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184U -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2184U
CN220842184U CN202322853258.3U CN202322853258U CN220842184U CN 220842184 U CN220842184 U CN 220842184U CN 202322853258 U CN202322853258 U CN 202322853258U CN 220842184 U CN220842184 U CN 220842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structure
exhaust pipe
muffler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532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智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532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2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2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2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下车体结构包括:门槛梁;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且与所述门槛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置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一部分上的所述连接支架安装至所述门槛梁。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便于布置较大体积的电池包,排气管固定更加稳定,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整车舒适性。

Description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通常会通过增大电池包的容积来增大车辆的续航里程,但是这样设置导致电池包会侵占下车体结构的其他部件的布置空间,例如,电池包会侵占排气管的布置空间,而一些技术中的车辆通过将排气管布置在电池包和门槛梁之间,以避免排气管和电池包发生位置干涉,使下车体的空间布置更加合理,但是,排气管的固定可靠性较低,不仅不利于保证排气管的耐久性,且排气管易产生较大晃动,影响整车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车体结构,该下车体结构便于布置较大体积的电池包,排气管固定更加稳定,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整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下车体结构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下车体结构,包括:门槛梁;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且与所述门槛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置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一部分上的所述连接支架安装至所述门槛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便于布置较大体积的电池包,排气管固定更加稳定,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整车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形成有通孔;所述下车体结构还包括:弹性减振件,所述弹性减振件设置于所述通孔且内部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减振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通孔内;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止挡部止抵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侧;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止挡部止抵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侧,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车体结构还包括: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内部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第二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筒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门槛梁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止抵于所述弹性减振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一部分上的所述连接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且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门槛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的朝向所述门槛梁的一侧和所述排气管的朝向所述门槛梁的一侧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管包括:消音器进气管;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消音器进气管;消音器出气管,所述消音器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消音器和所述消音器出气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消音器进气管的至少一段构造为波纹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下车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下车体结构,便于布置较大体积的电池包,排气管固定更加稳定,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整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管和门槛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支架、弹性减振件和门槛梁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套筒、弹性减振件、连接支架和紧固件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下车体结构;
100、门槛梁;110、螺母;
200、电池包;
300、排气管;310、消音器进气管;311、波纹管;320、消音器;330、消音器出气管;
400、连接支架;410、通孔;420、紧固件;
500、弹性减振件;510、第一安装孔;520、主体部;530、第一止挡部;540、第二止挡部;
600、支撑套筒;610、第二安装孔;620、支撑部;630、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包括门槛梁100、电池包200和排气管300。
如图1-图7所示,电池包200设置于门槛梁100的内侧且与门槛梁100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排气管300设置有多个连接支架400,排气管300的一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一部分上的连接支架400安装至门槛梁100。
其中,排气管300的一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是指,排气管300不完全都布置在门槛梁100和电池包200之间,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排气管300尺寸较小的部位设置在门槛梁100和电池包200之间,且将排气管300尺寸较大的部位布置在其他位置,这样既可以将排气管300和门槛梁100连接固定,又可以避免排气管300和电池包200发生位置干涉,以便于布置体积较大的电池包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通过将电池包200设置于门槛梁100的内侧且与门槛梁10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且排气管300的一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电池包200在下车体结构1上进行布局安装时,通常会在门槛梁100和电池包200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也即利用该间隙形成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容纳空间,这样门槛梁100在受到冲击时不会直接对电池包200产生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电池包200的防撞击性能。而通过将排气管300的一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可以减小单独为安装排气管300而设置的空间,从而能够提高下车体结构1的空间利用率,以便于下车体结构1能够安装更大体积的电池包200,且电池包200也不易和排气管300发生位置干涉,布局更加合理。
另外,排气管300设置有多个连接支架400,且位于一部分上的连接支架400安装至门槛梁100,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管300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支架400直接和门槛梁100进行连接,以通过门槛梁100对排气管300的一部分进行固定,这样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排气管300不易发生晃动,有利于提高排气管300位置的固定稳定性,使排气管300的耐久性更好,且可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NHV,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
而且,多个连接支架400可以沿排气管3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排气管300和门槛梁10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且连接支架400的占用空间可以较小,不需要较大的装配空间,排气管300通过连接支架400和门槛梁100连接后不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即排气管300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可以较小,进而便于将排气管300的一部分固定在电池包200和门槛梁100之间,有效地释放了电池包200的布置空间。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便于布置较大体积的电池包200,排气管300固定更加稳定,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整车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支架400形成有通孔410,下车体结构1还包括弹性减振件500,弹性减振件500设置于通孔410且内部形成有供紧固件420穿设的第一安装孔510。
其中,紧固件420可以为螺栓,门槛梁100上可以焊接有螺母110,紧固件420可以和螺母110螺接连接。
举例而言,弹性减振件500可以采用橡胶等具备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
具体地,弹性减振件500可以安装到连接支架400的通孔410内,且弹性减振件500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510套设于紧固件420,这样弹性减振件500可以设置在紧固件420和通孔410的内侧壁之间,弹性减振件500可以吸收排气管300的振动,进而可以减小排气管300向门槛梁100传递的振动,不仅可以提高排气管300的耐久性,避免排气管300和门槛量之间硬性连接损坏,而且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弹性减振件500包括主体部520、第一止挡部530和第二止挡部540。
主体部520位于通孔410内,第一止挡部530连接于主体部520的一侧,且第一止挡部530止抵于连接支架400的一侧,第二止挡部540连接于主体部520的另一侧,且第二止挡部540止抵于连接支架400的另一侧。
其中,主体部520、第一止挡部530和第二止挡部540共同形成有第一安装孔510,也就是说,第一安装孔510可以沿弹性减振件500的轴向依次贯穿第一止挡部530、主体部520和第二止挡部540。
具体地,第一止挡部530的外直径和第二止挡部540的外直径可以大于通孔410的内直径,在将弹性减振件500装配到通孔410中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一止挡部530或者挤压第二止挡部540,以使第一止挡部530或者第二止挡部540压缩变形后穿过通孔410,这样,第一止挡部530和第二止挡部540可以分别止抵于主体部520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弹性减振件500不会轻易从通孔410中脱离,进而使弹性减振件500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紧固件420和通孔410的内壁之间,减振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7所示,下车体结构1还包括支撑套筒600。
支撑套筒60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安装孔510内且内部设置有供紧固件420穿设的第二安装孔610。
其中,支撑套筒600可以采用硬度较高的材料制成,这样支撑套筒600可以用于支撑弹性减振件500,以支撑弹性减振件500保持其形状,避免弹性减振件500被过度挤压而变形损坏,进而可以提高弹性减振件500的使用寿命,弹性减振件500能够更加可靠地用于减小排气管300向门槛梁100传递的振动。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支撑套筒600包括支撑部620和限位部630。
支撑部620设置于第一安装孔510内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610,限位部630连接于支撑部620朝向门槛梁100的一侧,且限位部630止抵于弹性减振件500的一侧。
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限位部630对支撑套筒600和连接支架40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避免支撑套筒600从通孔410中完全穿过后脱离连接支架400,以及避免支撑套筒600和连接支架400发生位置偏移,从而使支撑套筒600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撑弹性减振件500,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撑部620将弹性减振件500和门槛梁100间隔开,即支撑部620位于弹性减振件500和门槛梁100之间,弹性减振件500不直接和门槛梁100接触,这样可以避免弹性减振件500和门槛梁100之间摩擦而造成弹性减振件500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弹性减振件5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位于排气管300的一部分上的连接支架400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支架400的一端连接于排气管300,且连接支架400的另一端安装至门槛梁100。
举例而言,连接支架400的下端可以连接于排气管300的上表面,且连接支架400的上端可以设置有通孔410,即连接支架400的上端可以通过紧固件420和门槛梁100连接,排气管300和门槛梁100连接更加稳定,并且,连接支架400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更小,排气管300和连接支架400整体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也可以更小,进而便于下车体结构1布置更大体积的电池包200,且将排气管300固定到门槛梁100和电池包200之间,避免排气管300和电池包200发生位置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支架400的朝向门槛梁100的一侧和排气管300的朝向门槛梁100的一侧平齐。
这样,排气管300不会凸出连接支架400的朝向门槛梁100的一侧,以便于连接支架400和门槛梁100进行连接固定,另外,连接支架400的背向门槛梁100的一侧不超出排气管300的背向门槛梁100的一侧,这样可以避免连接支架400过多地侵占左右方向的空间,以使排气管300能够更轻松地安装到门槛梁100和电池包200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支架400可以和排气管300的外周面进行焊接固定,且连接支架400的下端可以构造为弧形面,这样连接支架400的下端和排气管300的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较大,进而可以提高连接支架400和排气管3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排气管300包括消音器进气管310、消音器320和消音器出气管330。
消音器320连接于消音器进气管310,消音器出气管330连接于消音器320,消音器出气管33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这样,排气管300可以对排气管300中的排气流动进行消音,进而可以减小排气噪音,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并且,多个连接支架400分别设置于消音器320和消音器出气管330。
具体地,消音器出气管330通过连接支架400和门槛梁100进行连接固定,消音器320可以通过连接支架400和前地板总成的前地板进行连接,这样消音器320和消音器出气管330都可以被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排气管300的固定可靠性,避免排气管300出现大幅度晃动,且可以减小排气管300的振动。
另外,连接于消音器320上的连接支架400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支架400分别设于消音器320的相对两侧,且消音器320的同一侧也可以间隔设置多个连接支架400,以提高消音器320和前地板的固定可靠性。
其中,连接在消音器320上的连接支架400和连接在消音器出气管330上的连接支架400可以构造为不同的结构形式,即连接在消音器320上的连接支架400可以不完全沿上下方向延伸,例如,连接支架400的下端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便于连接支架400的下端和消音器320的外周面进行连接,连接支架400的上端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便于将连接支架400的上端和前地板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消音器320通过连接支架400连接于下地板。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消音器进气管310的至少一段构造为波纹管311。其中,波纹管311是指用可折叠皱纹片沿折叠伸缩方向连接成的管状件。
也就是说,消音器进气管310的至少一段可以构造为可伸缩的波纹管311,这样一方面是可以通过波纹管311吸收消音器进气管310的安装误差,以便于消音器进气管310的装配固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波纹管311吸收排气管300的振动,有利于降低排气管300传递到门槛梁100或者下地板的振动,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便于布置较大体积的电池包200,排气管300固定更加稳定,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整车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体结构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槛梁;
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门槛梁的内侧且与所述门槛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置有多个连接支架,所述排气管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一部分上的所述连接支架安装至所述门槛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形成有通孔;
所述下车体结构还包括:
弹性减振件,所述弹性减振件设置于所述通孔且内部形成有供紧固件穿设的第一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通孔内;
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止挡部止抵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侧;
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止挡部止抵于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侧,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内部设置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第二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孔;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门槛梁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止抵于所述弹性减振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排气管的所述一部分上的所述连接支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管,且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安装至所述门槛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朝向所述门槛梁的一侧和所述排气管的朝向所述门槛梁的一侧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
消音器进气管;
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连接于所述消音器进气管;
消音器出气管,所述消音器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出气管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其中,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消音器和所述消音器出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进气管的至少一段构造为波纹管。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结构。
CN202322853258.3U 2023-10-24 2023-10-24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842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53258.3U CN220842184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53258.3U CN220842184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2184U true CN220842184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53258.3U Active CN220842184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2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3912B2 (en) Exhaust pipe structure
JP4265640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CN220842184U (zh)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038195A (zh) 车辆的空气动力罩
US6412587B1 (en) Vehicle exhaust system with suspension arrangement
CN215552496U (zh) 悬置总成
CN210454444U (zh) 一种汽车增程器
JP2001280127A (ja) 車輌における排気管系の取付構造
CN111497941A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20701083U (zh)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6323271A (zh) 一种用于车辆空调压缩机的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15244200U (zh) 用于车辆的叉臂连接总成和车辆
CN216508587U (zh)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CN219993855U (zh)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7848165U (zh) 蓄电池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54738U (zh) 一种电动压缩机二级减震安装支架
CN217374659U (zh) 全地形车
CN220281317U (zh) 连接杆组件及发动机舱
CN219119701U (zh) 液压变速器悬置及车辆
CN217898639U (zh) 用于空气滤清器的隔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007336U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缸体和车辆
KR101189564B1 (ko) 자동차 배기계용 러버행거
CN218966616U (zh) 减震塔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12765678U (zh) 用于车辆的后悬置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99010U (zh) 压缩机固定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