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8055U -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8055U
CN220348055U CN202321885730.5U CN202321885730U CN220348055U CN 220348055 U CN220348055 U CN 220348055U CN 202321885730 U CN202321885730 U CN 202321885730U CN 220348055 U CN220348055 U CN 220348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ing
driving wheel
driven wheel
workpiec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857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朋
许飞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anl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anl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anl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anlai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857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8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8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8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该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抛光装置和抓取装置;第一磨砂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砂带机构和第二砂带机构,第一砂带机构和第二砂带机构设于机架的第一侧面;第一砂带机构的主动轮的尺寸小于第二砂带机构的主动轮的尺寸;第二磨砂装置包括第一磨砂装置和位于机架上的浮动打磨装置,浮动打磨装置设于机架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抓取装置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和抓取机构;抓取机构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可以实现对异形工件全方位、无死角、自动化的磨砂和抛光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件成型加工后,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后处理,如打磨、抛光等,目前采用的传统后处理设备无法打磨到异形工件一些死角,常需要配合人工进行手工打磨,进而造成打磨效率低,且在整个后处理工序,都是由人工和单个打磨设备一一配合来实现的,然而,由于不同的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各不相同,使得整个打磨抛光效率低,且打磨效果可控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上述现有后处理设备打磨抛光效率低和打磨效果可控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抛光装置和抓取装置;
第一磨砂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砂带机构和第二砂带机构,第一砂带机构和第二砂带机构设于机架的第一侧面;第一砂带机构的主动轮的尺寸小于第二砂带机构的主动轮的尺寸;
第二磨砂装置包括第一磨砂装置和位于机架上的浮动打磨装置,浮动打磨装置设于机架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
抓取装置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和抓取机构;抓取机构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砂带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设于机架上,且与第一主动轮连接;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通过套设在其上的砂带连接;
第二砂带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于机架上,且与第二主动轮连接;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与第三从动轮通过套设在其上的砂带连接;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朝向相同,且存在预设距离;第一方向为由机架的顶部朝向底部的方向;
第二主动轮的尺寸大于第一主动轮的尺寸,且第二从动轮的尺寸小于第二主动轮的尺寸。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驱动第一主动轮的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主动轮砂带连接的第一从动轮的转动,实现对待处理工件的磨砂处理;
第二驱动件通过驱动第二主动轮的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主动轮砂带连接的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的转动,实现对待处理工件的磨砂处理。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磨砂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浮动打磨装置;
至少两个浮动打磨装置沿机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滑轨;
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和抛光装置位于滑轨的两侧;
抓取装置与滑轨滑动连接。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抓取装置还包括底座;
支撑件与底座固定或者可旋转连接。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抓取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和夹具机构;
旋转机构的一端与支撑件连接,旋转机构的另一端与夹具机构连接;夹具机构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
旋转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至少两个转动件之间转动连接。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基座;
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和抛光装置设于基座上。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传送装置;
传送装置与基座对接,传送装置用于将待处理工件运输至预设位置,以使抓取装置从预设位置处抓取到待处理工件。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控箱;
电控箱与抓取装置、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和抛光装置,用于控制抓取机构的转动角度以及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抛光装置的开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抛光装置和抓取装置;第一磨砂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砂带机构和第二砂带机构,第一砂带机构和第二砂带机构设于机架的第一侧面;第一砂带机构的主动轮的尺寸小于第二砂带机构的主动轮的尺寸;第二磨砂装置包括第一磨砂装置和位于机架上的浮动打磨装置,浮动打磨装置设于机架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抓取装置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和抓取机构;抓取机构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其中,具有大小轮的第一磨砂装置和第二磨砂装置可以实现对工件死角区域进行打磨,且浮动打磨装置可以进一步弥补磨砂轮无法打磨到的区域,通过与抛光装置和抓取装置的配合从而可以实现对异形工件全方位自动化的磨砂和抛光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磨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第一磨砂装置;11-机架;12-第一砂带机构;121-第一主动轮;122-第一驱动件;123-砂带;13-第二砂带机构;131-第二主动轮;132-第二从动轮;2-第二磨砂装置;21-浮动打磨装置;3-抛光装置;4-抓取装置;41-支撑件;42-抓取机构;421-旋转机构;4211-转动件;422-夹具机构;43-底座;5-传送装置;6-基座;7-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抛光装置3和抓取装置4,第一磨砂装置1包括机架11、第一砂带机构12和第二砂带机构13,第一砂带机构12和第二砂带机构13设于机架11的第一侧面;第一砂带机构12的主动轮的尺寸小于第二砂带机构13的主动轮的尺寸;第二磨砂装置2包括第一磨砂装置1和位于机架11上的浮动打磨装置21,浮动打磨装置21设于机架11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抓取装置4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41和抓取机构42;抓取机构42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基于该后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异形工件的全方位的自动化磨砂和抛光处理,提高了工件的处理质量和可靠性。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砂带机构12包括第一主动轮121、第一从动轮(图中未示出)和第一驱动件122;第一驱动件122设于机架11上,且与第一主动轮121连接;第一主动轮121与第一从动轮通过套设在其上的砂带123连接;第二砂带机构13包括第二主动轮131、第二从动轮132、第三从动轮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于机架11上,且与第二主动轮131连接;第二主动轮131、第二从动轮132与第三从动轮(图中未示出)通过套设在其上的砂带123连接;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主动轮121、第二主动轮131和第二从动轮132;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朝向相同,且存在预设距离;第一方向为由机架11的顶部朝向底部的方向;第二主动轮131的尺寸大于第一主动轮121的尺寸,且第二从动轮132的尺寸小于第二主动轮131的尺寸。可选的,第一驱动件122和第二驱动件均为电机,第一驱动件122能够通过驱动第一主动轮121的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主动轮121砂带连接的第一从动轮的转动,实现对待处理工件的磨砂处理;第二驱动件通过驱动第二主动轮131的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主动轮121砂带连接的第二从动轮132和第三从动轮的转动,实现对待处理工件的磨砂处理。可选的,为了保证打磨效果,在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处分别设有一个张紧气缸,并分别与对应的从动轮连接,以保证砂带123的张紧度。根据需要第一砂带机构12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主动轮121和第二主动轮131,假设第一砂带机构12包括两个第一主动轮121和两个第二主动轮131,具体可以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主动轮121、第二主动轮131、第二主动轮131;也可以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有第一主动轮121、第一主动轮121、第二主动轮131和第二主动轮131。从而可以实现对异形工件死角的有效打磨,提高打磨效果。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该第二磨砂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浮动打磨装置21;至少两个浮动打磨装置21沿机架11的高度方向(如上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具体的,为了提高该设备的加工效率,可以直接将浮动打磨装置21设置在第二主动轮131和第二从动轮132的连接件上;当然,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机架11上。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磨砂装置1和第二磨砂装置2可以如图1所示的镜像排布,即第一磨砂装置1与第二磨砂装置2中的第一磨砂装置1镜像设置,也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如第二磨砂装置2中的第一磨砂装置1相同,则浮动打磨装置21靠近第一磨砂装置1。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抓取装置4还包括底座43,支撑件41与底座43旋转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调整支撑件41相对于底座43在xy平面(可以是底座43顶面)的旋转角度,进而实现调整位于所述支撑件41的待处理工件的位置。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支撑件41与底座43设置成固定连接,后续可以通过配合抓取机构42的转动或者滑轨来实现将待处理工件调整到目标位置。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抓取机构42包括旋转机构421和夹具机构422,旋转机构421的一端与支撑件41连接,旋转机构421的另一端与夹具机构422连接;夹具机构422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旋转机构421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4211;至少两个转动件4211之间转动连接。由于该转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4211,从而可以调整两个转动件4211相对于支撑件41的转动角度(请参阅图3,转动件4211可以是在xz平面的转动)来调整待处理工件的位置。可选的,夹具机构422与转动件4211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方式,为了便于进一步调整待处理工件在打磨或者抛光过程中的角度,以使相关设备可以更精准的对待打磨区域进行处理,夹具机构422与转动件4211之间可以是转动连接,具体可以是万向转动。实际上,根据待处理工件的类型的不同,可以旋转不同的夹具机构422,如可以是机械爪,对于比较轻的工件,还可以是吸盘式夹具,也可以是二者结合。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该系统还包括基座6,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抛光装置3设于基座6上。当然,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抛光装置3和抓取装置4可以位于不同的基座6上,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工件的处理效率,请参阅图1,该系统还包括传送装置5,传送装置5与基座6对接,传送装置5用于将待处理工件运输至预设位置,以使抓取装置4从预设位置处抓取到待处理工件。上一工序加工完成的工件可以直接通过该传送装置5被运输至该后处理系统。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电控箱7,电控箱7与抓取装置4、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抛光装置3,用于控制抓取机构42的转动角度以及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抛光装置3的开闭。
于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滑轨,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抛光装置3位于滑轨的两侧,抓取装置4与滑轨滑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驱动抓取装置4在滑轨上的移动位置,以将待处理工件移动至初始位置,后续再通过转动抓取机构42,或者转动件4211、夹具机构422来进一步将待处理工件调整至目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装置,如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和抛光装置在设置排布时需要尽可能规避抓取装置的奇异点,以提高对抓取装置的控制可靠性。
本申请于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的后处理系统,该方法包括:
1)获取位置控制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位于电控箱7内的处理单元,位置控制信号可以包括抓取装置4需移动的距离,或者抓取装置4需移动的目标位置。可选的,位置控制信号还可以包括需要对抓取装置4的夹具机构422进行旋转的角度以及各转动件4211转动的角度信息,从而后续可以基于这些角度信息可以控制待处理工件在三维空间上的转动方位;上述抓取装置4需移动的距离可以在指抓取装置4在xy平面(即基座6表面)移动的情况。
可选的,在步骤S5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开启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抛光装置3。
2)基于位置控制信号控制抓取装置将待处理工件移动至目标位置。
可选的,当抓取装置4与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抛光装置3距离均较近的情况下,只需要旋转抓取装置4的转动件4211即可实现将待处理工件转动至目标位置;可选的,当抓取装置4与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抛光装置3距离均较近的情况下,则需要分步控制抓取装置4移动的位置,所述位置控制信号包括第一位置控制信号和第二位置控制信号;步骤S50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基于第一位置控制信号控制抓取装置4将待处理工件旋转至第一目标位置;基于第二位置控制信号移动所述抓取装置4至第二目标位置。
3)控制第一磨砂装置、第二磨砂装置和抛光装置依次对待处理工件进行磨砂和抛光处理。
可选的,步骤S505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控制第一磨砂装置1对所述待处理工件进行第一磨砂处理;在所述第一磨砂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抓取装置4将所述待处理工件移动至第三目标位置,并控制第一磨砂装置1对所述待处理工件进行第二磨砂处理;在所述第二磨砂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抓取装置4将所述待处理工件移动至第四目标位置,并控制抛光装置3对所述待处理工件进行抛光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抛光装置(3)和抓取装置(4);
所述第一磨砂装置(1)包括机架(11)、第一砂带机构(12)和第二砂带机构(13),所述第一砂带机构(12)和所述第二砂带机构(13)设于所述机架(11)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砂带机构(12)的主动轮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砂带机构(13)的主动轮的尺寸;
所述第二磨砂装置(2)包括所述第一磨砂装置(1)和位于所述机架(11)上的浮动打磨装置(21),所述浮动打磨装置(21)设于所述机架(11)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
所述抓取装置(4)包括可旋转连接的支撑件(41)和抓取机构(42);所述抓取机构(42)用于固定待处理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带机构(12)包括第一主动轮(121)、第一从动轮和第一驱动件(122);所述第一驱动件(122)设于所述机架(11)上,且与所述第一主动轮(121)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12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套设在其上的砂带(123)连接;
所述第二砂带机构(13)包括第二主动轮(131)、第二从动轮(132)、第三从动轮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机架(11)上,且与所述第二主动轮(131)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131)、所述第二从动轮(132)与所述第三从动轮通过套设在其上的砂带(123)连接;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有所述第一主动轮(121)、所述第二主动轮(131)和所述第二从动轮(132);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有所述第一从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朝向相同,且存在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机架(11)的顶部朝向底部的方向;
所述第二主动轮(13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主动轮(121)的尺寸,且所述第二从动轮(13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主动轮(131)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22)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121)的转动,进而带动与所述第一主动轮(121)砂带(123)连接的第一从动轮的转动,实现对所述待处理工件的磨砂处理;
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131)的转动,进而带动与所述第一主动轮(121)砂带(123)连接的第二从动轮(132)和第三从动轮的转动,实现对所述待处理工件的磨砂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磨砂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浮动打磨装置(21);
所述至少两个浮动打磨装置(21)沿所述机架(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
所述第一磨砂装置(1)、所述第二磨砂装置(2)和所述抛光装置(3)位于所述滑轨的两侧;
所述抓取装置(4)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4)还包括底座(43);
所述支撑件(41)与所述底座(43)固定或者可旋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42)包括旋转机构(421)和夹具机构(422);
所述旋转机构(4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41)连接,所述旋转机构(421)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机构(422)连接;所述夹具机构(422)用于固定所述待处理工件;
所述旋转机构(421)包括至少两个转动件(4211);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件(4211)之间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6);
所述第一磨砂装置(1)、所述第二磨砂装置(2)和所述抛光装置(3)设于所述基座(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装置(5);
所述传送装置(5)与所述基座(6)对接,所述传送装置(5)用于将待处理工件运输至预设位置,以使所述抓取装置(4)从所述预设位置处抓取到所述待处理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箱(7);
所述电控箱(7)与所述抓取装置(4)、所述第一磨砂装置(1)、第二磨砂装置(2)和所述抛光装置(3),用于控制所述抓取机构(42)的转动角度以及所述第一磨砂装置(1)、所述第二磨砂装置(2)、所述抛光装置(3)的开闭。
CN202321885730.5U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348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5730.5U CN220348055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5730.5U CN220348055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8055U true CN220348055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85730.5U Active CN220348055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8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2844A1 (zh) 硅棒切磨一体机及硅棒切磨方法
WO2013063908A1 (zh) 水晶坯件自动磨抛系统
CN105666290B (zh) 五金钳类工具磨削的大平面磨削装置及其方法
KR970021006A (ko) 유리판 표면에 입혀진 코팅제를 제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220348055U (zh)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
CN116766014A (zh) 一种工件的后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0445333U (zh) 一种阀体总成摩擦焊接装置
CN209970303U (zh) 一种平板智能打磨抛光系统
CN210414058U (zh) 研磨装置翻转装置
US20170239782A1 (en) Finishing apparatus
CN114523402B (zh) 一种多面高精度打磨装置及方法
CN110524380A (zh) 智能自动打磨抛光生产线
JPS6374547A (ja) ワ−ク反転ロボツト
CN212049461U (zh) 自动上下料装置
JPS5840262A (ja) 加工物の表面仕上げ装置
CN207888453U (zh) 一种磨边机的夹持机构
CN210413846U (zh) 机器人去毛刺打磨工作站
CN214559810U (zh) 自动化锁体多面抛光机
CN216759384U (zh) 一种多面高精度打磨装置
CN207915235U (zh) 钛合金支架的机器人打磨系统
JPS5924940A (ja) 工作機械のロボツト
CN211540775U (zh)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抛光装置
KR20040040992A (ko) 연마장치
CN215240077U (zh) 一种人防门手轮加工的抛光装置
CN211219953U (zh) 一种钢板预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