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6671A -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6671A
TW200936671A TW97150694A TW97150694A TW200936671A TW 200936671 A TW200936671 A TW 200936671A TW 97150694 A TW97150694 A TW 97150694A TW 97150694 A TW97150694 A TW 97150694A TW 200936671 A TW200936671 A TW 2009366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tom
group
polymer
injection molded
molded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50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aoyuki Kawashima
Yasuaki Mutsuga
Kazuhiro Nakamura
Hiraku Shibata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36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66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5/06Copolymers with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20093667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含有苯乙烯系共聚物與環狀烯烴系(共 )聚合物之聚合物組成物所成之射出成型體。詳細爲本發 明爲含有苯乙烯系共聚物與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的聚 合物組成物所成之射出成型體,其可適用於透鏡、導光板 、擴散板、透明塑質基板、微透鏡及光碟基板等光學零件 的射出成型體。 【先前技術】 過去使用玻璃之光學零件漸漸由具有優良生產性、耐 衝撃性及輕量性之塑質取代。例如以數位照相機用透鏡、 手機用透鏡、CD及藍光用拾取透鏡及微透鏡作爲代表之 光學透鏡、光碟等基板、導光板以及棱鏡片等上亦利用聚 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環狀烯烴系樹脂。然而,聚 碳酸酯有著複折射較大,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著耐熱性 較低,且吸水性較高的問題。 環狀烯烴系樹脂因玻璃轉移溫度及光線透過率較高, 且折射率之各向異性較小,故與過去光學用樹脂相比較, 其具有顯示低複折射性等特徴,作爲耐熱性、透明性及光 學特性上優良的熱可塑性樹脂而受到注目。而使用如此特 徴,例如於光碟、光學透鏡、光纖、透明塑質基盤及低介 電材料等電子•光學材料以及光半導體封止等封止材料等 領域上,應用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技術正被討論者。 -5- 200936671 然而,現階段環狀烯烴系樹脂的透明性、低吸水性及 低複折射性雖優良,但於透鏡用途上的折射率比光學用玻 璃低,故對於薄型化或輕量化之要求無法充分地配合。因 此,強烈可望開發出具有前述環狀烯烴系樹脂之特徴外, 亦兼具高折射性之環狀烯烴系樹脂。 已知一般樹脂之折射率可藉由提高芳香族環、鹵素原 子或硫原子之含有率而提昇,故可望於環狀烯烴系樹脂導 入芳香族環、鹵素原子及硫原子或與含有彼等之異種聚合 物進行摻合。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含有芳香族環之 原菠烯衍生物的開環聚合物爲高折射率。又,專利文獻2 〜4中雖未記載有關折射率,但提出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 乙烯系樹脂之摻合。然而,前者含有芳香族環之原菠烯系 開環聚合物中所使用之單體的製造或開環聚合觸媒爲高價 位,故有著高成本之問題,另外後者之苯乙烯系樹脂摻合 物爲大部分時,於相當於射出成形溫度之2 00〜3 00 °C的高 溫下會產生相分離,非常難得到透明射出成型體。且,若 未經相分離而維持透明性時,有著苯乙烯系樹脂之添加量 受到限制,而無法得到所望之光學特性的問題。 因此,可望出現即使抑制相分離,使用高溫下的成形 方法亦可容易得到透明光學零件之聚合物組成物、及將其 聚合物組成物作爲主成分的透明性高的透鏡等光學零件。 [專利文獻1]專利第329 1 8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專利第3775052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6-1 88555號公報 200936671 [專利文獻4]特開2001 -337222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含有特定苯乙烯系共聚物及環狀 烯烴系(共)聚合物之聚合物組成物所成之射出成型體, 其折射率較高,透明性優良的射出成型體爲課題。又,本 發明係以提供一種於形成射出成型體時,即使高溫下加熱 亦不會相分離的聚合物組成物爲課題。 〇 本發明者們對於可提供解決過去技術之上述問題,且 折射率高,透明性優良的射出成型體及該射出成型體之聚 合物組成物進行詳細硏究,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爲含有以下事項者。 [1]一種射出成型體,其特徵爲由含有包含選自下述式 (1)〜(4)中之至少一種重複單位 1〜50莫耳%、與來 自苯乙烯之重複單位50〜99莫耳% (但,將全重複單位之 Q 合計作爲1 〇〇莫耳% ),且以凝膠滲透層析儀(GPC )所 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 )爲1,000〜 50,000的苯乙烯系聚合物(a)、與環狀烯烴系(共)聚 合物(B)之聚合物組成物所成,其全光線透過率爲80% 以上者。 200936671
式(2)中,R1表示氯原子、_素原子、極性基或可 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取 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1〜30的烴基,式(3)中,R2〜 R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或可具有含有氧 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取代或非取代 之碳原子數1〜30的烴基。 [2] 係以透鏡爲特徴之[1]所記載的射出成型體。 〇 [3] 以前述苯乙烯系聚合物(A)及環狀烯烴系(共) 聚合物(B)之組成比以重量比表示時爲(A) / (B)= 90/10〜3/97爲特徴之[1]或[2]所記載之射出成型體。 [4] 以前述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爲具有下述 式(5 )所示重複單位者爲特徴之Π]〜[3]中任一項所記載 的射出成型體。 200936671 【化2】
式(5)中,a及b各獨立表示0或1,c及d各獨立 表示〇〜2之整數。X爲_Ch=CH-或-CH2CH2-。R4〜R13 各獨ϋ表不氫原子;鹵素原子;可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 子、氮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取代或非取代之碳原子數 1〜30的烴基:或極性基^ R9及rig以及Rn及各一 體化後可形成2價烴基,R9及R1()以及R11及R12各彼此 〇 結合後可形成碳環或雜環,該碳環或雜環可爲單環或多環 〇 [6]—種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苯乙烯系聚合物 (A )、與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該苯乙烯系聚 合物(A)爲含有選自下述式(1)〜(4)中的至少一種 重複單位1〜50莫耳%、與來自苯乙燦之重複單位50〜99 莫耳% (但,將全重複單位之合計作爲1 00莫耳% )。 -9- 200936671
式(2)中,R1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 原子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 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式(3) 中,R2〜R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原 子數1〜30的烴基或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具有含有 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折射率高,透明性優良的射出成型 am 體。 本發明的聚合物組成物因含有特定苯乙烯系共聚物, 成形射出成型體時,即使於高溫下加熱亦不會相分離。 [實施發明的最良形態] 本發明的射出成型體之特徵爲,含有選自下述式(1 )〜(4)中的至少1種重複單位丨〜50莫耳%、與來自苯 乙烯之重複單位50〜99莫耳% (但,將全重複單位之合計 作爲1〇〇莫耳%),且由含有以凝膠滲透層析儀(GPC ) -10- 200936671
所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000〜 50,000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與環狀烯烴系(共)聚 合物(B)的聚合物組成物所成,其全光線透過率爲80% 以上。
式(2)中,R1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 原子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 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式(3)中 ❹ ,R2〜R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原子 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矽 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 以下對於本發明做詳細說明。 [苯乙烯系共聚物(A)] 本發明所使用的苯乙烯系共聚物(A)中’含有選自 前述式(1)〜(4)中的至少1種重複單位爲1〜50 %, 較佳爲2〜45莫耳%,更佳爲5〜40莫耳%、與含有來自 -11 - 200936671 苯乙稀之重複單位爲50〜99莫耳%,較佳爲55〜98莫耳 % ’更佳爲60〜95莫耳%。但,選自前述式(1 )〜(4 ) 中之至少1種重複單位與來自苯乙烯之重複單位之合計爲 100莫耳%。於上述數値範圍内時,含於本發明的聚合物 組成物之顯示苯乙烯系共聚物(A)、與環狀烯烴系(共 )聚合物(B)雙方爲良好溶解性的溶劑之存在下,高溫 下亦不會呈現相分離而可保持透明性。 前述式(2)〜(3)中,作爲鹵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 、氯原子及溴原子。 作爲極性基’例如可舉出羥基、碳原子數1〜10的烷 氧基、羰氧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氰基、醯胺基 、亞胺基、三有機基甲矽烷氧基、三有機基甲矽烷基、胺 基、醯基、烷氧基甲矽烷基、磺醯基及羧基等。作爲前述 烷氧基’例如可舉出甲氧基及乙氧基等;作爲羰氧基,例 如可舉出乙酸基及丙酸基等烷基羰氧基以及苯甲酸基等芳 基羰氧基;作爲烷氧基羰基,例如可舉出甲氧基羰基及乙 氧基羯基等,作爲方氧基裁基’例如可舉出苯氧基幾基、 萘氧基羯基、芴氧基裁基及聯苯氧基羯基等;作爲三有機 基甲矽烷氧基’例如可舉出三甲基甲矽烷氧基及三乙基甲 矽烷氧基等;作爲三有機基甲矽烷基,例如可舉出三甲基 甲矽烷基及三乙基甲矽烷基等;作爲胺基,例如可舉出第 1級胺基;作爲烷氧基甲矽烷基,例如可舉出三甲氧基甲 矽烷基及三乙氧基甲矽烷基等。 作爲碳原子數1〜30的烴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 -12- 200936671 及丙基等院基;環戊基及環己基等環院基;乙 基及丙烯基等烯基。 又,上述烴基可直接鍵結、或介著連結基 爲連結基’例如可舉出碳原子數1〜10的2價 可舉出- (CH2)m-(式中,m爲1〜10之整數) ),含有氧、氮、硫或砂之連結基(例如可 CO-)、氧代幾基(-O(CO)-)、羰氧基(_c〇〇-)、 0 、醚鍵(-〇-)、硫醚鍵(-S-)、亞胺基(-NH-) NHCO-)及矽氧烷鍵(-〇Si-)等,亦可爲含有複 連結基)。 本發明所使用的苯乙烯系共聚物(A)可 與形成上述式(1)〜(4)所示重複單位的單 可稱爲「單體(1)〜(4)」)進行共聚合反 作爲單體(1 ),例如可舉出馬來酸酐; 作爲單體(2),例如可舉出順丁烯二醯 Q 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 烯二醯亞胺、N-丁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及N-環 二醯亞胺等順丁烯二醯亞胺類; 作爲單體(3 ),例如可舉出富馬酸、富 、富馬酸二乙酯、富馬酸二丙酯、富馬酸二丁 單甲酯、富馬酸單乙酯、富馬酸單丙酯及富馬 富馬酸衍生物;馬來酸、馬來酸二甲酯、馬來 馬來酸二丙酯、馬來酸二丁酯、馬來酸單甲酯 乙酯、馬來酸單丙酯及馬來酸單丁酯等馬來酸 烯基、烯丙 而鍵結。作 烴基(例如 所示伸烷基 舉出羰基(· 楓基(-S〇2_) 、醯胺鍵(-數種彼等之 將苯乙烯、 體(以下各 應而得到。 亞胺、N-苯 N-乙基順丁 己基順丁烯 馬酸二甲酯 酯、富馬酸 酸單丁酯等 酸二乙酯、 、馬來酸單 衍生物; -13- 200936671 作爲單體(4),例如可舉出衣康酸酐等。 這些單體中由容易獲得或與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 (B)之相溶性的觀點來看,較佳者可舉出馬來酸酐、作 爲單體(3)所例示之化合物、衣康酸酐,更佳者可舉出 馬來酸酐、作爲單體(3 )所例示之化合物,特佳者可舉 出馬來酸酐。彼等單體可1種單獨下使用、或組合2種以 上使用。 上述式(2)或(3)所示結構單位,可藉由共聚合單 體(2)或(3)而導入、或共聚合馬來酸酐後進行亞胺化 、水解、加醇分解及酯化等高分子反應後衍生。 又,本發明所使用的苯乙烯系聚合物(A)可進一步 具有可共聚合之其他重複單位。作爲可形成如此重複單位 的單體,可舉出α -甲基苯乙烯、m_甲基苯乙烯、〇_甲基苯 乙烯、p-甲基苯乙烯、乙烯、丙烯、丁烯、丨,3_丁二烯、 1,3-環己二烯及丙烯腈等。這些單體可使用1種或複數種 而可同時與苯乙烯及單體(1)〜(4)進行共聚合。這些 單體之使用量以不損害本發明之効果即可,並未限定,以 全重複單位之合計100莫耳%而言,一般爲未達3 0莫耳% ’較佳爲未達2 5莫耳%,更佳爲未達2 0莫耳%。 共聚合反應於聚合啓始劑之存在下,可將上述單體藉 由塊狀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沈澱聚合法、乳化聚合法、 懸濁聚合法或塊狀一懸濁聚合法等過去公知方法反應而進 行。 作爲聚合啓始劑’可使用自由基聚合啓始劑、陽離子 -14- 200936671 聚合啓始劑、陰離子聚合啓始劑、配位聚合觸媒等爲佳, 使用自由基聚合啓始劑爲特佳。 作爲自由基聚合啓始劑,可使用產生自由基之公知有 機過氧化物、或偶氮系自由基聚合啓始劑。 作爲有機過氧化物,可舉出二乙醯過氧化物、二苯甲 醯過氧化物、二異丁醯過氧化物、二(2,4-二氯苯甲醯基 )過氧化物、二(3,5,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二辛 醯過氧化物、二月桂醯過氧化物、二硬烯醯過氧化物及雙 © {4- (m-甲苯醯基)苯甲醯基}過氧化物等二醯過氧化物類 » 甲基乙基酮過氧化物、環己酮過氧化物、甲基環己酮 過氧化物及乙醯丙酮過氧化物等酮過氧化物類; 過氧化氫、卜丁基氫過氧化物、α-異丙苯氫過氧化物 、Ρ-萜烷氫過氧化物、二異丙基苯氫過氧化物、1,1,3,3-四 甲基丁基氫過氧化物及t-己基氫過氧化物等氫過氧化物類 ❹ 二-t-丁過氧化物、二異丙苯過氧化物、二月桂過氧化 物、α,α’-雙(t-丁基過氧基)二異丙基苯、2,5-二甲基- 2.5- 雙(t-丁基過氧基)己烷、t· 丁基異丙苯過氧化物及 2.5- 二甲基-2,5-雙(t-丁基過氧基)己炔-3等二烷基過氧 化物類; t-丁基過氧基乙酸酯、t-丁基過氧基三甲基乙酸酯、t-己基過氧基三甲基乙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2,5-二甲基-2,5-雙(2-乙基己醯基過氧基) -15- 200936671 己烷、1-環己基-1-甲基乙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卜己基 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t-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t-丁 基過氧基異丁酸酯、t-丁基過氧基馬來酸酯、t-丁基過氧 基3,5,5-三甲基己酸酯、t-丁基過氧基月桂酸酯、2,5-二甲 基-2,5-雙(m-甲苯醯基過氧基)己烷、α,α’-雙(新癸醯 基過氧基)二異丙基苯、異丙苯過氧基新癸酸酯、 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基新癸酸酯、1-環己基-1-甲基乙 基過氧基新癸酸酯、t-己基過氧基新癸酸酯、t-丁基過氧 基新十二酸酯、t-丁基過氧基苯甲酸酯、t-己基過氧基苯 甲酸酯、雙(t-丁基過氧基)間苯二甲酸酯、2,5-二甲基-2,5-雙(苯甲醯基過氧基)己烷、t-丁基過氧基m-甲苯醯 基苯甲酸酯及3,3’,4,4’-四(t-丁基過氧羰基)二苯甲酮等 過氧酯類; 1,1-雙(t-己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 (卜己基過氧基)環己烷、1,1-雙(卜丁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雙(t-丁基過氧基)環己烷、1,1-雙( t-丁基過氧基)環十二烷、2,2-雙(t-丁基過氧基)丁烷、 η-丁基4,4-雙(t-丁基過氧基)三甲基乙酸酯及2,2-雙( 4,4-二-t-丁基過氧基環己基)丙烷等過氧基酮縮醇類; t-己基過氧基異丙基單碳酸酯、t_ 丁基過氧基異丙基 單碳酸酯、t-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基單碳酸酯、t-丁基過 氧基烯丙基單碳酸酯等過氧基單碳酸酯類; 二-s-丁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η-丙基過氧基二碳酸 酯、二異丙基過氧基二碳酸酯、雙(4-t-丁基環己基)過 -16- 200936671 氧基二碳酸酯、二-2-乙氧基乙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 2-乙基己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2-甲氧基丁基過氧基二碳酸 酯及二(3-甲基-3-甲氧基丁基)過氧基二碳酸酯等過氧基 二碳酸酯類; 其他亦可舉出t-丁基三甲基甲矽烷基過氧化物等。 作爲偶氮系自由基聚合啓始劑,可舉出偶氮雙異丁腈 、偶氮雙異戊腈、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 )、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 基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1-腈)、2-(胺基甲醯基 偶氮)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N-{1,1-雙(羥基甲基 )-2-羥基乙基}丙醯胺]、2,2’-偶氮雙[2-甲基-Ν-{2-(1-羥 基丁基)}丙醯胺]、2,2’-偶氮雙[2-甲基-N-(2-羥基乙基 )-丙醯胺]、2,2’-偶氮雙[N-(2-丙烯基)-2-甲基丙醯胺] 、2,2’-偶氮雙(N-丁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 N-環己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2- ( 5-甲基-2-咪 唑啉-2-基)丙烷]二氫氯化物、2,2’-偶氮雙[2- (2-咪唑 啉-2-基)丙烷]二氫氯化物、2,2’-偶氮雙[2- (2-咪唑啉-2-基)丙烷]二硫酸酯·二氫化合物、2,2’-偶氮雙[2-( 3,4,5,6-四氫嘧啶-2-基)丙烷]二氫氯化物、2,2’-偶氮雙 [2-{1-(2-羥基乙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氫氯化物、 2,2’-偶氮雙[2· (2-咪唑啉-2-基)丙烷]、2,2’-偶氮雙(2-甲基二乙基甲酮脒)二氫氯化物、2,2’-偶氮雙[N- (2-羧 基乙基)-2-甲基-二乙基甲酮脒]、2,2’-偶氮雙(2-甲基丙 胺肟)、二甲基2,2’-偶氮雙丁酸酯、4,4’-偶氮雙(4-氰 -17- 200936671 基戊酸)及2,2’-偶氮雙(2,4,4-三甲基戊烷)等。 作爲陽離子聚合啓始劑,可舉出鹽酸、硫酸、p-甲苯 磺酸及磷酸等布朗斯台德酸;三氟化硼錯合物、三氯化鋁 、乙基鋁二氯化物、四氯化鈦、鈦四異丙氧化物及氯化鎢 等路易氏酸。 作爲陰離子聚合啓始劑,可舉出丁基鋰及苯基鋰等有 機鋰類;鋰醯胺及鈉醯胺等金屬醯胺類;乙基鎂溴化物及 苯基鎂氯化物等格利雅試藥;甲氧化鈉及乙氧化鈉等金屬 烷氧化物等。 本發明中,聚合啓始劑的使用量於前述全單體之合計 lOOmol% 中,一般爲 0.01 〜lOmol%,較佳爲 0.03〜8mol% ,更佳爲0.05〜5mol%。 作爲進行溶液聚合時所使用的溶劑,僅爲可溶解苯乙 烯、單體(1)〜(4)及所得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者 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其中以環己烷等烴系;甲苯等芳香 族烴系;甲基乙基酮及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乙酸乙酯及 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爲佳。溶劑之使用量對於單體全量而 Η爲0.1〜3倍(重量比)之量爲佳。 使用自由基聚合時’欲得到具有所望分子量的聚合物 ,視必要可添加連鏈移動劑。作爲連鏈移動劑,可無特別 限定下使用過去公知之連鏈移動劑,具體可使用十二烷硫 醇、氫硫基乙醇、氫硫基丙醇、氫硫基乙酸及氫硫基丙酸 等。這些連鏈移動劑可單獨或混合複數種下使用。 聚合反應時間一般爲1〜3 0小時、較佳爲3〜2 0小時 -18- 200936671 ’聚合反應溫度因取決於所使用之自由基啓始劑的種類, 雖無特別限定’ 一般爲40〜1801,較佳爲50〜120。(:。 聚合反應後,藉由純化得到苯乙烯系聚合物(A)。 純化可使用過去公知之方法。單體(1)〜(4)爲具有揮 發性者時,將所使用之溶劑或殘留單體藉由使用後述脫溶 方法而除去即可’視必要進行使用溶劑之洗淨或萃取純化 。例如使用將所得之反應物溶液以甲苯或四氫呋喃等良溶 劑稀釋後,加入甲醇、水或這些混合溶液中後適度凝集聚 合物’進行萃取處理之方法。萃取處理時,合倂作爲反應 溶劑所使用的溶劑及欲稀釋時所添加的溶劑之溶劑(良溶 劑)量與聚合物之重量比(良溶劑/聚合物)一般爲0.5/1 〜6/1 ’較佳爲0.7/1〜4/1。又’萃取所使用之甲醇、水或 這些混合溶液等弱溶劑的使用量以重量比(弱溶劑/前述 良溶劑)表示時,一般爲0.3〜5,較佳爲0.5〜3。作爲萃 取溫度,一般爲40〜120 °C,較佳爲50〜100 °C。 萃取後,將溶液冷却並分離輕重層,以離心分離機等 將輕層除去。將這些萃取操作重複1〜10次後,濃縮重液 以揮發器(devolatilizer)或壓出機等脫溶劑裝置進行脫 溶劑。脫溶劑時之溫度一般爲150〜350 °C,較佳爲200〜 350C,真空度一般爲0.1〜50mmHg,較佳爲1〜40mmHg 。又,可於脫溶劑前稀釋後實施循環過濾。過濾時,可單 獨使用濾劑孔徑爲0.1〜ΙΟΟμιη者,亦可設置複數個階段 式孔徑相異的過濾器。亦可將脫溶劑後的熔融聚合物藉由 過瀘而純化。此時的聚合物過濾器之孔徑以0.1〜ΙΟΟμιη -19- 200936671 爲佳。 如此所得之苯乙烯系共聚物(A)於30°C之氯仿溶液 (濃度〇.5g/dL)中所測定之對數黏度[η]係以〇.〇1〜 0.5dL/g 爲佳。 又,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凝膠滲透層析儀(GPC )所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 —般 爲 1,000 〜50,000,較佳爲 1,100 〜40,000,更佳爲 1,200 〜30,000,分子量分佈(μ w/Mn) —般爲1.0〜1〇.〇’較佳 爲1.1〜8.0,更佳爲1.2〜6.0。重量平均分子量(Mw)若 過小時,有時會使所得之透鏡等成形品的強度降低,重量 平均分子量(Mw)若過大時,與環狀烯烴系聚合物之相 溶性會變差,所得之射出成型體的透明性有時會降低。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 本發明所使用的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係爲 具有由下述式(6)所示單體(以下亦稱爲「單體(6)」 )所衍生的重複單位之(共)聚合物,具體爲,單體(6 )經開環聚合所得之聚合物、單體(6)及其他共聚合性 單體經開環聚合所得之聚合物(以下將這些聚合物稱爲「 開環(共)聚合物」)、該開環(共)聚合物之氫化物( 以下僅稱爲「氫化物」)、單體(6 )經加成聚合所得之 聚合物以及單體(6)及含有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經加成聚 合所得之聚合物(以下稱爲「加成(共)聚合物」)。這 些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其中,開環(共)聚合物 -20- 200936671 及其氫化物,即具有上述式(5)所示重複單位之聚合物 爲佳。 【化5】
式(6)中,a及b各獨立表示〇或1,c及d各獨立 表示0〜2之整數。R4〜R1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 :碳原子數1〜30的烴基;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 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或極性 基。R9及R1()以及R11及R12各一體化後可形成2價烴基 ,R9及R115以及R11及R12各彼此結合後可形成碳環或雜 環,該碳環或雜環可爲單環或多環。 作爲齒素原子,可舉出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 作爲碳原子數1〜3 0的烴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 及丙基等烷基;環戊基及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 基及丙烯基等烯基等。 又’上述烴基可直接鍵結於環結構、或介著連結基而 鍵結。作爲連結基’例如可舉出碳原子數丨〜1〇之2價烴 -21 - 200936671 基(例如可舉出-(CH2)m-(式中,m爲1〜10之整數)所 示伸烷基);含有氧、氮、硫或矽之連結基(例如可舉出 羰基(-CO-)、氧代羰基(-O(CO)-)、羰氧基(-COO-)、颯基(-S〇2-)、醚鍵(-〇-)、硫醚鍵(-S-)、亞胺基(-NH-)、醯胺鍵(-NHCO-)及矽氧烷鍵(-OSi-))等,亦可爲含有複數彼等之 連結基。 作爲極性基,例如可舉出羥基、碳原子數1〜10的烷 氧基、羰氧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氰基、醯胺基 、亞胺基、三有機基甲矽烷氧基、三有機基甲矽烷基、胺 基、醯基、烷氧基甲矽烷基、磺醯基及羧基等。更具體而 言’作爲上述院氧基,可舉出甲氧基及乙氧基等;作爲羰 氧基,可舉出乙酸基及丙酸基等烷基羰氧基以及苯甲酸基 等芳基羰氧基;作爲烷氧基羰基,可舉出甲氧基羰基及乙 氧基羰基等;作爲芳氧基羰基,可舉出苯氧基羰基、萘氧 基羰基、芴氧基羰基及聯苯氧基羰基等;作爲三有機基甲 矽烷氧基’可舉出三甲基甲矽烷氧基及三乙基甲矽烷氧基 等;作爲三有機基甲矽烷基,可舉出三甲基甲矽烷基及三 乙基甲矽烷基等;作爲胺基,可舉出第1級胺基;作爲烷 氧基甲矽烷基,可舉出三甲氧基甲矽烷基及三乙氧基甲矽 烷基等。 作爲單體(6)之具體例,可舉出如下的化合物。 可舉出雙環[2.2.1]庚-2-稀、三環[4.3.0.12,5]-3-癸烯、 三環[5.2.1.02,6]·癸 _3,8-二烯、三環[4·4·0·12’5]-3-十一碳 烯、四環[4·4.〇·12,5.ι7’ι〇]_3•十二碳烯、五環[6 5 丨 -22- 200936671 02,7·09’13]-4-十六碳烯、五環[7.4.0.12,5_19,12.08’13]-3-十六 碳烯、5-甲基雙環[2.2.1]庚-2-稀、5-乙基雙環[2.2.1]庚-2-稀、5-甲氧基羰基雙環[2.2.1]庚-2-稀、5-甲基-5-甲氧基羰 基雙環[2.2.1]庚-2-稀、5-氰基雙環[2.2.1]庚-2-稀、8-甲氧 基羰基四環[4·4.0.12’5·Γ’1ϋ]-3-十二碳烯、8-甲氧基羰基-8-甲基四環[4·4·0.12’5·Γ’1()]-3-十二碳烯、8-乙氧基羰基四 環[4·4·0·12’5·Γ’1ϋ]-3-十二碳烯、8-η-丙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Γ’1()]-3-十二碳烯、8-異丙氧基羰基四環 [4.4.0.l2,5.l7,1G]-3-十二碳烯、8-n- 丁 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Γ’1()]-3·十二碳烯、8-苯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Γ’1()]-3-十二碳烯、8- ( 1-萘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17’1()]-3-十二碳烯、8-(2-萘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17’1()]-3-十二碳烯、8-<4-苯基苯氧基 >羰基四環 [4·4.0.12’5·Γ’1()]-3-十二碳烯、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Γ’1()]-3-十二碳烯、8-甲基-8-乙氧基羰基四環 [4·4·0.12’5·Γ’1()]-3-十二碳烯、8-甲基-8-n-丙氧基羰基四 環[4.4.0.12’5·17’1()]-3-十二碳烯、8-甲基-8-異丙氧基羰基 四環[4.4.0.12’5.l7’1Q]-3-十二碳烯、8-甲基-8-n-丁 氧基羰 基四環[4.4.0.12’5.17’1()]-3-十二碳烯、8-甲基-8-苯氧基羰 基四環[4.4.0.12’5_1厂1()]-3-十二碳烯、8-甲基-8- ( 1-萘氧 基)羰基四環[4·4·0·12’5·Γ’1()]-3-十二碳烯、8-甲基- 8-( 2-萘氧基)羰基四環[4.4.0.12’5.l7’1Q]-3-十二碳烯、8-甲 基-8-<4-苯基苯氧基>羰基四環[4.4.0.12’5.17’1()]-3-十二碳 烯、五環[8·4.0·12,5.19,12.08,13]-3-十六碳烯、七環 -23- 200936671 [8·7·ο·ΜΠΜ”’ί5.〇2’7〇11,16]_4_:十碳燦、七環 基雙環[2·2_〗]庚-2-稀、8•亞乙基四環[4 4 〇〗2,5丨7 ’-3· 十一碳烯、5-苯基雙環[22庚_2_稀、5_苯基·5—甲基雙 環[2.2.1]庚_2_稀、8-苯基四環[4 4 〇丨2,5〗7,1()]·3·十二碳 烯、5-心丁基雙環[2.2.im_2_稀、卜心己基雙環[2 2丨]庚_ 2·稀、5-環己基雙環[2·2庚·2-稀、% (2_環己嫌基)雙 ❿ 環[2.2.im_2_ 稀、5_η-辛基雙環[2 2 稀、Η·癸= 雙環[2.2.U庚-2-稀、5_異丙基雙環[2·21]庚_2·稀、5_(ι· 萘基)雙環[2.2.1]庚-2-稀、5_ ( 2_孝某 、2奈基)雙環[2 2 ^庚^ 稀、5- ( 2-萘基)_5_甲基雙環[22 』庚-2-稀、5_ ( 4_聯苯 [2.2·1]庚_2·稀、5_ ( 4·聯苯基)-5·甲基雙環 [2.2.^-2-稀、5_胺基甲基雙環[2 2庚_2稀、$三甲 〇 基甲砂院基雙環[2.2.1]庚_2·稀、5-三乙氧基甲砂院基雙環 庚-2-稀' 5-三n_丙氧基甲砂院基雙環[2 2庚a 稀、5·三η-丁氧基甲砂院基雙環[2·2.·_2_稀、5氯甲基 雙環[2.2.1]庚-2-稀、5_經基甲基雙環[2 2 ^庚-2·稀、%環 己烯基雙環[2.2.1]庚_2_稀、5_氟雙環[以^庚·2-稀、氕氟 甲基雙環[2.2.im_2’、5_三氟甲基雙環[2·2.__2, 、5,5-—氟雙環[m]庚·2_稀、5,6_二氟雙環[m]庚: 稀、5,5-雙(三氟甲基)雙環[2 21]庚_2_稀、5,6_雙(η 氟甲基)雙環[2·2·1]庚·2_稀、5_甲基I三氟甲基雙環 [2-2.U 庚-2-稀、5,5,6_三氟雙環[2 2 1]庚 _2_稀、mi 四氟雙環[2.2.1]庚-2-稀、8_氟四環[44〇125171()卜3_’ -24- 200936671 二碳烯、8-氟甲基四瓌[4·4.〇.12’5.17’1()]-3-十二碳烯、8-三 氟甲基四環[4.4.0.12,5.17’1()]-3-十二碳烯、8,8-二氟四環 [4.4.0.12,5_l7,1Q]-3-十二碳烯、螺[芴-9,8,-三環 [4.3.0.12 5][3]癸烯]等。 單體(6)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後使用。 這些單體(6)中,上述式(6)中之R9〜R12中至少 1個爲下述式(I ) ❹ -(CH2)nCOOR14 (I) (式(I)中,η —般爲〇或1〜5之整數,R14爲碳數 1〜1 5的烴基)所示之特定極性基時,所得之射出成型體 的耐熱性與耐濕(水)性可保持良好平衡,因顯示與苯乙 烯系聚合物(A )之良好相溶性,故特佳。 上述式(I )中,η値越小,又R14之碳數越小,所得 之聚合物組成物的玻璃轉移溫度變的越高,而可提高耐熱 性,故較佳。即,η —般爲0或1〜5之整數,較佳爲0或 Q 1,又R14—般爲碳數1〜15的烴基,較佳爲碳數1〜4的 烷基。 且,上述式(6)中,上述式(I)所示極性基所鍵結 的碳原子上可進一步鍵結烷基的上述單體,因所得之射出 成型體的耐熱性與耐濕(水)性保持良好平衡,故較佳。 該烷基之碳數以1〜5爲佳,更佳爲1〜2,特佳爲1。 具有式(I )所示特定極性基的單體中,以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環[4.4.0.12,5.l7,1()]-3-十二碳烯、8-甲基-8-乙氧基羰基四環[4·4·0·l2’5.l7*1()]-3-十二碳烯、8-甲基-8- -25- 200936671 丁氧基羰基四環[4.4.〇」2’5.17’1()]-3-十二碳烯及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環[4.4.0.12’5.17’1()]-3-十二碳烯與5-甲基-5-甲氧基羰基-雙環[2.2.1]庚-2·稀之併用時,因所得之射出 成型體具有優良耐熱性,故較佳,特別爲8-甲基-8-甲氧 基羰基四環[4.4.0.12,5·Γ’1()]-3-十二碳烯及8-甲基-8-甲氧 基羰基四環[4.4.0.12’5·Γ,1()]-3-十二碳烯與5-甲基-5-甲氧 基羰基-雙環[2.2.1]庚-2-稀之倂用時,可得到與苯乙烯系 聚合物(Α)之相溶性優良的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 ),故較佳。 來自具有式(I)所示特定極性基的單體之重複單位 爲,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中之全重複單位合計 1〇〇莫耳%中,一般爲含有3〜100莫耳%,更佳爲30〜 1〇〇莫耳%,特佳爲40〜100莫耳%。將來自具有式(I ) 所示特定極性基的單體之重複單位含於前述範圍時,與苯 乙烯系共聚物之相溶性、以及與所得之射出成型體的折射 率之平衡優良,故較佳。 作爲單體(6),作爲具有式(I)所示特定極性基之 單體以外的較佳例子,可舉出雙環[2 _2.1]庚-2-稀、三環 [5.2.1.〇2’6]-癸-38_二烯、5_亞乙基雙環[221]庚-2_稀、5_ 苯基雙環[2.2.1]庚-2-稀、5-" 丁基雙環[2.2.1]庚-2-稀及5-癸基雙環[2.2.1]庚-2-稀等。其中以雙環[2.2.1]庚-2-稀及 三環[5.2·1·〇2’6]·癸-3,8-二烯爲特佳。與具有前述式(1) 所示特定極性基的單體同時,共聚合這些單體時,來子這 些單體的重複單位之含有量,於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 -26- 200936671 (B)中的重複單位之合計100莫耳%中,一般爲5莫耳% 以上,較佳爲7〜70莫耳%,更佳爲10〜60莫耳%。使來 自這些單體之重複單位含於前述範圍時,所得之射出成型 體的折射率或與苯乙烯系共聚物之相溶性的平衡優良,故 爲特佳。 本發明所使用的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之合 成中,除上述單體(6)以外,亦可使用其他共聚合性單 體。 作爲其他共聚合性單體,例如可舉出環丁烯、環戊烯 、環庚烯及環辛烯等環烯烴。環烯烴之碳數以4〜20爲佳 ,更佳爲4〜1 2。 且,可舉出於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苯乙烯-丁二 烯共聚物及乙烯-非共軛二烯共聚物等主鏈上含有碳-碳 間雙鍵之不飽和烴系聚合物等。此時,提高所得之射出成 型體的耐衝撃性。 <開環(共)聚合物> 本發明中’開環(共)聚合物爲,開環聚合觸媒之存 在下,視必要使用分子量調節劑及開環聚合用溶劑,將1 種以上之上述單體(6)、及視必要將其他共聚合性單體 藉由過去公知方法使其開環(共)聚合後得到。 又,將單體(6)與其他共聚合性單體進行共聚合時 ,單體(6)與其他共聚合性單體之合計100重量中%中, 一般使用單體(6 ) 50重量%以上,較佳爲60重量%以上 -27- 200936671 ,更佳爲70重量%以上,且100重量%以下’使用其他共 聚合性單體時’使用0重量%以上,一般爲5 〇重量%以下 ,較佳爲40重量%以下,更佳爲3 0重量%以下的比率。 作爲本發明所使用的開環(共)聚合物’以單體(6 )之單獨聚合物、或2種以上之單體(6)的共聚物爲最 佳。 作爲本發明所使用的開環聚合用之觸媒’使用01 efin Metathesis and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 K. J. IV IN, J. C . MOL,Academic Press 1997 )所記載之觸媒爲佳。 作爲如此觸媒’例如爲選自(a ) W、Mo、Re、V及 Ti之化合物的至少1種、與(b) Li、Na、K、Mg、Ca、 Zn、Cd、Hg、B、A1、Si、Sn、Pb等化合物’可舉出與選 自具有1個以上之該元素-鍵或該元素一氫鍵之至少1種 組合所成之複分解(metathesis )聚合觸媒。該觸媒欲提 高觸媒活性,可爲添加後述添加劑(c )者。又,作爲其 他觸媒,可舉出不使用(d)助觸媒之周期表第4族〜8族 之過渡金屬-碳烯錯合物或金屬環丁烷錯合物等所成之複 分解觸媒。 作爲上述(a)成分的適當W、Mo、Re、V及Ti之化 合物的代表例,可舉出 WC16、MoC15、ReOCl3、VOCl3、 TiCl4等特開平1-2405 1 7號公報所記載的化合物。 作爲上述(b)成分,可舉出n-C4H9Li、(C2H5)3A1、 (C2H5)2A1C1、(C2H5)15A1C115、(C2H5)A1C12、甲基氧化鋁 (alum〇xane) 、LiH等特開平1 -2405 1 7號公報所記載之 -28- 200936671 化合物。 作爲添加劑之(C)成分的代表例,可使用適當的醇 類、醛類、酮類及胺類等,且可使用特開平1 -2405 1 7號 公報所示化合物。 作爲上述助觸媒(d)之代表例,可舉出 W( = N-2,6-C6H3iPr2)( = CHtBu)(OtBu)2、
Mo( = N-2,6-C6H3iPr2)( = CHtBu)(OtBu)2、 ❹ Ru( = CHCH = CPh2)(PPh3)2Cl2、Ru( = CHPh)(PC6H! j )2C12 等 ο 複分解(metathesis)觸媒之使用量以上述(a)成分 與全單體(單體(6)之全量及其他可共聚合可能之單體 。以下相同)之莫耳比「(a)成分:全單體」表示時, 一般爲 1 : 500 〜1 : 500,000,較佳爲 1 : 1,000 〜1: 1 00,00 0之範圍爲佳。(a)成分與(b)成分之比率係以 金屬原子比之「(a) : (b)」爲1:1〜1:100,較佳爲 Q 1 : 2〜1 : 50之範圍。又,於該複分解觸媒中添加上述(C )添加劑時,(a )成分與(c )成分之比率以莫耳比「( c ) : (a)」表示時,一般爲 〇.〇〇5:1〜15:1,較佳爲 0.05: 1〜7: 1之範圍。又,助觸媒(d)之使用量以(d )成分與全單體之莫耳比「(d)成分:全單體」表示時 ,一般爲 1: 50〜1: 100,000,較佳爲 1: 1〇〇〜1: 50,000 之範圍。 開環(共)聚合物之分子量的調節可藉由改變聚合溫 度以及觸媒及溶劑之種類而進行,本發明中,可藉由將分 -29- 200936671 子量調節劑共存於反應系中而進行調節爲佳。其中,作爲 較佳分子量調節劑,例如可舉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及1-癸烯等α-烯烴類、苯乙烯及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類以及烯丙基乙酸 及烯丙基苯等烯丙基化合物類,彼等中,以1-丁烯、1-己 烯及1-辛烯爲特佳。這些分子量調節劑可單獨或混合2種 以上後使用。分子量調節劑之使用量對於供應於開環(共 )聚合反應之全單體1莫耳而言,一般爲0· 001〜0.6莫耳 q ,較佳爲0.02〜0.5莫耳。 開環聚合反應中所使用的溶劑,即作爲溶解原菠烯系 單體、複分解觸媒及分子量調節劑之溶劑,例如可舉出石 油醚、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及癸烷等烴類;環 戊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環庚烷、環辛烷、萘烷及原 菠烷等環狀烴類;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異丙苯及 氯苯等芳香族烴類;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丁烷、氯仿 及四氯乙烯等鹵化烴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η-丁 ◎ 酯、乙酸異丁酯及丙酸甲酯等酯類;二丁基醚、四氫呋喃 、二甲氧基乙烷及二噁烷等醚類;Ν,Ν-二甲基甲醯胺、 Ν,Ν-二甲基乙醯胺及Ν-甲基吡咯烷酮等。其中,以芳香 族烴類爲特佳。這些可單獨或混合複數種後使用。 溶劑之使用量以重量比之「溶劑:全單體(重量比) 」表示時,一般爲0.5: 1〜20: 1,較佳爲0.5: 1〜10: 1 -30- 200936671 氫化物 本發明中,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使用 環(共)聚合物進行氫化的氫化物爲佳。開環(共) 物中,式(5)所示重複單位中的X皆爲以式:-CH = 所示的烯烴性不飽和基之狀態。該開環(共)聚合物 接使用,但由耐熱安定性之觀點來看,以上述烯烴性 和基經氫化後轉換爲前述X以-CH2-CH2-表示的基之 物爲佳。但,本發明中所謂的氫化物係爲上述烯烴性 和基經氫化者,開環(共)聚合物之芳香族取代基於 上並未被氫化。 且,氫化爲上述重複單位(5)中之X的90莫;1 上,較佳爲95%以上,更佳爲97%以上者。氫化率越 藉由熱之著色或劣化可受到抑制。又,上述重複單ί] )中存在著除X及芳香族環之碳_碳不飽和鍵以外的 性不飽和鍵時,與上述重複單位(5)中之X同樣地 爲90莫耳%以上,較佳爲95%以上,更佳爲97%以上 化。 氫化反應必須於單體(6 )爲準的側鏈之芳香環 質上不被氫化的條件下進行。即,於開環(共)聚合 溶液中添加氫化觸媒,於此一般以常壓〜30MPa,較 2〜20MPa’更佳爲3〜18MPa下使氫作用而進行。 作爲氫化觸媒,一般使用於烯烴性化合物之氫化 時所使用者。作爲該氫化觸媒,可使用公知不均一系 及均一系觸媒之任一種。作爲不均一系觸媒,可舉出 將開 聚合 CH- 可直 不飽 氫化 不飽 實質 %以 高, I ( 5 烯烴 ,其 經氫 於實 物之 佳爲 反應 觸媒 將鈀 -31 - 200936671 、鉑、鎳、铑及釕等貴金屬觸媒物質載持於碳、二氧化矽 、氧化鋁及二氧化鈦等載體上的固體觸媒。作爲均一系觸 媒,可舉出環烷酸鎳/三乙基鋁、雙(乙醯丙酮配位基) 鎳(II) /三乙基鋁、辛烯酸鈷/η-丁基鋰、二茂鈦二氯化 物/二乙基鋁單氯化物、乙酸铑、氯參(三苯基膦)铑、 二氯參(三苯基膦)釕、氯氫羰基參(三苯基膦)釕及二 氯羰基參(三苯基膦)釕等。觸媒之形態可爲粉末或粒狀 。又,該氫化反應觸媒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後 使用。 這些氫化觸媒爲,欲使單體(6)或以其他單體爲準 的側鏈的芳香環於實質上不要被氫化,必須調整其添加量 ,一般爲「開環(共)聚合物:氫化觸媒(重量比)」成 爲1: 1χ1(Γ6〜1: 2之比率下使用爲佳。 開環(共)聚合物及氫化物雖可直接使用,但以純化 後使用爲佳。作爲開環(共)聚合物及氫化物之純化方法 可採用與苯乙烯系共聚物(Α)之同樣方法。 <加成(共)聚合物> 本發明中,作爲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可 使用除開環(共)聚合物及該氫化物以外’將單體(6) 及含有不飽和雙鍵之單體進行加成聚合後所得之加成(共 )聚合物。加成(共)聚合物可藉由公知方法而得到。加 成(共)聚合物爲,於單體(6)及含有不飽和雙鍵之單 體的合計1〇〇重量%中,上述單體(6) 一般爲5〇〜90重 200936671 量%,較佳爲60〜90重量%,更佳爲70〜90重量%,含有 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一般爲10〜50重量%,較佳爲10〜40 重量%,更佳爲10〜30重量%之比率下進行聚合。 作爲含有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例如可舉出乙烯、丙烯 及丁烯等碳數2〜12,較佳爲碳數2〜8的烯烴系化合物。 作爲加成(共)聚合反應所使用的觸媒,可舉出釩化 合物與有機鋁化合物所成之觸媒。作爲釩化合物,可舉出 VO(OR)aXb 或 V(OR)cXd (但,R 爲烴基,〇$a$3、 〇Sb$3、2Sa + b$3、0ScS4、0Sd$4、3Sc + dg4)所示 釩化合物、或這些電子供應體加成物。作爲電子供應體, 可舉出醇、酚類、酮、醛、羧酸、有機酸或無機酸之酯、 醚、酸醯胺、酸酐及烷氧基矽烷等含氧電子供應體、氨、 胺、腈及異氰酸酯等含氮電子供應體等。作爲有機鋁化合 物,可舉出選自具有至少1個鋁-碳鍵或鋁一氫鍵之化合 物的至少1種有機鋁化合物。上述觸媒中之釩化合物與有 機鋁化合物之比率對於釩原子的鋁原子之比(A1/V ),一 般爲2以上,較佳爲2〜50,特佳爲3〜20。 作爲使用於加成(共)聚合之溶劑,例如可舉出戊烷 、己烷、庚烷、辛烷、壬烷及癸烷等烴類;環己烷及甲基 環己烷等環狀烴類;苯、甲苯及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及其 鹵素衍生物類。彼等中以環己烷及甲基環己烷爲佳。 作爲純化方法,可採用與上述苯乙烯系共聚物(A) 之同樣方法。 -33- 200936671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 > 本發明所使用的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於 30。0之氯苯溶液(濃度〇.5g/dL)中所測定之對數黏度[η] 以0.3〜1 .OdL/g爲佳。又,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 )以凝膠滲透層析儀(GPC )所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的數 平均分子量(Mn) —般爲5,000〜100,000’較佳爲8,000 〜80,0〇〇,更佳爲1〇,〇〇〇〜5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1^^ )一般爲 1〇, 〇〇〇 〜500,000,較佳爲 20,000 〜300,000’ 更 佳爲3 0,000〜200,000 ’分子量分佈(Mw/Mn ) —般爲1.5 〜10,較佳爲2〜8,更佳爲2〜6。分子量若過小時’所 得之射出成型體等強度會變的較低。分子量若過大時,溶 液黏度會過高,而惡化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的生產性或 加工性。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之玻璃轉移溫度(Tg )一般爲 80〜200 °C,較佳爲 90〜190 °C,更佳爲1〇〇〜 180°C。Tg過低時,熱變形溫度會變低,故耐熱性尙恐怕 會產生問題,又,藉由所得之射出成型體的溫度,或有光 學特性之變化變大之問題。另一方面,若Tg過高時’必 須提高加工溫度,藉此會使聚合物組成物成熱劣化。 [聚合物組成物]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合物組成物爲,苯乙烯系共聚物( A) 與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之組成比((A) / ( B) )以質量比表示時,一般爲 90/10〜3/97,較佳爲 200936671 80/20〜5/95’更佳爲70/30〜8/92之範圍。苯乙烯系共聚 物(A)的配合量若爲上述範圍時,射出成型體之強度充 分,又’於300°C的高溫加熱時,亦可維持相溶狀態,製 膜後可得到透明性高的射出成型體。若苯乙烯系共聚物( A)之配合量未達3質量%時,無法得到所望折射率及/或 複折射。又,苯乙烯系共聚物(A)的配合量超過90質量 %時,強度變弱,無法得到所望成形物。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合物組成物中進一步添加的任意成 分中,作爲欲改良烴樹脂、耐熱劣化性及耐光性之添加劑 ,可添加氧化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作爲烴樹脂,可舉出C5系樹脂、C9系樹脂、C5系/C9 系混合樹脂、環戊二烯系樹脂、烯烴/乙烯基取代芳香族 系化合物的共聚物系樹脂、環戊二烯系化合物/乙烯基取 代芳香族系化合物之共聚物系樹脂、這些樹脂之氫化物及 乙烯基取代芳香族系樹脂之氫化物等。烴樹脂之含有量對 於環狀嫌烴系聚合物(B) 100重量份而W,一般爲1〜50 重量份,較佳爲5〜30重量份。 作爲氧化防.止劑,可舉出2,6-二-t-丁基-4-甲基酚、 2,2·-二氧_3,31_二_t_ 丁基-5,5'-二甲基二苯基甲烷、肆[伸甲 基-3-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1,1,3-參(2-甲基_4_羥基- 5-t-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_ 2,4,6-參(3,5 -二-t-丁基-4-羥基苯甲基)苯、硬脂醯基- β_ (3,5·二-t_ 丁基-4_羥基苯基)丙酸酯、2,2'-二氧-3,3’-二_ 卜丁基-5,5’-二乙基苯基甲烷、3,9-雙[1,1_二甲基-2-(0-( -35- 200936671 3-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基)乙基]、2,4,8,10-四噁螺[5.5]十一烷、參(2,4-二-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 環新戊烷四基雙(2,4-二-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環新戊 烷四基雙(2,6-二-t-丁基-4-甲基苯基)亞磷酸酯、2,2-伸 甲基雙(4,6-二-t-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 作爲紫外線吸收劑,可舉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 (2H-苯並三唑-2-基)-4,6-雙 (1-甲基-1-苯基乙基)酚、2- (2H-苯並三唑-2-基)-4,6-二-t-戊基酚、2-苯並三唑-2-基4,6-二-t-丁基酚、2,2’-伸 甲基雙[4- ( 1,1,3,3·四甲基丁基)·6-[ ( 2H-苯並三唑-2-基 )酚]]等。 這些添加劑之含有量,對於苯乙烯系共聚物(Α)及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之合計100重量份而言, —般爲0.01〜10重量份,較佳爲0.03〜5重量份。 且,以提高加工性之目的下,可添加滑劑等添加劑, 以改善色相之目的下,可添加染料或螢光增白劑。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合物組成物,例如可藉由下述(i )〜(Hi)之方法得到。 (i)將苯乙烯系共聚物(A)與環狀烯烴系(共)聚 合物(B)與任意成分,使用二軸壓出機或輥混煉機等進 行混合的方法。 (Π)於將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溶解於適 當溶劑的溶液中,添加苯乙烯系共聚物(A)及任意成分 ,使用適當攪拌機進行混合之方法。 -36- 200936671 (iii)將苯乙嫌系共聚物(A)或其溶液、與環 烴系(共)聚合物(B)或其溶液、與任意成分進行 ,使用揮發器或壓出機等經脫溶劑而混合之方法。 作爲此時所使用的溶劑,可使用於苯乙烯系共聚 A)或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之聚合上一般所 的溶劑。藉由上述方法所得之聚合物組成物,因含有 子量的聚合物’可成行藉由射出成形之強度優良的透 各種光學零件。 又,將藉由上述(ii ) 、( iii )等所得之聚合物 物溶液導入於壓出機,於壓出機内將該聚合物組成物 中的揮發分除去後,亦可得到射出成型體。 [射出成型體] 本發明的射出成型體可作爲面精度優良、板狀、 狀或透鏡狀之光學零件使用。射出成型體的「全光線 率」,一般爲 80〜95%,較佳爲 85〜95 %,更佳爲 95%。且,全光線透過率之測定,例如可使用販賣購 (股)村上色彩技術硏究所製之HM-15 0型霧値測定 Gardner公司製霧値-光線透過率測定機(Haze-Gard 型)等而進行測定。又,射出成型體之「霧値」一 0 · 1〜2 %,較佳爲0.1〜1 %,更佳爲〇 . 1〜_ 5 %。霧値 定可使用與上述全光線透過率之同樣機器進行。 於射出成形所使用的射出成形機,雖無特別限定 如作爲注射器方式可使用in-line方式及柱塞方式; 狀烯 混合 物( 使用 高分 鏡等 組成 溶液 菱形 透過 90〜 得之 機、 Plus 般爲 的測 ,例 作爲 -37- 200936671 驅動方式可使用油壓式、電動式及複合模式;作爲合模( mold clamping)方式可使用直壓式及时節式;作爲射出方 向可使用横型及縱型者。又,合模方式亦可爲可射出壓縮 者。注射器徑及合模力可依據目的之射出成型體的形狀而 決定,但一般射出成型體之投影面積爲較大時,變大合模 力時爲佳,射出成型體之容量較大時,變大注射器徑爲佳 〇 注射器爲in-line式時,壓縮比、長度/直徑之比及 Sub Flight的有無等螺杆形狀可適宜選擇,於螺杆表面亦 可實施鉻系、鈦系、氮化物系及碳系等公知塗佈。又,欲 提高計量或射出動作之安定性,亦可設置控制螺杆之迴轉 或壓力的機構等。又,使將注射器内或聚合物組成物進行 貯藏的料斗内減壓、或將注射器及料斗以氮等惰性氣體進 行封閉’由可安定地得到射出成型體之觀點來看爲佳。 射出成形時,欲使射出成型體之翹曲低減或安定地連 續成形’可適用將金屬模具裝置之模槽内減壓的方法或射 出壓縮方。 將金屬模具裝置之模槽内進行減壓而射出成形時,減 壓度以表壓表示時,較佳爲_〇.〇81^?&以下,更佳爲_ 0.09MPa以下’特佳爲_〇 1MPa以下。超過上述範圍時, 減JE度會不足’無法得到光透過性及光擴散性優良的射出 成型體。 上述範圍之減壓度可使用公知方法,例如使用真空幫 浦而達成。減壓時’於模槽周圍或噴射器機構部等,使用 •38- 200936671 〇環等公知封閉材爲佳,於射出成型體內不會混入雜質等 範圍下,亦可使用真空用潤滑脂等。又,欲與真空幫浦等 減壓裝置銜接的吸引口,雖可設置於金屬模具裝置内之任 意場所,一般可設置於噴射器機構部、澆口及管路端部、 網狀結構部等。又,真空吸引程序亦可同時與金屬模具裝 置之開閉而已電磁閥等做控制,亦可爲常時運轉,僅爲於 熔融樹脂之塡充時,將金屬模具裝置之模槽内可達到所望 Α 減壓度的方法即可,並無特別限定。 Ο 將金屬模具裝置之模槽内進行減壓而射出成形時,欲 使關閉模槽成爲減壓之狀態下射出熔融樹脂,故一般設定 射出遲延時間。射出遲延時間雖取決於所使用之真空幫浦 的能力及模槽尺寸,但一般爲0.5〜3秒程度。 一方面,於射出壓縮成形方法中,將模槽間隔設定爲 射出成型體厚度的1.5〜20倍,於該隙間射出熔融樹脂, 再將以注射器側所測定之樹脂的壓力保持於200〜 0 2,000kgf/cm2之範圍下,壓縮金屬模具裝置内之射出成型 體面,使模槽之間隔變窄即可。 又’將金屬模具裝置之核心設定爲射出成型體厚度的 1.1〜10倍而作爲可動狀態,於此射出熔融樹脂,自射出 開始或射出終了後,亦可將可動側核心以平均速度0.01〜 1 mm/sec進行壓縮。 這些射出壓縮成形方法,可使用公知成形機進行。 射出成形之其他條件,雖無特別限定,一般注射器溫 度爲260〜3 50°C,金屬模具裝置溫度以本發明之聚合物組 -39- 200936671 成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爲準時,一般爲Tg-l〜Tg-40°C, 較佳爲Tg-5〜Tg-3(TC之範圍。又,射出速度,依本發明 的射出成型體之尺寸或成形機之注射器尺寸而不同,例如 注射器徑爲28mm之情況,一般爲80mm/sec以上,較佳 爲90〜250mm/SeC。對於保壓,適宜地調整至可保持射出 成型體之形狀的程度之最小壓•時間爲佳。 【實施方式】 _ ❹ [實施例] 以下,依據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具體之說明,但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這些實施例。 且,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份」及「%」若無特 別限定下,表示「重量份」及「重量%」。 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各種測定及評估方法如下述 所示。 ❹ [聚合反應率] 將鋁製容器中秤重的聚合反應溶液,以加熱至300°C 之加熱板加熱至恆量,測量除去殘留單體及溶劑的殘留聚 合物重量,由與理論聚合物生成量之比求得反應率。 [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分子量分佈(Mw/Mn)] 以凝膠滲透層析儀(Tosoh (股)製HLC-8220GPC、 管柱;Tosoh (股)製保護管柱 HXL-H、TSK gel -40- 200936671 G7000Hxl ' TSK gel GMHXL2 本及 TSK gel G2000HXL 之順 序連結,溶劑;四氫呋喃,流速;ImL/min,樣品濃度; 0.7〜0.8重量%,注入量;70 μι,測定溫度;40 °C,檢測 器;RI,標準物質;使用Tosoh (股)製TSK標準聚苯乙 烯),測定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分子量分佈( M w/Mn )。 A [對數黏度] © 使用烏別洛德型黏度計,於氯仿中以試料濃度 〇.5g/dL,溫度30°C進行測定。 [聚合物分子結構]
使用超傳導核磁共鳴吸收裝置(NMR、Bruker公司製 、商品名:AVANCE500 ),以重氫化氯仿中測定h-NMR ,計算出共聚合組成比及氫化率。 ❹ [玻璃轉移溫度(Tg)] 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Seiko Instruments公司製、商 品名:DSC6200),依據日本工業規格K7121,求得外推 玻璃轉移開始溫度(以下僅稱爲「玻璃轉移溫度(Tg)」 [折射率] 使用Metricon公司製PC-2010型菱形連結器,測定 200936671 射出成型體之任意5位置的折射率,採用除最大値及最小 値以外的 3點平均値。光源爲使用 408 nm、633 nm及 830nm之雷射光源,由所得之折射率使用柯西(Cauchy) 式藉由回歸計算而算出589nm中之折射率。 [霧値(H a z e )] 使用(股)村上色彩技術硏究所製之HM-150型霧値 測定機,測定射出成型體之任意3位置的霧値,採用其平 均値。 [全光線透過率] 使用(股)村上色彩技術硏究所製之HM-150型霧値 測定機,測定射出成型體之任意3位置的全光線透過率, 採用該平均値。 [加熱下之相溶性的評估] 使用(股)神藤金屬工業所製之shintou式SFA-3 7型 加熱&冷却二段成形機,以300 °C加熱下測定射出成型體之 霧値。 <合成例1 ( B-1 ) > 將作爲單體之下述式(X)所示8 -甲氧基羰基_8_甲基 四環[4.4.0.12’5.17’1()]-3-十二碳烯l〇〇g、作爲分子量調節 劑之1-己烯3.6g、及甲苯200g裝入經氮氣取代的反應容 -42- 200936671 器,加熱至80°C。於此加入三乙基鋁(0.6mol/L )的甲苯 溶液0.2 1 mL及甲醇變性WC16甲苯溶液(0.025莫耳/L) 0.8 6mL,於80°C下進行1小時反應後得到開環聚合物。其 次於所得之開環聚合物溶液中添加氫化反應觸媒之〇.〇4g 的 RuHC1(CO)[P(C6H5)3]3,將氫氣壓成爲 9 〜l〇Mpa,以 160〜165 °C之溫度進行3小時反應。反應終了後,藉由將 所得之生成物沈澱於多量甲醇中,得到氫化物(以下稱爲 「環狀烯烴系聚合物(B-1)」或僅稱爲「B-1」),其產 量爲90g (產率90%)。 所得之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1)爲玻璃轉移 溫度(Tg) = 1 6 7 °C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14.4><1〇4 ,分子量分佈(Mw/Mn) =5.0,對數黏度= 〇.79dL/g, N M R測定所得之氫化率爲9 9.0 %以上。
<合成例2 ( Β-2 ) > 將前述式(X)所示 8-甲氧基羰基-8-甲基四環 [4.LO.l2’5·!7’1。]-].十二碳烯 5 8 5 g ( 2.518m〇l )、下述式 (Y)所示5-甲基-5-甲氧基羰基雙環[2.2.1]庚-2-稀315g (1,895mol )、作爲分子量調節劑之1-己烯35.2g( 〇-419mol)、及甲苯i35〇g裝入於經氮氣取代的反應容器 -43- 200936671 ,加熱至8(TC。於此加入三乙基鋁之甲苯溶液(三乙基鋁 濃度〇.61mol/L) 4.70mL、甲醇變性WC16之甲苯溶液(甲 醇變性 WC16 濃度 0.025mol/L) 17_65mL,於 80°C 下進行 1 小時反應而得到共聚物。
將所得之聚合物溶液370g放入高壓加熱釜中,再加 入甲苯80g。其次添加作爲氫化反應觸媒之0.032g的 RuH(〇COCH3)(CO)[P(C6H5)3]2後,導入氫氣至表壓爲 lOMpa,壓力保持於l〇Mpa下,加熱至160〜165°C而進行 3小時反應。反應終了後,將所得之生成物藉由沈澱於多 量甲醇中’回收氫化物,再以真空乾燥機進行100°C,12 小時之乾燥。 所得之氫化物(以下稱爲「環狀烯烴系共聚物(B-2 )」或僅稱爲「B-2」)爲產率90%、重量平均分子量( Mw) = 74,395,分子量分佈(Mw/Mn) = 3.86,玻璃轉移 溫度(Tg ) = 140°C,NMR測定所得之氫化率爲99.0%以 上。 經NMR所求得之來自單體(X)及單體(Y)之結構 單位含有率(共聚合組成比)各爲66mol%及34mol%。 -44 - 200936671 <合成例3 ( A-l ) > 將苯乙烯 ibgC1·296"111^)、甲苯 67.5g 及 1,1’-偶 氮雙(環己烷-1·腈)〇.708g(2.9mmol)裝入於經氮氣取 代之反應容器’將溫度調整至30°C °以2°C/分鐘之速度昇 溫至90 °C,另一方面,開始昇溫之同時,使用注射筒幫浦 將另外調製的馬來酸酐之15重量%甲苯溶液10〇g (含有 馬來酸酐15g’ 〇.153mo1)以2〇g/小時之初速度開始滴於 反應溶液中。求得自滴下開始每1小時的反應率’徐徐減 低滴下速度至該反應率與馬來酸酐溶液之滴下率一致’進 行合計1 7時間之反應。此滴下率爲以下式所定義之値。 [數1] 滴下率(%) = [馬來酸酐的甲苯溶液之滴下量(g)]:;lm) [馬來酸酐的甲苯溶液之全量(g)] x 2小時反應後的反應率爲26.6%,滴下率爲26.8%,9 ❿ 小時反應後之反應率爲6 6.2 %,滴下率爲6 9 · 5 %,1 7小時 反應後之反應率爲8 8 · 4 %,滴下率爲8 7.6 %。將1 7小時反 應後之反應溶液以甲苯稀釋後,注入於大量甲醇中,回收 析出之聚合物並進行真空乾燥。 所得之苯乙烯/馬來酸酐無規共聚物(以下稱爲「苯 乙烯系聚合物(A-1)」或僅稱爲「A-ι」)爲,產率85%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12.5萬,分子量分佈( Mw/Mn) = 1.96 ’ 玻璃轉移溫度(Tg) = uyc。 -45- 200936671 [實施例1]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合成例1所得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B-l) 2.4kg、與 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Sartomer公司製SMA EF-80;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9600 ;來自馬來酸酐之結構單 位与10重量% ) 0.6kg進行摻合後,使用二軸壓出機( TEM-3 7BS,東芝機械製)進行熔融混合,得到顆粒狀聚 合物組成物。注射器溫度爲28(TC,軸迴轉速度爲lOOrpm ,壓出速度爲10〜20kg/小時。 所得之顆粒的外觀爲透明,玻璃轉移溫度(Tg )爲 13 8。。。 <射出成型體之評估> 將聚合物組成物以100°C進行4小時真空乾燥,氮氣 環境氣體下恢復至常壓後,於封入氮氣之鋁製袋中密封後 保管。將聚合物組成物,使用寬度60mm,長度80mm,厚 度1mm之平板,使用單腔金屬模具,藉由射出成形機( Fanuc公司製 a2000iB,注射器徑 25mm,合模(mold clamping) lOOton)進行射出成形,得到板狀射出成型體 〇 作爲射出成形之條件,注射器溫度爲3 0 5 °C,金屬模 具溫度以金屬模具製圖面實溫下爲100°C,射出速度爲 1 2 0 m m / 秒。 所得之射出成型體的折射率爲1.5280 ( 5 89nm,27\: 200936671 ),於305。(:之加熱下亦可維持透明性’射出成型體之霧 値爲0.3 %,全光線透過率爲9 1 %之透明度。 結果如表1所示。 [實施例2]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合成例2所得之環狀烯烴系共聚物(B-2) 1.75kg、 與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Sartomer公司製SMA EF-80 )0.75kg後,使用二軸壓出機(TEM-37BS,東芝機械製 )進行熔融混合,得到聚合物組成物。注射器溫度爲 260 °C,軸迴轉速度爲1〇〇 rpm,壓出速度爲10〜20kg/小時 〇 所得之顆粒的外觀爲透明,玻璃轉移溫度(Tg )爲 1 1 01:。 <射出成型體之評估> 將聚合物組成物於100 °c下進行4小時真空乾燥,氮 氣環境氣下恢復至常壓後,於封入氮氣的鋁製袋中密封並 保管。將聚合物組成物使用寬度60mm,長度80mm,厚度 1mm之平板,單腔的金屬模具,藉由射出成形機(Fanuc 公司製a2000iB,注射器徑25mm,合模(mold clamping )lOOton)進行射出成形,得到板狀射出成型體。 作爲射出成形之條件,注射器溫度爲290°C ’金屬模 具溫度以金屬模具製圖面實溫爲 80 °C,射出速度爲 -47- 200936671 1 20mm/秒。 所得之射出成型體的折射率爲1.5389 ( 589nm,271: )’ 290°C的加熱下亦可維持透明性,射出成型體之霧値 爲0.4 % ’全光線透過率爲9丨%之透明度。 結果如表1所示。 [比較例1]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將合成例1所得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B-l) 3.0kg, 使用二軸壓出機(TEM-37BS,東芝機械製)進行熔融混 合,得到顆粒狀聚合物組成物。注射器溫度爲3 00 °C,軸 迴轉速度爲l〇〇rpm,壓出速度爲10〜2 0kg/小時。 所得之顆粒的外觀爲透明,玻璃轉移溫度(Tg )爲 167。(:。 <射出成型體之評估> 將聚合物組成物於100°c下進行4小時真空乾燥,氮 氣環境氣體下恢復至常壓後,將氮氣封入於鋁製袋中密封 後保管。將聚合物組成物使用寬度6 0mm,長度80mm,厚 度1mm之平板,單腔金屬模具,藉由射出成形機(Fanuc 公司製 a2000iB,注射器徑 25mm,合模(mold clamping )lOOton)進行射出成形,得到板狀射出成型體。 作爲射出成形之條件,注射器溫度爲320°C,金屬模 具溫度以金屬模具製圖面實溫下爲l〇〇°C,射出速度爲 -48- 200936671 1 2 0 m m / 秒。 所得之射出成型體的折射率爲1.5120 ( 589nm,27 °C )。全光線透過率爲9 3 %之透明度。3 Ο 5 °C的加熱下亦可 維持透明性,射出成型體的霧値爲〇 · 3 % ’全光線透過率 爲9 1 %之透明度。 結果如表1所示。
[比較例2]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將合成例1所得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B-l) 2.0kg、 與合成例3所得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1 ) 0.5kg使用二軸 壓出機(TEM-37BS,東芝機械製)進行熔融混合,得到 顆粒狀聚合物組成物。注射器溫度爲280°C,軸迴轉速度 爲lOOrpm,壓出速度爲10〜20kg/小時。 所得之顆粒的外觀爲不透明,明顯呈現相分離。 玻璃轉移溫度(Tg )係於1 6 7 °C及1 1 9 °C下觀測到。 結果如表1所示。 [比較例3]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將合成例1所得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B-l) 2.4kg、 與本乙稀/馬來酸野共聚物(Nova Chemicals公司製 DYLARK D232;重量平均分子量(Mw) 200,000;來自馬 來酸酐的結構單位与10重量% ) 〇.6kg,使用二軸壓出機( -49- 200936671 TEM-37BS,東芝機械製)進行熔融混合,得到顆粒狀聚 合物組成物。注射器溫度爲2 80°C,軸迴轉速度爲lOOrpm ,壓出速度爲10〜20kg/小時。 所得之顆粒外觀爲白色,明顯呈現相分離。 玻璃轉移溫度(Tg )係於1 67°C及1 2 1 °C下觀測到。 結果如表1所示。
[比較例4 ] <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將合成例1所得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B-l) 2.00kg 、與聚苯乙烯(三洋化成工業(股)製ST-95 ;重量平均 分子量(Mw ) 5,000 ) 0.5kg,使用二軸壓出機(TEM-3 7B S ’東芝機械製)進行熔融混合,得到顆粒狀聚合物組 成物。注射器溫度爲280T:,軸迴轉速度爲1 00rpm,壓出 速度爲1 〇〜20kg/小時。
所得之顆粒外觀爲白色,明顯呈現相分離。 結果如表1所示。 -50- 200936671 ❹ ❹ 【1« 比較例4 1 PQ ST-95 5,000 1 驊 •m 1 1 1 比較例3 Η ώ DYLARKD232 1_ .....… 〇 〇 § CN 167/121 驗 •m 1 1 1 比較例2 PQ T—Η < 〇 〇 κη ίΝ 167/119 m 1 1 1 比較例1 ώ 摧 1 1 VO r-H 透明 ΓΠ ON 1.5120 實施例2 Β-2 SMA EF-80 9,600 〇 ^Η 透明 寸 c5 1.5389 實施例1 ffl SMA EF-80 9,600 00 m Η 透明 m ο 1.5280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 烯烴系共聚物(Α) 苯乙烯系共聚物(A)(Mw) έ in g β I » 鬆鬆 4n m 聚合物組成物之玻璃轉移溫度 (Tg)rc) 顆粒之外觀 成型體之霧値(%) 成型體之全光線透過率(%) 折射率(590nm、27。〇 -51 - 200936671 產業上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射出成型體因折射率較高,透明性優良,可 適α作爲光學材料.光學零件使用。又,本發明的聚合物 組成物即使以高溫加熱亦不會相分離,故適合於射出成形 上。
〇 -52-

Claims (1)

  1. 20093667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射出成型體,其特徵爲由含有包含選自下述式 (1)〜(4)中之至少1種重複單位1〜50莫耳%、與來 自苯乙烯之重複單位50〜99莫耳% (但,全重複單位之合 計爲1 00莫耳% ),且以凝膠滲透層析儀(GPC )所測定 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爲1,000〜5 0,000 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與
    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B)之聚合物組成物所成 ,全光線透過率爲8 0 %以上; 【化1】
    (式(2)中’ R1表示氫原子、齒素原子、極性基、碳原 子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 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式(3)中 ’ R2〜R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原子 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 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 -53- 20093667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射出成型體,其爲透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射出成型體,其 中該苯乙嫌系聚合物(Α)及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 )的組成比以重量比表示時爲(A) /(B) = 90/10〜3/97 〇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射出成 型體’其中該環狀烯烴系(共)聚合物(Β)具有下述式 (5 )所示重複單位; 【化2】
    (式(5)中,a及b各獨立表示〇或1>c及d各獨立表 示0〜2的整數;X爲_CH=CH-或-CH2CH2-; R4〜R13各 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 '碳原子數1〜30的烴基、具 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 子數1〜30的烴基、或極性基;尺9及rig以及Rii及r12 各一體化後可形成2價烴基,R9及Rio以及Rll及各 彼此結合後可形成碳環或雜環’該碳環或雜環可爲單環或 -54- 200936671 多環)。 5.—種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爲含有: 包含選自下述式(1)〜(4)中至少1種重複單位1 〜50莫耳%、與來自苯乙烯之重複單位5〇〜99莫耳% (但 ’全重複單位之合計作爲100莫耳%),且以凝膠滲透層 析儀(GPC)所測定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 )爲1,000〜50,000之本乙儲系聚合物(a),與環狀稀 烴系(共)聚合物(B);
    (式(2)中,R1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原 子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 或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〇的煙基’式(3)中 ,R2〜R3各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極性基、碳原子 數1〜30的烴基、或具有含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或 矽原子之連結基的碳原子數1〜30的烴基)。 -55- 200936671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無 -4-
TW97150694A 2007-12-28 2008-12-25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TW20093667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0263 2007-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6671A true TW200936671A (en) 2009-09-01

Family

ID=4082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50694A TW200936671A (en) 2007-12-28 2008-12-25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084382A1 (zh)
TW (1) TW200936671A (zh)
WO (1) WO20090843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622A (zh) * 2015-05-20 2018-01-19 电化株式会社 透明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7735B2 (ja) * 2011-01-31 2016-02-24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レンズ形成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KR101667794B1 (ko) 2013-09-30 2016-10-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기재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 구조 및 디스플레이 소자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1109A (ja) * 1988-06-07 1989-12-1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ランダム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188113A (ja) * 1989-12-15 1991-08-1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変性環状オレフィン系ランダム共重合体
JP3493241B2 (ja) * 1994-03-09 2004-02-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コア・シェルエラストマー
JP3255536B2 (ja) * 1994-04-22 2002-02-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JP3856875B2 (ja) * 1996-09-26 2006-12-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411728B2 (ja) * 2000-02-25 2010-02-10 Jsr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4107081B2 (ja) * 2002-09-26 2008-06-25 Jsr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体
JP2008239957A (ja) * 2007-02-27 2008-10-09 Jsr Corp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622A (zh) * 2015-05-20 2018-01-19 电化株式会社 透明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84382A1 (ja) 2009-07-09
JPWO2009084382A1 (ja) 201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5446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연신 필름
TWI507431B (zh) A cyclic olefin ring-opening polymer, a hydride thereof and the hydride composition, and tricyclopentadiene
TWI379861B (zh)
JP4821530B2 (ja) 薄型の光学レンズ
JP2008114405A (ja) 薄型の光学レン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4830800B2 (ja) 薄型の光学レン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TW200936671A (en) Injection molded body and polymer composition
TW200940640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ing body and optical injection molding body
JP2009256504A (ja) 射出成形体形成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体
JP2001350017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5050730B2 (ja)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5266733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用途
KR102353212B1 (ko) 블록 공중합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필름
KR20090095638A (ko)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용도
TWI533015B (zh) An optical component formed by injection molding and an optical component forming resin composition formed by injection molding
JP2008150501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TW200838917A (en)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US8735501B2 (e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ptical element, lens
JP2001064367A (ja) ノルボルネン系開環重合体組成物
JP2009096815A (ja) 樹脂組成物
JP2007091937A (ja) 開環重合体水素化物の金属除去方法
JP2007091957A (ja) 開環重合体水素化物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