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9917U -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9917U
CN220679917U CN202322229755.6U CN202322229755U CN220679917U CN 220679917 U CN220679917 U CN 220679917U CN 202322229755 U CN202322229755 U CN 202322229755U CN 220679917 U CN220679917 U CN 220679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table
feeding
feed
pump hea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297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年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ronsun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ronsun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ronsun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ronsun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297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9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9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9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头安装转台,包括转台,转台上设有多层入料层,入料层均匀设有多个入料位,每层的入料位一一对齐;转台顶部设有多个压杆,转台底部设有多个顶杆,顶杆以及压杆均与入料位对应设置;转台底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入料层转动,压杆以及顶杆随转台转动而产生圆周位移;转台的顶部设有一圈滑动轨道,压杆设在滑动轨道内,沿着转台圆周转动,滑动轨道设有坡道,通过坡道的坡度,使压杆在移动过程中在转台内上下移动。通过滑动轨道的坡道设置,使压杆无需外部动力,通过结构限制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机械结构之间产生运动配合,在转台中只需使用一个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多个驱动装置之间出现配合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头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多处物品需要使用泵头,如洗发水、沐浴露等,因此泵头需要大量生产。而泵头生产通常需要多道组装工序,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采用组装机器。
现有的组装机器生产效率不够高,需要用到多个驱动装置配合拼装,而驱动装置容易出现节拍配合不上,需要重新调整,效率低下,生产节拍过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头安装转台,通过滑动轨道的坡道设置,使压杆无需外部动力,通过结构限制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机械结构之间产生运动配合,在转台中只需使用一个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多个驱动装置之间出现配合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包括转台,所述转台上设有多层入料层,所述入料层均匀设有多个入料位,每层的所述入料位一一对齐;所述转台顶部设有多个压杆,所述转台底部设有多个顶杆,所述顶杆以及所述压杆均与所述入料位对应设置;所述转台底部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入料层转动,所述压杆以及顶杆随所述转台转动而产生圆周位移;所述转台的顶部设有一圈滑动轨道,所述压杆设在所述滑动轨道内,沿着所述转台圆周转动,所述滑动轨道设有坡道,通过所述坡道的坡度,使所述压杆在移动过程中在所述转台内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压杆顶端设有压杆滑轮,所述压杆滑轮设在所述滑动轨道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转台下方设有一段凸台,所述顶杆底部设有顶杆滑轮,所述顶杆滑轮滑动经过所述凸台使所述顶杆抬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转台设有四层所述入料层,所述入料层由上至下设有第一入料层、第二入料层、第三入料层以及第四入料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第一入料层以及第二入料层的入料位均设有入料卡块,所述入料卡块随着所述入料位转动,并且能够在所述入料位上伸缩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转台内设有两层凸轮结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入料层以及第二入料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入料卡块设有滚轴,所述滚轴与所述凸轮结构的边缘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第三入料层以及第四入料层开设有半圆状的入料位,所述第三入料层的入料位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入料层的入料位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给改进,所述转台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设在所述第四入料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杆以及顶杆配合,将入料位中的泵头配件上下挤压,将其组装为完整的泵头,无需人工对泵头进行组装,提高泵头的组装效率,节省人力。通过滑动轨道的坡道设置,使压杆无需外部动力,通过结构限制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凸轮结构的设置,使第一入料卡块以及第二入料卡块自动伸缩,无需配合驱动装置,实现结构间的配合。机械结构之间产生运动配合,在转台中只需使用一个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多个驱动装置之间出现配合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1;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2;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6是图5中C-C剖面图;
图7是图5中D-D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转台;11-滑动轨道;12-凸台;13-第一凸轮结构;14-第二凸轮结构;2-入料层;21-第一入料层;211-第一入料卡块;22-第二入料层;221-第二入料卡块;23-第三入料层;231-第三入料口;24-第四入料层;241-第四入料口;3-压杆;31-压杆滑轮;4-顶杆;41-顶杆滑轮;5-出料口;5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头安装转台1,包括转台1,在转台1上输送组装泵头的配件,将泵头组装起来。在转台1上设有多层入料层,每层入料层分别对应不同的泵头配件。在入料层2均匀设有多个入料位,入料位均匀分布在入料层2的圆周,将泵头配件分别一个个送入入料位中,等待后续进行装配。其中,每层的入料位数量一致,并且每层的每个入料位一一上下对齐,使各个配件在同一直线上,方便进行组装。
更进一步地,转台1顶部设有多个压杆3,与每层入料位数量一致,对应设在入料位的顶端,用于将入料位上的配件下压。在转台1底部设有多个顶杆4,也与每层入料位数量一致,对应设置在入料位的底部,用于将入料位上的配件顶起。通过压杆3以及顶杆4配合,将入料位中的泵头配件上下挤压,将其组装为完整的泵头,无需人工对泵头进行组装,提高泵头的组装效率,节省人力。
其中,转台1底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入料层2转动,使入料位能够圆周移动,持续上料-组装-下料。转台1上的压杆3以及顶杆4能够随入料层2沿转台1上圆周移动。
更进一步地,在转台1的顶部设有一圈滑动轨道11,压杆3设在滑动轨道11内随着转台1圆周转动,滑动轨道11设有坡道,压杆3也沿着坡道移动,随着坡道的坡度上下起伏,使压杆3在移动过程中在转台1内上下移动。通过滑动轨道11的坡道设置,使压杆3无需外部动力,通过结构限制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机械结构之间产生运动配合,在转台1中只需使用一个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多个驱动装置之间出现配合问题。
请结合参照图3以及图4,压杆3在转台1上的滑动轨道11内移动,通过滑动轨道11的坡度产生上下位移。在压杆3的顶部设有压杆滑轮31,通过压杆滑轮31设在滑动轨道11上,从而使压杆3能够更加顺滑地在滑动轨道11上移动。在转台1内还设有多个竖直的压杆轨道,压杆3设置在压杆轨道上,随着转台1转动,并且能够在压杆轨道上下移动,避免压杆3移动时偏移。通过滑动轨道11以及压杆轨道的配合,使压杆3能够随着转台1转动并且产生上下移动,对下方的泵头配件下压。
在转台1底部的顶杆4与压杆3相对应,与压杆3配合,对转台1上的泵头配件进行挤压组装。转台1的底部也设有竖直的顶杆4滑轨,顶杆4设置在顶杆4滑轨上,随着转台1转动。其中,在转台1底部设有一段凸台12,顶杆4在随转台1转动时,经过底部的凸台12,通过凸台12将顶杆4抬高。在顶杆4的底部设有顶杆滑轮41,方便顶杆4更加顺滑的移动。更进一步地,凸台12的两侧设置为斜面,与转台1底面连接,使顶杆4能通过滑动到凸台12上。
通过抬升的顶杆4与下降的压杆3配合,对转台1上的泵头配件进行挤压组装,提高加工效率。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6,在转台1上共设有四层入料层2,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入料层21、第二入料层22、第三入料层23以及第四入料层24。每层入料层2设有数量一致的入料位,所述入料位位置均匀设置并且上下对应。其中,第一入料层21中的入料位以及第二入料层22中的入料位均设有一入料卡块,在入料卡块上卡接泵头配件。入料卡块能够在入料位上伸缩移动,当入料卡块伸出时,会将泵头配件卡接固定在入料位上,当入料卡块回收时,会将泵头配件放松在入料位,方便压杆3对泵头配件下压拼装。其中,第一入料层21中的入料卡块为第一入料卡块211,第二入料层22中的入料卡块为第二入料卡块221,两处入料卡块分开设置,方面上下不同阶段地对泵头配件拼装。
为了进一步使入料卡块伸缩,更好地方便压杆3下压,在转台1内设有两层凸轮结构,分别对应第一入料层21以及第二入料层22,第一入料块与第二入料块均设有滚轴,通过滚轴分别与凸轮结构抵接。在凸轮结构的边缘与转台1形成轨道,使滚轴卡接在轨道内,与凸轮结构的边缘抵接。
其中,在第一入料层21的凸轮结构中,第一入料卡块211的滚轴与凸轮结构边缘抵接,当滑动到凸轮结构靠近圆心的边缘时,第一入料卡块211向转台1内回收,使第一入料卡块211内的泵头配件受压杆3下压。当滑动到凸轮结构远离圆心的边缘时,第一入料卡块211向转台1外伸出,使第一入料卡块211内的泵头配件入料被第一入料卡块211卡接固定。同理,在第二入料层22的凸轮结构中,第二入料卡块221的滚轴与凸轮结构边缘抵接,当滑动到凸轮结构靠近圆心的边缘时,第二入料卡块221向转台1内回收,使第二入料卡块221内的泵头配件受压杆3下压。当滑动到凸轮结构远离圆心的边缘时,第二入料卡块221向转台1外伸出,使第二入料卡块221内的泵头配件入料被第二入料卡块221卡接固定。
为了使第一入料卡块211以及第二入料卡块221配合压杆3的下压拼接,第一入料层21的凸轮结构靠近圆心的边缘,设在滑动轨道11前半段下降坡道处,当压杆3下降时,第一入料卡块211回收;而第二入料层22的凸轮结构靠近圆心的边缘,设在滑动轨道11后半段下降坡道,使压杆3进一步下压时,第二入料卡块221回收,从而使压杆3完成对泵头配件部分的组装。同时,通过凸轮结构的设置,使第一入料卡块211以及第二入料卡块221自动伸缩,无需配合驱动装置,实现结构间的配合。
压杆3完成第一入料层21以及第二入料层22中泵头配件的拼装,顶杆4完成第三入料层23以及第四入料层24配件的拼装。其中,第三入料层23开设有有半圆状的第三入料位,第四入料层24也开设有有半圆状的第四入料位。并且,第三入料位的直径大于第三入料位的直径,因此能够使第三入料位上的泵头配件顶升穿入第四入料位中。而顶杆4通过凸台12的顶升,将第三入料位上的泵头配件顶升至第四入料位的泵头配件中。
完成第三入料位上的泵头配件与第四入料位的泵头配件的组装后,需要对整体的泵头继续组装。凸台12对应地设置在滑动轨道11下降坡道最低段,此时的顶杆4完全下压,将第一入料层21以及第二入料层22中泵头配件向下拼接,与第三入料层23以及第四入料层24中泵头配件拼接配合,完成整个泵头的拼接。
更进一步地,在转台1上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处设有挡块51,通过挡块51将泵头挡住,以免泵图随转动继续转动。
其中,顶杆4与压杆3拼接完泵头后分别向下向上回收,泵头落在第四入料层24上。出料口5的挡块51设在所述第四入料层24上,将泵头挡住,使泵头随着出料口5出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杆3以及顶杆4配合,将入料位中的泵头配件上下挤压,将其组装为完整的泵头,无需人工对泵头进行组装,提高泵头的组装效率,节省人力。通过滑动轨道11的坡道设置,使压杆3无需外部动力,通过结构限制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凸轮结构的设置,使第一入料卡块211以及第二入料卡块221自动伸缩,无需配合驱动装置,实现结构间的配合。机械结构之间产生运动配合,在转台1中只需使用一个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多个驱动装置之间出现配合问题。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台,所述转台上设有多层入料层,所述入料层均匀设有多个入料位,每层的所述入料位一一对齐;所述转台顶部设有多个压杆,所述转台底部设有多个顶杆,所述顶杆以及所述压杆均与所述入料位对应设置;所述转台底部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入料层转动,所述压杆以及顶杆随所述转台转动而产生圆周位移;所述转台的顶部设有一圈滑动轨道,所述压杆设在所述滑动轨道内,沿着所述转台圆周转动,所述滑动轨道设有坡道,通过所述坡道的坡度,使所述压杆在移动过程中在所述转台内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顶端设有压杆滑轮,所述压杆滑轮设在所述滑动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下方设有一段凸台,所述顶杆底部设有顶杆滑轮,所述顶杆滑轮滑动经过所述凸台使所述顶杆抬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设有四层所述入料层,所述入料层由上至下设有第一入料层、第二入料层、第三入料层以及第四入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料层以及第二入料层的入料位均设有入料卡块,所述入料卡块随着所述入料位转动,并且能够在所述入料位上伸缩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内设有两层凸轮结构,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入料层以及第二入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卡块设有滚轴,所述滚轴与所述凸轮结构的边缘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料层以及第四入料层开设有半圆状的入料位,所述第三入料层的入料位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入料层的入料位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头安装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设在所述第四入料层上。
CN202322229755.6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Active CN220679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9755.6U CN220679917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9755.6U CN220679917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9917U true CN22067991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29755.6U Active CN220679917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9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4540A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夹紧装置
CN109954762A (zh) 变速箱油封加工用大型冲压加工系统
CN220679917U (zh) 一种泵头安装转台
CN211868446U (zh) 汽车外壳塑料件注塑用的双色注塑系统
CN113715355B (zh) 一种塑木板材的成型工艺
CN112123502B (zh) 一种人造颗粒板制造工艺
CN212102887U (zh) 一种二维图案冲孔制造装置
CN208261710U (zh) 一种冲压模具传送装置
CN214821158U (zh) 一种茶饼压制机
CN220109077U (zh) 一种膨化食品加工设备
CN218983854U (zh) 一种入盒接头装配机
CN110538887A (zh) 一种挤压模具开模机
CN212046101U (zh) 一种艾绒自动压饼机
CN114733971B (zh) 一种马口铁易开盖多通道冲压卷边注胶一体化生产线
CN218968128U (zh) 一种自动推板的机构
CN218737535U (zh) 一种制鞋用鞋面压平机
CN219378671U (zh)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4554679U (zh) 一种用于塑胶制品喷涂机构的夹紧装置
CN116714289B (zh) 一种聚酯纤维板表面修复设备
CN219325581U (zh) 一种新型纸桶自动翻边机旋压卷管装置
CN217800011U (zh) 一种制氧机缸套滚压装置
CN220409809U (zh) 一种包装盒模具提升推送装置
CN220638615U (zh) 一种隐形眼镜自动脱模取镜片设备
CN1304136C (zh) 封头成型设备
CN220661473U (zh) 一种灯泡生产用定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