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9442A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9442A
TW200539442A TW094112959A TW94112959A TW200539442A TW 200539442 A TW200539442 A TW 200539442A TW 094112959 A TW094112959 A TW 094112959A TW 94112959 A TW94112959 A TW 94112959A TW 200539442 A TW200539442 A TW 2005394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emi
semiconductor
layer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2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ort Wibo Daniel Van
Petrus Hubertus Cornelis Magnee
Lis Karen Nanver
Celine Juliette Detcheverry
Ramon Jacob Havens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TW200539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944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061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layout of components without a common active region
    • H01L27/064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wo-dimensional layout of components without a common active region without components of the field effect type

Landscapes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Bipola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20053944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該裝置包含一半導體主 體,其具有一高歐姆半導體基板,在該基板上覆蓋著一層 含有電荷之介電層;在該介電層上設有一或更多被動電子 組件,其包含導體執;其中,在該等被動元件的位置上, 一區域位在該半導體基板與該介電層之間的介面上,結果 造成在該半導體裝置中,被該等電荷誘導產生之一電傳導 通道之電傳導性在該區域的位置上被降低。 在本申研案中,” 一南歐姆半導體基板”特別指電阻率大 於或等於約1 kQcm的半導體基板,實際上其範圍在1到1〇 kQcm之間。 高電阻率的矽(HRS)長久以來被視為很有潛力可用於射 頻(RF)電路之整合的理想基板,這係由於可以整合之很高 品質(Q)被動組件、矽之絕佳熱傳導性,及與傳統的矽製程 的相容性。然而,HRS的高電阻率典型地受到已形成的寄 生表面通道的不良影響,造成基板損失增加及橫跨該晶圓 之有效基板電阻率過度變化。由於氧化物污染,或由於介 面狀態’或由於在該場域氧化物上方,在諸如被動組件之 類的傳導結構與該矽之間的電氣偏移,這些表面通道建立 在*亥碎/ ^一氧化珍的介面上。 在本申請案中,電傳導通道可能是反轉通道或累積通 道。這取決於該介電層内的電荷,實際上該電荷通常為正 電荷,使得形成η型通道,以及取決於該半導體基板的傳導 101321.doc 200539442 類t 例如’以P型基板來說,會發生反轉,而以η型基板 來說,則發生累積。本發明也關於一種製造該裝置的方法。 【先前技術】 在该開頭段落中,提到該類型裝置及方法可從日本專利 卟-八-08_316420中獲知,該專利是於1996年11月29日以該專 利號碼公開。在該專利中描述一裝置,其包含一高歐姆的 矽基板,該矽基板配置一介電層,該介電層係由二氧化矽 層所形成,其上存在許多線路。為了克服當在該矽基板與 該二氧化矽層之間的介面上,發展一反轉或累積層時所造 成的高頻功率損失,在該介面上有一多晶或非結晶矽區域 存在,其係利用離子植入法造成該矽基板的結晶結構破壞 來形成。因而形成的區域包含電荷陷阱,即在其所在的位 置上,抓住已形成的反轉或累積通道的電荷,因此限制其 傳導性,或甚至使該通道局部中斷。 該已知裝置的缺點在於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就是該高 歐姆半導體基板之有效電阻會降低。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如同在該開頭段落中 所提到該類型的裝置,其中該半導體基板可以在更多情況 下.顯示兩歐姆行為。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簡單 製造該裝置的方法。 為達到此目的,根據本發明,一種在該開頭段落所提到 β亥類型裝置的特徵為該區域是使用沉積法形成,且包含一 半絕緣材料。 101321.doc 200539442 首先纟毛月基於下面認知,就是在裝置中有發展較低 歐姆值之半導體基板的問題,特別在該裝置中,也有半導 體元件整合到該半導體主體内。該等相關製程有時會要求 相當高的溫度預算,特別是在該製程開始時。特別高溫下 的熱處理促成該已知裝置的多晶或非結晶區域的結晶性恢 復’而14會降低電荷陷拼濃度,結果便可能形成一電傳導 通道。 本發明進一步基於該認知,即該區域之沉積可供自由選 擇用於該區域的材料。藉由選擇所謂半絕緣材料作為該區 域之材料,從某一方面來說,可以達成在該區域之位置上 的電傳導通道形成在該半絕緣區域上,而非在該半導體基 板上。由該材料所構成之薄層的傳導性對此目的來說是足 夠的。另一方面,該材料表現出高電阻率或低遷移率,使 得其中所形成的通道幾乎不會、或一點也不會降低該有效 基板電阻。 最後,本發明基於下列認知,即該等材料通常具有相當 兩的溫度預算。例如’該區域可以是一碳化石夕或碳(鑽石) 之半絕緣區域。該區域可以利用圖案化該半絕緣層來形 成’其係以單晶形式配置在矽上,在該範例中,該電阻率 ^會由於再結晶而改變。更普遍地,該等半絕緣材料可以 是多晶或非結晶,然而,它們的行為會比多晶或非結晶矽 的行為更為不受溫度影響。 、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較佳實施例中,該已沉積區 域之半絕緣材料是由矽氧混合物所構成。在某一方面,以 101321.doc 200539442 α亥名稱SIPOS (-半絕緣多晶摻氧矽)聞名及也以該名稱 ’’POLYDOX”聞名之材料具有該等所要求的性質,在另一方 面,則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分解例如矽烷(SiHU)來形成,該矽 烷添加氧氣或至少具有含氧化合物之氣體,例如氧及氮之 一化合物。 更普遍地,適當沉積的半絕緣材料之電阻率在i〇 到3〇Gncm之間,而較佳地是在1%以111到1(^咖之間。除 了上述所提的SIP〇S/POLYDOX,其他材料也適用於該目 的。例如,取代氧的是,可將適當濃度的氮添加於矽。還 有矽、氧及氮之混合物/化合物及/或(如果必要的話)其他諸 如鍺、碳之類的元素也可以形成適當的半絕緣材料。 用於絕緣層的較佳材料是sic,該材料具有一在1011歐姆 的範圍内之高片電阻率;以及在該高歐姆矽基板上有良好 的鈍化性質及低機械應力。 該矽與碳之組成可以在低溫IC相容沉積製程(例如 PECVD)中調整,使得對所沉積薄膜可以獲得低於36〇 的低機械應力(壓縮應力)。該應力可以進一步降低到 MPa’甚至可以藉由攝氏副度之後沉積退火,被偏移成低 拉伸應力。 該等Sic層對於一般所使用的濕式蝕刻劑,像是HF及 K0H,具有絕佳的耐蝕性。該等Sic層的圖案化可以利用傳 統乾式蝕刻設備,使用氟基化學性質來完成。 主要優點是該溫度穩定SiC鈍化層可以在製造該半導體 裝置之前端過程中,早早就配置在該高歐姆半導體基板 101321.doc 200539442 上。该SiC層可以在一摻雜物活化退火步驟之前,便配置在 〃亥半V體裝置内。該等摻雜物之活化通常發生在超過攝氏 700度的高溫下,典型地在攝氏9〇〇到11〇〇度之間。 該SiC層之絕佳熱穩定性結合低機械應力及該高耐蝕性 而使得該材料非常適合作為半絕緣層。再者,該sic可以很 薄,以達成該表面鈍化。該層之勻度會決定它可以多薄, 例如隔離島狀形成,大型針孔應該避免。但是並沒有表面 隔離層之電氣隔離損壞事情。 在-特別有利的實施例中,該已沉積半絕緣區域位在已 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上之凹陷的底部。藉此,該區域可以 非常簡單方式形成’這將會在下文中解釋。此外,該凹陷 可以很容易用於形成-所謂的溝渠隔離,這可以使用在假 設諸如二極體及電晶體之類的半導體元件形成在該半導體 主體内時,用以整合於其内。 在一受人注意的變更型式中,料導體主豸包含一半導 體主體,其具有一或更多半導體元件整合於其内。 該半導體區域可以㈣適當的離子佈植法形成,然而利 用沉積法也可以達成。該等被動元件較佳地位在該裝置之 -部分上’而該等元件包含形成例如—傳輸線路之導體 f連接導m接區域’但是也包含諸如電容及線圈 之類的讀’同時該等整合半導體元件位在該裝 部分。 較佳地,該區域包含一些互相分開的條狀次區n > 大部分已形成㈣轉通道或累積通道是在該半絕輕域 101321.doc 200539442 内。此外,其縱向較佳地t質延#平行於該等被動元件之 縱向’例如導體執。藉此,言亥區域相對於該等相關的導體 執之操作是最佳化。在該基板内,被這些被動元件所誘導 產生的電流則將會以實質上垂直橫跨該等條狀區域/條狀 次區域。此外,所提供之次區域係在兩互相垂直的方向上 延伸。假如該等條狀區域位在該上述所提、所謂的隔離溝 知,則它們較佳地是存在於該等被動元件在該裝置所在的 部份,以及存在於該等整合半導體元件在該裝置所在的部 份。在該裝置之後面部份中,該已沉積的半絕緣材料之條 狀次區域作用就像是所謂的通道停止件。 一種製造具有一半導體主體之半導體裝置的方法,其中 一層含有電荷之介電層係形成在一高歐姆半導體基板上, 及在該介電層上提供一或更多被動電子元件,其包含導體 軌;及其中,在該等被動元件的位置上,—區域係形成在 該半導體基板與該介電層之間的介面上,結果,在操作期 間,在該半導體裝置内被該等電荷所誘導產生的一電傳導 通道之傳導性係在該區域的位置處降低;根據本發明,該 方法的特徵是該區域係利用沉積法形成,且一半絕緣材料 被選作為該區域之材料。較佳地,矽氧混合物係被挑選成 為半絕緣材料。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一凹陷係形成在該半導體基板内, 其側壁係覆蓋著一絕緣填隙物,在其之後一薄半絕緣層係 沉積在該裝置表面上,以及一介電層,藉此該凹陷是完全 被填滿,在該處之後該裝置係利用化學機械研磨法來平坦 101321.doc 11 200539442 化在錢私中,位在該凹陷外側的半絕緣層及介電層的 部份會被移除。 在一適當的變更中,該絕緣填隙填隙物係藉由將該凹陷 之壁與底部經過熱氧化處理後形成,在此之後,形成在該 凹陷底部的熱氧化物在此利用非等向性㈣法再次移除。 較佳地,形成在該裝置之表面周圍的半絕緣層的部份係 藉由氧化作用轉換成一介電區域。 本發明的這些方面及其他方面可以參考之後所描述的實 施例變得明白且得到解釋。 【實施方式】 圖1A-B是垂直於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厚度方向的 概略橫斷面圖。一半導體裝置1〇包含一半導體主體1,其具 有一石夕組成之p型半導體基板2,在此實施例中,該石夕之電 阻率為2-4 kQcm。 一 1〇〇奈米厚的低應力PECVD的SiC薄膜係配置在該p型 南電阻率基板(HRS)上。在該裝置整合製程之前,該Sic薄 膜提供HRS表面鈍化,即做為在標準矽製程中一起始晶圓 的等同物。 一 Novellus Concept One PECVD系統係用於該等非結晶SiC 薄膜之沉積。主要用於SiC沉積之沉積參數如下:溫度攝氏 400度;壓力2.25托(torr);氣體流量100 seem的SiH4及3000 seem的CH4 ;及功率1〇〇〇瓦特(HF = 500瓦特;LF=500瓦特)。 使用上述所提的沉積參數之Sic的沉積率是670 A min·1,其 具有勻度約1 %。對於這些薄膜已量測到一折射率為2.4。 101321.doc -12- 200539442 該SiC薄膜之片狀電阻率是在⑺"歐姆公分的範圍内。在 低於360 MPa的範圍中,低機械應力(壓縮應力)係針對已沉 積薄膜所獲得。該應力可以進一步降低到2〇 MPa,甚至藉 由攝氏600度下的後沉積退火處理,可以偏移成低拉伸^ 力。 在該實施例中,一SiC區域5係藉由圖案化該100奈米厚的 非結晶SiC層來形成。一光阻劑係用以作為蝕刻遮罩。該 薄膜之圖案化係藉由乾式钱刻法在一 Alcatei反應離子餘刻 劑(RIE)中,在60瓦特之功率及〇·〇5 mb ar之壓力下完成。該 等氣體流量是 70 seem CF4、10 sccm SFd1〇 sccm 〇2。 在這些狀況下,每分鐘80奈米之蝕刻率是針對具有勻度 為3%之SiC來量測。 形成該SiC區域5後,會製造該主動裝置(參見圖1A)。在 此實施例中,則是製造一雙極電晶體,但是本發明同時也 可以在CMOS、BiCMOS、離散電晶體,或是任何其他以IC 技術製造的半導體元件的製程中產生作用。 因為很高矽電阻率造成該等集極-基板接合處之空間電 荷區域過寬’及由於表面通道效應,已經發展出密集整合 該等電晶體的特殊p-井隔離結構。一 3微米深之摻硼p_井具 有最大摻雜濃度為2x1015 cm·3,其在形成該n+/n集極結構之 前’利用佈植法及熱退火法來產生。因此在每電晶體周圍 已增加的p型摻雜位準會導致窄化集極-基板的空間電荷區 域及通道停止物,其防止在該晶圓表面上產生寄生傳導通 道(圖1B) 〇 101321.doc -13- 200539442 其次的處理步驟包含一 n+埋入層植入及驅入、摻^矽外延 生長、該n-epi之溝渠蝕刻到該HRS基板内、30奈米熱氧化 物之生長及SiC區域上之澄式钱刻移除。 根據本發明之裝置的效能是與沒有鈍化(參考組)的晶圓 部份相比較。 在圖1B中,一 0.3微米二氧化矽的介電層3係沉積在該以。 區域5之上。 進一步製造該雙極電晶體是利用植入〆隔離、集極臺座 及插頭、射極-基極區域;沉積表面隔離及接觸窗口圖案 化,攝氏9 5 0度下摻雜物之熱激活。 一 0.3微米的二氧化矽的第二介電層4係沉積在該以。區 域5之上。被動元件係以與主動裝置互連在一]微米厚的第 一金屬化層之處理相同的製程步驟形成。 共平面波導(CPW)(其特別對表面通道形成敏感)是用於 特徵化目的。該電傳導通道是被誘導產生在該半絕緣區域5 内。 圖2A顯示(a)根據本發明之1〇〇奈米厚的sic鈍化層之電 容-電壓變化,及⑻該等沒有Sic鈍化層之晶圓部份(參考組) 之電谷-電壓變化。 、,圖2B_不⑷根據本發明之1〇〇奈米|的s⑴純化層之共 平面波導衰減為頻率之函數,及(b)該等沒有沉鈍化層之:曰: SUP份(參考組)之共平面波導衰減為頻率之函數。 相較於沒有任何鈍化的情形下之〜8 dB/Gm,該表面純化 直到30 GHz都還提供撕⑽之絕佳衰減數值。除了 101321.doc -14- 200539442 該等表面鈍化CPW晶圓部份之衰減降低之外,相較於該等 沒有鈍化的晶圓部份,有關衰減的參數變化也顯著地降低。 圖3 員示°亥SiC薄膜沉積(在雙極熱處理之前後)都造成相 同衰減值,而該CPW衰減及該相關變化也都最佳化。 圖4顯示具有表面鈍化及不具有表面鈍化之3·8-ηΗ的電 感器(R=321微米,Ν=2)之已量測到的品質係數(q)。同樣也 顯示來自20樣本的標準偏移量。該等量測值是與藉由使用 具有做為輸入參數之HRS整體性質之ADS動量的ΕΜ模擬相 比較。 對於整合的螺旋狀電感器,Qmax及q的變化係從 Qmax(@1.5 GHz)=13.2 土1.15(參考值)改良到具有表面鈍化 之區域5的Qmax(@2.85 GHz)=28.1±1.4。所以,最佳化表面 鈍化及設計提供超過2倍以上的電感器-Q,及超過5倍低的Q 變化。表面鈍化不僅大大降低該有效基板損失,並且還降 低該等整合被動元件之特徵的散佈。 圖5顯示一行進波放大器,其用以展示主動裝置及被動裝 置之精確參數控制的可行性,以及該高電感器-Q的影響。 該電路係在上述之25-GHz雙極製程中製造。從該標準2·5 Ohmcm低電阻基板(LRS)變化成2-4 kOhmcm HRS基板,其 影響對於該等雙極電晶體並不大(請參見表1)。 101321.doc •15- 200539442 表1 雙極電晶體參數表 HVBJT HFBJT AE(平方微米) 20x1 20x1 Beta 100 100 BVCE0 (伏特) 8.0 4.0 VA(伏特) 38 12 Ceb (fF) 85 88 Cbc (fF) 60 90 Csub(fF) 200 120 fT@3V(GHz) 13 25 圖6顯示該加工行進波放大器之照片。 該電路藉由使用該精簡電晶體模型MEXTRAM及該EM模 擬器ADS動量來設計,以佈局該等電感器及互連。 該行進波放大器之晶圓上量測到的特徵顯示設計與試驗 之間相當一致,這指出假如採用鈍化HRS基板的話(圖7)則 單一設計循環法即可行。表面鈍化的HRS是真實微波基 板,其可以精確地藉由其整體性質來描述,使得從佈局模 擬到晶片整合之轉移可以在單一循環中完成,因此允許又 快又便宜實現設計。 相較於沒有表面鈍化之參考組,製造在具有根據本發明 之表面鈍化之HRS上的分布7.5-GHz行進波放大器之晶圓 上已量測到的特徵顯示有5 dB的改良。 由於該非常高的電感器-Q,f-3 dB/fT=0.57之優值是與該 III-V族技術之最先進結果一致。 圖8是垂直於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 的厚度方向的概略橫斷面圖。圖9到15是垂直於圖8之標示 101321.doc -16- 200539442 為II的部份的厚度方向的概略橫斷面圖,這些圖顯示使用根 一半導體裝 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方法的連續製造階段 置1〇(參見圖8)包含一半導體主體i,其具有矽之半導體基板 2,該基板之電阻率範圍在此範例為5到1〇 kQcm。該裝置1〇 的表面覆蓋著二氧化矽之絕緣介電層4。在本範例中,該表 面係配置凹陷6、66 ,在此為溝66及槽6的形式。該等凹陷
填滿另一絕緣介電層4,在本範例中,其係由使用HDp(=高 密度電漿)所產生的二氧化矽所構成。該等凹陷6、66之壁 係配置著填隙物11,在本範例是由二氧化矽所構成。一薄 半絕緣層15(在此範例中係由8„>〇§所構成)是在該等填隙 物11與填滿該等凹陷6、66的介電層4之間。 從某一方面來說’環繞在該等凹陷6、66底部周圍之半絕 緣SIPOS之部分5、55具有的傳導性高到足以讓在操作期間 所形成之反轉或累積通道併入於其内,另一方面來說,該 部份具有相當高的歐姆值而確保該半導體基板2之有效電 阻不會由於該反轉或累積通道的形成而降低。環繞在該半 導體主體1的表面上的SIPOS層15的部分15A係藉由(完全) 熱氧化法被轉換成電氣絕緣/介電材料。 該範例之裝置10包含兩次區域A、B,其係分別位在該線 I-Ι之左右兩側。該左側部分A包含一在該等兩凹陷6之間之 半導體區域7,其内整合一些半導體元件8,圖8之中只顯示 其中之一。位在該等凹陷66底部上之SIPOS層15的部分55 做為該半導體區域7之通道停止物,而該等半導體元件8存 在於其中。該裝置10之右側部分B包含被動元件2〇,其包含 101321.doc -17- 200539442 導體軌20。藉由該811>〇8層15之部分5的存在,該部份係位 在該凹陷6底部,這排除該半導體基板2之有效電阻不會或 實質上不會在該位置上降低,使得在該部份之高頻損失非 常有限。該範例之裝置10使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以該下 列方式來製造。 該起始基板(參見圖9)是一高歐姆值的半導體基板2,在 此範例由石夕所製成,在其上藉由熱氧化法,配置一層二氧 化矽的介電層3。在該層上,另一介電層13 ,在此範例為二 氧化矽(sioj製成,其在此範例係藉由CVD法(=化學氣相沉 積法)來配置。其次,一遮罩M係藉由應用一光阻層配置在 該介電層上,該光阻層係藉由顯影法圖案化。 接下來(參考圖10),位在該遮罩之外的介電層3、13的部 分係藉由使用例如磷酸(HjO4)及氫氟酸(HF)水溶液的蝕 刻來移除。 其次(參見圖11),移除該光阻遮罩Μ之後,凹陷66係 φ 藉由乾式蝕刻製程以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2内。在一適當之 變更中,該等介電層3、13也藉由乾式蝕刻製程來移除。在 該範例中,將圖9中所示之階段視為起始點,則圖u中所示 之階段係在一單一製程步驟内達到。再次應注意的是圖9 到15只顯示該凹陷6的一部分及該基板2之鄰近部份。接下 來,一薄氧化層16係藉由輕微熱氧化來形成在該等壁及該 (等)凹陷6底部。該層適當地電氣限制與該凹陷6相接之主動 半導體區域。 其次(參見圖12),一二氧化矽之填隙物11係被形成,以放 101321.doc -18- 200539442 在該凹陷6之壁上。這是藉由先均勻沉積介電層在該半導體 主體2之整個表面之上來達成,例如藉由cvd法,在該層11 平行該表面延伸的部分係藉由非等向性乾式餘刻法再次移 除之後,使得該等填隙物11仍然存在。 在一適當之變更中,該填隙物^係藉由移除其部份而由 該薄氧化層16所形成,其藉由非等向性蝕刻法而位在該凹 陷6底部。在該範例中,省略在該等圖式中所示之介電層^ 的沉積。這是特別有利的,假如該凹陷6之橫向尺寸很小及 假如類似的凹陷66係形成在該裝置1〇之部份a。事實上,在 部伤A中,該等小尺寸對於先進IC製程的應用相當重要。從 該氧化層16所形成之填隙物丨丨的另一優點在於比較不容易 文到上述在該製程較後段之不經意的微小蝕刻的損壞。結 果’該裝置10之平坦度/該持續平面獲得改善。 接下來,一SIPOS層15係藉由CVD法沉積在該表面上。 其次(請參見圖13),一介電層14係被沉積而完全填滿該 凹陷6。 接下來(參見圖14),該等介電層14、13之部分及該SIp〇s 層15之位在該凹陷6外側的部分係藉由CMp(=化學機械拋 光)製程移除。在該製程中,該裝置1〇被平面化。 其次(參見圖15),該811>08層15環繞在該表面上之部分 15 A係藉由熱氧化製程轉換成電氣絕緣介電材料。在該裝置 10表面上的情形(如圖8中所示)因此便可以達成。該半導體 區域7可以藉由離子佈植法來形成,例如在該裝置1〇之左側 部分A。半導體8則是以傳統方式,即IC(=積體電路)技術來 101321.doc •19- 200539442 形成於其内。 接下來’在該裝置之右侧部分B,即被動元件2〇,其在任 何範例中皆包含導體軌2〇,其形成在該裝置1〇之電氣絕緣 表面上。該等被動元件也可以進一步包含電阻、電容或線 圈。在該區域B中,也有分離的半導體元件被鑲嵌在該表面 上。在該區域B内所存在的連接區域(其採取所謂焊接墊的 形式)可以藉由線連接,以外部電氣連接的方式將該裝置連 接到例如一導體框架之導體。 ® 圖16概略顯示一共平面波導。該(HRS)基板係由浮動區域 石夕所製成’其具有5 kOhm_cm的高電阻率。一 12奈米厚的氧 化石夕(另外也稱做為SICS)的半絕緣層係在低壓化學氣相沉 積製私(LP-CVD)中進行沉積。在沉積一 2〇〇奈米厚的TE〇s 層之後,該晶圓在惰性氣體中,在攝氏9〇〇到1100度之間退 火長達一段可變時間。接下來,提供一層狀5〇奈米厚的氮 化物及氧化物,其後提供一 2微米厚的銅層,該銅層接著係 φ 使用CMP在一單一鑲嵌製程中平面化。一單一鑲嵌結構内 的銅具有2微米的厚度。該共平面波導之整體長度為1毫 米。一銅執之寬度為30微米,而在該等銅執之間的間隙為 6.5微米。 為了比較’該相同共平面波導也製造於一具有一電阻率 為7 Ohm-cm之矽基板上,及在一玻璃基板上。 圖17顯示該共平面波導在該等上述三種不同基板上之損 失,该專基板分別為·該標準石夕基板,其具有一電阻率為7 Ohm-cm ;該玻璃基板;及該高歐姆基板,其具有一電阻率 101321.doc -20- 200539442 為5 kOhm-cm,其根據本發明具有或不具有該半絕緣層 (SICS)。配置著該半絕緣層之高歐姆矽基板的基板損失很 低,其基板損失接近於該玻璃基板的損失。針對直到100 GHz之量測頻率,配置著該SICS之高歐姆基板中的損失是 兩倍低於在一標準矽基板上之損失。 圖18顯示一信號到地面之平行傳導性,其穿過該介電層 及該基板。該資料是從S參數量測中取得。假如平行傳導很 小,則在該基板中幾乎沒有任何信號損失。在該半絕緣層 中電荷的遷移率大小至少比在該高歐姆的半導體基板中的 遷移率還小三階。該陷阱的密度在該半絕緣層中大約為 atW»因此圖18顯示在配置該训8之高歐姆基板中的基板 損失比在一標準石夕基板内及在一不具有該以以之高歐姆基 板内的損失分別小100倍及10倍。 在圖19中,該平行傳導性是從已經過溫度處理的不同樣 本的量測資料中取得。 φ 纟3〇分鐘、冑氏900度的熱氧化處理期間,或是經過攝氏 1100度下快速溫度退火(RTA)之後,該嶋層仍然保持其特 性。在攝氏1100度下,經過30分鐘之後,該層到達其熱極 限’而亥平行傳導性變成等於在標準低歐姆石夕上的平行傳 導性。廷些實驗顯示該整體熱預算可以被選擇以變得夠 高,高到足以應用該SICS層在該目前0:撾〇8製程中。
在其它實施例中’該半絕緣層是被施加於-標準CMOS 製程中。圖20顯示-將該半絕緣層整合到一淺溝渠隔離 (STI)結構的方法。 101321.doc •21 - 200539442 作為參考® 9.15所描述的方法的另-替代方法在該實 把例中纟。亥溝木底。P之氧化物係在一钱刻步驟(圖2〇-(2)) 内被移除。只要施加兩個額外步驟:該整個晶圓之非等向 性餘刻(沒有遮罩)及該半絕緣層之沉積。在該實施例中,該 半絕緣層是-sipos層,其係在—Lp_CVD製程中沉積。該 半絕緣層之導人並沒有要求適應該氧化物層沉積在該溝渠 内(在該實施例中,該氧化物層是一高密度電漿氧化*(Η〇ρ 氧化物)),及該CMP製程。 其次’在圖20-(6)中,一測試結構係被製造以測試在該sti 中該半絕緣層的通道停止物作^高摻雜❿域是配置在該 溝渠兩侧上》藉由-金屬閘極,其在該溝渠兩側上顯示出 與該主動區域的重疊’該通道Reh之電阻可以在該高歐姆η 型基板内被置測。該金屬閘極的寬度為3〇〇〇微米,長度為^ 微米。 ^ 圖21顯示在該STI中的半絕緣層如何做為一通道停止 物。該通道Reh的電阻係被量測成為該閘極電壓、…之函 數,其範圍在-80伏特到+80伏特。在每閘極電壓上,一電 流係彈射到該電晶體之源極。一 4點量測技術係用以決定該 通道電阻。在沒有該半絕緣通道停止物(HRS沒有sics)之高 歐姆基板之範例中,該通道·停止物的電阻在該臨界電壓附 近表現出顯著變異(擺動)。結果,在該氧化物内之固定電荷 之Μ小隻異或疋在該基板之非常低的摻雜位準的變異 (1〇 10 at/cm )會很容易地造成該通道之傳導性大量改 變。在該STI中的半絕緣層限制該通道電阻Reh内的變化, 101321.doc -22- 200539442 因此改良對於基板損失擴展在該晶圓上的控制。 圖22顯示該通道電阻Rch之平均值及每晶圓超過42晶粒 的擴展。該半絕緣通道停止物改良該重製性,因此對於高 歐姆基板(HRS)做為無4貝失基板使用,放大該製程窗口。 圖23概略顯示一些在CMOS環境中會被該STI結構中之半 絕緣層所影響的參數。受到該半絕緣層所影響的參數為: (1)該N+/P井二極體電流;(2)該P-井電阻;(3)N-井/p-井二 極體電流;及(4)該P+/N井二極體電流。 圖24顯示高歐姆基板在圖23中所說明之二極體電流之間 的比較,其基板為a)非根據本發明(實線)&b)具有根據本發 明之半絕緣通道停止物(虛線)。除了微量增加該^^/卜井二 極體内之產生-重新結合的電流之外,該SICs層並沒有影響 該等主動裝置的行為。 圖25顯示該p-井電阻,其是在兩3〇微米寬的p++手指守護 者之間量測。該p_井之寬度係以2條狀N_well圖案來圍住。 在a)非根據本發明之參考組(具有方塊之虛線)中,及在"具 有根據本發明之半絕緣層(具有三角形之實線)中,該通道 RCh之電阻值實質上相同。 本發明並非限制於在此所描述的實施例,而在本發明範 圍内,許多變化及修正對於熟悉該項技藝者是可能的。例 如,具有不同幾何形狀及/或不同尺寸的裝置可以加以製 造。特別應注意專屬的被動裝置或是具有鑲嵌在該表面上 之分離半導體元件的裝置,也都有可能。 應注意除了上述在該等範例中所提到的材料之外,其他 101321.doc •23- 200539442 材料也可以使用在本發明之範圍内。針對上述所提或其他 材料,也可能採用其他沉積技術,像是外延生長、CVD卜 化學氣相沉積)、濺鍍及氣相沉積法。取代濕式蝕刻法的 是,使用”乾式”技術,像是電漿蝕刻,反之亦然。 【圖式簡單說明】 在圖式中: 圖1A-B是垂直於根據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厚度方向的 概略橫斷面圖; 圖2A顯不該電容電壓特徵,而圖2B顯示該共平面波導衰 減,在a)沒有表面鈍化的情形下,及在b)具有根據本發明之 SiC的半絕緣層的情形下; 圖3顯示具有表面鈍化之共平面傳輸線路之衰減,而該表 面鈍化分別為藉由在雙極熱處理之前的sic薄膜沉積所形 成’及藉由在雙極熱處理之後的Sic薄膜沉積所形成; 圖4顯示一電感器在一高歐姆半導體基板(HRS)上量測到 φ 的品質係數,以及在根據本發明以一半絕緣層鈍化該HRS 表面上量測到的品質係數; 圖5顯示一具有螺旋狀電感器延遲部份之行進波放大器 電路的示意圖; 圖6顯示該加工行進波放大器之照片;
圖7顯示圖6之分布行進波放大器在沒有表面鈍化之HRS 上之量測特徵,及在具有根據本發明之表面鈍化的HRS上 之量測特徵; 圖8是垂直於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 101321.doc -24- 200539442 的厚度方向的概略橫斷面圖; 圖9到15是垂直於圖8之標示為II部份的厚度方向的概略 橫斷面圖,這些圖顯示使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方去 的連續製造階段; 圖16是一共平面波導(CPW)之概略橫斷面圖; 圖17顯示該共平面波導在三種不同傳導性之石夕基板上的 才貝失; 圖18顯示該信號穿過該介電層及該基板到地面之平行傳 導性; 圖19顯示具有一半絕緣通道停止物(sics)之結構的平行 傳導性,其受到不同的溫度及長短不同的時間之溫度步驟 處理; 圖20顯示本發明之一變換實施例,其中在該凹陷底部之 絕緣層在該半絕緣層被沉積之前先以钱刻法移除,其中圖 2〇 (6)顯不一結構’其用以量測該半絕緣層在該凹陷(s丁I) 處的影響; 圖21顯示該反轉通道之電阻為該閘極電壓的函數; 圖22顯示該反轉通道以〇伏特之閘極電壓,在不同具有高 電阻率之晶圓上的量測到的電阻: a) 與本發明無關之矽參考晶圓; b) 具有根據本發明之半絕緣通道停止物(SICS)之相同矽 晶圓; 圖23概略地顯示一些受到在該STI結構内之半絕緣層影 響的參數; 101321.doc -25- 200539442 圖24顯示圖23中所示之二極體電流,其令 a) 與本發明無關之參考值; b) 具有垓半絕緣通道停止物(SICS)之值; 圖25顯示該p-well電阻,其中勾與本發明無關之參考值 及b)具有根據本發明之半絕緣層之值。 圖式並沒有按照比例放大,而某些尺寸,像是厚产 上的尺寸’為了清楚而誇大表示。在不同圖式+,不論何 時可能的話’相對應的區域或零件係藉由該相同陰影線或 參考數字來表示。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半導體主體 2 高歐姆半導體基板 3, 4, 13, 14 介電層 5 區域 6 凹陷 7 半導體區域 8 主動半導體元件 10 半導體裝置 11 填隙物 15 半絕緣層 15A 介電區域 16 氧化層 20 被動元件 55 部分 101321.doc -26- 200539442 66 凹陷 A, B 次區域 B 基極 C 集極 E 射極 M 遮罩
101321.doc -27

Claims (1)

  1. 20053944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半導體裝置(ι〇),其包含一高歐姆半導體基板(2), 其覆蓋著一層含有電荷之介電層(3, 4),在其介電層上存 在一或更多被動電子元件(2〇),其包含導體執(2〇),其 中,在該等被動元件(20)之位置處,一區域(5)位在於該 半導體基板(2)與該介電層(3, 4)之間的介面上,使得在該 半導體裝置(10)内被該等電荷所誘導產生的電氣傳導通 道之電傳導性係在該區域(5)之位置處降低,其特徵為該 區域(5)係藉由沉積法形成,且包含一半絕緣材料。 2·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1〇),其特徵為該沉積區域(5)之 半絕緣材料包含矽及氧之一混合物。 3·如請求項1或2之半導體裝置(10),其特徵為該半絕緣材料 之電阻率範圍在10 kQcm與3〇 Giicm之間,較佳地是在^ MQcm 與 1 Gficm之間。 4·如請求項1或3之半導體裝置〇〇),其特徵為該半絕緣材料 為一碳化矽化合物。 5·如請求項4之半導體裝置(1〇),其特徵為在該碳化矽化合 物材料之沉積層中的應力係低於360 MPa。 6·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何一項之半導體裝置(1〇),其特徵為該 區域(5)位在一凹陷(6, 66)底部,該凹陷形成在該半導體 基板(2)内。 7·如刖述凊求項中任何一項之半導體裝置(丨〇),其特徵為該 半導體主體(1)包含一半導體區域(7),其具有一或更多個 整合於其内之半導體元件(8)。 101321.doc 200539442 8·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何一項之半導體裝置(1〇),其特徵為該 區域(5)包含多數個互相獨立的條狀次區域(5, 55)。 9· 一種製造一半導體裝置(1〇)之方法,其中一含有電荷之介 電層(3,4)係形成在一高歐姆半導體基板(2)上,而一或更 多被動電子元件(20)含有導體執(2〇),其配置在該介電層 上’及其中,在該等被動元件(2〇)的位置處,一區域 形成在該半導體基板(2)與該介電層(3,4)之間的介面 上,結果,在該半導體裝置(1〇)内被該等電荷所誘導產生 的電氣傳導通道之電傳導性係在該區域(5)之位置處降 低,其特彳玫為該區域(5)係藉由沉積法形成,而一半絕緣 材料係被選擇做為該區域(5)的材料。 10·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特徵為矽及氧之一混合物係被選擇 作為該半絕緣材料。 11.如請求項9或ίο之方法,其特徵為該半絕緣材料之電阻率 範圍係經選擇在10 kQcm與30 GQcm之間,較佳是在ι ΜΩοηι與 1 GQcm之間。 12·如請求項9到1()之方法’其特徵為該半絕緣材料在製造— 主動半導體元件於該基板上之前先被沉積。 13.如明求項9、11或12之方法,其特徵為該層之半絕緣材料 包含矽及碳。 14·如明求項13之方法,其特徵為該碳化碎層係、非結晶性。 .如請求物彳14之方法,其特徵為在該半導體基板⑺内, -凹陷(6, 66)係被形成,其側壁覆蓋一絕緣填隙物⑴广 隨後—薄半絕緣層(15)係沉積在該裝置⑽及-介電層 101321.doc 200539442 (12)上,藉此該凹陷(6)係被完全填滿,之後該裝置(ι〇) 係藉由化學機械拋光而平面化,在該製程中,在該凹陷 外側的半絕緣層(15)及介電層(12)的部份係被移除。 16·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特徵為該絕緣填隙物(11)係藉由將 該凹陷(6, 66)之壁與底部經過熱氧化處理而形成,之後形 成在該凹陷(6, 66)底部之熱氧化物再次藉由非等向性蝕 刻法被移除。 17·如《月求項15或16之方法,其特徵為該半絕緣層環繞在 該裝置⑽之表面上的部分係藉由氧化而被轉換成一介 電區域(15A)。
    101321.doc
TW094112959A 2004-04-27 2005-04-22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TW20053944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101769 2004-04-27
EP04102908 2004-06-23
EP04103676 2004-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9442A true TW200539442A (en) 2005-12-01

Family

ID=34965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2959A TW200539442A (en) 2004-04-27 2005-04-22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084829B2 (zh)
EP (1) EP1743372B1 (zh)
JP (1) JP2007535162A (zh)
KR (1) KR101205115B1 (zh)
CN (1) CN1947250B (zh)
AT (1) ATE475197T1 (zh)
DE (1) DE602005022428D1 (zh)
TW (1) TW200539442A (zh)
WO (1) WO20051042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7562B (zh) * 2006-04-27 2013-09-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及使用該半導體裝置之電子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8092B2 (en) * 2005-07-20 2010-08-03 Cree Sweden Ab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a junction having a plurality of rings
US7868419B1 (en) * 2007-10-18 2011-01-11 Rf Micro Devices, Inc. Linearity improvements of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based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JP2011119512A (ja) * 2009-12-04 2011-06-16 Denso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92868B2 (en) * 2010-08-02 2013-07-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sign structure for silicon-on-insulator high-bandwidth circuitry with reduced charge layer
KR101905823B1 (ko) 2011-07-27 2018-10-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웨이퍼 제조 장치 및 웨이퍼 제조 방법
FI127794B (en) * 2017-02-15 2019-02-28 Aalto Korkeakoulusaeaetio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and their manufacture
EP3631855A1 (en) * 2017-05-29 2020-04-08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Oy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EP3518280B1 (en) * 2018-01-25 2020-11-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nic product having embedded porous dielect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3789745B1 (en) * 2019-09-09 2024-04-10 Yageo Nexensos GmbH Flexible passive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FR3116151A1 (fr) * 2020-11-10 2022-05-13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ede de formation d’une structure de piegeage d’un substrat ut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2890B2 (ja) * 1995-05-23 2004-10-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装置
US6680489B1 (en) * 1995-12-20 2004-01-20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Amorphous silicon carbide thin film coating
KR100297703B1 (ko) * 1998-02-24 2001-08-07 김덕중 반절연폴리실리콘(sipos)을이용한전력반도체장치및그제조방법
US6356183B1 (en) * 1999-08-17 2002-03-12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ductor
US6503838B1 (en) * 1999-12-31 2003-01-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circuit isolation of functionally distinct RF circuits
EP1231640A4 (en) * 2000-06-27 2008-10-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SE520093C2 (sv) 2000-12-13 2003-05-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kärmad induktor
US6737727B2 (en) * 2001-01-12 2004-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tructures with reduced capacitance
US6593185B1 (en) * 2002-05-17 2003-07-15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forming embedded capacitor structure applied to logic integrated circuit
JP4463482B2 (ja) 2002-07-11 2010-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Misfet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16014B2 (en) 2002-07-12 2008-01-01 Bsquare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mod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7562B (zh) * 2006-04-27 2013-09-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及使用該半導體裝置之電子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535162A (ja) 2007-11-29
US20080173974A1 (en) 2008-07-24
EP1743372B1 (en) 2010-07-21
DE602005022428D1 (de) 2010-09-02
US8084829B2 (en) 2011-12-27
CN1947250A (zh) 2007-04-11
KR101205115B1 (ko) 2012-11-26
EP1743372A1 (en) 2007-01-17
WO2005104232A1 (en) 2005-11-03
ATE475197T1 (de) 2010-08-15
CN1947250B (zh) 2012-09-26
KR20070004089A (ko) 200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9442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TWI362737B (en) High energy esd structure
US6437404B1 (en)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transistor with recessed source and drain
US2011000630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lternately arranged p-type and n-type thin semiconductor layer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377790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embedded polysilicon resistor and an embedded eFuse isolated from a substrate
CN104637916A (zh) 具有不同沟道材料的多层半导体器件结构
KR100244825B1 (ko)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203453A (en) Trench structure in multilayer wafer
CN110957257B (zh) 绝缘体上半导体衬底、其形成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7464784A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TWI295106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e
US4868631A (en) Bipolar transistor with shallow junctions and capable of high packing density
EP147377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206628B1 (ko) 산화물 영역 형성 방법, 반도체 구조체, 집적 회로 및mos 장치
US9337259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to improve ETSOI MOSFETS with back gate
TW201037788A (en)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3206108A (zh) 绝缘体上半导体衬底、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661014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US11677000B2 (en) IC structure including porous semiconductor layer under trench isolations adjacent source/drain regions
CN105225957A (zh) 沟槽型功率器件制作方法和沟槽型功率器件
KR102185647B1 (ko) Soi 기판의 평가 방법
TW200303595A (en)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deep trench capacitor and resistor
US11637173B2 (en) Structure including polycrystalline resistor with dopant-including polycrystalline region thereunder
US20230215869A1 (en) Ic structure including porous semiconductor layer in bulk substrate adjacent trench isolation
US20230108712A1 (en) Ic structure including porous semiconductor layer under trench iso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