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5641A - Noise-radio-wave automatic separation/detect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Noise-radio-wave automatic separation/detection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925641A TW200925641A TW097138656A TW97138656A TW200925641A TW 200925641 A TW200925641 A TW 200925641A TW 097138656 A TW097138656 A TW 097138656A TW 97138656 A TW97138656 A TW 97138656A TW 200925641 A TW200925641 A TW 20092564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 amplitude
- noise
- output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2—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20092564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檢測很可能是伴隨自然界之活 動所產生之電磁波的裝置,特別是關於可檢測很可能是地 震發生之預兆之電磁波變化的裝置。 【先前技術】 因構成地球地殼之各種板塊的移動,導致在板塊間產 ® 生複雜之應力。尤其是由於日本位於複數個板塊互相播壓 之位置,因此會定期遭受大規模地震之侵襲,可說是所謂 的宿命。從此觀點來看,地震之預測係極為重要且為當務 之急,不過很遺憾的是以目前之科學水準幾乎還無法進行 地震發生之時間、地點等之確定的地震預測。 有關地震預測或藉由電磁波觀測之地震預測方法、或 自然界之電磁波的觀測方法,已有提案下述專利文獻所示 之幾種技術。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昭63— 184088 專利文獻2 :曰本特開昭54_ Π3174 專利文獻3 :曰本實開平〇3 — 060094 利文獻4:日本專利3188609 其中,專利文獻1及2所揭示之發明皆係直接有關於 地震預測’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發明,係藉由將天線插入 至深井以觀測地下之電波來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專利文獻2 所揭示之發明,則係以人工發出電波並藉由接收側之接收 200925641 狀態是否異常等來預測地震之發生,但由於不確定因素過 多,事實上尚無法實際進行場所、時間之確定的地震預測。 此外,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提案,與其說是預測實際 上其重點在於確定震源或地震以外之振動源。最後,專利 文獻4所揭示之發明係本申請案之申請者等先前所開發並 已取得之專利,其係以下述方式所構成,$即例如以使用 作為無線電廣播等之通訊、播送手段之電磁波為測量對 象’從該測量對象之電磁波取出可能是源自自然界之雜 訊’並藉由例如該雜訊之產生次數的變化等來推測地殼之 異常等。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對上述專利文獻4所揭示之發明「電磁波之 雜訊檢測解析裝置」(以下,稱為「舊發明」)的改良。 申請人等根據該舊發明來構成自然界所產生之電磁波 雜訊之自動分離檢測系統,並將該裝置設置於目前日本國 内之36個觀測點以進行雜訊之檢測,能以較佳之準確率進 行地震預測。 然而’在該系統有時產生無法充分捕捉到很可能是地 震預兆之電磁波雜訊的情形,追查其原因後發現針對所有 較弱之自然界電磁波雜訊以該舊發明之構成尚無法確實地 檢測出來。 此處,已知在經AM調變之播送/通訊等所存在之頻帶 的電磁波,若單純以接收波之振幅位準藉由閾值來檢測雜 6 200925641 訊的方式構成時,即難以區別無雜訊而僅是訊號本身之振 幅較大的情況與接收到電磁波雜訊的情況,其結果便會降 低雜訊檢測之資料的可靠性。 以下,說明上述舊發明之構成與其待解決之課題。 如圖1所示,通常所接收之am無線電波形係以聲波 之低頻訊號SV來調變高頻載波HC,藉此變成具有低頻波 封SL之經調變的高頻訊號,並以該調變後高頻訊號為播送 波SH從電台BC播送(一併參照圖2)。 圖2中’係考量在該播送波8η從電台BC傳播至無線 電接收機RD的途中,可能係因地下之畸變應力等所形成之 地下畸變能量QE而產生之電磁波雜訊NZ混入該播送電波 SH。 前述舊發明之電磁波雜訊自動分離檢測方式,係與播 送訊號之大小(或波封之波形)無關而分離檢測出該電磁波 雜訊NZ,具體而言係如下述之構成。 亦即’如圖3之方塊圖所示,具有第!高頻放大手段 AMP 1、資訊訊號再生用第2放大手段AMP2、及第3高頻 差動放大手段AMP3,其中第1高頻放大手段AMP1係以高 頻將所接收之AM無線電波SH直接予以放大,第2放大手 段AMP2係在另一侧將該高頻之接收電波加以檢波/放大並 予以平滑化以作為資訊訊號,而第3高頻差動放大手段 AMP3係藉由將該等第1高頻放大手段之輸出sh與經第2 資訊訊號再生用放大手段所解調之輸出SV加以差動放大, 以使輸出位準與該資訊傳達訊號之大小無關而保持一定, 7 200925641 在接收到該資訊傳達訊號SV以外之高頻雜MNZ(參照圖〇 時,藉由使該輸出位準之一定化功能變成無效,而可檢測 出高頻雜訊ΝΖ,,(參照圖4)。 以圖4來更具體說明此情形時,藉由將以高頻直接放 大所獲得之波形SH(參照圖4(A))與將此檢波放大並予以平 滑化所獲得之資訊訊號波形圖SV(參照圖4(B))彼此相減, 而使如圖4(B)所示之NZ’般在低頻側僅略為顯現之高頻脈 〇 衝雜訊突出成如圖4(C)所示之NZ’,再進行檢測。然而,以 此方式並無法確實地捕捉到混入播送波SH之所有脈衝雜 訊。當然可能幾乎都可檢測出振幅夠大之脈衝雜訊,不過 較小之雜訊則會因閾值TH等設定條件而無法檢測。 如圖5所示,混入播送波SH之高頻自然界雜訊並不限 於經常都是附著在載波波峰附近之雜訊(以符號NzA表 示)。如符號NzB所示,機率上可能反而是附著在載波波峰 以外之中間或邊緣部分者較多。 〇 將自然界雜訊附著在載波波峰之情形與附著在邊緣之 情形加以放大而表示於圖6» 舊發明之電磁波之雜訊檢測解析裝置中,由於係屬針 對附著有高頻雜訊之播送波SH,取得與相當於低頻波封儿 之低頻訊號的差,以檢測出較其突出者之方式,因此如圖6 之雜訊NzA所示,例如在接近高頻波峰部之時刻所接收到 之雜訊,由於可藉由與低頻SL相減而僅留下突出部分,因 此可檢測出雜訊NzA。 另一方面’附著在載波邊緣部分之雜訊中,雖亦可檢 8 200925641 測出其振幅超過低頻波封者,不過如圖6之雜訊Νζβ般, 振幅小於低頻波封SL之雜訊已埋入低頻波封SL内而無法 檢測。在低頻波形與高頻波形之波谷部分之間(圖6之斜線 部分)產生一種所謂雜訊無感帶。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舊發明之問 題點,並能更有效進行源自自然界之雜訊取出之裝置。 亦即,本發明為了易於自動分離檢測出报可能是源自 〇 自然界之雜訊,而將AM調變之接收高頻波形分離成2系 統,並分別施以獨立之處理後,藉由將兩系統之波形彼此 相減使訊號波形以外之高頻雜訊的部分突出而予以檢測, 並不將低頻波封使用於雜訊檢測而僅進行高頻處理,以消 除相當於上述之,,無感帶”的部分,而可與高頻雜訊產生之 時間無關地進行雜訊之自動分離/檢測,且對頻雜訊振幅之 大小而言’理論上亦可檢測出極小之振幅。 根據本發明之方式,由於並不實施上述舊發明中電磁 〇 波雜訊自動分離檢測所使用之聲音用低頻放大,而僅以高 頻放大系統進行雜訊檢測,因此藉由可避免高頻與平滑化 低頻之頻率差所產生之不穩定相位變動、及亦不會產生因 高頻/低頻間之振幅差所造成之雜訊無法檢測部分,亦可檢 測出即使是較微小之雜訊, 叩太餸提升雜訊之檢測率,因 此可進行極高精度之雜訊分離檢測。 【實施方式】 基本上’在作為載波之調 内為頻率部分,由於無論低頻 9 200925641 調變之大小或波形如何,在完全接近之狀態下將此抵銷, 且並不一疋限於AM調變區域,幾乎在所有頻帶皆可有效 實施本發明,因此可對應裝置之設置地區、設置環境等設 置成最佳之裝置,此外可藉由在相同觀測地點以檢測在複 數個頻帶之雜訊等方法’以更高精度檢測出自然界電磁波 雜訊。 (實施例1) ❹ 考量如圖5或圖6所示之高頻雜訊NzB混入於如圖1 所示般施加如聲波SV之低頻調變後的高頻載波HC(播送 波)。
圖7中,以調諧電路TUNE往頻率SH接收高頻載波 SH ’並藉由例如AMP2之具有反轉輸出之高頻放大電路, 將該初段放大電路AMP 1所輸出之無線電波訊號加以放 大’以獲得正規輸出側之輸出訊號SHS與反轉輸出側之輸 出訊號SHR,若達成此等輸出訊號SHS與SHR之平衡,SHS 0 與SHR即可獲得如圖8、圖9所示之波形般僅上下反轉之 完全相同波形。 在此階段’如前述圖8、圖9所示,所混入之高頻雜訊 如符號NzBS、NzBR所示般亦顯現為僅正負反轉之完全相 同波形。 其次’將此等作第2次放大,不過此時係以不在調諧 頻率SH產生相位差之條件下進行放大。然而,係使用單侧 之輸出訊號例如僅輸出訊號SHR其高頻區域之增益稍低之 放大方法。 200925641 更具體而言,構成圖13所示之電路,且輸出訊號SHS 係藉由較寬頻帶之高頻放大AMP3 ’而輸出訊號SHR則以 採取咼頻側振幅降低手段之AMP4分別進行第2次放大來 作為一例。此時,由於AMP4其高頻區域之增益較小,因 此雖推測其輸出SHR— 2應如圖1〇所示般整體振幅會減 少’但由於高頻雜訊NzB之頻率係較載波sh更高,因此 雜訊NzB之振幅會變得更小(NzBR— 2)。 ❹ 另一側之輸出訊號SHS雖藉由寬頻之放大裝置AMp3 直接放大,並通過涵蓋全域之振幅調整手段將其振幅調整 至與SHR—2相同位準後再予以輸出。其波形SHS—2係如 圖 11 所示(NzBS—2)。 以此方式,將SHS — 2與SHR— 2之輪出位準亦即振幅 調整成一致後,如圖13所示,再度藉由相加放大手段將兩 訊號彼此相加。此外,使輸出位準一致之方法,雖藉由可 變電阻器等即可輕易達成,不過在前述第2次放大時,基 〇 本上亦可以較SHR侧預先降低SHS側之增益的方法來執 行。 圖12係表示將該兩訊號彼此相加後之結果的一例。如 以上所述,由於在載波亦即調諧頻率部分,剛好是彼此反 轉之訊號,因此基本上相加之結果係振幅為零。然而,由 於附著在該載波之高頻雜訊NzB其在SHR侧之振幅較小, 因此很明顯地會殘留差。 因此,如圖12所示,若以一定位準之閾值ΤΗ來檢測 該差,則不論載波波形之波峰部的雜訊或邊緣部的雜訊皆 200925641 可與其發生之時間(接收時間)無關,而單純以相同條件來檢 測出相同振幅之雜訊(NzB3)。 亦即,根據本發明之方式,由於並不使用舊發明之電 磁波雜訊自動分離檢測所使用之聲音用低頻放大,而僅以 咼頻放大系統動作,因此具有可避免高頻與平滑化低頻之 頻率差所產生之不穩定相位變動、及亦不會產生因高頻/低 頻間之振幅差所造成之「無感帶」等的改善效果,而可進 行極高精度之分離檢測。 當然如所知般,本發明基本上在作為載波之調諧頻率 为,無淪低頻調變之大小/波形如何,在完全接近之狀態 下將此抵銷,且並不一定限於AM調變區域,幾乎在所有 頻帶皆有效。 又’針對圖7之初段調諧電路「TUNE」及初段放大電 路 AMP1」,當然僅係表示說明上最單純之形態的電路構 來’即使使用與通常無線電相同之各種高階電路亦無妨。 》 (實施例2) 上述實施例1中係藉由以下所述方法,具體而言係藉 由製作正負反轉之相反轉位訊號並將該等相加之方法來實 現訊號之相減,亦即: (1) 將調諧頻率加以高頻放大,並將此分離成2系統; (2) 以頻率特性不同之放大裝置,分別獨立將經分離後 之2系統的輸出波形加以放大; (3) 在獨立放大後之2系統之輸出的調諧頻率,使振幅 與相位一致; 12 200925641 (4)然後藉由將兩訊號彼此相減而在調諧頻率部分使輸 出接近零。 相對於此,本實施例中係使用以差動放大將該等同相 位之訊號直接相減的方法來實現。 亦即,本實施例中,初段調諧放大機構係與上述實施 例1相同以圖7所示之電路構成、或其他無線電用調譜/放 大電路相同者即可。然而,本實施例中,由於僅使用高頻 ❹放大器AMP2之正規輸出SHS,因此AMP2無須是具有反 轉輸出之放大機構。亦即,只要有正規或反轉中之任一個 輸出即可。 如圖14所示,在將該輸出SHS供應至AMP3, AMP4 之2系統之高頻放大器時,由於AMp4具有高頻側振幅降 低手段,因此可降低整體輸出振幅。因此,可使用輸入振 幅調整手段以較大之振幅供應至AMP4侧。以此方式,在 基本調諸頻率SHS將AMP3與AMP4之輸出幾乎調至相同 Q 振幅而得到SHS — A,SHS - B之情況下,如圖15所示,如 NzBS~A,NzBS—B般僅雜訊部分呈現為大小不同。 此外,AMP3側之輸入訊號與AMP4側之輸入訊號雖為 完全相同相位’但在將低通濾波器等高頻侧振幅降低手段 使用於AMP4時,如圖15所示,有時在基本調諧頻率會產 生相位之偏移FS。 此時,若不修正相位偏移而將兩訊號加以差動放大 時’如該圖15(C)所示,則有可能並非彼此抵銷反而卻使調 諧頻率部分增大。在該情況下,如圖14所示,將相位調整 13 200925641 手段設置於AMP3或AMP4之後以調整成相同相位亦有 效。亦即,如圖16所示,若將圖15(A)所示之相位修正後 波形SHS A與SHS - B相減,則載波部分之殘留振幅即變 得極小。若將相位偏移修正至例如6。以内時,由於載波部 分之殘留振幅即大致會在原振幅的1〇%以下,因此只要設 定適切之閾值TH,即可確實地檢測出雜訊。 以上之結果,若將兩系統之相位/振幅一致之輸入訊號 ❹SHS A,SHS — B供應至圖14之差動放大手段AMP5,由 於基本調諧頻率部分即彼此抵銷幾乎變成零,如圖16所示 可僅取出雜訊部分NzB3,因此設定閾值TH即可進行此之 檢測/記錄/計數等任意之資訊處理。此外,亦可設定2段以 上之複數個閾值並依雜訊振幅之大小進行分類/計數等,此 外亦可考量藉由將雜訊波形整形成數位處理用之一定脈衝 狀以使資訊處理易於進行等的方法。 此外,使其中1系統之頻率特性不同的手段,雖有藉 ❹ 由放大功能元件之組合來減少高頻部分之振幅的方法不 過亦有使用放大功能元件本身之高頻區域特性之不同者的 方法。例如亦有以下之方法,其係針對稱為電晶體之放大 率極限頻率的過渡頻率(增益頻寬乘積),於SHS侧使用過 渡頻率較高之元件以對應寬頻之頻率,而於SHR侧則使用 過渡頻率較低者藉此降低高頻侧之振幅,並盡可能其他電 路元件相同,以將SHS側與SHR側之相位偏移維持於最小 限度。 列舉具體之例時,假設在中頻AM播送區域之低側, 200925641 基本㈣頻率取為麵Hz,並使用過渡頻率為_mhz之 疋件QA與50MHz之元件QB,且其電流放大率皆為⑽。 由於過渡頻料放大率與使用頻率之乘積,相對於元件QA 在頻率·ΗΖ放大率亦有10,而元件QB在頻率40MHZ 僅有1.25之放大率’因此高頻特性很明顯地降低。此時, 在基本調諧頻率500kHZ,由於兩者皆滿足放大率1〇〇,因 此可順利進行基本調諧頻率之抵銷,但由於在1〇MHz放大 ❹率為40與5而在5〇MHz放大率為8與】放大率不同,因此 很明顯地高頻雜訊無法彼此抵銷而可取出該等高頻雜訊。 然而,即使以上述方式,有時亦會殘留因些微之相位 偏移等所產生之較小殘留振幅。此時,在原基本調諸頻率 之接收振幅假設變成2倍時,殘留振幅亦變成2倍。因此, 只要使閾值TH之位準對應殘留振幅之大小而變動即有效。 亦即,如圖17所示,將殘留振幅檢測手段加入進行SHS —A與SHS — B之相減的差動振幅手段AMp5,並將該值 Q 傳達至閾值設定/雜訊檢測手段。在閾值設定/雜訊檢測手段 除了單純之閾值設定手段以外,亦可設置用以自動設定該 閾值之基準位準的閾值偏置設定手段。 該閾值偏置設定手段,一般係將經整流後之殘留振幅 之波形或與該值成比例之值加入標準選定之閾值的方法, 不過使用加入整流前之波形、經半波整流之波形、或與其 成比例之值的方法’結果而言雜訊檢測性能並無太大改變。 (實施例3) 上述各實施例雖屬藉由正規訊號與其反轉訊號之抵銷 15 200925641 的高頻雜訊自動分離檢測方法,不過本實施例係以具有1 8〇 。相位偏移之訊號來取代反轉訊號並藉由調諧頻率抵銷以 檢測出雜訊。 圖18中’相對於在原來正規訊號波形附著有雜訊nzBS —A之SHS—A,SHS-B係使該SHS-A相位延遲180。。 若在相位偏移較高之頻帶亦相同時,則由於高頻雜訊 NzBS亦延遲180° ,因此如NzBS - C般在雜訊高頻波形亦
會延遲180。。又,若以在高頻成分不會產生相位偏移時, 則如NzBS - D般會以與NzBS - A相同相位殘留。 此處,若將SHS—A與其相位偏移180。之SHS—B直 接相加時,則在基本調諧頻率振幅亦幾乎會變成零,不過 在NzBS-C之情況下,NzBS—a與NzBS—c不會抵銷並 成為兩個波峰而殘留,在NzBS—D之情況下,由於NzBS D被加入NzBS — A,因此會呈現振幅為2倍之一個波峰 的雜訊波形。亦即,由於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雜訊均無法 消除而會殘留,因此可確實地檢測出雜訊。 同頻雜訊邵分大多在180。相位偏移與〇。 ^相位偏移)之中間,因此會成為大於NzBS-A之振幅的 :成波形而殘留。因此,根據此方式除了基本調諧頻率之 ::以外亦進行雜訊波形之強調,故對自然界電磁場雜訊 動分離檢測係極有效之手段。 本實施例中,由於相位偏移只要是兩訊號彼此偏移刚 使HZ此可使其中—者領先咖,此外#然亦可實現 Α領先90。並使SHS—Β落後9〇。。 16 200925641 當然為了產生180。相位偏移係有極為多種之訊號處 理方法。僅舉出一例時,如圖丨9所示,可藉由使從初段接 收訊號SHS分支所獲得之兩個訊號SHS — A與SHS—B之 其中任一者通過例如複數段高通濾波器。 由於產生相位偏移後之SHS—B’其·振幅亦已改變,因 此在SHS—A側設置振幅調整手段,以使sHs—A,之振幅 與SHS — B’一致。圖2〇係表示用以實現該手段之具體電路 ❹構成之一例。圖中AMP12, ΛΜΡ13係低頻側振幅降低手段, 而VR2則為振幅調整手段。 然而’若基本調諧頻率之波形為未調變時,若將彼此 具有180。偏移之SHS_A,與SHS_B,相加,雖可完全抵銷 基本調譜頻率部分,但在經AM調變之波形的情況下,會 殘留若干因低頻波封之偏移所造成之差。 然而’即使在例如以l〇kHz將600 kHz之載波加以 100%調變之惡劣條件下,由於因該差所產生之波形亦即殘 ❹ 留小振幅波形僅為基本調諧頻率之振幅的53%以下,因此 對雜δίΐ之分離檢測幾乎不會造成影響。 當然’如前述實施例2,在抵銷後之閾值設定雜訊檢測 手段’設置如圖19之ΑΜΡ14以下所示之殘留振幅檢測之 閾值偏置自動設定亦為有效。 本發明雖係在地震發生前兆現象之地下畸變能量以電 磁波釋出所產生之源自自然的電磁波對既定高頻之播送波 以雜訊作用時’藉由檢測出該雜訊而使用作為用來預測例 如地震發生等之手段’不過除了此種源自自然之雜訊外, 17 200925641 由於亦可檢測人為之雜訊,因此 生時間等之確定,亦可利用在雜匕由雜訊產生之模式、產 業領域。 雜訊產生源之確定等一般產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以聲波來調變載波之播送波的示意圖。 圖2係表示來自自然界之電磁波混入播送波之混 態。 ❹ 圖3係表示本發明者等先前提案之電磁波之雜訊檢測 解析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4(A)〜(C)係表示圖3之裝置中雜訊之檢測狀態的概 念圖。 圖5係表示高頻雜訊附著在播送波之狀態的波形概念 圖。 圖ό係圖5之局部放大圖。 φ 圖7係構成本發明之裝置之電路的一構成例。 圖8係表示高頻雜訊附著在波形邊緣附近之狀態的載 波波形圖。 圖9係表示將圖8之波形上下反轉之狀態。 圖10係表示降低高頻感度來放大圖9所示之波形的波 形圖。 圖Π係表示將圖8所示之波形振幅降低至與圖10所 示之波形時相同位準的波形圖。 圖12係表示將圖1〇與圖u所示之波形相加後的波形 200925641 圖。 圖13係構成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裝置的方塊圖。 圖14係構成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裝置的方塊圖。 圖15(A)〜(C)係表示將圖8所示之波形之振幅降低至 與圖10所示之波形相同位準之狀態之波形與相位之偏移的 關係圖。 圖16係表示從圖15上段虛線之波形減去該圖中段之 波形後之狀態的波形圖。 圖17係對圖14所示之電路構成設置閾值偏置手段的 方塊圖》 圖18係表示第3實施例,表示使相位偏移180°之狀 態的波形圖。 圖19係使波形SHS — B之相位偏移180°之裝置的方 塊圖。 圖20係表示使波形SHS— B之相位偏移180°之裝置 之電路構成之· ~~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SV 聲波 HC 載波
NzA 附著在載波波峰附近之雜訊
NzB 附著在載波邊緣附近之雜訊
Claims (1)
- 200925641 十、申請專利範面: 1·一種雜訊電波之自動分 , 動刀離檢測裝置’係對從特定頻率 之電波所取出之雜訊訊號 頸羊 ^ ^ ^ M ^ J記錄或叶數振幅超過所 权定之閾值者,其特徵在於,具有·· 所 雙向放大手段,施加所桩 _ ,^ β , 接收之尚頻電波以獲得具有彼 此上下反轉之相位之2系統的輸出訊號; 良 ❹ 振幅調整手段,使藉由該雙向放大手段所獲得之 統之訊遗的振幅一致;以及 、 手段,將振幅調整後之兩系統之訊號相加以 獲得合成輸出訊號; 訊號合成手段’無論當初輪 ,审仞炙输入afl號是否經低頻調 變’皆使彼此互相抵銷而成為振幅接近零之輸出,藉由使 該2系統中任一系統之頻率特性與另一者之頻率二生不 同,不抵銷較該高頻電波高頻側之雜訊電波而使其殘留, 藉此取出該雜訊電波。 ' 2·—種雜訊電波之自動分離檢測裝置,係對從特定頻率 之電波所取出之雜訊訊號,檢測、記錄或計數振幅超過所 設定之閾值者,其特徵在於,具有: 第1放大手段,施加所接收之高頻電波以進行高頻放 大; 间, 輸出分離機構,將來自該第丨放大手段之輪出維持在 同相狀態下分離成2系統之獨立的輸出訊號; 振幅調整手段,使從輸出分離機構所輸出之2系統之 輸出的振幅一致; 20 200925641 差動放大機構,分別於一系統施加正輸入、於另一系 統施加負輸入以進行放大;以及 —訊號合成手段’在差動放大後無論當初之輪入訊號是 否經低頻調變,皆使彼此互相抵銷而成為振幅接近零之輸 出; 藉由使該2系統中之一系統之頻率特性與另一系統之 頻率特性不同,不抵銷較基本輸入訊號波高頻側之雜訊電 波而使其殘留。 ) 3.—種雜訊電波之自動分離檢測裝置,係對從特定頻率 之電波所取出之雜訊訊號,檢測、記錄或計數振幅超過所 設定之閾值者,其特徵在於,具有: 第1放大手段,施加所接收之高頻電波以進行高頻放 大; 輸出分離機構,將來自該第丨放大手段之輸出維持在 同相狀態下分離成2系統之獨立的輸出訊號; _ 相位處理手段,使從該輸出分離機構輸出之2系統之 輸出的相位彼此相差約丨. 振幅調整手段,使兩系統之振幅一致;以及 訊號相加機構,將相位處理及振幅調整後之2系統的 訊號予以相加; 藉由將相位不同之兩系統的訊號彼此相加,無論當初 之輸入訊號是否經低頻調變,皆使彼此互相抵銷而成為振 幅接近零之輸出’不抵銷較基本輸入訊號波高頻側之雜訊 電波而使其殘留。 21 20092564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3項h —項之雜訊電波之自 動分離檢測裝置,其設置有相位修正手段係在因使2系 統之訊號中之-系統之訊號的頻率特性不同於另一系統之 訊號的頻率特性,而在該2系統之基本頻率中相位彼此產 生偏移時,用以修正該偏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 3項令任一項之雜訊電波之自 動分離檢測裂置,其係藉由使用同質之放大功能元件且過 ,渡頻率不同者’使高頻區域之放大率特性不同,來作為使2 系統之訊號中之一系統之訊號之頻率特性不同於另-系統 之訊號之頻率特性不同的手段。 6.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4項之雜訊電波之自動分離檢測 裝置,其係藉由使用同質之放大功能元件且過渡頻率不同 者作為使2系統之訊號中其中一系統之訊號頻率特性與 另一系統之訊號頻率特性不同的手段,使高頻區域之放大 率特性不同。 • 7·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雜訊電波之自 動刀離檢測震置’其係使2系統之訊號彼此互相抵銷而成 為振幅接近零之輸出,並藉由具有用以檢測互相抵銷後之 殘留振幅的殘留輸出檢測手段、及根據殘留輸出之值自動 设疋閣值之偏置位準的閾值調整手段,以進行與殘留振幅 相對應的閾值設定。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雜訊電波之自動分離檢測 裝置’其係使2系統之訊號彼此互相抵銷而成為振幅接近 零之輸出’並藉由具有用以檢測互相抵銷後之殘留振幅的 22 200925641 殘留輸出檢測手段、及柄诚山 丁仅及根據殘留輸出之值自動設定閾值之 偏置位準的間值調整丰jjru IV 'A 4L?. X& ώτ, I 阻W覺予段,以進灯與殘留振幅相對應的閾 值設定。 9.如申請專利範Μ 5項之雜訊電波之自動分離檢測 裝置,其係使2 f、統之訊號彼此互相抵銷而成為振幅接近 零之輸出,並藉由具有用以檢測互相抵銷後之殘留振幅的 殘留輸出檢測手段、及根據殘留輸出之值自動設定間值之 偏置位準的閾值調整手段,以進行與殘留振幅相對應的閾 值設定。 1 〇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雜訊電波之自動分離檢測 裝置’其係使2系統之訊號彼此互相抵銷而成為振幅接近 零之輸出,並藉由具有用以檢測互相抵銷後之殘留振幅的 殘留輸出檢測手段、及根據殘留輸出之值自動設定閾值之 偏置位準的閾值調整手段,以進行與殘留振幅相對應的閾 值設定。 ❹ 十一、圖式: 如次頁 2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99198A JP5379373B2 (ja) | 2007-11-19 | 2007-11-19 | ノイズ電波の自動分離検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25641A true TW200925641A (en) | 2009-06-16 |
TWI367345B TWI367345B (zh) | 2012-07-01 |
Family
ID=4066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38656A TW200925641A (en) | 2007-11-19 | 2008-10-08 | Noise-radio-wave automatic separation/detection device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49516B2 (zh) |
EP (1) | EP2196826B1 (zh) |
JP (1) | JP5379373B2 (zh) |
CN (1) | CN101828131B (zh) |
ES (1) | ES2515169T3 (zh) |
TW (1) | TW200925641A (zh) |
WO (1) | WO20090664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70393B2 (en) * | 2012-12-20 | 2016-02-23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noise in AM broadcast signals |
US8812751B1 (en) * | 2013-03-15 | 2014-08-19 | Bose Corporation | Media device auto-detection |
CN103336174B (zh) * | 2013-05-29 | 2015-07-08 | 国家电网公司 | 检验特高压直流试验线路电晕电流数据中am信号的方法 |
WO2015002619A1 (en) * | 2013-07-01 | 2015-01-08 | Kurt Veysi |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
CN105259427B (zh) * | 2015-09-25 | 2018-12-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辐射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
IT201800006064A1 (it) * | 2018-06-06 | 2019-12-06 | Metodo e sistema di monitoraggio di parametri per aree in dissesto per la determinazione del rischio di frane ed altri movimenti geologici | |
CN114783459B (zh) * | 2022-03-28 | 2024-04-09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分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19804A (en) * | 1967-07-17 | 1980-08-2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ensor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caused by nuclear detonation |
JPS54133174A (en) | 1977-09-30 | 1979-10-16 | Keiji Takaishi | Method of predicting earthquake |
JPS63184088A (ja) | 1987-01-27 | 1988-07-29 | Radio Res Lab | 地震前兆の電界変動の観測法 |
JPH0360094A (ja) | 1989-07-27 | 1991-03-15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回路接続用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3188609A (ja) | 1990-11-17 | 1991-08-16 | Tokin Corp | 小型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KR930001678A (ko) * | 1991-06-13 | 1993-01-16 | 강진구 | 영상 신호에 있어서의 잡음 검출 알고리즘 |
US5729145A (en) * | 1992-07-30 | 1998-03-17 |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rcing in AC power systems by monitoring high frequency noise |
US5223795A (en) * | 1992-07-30 | 1993-06-29 | Blades Frederick K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rcing in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y monitoring high frequency noise |
US5590403A (en) * | 1992-11-12 | 1996-12-31 | Destinee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providing two 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entral network and mobile unit |
US5564090A (en) * | 1993-09-09 | 1996-10-08 | Lockheed Martin Im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receiver squelch threshold |
WO1995024658A1 (en) * | 1994-03-10 | 1995-09-14 | Farnsworth David F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local precursor seismic activity |
JP3188609B2 (ja) * | 1995-07-13 | 2001-07-16 | 廣 加藤 | 電磁波のノイズ検知・解析装置 |
US20050179436A1 (en) * | 1996-11-04 | 2005-08-18 | Larry Park | Seismic activity detector |
JP3732650B2 (ja) * | 1998-03-26 | 2006-01-05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プリピット検出装置 |
JP3060094U (ja) | 1998-04-15 | 1999-07-21 | 征也 藤井 | 屋根・スライドステージ |
US20020171913A1 (en) * | 2000-11-16 | 2002-11-21 | Lightbi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eiving |
JP2004028719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Tdk Corp | 静電容量センサ |
US7485877B2 (en) * | 2005-05-27 | 2009-02-03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Integrative and real-time radia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
US7439482B2 (en) * | 2006-07-19 | 2008-10-21 | Raytheon Company | Automatic avalanche photodiode bias setting system based on unity-gain noise measurement |
WO2008145799A1 (en) * | 2007-05-25 | 2008-12-04 | Nokia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5010399B2 (ja) * | 2007-08-29 | 2012-08-29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直交多重信号のピーク抑圧方法、ピーク抑圧回路、及び送信装置 |
JP2009134128A (ja) * | 2007-11-30 | 2009-06-18 | Yamaha Corp | 音響処理装置および音響処理方法 |
GB0725111D0 (en) * | 2007-12-21 | 2008-01-30 | Wolfson Microelectronics Plc | Lower rate emulation |
-
2007
- 2007-11-19 JP JP2007299198A patent/JP537937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8-29 CN CN2008801121909A patent/CN10182813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29 EP EP08852197.6A patent/EP219682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8-29 WO PCT/JP2008/065559 patent/WO200906649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29 ES ES08852197.6T patent/ES2515169T3/es active Active
- 2008-08-29 US US12/681,222 patent/US82495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08 TW TW097138656A patent/TW200925641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96826A4 (en) | 2011-07-13 |
JP2009122068A (ja) | 2009-06-04 |
EP2196826B1 (en) | 2014-07-23 |
WO2009066495A1 (ja) | 2009-05-28 |
ES2515169T3 (es) | 2014-10-29 |
US20120007671A1 (en) | 2012-01-12 |
CN101828131B (zh) | 2012-10-03 |
TWI367345B (zh) | 2012-07-01 |
CN101828131A (zh) | 2010-09-08 |
JP5379373B2 (ja) | 2013-12-25 |
US8249516B2 (en) | 2012-08-21 |
EP2196826A1 (en) | 201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0925641A (en) | Noise-radio-wave automatic separation/detection device | |
JP5180226B2 (ja) | 信号干渉を決定論的に削減するための手法 | |
US20190199462A1 (en) | Simultaneous call transmission detection | |
TW200428832A (en) | Coherent AM demodulator using a weighted LSB/USB sum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
WO2007122923A1 (ja) | 雑音抑圧装置 | |
KR100256470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멀티플렉스(ofdm) 복조 장치 | |
DE602004027374D1 (de) | Rektkonversionsempfänger | |
US7756501B2 (en) | Multipass noise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FM receiving apparatus | |
JP5670149B2 (ja) | 無線機 | |
US20190103891A1 (en) | Method for limiting radio noise, in particular in the fm band, by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 |
JP4330152B2 (ja) | 無線信号用立ち上がり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 |
US927039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noise in AM broadcast signals | |
JP2004297137A (ja) | 受信装置 | |
JP5563352B2 (ja) |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 |
KR102051555B1 (ko) | 듀얼 대역 통과 필터를 이용한 초광대역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 |
JP6890010B2 (ja) | ノイズ検出装置、およびノイズ検出方法 | |
EP1160969B1 (en) | Detection of distorsions in AM signals | |
JP5109780B2 (ja) | トーン信号検出装置、トーン信号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4128930A (ja) | Fm受信機、fm受信機のノイズ除去装置及びノイズ除去方法 | |
JP2508338B2 (ja) | スケルチ信号発生回路 | |
RU2005110753A (ru) |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ых сигналов с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сдвигом с компенсацией структурных и интермодуляционных помех | |
JP6257280B2 (ja) | 位相雑音除去装置 | |
JP3591895B2 (ja) | 測距信号復調回路 | |
JP4025378B2 (ja) | キャリア再生回路及び該キャリア再生回路を用いた復調回路 | |
JP2013165364A (ja) | パルス除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