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7212U -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7212U
CN220457212U CN202322088012.1U CN202322088012U CN220457212U CN 220457212 U CN220457212 U CN 220457212U CN 202322088012 U CN202322088012 U CN 202322088012U CN 220457212 U CN220457212 U CN 220457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leeve
stator cor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80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涛
杨帆
熊克强
冯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80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7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7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7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轴承座包括底座以及套筒。套筒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第一段用于连接定子铁芯并与定子铁芯过盈配合,第二段设于第一段背离底座的一侧,且第二段内限定出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室。第二段先穿过定子铁芯,而后使定子铁芯套设于第一段。第一段的外周壁于投影平面形成第一正投影,第二段的外周壁于投影平面形成第二正投影,第二正投影围合的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一正投影围合的区域的面积、且第二正投影位于第一正投影围合的区域内。该方案中,第二段穿过定子铁芯的过程中定子铁芯不会过度挤压第二段,减小了第二段收缩变形从而使得轴承无法安装于轴承室内的几率,最终提升了电机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按照转子和定子的相对位置通常分为外转子电机和内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中,套筒外套设定子铁芯,且定子铁芯与套筒过盈配合,以保证电机与套筒紧固的结合在一起。套筒内中空设置,用于穿设转子轴,套筒内的沿轴向的两端设有轴承室,套筒与位于套筒内的转子轴通过两端轴承室内的轴承进行转动连接。轴承与轴承室内的侧壁过盈配合,相关技术中,经常出现轴承难以良好地安装于轴承室内的问题,即使后期提升套筒以及轴承的加工精度,缩小两者尺寸公差,也会不时地出现极个别套筒无法良好的与轴承进行装配的现象,使得电机的良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能够提升电机的良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承座,用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轴承座包括:
底座;
套筒,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套筒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用于连接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段限定出轴承室;
其中,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套筒的轴线,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于所述投影平面形成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二段的外周壁于所述投影平面形成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二正投影围合的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正投影围合的区域的面积、且所述第二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围合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轴线的周向,所述第二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正投影的各处至少部分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段的外周壁均呈圆柱面,且所述第一段的外径D1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D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外径D1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D2满足:0.1mm≤D1-D2≤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套筒背离所述底座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所述第二段的长度L1大于所述轴承室的深度L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设有限位槽,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以及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伸至所述第二段,并沿着所述套筒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第一段的端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沿所述套筒的径向的最小壁厚L3满足:L3≥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还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连接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三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所述第三段具有环绕所述第一段的端部的环形端面,所述定子铁芯抵接所述环形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以及
所述定子铁芯,套设于所述第一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转子电机,包括:
所述的定子组件;以及
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定子组件用于外转子电机,轴承座用于定子组件,具体地,轴承座包括底座以及套筒。套筒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第一段用于连接定子铁芯并与定子铁芯过盈配合,第二段设于第一段背离底座的一侧,且第二段内限定出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室。在安装过程中,第二段先穿过定子铁芯,而后使定子铁芯套设于第一段。特别地,投影平面垂直于套筒的轴线,第一段于投影平面形成第一正投影,第二段于投影平面形成第二正投影,第二正投影小于第一正投影且位于第一正投影内。该方案中,第二段在尺寸上无需与定子铁芯过盈配合或第二段与定子铁芯的内孔的过盈量小于第一段,使得第二段穿过定子铁芯的过程中定子铁芯不会过度挤压第二段,减小了第二段收缩变形从而使得轴承无法安装于轴承室内的几率,最终提升了电机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定子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套筒的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组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组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第一正投影与第二正投影组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套筒与底座一体式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定子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套筒与底座一体式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套筒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组合的侧视示意图,其中限位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中套筒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组合的侧视示意图,其中限位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中套筒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组合的侧视示意图,其中限位槽呈切面形;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外转子电机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外转子电机10;
定子组件100;
套筒110;第一段111;第一正投影1111;第二段112;轴承室1121;第二正投影1122;第三段113;轴线114;限位槽115;
定子铁芯120;铁芯单元121;限位凸起122;
底座130;
转子组件200;
转子轴210;
轴承30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底座、套筒以及定子铁芯。套筒的一端连接底座,套筒内部中空设置,且套筒沿轴向的两端均可以设有轴承室,轴承室内用于容纳轴承,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的内壁过盈配合。外转子电机的转子组件的转子轴穿设于套筒内且分别连接两个轴承室内的轴承,转子轴与两轴承的内圈均过盈配合。在装配套筒与定子铁芯时,套筒插设于定子铁芯内,由于套筒的一侧连接底座从而无法穿过定子铁芯,故套筒的背离底座的端部穿过定子铁芯,最终套筒的中部位置连接定子铁芯、两端部位于定子铁芯的内孔外(两个轴承室分别位于上述两个端部内)。当套筒穿过定子铁芯后,再将轴承安装于轴承室内。然而,本申请人发现,现有的方案中,经常出现轴承无法安装入轴承室的情况。根据总结发现,通常是背离底座一端的轴承室难以安装轴承,并且通常是轴承室的尺寸过小从而无法容纳轴承。
本申请人初期考虑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为轴承室和/或轴承的加工精度不高,然而后续发现即使提升加工精度,也仍然会不时出现极个别套筒的轴承室无法装配轴承的情况。后续通过总结发现,由于现有的套筒的背离底座的端部(即下文中的第二段)和与定子铁芯配合的部分(即下文中的第一段)的外径尺寸一致,使得在尺寸上套筒背离底座的端部与定子铁芯过盈配合(定子组件成品中该端部与定子铁芯不进行配合,但是该端部穿过定子铁芯的过程中两者呈过盈配合状态),这使得该端部穿过定子铁芯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定子铁芯的挤压,当压力过大时,会出现该端部朝内溃缩变形的情况,该变形使得该端部内侧限定出的轴承室尺寸变小,进而使得轴承无法安装入轴承室内。
鉴于此,参见图1-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座,该轴承座用于定子组件100,该定子组件100用于外转子电机10。外转子电机10中,定子组件100的设于转子组件200内,且工作时转子组件200相对于定子组件100转动。具体地,参见图1-图4,定子组件100包括定子铁芯120以及轴承座,轴承座包括底座130以及套筒110。定子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线圈绕组以及绝缘支架。套筒110的一端连接底座130,套筒110可以与底座130焊接、胶接或一体式连接。定子铁芯120的两端分别连接绝缘支架,定子铁芯120包括沿周向布置的多个铁芯单元121,每个铁芯单元121上均缠绕线圈绕组,绝缘支架用于防止线圈绕组与铁芯单元121接触。定子铁芯120的中部具有穿孔,该穿孔与套筒110过盈配合。
参见图1-图4,套筒110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段111以及第二段112,定子铁芯120连接于第一段111且与第一段111过盈配合,具体地,两者的过盈量可以为0.01mm-0.03mm,示例性的,两者的过盈量可以为0.01mm、0.015mm、0.02mm、0.025mm或0.03mm等。需要说明地是,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段111的位置划分以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装配后与定子铁芯120的相对布置位置为参照,当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装配后,沿垂直于套筒110的轴线114的方向观察,套筒110的与定子铁芯120重合的部分即为第一段111。第二段112位于第一段111背离底座130的一侧,第二段112可以与第一段111彼此连接,也可以与第一段111间隔一定距离。第二段112可以位于套筒110背离底座130的端部,第二段112也可以位于套筒110背离底座130的端部与第一段111之间。为了便于描述,以下以第二段112连接第一段111,且第二段112位于套筒110背离底座130的端部为例进行说明。
套筒110的第二段112内部限定出用于容纳轴承300的轴承室1121,轴承300由第二段112背离底座130的端口伸入轴承室1121内,且轴承300的外圈与轴承室1121的内壁过盈配合。转子组件200的转子轴210穿设于套筒110内后,与轴承300的内圈过盈配合,从而使得转子组件200相对于定子组件100转动时,转子轴210能够在套筒110内转动。当套筒110与轴承300配合时,第二段112先穿过定子铁芯120的内孔,而后使得第一段111与定子铁芯120过盈配合。
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中,投影平面垂直于套筒110的轴线114,第一段111的外周壁于投影平面形成第一正投影1111,第二段112的外周壁于投影平面形成第二正投影1122,第二正投影1122围合的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一正投影1111围合的区域的面积、且第二正投影1122位于第一正投影1111围合的区域内(第二正投影1122不超出第一正投影1111的边界均称第二正投影1122位于第一正投影1111内,即第二正投影1122可以部分与第一正投影1111重合)。该方案使得第二段112穿过定子铁芯120的过程中定子铁芯120给予第二段112的压力值小于定子铁芯120与第一段111配合后定子铁芯120给予第一段111的压力值。第二段112在尺寸上无需与定子铁芯120过盈配合或第二段112与定子铁芯120的内孔的过盈量小于第一段111,使得第二段112穿过定子铁芯120的过程中定子铁芯120不会过度挤压第二段112,减小了第二段112收缩变形从而使得轴承300无法安装于轴承室1121内的几率,最终提升了电机的良品率。
参见图1以及图4-图6,示例性地,当套筒110为圆柱形筒时,套筒110的外周壁各部分可以均呈圆柱面,此时第一正投影1111与第二正投影1122均呈圆形圈,第一正投影1111与第二正投影1122围合的区域均呈圆形。当第二段112比第一段111小的部分超过第一段111相对于定子铁芯120的过盈量时,定子铁芯120与第二段11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得第二段112穿过定子铁芯120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定子铁芯120的挤压从而溃缩变形,进而不会影响轴承300的装配,提升了电子组件的良品率。当第二段112比第一段111小的部分小于第一段111相对于定子铁芯120的过盈量时,定子铁芯120与第二段112在尺寸上过盈配合,但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过盈量减小,从而降低了第二段112穿过定子铁芯120的过程中被挤压变形的几率,从而提升良品率。
参见图1以及图4-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套筒110的轴线114的周向,第二正投影1122与第一正投影1111的边界各处均间隔(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6、也可以部分间隔、部分重合)。该方案中,能够使得第二段112的四周各处的尺寸均相对于现有的结构有一定地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段112被定子铁芯120挤压从而溃缩变形的几率。进一步地,参见图4,沿套筒110的轴线114的周向,第二正投影1122可以与第一正投影1111各处均等间隔布置,该方案能够便于第二段112的加工,例如,当套筒110为圆形筒时,可以方便利用车床进行旋转切削加工出第二段112,降低了套筒110的加工难度。参见图5,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正投影1122还可以与第一正投影1111各处不等间隔布置,以适应不同的结构需求。
参见图1以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正投影1122可以部分位置与第一正投影1111重合、部分位置与第一正投影1111间隔。示例性地,可以在原有的第二段的位置加工切面,从而去除部分材料以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段112,该方案能够降低该切面位置与定子铁芯120之间的压力,并且第二段112去除的材料更少,从而能够保证第二段112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地是,第一段111可以各处均与定子铁芯120过盈配合,也可以部分与定子铁芯120过盈配合、部分与定子铁芯120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1靠近第二段112的端部设置有环形槽,且该部分与定子铁芯120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段111设有环形槽的部分的外周壁可以与第二段112的外周壁沿套筒110的轴向重合设置,从而便于套筒110的成型。
参见图1、图2以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1的外周壁与第二段112的外周壁均呈圆柱面,且第一段111的外径D1大于第二段112的外径D2。该方案中,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能够便于旋转切屑加工。并且,当第一段111的外周壁与第二段112的外周壁均呈圆柱面时,第一段111的外周壁的中轴线114与第二段112的外周壁的中轴线114可以重合,从而使得一次走刀以及装夹即可同时加工第一段111以及第二段112,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段111的外周壁与第二段112的外周壁均不呈圆柱形,或第一段111的外周壁呈圆柱形、第二段112的外周壁不呈圆柱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1的外周壁呈圆柱形,第二段112的外周壁呈环形齿状,该方案一方面由于能够降低材料去除量从而提升第二段11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段112周向各处均匀地去除了部分材料,故能够使第二段112的外周周向任意位置受到的定子铁芯120的压力更一致。
第一段111的外径与第二段112的外径的差值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当第一段111的外径与第二段112的外径的差值过大时,第二段112的外径尺寸减小,由于第二段112内设有容纳轴承300的轴承室1121,轴承300为标准件,其尺寸无法随意调整,故轴承室1121的尺寸无法随意调整,轴承室1121的内径尺寸不变,第二段112的壁厚尺寸减小,降低了第二段112的结构强度。当第一段111的外径与第二段112的外径的差值过小时,第二段112穿过定子铁芯120的过程中定子铁芯120仍然会给予第二段112较大的压力,从而第二段112仍然具有较大的变形几率。经过论证,参见图1、图2以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11的外径(直径)D1与第二段112的外径(直径)D2满足:0.1mm≤D1-D2≤0.2mm。也即是说,第一段111的外径大于第二段112的外径,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2mm。示例性地,D1-D2可以为0.1mm、0.12mm、0.14mm、0.16mm、0.18mm或0.2mm。当第一段111的外径D1与第二段112的外径D2的差值满足上述尺寸要求时,既能够使得第二段11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又能够使定子铁芯120不易挤压第二段112从而使得第二段112溃缩变形。
参见图1、图2以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110还可以包括第三段113,第三段113的一端连接底座130、另一端连接第一段111,第三段113的外径尺寸D3满足:2mm≤D3-D1≤4mm,示例性地,D3-D1可以为2mm、2.5mm、3mm、3.5mm或4mm等。该方案中,第三段113的外径大于第一段111的外径,第三段113具有环绕第一段111的端部的环形端面,定子铁芯抵接环形端面。换句话说,第三段113与第一段111之间形成台阶面,定子铁芯120抵接该台阶面,从而定位定子铁芯120。第三段113的内部同样可以形成轴承室1121,第三段113内的轴承室1121内的轴承300与第二段112内的轴承室1121内的轴承300共同定位定子轴的两端。
参见图1、图2以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套筒110的轴向,第二段112的长度L1大于轴承室1121的深度L2。换句话说,沿垂直于套筒110的轴线114的方向观察,轴承室1121与定子铁芯120之间不重合。该方案中,使得当定子铁芯120与第一段111装配后,其对第一段111造成的压力不容易传递至轴承室1121内,进一步降低了轴承室1121内的内壁变形从而使得无法装配轴承300的几率。
在外转子电机10转动过程中,套筒110驱动定子铁芯120转动,且主要通过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定子铁芯120转动。该方案中,当套筒110的驱动转矩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问题。为了降低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的几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套筒110上设置限位凸起,并在定子铁芯120的内壁设置限位槽,使第一段111上的限位凸起伸入定子铁芯120内壁的限位槽内。该方案中,除了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之间的摩擦力用于驱动定子铁芯120转动外,第一段111上的限位凸起对定子铁芯120上的限位槽的内壁产生的正压力还参与驱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产生相对转动。
本申请人考虑到,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的外径尺寸不一样,当在套筒110外设置限位凸起时,若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均设置限位凸起,使得第二段112的加工难度增大,而仅在第一段111上设置限位凸起时,使得限位凸起的加工难度增大。并且,当套筒110上设置限位凸起时,若限位凸起同时设置在了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外壁上时,限位凸起的加工成型更方便,但是限位凸起的结构使得定子铁芯120装配时会挤压位于第二段112外壁上的限位凸起,从而增加了装配过程中定子铁芯120与第二段112之间的压力,增加了第二段112溃缩变形的几率。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参见图7-图1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套筒110的外周壁设有限位槽115,定子铁芯120的内周壁设有限位凸起122,限位凸起122伸入限位槽115。定子铁芯120上的限位凸起122与第一段111外周壁上的限位槽115的配合,从能够有效防止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产生相对转动。该方案中,可以先加工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使得第二段112与第一段111的外径尺寸不同,而后再加工限位槽115,限位槽115的加工与第二段112的加工互不影响,降低了加工难度。
当套筒110上设置限位槽115时,参见图11,可以仅第一段111设置限位槽115,也可以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均设置限位槽115。参见图7-图9,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15延伸至第二段112且延伸至第二段112背离第一段111的端部。该方案中,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均设置限位槽115,使得限位槽115加工时不用考虑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的相对位置,降低了限位槽115的加工难度。沿套筒110的周向,限位槽115可以布置于第二段112的部分。沿套筒110的周向,限位槽115还可以贯穿第二段112背离第一段111的端壁,该方案中,限位槽115的加工更方便。
限位槽115的具体结构以及布置位置视实际需求而定,参见图7-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22以及限位槽115均沿套筒110的轴向延伸。该方案中,限位槽115呈直线槽,且限位槽11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套筒110的轴线114方向,使得套筒110与定子铁芯120更利于装配的同时还使得限位槽115的加工更加简单,采用铣刀沿直线切削即可成型出限位槽11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模具压铸成型的工艺成型出限位槽115,该加工工艺中,限位槽115呈直线槽,且限位槽11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套筒110的轴线114方向的结构也更利于加工对应的模具。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槽115还可以沿绕第一段111进行螺旋延伸,对应地,限位凸起122亦呈螺旋延伸,且套筒110穿入定子铁芯120内的过程中两者产生相对转动。
当套筒110上设置限位槽115时,限位槽115的具体形状结构视实际需求而定,且限位凸起122的具体结构与限位槽115的具体结构相匹配。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15的横截面(垂直于套筒110的轴线114的方向的截面)可以呈矩形,对应地,限位凸起122的横截面呈矩形,该结构的限位槽115仅需铣刀沿直线进行进给运动即可加工成型,加工更方便。参见图1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15的横截面可以呈三角形,对应地,限位凸起12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且沿套筒110的中心至外周的方向,限位槽115以及限位凸起122的宽度尺寸均逐渐增大。该方案中,限位槽115可以通过磨盘沿直线磨削成型,并且,当限位槽115的结构如上设置时,限位凸起122与限位槽115配合后,限位凸起122相对于限位槽115朝套筒110的中心运动时,限位凸起122与限位槽115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参见图14,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15的两个相对的槽侧壁沿垂直于套筒110的轴线的方向贯穿第一段111,使得限位槽115呈第一段111上的切面状,该方案中,一方面,限位槽115的加工更方便,另一方面,限位槽115与限位凸起122的配合面积更大,从而使得限位凸起122与限位槽115配合后两者能够传递的转矩更大。
由于外径的减小以及限位槽115的加工使得第二段112的材料减小了两次,这使得第二段112的结构强度有所降低,为了使第二段112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第二段112沿套筒110的径向的最小壁厚L3满足:L3≥1.5mm。示例性地,L3可以为1.5mm、1.6mm、1.7mm、1.8mm、1.9mm或2mm等。经过论证,当第二段112的最小壁厚L3满足L3≥1.5mm时,能够极大地降低第二段112溃缩变形的几率。可以理解地是,当第二段112的外周壁呈圆柱面,且第二段112的外周壁设置上述限位槽115时,限位槽115的底壁部位至轴承室1121的内壁的最小距离即为第二段112的最小壁厚L3
参见图1-图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100,该定子组件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轴承座以及定子铁芯120,定子铁芯120套设于轴承座的套筒110的第一段111。该方案中,得益于轴承座的改进,因此定子组件100的良品率更高。
参见图1-图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转子电机10,该外转子电机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定子组件100以及转子组件200。转子组件200套设于定子组件100外侧。该方案中,得益于轴承座的改进,轴承300能够良好的安装于轴承室1121内,故使得电机整体的良品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轴承座,用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
底座;
套筒,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套筒包括沿轴向分布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用于连接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段限定出轴承室;
其中,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套筒的轴线,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于所述投影平面形成第一正投影,所述第二段的外周壁于所述投影平面形成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二正投影围合的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正投影围合的区域的面积、且所述第二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围合的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轴线的周向,所述第二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正投影的各处至少部分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段的外周壁均呈圆柱面,且所述第一段的外径D1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D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的外径D1与所述第二段的外径D2满足:0.1mm≤D1-D2≤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套筒背离所述底座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套筒的轴向,所述第二段的长度L1大于所述轴承室的深度L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的外周壁设有限位槽,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周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限位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以及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槽伸至所述第二段,并沿着所述套筒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第一段的端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段沿所述套筒的径向的最小壁厚L3满足:L3≥1.5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还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连接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且所述第三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所述第三段具有环绕所述第一段的端部的环形端面,所述定子铁芯抵接所述环形端面。
12.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以及
所述定子铁芯,套设于所述第一段。
13.一种外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组件;以及
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套设于所述定子组件。
CN202322088012.1U 2023-08-03 2023-08-03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Active CN220457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8012.1U CN220457212U (zh) 2023-08-03 2023-08-03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8012.1U CN220457212U (zh) 2023-08-03 2023-08-03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7212U true CN220457212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5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8012.1U Active CN220457212U (zh) 2023-08-03 2023-08-03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7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18541B2 (ja) 籠形回転子
JPH02179238A (ja) 電動機の軸受保持部構造
US703052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yoke, motor yoke, and motor
JP4812787B2 (ja) ポンプ用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ポンプ用電動機及びポンプ及びポンプ用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20140265683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stator core in housing
CN220457212U (zh) 轴承座、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US7884516B2 (en) Motor
KR101027839B1 (ko) 공구장착구멍을 구비한 편평·중공형 브러시리스 서보모터
JP2002017063A (ja)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51980A (ja) 円筒シャフト及びモータ
CN215719078U (zh) 汽车散热器风扇电机轴
JPH0515647U (ja) 電動機
CN217741445U (zh) 伺服电机及电机装配工装
CN211958913U (zh) 定子与端盖的安装结构
JPH09193192A (ja) インサート金具
JP2006129650A (ja) モータ
KR200169600Y1 (ko) 모터의 고정자
WO2015107946A1 (ja) 回転体、回転体素材、及び回転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079056A5 (zh)
JP2019049349A (ja) シャフト及びハブ及を有するシステム及びシャフト・ハブ接続生成方法
CN218482710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JP2020088929A (ja) 回転電機
CN219960234U (zh) 一种组合式定子铁芯
JP3794056B2 (ja) スタータ用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19193525A (ja) マグネットロ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