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51075A - Mesoporous manganese dioxide - Google Patents

Mesoporous manganese dioxi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51075A
TW200951075A TW098109714A TW98109714A TW200951075A TW 200951075 A TW200951075 A TW 200951075A TW 098109714 A TW098109714 A TW 098109714A TW 98109714 A TW98109714 A TW 98109714A TW 200951075 A TW200951075 A TW 2009510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nganese dioxide
porous
reaction
phase
mesoporo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9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therine Elizabeth Amos
Tobias James Gordon-Smith
Original Assignee
Nanotectu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tecture Ltd filed Critical Nanotecture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51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10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C01G45/02Oxides; Hydr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46Metal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4Pore volum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6Pore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20095107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α相的中孔性二氧化錳。
發明背景 二氧化錳(Μη〇2)被用於一系列的電化學電池包括原鋰 φ 電池、鋰離子電池和非對稱超級電容器作為陽極。鋰和鋰 離子電池使用有機(不含水)電解質及依賴皿11〇2與電解質内 10所含鋰離子的反應以貯存電荷。對照之下,使用Μη〇2作為 其陽極的超級電容器傾向利用含水電解質以及依賴質子 ' (Η+)與Μη〇2的反應以貯存電荷。儘管這些差異,其離子崁 層的基本機制仍為相同。在此過程中,來自電解質的陽離 子(U+或Η+)在放電期間藉由固態擴散移入Μη〇2的結構内 15 以達到反應位點。陽離子通過固體的移動可藉由晶格的間 馨 隔而被加速。就本身而論,該充電和放電的速率視Η+或Li+ 離子快速移動通過Μη02的容易度而定。 能利用本發明的其一電池系統為由鋰金屬箔構成陰極 及陽極含有二氧化猛的Li Mn〇2系統。根據電池材料手冊 20 [發表於Wiley-VCH( 1999)第32頁]符合用於Li- Μη02電池要 求的Mn〇2為適合擴散Li+離子進入Mn〇2結構内的一種最佳 結晶構造。 二氧化錳存在數種不同的晶型,通常稱為α、点、γ、 斜方錳礦或(5相。決定這些構造何者佔優勢的主要因素為 3 200951075
Mn〇2内雜質的數目和性質。這些因素已為本領域技術者所 習知。
Li-Mn〇2型電池通常使用混合具有/3和τ*或斜方鑑礦 相的Mn〇2。US 5,658,693述及一種由斜方猛礦型]νΐη02所構 5 成的電極材料及其所製成的電化學電池。混合/3/r相已顯 示由於其較其他晶型含有較少的雜質而可提供最佳Li+離 子擴散結構。雜質通常由大型陽離子種例如K+、Na+或Rb+ 所組成’以及這些離子佔據通過Li+以作為一部分電荷貯存 機制的通道。Thackeray於“固體化學進展”第25卷第1頁 10 (1997)中述及這些大陽性離子和該較小帶正電荷Li+離子之 間的靜電排斥阻礙Li+通過晶格的移動而在電池内呈現不 良的電化學性能。該相同現象能影響運用可阻礙H+陽離子 移動之含水電解質的電化學電池内電化學性能。 例如’ WO 01/87775中述及一種利用液晶模板法製造奈 15 米微孔Mn〇2的方法。然而,該作者指出此方法係製造占相 的Mn〇2以及r相為用於電化學電池的較佳晶型。依此,從 液晶合成法製造的6相材料需要後處理以形成所欲的r 相’此額外的步驟將增加額外的成本。 α相Mn〇2為其一最易合成的Mn〇2相。然而,其不被 20 用於商用電池或超級電容器系統。α-Mn〇2含有大量例如 K+、Na+或Rb+的陽離子雜質,其通常被保留於晶體構造内 作為合成過程的殘留物。由於這些大離子佔據材料内的夹 層空隙而劣化其充電/放電性能。Ohzuku和其共同作者於電 化學協會期刊第138卷第2章第360頁中描述利用含有κ+或 200951075 5 參 10 15 ⑩ 20
Rb+陽離子雜質的α相Mn〇2材料比較r相熱處理Mn〇2~ 獲得的傾斜放電曲線或扭曲S形放電曲線。此不良電性歸因 於嵌入Li+離子和含於α相材料内陽離子之間靜電相互作 用的效應。可製造無大陽離子雜質的α ~Μη〇2(例如藉由陽 離子交換而以較小的Li+穩定化離子取代大陽離子)以及這 些材料比含其他雜質的α-Μη〇2具有較佳的性能。然而,此 製程途徑需要額外的加工步驟以及較高的製造成本。 意外地’已發現利用液晶模板法合成具有中孔型但含 大陽離子雜質的α -Μη〇2在Li-Mn〇2系統的高功率電極材 料中具有極佳的性此以及因此在其他相關系統内亦具有類 似的良好性能。雖然不欲受任何理論的限制,我們認為存 在奈米構造及產生極短Li+離子的擴散距離使其儘管在傳 統材料内存在通常將阻礙Li+離子移動的大陽離子雜質仍 有助於這些離子的快速移動。 因此’本發明主要在於中孔性α-二氧化猛。 在另-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種含有中孔性心二氧化 猛的電極。 片在又進-步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種具有含中孔性^ 二氧化錳之電極的電化學電池。 本發明的主題材料雖然通常被稱為二氧化猛及表示為 式副2但是將瞭解大部分所謂二氧化_樣本並未嚴格 遵循該式及更恰當應被視為各種比例之Mn(IV)和Μη_氧 化物的混。物’因此應表示為式其X通常為落於從2 至1.8範圍内的數目。“二氧化猛’’内各種非計量比化合物之 5 200951075 討論請參考Κ· M. Parida等人[Electrochimica Acta,第 26卷第 435〜443頁(1981)]的“Mn〇2的研究-1。各種結晶修飾之一些 合成Mn〇2的化學組成、微構造和其他特性”。同樣地,存 在Mn〇2晶體結構空隙内的陽離子雜質可影響材料的化學 5 計量而形成具有通式在Μ為單價陽離子的情 況下)和Μ^ΜηοπΟ〆其Μ為雙價陽離子)的通式。這些實例 中y通常在0至0.25的範圍。當由一種以上的陽離子構成該 陽離子雜質時,Μ包括全部涉及的陽離子及y指全部此類陽 離子的化學計量總和。全部此類材料均屬於“二氧化錳,,及 10 此處所述式“Mn〇2”的範圍。 本發明主題的中孔性材料如同例如w〇 〇1/87775中所 述有時被稱為“奈米孔隙材料”。然而,由於字首“奈米,,主 要指ΙΟ·9,以及此類材料内之孔在1〇-8至1〇_9米級例如從】3 至20奈米之值的範圍,因此其較佳被稱為如此處所述的“中 15 孔性材料”。 本發明又進-步提供一種藉由氧化細⑼源、還原 Mn(VI)或Mn(V„)源、或是分解Μη(聰以用於製備二氧化 猛的方法其特徵為該氧化、還原或分解反應係在反應混 合物内存在足以形成均質液向性液晶相的量之結構導向劑 2…及在可使二氧化錳沈澱成α相之中孔性固體的條件下進 丁可藉由化學或電化學方法進行該氧化、還原或分解反 【明内^^】 發明概要 200951075 任何適田的兩性有機化合物或對Mn〇2形成反應無不 〇響以及其^^成均質液向性液晶相的化合物不論其為 低莫耳質量或聚合性均可被用作為結構導向劑。這些化合 7有時亦被稱為有機導向劑。其為—般的表面活性劑。為 提仏所而的均質液晶相,該兩性化合物通常使用高濃度, 但疋该使用濃度將視化合物的性質和其他因素而定,例如 其=化學工業中已知的溫度。根據溶劑和兩性化合物的總 ❿ *量通常使用至少約1〇%重量比,佳為至少2〇%重量比, 但較佳為不超過95%重量比的兩性化合物。根據溶劑和兩 10 f生化合物的總重量兩性化合物的用量最佳為從継祕, 更佳為從40至75%重量比。 、適虽的化合物包括能形成聚集體以及較佳為式RPQ的 複合有機表面活性劑’其中R代表具有6至約麵個碳原 子較佳為從6至約60個碳原子,更佳為從12至卿碳原子 的直鏈或支鏈烧基、芳基、芳垸基、院芳基、類固醇或三
® ⑯類’ P代表較佳為從1至5,更佳為從1至3的整數;以及Q 代表選自[0(CH2)m]n〇H的群組,其中岭⑴至約4的整數 及m較佳為2 ’以及!!為從2至約100,較佳為從2至約6〇,及 更佳為從4至14的整數;氮連接至少選自具有至少4個碳原 20子的烧基、芳基、芳烧基和院芳基的群組;碟或硫連接至 少2個氧原子;以及叛酸醋(c〇〇M,其蘭為一陽離子或 COOH)。 可用於本發明的一般表面活性劑種類包括:烷基磺基 號賴胺酸鹽;烧基石黃基琥⑽鹽;季錄表面活性劑;脂 7 200951075 肪酸乙氧基酯;脂肪醇乙氧基硫酸酯;烷基磷酸酯和酯; 院基酚乙氧基酯;脂肪酸皂;酿胺基甜菜驗;胺基甜菜驗; 院基兩性二乙酸酯;以及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故段共聚物, 例如“Pluronics”類的市售商品。 5 較佳的實例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十六烷基三 甲基氣化敍、月桂基硫酸納' 月桂基績酸鈉、雙(2-乙基己 基)磺基琥珀酸鈉;以及鈉皂例如月桂酸鈉或油酸鈉;月桂 基石黃基號珀醯胺酸鈉;鯨蠛基四乙二醇硫酸醋;以及月桂 基磷酸氫鈉。 10 其他適合的結構導向劑包括單酸甘油酯、磷脂、醣脂 和兩性嵌段共聚物,例如由氧化乙烯(EO)和氧化丁稀(BO) 單體所構成的雙嵌段共聚物。 被用作為結構導向劑的較佳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例如 辛乙二醇單十二醚(C^EOs ’其中EO代表氧化乙稀)、辛乙 5 —醇早十六醚(ci6E〇8)以及聚氧乙稀i|(Brij)系列的非離子 表面活性劑(美國ICI公司的商品名稱)。 幾乎全部情況下’預期含錳化合物將可溶解於液晶相 的親水區内,但其可能被配置成可溶解於疏水區内。 該反應混合物可選擇性地進一步包括詳述於下文中之 2〇 改良相構造的疏水性添加物。適合的添加劑包括正己烷、 正庚烷、正辛烷、十二烷、十四烷、均三曱苯(mesitylene)、 甲苯和三乙二醇二甲基醚。混合物内該添加劑與結構導向 劑的莫耳比例為在0.1至10,較佳為0.5至2,以及最佳為05 至1的範圍。 200951075 該處合物可選擇性地進/步包括作為共表面活性劑的 添加劑以達到改良液晶相構造或參與化學反應的目的。適 σ的添加劑包括正十二烷醇、正十二烷硫醇、全氟癸醇; 類似上述表面活性劑構造但具有較短鏈長度的化合物;一 泮級醇(例如辛醇)、戊酸或己胺。混合物内該添加劑與 結構導向劑的莫耳比例為在⑼1至2,以及較佳為0.08至1 的範圍。 ❹ 10 15 〇 20 發現藉由改變用作為結構導向劑之表面活性劑烴鏈 長度或藉㈣添加關充絲面活性劑可產生多種的沈積 Μη〇2▲例如,較短鏈表面活性劑傾向引導較小孔徑的形成 同時車又長鏈表面活性劑傾向產生較大孔徑。加人疏水性烴 =加劑例如正庚烧以補充用作為結構導向劑的表面活性 相對以無添加劑之表面活性劑所製成的孔徑,將可辦 加該孔#。Ρ1 # & 9 财被用於改變液晶相的相結 苒控制沈積材料的相對規則構造。力,級表面活性劑將含有或具還原作用的能 導向劑和勒7原反應製備該Μη02,討同時作為結構 二醇單十_ 如,含有助於還原作用之錄的辛乙 的情況下^ 需雖然有時亦適用之外源性還原劑 的度兄下存在内源性還原劑。 領域二氧-,以及其已為本 該結構導向劑不得干二知的方法但是 下列為被運用於本發明製 9 200951075 1.過錳酸鹽或銾睃鹽的邊辱作q 在此反應中,通常較佳為在水溶液内以還原劑還原過 錳酸鹽或錳酸鹽。 使用的過錳酸鹽或錳酸鹽若其可少量及較佳為實質上 5可轉於反應介質内時無特殊的限制。較佳及可取得的過 錳酸鹽包括過錳酸鉀、過錳酸鈉、過錳酸鋰和過錳酸銨, 其以過錳酸鉀或鈉較佳。較佳及可取得的錳酸鹽包括錳酸 鉀、錳酸鈉、錳酸鋰和錳酸銨,其以錳酸鉀或管較佳。 就反應混合物的含水組分而言過錳酸鹽或錳酸鹽的濃 10度較佳為從ο·1至〇.5克分子。過低的濃度將降低所欲產量至 過低的程度,同時已發現過高的濃度將導致喪失所欲構造 的奈米孔隙度。然而,在此範圍内可自由選擇其濃度。 預期混合物的pH通常呈大約在6的微酸性而可被本發 明所接受。然而,在開始進行還原反應之前的某些情況下 15 可能需要添加酸以調節其酸度至約pH 4至約5的範圍。然 而,應注意若pH過低時該過錳酸鹽可能開始提早被分解。 該反應通常及較佳為在大氣壓下生效。然而,若需要 時其可在超大氣壓下進行。例如,可在水熱條件下進行, 其反應係在内源性壓力的密封瓶内生效。 20 該反應可發生在寬廣的溫度範圍,以及本發明並無關 鍵的確定反應溫度◊較佳的反應温度將視例如溶劑性質和 使用的起始材料或試劑之因素而定。然而,一般而令,π 們已發現反應可方便地於從4 °C至低於反應混合物之)、弗點 的溫度下進行。因此,若在大氣或超大氣壓下進行反應時, 200951075 較佳的溫度範圍係從4至200°C,更佳為從10至90°C,以及 最佳為從20至90°C。反應所需時間亦有極大的變化,其視 特別是反應溫度及試劑性質和使用溶劑的許多因素而定。 由於過錳酸鹽為公認的強力氧化劑,較佳為不使用活 5 性過大的還原劑,因其將導致過度激烈反應而損及所欲的 奈米微孔構造。然而,在這些限制内可從各種易取得來源 自由選擇該材料。事實上,如下文中所述,許多市售表面 活性劑(其可被用作為結構導向劑)含有或本身即為還原劑 而不需外源性還原劑。 10 適當外源性還原劑包括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實例包括: 可為脂族或芳族的醇,例如: . 1-正烷醇例如乙醇、丙醇、癸醇或十二烷醇; 二醇例如乙二醇; 三醇例如甘油; 15 高級醇例如葡萄糖;以及 ^ 多元醇的酯例如二乙二醇單曱醚或二乙二醇單乙醚; ❹ 芳香醇例如苄醇或酚; 可為脂族或芳族的醛,例如: 甲醛、乙醛或苯甲醛; 20 某些脂族羧酸,例如: 醋酸或酒石酸; 無機化合物,包括: 水合肼及氫删化鈉。 2.Mn(II)輿氣化劑的氣化作用 11 200951075 在此反應中,利用氧化劑例如過錳酸鹽氧化Mn(II)鹽。 此實例中,當使用過猛酸鹽作為氧化劑時,其被還原及同 樣產生Μη02。 當該氧化劑係過錳酸鹽時,此可為舉例如反應1中的任 5何過猛酸鹽。其他可被使用的氧化劑實例包括:過硫酸鹽 例如過硫酸銨、鈉或鉀;過硫酸;氣酸鹽例如氯酸鈉或鉀; 以及硝酸鹽例如硝酸鈉或鉀。 Μη(ΙΙ)鹽的性質祗要可溶解於反應介質内並無限制以 及可利用任何適當的鹽類例如硝酸錳或硫酸錳,而由於具 10有較佳的溶解度因此以硝酸鹽較佳。若使用硝酸锰時,由 於其可能產生過量τ結晶型Μη〇2而不得使用莫耳過量的 過錳酸鹽。 此反應發生極快。由於在形成液晶相之前極發生反 應,所以無法僅藉由單純的混合該試劑和結構導向劑。因 15此,為了成功地進行此反應,其較佳為利用“一鍋(onepot)” 法。其一方法為製備含Mn(II)鹽和表面活性劑的液晶相以及 加入過錳酸鹽濃縮液。由於溶解度的限制,此實例中較佳 為使用過錳酸鈉。或者,可製備兩種液晶相,其一含有Μη(π) 鹽以及另一含有氧化劑如過錳酸鹽,以及分別含有約相等 20 濃度的表面活性劑然後混合該二相。 該反應溶劑通常及較佳為含水以及可僅單純含有水。 然而,特別S當該Mn(II)鹽為硝酸猛時,以硝酸的稀溶液較佳。 該反應可發生在寬廣的溫度範圍,以及本發明並無關 鍵的確定反應溫度。較佳的反應溫度將視例如溶劑性質和 200951075 5
15 ❹ 20 使用的起始材料或試劑之因素而定。然而,一般而言,我 們已發現反應可方便地於從至低於反應混合物之彿點 的溫度下進行。因此’若在大氣或超大氣壓下進行反應時, 較佳的溫度範圍係從4至200t,更佳為從⑴至奶它,以及 最佳為從40至9(TC。反應所需時間亦有極大的變化,其視 特別是反應溫度及試劑性質和使用溶劑的許多因素而定。 5亥反應通常及較佳為在大氣壓下生效。然而,若需要 時其可在超大氣壓下進行。例如,可在水熱條件下進行, 其反應係在内源性壓力的密封瓶内生效。 一種最佳的合成方法為利用“一鍋,,法。利用猛鹽例如 硝酸猛的溶液可形成較佳為濃度約〇25克分子之較佳為月 桂基績_的六角相表面活性劑。根據表面活性劑和水的 重量表面活性劑的用量較佳為約45%。依此可加入氧化劑 例如祕義的濃驗(如丨克分子)。該混合物然後在約乃 °c的溫度下進行反應。 氧輿錳11薄的及廄 在此反應中,使適當溶劑之溶液内的錳H鹽與臭氧反 應此將被視為反應2的亞型,但由於具有不同的較佳操作 條件其可被分開處理。可使用錳鹽的實例如反應2。 水可作為適當的溶劑。該反應較佳為進行於酸性{)11環 ^,例如從0.5至4,較佳為丨5至2 5及更佳為約2的{)11。 該反應可發生在寬廣的溫度範圍,以及本發明並無關 鍵的確疋反應溫度。較佳的反應溫度將視例如溶劑性質和 使用的起始材料或試劑之因素而定。然而,一般而言,我 13 200951075 們已發現反應可方便地於從3〇至8〇°c ’更佳從5〇至7〇°C, 以及最佳約60°C的溫度下進行。反應所需時間亦有極大的 變化,其視特別是反應溫度及試劑性質和使用溶劑的許多 因素而定。 5 該臭氧可被形成緩慢通過反應混合物的氣泡,或該反 應可单純地在臭氧大氣下進行。 4.短IIg|的水熱分解 在此反應中,水熱分解適當溶劑之溶液内的錳^鹽。可 使用錳鹽的實例如反應2。 10 為了進行反應,該溶劑應為含水及較佳為僅單純含有水。 通常及較佳為在自生壓力的密封反應瓶内進行該反 應,其通常為從3至40巴(bar),更佳為從3至39巴,以及最 佳為從3至4巴。 該反應可發生在寬廣的溫度範圍’以及本發明並無關 15 鍵的確定反應溫度。較佳的反應溫度將視例如溶劑性質和 使用的起始材料或試劑之因素而定。然而,—般而言我 們已發現反應可方便地於從100至200X:,更佳從150至2〇(rc 的溫度下進行。反應所需時間亦有極大的變化,其視特別 是反應溫度及試劑性質和使用溶劑的許多因素而定。 20 在此情況下,對所使用結構導向劑的性質有其限制, 因其在高至約20CTC的溫度下必需具有穩定性以及在該溫 度下必需能形成液晶相。 已知許多其他的化學途徑可被用於製備二氧化猛,以 及倘若其與結構導向劑例如表面活性劑不相容時任何這此上 200951075 方法可被用於本發明的製程’以及若需要時其可被修飾成 容許形成液晶相的速率。 5 ❹ 10 15 ❹ 20 完成Mn〇2的形成反應之後,可藉由習知方法從反應混 合物分離該所欲產物。例如,在高溫下有效反應之後冷卻 反應混合物,然後藉由清洗移除結構導向劑。由於結構導 向劑通常為表面活性劑,因此其可藉由以去離子水清洗然 後離心而完成。重覆數次直至不再發現泡沫而表示不存在 表面活性劑時為止。然後藉由溫和加熱乾燥形成的二氧化 錳,例如從約40至約1〇〇。(:,更佳為約6(TC的溫度。 亦可利用上述化學反應的當量電化學反應。其一此類 方法涉及硫酸猛和硫酸之水浴的直接電解。此處,當施予 足以造成沈積的電壓或電流時硫酸猛的Mn(II)離子在電沈 積電池的陽極被氧化成Mn〇2。用於河11〇2電沈積的另一種 適當方法涉及類似Mn(II)被氧化成Μη02的氧化過程。此過 程使用由硫酸錳、硫酸銨所構成作為藉由加入硫酸或氫氧 化銨維持在約pH 8之錯合劑的電沈積浴。這些形成Mn〇2的 電解方法已為本領域技術者所習知。 需注意到通稱的許多這些反應類似W〇 01/87775中所 述者據稱可用於製備<5 -相Mn〇2。如上所述,熟習本領域技 術者已習知獲得的晶體結構視終產物内雜質的性質和濃度 而定。終產物内較高濃度的雜質傾向於產生α -構型,同時 較低直的雜質則傾向於產生<5 -構型。因此,為產生w〇 〇 1/ 87775中所述的5-構型產物需使用較本發明更高純度的起 始材料,因此更呈現本發明在方便性和成本上的顯著優點。 15 200951075 依此,顯然任何Mn〇2產品可能含有數種不同的相,因 而本發明的產品除了 α _相之外可能含有5 _相及0 _和γ -相Μη〇2。本發明係關於α4Μη〇2,其意指α_相内大部分 為含Μη〇2的化合物。更佳為α _相内含有至少6〇%,又更佳 5 為至少80%及最佳為至少90%的Μη02。 一般而言’本發明的中孔性〇_二氧化錳將含有通常為 Κ+、Na+或Rb+或其任何組合的一些雜質。正常情況下,這 些雜質的含量為至少0·2原子%,以及更通常為至少〇.7原子 %。一般而言,該雜質將不超過5原子%。 10 本發明的中孔性Μη02將通常藉由形成粉末產物的化 學方法或藉由完成電沈積過程之後被研磨成沈積材料的電 化學方法被製成微粒型顆粒。這些顆粒通常具有至少15% 的内部孔隙率,以及較佳為其大部分表面積(即至少50%, 更佳為至少75%,最佳為至少90%)存在中範園 15 (meso-range)(即10_8至1〇·9米)的孔隙。此可區別本發明材料 與“微孔材料”,其亦具有高表面積以及可能具有一些中範 圍的孔隙度但大部分(即至少50%,更通常為至少75%,最 通常為至少90%)表面積為低於2奈米以下範圍的孔隙度。本 發明中孔性α-二氧化錳的表面積通常大於110平方米/克, 20 以及更佳為至少150平方米/克。 已利用II孔率測定分析法測定此處所定義的表面積和 孔徑分佈。在表面積測定的實例中,涉及材料表面上單層 氣分子的吸附和脫附,以及利用Brunauer、Emmet和Teller 的方法計算氣體吸附量以測定表面積。此方法因此被稱為 16 200951075 BET法。利用此方法其氮氣被充填入該材料之孔隙内(相反 於產生單層覆蓋)的延續版測定孔徑分佈。利用Barrett、 Joyner和Halenda發展的理論測量氣體充填孔隙所需數量以 及發生充填孔隙之壓力以計算材料的孔徑分佈。此方法被 5稱為BJH法。利用吸附等溫線而非脫附等溫線計算此處引述 和宣稱的孔徑分佈圖。這些方法亦為熟習本領域的技術者 所習知。 當使用Mn〇2形成電化學電池的電極時,為加強電極的 導電性,该中孔性Mn〇2較佳為混合導電粉末例如較佳為石 10墨型碳、非晶形碳或乙炔黑;鎳;或鈷。需要時,亦可混 合黏結劑例如乙烯丙烯二烯單體(EPDM)、苯乙烯丁二烯橡 膠(SBR)、羧甲基纖維素(CMC)、聚偏氟乙烯(pVDF)、聚醋 酸乙烯酯或其二或多種的混合物。該中孔性Mn〇2、電導粉 末和選擇性的黏結劑可混合溶劑例如己烧、水、環己烧、 15庚烷、己烷或N-曱基吡咯啶酮,以及將形成漿料塗佈至一 支撐體,然後藉由蒸發移除溶劑而留下多孔材料及導電粉 末和選擇性黏結劑的混合物。 在一些應用上較佳為利用由中孔性二氧化錳及習知用 於電池或超級電容器電極之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所組成的活 20 性材料構建電化學電池的電極。例如,各粒子内通常不具 有内部中孔隙的習知Mn〇2材料可能具有高振實密度而因 此由於大固態擴散距離的緣故而因此具有高體積能量密度 但低功率密度。混合此類材料與本發明含有内部中孔隙的 α-Μη〇2可賦予該電極及利用此類電極所構建的電化學電 17 200951075 池高功率密度。依此方 種不同電極和電化學電池具有該兩 樵〇2與電極内習知材料的μ可推論藉由改變中孔性《 、、也使其符合h丨—例可難該電極和電化學電 /功率特性。於^功率電極和電化學電池設計的能量 10 15
該=學電池亦具有—陰極。其係在適當電化學電池 内月匕被為陰極的任何材料。此類材料的實例包括独 電池中驗金屬、有助於軸人的碳飾域/石墨混= ^充式_子電池的氧化鈦及其純型、非對稱超級電 #器之電Μ雨表面積活化碳或驗性原電池的鋅。需要 時其可被置於支律體例如#呂、銅、錫或金上,鐘離子電 池時除非本身具有足_結構否雌佳為使用銅。
备Mn〇2被用作為鋰或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時該電 解質同樣可為任何習知的此類材料例如在適當溶劑例如碳 酸乙埽醋、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丙烯酯内的六 氟碗酸链、四硼酸鋰、過氣酸鋰或六氟砷酸鋰,或其任二 或多種的混合物。當Μη02被用作為非對稱超級電容器或鹼 性原電池的電極材料時適當的電解質分別包括硫酸和氫氧 化鉀水溶液。 該電池亦具有例如微孔聚丙烯或聚乙烯膜、多孔性玻 璃纖維組織或聚丙烯和聚乙烯之組合的習知隔板。 可運用本發明之α -相中孔性Μη02的電化學電池實例 包括’但不侷限於原(非可充式)、二次(可充式)鋰電池、超 級電容器及鹼性原電池。 18 200951075 圖式=—步藉由下列非限制性實例進行說明 在附圖中: 第1圖為藉由實例1之產物的氮脫附作用測定孔徑分 第2圖為實例工之產物的小角度X光散射峰’其顯示存在 一些中尺度的順序; e 10 15 第圖為實例1之產物的廣角χ射線衍射圖,其顯承 Μη02的優勢α相; ~ ' 第4圖為藉由實例2之產物的氮脫附作用測定孔徑分佈; 第5圖為實例5之材料的孔徑分佈; 第6圖為實例6之材料的孔徑分佈;以及 第7圖為實例9之電池的放電曲線。 C實施方式】 較佳實施例之s羊細說明 模板化自Bri.i 78的中 將40克Brij 78加入40.0毫升的〇 125克分子過錳酸鈉溶 液(水性)。激烈地攪拌形成的漿料直至均質為止。密封該反 20應瓶,然後在40°C烘箱内留置15小時使其反應。經由去離 子水的重複清洗從形成產物移除該表面活性劑。在6〇〇c下 將收集的粉末乾燥2天。 藉由氮脫附測定的形成中孔性Μη02具有202平方米/克 的表面積以及0.556立方釐米/克的孔隙體積。亦藉由氮脫附 19 200951075 所測定的孔徑分佈示於附圖的第1圖。顯示存在一些中尺度 順序的小角度X光散射峰示於第2圖。第3圖為廣角X射線衍 射圖,其顯示Μη02的優勢α相。利用X射線能量散佈測定 的化學組成分析顯示具有約7600ppm的鉀離子(κ+)濃度。 5 管例2 模板化自Pluronic F127的中孔性ΜηΟ,
將88.0毫升的〇_25克分子過錳酸鈉溶液(水性)加入71 5 克的Pluronic F127表面活性劑。激烈地挽拌該混合物直至 均質為止。密封該反應瓶,然後在90°C烘箱内留置3小時使 10 其反應。經由去離子水的重複清洗從形成產物移除該表面 活性劑。在60°C下將收集的粉末乾燥2天。 藉由II脫附測定的中孔性Mn〇2具有239平方米/克的表 面積以及0.516立方釐米/克的孔隙體積。亦藉由氣脫附所挪 定的孔徑分佈示於附圖的第4圖。 15 湘X射線能量散佈測定的化學組成分析顯示具有約 8500ppm的鉀離子(K+)濃度。
净孔性MnO,雷極的f埤 將實例5製造的L〇克中孔性他〇2粉末加入議2 2〇碳(VUlCanXC72R)以及利用杵和瑪堪白手動混合5分鐘。將 娜克的丽溶液(水中的聚四氟乙稀懸浮液,6〇重量: 固體)加入混合物以及利用杵和瑪勒再混合5分鐘直至开: 成厚稍的均質漿料為止。 % 20 200951075 充填通過軋機將複合漿料製成自由立膜。然後利用 12.5毫米直徑的模壓機從該複合薄膜切割下圓盤以及在 120 C的真空下乾燥24小時。此可形成90重量% Mn〇2、5重 量%碳和5重量% PTFE的終乾燥組成物。 5 實例4 中孔性Mn〇2基電化學電池的镅辦 在含氬氣的操作箱内組裝一電化學電池。利用廠内設 參 什密封電化學電池架構建該電池。將實例3製造的中孔性
Mn〇2圓盤電極置於鋁集電盤上及其上放置二玻璃纖維隔 1〇 板。然後將〇.5毫升電解質(等量混合碳酸丙烯酯、四氫呋喃 和二曱氧基乙烷三種溶劑内的0.75克分子過氣酸鋰)加入該 隔板。以吸管移除過量的電解質。將〇_3毫米厚鋰金屬箔的 12.5毫米直徑圓盤置於潮濕隔板上然後密封電池以備用於 測試。 φ 15 實例5 以TEGMME辑板化自Pluronic F123的中孔性 加熱10_2克的Pluronic P123表面活性劑至熔解為止。將 其加入12.5毫升的0.25克分子過猛酸納水溶液内。激烈授拌 該混合物直至形成均質的液晶相,然後加入0490毫升的三 20 乙二醇單甲醚(TEGMME)以及充分攪拌該混合物。利用偏 光顯微鏡確認其保持均質液晶相。然後密封反應瓶及在烘 箱内留置3小時使其反應。經由去離子水的重複清洗從形成 產物移除該表面活性劑。在60°C下將收集的粉末乾燥2天。 21 200951075 利用氮孔隙度分析測定出其表面積為18 5平方米/克以 及0.293立方釐米/克的孔隙體積。第5圖顯示該材料的孔梭 分佈而確認樣本内存在中孔性。X光散射測量可確認存在 Mn〇2的α相。 5 實例6 以TEGMME模板化自月蛙基葙酸鈉(SDS)的中孔性ΜηΟι 將12.5毫升的0.25克分子過錳酸鈉水溶液混合10.2克 的月桂基硫酸鈉和4.0毫升的十二烷。然後密封反應瓶及在 80°C的烘箱内留置15分鐘而形成液向性液晶相。從烘箱内 10 取出反應瓶然後加入0.490毫升三乙二醇單甲醚(TEGMME) 以及充分攪拌該混合物。利用偏光顯微鏡確認其保持均質 液晶相。然後密封該反應瓶以及放回80°C的烘箱使其再反 應3小時。經由去離子水的重複清洗從形成的二氧化猛產物 移除表面活性劑。在60°C下將收集的粉末乾燥2天。 15 利用氮孔隙度分析測定出其表面積為160平方米/克以 及0.439立方釐米/克的孔隙體積。第6圖顯示該材料的孔徑 分佈而確認樣本内存在中孔性。X光散射測量可確認存在 Μη02的α相。 實例7 20 Μ備習知的ΜηΟ,雷搞 重複實例3的程序但是以習知市售Μη〇2粉末(Mitsui TAD-1級)代替實例5的中孔性Μη02。 實例8 22 200951075 基雷化學雷盔 重複實例4的程序但是利用如實例7所述的習#Mn〇2 製造陽極。 ±M^- 5 MnQa碁·電ik#電池的湳y諸± 利用308mAh/g的理論容量計算依實例4(中孔性Mn〇2) 和實例8(習知Mn〇2)所述製造電化學電池在2C充放電率的 φ 放電電流。然後該電化學電池利用這些電流值進行放電。 兩種電池的放電曲線示於附圖中的第7圖。 10 【圖式簡單說明】 在附圖中: 第1圖為藉由實例1之產物的氮脫附作用測定孔徑分 佈; 第2圖為實例1之產物的小角度X光散射峰,其顯示存在 15 一些中尺度的順序; φ 第3圖為實例1之產物的廣角X射線衍射圖,其顯示 Μη02的優勢α相; 第4圖為藉由實例2之產物的氮脫附作用測定孔徑分佈; 第5圖為實例5之材料的孔徑分佈; 20 第6圖為實例6之材料的孔徑分佈;以及 第7圖為實例9之電池的放電曲線。 【主要元件符號説明】 (無) 23

Claims (1)

  1. 20095107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中孔性α-二氧化錳。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其中至少 60%的二氧化锰為α相。 5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其中至少 80%的二氧化猛為α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其中至少 90%的二氧化锰為α相。 5.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 10 其中至少75%的表面積存在於中範圍(meso-range)的孔 隙。 6.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 其中至少90%的表面積存在於中範圍的孔隙。 7.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 15 其中表面積為至少110平方米/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中孔性α-二氧化錳,其中表面 積為至少150平方米/克。 9.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中孔性α -二氧化猛, 其含有選自Κ+及/或Na+及/或Rb+陽離子的陽離子雜 20 質,其中該等雜質的總含量為至少0.2原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中孔性二氧化 錳,其中該等雜質的總含量為至少0.7原子%。 11. 一種藉由氧化Μη(ΙΙ)源、還原Mn(VI)或Mn(VII)源、或 是分解Mn(II)鹽以用於製備中孔性α -二氧化錳的方 24 200951075 法,其特徵為該氧化、還原或分解反應係在反應混合物 内存在足以形成均質液向性液晶相的量之結構導向劑 以及在可使二氧化錳沈澱成α相之中孔性固體的條件 下進行。 5 12. —種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所製備的中孔 性α -二氧化锰。 13. —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和12項中任一項之中 孔性a-二氧化锰的電極。 14. 一種包含習知Μη02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和12項 10 中任一項之中孔性α -二氧化錳之混合物的電極。 15. —種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電極的電化學 電池。 參 25
TW098109714A 2008-03-25 2009-03-25 Mesoporous manganese dioxide TW20095107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805509A GB2458667A (en) 2008-03-25 2008-03-25 Mesoporous alpha-manganese dioxi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1075A true TW200951075A (en) 2009-12-16

Family

ID=3938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9714A TW200951075A (en) 2008-03-25 2009-03-25 Mesoporous manganese dioxid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44887A1 (zh)
EP (1) EP2268581A2 (zh)
JP (1) JP2011520744A (zh)
KR (1) KR20100135246A (zh)
CN (1) CN101980964A (zh)
AU (1) AU2009229077A1 (zh)
CA (1) CA2719167A1 (zh)
GB (1) GB2458667A (zh)
TW (1) TW200951075A (zh)
WO (1) WO200911852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4295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a catalytic electrode including manganese dioxide
JP2013062475A (ja) * 2011-09-15 2013-04-04 Yamagata Univ 多孔質酸化マンガン薄膜の作製方法、並びに当該方法により作製した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用電極及び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CN103065806B (zh) * 2013-01-31 2015-07-22 武汉理工大学 钠离子嵌入型二氧化锰纳米片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492617B2 (ja) * 2013-12-20 2019-04-03 東ソー株式会社 二酸化マンガン及び二酸化マンガン混合物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6550729B2 (ja) * 2014-11-27 2019-07-31 東ソー株式会社 電解二酸化マンガ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用途
WO2015149335A1 (zh) * 2014-04-03 2015-10-0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锌离子可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RU2587439C1 (ru) * 2015-03-20 2016-06-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общей и 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ой химии им. Н.С. Курнако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ОНХ РАН)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наностержней диоксида марганца
KR101810974B1 (ko) 2016-01-14 2017-12-21 한국화학연구원 과산화수소 분해용 고체상 촉매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7324403B (zh) * 2017-08-03 2019-04-09 郑州科技学院 一种电池正极材料亚微米级海胆状钴锰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8134076B (zh) * 2017-12-18 2021-07-27 常州大学 一种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878916B2 (en) 2018-06-25 2024-01-23 Ionic Materials, Inc. Manganese oxide composition of matter, and synthesis and use thereof
CN111072012B (zh) * 2019-12-14 2023-05-23 内蒙古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微晶石墨掺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1363A (zh) * 2021-08-20 2021-11-16 中南大学 预锂化剂LiMnO2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180631B (zh) * 2022-01-06 2024-02-23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控制Birnessite型二氧化锰纳米花尺寸的方法
CN114604898A (zh) * 2022-03-03 2022-06-10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种多孔Mn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927358B (zh) * 2022-06-21 2023-07-25 北京化工大学 用于电容去离子技术的商业MnO2电极材料的改性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68015A1 (en) * 1991-06-17 1992-12-18 Michael M. Thackeray Electrode material
GB0011684D0 (en) * 2000-05-15 2000-07-05 Eveready Battery Inc Porous manganese dioxide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18526A3 (en) 2009-11-19
JP2011520744A (ja) 2011-07-21
GB2458667A (en) 2009-09-30
CA2719167A1 (en) 2009-10-01
US20110044887A1 (en) 2011-02-24
EP2268581A2 (en) 2011-01-05
CN101980964A (zh) 2011-02-23
GB0805509D0 (en) 2008-04-30
WO2009118526A2 (en) 2009-10-01
AU2009229077A1 (en) 2009-10-01
KR20100135246A (ko) 201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51075A (en) Mesoporous manganese dioxide
Qian et al.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anoembossed mesoporous LiFePO4 micr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Wang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multi-shelled CoO/Co 9 S 8 hollow micr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hybrid supercapacitors
An et al. Porous NiCo2O4 nanostructures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via a microemulsion technique
JP5998510B2 (ja) 電解二酸化マンガ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マンガン系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Yang et al.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LiFePO4 hierarchically dumbbell-like microstructures by nanoplate self-assembly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a cathode material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Liu et al. A novel surface-heterostructured Li 1.2 Mn 0.54 Ni 0.13 Co 0.13 O 2@ Ce 0.8 Sn 0.2 O 2− σ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with improved initial irreversible capacity loss
Zheng et al. Highly dispersed MoP encapsulated in P-doped porous carbon boosts polysulfide redox kinetics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Zhang et al. A facile approach toward transition metal oxide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lithium storage properties
Zhao et al. Preparation of hollow Zn 2 SnO 4 boxes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Zhu et al. Synthesis of nano-TiO 2-decorated MoS 2 nanosheet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Zhang et al. Bio-synthesis participated mechanism of mesoporous LiFePO 4/C nanocomposite microspher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G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apacitance behavior of manganese oxide hollow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via template-engaged redox etching
Kong et al. T-Nb 2 O 5 nanoparticle enabled pseudocapacitance with fast Li-ion intercalation
Pal et al. Morphology-mediated tailoring of the performance of porous nanostructured Mn 2 O 3 as an anode material
Ghiyasiyan-Arani et al. Synergic and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SnO 2 nanoparticles and hierarchical AlV 3 O 9 microspheres toward emerg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devices
Shi et al.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a CoCO3/graphene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by stirring solvothermal reaction
Tong et al.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mesoporous lithium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 spheres with high rate capabili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Majeed et 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diated nickel doped copper ferrite for superior lithium storage
Zhou et al. Hierarchical Cu 4 V 2.15 O 9.38 micro-/nanostructures: a lithium intercalating electrode material
Chen et al. Synthesis of K0. 25V2O5 hierarchical microspheres as a high-rate and long-cycle cathod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Kong et al. In situ topotactic synthesis of a porous network Zn 2 Ti 3 O 8 platelike nanoarchitecture and its long-term cycle performance for a LIB anode
Bervas et al. Low-cost synthesis and utilization in mini-tubular electrodes of nano PbO2
Saadi-motaallegh et al. A novel Ni-doped ZnMn2O4/Mn2O3 nanocomposite synthesized by pulsed potential as superior zinc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acroporous-spherical polyanionic compound (TiO) 2 P 2 O 7 as a novel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