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5739U -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5739U
CN220505739U CN202321574974.1U CN202321574974U CN220505739U CN 220505739 U CN220505739 U CN 220505739U CN 202321574974 U CN202321574974 U CN 202321574974U CN 220505739 U CN220505739 U CN 220505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 shifting
cylinder body
output shaft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49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显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ted Grav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ted Grav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ted Grav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ted Grav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49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5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5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5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和后桥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位于缸体内的外壁转动套接有低速挡齿轮和高速挡齿轮,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低速挡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高速挡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后桥输出轴位于缸体内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气缸、换挡拨叉、换挡滑套等,能够利用动力输入轴上不同的齿轮驱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对动力输入轴与后桥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的切换,以在汽车变速箱之外,实现四驱的高低速输出切换,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背景技术
分动箱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变速箱通过分动箱的动力和方向实现动力分供,让原本只能实行后驱或前驱的变速箱能够实现前后四驱的动力分配。
大多数的汽车分动箱往往只具备两驱与四驱的切换功能,其动力输出的扭矩仍需要通过变速箱换挡进行控制,而分动箱本身不具备换挡功能,无法实现二次的高低速输出切换,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和后桥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位于缸体内的外壁转动套接有低速挡齿轮和高速挡齿轮,所述传动轴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低速挡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高速挡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后桥输出轴位于缸体内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缸体内还转动安装有前桥输出轴,所述前桥输出轴与第三齿轮同轴设置,且前桥输出轴与后桥输出轴通过挂挡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位于低速挡齿轮、高速挡齿轮之间的外壁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有换挡滑套,且低速挡齿轮、高速挡齿轮朝向换挡滑套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换挡滑套相适配的花键,所述换挡滑套的外侧套设有换挡拨叉,所述缸体上安装有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拨叉与换挡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滑动贯穿缸体的滑杆,所述换挡拨叉固定套接在滑杆上,且缸体的外壁位于滑杆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滑杆位于第一气缸内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换挡活塞,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换挡活塞一侧的外壁开设有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缸体的位于滑杆另一端处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套,所述滑杆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位于导套内,且第一气缸、导套的外壁均通过螺纹孔配合连接有定位螺栓,两个所述定位螺栓位于导套的两侧,且定位螺栓与滑杆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挂挡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前桥输出轴上的挂挡滑套,所述后桥输出轴朝向挂挡滑套的一端及前桥输出轴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与挂挡滑套相适配的外花键,所述挂挡滑套的外壁套设有挂挡拨叉,所述缸体上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挂挡拨叉与第二气缸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桥输出轴上安装有里程尺,所述前桥输出轴位于缸体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凸缘,所述动力输入轴位于缸体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安装有取力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气缸、换挡拨叉、换挡滑套等,能够利用动力输入轴上不同的齿轮驱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对动力输入轴与后桥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的切换,以在汽车变速箱之外,实现四驱的高低速输出切换,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中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缸体1、动力输入轴2、低速挡齿轮3、高速挡齿轮4、换挡滑套5、滑杆6、换挡拨叉7、第一气缸8、退档活塞9、换挡活塞10、导套11、定位螺栓12、第一凸缘13、取力器14、传动轴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后桥输出轴18、第三齿轮19、第二凸缘20、前桥输出轴21、第三凸缘22、挂挡滑套23、第二气缸24、挂挡拨叉25、里程尺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内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2、传动轴15和后桥输出轴18,所述动力输入轴2位于缸体1内的外壁转动套接有低速挡齿轮3和高速挡齿轮4,所述传动轴15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6与低速挡齿轮3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7与高速挡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后桥输出轴18位于缸体1内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齿轮19,且第三齿轮19与第一齿轮16相互啮合,所述缸体1内还转动安装有前桥输出轴21,所述前桥输出轴21与第三齿轮19同轴设置,且前桥输出轴21与后桥输出轴18,通过挂挡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2位于低速挡齿轮3、高速挡齿轮4之间的外壁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有换挡滑套5,且低速挡齿轮3、高速挡齿轮4朝向换挡滑套5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换挡滑套5相适配的花键,所述换挡滑套5的外侧套设有换挡拨叉7,所述缸体1上安装有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拨叉7与换挡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动力输入轴2与汽车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后,可驱动动力输入轴2转动,通过换挡机构带动换挡拨叉7移动,从而带动换挡滑套5在动力输出轴2上滑动,并使换挡滑套5的内花键与低速挡齿轮3或高速挡齿轮4端部的外花键配合,以使动力输入轴2带动低速挡齿轮3或高速挡齿轮4转动,从而利用低速挡齿轮3与第一齿轮16的配合驱动传动轴5转动,或利用高速挡齿轮4与第二齿轮17的配合驱动传动轴5转动,传动轴15通过第一齿轮16与第三齿轮19的配合驱动后桥输出轴18转动,从而实现对动力输入轴2与后桥输出轴18之间的传动比的调节,通过挂挡机构的使用,则能够控制前桥输出轴21与后桥输出轴18之间动力的传递或切断。
具体结合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滑动贯穿缸体1的滑杆6,所述换挡拨叉7固定套接在滑杆6上,且缸体1的外壁位于滑杆6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8,所述滑杆6位于第一气缸8内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换挡活塞10,所述第一气缸8位于换挡活塞10一侧的外壁开设有通气孔,此外,第一气缸8内还安装有退档活塞9。
通管高压气管将通气孔与汽车的气动系统连接,则可对第一气缸8充气或抽气,以带动换挡活塞10在第一气缸8内滑动,从而带动滑杆6滑动,以使换挡拨叉7推动换挡滑套5在动力输入轴2上滑动,从而实现高低速的换挡。
具体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1的位于滑杆6另一端处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套11,所述滑杆6远离第一气缸8的一端位于导套11内,且第一气缸8、导套11的外壁均通过螺纹孔配合连接有定位螺栓12,两个所述定位螺栓12位于导套11的两侧,且定位螺栓12与滑杆6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两个定位螺栓12的设置,只需调节定位螺栓12伸入导套11或第一气缸8内的长度,即可对滑杆6的活动范围进行调节,从而避免换挡拨叉7在动力输入轴2上过度移动。
具体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挡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前桥输出轴21上的挂挡滑套23,所述后桥输出轴18朝向挂挡滑套23的一端及前桥输出轴2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与挂挡滑套23相适配的外花键,所述挂挡滑套23的外壁套设有挂挡拨叉25,所述缸体1上安装有第二气缸24,所述挂挡拨叉25与第二气缸24传动连接。
通过第二气缸24驱动挂挡拨叉25移动,能够推动挂挡滑套23在前桥输出轴21上滑动,当挂挡滑套23的内花键与后桥输出轴18端部的外花键配合时,则能够通过后桥输出轴18带动前桥输出轴21转动,当挂挡滑套23未与后桥输出轴18配合时,则后桥输出轴18不带动前桥输出轴21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后驱与四驱的切换。
此外,所述后桥输出轴18上安装有里程尺26,所述前桥输出轴21位于缸体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凸缘22,所述动力输入轴2位于缸体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13,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另一端安装有取力器14。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内转动连接有动力输入轴(2)、传动轴(15)和后桥输出轴(18),所述动力输入轴(2)位于缸体(1)内的外壁转动套接有低速挡齿轮(3)和高速挡齿轮(4),所述传动轴(15)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6)与低速挡齿轮(3)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7)与高速挡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后桥输出轴(18)位于缸体(1)内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齿轮(19),且第三齿轮(19)与第一齿轮(16)相互啮合,所述缸体(1)内还转动安装有前桥输出轴(21),所述前桥输出轴(21)与第三齿轮(19)同轴设置,且前桥输出轴(21)与后桥输出轴(18)通过挂挡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2)位于低速挡齿轮(3)、高速挡齿轮(4)之间的外壁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有换挡滑套(5),且低速挡齿轮(3)、高速挡齿轮(4)朝向换挡滑套(5)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换挡滑套(5)相适配的花键,所述换挡滑套(5)的外侧套设有换挡拨叉(7),所述缸体(1)上安装有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拨叉(7)与换挡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滑动贯穿缸体(1)的滑杆(6),所述换挡拨叉(7)固定套接在滑杆(6)上,且缸体(1)的外壁位于滑杆(6)的一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8),所述滑杆(6)位于第一气缸(8)内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换挡活塞(10),所述第一气缸(8)位于换挡活塞(10)一侧的外壁开设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位于滑杆(6)另一端处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套(11),所述滑杆(6)远离第一气缸(8)的一端位于导套(11)内,且第一气缸(8)、导套(11)的外壁均通过螺纹孔配合连接有定位螺栓(12),两个所述定位螺栓(12)位于导套(11)的两侧,且定位螺栓(12)与滑杆(6)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挡机构包括滑动套接在前桥输出轴(21)上的挂挡滑套(23),所述后桥输出轴(18)朝向挂挡滑套(23)的一端及前桥输出轴(2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与挂挡滑套(23)相适配的外花键,所述挂挡滑套(23)的外壁套设有挂挡拨叉(25),所述缸体(1)上安装有第二气缸(24),所述挂挡拨叉(25)与第二气缸(24)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输出轴(18)上安装有里程尺(26),所述前桥输出轴(21)位于缸体(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凸缘(22),所述动力输入轴(2)位于缸体(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13),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另一端安装有取力器(14)。
CN202321574974.1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Active CN220505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4974.1U CN220505739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4974.1U CN220505739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5739U true CN22050573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2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4974.1U Active CN220505739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5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49835B1 (ko) 트랜스퍼 케이스
CN220505739U (zh) 一种两驱四驱切换分动箱总成
CN201047422Y (zh) 三轮摩托车后置式二级三速后桥装置
CN203500431U (zh) 取力型多档变速器
CN114801722A (zh) 一种集成电磁差速锁与两档变速的电驱动总成
CN201588924U (zh) 一种超速副变速器总成
CN21077006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两挡电磁式自动变速器
CN112879541A (zh) 一种气动换挡双传动高低挡变速箱
CN110848342B (zh) 一种气动式分动箱
CN210978402U (zh) 新型大扭矩直接挡变速器总成
CN201385570Y (zh) 一种单缸三轮汽车用变速器总成
CN20777754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两档amt变速箱
CN112855869A (zh) 一种具有止逆功能的自动变速器
CN201534602U (zh) 具有倒挡功能的三轮摩托车变速装置
CN218817911U (zh) 一种后驱式两挡变速箱
CN212318684U (zh) 一种电动车用六挡变速箱
CN220891054U (zh) 一种倒挡器
CN220314718U (zh) 一种集成超低速作业档宽速域专用车辆传动装置
CN2900344Y (zh) 三轮摩托车前置式倒挡直驱动二级变速装置
CN219821209U (zh) 一种车辆及其可变速比驱动桥
CN218817912U (zh) 一种带中间支撑后驱式两挡变速箱
CN209762173U (zh) 一种差速器齿轮的连接结构
CN214808425U (zh) 模型汽车变速箱
CN216895588U (zh) 一种具有换挡功能的高低速轴传动后桥
CN215891077U (zh) 一种取力器变速箱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