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0646U - 一种双层储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储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0646U
CN220350646U CN202321863681.5U CN202321863681U CN220350646U CN 220350646 U CN220350646 U CN 220350646U CN 202321863681 U CN202321863681 U CN 202321863681U CN 220350646 U CN220350646 U CN 220350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utput port
module
doubl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36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茹芳
潘新文
孟超
陈志军
李志亮
张金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ANGZH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ANGZ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ANGZH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ANGZ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36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0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0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0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储罐,包括罐体模块、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其中罐体模块包括外壳、支架组件和内胆三部分,内胆和支架组件均设置在外壳内,支架组件分别与内胆的外壁和外壳的内壁连接以使得内胆与外壳之间形成夹层空腔,换热模块内设有传输流道,换热模块上还设有均与传输流道连通的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第一输出口与第二输入口对接连通,换热模块设置在外壳的外表面上以对外壳降温,制冷模块分别与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连通以对惰性流体进行制冷处理,从而使惰性流体在夹层空腔、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中循环以节约惰性流体,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储罐的冷凝操作和减小外界因素影响的操作相结合,简化了操作步骤并节省了耗材。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储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储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储罐。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中,一般采用储罐对化工材料进行存储,为了满足化工材料的存储需求,通常采用具有夹层结构的储罐对化工材料进行存储,并在夹层中填充填料以起到防震和防氧化等作用从而减小外界因素对储罐内的化工材料的影响,另外,为了维持储罐的温度往往还需要在储罐上另加冷凝装置以对储罐进行冷凝处理,但这种储罐的冷凝操作和减小外界因素影响的操作是分开进行的,因此操作较为复杂,耗材也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层储罐,能够将储罐的冷凝操作和减小外界因素影响的操作结合起来一起进行,简化了操作步骤并节省了耗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储罐,包括:罐体模块,包括外壳、内胆和支架组件,所述内胆和所述支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组件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以及所述内胆的外壁连接以使得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夹层空腔,所述外壳设置有均与所述夹层空腔连通的第一输入口以及第一输出口,所述夹层空腔中填充有惰性流体;换热模块,内设有传输流道,所述换热模块设置有均与所述传输流道连通的第二输入口以及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二输入口对接连通,所述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以能够对所述外壳降温;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口以及所述第一输入口对接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对惰性流体制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储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储罐,包括罐体模块、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其中罐体模块包括外壳、支架组件和内胆三部分,其中内胆和支架组件均设置在外壳内,支架组件分别与内胆的外壁和外壳的内壁连接以使得内胆与外壳之间形成夹层空腔,并在夹层空腔中填充惰性流体从而起到减震和降温的作用以减小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惰性流体还能对内胆的外壁和外壳的内壁起到防腐蚀的作用,换热模块内设有传输流道,换热模块上还设有均与传输流道连通的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第一输出口与第二输入口对接连通,换热模块设置在外壳的外表面上以便于惰性流体通过传输流道对外壳的外表面进行降温处理,制冷模块分别与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连通以对换热模块输出的惰性流体进行制冷处理,再将经制冷处理后的惰性流体注入夹层空腔中,从而实现惰性流体在夹层空腔、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中的循环,节省对惰性流体的消耗,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储罐的冷凝操作和减小外界因素影响的操作结合起来一起进行,简化了操作步骤并节省了耗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输流道有多条,每条所述传输流道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多条传输流道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输流道呈螺旋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环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制冷片和储液箱,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储液箱对接,所述制冷片的冷端位于所述储液箱中,所述储液箱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输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口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输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外,所述外壳上还设有加压口,所述加压组件通过所述加压口与所述夹层空腔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压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加压组件的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压强检测组件,所述压强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或所述内胆的外壁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压强检测组件连接以根据所述压强检测组件的压强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处理管道,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三输出口,所述第三输出口处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夹层空腔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输出口与所述处理管道连通以将所述夹层空腔中的惰性流体通过所述处理管道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以根据温度检测信息控制所述第三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储罐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截面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外壳110;夹层空腔120;内胆130;支架组件140;传输流道210;第二输入口211;第二输出口212;连接件220;第一输入口310;第一输出口320;第三输出口330;处理管道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储罐,包括罐体模块、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其中罐体模块包括外壳110、内胆130和支架组件140,内胆130和支架组件140均设置在外壳110内,支架组件140分别与外壳110的内壁以及内胆130的外壁连接以使得外壳110和内胆130之间形成夹层空腔120,外壳110设置有均与夹层空腔120连通的第一输入口310以及第一输出口320,夹层空腔120中填充有惰性流体,换热模块内设有传输流道210,换热模块设置有均与传输流道210连通的第二输入口211以及第二输出口212,第一输出口320与第二输入口211对接连通,换热模块设置在外壳110的外表面上以能够对外壳110降温,制冷模块分别与第二输出口212以及第一输入口310对接连通,制冷模块用于对惰性流体制冷。
其中,支架组件140可以设置在外壳110内壁的底部以支撑内胆130形成夹层空腔120,也可以环绕外壳110的内壁设置并夹持内胆130以形成夹层空腔120。
另外,支架组件140能够为床式支座、悬挂式支座或其他形状的支撑架。
其中,惰性流体能够为液氮、液氦等惰性的且冰点较低的流体,以在降温的同时防止外壳110的内壁和内胆130的外壁被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流道210有多条,每条传输流道210沿外壳11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多条传输流道210沿外壳110的周向分布。
当传输流道210沿外壳110的高度方向延伸时,第一输出口320设置在外壳110的上端,当夹层空腔120内的惰性流体的水位超过第一输出口320的高度时,惰性流体能够从第一输出口320流出并注入到多条沿外壳1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传输流道210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传输流道210流动从而利用自身的温度为外壳110降温。
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流道210还能够呈螺旋状沿外壳110的周向环绕,惰性流体通过第一输出口320进入传输流道210中,并能够在压强的作用下顺着传输流道210向上流动从而利用惰性流体自身的温度为外壳110的外表面降温。
另外,传输流道210通过连接件220与外壳110的外表面连接以将传输流道210固定在外壳110的外表面上,并使传输流道210尽可能地与外壳110的外表面贴紧以加强传输流道210内惰性流体对外壳110外表面的降温效果。
其中,连接件220能够为U型管夹、J型管夹等各种管夹以及其他能够将管道固定在外壳110上的固定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块包括制冷片和储液箱,第二输出口212与储液箱对接,制冷片的冷端位于储液箱中,储液箱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输入口310连通。
当惰性流体通过第二输出口212从传输流道210流动到制冷模块时,惰性流体流入储液箱中,制冷片在电力的作用下在冷端输出低温,冷端与储液箱中的惰性流体接触从而对惰性流体进行冷却处理,再将经冷却处理的惰性流体通过两端分别与储液箱的输出端和第一输入口310连通的管道注入夹层空腔120中,从而实现对惰性流体的重复使用。
另外,制冷模块还能够包括冷却塔、制冷压缩机等冷却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输入口310处设有第一阀门,第一输出口320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以分别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其中,控制模块能够为单片机控制器也能够为PLC控制器或者其他类型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压组件,加压组件设置在外壳110外,外壳110上还设有加压口,加压组件通过加压口与夹层空腔120连通,控制模块与加压组件连接以控制加压组件的运行。
其中,加压组件能够包括气液增压泵、增压缸等加压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强检测组件,压强检测组件设置在外壳110的内壁或内胆130的外壁上,控制模块与压强检测组件连接以根据压强检测组件的压强信息控制第二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当压强检测组件检测到夹层空腔120内的压强低于第一压强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加压组件运行以为夹层空腔120加压;当压强检测组件检测到夹层空腔120内的压强高于第一压强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二阀门导通以使惰性流体能够从第一输出口320流入换热模块中。
另外,控制模块还与第一阀门连接并通过控制第一阀门的导通和关闭从而控制流入夹层空腔120中惰性流体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处理管道400,外壳110上还设置有第三输出口330,第三输出口330处设有第三阀门,夹层空腔120能够通过第三输出口330与处理管道400连通以将夹层空腔120中的惰性流体通过处理管道400排出。
当无需夹层空腔120内的惰性流体对外壳110的外表面进行降温时,第三阀门打开,夹层空腔120中的惰性流体便通过第三输出口330流入处理管道400从而排出储罐。
另外,第三阀门应设置在外壳110的下端以便于尽可能地将夹层空腔120内的惰性流体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外壳11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第三阀门连接以根据温度检测信息控制第三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其中,温度传感器能够设置在外壳110的外表面上以对外壳110的外表面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外壳110外表面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三阀门关闭,从而限制夹层空腔120内的惰性流体只能从第一输出口320流出以对外壳110的外表面进行降温。
另外,温度传感器也能够设置在外壳110的内壁上以对夹层空腔120中惰性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夹层空腔120中惰性流体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三阀门导通从而排出夹层空腔120中的惰性流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储罐,包括罐体模块、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其中罐体模块包括外壳110、支架组件140和内胆130三部分,其中内胆130和支架组件140均设置在外壳110内,支架组件140分别与内胆130的外壁和外壳110的内壁连接以使得内胆130与外壳110之间形成夹层空腔120,并在夹层空腔120中填充惰性流体从而起到减震和降温的作用以减小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惰性流体还能对内胆130的外壁和外壳110的内壁起到防腐蚀的作用,换热模块内设有传输流道210,换热模块上还设有均与传输流道210连通的第二输入口211和第二输出口212,第一输出口320与第二输入口211对接连通,换热模块设置在外壳110的外表面上以便于惰性流体通过传输流道210对外壳110的外表面进行降温处理,制冷模块分别与第一输入口310和第二输出口212连通以对换热模块输出的惰性流体进行制冷处理,再将经制冷处理后的惰性流体注入夹层空腔120中,从而实现惰性流体在夹层空腔120、换热模块和制冷模块中的循环,节省对惰性流体的消耗,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储罐的冷凝操作和减小外界因素影响的操作结合起来一起进行,简化了操作步骤并节省了耗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模块,包括外壳、内胆和支架组件,所述内胆和所述支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组件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以及所述内胆的外壁连接以使得所述外壳和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夹层空腔,所述外壳设置有均与所述夹层空腔连通的第一输入口以及第一输出口,所述夹层空腔中填充有惰性流体;换热模块,内设有传输流道,所述换热模块设置有均与所述传输流道连通的第二输入口以及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二输入口对接连通,所述换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以能够对所述外壳降温;
制冷模块,所述制冷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出口以及所述第一输入口对接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对惰性流体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流道有多条,每条所述传输流道沿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多条传输流道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流道呈螺旋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环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制冷片和储液箱,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储液箱对接,所述制冷片的冷端位于所述储液箱中,所述储液箱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输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输入口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输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外,所述外壳上还设有加压口,所述加压组件通过所述加压口与所述夹层空腔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压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加压组件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强检测组件,所述压强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壁或所述内胆的外壁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压强检测组件连接以根据所述压强检测组件的压强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管道,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三输出口,所述第三输出口处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夹层空腔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输出口与所述处理管道连通以将所述夹层空腔中的惰性流体通过所述处理管道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层储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以根据温度检测信息控制所述第三阀门的导通和关闭。
CN202321863681.5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双层储罐 Active CN220350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3681.5U CN220350646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双层储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3681.5U CN220350646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双层储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0646U true CN220350646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7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3681.5U Active CN220350646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双层储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0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50646U (zh) 一种双层储罐
CN116518298B (zh) 一种基于低温高压分级储氢的加氢站及其氢气加注方法
CN110371911B (zh) 啤酒桶制冷变频系统
CN213384019U (zh) 一种保温运水车
CN219178119U (zh) 一种化学试剂用的冷却器
CN210063973U (zh) 一种介质缓冲罐
CN109119722A (zh) 动力电池换热系统及其储液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14582057U (zh) 冰水直饮机制冷装置
CN217650056U (zh) 罐式集装箱及罐式集装箱制冷加热两用的温控系统
CN209295457U (zh) 一种温度及流量自动调节的流体循环温度控制装置
CN210752594U (zh)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CN106195621A (zh) Lng、cng共用型高效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522061U (zh) 动力电池换热系统及其储液器和新能源汽车
CN111912255B (zh) 一种高效旋流式换热器
CN209852157U (zh) 一种冷却排酸车厢
CN212097406U (zh) 一种高温注塑模具温度控制机
CN219390203U (zh) 冷库地面防冻除湿系统
CN219673945U (zh) 一种用于液态气体装车前用的提前预冷装置
CN219216189U (zh) 一种带有导热油盘管加热组件的集装箱
CN209569930U (zh) 一种蓄冷罐及蓄冷系统
EP4296154A1 (en) Gas supply system applicable to gas layer drag reduction ship, and ship
CN2700283Y (zh) 冷饮保鲜储运罐的液体冷却结构
CN219735558U (zh) 制冷机组及储能设备
CN204095623U (zh) 一种防冻运水车输水系统
CN110940139B (zh) 冷水机组的防冻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