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1083U -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1083U
CN220701083U CN202321864204.0U CN202321864204U CN220701083U CN 220701083 U CN220701083 U CN 220701083U CN 202321864204 U CN202321864204 U CN 202321864204U CN 220701083 U CN220701083 U CN 220701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bracket
vibration reduction
vacuum pump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42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仕东
李世堃
陈位见
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42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1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1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1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形成有适于容纳真空泵的容纳腔;第一连接件;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且适于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一减振安装孔;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内并适于与车身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与真空泵间设置第一减振件、在第二连接件与车身间设置第二连接件,使得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可进行逐级减振,从而实现了提升支架组件的减振降噪性能,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Description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系统零部件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众多家庭所接受,成为众多家庭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产品。真空伺服制动是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一种常用结构形式,其动力源为真空。对于传统的汽油发动机车辆,其进气歧管可以产生较高的真空负压,可以直接为真空伺服系统提供真空源。而对于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不能从进气歧管处获取真空,真空源来自单独匹配的电子真空泵。自身结构及运行转速较高等原因导致电动真空泵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该噪声通过空气及结构传递路径进入车内,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
公开号为CN205010223U名称为一种电子真空泵安装支架的专利中提出了在支架上的电子真空泵安装孔与电子真空泵之间设置橡胶垫的技术方案,以实现衰减从电子真空泵传递至支架的振动,但由于支架直接与动力总成连接,而电子真空泵振动频率高,容易激起安装支架振动,导致车内电子真空泵工作噪音大。
公开号为CN104228807A名称为一种电子真空泵安装支架的专利通过在支架上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减振垫圈,使得减振垫圈位于平板状连接部与车体或变速器壳体、安装耳与电子真空泵的配合面之间,从而实现降低振动噪音,但减振垫圈的减振方向单一,对电子真空泵的减振效果较差。
相关技术中,电子真空泵与安装支架及车身间采用一级隔振,导致安装支架易相对车身振动,造成车内电子真空泵工作噪音大,影响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同时安装支架的振动也对车身钣金造成摩擦,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架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组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与真空泵间设置第一减振件、在第二连接件与车身间设置第二连接件,使得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可进行逐级减振,从而实现了提升支架组件的减振降噪性能,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支架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真空泵的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形成有适于容纳真空泵的容纳腔;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敞开口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且适于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一减振安装孔;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内并适于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架本体、第一连接件、第一减振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减振件,将第一减振件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上且与真空泵连接、将第二减振件收容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减振安装孔内并与车身连接,使得第一减振件可对真空泵起减振作用,而第二减振件可对支架本体及真空泵进一步进行减振及隔振,从而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在支架组件中形成了逐级减振的二级减振系统,进而实现了提升支架组件的减振降噪性能,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较相关技术中电子真空泵与安装支架及车身间采用一级隔振,导致安装支架相对车身振动,造成车内电子真空泵工作噪音大,影响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并对车身钣金造成摩擦,降低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第二减振件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与车身之间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对真空泵的减振作用,有效减少了真空泵传递至车内的噪音,且第二减振件使得第二连接件与车身间具有缓冲功能,从而避免了第二连接件及支架本体与车身刚性连接造成摩擦,有助于延长支架组件及车身使用寿命,节省经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第一悬置,所述第一悬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悬置内形成有第一紧固件安装孔;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孔并适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构造为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在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为环形板,所述环形板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端部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环形板的端面并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的贯通方向正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容纳腔在敞开方向上正对设置以适于限制所述真空泵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三减振件,所述第三减振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第三减振件的第二减振安装孔,所述第二减振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环形板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并将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因此,该车辆中的支架组件设置有第一减振件、第二减振件和第三减振件,以在真空泵、支架本体及车身间形成多级减振,从而实现了提升车内的减振降噪效果,且延长了支架组件及车身的寿命,进而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与真空泵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悬置与第二连接件配合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三减振件与底板配合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支架组件1;真空泵2;
支架本体11,支撑部111,底板1111,第一侧板1112,第二侧板1113,加强筋1114;
第一连接件12;
第二连接件13,第一减振安装孔131;
第一减振件14;
第二减振件15,第一悬置151,套管1511,橡胶部1512,第一紧固件152;
第三减振件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众多家庭所接受,成为众多家庭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产品。真空伺服制动是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一种常用结构形式,其动力源为真空。对于传统的汽油发动机车辆,其进气歧管可以产生较高的真空负压,可以直接为真空伺服系统提供真空源。而对于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不能从进气歧管处获取真空,真空源来自单独匹配的电子真空泵。自身结构及运行转速较高等原因导致电动真空泵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该噪声通过空气及结构传递路径进入车内,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
公开号为CN205010223U名称为一种电子真空泵安装支架的专利中提出了在支架上的电子真空泵安装孔与电子真空泵之间设置橡胶垫的技术方案,以实现衰减从电子真空泵传递至支架的振动,但由于支架直接与动力总成连接,而电子真空泵振动频率高,容易激起安装支架振动,导致车内电子真空泵工作噪音大。
公开号为CN104228807A名称为一种电子真空泵安装支架的专利通过在支架上的螺栓安装孔设置减振垫圈,使得减振垫圈位于平板状连接部与车体或变速器壳体、安装耳与电子真空泵的配合面之间,从而实现降低振动噪音,但减振垫圈的减振方向单一,对电子真空泵的减振效果较差。
相关技术中,电子真空泵与安装支架及车身间采用一级隔振,导致安装支架易相对车身振动,造成车内电子真空泵工作噪音大,影响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同时安装支架的振动也对车身钣金造成摩擦,降低了使用寿命。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组件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真空泵2的支架组件1包括支架本体11、第一连接件12、第一减振件14、第二连接件13和第二减振件15。其中,支架本体11可为支架组件1中部分其他部件提供安装位,并对支架组件1中部分其他部件起支撑、固定及保护作用,支架本体11内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适用于容纳真空泵2;第一连接件12与支架本体11连接,并且第一连接件12设置于容纳腔敞开口的至少部分外周;第一减振件14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2上,并且第一减振件14适于与真空泵2连接,第一减振件14可以对真空泵2起支撑和减振作用;第二连接件13与支架本体11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上形成有第一减振安装孔131;第二减振件15收容于第一减振安装孔131内,并且第二减振件15适于与车身连接,第二减振件15可以对第二连接件13及支架本体11起支撑和减振作用,从而第二减振件15能进一步衰减真空泵2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并降低第二连接件13及支架本体11相对车身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架本体11、第一连接件12、第一减振件14、第二连接件13和第二减振件15,将第一减振件14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2上且与真空泵2连接、将第二减振件15收容于第二连接件13的第一减振安装孔131内并与车身连接,使得第一减振件14可对真空泵2起减振作用,而第二减振件15可对支架本体11及真空泵2进一步进行减振及隔振,从而第一减振件14和第二减振件15在支架组件1中形成了逐级减振的二级减振系统,进而实现了提升支架组件1的减振降噪性能,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较相关技术中电子真空泵2与安装支架及车身间采用一级隔振,导致安装支架相对车身振动,造成车内电子真空泵2工作噪音大,影响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并对车身钣金造成摩擦,降低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第二减振件15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3与车身之间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对真空泵2的减振作用,有效减少了真空泵2传递至车内的噪音,且第二减振件15使得第二连接件13与车身间具有缓冲功能,从而避免了第二连接件13及支架本体11与车身刚性连接造成摩擦,有助于延长支架组件1及车身使用寿命,节省经济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1、第一连接件12及第二连接件13的材料构造为铝合金,铝合金的强度及模态好、抗震性能好,且重量轻,有利于提升支架组件1的减振性能和整车的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减振件15包括第一悬置151和第一紧固件152。本实施例中第一悬置151可减少真空泵2及支架组件1的振动并可对振动进行控制,第一悬置151设置于第一减振安装孔131内,第一悬置151内形成有第一紧固件152安装孔;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52穿设于第一紧固件152安装孔,并且第一紧固件152适于与车身连接,以将第一悬置151与车身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件13与车身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悬置151和第一紧固件152,将第一紧固件152穿设于第一悬置151的第一紧固件152安装孔,使得第一悬置151可通过第一紧固件152与车身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连接件13及支架本体11与车身间的安装固定,且由于第一悬置151具有良好的减振及缓冲性能,因此,第二连接件13及支架本体11与车身间形成良好的缓冲连接,进而有利于提升支架组件1和车身的工作性能,并增强整车的减振降噪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悬置151构造为硫化橡胶悬置。由于硫化橡胶悬置具有弹性大、耐热性好、抗撕裂强度大且不易脱落的优点,因此,通过将第一悬置151构造为硫化橡胶悬置,提升了第一悬置151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了支架组件1的工作可靠性。另外,硫化橡胶悬置还能够对振动频率开展悬置解耦分析,以对振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第一悬置151对真空泵2及支架组件1的减振降噪性能,进一步延长了支架组件1及车身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硫化橡胶悬置包括如图4所示的套管1511和橡胶部1512,套管1511内形成有第一紧固件152安装孔,橡胶部1512硫化设置于套管1511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与第一减振安装孔131的内壁之间,以实现简化第一悬置151与第二连接件13及车身的安装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连接件13构造为设置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板,第一减振安装孔131在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由于真空泵2收容于支架本体11的容纳腔内,而连接板设置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的两侧,因此,第一减振安装孔131位于真空泵2的外周,从而第一减振安装孔131内的第一悬置151及第一紧固件152位于真空泵2的外周,使得连接板与车身间的安装及拆卸操作方便,进而提升了支架组件1与车身的装配效率及维护操作便利性。另外,通过将第二连接件13构造为设置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板,还使得位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悬置151能够具有对称性,从而有助于提升支架组件1在车身上的稳定性,且进一步优化了第一悬置151对支架组件1整体的减振降噪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驾乘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件12构造为环形板,环形板设置于支架本体11的端部,并且环形板与连接板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2构造为环形板,一方面,使得环形板的形状可以与真空泵2的外周形状适配,从而实现真空泵2与环形板及支架本体11能够具有良好的位置关系,以保障真空泵2在支架组件1中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连接件12构造为环形板,使得环形板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可分别与设置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板连接,从而环形板与连接板及支架本体11间结构紧凑,进而节省了支架组件1在车辆中的布置占用空间,有利于整车的体积优化和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减振件14设置于环形板的端面并朝向远离连接板的方向延伸,第一减振件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减振安装孔131的贯通方向正交。由于第一减振件14与真空泵2连接,第二减振件15位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与车身连接,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减振件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减振安装孔131的贯通方向正交,使得第一减振件14和第二减振件15可分别对真空泵2、环形板及连接板具有多个方向上的减振和隔振作用,从而实现了提升第一减振件14和第二减振件15对支架组件1整体的减振降噪效果,且提高了支架组件1与车身间的连接平稳性;另外,由于第一减振件14设置于环形板的端面,通过设置第一减振件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减振安装孔131的贯通方向正交,使得第二减振件15可对第一减振件14具有良好的缓冲及支撑作用,从而实现了提升支架组件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真空泵2在容纳腔的工作安全性及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环形板上形成有螺纹孔,第一减振件14与环形板通过螺栓实现紧固连接;第一紧固件152构造为螺栓,第一悬置151与车身间通过螺栓实现紧固连接。螺栓的连接牢靠性好、安装及拆卸简单,且成本低,从而有助于提高支架组件1的工作可靠性、装配及维护便利性,且节省了经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本体11的底部形成有支撑部111,支撑部111与容纳腔在敞开方向上正对设置,以适于限制真空泵2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真空泵2通过第一减振件14与环形板连接后,真空泵2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容纳腔内,位于支架本体11底部的支撑部111可与真空泵2的一端止抵,从而支撑部111可限制真空泵2的移动,以加强真空泵2与环形板及支架本体11整体的连接稳固性,并提升减振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车内的减振降噪。同时,支撑部111还能对真空泵2具有支撑及保护作用,因此,支撑部111进一步提高了真空泵2的工作安全性,保障了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1还包括如图2和图5所示的第三减振件16。本实施例中第三减振件16设置于支撑部111朝向容纳腔的一侧,第三减振件16可以与容纳腔内的真空泵2止抵,以在支撑部111与真空泵2间起缓冲和隔振作用。通过设置第三减振件16,使得当真空泵2工作时,第三减振件16可以直接衰减真空泵2下部的振动,从而直接减少真空泵2传递至支架本体11的振动,进一步实现降低传递至车内的噪音,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另外,第三减振件16避免了真空泵2与支撑部111直接刚性接触,使得支撑部111与真空泵2间为弹性接触,有利于延长支撑部11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部111包括底板1111、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本实施例中底板1111上形成有第二减振安装孔,第二减振安装孔适于收容第三减振件16,其中,第二减振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环形板的中心轴线重合,以保证第三减振件16与真空泵2具有良好的位置关系,实现第三减振件16对真空泵2的缓冲和减振;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分别设置于底板1111的两侧,并将底板1111与支架本体11连接,从而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111的延伸方向正交。通过设置底板1111、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使得底板1111上形成有适于收容第三减振件16的第二减振安装孔,而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分别设置于底板1111的两侧,从而第三减振件16可对真空泵2起良好的缓冲和减振作用,且第三减振件16安装于第二减振安装孔时能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进而提升了第三减振件16的安装便利性。另外,由于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111的延伸方向正交,因此,第一侧板1112和第二侧板1113与底板1111形成的结构能具有良好的刚度及强度性能,有利于提高支架组件1的工作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减振安装孔内形成有适于与第三减振件16在沿轴向远离真空泵2方向上抵接的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对第三减振件16具有限位及定位作用,保证了第三减振件16在第二减振安装孔内的稳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本体11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114。加强筋1114在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支架本体11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部连接,通过设置加强筋1114,使得加强筋1114可增强支架本体11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并提升连接部及环形板的强度和模态,从而实现在提升了支架组件1抗形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支架组件1整体的减振降噪效果,进一步提升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强筋1114构造为与环形板弧度相同的弧形筋,以实现与真空泵2形状适配;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1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且在环形板轴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筋1114,支架本体11还形成有沿环形板轴向延伸并与多个第一加强筋1114分别连接的第二加强筋1114,以实现进一步增强支架本体11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并提升连接部及环形板的强度和模态。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1,因此,该车辆中的支架组件1设置有第一减振件14、第二减振件15和第三减振件16,以在真空泵2、支架本体11及车身间形成多级减振,从而实现了提升车内的减振降噪效果,且延长了支架组件1及车身的寿命,进而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形成有适于容纳真空泵的容纳腔;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敞开口的至少部分外周;
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且适于与所述真空泵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一减振安装孔;
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内并适于与车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
第一悬置,所述第一悬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悬置内形成有第一紧固件安装孔;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孔并适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构造为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在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为环形板,所述环形板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端部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设置于所述环形板的端面并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减振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减振安装孔的贯通方向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容纳腔在敞开方向上正对设置以适于限制所述真空泵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减振件,所述第三减振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适于收容所述第三减振件的第二减振安装孔,所述第二减振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环形板的中心轴线重合;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并将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组件。
CN202321864204.0U 2023-07-14 2023-07-14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701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4204.0U CN220701083U (zh) 2023-07-14 2023-07-14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4204.0U CN220701083U (zh) 2023-07-14 2023-07-14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1083U true CN220701083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4204.0U Active CN220701083U (zh) 2023-07-14 2023-07-14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1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20088761A (ko) 자동차용 엔진마운트
CN220701083U (zh) 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166317U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震功能的电动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13108968U (zh) 解决悬置转弯产生异响的结构
US20220234406A1 (en) Air spring upper support, vehicle air spring assembly, and vehicle
CN215552496U (zh) 悬置总成
CN214138168U (zh) 机动车中采用的双级减振系统
CN216468097U (zh) 车辆的前舱结构以及车辆
CN216268578U (zh) 电动车压缩机支架及压缩机装置
CN21789246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减震支架
EP4261062A1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ompressor, and vehicle
CN219154182U (zh) 车用电动压缩机安装与隔振结构及车辆
CN219993855U (zh) 用于车辆的压缩机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20842184U (zh) 下车体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562034A (zh) 一种新型变速箱悬置
CN220517974U (zh)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CN220248771U (zh) 一种侧装的单级隔振压缩机悬置支架
CN220059844U (zh) 一种桥接式压缩机悬置系统
CN212685702U (zh) 方向机总成和车辆
CN216942574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安装支架
CN213331249U (zh) 一种后消排气管吊耳
CN215284363U (zh) 一种冷却模块悬置机构
CN216279155U (zh) 一种燃料电池减震系统
CN220227116U (zh) 二级减振结构及车用空气压缩机
CN220009413U (zh) 减振支架、动力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