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2710U -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2710U
CN220412710U CN202321913467.6U CN202321913467U CN220412710U CN 220412710 U CN220412710 U CN 220412710U CN 202321913467 U CN202321913467 U CN 202321913467U CN 220412710 U CN220412710 U CN 220412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screw
holes
cylindrical
steel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34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小冬
吴明宏
胡向平
皮亚明
姚晓乐
孙文秀
郭智韬
宋江波
张学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34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2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2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2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属于轧钢机械技术领域。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包括四根转杆、四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四个第三支架、十六根螺钉、两个垫块、四根转轴、八个滚动轴承、四个轮子、十二根铰、十六根螺杆和十六个螺母,该装置能够实现同时移动两根钢管的目的,并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缝钢管的生产领域和加工领域,许多工序需要将钢管进行移动操作,因此,多个工位之间通常需要一个能够移动钢管的机构,多数企业采用起重设备来移动钢管。由于钢管的横截面为环状结构、且钢管的纵向尺寸较长,如果采用起重设备来移动钢管,需要配合钢丝绳或尼龙带来捆绑钢管;如果捆绑钢管的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钢管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甚至脱落的风险,后果通常都是灾难性的;此外,通常的起重设备操作相对较为繁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成本相对较高。
专利文献CN106629539B公开一种用于钢管移动的升降装置,其主要由底座、限位块、安装盒、滑块、连接杆、转轴、齿轮、电机、电动伸缩杆、固定杆、紧固装置、定位板、齿条、橡胶垫、卡块、螺帽和螺杆组成,该装置虽然能够移动或升降钢管,但该装置的机动性相对较差,使用不便且效率相对较低。专利文献CN210048081U公开一种钢管转向移动装置,其主要由移动机构、推动平台、支撑平台、水平移动台、平面支撑台、横梁支架、铰链、套接头、抱环、连接凸块和万向轮组成,该装置虽然能将多根钢管同时移至转动装置之内、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钢管需要竖向设置,因此,该装置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专利文献CN213504448U公开一种钢管移动机构,其主要由机架、活动摆渡架、固定架、传动轴、驱动电机、减速器、凸轮摆头、铰轴和油漆盒组成,通过传动轴和凸轮摆头带动活动摆渡架做升降摆转运动,能对成批的钢管进行移动,但该装置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因此,该装置的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基于对称结构进行设计,垫块和螺钉的联合使用,既能实现四个第三支架的相对设置、又能实现装置的均匀受力;转杆和第一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实现钢管的精准穿设;第三支架、滚动轴承、转轴和铰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一支架的自由摆动、进而实现钢管的升降;第二支架和轮子的联合使用,能实现两根钢管的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其包括:四根转杆、四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四个第三支架、十六根螺钉、两个垫块、四根转轴、八个滚动轴承、四个轮子、十二根铰、十六根螺杆和十六个螺母,其中:
所述转杆由同轴的一个螺纹段和两个插入段连接组成,所述螺纹段和所述插入段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插入段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段的左右两端;所述插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螺纹段的直径,所述螺纹段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用于拧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螺孔;
所述第一支架由一个第一本体和一个第一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一个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之内拧接有所述转杆;所述第一凸台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
所述第二支架由一个第二本体、四个第二凸台和四个第三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二凸台同时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下端面,四个所述第三凸台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凸台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凸台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一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铰;所述第二本体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十六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所述第三支架由一个第四本体和一个第五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四本体和所述第五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五凸台位于所述第四本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五凸台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钉;所述第五凸台的左端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的轴承段;所述第四本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所述垫块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
所述转轴由位于两端的轴承段和位于中间的卡位段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滚动轴承;所述卡位段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通孔;所述卡位段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钉由同轴的一个第三本体和一个第四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凸台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四凸台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右端面;所述第四凸台的端部设有螺纹,用于拧接所述垫块的第二螺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轴承、所述轮子、所述铰、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均为标准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四根转杆、四个第一支架、一个第二支架、四个第三支架、十六根螺钉、两个垫块、四根转轴、八个滚动轴承、四个轮子、十二根铰、十六根螺杆和十六个螺母,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2)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初始时四个第一支架均呈竖立设置,将第二支架车移动到正对水平设置的两根钢管的位置,同时向内旋进四根转杆,将四根转杆的四个插入段穿设在两根钢管的四个端口之内,同时将四根转轴正向旋转90度,将四个第一支架均呈水平设置、并抬起两根钢管,移动第二支架车到达合适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操作相对较简单,且稳定性相对较好。
3)本实用新型基于对称结构进行设计,垫块和螺钉的联合使用,既能实现四个第三支架的相对设置、又能实现装置的均匀受力;转杆和第一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实现钢管的精准穿设;第三支架、滚动轴承、转轴和铰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一支架的自由摆动、进而实现钢管的升降;第二支架和轮子的联合使用,能实现两根钢管的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能够实现同时移动两根钢管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在对中两根钢管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在对中两根钢管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在对中两根钢管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在抬起两根钢管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在抬起两根钢管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架和轮子组装之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垫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支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在正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在反向旋转时的旋转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转杆;101-螺纹段;102-插入段;2-第一支架;201-第一本体;202-第一凸台;203-第一螺孔;204-第一通孔;3-第二支架;301-第二本体;302-第二凸台;303-第三凸台;304-第二通孔;305-第一凹槽;306-第三通孔;4-螺钉;401-第三本体;402-第四凸台;5-垫块;501-第二螺孔;6-第三支架;601-第四本体;602-第五凸台;603-第四通孔;604-第二凹槽;605-第五通孔;606-第六通孔;7-转轴;701-卡位段;702-轴承段;703-第七通孔;8-滚动轴承;9-轮子;10-铰;11-螺杆;12-螺母;13-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实施例仅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其包括四根转杆1、四个第一支架2、一个第二支架3、四个第三支架6、十六根螺钉4、两个垫块5、四根转轴7、八个滚动轴承8、四个轮子9、十二根铰10、十六根螺杆11和十六个螺母12;其中,所述第二支架3的四条第一凹槽305之内穿设有四个所述轮子9,并通过四根所述铰10进行铰接;所述第二支架3的第二本体301之下设置有两两相对的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并通过十六根所述螺杆11和十六个所述螺母12进行连接;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四个第五凸台602之间穿设有两个所述垫块5,并通过十六根所述螺钉4进行连接;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八个第二凹槽604之内穿设有八个所述滚动轴承8,八个所述滚动轴承8之内穿设有四根所述转轴7的八个轴承段702;四根所述转轴7的四个卡位段701穿设在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四个第一通孔204之内,并通过八根所述铰10进行定位;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四个第一螺孔203之内拧接有四根所述转杆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的组装过程:
结合图1至图16所示,首先在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的四条第一凹槽305之内穿设四个所述轮子9,并将四个所述轮子9的四个轴心孔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四个第二通孔304对中,然后在四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铰10,这样一来,可以将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和四个所述轮子9组装成一辆第二支架车;
然后将四根所述转轴7的四个卡位段701穿设在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四个第一通孔204之内,然后在四根所述转轴7的八个第七通孔703之内各安装一根所述铰10,这样一来,可以将四根所述转轴7和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进行组装;
然后在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八个第二凹槽604之内各安装一个所述滚动轴承8,然后将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八个第二凹槽604两两相对进行设置,然后将四根所述转轴7两端的八个轴承段702分别穿设在八个所述滚动轴承8之内,这样一来,可以将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八个所述滚动轴承8和四根所述转轴7进行组装;
然后将两个所述垫块5穿设在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四个第五凸台602之间,并将两个所述垫块5的八个第二螺孔501和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十六个第四通孔603对中,然后将十六根所述螺钉4穿过十六个所述第四通孔603、并拧入八个所述第二螺孔501之内,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十六根所述螺钉4将两个所述垫块5和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进行组装;
然后将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四个第四本体60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的第二本体301之下,然后将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的十六个第六通孔606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十六个第三通孔306对中,然后在十六组对中的通孔之内各穿设一根所述螺杆11,然后在十六根所述螺杆11的螺纹端各拧接一个所述螺母12,这样一来,可以将四个所述第三支架6和所述第二支架3进行组装;
最后将四根所述转杆1的四个螺纹段101拧入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的四个第一螺孔203之内,这样一来,整套装置组装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的转轴旋转方向的设定原则;
如图2和图5所示,基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描述,不妨将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7定义为①、将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7定义为②;
如图2所示,假设初始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呈竖立设置,简化之后如图17所示,所述①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同时所述②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则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呈水平设置,如图5和图18所示,不妨将此时四根所述转轴7的旋转方向定义为正向旋转;
如图5所示,假设初始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呈水平设置,简化之后如图18所示,所述①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同时所述②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则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呈竖立设置,如图2和图17所示,不妨将此时四根所述转轴7的旋转方向定义为反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的使用方法:
初始时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呈竖立设置,然后将所述第二支架车移动到正对水平设置的两根所述钢管13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然后同时向内旋进四根所述转杆1,以便将四根所述转杆1的四个插入段102同时穿设在两根所述钢管13的四个端口之内,然后同时将四根所述转轴7正向旋转90度,以便将四个所述第一支架2均呈水平设置、并抬起两根所述钢管13,如图4和图5所示;然后移动所述第二支架车、将两根所述钢管1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补充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采用对称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应当根据钢管的外径规格、两根钢管的间隔距离、钢管的设置高度和钢管的定尺长度,设计并制造出多个规格的本实用新型装置与之相匹配。
通过实施例可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能够实现同时移动两根钢管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Claims (4)

1.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包括:四根转杆(1)、四个第一支架(2)、一个第二支架(3)、四个第三支架(6)、十六根螺钉(4)、两个垫块(5)、四根转轴(7)、八个滚动轴承(8)、四个轮子(9)、十二根铰(10)、十六根螺杆(11)和十六个螺母(12),其中:
所述转杆(1)由同轴的一个螺纹段(101)和两个插入段(102)连接组成,所述螺纹段(101)和所述插入段(102)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插入段(102)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段(101)的左右两端;所述插入段(102)的直径小于所述螺纹段(101)的直径,所述螺纹段(101)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用于拧接所述第一支架(2)的第一螺孔(203);
所述第一支架(2)由一个第一本体(201)和一个第一凸台(2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本体(201)和所述第一凸台(2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凸台(202)位于所述第一本体(20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本体(201)开设有一个第一螺孔(203),所述第一螺孔(203)之内拧接有所述转杆(1);所述第一凸台(202)开设有一个正八棱体状的第一通孔(204),所述第一通孔(204)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7);
所述第二支架(3)由一个第二本体(301)、四个第二凸台(302)和四个第三凸台(303)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本体(301)、所述第二凸台(302)和所述第三凸台(3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二凸台(302)同时位于所述第二本体(301)的下端面,四个所述第三凸台(303)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二凸台(302)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凸台(303)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一凹槽(305),所述第一凹槽(305)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9);所述第一凹槽(305)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304),所述第二通孔(304)之内穿设有所述铰(10);所述第二本体(301)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十六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306),所述第三通孔(306)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1);
所述第三支架(6)由一个第四本体(601)和一个第五凸台(602)连接组成,所述第四本体(601)和所述第五凸台(6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五凸台(602)位于所述第四本体(601)的下端面;所述第五凸台(602)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603),所述第四通孔(603)之内穿设有所述螺钉(4);所述第五凸台(602)的左端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二凹槽(604),所述第二凹槽(604)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8);所述第二凹槽(604)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605),所述第五通孔(605)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7)的轴承段(702);所述第四本体(6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606),所述第六通孔(606)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11);
所述垫块(5)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5)对称开设有四个第二螺孔(501),所述第二螺孔(501)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4);
所述转轴(7)由位于两端的轴承段(702)和位于中间的卡位段(701)连接组成,所述轴承段(702)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滚动轴承(8);所述卡位段(701)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第一支架(2)的第一通孔(204);所述卡位段(701)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703),所述第七通孔(703)之内穿设有所述铰(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4)由同轴的一个第三本体(401)和一个第四凸台(4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本体(401)和所述第四凸台(402)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四凸台(402)位于所述第三本体(401)的右端面;所述第四凸台(402)的端部设有螺纹,用于拧接所述垫块(5)的第二螺孔(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1)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8)、所述轮子(9)、所述铰(10)、所述螺杆(11)和所述螺母(12)均为标准件。
CN202321913467.6U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Active CN220412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3467.6U CN22041271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3467.6U CN22041271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2710U true CN220412710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3467.6U Active CN220412710U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2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0868B (zh) 一种焊接车桥桥壳组对定位装置
CN108580968B (zh) 一种超长大直径筒体镗内孔的专用机床
CN220412710U (zh) 一种基于短轴距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CN219585674U (zh) 一种基于螺旋式移动三根钢管的装置
CN219585672U (zh) 一种基于水平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CN220364266U (zh) 一种基于绳轴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CN212300208U (zh) 一种单检式车桥主销孔内套检测机构
CN219585749U (zh) 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CN220515039U (zh) 一种基于轧辊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CN219585694U (zh) 一种基于内穿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CN220363513U (zh) 一种能同时移动两根钢管的装置
CN219581535U (zh) 一种基于啮合式移动三根钢管的装置
CN112975884A (zh) 一种便于检修用排气管支架
CN110814684A (zh) 六自由度摆架式车轮装配机及其装配方法
CN219585673U (zh) 一种基于绳轴式移动三根钢管的装置
CN113651236B (zh) 一种轨道车辆铝型材自定位搬运装备
CN111900324B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装置
CN110487146B (zh) 设双内套壁厚比对通道的单检式车桥主销孔内套检测装置
CN112355093A (zh) 一种不锈钢管制管机万能卧架成型结构
CN108081248B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精密对位平台
CN108581594B (zh) 一种移动基座
CN219787235U (zh) 一种圆周焊接工装
CN110805502A (zh) 一种双脉冲发动机多功能对接装置
CN219131354U (zh) 一种搅拌罐前段筒体组对装置
CN220240917U (zh) 一种轴承内圈滚道的磨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