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2098A - Semiconductor photo detecting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photo detecting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2098A
TW200812098A TW096123757A TW96123757A TW200812098A TW 200812098 A TW200812098 A TW 200812098A TW 096123757 A TW096123757 A TW 096123757A TW 96123757 A TW96123757 A TW 96123757A TW 200812098 A TW200812098 A TW 2008120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band gap
gap energ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3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shihiro Yoneda
Ryuji Yamabi
Original Assignee
Eudyna Devi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dyna Devices Inc filed Critical Eudyna Devi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12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20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1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H01L31/101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01L31/102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 H01L31/105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being of the PIN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1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H01L31/101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01L31/102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 H01L31/103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being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 H01L31/1035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being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ctive layers formed only by AIIIBV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25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L31/0264Inorganic materials
    • H01L31/0304In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AIIIBV compounds
    • H01L31/03046In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AIIIBV compounds including ternary or quaternary compounds, e.g. GaAlAs, InGaAs, InGaAs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812098 九、發明說明: t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j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半導體受光元件、具有該半導體受光元件 5 之光電變換電路及此等半導體受光元件與光電變換電路之 製造方法。 I;先前技術2 背景技術 Φ 光電子積體電路具有將PIN型光二極體等之受光元件 1〇與異質接面雙載子電晶體等之電子元件形成單片地積體於 同一基板上的構造。為了實現容易積體、元件間的容易絕 緣,主要將PIN型之受光元件形成台面型。例如已揭示有於 InP基板上形成由InGaAs所構成之PIN型光二極體,且具有 由InP所構成之保護層的PIN型受光元件(參照例如專利文 15 獻1) 0 由於InP所構成之保護層於長波長側具有寬的透過波 • 長範圍,因此專利文獻1之受光元件對於主要使用於光纖通 j吕糸統之1260nm〜1620nm之長波長範圍的信號光有效。bp 於頻帶隙能量(band gap energy)波長之〇 92#m以下的短 20波長範圍具有吸收特性。因此’在使用多模式光纖且將 850麵設為信號波長之通信系統中,於Inp保護層,大部分 的#號光被吸收了。其結果則無法獲得充分的靈敏度特 性。此乃在上述InP保護層發生的载體因受光元件與上述 InP保護層之間的能量障壁而無法流出至受光元件,因此在 200812098
InP保護層發生的載體無法增進受光靈敏度之故。 近年來,對於如此以850nm作為信號波長之通信系統的 间速化、尚功能化(小型化、低成本化等)的要明很明顯。 ' 胃知於以850_為信號波長之通信系統中 ,乃使用著矽光 - 5 二極體。 - 但疋’難以控制矽光二極體之光吸收層(si)的厚度。 因此矽光一極體的高速化有界限。又,因材料系列的不一 致的理由,就無法與可高速化之InP系列電子裝置(例如異 • 質接面雙載子電晶體)進行光電元件積體化。 10 專利文獻1 :特開平9 —213988號公報 明内贫】 發明揭示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從InGaAs之頻帶隙能量窄的情形,InGaAs表面呈非常 15不穩定。此情形下,要藉SiN膜那般的介電體膜乃難以穩定 保4InGaAs表面。因此,in(;aAs表面存在了多數發生載體 • 的缺陷態位(traP state)。特別是吸收係數大的短波長魄 圍的“號光,表面缺陷所造成的靈敏度降低變得明顯。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對於短波長(例如〇·92 am以下) 20範圍之信號光,也能具有高量子效率的半導體受光元件、 具有該半導體受光元件之光電變換電路及此等半導體受光 元件與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一特點在於包含有piN型 受光元件及窗半導體層,而該ΡίΝ型受光元件包含有半導體 6 200812098 基板、設置於半導體基板上並與半導體基板晶格匹配,且 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並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1半導體 層、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上並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 " 比第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雜的 , 5 第2半導體層、及,設置於第2半導體層上的第3半導體層, ^ 而該窗半導體層比第2半導體層接近光入射側並具有比第1 頻帶隙能量大的第2頻帶隙能量,且層厚為5nm以上50麵以 下。 • 於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透過窗半導體層之光於 10 第1〜第3半導體層被受光。當窗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0nm以 下時,不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所發生之 載體數於窗半導體層變少。當窗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nm以上 時,不會發生不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的 表面缺陷。因此會增加有助於受光靈敏度之第1〜第3半導 15 體層的發生載體,而提昇量子效率。其結果本發明之半導 體受光元件不僅對習知長波長範圍的入射光,且對短波長 • 範圍的入射光亦可實現高量子效率。 第3半導體層亦可設於窗半導體層與第2半導體層之 間,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第3半導體層亦可以含有第2導 2〇 電型雜質的窗半導體層來構成。也可具有設置於第1至第3 半導體層之侧壁,並具有第2頻帶隙能量且層厚為lOOnm以 上的保護半導體層。 也可具有設置於第3半導體層或窗半導體層上的電 極。保護半導體層與窗半導體層之層厚差亦可為50腿以 7 200812098 上。具有第2頻帶隙能量之半導體層亦可由InP所構成。具 有第1頻帶隙能量之半導體層亦可由I n G a A s所構成。 亦可於第1半導體層之上面側或基板背面側之其中任 ' 一侧更設有電極。半導體受光元件亦可將電子元件或電容 - 5 器或電阻器之中至少一者積體化成單片。電子元件可為異 ^ 質接面雙載子電晶體。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法的一特點在於包 含:於半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半導體基板晶格匹配, II 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1半導體 10 層、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第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 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雜的第2半導體層、含有與第1 導電型不同的第2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3 半導體層、及,具有比第1頻帶隙能量大之第2頻帶隙能量 的第4半導體層的步驟;進行使第1〜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露 15 出之蝕刻處理的步驟;對第4半導體層上面及第3半導體層 上面之露出部加以遮罩的步驟;及,於第1、第2及第3半導 • 體層之側壁形成具有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5半導體層的步 驟,且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nm以下。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中,於最初的形 20 成步驟中形成第4半導體層,而於保護第4半導體層之後僅 對第1、第2及第3半導體層之侧壁選擇性地形成第5半導體 層,因此,不須使其他半導體層再成長於第4半導體層上。 此情形下,第4半導體層上不會產生再成長介面。藉此,可 將第4半導體層作為具有良好表面之受光窗來使用。又,第 200812098 4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0腿以下時,不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 入射光之靈敏度所發生之載體數於第4半導體層變少。當第 4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nm以上時,於第3半導體層不會發生不 ~ 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的表面缺陷。因此 - 5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會增加受光靈敏度之第1〜第3半 ^ 導體層的發生載體,而提昇量子效率。其結果本發明之半 導體受光元件不僅對習知長波長範圍的入射光,且對短波 長範圍的入射光亦可實現高量子效率。 ϋ 第5半導體層之層厚可為lOOnm以上。此情形下,可降 10 低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暗電流。因此,可維持本發 明之半導體元件之高可靠度。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其他製造方法的一特點在 於包含:於半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半導體基板晶格 匹配,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1半 15 導體層、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第1半導體層低濃 度之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雜的第2半導體層、及, • 含有與第1導電型不同的第2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 能量的第3半導體層的步驟;進行使第1〜第3半導體層之侧 壁露出之蝕刻處理的步驟;用以覆蓋第1〜第3側壁與第3半 ~ 20 導體層上面而形成具有前述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4半導體層 的步驟;及,對第3半導體層上之第4半導體層進行選擇蝕 刻處理的步驟,且第3半導體層上之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為 5nm以上50nm以下。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其他製造方法中,能以一 9 200812098 次的步驟來形成第3半導體層上之第4半導體層及第1〜第3 側壁之第4半導體層。因此,可簡略製造步驟。又,不須使 其他半導體層再成長於第4半導體層上。此情形下,第钟 導體層上不會產生再成長介面。藉此,可將第4半導體層作 5為具有良好表面之受光窗來使用。又,第3半導體層上之第 4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0nm以下時,不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 入射光之靈敏度所發生之载體數於第4半導體層變少。當第 3半導體層上之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nm以上時,於第^半 導體層不會發生不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 1〇的表面缺陷。因此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會增加有助於 叉光靈敏度之第1〜第3半導體層的發生载體,而提昇量子 效率。其結果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不僅對習知長波長 範圍的入射光,且對短波長範圍的入射光亦可實現高量子 效率。 15 覆盍第1〜第3侧壁之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可為1 OOnm以 上。此情形T,可降低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暗電流。 因此,可維持本發明之半導體元件之高可靠度。 本發明之半導體党光元件之另一其他製造方法的一特 點在於包含·於半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半導體基板 20晶格匹配,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 第1半導體層、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第〗半導體層 低濃度之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雜的第2半導體層、 及,含有與第1導電型不同的第2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 帶隙能量的第3半導體層的步驟;進行使第丨〜第3半導體層 10 200812098 之側壁露出之蝕刻處理的步驟;對第3半導體層上面及第1 半導體層上面之露出部的一部分加以遮罩的步驟;於第1〜 第3半導體層之侧壁形成具有比第1頻帶隙能量大之第2頻 帶隙能量之第4半導體層的步驟;及,於第3半導體層上形 - 5 成具有前述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5半導體層的步驟,且第5半 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nm以下。 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另一其他製造方法中,於 第1〜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形成第4半導體層之後形成第5半 • 導體層,因此於後續的處理中對第5半導體層的熱影響變 10 少。即,於製造過程中,不對第5半導體層進行呈最大溫度 之半導體磊晶成長處理。又,不須使其他半導體層再成長 於第5半導體層上。此情形下,第5半導體層上不會產生再 成長介面。藉此,可將第5半導體層作為具有良好表面之受 光窗來使用。又,第5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0匪以下時,不增 15 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所發生之載體數於第 5半導體層變少。當第5半導體層之層厚達5nm以上時,於第 Φ 3體層不會發生不增進對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 的表面缺陷。因此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會增加有助於 受光靈敏度之第1〜第3半導體層的發生載體,而提昇量子 _ 20 效率。其結果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不僅對習知長波長 範圍的入射光,且對短波長範圍的入射光亦可實現高量子 效率。 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可為lOOnm以上。此情形下,可降 低本發明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暗電流。因此,可維持本發 11 200812098 明之半導體元件之高可靠度。 本發明之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的一特點在於包 含:於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半導體基板晶格匹配, 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1半導體 - 5 層、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第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 „ 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雜的第2半導體層、含有與第1 導電型不同的第2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3 半導體層、形成具有比第1頻帶隙能量大之第2頻帶隙能量 • 之第4半導體層、及,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 1〇 能量的第5半導體層的步驟;形成以第1〜第4半導體層構成 之第1台面作為受光領域且形成以第1〜第4及第5半導體層 構成之第2台面作為電晶體領域的步驟;於第1台面之第1〜 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形成具有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6半導體 層的步驟,且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nm以下。 15 本發明之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中,可達到半導體 受光元件之第1〜第4半導體層與電子元件之第1〜第4半導 • 體層的共用化。又,可達到形成半導體受光元件及電子元 件時之製程的共通化及積體化製程的簡易性。又,當第4半 導體層之層厚達50腿以下時,不會增進對短波長範圍之入 20 射光之靈敏度所發生載體,於第4半導體層變少。當第4半 導體層之層厚達5nm以上時,於第3體層不會發生不增進對 於短波長範圍之入射光之靈敏度的表面缺陷。因此本發明 之光電變換電路會加有助於受光靈敏度之第1〜第3半導體 層的發生載體,而提昇量子效率。其結果本發明之光電變 12 200812098 且對短波長範圍 換電路不軸f知長波長_的入射光 的入射光亦可實現高量子效率。 第6半導體層之層厚可為1〇〇nm以上。此情形下,可降 低本發明之光錢換電路之暗钱。因此,可維持本發明 之光電變換電路之高可靠度。 發明效果 依據本發明,半導體受光元件及具有該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光電欠換包路,對於短波長(例如〇 ·心瓜以下)範圍之
信號光也能具有高量子效率,且能維持低暗電流特性及高 10可靠度。 圖式簡單說明 弟1圖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的模式 化剖面圖。 第2圖表示使用850nm之波長光作為入射光情形下,第 15 2i型半導體層之層厚與入射面設有第2i型半導體層之 InGaAs之量子效率的關係圖。 第3圖係第2i型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醒以下時 之頻帶隙能量及發生載體密度的概念圖。 第4圖表示鈍化半導體層之層厚與半導體受光元件之 20 暗電流的關係。 第5圖(a)〜(f)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第1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6圖(a)〜(f)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第2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13 200812098 第7圖(a)〜(f)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第3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的模式 '化剖面圖。 5 第9圖(a)〜(h)係用以說明第2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_ 件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的模 式化剖面圖。 (I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光電變換電路的平面 10 圖。 第12圖係半導體受光元件及ΗΒΤ的模式化剖面圖。 第13圖(a)〜(e)係用以說明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 的流程圖。 L實施方式1 15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樣態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樣態。 # 實施例1 : 第1圖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100的模式化剖面圖。如第1圖所示,半導體受光元件100具 20 有已將η型半導體層2、第li型半導體層3及p型半導體層10 順序地積層於半導體基板1上的構造。第Π型半導體層3及p 型半導體層10形成台面型,而一體構成圓柱台狀之第1台面 部。η型半導體層2形成台面型,單獨地構成配置於第1台面 部之底面下的圓錐台狀的第2台面部。第2台面部具有比第1 14 200812098 台面部底面更大的底面。 又,於弟2台面上的第!台面以外的領域 型半導體層3分離的領域,形成有η型電極、弟11 型半導:歐姆接觸。於第1台面部上形成有環狀: 5極6。妓電極6與辦導體層難姆接觸。而在_半導體 ' ㈣上且在_電極6的㈣形成有第2i型半導體層8。… • 又’攸n型電極7跨至P型電極6形成半導體層4。即 導體層4從n型半導細上經由第Η型半導體層3Ap型半 導體層10之側壁且跨至p型半導體層1G的上面而形成。又, 10形成純化絕緣膜5以覆蓋半導體基板1上、η型半導體層2之 側壁、半導體層4之表面、ρ型半導體層1〇及第^型半導體 層8。但是純化絕緣膜5於„型電極%型電極6上形成有開 口部。 半導體基板1例如由lnp構成。η型半導體層2由與半導 體基板1晶格匹配之11型inGaAs構成。η型半導體層2之^載體 • 濃度為lxl〇18cm—3範圍。η型半導體層2之摻雜物例如為Si。 11型半導體層2之層厚為1 //in範圍。第li型半導體層3由實質 上不摻雜的InGaAs構成。在此說明的「實質上不摻雜」乃 4曰摻雜物並非特意被掺雜狀態之意。第li型半導體層3之層 20厚為m範圍。 P型半導體層10由p型InGaAs構成。p型半導體層1〇具有 頃序積層有P載體濃度為2xl〇18cm_3範圍且層厚為0. 1// m範 園的第1層、及P載體濃度為lxl〇19cm-3範圍且層厚為〇. 2/zrn 圍的第2層的構造。P型半導體層1〇之摻雜物例如為Zn。 15 200812098 第2i型半導體層8由實f上不摻雜的Inp構成。第2丨型半導 體層8之層厚將於後段記述。半導體層4由實質上不推雜的
InP構成。半導體層4之層厚將於後段記述。 鈍化絕緣膜5由絕緣體構成。構成純化絕緣膜5之絕緣 5體可使用石夕、銘、鈦等之說化物、氧化物、氣化物等。於 本實施例使職N構成賴緣體。第2i科導體層8上之鈍 化絕緣膜5具有作為防止反射膜的功能。 ’、κ &參知弟2圖及弟3圖一邊說明第2 i型半導體層 8的層厚。第2圖表示使用850nm之波長光作為入射光情形 ίο下,第2i型半導體層8之層厚與入射面設有第。型半導體層 8之InGaAs之量子效率的關係圖。第2圖之橫軸表示第21型 半導體層8之層厚,第2圖之縱軸表示第21型半導體層8之層 厚與入射面設有第2i型半導體層8之inGaAs之量子效率。第 3圖係第2i型半導體層8之層厚為5nm以上5〇nm以下時之頻 I5帶隙能量及發生載體密度的概念圖。 如第2圖所示,第2i型半導體層8為〇nm的情形下, InGaAs之量子效率為50%程度。此乃因inGaAs表面非常不 穩定’而InGaAs表面存在多數發生載體之缺陷態位之故。 第2i型半導體層8之層厚在5nm以上50nm以下的範圍, 20 InGaAs之量子效率超過80%。此情形下,半導體受光元件 100之量子效率超過矽光二極體的量子效率。此乃如第3圖 所示,係由於第2i型半導體層8之層厚在5nm以上50nm以下 的範圍時,第2i型半導體層8中的發生載體數變少之故。 因此,即使InP對920nm以下的短波長具有大的吸收效 16 200812098 率,亦因將InP之層厚設定在5nm以上50nm以下的範圍而能 增大InGaAs的量子效率。由以上說明,本實施例之第2i型 半導體層8之層厚必須在5nm以上50腿以下。 • 接著,一邊參照第4圖而一邊說明半導體層4之層厚。 - 5 第4圖表示半導體層4之層厚與半導體受光元件100之暗電 _ 流的關係。第4圖之橫軸表示半導體層4之層厚,第4圖之縱 軸表示半導體受光元件100的暗電流。又,在此說明之半導 體層4之層厚,係將上述第1台面之側壁作為積層面情形下 ^ 的層厚。 10 如第4圖所示,當半導體層4之層厚小則暗電流值變 大。隨著半導體層4之層厚的增加,暗電流值變小。半導體 層4之層厚超過lOOnm時,暗電流值降低至InA以下。因此可 維持半導體受光元件100的高可靠度。由以上所述,半導體 層4之層厚必須在lOOnm以上。 15 實施例1之半導體受光元件10 0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及第4項之對應關係上,η型半導體層2相當於第1半導體 Φ 層,第li型半導體層3相當於第2半導體層,ρ型半導體層10 相當於第3半導體層,第2i型半導體層8相當於窗半導體 層,半導體層4相當於保護半導體層。 " 20 (製造方法1 — 1) 接著說明半導體受光元件100之製造方法。第5圖係用 以說明半導體受光元件100之第1製造方法的流程圖。首先 如第5圖(a)所示,使η型半導體層2、第li型半導體層3、ρ 型半導體層10及第2i型半導體層8磊晶成長於半導體基板1 17 200812098 上。其次如第511(b)所示,對第2i型半導體層8之周緣部施 予選擇钱刻處理。藉此形成圓杈台狀的第2i型半導體層8。 接著如第5圖(c)所示,對第Η型半導體層3及?型半導 體層10之周緣部施予選擇蝕刻處理。藉此形成第丨台面。 5又,第1台面之底面比第2i型半導體層8之底面大。如此一 來,第2i型半導體層8形成在第^面上面的内側。其次如 第5圖(d)所示,於第2i型半導體層8及p型半導體層1〇之上 面整體及η型半導體層2上之一部分領域,配置選擇成長遮 罩。之後,使半導體層4磊晶成長於η型半導體層2及第is 10面的側壁。其後去除選擇成長遮罩。 接著如第5圖(e)所示,於第2i型半導體層8之露出面及 半導體層4之露出面形成純化絕緣膜5。其次如第5圖(f)所 示,於η型半導體層2之露出部形成η型電極7,且於p型半導 體層10之露出部形成ρ型電極6。依據以上的步驟完成半導 15 體受光元件1〇〇。 如上所述,於最初的磊晶成長步驟形成半導體層8,並 藉選擇成長遮罩而保護半導體層8之後僅對第1台面側面部 選擇性地使半導體層磊晶成長,因此不須使其他半導體層 再成長於半導體層8上。此情形下,不會於半導體層8上產 20生再成長介面。如此一來,可將半導體層8作為具有良好表 面之受光窗使用。又,上述製造方法不須於半導體層8形成 環狀的導孔。藉此,可將第1台面端至導孔端的距離設得 長。其結果則可將決定元件容量之第1台面的徑度設得小。 又,雖然以製造方法1 一 1製造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半導體 18 200812098 受光元件100與台面上部之構造不同,但是在構成本發明方 面並無任何不適當情形。 在製造方法1 一 1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對應關係 •上,η型半導體層2相當於第1半導體層,第li型半導體層3 5 相當於第2半導體層,p型半導體層10相當於第3半導體層, 第2i型半導體層8相當於第4半導體層,半導體層4相當於第 5半導體層。 (製造方法1 一 2) • 第6圖係用以說明半導體受光元件10 0之第2製造方法 10 的流程圖。首先如第6圖(a)所示,使η型半導體層2、第1 i 型半導體層3及p型半導體層10磊晶成長於半導體基板1 上。其次如第6圖(b)所示,對第p型半導體層10及第1 i型半 導體層3之周緣部施予選擇蝕刻處理。藉此形成第1台面。 其次如第6圖(c)所示,使半導體層4蠢晶成長以覆蓋η 15 型半導體層3及第1台面。接著如第6圖(d)所示,對ρ型半導 體層10上的半導體層4施予蝕刻處理。藉此形成所希望厚度 # 的第2i型半導體層8。接著如第6圖(e)所示,形成鈍化絕緣 膜5以覆蓋半導體層4及第2i型半導體層8整體,而於η型半 導體層2上之一部分領域及ρ型半導體層10上的一部分領域 20 形成導孔。 其次如第6圖(c)所示,於η型半導體層2之露出部形成η 型電極7,而於ρ型半導體層10之露出部形成ρ型電極6。依 據以上的步驟完成半導體受光元件100。如此一來,能以一 次的步驟來形成第半導體層4及第2i半導體層8。因此,可 19 200812098 簡略製造步驟。又,不須使其他半導體層再成長於半導體 層8上。此情形下,半導體層8上不會產生再成長介面。藉 此,可將半導體層8作為具有良好表面之受光窗來使用。 在製造方法1 一 2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對應關係 5上,n型半導體層2相當於第1半導體層,第1 i型半導體層3 相當於弟2半導體層,p型半導體層iQ相當於第3半導體層, 第2i型半導體層8相當於第4半導體層。 (製造方法1 — 3)
10 15
20 第6圖係用以說明半導體受光元件丨〇〇之第3製造方法 的流程圖。首先如第7圖(a)所示,使n型半導體層2、第1」 型半導體層3及p型半導體層1〇磊晶成長於半導體基板} 上。其次如第7(b)所示,對第p型半導體層1〇及第1丨型半導 體層3之周緣部施予選擇钱刻處理。藉此形成第1台面。 其次如第7(c)所示,於p型半導體層1〇上之整體及_ 半導體層m部分領域配置轉成長料,使半導體層 4蠢晶成長於第i台面的側壁。之後,去除選擇成長遮罩: 其次如第7®⑷所示,配線選擇成長遮罩以覆蓋半導體層4 及η型半導體層2,使第2i型半導體舰晶成長於p型半導 體層10上。其後去除此轉成長遮罩。 一第7圖(e)所不,形成鈍化絕緣膜5以覆蓋n型半 導體層2、半導體層4、p型半導體層财妨 =體’並形成導孔使n型半導體層2之—部分及㈣半導曰 層10之一部分領域露出。農 ' 體紐之露出部形成於n型半導 风ni包極7,於p型半導體層10上之露 20 200812098 出。卩形成P型電極β。藉著以上的步驟完成半導體受光元件 100 〇 、如上所述’對第1台面侧面部進行半導體磊晶成長後形 成半導體層8 ’因此於後續的步驟中對半導體層8的熱影響 5 變少。g 制 。卩’於‘造過程中不會對半導體層8進行呈最大溫度 之半導體蠢晶成長製程。又,不須使其他半導體層再成長 於半導體層8上。此情形下,半導體層8上不會發生再成長 ;1面。藉此’可將半導體層8作為具有良好表面之受光窗來 ι〇使用。又’雖然以製造方法1 — 3製造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半導體雙光元件1〇〇與台面上部之構造不同,但是在構成本 發明方面並無任何不適當情形。 在製造方法1 ~ 3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對應關係 ’ n型半導體層2相當於第1半導體層,第η型半導體層3 1相*於第2半導體層,ρ型半導體層10相當於第3半導體層, 半導體層4相當於第4半導體層,第2i型半導體層8相當於第 5半導體層。 實施例2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1〇〇a。第8圖係半導體受光元件100a之模式化剖面圖。如第 圖所不,半導體受光元件l〇〇a與第1圖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〇之不同點在於設置第2p型半導體層如取代第h型半導 體層8之點。第如型半導體層8a跨p型半導體層1〇上之整體 而I成。因此p型電極6與第2p型半導體層如歐姆接觸。第 2P型半導體層如由P型1nP構成。第2p型半導體層8a之P載體 21 200812098 濃度lxl〇i8cnT3程度。 第2p型半導體層8a之層厚在5nm以上50nm以下。藉此, 可將對短波長光(920nm以下波長光)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100a之量子效率設成超過80%。又,半導體層4之層厚為 - 5 lOOnm以上。藉此,可將半導體受光元件100a之暗電流值降 . 低至InA以下。其結果則可維持半導體受光元件l〇〇a的高可 靠度。 (製造方法2 — 1) # 接著說明半導體受光元件100a之製造方法。第9圖係用 1〇 以說明半導體受光元件100a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首先如 第9圖(a)所示,使η型半導體層2、第Π型半導體層3、p型 半導體層10、第2ρ型半導體層8a及InGaAs覆蓋層9磊晶成長 於半導體基板1上。其次如第9圖(b)所示,對第2p型半導體 層8a及InGaAs覆蓋層9之周緣部施予選擇触刻處理。 15 接著如第9圖(c)所示,對第li型半導體層3及p型半導 體層10之周緣部施予選擇蝕刻處理。藉此形成第1台面。 傷 又,第1台面之徑度比第2i型半導體層8及InGaAs覆蓋層9的 _ 徑度大。如此一來,第2i型半導體層8及InGaAs覆蓋層9形 成在第1台面上面的内侧。 20 其次如第9圖(d)所示,使半導體層4磊晶成長以覆蓋η 型半導體層2、第1台面、第2ρ型半導體層8a及InGaAs覆蓋 層9。接著如第9圖(e)所示,去除η型半導體層2上之一部分 及InGaAs覆蓋層9上之半導體層4。 接著如第9圖(f)所示,於InGaAs覆蓋層9之一部分形成 22 200812098 導孔。其次如第9圖(g)所示形成鈍化絕緣膜5以覆蓋半導體 層4。接著如第9圖⑹所示於第2p型半導體層^的露出部形 成P型電極6,且於n型半導體層2之露出部形成n型電極7。 依據以上的步驟而完成半導體受光元件。 5 如上所述,依據第9®之製造方法,不須進行選擇蟲晶 成長步驟。又,不須進行以平坦化蝕刻來達到膜厚控制。 而且,能以較簡單的單元製程來構成整體元件形成製程。 又,即使設置由p型之InP構成的半導體層以取代第2丨= 導體層8亦可獲得本實施例的效果。 、▲ 1〇 本實施例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4項之對應關係 上,η型半導體層2相當於第丨半導體層,第Η型半導體層$ 相當於第2半導體層,ρ型半導體層1〇相當於第3半導體層, 第2ρ型半導體層8a相當於窗半導體層、半導體層4相當於保 護半導體層。 、呆 15實施例3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iOOb。第1〇圖係半導體受光元件1001)之模式化剖面圖。如 第10圖所示,半導體受光元件100b與第i圖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100之不同點在於設置第2p型半導體層8a取代第2i型半 20導體層8之點,以及省略了P型半導體層10之點。此情形下, 於第li型半導體層3與第2p型半導體層8a之異介面,會有發 生起因於能量潛勢(energy potent i a 1)差的載體(孔)行走 延遲的可能性。因此,可將InGaAs中間層設於第1 i型半導 體層3與第2p型半導體層8a之異介面。此情形下,InGaAs中 23 200812098 間層亦可具有由與InP構成之第2?型半導體層8a接觸且pL 波長l.l"m的上層,以及,由與InGaAs構成之第^型半導 體層3接觸且PL波長1.3/zm的下層所構成的二層構造。 第2p型半導體層8a之層厚在5nm以上5〇nm以下。藉此, 5可將對短波長光(92〇mn以下波長光)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100b之量子效率設成超過8G%。又,半導體層4之層厚為 lOOrnn以上。藉此,可將半導體受光元件1〇牝之暗電流值降 低至InA以下。其結果則可維持半導體受光元件1〇〇b的高可 靠度。 10 實施例3之半導體受光元件i〇〇b與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 之對應關係上,η型半導體層2相當於第1半導體層,第η型 半導體層3相當於第2半導體層,第2ρ型半導體層8相當於第 3半導體層。 實施例4 15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光電變換電路2〇〇。第 11圖係光電變換電路200之平面圖。如第u圖所示,光電變 換電路200具有已將作為受光元件功能之半導體受光元件 201、作為電子元件功能之HBT(異質接面雙載子電晶 體)202、電阻為203及電容器204,於半導體基板2Q5上積體 20化成一體的構造。又,半導體受光元件201為上述半導體受 光元件100、100a、100b之其中任一者。 第12圖係半導體受光元件2〇1及HBT202的模式化剖面 圖。如第12圖所示,HBT202具有在半導體基板上順序積層 有η型半導體層2 '第li型半導體層3、p型半導體層1〇的構 24 200812098 造。第li型半導體層3及p型半導體層ι〇形成台面型,而將 圓錐台狀之第3台面部構成一體。^型半導體層2形成台面 型’單獨地構成配置於第3台面部之底面下的圓錐台狀的第 4台面部。第4台面部具有比第3台面部的徑度更大的徑度。 5 又,於第3台面部上,第2ρ型半導體層8及第2η型半導 體層31形成台面型,而將圓錐台狀之第5台面部構成一體。 第5 口面部具有比第3台面部小的徑度。於第3〜第5台面部 的側壁形成有鈍化絕緣膜5。η型半導體層2上形成有集極電 極32,於Ρ型半導體層10上基極電極33。第2η型半導體層31 10上形成有射極電極34。 (製造方法4 一 1) 接著說明光電變換電路200的製造方法。第13圖係用以 說明光電變換電路200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首先,如第13 圖(a)所示,使η型半導體層2、第^型半導體層3 ' ρ型半導 15體層10、第2丨型半導體層8及第211型半導體層31磊晶成長於 半導體基板1上。 其次如第13圖(b)所示,藉著進行選擇蝕刻處理而形成 由第1台面部、第2台面部及第2i型半導體層構成的領域A、 及由弟3〜弟5台面部構成的領域B。接者如弟13圖(c)所示 20 使半導體層4磊晶成長於領域A之第1 i型半導體層3及p型半 導體層10的側壁。其次如第13圖(d)所示,於半導體層4、 領域A之第2i型半導體層8、領域B之η型半導體層2、第li型 半導體層3及p型半導體層1〇之側壁、與第2i型半導體層8及 第2n型半導體層31的側壁形成鈍化絕緣膜5。 25 200812098 接著如第13圖(e)所示,於領域h型半 出部形成η型⑽,於領域…型半__露=露 =f極6’於娜之η型半導體層2的露出部 = 極32,於領域%型半導體層_露出部形成基極電^ 5心樣η型半導體層31的露出部形成射極電極料。2 以上步驟而完成光電變換電路200。
如上所述,依據第13圖之製造方法,可達到受光元件 之蠢晶成長層與電子元件之蟲晶成長層的共用化。又,可 達到形成受光元件與電子元件時之製程的共通化及積體化 10 製程的簡易化。 又’上述各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係於半導體基板 上順序積層有η型、i型及Ρ型半導體層,但是,也可順序積 層有P型、i型及η型半導體層。又,上述各實施例之半導體 受光元件係I叩/InGaAs系列,惟,並非僅限於此。例如也 15可使用GaAs/AlGaAs系列作為半導體受光元件。 本實施例與申請專賴圍㈣奴對應_上,n型半 導體層 半導體層,P型半導體層_t於第3半導體層,第2i型半 導體層8相當於第4半導體層,第2n型半導體層31相當於釘 20半導體層,半導體層4相當於第6半導體厣。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之幻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的模式 化剖面圖。 第2圖表示使用85〇nm之波長光作為入射光情形下,第 26 200812098 , 5 2i型半導體層之層厚與入射面設有第2i型半導體層之 InGaAs之量子效率的關係圖。 第3圖係第2i型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醒以下時 之頻帶隙能量及發生載體密度的概念圖。 第4圖表示鈍化半導體層之層厚與半導體受光元件之 暗電流的關係。 第5圖(a)〜(f)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第1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 第6圖(a)〜(f)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10 件之第2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7圖(a)〜(〇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第3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的模式 化剖面圖。 15 第9圖(a)〜(h)係用以說明第2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 件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10圖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之半導體受光元件的模 式化剖面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之光電變換電路的平面 20 圖。 第12圖係半導體受光元件及HBT的模式化剖面圖。 第13圖(a)〜(e)係用以說明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 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7 200812098 i…半導體基板 2…η型半導體層 3···第li型半導體層 4…鈍化半導體層 5···鈍化絕緣膜 34···射極電極 100、100a、100b、201···半導體 受光元件 200…光電變換電路 201···半導體受光元件 6…ρ型電極 7…η型電極 8···第2i型半導體層 8a…第2p型半導體層 9…InGaAs覆蓋層 10…ρ型半導體層 31…第2n型半導體層 32···集極電極 202---HBT 203…電阻器 204…電容器 205…半導體基板 33…基極電極

Claims (1)

  1. 20081209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受光元件,包含有PIN型受光元件及窗半導體 層, 前述PIN型受光元件,包含: 5 半導體基板; 第1半導體層,係設置於前述半導體基板上並與前述 半導體基板晶格匹配,且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並具有第1 頻帶隙能量者; 第2半導體層,係設置於前述第1半導體層上並具有 ίο 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前述第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前 述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雜者;及 第3半導體層,係設置於前述第2半導體層上者, 而前述窗半導體層,係比前述第2半導體層接近光入 射側並具有比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大的第2頻帶隙能量, 15 且層厚為5nm以上50nm以下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中前述第3 半導體層設於前述窗半導體層與前述第2半導體層之 間,且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中前述第3 20 半導體層由含有第2導電型雜質之前述窗半導體層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更包含 有設置於前述第1至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並具有前述第2 頻帶隙能量且層厚為l〇〇nm以上的保護半導體層。 29 200812098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2或3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更包含 有设置於前述第3半導體層上或前述窗半導體層上的電 〇 〜 5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中矿 物護半導體層與前述窗半導體層之層厚差為5〇_ 上。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中具 % 有前述第2頻帶隙能量之半導體層係由ιηΡ構成。 八 1〇 8·如巾請專利範®第卜2或3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中具 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之半導體層係由InGaAs構成'。八 9.如申請專職㈣5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巾於前述第 1半導體層之上面侧或基板背面側之其中任一側更設有 電極。 15 巾請糊㈣第卜2或3項之半導财Μ件,其中 月)述半導體^:光70件係將電子元件或電容器或電阻器之 % 中至少一者積體化成單片者。 U.如巾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其中於前述 包子元件為異質接面雙載子電晶體。 ' 2〇 A 一種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 於半$體基板_L ’順序地積層與前述半導體基板晶 格匹配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i頻帶隙能量的 第1半導體層、具有前述第i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前述第 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前述第!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推 雜的第2半導體層、含有與前述幻導電型不同的第择 30 200812098 電型雜質且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3半導體層、及 具有比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大之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4半 導體層; 進行使前述第1〜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露出之蝕刻 5 處理; 對前述第4半導體層上面及前述第3半導體層上面 之露出部加以遮罩;及 於前述第1、第2及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形成具有前 述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5半導體層, 10 且前述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nm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 法,其中前述第5半導體層之層厚為lOOnm以上。 14. 一種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 於半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前述半導體基板晶 15 格匹配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 第1半導體層、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前述第 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前述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 雜的第2半導體層、及含有與前述第1導電型不同的第2 導電型雜質且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3半導體層; 2〇 進行使前述第1〜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露出之蝕刻 處理; 形成覆蓋前述第1〜第3側壁與前述第3半導體層上 面且具有前述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4半導體層;及 對前述第3半導體層上之前述第4半導體層進行選 31 200812098 择钱刻處理’… 且前述第3半導體層上之前述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 為5nm以上50nm以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 5 法,其中覆蓋前述第1〜第3側壁之前述第4半導體層之 層厚為lOOnm以上。 16. —種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 於半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前述半導體基板晶 格匹配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 10 第1半導體層、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前述第 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前述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 雜的第2半導體層、及含有與前述第1導電型不同的第2 導電型雜質且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3半導體層; 進行使前述第1〜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露出之蝕刻 15 處理; 於前述第1〜第3半導體層之側壁,形成具有比前述 第1頻帶隙能量大之’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4半導體層的步 驟; 於前述第3半導體層上形成具有前述第2頻帶隙能 20 量之第5半導體層的步驟, .且前述第5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擺以上50醒以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半導體受光元件之製造方 法,其中前述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為lOOnm以上。 18. —種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驟: 32 200812098 於半導體基板上,順序地積層與前述半導體基板晶 格匹配並含有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的 第1半導體層、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且含有比前述第 1半導體層低濃度之前述第1導電型雜質或實質上不摻 5 雜的第2半導體層、含有與前述第1導電型不同的第2導 電型雜質且具有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的第3半導體層、具 有比前述第1頻帶隙能量大之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4半導 體層、及含有前述第1導電型雜質且具有第1頻帶隙能量 之第5半導體層; 10 形成以前述第1〜第4半導體層構成之第1台面作為 受光領域,且形成以前述第1〜第4及第5半導體層構成 之第2台面作為電晶體領域;及 於前述第1台面之前述第1〜第3半導體層之侧壁形 成具有前述第2頻帶隙能量之第6半導體層, 15 且前述第4半導體層之層厚為5nm以上50nm以下。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光電變換電路之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第6半導體層之層厚為lOOnm以上。 33
TW096123757A 2006-06-30 2007-06-29 Semiconductor photo detecting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TW20081209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2325A JP5197930B2 (ja) 2006-06-30 2006-06-30 半導体受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2098A true TW200812098A (en) 2008-03-01

Family

ID=3887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3757A TW200812098A (en) 2006-06-30 2007-06-29 Semiconductor photo detecting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696593B2 (zh)
JP (1) JP5197930B2 (zh)
TW (1) TW2008120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3827B2 (ja) * 2007-09-20 2011-06-01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8038750A1 (de) * 2008-08-12 2010-02-1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8072041B2 (en) * 2009-04-08 2011-12-06 Finisar Corporation Passivated optical detectors with full protection layer
JP2011035114A (ja) * 2009-07-31 2011-02-1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メサ型フォト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82711B2 (ja) * 2011-04-28 2016-08-31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受光装置
JP2012248812A (ja) * 2011-05-31 2012-12-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光集積素子の製造方法
RU2644992C2 (ru) * 2016-05-31 2018-02-1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Х.М. Бербекова" (КБГУ)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фото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я
JP7275567B2 (ja) * 2018-12-26 2023-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赤外線検出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撮像素子、撮像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173A (en) * 1982-04-27 1984-06-05 Rca Corporation Photocell utilizing a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
JPH07118548B2 (ja) * 1986-04-28 1995-12-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iii▼−v族多元化合物半導体pinフオトダイオ−ド
JPH07123170B2 (ja) * 1990-08-07 1995-12-25 光計測技術開発株式会社 受光素子
US5712504A (en) * 1995-02-02 1998-01-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in type light-receiving device, opto electronic conversion circuit, and opto-electronic conversion module
JP4136009B2 (ja) * 1995-02-02 2008-08-2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pin型受光素子、およびpin型受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6065418A (en) * 1996-02-08 2000-05-23 Quantum Group, Inc. Sequence of selective emitters matched to a sequence of photovoltaic collectors
JP2001144278A (ja) * 1999-11-12 2001-05-25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受光素子アレイ
JP5011607B2 (ja) * 2001-04-16 2012-08-2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受光素子
JP4765211B2 (ja) * 2001-07-06 2011-09-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pin型受光素子
JP4084958B2 (ja) * 2002-05-24 2008-04-30 日本オプネクスト株式会社 半導体受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919219B2 (en) * 2002-11-21 2005-07-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hoton-blocking layer
JP2005129689A (ja) * 2003-10-23 2005-05-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受光素子及び光受信モジュール
JP5052007B2 (ja) * 2005-12-28 2012-10-17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51620A1 (en) 2010-06-17
US7696593B2 (en) 2010-04-13
US20080001245A1 (en) 2008-01-03
US8105866B2 (en) 2012-01-31
JP2008010776A (ja) 2008-01-17
JP5197930B2 (ja)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5828A (en) High speed silicon-based lateral junction photodetectors having recessed electrodes and thick oxide to reduce fringing fields
TW200812098A (en) Semiconductor photo detecting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US11393940B2 (en) Photodetector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2559999B2 (ja) 半導体発光/検出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350301B2 (en) Semiconductor photodiod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867983B2 (ja) フォトディテ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90189A9 (en) Microstructure enhanced absorption photosensitive devices
JPH0955521A (ja)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00757B1 (ko) 향상된 효율을 위해 구성된 낮은 밴드갭 활성층을 가지는 광활성 장치 및 관련 방법
JPH0287684A (ja) 集積pin光検出器および方法
CA1294349C (en) Rear entry photodiode
KR101957801B1 (ko) 플렉서블 이중접합 태양전지
TWI523210B (zh) 感測器、半導體基板,以及半導體基板之製造方法
EP0260955B1 (en)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US20050051705A1 (en) Light conversion apparatus with topside electrode
FR2694134A1 (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diode photovoltaïque et diode à structure plane.
JP4765211B2 (ja) pin型受光素子
JP6783231B2 (ja) 光電変換素子
US6707081B2 (en) Photodetector with built-in circuit
JP4094471B2 (ja) 半導体受光装置
CN115188844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JP2004521489A (ja) 変性長波長高速フォトダイオード
US20050212068A1 (en) Self-aligned implanted waveguide detector
JPS6155791B2 (zh)
WO2008026536A1 (fr) Photodétecteur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photodétect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