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1274A - A device for intermittently forming film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films - Google Patents

A device for intermittently forming film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fil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1274A
TW200831274A TW096135647A TW96135647A TW200831274A TW 200831274 A TW200831274 A TW 200831274A TW 096135647 A TW096135647 A TW 096135647A TW 96135647 A TW96135647 A TW 96135647A TW 200831274 A TW200831274 A TW 2008312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oller
peeling
mold
metal m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9760B (en
Inventor
Kiyoshi Minoura
Nobutsugu Chigira
Fumiyasu Nomur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0831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1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9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97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4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 B29C31/08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of preforms to be moulded, e.g. tablets, fibre reinforced preforms, extruded ribbons, tubes or profiles; Manipul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eeding preforms, e.g. supports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003Discharging moulded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 B29C37/0007Discharging moulded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using means operable from outside the mould for moving between mould parts, e.g.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02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021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of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4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0Remov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4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 B29C2043/3405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using carrying means
    • B29C2043/342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using carrying means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0Remov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2043/503Remov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ejector pins, rods
    • B29C2043/5038Remov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ejector pins, rods having an annular or tubul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2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r the configuration, e.g. dimensions, of the embossments or the shaping tools therefor
    • B29C2059/023Micro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003Discharging moulded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 B29C37/0014Discharging moulded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by flexibly or permanently deforming undercut portions of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003Discharging moulded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 B29C37/0017Discharging moulded articles from the mould by stripping articles from mould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2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5Solid
    • B29K2105/253Preform
    • B29K2105/256Sheets, plates, blanks or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 B29L2011/0016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Description

20083127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及間歇式薄膜成形 方法,例如是將捲繞成輥子狀狀態的連續薄膜一邊依序捲 回一邊供給至成形裝置,並於該薄膜表面間歇地成形有微 細凹凸形狀之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 特別是,將壓製成形後之薄膜從金屬模良好地脫模, 同時可平順地將下一個要壓製的薄膜供給到金屬模表面。 【先前技術】 有關製造導光板、光擴散板、透鏡等之光學薄膜的手 段,從以往就知道在薄膜表面轉印微細凹凸圖案的方法, 例如提案有對輥子狀之長尺寸薄膜,間歇地形成微細凹凸 圖案的裝置及方法(日本國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 在此等裝置及方法中,係藉由把從捲出輥子供給到壓 機裝置內的薄膜加壓於附有微細凹凸圖案的金屬模進行轉 印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凹凸圖案。欲進行加壓轉印時,係事 先將金屬模加熱到薄膜之玻璃轉移點以上之溫度。當轉印 完成後一邊繼續加壓,一邊在一定條件下冷却金屬模。而 在冷却到薄膜之玻璃轉移點以下時,放開加壓力,同時在 僅附加一定之張力於薄膜下由金屬模脫模。可是以此脫模 方法而言,係依適用之樹脂的特性、或金屬模表面之脫模 材料的消耗而發生所謂薄膜仍貼在金屬模上不能剝下的問 題。再者’欲勉強剝下時會發生損及金屬模表面,或在薄 膜轉印面上留下像傷痕的脫模痕跡之問題。 200831274 又’提案有一種事先於金屬模形成翹曲而在放開對金 屬模之壓力的同時,利用成形體本身欲恢復平坦的彈力而 自動地脫模的方法(專利文獻3)。 可是’此方法所能適用的成形體係受彈性特性所限 定’例如以厚度0 · 3 mm以下的樹脂薄膜來說,因彈力不足 而難以適用。 一方面’非關薄膜成形裝置而有關用來拉開緊貼在基 板面的薄膜之裝置方面,係提案了將形成有電路圖案的薄 ® 膜從貼合的補強板予以剝下的裝置(專利文獻4)。 可是在此裝置中,係藉由使把持著薄膜端部之具有圚 弧形狀的剝離構件於貼合面上沿著圓弧般作旋轉而使薄膜 脫模。但是,因爲要對薄膜之端部進行把持等動作故非適 用於連續體之輥子狀薄膜的構成,又欲適用於壓製等成形 裝置時,要將持有圓弧形狀的剝離構件配設在壓製成形領 域上在設計上有困難。 又,非關薄膜成形裝置,在有關將既黏著的薄膜剝下 ^ 的裝置方面,係提案一種藉由一邊把持薄膜端部一邊在黏 著面上旋轉輥子,而沿著輥子剝下薄膜的裝置(專利文獻 5)〇 可是,此專利文獻5所提案的裝置,係與專利文獻4 所提案者同樣,因爲有需要把持薄膜的端部之限制,故不 能適用於連續體之輥子狀薄膜。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5 - 1 9945 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5-310286號公報 200831274 〔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開20〇4-2 8 8 8 4 5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國特開2 0 0 6 - 3 2 4 0 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國特開2 0 〇 2 - 1 0 4 7 2 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係爲解決上述問題點而經過銳意檢討的結果所 獲得者,乃以提供一種從配設在壓機裝置的金屬模之表面 將輥子狀之薄膜,以不損傷薄膜轉印面或金屬模表面之品 質之下進行脫模,同時能極快速地供給下一個要進行轉印 的薄膜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及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爲目 的。 解決課題的手段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 置係具有下述(1)之構成者。 (1) 一種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至少包含:金屬模, 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形狀;壓機裝置,用以將薄膜推壓於 該金屬模表面;搬運裝置’用以搬運該薄膜;及脫模裝置, 從該金屬模之表面將薄膜脫模,其特徵爲,該脫模裝置至 少具有:剝離輥子,用以剝離薄膜;剝離輥子驅動手段, 用以旋轉驅動剝離輥子;輔助輥子,夾著薄膜通過路徑而 與剝離輥子呈大致平行配置;輔助輥子移動手段,使薄膜 可抱住剝離輥子般地在剝離輥子周邊移動之輔助輥子;及 導引件,以該剝離輥子及該輔助輥子維持可讓薄膜抱住般 的相對位置關係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 200831274
於這樣的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中 體來說,係以由如下(2)〜(5)中任一者所構成者爲玉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 爲,具有驅動手段,用以使該剝離輥子在該金屬模 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 (3)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成形| 特徵爲,該剝離輥子表面之薄膜接觸部係由橡膠所 橡膠硬度爲4 0〜7 0,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在 〜1 . 0 μ m之範圍。 (4) 如上述(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 形裝置,其特徵爲,該輔助輥子表面之薄膜接觸部 膠所構成,橡膠硬度爲4 0〜7 0,表面之中心線平均 在Ο.ΟΙμιη〜Ι.Ομιη之範圍。 (5) 如上述(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 形裝置,其特徵爲,該剝離輥子之直徑在5 0mm〜 之範圍。 又,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第2間歇贫 形裝置係具有下述(6)之構成者。 (6) 一種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至少包括:途 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形狀;壓機裝置,用以將薄醇 該金屬模表面;搬運裝置,用以搬運該薄膜;及脫ί 從該金屬模之表面將薄膜脫模,其特徵爲,該脫榜 少具有:剝離輥子,用以剝離薄膜;輔助輥子,多 ,更具 〇 其特徵 表面附 【置,其 構成, 0.0 1 μ m 薄膜成 係由橡 粗糙度 薄膜成 2 0 0mm 薄膜成 屬模, 推壓於 I裝置, :裝置至 :著薄膜 -10- 200831274 通過路徑而與剝離輥子呈大致平行配置;輔助輥子移動手 段,使薄膜可抱住剝離輥子般地在使輔助輥子在該剝離輥 子周邊移動;驅動手段,使該剝離輥子在該金屬模表面附 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導引件,以該剝離輥子及該輔助 輥子維持可讓薄膜抱住般的相對位置關係下在金屬模表面 附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及張力附加機構,係在以該剝 離輥子爲基準的薄膜搬運方向下游側對薄膜附加張力。 於這樣的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更具體 來說,係以由如下(7)〜(14)中任一者所構成者爲宜。 (7) 如上述(6)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裝置,其特徵爲, 該張力附加機構,係利用藉旋轉驅動手段旋轉的輔助輥子 之表面與薄膜表面之間的摩擦力者。 (8) 如上述(6)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裝置,其特徵爲, 該輔助輥子係保持成旋轉自如者,該張力附加機構係設置 在以該輔助輥子爲準之薄膜搬運方向下游側者。 (9) 如上述(6)〜(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成 ® 形裝置,其特徵爲,在該剝離輥子與該張力附加機構之間 設置薄膜張力檢測手段,依據該薄膜張力檢測手段所檢測 的値來控制該張力附加機構之張力附加位準。 再者於本發明的第1或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中, 更具體來說,係以由如下之(10)〜(14)中任一項所構成者爲 宜。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成 形裝置,其特徵爲,在進行薄膜脫模時,該剝離輥子與該 200831274 金屬模表面之距離是在〜l〇mm之範圍。 (11) 如上述(1)〜(1 〇)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 成形裝置,其特徵爲,具有將該金屬模加熱、冷却的調溫 手段。 (12) 如上述(1)〜(1 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 成形裝置,其特徵爲,具有賦与該剝離輥子振動之振盪附 加手段。 (1 3 )如上述(1)〜(1 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 ® 成形裝置,其特徵爲,具有將該剝離輥子調溫成大致一定 溫度之剝離輥子調溫手段。. (14) 如上述(1)〜(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 成形裝置,其特徵爲,具有將該輔助輥子調溫成大致一定 溫度之輔助輥子調溫手段。 又,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明之間歇式薄膜成形方 法,係由下述(1 5)、(1 6)或(1 7)之工程所構成者。 (15) 一種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係在對表面形成有 ® 微細凹凸的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後,藉由將該 薄膜推壓於該金屬模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其特徵 爲,在結束薄膜之成形後,使剝離輥子和與剝離輥子大致 呈平行配置的輔助輥子雙方一邊旋轉,一邊使薄膜以抱住 該兩輥子的狀態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大致平行 地,從薄膜搬運下游側移動於上游側,藉此而從該金屬模 表面將該薄膜脫模。 (16) —種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係在對表面形成有 -12- 200831274 由將該 其特徵 後,保 輥子的 :態,使 .大致平 藉此對 ^成有微 I將’該薄 其特徵 ^子大致 I以抱住 (平行般 i模表面 L停止該 I在該金 I上游側 給薄膜。 目的間歇 I的工程 微細凹凸的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後,藉 薄膜推壓於該金屬模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 爲,在薄膜成形後,接著從金屬模表面將薄膜脫模 持與金屬模表面是略呈平行配置之剝離輥子與輔助 相對位置關係,同時停止該兩輥子之旋轉,在此狀 薄膜以抱住該兩輥子狀態下在該金屬模表面附近以 行於該表面般地從薄膜搬運上游側向下游側移動, 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
(17) —種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係在對表面开 細凹凸的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後,藉g 膜推壓於該金屬模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 爲’在結束薄膜之成形後,使剝離輥子和與剝離車丨 呈平行配置的輔助輥子雙方一邊旋轉,一邊使薄| 該兩輥子之狀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以與該表面大至 地從薄膜搬運下游側向上游側移動,藉此而從金層 將該薄膜脫模後,於該兩輥子保持相對位置關係』 兩輥子旋轉之狀態,使薄膜以抱住該兩輥子的狀育 屬模表面附近以大致平行於該表面般地從薄膜搬g 向下游側移動,藉此而間歇地對金屬模表面附近供 又,於上述(〗5)〜(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本發E 式薄膜成形方法中,係以具有下述(1 8 )或(1 9 )之具| 者爲宜。 (18)如上述(15)〜(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 膜成形方法,其特徵爲’在藉由使該剝離輥子從薄膜搬運 200831274 下游側移動於上游側而從金屬模表面將該薄膜脫模時,該 剝離輥子係被動旋轉。 (19) 如上述(1 5 )〜(1 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式薄膜 成形方法,其特徵爲,在對表面形成有該微細凹凸之金屬 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之際,係對已調溫過的該金屬 模作供給。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如下 ® 所述可在不會發生剝離痕跡之下進行良好的薄膜脫模,可 製造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良好的成形薄膜。 (i) 依據上述(1)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之間歇式薄膜成 形裝置,藉由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之配置構成而始終產生 向上之剝離方向,且藉由剝離輥子之旋轉驅動手段,並利 用剝離輥子及薄膜之間的摩擦力而能始終從一定方向(剝 離方向)賦予一定之剝離力,所以可在不產生剝離痕跡之下 進行良好的薄膜脫模,得以製造出在表面具有所期望之微 1 .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ii) 特別是依據上述(2)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藉由強制賦予剝離輥子平順的直進動作,可 始終更確實地賦予一定的剝離力,所以能在不產生剝離痕 跡之下進行良好的薄膜脫模,得以製造出在表面具有所期 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iii) 特別是依據上述(3)或(4)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間 歇式薄膜成形裝置,藉由規定剝離輥子或輔助輥子之表面 -14- 200831274 形狀,可在與薄膜之間產生穩定的摩擦力,所以能在不產 生剝離痕跡之下進行良好的薄膜脫模,得以製造出在表面 具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iv) 特別是依據上述(5)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藉由以適當的範圍規定剝離輥子之直徑,可 在現實的裝置構成之範圍,確保爲了進行脫模用之充分摩 擦力所需之薄膜與脫模輥子之接觸面積,故能在不產生剝 離痕跡之下良好地進行薄膜脫模,得以製造出在表面具有 • 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v) 依據上述(6)所記載之本發明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 裝置,藉由剝離輥子與輔助輥子之配置構成而始終產生朝 上之剝離方向,且能利用張力賦予手段而始終從一定的方 向(剝離方向)賦予一定的剝離力,所以能在不產生剝離痕 跡之下良好地進行薄膜脫模,得以製造出在表面具有所期 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v i)特別是依據上述(7 )或(8 )所記載之本發明第2間 ® 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在賦予穩定的剝離力這點上更好,能 在不產生剝離痕跡之下良好地進行薄膜脫模,得以製造出 在表面具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vii) 特別是依據上述(9)所記載之本發明第2間歇式 薄膜成形裝置,嚴密地控制薄膜張力而能高精度地控制薄 膜剝離力,故能實現穩定性更高之脫模動作,得以製造出 在表面具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viii) 特別是依據上述(10)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或第 200831274 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在不傷及金屬模表面之下又將剝 離方向設爲一定而成爲成能進行更穩定的薄膜脫模,得以 製造出在表面具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 膜。 (ix)特別是依據上述(11)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或第2 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能製造出在由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 薄膜之表面上成形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的精度良好之 成形薄膜。 ® (X)特別是依據上述(12)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或第2 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由於可放大剝離力,故在難以剝離 之條件時使用此裝置,能實現穩定性高之更平順的脫模動 作,得以製造出在表面具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 的成形薄膜。 (xi) 特別是依據上述(13)或(14)所記載之本發明第1 或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因爲可冷却剛剝離之薄膜, 故在壓製成形後能穩定地搬運、捲繞,能製造良好的捲繞 ^ 姿勢漂亮,且捲繞時之圖案形狀變形少的成形薄膜。 (xii) 依據上述(15)、(16)或(17)所記載之本發明間歇 式薄膜成形方法,可賦予穩定的剝離力,能在不產生剝離 痕跡之下良好地進行薄膜脫模,能製造出在表面具有能期 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xiii) 特別是依據上述(18)所記載之本發明間歇式薄 膜成形方法,由於脫模時之剝離輥子的直進動作穩定,故 可在不產生剝離痕跡之下良好地進行薄膜脫模,能製造出 -16- 200831274 在表面具有能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之優良的成形薄膜。
Uiv)特別是依據上述(19)記載之本發明間歇式薄膜 成形方法,能製造出在由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薄膜之表面 上成形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狀的精度良好之成形薄膜。 而且’若使用上述本發明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的 話’可將依加壓於金屬模而在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的薄 膜’以不損及其外觀之下短時間從金屬模脫模,同時藉由 極快速地供給下一個要進行轉印的薄膜,而得以高生產性 • 來成形高品質之成形薄膜。 又,依據上述本發明之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可將依 加壓於金屬模而在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的薄膜,以不損及 其外觀之下短時間從金屬模脫模,同時藉由極快速地供給 下一個要進行轉印的薄膜,而得以高生產性來成形高品質 之成形薄膜。 再者,又在實施本發明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成形 方法之際使用已調溫過的該金屬模時,能製造出在由熱可 ^ 塑性樹脂所構成薄膜之表面上成形有所期望之微細凹凸形 狀的精度良好之成形薄膜。 【實施方式】 發明最佳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詳細說明最佳實施形態。本 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1至少包含:金屬模,表 面形成有微細凹凸形狀;壓機裝置,用以將薄膜推壓於該 金屬模表面;調溫裝置,用以對該金屬模加熱、冷却;搬 -17- 200831274 運裝置,用以搬運該薄膜;及脫模裝置,從該金屬模之表 面將薄、膜脫模,其特徵爲,該脫模裝置至少具有:剝離輥 子,用以剝離薄膜;剝離輥子驅動手段,用以旋轉驅動剝 離輥子;輔助輥子,夾著薄膜通過路徑而與剝離輥子呈大 致平行配置;輔助輥子移動手段,使薄膜可抱住剝離輥子 般地在剝離輥子周邊移動之輔助輥子;及導引件,以該剝 離輥子及該輔助輥子維持可讓薄膜抱住般的相對位置關係 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 ® 第1圖爲從薄膜寬度方向所見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1的槪略剖面圖,第2圖爲從薄膜行進方向(捲 繞側)所見將薄膜從金屬模脫模的脫模單元的槪略剖面 Η ’第3圖(a)〜(f)爲從薄膜寬度方向所見脫模單元動態之 槪略剖面圖。 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1, 係由成爲上述壓機裝置的壓機單元10、成爲上述脫模裝置 的脫模單元20、成爲上述調溫的加熱器單元3 0、上述調溫 ^ 的冷却單元40、捲出單元50及捲繞單元60所構成。利用 捲出單元5 0捲出被捲繞成輥子狀的薄膜2,利用壓機單元 1 〇推壓於金屬模3之被加工有微細凹凸形狀的表面3 a,而 在薄膜之成形面2a轉印成形有微細凹凸形狀,再由捲繞單 元6 0捲繞成輥子狀。捲出單元5 〇及捲繞單元6 0係上述之 薄膜搬運裝置。此捲出與轉印成形加工係間歇地依序反覆 進行。 壓機單元1 0係以加壓板(上)1 4 a由支柱1 1所導引而能 -18- 200831274 升降移動般地連結在壓機油壓缸1 2。支柱1 1係配設成被 框架(上)16a及框架(下)16b所挾住。在加壓板(上)14a的下 面女裝有調溫板(上)15a。一方面,在加壓板(下)14b的上 面安裝有調溫板(下)1 5b。而在各調溫板分別藉由配管、配 線等而連接有加熱單元3 0及冷却單元4 0。然後,金屬模3 係安裝在調溫板(下)1 5 b之上側表面,而透過下側調溫板而 被進行加熱、冷却控制。此外,金屬模3亦可以安裝在調溫 板(上)15a之下面。此外,各板之薄膜推壓面側之平面度係 Φ 以1〇μπι以下爲宜,5μηι以下更好。此外,成形加工並不限 定於僅爲加熱成形方式,例如藉由利用光的形成方式亦可 以進行。在不採用加熱成形方式的情況,於本發明之裝置、 方法中,就不需要作爲調溫裝置的加熱單元30或冷却單元 40 ° 壓機油壓缸係連接在未圖示的油壓泵及油槽,並依油 壓泵而控制加壓板(上)1 4a之升降動作及加壓力。又在本實 施形態中雖適用了油壓方式之壓機油壓缸,但是只要是能 ® 控制加壓力的機構,則任何者都可以。 壓力範圍以能控制在〇·1 MPa〜2 OMPa之範圍者爲宜, 能控制在IMP a〜lOMPa之範圍者更好。 壓機油壓缸之升壓速度以能控制在 〇.〇lMPa/s〜 IMPa/s之範圍爲宜,能控制在〇.〇5MPa/s〜0.5MPa/s之範 圍更好。 茲針對本發明所使用的金屬模3作說明。金屬模之轉 印面係具有微細的圖案者,有關在金屬模形成圖案的方 -19- 200831274 法,係有機械加工、雷射加工、光刻法、電子線繪畫方法 等方式。在此所謂形成在金屬模上的「微細凹凸形狀」,係 厚度l 〇nm〜1mm、以週期1 Onm〜lmm作週期性反覆的凸 形狀。凸形狀之高度以1 μηι〜ΙΟΟμπι、且週期以1 μπι〜ΙΟΟμπι 更好。又,凸形狀之例子有三角錐、圓錐、四角柱、透鏡 形狀等所代表之任意形狀之突起物配置成離散狀、點狀 者,或是剖面爲三角、四角、梯形、半圓、橢圓等所代表 之任意形狀的突起物配置成條紋狀者等。而作爲金屬模之 ^ 材質只要是可獲得所期望之加壓時的強度、圖案加工精 度、及薄膜之脫模性者即可,例如適用含有不銹鋼、鎳、 銅等的金屬材料、矽、玻璃、陶瓷、樹脂、或者在此等表 面被覆用以提升脫模性之有機膜。該金屬模之微細的圖 案’係對應於欲賦予薄膜表面的微細凹凸圖案而形成者。 又,在以即使薄膜有某程度之厚度不均也能使全面無 不均一地成形般地使用調溫板之情況,宜在調溫板(上)丨5 a 及薄膜2之間設置具有1 3 0 °C以上耐熱溫度的彈性板1 7。 作爲該彈性板1 7例如可適用厚度〇 · 3 m m〜1 . 〇 m m之乙烯· 丙烯•雙烯橡膠(EPD Μ)、矽橡膠、或含氟橡膠等,而在表 面施予易滑處理者更好。在此,所謂耐熱溫度係指在以其 溫度放置了 24小時後之拉伸強度變化率超過1〇%時之溫 度。 其次針對作爲上述脫模裝置的脫模單元20作說明。如 第2圖所不’脫模單兀係由剝離輥子2 1及輔助|昆子2 2構 成,在剝離輥子2 1連接有剝離輥子旋轉手段23 ,並以指 -20- 200831274 定之旋轉數作旋轉控制。剝離輥子旋轉手段2 3只要 旋轉數者即可,但最好是能嚴密地控制旋轉量之 達。又,剝離輥子2 1係一邊旋轉一邊以與金屬模3 平行地移動般地藉由托架26而連結於作爲上述導 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25。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25 在加壓板(下)14b的上面。 一方面,輔助輥子22係以可在第3圖(a)所示 位置22p沿著剝離輥子2 1之外表面旋動般地連接作 Φ 輔助輥子移動手段的輔助輥子旋動手段24。輔助輥 手段24係電磁馬達及利用空壓的致動器等,只要是 助輥子在剝離輥子之周邊沿著其外周升降移動者則 都可以。而且,輔助輥子之兩端係安裝成以輥子軸 心而能旋轉自如。此外,第2圖係顯示利用輔助輥子 段24使之旋轉移動至剝離輥子2 1的大約上側之狀 剝離輥子、輔助輥子之薄膜接觸部,只要是以 定彈性及黏著性的橡膠材質者來構成即可,例如以 ® 度(JIS K6253)40〜70爲宜,較好爲50〜60、表面之 平均粗糙度以(JIS Β060 1 ) Ο.ΟΙμιη〜Ι.Ομηι之範圍 0.0 Ιμπα〜0.5 μηι之範圍更好。作爲合適的材質係有 矽橡膠、氟橡膠等。在各輥子之橡膠硬度爲比70, 線平均粗糙度比1 μπι大的情況,有時會有薄膜與車| 密接性不充分,而在脫模時於薄膜與輥子產生滑移 膜之張力降低而引起剝離力之降低,一方面,在· 未滿40時因脫模動作時之橡膠變形大,而有脫模園 能控制 伺服馬 表面略 引件的 係安裝 之待機 爲上述 子旋動 能使輔 任何者 心爲中 旋動手 態。 具有一 橡膠硬 ,中心線 較好, EPDM、 :,中心 ^子間之 ;,依薄 ί膠硬度 )作變不 -21 - 200831274 穩定的情況,因爲有在薄膜面產生脫模痕跡之要因,所以 需要注意。又中心線平均粗糙度比0.0 1 μπι小者,在製造上 有困難。 此外,於脫模動作時所要施予薄膜之適當的張力,係與 所使用的薄膜材質及脫模時的溫度有關,但大槪以1〜 10 0Ν爲宜,5〜50Ν更好。又各輥子之表面材質耐熱溫度 以100 °C以上爲宜,1 3 0°C以上者更好。因爲是處理高溫 的薄膜,用來防止經時的尺寸劣化、強度劣化所造成的脫 ® 模動作不良。在此’耐熱溫度之定義係如上所述者。 針對實際上薄膜從金屬模表面脫模,然後供給下一個 要形成的薄膜之動作,茲利用第2圖、第3圖來作說明。 在脫模動作前,脫模單元係在第3圖(a)所示之待機位 置2 2p等待。於第3圖中,箭頭A係捲出側,箭頭B係捲 繞側。在開始脫模動作之情況,係如第3圖(b)、(c)所示般, 驅動輔助輥子旋動手段使輔助輥子22移動至剝離輥子2 1 之大致上方。其後如第3圖(d)所示藉由剝離輥子旋轉手段 W 來旋轉剝離輥子。剝離輥子係同時旋轉,沿著金屬模3之 表面向薄膜捲出側直進移動,同時使貼在金屬模的薄膜一 邊抱住剝離輕子一邊持續進行脫模。如第3圖(e)所示般, 當金屬模之全部領域結束薄膜之脫模時,以剝離輥子不旋 轉般地一邊施加煞車,一邊使位在下游側的搬運驅動輥子 旋轉來引拉薄膜。於是就如第3圖(f)所示,在薄膜抱住剝 離輥子與輔助輥子的狀態下,剝離輥子與輔助輥子之單元 係朝薄膜捲繞側直進移動。以上所有的直進移動係沿著剝 -22- 200831274 離輥子直動導引件25而移動。 亦即,上述導引件的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2 5,係具有 以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其等保持在使薄膜抱住該剝離輥子 的相對位置關係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金屬模表面平 行地往復移動之任務(第3圖(c)〜(f))。 在剝離輥子返回到捲繞側之端位置時,利用輔助輥子 旋動手段使輔助輥子旋轉移動到剝離輥子之大致下方並開 放薄膜。上述剝離動作係依存於剝離輥子之旋轉速度,剝 ® 離速度係以大致與輥子之周速同速度來進行。因此,變成 能夠嚴密地控制剝離動作,對所有的成形材料、條件都可 容易作出平順的剝離條件。 又,茲針對脫模單元之其他實施形態作說明。除了上 述說明的構成以外,還連結有線性馬達、電磁氣缸、空壓 缸等之剝離輥子直動手段。在要剝離薄膜時,係一邊使剝 離輥子旋轉手段保持一定轉矩,——邊驅動剝離輥子直動手 段,而使脫模單元朝向捲出側一邊移動一邊進行剝離。若 ^ 結束剝離動作時,與上述同樣地在停止旋轉剝離輥子之狀 態下,使位在下游側的搬運驅動輥子旋轉以拉引薄膜。 又,於薄膜的脫模時,可以接觸剝離輥子及金屬模表 面。此時宜在剝離輥子之薄膜寬度方向兩端附近,配設氣 缸或彈簧等之彈性構件等,而得以控制剝離輥子推壓金屬 模表面的力。 再者,又在金屬模之表面凹凸圖案乃極微細、容易因 剝離輥子的接觸而損傷的情況,如第2圖所示之剝離輥子 -23 - 200831274 及金屬模表面之距離(間隙)H係以0.1 mm〜l〇mm爲宜, 0.1mm〜5mm更好、最好爲0.1mm〜1.0mm。 將間隙Η設爲未滿10mm時,由於薄膜之剝離點27(參 照第3圖(d))其位在剝離輥子之正下方附近,且剝離點27 也隨著剝離輥子之移動而連續地移動所以令人滿意。一方 面,在將間隙Η設大並進行以高速脫模時,剝離點2 7係斷 續地顯現停止、又以剝離輥子朝向捲出側之周速以上的速 度進行移動之動作,在停止的地方,在遍及薄膜之寬度方 ^ 向出現線狀之剝離痕跡的可能性高。本發明者等檢討了理 想的間隙Η之値後得知0.1 mm〜10mm之範圍可進行平順 的剝離。在間隙Η爲未滿0 . 1 mm時,金屬模表面與剝離輥 子有可能接觸,因爲亦有破壞金屬模之圖案形狀的情形所 以並不理想。一方面,將間隙Η作成比1 Omm大者時,隨 著剝離速度加速就會產生斷續的剝離動作,因爲有留下剝 離痕跡的於成形面的情形所以並不理想。又剝離輥子及金 屬模表面之平行度係0.5mm以下爲宜,在0.1mm以下更 ^ 好。在此所謂「平行度」係指以金屬模表面作爲基準面, 可以利用安裝在薄膜寬度方向之兩端面的變位感測器來作 測定者。亦即,把剝離輥子配置在該變位感測器正上方時 所測定的金屬模表面及輥子外表面的距離之兩端的差設爲 平行度。 又,宜對剝離輥子、輔助輥子附加冷却水循環機構等 並將各輥子調溫成一定溫度。薄膜剛脫模時因爲溫度還很 高,所以宜事先把馬上要與之接觸的剝離輥子、輔助輥子 -24- 200831274 予以調溫成一定。又亦有降低脫模時及剛脫模後之薄膜溫 度的效果,在壓製成形後之穩定搬運及捲繞上亦有效果。 再者,又宜於剝離輥子上附加該剝離輥子會在橫方向 引起微細的振動用的振動手段。作爲振動手段,可以是利 用電磁致動器者或利用線性致動器或利用超音波振動器 者。又亦可以是僅賦予剝離輥子外表面振動的機構。透過 剝離輥子本身或外表面的振動而透過捲繞的薄膜亦傳播於 剝離點,有助於薄膜之平順剝離。 ® 此外,爲進行穩定的剝離動作,有必要在剝離輥子及薄 膜之間作出適用於脫模之摩擦力,因此,以能在3 0mm〜 3 0 0mm範圍來設定薄膜及剝離輥子的薄膜行進方向之接觸 長度者爲宜。而且於本發明之裝置中,爲作成此接觸條件, 剝離輥子之直徑設爲5 0 m m〜2 0 0 m m之範圍即可。在未滿 5 0mm時,因剝離輥子及薄膜的接觸面積小,所以在接觸面 不會發生充分的摩擦力,不能作出充分的剝離力,又,因 爲也有剝離輥子空轉的可能性,所以並不佳。那是因爲未 ^ 滿5 0 m m時,在剛脫模的薄膜在形狀上產生過大的曲率, 有薄膜捲曲邊等而發生變形之可能性。一方面,在成爲比 2 0 0mm還大時,有需要將剝離動作用的空間取大,但是要 確保在壓機裝置內亦有設計上困難的情況,所以並不宜。 其次針對加熱單元3 0作說明。加熱單元3 0係以鋁合 金作成調溫板(上)、(下)15a、15b,而利用澆鑄於調溫板內 的電熱加熱器來控制者爲宜。又亦可以利用澆鑄於調溫板 內的銅或不銹鋼配管,或者在依機械加工所加工的孔內部 -25 - 200831274 流通被調溫的熱媒體來作加熱控制者。再者亦可爲組合兩 者的裝置構成。 作爲熱媒體,係以BARREL THERM (商品名;日本松 村石油(股))、Neo SK-OIL(綜硏Technics(股))等爲宜,又 亦可使被加熱成1 0 0 °C以上的水作循環者。此外以可有效 率傳熱般地將配管內部之雷諾數設爲1.0X104〜12X104之 範圍者爲宜。 又’在設爲澆鑄加熱器、匣式加熱器等之情況,以能 • 分割控制調溫板者爲宜。 調溫板在升溫中、降溫中、及一定調溫中,全部以範 圍1 〇 °C以內’能收在5 °c以內的溫度分布更好。 又,亦可對金屬模直接加工熱媒配管線路以對金屬模 作直接調溫。 其次針對冷却單元4 0作說明。冷却單元係藉由澆鑄於 調溫板(上)(下)1 5 a、1 5 b的銅或不銹鋼配管,或者使被調 溫的冷媒體流通於藉機械加工所加工之孔內部來進行冷却 •控制。 作爲冷媒體係以;水爲最合適,但亦可爲乙二醇溶液 等。溫度係1 〇 °C〜5 0 °c之範圍爲宜,爲能有效率地傳熱則 以在配管內之雷諾數成爲1.0X104〜12X104之範圍者爲 宜。 茲針對作爲上述薄膜搬運裝置的捲出單元50及捲繞 單元6 0作說明。捲出單元5 0係由捲出輥子旋轉手段5 1、 搬運輥子52a〜52d、引出緩衝部53、及薄膜固定部54構 -26 -
200831274 成。捲繞單兀6 0係由捲繞輥子旋轉手段6丨、搬運奪 〜62d、捲繞緩衝部63、搬運驅動輕子64、及薄膜 6 5構成。 引出緩衝部53、捲繞緩衝部63係各自由箱55 與此等連接的吸引排氣手段56、67所構成。吸引排 5 6、6 7只要是真空泵等、能對空氣進行吸排氣者即 由對箱內之空氣排氣而對被插入箱內的薄膜表背面 力差,藉此賦予一定之張力同時在箱內使薄膜鬆弛 保持。插入箱內的薄膜長度,係以在薄膜成形前後 搬運之薄膜長度分量爲適當。再者,箱55、66內安 測器5 7 a、5 7 b、6 8 a、6 8 b。感測器只要是可在規定 測薄膜者即可。利用上述脫模單元進行薄膜之脫模 並在箱內薄膜從感測器檢測位置脫離時,驅動上下 出輥子旋轉手段5 1、或捲繞輥子旋轉手段6〗而將 出或捲繞,可經常在箱內事先使薄膜在規定位置鬆 又,薄膜固定部54、65係以在表面形成有吸弓 板爲宜,但是用夾持件來挾住薄膜機構者,或者徒 者亦可。 薄膜固定部5 4、6 5,係在進行壓製動作時使雙 動。然後,在進行薄膜脫模時係作動薄膜固定部5 ^ 薄膜,而使薄膜固定部65開放者爲宜。又,在供給〗 同時開放雙方薄膜固定部54、65爲宜。 搬運驅動輥子64雖未圖75但連結於馬達等之 動手段,在薄膜搬運時夾持輥子64a接近搬運驅動 !子 6 2a 固定部 、66及 器手段 可,藉 賦予壓 並予以 作間歇 裝有感 :位置檢 、搬運, 游之捲 :薄膜捲 驰。 丨孔的平 L合此等 B方都作 〖來固定 奪膜時, L旋轉驅 輥子64 -27 - 200831274 而夾持薄膜’以搬運驅動輥子6 4 — Μ進行轉矩控制一邊在 一定張力下搬運薄膜。 其次針對依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1的一 連串薄膜形成動作作說明。第4圖及第5圖係從薄膜寬度 方向所見使用本發明之裝置對輥子狀之連續薄膜進行間歇 形成的動作的槪略剖面圖,係利用以下說明的過程(Α)〜 (Κ)之流程來形成者。 (Α)首先,將金屬模3設定於壓機單元10後,將薄膜2 • 設定在捲出單元50,拉出薄膜2之捲出部,經由導引輥子 而沿著壓機單元內之金屬模的表面,接著經由脫模單元20 再用捲繞單元60捲繞(參照第4圖(a))。 (B) 其次’作動加熱單元,同時使調溫板(上)15a、調溫 板(下)15b都上升至成形溫度。 (C) 作動壓機單元1〇,使調溫板(上)i5a下降,以在金 屬模3表面與調溫板(上)1 5 a之間夾持薄膜的方式進行壓 製。此時作動薄膜固定部54及65來固定薄膜。溫度、壓 ® 製壓力、升壓速度及加壓時間等之條件,係依存於薄膜之 材質、轉印形狀、特別是凹凸之深寬比等。大約設定在形 成溫度係 100〜180°C、壓製壓力1〜lOMPa、成形時間1 秒〜6 0秒、升壓速度〇 . 〇 5 Μ P a/ s〜1 Μ P a/ s之範圍(參照第4 圖(b))。 (D) —邊加熱而在結束壓製後,使冷却單元作動,使調 溫板(上)15a、調溫板(下)15b降溫。此外,冷却中亦繼續壓 製加壓爲宜。冷却溫度係設定爲被充分冷却俾讓金屬模表 -28- .200831274 面之溫度可用於使薄膜脫模。例如金屬模3之表面溫度可 進行冷却至薄膜之玻璃轉移點以下。 (E) 冷却結束後,解放加壓力,使調溫板(上)1 5 a上升 到脫模單元20可確保在壓機裝置內水平移動之充分空間 的位置(參照第4圖(c))。 (F) 在調溫板(上)15a結束上升後,開放薄膜固定部 65 ’驅動輔助輥子旋動手段使輔助輥子22旋轉移動至剝離 輥子2 1之上部,使薄膜2抱住剝離輥子21及輔助輥子 搴 22(參照第4圖(d))。 (G) 其後,將剝離輥子21在薄膜表面旋轉於23a之方 向。剝離輥子2 1利用與薄膜表面的摩擦力進行旋轉,同時 移動於23b之方向。所謂移動是指一邊被設在壓機裝置之 加壓板的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所引導一邊移動。此時,密 接在金屬模表面的薄膜係被良好地脫模(參照第5圖(e))。 (H) 直到金屬模.3之捲出側端部而結束剝離時,停止剝 離輥子之旋轉(參照第5圖(f))。 W (I)其後,施加煞車而使剝離輥子不旋轉,開放薄膜固 定部54,並使搬運驅動輥子64旋轉,藉此,剝離輥子2 1 及輔助輥子2 2係維持在相對位置而朝捲繞側移動。此時, 從捲出側引出新薄膜,同時既成形的薄膜被送出於捲繞側 (參照第5圖(g))。 (J)當薄膜之拉出結束時,利用薄膜固定部54固定薄 膜後,輔助輥子就旋動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利用薄膜固定 部65來固定薄膜。藉由供給新的薄膜,在拉出緩衝部53 -29 - •200831274 預先鬆弛的薄膜被拉出於捲繞側,但利用感測器5 7b檢測 薄膜的位置以前,作動捲出輥子旋轉手段,從捲出輥子供 給新的薄膜於拉出緩衝部。一方面,當既完成成形的薄膜 被送出時,與被送出長度相當的薄膜暫時被保留在捲繞緩 衝部63,在不用感測器68a檢測薄膜以前,亦即,作動旋 轉手段來捲繞與新留存分量之長度相當的薄膜(參照第5圖 (h))。 (K)在薄膜結束脫模的同時,或從其結束脫模之後馬上 開始將調溫板(上)(下)加熱。然後,作動壓機單元1 0,使 調溫板(上)下降至薄膜的上面附近。 在升溫結束後進行壓製成形,反覆從上述(C)開始的動 作。 依上述(F)〜(H)之動作,成爲能將平順的脫模動作納 入間歇式薄膜之成形循環,能生產脫模痕跡少的高品質成 形薄膜。 又依上述(I)之動作,能極快地把要在下一個循環成形 的薄膜供給至壓機單元內,所以能以高生產性來實現間歇 的成形薄膜。而且藉由組合兩者薄膜之脫模動作、供給動 作,能以高生產性來生產高品質的成形薄膜。 其次使用圖面來針對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 置1 01作說明。 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1 0 1,係至少包括: 金屬模,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形狀;壓機裝置,用以將薄 膜推壓於該金屬模表面;搬運裝置,用以搬運該薄膜;及 -30- 200831274 脫模裝置,從該金屬模之表面將薄膜脫模,其特徵爲’該 脫模裝置至少具有:剝離輥子,用以剝離薄膜;輔助輥子, 夾著薄膜通過路徑而與剝離輥子呈大致平行配置;輔助輥 子移動手段,使薄膜可抱住剝離輥子般地在使輔助輥子在 該剝離輥子周邊移動;驅動手段,使該剝離輥子在該金屬 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導引件,以該剝離輥子 及該輔助輥子維持可讓薄膜抱住般的相對位置關係下在金 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及張力附加機構,係 ❿在以該剝離輥子爲基準的薄膜搬運方向下游側對薄膜附加 張力。 如第 6圖所示,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 101,係由作爲上述壓機裝置的壓機單元10、作爲上述脫 膜裝置的脫模單元1 20、作爲上述調溫裝置的加熱單元 3 〇、作爲上述調溫裝置的冷却單元4 0、捲出單元5 0、及捲 繞單元6 0所構成。利用捲出單元5 0捲繞爲輥子狀的薄膜 2,係依次捲出,使用壓機單元1 0推壓於金屬模3之被加 ^ 工有微細凹凸形狀的表面3 a,而在薄膜之成形面2a轉印成 形有微細凹凸形狀,再利用捲繞單元60捲繞成輥子狀。捲 出單元50及捲繞單元60係上述之薄膜搬運裝置。此捲出 與轉印成形加工係間歇地依序反覆進行。 脫模單元1 20以外之構成,係與上述所、說明過的本發 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相同故省略說明。 茲針對作爲上述脫模裝置的脫模單元1 20作說明。如 第6圖或第7圖所示般,脫模單元係由剝離輥子1 2 !及輔 -31 - 200831274 助輥子1 22構成,剝離輥子1 2 1係依剝離保持手段而保持 成旋轉自如,建構成使剝離輥子1 2 1隨著直動馬達1 23移 動而被動旋轉。剝離輥子保持手段只要是能保持被動旋轉 者即可。又,剝離輥子1 2 1係以一邊作被動旋轉一邊可大 致平行地平滑移動於金屬模3表面般地透過托架1 26而連 結在作爲上述導引件的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125。剝離輥 子直動導引件125係安裝於加壓板(下)14b之上面。 一方面,輔助輥子122,係以可在第8圖(a)所示之待 ® 機位置1 22p沿著剝離輥子1 2 1之外表面作旋動般地連接到 如第7圖所示之作爲上述輔助輥子移動手段的輔助輥子旋 動手段124。輔助輥子旋動手段124只要是電磁馬達、利 用空壓的致動器等、使輔助輥子在剝離輥子之周邊沿著其 外周能升降移動者則可爲任意者。而且,輔助輥子之兩端 係以輥子軸心爲中心而安裝成能旋轉自如。此外,第7圖係 表示利用輔助輥子旋動手段1 2 4旋動移轉至剝離輥子1 2 1 之大致上側的狀態。 ® 在以剝離輥子1 2 1爲準之薄膜搬運方向之下游側,設 有對薄膜適當地附加張力的張力附加機構,例如該張力附 加機構,係以如第6圖所示之搬運驅動輥子6 4、導引輥子 7 1、張力檢測用輥子72、及張力檢測手段73所構成者爲 宜。特別是作成如此構成,且依據利用該薄膜張力檢測手 段73所檢測的値,藉由搬運驅動輥子64來控制該張力附 加機構之張力附加位準爲宜。 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之薄膜接觸部,可以是以具有一 -32 - 200831274 定彈性及黏著性之橡膠材質所構成者爲宜 以(JIS K6253) 40〜80爲宜,50〜80更好 均粗糙度以(JIS B0601) Ο.ΟΙμπι 〜50μιη 0·01μπι〜30μπι之範圍更好。合適的材質傾 膠、氟橡膠等。在各輥子之橡膠硬度比80 粗糙度比5 〇 μηι大時,不能充分獲得薄膜 性。一方面,橡膠硬度爲未滿40時,因脫 變形大,有脫模動作變成不穩定的情況, ® 發生脫模痕跡的要因之情況,所以需要注 均粗糙度比Ο.ΟΙμπι小者,在製作上有困蔞 此外,在脫模動作時適當的施加於薄膜 使用的薄膜材質、在加熱成形時係與脫模 但約以1〜100Ν爲宜,5〜50Ν更好。又各 耐熱溫度1〇〇 °C以上爲宜,130 °C以上者更 處理高溫之薄膜時要防止經時的尺寸劣化 所引起的脫模動作不良之緣故。在此,耐 β如上所述。 茲利用第7圖、第8圖來針對實際上 表面脫模,接著供給下一個要成形之薄膜㈢ 在脫模動作前,脫模單元係在第8圖 置122ρ等待。於第8圖中,箭頭Α係捲 捲繞側。而在開始脫模動作時,如第8圖 動輔助輥子旋動手段使輔助輥子1 2 2移動 之大致上方。其後如第8圖(d)所示,利用 ,例如橡膠硬度 ,表面中心線平 之範圍爲宜’ ^有E P D Μ、矽橡 大,中心線平均 與輥子間之密接 模動作時之橡膠 因爲有在薄膜面 意。又中心線平 i的張力,係依所 時之溫度有關, 輥子之表面材以 好。那是因爲在 、及依強度劣化 熱溫度之定義係 將薄膜從金屬模 I勺動作進行說明。 (a) 所示之待機位 出側,箭頭B係 (b) 、 (c)所示,驅 [J至剝離輥子1 2 1 丨剝離輥子直動用 -33- .200831274 馬達1 2 3使剝離輥子直進於捲出側。同時利用下游側之搬 運驅動6 4對薄膜附加張力。剝離輥子直進,同時在金屬模 3之表面旋轉,同時使貼在金屬模上的薄膜一邊抱住剝離 輥子一邊持續脫模。如第8圖(e)所不在金屬模之全領域結 束薄膜之脫模時,如第8圖(f)所示’驅動剝離輥子直動用 馬達1 2 3,使剝離輥子1 2 1直進於捲繞側。此時,剝離輥 子係煞車而形成不旋轉的狀態,同時利用搬運驅動輥子64 附加一定之張力。於是在薄膜抱住於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 ® 之狀態,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之單元係朝向薄膜捲繞側直 進移動。以上之直進移動係全部沿著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 125移動。 亦即,作爲上述導引件的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1 2 5, 係具有使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保持其等使薄膜抱住該剝離 輥子的相對位置關係,而在金屬模表面附近以平行於該金 屬模表面往復移動的任務(第8圖(〇〜(f))。 剝離輕子返回到捲繞側之端位置後,利用輔助輥子旋 ^ 動手段使輔助輥子旋轉移動於剝離輥子之大致下方並開放 薄膜。上述之剝離動作係剝離速度以大致可與剝離輥子之 從動旋轉之輥子的周速相同速度進行。 剝離輥子直動用馬達1 2 3係在金屬模表面附近,用以 使剝離輥子與該表面並行地移動的驅動手段,且以伺服馬 達、線性馬達等爲宜。又亦可利用電磁缸、或空壓缸等作 爲直動源。 又,於薄膜之脫模時,亦可接觸剝離輥子及金屬模表 -34- .200831274 面。此時,在剝離輥子之薄膜寬度方向兩端附近,宜配設 空壓缸或彈簧等之彈性構件等,用來控制剝離輥子推壓於 金屬模表面的力。 更且,當金屬模之表面凹凸圖案極微細而容易在與剝 離輥子接觸時發生損傷時,如第2圖所示之剝離輥子與金 屬模表面之距離(間隙)Η係以0 · 1 m m〜1 0 m m爲宜,0.1mm 〜5mm更好、最好是0.1mm〜1.0mm。 間隙Η設爲未滿10mm時,薄膜之剝離點127(參照第 ® 3圖(d))位在剝離輥子之正下方附近,因爲剝離點127也隨 時剝離輥子之移動而連續地移動所以很理想。一方面,在 加大間隙Η並以高速進行脫模時,係顯現剝離點停止、且 以剝離輥子周速以上之速度朝向捲出側移動之斷續動作, 在停止的地方之遍及薄膜寬度方向出現線狀之剝離痕跡的 可能性很高。 經本發明者們檢討適當的間隙Η値後之結果,得知 0 · 1 m m〜1 0 m m之範圍適於在進行平滑的剝離。在間隙η未 ® 滿〇. 1 mm時,金屬模表面與剝離輥子接觸的可能性高,亦 有破壞金屬模之圖案形狀的情況故不適合。一方面將間隙 Η設成比1 0mm大時,隨著加快剝離速度而變成發生斷續 的剝離動作,有留存剝離痕跡之情況故不適合。又剝離輕 子及金屬模表面之平行度係以0.5mm以下爲宜,0.1mm以 下更好。在此所謂「平行度」,係以金屬模表面作爲基準面, 可依安裝在薄膜寬度方向兩端面的變位感測器來測定。亦 即,將剝離輥子配置在該變位感測器之正上方時所測定之 •35- 200831274 金屬模表面與輥子外表面之距離在兩端的差設爲平行度。 又,宜對剝離輥子及輔助輥子附加冷却水循環機構 等,用以將各輥子調溫成一定溫度。在加熱成形的情況, 因爲薄膜在剛脫模時的溫度很高,所以宜將隨後要與之接 觸的剝離輥子、輔助輥子的溫度調整成一定。又,亦有降 低脫模時及剛脫模時之薄膜溫度的效果,在壓製成形後之 穩定搬運及捲繞上亦有效。 再者,宜對剝離輥子附加可使該剝離輥子於橫方向引 ® 起微細的振動之振動手段。作爲振動手段,可以是利用電 磁致動器者或利用線性致動器者或者利用超音波振子器 者。又僅對剝離輥子之外表面賦予振動的機構亦可。透過 剝離輥子本身或外表面的振動亦透過捲繞的薄膜傳播於剝 離點,而有助於薄膜之平順剝離。。 此外,爲穩定地進行剝離動作,將剝離輥子之直徑作成 5 0mm〜20 0mm之範圍即可。其原因爲,在未滿50mm時剛 脫模後之薄膜在形狀上之曲率變得過大使薄膜發生捲曲等 ® 而有使其發生變形的可能性。一方面,在比2 0 0 m m變大時, 有必要爲了剝離動作而取較寬的空間,所以要確保於壓機 裝置內有設計上的困難,故不適合。 茲一邊參照第9圖及第10圖一邊說明依本發明之第2 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101的一連串之薄膜成形動作。與上 述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1的一連串薄膜形成 動作((A)〜(K))不同的部分爲,從金屬模將薄膜脫模並供給 下一個要成形的薄膜步驟((G)〜(I))。僅針對該部分用以下 -36 - 200831274 的(Gf)〜(Γ)來作說明。 (G’)藉由大致同時驅動剝離輥子直動用馬達123與搬 運驅動輥子64,使旋轉剝離輥子121在薄膜表面向123a 方向一邊從動旋轉一邊移動於123b的方向。移動係指一邊 被設在壓機裝置之加壓板上的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所引導 一邊作移動。此時,密接在金屬模表面的薄膜被良好地脫 模(參照第10圖(e))。 (H1)直至金屬模3之捲出側端部而結束剝離時,停止 ® 剝離輥子之旋轉(參照第10圖⑴)。 (Γ)其後,施力Π煞車使剝離輥子不旋轉,開放薄膜固定 部5 4 ’並藉由旋轉搬運驅動輕子6 4,使剝離輕子1 2 1及輔 助輥子1 22仍舊維持相對位置,驅動剝離輥子直動用馬達 1 2 3而向捲繞側移動。此時,從捲出側拉出下一個要成形 之新薄Μ部分’同時將既成形的薄膜送出於捲繞側(參照第 1〇 圖(g)) 〇 依本脫模動作,成爲可將平順的脫模動作納入間歇式 ® 薄膜之成形循環中,能生產脫模痕跡少的高品質成形薄膜。 又依上述(Γ)之動作,能極快速地將下一個要成形的薄 膜供給於壓機單元內,故能以高生產性實現間歇的薄膜成 形。而且,藉由組合雨者之薄膜脫模動作及供給動作,能 以高生產性來生產高品質的成形薄膜。 適用於本發明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之薄膜2,係以 玻離轉移溫度Tg是40〜180°C (宜)、50〜160°C (更好)、或 者5 0〜1 2 0 °C (最好)的熱可塑性樹脂爲主成分的薄膜。玻璃 -37 - 200831274 溫度Tg低於此範圍時,形成品之耐熱性變低而形狀會經時 變化故不適宜。又當超出此範圍時,成爲不得不升高成形 溫度而在能源方面不符效益,且薄膜加熱/冷却時之體積變 動變大使薄膜咬入金屬模而無法脫模,或雖可脫模但圖案 之轉印精度降低,而有圖案局部欠缺成爲缺點等之理由因 而更不適宜。 適用於本發明之以熱可塑性樹脂爲主成分的薄膜2, 具體而言,係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 -萘二甲酸乙 ® 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二丙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之聚酯系樹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異丁烯、 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之聚烯烴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 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酯型醯胺系樹脂、聚醚 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 脂、或聚氯乙烯系樹脂等構成者。此等中共聚合的單體種 係多種多樣,且依其事態容易調整材料物性等理由,特別 是聚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丙烯酸系 1 樹脂或以從此等混合物所選的熱可塑性樹脂爲、主來形成者 爲宜。上述熱可塑性樹脂是由5 0重量%以上所構成者更好。 適用在本發明之薄膜成形裝置及成形方法的被加工薄 膜,亦可以是由上述樹脂之單體構成的薄膜,由複數個樹 脂層構成的疊層體亦可。此時與單體片相較下,可賦予易 滑性或耐摩擦性等之表面特性,或機械強度、耐熱性。如 此作成由複數個樹脂層所構成之疊層體時,片全體以滿足 前述要件爲宜,而就算薄膜全體未滿足前述的要件但至少 -38- .200831274 滿足前述要件的層是被形成在表層的話,即能容易地成形 表面。 又適用於本發明之最佳薄膜厚度(厚度、膜厚)以0.01 〜1mm之範圍爲宜。未滿〇.〇 lmm時成用厚度不足,又, 在超過1 mm時,因薄膜剛性的緣故,通常在搬運上有困難。 作爲適用於本發明的薄膜成形方法,可列舉例如在單 體片的情況,係在擠形機內對片形成用材料進行加熱熔 融,從口承擠出於既冷却的鑄造鼓輪上並加工成片狀的方 暴 法(熔融纟尋造法)。在其他方法方面亦可列舉,使片形成用 材料溶解於溶媒,將其溶液自口承擠出於鑄造鼓輪、無端 環帶等之支持體上作成膜狀,接著從這樣的膜層使溶媒乾 燥並去除而加工成片狀的方法(溶液鑄造法)等。 又,在疊層體之製造方法上,係將二種不同的熱可塑性 樹脂投入二台擠形機,熔融後從口承共同擠出於既冷却的 鑄造鼓輪上而加工成片狀的方法(共同擠出法),將被覆層 原料投入擠形機而熔融擠出於由單膜所製作的片上,並從 ® 口承一邊擠出一邊疊層的方法(熔融疊合法)、把單膜所製 作之片及易表面賦形性片各自分別製作單膜,利用被加熱 的輥子群來進行熱壓接的方法(熱疊合法),其他可列舉使 片形成用材料溶解於溶媒,將其溶液塗布在片上的方法(塗 層法)等。又,在表面易賦形性片疊層體的情況,亦可使用 上述熔融疊合法、熱疊合法及塗層法等。這樣的基材,也 可以是既施作基底調整材料或底塗材料等之處理者。又, 作成與持有其他機能的基材的複合體之構成亦不錯。 -39- 200831274 又,適用於本發明的薄膜,可在聚合時或聚合後可添 加各種添加劑,能添加配合的添加劑之例子,例如可列舉 有機微粒子、無機微粒子、分散劑、染料、螢光增白劑、 氧化防止劑、抗風化劑、防帶電劑、脫模劑、增粘劑、可 塑劑、pH g周整劑及塩等。特別是在脫模劑方面,在進行長 鏈殘酸、或長鏈竣酸塩等之低表面張力的竣酸或其衍生 物、及長鏈醇或其衍生物、變性矽油等之低表面張力醇化 物等之聚合時少量添加爲宜。 Φ 又適用於本發明的薄膜,係以在成形層之表面再層合 脫模層的構成爲宜。於薄膜之最表面,亦即藉由事先在與 金屬模接觸的面上設置脫模層,可提升被形成在金屬表面 的脫模塗層之耐久性(反覆使用次數),即使是利用局部喪 失脫模效果的金屬模之情況亦可沒問題地進行均一的脫 模。又’即使對金屬模完全未施予脫模處理,藉由在薄膜 側事先形成脫模層亦能脫模,由於可削減金屬模脫模處理 成本所以很適合。又有關可防止自金屬模將成形成片脫模 ^ 時因樹脂黏著所引起的成形圖案崩潰、及能以更高溫作脫 模而能縮短循環時間,所以在成形精度、生產性方面亦不 錯。又藉由形成片表面的滑移性提高而提高耐擦性,亦可 減低在製程等產生的缺點所以很適合。 在形成層是以支持層爲中心而層合於兩個最外層時, 亦可在兩側中任一方之成形面表面設置脫模層,也可以在 兩個最外層設置脫模層。 用以構成脫模層的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但以矽系樹 -40 - 200831274 脂、氟系樹脂、脂肪酸系樹脂、聚酯系樹脂、鏈烯烴系樹 脂、蜜胺系樹脂爲主成分來構成者爲宜,在此等當中,妙 系樹脂、氟系樹脂、脂肪酸系樹脂更好。又在脫模層除上 述樹脂以外,例如亦可配合丙烯酸樹脂、聚氨酯樹脂、環 氧樹脂、尿素樹脂、苯酚樹脂等,亦可配合各種添加劑, 例如帶電防止劑、表面活性劑、氧化防止劑、耐熱穩定劑、 抗風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顏料、染料、有機或無機之微 粒子、塡充劑、核劑、交聯劑等亦可。又脫模層之厚度係 並無特別限定,但以0.01〜5μηι爲宜。該脫模層之厚度未 滿0.0 1 μηι時,有時會有脫模性提升效果降低之情況。 在成形脫模層的方法上並無特別限定,有各種的塗層 方法,例如能使用反轉塗層法、凹版塗層法、桿塗層法、 棒塗層法、壓模塗層法、或噴霧塗層法,而且,將上述塗 布與製膜同時進行之線上塗布,從生產性、塗布均一性的 觀點來看係較佳。 實施例1 (1 )金屬模: 製作如以下之金屬模來使用。 金屬模尺寸:5 0 0 m m (薄膜寬度方向)χ 8 0 0 m m (薄膜行 進方向)X20mm(厚度)。 金屬模材質:銅。 微細形狀:間距50^m、凸部寬度25μιη、凸部高度 5 0 μ m、從薄膜行進方向所見之剖面爲矩形形狀者。 (2)壓機裝置: -41 - 200831274 最大可以加壓至3 000KN者,係油壓泵進行加壓。在 壓機裝置內安裝有上下2片鋁合金製且尺寸爲7 00mm (薄膜 寬度方向)X 1〇〇 (薄膜行進方向)之調溫板,分別連結於 加熱裝置及冷却裝置。此外,金屬模係安裝在下側之調溫 板。加熱裝置爲熱媒循環裝置,熱媒係使用 barrel THERM #400(商品名;松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製),使力口熱 到150°C者以l〇〇L/min之流量流動。又冷却裝置係爲冷却 水循環裝置,且將冷却到20°C的水以150L/min之流量流 ❿動者。 (3) 脫模裝置: 與第2圖所示者同樣構成且使用了組合剝離輥子及輔 助輥子者。剝離輥子係以外徑15〇mm、表面橡膠硬度60(JIS K62 5 3 )、且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爲0.5pm(JIS B060 1 ) 的矽樹膠所覆蓋,而連結於由伺服馬達所構成的旋轉驅動 手段。輔助輥子係以外徑 50mm、表面橡膠硬度 60(JIS K625 3 )、且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0.5pm(JIS B 060 1 )之 ® 矽橡膠所覆蓋,且安裝成可旋轉自如。又,剝離輥子與金屬 模表面之距離(間隙)係15mm。 (4) 薄膜: 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構成,厚度100 μιη(厚度不 均:士ΙΟμπι),寬度係5 2 0mm。該薄膜係被夾著壓機裝置而 對向設置之捲出、捲繞裝置所送出並被捲繞。 (5 )動作方法: 使用上述裝置,如以下的方式間歇地進行成形。事先 -42- 200831274 使薄膜從捲出裝置經由壓機裝置並通過道達捲繞裝置,其 次上下調溫板同時加熱至1 1 0 °c後,使上側板下降,開始 壓製薄膜。壓製係利用金屬模表面以5 MPa的壓力實施30 秒鐘。其後仍舊持續壓製而將上下調溫板同時冷却。在各 調溫板成爲60 °C時停止冷却。在上下同時結束冷却之後, 開放壓機。使上側板上升至上限並驅動脫模裝置。 使輔助輥子移動至剝離輥子之上側,並在讓薄膜捲住 後,使剝離輥子以周速1 〇m/分旋轉。伴隨著剝離輥子之旋 ® 轉,剝離輥子係一邊移動於捲出側,一邊將薄膜從金屬模 脫模。在薄膜從金屬模全部脫模後,一邊對剝離輥子之旋 轉方向施加煞車,一邊藉由捲繞裝置側之搬運驅動輥子附 加張力於薄膜,連同脫模單元一起向下游側靠近般地以 20m/分的速度移動至壓機裝置之捲繞側端部,將下一個要 成形的薄膜面設定在金屬模表面。其後,輔助輥子係旋轉 移動並返回原來的位置。 反覆上述動作,作成1 0片成形薄膜。用目視評估成形 ^ 面的結果,完全看不見剝離痕跡而獲得全面均一的成形薄 膜。又,開始薄膜之脫模動作截至供給新的薄膜結束爲止 的時間是2 5秒鐘。茲將條件及結果表示在表1、表2、表 3 〇 實施例2 除了薄膜從金屬模脫模時之剝離輥子之周速增快爲 2 0 m /分以外,其餘係以與上述實施例1完全相问裝置及條 件實施了 1 0片薄膜之成形。用目視評估成形面的結果,大 -43 - 200831274 致爲良好的外觀,但稍微在TD方向看到線狀之剝離痕跡, 又,開始薄膜之脫模動作,截至供給新的薄膜結束爲止的 時間是1 5秒鐘。茲將條件及結果表不在表1、表2、表3。 實施例3 除了剝離輥子與金屬模表面的間隙縮小爲2mm以外, 其餘係以完全與上述實施例2同樣的裝置及條件實施了 1 0 片薄膜之成形。用目視評估成形面的結果,完全看不見剝 離痕跡而獲得全面均一的成形薄膜。又,開始薄膜之脫模 Φ 動作,截至供給新的薄膜結束爲止的時間是1 5秒鐘。茲將 條件及結果表示於表1、表2、表3。 實施例4 (1) 金屬模: 使用如以下製作的金屬模。 金屬模尺寸:5 00m(薄膜寬度方向)X 8 0 0mm(薄膜行進 方向)X20mm(厚度)。 ... 金屬模材質:銅。 ^ 微細形狀:間距5 0 μ m、凸部寬度2 5 μ m、凸部高度 5 0 μιη,從薄膜行進方向看時之剖面爲矩形形狀者。 (2) 壓機裝置:
可加壓至最大3 000 ΚΝ者,係由油壓泵進行加壓。壓 • 機裝置內安裝有上下2片鋁合金製且尺寸爲700mm(薄膜寬 度方向)X 1 〇 〇 〇 m m (薄膜行進方向)之調溫板,分別連結加熱 裝置、冷却裝置。此外,金屬模係安裝於下側之調溫板。加 熱裝置係用熱媒循環裝置,熱媒使用BARREL THERM -44- ‘200831274 #400(商品名;松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將加熱至i5〇t:者 以1 0 0 L / m i η之流量流通。又5冷却裝置係冷却水循環裝置, 將冷却爲20°C的水以150L/min之流量流通。 (3) 脫模裝置: 使用與第7圖示者同樣構成且組合剝離輥子及輔助輥 子者。剝離輥子係外徑150mm表面且橡膠硬度是60 (JIS K6253)、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縫度爲5pm(JIS B0601)之5夕 橡膠所覆蓋,並安裝成旋轉自如,輔助輥子係外徑50mm 9 且表面的橡膠硬度是60(JIS K625 3)、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 糙度爲5pm(JIS B060 1 )之矽橡膠所覆蓋,並安裝成旋轉自 如。又,剝離輥子及金屬模表面的距離(間隙)係15mm。剝 離輥子一邊被控制速度一邊可於薄膜行進方向往復移動般 地連接有由伺服馬達構成的剝離輕子直動移動單元。 (4) 薄膜: 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構成,厚度100 μιη(厚度不 均:土ΙΟμπι),寬度係5 20mm。該薄膜係被由夾住壓機裝置 ^ 而相對設置的捲出、捲繞裝置所送出並被捲繞。 (5) 張力附加機構: 使用了在薄膜脫模單元及捲繞單元之間配置夾持輥 子,並對薄膜賦予張力者,具體而言,係在屬張力附加機構 之一部分的搬運驅動輥子64及剝離輥子2 1之間設置張力 檢測手段,而該張力檢測手段係由張力檢測用導引輥子72 及張力計73構成,在薄膜之脫模中,係以張力計73所檢 • 測的張力値可成爲一定般地控制搬運驅動輥子64之驅動 •45 - .200831274 用馬達者’此張力計,係利用設置在張力檢測用導引輥子 72兩端之軸承支持部的負載單元來檢測者。此時,張力檢 測用導引輥子係以保持旋轉自如而極力使在軸承的機械損 耗小者爲宜。 (6)動作方法: 使用上述裝置,如同以下間歇地進行成形。事先將薄 膜從捲出裝置經由壓機裝置通過到捲繞裝置。其次上下調 溫板同時加熱至11 〇 °c後,使上側板下降,開始壓製薄膜。 ® 壓製係利用金屬模表面以5 Μ P a的壓力實施3 0秒鐘。其後 仍舊持續壓製,將上下調溫板同時冷却。在各調溫板成爲 6 〇 °C時停止冷却。上下同時冷却結束後開放壓機。使上側 板上升至上限,驅動脫模裝置。 使輔助輥子移動至剝離輥子之上側,而讓薄膜捲住 後’以1 0m/分的速度使剝離輥子朝向捲出側移動般地驅動 剝離輥子直動單元。然後,用張力附加機構對薄膜全寬均 等地附加9· 8N之張力。 ^ 其次,隨著剝離輥子之移動,將薄膜從金屬模脫模。 在薄膜從金屬模全部脫模後,——邊對剝離輥子之旋轉方向 施予煞車一邊驅動剝離輥子直動單元,使剝離輥子以20m/ 分的速度朝捲繞側移動。此外,事先用搬運輥子附加9.8N 之張力,其後輔助輥子係旋轉移動而返回原來的位置。反 覆上述之動作,作成了 1 0片成形薄膜。用目視評估成形面 的結果,完全看不到剝離痕跡,獲得全面均一的成形薄膜。 又,開始薄膜之脫模動作,截至供給新的薄膜結束爲 -46- 200831274 止的時間是2 5秒鐘。茲將條件及結果表示於表1、表2、 表3 〇 實施例5 除將薄膜從金屬模脫模時剝離輥子向捲出側之移動速 度作爲20m/分以外,用完全與上述實施例4同樣裝置及條 件實施薄膜之形成1 〇片。用目視評估成形面的結果,大槪 爲良好的外觀,但稍稍在TD方向看到線狀的剝離痕跡。 又,開始薄膜之脫模動作,截至供給新的薄膜結束爲止的 ® 時間是1 5秒鐘。茲將條件及結果表示於表1、表2、表3。 實施例6 除了剝離輥子及金屬模表面之間隙縮少爲2mm以外, 其餘是完全用與上述實施例5同樣裝置及條件實施1 0片薄 膜之成形。用目視評估成形面的結果,完全看不到剝離痕 跡,獲得全面均一的成形薄膜。又’開始薄膜之脫模動作, 截至供給新的薄膜結束爲止的時間是1 5秒鐘。茲將條件及 結果表示於表1、表2、表3。 鲁比較例1 除了無適用於實施例1〜6的薄膜之脫模裝置,且僅以 在捲繞側附加張力將薄膜脫模’然後進行供給新成形的薄 膜動作以外,其餘係用與實施例1同樣裝置及條件來實施 1 0片薄膜之成形。用目視評估成形面的結果,2片從金屬 模脫模時發生薄膜破裂,剩下的8片亦在TD方向看到多 條線狀剝離痕跡。又,開始薄膜之脫模動作’截至供給新 的薄膜結束爲止的時間是3 5秒鐘。此外,欲以3 5秒以下實 -47- 200831274 施脫模動作而提高薄膜之張力時,頻頻發生在脫模時之薄 膜破裂,茲將條件及結果表示於表1、表2、表3。 【表1】 _機裝置 壓力(Mpa) 成形時間(秒) 成形時溫度(°C) 脫膜時溫度(°c) 實施例1 5 30 110 60 實施例2 5 30 110 60 實施例3 5 .----- 30 110 60 實施例4 5 30 110 60 實施例5 5 30 110 60 實施例6 5 — ----- 30 110 60 比較例1 5 30 110 60
'48- 200831274 【表2】
脫模裝置 有無剝 有無剝 剝離輥子 輔助輥子 間隙 離輥子 離輥子 輥子 材質硬度 輥子 材質硬度 (mm) 旋轉驅 直動驅 外徑 表面粗糙度 外徑 表面粗糙度 動手段 動手段 (mm) (mm) 實施例1 有 Μ / \ w 150 矽橡膠 50 矽橡膠 15 60 60 0.5 μπι 0.5μηι 實施例2 有 iffi j\\\ 150 矽橡膠 50 矽橡膠 15 60 60 0.5μηι 0.5μπι 實施例3 有 fiEE J \\\ 150 矽橡膠 50 矽橡膠 2 60 60 0.5μιη 0.5μπι 實施例4 Μ j\\\ 有 150 矽橡膠 50 矽橡膠 15 60 60 5 μπι 5μιη 實施例5 >fnr 1111~ y\\\ 有 150 矽橡膠 50 矽橡膠 15 60 60 5 μπι 5 μπι 實施例6 M j\\\ 有 150 矽橡膠 50 矽橡膠 2 60 60 5 μπι 5 μπι 比較例1 M J\\\ 並 y\\\ 藉由利用捲繞側附加薄膜張力以進行脫膜 -49 - .200831274 【表3】 脫膜動作條件 結果 剝離速度 薄膜拉出速度 剝離痕跡 脫模時^ (m/分) (m/分), (目視評估) (S) 實施例1 10 20 〇 25〜 並 JXW 實施例2 20 20 〇〜△ 15 ^' 稍看到現狀之剝離痕跡 實施例3 20 20 〇 —-— 15 ^frrr ιΙΠ: jw\ 實施例4 10 20 〇 25〜 實施例5 20 20 〇 15 稍看到現狀之剝離痕跡 實施例6 20 20 〇 15 ^^ Μ y\\\ 比較例1 10以下 10 〜20 X 35 一面看到剝離痕跡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從薄膜寬度方向所見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的槪略剖面圖。 第2圖爲從薄膜行進方向(捲繞側)所見本發明之第1 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的脫模單元的槪略剖面圖。 第3圖爲從薄膜寬度方向所見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的脫模單元動態的槪略剖面圖。 第4圖爲用以說明依本發明之第丨間歇式薄膜成形裝 置的薄膜間歇式成形方法的過程圖,係從薄膜寬度方向所 見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之狀態之槪略剖面 圖0 -50- 200831274 第5圖爲用以說明依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 置的薄膜之間歇式成形方法的過程圖,係從薄膜寬度方向 所見本發明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之狀態的槪略剖面 圖。 第6圖係從薄膜寬度方向所見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的槪略剖面圖。 第7圖係從薄膜行進方向(捲繞側)所見本發明之第2 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之脫模單元的槪略剖面圖。 ® 第8圖係從薄膜寬度方向所見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 膜成形裝置的脫模單元之動態的槪略剖面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依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 置的薄膜之間歇式成形方法之過程圖,係從薄膜寬度方向 所見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之狀態的槪略剖面 圖。 第1 〇圖係用以說明依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 置的薄膜之間歇式成形方法之過程圖,係從薄膜寬度方向 * 所見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之狀態的槪略剖面 圖。 【主要元件符號 說 明 1 1 本 發 明 之第1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 2 薄 膜 3 金 屬 模 10 壓 機 單 元 11 支 柱 200831274
12 13 14a、b 15a、b 16 17 20 > 120 21、 121 22 、 122 22p 、 122p 23 24 、 124 25 、 125 26 、 126 27 、 127 3 0 40 50 5 1 52a〜d、 62a〜d、 71 53 54、 6 5 55、 66 56、 67 壓機油壓缸 升降導引件 加壓板(上)、(下) 調溫板(上)、(下) 框架 彈性板 脫模單元 剝離輥子 輔助輥子 待機位置 剝離輥子旋轉手段 輔助輥子旋轉手段 剝離輥子直動導引件 托架 剝離點 加熱器單元 冷却單元 捲出單元 捲出輕子旋轉手段 導引輥子 引出緩衝部 薄膜固定部 箱 吸引排氣手段 -52 -
200831274 57a、57b、68a、 60 6 1 63 64 72 73 H Φ 10 1 123 128 129 A B 68b 感測器 捲繞單元 捲繞輥子旋轉手段 捲繞緩衝部 搬運驅動輥子 張力檢測輥子 張力檢測手段 間隙 本發明之第2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 剝離輥子直動用馬達 滾珠螺桿 螺母 捲出側 捲繞側
-53 -

Claims (1)

  1. 20083127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至少包含:金屬模,表面形 成有微細凹凸形狀;壓機裝置,用以將薄膜推壓於該金 屬模表面;搬運裝置,用以搬運該薄膜;及脫模裝置, 從該金屬模之表面將薄膜脫模,其特徵爲, 該脫模裝置至少具有: 剝離輥子,用以剝離薄膜; 剝離輥子驅動手段,用以旋轉驅動剝離輥子; ® 輔助輥子,夾著薄膜通過路徑而與剝離輥子呈大致 平行配置; 輔助輥子移動手段,使薄膜可抱住剝離輥子般地在 剝離輥子周邊移動之輔助輥子;及 導引件,以該剝離輥子及該輔助輥子維持可讓薄膜 抱住般的相對位置關係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平 行地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具有驅動手段,用以使該剝離輕子在該金屬模表面 附近與該表面平行地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該剝離輥子表面之薄膜接觸部係由橡膠所構成,橡 膠硬度爲40〜70,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在〇.〇1 μπι〜 1 · 0 μ m之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該輔助輥子表面之薄膜接觸部係由橡膠所構成’橡 -54- 200831274 膠硬度爲4 0〜7 0,表面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在〇 . 〇 1 μ m〜 1 . 0 μ m之範圍。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該剝離輥子之直徑在50mm〜200mm之範圍。 6 . —種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至少包括:金屬模,表面形 成有微細凹凸形狀;壓機裝置,用以將薄膜推壓於該金 屬模表面;搬運裝置,用以搬運該薄膜;及脫模裝置, 從該金屬模之表面將薄膜脫模, • 其特徵爲該脫模裝置至少具有: 剝離輥子,用以剝離薄膜; 輔助輥子,夾著薄膜通過路徑而與剝離輥子呈大致 平行配置; 輔助輥子移動手段,使薄膜可抱住剝離輥子般地在 使輔助輥子在該剝離輥子周邊移動; 驅動手段,使該剝離輥子在該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 表面平行地移動; ^ 導引件,以該剝離輥子及該輔助輥子維持可讓薄膜 抱住般的相對位置關係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平 行地移動;及 張力附加機構,係在以該剝離輥子爲基準的薄膜搬 運方向下游側對薄膜附加張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該張力附加機構,係利用藉旋轉驅動手段旋轉的輔 助輥子之表面與薄膜表面之間的摩擦力者。 -55 - 200831274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該輔助輥子係保持成旋轉自如者,該張力附加機構 係設置在以該輔助輥子爲基準之薄膜搬運方向下游側 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中 在該剝離輥子與該張力附加機構之間設置薄膜張力 檢測手段,依據該薄膜張力檢測手段所檢測的値來控制 該張力附加機構之張力附加位準。 •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6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裝置,其 中在進行薄膜脫模時,該剝離輥子與該金屬模表面之距 離是在0.1mm〜10mm之範圍。 1 1 · 一種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係在對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 的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後,藉由將該薄膜推 壓於該金屬模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其特徵爲, 在結束薄膜之成形後,使剝離輥子和與剝離輥子大 • 致呈平行配置的輔助輥子雙方一邊旋轉,一邊使薄膜以 m w 抱住該兩輥子的狀態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與該表面大致 平行地,從薄膜搬運下游側移動於上游側,藉此而從該 金屬模表面將該薄膜脫模。 12. —^種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係在對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 的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後,藉由將該薄膜推 壓於該金屬模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其特徵爲, 在薄膜成形後,接著從金屬模表面將薄膜脫模後, 保持與金屬模表面是略呈平行配置之剝離輥子與輔助輥 -56 - 200831274 子的相對位置關係,同時停止該兩輥子之旋轉,在此狀 態,使薄膜以抱住該兩輥子狀態下在該金屬模表面附近 以大致平行於該表面般地從薄膜搬運上游側向下游側移 動,藉此對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 13·—種間歇式薄膜成形方法,係在對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 的金屬模表面附近間歇地供給薄膜後,藉由將該薄膜推 壓於該金屬模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微細凹凸,其特徵爲, 在結束薄膜之成形後,使剝離輥子和與剝離輥子大 Φ 致呈平行配置的輔助輥子雙方一邊旋轉,——邊使薄膜以 抱住該兩輥子之狀態在金屬模表面附近以與該表面大致 平行般地從薄膜搬運下游側向上游側移動,藉此而從金 屬模表面將該薄膜脫模後,於該兩輥子保持相對位置關 係且停止該兩輥子旋轉之狀態,使薄膜以抱住該兩輥子 的狀態在該金屬模表面附近以大致平行於該表面般地從 薄膜搬運上游側向下游側移動,藉此而間歇地對金屬模 表面附近供給薄膜。 •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3項中任一項之間歇式薄膜成形 方法,其中在藉由使該剝離輥子從薄膜搬運下游側移動 於上游側而從金屬模表面將該薄膜脫模時,該剝離輥子 係被動旋轉。 -57 -
TW096135647A 2006-09-27 2007-09-26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lm with intermittent interval and method for forming film with intermittent interval TWI37976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62874 2006-09-27
JP2006262880 2006-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1274A true TW200831274A (en) 2008-08-01
TWI379760B TWI379760B (en) 2012-12-21

Family

ID=3931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5647A TWI379760B (en) 2006-09-27 2007-09-26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lm with intermittent interval and method for forming film with intermittent interva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231372B2 (zh)
EP (1) EP2067602B1 (zh)
KR (1) KR101400811B1 (zh)
CN (1) CN101528442B (zh)
TW (1) TWI379760B (zh)
WO (1) WO20080475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5537B2 (en) 2010-10-08 2016-08-16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emolding device
TWI607849B (zh) * 2014-12-22 2017-12-11 歐達凱特公司 裝配及脫模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4228B2 (ja) * 2006-11-10 2012-12-19 東レ株式会社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1970210B (zh) * 2008-03-14 2013-09-04 东丽株式会社 在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图案的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5593092B2 (ja) * 2010-02-26 2014-09-17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転写システムおよび転写方法
JP5603621B2 (ja) 2010-03-08 2014-10-08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モールド位置検出装置、転写装置および転写方法
WO2011149004A1 (ja) * 2010-05-28 2011-12-01 東レ株式会社 微細表面構造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2336016B (zh) * 2011-06-23 2013-11-0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粘弹热触发热塑性聚合物超声波压印方法
JP5912996B2 (ja) * 2012-08-23 2016-04-27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JP5376038B1 (ja) * 2012-11-05 2013-12-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転写成形装置
JP5263440B1 (ja) 2012-11-05 2013-08-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転写成形方法、及び、転写成形装置
TW201524880A (zh) * 2013-12-19 2015-07-01 Horizon Weaving Co Ltd 膠片定位送料機
DK2952337T3 (en) * 2014-06-02 2018-11-19 Siemens Ag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omposite product
TW201616553A (zh) * 2014-07-17 2016-05-01 Soken Kagaku Kk 分步重複式壓印裝置以及方法
CN106079410A (zh) * 2016-07-28 2016-11-09 苏州市盛百威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式包装带压花机构
CN108615948A (zh) * 2016-08-28 2018-10-02 陶程意 电芯撕膜机的软接触装置
JP6397553B1 (ja) * 2017-10-25 2018-09-26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
US10661492B2 (en) * 2017-11-17 2020-05-26 Purple Innovation, Llc Molding systems, mold extractor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19116951A1 (ja) * 2017-12-15 2019-06-20 東レ株式会社 高分子薄膜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8481726A (zh) * 2018-03-13 2018-09-04 王淑凤 一种橡胶塑料制备装置
WO2021182532A1 (ja) * 2020-03-11 2021-09-16 Scivax株式会社 インプリント装置
CN112223656A (zh) * 2020-09-10 2021-01-15 武汉艾络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手机壳生产用注塑模具
CN113977953A (zh) * 2021-10-26 2022-01-28 宣城市雍基超镜面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高光雾面辊及其凝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2733B2 (ja) * 1979-10-31 1984-10-17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鋼帯連続焼鈍設備
US4323409A (en) * 1980-02-28 1982-04-06 The General Tire & Rubber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dielectrically sealed laminar sheet materials
EP0064291B1 (en) * 1981-05-06 1985-08-21 Teijin Limited Polyester film roll
JPS6448246A (en) * 1987-08-18 1989-02-22 Kanegafuchi Chemical Ind Transferring device
US5344521A (en) * 1991-04-10 1994-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ating film separating device and coating film separation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CA2081163A1 (en) * 1991-11-27 1993-05-28 Dana F. Schu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delamination of a laminate
US5141584A (en) * 1991-11-27 1992-08-25 Polaroid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elamination of a laminate
EP0652093B1 (en) * 1993-11-08 2000-05-17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eling coating from coated plastics and method for recycling plastics
JP2002003078A (ja) * 2000-06-23 2002-01-09 Ricoh Co Ltd 剥離装置
JP2002104726A (ja) 2000-09-26 2002-04-10 Ricoh Co Ltd 軟弱部材剥離装置
US6877738B2 (en) * 2001-05-10 2005-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material fee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150135A1 (en) * 2002-06-26 2004-08-05 Michael Hennessey Method of melt-forming optical disk substrates
CN100579333C (zh) * 2003-01-23 2010-01-06 东丽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部件、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及电路基板的制造装置
JP4340086B2 (ja) 2003-03-20 2009-10-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ナノプリント用スタンパ、及び微細構造転写方法
JP2005199455A (ja) 2004-01-13 2005-07-28 Meiki Co Ltd 光学製品の転写成形装置および転写成形方法
JP3974118B2 (ja) 2004-04-22 2007-09-12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光学製品の転写成形装置および転写成形方法
JP4561207B2 (ja) 2004-07-12 2010-10-13 東レ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5537B2 (en) 2010-10-08 2016-08-16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emolding device
TWI607849B (zh) * 2014-12-22 2017-12-11 歐達凱特公司 裝配及脫模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9760B (en) 2012-12-21
US20120273998A1 (en) 2012-11-01
WO2008047540A1 (fr) 2008-04-24
EP2067602A1 (en) 2009-06-10
US8231372B2 (en) 2012-07-31
EP2067602B1 (en) 2018-08-22
EP2067602A4 (en) 2017-08-02
US20090315212A1 (en) 2009-12-24
CN101528442B (zh) 2012-07-04
KR20090073101A (ko) 2009-07-02
CN101528442A (zh) 2009-09-09
US8647097B2 (en) 2014-02-11
KR101400811B1 (ko) 201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1274A (en) A device for intermittently forming films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films
JP5482202B2 (ja) 表面に微細な凹凸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135768B2 (ja) 間欠式フィルム成形装置及び成型方法
JP4135769B2 (ja) 間欠式フィルム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方法
JP5293318B2 (ja) 間欠式フィルム成形方法および間欠式フィルム成形装置
JP6064667B2 (ja) 両面構造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104232B2 (ja)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成形装置
JP5104228B2 (ja)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0030192A (ja)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04303B2 (ja)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082738B2 (ja)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装置
JP4929006B2 (ja) 間欠式フィルム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型方法
JP4929008B2 (ja) 長尺フィルム表面に対する間欠式フィルム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09166409A (ja) 微細形状転写用シート
JP5683579B2 (ja) 微細表面構造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9029061A (ja) 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微細形状転写シート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