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52594U -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52594U
CN210752594U CN201921314448.5U CN201921314448U CN210752594U CN 210752594 U CN210752594 U CN 210752594U CN 201921314448 U CN201921314448 U CN 201921314448U CN 210752594 U CN210752594 U CN 210752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ot
pipeline
liquid tank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44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志扬
杨东洋
周玉年
张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an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an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an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any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44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52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52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52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包括夹套、控制装置、设置有热液位监测器的热液槽、设置有冷液位监测器的冷液槽、热进管路、热回管路、冷进管路、冷回管路、将夹套中的介质排入冷液槽或热液槽的放空管路;控制装置控制热进管路、热回管路、冷进管路和冷回管路的启闭;放空管路包括有放空阀门、放空泵、放空管道,夹套底部通过放空管道连通热液槽或冷液槽,所述放空阀门、放空泵安装在放空管道上,夹套的顶部安装通气阀,通气阀、放空泵和放空阀门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热循环和冷循环相互切换的过程中,使冷介质或热介质的温度不会由于热介质或冷介质的混合而发生较大改变,从而减少能源损耗,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在釜内利用的物理搅拌或化学反应进行生产工艺的一种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以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
现有反应釜使用的冷热循环恒温装置都包括有热循环回路和冷循环回路,且一般是热液槽与反应釜的夹套通过管道相连,形成热循环回路,而冷液槽与反应釜的夹套通过管道相连,形成冷循环回路,在热循环回路以及冷循环回路上均分别设有阀门以及泵,在冷循环或热循环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对应的阀门以及泵的开闭,从而保证冷循环或热循环的正常进行;但是现有的恒温装置,当热循环切换至冷循环时,此时夹套内存在着热介质,在冷循环进行过程中,会使原来夹套内的热介质流入至冷液槽内,使冷液槽中存有的冷介质的温度大幅度升高,而由于冷介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需要通过制冷机对冷介质进行冷却,使得介质的温度降低恢复至反应所需温度;同时,当冷循环切换至热循环时,此时夹套内存在着冷介质,在热循环进行过程中,会使原来夹套内的冷介质流入至热液槽内,使热介质的温度大幅度降低,而由于热介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需要通过加热装置对热介质进行加热,使得介质的温度升高恢复至反应所需温度;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更多的能源损耗,同时影响化工生产的进度,使得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能够保证在热循环和冷循环相互切换的过程中,冷介质或热介质的温度不会由于热介质或冷介质的混合而发生较大改变,能够减少能源损耗,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包括有包覆反应釜的夹套、控制装置、热液槽、冷液槽、设置在所述夹套与热液槽之间热循环回路、设置在所述夹套与冷液槽之间冷循环回路;所述热液槽中设置有热液位监测器,所述冷液槽中设置有冷液位监测器;所述热循环回路包括有用于从热液槽向夹套内注入介质的热进管路、用于从夹套内将介质引回至热液槽的热回管路;所述冷循环回路包括有用于从冷液槽向夹套内注入介质的冷进管路、用于从夹套内将介质引回至冷液槽的冷回管路;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热进管路、热回管路、冷进管路和冷回管路的启闭;所述热液槽和所述夹套之间以及所述冷液槽和所述夹套之间至少有一处设置有放空管路,所述放空管路包括有放空阀门、放空泵和放空管道,所述夹套底部通过所述放空管道连通热液槽顶部或冷液槽顶部,所述放空阀门与放空泵安装在所述放空管道上,所述放空泵的泵出方向朝向热液槽或冷液槽;所述夹套的顶部安装通气阀,所述通气阀、放空泵、放空阀门、热液位监测器和冷液位监测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使控制装置能根据热液位监测器和冷液位监测器发出的液位信号协同控制热进管路、热回管路、冷进管路、冷回管路和放空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以夹套仅通过放空管道连通热液槽为例,当从热循环刚要切换至冷循环时,由于切换前夹套内部还存有热介质且热液位监测器监测到热液槽是满水位状态,通过上述方案,控制装置能够在切换至冷循环前控制放空管路、通气阀打开,从使得夹套内的热介质能够通过放空管路放回至热液槽中,从而达到放空夹套的目的,此时热液槽的液面会上升,而当热液位监测器监测到热液槽处于满水位状态时(即夹套被放空),控制装置将先控制放空管路及通气阀关闭,继而控制冷进管路和冷回管路开启,从而再使冷介质进入夹套,并使冷介质在夹套和冷液槽之间循环流动,因此在切换到冷循环后能够避免夹套中存有的热介质进入到冷液槽中;而当从冷循环刚要切换至热循环时,由于切换前夹套内部还存有冷介质,且冷液位监测器监测到冷液槽是未满水位状态,通过上述方案,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冷进管路、热回管路和放空阀门关闭,并控制热进管路和冷回管路开启,从而通过往夹套内注入热介质而将夹套内存有的冷介质挤回冷液槽,此时冷液槽的液面会上升,当冷液位监测器监测到冷液槽是满水位状态,控制装置再控制冷回管路关闭、热回管路打开,从而使热介质在热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
而当夹套仅通过放空管道连通冷液槽时,其过程与上述内容相似,区别是在冷循环切换至热循环之前先将夹套中的冷介质放回冷液槽,而在热循环切换至冷循环之前先通过往夹套内注入冷介质而将热介质先挤压回热液槽;
而当热液槽与夹套之间、冷液槽与夹套之间均设置有放空管路时;则可以在热循环切换至冷循环之前先将夹套中的热介质先放回热液槽中,也可以在冷循环切换至热循环之前将夹套中的冷介质先放回冷液槽中;
因此,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在热循环和冷循环相互切换的过程中,冷介质或热介质的温度不会由于热介质或冷介质的混合而发生较大改变,从而减少能源损耗,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较佳地,所述热进管路包括有热进管道、热进阀门和热液泵,所述热进管道连通所述热液槽和夹套底部,所述热进阀门与所述热液泵均安装在所述热进管道上且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该方案保证热液槽内的热介质能够在热液泵的作用下,流入反应釜的夹套中,保证热循环的正常进行。
较佳地,所述热回管路包括有热回管道和热回阀门,所述热回管道连通所述热液槽和夹套上部,所述热回阀门安装在所述热回管道上,所述热回阀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冷进管路包括有冷进管道、冷进阀门和冷液泵,所述冷进管道连通所述冷液槽和夹套底部,所述冷进阀门与所述冷液泵均安装在所述冷进管道上且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该方案保证冷液槽内的冷介质能够在冷液泵的作用下,流入反应釜的夹套中,保证冷循环的正常进行。
较佳地,所述冷回管路包括有冷回管道和冷回阀门,所述冷回管道连通所述冷液槽和夹套上部,所述冷回阀门安装在所述冷回管道上,所述冷回阀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具体地,热液位监测器及冷液位监测器均采用浮球式液位监测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的管路结构布置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的各个管路的详细结构布置图;
图3为实施二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的管路结构布置图;
图4为实施三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的管路结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先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包括控制装置、反应釜101、热液槽102、冷液槽103、放空泵104、放空阀门105、冷进管道1061、冷回管道1062、热进管道1063、热回管道1064以及放空管道1065;反应釜101外包覆有夹套1011;热液槽102内设置有热液位监测器1021,冷液槽103内设置有冷液位监测器1031,且分别用于监测热液槽102和冷液槽103的液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热液位监测器1021和冷液位监测器1031均采用浮球式液位监测器,用于监测热液槽102和冷液槽103处于满液位或未满液位。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水作为导热介质,并且具体地,热液槽102储存有热水作为热介质,冷液槽103中存储有冷水作为冷介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选择采用导热油等其他液体作为介质参与冷热循环。
热液槽102通过热回管道1064与夹套1011的上部连通,热回管道1064上安装有热回阀门1092,热回管道1064和热回阀门1092共同形成热回管路10a,热回阀门1092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热回阀门1092来控制热回管路10a的启闭。
热液槽102通过热进管道1063与夹套1011的下部连通,热进管道1063上安装有热进阀门1091和热液泵1093,热进管道1063、热进阀门1091和热液泵1093一起构成热进管路10b;热进阀门1091和热液泵1093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热进阀门1091和热液泵1093来控制热进管路10b的启闭。
冷液槽103通过冷回管道1062与夹套1011的上部连通,冷回管道1062上安装有冷回阀门1082,冷回阀门1082与冷回管道1062一起形成冷回管路20a;冷回阀门1082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冷回阀门1082来控制冷回管路20a的启闭。
冷液槽103通过冷进管道1061与夹套1011的下部连通,冷进管道1061上安装有冷液泵1083和冷进阀门1081,冷进管道1061、冷液泵1083和冷进阀门1081一起形成冷进管路20b;冷液泵1083和冷进阀门1081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冷液泵1083和冷进阀门1081来控制冷进管路20b的启闭。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还包括有放空管路10c,在本实施例中,放空管路10c用于将夹套1011中的水排入热液槽102中,具体地,热液槽102顶部通过放空管道1065与夹套1011的下部连通,放空管道1065上安装有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放空管道1065、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一起构成放空管路10c;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来控制放空管路10c的启闭。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还包括有通气阀107,所述通气阀107安装在所述夹套1011顶部且与夹套1011内部连通。通过在夹套1011上设置有通气阀107,在夹套1011热水放空程序进行中,控制装置会控制开启通气阀107,使外部空气进入夹套1011,以保证夹套1011内部不会处于负压状态,以便夹套1011中的热水顺利经由放空管路10c流回热水槽102。
本实施例通过在放空管路10c中设置放空泵104,对于夹套1011的高度低于热液槽102的高度时,是无法通过重力作用使得夹套1011中的水自动流入热液槽102中的,而通过放空泵104的泵送可以克服重力的影响,保证将夹套1011放空的步骤正常进行。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夹套1011的高度明显高于热液槽102时,也可无需在放空管路10c中设置放空泵104。
热回管路10a和热进管路10b一起构成热循环回路;当控制装置控制热回管路10a和热进管路10b开启,并控制冷回管路20a、冷进管路20b和放空管路10c关闭时,热液槽102内的热水经热进管路10b被输送至夹套1011内,进入夹套1011内的热水能够经热回管路10a回流至热液槽102内,以实现热循环。
冷回管路20a和冷进管路20b构成了冷循环回路;当控制装置控制热回管路10a、热进管路10b和放空管路10c关闭,并控制冷回管路20a和冷进管路20b开启时,冷液槽103内的冷水经冷进管路20b被输送至夹套1011内,进入夹套1011内的冷水能够经冷回管路20a回流至冷液槽103内,以实现冷循环。
当从热循环刚要切换至冷循环时,由于切换前夹套1011内部还存有热水,控制装置将先控制热回管路10a和热进管路10b关闭(即控制关闭热循环回路),然后再控制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打开(即控制放空管路10c打开),从使得夹套1011内的热水能够通过放空管路10c放回至热液槽102中,从而达到放空夹套1011的目的,而当夹套1011放空后,控制装置然后再控制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关闭(即控制放空管路10c关闭),控制冷进管路20b和冷回管路20a开启(即控制开启冷循环回路),从而再使冷水进入夹套1011,并使冷水在夹套1011和冷液槽103之间循环流动,因此在切换到冷循环后能够避免夹套1011中存有的热水进入到冷液槽103中;
而当从冷循环刚要切换至热循环时,由于切换前夹套1011内部还存有冷水,通过上述方案,控制装置将先控制冷进管路20b和热回管路10a关闭,控制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关闭(即放空管路10c关闭),并控制热进管路10b和冷回管路20a开启,从而通过热进管路10b往夹套1011内注入热水,并将夹套1011内存有的冷水通过冷回管路20a挤回冷液槽103中,当夹套1011内的冷水排空后,控制装置再控制冷回管路20a关闭、热回管路10a打开,从而使热水在热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因此在切换到热循环后也能够避免夹套1011中存有的冷水进入到热液槽102中。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还包括有通气阀107,所述通气阀107安装在所述夹套1011顶部且与夹套1011内部连通。通过在夹套1011上设置有通气阀107,可以在必要时使外部空气进入夹套1011,以保证能够通过放空管路10c放空夹套1011内的热水,以避免受外界大气压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还包括冰水机30a,冰水机30a与冷液槽103相连通,冰水机30a通过间接冷却的方式对冷液槽103内的水进行冷却,保证冷液槽103内的冷水能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而热液槽102内也设置有加热装置(图中未示),所述加热装置能加热热液槽102内的水,保证热液槽102内的热水能维持在一定的温度;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装置或者为其他类型的加热设备,优选采用电热棒;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加热装置除了可以设置在热液槽102内部之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可以选择安装在热液槽102的外部,通过将水输送至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再输送至热液槽10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液位监测器1021和冷液位监测器1031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发出液位信号,控制装置根据两者发出的液位信号协同控制热进管路10b、热回管路10a、冷进管路20b、冷回管路20a和放空管路10c。特别是在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开始工作、热循环与冷循环互相切换的过程中,帮助控制装置处理夹套1011中的水。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的工作流程过程如下。
初始时,开启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后,当需要进行热循环时,分成以下A、B两种情况:
A、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亦为非满液位(液位分别由热液位监测器1021和冷液位监测器1031监测),所述控制装置接收热液位监测器1021和冷液位监测器1031的液位信号后,所述控制装置依据液位信号开启冷回管路20a和热进管路10b(即开启冷回阀门1082、热进阀门1091以及热液泵1093),控制其他管路等保持关闭状态(即其他阀门和泵保持关闭),从而先使夹套1011内的水回流至冷液槽103中,直至冷液位监测器1031监测到冷液槽103内为满液位,所述控制装置再控制开启热进管路10b和热回管路10a(即开启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以及热回阀门1092),控制其他管路等保持关闭,此时热循环开启,热水被热液泵1093从热液槽102内吸出,经热进阀门1091后流入夹套1011中,再从夹套1011内经热回阀门1092回流至热液槽102中,实现热循环,并保证能够为反应釜101提供所需的水浴温度;
B、初始时,监测到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而冷液槽103为满液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并开启热进管路10b和热回管路10a(即开启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以及热回阀门1092),控制其他管路保持关闭,此时热循环开启。
当反应进行到某个阶段,需要从热循环切换至冷循环时,需要将夹套1011内的水流回至热液槽102中,并使热液槽102处于满液位状态,因此,所述控制装置先控制关闭热进管路10b和热回管路10a(即关闭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和热回阀门1092),再开启放空管路10c(即开启放空阀门105以及放空泵104),为了通大气,所述控制装置同时控制开启通气阀107,其他阀门及泵等保持关闭状态,从而将夹套1011内的热水抽回至热液槽102内;将热水抽回至热液槽102,直至热液槽102处于满液位状态,所述控制装置再根据液位信号控制关闭通气阀107及放空管路10c,再控制开启冷进管路20a及冷回管路20b开启(即开启冷液泵1083、冷进阀门1081以及冷回阀门1082),而其他阀门及泵则保持关闭状态,使冷循环开启。
在热循环状态下需要关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时,仅通过控制装置关闭所有的阀门及泵即可。
初始时,开启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后,当需要进行冷循环时,分成以下C、D两种情况:
C、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亦为非满液位,所述控制装置依据液位信号控制开启放空管路10c(即开启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以及通气阀107,其他管路等保持关闭状态,通过放空泵104的作用,使夹套1011内的水回流至热液槽102中,直至热液槽102为满液位,所述控制装置关闭放空管路10c以及通气阀107,再开启冷进管路20b及冷回管路20a(即开启冷进阀门1081、冷回阀门1082以及冷液泵1083),其他管路等均保持关闭状态,此时冷循环开启,冷水被冷液泵1083从冷液槽103内吸出,经冷进阀门1081后流入夹套1011中,再从夹套1011内经冷回阀门1082回流至冷水阀103中,实现冷循环,并保证能够为反应釜101提供所需的水浴温度;
D、初始时,热液槽102为满液位,而冷液槽103为非满液位,所述控制装置依据液位信号控制开启冷进管路20b及冷回管路20a(即开启冷进阀门1081、冷回阀门1082以及冷液泵1083),其他泵及阀门等保持关闭状态,此时冷循环开启。
当反应进行到某个阶段,需要从冷循环切换至热循环时,需要将夹套1011内的水流回至冷液槽103中,并使冷液槽103处于满液位状态,因此,所述控制装置先控制热进管路10b及冷回管路20a开启(即开启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和冷回阀门1082),并关闭冷进管路20b(即关闭冷进阀门1081以及冷液泵1083),其他管路等也保持关闭状态,从而使热液槽102内的热水经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注入夹套1011内,并将原来在夹套1011内的冷水经冷回阀门1082挤压回流至冷液槽103内;直至当冷液槽103处于满液位状态,所述控制装置再控制关闭冷回管路20a(即关闭冷回阀门1082),并开启热回管路10a(即开启热回阀门1092),其他管路等保持原有状态,从而使热循环开启。
在冷循环状态下需要关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时,控制装置将先控制热进管路10b及冷回管路20a开启(即开启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和冷回阀门1082),并关闭冷进管路20b(即关闭冷进阀门1081以及冷液泵1083),其他管路等保持关闭状态,从而使热液槽102内的热水经热进阀门1091、热液泵1093注入夹套1011内,并将原来在夹套1011内的冷水经冷回阀门1082回流至冷液槽103内,当冷液槽103处于满液位状态,关闭所有泵及阀门,此时夹套内存有的水为从热液槽102注入的热水。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并对比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空管路10c用于将夹套1011中的水排入冷液槽103中,具体地,冷液槽103顶部通过放空管道1065与夹套1011的下部连通,放空管道1065上安装有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放空管道1065、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一起构成放空管路10c;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来控制放空管路10c的启闭。
其控制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点如下。
初始时,其进行冷循环的控制过程与实施例一中控制热循环的过程类似,如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亦为非满液位时,先将开启冷进管路20b和热回管路10a,其他管路等关闭,先将夹套1011内的水打回热液槽102,当热液槽102满液位后,再控制开启冷循环回路进行冷循环;而热液槽102为满液位,冷液槽103位非满液位时,则直接控制启动冷循环回路进行冷循环。
在冷循环切换至热循环的过程中,则是先开启放空管路10c,将夹套内冷水先放回冷液槽103,然后再开启热循环回路进行热循环。
在冷循环过程中需要关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时,仅需直接关闭所有泵及阀门即可。
初始时,其进行热循环的控制过程与实施例一中控制冷循环的过程类似,如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亦为非满液位,开启放空管路10c以及通气阀107,其他管路等保持关闭状态,使夹套1011内的水回流至冷液槽103中,然后再控制开启热循环回路进行热循环。而当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为满液位时,直接控制启动热循环回路进行热循环。
在热循环切换至冷循环的过程中,控制装置先将开启冷进管路20b和热回管路10a,其他管路等关闭,先将夹套1011内的热水打回热液槽102,当热液槽102满液位后,再控制开启冷循环回路进行冷循环。
在热循环过程中需要关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时,控制装置先将开启冷进管路20b和热回管路10a,其他管路等关闭,先将夹套1011内的热水打回热液槽102,当热液槽102满液位后,再关闭所有泵及阀门,此时夹套1011内的水为从冷液槽103中注入的冷水。
实施例三
参照图4,并对比参照图1、图2、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放空管路10c共有两路,其中第一路的放空管路10c用于将夹套1011中的水排入热液槽102中,其中第二路的放空管路10c用于将夹套1011中的水排入冷液槽103中;具体地,其中第一路的放空管路10c与热液槽102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二路的放空管路10c与冷液槽103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二相同,两路放空管路10c中的放空阀门105和放空泵104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使得控制装置能够分别控制两路放空管路10c的开闭。
其控制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点如下。
初始时,其进行冷循环,如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亦为非满液位时,先开启第一路的放空管路10c,其他管路等关闭,先将夹套1011中的水打回热液槽102中,直至热液槽102处于满液位状态,然后再控制开启冷循环回路进行冷循环。而热液槽102为满液位,冷液槽103位非满液位时,则直接控制启动冷循环回路进行冷循环。
而当冷循环切换至热循环时,先开启第二路的放空管路10c,其他管路等先关闭,先将夹套1011中的冷水放回冷液槽103,直至冷液槽103处于满液位状态,然后再控制开启热循环回路即可。
在冷循环过程中需要关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时,仅需直接关闭所有泵及阀门即可,关闭后夹套1011中的水为从冷液槽103中注入的冷水。
初始时,其进行热循环,如热液槽102为非满液位且冷液槽103亦为非满液位时,先开启第二路的放空管路10c,其他的管路等先关闭,先将夹套中的水打回至冷液槽103,直至冷液槽103处于满液位状态,然后再控制开启热循环回路进行热循环。
而当热循环切换至冷循环时,先开启第二路的放空管路10c,其他管路等先关闭,先将夹套1011中的热水放回热液槽102,直至热液槽102处于满液位状态,然后再控制开启冷循环回路即可。
在热循环过程中需要关闭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100时,仅需直接关闭所有泵及阀门即可,关闭后夹套1011中的水为从热液槽102中注入的热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所优选的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内,可以合理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6)

1.一种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包覆反应釜的夹套、控制装置、热液槽、冷液槽、设置在所述夹套与热液槽之间热循环回路、设置在所述夹套与冷液槽之间冷循环回路;所述热液槽中设置有热液位监测器,所述冷液槽中设置有冷液位监测器;所述热循环回路包括有用于从热液槽向夹套内注入介质的热进管路、用于从夹套内将介质引回至热液槽的热回管路;所述冷循环回路包括有用于从冷液槽向夹套内注入介质的冷进管路、用于从夹套内将介质引回至冷液槽的冷回管路;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热进管路、热回管路、冷进管路和冷回管路的启闭;所述热液槽和所述夹套之间以及所述冷液槽和所述夹套之间至少有一处设置有放空管路,所述放空管路包括有放空阀门、放空泵和放空管道,所述夹套底部通过所述放空管道连通热液槽顶部或冷液槽顶部,所述放空阀门与放空泵安装在所述放空管道上,所述放空泵的泵出方向朝向热液槽或冷液槽;所述夹套的顶部安装通气阀,所述通气阀、放空泵、放空阀门、热液位监测器和冷液位监测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进管路包括有热进管道、热进阀门和热液泵,所述热进管道连通所述热液槽和夹套底部,所述热进阀门与所述热液泵均安装在所述热进管道上且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管路包括有热回管道和热回阀门,所述热回管道连通所述热液槽和夹套上部,所述热回阀门安装在所述热回管道上,所述热回阀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进管路包括有冷进管道、冷进阀门和冷液泵,所述冷进管道连通所述冷液槽和夹套底部,所述冷进阀门与所述冷液泵均安装在所述冷进管道上且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回管路包括有冷回管道和冷回阀门,所述冷回管道连通所述冷液槽和夹套上部,所述冷回阀门安装在所述冷回管道上,所述冷回阀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液位监测器及冷液位监测器均采用浮球式液位监测器。
CN201921314448.5U 2019-08-12 2019-08-12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Active CN210752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4448.5U CN210752594U (zh) 2019-08-12 2019-08-12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4448.5U CN210752594U (zh) 2019-08-12 2019-08-12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52594U true CN21075259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4448.5U Active CN210752594U (zh) 2019-08-12 2019-08-12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52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64980A1 (zh) 一种可移动式连续化盐系统及其化盐方法
US20070104626A1 (en) Heat-transfer-medium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CN112378113B (zh) 半导体温控装置及方法
CN204624370U (zh) 流体原料自动化储存装置
CN210752594U (zh) 反应釜用冷热循环恒温装置
CN106659072A (zh) 一种使用氮气制冷的冷却系统
CN208746758U (zh) 移动式导热油加热系统
CN215693890U (zh) 聚醚多元醇反应釜控温装置
CN210124616U (zh) 一种即热式水加热容器
CN213611308U (zh) 一种反应釜自动化温控系统
CN210679852U (zh) 一种水式高温模温机
CN209302729U (zh) 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合成装置
CN214427831U (zh) 一种储罐温度控制系统
CN212524101U (zh) 一种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20601239U (zh) 加工车间的保温系统
CN210681882U (zh) 一种乳胶存放用的恒温槽
CN220206133U (zh) 冷却水循环水箱
CN216647191U (zh) 一种用于铜框的降温控制系统
CN220405534U (zh) 防冻液配比水箱
CN216282957U (zh)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CN217900290U (zh) 热载体节能温控装置
CN219328345U (zh) 一种热水箱及其热水回收系统
CN111197935A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电力电缆生产用换热器
CN117822083B (zh) 一种晶圆电镀液循环温控系统
CN220350646U (zh) 一种双层储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