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86868U - 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86868U
CN221086868U CN202322801429.8U CN202322801429U CN221086868U CN 221086868 U CN221086868 U CN 221086868U CN 202322801429 U CN202322801429 U CN 202322801429U CN 221086868 U CN221086868 U CN 221086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rod
supporting plate
to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014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华
王丹
冯强
赵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iti Aisiyou Mechanical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iti Aisiyou Mechanical Part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iti Aisiyou Mechanical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iti Aisiyou Mechanical Par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86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86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涉及扭转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立式基座,立式基座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立式基座和移动槽内分别固定和放置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转动支撑机构设有环形板,环形板和第二支撑板相靠近一侧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设有支撑环,两个支撑环的顶部均设有卡紧定位机构,移动槽的内壁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板移动位置的扭转范围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基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旋转支撑机构、扭转机构和扭转范围调节机构,能够在对部件进行扭转时,可对扭转部位以外的区域进行稳定支撑,同时可根据加工需求进行多种扭转范围的调节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转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背景技术
挖掘机底盘零件制造过程中,需要部分轴承零件进行扭转加工,使其能够符合装配需求,而目前的扭转工作一般会在扭转装置内部进行。
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6030670U公开了一种扭转装置公开了一种扭转装置,该扭转装置的旋转盘转动安装于安装座,安装块固定于旋转盘,第一扭转轮以及第二扭转轮分别转动安装于安装块,第一扭转轮以及第二扭转轮之间形成夹持异型材的间隙,旋转盘相对安装座转动,带动第一扭转轮以及第二扭转轮相对安装座转动以调节异型材的扭转。
但是上述扭转装置在使用时,零件需要扭转的一端位于装置内部,而其余区域则未受到稳定支撑,降低了扭转稳定性,同时无法根据加工需求对扭转范围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解决了零件需要扭转的一端位于装置内部,而其余区域则未受到稳定支撑,同时无法根据加工需求对扭转范围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包括立式基座,所述立式基座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立式基座和移动槽内分别固定和放置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转动支撑机构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和第二支撑板相靠近一侧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设有支撑环,两个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均设有卡紧定位机构;
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板移动位置的扭转范围调节机构,零部件可在两个卡紧定位机构进行位置固定,同时在扭转范围调节机构的设置下,可对零件所需扭转区域进行调节,并在环形板的旋转下对夹紧好的零件进行快速扭转。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呈环绕对称设置的导向杆,多个所述导向杆均与第一支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导向杆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滑动穿设有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板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环形板转动的转动机构,环形板在带动零件扭转时,可在多个导向杆和环形槽的滑动配合下进行稳定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位于环形板的上方并与第一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内部转动穿设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环形板的外侧,所述横板的背侧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进横板并与蜗杆固定连接,蜗杆和蜗轮的啮合,并在电机的驱动下对零件进行自动扭转。
优选的,所述卡紧定位机构包括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的外侧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内螺纹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设有压块,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设有转动块,螺杆和压块的设置,能够将多种规格的零件均可稳定卡紧在链条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扭转范围调节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设于所述移动槽内,且一端穿出立式基座并固定设有旋转块,所述丝杆的杆壁螺纹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丝杆的滑动,能够对两个卡紧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对扭转范围进行快速调整。
优选的,所述压块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凹槽,提高压块和链条对零件进行夹紧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立式基座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转动穿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套设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外壁连通设有套杆,所述套杆的杆壁滑动套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开设有配合套杆插接的通孔,所述推杆的杆壁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通过轴销转动穿设有弧形顶板,弧形顶板的设置,能够在零件进行扭转时,对零部件底部进行稳定支撑。
优选的,所述推杆的杆壁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套杆的杆壁开设有多个配合第一螺栓插接的第一螺纹槽,所述圆板的内部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配合第二螺栓插接的第二螺纹槽,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设置,能够使得弧形顶板可稳定设置在多种长度长度的零件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穿孔,便于零件扭转前零件的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立式基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旋转支撑机构、扭转机构和扭转范围调节机构,能够在对部件进行扭转时,可对扭转部位以外的区域进行稳定支撑,同时可根据加工需求进行多种扭转范围的调节设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支撑环和卡紧定位机构,能够对多种形状的部件均可进行稳定的夹紧,保证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卡紧定位机构和支撑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式基座;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环形板;5、连接块;6、支撑环;7、导向杆;8、横板;9、蜗杆;10、蜗轮;11、电机;12、链条;13、螺杆;14、压块;15、转动块;16、丝杆;17、旋转块;18、滑块;19、安装板;20、转杆;21、圆板;22、套杆;23、推杆;24、弧形顶板;25、第一螺栓;26、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包括立式基座1,立式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立式基座1和移动槽内分别固定和放置设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内部均开设有穿孔,第一支撑板2靠近第二支撑板3的一侧通过转动支撑机构设有环形板4,环形板4和第二支撑板3相靠近一侧均通过连接块5固定设有支撑环6,转动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呈环绕对称设置的导向杆7,多个导向杆7均与第一支撑板2的外壁固定连接,环形板4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导向杆7远离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滑动穿设有于环形槽内。
在进行零部件的扭转时,将零部件穿进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内,并对零部件进行夹紧定位,此时零部件的一端位置固定,随后在导向杆7和环形槽的滑动配合,对零部件的另一端进行转动,使得零部件开始进行扭转工作。
为了能够驱动零部件进行自动扭转加工,如图1-2所示,环形板4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环形板4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横板8,横板8位于环形板4的上方并与第一支撑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横板8的内部转动穿设有蜗杆9,蜗杆9啮合设有蜗轮10,蜗轮10固定套设于环形板4的外侧,横板8的背侧固定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端穿进横板8并与蜗杆9固定连接。
当零部件的位置固定后,电机11启动,使得蜗杆9进行转动,而蜗杆9则与蜗轮10啮合并带动环形板4进行转动,从而环形板4可带动零部件的左端进行扭转。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在扭转前对零部件的两端进行稳定夹紧,如图1-2所示,两个支撑环6的顶部均设有卡紧定位机构,卡紧定位机构包括链条12,链条1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6的外侧两端固定连接,支撑环6内螺纹穿设有螺杆13,螺杆13的顶部固定设有压块14,螺杆13的底部固定设有转动块15,压块1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凹槽。
当零部件穿进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内部时,也穿进链条12和支撑环6之间,随后转动转动块15,在支撑环6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螺杆13带动压块14上移,使得压块14配合链条12内部的多个链节,能够对多种规格的零部件进行稳定的夹紧,保证零部件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调节零部件的扭转范围,如图1所示,移动槽的内壁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板3移动位置的扭转范围调节机构,扭转范围调节机构包括丝杆16,丝杆16转动设于移动槽内,且一端穿出立式基座1并固定设有旋转块17,丝杆16的杆壁螺纹套设有滑块18,滑块18与第二支撑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零部件卡紧前,确定零部件需要扭转的区域,并转动旋转块17,使得丝杆16转动,从而丝杆16驱动滑块18横向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3和其外侧卡紧定位机构进行移动,在扭转区域确定后,停止转动丝杆16,此时第二支撑板3的位置固定,可对零部件进行稳定夹持固定。
实施例4
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在零部件扭转过程中对零部件进行稳定支撑,如图1和图4-5所示,立式基座1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的内部转动穿设有转杆20,转杆20的杆壁固定套设有圆板21,圆板21的外壁连通设有套杆22,套杆22的杆壁滑动套设有推杆23,推杆23的底部开设有配合套杆22插接的通孔,推杆23的杆壁上端开设有卡槽,卡槽内通过轴销转动穿设有弧形顶板24,推杆23的杆壁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栓25,套杆22的杆壁开设有多个配合第一螺栓25插接的第一螺纹槽,圆板21的内部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栓26,安装板1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配合第二螺栓26插接的第二螺纹槽。
在零部件的位置固定后,可通过第一螺栓25和第一螺纹槽以及第二螺栓26与第二螺纹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弧形顶板24能够稳定设置在零部件扭转区域的底部中端,从而在零部件扭转过程中,能够对零部件进行稳定支撑,保证零部件扭转稳定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包括立式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基座(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立式基座(1)和移动槽内分别固定和放置设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2)靠近第二支撑板(3)的一侧通过转动支撑机构设有环形板(4),所述环形板(4)和第二支撑板(3)相靠近一侧均通过连接块(5)固定设有支撑环(6),两个所述支撑环(6)的顶部均设有卡紧定位机构;
所述移动槽的内壁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第二支撑板(3)移动位置的扭转范围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呈环绕对称设置的导向杆(7),多个所述导向杆(7)均与第一支撑板(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4)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导向杆(7)远离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滑动穿设有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板(4)的外侧设有用于驱动环形板(4)转动的转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横板(8),所述横板(8)位于环形板(4)的上方并与第一支撑板(2)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8)的内部转动穿设有蜗杆(9),所述蜗杆(9)啮合设有蜗轮(10),所述蜗轮(10)固定套设于所述环形板(4)的外侧,所述横板(8)的背侧固定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穿进横板(8)并与蜗杆(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定位机构包括链条(12),所述链条(1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环(6)的外侧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6)内螺纹穿设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顶部固定设有压块(14),所述螺杆(13)的底部固定设有转动块(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范围调节机构包括丝杆(16),所述丝杆(16)转动设于所述移动槽内,且一端穿出立式基座(1)并固定设有旋转块(17),所述丝杆(16)的杆壁螺纹套设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与第二支撑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14)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基座(1)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的内部转动穿设有转杆(20),所述转杆(20)的杆壁固定套设有圆板(21),所述圆板(21)的外壁连通设有套杆(22),所述套杆(22)的杆壁滑动套设有推杆(23),所述推杆(23)的底部开设有配合套杆(22)插接的通孔,所述推杆(23)的杆壁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通过轴销转动穿设有弧形顶板(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3)的杆壁螺纹穿设有第一螺栓(25),所述套杆(22)的杆壁开设有多个配合第一螺栓(25)插接的第一螺纹槽,所述圆板(21)的内部螺纹穿设有第二螺栓(26),所述安装板(1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配合第二螺栓(26)插接的第二螺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内部均开设有穿孔。
CN202322801429.8U 2023-10-19 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Active CN221086868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86868U true CN221086868U (zh) 2024-06-07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22373U (zh) 一种汽车轮毂钻孔设备
CN113857524B (zh) 一种马达固定座金属铸件成型后钻孔加工设备
CN112605695B (zh) 具有翻转功能的汽车板材全自动钻孔设备
CN110640182A (zh) 一种圆形座椅的圆形坐板钻孔加工用装夹机构
CN211889675U (zh) 一种多角度重载翻转机
CN221086868U (zh) 一种全自动立式扭转装置
CN110465707A (zh) 一种通用型双圆弧齿轮加工装置
CN214185369U (zh) 一种双斜孔钻孔机
CN201455681U (zh) 车床试件定位夹具
CN207900270U (zh) 一种摇臂钻床
CN208866756U (zh) 连杆胀断机
CN220347001U (zh) 冲压机的机械式取模装置
CN220515585U (zh) 一种稳定切割的切割机
CN215788224U (zh) 一种机床用新型液压夹紧装置
CN208930391U (zh) 一种制扣机的夹具
CN210820265U (zh) 一种空心草坪打孔机的皮带离合器
CN217571924U (zh) 一种汽车配件模具的立式夹具
CN220680748U (zh) 用于新能源设备安装维修双电机驱动的工作台
CN216228093U (zh) 一种电力铁塔制造用摇臂钻床的自由调节夹具
CN220839021U (zh) 差速器壳用钻斜孔夹具
CN213794792U (zh) 冲压爬钩摩擦焊机
CN117047518B (zh) 半轴的定位装置和加工设备
CN108437229A (zh) 一种自动化电表箱安装用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9131494U (zh)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斜导柱孔加工夹具
CN220462975U (zh) 一种刀具加工用夹持转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