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2957U -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2957U
CN216282957U CN202122324640.6U CN202122324640U CN216282957U CN 216282957 U CN216282957 U CN 216282957U CN 202122324640 U CN202122324640 U CN 202122324640U CN 216282957 U CN216282957 U CN 216282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int
temperature sensor
recovery devic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46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浩
赵树勇
魏兆林
王秋辉
刘宝杰
钟冠华
郑奕烽
郑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guang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guang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guang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guang Biolog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46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2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2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2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包括:储水罐、换热器、使用点、主路、支路和PLC;主路的两端与储水罐相连通,支路的两端与主路相连通,换热器和使用点均设置在支路上,其中,换热器设置在使用点之前,支路在使用点之后的一端称为回水端,回水端分成回水路和排水路,回水路与主路相连通,回水路上设置有自动流量阀,主路靠近回水路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自动流量阀均与PLC电性连接,排水路用于排放注射用水。该装置将更多未达到使用点的注射用水送回主路,减少排放,提升注射用水的利用率,一方面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一方面缓解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工业蒸汽的消耗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用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用水储存与分配系统由一个卧式的20m3容量的不锈钢罐及若干条循环回路组成,储存温度设定为预设值例如73℃以上,并通过若干个水泵(数目与主路数目相同)循环至每个使用点。
通过管板式换热器将注射用水温度控制在4℃至70℃不等,以适用于不同使用温度需求下的使用点;在降温过程中支路温度未达到使用点设定的温度时将注射用水进行排放。在升温过程中支路温度未达到主路设定的回水温度时将注射用水进行排放;在使用点打开用水请求和关闭用水请求时均对温度未达标的注射用水进行排放,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将更多未达到使用点的注射用水送回主路,减少排放,提升注射用水的利用率,一方面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一方面缓解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工业蒸汽的消耗量。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主要包括:储水罐、换热器、使用点、主路、支路和PLC控制器;
所述主路的两端与所述储水罐相连通,所述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主路相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使用点均设置在所述支路上,其中,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使用点之前,所述支路在所述使用点之后的一端为回水端,所述回水端分成回水路和排水路,所述回水路与所述主路相连通,所述回水路上设置有自动流量阀,所述主路靠近所述回水路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自动流量阀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排水路用于排放注射用水。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条内装有不同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管路。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有一条所述冷却介质管路内装的冷却介质为7度冷冻水。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有一条所述冷却介质管路内装的冷却介质为35度冷却水。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路上每个所述使用点之前各设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路上位于所述换热器与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使用点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使用点与每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气动阀门,所述气动阀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排水路上设置有排放阀,所述排放阀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回水路上设置有返回主路阀门,所述返回主路阀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将更多未达到使用点的注射用水送回主路,减少排放,提升注射用水的利用率,一方面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一方面缓解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工业蒸汽的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储水罐;2、换热器;21、冷却介质管路;3、使用点;4、主路;5、支路;51、回水路;52、排水路;6、PLC控制器;7、自动流量阀;81、第一温度传感器;82、第二温度传感器;83、第三温度传感器;91、气动阀门;92、排放阀;93、返回主路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使用点为车间需要使用注射用水的位置点,使用点设置有一个或者至少两个,但实际生产中,使用点个数远不止一两个,《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储存与分配系统循环过程中温度不得低于70℃,但车间各注射用水使用点需求的用水温度在4℃至70℃不等。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用点有45℃和25℃两种使用模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储水罐1、换热器2、使用点3、主路4、支路5和PLC控制器6。
其中,主路4的两端与储水罐1相连通,形成一个闭合的注射用水回路,换句话,也可以说主路4是储水罐1的自循环。具体地,储水罐1用于存储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在储水罐1和主路4组成的回路中不停地自循环。
支路5是服务于各个注射用水使用点3的回路。
支路5的两端与主路4相连通。可选地,支路5的数量可以不止一条,具体可以根据使用点3的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多个温度要求相同的使用点3可以采用一条支路5,温度要求不同的多个使用点3,每个使用点3各设置一条支路5。
换热器2和使用点3均设置在支路5上,其中,换热器2设置在使用点3之前。
可选地,换热器2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包括至少两条内装有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管路21。其中,每条冷却介质管路21内装的冷却介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冷却介质管路21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两条甚至大于两条。此处仅为列举,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可选地,其中有一条冷却介质管路21内装的冷却介质为7℃冷冻水;可选地,其中有一条冷却介质管路21内装的冷却介质为35℃冷却水。当然冷却介质还可以是工质冷媒。此处仅为列举,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程序可以设定,45℃使用模式对应的换热器2内的热交换介质为35℃冷却水;25℃使用模式对应的换热器2内的热交换介质为7℃冷冻水。此处仅为列举,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其中,换热器2设置在使用点3之前是针对注射用水流向进行区分的,前为进水端,后为出水端。
在本实施例中,注射用水从储水罐1进入主路4,然后进入支路5,再进入换热器2将注射用水进行换热降温以达到使用点3所需要的温度,然后送入使用点3。
支路5在使用点3之后的一端称为回水端,回水端分成回水路51和排水路52,回水路51与主路4相连通,以将支路5的注射用水送回主路4,排水路52用于排放注射用水。
如前所述,需要保证支路5注射用水回到主路4时的温度不小于70℃,在保证支路5注射用水回到主路4时的温度不小于70℃的情况下,程序设置一个回水温度例如35℃,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将≥35℃的注射用水直接送回主路4,为了保证支路中≥35℃的注射用水与主路中≥70℃的注射用水交叉汇合时的温度不低于70℃,回水路51上设置有自动流量阀7,主路4靠近回水路51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1,第一温度传感器81、自动流量阀7均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当支路5中的水返回主路4时,第一温度传感器81感测主路4中的温度,并将感测的温度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6,PLC控制器6根据主路4中的水温控制自动流量调节阀7调节支路5进入主路4的水流量,直至主路4中的水温不小于70℃。相比较现有技术未达到使用点3要求的注射用水均被排放,本实施例中的中≥35℃的注射用水被回收,减少了浪费。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使用情况,以使用点3要求用水45℃(具体为小于或者等于45℃)的情况为例,当使用点3发出请求之后,主路4中的注射用水进入连通该使用点3的支路5中,然后再进入换热器2进行降温,降温出来的注射用水到达使用点3,只有符合要求例如小于或者等于45℃的注射用水才能进入使用点3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支路5上每个所述使用点3之前各设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82,第二温度传感器82是用于感测进入使用点3内的注射用水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因此第二温度传感器82设置在使用点3的前端,第二温度传感器82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同时,在每个使用点3与每个第二温度传感器82之间还设置有气动阀门91,气动阀门91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PLC控制器6接收第二温度传感器82传递过来的温度控制气动阀门91开启或者关闭。假如第二温度传感器82感测的温度大于45℃,则气动阀门91关闭,支路5中的注射用水大于35℃直接返回主路4,假如第二温度传感器82感测的温度小于45℃,则气动阀门91打开,支路5中的注射用水进入使用点3。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点3包括两个,使用点3是支路5上分支出来的结构,如图1中所示,支路5在左边的使用点3之前设置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82,气动阀门91设置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82和左边的使用点3之间,支路5在右边的使用点3之前与左边的使用点3之间也设置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82,此处的气动阀门91设置在第二温度传感器82与右边的使用点3之间。
以使用点3要求用水25℃(具体为小于或者等于25℃)的情况为例,当使用点3发出请求之后,主路4中的注射用水进入连通该使用点3的支路5中,然后再进入换热器2进行降温,降温出来的注射用水到达使用点3,只有符合要求例如小于或者等于25℃的注射用水才能进入使用点3内,假如第二温度传感器82感测的温度大于25℃,则气动阀门91关闭,支路5中的注射用水若大于35℃直接返回主路4,若小于35℃则经过排水路52排放出去。假如第二温度传感器82感测的温度小于25℃,则气动阀门91打开,支路5中的注射用水进入使用点3。可以看出仅有一部分温度在25℃和35℃之间的注射用水被排放,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大大减小了被排放水的温度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的使用情况,跟使用点3要求的用水温度有关,而且不同的使用场景使得程序设定也不同,本实用新型只是列举说明,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多种使用方法,产生多种其他功能效果,此处说明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得更好地监控换热器2出来的注射用水的温度,以保证使用点3的用水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支路5上位于换热器2与靠近换热器2的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8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83,第三温度传感器83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PLC控制器6接收第三温度传感器83的温度信号以控制进入换热器2的冷却介质管路。此处,基于第三温度传感器83的作用,第三温度传感器83设置在换热器2后方出口的位置。
排水路52上设置有排放阀92,排放阀92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PLC控制器6控制排放阀92的开启与关闭,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排水。
进一步地,回水路51上设置有返回主路阀门93,返回主路阀门93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PLC控制器6控制返回主路阀门93开启与关闭,在需要的时候使注射用水返回主路4。其中,返回主路阀门93设置在自动流量阀7的后端,即靠近主路4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将更多未达到使用点3的注射用水送回主路4,减少排放,提升注射用水的利用率,一方面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一方面缓解了污水处理的负担,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工业蒸汽的消耗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罐、换热器、使用点、主路、支路和PLC控制器;
所述主路的两端与所述储水罐相连通,所述支路的两端与所述主路相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使用点均设置在所述支路上,其中,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使用点之前,所述支路在所述使用点之后的一端为回水端,所述回水端分成回水路和排水路,所述回水路与所述主路相连通,所述回水路上设置有自动流量阀,所述主路靠近所述回水路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自动流量阀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排水路用于排放注射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条内装有不同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有一条所述冷却介质管路内装的冷却介质为7度冷冻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有一条所述冷却介质管路内装的冷却介质为35度冷却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上每个所述使用点之前各设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上位于所述换热器与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一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点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使用点与每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气动阀门,所述气动阀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路上设置有排放阀,所述排放阀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路上设置有返回主路阀门,所述返回主路阀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CN202122324640.6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Active CN216282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4640.6U CN216282957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4640.6U CN216282957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2957U true CN216282957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4640.6U Active CN216282957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2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3066U (zh) 一种盾构机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
CN206235051U (zh) 一种双水箱的间歇供冷液冷设备
CN110021447A (zh)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导出系统
CN205939696U (zh) 相变储热式热水器
CN105202756A (zh) 一种整体式热泵热水器及出水温度控制方法
CN106931799B (zh) 一种具有补水与防垢功能的冷却塔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6282957U (zh) 一种新型的注射用水回收装置
CN205316778U (zh) 冷库制冷系统
CN205939817U (zh) 一种空气能水温控制机组及使用其的水浴系统
CN217715241U (zh) 供冷设备
CN107819140A (zh) 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JP2012132583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暖房給湯装置
CN216274218U (zh) 一种炉顶低温水冷控制系统
JP2012247099A (ja) 貯湯式給湯装置
KR20110097430A (ko) 보일러 시스템
CN219640341U (zh) 供热水系统
CN110056938A (zh) 一种集成回水换热水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6724777U (zh) 一种制药设备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20583118U (zh) 一种冷却及热量回收系统
CN217699211U (zh) 一种外循环乙氧基化反应热量调控系统
CN205351868U (zh) 冷库制冷系统
CN204593856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CN218993818U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生产降温装置
CN219328189U (zh) 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铜管防冻装置
CN212132634U (zh) 一种洗浴专用循环加热式污水源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