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1461A -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Google Patents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1461A
TW200821461A TW096126225A TW96126225A TW200821461A TW 200821461 A TW200821461 A TW 200821461A TW 096126225 A TW096126225 A TW 096126225A TW 96126225 A TW96126225 A TW 96126225A TW 200821461 A TW200821461 A TW 2008214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storage
combustion chamber
exhaus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6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7642B (zh
Inventor
Yoshiyuki Higaki
Osamu Takii
Hirofumi Serikawa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21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1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7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76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1/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storage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02B31/08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02B31/08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 F02B31/085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having two inle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17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in relation to the intake system
    • F02M26/20Feeding recirculated exhaust gases directly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into the intake run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37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temporary storage of recirculated exhaus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40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timing mean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e.g. 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or regenerators; with arrangements involving pressure puls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41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in relation to the engine, e.g. to cylinder heads, liners, spark plugs or manifold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in relation to specially adapted combustion cha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82146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四行程内燃機,特別有關藉由廢氣(已燃 氣體)或新氣(僅有空氣或空氣與燃料之混合氣)來產生渦漩 之四行程内燃機。 【先前技術】 以往,廣泛利用一種具備廢氣再循環裝置(EGR :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該廢氣
再循環裝置係藉由將廢氣之一部分送回燃燒室,來減緩燃 燒室中混合氣之燃燒,降低最高燃燒溫度以減少氮氧化物 (NOx) 〇 例如據知有如下結構之EGR(參考例如專利文獻1}。具體 而言,該EGR係具備:副排氣閥,其係設置於與燃燒室連 結之副排氣口;及氣體儲存室,其係儲存經由該副排氣口 所排出之已燃氣體之一部分(EGR氣體)。儲存於該氣體儲 存至之EGR氣體係於特定時序被送回燃燒室。 專利文獻1 ·曰本特開平5-86992號公報(第四〜五頁、圖4〜 圖5) 【發明内容】 上述先前具備廢氣再循環裝置(EGR)之四行程内燃機可 謀求隨著減低泵送損失來改善耗油量,料年來被期 一步改善耗油量。 之主排氣口及主排氣閥 内燃機還需要副排氣口 而且,除了將廢氣從燃燒室排出 以外,上述先前具備EGR之四行程 122827.doc 200821461 及副排氣閥。 等=氣紅蓋部分之構造複雜,具有導致製造成本上升 因:’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狀況所完成者,其目的 行程内燃機,其係不使氣缸蓋部分之構造複雜 —步改善耗油量’並且減少氮氧化物⑽小 、、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案第一發 如下特徼。苦a , ^ η ^ ^ ^首先,本發明之第一特徵之要旨在於 口 )21,C ’其包含:燃燒室4°;吸氣通路(吸氣 ^ :係“述燃燒室開口;排氣通路(排氣口)31,其 、則迷燃燒室開口;吸氣閥22, 之燃燒室側開口 . m,。# ]料及乳通路 燃燒室側開。且包1= 閉前述排氣通路之 排氣 ^ 3孔體儲存室10〇,其係連通於前述 八 ,儲存從前述燃燒室排出之已_氣體g.y 係流入前開之期間,前述已燃氣體 期間,儲存p Η,於吸时程中前述排氣閥打開之 述燃燒室。1述氣體儲存室之前述已燃氣體係排出至前 若根據該特徵,出 因此會 減低吸排損/由於可較以往增大内部職量 存::燒=該特徵’由於設置有連通於排氣通路且儲 盥々辦 出之已燃氣體之氣體健存室’因此盎須設置 與乳體㈣室連通之專用吸排氣通路及閥。又置 亦即’若根據該特徵’可提供—種四行程内燃機,其係 122827.doc 200821461 不使氣缸蓋部分之構造複雜化,即可進一步改善耗油量, 並且減少氮氧化物(ΝΟχ)。 本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二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一特徵,其 要旨為:於膨脹行程中前述排氣閥打開之時,前述已燃氣 體係流入前述氣體彳諸存室,於前述吸氣行程中前述排氣闊 打開之期間,前述已燃氣體係排出至前述燃燒室。 本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三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一特徵,其 要旨為:前述已燃氣體排出至前述燃燒室之時序為前述吸 氣閥及前述排氣閥打開之重疊期間内。 本申明案弟一發明之第四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一特徵,其 要旨為:前述排氣閥係由開閉前述排氣通路對於前述燃燒 室之開口部之閥部32a '及從該閥部延伸之柄部所構 成,且進一步具備氣體連通路(已燃氣體導管)ιι〇,其係從 前述排氣通路内之前述閥部之周彡,連通至前述氣體:存 室。 要旨為:前述氣體連通路之前述閥部側之 沿著前述燃燒室之周部40P。 本申請案第-發明之第五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特徵,並 4 也· 、,、 JU- ____ /、 端部110e係朝向 =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六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一特徵,其
第一發明之第七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一 要旨為具備鉼备μ … 存流動於該 開之期間, 燒室。 本申請案第一 一特徵,其 122827.doc 200821461 要旨為具備:新氣儲存室69 路之新氣;及第-新氣連通路;::: =前述-氣通 室與前述吸氣通路之燃燒室侧開口附近部氣儲存 力㈣:新氣會經由前述第-新氣連通二Γ: 存二:儲存至,於吸氣行程中前述吸氣間打 : ,述新氣儲存室之新氣係經由前述第-新氣連:儲 被吸入前述燃燒室。 /、連通路而
本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八特徵係有關前述 備第二㈣連通路,其係連通前述新氣財子室與 述乳:路’错由吸氣通路之壓力變動,新氣 这弟-n氣連通路m前述新氣儲存室;於吸2 仃程中前述吸氣閥打開之期間,儲存於 存:、 新氣係經由前述第一新氣連通路而被吸入前述燃=之 2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九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八特徵,其 要曰為’丽述第二新氣連通路係連通於較前述吸氣通路之 節流閥位於下游側附近部分。 本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十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六特徵,其 要旨為:連通前述氣體儲存室與排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 附近部分之氣體連通路係配置為,對於燃燒室内周朝向接 線方向。 本申請案第一發明之第十一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十特徵, 其要旨為:連通前述新氣儲存室與吸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 口附近部分之第一新氣連通路係配置為,對於形成於燃燒 室之中心侧之同心圓構成接線。 122827.doc 200821461 本申請案第二發明之第一特徵之要旨在於,一種 燃機’其包含:燃燒H氣通路,其係 開口,·排氣通路,其係於前述辦 “,^至 =:述: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及排氣間,其係二 二=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且包含新氣储存室的,皇 … 新氣連通路70而連通於前述吸氣通路,儲存、、, 動於該吸氣通路之新裔·认Ώ_ 省存机 吸氣行程中前述吸氣閥打開之 _,儲存於前述新氣儲存室69之新氣係被吸人前述燃燒 至。 、儿 本申請案第二發明之第二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二發明之第 要"具備第二新氣連通路71,其係連通前述 門銥:至69與剛述吸氣通路;於前述吸氣閥關閉之期 係經t前述第—、第二新氣連通路7G、71而流入 :;二二儲存至69,於吸氣行程中前述吸氣閥打開之期 尸,儲存於前述新氣儲存室69之新氣係經由前述第一新氣 連通路70而被吸入前述燃燒室。 一本申吻案第一發明之第三特徵係有關前述第二發明之第 徵’其要旨為··前述第二新氣連通路係連通於較前述 吸乱通路之别述節流閥65位於下游側附近部分。 本申請案第三發明之第一特徵之要旨在於,一種四行程 内燃機,其句会·,祕# 一 # · “、、心至;吸氣通路,其係於前述燃燒室 ~ 口丄排乳通路’其係於前述燃燒室開口,·吸氣闕,其係 ^月J述吸乳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排氣闕,其係開閉前 述排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及節流閥,其係使前述吸氣 122827.doc 200821461 2路之通路面積變化;且包含第三新氣連通路,其係 财述吸氣通路比前述節流閥位於下游側附近部分n通 =側::口附近部分’該第三新氣連通路之下游端部係配 置為,對於燃燒室之内周朝向接線方向。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一特徵之要旨在於,—種 内燃機(例如引擎⑴,其包含:燃燒室(燃料室4G);^ 室形成部(氣缸體llsb及氣缸蓋llsh),其係形成前述姆燒 ,;吸氣通路(吸氣口21〇,其係於前述燃燒室開口; ς 氣通路(排氣口31C),其係於前述燃燒室開口;吸氣閥(吸 氣閥22C)’其係開閉前述吸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 ;及排 氣閥(排氣閥32C),其係開閉前述排氣通路之燃燒室侧開 口;於前《燒f形成料置有氣體儲存室(氣體儲存室 12〇),其係連通於前述排氣通路,儲存從前述燃燒室排出 之已燃氣體;前述已燃氣體係於膨脹行程或排氣行程中前 述排氣閥打開之期間’流人前述氣體儲存室;健存於前述 氣體儲存室之前述已燃氣體係於吸氣行程中前述排氣閥打 開之期間,排出至前述燃燒室。 若根據該特徵,由於連通於排氣通路之氣體儲存室形成 於燃燒室形成部,因此相較於氣體儲存室形成於燃燒室形 成部外之情況,可謀求四行程内燃機之微型化,容易組裝 四行程内燃機。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二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一特徵,其要旨為前述氣體儲存室包含··氣體儲存部(氣 體儲存部120a),其係儲存前述已燃氣體;及氣體連通路 122827.doc 200821461 部(氣體連通路部丨20c),其係連通前述氣體儲存部及前述 排氣通路,·前述燃燒室形成部包含:氣缸體(氣缸體 iisb),·及氣缸蓋(氣缸Mllsh),其係具有與前述氣缸體相 對=之配合面(配合面lla);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於前述氣 缸盍,於珂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朝向前述配 蓋開:(開口叫藉由連結前述氣缸體與前述氣缸:: 堵塞前述氣缸蓋開口。
ί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三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一特徵,其要旨為前述氣體儲存室(氣體儲存室14〇)包含: 氣體儲存部(氣體儲存部140a),其係儲存前述已燃氣體; 及氣體連通路部(氣體連通路^恢),其係連通前述氣體 儲存部及前述排氣通路;前述燃燒室形成部包含:氣缸體 (氣紅體Hsb);及氣缸蓋(氣缸蓋叫其係具有與前述 社體相對向之配合面(配合面14a);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 於W述氣缸體;於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朝向前述配合面開 氣缸體開口 (開口 140b);藉由連結前述氣缸體與前述 氣缸蓋來堵塞前述氣缸蓋開口。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四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特徵’其要旨為前述氣體儲存室(氣體健存室15〇)包含. ^體儲存部(氣體儲存部15Ga),其係儲存前述已燃氣體| :體連通路部(氣體連通路部·),其係連通前述 二存'及前述排氣通路;前述燃燒室形成部包含:“體 ^體15Sb),及氣缸蓋(氣缸蓋15sh),其係具有與前述 氧缸體相對向之配合面(合 ^ 1 〇 ,則迷氣體儲存部形成 122827.doc -12· 200821461 ;月』述孔紅盖及前述氣缸體;於形成於 氣體储存部形成朝向前述配合面開口^;^;·;; ^ 蓋開口 1WU、· 間心礼缸盖開口(氣虹 ,於形成於前述氣缸體之前述氣體 成朝向前述氣缸菩„ . 疋礼體儲存部形 现幵1 口之乳缸體開口(氣缸體開口 150C); .與前述氣-體,前述氣缸蓋開口及前 述乳缸體開口連通。 』次刖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五特徵係有 二至第四特徵,J1要匕么一 + 乐四毛明之弟 〇 i;前述氣體連;:可述排氣通路形成於前述氣缸 間。 、路㈣成於前述排氣通路與前述配合面 本申清案弟四發明夕令 二至第四特徵,其要 形;位於前述排氣通路曰之==至於俯視為大致圓 分係朝向沿著前述通路部之至少一部 (左旋方向)。相U之周部(周部4㈣之特定旋轉方向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窜 L i至第四特徵,1要J寺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體連通路部之至Γ Γ 於前述排氣通路側之前述氣 至部分係沿著前述排氣通路。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 -特徵,其要旨為ί弟八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俯視為彎曲.〜月迷排氣通路於前述燃燒室形成部之 俯視為“ 1述氣體儲存室 形成部之俯視為設置於/刀於别述燃燒室 域(區域Α1)。 別述排孔通路更内側之區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 月之弟九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122827.doc -13- 200821461 一特徵,甘面匕认 成部之外側::為:前述氣體错存室設置於前述燃燒室形 九明之第十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第 出。為:前述氣體儲存室係從前述外側部分突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_ M θ第十特徵係有關則述第四發明之 、:、、要旨為前述氣體儲存室包含:基部(基部 )’、,、係設置於前述外側部分;及蓋部(蓋部131), 堵塞别述基部;於前述基部之内部形成儲存前述已燃氣體 之氣體儲存部(氣體儲存部130a)。 ' #本申,案第四發明之第十二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 弟十特徵’其要旨$ :於前述蓋部之内部形成儲存前述已 燃氣體之氣體儲存部(氣體儲存部13〇a)。 ★本申請案第四發明之第十三特徵係有關前述第四發明之 第十二特徵,其要旨為:前述氣體儲存室為長方體狀。 若根據本申請案發明之特徵,可提供一種四行程内燃 機,其係不使氣缸蓋部分之構造複雜化,即可進一步改善 耗油量,並且減少氮氧化物(Ν〇χ)。 口 【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型態] 接著,參考圖式來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四行程内燃機之第 一實施型態。此外,於以下圖式之記载中,對於同—或類 似之部分附上同一或類似之符號。其中,應留意圖式為楔 式性表現,各尺寸之比率等與現實不同。 、 122827.doc -14- 200821461 因此,具體尺寸等應參酌以下說明來判斷。而且,圖式 相互間當然亦包含相互之尺寸關係或比率不同之部分。 (四行程内燃機之概略結構) 圖1係有關本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引擎1〇之概略 結構。具體而言’圖1係將氣缸蓋1 Osh之部分表示作為剖 面之引擎10之側面圖。 如圖1所示,引擎10具備吸氣口 21及排氣口 3 1。吸氣口 21係構成吸氣通路之氣缸蓋内部分,並且於燃燒室4〇開 口。排氣口 3 1係構成排氣通路之氣缸蓋内部分,並且於燃 燒室開口。 於吸氣口 21設置有吸氣閥22。於排氣口 3 1設置有排氣閥 32 〇 吸軋閥22係藉由配設於氣缸蓋丨〇sh之上部之吸氣侧凸輪 軸23,以特定時序進行往復運動。若吸氣閥22藉由吸氣側 凸輪軸23進行往復運動,則會開閉吸氣口 2丨之燃燒室側開 口(圖2所示之閥座24部分)。 同樣地,排氣閥32係藉由配設於氣缸蓋1〇sh之上部之排 氣側凸輪軸33 ’以特定時序進行往復運動。若排氣闕32藉 由排氣側凸輪軸33進行往復運動,則會開閉排氣口 31之燃 燒室侧開口(圖2所示之閥座34部分)。 於氣缸蓋1 Osh之下方,形成有缸5 i。於缸5 i内,配置經 由連桿53而旋轉曲柄轴(未圖示}之活塞 (氣缸蓋部分之結構) 接著,參考圖2〜圖4來句日日士 Μ γ l ^ 水决明有關氣缸蓋10sh部分之具體 122827.doc -15- 200821461 結構。 圖2係表示氣缸蓋10sh部分之剖面圖,具體而言係表示 沿著與吸氣側凸輪軸23及排氣側凸輪軸33正交之方向之氣 缸蓋10sh部分之剖面圖。而且,圖3係表示從圖2所示之打 方向之箭頭方向視圖。 如圖2及圖3所示,吸氣閥22係由吸氣口 2丨對於燃燒室 40(參考圖1}之開口部,具體而言為開閉閥座以部分之閥部 22a ’及從閥部22a延伸之柄部22b所構成。 〇 同樣地,排氣閥32係由排氣口 31對於燃燒室4〇(參考圖 Ό之開口部,具體而言為開閉閥座34部分之閥部32a,及 從閥部32a延伸之柄部32b所構成。 而且,於排氣口 31,具備從閥部32a之周邊連通至氣體 儲存室100之已燃氣體導管(氣體連通路)11〇。具體而言, 已燃氣體導管110之端部ll〇e係設置於較閥部32a接近排氣 側’以便於封閉排氣口 3 1之開口部時,一面保持不干擾閥 部32a之距離,一面往閥部32a接近。 而且,於氣缸蓋1 Osh之側方具備氣體儲存室1 〇〇,其係 連通於排氣口 31,儲存從燃燒室4〇排出之已燃氣體(3(參考 圖5) 〇 於引擎10之膨脹行程或排氣行程中排氣閥32打開之期 間,已燃氣體G流入氣體儲存室丨〇〇。而且,儲存於氣體儲 存室100之已燃氣體G(EGR氣體)係於引擎10之吸氣行程中 排氣閥32打開之期間,排出至燃燒室4〇内。 此外,於後面會敘述有關更具體之已燃氣體G(EGR氣 122827.doc -16 - 200821461 體)在氣體儲存室!〇〇之流入時序、及已燃氣體G(EGR氣體) 從氣體儲存室100之排出時序。 A圖4係包含圖3所示之已燃氣體導管丨1〇之端部ii〇e之排 氣口 31周邊之放大圖。 如圖4所示,已燃氣體導管11〇之端部u〇e係具有猶微弯 曲之开/狀。具體而t ’端部1 lGe係朝向沿著燃燒室4〇之周 部4〇p(參考圖6)之方向。 (已燃氣體之流入、排出動作) 接著,參考圖5〜圖7,來說明有關已燃氣體G往上述引擎 !〇所具備之氣體儲存室⑽之流人、及已燃氣體叫驗氣 體)從氣體儲存室100之排出之動作。 回為引擎10之邵分放大剖面圖。儲存於氣體儲存室1〇〇 之已燃氣體G係於引擎10之吸氣行程中排氣闕32打開之期 間’排出至燃燒室40。 圖6係包含氣體儲存室1〇〇及已燃氣體導管ιι〇之燃燒室 4〇之放大圖。具體而言,圖6係從圖5所示之別方向來掌握 包含氣體儲存室刚及已燃氣體導f⑽之燃燒室4〇之圖。 圖6所不’ a又置於排氣口 31内之已燃氣體導管⑽之端 部心係具有稍微彎曲之形狀。具體而言,端部u〇e係朝 向沿著燃燒室40之周部4〇p之方向。 而且’於本實施型態中’端部11()6係朝向沿著活塞52之 上面之方向,亦即大致朝向水平方向。 由於端部110e朝向沿著燃燒室4〇之周部4〇p之方向,因 °將儲存於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已燃氣體g(egr氣體)以渦 122827.doc •17- 200821461 漩狀排出至周部4〇p。 因此,主要於周部401)產生之滅火區域(火焰傳遞時,藉 由冷郃消除火焰之區域)減少,亦即淬火區QA之未燃氣體 減少’可抑制烴氣(HC)之排出量。 更具體而言,若已燃氣體G(EGR氣體)以渦旋狀排出至 周。卩40p,則淬火區qA之未燃氣體會因高溫之已燃氣體 g(egr氣體)而蒸發。若未燃氣體蒸發,淬火區QA將充滿 ^ 已燃氣體g(egr氣體),會防止未燃氣體往淬火區卩八流 、 入。 口此,卞火區QA之未燃氣體減少,可抑制煙氣(hc)之 排出量。 於本實施型態中,已燃氣體導管i 1〇之内徑設定為 2·2〜2.5 mm。此外,已燃氣體導管11()之内徑、管長及氣 體儲存室100之容量,宜因應於引擎1〇之排氣量等來予以 變更。 圖7係表示已燃氣體G往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流入及已燃氣 體G(EGR氣體)從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排出之時序圖。圖7 中’點線’ΈΧ’’表示因應曲柄軸角度之排氣閥32之開度。點 線ΠΙΝ"表示因應曲柄軸角度之吸氣閥22之開度。 而且’實線”流入”係表示流入氣體儲存室1 〇〇之已燃氣 體G之容量及流入時序。實線,,流出”係表示流出氣體儲存 室1〇〇之已燃氣體G(EGR氣體)之容量及排出時序。 如圖7所示,已燃氣體G係於藉由引擎10之膨脹行程,亦 即藉由燃燒氣體之膨脹將活塞52往曲柄軸(未圖示)方向壓 122827.doc 18- 200821461 下』間於排氣閥32打開之時序流入氣體儲存室剛。 =,儲存於氣體儲存室⑽之已燃氣體G係於引擎1〇之 吸乱仃私’亦即於混合器從吸氣口 21流人燃燒室⑽之期 間於排氣閥32打開之時序排出至燃燒室4〇。 更具體而吕,如圖7所示,已燃氣體G(EGR氣體)排出至 燃k至40之序係設定在排氣閥32關閉之時序附近。 (作用、效果) 接著’參考® 8〜® 11所*之資料,來說明有關上述具備 氣體儲存室100及已燃氣體導管110之引擎10之作用、效 果此外,圖8〜圖11所示之資料係利用以下條件來測定。 •引擎排氣量:約125 cc 測疋時引擎方疋轉數:3,〇〇〇 rpm(輸 出 0.6 kW) 圖8係表示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容量與氮氧化物(Ν〇χ)之關 係之曲線圖。如圖8所示,於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容量極小之 情况(圖中之P11、約〇 cc)及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容量約65 “ 之情況(圖中之P12)時,Ν〇χ約減少 15%。 如上述,由於引擎10設有連通於排氣口 3 1且儲存從燃燒 室40排出之已燃氣體〇之氣體儲存室1〇〇,因此無須設置與 氣體儲存室100連通之專用吸排氣口及閥。 亦即,若藉由具備氣體儲存室1〇〇及已燃氣體導管11〇之 引擎ίο ’可提供一種四行程内燃機,其係不使氣缸蓋1〇sh 部分之構造複雜化,即可減少氮氧化物(Ν〇χ)。 圖9係表示氣體儲存室ι〇〇之容量與油耗之關係之曲線 圖。如圖9所示,於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容量極小之情況(圖 122827.doc -19- 200821461 中之P21、約〇 cc)及氣體儲存室1〇〇之容量約45 cc之情況 (圖中之P22)時,油耗約改善1〇0/〇。此外,圖10係表示氣體 儲存室100之容量與節流器(節流閥)之開度之關係之曲線 圖。 具備氣體儲存室100及已燃氣體導管110之引擎10係於吸 氣行程中’藉由已燃氣體G(EGR氣體)排出(回流)至燃燒室 40而可較以往增大内部egr量。而且,由於引擎1〇之吸排 損減低’因此可將引擎10之節流閥設定於打開側,可改善 油耗。 並且’由於具備氣體儲存室100及已燃氣體導管110之引 擎10可於燃燒室40產生渦漩,因此可進一步提升燃燒效 率 0 圖11係表示氣體儲存室100之容量與烴氣(HC)之關係之 曲線圖。如圖1 1所示,於氣體儲存室1 〇〇之容量極小之情 況(圖中之P31、約〇 cc)及氣體儲存室ι〇〇之容量約3〇 ^之 情況(圖中之P32)時,HC約減低7%。 於淬火區QA產生許多HC,但由於已燃氣體導管110之端 部11 Oe朝向沿著燃燒室40之周部4〇p之方向,因此可將儲 存於氣體儲存室100之已燃氣體G(EGr氣體)以渦旋狀排出 至周部40p。總言之,於引擎10,淬火區qa之未燃氣體因 EGR氣體而減少,因此可抑制hc之產生量。並且,於引擎 10,由於EGR氣體以渦漩狀排出(回流)至燃燒室,因此 可謀求位於周部40p附近之EGR氣體與從吸氣口 2丨流入之 新混合氣之層狀化。 122827.doc •20- 200821461 亦即,可提高EGR率(以吸入空氣量來描述回流至燃燒 室40之EGR氣體量之數值),並謀求油耗進一步之改善或 淨化廢氣。 而且,如上述,已燃氣體導管110之内徑、管長及氣體 儲存室100之容量可因應於引擎10之排氣量等來調整。因 此’可因應於引擎10之特性等,容易地將已燃氣體G(EGR 氣體)排出至燃燒室40之時序設定在旋轉數適當之範圍。 (變更例) 如上述,已經由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來揭示本發明之 内谷’但構成該揭示之一部分之論述及圖式不應理解為限 定本發明者。對於同業人士而言,從該揭示可獲知各種代 替之實施型態。 例如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係於引擎1〇之膨脹行程 中排氣閥32打開之時序,已燃氣體〇流入氣體儲存室1〇〇, 於引擎10之吸氣行程中排氣閥32打開之時序,已燃氣體 G(EGR氣體)排出至燃燒室4〇之型態,但已燃氣體〇之流入 及排出時序未必要限定於該時序。 並且’上述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係已燃氣體導管11〇 之端,位於闊部32a之周邊之型態,但不設置已燃氣 體導官UG亦無妨。此情況下,已燃氣體導管11G亦可製成 例如於圖4所示之立番. 位置PV,亦即於排氣口 3 1之内壁面結束 之型態。 [第二實施型態] 圖12、圖1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圖。本 122827.doc -21 - 200821461 第二實施型態係除了與第一實施型態相同之氣體儲存室67 以外’還具備新氣儲存室69之例。此外,於本實施型態 中’新氣包含僅有空氣之情況、及空氣與燃料之混合器之 情況雙方。 本第二實施型態之引擎係各氣筒分別具備2支吸氣閥及2 支排氣閥之四行程單氣筒四閥引擎。該引擎係於曲柄軸箱 之上壁’具有疊層結合有氣缸體、氣缸蓋及蓋罩之概略構 造。 於氣缸蓋61之氣缸體側配合面61a,設置有構成燃燒室 之頂壁之燃燒凹部61 b。於此燃燒凹部61 b,形成有2個吸 氣口開口 62a、62b及2個排氣口開口 63a、63b。此等吸氣 口開口、排氣口開口分別由吸氣閥、排氣閥來開閉。此 外,點火插塞73配置於燃燒凹部61b之大致中心部。 於各吸氣口開口 62a、62b,連接有構成吸氣通路之氣缸 蓋内部分之分路吸氣口 62c、62d。此2個分路吸氣口 62c、 62d係從構成相同吸氣通路之氣缸蓋内部分之1個共同之主 吸氣口 62e所分路。於此主吸氣口 62e之外部連接口,連接 有構成吸氣通路之氣缸蓋外方部分之吸氣管64。於此吸氣 管64,配設有控制吸氣通路面積之節流閥65。 於各排氣口開口 63a、63b,連接有構成排氣通路之氣缸 蓋内部分之分路排氣口 63c、63d。此2個分路排氣口 63c、 63d係與構成相同排氣通路之氣缸蓋内部分之1個共同之主 排氣口 63e合流。於此主排氣口 63e之外部連接口,連接有 構成排氣通路之氣缸蓋外方部分之排氣管6 6。 122827.doc -22- 200821461 然後,於氣缸蓋61之排氣側外方,配設與第一實施型悲 之氣體儲存室1〇〇相同之密閉箱狀之氣體儲存室67。於此 氣體儲存室67,已燃氣體誘導通路(氣體連通路)68之一端 68a係以連通於該氣體儲存室内之方式連接。氣體連通路 68之另一端68b係以連通於一方分路排氣口 63d之排氣口開 口 63b之下游側附近部分之方式連通。 Γ
於此,氣體連通路68之另一端68b係形成如經由排氣口 開口 63b而臨向燃燒室内,且對於該燃燒室之内周朝向接 線方向。亦即,該氣體連通路68之軸線方向及配置位置係 設定為’儲存於氣體儲存室67内之廢氣一面沿著燃燒室之 内周形成滿旋流(橫渴),一面被吸入燃燒室内。 而且’於氣體儲存室67,進退自如地配置有活塞67a。 此活塞07a係由制動器67b進行進退驅動。藉此,可自由變 化氣體儲存室67之容積。 而且’於氣缸蓋61之吸氣側外方’配置有構成與氣體儲 存室67構成相同之密閉箱狀之新氣健存室69。於此新氣儲 存室69,第一新氣連通路7〇之一端7〇a以連通於該新氣儲 存室内之方式連接。此第—新氣連通路7()之另—端赐係 ^通於—方分路吸氣口 62e之吸氣口心仏之上流 近部分之方式連接。 第一氣體連通路70之另—端雇係形成如經由排氣 口心而臨向燃燒室内,且對於形成於該取,室靠中/ 同心圓Η朝向接線方向。亦即,此第 ':、〜之 線方向及配置位置係設定為’儲 :路70之軸 1虱储存室69内之新 122827.doc -23- 200821461 氣成為燃燒室靠中心之衣 於此,從氣體儲存室::⑷渦)而被吸入燃燒室内。 於婵燒室之靠外月 卜出之廢氣所形成渦旋流係形成 == 新氣儲存室69排出之新氣所造成之 /尚叙、机係形成於靠點火 塞側。此等2個渦漩流係構成 層狀,糟此實現所謂層狀燃燒。 而且’於新氣儲存室69,楚_ & a 弟二新氣連通路71之一端7ia 連通於至内之方式連接。此第二新氣連通路71之另-端 71b連通於位於吸氣管64 極附近。 =轉開度之節流閥65之下流侧 於新孔儲存至69,進退自如地配置有活塞69a, :塞咖係由制動器_進行進退驅動,藉此,可自由變化 新氣儲存室69之容積。 2後’於__b、67b’從ECU74輸人有氣體儲存室 合控制信號A、新氣儲存室容積控制信號b。於此 輸人有引擎疑轉速度a、節流閥開度b、引擎溫度 不弓I擎運轉狀態之信號。ECU74係根據此等輸入信 A b c ’求出最佳之氣體儲存室容積、新氣錯存室容 ^並將用以實現此等容積之控制信號A、B輸出至各制 動器 67b、 69b。 於本第二實施型態,由於氣體儲存室67藉由氣體連通路 而連通於分路排氣口 63d之排氣口開口㈣之下游側附 近因此若於膨脹行程接近末期時,排氣閥打開排氣口開 口63b’則廢氣之高下吹廢力會作用於氣體連通路68,廢 氣流入氣體健存室67,以正M儲存於氣體儲存室67内。然 122827.doc -24- 200821461 後,於吸氣行程中排氣閥封閉排氣口開口 63b前,活塞開 始下^若燃燒室内成為負Μ ’如圖13中以符號D所示, 儲存於氣體儲存室67内之廢氣會經由排氣口開口 63b而排 出至燃燒室内。 然後’由於氣體連通路68配置為’其軸線通過排氣口開 口 63b而對於燃燒室之内周概略構成接線,因此來自氣體 儲存室67之廢氣係於燃燒室靠周緣往接線方向排出。因 此’於燃燒至之罪周緣形成廢氣之渦旋流。
氣體儲存室69㈣於前次之吸氣㈣巾成為貞壓,而且 藉由第-、第二新氣連通路7G、71而連通於吸氣通路之吸 氣口開口附近、節流閥下游側附近,因此若由於吸氣行程 結束’吸氣閥關閉吸氣π,,則新氣會儲存於該新氣儲 存室69内。 然後’於下-吸氣行程中,若活塞下降,並且吸氣閥打 開吸氣口開口 62a’則儲存於新氣儲存室的内之新氣合絲 由第-新氣連通路70,從吸氣口開口 .被吸入… 内。此情況下,由於新氣儲存室69係藉由第二新氣連通路 7!而與吸氣通路之節流閥下游側極附近部分連通,因此到 吸氣行程末期附近為止,新氣會經由第二新氣連通路Μ、 新氣儲存室69及第-新氣連通路7〇而持續被吸入,且越接 近吸乳订程末期侧,越多新氣被吸人燃燒室内(參考㈣ 之符號E)。
然後,第-新氣連通路7G係g己置為,其轴線通過吸氣口 口心而對於形成於靠燃燒室之點火插塞73側之同心圓H 122827.doc -25- 200821461 概略構成接線,因此來自新氣儲存室69之新氣被往燃燒室 之靠中心之接線方向吸入,從而於燃燒室之靠中心形成新 氣之渦漩流。 如此,於燃燒室之靠外周,形成廢氣所形成之渦漩流, 於靠點火插塞73侧,形成新氣所造成之渦漩流。藉由此外 側及内側之雙重渦漩流來實現層狀化,可謀求藉由導入廢 氣來減低吸排損,冑而可謀求提升耗油量,同時可謀求藉 由新氣之渦旋流來改善燃燒性,進而可謀求改善廢氣‘ 狀0 凡吖,罘一實施型態 W 〜q丨至叹另矾篮儲存室之 ^室二::施型態中’說明(2)設置氣體儲存室67及新氣儲 :子至:雙方,且使新氣儲存室69與節流間下 況。然而,本發明可如下進一步採用其他 (3)僅設置新氣儲存室69,並且以第 二二
U 路m連通新氣館存室69與吸氣通路。—,斤乳連通 (4 )僅设置新廣枝:y«一 氣儲存室69鱼吸氣、甬/ ,以第—新氣連通路7〇連通新 ⑺設置_;^ 設置第二新氣連通路71。 汛體儲存室67及新氣儲存 下,新氣储存室69與吸氣通路僅 但於此情況 通。 弟一新氣連通路70連 (6 )如圖1 5辦一 不’於排氣側設置激髀辟 面’於吸氣例不設置新氣錯存室的,以儲/子至67,另-方 直接連通以通 弟二新氣連通路72 近部分。此第-斩 間下游附近部分與吸氣口開口 w 122827.doc 新氧連通路72之—接::: -26- 200821461 閥下游附近’下游端部72b連接於吸氣口開口附近,而且 此下游端部7 2 b部分進一步兔7a — $纟為了於燃燒室之靠中心側形成 新氣之渦旋流而設^線方向或配置位置。更具體而今, 下游端部72b係配置為對於燃燒室之内周朝向接線方向' (作用、效果)
圖14係表示用以說明⑴〜(6)之情況中之耗油量提升效果 2驗結果。本實驗中調查引擎排氣量125 “、氣體儲存 室容積3G ce、新氣儲存室容積3() ee之自動二輪車以時速 3〇、50、70 km/h行駛之情況下之油耗,相對於未具備氣 體儲存室、新氣儲存室之任一者之比較例車輛之提升效 果。此外,(6)之情況僅表示以3〇 km/h行駛之情況下之實 驗結果。 從圖14可知,於(1)〜(6)之任一情況,油耗均較比較例提 升。特別是於(4)、(3)及(2)之情況中,3〇 km/h之油耗較比 較例大幅提升13%、16%及21%。 (其他變更例) 於以下,參考圖16來說明有關上述第二實施型態之其他 變更例。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其他變更例 之四行程内燃機之概略結構圖。 如圖1 6所示,四行程内燃機係具備··燃燒室4〇,其係於 俯視來大致為圓形;吸氣管64,其係流動有被吸氣至燃燒 室40内之新氣;及排氣管66,其係流動有從燃燒室4〇内排 氣之氣體。而且,吸氣管64具有於燃燒室40開口之分路吸 氣口 62d及分路吸氣口 62d。排氣管66具有於燃燒室40開口 122827.doc -27- 200821461 之分路排氣口 63c及分路排氣口 63d。 而且,四行程内燃機具備氣體儲存室67C及新氣儲存室 69C。氣體儲存室67C係具有:氣體儲存部67d,其係儲存 已燃氣體;及氣體連通路68c,其係連通氣體儲存部67d及 排氣管66(分路排氣口 63c)。新氣儲存室69C係具有:新氣 儲存部69d,其係儲存新氣;及新氣連通路70c,其係連通 新氣儲存部69d及吸氣管64(分路吸氣口 62d)。 燃燒室40内之已燃氣體係於膨脹行程或排氣行程中排氣 閥打開之期間,流入氣體儲存室67C之氣體儲存部67d。另 一方面,儲存於氣體儲存室67C之氣體儲存部67d之已燃氣 體係於吸氣步驟中排氣閥打開之期間,排出至燃燒室40。 儲存於新氣儲存室69C之新氣儲存部69d之新氣係於吸氣 步驟中吸氣閥打開之期間,被吸入燃燒室40。 位於排氣管66(分路排氣口 63c)側之氣體連通路68c之至 少一部分係朝向沿著燃燒室40之周部40p之特定旋轉方向 (左旋方向)。而且,位於排氣管66(分路排氣口 63c)側之氣 體連通路68c之至少一部分係沿著排氣管66(分路排氣口 63c) 〇 位於吸氣管64(分路吸氣口 62d)側之新氣連通路70c之至 少一部分係朝向沿著形成於燃燒室40之靠中心之同心圓Η 之特定旋轉方向(左旋方向)。而且,位於吸氣管64(分路吸 氣口 62d)側之新氣連通路70c之至少一部分係沿著排氣管 64(分路吸氣口 62d)。 此外,位於吸氣管64(分路吸氣口 62d)側之新氣連通路 122827.doc -28- 200821461 7〇c之一部分之方向,只要與位於排氣管66(分路排氣口 63〇側之氣體連通路68c之一部分之方向相同方向即可, 例如雙方之方向當然亦可為右旋方向。 排氣管66係於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蓋)之俯視為 与曲,氣體儲存室67C之至少一部分係於燃燒室形成部之 俯視為設置於比彎曲之排氣管66位於内側之區域(區域 A1) 〇 吸氣管64係於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蓋)之俯視為 ’考曲。新氣儲存室69C之至少一部分係於燃燒室形成部之 俯視為設置於比彎曲之吸氣管64位於内側之區域(區域 B1) 〇 (作用及效果) 若根據關於本變更例之四行程内燃機,由於位於排氣管 66(为路排氣口 63c)側之氣體連通路68c之至少一部分係朝 向沿著燃燒室40之周部40p之特定旋轉方向(左旋方向),因 此可藉由從氣體儲存室6 7C排出至燃燒室40之已燃氣體, 來產生沿著燃燒室40之周部40p之渦漩流。 而且’由於位於排氣管66(分路排氣口 63c)側之氣體連通 路68c之至少一部分沿著分路排氣口 63c,因此已燃氣體不 會受到分路排氣口 63c之内壁之妨礙即可從氣體儲存室67C 排出至燃燒室40。因此,可有效率地產生沿著燃燒室4〇之 周部40p之渦漩流。 並且,若根據關於本變更例之四行程内燃機,由於位於 吸氣管64(分路吸氣口 62d)側之新氣連通路7〇c之至少一部 122827.doc -29- 200821461 分係朝向沿著形成於燃燒室40之靠中心之同心圓η之特定 方疋轉方向(左旋方向),因此可藉由從新氣儲存室69c被吸 入燃燒室40之新氣,來產生沿著形成於燃燒室4〇之靠中心 之同心圓Η之渦旋流。 而且,由於位於吸氣管64(分路吸氣口 62d)側之新氣連 通路70c之至少一部分沿著分路吸氣口 62d,因此新氣不會 受到分路吸氣口 62d之内壁之妨礙即可從新氣儲存室69C被 吸入燃燒室40。因此,可有效率地產生沿著形成於燃燒室 4〇之靠中心之同心圓Η之渦漩流。 並且,由於位於分路吸氣口 62d側之新氣連通路70c之一 部分之方向係與位於分路排氣口 63c側之氣體連通路68c之 一部分之方向相同方向,因此可有效率地產生沿著同心圓 Η及周部40p之渦璇流。 [第三實施型態] 於以下,參考圖式來說明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 而且,於以下主要針對上述實施型態與第三實施型態之差 異點來說明。 具體而言,於上述實施型態中,儲存已燃氣體之氣體儲 存室係設置於形成燃燒室之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 蓋)外。 相對於此,於第三實施型態,儲存已燃氣體之氣體儲存 室設置於形成燃燒室之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蓋)。 圖17係表示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 之概略結構圖。 122827.doc -30- 200821461 如圖17所示’四行程内燃機(引擎11)係具備:燃燒室 40 ;氣缸體llsb,其係收容活塞52C ;氣缸蓋llsh,其係 具有與氣缸體llsb相對向之配合面11a ;吸氣口 21C,其係 於燃燒室40開口;排氣口 3 1C,其係於燃燒室40開口;吸 氣閥22C ’其係開閉吸氣口 21C之燃燒室侧開口;及排氣 闕32C ’其係開閉排氣口 3 1C之燃燒室側開口。而且,吸 氣口 21C及排氣口 31C形成於氣缸蓋llsh。 藉由氣缸體llsb及氣缸蓋llsh夾住墊片12而連結,來形 成燃燒室4〇。亦即,氣缸蓋llsh及氣缸體llsb係形成燃燒 至4 0之燃燒室形成部。 而且,引擎11具備氣體儲存室120。氣體儲存室120係具 有·亂體儲存部l2〇a,其係儲存已燃氣體;及氣體連通路 部12〇C’其係連通氣體儲存部120a及排氣口 31C。 氣體儲存部l20a及氣體連通路部12〇c形成於氣缸蓋 11Sh,乳體連通路部12〇c形成於排氣口 3iC與配合面Ua 間。而且,氣體儲存部i2〇a具有朝向配合面lla開口之開 口麗(氣缸蓋開口)。藉由氣缸體llsb與氣缸蓋Ush夾住 墊片12而連結,來封閉開口 120b。 已燃氣體係於膨脹行程或排氣行程中排氣閥32C打開之 期間,流入氣體儲存室12〇(氣體儲存部12〇 健存室啊氣趙儲存部12Ga)之已燃氣體係於錢行程= 氣闊32C打開之期間,排出至燃燒室4〇。 此外上述新氣儲存室(新氣儲存室69C)亦可與氣體儲 存室120相同’設置於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llsb及氣缸蓋 122827.doc -31 - 200821461 llsh) 〇 (作用及效果) 若根據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引 擎11),由於氣體儲存室120設置於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 llsb及氣缸蓋iish),因此相較於如氣體儲存室1〇〇設置於 燃燒室形成部外之情況,可謀求引擎丨丨之微型化,容易組 裝引擎11。 而且,若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 (引擎11) ’氣體儲存部120a形成於氣缸蓋llsh,並且具有 朝向配合面11a開口之開口 120b。藉由氣缸體Usb與氣缸 蓋11 sh夾住墊片12而連結,來封閉開口丨2〇b。因此,即使 不藉由削切來形成氣體儲存部丨2 〇 a,仍可藉由鑄造來形成 氣體儲存部120a’容易加工氣红蓋iish。 而且,若根據關於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 機(引擎11) ’由於氣體連通路部i2〇c形成於排氣口 3 1C與 配合面11a間,因此可有效活用氣缸蓋Ush之有限空間來 形成氣體儲存部120a及氣體連通路部i2〇c。 [第四實施型態] 於以下,參考圖式來說明有關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 而且,於以下主要針對上述實施型態與第四實施型態之差 異點來說明。 於第四實施型悲中,儲存已燃氣體之氣體儲存室係設置 於形成燃燒室之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蓋)之外側部 分。 122827.doc •32- 200821461 圖18係有關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引 擎13)之部分概要立體圖。具體而言,圖18係構成引擎13 之氣缸蓋13sh之概略立體圖。圖19係從圖18所示之Fl9方 向所見之氣缸蓋13sh之底面圖。 如圖18及圖19所示,於引擎13形成有吸氣口 21D及排氣 口 3 1D。於吸氣口 21D係形成藉由吸氣閥(未圖示)來開閉之 吸氣口開口 21a、21b。於排氣口 31D係形成藉由排氣閥(未 圖示)來開閉之排氣口開口 31a、31b。 ί 於氣缸蓋13sh形成有安裝部13b,其係用以將氣缸蓋 13 sh安裝於引擎13之氣缸體。 於氣缸蓋13sh(燃燒室形成部)之外側部分,具體而言, 於排氣口 31D設置有氣體儲存室130。氣體儲存室13〇:從 氣缸蓋13sh之外侧部分突出。具體而言,氣體儲存室13〇 係朝向缸13c(參考圖19)之接線方向突出。此外,於圖19 中,符號13c實際上係指示出與缸(未圖示)重疊之氣缸蓋 13sh之燃燒室部分。 f " 氣體儲存室130係具有:基部13a,其係設置於氣缸蓋 13sh之外侧部分;及蓋部131,其係封閉基部13&。蓋部 131係藉由螺絲(未圖示)來安裝於基部。 本實施型態中,氣體儲存室130為長方體狀。具體而 言’氣體儲存室130係沿著缸(未圖示)之軸線u之邊· 比與軸線11正交之邊i 3 i b長。 基部⑴係從氣缸蓋㈣突出,與氣缸蓋咖―體地形 成。於基和a及蓋和〗之㈣,形成儲存有已燃氣體之 122827.doc -33- 200821461 氣體儲存部130a。 於基部13a接合有氣體連通路部132。儲存於氣體儲存室 13〇之已燃氣體係經由氣體連通路部132而排出至排氣口 31D(參考表示於氣體連通路部132部分之箭頭)。 (作用、效果) 若根據關於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引 擎13) ’氣體儲存室130設置於氣缸蓋13sh之外側部分,並 且氣體儲存室130從氣缸蓋13sh之外側部分突出。而且, 氣體儲存室為長方體狀,沿著缸(未圖示)之軸線u之邊 131a比與軸線!^正交之邊1311}長。 口此如上述第二實施型態,即使是無法於氣缸蓋内部 形成具有充分容量之氣體儲存室之情況時,仍可確保作為 氣體儲存室130之充分容量,同時謀求引擎13之微型化。 ^實施型態中,於基部13a之内部形成儲存有已燃氣體 之氣體儲存部130a,並由蓋部131來封閉基部13a。因此, 可谷易進行氣體儲存部13〇a内部之維修。 並且,本實施型態中,於蓋部丨3丨之内部亦形成有氣體 儲存部13〇a。因此,可使用蓋部131容易地增大氣體儲存 邛130a之容量。而且,可藉由變更蓋部131之尺寸來容易 地變化氣體儲存部130a之容量。 [其他實施型態] 卜 ’已經由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來揭示本發明之内 备但構成該揭示之一部分之論述及圖式不應理解為限定 么月者對於同業者而言,由該揭示當然可得知各種代 122827.doc -34- 200821461 替實施型態。 例如亦可藉由適當組合上述實施型態及變更例之特徵部 分來實現四行程内燃機。 具體而言,如上述第二實施型態之變更例所示,排氣通 路(排氣管66)係於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蓋)之俯視 為背曲;氣體儲存室(氣體儲存室67C)之至少一部分係於 燃燒至形成部之俯視為設置於比彎曲之排氣通路(排氣管 66)位於内侧之區域(區域A1),如上述第三實施型態所 不,氣體儲存室(氣體儲存室12〇)亦可設置於燃燒室形成部 (特別是氣缸蓋1 Ish)。 若根據此,由於氣體儲存室之至少一部分設置於比彎曲 之排氣通路位於内側之區域A1,氣體儲存室設置於氣缸 盍,因此可有效地活用氣缸蓋之有限空間來形成氣體儲存 室。 而且,如上述第二實施型態之變更例所示,吸氣通路 (吸氣管64)亦可於燃燒室形成部(氣缸體及氣缸蓋)之俯視 為彎曲;新氣儲存室(新氣儲存室69C)之至少一部分亦可 於燃燒室形成部之俯視為設置於比彎曲之吸氣通路(吸氣 管64)位於内側之區域(區域B1),新氣儲存室亦可設置於燃 燒室形成部(氣缸體llsb及氣缸蓋llsh)。 並且於上述第二實施型態,氣體儲存部12(^形成於氣 缸蓋llsh,並且具有朝向配合面Ua開口之開口 η扑,但 不限定於此…亦可不具有朝向配合面iu開口之開口 120b。 122827.doc -35- 200821461 ,例如氣體儲存部之形成可變更如下。圖2〇及圖2i係表示 軋體儲存部之變形例。 、/、 广〇係表示有關第三實施型態之變形例之氣缸蓋14讣及 乳缸體14sb之部分放大剖面圖。如圖2〇所示,氣體儲存室 !4〇係由氣體儲存部14〇3及氣體連通路部·所形成。氣 體儲存部140a並非形成於氣紅蓋14sh,而是形成於氣-體 14sb 〇 f'
於氣體儲存部140a,形成朝向配合面丨乜開口之開口 祕(氣缸體開口)。於圖2()所示之變形例中,藉由連結氣 缸體14sb與氣缸蓋14sh來封閉開口 14〇b。 圖21係表示關於第三實施型態之其他變形例之氣缸蓋 15sh及氣缸體加之部分放大剖面圖。如圖21所示,氣體 儲存室150係藉由氣體儲存部15〇a及氣體連通路部^⑽來 形成。氣體儲存部150a形成於氣缸蓋15sh及氣缸體15仆。 於形成在氣缸蓋15sh側之氣體儲存部15〇&,形成朝向配 合面15a開口之氣缸蓋開口 15〇b。另一方面,於形成在氣 缸體15sb侧之氣體儲存部15〇3,形成朝向配合面15化開口 之氣缸體開口 150c。 於前圖20所不之變形例中,藉由連結氣缸體15讣與氣缸 蓋15sh來連通氣缸蓋開口 150b及氣缸體開口 15〇c。 如此,本發明當然包含於此所未記載之各種實施型態 等。因此,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僅由與上述說明維持妥當之 申請專利範圍之相關發明特定事項來界定。 此外’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〇〇6_2〇2614號(2〇〇6年12月22 122827.doc -36- 200821461 曰申明)及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7」72933號年6月Μ 曰申吻)之所有内容均藉由參考而被編入本申請說明書。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關於本么月之四行私内燃機由於不使氣缸蓋部分之構造 複雜化,即可改善耗油量且減少氮氧化物(Ν〇χ),因此對 於引擎等内燃機有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有關本發明之第-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概 、 略結構圖。 圖2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氣 缸蓋部分之剖面圖。 圖3係從圖2所示之F3方向之箭頭方向視圖。 圖4係包含圖3所示之已燃氣體導管之端部之排氣口周邊 之放大圖。 圖5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部 分放大剖面圖。 / 圖6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包含氣體儲存室及 已燃氣體導管之燃燒室之放大圖。 圖7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已燃氣體往氣體儲 存室之流入及已燃氣體(EGR氣體)從氣體儲存室之排出之 時序圖。 圖8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氣體儲存室之容量 與氮氧化物(NOx)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9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氣體儲存室之容量 122827.doc -37- 200821461 與油耗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1 〇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氣體儲存室之容量 與節流器(節流閥)之開度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11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氣體儲存室之容量 與煙氣(H C)之關係之曲線圖。 圖12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概 略結構圖。 圖13係用以說明有關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廢氣、新 ^ 氣導入時序之圖。 圖14係用以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各種實施型態之油耗提升 效果之圖。 圖1 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變更例之圖。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其他變更例之圖。 圖17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部 分放大剖面圖。 ( 圖1 8係有關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之四行程内燃機之部 分概略立體圖。 圖19係從圖18所示之F19方向所見之氣缸蓋之底面圖。 圖20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變更例之四行程内 燃機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21係有關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變更例之四行程内 燃機之部分放大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四行程内燃機 10 122827.doc 38- 200821461 11,13 引擎 llsb,14sb,15sb 氣缸體 10sh,1 lsh,13sh,14sh, 氣缸蓋 15sh5 61 11 a,14a,1 5a 配合面 12 墊片 13a 基部 13b 安裝部 13c 缸 21,21C, 21D 吸氣口 2 1 a,2 lb,62a,62b, 吸氣口開口 63c,63d 22, 22C 吸氣閥 22a,32a 閥部 22b, 32b 柄部 23 吸氣側凸輪軸 24, 34 閥座 31,31C,31D 排氣口 32, 32C 排氣閥 33 排氣側凸輪軸 40, 40p 燃燒室 51 缸 52, 52C, 67a 活塞 53 連桿 122827.doc -39- 200821461 61a 61b 氣缸體侧配合面 燃燒凹部 62c,62d 分路吸氣D 62e,63e 主吸氣口 63a,63b 排氣口開D 64 吸氣管 65 郎流閥 66 排氣管 67, 67C,100, 120, 130, 140,150 氣體儲存室 67b 制動器 67d,120a,130a,140a, 140b, 150a 氣體儲存部 68, 68c 68a 68b 69, 69C 氣體連通路 氣體連通路少 氣體連通略之另一端 新氣儲存室 69a 活塞 69b 制動器 69d 70 70a 70b 70c 新氣儲存部 第一新氣連通路 卓新氣連通路之一端 第一新氣連通路之Μ 新氣連通路 —端 122827.doc -40. 200821461 71 第二新氣連通路 71a 第 二新氣連通路之一端 71b 第 二新氣連通路之另一端 72 第 三新氣連通路 72a 第 三新氣連通路之上游端部 72b 第 三新氣連通路之下游端部 73 點火插塞 74 ECU 110 已燃氣體導管 110e 端部
120b 120c,132, 140c,150d 131 131a,131b 150b 150c A A1 B B1 G H LI QA Pv 開口 氣體連通路部 蓋部 邊 氣缸蓋開口 氣缸體開口 氣體儲存室容積控制信號 區域 新氣儲存室容積控制信號 區域 已燃氣體 同心圓 轴線 >卒火區 位置 122827.doc -41 -

Claims (1)

  1. 20082146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四行:内燃機’其包含:燃燒室;燃燒室形成部, ”係形成前述燃燒室;吸氣通路,其係於前述燃燒室開 口;職通路,其絲料燃燒室開π;錢閥,其係 _前述吸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σ ;及排氣閥,其係開 閉則述排氣通路之燃燒室側開口;且 於前述燃燒室形成部設置有氣體儲存室,其係連通於 前述排氣通路,儲存從前述燃燒室排出之已燃氣體; 前述已燃氣體係於膨脹行程或排氣行程中前述排氣間 打開之期間,流入前述氣體儲存室; ^存於μ述氣體儲存$之前述已燃氣體係於吸氣行程 中前述排氣閥打開之期間,排出至前述燃燒室。 2.如請求項1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氣體儲存室包 含: ^體储存^,其係儲存前述已燃氣體;及 通^體連it路部,其錢通前述氣體儲存部及前述排氣 月J述燃燒室形成部包含··氣缸體;及氣缸蓋, 有與前述氣缸體相對向之配合面; Μ 則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於前述氣缸蓋; 開 於則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朝向前述配合面開口之氣缸蓋 藉由連結前述氣缸 開 體與前述氣缸蓋來堵塞前述氣缸蓋 122827.doc 200821461 如明长項1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氣體儲 含: 乳體儲存部’其係儲存前述已燃氣體;及 乳體連通路部,其係連通前述氣體儲存部及前述排氣 通路; #述燃燒室形成部包含:氣紅體;及氣缸蓋,其係具 有與前述氣缸體相對向之配合面; : 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於前述氣缸體; 於别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朝向前述配合面開口之氣缸體 開口; ” 稭由連結前述氣虹體與前述氣紅蓋來堵塞前述氣缸體 開口。 4.如π求項1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氣體儲存室包 含: 氣體儲存部,其係儲存前述已燃氣體;及 ( ㉛體連通路部,其錢通前述氣體㈣部及前述排氣 通路; ” 前述燃燒室形成部包含:氣虹體;及氣缸蓋,其係具 有與前述氣缸體相對向之配合面; 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於前述氣缸蓋及前述氣缸體; 於形成於前述氣缸蓋之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朝向前述 配合面開口之氣缸蓋開口; ,於形成於前述氣缸體之前述氣體儲存部形成朝向前述 氣虹蓋開口之氣缸體開口; 122827.doc 200821461 藉由連結前述氣缸蓋與前述氣缸體,前述氣缸蓋開口 及前述氣缸體開口連通。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四行程内燃機,其巾前述排氣 通路形成於前述氣缸蓋; ;; 岫述氣體連通路部形成於前述排氣通路與前述配合面 間。 6.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燃燒 室於俯視為大致圓形; 位於前述排氣通路側之前述氣體連通路部之至少一部 分係朝向沿著前述燃燒室之周部之特定旋轉方向。 7. 如睛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位於前述 排氣通路側之前述氣體連通路部之至少一部分係沿著前 述排氣通路。 8·如請求項1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排氣通路於前述 燃燒室形成部之俯視為彎曲; 則述氣體儲存室之至少一部分於前述燃燒室形成部之 俯視叹置於比彎曲之前述排氣通路更内側之區域。 9·如凊求項1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氣體儲存室設置 於前述燃燒室形成部之外側部分。 10. 如請求項9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氣體儲存室係從 前述外側部分突出。 11. 如明求項10之四行程内燃機,其中前述氣體儲存室包 含: 基°卩其係汉置於前述外側部分;及 122827.doc 200821461 蓋部,其係堵塞前述基部; 於刖述基口p之内部形成儲存前述已燃氣體之氣體儲存 部。 12 ·如請求項1 〇之四行程内燃 成儲存前述已燃氣體之氣 13·如請求項12之四行程内燃 方體狀。 ’其中於前述蓋部之内部形 儲存部。 ’其中如述氣體储存室為『
    C 122827.doc
TW096126225A 2006-07-25 2007-07-18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20082146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2614 2006-07-25
JP2007172933 2007-06-29
PCT/JP2007/063638 WO2008013045A1 (fr) 2006-07-25 2007-07-09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à quatre temp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1461A true TW200821461A (en) 2008-05-16
TWI337642B TWI337642B (zh) 2011-02-21

Family

ID=3898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6225A TW200821461A (en) 2006-07-25 2007-07-18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980232B2 (zh)
EP (1) EP2071161B1 (zh)
CN (1) CN101495736B (zh)
AT (1) ATE539255T1 (zh)
BR (1) BRPI0713326A2 (zh)
ES (1) ES2376126T3 (zh)
TW (1) TW200821461A (zh)
WO (1) WO20080130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8800B2 (en) * 2007-02-09 2013-06-25 Koichi Hatamura Secondary air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for a four-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2036732A (ja) 2009-02-09 2012-02-23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US8500007B2 (en) 2009-10-02 2013-08-06 Giftcodes.Com,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rchant interaction with and tracking of the secondary gift card marketplace
AT520539B1 (de) * 2017-09-25 2019-05-15 Avl List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r auslasskanal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49405A (en) * 1977-09-28 1979-04-18 Nissan Motor Co Ltd Jet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5644404A (en) * 1979-09-18 1981-04-23 Honda Motor Co Ltd Device for improving combustion of mixture in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4354463A (en) 1979-06-09 1982-10-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for improving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mixture in four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5726631U (zh) * 1980-07-21 1982-02-12
JPS5726631A (en) 1980-07-25 1982-02-12 Toray Ind Inc Purifying method of glycol
PL132358B1 (en) * 1980-11-28 1985-02-28 Osrodek Badawczorozwojowy Samochodow Malolitrazowych Bosmal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turbulent flow and gasification of air-fuel mixture
AT402432B (de) * 1988-02-25 1997-05-26 Avl Verbrennungskraft Messtech Brennkraftmaschine
JP2742608B2 (ja) 1989-09-06 1998-04-22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高摩擦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57937Y2 (ja) * 1990-01-22 1997-12-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直接噴射式ディーゼル機関の燃焼装置
FR2668541B1 (fr) * 1990-10-30 1994-10-14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Procede pour reduire les composants nocifs dans les gaz d'echappement et moteur qui le met en óoeuvre.
US5111786A (en) * 1991-05-03 1992-05-12 Ford Motor Company Air cell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586992A (ja) * 1991-09-30 1993-04-06 Mazda Motor Corp 筒内燃料噴射式エンジンのegr制御装置
DE4316991C2 (de) * 1993-05-21 1995-03-23 Daimler Benz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luftverdichtenden Brennkraftmaschine
DE19531875C1 (de) * 1995-08-30 1996-09-19 Daimler Benz Ag Zylinderkopf für eine flüssigkeitsgekühlte, mehrzylindrische Brennkraftmaschine
FR2777948B1 (fr) * 1998-04-27 2000-11-17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Procede de combustion par auto-allumage controle et moteur 4 temps associe avec volume de stockage de gaz residuels et soupape dediee
CA2348911A1 (en) * 1998-11-24 2000-06-02 Dan Merrit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02084088A1 (fr) * 2001-04-09 2002-10-24 Daihatsu Motor Co.,Ltd.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a cylindres multiples
ITTO20010660A1 (it) * 2001-07-06 2003-01-06 Fiat Ricerche Motore diesel pluricilindrico con azionamento variabile delle valvole.
FR2864166B1 (fr) * 2003-12-22 2007-08-24 Renault Sas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avec stratification de gaz d'echappement recycles et procede de stratification
JP4595556B2 (ja) 2005-01-20 2010-12-0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紫外線照射装置
JP2007172933A (ja) 2005-12-20 2007-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08169818A (ja) * 2007-01-15 2008-07-24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及び車両
US7765994B2 (en) * 2007-07-12 2010-08-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ylinder charge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76126T3 (es) 2012-03-09
US7980232B2 (en) 2011-07-19
EP2071161B1 (en) 2011-12-28
CN101495736B (zh) 2011-02-16
US20090205608A1 (en) 2009-08-20
WO2008013045A1 (fr) 2008-01-31
BRPI0713326A2 (pt) 2012-03-13
EP2071161A1 (en) 2009-06-17
EP2071161A4 (en) 2010-03-31
ATE539255T1 (de) 2012-01-15
CN101495736A (zh) 2009-07-29
TWI337642B (zh) 2011-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2556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JP5272611B2 (ja) 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CN106050464B (zh) 内燃机
TW200821461A (en)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06073091A1 (ja) 直接噴射式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JP2007309128A (ja)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6455243B2 (ja)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4969852B2 (ja)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JP2009209715A (ja) 内燃機関の火花点火装置
JP2009215973A (ja) 副室式内燃機関
JP2008088900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形状
US7556028B2 (en) Four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vehicle
JP5083428B2 (ja) 内燃機関
JP2002332847A (ja) 層状掃気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2009144653A (ja)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JP2014122562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JP4683024B2 (ja) 内燃機関
JP5765535B2 (ja) 吸気通路内燃料噴射エンジン
JP2005113694A (ja) 内燃機関
JP2010025052A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4793871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TW200528629A (en) Stratified air scavenged two-cycle engine with air flow
JP2005307774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制御装置
JP3194602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4760765B2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