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474468Y -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474468Y
CN2474468Y CN 01218507 CN01218507U CN2474468Y CN 2474468 Y CN2474468 Y CN 2474468Y CN 01218507 CN01218507 CN 01218507 CN 01218507 U CN01218507 U CN 01218507U CN 2474468 Y CN2474468 Y CN 247446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lever
carry
throne
ratchet
g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185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卿
陈昱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FE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FE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FE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FE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012185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47446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47446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47446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设计提供了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包含有一基座、一线壳座、一进位组件与一退位组件,其中,该线壳座是供一变速器的导线固接,且该线壳座受该进、退位组件的拨杆控制而沿该基座上的导轨以直线方式往复位移,其并同时带动该导线作拉伸动作,以达到变速的目的。

Description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本设计属于一种自行车部件,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目前常用的双拨杆变速控制器如图1所示,将旋转式线壳座1与棘轮2同轴枢设于基座3上的一枢轴4上,且线壳座1与棘轮2固接,又将线壳座1为一圆盘形体,其周缘一端与变速器的导线5固接,使得导线5线心至该枢轴4的轴心保有一定距离r(旋转半径),而该进位拨杆6或该退位拨杆7于拨动控制档位切换时,是各别以由所连动的棘爪8(或棘爪9)啮合于棘轮2的某一棘齿上而牵动该棘轮2转向,且棘轮2同时带动该线壳座1旋转,促使该导线5以该枢轴4为轴心做拉伸,以此而达到控制变速的目的。
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上仍存有下列缺陷:
其一,该变速控制器档位定位的确与否与该导线5线心至该枢轴4轴心的距离r及该棘轮2上邻接棘齿的间隔大小有关,该邻接棘齿间隔的大小即决定该棘轮2旋转的角度;一般而言,在同一控制器里的棘轮棘齿距离及导线线径大小是经计算后而配得,其等关系固定,但上述结构中的导线5最容易因经常被扯动而自该线壳座1上接脱落,以至需更新导线,而且更新的导线线径必须与原导线线径相同才可以,如更新后导线线径大于或小于原导线线径时,将造成导线线心至枢轴轴心的距离产生增减变化,如此一来,将使得导线的额定拉伸量产生过多或不及,终至影响控制变速的顺畅性,此情况将造成更换不上的不便及困扰。
其二、该导线是以具一定刚性的钢丝制成,当导线缠绕于该旋转线壳座上时,常因拉线力量不足而导致导线无法与线壳座的旋转壁面完全贴合,此情景亦将使得导线线心至枢轴轴心的距离产生变化。
本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用以对一变速器的导线产生扯动而达到段位切换的目的;该控制器包含有:一基座;一线壳座,可直线往复位移地设于该基座上,该线壳座一端并供该导线固接;一进位组件,设于该基座上,该进位组件具有一进位拨杆,且该进位拨杆可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枢转位移,当该进位拨杆受一外力作用而该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枢转时,可带动该线壳座位移进位,而当该外力移除时,该进位拨杆将枢转回该第一位置;一退位组件,亦组设于该基座上,该退位组件具有一退位拨杆,且退位拨杆可于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之间旋转位移,当该退位拨杆受另一外力作用而自该第三位置往第四位置枢转时,该退位拨杆将连动该线壳座反向位移退位并卡住定位,而当该外力移除时,该退位拨杆将枢转回该第三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设计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目前常用双拨杆变速控制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设计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设计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设计的俯视及局部剖示图,用以说明该进、退位拨杆正常时的位置。
图5同图4,用以说明该进位拨杆受外力作用而自第一位置转进至第二位置的过程。
图6同图5,用以说明该进位拨杆回复至该第一位置,完成进位的情形。
图7同图4,用以说明该退位拨杆受外力作用时而自第三位置旋转至第四位置的过程。
图8同图7,用以说明该退位拨杆回复至该第三位置,完成退位的情形。
图中:
10基座
11基板                111凸销             112挡件
12前侧板               13后销板            14导轨
15第一穿孔             16第二穿孔          17第三穿孔
18第四穿孔             19弧形槽
20线壳座
21上平板              22下平板          23垫块
24容置槽              25第一棘齿部      26第三棘齿部
27第二棘齿部          28第一扭转簧
30进位组件
31第一枢转            32进位拨杆        33第二扭转簧
34第二枢转            35进位棘爪        351枢孔
352爪部               36第三扭转簧      37接触件
40退位组件
41第三枢轴            42定位棘爪       421第一耳部
422第二耳部           423侧板           424枢孔
425枢孔               426爪部           43第四扭转簧
44第四枢轴            45退位拨杆        451推抵部
452卡抵部             46第五扭转簧      47第五枢轴
48接触件
A导线
请参阅第2、3及4图所示,本设计直线位移式比拨杆变速控制器可固定于自行车的一手把上(图未示),该控制器于一罩壳(图未示)内组设有下列构件,其包含有一基座10,一线壳座20,一进位组件30及一退位组件40;其中:
该基座10,具有一基板11及于该基板11上立设有一前、后侧板12、13,该前、后侧板12、13之间架置有二平行的导轨14,又,基板11上具有一第一穿孔15、一第二穿孔16、一第三穿孔17及一第四穿孔18与一弧形槽19,且,该基板11于弧形槽19周缘设有一凸销111及于一侧具有一档件112。
该线壳座20,由呈矩形之一上、下平板21、22利用锁接方式固结二垫块23而形成两侧具有导槽的滑块槽,该线壳座20前端具有一容置槽24,用以供变速器的导线A接头固设,另外,该下平板22一侧长边设有一第一棘齿部25,其相对一侧的长边则设有一第三棘齿部26,而该上平板21对应该下平板22的第三棘齿部26同则长边止设有一第二棘齿部27,该各棘齿部并分别具有多数齿位;而一第一扭转簧28设于该基座10上,其一端顶抵该线壳座20后端,提供一第一偏压力量而促使该线壳座20沿该各导轨14直线位移。
该进位组件30,包含有一第一枢轴31,一进位拨杆32,一第二扭转簧33,一第二枢轴34,一进S位棘爪35及一第三扭转簧36;其中,该第一枢轴31固设于该第一穿孔15上而位于该基板11的底面,其供该第二扭转簧33及该退位拨杆32的一端依序套设,该进位拨杆32的另一端套设有一接触件3,而该第二扭转簧33的二端分别衔接于该基板11与该进位拨杆32上,用以提供该进位拨杆32一顺时针旋转的第二偏压力量;
另,该第二枢轴34跑龙套设于该进位拨杆32上且穿设该弧形槽19,其供该第三扭转簧36及该进位棘爪35的一枢孔351依序套设,该进位棘爪35一端并为一爪部352且对应该第一棘齿部25高度位置,而该第三扭转簧36一端紧系于该进位棘爪35上,其提供该进位棘爪35一逆时针旋转的第三偏压力量。
该退位组件40,包含有一第三枢轴41、一定位棘爪42、一第四扭转簧43、一第四枢轴4、一退位拨杆45、一第五扭转簧46及一第五枢轴47;其中,该第三枢轴41固设于该第二穿孔16上而位于该基板11的顶面,该定位棘爪42具有一第一及第二耳部421、422,该各耳部421、422由一侧板423而连结成具有预定间隔高度,且各耳部上设有同轴的一枢孔424、425,又,该定位棘爪42的各耳部间于置设有该第四扭转簧43后,再将其套置于该第三枢轴41上,且该第四扭转簧43一端紧抵于该定位棘爪42上,其提供该定位棘爪42一顺时针旋转的第四偏压力量,又,该定位棘爪2一端为一爪部426,该爪部426高度位置对应第二棘齿部27位置;
而该第四及第五枢轴44及47分别固设于该第三及第四穿孔17及18上且同位于该基板11的顶面,该退位拨杆45枢设于该第四枢轴44上,其一端具有一推抵部451与一一卡抵部452,该卡抵部452位置并与该第三棘齿部26高度平齐,而退位拨杆45的另一端则套设有一接触件48,至于第五扭转簧46套设于该第五枢轴47上,其二端分别衔接于该基板11与该退位拨杆45上,提供该退位拨杆45一逆时针旋转的第五偏压力量;另,该第五枢轴47上同时套设有该第一扭转簧28。
以上即为本设计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各构件及其相关联位置的说明,接着,再将其操控说明如下:
如图4所示,该控制器于常态下的情形。此时该进位拨杆32受该第二偏压力量作用致该第二枢轴34抵靠于该弧形槽19上而定位于一第一位置P1,而该进位棘爪35受该第三偏压力量作用致其一侧抵触于该凸销111上,且其爪部352未啮合于该第一棘齿部25上,此时,该定位棘爪42啮合于该第二棘齿部27上以固定该线壳座20的位置,该退位拨杆45受该第五偏压力量作用致其杆身抵靠于该档件112上,而定位于一第三位置P3,该卡抵部452未与该第三棘齿部26啮合。
接着,请参阅图5,当该进位拨杆受一逆时针外力F1作用而自该第一位置P1往一第二位置P2枢转时,该进位棘爪35随同位移并受第三偏压力量作用致其爪部352啮合于该第一棘齿部25的某一齿位T1上,进而推动该线壳座20克服该第一偏压力量而往前位移进位。
再请参阅图6,而后当该外力F1移除,该进位拨杆32将受该第二偏压力量作用自该第二位置P2枢转回该第一位置P1,此时该定位棘爪42啮合于该第二棘齿部27的某一齿位T2中,重新固定该线壳座20,而达成进档的目的。
其次,请参阅图7,当该退位拨杆45受到一顺时针外力F2作用而自该第三位置P3往一第四位置P4枢转时,该推抵部451将顶推该定位棘爪42的侧板423以克服该第四偏压力量,迫使该爪部426离开该齿位T2,此时,该线壳座20受到该第一扭转簧28所提供的第一偏压力量及该导线A既存的拉力而反向位移退位,而该卡抵部452一侧缘将与该第三棘齿部26的某一齿位T3抵顶,以确保该线壳座20退位确实,接着,请参阅图8,当该外力F2移除时,该退位拨杆45将受到该第五偏压力量作用而自该第四位置P4枢转回该第三位置P3,该定位棘爪42同时受到该第四偏压力量作用而重新啮合于该第二棘齿部27的次一齿位T4上,以固定该线壳座20的位置,而达到退档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本设计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于操控进退档变速时,主要是将该固接有导线的A的线壳座20改以直线往复式移动,由线壳座20于前进或后移而造成对该导线A的拉伸动作,以达到操控变速的目的,其改善已有的旋转式线壳座于旋转扯动导线时的顺畅与否与旋转半径有关,且旋转半径大小决定于导线线径的大小,而致使已有的变速器的导线不具有更替上相容性,反观本设计,其导线的拉伸方式不受导线线径大小的影响,且本设计的结构没有已有的结构易受导线刚性影响的缺失,所以,本设计变速器的导线部分具有可更替的相容性,且其定位相当清楚、确实,并足以解决已有技术的缺点。

Claims (10)

1、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用以对一变速器的导线产生扯动而达到段位切换的目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包含有
一基座;
一线壳座,可直线往复位移地设于该基座上,该线壳座一端并供该导线固接;
一进位组件,设于该基座上,该进位组件具有一进位拨杆,且该进位拨杆可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枢转位移,当该进位拨杆受一外力作用而该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枢转时,可带动该线壳座位移进位,而当该外力移除时,该进位拨杆将枢转回该第一位置;
一退位组件,亦组设于该基座上,该退位组件具有一退位拨杆,且退位拨杆可于一第三位置及一第四位置之间旋摆位移,当该退位拨杆受另一外力作用而自该第三位置往第四位置枢转时,该退位拨杆将连动该线壳座反向位移退位并卡抵定位,而当该外力移除时,该退位拨杆将枢转回该第三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基座,具有至少一导轨;
该线壳座,受一第一偏压力量作用而沿该导轨位移,该线壳座具有一第一棘齿部、一第二棘齿部及一第三棘齿部,该各棘齿部分别具有多数齿位;
该进位组件更包含有一进位棘爪,其中,该进位拨杆受一第二偏压力量作用地枢设于该基座上;而当该进位棘爪,受一第三偏压力量作用地枢设于该进位拨杆上,当该进位拨杆自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枢转时,该进位棘爪受该第三偏压力量的作用而啮合于该第一棘齿部的某一齿位上,进而带动该线壳座克服该第一偏压力量而进位,该第二偏压力量则可促使该进位拨杆枢转回该第一位置;
而该退位组件更包含有一定位棘爪,其中,该定位棘爪受一第四偏压力量作用地枢设于该基座上,并啮合于该第二啮齿部的某一齿位中以固定该线壳座的位置;而该退位拨杆受一第五偏压力量作用地枢设于该基座上,当该退位拨杆自该第三位置往该第四位置枢转时,该退位拨杆将迫使该定位棘爪离开该第二棘齿部的啮合齿位,而该退位拨杆的一卡抵部则顺势卡抵于该第三棘齿部的某一齿位中,该第五偏压力量则促使该退位拨杆枢转回该第三位置,此时该线壳座受该第一偏压力量的作用将反向退位,同时该定位棘爪将受该第四偏压力量的作用而重新啮合于该第二棘齿部的次一齿位上,以固定该线壳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基座具有一前、后侧板,于该前、后侧板之间架置二平行导轨;该线壳座由矩形的一上、下平板组成并呈夹制该二导轨;一第一扭簧设置于该基座上,用以提供该一偏压力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平板一侧长边设有该第一棘齿部,相对一侧长边设有该第三棘齿部,而该上平板与该下平板的第三棘齿部同侧长边设有该第二棘齿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底面设有一第一枢轴,该进位拨杆枢设于该第一枢轴上,且该基座与该进位拨杆之间衔接有一第二扭簧,用以提供该第二偏压力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具有一弧形槽,该弧形槽周缘具有一凸销,一第二枢轴固设于该进位拨杆上且穿设该弧形槽,而该进位棘爪枢设于该第二枢轴上,且该第二枢轴与该进位棘爪之间衔接有一第三扭转簧,用以提供该第三偏压力量;另,在该进位拨杆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进位棘爪抵触于该凸销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上设有一第三枢轴,用以供该定位棘爪枢设,且该基座与该定位棘爪之间衔接有一第四扭转簧,用以提供该第四偏压力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上设有一第四枢轴,用以供该退位拨杆枢设,且该基座与退位拨杆之间设有一第五扭转簧,用以提供该第五偏压力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定位棘爪具有一侧板,该退位拨杆具有一推抵部,当退位拨杆自该第三位置往该第四位置枢转时,该推抵部抵持于该侧板上以克服该第四偏压力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位移式拨杆变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具有一挡件,供该退位拨杆抵顶,使该退位拨杆常态时可固定于该第三位置。
CN 01218507 2001-03-29 2001-03-29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446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18507 CN2474468Y (zh) 2001-03-29 2001-03-29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18507 CN2474468Y (zh) 2001-03-29 2001-03-29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474468Y true CN2474468Y (zh) 2002-01-30

Family

ID=3363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1850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474468Y (zh) 2001-03-29 2001-03-29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474468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8589B (zh) * 2008-08-15 2012-05-30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
CN103935461A (zh) * 2014-04-15 2014-07-23 石宗泽 自行车微型变速箱的滑块式换档装置
CN110576935A (zh) * 2018-06-08 2019-12-17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操作装置
CN11361972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操作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8589B (zh) * 2008-08-15 2012-05-30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
CN103935461A (zh) * 2014-04-15 2014-07-23 石宗泽 自行车微型变速箱的滑块式换档装置
CN103935461B (zh) * 2014-04-15 2016-08-17 石宗泽 自行车微型变速箱的滑块式换档装置
CN110576935A (zh) * 2018-06-08 2019-12-17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操作装置
CN11361972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操作装置
CN113619723B (zh) * 2020-05-08 2022-07-05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操作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0510C (zh) 自动变速箱选档杆装置的换档开关控制装置
CN100540355C (zh) 座椅的高度调节装置
CN2474468Y (zh) 直线位移式双拨杆变速控制器
CN1695981A (zh) 往复动作体的动作机构
CN200993230Y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驻车机构
CN1186879A (zh) 旋转多臂机构以及装备此类多臂机构的织机
CN104705263A (zh) 具备混合离合器的鱼线轮
CN211897287U (zh) 一种具有大驱动行程效果的电脑横机信克组件
CN202371135U (zh) 前置车用选换挡操纵机构
CN204161329U (zh) 用于车辆的驻车拉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482431A (zh) 一种自动清洁的绿色格栅
CN1754727A (zh) 刮水器装置
CN208734168U (zh) 一种车辆搬运器及其推拉机构
CN212054193U (zh) 一种锁
JP3089231B2 (ja) 田植機の苗植付装置
CN1203485C (zh) 汽车光盘播放器的盘导向装置
CN2535918Y (zh) 组合式主令控制器
CN2607353Y (zh) 卷布机齿轮变速箱调整定位装置
CN220939056U (zh) 一种麻将机推升机构中的推牌组件
CN1710303A (zh) 滚轮驱动式自动换档手柄
CN2506530Y (zh) 利用链条驱动链轮的变速控制机构
CN2727203Y (zh) 拉动式梳栉横移装置
CN109808824A (zh) 自行车换挡装置及自行车变速系统
CN21632358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自动清洗装置
CN216237570U (zh) 一种编织机用编织头滑行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