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8529U -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8529U
CN220758529U CN202322370752.4U CN202322370752U CN220758529U CN 220758529 U CN220758529 U CN 220758529U CN 202322370752 U CN202322370752 U CN 202322370752U CN 220758529 U CN220758529 U CN 220758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auger
air inlet
shel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07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纪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IX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IX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IX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IX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07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8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8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8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包括车盘和设置在车盘底部的行走机构;净尘机构,包括外壳、净尘组件,外壳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外壳设有净尘室、设置在净尘室下侧的储尘室,储尘室的底部设有沿车盘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绞龙,净尘组件还包括第二绞龙,第二绞龙的进料端连接在储尘室在所述第一绞龙的排料端的位置,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斜向上延伸至外壳的侧方;吸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尘机构在进气端的一侧,包括与所述进气端连接的进气管组件,所述进气管组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吸尘口。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置了粉尘排出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时,爆破、凿岩等作业方式往往会在隧道内产生大量的粉尘,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造成危害影响。
由于隧道内采用通风筒等通风通道进行压入式或抽出式通风除尘,采用该种方式,由于通风筒的通风能力有限,导致降尘效率较低。公开号为CN110185489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隧道除尘装置,其通过行走车盘带动柔性风筒负压吸尘,并通过喷雾辅助降尘。
该类现有技术中,对于烟尘的处理,如对比文件附图所述,采用粉尘滤袋过滤后,将粉尘反吹至积灰斗内收集。对于积灰斗内的烟尘处理,其并未进行说明。目前,通常做法为将积灰斗取出后倾倒。采用该种方式,需要将积灰斗设置车盘一定高度位置,以此导致整个设备高度较高;或者在车盘侧方开口将积灰斗取出,此时对于车盘结构布置造成限制,使用较为麻烦。
因此,急需对现有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粉尘排出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包括车盘和设置在车盘底部的行走机构;净尘机构,设置在所述车盘,包括外壳、净尘组件,所述外壳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设有净尘室、设置在所述净尘室下侧的储尘室,所述储尘室的底部设有沿所述车盘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绞龙,所述净尘组件还包括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进料端连接在所述储尘室在所述第一绞龙的排料端的位置,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侧方;吸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尘机构在进气端的一侧,包括与所述进气端连接的进气管组件,所述进气管组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吸尘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绞龙的排料端朝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净尘室在所述第二绞龙位置的下侧设有挡板仓,所述挡板仓的上端与所述储尘室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绞龙连通;所述挡板仓内设有可移动的挡块,所述挡块能够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为气动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净尘室内靠近所述气端的一侧设有竖隔板,所述净尘室在所述竖隔板朝向进气端的一侧形成前置腔,所述净尘室在所述竖隔板背离所述进气端的一侧形成净化腔,所述竖隔板的下侧形成有过气间隙;所述净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腔内的过滤件、设置在所述前置腔的挡尘板。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腔内设有横隔板,所述过滤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横隔板下侧的过滤筒,所述横隔板在所述过滤筒位置设置于所述过滤筒内侧连通的气孔;所述净化腔在所述横隔板上侧形成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净尘室的下段的侧壁由上至下斜向内倾斜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净尘室的侧方设有检修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设有喷水头。
或者,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设有自动装袋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优化设置了粉尘排出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位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盘;2、行走机构;3、外壳;4、净尘组件;5、净尘室;6、储尘室;7、进气管组件;8、吸尘口;9、第一绞龙;10、第二绞龙;11、挡板仓;12、挡块;13、伸缩杆;14、竖隔板;15、前置腔;16、挡尘板;17、净化腔;18、横隔板;19、过滤筒;20、气孔;21、检修门;22、喷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行走机构2,包括车盘1和设置在车盘1底部的行走机构2;净尘机构,设置在所述车盘1,包括外壳3、净尘组件4,所述外壳3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3设有净尘室5、设置在所述净尘室5下侧的储尘室6,所述储尘室6的底部设有沿所述车盘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绞龙9,所述净尘组件4还包括第二绞龙10,所述第二绞龙10的进料端连接在所述储尘室6在所述第一绞龙9的排料端的位置,所述第二绞龙10的出料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壳3的侧方;吸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尘机构在进气端的一侧,包括与所述进气端连接的进气管组件7,所述进气管组件7远离所述外壳3的一端具有吸尘口8。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净尘机构在使用时,通过车盘1和行走机构2移动至待除尘区域,使得吸尘机构的进气管组件7朝向粉尘,并通过进气管组件7吸尘后,烟尘进入外壳3内,并通过净尘组件4净尘过滤后由出气端排出。净尘组件4净化的粉尘在净尘室5内向下沉降沉积在储尘室6。在粉尘储存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第一绞龙9转动,带动粉尘朝向第二绞龙10位置移动,同时第二绞龙10将粉尘向排料端移动,以此可以将储尘室6内的粉尘移动至外壳3的侧方,以方便对粉尘排出处理。
本实用新的净尘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通过第一绞龙9和第二绞龙10配合,能够在外壳3侧方单点排出粉尘,便于对排出粉尘进行处理,减少二次扬尘;其二,第一绞龙9和第二绞龙10连续自动运行,减少了人力投入;其三,第一绞龙9卧置于外壳3下侧,可以使得第一绞龙9位于车盘顶面下侧,相较于需要现有技术中灰料斗取出的方式,无需在车盘侧方设置避让灰料斗进出的结构,也无需因为将灰料斗置于车盘顶面上侧导致的外壳3顶部高度过高的问题;其三,第一绞龙9能够沿车盘长度方向布置,适用于车盘的长条结构,以此可以使得外壳3按照车盘延伸方向呈长条布置,能够增加外壳3内净化过滤空间,适用于在隧道内使用。
对于图1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设置在于,所述第一绞龙9的排料端朝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如图2所示,在净尘室5靠近进气端一侧烟尘浓度较大、烟尘沉降量较大的区域,通过第二绞龙10直接向外排出,以此降低粉尘在储尘室6内移动过程中内部的二次扬尘。
对于图1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设置在于,所述净尘室5在所述第二绞龙10位置的下侧设有挡板仓11,所述挡板仓11的上端与所述储尘室6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绞龙10连通;所述挡板仓11内设有可移动的挡块12,所述挡块12能够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了挡板仓11和挡块12,以在向外排出粉尘时,将挡块12移动至打开状态,此时挡板仓11连通储尘室6和第二绞龙10,在排尘结束后,粉尘净化装置正常使用净化粉尘时,挡块12移动关闭挡板仓11,第二绞龙和储尘室6连通被隔断,以减少第二绞龙10的气流对净尘室5内负压的损耗。
在图1示的实施例中,对于挡块12的设置,一步的具体的说,如图2和图3所示,挡板仓11大致呈横向的管状结构。挡板仓1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绞龙10,挡块12在打开状态位于挡板仓11的左端,挡块12在关闭状态位于挡板仓11的右端并封闭第二绞龙10的进料口。
对于挡块12的移动,在图1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挡块12连接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设置为气动伸缩杆13或者液压伸缩杆13。
对于图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设置在于,所述净尘室5内靠近所述气端的一侧设有竖隔板14,所述净尘室5在所述竖隔板14朝向进气端的一侧形成前置腔15,所述净尘室5在所述竖隔板14背离所述进气端的一侧形成净化腔17,所述竖隔板14的下侧形成有过气间隙;所述净尘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腔17内的过滤件、设置在所述前置腔15的挡尘板16。
如图2所示,烟尘在进入前置腔15后移动过程中,大颗粒烟尘被挡板阻隔后降低横向移动速度,更容易沉降值储尘室6,进而降低了过滤件处的烟尘浓度,可以提高过滤除尘的效率。
在图1示的实施例中,对于过滤件的设置,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净化腔17内设有横隔板18,所述过滤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横隔板18下侧的过滤筒19,所述横隔板18在所述过滤筒19位置设置于所述过滤筒19内侧连通的气孔20;所述净化腔17在所述横隔板18上侧形成排气通道。
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了横隔板18,以此使得净化腔17在横隔板18下侧整体形成过滤筒19的过滤除尘空间,以此能够大限度的利用净化腔17的空间,以增加过滤能力,同时过滤后的空气经由过滤筒顶部气孔20位置进入排气通道,再经过排气通道朝出气端移动排出外壳3外侧。在过滤筒19外侧粉尘过多是时,可以利用在过滤筒19内侧反吹、整体敲击振动等方式将过滤桶外侧的粉尘掉落至储尘室6。
其中,对于过滤筒19反吹,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时,可以在过滤筒19内侧布置现有的脉冲反吹喷嘴。
对于,对于过滤件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图2中所示过滤筒19的结构形式,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选择其他形式,例如,采用过滤袋的结构。对于过滤件在净尘室5的布置,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其他的形式,例如,在净化室内设置过滤板。
对于净尘组件4的具体设置形式,并不限于图2中所示前置腔15内设置挡尘板16、净尘室5内设置过滤件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时还可选用其他形式的现有的净尘组件4,所选用净尘组件4按照能够将过滤的粉尘下排至储尘室6即可。例如,在横隔板18位置设置过滤板,在横隔板18下侧设置如前置腔15的挡尘板16。或者在横隔板18位置设置过滤板,并在横隔板18下侧设置喷雾头,通过喷雾降尘。此时第一绞龙9第二绞龙10排出的粉尘为流体状粉尘。
对于外壳3的结构,在图2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净尘室5的下段的侧壁由上至下斜向内倾斜延伸。如图1所示,通过将外壳3下段的侧壁设置成倾斜,以此可以引导下落的粉尘向第一绞龙9处聚拢,也可在外壳3下段外侧方形成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净化装置的其他结构部件,如气包、电池等结构部件。
为了便于对净尘室5内进行清理和部件检修,在图2示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优化设置在于,所述净尘室5的侧方设有检修门21。
在图1示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二绞龙10排料的优化设置,进一步的具体的说,所述第二绞龙10的出料端设有喷水头22。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了喷水头22,以在第二绞龙10向外壳3外侧排出粉尘时,能够降低此过程产生的扬尘。在图4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二绞龙10排出的粉尘被喷水头22喷水充分的接触减少尘,在图4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绞龙10的出料端设置竖向的排尘管,排尘管内侧设有两个倾斜延伸的导水板,喷水头22设置在导水板的上侧,以使得喷水头22喷水能在两个导水板支架流出,以增加在此位置水与粉尘接触混合效果。图4中,为了展示喷水头的安装结构,对排尘管局部剖视。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绞龙9利用储尘室6作为粉尘的移动容器,第二绞龙10带有绞龙壳作为粉尘的移动容器。
对于第二绞龙10排尘的设置方式,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还可如此设置,所述第二绞龙10的出料端设有自动装袋机。以此可以将过滤的烟尘打包处理,减少对隧道内的垃圾排放。对于自动装袋机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时,可以灵活选用现有的装袋机,具体的如专利公开号为215884143U公开的一种小型粉料包装装置中所示的方式,具体的可以在,车盘处布置如电子秤的支撑包装袋的结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机构,包括车盘和设置在车盘底部的行走机构;
净尘机构,设置在所述车盘,包括外壳、净尘组件,所述外壳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外壳设有净尘室、设置在所述净尘室下侧的储尘室,所述储尘室的底部设有沿所述车盘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绞龙,所述净尘组件还包括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进料端连接在所述储尘室在所述第一绞龙的排料端的位置,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外壳的侧方;
吸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尘机构在进气端的一侧,包括与所述进气端连接的进气管组件,所述进气管组件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吸尘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龙的排料端朝向所述进气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尘室在所述第二绞龙位置的下侧设有挡板仓,所述挡板仓的上端与所述储尘室连通,下端与所述第二绞龙连通;所述挡板仓内设有可移动的挡块,所述挡块能够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为气动伸缩杆或者液压伸缩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尘室内靠近所述气端的一侧设有竖隔板,所述净尘室在所述竖隔板朝向进气端的一侧形成前置腔,所述净尘室在所述竖隔板背离所述进气端的一侧形成净化腔,所述竖隔板的下侧形成有过气间隙;
所述净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腔内的过滤件、设置在所述前置腔的挡尘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内设有横隔板,所述过滤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横隔板下侧的过滤筒,所述横隔板在所述过滤筒位置设置于所述过滤筒内侧连通的气孔;
所述净化腔在所述横隔板上侧形成排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尘室的下段的侧壁由上至下斜向内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尘室的侧方设有检修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设有喷水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绞龙的出料端设有自动装袋机。
CN202322370752.4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Active CN220758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0752.4U CN220758529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0752.4U CN220758529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8529U true CN220758529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0752.4U Active CN220758529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8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4904Y (zh) 复合式除尘器
CN201744255U (zh) 可移动自净式焊烟净化器
CN204107221U (zh) 中央烟尘净化装置
CN210889075U (zh) Dpf载体吹集灰设备
CN113634573B (zh) 一种用于催化剂自动筛分的自吸式除尘系统
CN107866121A (zh) 煅烧沸腾炉除尘装置
CN209791106U (zh) 一种布袋式脉冲除尘器
CN214486252U (zh) 一种脉冲型除尘净化装置
CN220758529U (zh)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CN209809771U (zh) 一种用于抛丸室的除尘系统
CN114307477B (zh) 一种车厢余料清扫抽吸装置
CN106807628B (zh) 自洁式干粉吨袋破包机
CN212548719U (zh) 一种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分室清灰装置
CN209866473U (zh) 一种干式漆雾净化装置
CN210814344U (zh) 一种除尘机
CN206934965U (zh) 一种脉冲反吹式滤筒除尘器
CN218740802U (zh)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12855135U (zh) 一种用于种衣剂生产的除尘装置
CN219744221U (zh) 一种行喷脉冲布袋除尘器
CN208356324U (zh) 一种袋式收尘器
CN213467129U (zh) 脉冲旋风布袋除尘器
CN217662188U (zh) 一种旋启式颗粒物负压捕集舱
CN211098075U (zh) 一种潮模砂铸造烟尘净化装置
CN212166854U (zh) 自清洁通用过滤装置
CN218358005U (zh) 一种大气布袋除尘低排放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