菁等)、碳等。 321335 47 201009041 絕緣層係具有使電荷注入變容易之機能者。前述絕緣 層之材料可舉例如:金屬氟化物、金屬氧化物、有機絕緣 材料等。設置有前述絕緣層之發光元件可舉例如:鄰接陰 極而設置有絕緣層之發光元件、鄰接陽極而設置有絕緣層 之發光元件。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通常形成於基板上。前述基板只要 為在形成電極、形成有機物之層時不會產生變化者即可, 可舉例如:玻璃、塑膠、高分子薄膜、矽(silic〇n)等之基 板。當為不透明之基板時,相對的電極以透明或半透明為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所具有之陽極及陰極之至少一者通 常為透明或半透明。其巾尤以陽侧為透明或半透明為佳。
、半透明 •使用由氧化銦、氧化鋅、氧化 ,錫·氧化物(ΙΤ0)、銦•辞•氧 [機化合物而製作成之膜(NEsa ’且以ΙΤ0、銦•鋅•氧化物、 例如.真空蒸鐘法、賤鑛法、 、,該陽極可使用聚笨胺及其 -有機的透明導電膜。再者, 刀函數小的材料為佳,可使用例 6色、鈹、鎂、鈣、鏍、鋇、鋁、銃、 釤、銪、铽、镱等金屬;及該等中 321335 48 201009041 之2種以上之合金;或該等中之i種以上舆金銀、姑、 '銅、猛、欽、銘、鎳、鶴、錫中之1種以上之合金;石墨 '或石墨層間化合物等。合金之具體例可舉例如:鎮-銀合 金、鎂-銦合金、鎂-鋁合金、銦—銀合金、鋰—鋁合金、鋰— 鎮合金、裡-銦合金、約-铭合金等。再者,切將陰極製 成為2層以上之積層結構。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可做為面狀光源、顯示裝置(例如: 〇區段(segment)顯示裴置、點矩陣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 等)、其背光(例如:具備前述發光元件做為背光之液晶顯 示裝置)等使用。 ’ 為了使用本發明之發光元件得到面狀之發光,只要以 使面狀之陽極與陰極互相重疊之方式配置即可。此外,為 了得到圖案狀之發光’有在前述面狀之發光元件之表面設 置設有圖案狀之窗戶的遮罩之方法、將非發光部之有機物 層形成極厚而使其實質上不發光之方法、將陽極或陰極之 ©任一者或兩者之電極形成為 圖案狀之方法。經由以此等任 .方法形成圖案,並以可獨立地洲/OFF之方式配置數個 電極’即可得到可顯示數字或文字、簡單的記號等之區段 型之顯示元件。並且,為了製作成點矩陣元件,只要將陽 極與陰極皆形成為條紋狀並以互相垂直之方式配置即可。 藉由分開塗布複數種不同發光色之讨料之方法、或使用遽 色器或螢光轉換濾光器之方法,而哥達成部分彩色顯示、 夕彩顯示。點矩陣元件可被動驅動,也可與TFT等組合而 主動驅動。此等顯示元件可做為電膽、電視、攜帶式終端 321335 49 201009041 機、行動電話、汽車導航、視訊攝影機之觀景窗等之顯* , 裝置使用。 並且,前述面狀之發光元件通常為自發光薄型,且適 γ 合做為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用之面狀光源、照明(例如:面、 狀之照明、該照明用之光源)等使用。此外,只要使用可撓 性的基板,則也可做為曲面狀之光源、照明、顯示裝置等 使用。 本發明之組成物等係不僅有用於製作元件,也可做為 有機半導體材料等半導體材料、發光材料、光學材料、導 ❹ 電性材料(例如:經由摻雜而使用)使用。因此,可使用本 發明之組成物等,製作發光性薄膜、導電性薄膜、有機半 導體薄膜等薄膜。 本發明之組成物等可依與前述發光元件之發光層中所 使用之薄膜(發光性薄膜)之製作方法同樣的方法,將導電 性薄膜及半導體薄膜予以製膜、元件化。半導體薄臈係以 電子移動度或電洞移動度之任一較大者為丨〇-scm2/秆 以上為佳。此外,有機半導體薄膜可使用於有機太陽電池、 ❽ 有機電晶體等。 、 (實施例) 以下,為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而列舉實施例,徊 on ^ |一+發 月並不党此等所限定。 (實施例1 ) 相對於以W002/066552中所記載之方法合成之下迷 式所示之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〇5重量 321335 50 201009041 %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1)之THF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10 μ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前述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的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 光效率高。
化合物(C-1)之能之值為3. 6eV,H0M0之能階之絕對 值Eh_為5. 9eV。此外,填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V能 之值為2. 7eV。 參數之計算係以發明說明中所記載之計算科學方法進 行。具體而言,對於化合物(C-1),藉由HF法進行結構最 佳化。此時,基函數係使用6-31G*。之後,使用相同的 51 321335 201009041 基函數,ϋ藉由B3P86能階之時間相關密度汎函法,算出 HOMO之能階之值及Tl能之值。 (實施例2)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 〇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_2)之THF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10 //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發出之強的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率高。
(C-2) ❹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02)之T!能之值為3. 4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_ 為 1. 。 (實施例3)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3)之THF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鱗光發光性化合物 (MC_1)發出之強的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52 321335 201009041 率高。
(C-3)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3)之1能之值為3. 8eV。 (實施例4)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4)之THF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1〇 以1滴在载破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發出之強的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C-4)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4)之T!能之值為4. OeV。 (實旅例5) 在實施例1中,除了使用下述式把_ 八所不之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2)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以外,其餘與實 321335 53 201009041 施例1同樣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 膜照射254mn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2,American Dye Source 公司製,商品名:ADS065BE) 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藉由計算科學方法算出之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之 Τι能之值為2. 9eV。 (實施例6) 在實施例2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取 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同樣進 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鱗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7) 在實施例3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取 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3同樣進 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254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8) 54 321335 201009041 在實施例4中,除了使用鱗光發光性化合物(MC-2)取 代鱗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4同樣進 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 6 5nm '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必,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7〇 (實施例9)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5)之THF Φ 溶浪(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ίο 弘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知射365rnn之兔外線後’得到由鱗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參數之計㈣與實施例丨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〇5)之Τ!能之值為3.4eV 為 I 5eV 〇 (實施例10) ,LUMO之能階之絕對值
*% 「口王至〜卜述式所
1)之THF溶液(〇. 05重 示之化合物(C-6)之THF 321335 55 201009041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ίο a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6)之Τι能之值為3.4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umg 為 1. (實施例I1)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〇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7)之THF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56 321335 201009041 (實施例12)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 〇5重 量!¾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8)之THF 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物10
S /z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ηπι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8)之Τι能之值為3. 8eV。 (實施例13)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i)之THf溶液(〇 〇5重 〇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9)之THF 溶液(約1重量/g )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八將此混合物10 A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夙乾,藉此得到固體膜 。因對此 固體膜照射365nm H線後’得到由填光發光性化合物 所u確認前述混合狀發光效率高。 321335 57 201009041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09)之能之值為3. l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um。為 1 · 5eV ° (實施例14)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_1)之THF溶液(〇. 〇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10)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填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〇1〇)之Tl能之值為3. 5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um。為 1. 。 (實施例15)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〇5重 58 321335 201009041 %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 THF溶液(約i重量% ),而調製化合物(OH)之 物滴在栽破片上並使其風乾:,谷液)。將此混合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體膜。因 合物(MCM)發出之料,所以確^㈣由鱗光發光性化 高。 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C-11)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 化合物㈣)之Τι能之值為 (實施例16) 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3. 6eV ° θ相對於縣發紐化合物(MG-1)之,騎(G.05重 ^ 此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12)之 THF溶液(約1番吾 更),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ζ 1滴在载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S1體膜。因 =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㈣光發光性化 a物(MC 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G]2)之τ叙值為3.6eV。 (實施例17) 59 321335 201009041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 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〇13)之 THF溶液(约1重量% )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z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高
(C-13) CH,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13)之1\能之值為3. 6eV。 (實施例18)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m)之 THF丨谷液(約Ϊ重置% ) ’而调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zl滴在載破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高。
6H3 CH3 參數之計具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60 321335 201009041 化合物(C-14)之Τι能之值為3. 8eV ° -(實施例19) ,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D之THF溶液(〇. 〇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15)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15)之Τι能之值為3. 6eV。 \ 办(實施例20) w 1 N τυϋ 3nr 』 相^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_l)之THF溶液(Ο.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16)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處合物(’谷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蛛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321335 61 201009041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16)之^能之值為3.4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_ 為 1 · 5eV。 (實施例21)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17)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ra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高0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17)之1^能之值為3. 8eV。 (實施例22) 量% ),混合約5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 〇5 f 倍重畺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_i8)之 THF溶液(約!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人 物1〇从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 321335 62 201009041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碟光發光性化 ^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❹化合物(C-18)之Τι能之值為3. 。 (實施例23)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〇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_19)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❹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19)之^能之值為3. 6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um。為 1, 〇 (實施例24) 63 321335 201009041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0)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Μ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強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020)之孔能之值為3. 5eV,LUMO之能階之絕對值
El_ 為 1. 6eV 〇 (實施例25)
相對於Θ光發光性化合物之曹溶液(〇.的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⑽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渡合 物· 1滴在载心上並使錢乾,藉此得_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㈣㈣光發光性化 ί物(M(H)發^強光,所以料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 南0 321335 64 201009041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21)之^能之值為3· 5eV ’ 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_ 為 2. 2eV。 (實施例26)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2)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xr 1 Γ\ 1 #1滴在載破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❹=此m體膜料365⑽之紫外線後,制由磷光發光性化 s物(MC-1)發出之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率高。
321335 65 201009041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022)之L能之值為3. 7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uho 為 2. 2eV ° (實施例27)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3)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率高。
(實施例28)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〇.〇5重 里% )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4)之 THF溶液(約丨重量% )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 〇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024)
V 201009041 率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24)之T!能之值為3. 8eV。 - ® (實施例29)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 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5)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❹率高。
〇 〇 67 321335 201009041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25)之Τι能之值為3. 6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_ 為 1. 9eV。 (實施例30)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05重 量%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6)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 1滴在截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率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化合物(C-26)之Τι能之值為3. 5eV,LUM0之能階之絕對值 Elumo 為 1. 9eV ° (實施例31) 相對於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之THF溶液(0. 05重 罝% ) ’混合約5倍重量之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c-27)之 THF溶液(約1重量% ),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將此混合 物10从1滴在載玻片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 321335 68 201009041 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之紫外線後’得到由鱗光發光性化 合物(MC-1)發出之綠色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 率高。
參數之計算係與實施例1同樣以計算科學方法進行。 ❹化合物(C-27)之Τι能之值為3. 8eV ° (實施例32) 在實施例9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取 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進 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_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3) 在實施例10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〇同樣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_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4) 在實施例14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4同樣 69 321335 201009041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5) 在實施例22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2同樣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6) 在實施例23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3同樣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7) 在實施例25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5同樣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8) 在實施例26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6同樣 70 321335 201009041 ^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 6 5nm -*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 光,所以確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實施例39) 在實施例29中,除了使用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 取代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以外,其餘與實施例29同樣 進行,而調製混合物(溶液),因對所得之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2)發出之強 @ 光,所以4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高。 (比較例1) 下述式所示之高分子化合物(P-1)之n=〇〇時之外推值 之最低三重態激發能之值1(1/11=0)為2. 6eV,最低非佔 據分子軌道之能階之絕對值El_( 1 /n=0)為2. 1 eV,最小之 2面角為45 °。
(式中,η為聚合數)。 參數之計算係使用下述經簡化之重複單元(Μ-3),並與 實施例1同樣進行後算出。
(Μ-1) 71 321335 201009041 接著,調製由高分子化合物(P-3)與磷光發光性化合物 (MC-1)所構成之混合物lOyl後,將該混合物滴在載玻片 上並使其風乾,藉此得到固體膜。因對此固體膜照射365nm 之紫外線後,得到由磷光發光性化合物(MC-1)發出之弱 光,所以破認前述混合物之發光效率低。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組成物等可使用於製作發光效率優良之發光 元件。 【圖式簡單說明】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〇 72 321335

Claims (1)

  1. 20100904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組成物,係含有:具有含有氮原子之環之構成員數 為5以上之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與磷光發光性化人 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具有飽和 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係為具有從由下述式(14)、(1_2)、 (1-3)、(2-1)、(2-2)、(2-3)及(2-4)所成群組中選出 之式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之化合物:
    Ο-D (1·2) (1-3) R*
    (2-4) 321335 73 201009041 (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或者鍵結於同一碳原 子之2個R*係一起表示=0 ;存在有複數個之R#可相同 、 或不_同)。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具有飽和 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係下述式(3)所示之化合物、或具有 其殘基之化合物: ETl-fYl-kfHT)irf-Y2tET2 ⑶ (式中,HT 表示前述式(1-1)、U-2)、(卜3)、(2-1)、 (2-2)、(2-3)或(2-4)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η為1至5 ® 之整數;當η為2以上時,存在有複數個之ΗΤ可相同 或不同;Υ1及Υ2分別獨立地表示-C(Ra)(Rb)-、-N(f〇-、 -〇-、-Si(Rd)(Re)-、-P(Rf)_、_S-、_C(=0)-或-C(Rg) = C(Rh)- ; Ra、Rb、、Rd、Re、Rf、Rg& Rh 分別獨立地表 示氫原子或取代基;mi及m2分別獨立地為0至5之整 數;當為2以上時,存在有複數個之Y1可相同或不 同;當m2為2以上時,存在有複數個之Y2可相同或不 ◎ 同;ET1及ET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 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ET1及ET2 之至少一者係為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可具有取 代基之雜芳基係經烷基、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 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所取代之雜芳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可具有取 74 321335 f 201009041 代基之雜芳基係碳數3至1〇之烷基、碳數3至1〇之烷 氧基、經碳數3至10之烷基或碳數3至1〇之烷氧基取 , 代之芳基、或是經碳數3至1〇之烷基或碳數3至1〇 之烷氧基取代之雜芳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 中,藉由§十舁科學方法算出之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 化合物之最低三重態數發能之值係3. 〇ev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 中,藉由S十算科學方法算出之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 化合物之最低非占據分子軌道之能階之絕對值係 1. 5eV以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 中,藉由§十算科學方法算出之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 化合物之最高佔據分子軌道之能階之絕對值係6 以下。 ❹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 中,在前述式(3)所示之化合物、或具有其殘基之化合 物中’ET1及ET2所示之基係與具有至少2個江共軛電^ 之部分結構鍵結,且ET1及ET2所示之基與該部分姓播 之間之2面角係20。以上。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〇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其中,前述具有飽和雜環結構之化合物之最低三重態激 發能之值(ETP)與前述磷光發光性化合物之最低三重能 激發能之值(ETT)係滿足下述式: 321335 75 201009041 ETP>ETT(eV)。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其中’具有前述式(1-1)、(1-2)、(1-3)、(2-1)、(2-2)、 (2-3)或(2-4)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做為重複單元之化 合物係南分子化合物。. 13. —種高分子化合物,係具有:從由下述式 (1 —3)、(2-1)、(2-2)、(2-3)及(2-4)所成群組中選出 之式所示之化合物的殘基;與前述磷光發光性化合物的 殘基:
    R*—-N FT N一R* *
    (1-3) rxT Tr* R* R (1-2)
    R*
    (2-4) 76 321335 201009041 . (式中,IT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或者鍵結於同一碳原 -- 子鍵結之2個R*係一起表示=0 ;存在有複數個之R*可 ! 相同或不同)。_ 14. 一種薄膜,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中任 一項之組成物、或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高分子化合 物而成。 15. —種發光元件,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2項 中任一項之組成物、或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高分子 ® 化合物而成。 16. —種面狀光源,係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發光元 件。 17. —種顯示裝置,係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發光元 件。 18. —種照明,係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發光元件。 〇 77 321335 201009041 四、指定代表圖:本案無圖式。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本案無化學式。 ❹ 2 321335
TW098120967A 2008-06-23 2009-06-23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TW20100904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3040 2008-06-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9041A true TW201009041A (en) 2010-03-01

Family

ID=4144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0967A TW201009041A (en) 2008-06-23 2009-06-23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21236A1 (zh)
EP (1) EP2309563A4 (zh)
JP (1) JP2010031247A (zh)
KR (1) KR20110018376A (zh)
CN (1) CN102106015A (zh)
TW (1) TW201009041A (zh)
WO (1) WO2009157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1289A1 (de) * 2009-09-16 2011-03-17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
GB2514818B (en) * 2013-06-05 2015-12-1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US9243107B2 (en) * 2013-10-10 2016-01-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of preparing polyhemiaminals and polyhexahydrotriazines
US9271498B2 (en) 2014-06-19 2016-03-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ntimicrobial PHT coatings
US9676891B2 (en) 2014-08-22 2017-06-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nthesis of dynamic covalent 3D constructs
TWI753892B (zh) 2016-03-28 2022-02-01 美商英塞特公司 作為tam抑制劑之吡咯并三嗪化合物
JP6907739B2 (ja) * 2017-06-14 2021-07-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JP6711808B2 (ja) * 2017-11-21 2020-06-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該発光素子に用いる組成物
US12108665B2 (en) 2019-09-02 2024-10-01 Merck Kgaa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DE102022116253A1 (de) * 2022-06-29 2024-01-04 Heliatek Gmbh Organisches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mit einer chemischen Verbindung der allgemeinen Formel I, sowie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chemischen Verbindung als n-Dotand in einem organischen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0257A (ja) 1986-09-12 1988-03-3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電荷輸送材料
JPS63175860A (ja) 1987-01-16 1988-07-2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651237B2 (ja) 1989-02-10 1997-09-1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薄膜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02135361A (ja) 1988-11-16 1990-05-2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2135359A (ja) 1988-11-16 1990-05-2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337992A (ja) 1989-07-04 1991-02-19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03152184A (ja) 1989-11-08 1991-06-28 Nec Corp 有機薄膜el素子
JP3787945B2 (ja) * 1997-04-04 2006-06-21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0276986A (ja) * 1999-03-24 2000-10-06 Matsuo Seisakusho:Kk 小型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ー
JP5062797B2 (ja) 2000-05-22 2012-10-3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発光材料
JP2002241455A (ja) 2001-02-19 2002-08-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新規重合体、それを利用した発光素子用材料および発光素子
WO2002066552A1 (en) 2001-02-20 2002-08-29 Isis Innovation Limited Metal-containing dendrimers
GB0219987D0 (en) 2002-08-28 2002-10-09 Isis Innovation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organometallics
GB0220080D0 (en) 2002-08-29 2002-10-09 Isis Innovation Blended dendrimers
JP4246460B2 (ja) * 2002-08-30 2009-04-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ルバゾール系化合物、着色組成物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EP2248870B1 (en) * 2002-11-26 2018-1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scent element and display and illuminator
JP4198654B2 (ja) * 2003-08-07 2008-12-17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イリジウム化合物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7138763B2 (en) * 2003-11-14 2006-11-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a stability-enhancing layer
US7074502B2 (en) * 2003-12-05 2006-07-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ment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I426092B (zh) * 2005-06-22 2014-02-11 Sumitomo Chemical Co 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發光元件
JP5082356B2 (ja) * 2005-10-07 2012-11-28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カルバゾ−ル含有アミ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KR20080080099A (ko) * 2005-11-28 2008-09-02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민계 화합물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KR100924157B1 (ko) * 2009-04-10 2009-10-28 정해양 서모 프로텍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9563A1 (en) 2011-04-13
JP2010031247A (ja) 2010-02-12
WO2009157426A1 (ja) 2009-12-30
CN102106015A (zh) 2011-06-22
KR20110018376A (ko) 2011-02-23
US20110121236A1 (en) 2011-05-26
EP2309563A4 (en)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9041A (en)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TWI246358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ark et al. Deep‐blue OLEDs based on organoboron–phenazasiline‐hybri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s concurrently achieving 30%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nd small efficiency roll‐off
CN105408311B (zh) 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电子设备
CN106117269A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装置和调配物
TW201249961A (en) Organic el multi-color light-emitting device
TW201233776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terials for use in same
TW200815459A (en) Near-infrared emitting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devices using the same
TW201233773A (en) Composition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illuminator
TW200848409A (en) Benzimidazole compound-containing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composition
WO2006113106A1 (en) Hybrid oled having phosphorescent and fluorescent emitters
JP2014515738A (ja) 有機電子材料のための新規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1000428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tiliz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Lee et al. Achieving over 36% EQE in blue OLEDs using rigid TADF emitters based on spiro-donor and spiro-B-heterotriangulene acceptors
TW201132627A (en) Carbazol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BRPI0707552A2 (pt) complexos metálicos de ligantes imidazo [1,2-f] fenantridina e diimizado [1,2-a:1', 2'-c] quinazolina ciclometalados e análogos isoeletrÈnicos e benzanulados dos mesmos e dispositivos oled que os englobam
TW201217333A (en) Compound having carbazole ring structur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012898A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medium and organic el element
TW200813111A (en) Polymer compound and polymer illuminating element
TW201131784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functional film,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TW200837170A (en)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composition
TW201009042A (en) Phosphorescent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TW201223953A (en) Imidazopyrid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containing same
TW200848410A (en) Pyrimidine compound-containing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composition
TW201241147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