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1951U - 灭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灭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81951U CN220381951U CN202321761048.5U CN202321761048U CN220381951U CN 220381951 U CN220381951 U CN 220381951U CN 202321761048 U CN202321761048 U CN 202321761048U CN 220381951 U CN220381951 U CN 2203819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arc extinguishing
- blowing
- groups
- t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79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弧系统,其两组灭弧装置为分别用于与两组接触对配合,每组接触对均包括旋转触头组件的旋转接触部和承接触头且两组旋转接触部绕同一轴线转动而与两个承接触头同步闭合和断开,两组灭弧装置,其电弧入口相对、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围成用于容纳旋转触头组件的旋转触头装配腔,左灭弧装置两端分别与右灭弧装置两端相对而形成两个承接触头避让口;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吹弧部分,吹弧部分包括两组吹弧结构,每组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且之间形成吹弧通道,吹弧通道一端用于旋转接触部的转动轨迹连通配合且另一端与对应灭弧装置的电弧入口连通配合;所述灭弧系统,其灭弧效果好、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旋转隔离开关的开关单元内一般设有接触系统和灭弧系统,接触系统用于导通和分断电路,灭弧系统用于熄灭接触系统产生的电弧;首先,灭弧系统缺少必要的吹弧结构,电弧进入灭弧系统的灭弧装置内的效率较低,影响灭弧性能;其次,灭弧装置为单一整体结构,在灭弧装置的规格尺寸较大时,增大了制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灭弧系统,其灭弧效果好、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弧系统,其包括两组灭弧装置,为分别用于与两组接触对配合的左灭弧装置和右灭弧装置,每组接触对均包括旋转触头组件的旋转接触部和承接触头且两组旋转接触部绕同一轴线转动而与两个承接触头同步闭合和断开,两组灭弧装置,其电弧入口相对、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围成用于容纳旋转触头组件的旋转触头装配腔,左灭弧装置两端分别与右灭弧装置两端相对而形成两个与旋转触头装配腔连通且用于供两个承接触头插入的承接触头避让口;
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吹弧部分,吹弧部分包括两组吹弧结构,分别为左吹弧结构和右吹弧结构,每组吹弧结构均包括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且之间形成吹弧通道,吹弧通道一端用于旋转接触部的转动轨迹连通配合且另一端与对应灭弧装置的电弧入口连通配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的方向上,吹弧通道的高度小于对应灭弧装置的相邻灭弧栅片之间的间隙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吹弧部分中,两组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为一体式结构而构成第二吹弧件,两组吹弧结构的下导磁板为一体式结构而构成第一吹弧件,第一吹弧件和第二吹弧件中部均设有用于避让旋转触头组件的支持的避让孔,两个避让孔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吹弧件和第二吹弧件互为对称结构,均包括多个用于与固定结构插接配合的插孔。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灭弧装置互为中心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装置均包括至少两个灭弧室,各灭弧室沿所述环形结构的环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装置包括三组灭弧室,三组灭弧室沿所述环形结构的环向依次布置且整体成C形结构,三组灭弧室为依次设置首灭弧室、中间灭弧室和尾灭弧室,两个首灭弧室分别与两个尾灭弧室相对形成两个承接触头避让缺口,首灭弧装置2-0b用于与对应承接触头配合,尾灭弧室用于与转动至断开位置的旋转接触部相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灭弧室的电弧入口端插置在首灭弧室和尾灭弧室的电弧入口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装置还包括中间引弧件,中间引弧件包括弯折相连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为第一中间引弧板和第二中间引弧板;所述中间灭弧室和尾灭弧室之间设有中间引弧件,为第一中间引弧件,第一中间引弧件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与中间灭弧室的灭弧栅片、尾灭弧室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首灭弧室与中间灭弧室之间设有中间引弧件,为第二中间引弧件,第二中间引弧件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与首灭弧室的灭弧栅片、中间灭弧室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装置还包括尾部引弧板,尾部引弧板与尾灭弧室的灭弧栅片并排,尾部引弧板设置在尾灭弧室的远离中间灭弧室的一端外侧,尾部引弧板一端相对于尾灭弧室向旋转触头装配腔内凸出。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引弧板凸出在旋转触头装配腔内的一端,用于与对应的转动至断开位置的旋转接触部抵接。
本实用新型灭弧系统,其吹弧结构包括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加快了电弧进入灭弧装置的效率,提高了灭弧效率和效果。
此外,在所述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的方向上,吹弧通道的宽度小于对应灭弧装置的相邻灭弧栅片的间隙的宽度,电弧流经吹弧通道时,提高了电弧弧压,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的前后部之间形成气压差,迫使电弧能够更快速的运动而进入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之间,提高灭弧效率。
此外,所述灭弧装置由多个灭弧室组合而成,与灭弧装置由多块灭弧栅片安装在一对隔板之间的方式相比,每个灭弧室的生产制作和装配操作更加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和装配难度,提高效率。
此外,所述灭弧系统的两组灭弧装置互为中心对称结构,简化了灭弧系统结构,便于生产制作和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的开关本体的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吹弧部分与旋转触头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的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接触系统和灭弧系统装配在第一半壳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断开状态下的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接触系统和灭弧系统装配在第一半壳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的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接触系统和灭弧系统装配在第二半壳上。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A第一半壳;B第二半壳;
2灭弧装置;2l左灭弧装置;2r右灭弧装置;2-0灭弧室;2-0b首灭弧室;2-0m中间灭弧室;2-0e尾灭弧室;
3承接触头;
7尾部引弧板;
9中间引弧件;9-0第一中间引弧板;9-1第二中间引弧板;
11旋转触头组件;11s支持;
112旋转触头;112c旋转接触部;
1213吹弧部分;12第一吹弧件;12-1第一插孔;13第二吹弧件;13-1第二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包括至少一组接触系统和至少一组灭弧系统,接触系统和灭弧系统一对一配合,灭弧系统用于熄灭接触系统分断产生的电弧;所述接触系统包括旋转触头组件11和至少一组承接触头结构,承接触头结构包括承接触头3,旋转触头组件11包括枢转设置的支持11s以及承载在支持11s上的旋转触头112,旋转触头组件11转动而驱动旋转触头112与承接触头3闭合或断开。本实用新型开关电器是断路器、隔离开关或旋转隔离开关。本实施例开关电器优选为旋转隔离开关,其包括开关本体,开关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单元,每个开关单元内设有一组接触系统和一组灭弧系统。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开关电器还包括操作机构,操作机构沿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轴方向与开关本体的各开关单元并排设置,操作机构与旋转触头组件11传动相连以驱动其转动。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开关电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开关单元,各开关单元的旋转触头组件11并排联动设置且与操作机构传动相连,同步与对应承接触头3闭合或断开。
如图1、3-5所示,所述开关电器还包括壳体1,壳体1应用于开关单元,也即是开关单元包括壳体1,接触系统和灭弧系统均安装在壳体1内。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单元中,两组承接触头3分别布置在旋转触头组件11的径向两侧,旋转触头112包括设置在其两端且分别与两组承接触头3配合的旋转接触部112c,两个旋转接触部112c绕同一轴线(也即是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动轴线)转动,每个旋转接触部112c与其对应配合的承接触头3构成一组接触对;所述灭弧系统包括两组分别布置在两个旋转接触部112c的运动轨迹上的灭弧装置2,每组灭弧装置2均环绕旋转触头组件11设置且其两端均设置在对应接触部112c的运动轨迹的两端,灭弧装置2规格尺寸大,保证了灭弧效果,提高了开关单元的分断能力。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灭弧装置2分别为左灭弧装置2l和右灭弧装置2r,灭弧装置2优选为C型结构,两组灭弧装置2,其电弧入口相对、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围成用于容纳旋转触头组件11的旋转触头装配腔,左灭弧装置2l两端分别与右灭弧装置2r的两端相对形成两个与旋转触头装配腔连通且用于供两个承接触头3插入的承接触头避让口,也即是两个承接触头3分别穿过承接触头避让口进入旋转触头装配腔内,而用于分别与两个旋转接触部112c闭合和断开。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灭弧装置2互为中心对称结构,也即是,两组灭弧装置2,以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动中心为对称中心,互为中心对称结构;上述结构设计有利于减少开关电器的零部件种类,减少零部件区分步骤,提高装配效率。需要指出的,所述“承接触头3”是指被动接受旋转触头112所进行的闭合和分断操作的触头,其可以是可动触头或者静触头。
如图3-5所示,所述旋转触头组件11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的转动角度为60°-9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触头组件11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的转动角度为70°-9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触头组件11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的转动角度为80°-9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触头组件11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切换的转动角度为85°-90°。本实施例开关电器中,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动角度大,有利于增大旋转接触部112c和承接触头3的开距,提高开关电器的分断能力。
如图1-5所示,为所述灭弧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3-5所示,所述灭弧装置2均包括至少两个灭弧室2-0,各灭弧室2-0沿灭弧系统的环形结构依次布置,也即是各灭弧室2-0沿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灭弧装置2由多个灭弧室2-0组合而成,与灭弧装置2由多块灭弧栅片安装在一对隔板之间的方式相比,每个灭弧模块2-0的生产和装配操作更加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制作和装配难度,提高效率。具体的,所述灭弧装置2包括三组灭弧室2-0,三组灭弧室2-0沿灭弧系统的环形结构依次布置,各灭弧装置2整体上大体呈C型结构,三组灭弧室2-0为依次设置的首灭弧室2-0b、中间灭弧室2-0m和尾灭弧室2-0e,旋转触头组件11沿第二方向转动而与两个承接触头3断开(也即是两个旋转接触部112c沿第二方向转动而分别与两组承接触头3断开),每组灭弧装置2的首灭弧室2-0b、中间灭弧室2-0m和尾灭弧室2-0e均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两个首灭弧室2-0b分别与两个尾灭弧室2-0e相对形成两个承接触头避让口,首灭弧室2-0b用于与对应承接触头3配合,尾灭弧室2-0e用于与对应的转动至断开位置的旋转接触部112c相对配合,也即是灭弧装置2的两端与对应的在断开状态的接触对配合,灭弧装置2的电弧入口与对应接触对的旋转接触部112c和承接触头3的开距间隔相对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灭弧室2-0m的电弧入口端插置在首灭弧室2-0b和尾灭弧室2-0e的电弧入口端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首灭弧室2-0b和尾灭弧室2-0e呈八字形分布,中间灭弧室2-0m的电弧入口端插置在八字形结构的小口端内。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灭弧室2-0m的灭弧栅片为中间栅片,各中间栅片一端设有中间栅片开槽,各中间栅片开槽沿各中间栅片的并排方向形成中间灭弧室沟槽,中间灭弧室沟槽两端分别与首灭弧室2-0b和尾灭弧室2-0e的电弧入口端相对连通,从而提高电弧在各灭弧室之间的流转效率,从而提高灭弧装置2的灭弧效率和能力。
如图1-2所示,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吹弧部分1213,吹弧部分1213包括两组吹弧结构,分别为左吹弧结构和右吹弧结构;每组吹弧结构均包括上吹弧件和下吹弧件,上吹弧件包括上导磁板,下吹弧件包括下导磁板,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且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之间形成吹弧通道,吹弧通道一端用于与旋转接触部112c的转动轨迹连通配合且另一端与对应灭弧装置2的电弧入口连通配合,从而使旋转接触部112c与承接触头3分断产生的电弧完全处于对应吹弧结构的作用范围内,加速电弧进入对应灭弧装置2,从而灭弧系统的提高灭弧效率。进一步的,在所述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的方向上,吹弧通道的高度小于对应灭弧装置的相邻灭弧栅片的间隙的高度,也即是,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的间隙小于对应灭弧装置的相邻灭弧栅片的间隙的高度。具体的,如图1-2所示方向,所述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的方向也即是上下方向,即是上下方向为吹弧通道与灭弧装置的相邻灭弧栅片的间隙的高度方向。进一步,所述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所在平面垂直于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所在平面,也即是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于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的相对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接触部112c的转动轨迹位于对应吹弧结构的吹弧通道内,或者旋转接触部112c的转动轨迹与对应吹弧结构的吹弧通道紧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装置2的电弧入口位于对应吹弧结构的吹弧通道内,或者灭弧装置2的电弧入口与对应吹弧结构的吹弧通道紧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吹弧部分1213中,两组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为一体式结构而构成第二吹弧件13,两组吹弧结构的下导磁板为一体结构而构成第一吹弧件12,第一吹弧件12和第二吹弧件13中部均设有用于避让旋转触头组件11的支持11s的避让孔,两个避让孔相对。具体的,所述支持11s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避让孔而转动设置在对应壳体1的一对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吹弧件12和第二吹弧件13互为对称结构,均包括多个用于与固定结构(例如壳体1的一对壳体底壁1-0)插接配合而实现自身固定设置的插孔,简化了吹弧部分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具体的,所述第一吹弧件12设有多个第一插孔12-1,第一插孔12-1的个数优选为四个且布置在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第二吹弧件13设有多个第二插孔13-1,第二插孔13-1的个数优选为四个且布置在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
进一步的,所述上吹弧件还包括上产气件,下吹弧件还包括下产气件,上产气件和下产气件沿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轴向相对设置,上产气件和下产气件在电弧烧蚀下产生气体,将电弧吹入对应灭弧装置2中,提高灭弧效率。进一步,所述吹弧结构中,上产气件和下产气件位于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之间。需要指出的,所述吹弧结构可以同时设置产气件和导磁板,也可以二者只设置其一。
如图3-5所示,所述灭弧装置2还包括中间引弧件9,中间引弧件9包括弯折相连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为第一中间引弧板9-0和第二中间引弧板9-1;中间灭弧室2-0m和尾灭弧室2-0e之间设有中间引弧件9,为第一中间引弧件,第一中间引弧件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与中间灭弧室2-0m的灭弧栅片、尾灭弧室2-0e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引弧件中,其第一中间引弧板9-0与中间灭弧室2-0m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其第二中间引弧板9-1与尾灭弧室2-0e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所述中间引弧件9提高了电弧在中间灭弧室2-0m和尾灭弧室2-0e之间的流转效率,提高了灭弧装置2的灭弧效率,提升参与灭弧的灭弧栅片数量。具体的,所述中间引弧件9整体呈V形结构,其V形结构的开口端背向旋转触头组件11。进一步的,所述首灭弧室2-0b和中间灭弧室2-0m之间也设有中间引弧件9,为第二中间引弧件,第二中间引弧件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与首灭弧室2-0b的灭弧栅片、中间灭弧室2-0m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
如图3-5所示,所述灭弧装置2还包括尾部引弧板7,尾部引弧板7与尾灭弧室2-0的灭弧栅片并排,尾部引弧板7设置在尾灭弧室2-0e的远离中间灭弧室2-0m的一端外侧,即尾部引弧板7和第一中间引弧件9分别位于尾灭弧室2-0e两侧,尾部引弧板7一端相对于尾灭弧室2-0e向旋转触头装配腔内凸出,也即是尾部引弧板7一端相对于尾灭弧室2-0向旋转触头组件11凸出。进一步的,所述尾部引弧板7凸出在旋转触头装配腔内的一端,用于与对应的转动至断开位置的旋转接触部112c抵接,加速电弧引入灭弧装置2的速度,提高灭弧效率。
如图3-5所示,两组所述灭弧装置2-0互为中心对称结构。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灭弧装置2-0,以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动中心(也是支持11s的转动中心)为对称中心,互为中心对称结构,有利于简化灭弧系统的结构,便于生产制作和装配。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拼合的第一半壳A和第二半壳B,第一半壳A和第二半壳B之间形成安装腔体,两个壳体底壁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壳A和第二半壳B上。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壳体1沿旋转触头组件11的转动轴向并排设置时,第一半壳A和第二半壳B依次交替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灭弧系统,其包括两组灭弧装置(2),为分别用于与两组接触对配合的左灭弧装置(2l)和右灭弧装置(2r),每组接触对均包括旋转触头组件(11)的旋转接触部(112c)和承接触头(3)且两组旋转接触部(112c)绕同一轴线转动而与两个承接触头(3)同步闭合和断开,两组灭弧装置(2),其电弧入口相对、整体呈环形结构且围成用于容纳旋转触头组件(11)的旋转触头装配腔,左灭弧装置(2l)两端分别与右灭弧装置(2r)两端相对而形成两个与旋转触头装配腔连通且用于供两个承接触头(3)插入的承接触头避让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吹弧部分(1213),吹弧部分(1213)包括两组吹弧结构,分别为左吹弧结构和右吹弧结构,每组吹弧结构均包括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且之间形成吹弧通道,吹弧通道一端用于旋转接触部(112c)的转动轨迹连通配合且另一端与对应灭弧装置(2)的电弧入口连通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相对的方向上,吹弧通道的高度小于对应灭弧装置(2)的相邻灭弧栅片之间的间隙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弧部分(1213)中,两组吹弧结构的上导磁板为一体式结构而构成第二吹弧件(13),两组吹弧结构的下导磁板为一体式结构而构成第一吹弧件(12),第一吹弧件(12)和第二吹弧件(13)中部均设有用于避让旋转触头组件(11)的支持(11s)的避让孔,两个避让孔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弧件(12)和第二吹弧件(13)互为对称结构,均包括多个用于与固定结构插接配合的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灭弧装置(2)互为中心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装置(2)均包括至少两个灭弧室(2-0),各灭弧室(2-0)沿所述环形结构的环向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装置(2)包括三组灭弧室(2-0),三组灭弧室(2-0)沿所述环形结构的环向依次布置且整体成C形结构,三组灭弧室(2-0)为依次设置首灭弧室(2-0b)、中间灭弧室(2-0m)和尾灭弧室(2-0e),两个首灭弧室(2-0b)分别与两个尾灭弧室(2-0e)相对形成两个承接触头避让缺口,首灭弧装置2-0b用于与对应承接触头(3)配合,尾灭弧室(2-0e)用于与转动至断开位置的旋转接触部(112c)相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灭弧室(2-0m)的电弧入口端插置在首灭弧室(2-0b)和尾灭弧室(2-0e)的电弧入口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装置(2)还包括中间引弧件(9),中间引弧件(9)包括弯折相连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为第一中间引弧板(9-0)和第二中间引弧板(9-1);所述中间灭弧室(2-0m)和尾灭弧室(2-0e)之间设有中间引弧件(9),为第一中间引弧件,第一中间引弧件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与中间灭弧室(2-0m)的灭弧栅片、尾灭弧室(2-0e)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灭弧室(2-0b)与中间灭弧室(2-0m)之间设有中间引弧件(9),为第二中间引弧件,第二中间引弧件的两块引弧板分别与首灭弧室(2-0b)的灭弧栅片、中间灭弧室(2-0m)的灭弧栅片并排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9或10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装置(2)还包括尾部引弧板(7),尾部引弧板(7)与尾灭弧室(2-0e)的灭弧栅片并排,尾部引弧板(7)设置在尾灭弧室(2-0e)的远离中间灭弧室(2-0m)的一端外侧,尾部引弧板(7)一端相对于尾灭弧室(2-0e)向旋转触头装配腔内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引弧板(7)凸出在旋转触头装配腔内的一端,用于与对应的转动至断开位置的旋转接触部(112c)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61048.5U CN220381951U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灭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61048.5U CN220381951U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灭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81951U true CN220381951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61048.5U Active CN220381951U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灭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81951U (zh) |
-
2023
- 2023-07-06 CN CN202321761048.5U patent/CN2203819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4007845A1 (zh) | 灭弧机构 | |
CN209896016U (zh) | 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 | |
CN115910717A (zh) |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
CN220381951U (zh) | 灭弧系统 | |
CN217933522U (zh) | 一种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 |
CN217588740U (zh) | 一种开关单元及开关电器 | |
CN220774173U (zh) | 开关单元 | |
CN214956603U (zh) | 开关装置及旋转开关 | |
CN212461578U (zh) | 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117095963A (zh) | 一种开关单元及开关电器 | |
CN211719469U (zh) | 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 | |
CN220710144U (zh) | 壳体 | |
CN114141591A (zh) | 一种低压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220774171U (zh) | 单元壳体 | |
CN220172051U (zh) |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
CN215008044U (zh) | 触头机构、开关装置及旋转开关 | |
CN216120051U (zh) | 一种高效灭弧的分断单元 | |
CN220106349U (zh) | 一种磁吹灭弧的隔离开关 | |
CN220710172U (zh) | 旋转触头组件及开关电器 | |
CN219958861U (zh) | 隔离开关 | |
CN219800696U (zh) | 一种具有新型灭弧装置的旋转隔离开关 | |
CN210200649U (zh) | 塑壳断路器 | |
CN217086445U (zh) | 旋转式电器开关 | |
CN220691955U (zh) | 灭弧机构和断路器 | |
CN221176116U (zh) | 一种组合式触头结构及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