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3419U -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3419U
CN220483419U CN202322200159.5U CN202322200159U CN220483419U CN 220483419 U CN220483419 U CN 220483419U CN 202322200159 U CN202322200159 U CN 202322200159U CN 220483419 U CN220483419 U CN 220483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surface
front upper
connecting plate
vertical
upp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01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杰
胡勇
张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01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3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3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3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包括连接板本体,所述连接板本体为一体结构,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垂直面,且第一垂直面通过过渡斜面与第二垂直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面与过渡斜面的夹角为175°~177°;过渡斜面与第二垂直面的夹角为93°~95°,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控制回弹的效果。

Description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多为L形结构(以下简称“连接板”),一侧与前上构件托架采用点焊连接,一侧与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采用螺栓连接,该连接板承载了散热器、前保险杠、前大灯等的重量,以及前罩关闭时的冲击力,又因装配在其上的零件多为与外观强相关的零件,连接板精度对前上构件托架姿态有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前大灯、前保险杠和前罩等的相互匹配间隙,所以连接板应具有结构稳固且有一定的强度和精度的特点,以保证周边零件装配后连接板不变形。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连接板整体呈L形,其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面1和第二面2,其制造难点是垂直面成型后产生的回弹难以控制,表现出零件精度差,从而影响与其连接的前上构件托架及上下端连接零件的姿态。常规优化方向是在第一面1和第二面2的连接处增设加强筋3,以增加搭接部强度减缓回弹趋势,但这种方式作用区域小,对控制回弹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明显。此外,连接板的一端与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连接,另一端与前上构件托架连接,装配在前端框架上的零件较多,作用在L形的连接板根部力较大,现有加强方案有在连接部上下端增加自焊结构4(即在两个垂直面上分别设有翻边,并将翻边焊接在一起)。但这种连接方式的零件成型工艺复杂,并且零件材料利用率也较低。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在提升连接面强度的同时能有效控制回弹。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所述连接板本体为一体结构,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垂直面,且第一垂直面通过过渡斜面与第二垂直面相连接;
所述第一垂直面与过渡斜面的夹角为175°~177°;过渡斜面与第二垂直面的夹角为93°~95°,能够起到控制回弹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两侧,在第一垂直面、过渡斜面和第二垂直面的连接处通过三角斜面连接为一体,提升了在连接根部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前碰撞横梁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固定安装在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上的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垂直面和过渡斜面上设有能贯通第一垂直面和过渡斜面的贯通筋,提升了第一垂直面和过渡斜面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贯通筋为两条,提升了第一垂直面和过渡斜面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垂直面上在贯通筋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减重孔,在不影响零件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减重的目的。
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其中,第一定位孔用于前碰撞横梁安装到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时进行定位,第二定位孔用于在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安装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时进行定位。
可选地,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在不影响零件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减重的目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连接两个垂直面间增加一个带角度的过渡斜面,过渡斜面的设置能够起到控制回弹的效果。由于在第一垂直面和过渡斜面上设置有贯通筋,且贯通筋从零件切边边缘一直延伸到根部,能够提升了第一垂直面和过渡斜面的强度,同时,在贯通筋两侧均布置了第一减重孔,在不影响零件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减重的目的。
(2)不同于现有技术在两个相垂直面的搭接根部的两侧采用翻边和自焊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通过在以上位置增加三角斜面的方式来代替原有的结构,此处结构不仅不会增加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的尺寸,更增大了两个垂直面间的连接,提升了在连接根部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贯通筋、过渡斜面、三角斜面等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控制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的回弹,提升了精度和强度,也具有零件结构简单,零件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现有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上构件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面、2-第二面、3-加强筋、4-自焊结构、5-前上构件托架、501-第一翻边、502-第二翻边、6-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601-过渡斜面、602-第一垂直面、603-第一减重孔、604-三角斜面、605-第二安装孔、606-第一安装孔、607-第二减重孔、608-第二垂直面、609-第一定位孔、610-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所述连接板本体为一体结构,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垂直面602和第二垂直面608,且第一垂直面602通过过渡斜面601与第二垂直面608相连接。通过在连接两个第一垂直面602和第二垂直面608之间增加一个带角度的过渡斜面601,且第一垂直面602与过渡斜面601的夹角为175°~177°;过渡斜面601与第二垂直面608的夹角为93°~95°,能够起到控制回弹的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垂直面608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前碰撞横梁的四个第一安装孔606和用于固定安装在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上的两个第二安装孔605。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两侧,在第一垂直面602、过渡斜面601和第二垂直面608的连接处通过三角斜面604连接为一体。三角斜面604的设置不仅不会增加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6的尺寸,更增大了第一垂直面602和第二垂直面608的连接,提升了在连接根部的强度,该三角斜面604在满足周边零件安全距离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面602和过渡斜面601上设有能贯通第一垂直面602和过渡斜面601的贯通筋611。由于在第一垂直面602和过渡斜面601上设置有两条贯通筋611,且贯通筋611从零件切边边缘一直延伸到根部,提升了第一垂直面602和过渡斜面601的强度,贯通筋611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面602上在贯通筋6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减重孔603,所述第二垂直面608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607,在不影响零件强度的前提下实现减重的目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垂直面608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609和第二定位孔610,其中,第一定位孔609用于前碰撞横梁安装到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6时进行定位,第二定位孔610用于在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6安装到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上时进行定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渡斜面601和第一垂直面602分别与前上构件托架5上面的第一翻边501和第二翻边502采用点焊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包括连接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为一体结构,其包括相垂直的第一垂直面(602)和第二垂直面(608),且第一垂直面(602)通过过渡斜面(601)与第二垂直面(608)相连接;
所述第一垂直面(602)与过渡斜面(601)的夹角为175°~177°;过渡斜面(601)与第二垂直面(608)的夹角为93°~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本体的两侧,在第一垂直面(602)、过渡斜面(601)和第二垂直面(608)的连接处通过三角斜面(604)连接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面(608)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前碰撞横梁的第一安装孔(606)和用于固定安装在发动机舱边梁前端板上的第二安装孔(6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面(602)和过渡斜面(601)上设有能贯通第一垂直面(602)和过渡斜面(601)的贯通筋(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筋(611)为两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面(602)上在贯通筋(6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减重孔(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面(608)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609)和第二定位孔(6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面(608)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607)。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6)。
CN202322200159.5U 2023-08-16 2023-08-16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Active CN220483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0159.5U CN220483419U (zh) 2023-08-16 2023-08-16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0159.5U CN220483419U (zh) 2023-08-16 2023-08-16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3419U true CN220483419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9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0159.5U Active CN220483419U (zh) 2023-08-16 2023-08-16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3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920190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及び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の製造方法
WO2019001534A1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5387146U (zh) 一种溃缩式发动机罩锁扣支架总成
CN110920550A (zh) 发动机舱骨架
CN220483419U (zh) 前上构件托架连接板及车辆
CN204895358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104477240B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203237296U (zh) 车辆后地板纵梁总成以及车辆后部结构
CN202727963U (zh) 汽车水箱框架
CN211809482U (zh) 一种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总成及汽车
CN211809872U (zh) 汽车前盖的支架结构
CN202966432U (zh) 用于汽车前纵梁的加强结构
CN211252761U (zh) 一种纵梁前段结构
CN204688230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安装支架
CN202966433U (zh) 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CN202201061U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09505858U (zh) 一种轿车侧围骨架结构
CN203186260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
CN215097838U (zh) 机罩内板总成
CN201842144U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05273626U (zh) 汽车发动机罩外板加强件
WO2019001527A1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8805060U (zh) 一种耦合减震器座与shotgun的减震结构及汽车
CN216424266U (zh) 一种汽车低音炮安装结构
CN204821203U (zh) 汽车的座椅横梁总成及其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