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50106A - Counter electrod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Counter electrod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50106A
TW200950106A TW098105988A TW98105988A TW200950106A TW 200950106 A TW200950106 A TW 200950106A TW 098105988 A TW098105988 A TW 098105988A TW 98105988 A TW98105988 A TW 98105988A TW 200950106 A TW200950106 A TW 2009501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 electrod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ctrode
conversion elem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5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ki Usui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50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01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2Light-sensitive devices characterized by he counter 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68Panels or array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based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59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rganic dye as the active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e.g. adsorbed on an electrode or dissolved in 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10K30/82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 H10K30/82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comprising carbon nanotu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95010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被使用在光電變換元件中之對電極 、以及具備有該對電極之光電變換元件。 【先前技術】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爲由瑞士之Graetzel們所開發 φ 者,並具備有光電變換效率爲高、且製造成本便宜之優點 ,並被作爲新形態之太陽電池而集中注目。 • 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槪略構成,係在透明之導電性的 電極基板上,具備有由二氧化鈦等之氧化物半導體微粒子 (奈米粒子)所成,並具有擔持光增感元件之多孔質膜的 作用電極;和與此作用電極相對向設置之對電極,並在此 些之作用電極與對電極之間,塡充著含有氧化還原對之電 解質者。 G 此種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係藉由吸收了太陽光等之 入射光的光增感色素而將電子注入至氧化物半導體微粒子 中,並在作用電極與對電極之間產生起電力藉由此,而作 爲將光能量變換爲電力的光電變換元件來起作用。 作爲電解質,一般而言,係使用將Γ/Ι3_等之氧化還 原對溶解在乙腈(acetonitrile )等之有機溶劑中所成的電 解液,除此之外,亦週知有:採用不揮發性之離子液體的 構成、採用將液狀之電解質藉由適當之凝膠化劑來使其凝 膠化並擬固體化之構成、以及採用使用有P型半導體等的 -5- 200950106 固體半導體之構成等。作爲對電極,主要係使用擔持有白 金之導電性的玻璃電極基板、或是金屬基板、或者是多孔 質碳。 碳電極,係爲了提升導電性,而具有多孔質構造。例 如’在專利文獻1中,爲了製作多孔質碳電極,係使用有 包含碳黑、柱狀導電性碳材料與氧化鈦或是導電性氧化物 之電極。 然而,在此碳電極中,由於係包含有氧化鈦或是導電 性氧化物,因此,會有導電性變低之虞。 又,由於係爲了防止短路而在作用電極與對電極之間 具備有由氧化鈦所成之多孔質層,因此,爲了得到多孔質 層,係有必要進行在高溫下之燒結附著工程。在此種高溫 下之燒結附著工程中,會有在所得到之光電變換元件處產 生損傷並使光電變換效率降低之虞。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5274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在光電變換效率 爲優良的同時,亦難以產生作用電極與對電極間之短路的 光電變換元件之對電極、以及具備有該對電極之光電變換 元件。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6- 200950106 本發明,係爲一種對電極,其係包含有:由多孔質碳 所成之中間層;和被配置在中間層之其中一面處的絕緣性 之分隔物,多孔質碳,係包含有複數之碳奈米管。 若藉由本發明之對電極,則藉由使用由包含有碳奈米 管之多孔質碳所成的中間層,能夠以低價而得到導電性優 良之對電極。又,藉由在中間層之表層處而如同被膜一般 地被配設的絕緣性之分隔物,能夠對於對電極與其他之電 H 極、亦即是與作用電極直接接觸並短路的情況作抑制。故 而,若藉由本發明之對電極,則除了增設分隔物一事以外 - ,係只要如同先前技術一般地藉由對電極與作用電極來挾 持電解質並進行光電變換元件之組裝即可,因此,在提升 導電性的同時,亦能夠謀求低成本化,並進而亦能夠謀求 連接信賴性之提升。 上述對電極,例如係可作爲光電變換元件之對電極而 使用,該光電變換元件,係至少具備有前述對電極;和與 φ 前述對電極相對向地配置,並具備有擔持著增感色素之氧 化物半導體多孔質層的作用電極;以及被配置在前述對電 極與前述作用電極之間之至少一部份處的電解質。 在上述對電極中,中間層係以通過分隔物而部分性地 露出爲理想。於此情況,係能夠實現具備有更優良之光電 變換效率的光電變換元件。 上述對電極,係亦可更具備有基板,並在基板之其中 一*面處被配置有上述中間層。 在上述對電極中,較理想,複數之碳奈米管的各個之 200950106 長度方向’係對於基板之其中一面而爲略平行。於此情況 ’相較於使複數之碳奈米管的各個之長度方向相對於基板 中之中間層側的面而成爲垂直之情況等,能夠對於其與被 包含在光電變換元件之作用電極間的短路更充分地作抑制 〇 在上述對電極中,較理想,分隔物係爲由聚四氟乙烯 共聚合物所成。聚四氯乙烯共聚合物,其化學性係爲安定 ,且耐藥品性、耐熱性以及電性絕緣性係爲高,因此,若 0 是將其作與電解液相接觸之分隔物而使用,則能夠有效地 抑制對電極與作用電極間之短路。 · 在上述對電極中,碳奈米管,具體而言,係只要爲單 層碳奈米管以及/或是多層碳奈米管即可。 又,本發明,係爲一種光電變換元件,其特徵爲,至 少具備有:上述對電極;和與對電極相對向地配置,並具 備有擔持著增感色素之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質層的作用電極 ;以及被配置在對電極與作用電極之間之至少一部份處的 Ο 電解質,分隔物,係被配置在對電極之中間層與電解層之 間。 若藉由本發明之光電變換元件,則藉由在包含有碳奈 米管之中間層的表層處,將絕緣性之分隔物如同被膜一般 地來作配置,能夠對於具備有多孔質碳層之對電極與作用 電極之間發生短路一事作抑制。又,由於係具備有導電性 爲優良之對電極’因此,成爲能夠提供一種光電變換效率 優良之光電變換元件。 -8- 200950106 〔發明之效果〕 若藉由本發明之對電極,則藉由使用由包含有碳奈米 管之多孔質碳所成的中間層,能夠以低價而得到導電性優 良之對電極。又,藉由在中間層之表層處而如同被膜一般 地被配設的絕緣性之分隔物,能夠對於對電極與其他之電 極、亦即是與作用電極直接接觸並短路的情況作抑制。故 Q 而,由於除了增設分隔物一事以外,係只要如同先前技術 一般地藉由對電極與作用電極來挾持電解質並進行組裝即 . 可,因此,能夠得到一種:在提升導電性的同時,亦能夠 • 謀求低成本化,並進而亦能夠謀求連接信賴性之提升的光 電變換元件用之對電極。其結果,能夠實現一種在光電變 換效率爲優良的同時,亦難以產生作用電極與對電極間之 短路的光電變換元件。 若藉由本發明之光電變換元件,則藉由在包含有碳奈 ❹ 米管之中間層的表層處,將絕緣性之分隔物如同被膜一般 地來作配置,能夠對於具備有多孔質碳層之對電極與作用 電極之間發生短路一事作抑制。又,由於係具備有導電性 爲優良之對電極,因此,成爲能夠提供一種光電變換效率 優良之光電變換元件。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面而對於本發明作詳細說明,但是,本 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此,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 -9- 200950106 ,係可進行各種之變更。 圖1,係爲展示本發明之對電極的實施形態之剖面圖 ,圖2,係爲展示圖1之對電極的模式性平面圖,圖3, 係爲圖2中之α的擴大圖,圖4,係爲沿著圖3之M-M線 的剖面圖。如圖1〜圖4中所示一般,對電極10,係槪略 性地由基板11、和被配置在基板11之其中一面11a處的 由多孔質碳所成之中間層1 2、和被配置在中間層1 2之表 層(亦即是其中一面12a)處之絕緣性的分隔物14所構成 0 。中間層12,係包含有複數之碳奈米管13,各個的碳奈 米管13,係使其之長度方向對於基板11之其中一面11a · 而略平行地混合存在並被配置。又,通過分隔物14,中間 ‘ 層12係部分性地又或是局部性地露出。於此,分隔物14 雖係與中間層12之其中一面12a直接接觸,但是,爲了 使異物成爲難以進入、或是成爲不會對中間層12之導電 性造成妨礙,較理想,在分隔物14與中間層1 2之間,係 亦可配置接著材(例如接著用樹脂)等之層。 〇 如此這般,對電極10,由於係具備有包含碳奈米管之 中間層12,因此,係爲低價,且導電性係爲優良。又,藉 由在中間層之表層處而如同被膜一般地被配設的絕緣性之 分隔物14,能夠對於對電極10與其他之電極、亦即是與 作用電極20直接接觸並短路的情況作抑制。故而,除了 增設分隔物14 一事以外,當如同先前技術一般地藉由對 電極10與作用電極20來挾持電解質並進行光電變換元件 50之組裝的情況時,若藉由對電極1〇,則在提升導電性 -10- 200950106 的同時,亦能夠謀求低成本化,並進而亦能夠謀求連接信 賴性之提升。其結果,能夠實現一種在光電變換效率爲優 良的同時,亦難以產生作用電極20與對電極10間之短路 的光電變換元件50。 基板11,係可爲例如鈦基板一般之基板本身即爲由導 電體所成者,亦可爲在例如FTO玻璃基板一般之絕緣基板 的表面上形成了導電膜者。 0 中間層12,係由多孔質碳所成。於此,多孔質碳之 BET法所致的比表面積,通常係爲10〜2000m2/g,較理 * 想係爲50〜1 000m2/ g。中間層12之厚度,係可考慮所 * 需要之導電性,而適宜地作調節,但是,例如,係爲5/ίΐη 以上、100/zm以下。此多孔質碳,係由複數之碳奈米管 13所構成。此碳奈米管13,係以使其之長度方向與基板 11之其中一面11a或是中間層12之其中一面12a略平行 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相較於使複數之碳奈米管13的 © 各個之長度方向相對於基板11中之中間層12側的其中一 面11a或是中間層12之其中一面12a而成爲垂直之情況 ,等,能夠對於其與被包含在光電變換元件50之作用電極 20間的短路更充分地作抑制。進而,碳奈米管13,係除 了以使其之長度方向與基板11之其中一面11a或是中間 層12之其中一面12a略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以外,亦混 合存在地被作隨機配置。亦即是,在基板11之其中一面 11a內,長度方向係朝向各種之方向,而該種碳奈米管13 係混合存在。 -11 - 200950106 碳奈米管13,係具備有:碳六員環相連結之石墨的單 層(石墨片,Graphene sheet)被形成爲圓筒形狀或是圓 錐梯形狀的筒狀之構造。又,直徑係爲0.7〜50nm左右, 長度係爲數ym,且爲具備有中空構造之縱橫比非常大的 材料。於此,縱橫比,係代表相對於直徑之長度的比,較 理想,係爲10〜20000,更理想,係爲100〜1 0000。若是 縱橫比未滿1 〇,則比表面積係有變小的傾向,若是縱橫比 超過2000,則碳奈米管13係成爲容易從分隔物14而突出 q 〇 碳奈米管1 3,作爲電性性質,係依存於直徑或是空間 . 螺旋特性(chirality )而顯示金屬〜半導體性之性質,又 · ,作爲機械性之性質,係具備有大的楊格率,且亦具備有 可經由曲度(buckling )而將應力緩和的特徵。進而,碳 奈米管13,由於並不具有懸鍵,故係爲化學性安定,並且 由於係爲由低價之碳化氫所合成,因此,在能夠大量生產 的同時,亦能夠謀求低成本化。 © 多孔質碳,只要是包含有碳奈米管者即可。故而,多 孔質碳,係可爲由複數之單層碳奈米管所成者,亦可爲由 複數之多層碳奈米管所成者。又,亦可爲由複數之單層碳 奈米管與複數之多層碳奈米管混合而成者。當將單層之碳 奈米管與多層之碳奈米管混合使用的情況時,對於混合之 比例,係並未作特別限定,可考慮所適用之光電變換元件 或光電變換效率等,而適宜地調節並作混合。 當碳奈米管13係爲單層,亦即是石墨片係爲1層的 -12- 200950106 情況時,此碳奈米管13之直徑係爲例如〇.5nm〜10nm, 又,長度係爲例如10nm〜1/zm。 當碳奈米管13係爲多層,亦即是石墨片係爲多層的 情況時,此碳奈米管13之直徑係爲例如lnm〜lOOiim,又 ,長度係爲例如50ηιη〜5〇μιη。 此種碳奈米管13,係可藉由週知的方法來製作,作爲 該方法,例如係可使用化學氣相法(CVD法)、電弧法、 0 雷射剝蝕(Laser Ablation )法等。 例如,如同日本特開2 0 0 1 -2 2 0 6 74號公報中所記載一 般,在基板11之其中一面11a上將鎳、鈷、鐵等之金屬 藉由濺鍍或是蒸鍍來成膜,而後,在惰性氣體氛圍、氫氛 圍或是真空中,以較理想爲500〜900°C之溫度來作1〜60 分鐘的加熱,接著,將乙炔、乙烯等之碳氫氣體或是乙醇 氣體作爲原料來使用’並使用一般之化學氣相法(CVD ) 來進行成膜。藉由此,能夠在基板11上使直徑5〜75nm Q 、長度1〜500/zm的碳奈米管作成長。 碳奈米管之長度或粗細(直徑),係在使用CVD法 而形成碳奈米管時,經由對例如溫度或時間作控制,而能 夠進行控制。 作爲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碳奈米管1 3,較理想,係爲 直徑0.5〜100nm、長度10nm〜50ym者。 絕緣性之分隔物14,係如圖3及圖4中所示一般,在 中間層12與電解質相接之一面12a側處,以將複數之碳 奈米管11作被覆一般的狀態而被配置。又,以使通過分 -13- 200950106 隔物14而中間層12係具備有部分性地又或是局部性地露 出之部分的方式而作配置。此分隔物14,係爲對於本發明 之對電極1 0與作用電極20相接觸並引起短路一事作抑制 者。 分隔物14,較理想,係由在化學性上係爲安定且耐藥 品性、耐熱性以及電性絕緣性爲高之聚四氟乙烯共聚合物 所成。聚四氯乙烯共聚合物,其化學性係爲安定,且耐藥 品性、耐熱性以及電性絕緣性係爲高,因此,若是將其作 q 與電解液3 0相接觸之分隔物而使用,則能夠有效地抑制 與光電變換元件50的作用電極20間之短路。作爲聚四氟 乙烯共聚合物,係可使用市面上所販賣者,例如,係可列 舉出以 POLYFLON ' TEFLON (登記商標)、FLUON、 HALON、HOSTAFLON等之商品名所販賣者。 圖5,係爲對於具備有本發明之對電極10的光電變換 元件50作模式性展示的剖面圖。光電變換元件50,其槪 略構成,係包含有:由基板11以及被配置在基板11之其 © 中一面11a處的由多孔質碳所成之中間層12而構成的對 電極10;和被與中間層12作對向配置,並具備有擔持有 增感色素之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質層23的作用電極20 ;和 被配置在對電極10以及作用電極20之間之至少一部份處 的電解質30。又,對於將電解質30藉由作用電極20與對 電極10所挾持而成之層積體,將其之外週部經由密封構 件來作接著並一體化,而構成光電變換元件50。 藉由在中間層1 2之與電解質3 0相接的一面1 2a側處 -14- 200950106 配置分隔物14,而對於對電極10與作用fl 短路一事作抑制。,若是作用電極20與築 距離變大,則胞內之溶液的電阻成分係增 性係降低。故而,分隔物14之厚度,係以 50/zm以下爲理想,更理想,係爲1/zml; 。藉由此,能夠對於作用電極20與對電棰 作更進一步的抑制,同時,能夠得到光電 φ 光電變換元件50。 作用電極20,其槪略構成,係包含, 及被形成在其之主面上的透明導電膜22、 素之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23。 作爲基材21,係使用有由光透過性之 ,例如玻璃、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 ,只要是通常作爲光電變換元件之透明基 可以使用任意之物。基材21,係從該些之 φ 解液之耐性等而適宜作選擇。又,作爲基4 ,係以儘可能地選擇光透過性優良的基板 過率90%以上之基板爲更理想。 透明導電膜22,係爲爲了對於基材2 而被形成在基材之其中一面上的薄膜。爲 明性造成顯著損害的構造,透明導電膜22 電性金屬氧化物所成之薄膜爲理想。 作爲形成透明導電膜22之導電性金 ,係使用有錫添加氧化銦(ITO )、氟添 I極20相接觸並 f電極1 〇之間的 加,胞之發電特 I 0.1 y m 以上、 2上20/zm以下 i 1 0之間的短路 變換效率優良之 『:基材21、以 和擔持有增感色 素材所成的基板 酸酯、聚醚碾等 材所使用者,則 中而考慮對於電 才21,在用途上 爲理想,又以透 1賦予導電性, 了設爲不會對透 ,係以身爲由導 屬氧化物,例如 加氧化錫(FT Ο -15- 200950106 )、氧化錫(Sn02 )等。此些之中,從成膜爲溶液且製造 成本係爲低價的觀點來看,係以IT Ο、FTO爲理想。又, 透明導電膜22 ’係以僅由ITO所成之單層的膜、或是在 由ITO所成之膜上層積有由FTO所成之膜而成的層積膜 爲理想® 藉由將透明導電膜22設爲僅由FTO所成之單層的膜 、或是設爲在由ITO所成之膜上層積由FTO所成之膜而 成的層積膜,能夠構成一種··在可視區域中之光的吸收量 _ 係爲少,且導電率爲高之透明導電性基板。 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23,係被設置在透明導電膜 22之上,於其之表面處,係擔持有增感色素。作爲形成多 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23之半導體,係並未特別限制,通 常,只要是被使用於形成光電變換元件之多孔質氧化物半 導體者,則可以使用任意之物。作爲此種半導體,例如, 係可使用氧化鈦(Ti〇2 )、氧化錫(Sn02 )、氧化鎢( W〇3)、氧化鋅(ZnO)、氧化鈮(Nb205 )等。 ❹ 作爲形成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23之方法,例如, 係可在將市面販售之氧化物半導體微粒子分散在所期望之 分散媒體中後所得的分散液或是在能夠藉由溶膠法而調製 的膠體(colloid)溶液中,因應於需要而添加所期望之添 加劑’而後,藉由網版印刷法、噴墨印刷法、滾輪塗布法 、刮刀法、噴霧塗布法等之週知的塗布方法來作塗布,之 後’將此聚合物微粒藉由加熱處理或化學處理而除去,來 使其形成空隙並多孔質化之方法等。 -16- 200950106 作爲增感色素,係可適用在將配位子中包含有聯吡啶 (bipyridine)構造、三聯耻陡(terpyridine)構造等的釕 錯合物、口卜啉(Porphyrin )、鈦花青(Phthalocyanine)等 之含金屬錯合物、曙紅(eosin)、玫瑰紅(Rhodamine) 、部花青素(Merocyanine )等的有機色素等,只要是展 示有適合於用途、所使用之半導體的舉動者,則可從此些 之中不受到特別限制地來作選擇。 〇 電解質30,係使用在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23內含 浸電解液後所成者、或是使用在使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 23內含浸電解液後,再對此電解液使用適當之凝膠化劑而 凝膠化(擬固體化),而與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23 — 體化地形成者、或者是使用包含有離子液體、氧化物半導 體粒子以及導電性粒子之凝膠狀的電解質。 作爲上述電解液,係使用在碳酸乙烯脂或甲氧基乙腈 等之有機溶媒中溶解了碘、碘化物離子、第三丁基吡啶等 Φ 之電解質成分所成者。 作爲在將此電解液凝膠化時所使用之凝膠化劑,係可 列舉有聚二氟亞乙烯、聚氧化乙烯衍生物、胺基酸衍生物 等。 作爲上述離子液體,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係可列 :在室溫下係爲液體,而將具備有被四級化之氮原子 的化合物作了陽離子化或陰離子化後的常溫溶融性鹽。 作爲常溫溶融性鹽之陽離子,係可列舉有四級化咪唑 衍生物 '四級化吡啶衍生物、四級化銨衍生物等。 -17- 200950106 作爲常溫溶融性鹽之陰離子,係可列舉有:BF4·、 PF6_、F(HF),、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碘化物離子等。 作爲離子液體之具體例,係可列舉有由四級化咪唑系 陽離子與碘化物離子或是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等所成的 鹽類。 作爲上述氧化物半導體粒子,對於物質之種類或是粒 子尺寸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係使用以離子液體爲主體 一般之與電解液間的混合性優良而將此電解液作了凝膠化 Q 後者。又,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係必須要不會使電解質之 半導電性降低,且對於被包含在電解質中之其他的共存成 分而化學性之安定性爲優良。特別是,係以就算是在電解 質係包含有碘/碘化物離子、或是溴/溴化物離子等之氧 化還原對的情況時,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亦不會產生由於氧 化反應所致之劣化者爲理想。 作爲此種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係以從由Ti02、Sn02 、WO3、Ζ η Ο ' Ν b 2 Ο 5 ' IΠ2 Ο 3 ' Zr〇2、Τ a 2 Ο 5 ' L a2 Ο 3 '
SrTi03、Υ203、Η02Ο3、Bi2〇3、Ce02、Α1203 所成之群中 所選擇的1種或是2種以上之混合物爲理想,又以二氧化 鈦微粒子(奈米粒子)爲特別理想。此二氧化鈦之平均粒 徑,係以2nm〜lOOOnm左右爲理想。 作爲上述導電性微粒子,係使用導電體或半導體等之 具有導電性的粒子。 此導電性粒子之比電阻的範圍,較理想係爲1.0x1 0·2 Ω · cm以下,更理想係爲1·〇χ1〇_3Ω · cm以下。又,對 -18- 200950106 於導電性粒子之種類或是粒子尺寸雖並未特別限定,但是 ,係使用以離子液體爲主體一般之與電解液間的混合性優 良而將此電解液作了凝膠化後者。進而,導電性粒子,係 必須要不會在電解質中形成氧化分隔物(絕緣分隔物)等 並使導電性降低,且對於被包含在電解質中之其他的共存 成分而化學性之安定性爲優良。特別是,作爲導電性粒子 ,係以就算是在電解質係包含有碘/碘化物離子、或是溴 φ /溴化物離子等之氧化還原對的情況時,亦不會產生由於 氧化反應所致之劣化者爲理想。 作爲此種導電性微粒子,係可列舉有以碳爲主體之物 質,作爲具體例,係可例示有碳奈米管、碳纖維、碳黑等 之粒子。此些之物質的製造方法係均爲週知,又,亦可使 用市面上所販賣者。 密封構件40,只要是對於構成對電極10之基板11或 對於構成作用電極20之基材21而具有優良之接著性者, Θ 則並不被特別限定,作爲構成密封構件40之材料,例如 ’係可列舉有:離子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無水共聚物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紫外線 硬化樹脂、以及乙烯醇共聚物等的樹脂。另外,密封構件 40係可僅藉由樹脂來構成,亦可藉由樹脂與無機塡充物來 構成。作爲上述樹脂,具體而言,係可列舉有:HIMILAN (三井杜邦化學公司製)、NUCREL (三井杜邦化學公司 製)等。 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在上 -19- 200950106 述實施形態中,對電極10雖係具備有基板H,但是,係 並非一定要包含有基板11。例如,當能夠在基材上塗布中 間層12,而後,從基材來作爲自立膜而分離的情況時,對 電極,係亦可由中間層12與分隔物14而構成。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於中間層12處,各個的碳 奈米管13,係使其之長度方向對於基板1 1之其中一面 11a而略平行地混合存在並被配置,但是,各個的碳奈米 管13’係亦可並非一定要使其之長度方向對於基板11之 其中一面11a而略平行地混合存在並被配置。 例 J 施 例實 施(
(電極基板之製作) 藉由熱CVD法,而製作了平均直徑2nm之單層碳奈 米管。而後,將此單層碳奈米管,與98%硫酸:60%硝酸 爲3: 1之溶液作混合,並進行2小時之超音波處理,而 製作了使單層碳奈米管作了分散之溶液。接著,使用由 PTFE所成之厚度35 # m的濾紙,並對此溶液作過濾,再 在200°C下而使其乾燥並從濾紙而分離,而得到了由單層 碳奈米管所成之膜。進而,在由單層碳奈米管所成之膜處 ,塗布包含有5 wt%之PTFE共聚物(Nafion Dup〇n公司製 )的溶液,並在135°C下使其乾燥,而製作了將由PTFE 所成之厚度5//m的分隔物作了成膜後之電極基板。將此 電極基板,作爲光電變換元件之對電極而使用。 -20- 200950106 (電解質之製作) 對由包含有碘/碘化物離子氧化還原對之離子液體( 1-乙基-3-甲基咪唑-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所成之電解 液作了調整。 (.作用電極之製作) φ 作爲透明電極基板,使用附有FTO膜之玻璃基板,並 在此透明電極基板之FTO膜(導電層)側的表面上,塗布 平均粒徑20 nm之氧化欽的泥獎狀分散水溶液,並在乾燥 後,在45 0 °C下而進行1小時之加熱處理,藉由此,而形 成了厚度7〆m之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質膜。進而,在釕聯 吡啶錯合物(N3色素)的乙醇溶液中浸漬一晚,而使其 擔持色素,並製作了作用電極。 〇 (胞之製作) 在作用電極與對電極之間注入電解質並作貼合,而作 成了實施例1之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2 ) 在製造對電極時,代替單層碳奈米管,而使用平均直 徑2 Onm之多層碳奈米管,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 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另外,多層碳奈米管,係使用熱 CVD法而製作。 -21 - 200950106 (實施例3 ) 在製造對電極時,代替單層碳奈米管’而使用單層碳 奈米管與多層碳奈米管之混合粉末,除此之外’與實施例 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另外’作爲多層碳奈米管 ,係使用與實施例2相同者。又,單層碳奈米管與多層碳 奈米管之混合比例,係爲質量比1 : 1。 (實施例4 ) 在製造對電極時,代替單層碳奈米管,而使用碳黑( KETJEN BLACK INTERNATIONAL 公司製 KETJEN BLACK E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5 ) 在製造對電極時,代替單層碳奈米管,而使用單層碳 © 奈米管與碳黑(KETJEN BLACK INTERNATIONAL公司製 KETJEN BLACK EC)之混合粉末,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 同樣的進行製作,並將此作爲實施例5之太陽電池胞。又 ,相對於單層碳奈米管之碳黑的混合比例,係爲質量比1 (實施例6) 在製造對電極時,將分隔物之厚度設爲了 l;/m,除 -22- 200950106 液作混合,並進行2小時之超音波處理,而製作了使單層 碳奈米管作了分散之溶液。接著,使用由PTFE所成之厚 度35gm的濾紙,而對此溶液作過濾,再在2〇〇°c下而使 其乾燥並從濾紙而分離,而得到了由單層碳奈米管所成之 膜。將此膜作爲對電極來使用,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 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φ (光電變換特性) 對於如同上述一般而製作了的實施例1〜11以及比較 例1之太陽電池胞的光電變換特性作了測定。於表1,展 示此結果。 〔表1〕 光電變換效率(% ) 未發電之胞的比例(% ) 實 施 例 1 5 • 1±0 2 1 實 施 例 2 5 ·0±0·1 2 實 施 例 3 5 3±0 2 1 實 施 例 4 3 8±1 0 8 實 施 例 5 4 0±0 6 5 實 施 例 6 5 3±0 7 4 實 施 例 7 5·2±0·3 2 實 施 例 8 5 1±0 5 2 實 施 例 9 5·2±0·3 2 實 胞 网 10 5·0±0·3 1 實 拖 网 11 5 0±0. 5 1 比 較 例 1 4. 7±1 . 5 20 根據表1,在於對電極之中間層中使用有包含碳奈米 管者之實施例1〜11與比較例1中,光電變換效率係爲 -24- 200950106 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7) 在製造對電極時,將分隔物之厚度設爲了 3μΐη,除此 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8 ) 在製造對電極時,將分隔物之厚度設爲了 8μιη,除此 @ 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9) 在製造對電極時,將分隔物之厚度設爲了 Ιίμηι,除 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1 〇 ) 在製造對電極時,將分隔物之厚度設爲了 16μιη ’除 〇 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實施例1 1 ) 在製造對電極時’將分隔物之厚度設爲了 20μιη’除 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而製作了太陽電池胞。 (比較例1 ) 將單層碳奈米管,與98%硫酸:60%硝酸爲3 : 1之溶 -23- 200950106 3 8 %以上,而觀察到了高光電變換效率。 (短路了的胞之比例) 接著,各準備100個的上述實施例1〜Η以及比較例 1之太陽電池胞,並對於此些之太陽電池胞中的作用電極 與對電極是否有短路一事作了調查,而對於未發電之胞的 比例作了觀察。於表1,展示此結果。 Φ 根據表1所示之結果,在於中間層處作爲分隔物而配 置了 ΡΤΤΕ的實施例1〜11中,於大部分的胞處係觀察到 有發電。然而,在並未於中間層處作爲分隔物而配置 ΡΤΤΕ的比較例1中,在作用電極與對電極之間產生有短 路之胞係爲多,而在2 0%的胞中係並未引起發電。 由以上可知,係確認了:若藉由本發明,則藉由將包 含有身爲低價且導電性爲高之材料的碳奈米管之多孔質碳 作爲對電極之中間層來使用,且亦使其具備有分隔物,則 ® 能夠實現一種:光電變換效率係爲優良,且難以產生作用 電極與對電極間之短路的光電變換元件。 又,亦確認了:若藉由本發明,則能夠容易地製作太 陽電池胞。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係成爲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在光電變換效 率爲優良的同時,亦難以產生作用電極與對電極間之短路 的光電變換元件之對電極、以及具備有該對電極之光電變 -25- 200950106 換元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本發明之對電極的實施形態之剖面圖。 〔圖2〕展示圖1之對電極的平面圖。 〔圖3〕圖2中之α的擴大圖。 〔圖4〕沿著圖3之Μ-Μ線的剖面圖。 〔圖5〕對於具備有本發明之對電極的光電變換元件 作模式性展示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 〇 :對電極 II :基板 11a:基板之其中一面 1 2 :中間層 1 2 a ·:中間層之其中一面 13 :碳奈米管 20 :作用電極 21 :基材 22 :透明導電膜 23 :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 30 :電解質 40 :密封構件 5 0 :光電變換元件 -26-

Claims (1)

  1. 20095010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對電極,其特徵爲,具備有: 由多孔質碳所成之中間層;和 被配置在前述中間層之其中一面處的絕緣性之分隔物 前述多孔質碳,係包含有複數之碳奈米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對電極,其中,係 〇 作爲光電變換元件之對電極而被使用,該光電變換元件, 係至少具備有前述對電極;和與前述對電極相對向地配置 ,並具備有擔持著增感色素之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質層的作 用電極;以及被配置在前述對電極與前述作用電極之間之 至少一部份處的電解質。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對電極,其中,前 述中間層,係通過前述分隔物,而部分性地露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對電極,其中,係 © 更進而具備有基板,在前述基板之其中一面,被配置有前 述中間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對電極,其中,前 述複數之碳奈米管的各個之長度方向’係對於前述基板之 其中一面而爲略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對 電極,其中,前述分隔物’係爲由聚四氟乙烯共聚合物所 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對 -27- 200950106 電極,其中,前述碳奈米管,係爲單層碳奈米管以及/或 是多層碳奈米管。 8.—種光電變換元件,其特徵爲,至少具備有: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對電 極;和 與前述對電極相對向地配置,並具備有擔持著增感色 素之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質層的作用電極;以及 被配置在前述對電極與前述作用電極之間之至少一部 @ 份處的電解質, 前述分隔物,係被配置在前述對電極之前述中間層與 前述電解質之間。 〇 -28-
TW098105988A 2008-02-25 2009-02-25 Counter electrod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TW2009501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2660 2008-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0106A true TW200950106A (en) 2009-12-01

Family

ID=4101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5988A TW200950106A (en) 2008-02-25 2009-02-25 Counter electrod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13938A1 (zh)
EP (1) EP2254194A1 (zh)
JP (1) JP5324558B2 (zh)
KR (1) KR20100096271A (zh)
CN (1) CN101939875A (zh)
AU (1) AU2009219662A1 (zh)
TW (1) TW200950106A (zh)
WO (1) WO2009107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5910B2 (ja) * 2010-01-07 2012-05-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KR101757180B1 (ko) * 2010-03-30 2017-07-12 주식회사 쿠라레 복합 구조체, 이를 사용한 포장 재료 및 성형품, 복합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코팅액
KR101235241B1 (ko) * 2011-07-12 2013-02-20 서강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공성 탄소 상대전극을 이용한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568839A (zh) * 2011-11-30 2012-07-1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敏化类太阳能电池的碳对电极及制备方法
CN102437207B (zh) * 2011-12-26 2015-11-25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电极、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6069991B2 (ja) * 2012-09-12 2017-02-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ペロブスカイト化合物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4662626A (zh) * 2012-09-18 2015-05-27 学校法人东京理科大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对电极以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JPWO2014148598A1 (ja) * 2013-03-21 2017-02-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素子
JP6168912B2 (ja) * 2013-08-20 2017-07-26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伸縮性電極及びセンサシート
CN106601485B (zh) * 2016-12-22 2018-08-28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 基于三元复合凝胶准固态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2181317A1 (zh) * 2021-02-24 2022-09-01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3442B2 (ja) 1999-12-02 2007-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及びその作製方法、電子放出源
JP4334960B2 (ja) 2002-10-11 2009-09-30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炭素電極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電極及び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JP2005243388A (ja) * 2004-02-26 2005-09-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KR100661116B1 (ko) * 2004-11-22 2006-12-22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전극, 광전 변환 소자 및 색소 증감 태양 전지
JP4799852B2 (ja) * 2004-11-22 2011-10-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電変換素子用電極、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2006190632A (ja) * 2004-12-06 2006-07-20 Nitto Denko Corp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JP2006286534A (ja) * 2005-04-04 2006-10-19 Nippon Oil Corp フレキシブル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4863662B2 (ja) * 2005-07-06 2012-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933328B2 (en) * 2006-07-06 2015-0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9875A (zh) 2011-01-05
JPWO2009107348A1 (ja) 2011-06-30
WO2009107348A1 (ja) 2009-09-03
JP5324558B2 (ja) 2013-10-23
EP2254194A1 (en) 2010-11-24
AU2009219662A1 (en) 2009-09-03
KR20100096271A (ko) 2010-09-01
US20100313938A1 (en)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50106A (en) Counter electrode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Bella et al. Interfacial effects in solid–liquid electrolytes for improved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Yeh et al. A low-cost counter electrode of ITO glass coated with a graphene/Nafion® composite film for use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U2005320306B2 (en) Counter electrode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TWI292225B (en) Electrolytic composition,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dye sensitizing solar battery employing the same
Yang et al. High-temperature and long-term stabl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y self-assembly
TWI306679B (en) Dye for dye sensitized photovoltaic cell and dye sensitized photovoltaic cell prepared using the same
Luo et al. Highly efficient metal-free sulfur-doped and nitrogen and sulfur dual-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unter electrod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eo et al. Polyacrylonitrile-based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a review
Marchezi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in the electrolyte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Venkatesan et al. Graphene oxide sponge as nanofillers in printable electrolytes in high-performance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W201008006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manufactured thereby,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module, and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module manufactured thereby
WO2013008642A1 (ja)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光電変換素子用対極ならびに建築物
Jiao et al. Development of rapid curing SiO2 aerogel composite-based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hrough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
Sun et al. Electrocatalytic porous nanocomposite of graphite nanoplatelets anchored with exfoliated activated carbon filler as counter electrode for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JP5122121B2 (ja) 半導体電極および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Ito et al. Porous carbon layers for counter electrode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Recent advances and a new screen-printing method
JP2005093075A (ja) 電解質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2006252914A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TWI596824B (zh) 電極基板及染料敏化太陽電池
JP2003297445A (ja) 光電変換素子用塗布組成物
JP2013122874A (ja)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ならびに光電変換素子用対極ならびに建築物
JP2011165615A (ja)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32196B2 (ja) 電極及び光電変換素子
JP2011076935A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電解質層形成用液、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