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3000U - 柔性吊具 - Google Patents

柔性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3000U
CN220703000U CN202321848994.3U CN202321848994U CN220703000U CN 220703000 U CN220703000 U CN 220703000U CN 202321848994 U CN202321848994 U CN 202321848994U CN 220703000 U CN220703000 U CN 220703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frame
rotating
flexible
sli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89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谢苗
方佳
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89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3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3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3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柔性吊具,包括框体和吊臂,吊臂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框体的两端,且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吊臂,吊臂包括滑动构件和转动构件,其中:滑动构件沿第二方向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框体上;转动构件形成有用于在预设位置钩住白车身的托钩部,且转动构件可转动地与滑动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托钩部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白车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于提高柔性吊具对不同车型白车身的通用性,降低了设计成本,并且由于无需频繁的切换吊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吊装完成后,还能够通过反向的滑动和转动而收缩吊臂,有利于节省存放室占空的空间。

Description

柔性吊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性交吊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吊装白车身的柔性吊具。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检验白车身尺寸精度,需要对其进行接触式或者扫描式的尺寸测量。测量过程中需要吊装与卸载白车身到检测平台上,由于不同车型的白车身存在尺寸差异,现有单一专用的吊具不能满足多款车型的吊装需要。而根据车型切换不同的吊具,不仅设计成本较高,且频繁切换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吊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吊具,包括:
框体;
吊臂,所述吊臂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两端,且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吊臂,所述吊臂包括滑动构件和转动构件,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沿第二方向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
所述转动构件形成有用于在预设位置钩住白车身的托钩部,且所述转动构件可转动地与所述滑动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托钩部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白车身。
可选地,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框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部,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可选地,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锁止结构,用于锁止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框体上的水平滑动。
可选地,所述转动构件通过转轴可水平转动地与所述滑动构件连接,所述转动构件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锁止结构,用于锁止所述转动构件的水平转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转动构件均构造为管状,其中:所述滑动构件包括第一平直段和第一折弯段,所述转动构件包括第二平直段和所述第二折弯段,且所述第二平直段设置有所述托钩部;所述第一平直段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折弯段与所述第一折弯段可转动地连接,并使得至少所述第二平直段位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一侧。
可选地,沿所述框体的第一方向,位于一端的两个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定位件,位于另一端的两个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承托件。
可选地,所述承托件构造为U型结构,包括承托主体和位于所述承托主体两端的限位导向部。
可选地,所述限位导向部上形成有导向斜面。
可选地,所述框体为矩形框架,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其中,所述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纵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构件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柔性吊具还包括起吊组件,所述起吊组件包括吊环和钢索,所述钢索穿设所述吊环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钢索连接的安装孔。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柔性吊具中用于吊装白车身的吊臂包括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框体上的滑动构件和可转动地与滑动构件连接的转动构件。以第一方向为车长方向,第二方向为车宽方向为例,滑动构件能够沿第二方向水平滑动从而适应具有不同车宽的白车身,然后通过将转动构件上的托钩部转动到预设吊装位置,以进一步适应不同车宽和车长的车型。这样,通过本公开提供的柔性吊具,有利于提高柔性吊具对不同车型白车身的通用性,降低了设计成本,并且由于无需频繁的切换吊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吊装完成后,还能够通过反向的滑动和转动而收缩吊臂,有利于节省存放室占空的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和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吊具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吊臂展开时的吊装状态,图2为吊臂收缩时的存放状态。
图3和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吊具针对不同尺寸白车身时的吊装状态。
附体标记说明
1-框体,11-横梁,111-安装孔,12-纵梁,13-第二滑动部,2-吊臂,21-滑动构件,211-第一平直段,2111-操作部,212-第一折弯段,22-转动构件,221-第二平直段,222-第二折弯段,23-第一滑动部,3-第一锁止结构,4-第二锁止结构,5-定位件,6-承托件,61-承托主体,62-限位导向部,621-导向斜面,7-起吊组件,71-吊环,72-钢索,100-柔性吊具,200-白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根据相应附图指示的方向进行定义的,而“内”、“外”是指相应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吊具,适用于吊装白车身。这里的柔性是指功能上的,即,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形态以适应具有不同车身尺寸的不同车型。具体的,该柔性吊具包括框体1和吊臂2。框体1作为吊臂2的主要承载部件以及吊装时的主要受力部件使用。吊臂2用于吊装白车身,吊臂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框体1的两端,且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吊臂2。为简洁描述,在之后的描述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第一方向即为车长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即为车宽方向。以框体1构造为矩形框架为例,框体1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11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12,其中,横梁11沿第一方向延伸,纵梁12沿第二方向延伸。
然而应当理解的时,本公开并不旨在限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例如,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方向为车宽方向,第二方向为车长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不完全与车长和车宽方向一致,而是成一定角度的,也均能够被应用于本公开中以实现发明目的,即,适应不同车型的白车身。
吊臂2包括滑动构件21和转动构件22,其中:滑动构件21沿第二方向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框体1上;转动构件22形成有用于在预设位置钩住白车身的托钩部,转动构件22可转动地与滑动构件21连接,以使得托钩部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白车身。本公开对转动构件22的转动方向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通过转动而适应不同车型白车身即可,例如,转动构件22可以配置为通过转轴24而相对于滑动构件21水平转动,或者例如,转动构件也可以配置为通过万向节或球头关节等而相对于滑动构件21沿任意方向转动。根据实际需要,托钩部所作用的预设位置可以是车身前端的主定位孔和/或车身后端的门槛梁起吊边,从而在吊装时能够定位白车身和稳定吊装重心,有利于确保吊装的安全性,这将在之后做详细说明,此处暂不做赘述。
通过滑动构件21和转动构件22的配合便能够实现对不同车型白车身的适应。图1示出为吊臂展开时的吊装状态,滑动构件21沿第二方向分别向两侧水平滑动而展开,从而使得吊臂2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应不同白车身,即,根据不同白车身的宽度而将吊臂2展开至适当的位置;然后使转动构件22转动,而根据转动构件22所转动的方向和角度的不同,能够使转动构件22上的托钩部旋转到预设吊装位置,具体来说,不同车型的白车身由于其车长和车宽的不同,从而能够与托钩部配合的预设位置也不同,因此,通过转动构件22的转动能够使托钩部调整转动至不同的预设位置,以进一步适应不同车宽和车长的车型。
进一步参考图3和图4,其中,图4中白车身较图3中的白车更长且更宽,因此,在图4中,滑动构件21较图中滑动展开的幅度也更大,并且图4中转动构件22转动至某一角度,而图3中的转动构件22未转动。图2示出为吊臂收缩时的存放状态,吊装完成后,通过反向的滑动和转动而收缩吊臂,即,同一端两侧的吊臂2相向滑动从而收缩,相较于固定结构的吊臂,这有利于节省存放室占空的空间。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柔性吊具中用于吊装白车身的吊臂2包括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框体上的滑动构件21和可转动地与滑动构件21连接的转动构件22。以第一方向为车长方向,第二方向为车宽方向为例,滑动构件21能够沿第二方向水平滑动从而适应具有不同车宽的白车身,然后通过将转动构件22上的托钩部转动到预设吊装位置,以进一步适应不同车宽和车长的车型。这样,通过本公开提供的柔性吊具,有利于提高柔性吊具对不同车型白车身的通用性,降低了设计成本,并且由于无需频繁的切换吊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吊装完成后,还能够通过反向的滑动和转动而收缩吊臂,有利于节省存放室占空的空间。
为实现滑动构件21在框体1上的水平滑动,如图1所示,滑动构件21和框体1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部23,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滑动部23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13。例如,第一滑动部23可以构造为设置在纵梁12上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轨,对应的,第二滑动部13为设置在滑动构件21上的用于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此外,第一滑动部23还可以构造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二滑动部13为设置在滑动构件21上的滚轮。此外,其他能够实现使两个构件相对滑动的结构或者方法也均能够应用于本公开中,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滑动构件21和框体1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锁止结构3,用于锁止滑动构件21在框体1上的水平滑动,具体来说,第一锁止结构3的作用是在滑动构件21水平滑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锁定滑动构件21的位置,避免吊装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第一锁止结构3例如可以采用插销,具体的,在需要滑动构件21滑动时将插销拧松,而在需要锁止时,拧紧插销从而固定滑动构件21与框体1的相对位置。此外,其他形式的锁式结构,例如,弹性卡扣等方式也能够被应用于本公开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动构件21可以固定或者一体设置有操作部2111,第一锁止结构3设置在操作部2111上,而设置操作部2111能够辅助操作人员使滑动构件21滑动。
以转动构件22能够相对于滑动构件21水平转动为例,如图1所示,转动构件22可以通过转轴24可水平转动地与滑动构件21连接,具体的,转轴24的一端与滑动构件21固定连接,即二者不发生转动关系,而转轴24的另一端与转动构件22可转动连接。或者,转轴24为一体成型在滑动构件21上。当然,在转动构件22能够相对于滑动构件21沿任意方向转动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这里的转轴24配置为万向节或球头关节。转动构件22和转轴24之间设置有第二锁止结构4,用于锁止转动构件22的水平转动。与前述第一锁止结构3类似,作用是在转动构件22水平转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锁定转动构件22的位置,避免吊装的过程中发生位移。同样的,第二锁止结构4也可以采用插销或者弹性卡扣等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滑动构件21和转动构件22均构造为管状,其中:滑动构件21包括第一平直段211和第一折弯段212,转动构件22包括第二平直段221和第二折弯段222,且第二平直段221设置有托钩部;第一平直段211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1的上表面,第二折弯段222与第一折弯段212可转动地连接,并使得至少第二平直段221位于框体1的下表面一侧。第一平直段211可滑动地设置在框体1的上表面,有利于避免在滑动时与白车身干涉,同时设置在框体1的上表面也更便于操作。而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折弯段212和第二折弯段222从而将会第二平直段221引导设置于框体1的下表面一侧,以便于对白车身进行吊装操作。此外,在转动构件22通过转轴24与滑动构件21连接的实施例中,转轴24可以分别与第一折弯段212和第二折弯段222套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沿框体1第一方向,位于一端的两个转动构件22上,具体为在托钩部上,设置有定位件5,例如定位销,位于另一端的两个转动构件22上设置有承托件6,例如托块。具体的,定位销用于插入车身的主定位孔,从而起到定位的作用,而托块用于拖住车身两侧的门槛梁起吊边,进一步地稳定吊装重心,这样在定位销和托块的配合下有利于解决由于起吊重心偏移不稳而引起的例如车身倾倒等安全问题。
其中,承托件6可以构造为U型结构,包括承托主体61和位于承托主体61两端的限位导向部62,限位导向部62具有限位和承托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限位导向部62上形成有导向斜面621,例如导向斜面621可以通过对限位部内侧面倒角而形成,更有利于承托导向。承托主体61和限位导向部62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此外,承托件6可以非金属材质制成,以避免在工作是划伤白车身。
继续参考图1至图4,柔性吊具还包括起吊组件7,起吊组件7包括吊环71和钢索72,所述钢索72穿设吊环71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11可拆卸连接,钢索72可以设置有多根以便提高起吊的稳定性。横梁1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钢索72连接的安装孔111,从而能够根据需要改变钢索72与横梁11的连接位置,以便调整吊装重心。此外,考虑进一步提高框体1的结构强度,可以在矩形框架内部设置加强梁。
下面结合图1至图4示例性地提供一种本公开的柔性吊具的完整的使用方法。
将图2中处于收缩存放状态的柔性吊具100从车顶放入白车身200内部;水平调整滑动构件21以将车身前端的吊臂2通过前门洞向白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外抽出,这里的调整既可以是操作人员手动调整滑动构件21移动,也可以是通过电机来控制滑动构件21移动;水平转动以使转动构件22上的至少定位件5转动至车外;重复同样的步骤,水平滑动以使车身后端的吊臂2通过后门洞向白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外抽出;水平转动以使转动构件22上的至少承托件6转动至车外,其展开时的吊装状态如图1所示;操作起吊组件7使柔性吊具整体上下降以便于定位件5和承托件6下沉到车身下部;继续调整滑动构件21和转动构件22以使得定位件5插入到车身前端的主定位孔以及承托件6承托车身后端的门槛梁起吊边,这里的调整同前述对滑动构件21的调整类似,既可以是手动调整也可以是通过电机自动调整,此处不再赘述;通过第一锁止结构3和第二锁止结构4分别锁止滑动构件21相对于框体1的位置以及转动构件22相对于滑动构件21的位置;起吊吊环71以吊装白车身,其吊装状态如图3或图4所示。吊装完成后,逆序上述操作步骤,将柔性吊具从白车身从移出,然后水平滑动使吊臂2收缩至图2的存放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吊具包括:
框体;
吊臂,所述吊臂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两端,且每一端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吊臂,所述吊臂包括滑动构件和转动构件,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沿第二方向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
所述转动构件形成有用于在预设位置钩住白车身的托钩部,且所述转动构件可转动地与所述滑动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托钩部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白车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框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部,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锁止结构,用于锁止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框体上的水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构件通过转轴可水平转动地与所述滑动构件连接,所述转动构件和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二锁止结构,用于锁止所述转动构件的水平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转动构件均构造为管状,其中:所述滑动构件包括第一平直段和第一折弯段,所述转动构件包括第二平直段和第二折弯段,且所述第二平直段设置有所述托钩部;所述第一平直段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折弯段与所述第一折弯段可转动地连接,并使得至少所述第二平直段位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框体的第一方向,位于一端的两个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定位件,位于另一端的两个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承托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构造为U型结构,包括承托主体和位于所述承托主体两端的限位导向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部上形成有导向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为矩形框架,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以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纵梁,其中,所述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纵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构件可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纵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吊组件,所述起吊组件包括吊环和钢索,所述钢索穿设所述吊环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梁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所述钢索连接的安装孔。
CN202321848994.3U 2023-07-13 2023-07-13 柔性吊具 Active CN220703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8994.3U CN220703000U (zh) 2023-07-13 2023-07-13 柔性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8994.3U CN220703000U (zh) 2023-07-13 2023-07-13 柔性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3000U true CN220703000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5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8994.3U Active CN220703000U (zh) 2023-07-13 2023-07-13 柔性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3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24272B1 (ja) 焼結機用拡幅パレット台車の吊り具
KR100822261B1 (ko) 견인차용 리프팅 장치
ITPC20060029A1 (it) Macchina posatubi perfezionata
CN220703000U (zh) 柔性吊具
US10640341B2 (en) Method for raising raisable and lowerable member, and crane
DE112016001320T5 (de) Auslegeranbringungs-/Trennungsvorrichtung eines Kranes und Auslegeranbringungs-/Trenn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Kran
KR100635134B1 (ko) 견인차량
CN211018186U (zh) 架空线路防撞警示件安装系统
KR20210047642A (ko) 2주식 리프트의 받침아암장치
JPH07125986A (ja) 水平ブームの張り出し、格納装置
JP5159446B2 (ja) 杭打機及びリーダの組立方法
FI90506C (fi) Ajoneuvojen oikaisulaitteisto
CN210064913U (zh) 一种车体吊具及整车起吊系统
JP3122068B2 (ja) クレーンのハイマストに於けるバックステーの位置決め装置
EP3992138A1 (en) Crane
CN220078372U (zh) 一种小车锚定结构
CN216785620U (zh) 一种汽车维修举升机
CN215626251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门式起重机横移平车
CN216123429U (zh) 一种台车的灵活性自锁定位装置
CN212796658U (zh) 一种背罐车吊臂式移动架
CN218058208U (zh) 一种移动悬臂吊
CN210305135U (zh) 一种汽车大梁校正装置
EP4261175A1 (en) Upper spreader guide device
CN216235638U (zh) 一种轮毂吊具
JP2018002043A (ja) 杭打機及び杭打機の積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